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662b 页
卷七 第 694a 页
《本事经》卷第七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三法品第三之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于此世间子
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等子;二者胜子;三者
劣子。云何等子?谓有一类父母具戒,成调善
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
离饮诸酒生放逸处。子亦具戒,成调善法,能
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
诸酒生放逸处,是名等子。云何胜子?谓有一
类父母犯戒,成诸恶法,乐行杀生、行不与取、
行欲邪行、行虚诳语、行饮诸酒生放逸处。子
能持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
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
胜子。云何劣子?谓有一类父母具戒,成调
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
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其子犯戒,成诸恶法,
乐行杀生、行不与取、行欲邪行、行虚诳语、行
卷七 第 694b 页 T17-0694.png

世间子有三种。」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
曰:
「 「世间聪慧人,
欣乐等、胜子,
不欣乐劣子,
勿损坏家门。
应知三子中,
一劣二为胜,
佛正觉而说,
诸贤圣亦然;
二俱信尸罗,
聪慧无悭吝,
如晴夜满月,
处众曜威光,
应亲近供养,
诸佛所称扬,
远离诸垢尘,
所行无怖畏。」」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尊
重正法、爱乐正法,欣正法乐,精进修行,爱
乐法行。如是苾刍随念正法,常乐永断贪
不善根,无贪善根修令圆满;常乐永断瞋不
善根,无瞋善根修令圆满;常乐永断痴不
善根,无痴善根修令圆满。修三善根得圆满
已,修四念住亦令圆满。修四念住得圆满
已,修四正断亦令圆满。修四正断得圆满
已,修四神足亦令圆满。修四神足得圆满
已,修习五根亦令圆满。修习五根得圆满
已,修习五力亦令圆满。修习五力得圆满
已,修七觉支亦令圆满。修七觉支得圆满
已,修八圣道支亦令圆满。修八圣道支得圆
满已,明及解脱皆得圆满。」尔时,世尊重摄
此义而说颂曰:
「 「尊重法乐法,
欣法乐法行,
于法常随念,
能不退正法。
法念修善业,
不念行恶行,
卷七 第 694c 页 T17-0694.png

此世他世乐。
法护行法人,
如雨时大伞,
行法获法利,
定不坠三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间略有三
种寻思,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
法时,能令退失。云何为三?一者亲里相应寻
思;二者利养相应寻思;三者妒胜相应寻思。
如是略说三种寻思,有学苾刍未得心者,
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是故汝等
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起亲里相应寻思?不
起利养相应寻思?不起妒胜相应寻思?汝等
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
曰:
「 「依耽嗜寻思,
略说有三种,
学求无上乐,
为障必无疑。
依亲里相应,
利养及妒胜,
去大乐大净,
结尽甚为遥。
舍亲属利养,
及妒胜寻思,
摄止观勤修,
速能尽众苦。」」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三法,有
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
退失。云何为三?一者苾刍喜乐事业、贪爱事
业、耽著事业;二者苾刍喜乐谈话、贪爱谈话、
耽著谈话;三者苾刍喜乐睡眠、贪爱睡眠、
耽著睡眠。如是三法,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
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是故汝等应如
是学:我当云何不乐事业、不爱事业、不著
事业?我当云何不乐谈话、不爱谈话、不著谈
话?我当云何不乐睡眠、不爱睡眠、不著睡眠?
卷七 第 695a 页 T17-0695.png

说颂曰:
「 「求无上果时,
有三法令退,
乐爱著事业、
谈话及睡眠。
有学诸苾刍,
若具此三法,
终不能證得,
最胜三菩提。
若欲求速證,
最胜三菩提,
应少事、话、眠,
正勤修止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三种法和
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云何
为三?一者净信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
子生无量福。二者施物和合现前,能令净信
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三者福田和合现前,能
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是名三法和合
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尔时,世
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三法合现前,
能生无量福,
谓净信、施物,
及真净福田。
具慧具尸罗,
善调伏三毒,
修沙门梵行,
名真净福田。
具慧具净信,
手持如法财,
奉施良福田,
必当获大果。
身四威仪中,
于三宝四谛,
正顺无瑕秽,
名为净信心。
于诸惠施中,
法施为最胜,
净心演正法,
诸佛所称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有智者,应
以三种不坚之法贸易三坚。云何为三?一者
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二者应以不坚之
卷七 第 695b 页 T17-0695.png

