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4H 页

正宗大王二十三年己未正月十日己巳。(巳时。)先生生于庆州府明谷里之寓舍。(先生之先。骊州人。世居府北良佐村。自五代祖鹤皋公屡迁。至曾祖瞿轩公始卜居于府东十里普门里。时先生生考处士公暂寓于明谷里。 在普门东北十五里许。)
二十四年庚申(先生二岁○骨相丰泂。粹然有金玉之姿。)
纯祖大王元年辛酉(先生三岁)二月丙子。母夫人南氏卒。(痴庵先生讳景羲女涉经史通古今)入为伯考处士公嗣。(祖考野隐公有三子。先生仲房出也。伯考公早卒无育。伯母柳氏养以为嗣。○才学语。野隐公试问水中之月曰此何物。先生即对曰水卵也。公惊异之。)
二年壬戌(先生四岁)
三年癸亥(先生五岁)始就学。(聪悟绝人。能晓解文义。野隐公奇其异凡。为之择师授教。处静专业。又节衣缩食。广买书册。适书坊人负朱子大全语类而至。公以为儒家不可无此书。欲买而患无钱。时有只牛耕在野。即脱耒换贸。以备他日讲习之资。先生之专意学问。终成德业。盖亦有所本焉。)
四年甲子(先生六岁)
五年乙丑(先生七岁)作砚铭。(体重磅礴。紫烟四方。城下有田。岁不乾荒。)又作砚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4L 页

六年丙寅(先生八岁)
七年丁卯(先生九岁)
八年戊辰(先生十岁)作天地赞。(开辟子丑。维黄维玄。上圆下方。俯仰无边。洪濛后土。无极皇天。阴阳造化。万物自然。)作孔子赞。(大哉仲尼。万代长日。贤于尧舜。德流过驲。至大至公。天地体一。继往开来。古今无疋。)
九年己巳(先生十一岁)作浩然之气策。(逸不传○痴庵公与野隐公书曰宗跃 先生小字 所作浩然之气策。孰谓十二岁童子有此口气。浩气之配道义。虽老师宿儒。有未易形容得者。而渠能如是纵横说去。义理通畅。极可佳尚。此儿将来进就。岂可量耶。○按家藏箧里。有痴庵公此书及野隐公答书。而两书下皆著己巳阳月。然则先生作策时年十一岁。而见行痴庵集中曰十二岁者。其或誊写之误耶。玆依箧书。付于是年之下。)
十年庚午(先生十二岁)
十一年辛未(先生十三岁)
十二年壬申(先生十四岁)春与仲弟瑀祥。(字禹玉号希庵)讲晦斋集。用集中韵作联句。(诗曰花迎春气笑。风送涧流鸣。篱疏犬吠频。林深鸟梦平。对卷贤圣语。围炉昆弟情。哦诗徒取兴。谈经不求名。圣工在磨琢。帝力看凿耕。在天无私赋。于物岂偏成。速成戒等躐。不息示科盈。莫把齐人斧。恐损牛山萌。导君称尧舜。治身慕朱程。○希庵公诗曰雨来木叶重。日晴鸟羽轻。采茹女执筐。作羹妇洗铛。邑成连第甲。山空伐木丁。对客陈笾豆。携友鼓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5H 页

十三年癸酉(先生十五岁)
十四年甲戌(先生十六岁)聘夫人广州李氏。(士人挺运女。文翼公元祯六世孙。)
十五年乙亥(先生十七岁)
十六年丙子(先生十八岁○博通经史。傍习时文。华闻蔼蔚。)
十七年丁丑(先生十九岁)
十八年戊寅(先生二十岁)
十九年己卯(先生二十一岁)读朱子书。(于义理之肯綮。心性之微妙。无不潜心体究。不得不措。又抄出其最紧要语。出入常随之。诵读不撤。童隶老仆皆习闻惯听。至有诵二三句读者。)
二十年庚辰(先生二十二岁)
二十一年辛巳(先生二十三岁)读周易。(仰思俯度。殆忘寝食。)
二十二年壬午(先生二十四岁)
二十三年癸未(先生二十五岁)作月受日光辨。(辨曰月受日而有光。此沈存中说也。程邵张朱之说。皆与之符合。虽不敢妄有所疑。然愚窃以为日阳精也。月阴精也。阴阳二者。自是天地间不可相无之物。则不应阳独有精而阴则无之也。但阳用其气。阴用其精。故日光则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5L 页

