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581b 页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十六(菩萨品第四初)


【此品次弟子品而来者即是第三为破自体法界
缘集显不思议解脱法身成如来净佛国土之教
此品来意众多岂是凡情所测今略用三意以通
卷十六 第 581c 页 X18-0581.png
释此品文义也第一正明此品来意第二略释菩
萨义第三入文解释第一此品次弟子品来者大
圣法王欲令众生得不思议正报解脱法身成依
报净佛国土故前命诸大弟子弟子各述不堪者
以诸声闻依三藏教皆取偏真作證悉滞无为缘
集故各辞往昔皆被净名弹呵岂堪传如来旨也
菩萨既不取偏真作證既不滞无为缘集故次命
也但菩萨虽不滞无为缘集而有自体法界缘集
之患故于昔皆为净名弹呵此表三教所明皆是
方便不思议法身正报未显真净依报佛国之义
未成故诸菩萨各辞不堪传如来旨往问疾也今
明此品来意亦略有五一为显净名不思议胜智
二为转方便教门三为扶成佛国之教四为折伏
住方便行菩萨为入大品法华涅槃之哢胤五印
定成经此五意一往名数似同弟子品而义有殊
不可一槩混滥也第一为显净名不思议胜智者
前诸大弟子虽述被弹无答但声闻智断超三界
既是小乘福慧局浅何足备显净名神智如共小
儿捔力未足为健也所以次命四大菩萨及诸大
士令往问疾若皆述不堪是则时众咸闻净名智
德高远超群莫不心生敬仰靡不归伏若文殊被
命入室论道即皆沾大法利也此意似如为室内
作序但馀四义皆是正说从多为论故不得属序
是义前以处处料简第二为转方便教门者亦是
卷十六 第 582a 页 X18-0582.png
转观义所以然者若是钝根菩萨即是转教此即
信行人也若利根菩萨即是转观此法行人也就
此即为二一明转教义二明转观义一明转教义
者佛为钝根菩萨不堪闻圆入佛道之教故开方
便教门引接调熟此诸修方便行菩萨既以钝熟
堪闻圆教入道今欲转方便教故修诸方便教菩
萨各于往昔为净名呵折今欲转权用实事须重
述普使闻知次命诸菩萨往问疾也此即有三种
转教不同一转三藏方便教二转得道夜般若中
方便三转华严中方便教一转三藏方便教者即
有二义一渐转二顿转一渐转者钝根菩萨一往
转教与声闻五味同教而约人小有异所以然者
三乘同学三藏二乘断结成酪是则教人俱是酪
菩萨伏结教是酪人犹是乳也二顿转者声闻于
方等教中不得顿转三藏教中有利根菩萨于此
方等教中即得顿转入不二法门也此正是不定
教意如生苏中毒发杀人也二约闻得道夜般若
中明转方便教者得道夜般若即是佛从道至泥
洹夜常说般若此教若在三藏中为利人说即秘
密教若不在三藏中而诸菩萨别闻者即是不定
教也但此即从鹿野苑来而说般若备明三智是
中即有三种菩萨前两种菩萨即是禀般若方便
教门故为净名用圆教弹折若弹通教菩萨住一
切智而得见中道者即是生苏中毒发杀人也若
卷十六 第 582b 页 X18-0582.png
弹禀般若别教得道种智即得开佛知见即是熟
苏中毒发杀人也若禀般若修圆教一切种智则
是有弹不弹其不弹者即是深得圆教之意不执
生见亦不顺道法爱生是则不须弹也所以应须
弹者虽禀圆教不得教意从实语生见或时顺道
法爱生有如此过故为净名之所弹也若心开悟
入不二法门即是醍醐中毒发杀人也三明菩萨
禀华严中方便别教修道种智偏取执滞即为净
名所弹若心开悟亦是熟苏中毒发杀人若禀华
严圆教此则有弹不弹也例禀般若圆教得失可
知复次四味是方便得意不得意俱被弹呵何以
故封行生见者是不得意必须弹呵也虽齐教行
行断惑未是真实故须呵令入真实也若禀实教
不得意者则须弹呵其得意者不须呵也若生语
见及顺道法爱生不得契理即须呵不生语见法
爱不生即自得不须呵也问曰何意如此答曰由
前来禀方便教教人俱废是则不得俱被弹呵后
一禀圆教菩萨教行人不废其得意者不须呵也
释此一品通教别教两菩萨一向弹破圆教菩萨
或弹出没不定弹四菩萨入文多有此意恒须忆
之至下勿生疑也或可前方便教法与病俱呵后
禀圆教呵病不呵法问曰若从得道夜说般若即
有通教之身者便即应有二乘得道也问曰方便