「云何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谓有净信诸
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法精勤,劳役手足,竭
力流汗,所获珍财,应自供身、奉上父母,赈
给妻子、奴婢、仆使、朋友、眷属,昼夜集会,欢娱
受乐。而遇沙门或婆罗门——具净尸罗,成调善
法,勤修梵行,除去憍逸,忍辱、柔和,履正直
路,弃诸邪道,趣涅槃城——以净信心欢喜恭
敬,如应如时,持用布施,远求无上安乐涅
槃,或希当来人天乐果,是名应以不坚之财
贸易坚财。
「云何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谓
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正见,能离
杀生,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不与取,究竟
圆满无犯清净;离欲邪行,究竟圆满无犯
清净;离虚诳语,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饮诸
酒生放逸处,究竟圆满无犯清净。如是等
类,是名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
「云何应以
不坚之命贸易坚命?谓我法中诸圣弟子,
如实了知是为苦谛;如实了知是苦集谛;如
实了知是苦灭谛;如实了知是能趣向苦灭
道谛。是名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
「如是名
为诸有智者,应以三种不坚之法贸易三坚。」
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如世有智人,
以贱而贸贵,
正见者亦尔,
以不坚易坚。
知此财、身、命,
不净不坚牢,
求清净坚牢,
世出世间乐。
天上财、身、命,
是世净坚牢,
證常乐涅槃,
是真净坚法。」」
卷七 第 695c 页 T17-0695.png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根有三种,其
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见。云何
为三?一者未知当知根;二者知根;三者具知
根。
「何等名为未知当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
子,于未见知诸苦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
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于未见知苦集圣
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
心。于未见知苦灭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
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于未见知能趣苦灭
真道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
心持心,是名未知当知根。
「何等名为知根?
谓我法中诸圣弟子,如实了知:是苦圣谛,是
苦集圣谛,是苦灭圣谛,是能趣苦灭真道圣
谛。是名知根。
「何等名为具知根?谓我法中诸
圣弟子,诸漏已尽,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
解脱,能正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
办,不受后有。是名具知根。
「如是名为根有三
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
见。」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于我正法中,
圣弟子有学,
顺修正直路,
是名第一根。
正知苦圣谛,
及苦集苦灭,
能趣苦灭道,
是名第二根。
第三根当知,
诸漏皆永尽,
證得真无漏,
心慧善解脱,
知我生已尽,
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办,
不受后有身。
身心常寂静,
善摄护诸根,
任持最后身,
降伏魔所使。」」
卷七 第 696a 页 T17-0696.png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三种补
特伽罗,为义利故应当亲近。云何为三?一、有
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二、有一
类补特伽罗,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三、有一类
补特伽罗,成就胜戒、胜定、胜慧。
「诸有一类补
特伽罗,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为何义利应
当亲近?谓于此类补特伽罗,无所希求,唯深
悲悯,劝令胜进;为此义利应当亲近。
「诸有一
类补特伽罗,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为何义
利应当亲近?谓于此类补特伽罗,作是思
惟:彼当为我说相似戒,我当为彼说相似戒。
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
当为我说相似定,我当为彼说相似定。更互
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当为
我说相似慧,我当为彼说相似慧。更互听闻,
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为此义利应当亲近。
「诸
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胜戒、胜定、胜慧,为何
义利应当亲近?谓于此类补特伽罗,作是
思惟:我当依彼,所有戒蕴,若未圆满,修令圆
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作是思
惟:我当依彼,所有定蕴,若未圆满,修令圆
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作是思惟:
我当依彼,所有慧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
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为此义利应
当亲近。
「如是名为略有三种补特伽罗,应当
亲近。」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亲劣为慈悲,
亲等为相益,
亲胜为已德,
圆满或坚持。
亲下士德劣,
亲中士德中,
卷七 第 696b 页 T17-0696.png

