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140837c 页
卷六 第 1a 页 0458-034.png

穆王下
子列子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
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
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
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解曰昼之想夜之梦梦也魂交觉也形开
昼夜迭运物化往来犹如空华随起随灭
故信觉者不可以语道信梦者不可以为
达虽然神形所遇虽合于物究其所生咸
卷六 第 1b 页 0458-035.png

为非有佗也亦在天神之凝不凝而已所
谓真人者不离于精而其神凝者也不知
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拒不以
心捐道不以人助天翛然而往翛然而来
不逐于物化之往来而于梦觉都无所信
者也故能其觉自忘而其寝不梦也
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
莽之国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辩日月
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辩其民不食不衣而
卷六 第 2a 页 0458-036.png

者妄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跨河南北越岱
东西万有馀里其阴阳之审度故一寒一暑
昏明之分察故一昼一夜其民有智有愚万
物滋殖才艺多方有君臣相临礼法相持其
所云为不可称计一觉一寐以为觉之所为
者实梦之所见者妄东极之北隅有国曰阜
落之国其土气常燠日月馀光之照其土不
生嘉苗其民食草根木实不知火食性刚悍
彊弱相藉贵胜而不尚义多驰步少休息常
卷六 第 2b 页 0458-037.png

解曰西极之南隅坤兑之方也万物由坤
之致役而趋悦息之兑故其国以梦之所
为者为实谓之古莽之国则其道广莫自
古以固存也是亦西南之类也东极之北
隅艮震之方也万物由艮之径路而达乎
震之大涂方将趋于相见之离故俗常觉
而不眠谓之阜落之国则以物生阜而为
聚落也是亦东北之类也中央之国阴阳
审度故一昼一夜一寒一暑以觉为实以
卷六 第 3a 页 0458-038.png

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
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昼则呻
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
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
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复役人有慰喻
其勤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
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何所怨
哉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
昏惫而寐背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
卷六 第 3b 页 0458-039.png

息焉尹氏病之以访其友友曰若位足荣身
资财有馀胜人远矣夜梦为仆苦逸之复数
之常也若欲觉梦兼之岂可得耶尹氏闻其
友言宽其役夫之程减己思虑之事疾并少
间
解曰昼夜各分形神迭用昼劳于神者其
形则佚故夜则神佚而形劳画劳其形者
其神则佚故夜则神劳而形佚此阴阳消
长物极则反之道也尹氏与其仆所以有
卷六 第 4a 页 0458-040.png

夫盈虚之理信觉为实以梦为妄知趋于
昼之利害而不暇知梦之苦佚殊不悟使
梦而无知则可矣梦而有知则哀乐欲恶
不殊于觉又安可以为妄哉尹氏知以是
为疾而访其友是或神者先受之也至于
能宽其役夫之程减己思虑之事疾并少
间则其理诚可信矣如俾其诚之不已于
己思虑损之又损则至神可凝想梦自消
奚止其疾少间而已哉
卷六 第 4b 页 0458-041.png

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
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
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
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
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
者之得鹿耶讵有薪者耶今真得鹿是若之
梦真耶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耶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
梦得之之主爽旦按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
卷六 第 5a 页 0458-042.png

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
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
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
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
臣所不能辩也欲辩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
黄帝孔丘孰辩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解曰人之常情信觉为实以其形之所接
也谓梦为妄以其魂之所交也今焉觉之
所为而忘之不几于梦乎梦之所遇而有
卷六 第 5b 页 0458-043.png

故易以忘神之所遇或出于无心故梦则
灵要其梦觉初无二致冥之则俱真辩之
则俱妄如仞梦为实方其梦时奚不知其
为梦以觉为实则既已觉矣奚为复有夫
梦斯人之生适居中央之国故其于梦觉
别之如此如以梦觉之理语诸古莽阜落
之民则其是非特未可定也郑之薪者其
初以实为梦终则以梦为实取鹿者用其
言而以为梦取其鹿而争其鹿梦觉杂揉
卷六 第 6a 页 0458-044.png

