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1a 页 WYG0968-0180a.png

图书编卷七
明 章潢 撰
图书象数总叙
古今言图书者或以象或以数象则以阴阳言数则
以奇偶言也不亦分析之太甚耶岂有意以强合之
哉一三五七九即阳即奇二四六八十即阴即偶是
有象即有数有数即有象一出于造化之自然也方
卷七 第 1b 页 WYG0968-0180b.png

凡一草一木各有其象则发生衰谢各有其数或数
肇于无象之先或数寓于有象之内要不可判而二
之矣一阴一阳之谓道裂象数而二之天下宁有二
道哉观易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若专以象言
之矣而即曰极数知来之谓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
用四十有九若专以数言矣而即曰分而为二以象
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
卷七 第 2a 页 WYG0968-0181a.png

曾谓言图书者可各以象数而分裂之哉
卷七 第 3a 页 WYG0968-0181c.png

卷七 第 3b 页 WYG0968-0181d.png

虫草木之微自身而肢自木而枝莫不皆然是太极两
仪四象八卦未登方册之先已布于万物之上矣然
呈象之显者莫过于河图之数即其图而观之冲漠
无朕之际五十有五之数已具于十五之中矣盖以
五而言之下一点含天一而合地六上一点含地二
而合天七左一点含天三而合地八右一点含地四
而合天九中一点含天五而合地十以十而言之顺
卷七 第 4a 页 WYG0968-0182a.png

天九地十之象也是所谓太极也及其五十有五之
数分布互错于十五之外于是阴阳之象灿然黑白
之分明一三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所谓两仪也
盖两仪太极之所生者也由是分之一九为太阳二
八为少阴三七为少阳四六为太阴所谓四象也盖
太阳少阴阳仪之所生少阳太阴阴仪之所生者也
由是分之一为乾九为兑二为离八为震三为巽七
卷七 第 4b 页 WYG0968-0182b.png

太阳之数也离震者少阴之所生二八乃少阴之数
也巽坎者少阳之所生三七乃少阳之数也艮坤者太
阴之所生四六乃太阴之数也其配合分支莫非自
然之妙夫岂人为私智安排布置以成之哉今乃以
一六为老阴二七为少阳三八为少阴四九为太阳
六七八九是矣一二三四何为者哉夫一六二七三
八四九乃五行生成之数非阴阳老少之数也至于
卷七 第 5a 页 WYG0968-0182c.png

阳之所生而系之一九乾何取义于九兑何取义于
二巽何取义于四坎何取义于九哉大抵昔者伏羲
则图以画卦也见河图之数阴阳俱备有太极之象
焉分其奇偶以为两仪又分之为四象又分之为八
卦自本而末由干而枝脉络分明各有统属也皆自
然也若谓离震艮坤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乾兑
巽坎阳之老少主动而通其变斯乃以卦义而配图
卷七 第 5b 页 WYG0968-0182d.png

数易数以就位斯为后天之图而岂圣人则图画卦
之本然哉
理气象数初不相离如乾之健理也其象天象也其
所以为象者气也气之有次第节限者数也理气象
数果可岐而二之哉
卷七 第 6a 页 WYG0968-0183a.png

卷七 第 7a 页 WYG0968-0183c.png

卷七 第 8a 页 WYG0968-0184a.png

生一为四再生一为五其六其七其八其九其十皆
以一而生之易所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以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此河图洛书之数之所由出故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河图之
数也参天两地而参伍错综其数天五居中太阳居
卷七 第 8b 页 WYG0968-0184b.png

六此洛书之数也河图之数五十有五洛书之数四
十有五观天数五十地数五十其数百蓍生应之大
衍天之用数故用天数五十虚一分二挂三揲四归
期象闰再闰再扐是故四营成易十有八变成卦故
乾坤之策凡百有六十二篇而又万有一千五百二
十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卷七 第 9a 页 WYG0968-0184c.png

卷七 第 9b 页 WYG0968-0184d.png

以生二自南而东以生三自东而西以生四自西而
入于中以生五随气机之动极而变也自中而出于
北以生六自北而南以生七自南而东以生八自东
而西以生九自西而入于中以生十入必复出随气
机之静极而变也入乘静机出乘动机动静有常而
流行不息西北者数所出入之门乎阴阳相求而数
生焉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化于二而通于十自北至
卷七 第 10a 页 WYG0968-0185a.png

十则阴数极阴极必返不得不出而复于一一以始
之九以极之二以化之十以通之数之圆而神也如
是夫
卷七 第 11a 页 WYG0968-0185c.png

卷七 第 11b 页 WYG0968-0185d.png

也何也中数五而四方各十总之凡四十有五人知
五九之数莫不由中五以为之主也是以数起于一
而中五合一为六故次六一六为七故次七五与七
合为十二故次二七二为九故次九五与九合为十
四故次四九四十三故次三五与三合为八故次八
八与一合亦归于九也孰谓其数之次序无义于其
间哉况其数始于一终于九一居正北九居正南一
卷七 第 12a 页 WYG0968-0186a.png

六是九七八六皆生于九所以一九生九二九生八
三九生七四九生六六九生四七九生三八九生二
九九生一自一生九自九生一其变不可胜穷矣噫阳
数极于九而极则变也洛书以阳统阴五九四十五
数岂特与河图大衍相贯通哉凡天地万物之数莫
非九数之变化也又何必专指九畴为洛书之数
卷七 第 13a 页 WYG0968-0186c.png

卷七 第 13b 页 WYG0968-0186d.png

数始于一小衍之而成乂大衍之而成十乂十者数
之结括而图书者倚数之大原卦画之准则也此象
纵横十有乂数正则河图中宫天乂乘地十之象其
中□者易也即图书中乂之中动而阳上同乎天其
象为○静而阴下同乎地其象为●天○下生□为
阴阳地●上生□为柔刚即图书中乂之上下左右
其数则阳一阴四刚三柔二衍而一六二七三八四
卷七 第 14a 页 WYG0968-0187a.png

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此图之象原其生而河图之位
据其旺洛书之位总其变大衍之周揭其实也(河图/木东)
(火南金西水正北也洛书/金火易位金南火西变也)夫以始生之序言之坎巽
生于地之刚朱子所谓少阳少阳之位寅于时为春
其数三小衍成五则有二大衍成十则有七二七为
火故火生在寅旺于午稽之河图则二七居南而乾
兑得位(乾居七/兑居二)乾兑生于天之阳朱子所谓太阳太
卷七 第 14b 页 WYG0968-0187b.png

四大衍成十则有九四九为金故金生在巳旺于酉
稽之河图则四九居西而巽坎得其位(巽居四/坎居九)乾交
坎而坎交乾巽易兑而兑易巽也离震生于天之阴
朱子所谓少阴少阴之位申于时为秋其数四小衍
成乂则有一大衍成十则有六一六为水故水生在
申旺于子稽之河图则六一居北而坤艮得其位(艮/居)
(一坤/居六)坤艮生于地之柔朱子所谓太阴太阴之位亥
卷七 第 15a 页 WYG0968-0187c.png