故应亲上士。」」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应于其身住
不净观;应于其息住随息念;应于诸行住无
常观、苦、无我观。若能于身住不净观,便于净
界,当断贪欲。若能于息住随息念,便能断外
寻思障品。若能于行住无常观、苦、无我观,
便于诸有能断有爱。断有爱故,便于世间无
所执受;无执受故,便无怖畏;无怖畏故,便自
内證究竟涅槃。證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
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尔时,世
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于身观不净,
于息住随念,
观诸行无常,
及与苦、无我;
达诸行性空,
得最胜寂静,
爱尽无执受,
證究竟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有情身,常
为三种勇健怨贼随逐切害。云何为三?一者
衰老勇健怨贼;二者疾病勇健怨贼;三者无
常勇健怨贼。如是三种勇健怨贼,常随切害
诸有情身。有情身中,略有三法:一者寿命;二
者煖气;三者心识。如是三法,远离身时,名为
死没。臭秽尸骸,弃在冢间,无所复用。所以者
何?是身虚伪,诸法合成,其中胜者,谓寿、煖、
识。而此诸法依因缘生,无常无强、无坚无
力、迅速灭坏。老病死贼常随不舍,而诸愚
夫无明所覆,宝爱耽著无厌舍心。我圣弟
子,能于如是假合成身,如实知见多诸过患,
便于一切内外身中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
离贪欲;离贪欲故,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
卷七 第 696c 页 T17-0696.png

后有。」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一切有情身,
三怨贼随害,
所谓老、病、死,
曾无暂舍时。
众法合成身,
虚伪无坚实,
若舍寿、煖、识,
弃之于冢间。
愚夫无所知,
常宝爱耽著,
贤圣有智见,
厌之踰粪坑。
修无漏圣道,
断三贼因缘,
證常乐涅槃,
永解脱三贼。
世间有智者,
当深厌自身,
求常乐涅槃,
精勤勿放逸。」」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福业事略
有三种,应修、应习、应多修习。云何为三?一者
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何
等名为施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
女人,能施种种饮食肴膳、香鬘衣服、车乘卧
具、堂宇室宅、灯烛庭燎、诸资生具,如是名为
施福业事。
「何等名为戒福业事?谓有净信
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离杀生,究竟圆满
无犯清净;离不与取,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
欲邪行,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虚诳语,究竟
圆满无犯清净;离饮诸酒生放逸处,突竟圆
满无犯清净。如是名为戒福业事。
「云何名为
修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修
慈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
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
住,令慈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住。
修悲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
卷七 第 697a 页 T17-0697.png

足安住,令悲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
而住。修喜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
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
具足安住,令喜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
满而住。修舍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
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
满,具足安住,令舍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
遍满而住。如是名为修福业事。
「于此所说三
福业事,应修、应习、应多修习。」尔时,世尊重摄
此义而说颂曰:
「 「有三法应修、
应习、多修习,
能得三种乐,
所谓施、戒、修。
修施感多财,
修戒得长寿,
修慈悲喜舍,
当生清净天。
世间有智人,
欲求殊胜乐,
应修此三福,
定当得无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间最胜,略
有三种。云何为三?一、于一切施设有情,无足、
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及与非
想非非想中,佛为最胜,所谓如来、应、正等觉、
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
师、佛、薄伽梵。若于佛所起净信心,于诸信中
最为第一。如是净信所感果报,于天人中
最为第一。二、于一切施设法门,世出、世间,为
无、为等诸法门中,涅槃最胜,诸离憍慢,息
诸渴爱,灭阿赖耶,断诸径路,爱尽离欲,寂
静涅槃。若于如是涅槃法中起净信心,于诸
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信所感果报,于天人
卷七 第 697b 页 T17-0697.png