菩萨定一向须呵也答曰此教既未与法华经齐
卷十六 第 582c 页 X18-0582.png
其有于方便得益恐未得全废也但是显大乘正
意分明故如前判耳或可前方便教菩萨但呵病
不呵法此须分别若约修行之人是则法之与病
二种俱呵若是方便之法此法是如来方便之法
拟接后人但使前人舍病未必须舍法也问曰华
严经是圆顿之教何得菩萨学此教犹须呵弹转
教也答曰华严经即是日出先照高山其诸利根
菩萨于彼得悟岂须破也但其有在座神根劣者
犹须别教接引此别教不移即是失华严正意故
须呵弹还令入华严圆顿法界海也或虽闻华严
圆顿之说若执实语生语见者即不得悟入故须
呵令入华严法界海也是则净名呵弹失华严正
意之滞非是呵弹顿法教法轮也问曰又经云从
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说涅槃大涅槃经佛答迦叶
我成道巳有十方菩萨来问此义是中亦应有菩
萨方便未了之者那不出此意也答曰虽有此意
未见明文若初成道巳来即说涅槃异华严般若
亦应有执方便菩萨及滞圆之者为净名之所弹
也若犹是华严般若之异名者前明呵弹即其义
也问曰从得道夜说般若为即是华严之异名为
当有别所说答曰若寻大智论明般若有二种一
共二乘人说二不共二乘说般若如不思议经若
案此文华严似是般若之异名复次大智论叹般
若偈云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
卷十六 第 583a 页 X18-0583.png
实无有异华严从大方广佛以得名般若即是从
智慧以受称涅槃即是从解脱以当名若案此论
文三经异部异名理亦无失三经只是一部异名
亦无妨未见经论明文一异未可定判也问曰自
净名呵弹文前亦应有诸方等教菩萨禀此教有
滞著净名弹呵转教那不出此意也答曰此事有
无未可定判故不别出也二明为转观者法行利
根菩萨随其所住方便观门若闻大士弹诸菩萨
即转观也是人既利根闻三藏教或闻得道夜来
说般若教或闻华严方便别教心即信解开悟但
随其解悟犹是方便观解偏执未见正道若闻大
士呵诸菩萨即豁然心开意解各得入不二法门
复次若有菩萨闻三藏或从得道夜来闻般若教
或闻华严教随少有所闻即能发心修习犹是凡
夫如乳若入空发真见理是即如酪若从空入假
法眼见俗即是生苏若发相似中道之解即是熟
苏若发中道真解即是醍醐若闻大士呵诸菩萨
初心中即悟入不二法门即是乳中毒发杀人若
入空见真得悟入不二法门即是酪中毒发杀人
若见俗得悟入不二法门即是生苏中毒发杀人
若是中道相似解得悟入不二法门即是熟苏中
毒发杀人若见真中道更进入上位即是醍醐中
毒发杀人也是则大士往昔弹诸菩萨槌砧以成
菩萨行也彼时各有得益今此大众悉有堪闻之
卷十六 第 583b 页 X18-0583.png
机故如来次命诸菩萨问疾各述往昔被弹之事
是则时座大众悉沾转教转观之利益如前弹呵
得利益故次命诸菩萨问疾意在此也复次往昔
诸菩萨随处异闻利益不多今庵罗盛集恒沙大
众围绕世尊同闻重述是则利益无量既亲为佛
印可于转教之义始是决定也问曰大士呵诸菩
萨只用一教何得普皆利益也答曰夫子尚云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诸大士用一圆教呵弹诸菩萨
禀权实有滞碍者皆得一道之益何足致疑也问
曰大士呵诸菩萨定皆得一圆教之益不答曰一
往寻呵四大菩萨文似如皆是圆益但诸菩萨各
述文既不度岂可定判且诸方等经犹带方便明
义未得顿同法华何容全不得随机方便益也第
三为符成净土之教者如此呵时诸禀方便教门
菩萨随其缘集断处即是罪除鄣转福慧增明堪
见净土故入室同见室空又见灯王净土香积佛
国也又随其缘集断处各得生三土也又随福慧
增明随所调伏众生成佛时如此众生皆来生其
国也此是符成如来上所说净佛国土之教也第
四为入大品法华涅槃之哢胤者如法界性论云
若利根人于摩诃般若入法界若中根人于法华
入法界若下根人于涅槃入法界以呵生苏为熟
苏故至般若成醍醐教于大品得入法界也以呵
酪为生苏故于般若为熟苏于法华成醍醐故于
卷十六 第 583c 页 X18-0583.png