十则有八三八为木故木生在亥旺于卯稽之河图
则三八居东而离震得其位(震居三/离居八)坤交离而离交
坤震易艮而艮易震也是知先天之象本之图乾七
兑二位刚离八震三位乎柔天之四象交乎地也坎
六艮一位乎阴坎九巽四位乎阳地之四象交乎天
也后天之象本之图乾兑生于天之阳乾一兑九而
成十(乾居一/兑居九)离艮生于天之阴(震反/为艮)离七艮三而成
卷七 第 15b 页 WYG0968-0187d.png

(坤居二/震居八)坎巽生于地之刚坎六巽四而成十(坎居六/巽居四)
今图后天巽二而坤四者邵子所谓长女代母者也
先后二天象数吻合则图画卦厥有旨哉
此图虽亦会合图书先后天四图为之其实止发明
会合之意于原图俱未尝分裂牵扯故存之以见善
会通者当得其意无徒泥其迹云
卷七 第 16a 页 WYG0968-0188a.png

卷七 第 16b 页 WYG0968-0188b.png

秘也图之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
右五十居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为天数二四六八十
为阴为地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以运行理气以天数之九合天数之一则
为地之十以天数之七合天数之一则为地之八以
天数之五合天数之一则为地之六以天数之三合
天数之一则为地之四以天数之一倍天数之一则
卷七 第 17a 页 WYG0968-0188c.png

其全阴得其半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也地数析之
则亦成奇阴生于阳得阳之体也数之变化者一而二二
而四四而八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体阳而
用阴无成而代终也阳数始于一而终于九阴数始
于二而终于十一三阳之长数也至于五则数之终
而阳之极矣七九则过极之阳消数也二四阴之长
数也至于六则数之终而阴之极矣八十则过极之
卷七 第 17b 页 WYG0968-0188d.png

图生于数数生于太虚太虚生于元气之一窍观于
窍而知天观于天而知数观于数而知图然而数先
图而立者图后数而成者引而伸之存乎神体而行
之存乎圣
卷七 第 18a 页 WYG0968-0189a.png

卷七 第 18b 页 WYG0968-0189b.png

以生二自南而东以生三自东而西以生四自西而
入于中以生五随气机之动极而变也自中而出于
北以生六自北而南以生七自南而东以生八自东
而西以生九自西而入于中以生十入必复出随气
机之静极而变也入乘静机出乘动机动静有常而
流行不息西北者数所出入之门乎阴阳相求而数
生焉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化于二而通于十自北至
卷七 第 19a 页 WYG0968-0189c.png

十则阴数极阴极必返不得不出而复于一一以始
之九以极之二以化之十以通之数之圆而神也如
是夫
卷七 第 20a 页 WYG0968-0190a.png

卷七 第 21a 页 WYG0968-0190c.png

卷七 第 21b 页 WYG0968-0190d.png

阴阳五行四时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故河
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
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
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
一奇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所谓天者阳之轻清而
位乎上者也所谓地者阴之重浊而位乎下者也阳
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阴数
卷七 第 22a 页 WYG0968-0191a.png

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各与奇偶为
类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
五与十皆两相合二十有五者五奇之积也三十者
五偶之积也变化谓一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
火而七变成之三变生木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
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十化成之鬼神谓凡奇偶生
成之屈伸往来者但既谓之变化则非图象所能尽
卷七 第 22b 页 WYG0968-0191b.png

则河图以作易其数之所由起乎数之起不过一阴
一阳之道而已易道之所以一阳一阴者不过以奇
偶之数互为分且合以生且成而已阳奇阴偶变而
通之绳绳兮杂而不乱者不过大传所谓天一地二
以至天五地十而已
易有太极极中也一也中自一也是生两仪仪匹也
二也匹而二也两仪生四象一二三四分之以为四
卷七 第 23a 页 WYG0968-0191c.png

四奇为阳阳虽有四生数之异而合列于四方之正
四偶为阴阴亦有四成数之异而同均于四维之偏由
正生偏由偏成正也一与三为奇为阳之生数而必
待于六与八之阴数以为成二与四为偶为阴之生
数亦必赖于七与九之阳数以为成也
自北而东一而三乃阳生之进数而其自八而六东而
北阴成之退数者固已寓乎其中自西而南二而四
卷七 第 23b 页 WYG0968-0191d.png

者亦兼具乎其中矣
四方者各以其阳奇居于正四维者各以其阴偶附
于偏然天数之有五地数之有十均合于阴阳之奇
偶而同谓之生成乃独无所见于四方之位何也四
象无五八卦无十故也然易之所以范围不过曲成
不遗者正由假此天五与地十之虚数以行其实用
于四象八卦而成河图者特不当效世习置五虚点
卷七 第 24a 页 WYG0968-0192a.png

坎以一始于正北而一五为乾六于西北坤以二分
于西南而二五为兑七于西震以三出于东而三五
为艮八于东北巽以四附于东南而四五为离九于
正南故阳得五而阴偶得五而奇阴得五而阳奇得
五而偶是生数之所以成成数之所以生者也生数
少于五无所待以制中也故阳数之一与三自为中
于乾六艮八成数之外阴众而阳孤坎故为陷也成
卷七 第 24b 页 WYG0968-0192b.png

于离九兑七成数之阳之内阳正而阴偏离故为丽
也陷必止而求动故帝出乎震动所以取合由分而
合也丽必顺而相说故说言乎兑说所以致分由合
而分也
一二三四而五同为生数一至四其实体五其虚用
也六七八九而十同为成数六至九其实体十其虚
用也四象无五八卦无十坦然明白矣
卷七 第 25a 页 WYG0968-0192c.png

足于数唯有馀不足而为之中制故虽阴阳奇偶之
数有分有合有虚有实有进有退有自然生成之中
道焉一阴一阳之谓道者阴阳分一以为天地上下
合一以为乾坤天地上下分为四方而中无以合乾
坤阴阳合为四时而中有可分是同一道也天地以
形言则南北为经上天下地而水火木金为之形者
既可以图而分故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广大配天地
卷七 第 25b 页 WYG0968-0192d.png

为气者亦可以理而合故曰变通莫大于四时变通
配四时也于斯二者无以异也四方有中中无定体
而四象八卦以之立四时有五五无定著而四时八
节以之行孔子著大传不存河图而特存天地之数
者示其有得于数则图在其中矣图之数生以天一
者成以地六生以地二者成以天七生以天三者成
以地八生以地四者成以天九至谓天五地十之生
卷七 第 26a 页 WYG0968-0193a.png

中犹可容其数而制十于其中则无所容其数矣是
知数之有生有成而不知其所以生且成者徒得其
貌而无以得古圣人之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极者千载可为之长太息则古犹今也
夫奇数皆天偶数皆地生以天者成以地生以地者
成以天其为天若地特阴阳之进退出入奇偶之体
用分合而已说卦曰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
卷七 第 26b 页 WYG0968-0193b.png

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变孰能与于此其曲尽乎至妙之用者
河图之法也
数始于一而中于五而终于十中于五者分其四之
偏终于十者合其八之正盖一之始其全体无馀不
足不可得而用而独得于中既以其一寄生于五遂
以其一寄成于十以终之故四象有五八卦有十皆
卷七 第 27a 页 WYG0968-0193c.png

谓一者遂莫知所寻独见于五见于十之为中者以
止齐焉耳
且太极而两仪所以四象而八卦不过生数之一二
三四成数之六七八九而已至于五与十虽有其数
特存虚用未尝列于卦象之实体者也盖自一分一
而二一二而三一三而四是四象立矣四象无五也
天五特虚中而无体然一四而五二三亦五是两伍
卷七 第 27b 页 WYG0968-0193d.png