二十四年甲申(先生二十六岁)五月子在喜(后改时润)生。
二十五年乙酉(先生二十七岁○德溪南公凤阳,苍庐李公鼎基会于乡塾。论生姜树上生之义。卞论不相下。曰李某且将来矣。两陈其说。所右者胜。已而先生至而与苍翁说合。南公遂释然自屈。其见重于先辈如此。)
二十六年丙戌(先生二十八岁)四月子在祺生。
二十七年丁亥(先生二十九岁)作考工车制辨。(辨曰伍分其毂之长。去壹以为贤。去三以为轵。按三字当作二。 按玄注八寸十五分之说固误。然注说亦似不曾看破。盖毂长三尺二寸。而五分其长则为六寸四分。于六寸四分中去其一则为四寸三分二釐。此为贤空围径之数。于六寸四分中。又去其二则为二寸二分四釐。此为轵空围径之数。正与互注中大小穿围径之数相合。盖上文毂薮既以围径言。则贤轵亦当数以围径。金厚似不必赚说。)十二月庚子丁野隐公忧。(殓葬祥祭。必诚必谨。一遵礼制。)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6H 页

二十九年己丑(先生三十一岁)
三十年庚寅(先生三十二岁)二月服阕。○十月中覆解。
三十一年辛卯(先生三十三岁)三月中进士会试三等。(先生尝曰吾不欲事功令。而久溷场屋。特为亲屈也。一小成足以悦亲。今复何求。遂绝意进取。惟以读书穷理。为究竟法。自此精思力行。践履尤笃。)
三十二年壬辰(先生三十四岁)闰九月女子子生。(长适翊卫真城李晚胤。)
三十三年癸巳(先生三十五岁。○远近人士。多有贽谒。而并皆还贽。惟抠衣请学者则进之不已。)三月与府尹台山金公(迈淳)讲近思诸书于芬篁寺。(仲弟希庵公,叔弟梧圃公琥祥偕。○有诗若序而序逸不传。)答台山书论太极稚盛说。(略曰就阴阳稚盛之说。揆以图象。则勉斋说终觉衬贴。盖水居右而其系之根乎左。火居左而其系之根乎右者。泛论之则固出于阴阳互根之妙。而若就阴阳圈中细心辨识。则五行之生。交互如此者。实有所以然之故而自不得不然。此政所谓未造化时已有造化者也。盖五行圈之木随火而并左。金与水而同右者。以其根于阴阳圈者。木与火同胞而金与水共胎故也。金水之源。虽同根于圈左。而水则从第一第二重圈中来。金则从第二第三重圈中来何者。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6L 页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7H 页

三十四年甲午(先生三十六岁)六月入 孝陵郎首拟。未蒙 批。○十月答南仲元(皋)书。论人道心四七辨。(略曰人有是形。便有是心。而有是心。斯有未发境界。则未发已发。正是形而后就心体上分动静说。若受形以上则便不容说。安有所谓未发已发之分耶。且未发已发。人心寂感之目也。形而上下。天地道器之分也。所从而言之者。本自不伦。则以此配彼。混合说了。亦未衬贴。又曰人心道心。微与四七面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7L 页

宪宗大王元年乙未(先生三十七岁)
二年丙申(先生三十八岁)六月除 庄陵参奉。肃谢旋还。
三年丁酉(先生三十九岁)
四年戊戌(先生四十岁)八月辛未夫人李氏卒。(性端严。平生未尝有惰容亵态。先生敬之如畏友。)
五年己亥(先生四十一岁)
六年庚子(先生四十二岁)春构太初庵。(以庄修之意。起亭于鳌山东畔。名之曰太初。盖取诸慕古之义。而又有题咏。后以地爽废之。)答韩文五(运圣)书。论心性说。(略曰窃谓论性而一差则为荀为杨为告子。而若论心则与论性不同。可以如此说。又可以如彼说。而惟在心性离合看如何。合看则心即性性即心而心不容有他说。朱子所谓心无不善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8H 页