法华中得入法界也以呵乳成酪故至大品成生
苏至法华成熟苏至涅槃成醍醐于大涅槃中得
入法界也若不如此则不能令上中下根得入法
界故言为入般若法华涅槃之哢胤也问曰此经
既明入不思议解脱何得不明入法界也答曰上
明转教转观入不二法门是即入华严法界不异
也但未證入者至大品法华涅槃问曰若尔法界
性论何意不明方等经入法界答曰方等与大品
大同小异大同故说大品入即说方等入小异者
即是生苏之殊也问曰上来明法华利根今法界
性论何得明大品是上根也答曰上来约三乘人
判法界性论约一佛乘人也问曰上于玄义判教
相皆云涅槃法华同是醍醐今何得至法华有如
熟苏者答曰前于玄义约教判五味是则法华涅
槃定同属醍醐今此约人判五味是故至法华有
如熟苏者答曰如此问也第五为印成经者明昔
弹呵对机即起虽有当时之利未为佛所印可弟
子菩萨所说不得名经今若不命令问疾者则无
缘称述往昔净名之妙说也故次命诸菩萨问疾
各述往昔弹呵之事是则净名往日所说大众同
闻皆被如来印定成经流通利益未来也为此五
意故须次命四大菩萨及诸菩萨问疾也第二正
释菩萨品翻菩萨名义具如前玄义解释但四教
明菩萨不同一者三藏教明菩萨即依生灭四谛
卷十六 第 584a 页 X18-0584.png
起慈悲誓愿发菩提心三阿僧祇劫修生灭六波
罗蜜伏界内烦恼纯熟入阿鞞跋致地也二通教
明菩萨义缘无生四谛起慈悲誓愿发菩提心修
无生六波罗蜜断界内见思入阿鞞跋致地三别
教大乘明菩萨义缘无量四谛起慈悲誓愿发菩
提心行无量六波罗蜜乃至十波罗蜜断恒沙无
知界外别惑入阿鞞跋致位也四圆教明菩萨义
缘无作四谛起慈悲誓愿发菩提心修无作六波
罗蜜乃至十波罗蜜圆断法界见思无明入阿鞞
跋致位也四教明菩萨发心行位横竖不同亦具
如前玄义分别但大圣于四不可说中有因缘故
用四悉檀赴求佛道众生下中上上上四种根缘
不同故说此四教明菩萨义亦不同也前三为权
后一为实是则非权实而今言菩萨品者四大菩
萨及诸菩萨悉是释迦如来法身眷属如来应生
斯土赴缘利物示四种佛身说四教大乘法身菩
萨亦各随机所感示为四种菩萨位居四教辅翼
法王引接四种有缘众生各共信受修习其方便
所化三种菩萨观道稍成如来意欲转观令学圆
教大乘究竟之道若不先折其师则弟子封执终
不可转无容佛自说教菩萨自用教物忽然自改
踪易辙是事不可净名大士既从来多示居圆教
上地故得呵弹诸方便教上地上地菩萨既各屈
折其诸眷属住方便教修菩萨行者即皆执心内
卷十六 第 584b 页 X18-0584.png
折自鄙所行未是真极莫不仰慕不思议圆真大
道或即发圆教菩提之心或豁然开朗入不思议
解脱得真实无生法忍也如此皆由四大菩萨及
诸大士方便善诱今如来命令问疾若各述往昔
被弹之事即是重益时座大众成前五种利益故
言菩萨品问曰三万二千菩萨皆邻果叹位与净
名不殊何意顿尔皆被净名之所弹折也答曰是
义虽以略明其意众多今当略说有师言此诸菩
萨是实邻果净名是权邻果为胜也复有师言同
是邻果如仁王般若云十地有三生诸菩萨是始
生住生之位净名是终生之位于诸菩萨为胜也
今当如实判释诸菩萨与净名皆有本迹权则同
权实则同实但是法身大士共来辅佛显权实二
教成就众生是四大士及诸菩萨没实用权辅成
权教净名鸯掘没权显实辅成实教权者如砧实
者如槌共成众生若论益物权实俱益若论扣激
槌弹砧受俱是不可思议事共利众生尚非二乘
诸小菩萨之所知岂是博地凡夫能知本迹高下
也问曰上十弟子对十心数共辅法王显成半满
两教五百之流成道各说身因净名弹斥皆有所
以今四大菩萨复表何等答曰此四菩萨恐如法
华经中天雨四华表于开示悟入又法华经明下
方踊出有四大导师亦表开示悟入三万二千之
中止取四人当是拟此四法门也又华严经明卢
卷十六 第 584c 页 X18-0584.png
舍那佛加四大菩萨说四十位初法慧说十住功
德琳说十行金刚幢说十回向金刚藏说十地若
寻此品经文亦似有其意何以知然如弹弥勒一
向就真如寂灭之理以显菩提恐拟开佛知见云
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当知即开佛知见圆教明十
住之相也次弹光严说种种道场恐拟示佛知见