而十数中以天五参伍而十五也天数之一三五则
九地数之二四则六而一五亦六也一六而七二五
亦七也一七而八三五亦八也一八而九四五亦九
也则八卦成列矣一九则十一二三四自然亦十也
八卦则无自而十也十故无所容其体以一用其二
三四则其十亦即九也十之为九乃所以复归于一
是十即一也河图之数四方各十故坎一与离九相
卷七 第 28a 页 WYG0968-0194a.png

十中虚天五之用而十五震三与兑七相对而十中
虚天五之用而十五巽四与乾六相对而十中虚天
五之用而十五以是知天五与地十皆无其体与位
之正特虚其数以相乂十而什伍也斯所以参伍也
参伍所以参两也故河图之数正实四十而十天地
十之虚数通用之以计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也
七为少阳其合固成十五然其生数不备不能变九
卷七 第 28b 页 WYG0968-0194b.png

五而九二四而六故六之变则九九之变则六此通
重易之爻不见七八而无非九六而参伍以变参天
两地莫非是也
卷七 第 29a 页 WYG0968-0194c.png

卷七 第 30a 页 WYG0968-0195a.png

卷七 第 31a 页 WYG0968-0195c.png

二十五故奇乏二四六八十积三十故偶赢而奇之
位五偶之位五此河图所以奇与偶位合也洛书一
三五七九积二十五则奇数多矣二四六八积二十
而偶则少焉且奇之位五偶之位四奇多乎偶者如
此然皆位与数之一定不可易也真悟其生尅之理
则图书不同者迹未始不同者理彼又欲于河图减
其五数于洛书增其五数以合夫大衍之数者不亦
卷七 第 31b 页 WYG0968-0195d.png

正以见分阴分阳之所以然而循环无端又不可徒
泥其一定之位数也噫分乎其所不得不分合乎其
所不得不合造化自然之妙不可得而图也神而明
之不存其人哉
原数总叙
太极浑沦安有所谓数也然太极即一也有一即有
二一神两化不可测也是有太极即有阴阳有阴阳
卷七 第 32a 页 WYG0968-0196a.png

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地之变化无端万物之生成不息可见万物之生也
成也不出乎五行之变化而五行非他即阴阳之大小
也要之只是一阴一阳百千万亿皆从此出则数之
终始虽不可测而即此可以穷其源矣信乎万物一
五行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果能于太极
穷神知化于数学之精妙何有哉若夫阴阳五行变
卷七 第 32b 页 WYG0968-0196b.png

卷七 第 33a 页 WYG0968-0196c.png

卷七 第 33b 页 WYG0968-0196d.png

而已阳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阴之象方方者径
一而围四围三者以一为一故三其一阳而为三围
四者以二为一故两其一阴而为二是所谓参天两
地者也二三之合则为五矣此以五言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968-0197a.png

卷七 第 34b 页 WYG0968-0197b.png

太阳之数除二为少阴之位馀八则为少阴之数除
三为少阳之位馀七则为少阳之数除四为太阴之
位馀六则为太阴之数盖九者一之馀八者二之馀
七者三之馀六者四之馀也四方之数皆括于此图
中
卷七 第 35a 页 WYG0968-0197c.png

卷七 第 35b 页 WYG0968-0197d.png

阳之七合少阴之八十五亦包四方之数者也
卷七 第 36a 页 WYG0968-0198a.png

卷七 第 36b 页 WYG0968-0198b.png

加一偶为少阴少阴次得之故得二阴仪具矣上加
一奇为少阳少阳三得之故居三上加一偶为太阴
太阴四得之故居四一二三四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之位者以所得之先后为次耳
卷七 第 37a 页 WYG0968-0198c.png

卷七 第 37b 页 WYG0968-0198d.png

又四象之位止有六七八九耳七九阳也阳主进自
七进至九九为太阳七则少矣六八阴也阴主退自
八退至六六为太阴八则少矣且一位太阳所馀则
九二位少阴所馀则八三位少阳所馀则七四位太
阴所馀则六盖数之自然得所适之妙夫岂圣人以
义而进退之哉
卷七 第 38a 页 WYG0968-0199a.png

卷七 第 39a 页 WYG0968-0199c.png

八十其犹女乎(生为父/成为母)
厥初太极判而阴阳立水气始生次火气次木气次
金气次土气又次而水成又次而火又次而木又次
而金又次而土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数所
由生数者造化之自然宜乎万物不能逃也所谓以
质而语其生之序者如此
卷七 第 40a 页 WYG0968-0200a.png

卷七 第 41a 页 WYG0968-0200c.png

卷七 第 42a 页 WYG0968-0201a.png

时乎春也木进则水退时乎夏也火进则木退时乎
秋也金进则火退时乎冬也水进则金退而土则寄
旺于四时此言五行之时进时退各司其事不容所
先不容所后也水往而木来木往而火来火往而金
来金往而水来水又往而木又来土则运行于四时
之季此言进退之一往一来无有穷已莫知其始莫
知其终也所谓以气而语其行之序者如此
卷七 第 42b 页 WYG0968-0201b.png

行之数况数即理也非真明理一分殊者安足以语
此
卷七 第 43a 页 WYG0968-0201c.png

卷七 第 43b 页 WYG0968-0201d.png

耳可见阴阳变化莫之能测而数之所在岂人之私
智能强为之哉信乎其数一定虽三才万物均之不
能逃也盈虚顺逆吉凶消长君子亦顺之而已但用
九用六辟乾阖坤必有所以主张其数者阴阳老少
皆从此出非天人一贯者其孰能之
卷七 第 44a 页 WYG0968-0202a.png

卷七 第 44b 页 WYG0968-0202b.png

散殊不可纪极出有入无莫知端倪孰知尽由八卦
以司其化哉非强合之也易说卦传言万物皆出乎
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又言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
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
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可见
乾坤覆载而万物之化生者各有所司吾人不能穷
卷七 第 45a 页 WYG0968-0202c.png

何可得哉噫知八卦之司化者斯可以知天地之化
育也
卦象物类
☰乾先天正南象位也后天位乎西北重三画为六爻
谓之三才六画迭用刚柔而名为纯卦他卦在外象
为重他卦在内象为交外坎象需内坎象讼外艮象
大畜内艮象遁外震象大壮内震象无妄外巽象小
卷七 第 45b 页 WYG0968-0202d.png

坤象否外兑象夬内兑象履乾在上则刚在外在下
则刚在内四法不变属金阳四月卦节立冬秋冬相
继其象在高为天效法象圆为天上为广大为包容
在地为金玉在朝为君王为大臣为王霸在人为父
为老人为烈士勇夫为诚实秀丽之人为强横权势
之辈在脏为肺肾之经在体为骨为头为额为膝在
性为刚烈正大端恪坚固在色为黑白交襟之褐为
卷七 第 46a 页 WYG0968-0203a.png

喝在事为战争躁健在天干为庚辛壬癸朝拱在地
支为戌亥相乘在官为将相公卿权宪台察及为头
目之职失令为万户之属在神为天神岳渎雷霆将
吏在鬼为真烈阵亡之祟忠臣烈士之等在六神曰
龙虎相交在数为一为九在器为金宝钱珠为中坚
员动之具在物为坚刚尖利硬实机关之属在刑为
徒杖之责在病为头痛手战血伤之症在时为秋冬
卷七 第 46b 页 WYG0968-0203b.png