七年辛丑(先生四十三岁)
八年壬寅(先生四十四岁)是岁易学蠡酌成。(先生于易。有六位例八卦例及象传用字凡例。而例之所存。即爻辞吉凶之所由来也。积年覃思。至是始成书。)十二月侧室子在佑生。
九年癸卯(先生四十五岁)朴府尹(长复)来访。(朴侯闻先生有易说来请见。时蠡酌虽成。而姑未示人。朴侯期欲见之。不得已始出而示之。朴侯览之惊叹。常对人言曰李某易说。前人所未发者。而理辞俱到。后世必将曰李子蠡酌。)
十年甲辰(先生四十六岁)
十一年乙巳(先生四十七岁)
十二年丙午(先生四十八岁)二月除 绥陵监造官。(先生曰此与寻常甄复异。 国葬监造。为臣子者所当竭蹶趍走也。遂就职。)夏升六付司果还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8L 页

十三年丁未(先生四十九岁)二月 除敦宁府主簿。○三月壬午肃谢。○己亥入刑曹佐郎拟未蒙 批。寻移汉城府主簿。○六月升汉城府判官。○十月 差嘉礼纳币资备官。 特赐松䌷一段儿马一疋。○十二月 除龙宫县监。
十四年戊申(先生五十岁)正月奉母夫人及本生两亲赴任。(先生虽簿牒匆剧。而未尝废定省。为治崇尚礼让。敦行教化。)校江皋集。(有诗。)
十五年己酉(先生五十一岁)二月丁未。行释菜礼。仍会士讲大学。(是日午。先生出临讲席。既定学令。进诸生使先读小学题辞一遍讫。先生曰世远人亡。经残教弛。蒙养不端。长益浮靡。乡无善俗。世乏良材。读此使人有多少感慨处。今之世。虽不逮古昔。而世间英材。亦自不乏。但自幼教育失其方。父诏兄勉。惟在于决高科登显仕。生发未燥。所见所闻。惟此而已。虽欲向善。其可得乎。此父兄之过。而非但后生才性之不古若也。假使富贵利达。求必得愿必谐。则可谐可致之富贵。谁禁谁沮。而但得之不得有命焉。非可求而得也。既不可必得。则与其役心役志于不必得之事。不若从吾所好云云。○有讲义。)三月庚辰考批诸生券于庆州。(时岭伯金公公铉巡到庆州。设白场试士。而请先生主批。远近闻之。皆愿一经品题。虽老师宿儒。咸赴呈券。)癸巳还官。○六月 宪宗升遐。(服丧如礼。)八月丙寅丁生考处士公忧于龙州之别馆。丁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9H 页

哲宗大王元年庚戌(先生五十二岁)正月甲午。丁母夫人柳氏忧。○三月丙午。祔葬母夫人于高位山。
二年辛亥(先生五十三岁)
三年壬子(先生五十四岁)撰先妣柳氏墓志。○二月癸未。丁本生母夫人朴氏忧。
四年癸丑(先生五十五岁)
五年甲寅(先生五十六岁)四月服阕。(前后六年守制。衰暮气力。殆难自支。而犹别次于中门之外。不脱绖带。不近酒肉以终制。)答族侄崇伯(在奫)书。论庸学及启蒙律吕皇极经世期算等书。○是岁作蔡传订疑。(序曰九峰先生于书集传。十年覃思。而微辞奥旨。又多述旧闻。则后人岂敢措一辞于其间。而但书之为书。其实则史也。而史主故实。盖穷之而至其极者。惟义理耳。若夫古今事实则一失其传。便涉疑晦。所以此传虽极详备。而犹不能无可疑者也。且书中所说义理。例多即事而论理。若事实未著而悬空说理。则非不说得去。而殊欠情意。其事实之无徵者。虽无由考得出。而若其因某事而说此话则当略略提掇然后。其所说义理。始有情意而益觉其有意味。)解期注算法。(小识曰此算略载于启蒙传疑。而亦多散出于先辈遗集中。然学者犹患其难解。故间因无事。推究得如此云云。○其法以九百四十分为原算正法。如以传疑中归未尽之八秒。为二十九乘。又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79L 页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0H 页