净名说诸道场义一一切诸行无非道场即示佛
知见十行之相也次呵持世觉悟令知魔界如与
佛界如一如无二如魔家眷属皆乐佛法修无尽
灯即是于事理无碍不相鄣隔能回魔事为佛事
以佛事入魔事善恶融通俱得自在恐拟悟佛知
见十回向之相也次呵善得行檀能于前境高下
不二财施即具法施能于财施中具足一切财具
足一切法上奉难胜如来下济乞人悲敬二田等
无差别即是法施之会恐拟入佛知见十地之相
也净名呵意多含一音异解何必一向皆对圆教
四位但一往寻文大意恐当如此也问曰若尔弥
勒正是补处应须显深何得显浅也答曰大人胜
者故须前命法应从浅至深故对弥勒须开佛知
见也复次虽一往对人显四位正意不在浅深所
以然者圆教明从初一地具足一切诸地功德是
则初开佛知见即是示悟入也对弥勒显初开义
光严显初示义持世显初悟义善得显初入义此
无深浅前后之别只是一切圆位之四义耳问曰
卷十六 第 585a 页 X18-0585.png
破弥勒一人悉得有如上明转教转观之益不答
曰弥勒次补佛处权实化物所化共行弟子不定
或见弥勒被呵其禀权者随位浅深各放舍观其
禀圆教不得意者即执实语心忘法爱自灭也若
得意者知是砧槌共利物耳问曰上明诸菩萨没
实用权今何得言弥勒共行弟子禀实有得有失
也答曰上是一往之言补处菩萨随机益物岂但
守株待兔也然事有傍正亦是从多为论也问曰
若如此者此经与华严法华更有何异答曰此经
偏就利根菩萨得有此义二乘及钝根菩萨止是
转酪为生苏若华严经唯在禀圆菩萨得入二乘
诸小菩萨皆不预座若法华则一切悉入也。】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此下是第三次入文解释也就此品经文大段自
有二意一先命四大菩萨问疾二次命诸大菩萨
问疾就第一先命四大菩萨文即有四依文可知
第一命弥勒菩萨文即有二一佛命问疾二弥勒
奉辞不堪所以如来先命弥勒者四教明弥勒当
教皆与受记无非补处今没圆教补处犹存三教
补处是则禀佛方便教菩萨皆尊弥勒是当来大
师次佛也所言弥勒者有师言即是从姓立名今
虽不见明文意谓非姓恐是名也所以然者弥勒
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
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有言其母本少仁
卷十六 第 585b 页 X18-0585.png
慈觉有身来慈仁非昔生出因名慈氏以此而推
慈氏非姓也其姓者姓阿逸多此翻云无胜也亦
有人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经论翻译亦不可
定执也弥勒是能仁补处而名慈氏者如诸经论
明慈有三种一众生缘慈二法缘慈三无缘慈大
智度论云众生缘慈取众生相是有漏法法缘慈
或有漏或无漏无缘慈一向是无漏也复次四教
大乘明慈氏即有四种不同若缘有作道灭法起
慈与乐即是三藏教之慈氏也若缘无生道灭法
起慈与乐即通教之慈氏也若缘无量道灭法起
慈与乐即是别教之慈氏若发中道真心无缘无
念而能与无作道灭之乐及与前三种道灭乐如
磁石吸铁即是圆教之慈氏也慈氏既补佛处有
四种补处亦有四种也此四种慈氏三权一实弥
勒是娑婆旧人辅佛行化多示行三权之教净名
是佗方大士来游此土辅佛行化多现行一实之
教是故弹呵弥勒以成众生令入实耳若有众生
宜见弥勒行实则没权显实若有众生宜见净名
行权即净名没实用权法身常寂犹如虚空尚不
存实何论有权但随缘利物互为扣击权实岂定
今佛次命弥勒意在于此也。】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此是第二弥勒奉辞不堪文即有四一奉辞不堪
二述不堪之由三正述被弹之事四结成不堪第
卷十六 第 585c 页 X18-0585.png
一奉辞不堪者良以往昔为兜率天王说不退之
行不能成诸天之道故为净名弹呵岂堪传如来
旨往彼问疾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
转地之行。」