黄头斗禽之类在饮食果品为圆赤之物猪肉鸭
弹外虚内坚瓜栗等类在榖为豆栗在兽为龙麟老
马瘦马良马驳赤马之等分四时断之在水族木为
海马蛟螭江豚牡蛎之类此象见金为兄弟六亲见
木为妻财见水为子孙见火为官鬼见土为父母之
乡生于巳旺于酉败于午死于子墓于丑绝于寅此
为乾宫金象卦体之变玩也
卷七 第 47a 页 WYG0968-0203c.png

外震象解内震象屯外巽象涣内巽象井外离象未
济内离象既济外坤象师内坤象比外兑象困内兑
象节外乾象讼内乾象需十月卦节冬至交法象水
在天为月雨雪霜露分配四时在地为泉为江海涧
潭洞湖潴沟渎一应有水之所分上下四时得失在
人为中男为智巧之士豪杰之人在脏为肾膀胱小
肠在性为聪明敏智在色为黑在味为咸在声为羽
卷七 第 47b 页 WYG0968-0203d.png

天干为壬癸在地支为子正气在官为盐酒河泊递运
水站营田水监之职在神为水府河泊之神六神名
曰玄武在鬼为自溺泻痢之祟在数为三一六在器
为弓轮矫揉水具水桶泥履之等耳足全备之炉鼎
在病为心痛血症耳痛寒热湿相传之症吐泻滑痢
之疾在刑为桎梏监囚之类在物为舟车温湿冷
润中满之物在时为冬气为寒在禽为鸳鸯水獭鱼
卷七 第 48a 页 WYG0968-0204a.png

为菱芡水果有核之类在饮为酒醋羹汤咸物鱼虾
之属在六亲见金为父母见木为子孙见水为兄弟
见火为妻财见土为官鬼生于申旺于子败于酉死
于卯墓于辰绝于巳凡卦坎在上险在外在下险在
内此为坎卦水象之占玩也
☶艮东北象位也先天位乎西北效法象山外震象小
过内震象颐外巽象渐内巽象蛊外离象旅内离象
卷七 第 48b 页 WYG0968-0204b.png

遁内乾象大畜外坎象蹇内坎象蒙艮在上正于外
在下正于内正月卦节立春在天为星烟巧云在地
为山石径路大川在人为少男童稚敦恪之人在体
为臂手腰背在性为敬谨在色为青黑之文在味为
咸酸合味在声为宫羽合调为喷呼在事为高尚仰
望反覆中止有疑在天干为甲癸拱贵在地支为寅丑
相乘在官为清高山薮僧道之职在神为社稷山野
卷七 第 49a 页 WYG0968-0204c.png

六神为龙虎交罗在数为一七在器为门户为罩为
屋为庐为笼帐之属在物为上实下虚多节之木在
疾为疮疽之症脾气不足春疮夏气秋脾胃冬发虚
满闷在刑为徒流迁徙为再科在时为春首在气为
湿在禽为黔喙鹳鹤之类在兽为豕为狗为鼠兔在
水族为鱼鳖鼋龟之属在饮食为粗粉熟食面食豕
肉炒煿粗粝之物甘酸合味山果等类六亲见金为
卷七 第 49b 页 WYG0968-0204d.png

兄弟生于申死于卯旺于子墓于辰巳败于酉绝于
午何故不云绝己巳乃地户生本无绝缘到午上又
行行出土来子母相继为东北此为艮卦山象土阳
之占玩也
☳震正东象位也先天位乎东北效法象雷外巽象益
内巽象恒外离象噬嗑内离象丰外坤象豫内坤象
比外兑象随内兑象归妹外乾象无妄内乾象大壮
卷七 第 50a 页 WYG0968-0205a.png

二月卦节春分其象在天为雷霆霹雳动响之物在
地为震动为苍筤竹蕉苇苗稼虚心之木在朝为帝王
在人为长子为声名势要之人在脏为肝在体为足
在性为急烈爽快在色为青在味为酸在声为角音
为唱咳叫喊忿怒威震在津为涕在事为决躁为周
敷摇动振撼在天干为甲乙地支为正卯在官为将
相局院之职在神为雷部山川五显东岳祀典之神
卷七 第 50b 页 WYG0968-0205b.png

在数为五四三八在器为木铎瓶鼓木碗木桶盘筐
甑罩之具运动青色之类在疾为风气中决小儿牵
搐惊呼等症在刑为喜为散消释蠲免先惊后喜之
兆在物为竹木花卉繁鲜青茂林麓之类在时春二
月气为温和在禽为仓庚杜鹃鸠燕百舌之类在兽
为龙蛇善鸣之马在水族为鱼鲤哇吹虾蟆等属在
谷为小豆在饮食为青果足动之物在六亲见金为
卷七 第 51a 页 WYG0968-0205c.png

为妻财生于亥死于午旺于卯败于子墓于未绝
于申凡卦震在上为动在外在下为动在内在物上
卦为飞下卦为走此为震宫木象之占玩也
☴巽东南象位也先天位乎西南效法象风外离象鼎
内离象家人外坤象升内坤象观外兑象大过内兑
象中孚外乾象姤内乾象小畜外坎象井内坎象涣
外艮象蛊内艮象渐外震象恒内震象益木阴四月
卷七 第 51b 页 WYG0968-0205d.png

苑囿在人为长女妇道家人长汉近市利之徒柔懦
工巧文秀之人在体为广颡寡发为多白眼为股为
狐臭在性为仁慈善朴怪异莫测在声为呼呕在津
为沫在事为进退次且不果及长久之事在色为蓝
绿为青黻之文在味为涩酸辛苦在天干为乙丙相
拱在地支为辰巳相乘在官为长冶山泽茶衙竹木
务局之职在神为山林五通在鬼为依草附木在六
卷七 第 52a 页 WYG0968-0206a.png

笼似卦象之木具在物为轻浮羽翼丝罗风车竹扇
纱厨之等在病为怯弱风气相攻之症觔寒骨痛酒
食不化之病在刑为散事之象在时为春末夏初在
气为清和在禽为鹅鸭野凫大鸡之类在兽为鹿猿
蜃蛇在水族为豚鱼鳗鳝在谷为麻米麦粉在饮食
为鸡豆粉羹沸汤细切臭酸之物素馔之等其象见
金为官鬼见木为兄弟见水为父母见火为子孙见
卷七 第 52b 页 WYG0968-0206b.png

木象之占玩也
☲离正南象位也先天位乎正东效法象火外坤象明
夷内坤象晋外兑象革内兑象暌外乾象同人内乾
象大有外坎象既济内坎象未济外艮象贲内艮象
旅外震象丰内震象噬嗑外巽象家人内巽象鼎离
卦在上丽乎外在下丽乎内其象火阴五月卦节夏
至在天为日电霞云彩虹霓在地为火热晴燥煖及
卷七 第 53a 页 WYG0968-0206c.png