师听其讼而折之者也将以取鹿者为是
则鹿本薪者之有谓薪者为是则寻而得
之盖出于梦是非樊然莫知其辩据鹿而
二分之安可以为听讼之善乎此郑君闻
之所以叹而访之国相也然而觉梦之理
平分昼夜信觉不语信梦不达唯黄帝孔
子能辩其然尔非黄帝孔子则是非安可
以遽而折之哉然则士师之二分其鹿虽
为之不得已要其至则二分之者其于觉
卷六 第 6b 页 0458-045.png

想梦自消可谓能任之矣且恂士师之言
不亦可乎士师法之所在也凡有形有名
而以法为分者是非纷然莫适为可皆为
之于且然而已不得已而可乎可不亦可
乎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
朝忘在涂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
不识今阖室毒之竭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
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
卷六 第 7a 页 0458-046.png

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
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
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
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
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
日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
都除
解曰理涉于情伪则卦兆可占为见于利
害则祈请可祷疾得于嗜欲则药石可攻
卷六 第 7b 页 0458-047.png

占相祈祷药石之所能已乎露之而求衣
未能忘寒暑也饥之而求食未能忘形体
也幽之而求明未能忘好恶也由是知华
子之忘特以疾而有所蔽尔非真能忘世
态者故儒生欣然知其疾之可已也如真
忘者虽造化亦末如之何矣岂儒生浅术
之所能已哉儒以诗礼发冢最为害道之
大原者其所以使斯民离实学伪亦有以
密移而罔觉之使人由之而不知也故自
卷六 第 8a 页 0458-048.png

与之居七日则浑沌死而视听食息均于
人矣故积年之疾一朝都除
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
人执而问其故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
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
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
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
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
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记之
卷六 第 8b 页 0458-049.png

所乐在于真则万物不足以易其好虽妻
子之爱为可割矣所物不足以拟其尊虽
儒生之道不足守矣故华子既悟则黜妻
罚子操戈逐儒生也华子知忘之为可乐
则宜于世累能忘之而弗念矣犹恐外物
之乱其心而不复得须臾之忘又况于初
不知忘之为可乐而日趋于是非之涂若
华氏方且以华子之忘为阖室之毒儒生
方且欣其疾之可已则其心之淆乱何如
卷六 第 9a 页 0458-050.png

为事华则得阳而蕃鲜是皆趋于扰扰之
涂者也中年病忘则落其华而反本焉及
其既悟则复趋于胶扰之涂矣反常者兑
之悦泽生出者震之决躁故华子既悟乃
大怒也子贡居言语之科方且以贤于方
人见斥于孔子若颜子则能忘仁义忘礼
乐屡进而至于坐忘矣故孔子顾谓颜回
记之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
卷六 第 9b 页 0458-051.png

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
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杨氏告其父曰鲁之
君子多术艺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其父之
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老聃曰汝庸
如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
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
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
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
尽迷孰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
卷六 第 10a 页 0458-052.png

正之
解曰歌哭白黑香臭甘苦至于天地四方
水火寒署纷纷之名同一妙本初无二致
由彼妄情有于爱恶物物分辩种种假名
寻名求实执着不易莫有觉者即其一端
而论之以白为白是从众也以白为黑是
从我也从我则众疑从众则我惑彼我异
言白黑殊名名言虽殊体性不动是以名
言之异众寡相倾寡不敌众以迷导迷沦
卷六 第 10b 页 0458-053.png

为是一人之独觉者为非耶杨氏以为我
之道倾天下方且与儒墨相为是非白黑
故为逢氏病之而俾之访于鲁之多术者
逢氏则逢物而偶之者也故少而惠长而
以迷罔为疾
且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
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而
归也
解曰天下本无正是大道不涉言诠但圣
卷六 第 11a 页 0458-054.png