【此是第二述被弹之由由为兜率天王说不退转
地之行也所以兜率天王来至弥勒处者兜率诸
天曾闻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当生兜率天兜率
诸天知弥勒舍身必生彼处为彼天师是故预有
归依时来请道也经言弥勒为说不退转地之行
者当是彼诸天子巳经闻方便教大乘发菩提心
天乐既重弥勒恐有放逸退转故为说不退转之
行也所言不退转者见理之心即是不退转也此
心住理不动能生众善喻之如地因中得理有进
趣向果之义故云行也但四教明不退转地之行
不同各有三种不退转地之行所谓位不退行不
退念不退也若三藏教明菩萨三不退者三阿僧
祇行行人入燸顶忍位即是不退转地之行也若
约数义即约忍法三品分别三不退若傍成论义
应约四念处为位不退燸顶为行不退忍法为念
不退若通教明三不退者从性地八人地见地乃
至阿罗汉断结六地齐功皆是位不退辟支地七
地齐功侵习菩萨修方便即是行不退八地菩萨
道观双流名念不退也若八地与辟支齐九地始
卷十六 第 586a 页 X18-0586.png
是菩萨地念不退也若别教明三不退十住是位
不退十行十回向是行不退登初地三观现前心
心自然流入萨婆若即是念不退也若圆教明三
不退者十信初心为位不退中心巳来为行不退
登初发心住即是念不退也复次十信皆是相似
三不退登初住即真三不退前三为权后一为实
弥勒明识佛权实教三不退义当是没实用前方
便三教明不退义为诸天子说故为净名之所呵
也问曰弥勒知机何故没实用权被净名呵折也
答曰是诸天子应须前闻权教为砧欲显净名实
教槌共成诸天子道故示受呵折也其中或有闻
弥勒说圆不得正意因闻呵弥勒即得入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第三正述被弹之事文即有五一先总定二
正呵弹难破三结过劝舍菩提见四广说真菩提
相五诸天子得益第一先定者净名言世尊授仁
者记一生当得三菩提此即是先定也所以须定
者将欲呵破故先定其得菩提记也一生者但取
未来更来阎浮提中生也大智论亦云三此生兜
率天生未来阎浮提生也三菩提义前在玄义巳
翻释竟但四教明得菩提记不同若三藏教明一
生授记者弥勒后来生阎浮提菩提树下三十四
心断正习尽名菩提记如小弥勒经之明也若通
卷十六 第 586b 页 X18-0586.png
教明授一生记者弥勒界内正使以尽除习未尽
后身来生阎浮提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现前断
一切习尽名菩提记也大弥勒成佛经及大品经
所明也若别教明授一生菩提记者弥勒法身界
内正习俱尽界外十品无明之鄣亦灭住无垢地
馀有一品无明及习在后身应生阎浮提寂灭道
场示断界外一品无明及界外烦恼习尽报身果
满常住凝然即是别教菩提记也如华严经明善
财入楼观见弥勒未来世成佛之相即其事也若
授圆教一生菩提记者明弥勒法身四十一品无
明巳尽住等觉地馀有一品无明及界外习气在
后身应生阎浮提坐寂灭道场朗然大悟一品无
明及习俱尽即是以迹表本究竟妙觉菩提三身
不纵不横如世伊字此是授圆教菩提之记也亦
具如华严经明善财童子入楼观见弥勒未来成
道之相也前三种授记为权后一种授记为实但
弥勒法身常寂本地妙绝岂可测其高下伹为随
机利物辅翼释迦绍续行化故须能仁记别但随
物所感众生既有下中上上上四种根缘不同是
故大师释迦随物根缘为弥勒授亦有四种记莂
不同随四种众生各闻授一种菩提之记今净名
逐众生所闻不同一音演说随类各解若弥勒一
往之记即是总定四种一生也。】

「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卷十六 第 586c 页 X18-0586.png

【此是第二正弹呵难破文即有二一就生门弹呵
难破二就无生门弹呵难破今释此二呵作通别
两解一作别解者初约生门正呵三藏教菩萨所
以然者三藏教明生灭为半字教门故中论云佛
为钝根声门弟子说十二因缘生灭相也二约无
生门呵者即是呵摩诃衍教菩萨也所以然者摩
诃衍以无生灭为满字教门故中论云佛为利根