令则为绣腿花肩之徒在脏为心在体为血汗小肠
三焦及面目在性为急躁在色为红赤绯紫在味焦
苦辣辛在声为徵音为笑在事为忧惧在疾为痨瘵
骨蒸热病汤火之毒在天干为丙丁在地支为正午
在官为翰苑教职窑冶粉盐场局得令者文学儒士
之官失令则为巡尉任南之属盖离为网罟故也在
神为火部五显等神在鬼为焚死自缢之伤在六神
卷七 第 53b 页 WYG0968-0206d.png

斗为旗帜帐幔甲胄网罟合子之属其象中虚如卦
之体在刑为缧绁囹圄在物为尖细包裹圈围之等
在时为夏在气为燥为乾涸旱炽在禽为凤雉鸡飞
鸟老鸦九彩秀丽之禽在兽为骐骥马骡獐麂豹赤
文等兽在水族为螺蚌鳖龟之介属禽兽分四时断
之在谷为梁外刚内柔在果为银杏胡桃无穰者在
饮食为炒炙煎煿火烧等物其象见金为妻财见木
卷七 第 54a 页 WYG0968-0207a.png

寅死于酉旺于午败于卯墓于戌绝于亥此为离卦
火象占玩之所用也
☷坤西南象位也先天位乎正北效法象地其象外兑
象萃内兑象临外乾象否内乾象泰外坎象比内坎
象师外艮象剥内艮象谦外震象豫内震象复外巽
象观内巽象升外离象晋内离象明夷此卦坤在上
则柔顺在外在下则柔顺在内亦四时不变土阴十
卷七 第 54b 页 WYG0968-0207b.png

彤云在地为田野泥涂沙石邦国城邑宫阙墙壁途
路在朝为王母在人为老母妻室淳厚之人尊重之
士及农师巫在脏为脾胃在体为肉为腹在性为柔
顺悭吝在色为黄及黑在味为甘在声为宫音歌唱
在津为痰在官为将相公卿工部职司下则为农司
掌财谷之官县尹丞簿之列在事为众聚合和顺平
易为迟缓在天干为戊巳之正属在地支为未申之
卷七 第 55a 页 WYG0968-0207c.png

神为螣蛇在数为八六在物为丝帛布绵麻葛钱币
衣物在器为釜甑犁铁陶冶农具车轴斧锡为大舆
厚载土堑周方静重之具在疾为吐痢肿胀气满蛊
腹虚黄脾胃不顺之症在刑为迟缓徒流杖责在物
又为润厚软美卓方之类在禽为凤鹊鹦鹉鸠雀祥
瑞在兽为子母牛牝马驼麋虫萤等物在水族为蛟
虬大鱼在饮食为面食糕粉饼腐轻润温软之物为
卷七 第 55b 页 WYG0968-0207d.png

其象见金为子孙见木为官鬼见水为妻财见火为
父母见土为兄弟生旺墓绝与艮离同此乃坤宫土
象之占玩也
☱兑正西象位也先天位乎东南效法象泽外乾象履
内乾象夬外坎象节内坎象困外艮象损内艮象咸
外震象归妹内震象随外巽象中孚内巽象大过外
离象暌内离象革外坤象临内坤象萃其象兑在上
卷七 第 56a 页 WYG0968-0208a.png

霜露阴在地为郊山泉涧泽石池山沟石缝瀑泉刚
卤之地在人为少女为妾得令者为贞为烈失令者
为邪为淫又为文学师友在脏为膀胱在体为口辅
皮毛在性为多言机变文秀聪明在色为白莹在味
为辛在声为商音为哭在津为泪在事为诱引为巫
蛊口舌毁折附决在天干为庚辛夹拱在地支为正
酉在官为兵刑将校推官为文学考校为司狱鞭笞
卷七 第 56b 页 WYG0968-0208b.png

白虎在数为二四在器为金石之具为白磁碗盏刀
剑为口向上之物在疾为跛𦕈咳𠻳痰饮肺痿之症
在刑为奸伪徒黔之责在物为坚刚细巧悦泽奇玩
之货在时为秋在气为凉在禽为鸡雁鹞鸽鹰鹘之
类在兽为猫虎狐狸羊麂在水族为豚鱼鳜鳇之列
在饮食为牛羊鸡雉酒桨俎酝之味带角尖角菱果
之类其六亲生尅旺墓与乾金一例用之此为兑宫
卷七 第 57a 页 WYG0968-0208c.png

按八卦物象各以群分类聚而天地万物管是矣此
所以即卦爻而尽万物之数也善学易者虚盈消息
与造化同流故吉凶悔吝知几其神岂尽假谶纬术
数以推验之哉
卷七 第 58a 页 WYG0968-0209a.png

凡吾说图之意所以明其为活数我数也天地之用
水火二物而已造化太初水火同原其始也水胎火
于正北火腾水于正南水火交而金木生以正物命
其继也木金反于水火火又反于水归藏母胎以端
化原于是乎有数传称物生而有数数而有滋滋而
有象是也是数也者精气泄含之故神明变化之则
万物万事所由纲纪其终始者也自一至九樊然有
卷七 第 58b 页 WYG0968-0209b.png

而一不增精神往来不可方物夫是以生生而不穷
而安可泥守耶盖易活数也儒者谓图象天地万物
始终之理观图以察天地始终之理信斯言也则吉
凶大业何与于人不知图以示中大初之原是也知
此而后知数所由起知所由起而后可得而用故归
三八四九于二七归二七于一六而一归无朕则中可
睹河图之妙象也归六十四卦于八卦归八卦于乾
卷七 第 59a 页 WYG0968-0209c.png

周孔之深意也夫喜怒哀乐愚夫愚妇所必有而图
之中在焉则天地万物始终之理岂不在人哉是我
数也然则喜怒哀乐亦有数欤曰数者节也斲轮徐
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于心而应
于手口不能言有数存焉吾人洒扫应对进退辞让
之间徐则固疾则不逊不疾不徐根于心施于四体
不言而喻亦有数存焉如从一至十之不可遗不可
卷七 第 59b 页 WYG0968-0209d.png

或徐焉则多于数或疾焉则不足于数乱于威仪见
乎四体是谓冒贡于非几非几凶悔吝随之矣则喜
怒哀乐不有数数不在我哉此吾所为说图意也若
夫考三九以稽理乱陈范数以稽福极抑末已非图
书之本旨矣虽然岂易言哉象月者白为望黑为晦
半为两弦似矣至合璧则无所措其巧何者合璧黑
白同也判之非合半之非璧则示意于黑白纯半之
卷七 第 60a 页 WYG0968-0210a.png

者抑良工苦心矣图书亦然象阳以奇象阴以偶左
乾右坤如月之弦亦似矣至坤复晦朔亥子呼吸之
际则无所致吾意何者彼非奇偶非非奇偶非奇偶
错亦非非奇偶错盖奇偶同也奇偶之象止及于晦
朔亥子呼吸而不及其际其际则非晦朔亥子呼吸
而实晦朔亥子呼吸同故也君子将神明所归得所
谓晦朔亥子呼吸同者亦惟于奇偶纯半之表深研
卷七 第 60b 页 WYG0968-0210b.png

奇见偶者偶见奇偶错者则奇偶错亦孰能反所自
起冥会其无晦朔亥子呼吸而实晦朔亥子呼吸同
者以真握其全数于我哉无惑骈枝叠架之学盈乎
天下心源为天下塞而斲轮者之所笑也甚且以为
怪妄而弃之亦重可惜矣予少见村儿承蜻蜓者爱
而握之掌不握且飞去握之固且死且弃之知罪蜻
蜓之死而不自反其以死握之也夫非爱蜻蜓爱所
卷七 第 61a 页 WYG0968-0210c.png