六年乙卯(先生五十七岁)七月赴陜川伊渊书院文会。(时先生以本院训长往焉。江右士林来会者三四百人。讲论连日。仍游伽倻红流洞。登笼山亭。次崔孤云韵。)八月作影光台记。(台在莲桂堂前。)
七年丙辰(先生五十八岁)八月讲心经于育英斋。(先作文揭示诸生。其略曰挽近以来。乡俗不古。士习益偷。冠儒服儒者。靡甘儒术。专事游谈。虽寻常课读之工。亦罕有依本分做去者。况进此而存心养性之学。修齐治平之说乎。顾此谫劣。自不免同浴之裸裎。而但既当此席则亦不当默而终息。故讲席未设之前。为此一番布告。愿佥君子以实心应实心。毋使百年罕有之举。徒归一时观美之地。○有讲义。)
八年丁巳(先生五十九岁)十二月答崔羽锡(世鹤)书论太极。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0L 页

九年戊午(先生六十岁)春登绣使启。(启曰气质高明。才器宏伟。潜心六经而著说甚多。服习古训而守志克笃。平居行义。允为全岭之矜式。士林声望。咸推吾党之宗匠。观其雍容行庄。真是体用之学。治民以教化为本。导俗以礼让为尚。施措皆可以纪述。诵誉迄今蔼蔚云云。)九月入世德祠行祀事。(祠即先生十世祖 赠赞成公,九世祖聋斋先生两世妥灵之所。在德洞里而今撤。○时族人及远客来参者甚多。齐罢先生次立享时原韵。以示族中诸君。)
十年己未(先生六十一岁)正月金府尹(在田)来访。(先生虽家食。而望重朝野。新倅下车。必来问政。○与金侯往复诗札甚多。而金诗有南来得一友。非友即吾师之语。)三月子在喜魁进士(有闻喜诗)作定轩说。(初号习比。后改今号。说在集中。)
十一年庚申(先生六十二岁)春校痴庵集于止渊精舍。(痴庵公精舍在明谷里。○有止渊杂咏。)入铨曹荐。○四月在祗林寺。(痴庵集刊役时。○有秪林杂咏。)十二月 除通礼院引仪。肃谢旋归。
十二年辛酉(先生六十三岁)正月过龙宫县吟二绝。(肃谢归路。)宿武夷村有诗。(诸宗皆以何逊再偿梅故事望先生。故作诗以答之。)
十三年壬戌(先生六十四岁)四月 除开宁县监。(是岁诸路民变大作。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1H 页

十四年癸亥(先生六十五岁)三月与客游鸡林寺。(郡地多奇胜。而吹笛峰鸡林寺等处尤佳。先生于簿书之暇。游陟吟赏。翛然有出尘之想。)作禁邪学文。(时有洋学潜相煽诱。有渐染诖误之虑。先生有忧之。作文布谕。其略曰古之异端邪说。虽与正学异。而犹以学名者。以其犹为近理故耳。杨近于义。墨近于仁。而禅佛之学。亦自有精微动人处。此所以名之曰学。而天下古今多少人才。或为其所引取。若今所谓洋学云者。则全不成义理。固不足谓之学。而今之士人儒族及灶婢爨夫。一见其书。皆骈首匍匐而入者何也。盖其主天之说。近于释氏之堂狱而诞妄过之。故世之好诡乐虚者趍之。废祭之法近于墨氏之非鬼而蔑伦过之。故世之忘先背本者托焉。曰通货云尔则贫而困于丐贷者归焉。曰通色云尔则荡而喜为和奸者辐凑焉。此所以漫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1L 页