菩萨次说十二因缘不生灭相也净名所以约无
生呵者呵诸菩萨取大乘中方便教即有通教菩
萨也又呵圆教菩萨虽禀圆教不得正意故生语
见及有顺道法爱生等过也二通解者呵无生此
二呵通呵四教菩萨也所以然者四教皆有生皆
有无生也三藏教有生者即是生生也通教无生
者会入偏真即是诸法不生般若生亦是不生生
义也别教缘修中道佛性智慧生亦是不生生也
圆教真修生亦是不生生也圆教菩萨失意者实
语是虚语生语见故即须破也四教皆无生者三
藏虽未断惑岂不同知有真谛之理至果必入无
生望佛果而行因是则因是生果是无生也通教
因是界内理无生果是界内事理俱无生也别教
因是界外理无生果是界外事理无生也圆教无
生一往同别教但真缘智断有殊制立有异也若
四教菩萨各望果行因欲希记莂者当分皆被呵
也二往虽作别通两释若望此经正意前别释正
卷十六 第 587a 页 X18-0587.png
合此品经文是则破生门属三藏教破无生门属
摩诃衍教也今就三藏教菩萨约生门偏呵难破
即为三一先约三世定得记二难破三世得记三
引佛说为證一先约三世定得记者若如阿毗昙
人明义三世是有过去虽过去善法不灭得绳系
属行人未来虽未来有善在未来时至则起现在
善法成就在心此则三世皆是有也昙无德人明
义二世是无过去实法善灭故无但假名不灭得
报不失未来未有故无也现在善法成就在心故
是有也二家虽明二世有无同而皆有三相数人
明一时三相成实论明异时三相者生时即有住
灭异时三相者生时非住住时非灭时为此前须
定三世也。】

「若过去生过去生巳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
在生现在生无住。」

【此是二正破三世得记经言若过去生过去巳灭
是则身之与善二俱灭谢巳灭之法即无身无善
何得受记若约现在取过去善受未来一生记者
何不于过去授记而于现在取过去善记也经言
未来生未至者未来之善即未有若未来巳有者
应巳来不名未来若未来有无身无善何得约未
来未有而得于现在身受记者一切众生未来未
有亦应皆约现在身而授记也经言若现在生现
在生无住者现在善随心生心念念灭善亦随灭
卷十六 第 587b 页 X18-0587.png
灭识不至未来何得用现在善受未来一生记也
此是破三藏教萨婆多三世有义若破三藏教昙
无德二世无善者既无过去世何得用过去世善
受记既无未来世何得用未来善受记若言现在
是有得约现在受记者现在无住生而即灭尚不
能自住何得善至未来而约现在受未来一生记
也复次三世皆空尚无三世何得约三世授记也
空无受记而计有一生记者即是颠倒颠倒得受
记者一切众生皆颠倒亦应皆与授记也。】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

【此是三明引佛语为證正證一现在无住不得受
未来一生记也所以然者弥勒情所未惬若过去
巳灭不得用过去受未来一生菩提记未来未有
亦不得约未来身受一生菩提记今佛约现在身
受未来一生菩提记何得言现在无住不得约现
在身受未来菩提记也为此净名引佛所说比丘
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为證破弥勒计一期执
现在停住故约此身得受未来一生菩提记也亦
生亦老亦灭者若依萨婆多明三相同时起生时
即有灭虽言有一期报现而求之三相现在无暂
停住何得约现在而受未来一生菩提记也问曰
三相四相不说有老相今何得言佛说亦老也答
曰四相有异相老是衰变状即是异义也所以但
取佛说老为證不取住相者为弥勒执佛说三相
卷十六 第 587c 页 X18-0587.png
四相中有住相约此住相现在得受记也今净名
还引佛语三相中但有老无有住相以證成前现
在无住不得约现在受未来记也此是佛说仁者
若不受者即违佛语也若作昙无德二世无义故
自不得过去未来受记也但现在虽是有异同时
三相迅速虽云有住相佛说亦老若住即是老者
即变异相无定住相何得约此受未来菩提记也
有师谓净名用空破受记此义乖宗寻此文还用
三藏教门破授三十四心一生菩提记何曾用空