书者亦惟无死握之而冥之此心离合疾徐之间则
羲文周孔之意得矣
卷七 第 62a 页 WYG0968-0211a.png

卷七 第 62b 页 WYG0968-0211b.png

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
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
焉
周子曰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
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
邵子曰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
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阴阳尽而四
卷七 第 63a 页 WYG0968-0211c.png

大之谓也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也亦未始以大为
自得故能成其大岂不谓至神至伟欤天生于动者
也地生干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
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
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动之大者谓之太阳
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
卷七 第 63b 页 WYG0968-0211d.png

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大柔为水大刚为火
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暑寒昼夜交而天之
变尽之矣水为雨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雨风露雷
交而地之化尽之矣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
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尽之
矣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
卷七 第 64a 页 WYG0968-0212a.png

性之走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走也感昼而变者形之
走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走也飞感暑而变者性之飞
也感寒而变者情之飞也感昼而变者形之飞也感
夜而变者体之飞也草感暑而变者性之草也感寒
而变者情之草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草也感夜而变
者体之草也木感暑而变者性之木也感寒而变者
情之木也感昼而变者形之木也感夜而变者体之
卷七 第 64b 页 WYG0968-0212b.png

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性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性也情
应雨而化者走之情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情也应露
而化者草之情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情也形应雨而
化者走之形也应风而化者飞之形也应露而化者
草之形也应雷而化者木之形也体应雨而化者走
之体也应风而化者飞之体也应露而化者草之体
也应雷而化者木之体也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声
卷七 第 65a 页 WYG0968-0212c.png

形之飞善气体之飞善味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声
形之草善气体之草善味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声
形之木善气体之木善味走之性善耳飞之性善目
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鼻走之情善耳飞之情善目
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走之形善耳飞之形善目
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走之体善耳飞之体善目
草之体善口木之体善鼻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
卷七 第 65b 页 WYG0968-0212d.png

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
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灵于万物不亦宜乎阳交于阴
而生蹄角之类也刚交于柔而生根核之类也阴交
于阳而生羽翼之类也柔交于刚而生枝干之类也
天交于地地交于天故有羽而走者足而腾者草中
有木木中有草也各以类而推之则生物之类不逃
乎数矣走者便于下飞者利于上从其类也陆中之
卷七 第 66a 页 WYG0968-0213a.png

故巨于陆者必细于水巨于水者必细于陆也
在水而鳞鬣飞之类也龟獭之类走之类也
飞之走鸡凫之类是也走之飞龙马之属是也
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开物于寅气化而已遂各从
其类而生也是以三才阴阳之道各因其气而成化
育故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禽兽草木则无俯仰所以
不能成造化也人得气之正首向上而体直有智而
卷七 第 66b 页 WYG0968-0213b.png

尤偏头向下生但知生意其理浑然故圣人画八卦
以尽开物成务之道以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以尽天
下之事以乾坤为阴阳之本则乾坤为大父母复姤
为小父母也以乾坤为万物之本坎离为小父母也
按先天卦乾坤定上下之位崇尊卑也坎离列左右
之门主万物也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者莫不由乎
其门乾坤坎离无反卦故居四正有反卦者居四隅
卷七 第 67a 页 WYG0968-0213c.png

得位以代生育之功若物之类动植飞走而已感于
坎离巽震属乎胎卵湿化之生故曰四生以兑巽震
艮有反卦以属变化者故曰六道其生物之道天类
属阳地类属阴阳为动阴为植阳之阳为飞阴之阴
为走动而飞者喜风而便于飞上走而植者喜土而
利于走下类使之然也所谓走之类牝牡交则生不
交则不生坎之象初上得坤阴会阳也故胎生者如
卷七 第 67b 页 WYG0968-0213d.png

育受阴气也故利而走下反此不善走坎为水水曰
润下从其类也飞之类雌雄不交亦生卵但无雏耳
何哉离之象初上得乾阳外壳阴中黄本然之象故
也本乎天之阳气轻清而成体伏出而后羽受阳气
也故便于飞上反此不善飞离为火火曰炎上从其
类也尝闻牝鸡失雄而生卵或教曰候之即时将卵
入存火性灰内藏片时伏皆出雏验之果然可见卵
卷七 第 68a 页 WYG0968-0214a.png

虫者风之属巽之象阴应而成质感阳气而生鱼者
水之族兑之象感阳而成体敷阴气而生巽兑二阳
一阴似乎离之体故虫鱼之子似卵非卵不伏而出
重阳故也巽兑相反阴之交也故有敷阴泽之气印
于地之化此无形而生者也化生者阳感于阴而变
者震之气阴印于阳而化者艮之象此因形而化不
复本形者也震艮相反阳之交也故有敷阳明之气
卷七 第 68b 页 WYG0968-0214b.png

一阳之谓道以尽天下生育之功一感一应之谓变
以尽天地化育之功物之类岂逃于离坎之中乎邵
子曰草伏之兽毛如草之茎林栖之鸟羽如林之叶
类使之然也是故善观道者必以物善观物者必以
道以大道观天地则天地亦物也以天地观万物则
万物亦理也谓得道而忘物则可也必欲远物而求
道不亦妄乎观物理者惟邵子一人而已矣
卷七 第 69a 页 WYG0968-0214c.png

天地之初人物无种纯是气化自人物有种之后则
形化虽盛而气化亦未尝息自今观之人与禽兽五
谷之类凡有种者皆形化至若昆虫草木之类无种
而生者尚多试以一片白地验之虽掘至泉壤暴晒
焚烧其土俾草木之遗种根蘖皆尽然一得雨露滋
泽风日吹暄则草木复生其处此非气化而何又若
腐草为萤朽木生蠹湿气生虫人气生虱之类无非
卷七 第 69b 页 WYG0968-0214d.png

卷七 第 70a 页 WYG0968-0215a.png

卷七 第 70b 页 WYG0968-0215b.png

者造化之用也四十九者万物之体也四十有八者
万物之用也是故五十而去一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者也四十九而去一万物各正性命者也用九用八
之不同其神化之谓乎(造化为神主/万物之化)
物之初生也气之至也既生而象具焉是数为象先
也象既有矣而数复因象而行焉是象又为数之先
也故数之生象者先天也象之生数者后天也先天
卷七 第 71a 页 WYG0968-0215c.png

物之宗万有之本也
卷七 第 72a 页 WYG0968-0216a.png

卷七 第 72b 页 WYG0968-0216b.png

十月小雪节剥之上九一爻至此剥之已尽矣交小
雪之日是纯坤也而复之初爻一分之阳巳生于此
时矣积三十分至十一月冬至乃复卦初爻是复之
初爻生于十月交小雪之时非生于冬至之日也四
月小满节夬之上六一爻至此夬之无馀矣交小满
之日是纯坤也而姤之初爻一分巳生于此时矣积
三十分至五月夏至乃成姤卦初爻是姤之一阴生
卷七 第 73a 页 WYG0968-0216c.png