今 上元年甲子(先生六十六岁)四月以病呈辞又不许。○五月捐廪印七书置校宫。为邑儒讲习之资。○是月以病呈所志于吏曹。不待报而归。(民又百馀随而到家。屡日恳乞。知其终不可回。皆涕泣而去。)八月进参宗堂 致祭。○许性斋(传)来访。(与之讲论数日。)十二月子时润授 厚陵郎。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2H 页

三年丙寅(先生六十八岁)七月拜江原道都事。○九月乙亥 差庆州镇召募使。(先是洋夷数侵沿邑。至是月十一日丁卯。沁都失守。十九日申时。关文来到。时先生年近致仕。筋力难强。有或劝以病辞。先生慨然曰国有寇乱。 君命在门。此岂臣子辞以病之日耶。当舆疾赴贼。死于王事。罔夜入官府。)丙子发文通谕境内。○丁丑乡会(会者数百人。)设营飞文。招谕列邑。(时升平数百年。民不知兵。猝闻此奇。皆惶怯奔走。莫知所为。先生一边安辑。一边招谕。民无逃散者。)戊寅差出镇下诸邑召募将。(择该邑之有望者。差定该邑之将。使各自召募。而指示其召募方略。又告以会盟日字。)己卯点阅。(应募及自愿从军者屡千。而军需器械等具。亦一齐办备。将不日启行。)是夕罢营。(有姑停更待指挥之关文。)庚辰还第。(先生虽封还印署。归卧私第。而恋阙一念。著在心胸。备陈毖后之方。拟上一启。其略曰臣窃料伊贼浮游四海。掳掠为生。习于水而不习于陆。长于怯掠而未必长于战斗。又闻贼船之浮在海洋者。虽出没无常。虚张其数。而其实则多不过十馀只。苟知所捍御。则安有十馀船只之徒众而能伐人之国者乎。彼虽愚蠢无知。而凶狡则有馀。必不敢轻犯都城。自送其死。而但恐伊贼劄住近畿。不进不退。为持久困弊我之计。则诚有可惧而可忧者。不知 朝廷何以为计。彼既以持久为困弊我之计。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2L 页

四年丁卯(先生六十九岁)二月讲近思录于育英斋。(有讲义。)
五年戊辰(先生七十岁)四月申澹人(佐谟)来访。(有诗。)十一月哭季弟睎祥。(字骥汝。○有祭文)
六年己巳(先生七十一岁)十月哭四弟琥祥。(字义叔生员。○有祭文)十二月患微恙。(先生友爱隆挚。有弟四人。虽各有寝处。而早朝必相聚一堂。讲解警策。征迈淬砺。至夜分乃罢。除从宦在外之外。无日不如是。七十年如一日。及哭两弟后。悲怀伤痛。素患症瘕之證时发。家人进药饵。先生曰人生自有定限。岂药饵所可添减哉。遂却之。)
七年庚午(先生七十二岁)四月證添。(自春以来。證候弥留。至是益添。荣卫渐脱。气力日下。虽在床褥。而犹日近书册。不少倦懈。有时气乏视昏。则令子侄读之而发问。答问一如平日。)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3H 页

十七年庚辰三月十三日庚辰。(辰时)改厝于府北十里新堂山酉坐之原。
二十年癸未正月 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成均馆祭酒。(朝廷每以先生未及究用为惜。至是政府 启曰故都事臣李钟祥以私淑为己之学。平生专力于朱子书。闻见之博。持守之笃。闇然日章。由县官而至登外台。岭之士及门甚盛。此等儒羽翼世教者也。特 赠都宪兼祭酒何如。 上曰依为之。)
[定轩先生年谱跋○李晚胤]
岁己亥冬。因士论刻先生文集于本里别所。越明年夏告成。盖去先生易箦三十一年而始就。书凡十八卷为九册。又有蠡酌三编自为一册。总十册。先生之文不止于此。而力诎未及倾箱。呜呼其艰矣。日先生之从子在龄。以先生出处进退。与夫言论风旨在人耳目者。裒为一录。来余以年谱为托。余不敢辞。谨受而奉阅。则先生
定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583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