破也。】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
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
生记乎。」

【此是二明约无生门弹呵也所以约无生门呵者
即是呵取摩诃衍方便教通别两种菩萨及禀圆
教失意菩萨也此正为呵摩诃衍中三教菩萨慕
果行因者求无生正位得受记莂致起心妄动鄣
入正道也所以然者此三藏教皆明见无生是正
受记也如首楞严经说有四种受记一有未发心
而与受记二密为受记三现前受记四无生受记
若依三藏教菩萨既不断结不得见无生受记可
得有前三种受记也三藏教明有未发心而为受
记者此众生虽是具缚凡夫或是二乘犹在方便
道而有三藏教大乘根性虽未发心而与受记也
卷十六 第 588a 页 X18-0588.png
如佛祇洹林边为鸽雀受记也有密为受记者为
假名菩萨及伏忍乾慧地菩萨多用密记也若顺
忍性地菩萨皆现前受记也三藏教不明菩萨见
真断结故不说观无生受记也问曰何故密为受
记答曰有菩萨心行未就若闻受记心则放逸不
得现前为受记也摩诃衍三教明菩萨悉得见无
生断结入菩萨位约见无生以受记也前三种受
记非真受记后约见无生入菩萨位明授记者即
是真受记也所以然者前三种既未见理结业犹
在流转生死未得自在自利利人之功未得成立
也若见无生受记即是入毕定位虽处生死纵任
自在自利利佗其功无退自然流入萨婆若记是
真受记三教菩萨心祈此记故净名呵弥勒正寄
意破禀三教菩萨也就此经文即有二意一约无
生理弹破二约无生行弹破一约无生理弹破者
摩诃衍三教皆證无生理而有二种不同若通教
止诠偏真无生若别教圆教皆同诠中道佛性之
无生理也二种约真如明无生理前玄义及入文
次处处具明但三教明菩萨见无生入受记位一
往是同而义有殊别不可混滥也一通教明见无
生入菩萨受记位者若通明未发心而与受记者
众生虽是具缚凡夫而有通教大乘根性或是二
乘人在方便中虽未发心而与受记也密受记者
为假名菩萨外凡夫伏忍菩萨多为密受记或为
卷十六 第 588b 页 X18-0588.png
现前受记也现前受记者柔顺忍性地菩萨皆得
用现前受记也此三种记皆非决定记若入八人
地见地即见无生为受记也大品经云须陀洹若
智若断是菩萨无生法忍此即是见偏真无生之
理入受记位也所以然者见谛所断八十八使巳
尽入无漏道流即是见地亦名欢喜地若进观无
生断思惟惑修深禅定游戏神通自行化佗成就
众生净佛国土若众生三乘根钝熟即得八相成
道故佛于通教大乘为受未来菩提记也二别教
明见无生入菩萨受记位者未发心而与授记者
有众生虽是具缚凡夫乃至二乘人在方便道虽
未发心而有别教大乘根性是以虽未发心而为
受记密受记者若别假名菩萨多为密受记或为
现前记若外凡夫十信多为现前受记或为密受
记若为三十心内凡夫受记皆用现前受记也此
三种受记非决定受记若为初欢喜地受记即是
见真无生为授记也所以然者登地发真明初见
正道佛性即是见圆真无生之理即断界外一品
无明见别惑尽此若智若断即是见无生受记之
位也若授应佛八相之记一往似同通教但以迹
表本记得常住佛果为异也今类前通教解释通
教明须陀洹见偏真断界内见惑尽若智断名通
教菩萨无生忍今别教见圆真断界外见惑若智
若断名别教无生法忍也是则心心寂灭自然流
卷十六 第 588c 页 X18-0588.png
入萨婆若海法身自行应化佗必成常住佛果是
故登地得真无生佛为受记是决定记也三圆教
明见无生入菩萨受记位若未发心而与受记者
有众生虽是具缚凡夫而有圆教大乘根性或有
二乘在方便道乃至三藏菩萨通别教菩萨虽未
发心而与受记也密受记者若从初发心假名菩
萨多用密受记或用现前受记入随喜五品弟子
之位多用现前受记或密为受记若十信相似六
根清净皆用现前受记也此非无生受记也若为
十住初发心住受记即是见圆真无生受记也所
以然者初发心住见真即别教初欢喜地齐但教
门明断界外惑如剥葱切葱之异耳诸师不得此
意者多疑此语寻诸经论不无此义若得意解用
则无过也前于玄义巳略明此意也是则初发心
住菩萨无生法忍若约此无生而为受记即是圆
教见无生而受记也是为摩诃衍三藏教明见无
生入受记位也但禀三教菩萨既未得无生法忍