爻当十二月每爻积三十分方成一日一分如小雪
到冬至小满到夏至亦三十日十二爻计三百六十
分当三百六十日而当月之爻有十五分却在前月
交中气之日已生矣此造化之几也可见几之初生
甚微在造化如此在人心亦然在一事一物亦然可
畏哉此圣人所以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而圣学
必慎独研几为第一关也人欲参天地以成三才盍
卷七 第 73b 页 WYG0968-0216d.png

穷理尽性至命
河图天地生成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
生金天五生土于内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成之
于外人物之生成本如此有生之后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人五行之顺行亦如是也
人物始生本于天一而人道之立则以天五为主按
图以考天五居中皆圆象中虚有太极之象在天为
卷七 第 74a 页 WYG0968-0217a.png

然完具者也在下第一圈含天一之水即人性之智
也在上第二圈含地二之火即人性之礼也在左第
三圈含天三之木即人性之仁也在右第四圈含地
四之金即人性之义也中一圈在中之中太极无极
本然之妙即天五所以为土人性之所以为信也地
六一之五是水之成具乎五行即人性智之智智之
礼智之仁智之义智之信而智亦备乎五德也天七
卷七 第 74b 页 WYG0968-0217b.png

礼之仁礼之义礼之信而礼亦备乎五德也地八三
之五是木之成具乎五行即人性仁之智仁之礼仁
之仁仁之义仁之信而仁亦备乎五德也天九四之
五是金之成具乎五行即人性义之智义之礼义之
仁义之义义之信而义备乎五德也地十五之五是
土之成又具乎五行即人性信之智信之礼信之仁
信之义信之信而信亦备乎五德者也中庸所谓小
卷七 第 75a 页 WYG0968-0217c.png

合观其图圆统一太极析观其象皆圆各具一太极
虽奇偶虚实之不一而无极之妙则一也此天之命
于人者本如是也自太极判而为两仪两仪分而为
四象而五行各一其性故人气之所禀不能无偏而
五气顺行感物易动故欲动情盛水盛生木木盛生
火火盛生土土盛生金金盛生水而情欲生生无穷
日诱于外是以有吉有凶有少有老有始有终而人
卷七 第 75b 页 WYG0968-0217d.png

老阳变为少阴老阴变为少阳阴阳合德而太极浑
然在中以天九为用焉九以五为中以一为始九中
五合一生六逆用以次而生九位复生一相生相尅
五性皆由中出五合一为六天五合一生六以土尅
水则水不妄流吾性智之五德藏于密有以为时出
之本矣合一六为七天五合七生二以水尅火则火
不妄炎吾性礼之五德反其初有以为时出之本矣
卷七 第 76a 页 WYG0968-0218a.png

四象五行皆本于土原始要终吾性信之五德不失
其初以复未发之前而太极无极本然之妙在其中
矣用是参天阳居中互生于四正所谓一三五生九
九七五生一三九五生七七一五生三是已用是两
地阴居外互生于四隅所谓二六生八八四生二四
二生六六八生四是已左旋生阳皆参天以生之自
一而九自九而一右转生阴皆两地以生之自二而
卷七 第 76b 页 WYG0968-0218b.png

而参伍错综变化无穷参伍错综而参天两地生生
不息或顺或逆或逆或顺虽千变万化以时措之皆
得其宜此之谓和顺道德而理于义穷此之谓穷理
尽此之谓尽性至此之谓至命
太极先天后天大衍河图洛书总论
昔庖牺氏仰观俯察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远
取知天地万物皆具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理于是
卷七 第 77a 页 WYG0968-0218c.png

图有八卦圆图有六十四卦横图有六十四卦方圆
图所谓先天之易也圆于外者为天方于内者为地
天地交而万物生乾生三男坤生三女反易互合六
十四卦各变为六十四而后天之生生无穷焉天地
之生生不可以象示于是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则河
图洛书以作大衍河图之数五十有五洛书之数四
十有五天地生成五行顺逆合之其数百然万物之
卷七 第 77b 页 WYG0968-0218d.png

后天地相交万物以生也故大衍之作象太极象两
仪象三才象四时象闰象再闰奇数象河图生数策
数象河图成数一九二八三七四六象洛书之四象
乾坤之策象期之日上下二篇之策象万物之数皆
参天两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是故四营而成易一
有八变而成八卦小成六十四卦而大成用九用六
老阳皆变为少阴老阴皆变为少阳一卦皆可变为
卷七 第 78a 页 WYG0968-0219a.png

之能事毕矣显道以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
神和顺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矣以此
穷理观于四营则知一变而太极两仪四象具于斯
矣观于三变则知一爻而太极两仪四象具于斯矣
观于一策则知一物而太极两仪四象具于斯矣以
此而穷八卦则知三爻此太极此两仪此四象之变
化也以此而穷六十四卦则知六爻此太极此两仪
卷七 第 78b 页 WYG0968-0219b.png

仪四象变化之妙用也顺则自一而万由太极而先
天而后天生人生物者此也逆则自万而一由后天
而先天而太极尽性至命者此也此文王周易之所
以作周公孔子观象系辞四圣相授受一道也
太极三才诸图总叙
道一也在天地不见其为大在人心不见其为小在
万物不见其为繁所谓语大莫能载语小莫能破者
卷七 第 79a 页 WYG0968-0219c.png

有见于事迹之烦者则滞于人物之纷纭此易道所
以不明于后世也观是篇之所载者太极无象而不
可以阴阳分万物化生而不可以形迹滞有而未尝
有无而未尝无也惟人也成位天地一体万物而掌
握乎造化殆有超于图书卦象者在矣况天道地道
人道俱于此揭其大端而详列于后卷正以见其理
一而分殊也不然前有所编皆图书易卦之理后之
卷七 第 79b 页 WYG0968-0219d.png

乎
卷七 第 80a 页 WYG0968-0220a.png

卷七 第 80b 页 WYG0968-0220b.png

其至是故道本不可得而象也不得已而强图此○
以象之欲人之会其原也○本不可得而名也不得
已而强以极名之欲人之识其大也极本非三也
不得已而谓之三极欲人之全体太极参天而两地
也其实○一而已矣自其气之运行而高明以覆帱
也谓之天自其质之凝峙而博厚以持载也谓之地
自其气质之冲和灵秀而与天地并也谓之人自金
卷七 第 81a 页 WYG0968-0220c.png

画之为八卦自成象成形万有不齐而森而列之为
万物莫非此○也真识此者不必追原太极未判之
先一元浑沌无声无臭而只今形色具备神气浑融
凡宇宙间物物顺其自然我无所与则所谓函三为
一者即此在矣然则三才即太极也太极即此○也
统三才而不见其为大析万类而不见其为小形色
杂然而不可执之以为有睹闻寂然而不可泯之以
卷七 第 81b 页 WYG0968-0220d.png

而亥一岁春而夏秋而冬一生少而壮衰而老孰非
此○之运用孰非吾人之心学哉噫人极立而天地
位万物育庶无负圣人设象立教之意
卷七 第 82a 页 WYG0968-0221a.png

卷七 第 82b 页 WYG0968-0221b.png

辟于丑人生于寅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谓斗柄初/昏建寅之)
(月/也)谓之人统易曰连山以艮为首艮者人也(周易艮/卦六爻)
(亦以人/身取象)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谓之地统易曰归藏
以坤为首坤者地也周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谓之天
统易曰周易以乾为首乾者天也注疏家以山能出
内云气地能归藏万物天能周布六合其言乾坤之
义然矣于艮之义则未尽艮者万物之所以成终而
卷七 第 83a 页 WYG0968-0221c.png