义,诸集会中,佛圣弟子僧为最胜,谓四向、四
果八补特伽罗,诸有情中,为真、为妙,为最第
一。应奉延请、恭敬供养、称扬赞叹,不吝身
财,是诸世间人天等众无上福田。若于如是
贤圣僧中起净信心,于诸信中最为第一。
如是净信所感果报,于天人中最为第一。如
是名为三种最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
说颂曰:
「 「最胜有三种,
所谓佛、法、僧,
依生净信心,
能见最胜法。
依佛生净信,
知两足中尊,
證无上菩提,
天人等应供。
依法生净信,
知离欲中尊,
證无上涅槃,
寂静常安乐。
依僧生净信,
知诸众中尊,
證无上福田,
天人等应供。
施最胜良田,
生最胜功德,
感最胜安乐,
寿色力名闻;
供养最胜人,
修行最胜法,
得最胜安乐,
天上或人中。
施三宝福田,
名最胜施者,
所在常安乐,
后当證涅槃。」」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
「 子、尊重、二学
福、坚、根、补罗
不净等及怨
福业事、最胜」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三大师出
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悯世间天人
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云何为三?
「所谓
卷七 第 697c 页 T17-0697.png

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出现世间,为诸
众生开阐正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示现纯
满、清白梵行。谓是苦谛、是苦集谛、是苦灭
谛、是能趣向苦灭道谛。如是名为第一大
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悯世间
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
「复有如来、应、
正等觉无学弟子——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办,弃诸重担,得自义利,尽诸
有结,已正奉行如来圣教、已得解脱、已證
遍知——出现世间,为诸众生开阐正法,初、中、后
善,文义巧妙,示现纯满、清白梵行,谓是苦
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能趣向苦灭道
谛。如是名为第二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
无量众生,哀悯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
利、安乐。
「复有如来、应、正等觉有学弟子——具
修梵行,具正多闻,所谓正闻契经、应颂、记别、
伽陀、无问自说、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善知其
义——出现世间,为诸众生开阐正法,初、中、后
善,文义巧妙,示现纯满、清白梵行,谓是苦
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能趣向苦灭道
谛。
「如是名为第三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
无量众生,哀悯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
利、安乐。如是名为有三大师出现世间,利益、
安乐无量众生,哀悯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
量义利、安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
曰:
「 「有三种大师,
若出现于世,
能利益安乐,
天人等世间。
卷七 第 698a 页 T17-0698.png

二无学弟子,
三有学弟子,
具净戒多闻。
如是三大师,
天人等应供,
能宣说正法,
广开甘露门,
令无量众生,
永尽诸有结,
解脱生死苦,
證常乐涅槃。
譬如善导师,
能示人善道,
正顺而行者,
得安乐无疑。
如是三大师,
示众生四谛,
修行无放逸,
定超生死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三时中,诸
天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云何
为三?
「谓我弟子,或少资财,或多资财,或少眷
属,或多眷属,或姓尊贵,或姓卑微,初发净
信,厌背家法,欣乐出家。尔时,诸天欢喜集
会,咸相谓言:『天仙当知,今佛弟子与恶魔
军将兴战诤,我等宜应帅诸天众往降人间,
冥加祐助增彼信心,令无障难。』作是语已,来
降人间,作所应作。如是名为第一时中,诸天
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
「又我弟
子,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弃舍家
法,出趣非家,与诸苾刍同修和敬,安住守护
别解脱戒,轨范所行无不圆满,于微少罪见
大怖畏,受学一切所应学处,成就清净身、语、
意业,成就净命,成就净见。尔时,诸天欢喜
集会,咸相谓言:『天仙当知,今佛弟子与恶魔
军正兴战诤,我等宜应帅诸天众往降人间,
冥加祐助增彼威力,令胜魔军。』作是语已,来
降人间,作所应作。如是名为第二时中,诸天
卷七 第 698b 页 T17-0698.png