入受记位内心悕望得入此位是为谬搆攀缘其
通别两教菩萨所求皆是错谬圆教菩萨虽所求
不错然忆想心起如动水浊珠相不现为有是过
净名寄呵弥勒所以寄呵者三教约无生受记虽
同见无生而位有高下弥勒位在三教补处将穷
三教无生之源诸求三教初发心菩萨虽知有无
生受记之位各未得入若大士弹呵弥勒三教补
卷十六 第 589a 页 X18-0589.png
处得真无生将极其源但佛为受一生当得菩提
之记三教所明无生之理大士难覈弥勒尚无受
记之义诸新学三教菩萨心祈初无生忍望得真
受记者岂不觉悟各息悕望也若通教菩萨别教
菩萨息求无生受记之位即可转入圆教无生受
记之位也若圆教菩萨知无生正位无受记者则
不起心求无生受记之位是则心求證净珠相自
现也复次通别两教菩萨若通教菩萨住见地得
真无生受记此记莂非真弥勒后心无生明一生
菩提之记以理而弹尚无此义况复始入初见道
佛所受记而当是实是则虽入通教无生正位得
受记莂若见弥勒被弹则内心破折可转入圆真
无生受记之位若别教菩萨得初地无生入受记
之位此同圆教初住不预所弹若是别教入三十
心未證真无生者虽得现前受记犹心祈望别教
真无生位乃至常住佛果此亦是错得闻弥勒补
处见无生将极受一生之记约理尚致弹呵况在
下地三十心位而求执受别教常住佛果之记此
心若舍即可转入圆教初住真无生受记位也若
圆教初发心及五品弟子起心悕望入真无生受
记位心水动浊即不能得入十信六根清净今闻
大士呵弥勒圆教补处圆真无生将穷尚约理被
弹无受记义况复初心五品而望祈入无生忍受
记之位即忆想心灭若清净心常一即发相似无
卷十六 第 589b 页 X18-0589.png
生入十信位得六根清净也若得意根清净如法
华经云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
则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
受持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终始不忘错以持
法华故既无忘谬岂有忆想悕求入真无生位之
粗鄣起也十信尚尔况初发心住入圆教真无生
受记之位而须弹弥勒有所寄意也经云若以无
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此正就无生理破弥
勒理中不得有受记义所以者何受记本约未来
智断满足故智度论云菩提者满足称理非生灭
即无智断何论智断满足是则偏真无生圆无生
真如皆非智断尚无智断之可得况有受菩提果
义也而言无生即是正法者偏圆二无生皆是正
位正位即是极理若约理明极极理非位而是众
位之本如天子位极因此得有开府将军柱国之
位今有无生三教菩萨之位者皆由无生之理也
若约偏真无生则有通教菩萨位约圆真无生即
有别圆两教菩萨之位故金刚般若经云一切贤
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生正位即是平等真法
界佛不度众生何得有受三教一生当得菩提义
也故经言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菩提果所
以然者二种无生正位皆非因岂得三教因中受
未来智断满足之记也二种无生正位非果岂论
得三教所明菩提之果义也故言云何弥勒受一
卷十六 第 589c 页 X18-0589.png
生记乎若弥勒證无生将邻极果无生正位尚无
受记之义况初发心三教行菩萨道三教种菩萨
而欲心悕入无生正位受菩提记也是以净名呵
弥勒邻果受记正是寄意破禀三教菩萨悕望欲
求无生真受记之位也是则通别两教菩萨错求
之心皆转圆教菩萨悕望之心皆可息也问曰净
名但呵弥勒受一生菩提记何得知寄意斥禀三
教菩萨心悕入无生受记之位也答曰上文云为
兜率天王说不退转地之行次下云实无发三菩
提亦无退者不退转位即是入无生正位真受记
之位也。】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