之义也商尚质地之理也周尚文天之象也三代迭
兴三统异尚而圣人荅颜子为邦之问则曰行夏之
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法天道行地利用人纪之义
彰矣斯所谓百王不易之大法也故曰仲尼祖述尧
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此之谓也 韩子
曰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
者谓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
卷七 第 83b 页 WYG0968-0221d.png

地交而万物生于中然后三才备人为最灵故为万
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
夫三画所以成卦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数也乾之
三画而分三位者为天之奇数三故画三位也地之
偶数三亦画三位也馀六卦者皆乾坤之子其体则
一故亦三位之设耳且夫天独阳也地独阴也在独
阳独阴则不能生物暨天地之气五行之数定始能
卷七 第 84a 页 WYG0968-0222a.png

中有蕴三才之道耶所谓兼三才而两之盖圣人之
义也非八纯卦之谓也三才则天地人之谓也两之
则重之谓也上二画为天中二画为人下二画为地以
人合天地之气生故分天地之气而居中也所以九
二称在田明地道也九五称飞龙在天明天道也斯
则其理坦然而明白矣如曰不然敢质之于系辞曰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又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
卷七 第 84b 页 WYG0968-0222b.png

也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
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斯则皆云
六画包三才之义则无三画韫三才之说不其然乎
若夫六爻皆有人事者为人伦则天法地之象故初
上皆包人事之义耳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
卷七 第 85a 页 WYG0968-0222c.png

则三才之道上中下之位三才之用舍五行则斯须
无以济矣至于人之生也外济五行之利内具五行
之性五行者木火水金土也木性仁火性礼土性信
金性义水性智是故圆首方足最灵于天地之间者
蕴是性也人虽至愚其于外也日知由五行之用其
于内也或蒙其性而不循五常之教者不可哀哉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
卷七 第 85b 页 WYG0968-0222d.png

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
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
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
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
道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
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
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
卷七 第 86a 页 WYG0968-0223a.png

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
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
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
声色气味者万物之体也目耳鼻口者万物之用也
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体用交而
人物之道于是乎备矣然则人亦物也圣亦人也有
卷七 第 86b 页 WYG0968-0223b.png

万物之物有亿物之物有兆物之物生一物之物当
兆物之物者岂非人乎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
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有亿人之人有
兆人之人生一人之人当兆人之人者岂非圣乎是
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也者人之至者也物之至
者始得谓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谓之人之人
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谓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谓也
卷七 第 87a 页 WYG0968-0223c.png

吾不信也何哉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
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者焉又谓其能以心代天
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又谓其能以
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又谓
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今古表里人物者
焉噫圣人者非世而效圣焉吾不得而目见之也虽
然吾不得而目见之察其心观其迹探其体潜其用
卷七 第 87b 页 WYG0968-0223d.png

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
之非惟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
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
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以心
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口不可得言而言
之是谓妄言也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
乎
卷七 第 88a 页 WYG0968-0224a.png

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
所以能处理性者非道而何是知道为天地之本天
地为万物之本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
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之于天矣天之道
尽之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之于物矣天地万物之道
尽之于人矣人能知其天地万物之道所以尽于人
者然后能尽民也天之能尽物则谓之曰昊天人之
卷七 第 88b 页 WYG0968-0224b.png

以谓乎昊天也谓圣人能异乎万民则非所以谓之
圣人也万民与万物同则圣人固不异乎昊天者矣
然则圣人与昊天为一道圣人与昊天为一道则万
民与万物亦可以为一道也一世之万民与一世之
万物既可以为一道则万世之万民与万世之万物
亦可以为一道也明矣夫昊天之尽物圣人之尽民
皆有四府焉昊天之四府者春夏秋冬之谓也阴阳
卷七 第 89a 页 WYG0968-0224c.png

礼乐污隆于其间矣春为生物之府夏为长物之府
秋为收物之府冬为藏物之府号物之庶谓之万虽
曰万之又万其庶能出此昊天之四府者乎易为生
民之府书为长民之府诗为收民之府春秋为藏民
之府号民之庶谓之万虽曰万之又万其庶能出此
圣人之四府者乎昊天之四府者时也圣人之四府
者经也昊天以时授人圣人以经法天天人之事当
卷七 第 89b 页 WYG0968-0224d.png

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天六地四天以气为质而
以神为神地以质为质而以气为神唯人兼乎万物
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类而各能得其一
无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唯人得天地
日月交之用他类则不能也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
天地与其贵而不自贵是悖天地之理不祥莫大焉
太极三才问
卷七 第 90a 页 WYG0968-0225a.png

类物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前载古太极图矣复
载此图宁有二太极哉抑祖周子图说无极而太极
太极本无极哉曰既谓之极安得有二而太极变通
散殊莫知端倪苟专滞于有安得谓之太极但一着
图象则象非一图之可穷一涉言辞则意非一言之
可尽即如古太极图凡两仪四象八卦大业尽在其
中而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周易卦爻以及诸图象不
卷七 第 90b 页 WYG0968-0225b.png

而人莫之识特假图象言论以发其蕴耳胡为滞一
象者既为象所牿执一说者又为言所拘不知象本
无象言本无言凡已上诸图诸说自一而万自万而
一固不可举一以废百亦不可逐流而迷源所以前
古太极图复列此图而此图即古太极图也特此图
无象无言一无所著正中庸所谓经纶立本知天地
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而一部中庸总归诸无声无臭
卷七 第 91a 页 WYG0968-0225c.png

图何如曰凡图象皆不得已而设也一物各具一极
道外无器器外无道凡图皆无极太极之源流变化
本不各分别于其间也况既云无极则无方无体曷
容而画其图哉周子图说谓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
极正欲合有无隐显而一之观者得意忘言得心忘
象可也所以朱陆纷纷辩论于垂世立教各有深意
存焉世儒不察二先生辩论之意又为之增其论辩
卷七 第 91b 页 WYG0968-0225d.png

后人之论辩哉噫此图与古太极图予不嫌重复而
并载者固以二图出自古人均不可废亦欲观其会
通而洗心以退藏于密焉耳或问合诸图而会归于
此圈中见得一毫不可执泥是矣又列三才图何欤
曰天道地道人道列为三才易之教也正欲人竭才
以顺性命之理则人尽人道人极立而成位乎天地
之中矣不惟不思以立人之道反求诸身或仰观天
卷七 第 92a 页 WYG0968-0226a.png

极也或玩古太极图孰不谓两仪四象八卦皆太极
之散见也若与吾人不相关者孰知太极备于天地
载诸图书实各在当人之身即所谓神明物情即所
谓性命之理即所谓大本达道而生生不测民咸用
之者也果真自信人者天地之心思自尽其才以求
为天地立心穷理者穷此尽性者尽此至命者至此
则以此经天以此纬地以此裁成辅相庶乎人之才
卷七 第 92b 页 WYG0968-0226b.png

以中正仁义立人极者在斯人矣否则天之降才不
殊而人以不才自待故用其才于身外者无足论已
彼潜神虚寂之归者又自塞其才焉才难不其然乎
嗟夫以太极言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凡人之才不才
固于太极无加损以三才言能尽其才则极自我立
不尽其才则不可以为人而人能弘道将谁诿哉
图书编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