「又我弟
子,诸漏永尽,證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
脱,于现法中,自證通慧,具足安住,能自了
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
有。尔时,诸天欢喜集会,咸相谓言:『天仙当
知,今佛弟子与恶魔军已兴战诤,已断魔
首、已碎魔军,已自称言:「我生已尽,梵行已
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等宜应帅诸天众
持妙香花,往降人间礼拜供养,称扬赞叹,请
说正法,度脱己身生老病死。』作是语已,来
降人间,作所应作。如是名为第三时中,诸天
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
「苾刍
当知!若有国土城邑聚落,有净信心求出家
者,有剃须发正出家者,有出家已诸漏尽者,
于彼国土城邑等中,诸大天仙及善神等皆
来降下,勤加守护令其丰乐,风雨顺时无
诸疾疫;其中众生慈心相向,同修善业,现
在、当来长夜安隐,速證无上常乐涅槃。如
是名为有三时中,诸天集会欢喜详议,更
相劝励来降人间。」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
说颂曰:
「 「诸天于三时,
欢喜共集会,
详议相劝帅,
来降于人间。
最初求出家,
第二剃须发,
第三漏永尽,
摧伏诸魔军。
诸天见出家,
能永尽诸漏,
咸恭敬供养,
如是赞颂言:
『归命殊胜人,
归命最上士,
归命摧魔众,
获得大名闻。』
卷七 第 698c 页 T17-0698.png

祐助修供养,
希求剃须发,
漏尽證无生。
是故应正勤,
系念乐静虑,
勇猛无放逸,
摧伏诸魔军。
于佛法律中,
正信出家者,
能解脱诸漏,
永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三事,天
胜于人。云何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严;三者
快乐。如是三事,天胜于人,百千万倍不可称
计。所以者何?
「如此人间五十年量,当彼天上
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
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四天
王天寿量五百,当于人间九百万岁。
「如此人
间一百年量,当彼天上三十三天一日一夜。
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
为一年。以如是年,三十三天寿量千岁,当
于人间三千六百万岁。
「如此人间二百年量,
当彼天上夜摩天中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
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
是年,夜摩天中寿量二千岁,当于人间一
亿四千四百万岁。
「如此人间四百年量,当彼
天上睹史多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
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
年,睹史多天寿量四千,当于人间五亿七千
六百万岁。
「如此人间八百年量,当彼天上乐
变化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
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乐变
化天寿量八千,当于人间二十三亿四百万
岁。
「如此人间千六百年,当彼天上他化自在
卷七 第 699a 页 T17-0699.png

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他化自在天
寿量一万有六千岁,当于人间九十二亿一
千六百万岁(此中算数万万为亿)。
「如是名为诸天长寿。诸
天端严、诸天快乐,人间所有不可为喻。如是
诸天三种胜事,一切皆是无常无恒,不可保
信,变坏之法,死力所吞,系属于死。彼诸天
众临命终时,有馀天众来诣其所,教授教诫
言:『诸天仙当愿汝等往生善趣,生善趣已
获得善利,得善利已有所成办。』此中诸天往
何善趣?得何善利?何所成办?谓彼诸天既命
终已来生人中、得人同分,名往善趣。至人趣
已,于佛所说法毗柰耶获得正信,名得善
利。如是正信增长、广大,根深坚固,世间沙
门或婆罗门,诸天魔梵,无能如法引令退
转,故名成办。由成办故,于佛法中多有所
作,谓净信心,出家受戒,修奢摩他、毗钵舍
那,观四圣谛,永断诸漏,證得涅槃,尽苦边
际。」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 「诸天三事胜,
长寿、端严、乐,
人中与挍量,
算数甚难及。
如是三胜事,
非常亦非恒,
难保变坏法,
死魔力所系。
天将舍命时,
馀天集其所,
善教授教诫,
令生欢喜心。
当愿汝天仙,
往生于善趣,
得预人同分,
生中国聪明,
于佛法律中,
获得于正信,
增长根坚固,
邪教不能转。
卷七 第 699b 页 T17-0699.png

能方便弃舍,
彼所生过失,
亦能方便除。
多修身语意,
三殊胜善业,
如理正思惟,
令无量广大。
修诸福业事,
谓施戒多闻,
于佛正法中,
出家修梵行,
正信修法行,
恒忍辱柔和,
或生天人中,
或證涅槃乐。
如是诸天仙,
来教诫教授,
将舍命天众,
如母悯于子。
诸天常发愿,
善趣转增益,
令阿素洛等,
退散永无增。」」
《本事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