以众人之言为非而以圣人之言为是遂
认而不舍守而不忘谚所谓黄金虽贵入
眼成瞖故老子曰吾之此言未必非迷况
鲁之君子立仁义忠信之教垂诗书礼乐
之文迷中之最迷者又安能解人之迷哉
荣汝之粮不如遄归盖使之返照求之于
内耳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
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
卷六 第 11b 页 0458-055.png

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
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
曰予昔绐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
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解曰传教者有真伪受道者有先后先入
者为主后入者为客今之学者先遇一师
传以伪法遂认而守之谓其无以复加矣
数年之后忽遇真师传以真理反执而不
信至于终身不悟良可悲哉故禦寇设此
卷六 第 12a 页 0458-056.png

既老而归过于晋国同行者诳之曰此燕
之城也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
社也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
也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坟墓
也乃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而大笑曰此
晋国也向吾绐若其人大惭及至燕国真
见先人之庐冢悲心遂消沉而不能更发
矣盖境之感人初见则动情也深再见则
视犹平常且父母之邦本以乐生也今愈
卷六 第 12b 页 0458-057.png

哉又其所谓燕者初非燕国实晋城尔彼
以伪绐真此以真信妄自绐之者以观真
足资其献笑尔由是知人之所谓内外亲
疏喜怒哀乐未有不犹燕人之绐也从而
亲疏忧乐之亦未有不见笑于造物者犹
燕之人也如亦悟其不真则亦必思其当
悲忧之时何至而能尔也然而亲疏不在
物而在我真伪不在境而在心心真则虽
伪亦真心惑则虽真亦伪向俾晋人终不
卷六 第 13a 页 0458-058.png

其为绐虽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矣
何则人之心未始不真一诱于人伪欲复
于真不可得矣是以燕之人真情一散漫
不可复其后彼虽以诚而来我亦审其无
妄矣欲强之悲终亦弗能矣可不慎哉尝
原老列之教大抵期镇斯民以无名之朴
使之不荡于伪而已不以治斯民于既浇
漓之后为教也故道经终言无名之朴亦
将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而穆王之篇终
卷六 第 13b 页 0458-059.png

穆王解
由皇而下至于王功虽曰道之屡降要帝王
之应世咸本于道皆圣人之所为也特其因
时适变居帝者之世不得不为帝功至王者
之时不得不为王业尔治至于王功而末矣
虽贤人可久之德亦庶几及之矣故禹汤文
武同为王功启之贤亦足以承禹之道成王
之中才亦能特守文武之业也至于穆王道
不足以传化人之妙不盈于德而谐于乐周
卷六 第 14a 页 0458-060.png

终之理也且五帝之德三王之功其道密庸
或由幻化直若一梦尔故此篇剧言觉梦之
理有若古莽之国以梦中所为为实者有若
阜落之民常觉而不眠者役思虑于昼则昔
昔梦为人仆劳形体于昼则昔昔梦为人君
至于争鹿之讼则觉梦又不可得而辩矣圣
人应世之迹如斯而已诚能审觉梦之道则
知病迷者非本迷病忘者非本忘是非美恶
同之于道道化德业同于一致其尘垢秕糠
卷六 第 14b 页 0458-061.png

天下之治始于三皇方是时也以道在宥天
下民结绳而用之卧则居居起则于于可谓
至治矣然既己出道而为治矣则时运而往
必降而为帝者之德帝者之治若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亦已盛矣然德已显矣必
至于汤武之王人皆知王者之功见于夏禹
之时殊不知其闿端乃自于三皇之前而其
末存乎千岁之后也故譬道之每降犹水之
离源其流无已去本日远必不可复反矣庄
卷六 第 15a 页 0458-062.png

不忍一世之伤而謷万世之患盖谓此也虽
然有圣人者能以道御时不随世降虽成周
之王可使民之攸塈不殊于至德之世此则
子列子之垂训有望于万世旦暮之遇也
冲虚至德真经解卷之六
卷六 第 15b 页 0458-06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