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848b 页

No. 54 [No. 26(100), No. 55]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羁瘦国,行在迦维罗卫
兜国泥拘类园,坐于树下。是时有释人名曰
摩男,到佛所前,以头面著佛足为礼,白佛言:
「我常闻佛语,辄著意中。我闻佛说,人心有三
态,有淫态、有怒态、有痴态。我从闻以来,常著
意,我自念:『无有淫态心自为正,无有怒态心
自为正,无有痴态心自为正。』我自念:『常持是
三者意不动,何因缘,殊不解?』」

佛言:「若淫心怒
心痴心解者,何因缘复与妻子共居?若有贪
心故。其有贤者,自思惟:『虽有经小苦耳,久
后大乐,与妻子共居须臾乐耳,久后大苦。』」

「其
有贤者,知世间乐少苦多?」

佛言:「诸比丘得
阿罗汉道,知世间乐少苦多。我故求佛道者,
但念世间乐少苦多。我为菩萨时,常念乐少
苦多。」

摩男言:「独佛、阿罗汉有是念耳?」

佛告
摩男:「听我言,以著心中。人于世间,何等为
乐?凡有五乐,人所贪憙。眼贪好色。即著心中,
昼夜念之以好色贪著;耳闻好声,鼻闻好香,
舌憙美味,身得细软,即著心中,以好色贪
著。如是五者,天下人所贪,天下乐著皆出是
五事。知当出几何忧?世间人,或作田家从得
生活,或作工师用得生活,或作贾市用得生
活,或作长吏用得生活,或作畜牧用得生活,
或作画师用得生活。是人寒者忍寒、热者忍
卷一 第 848c 页 T01-0848.png
热、苦者忍苦、饥者忍饥、渴者忍渴,俱坐贪意,
俱忍是寒温饥渴。自怨言:『我治生若干岁,苦
欲死,殊不得钱财,与寒苦共居,或得病瘦。』」


告摩男:「是为一苦。二事者,贪淫之意。中有人,
或作田家、或作工师、或作市贾、或作长吏、或
作畜牧、或作画师,行治生,忍寒热饥渴,致贪
钱财。以得富饶,复怀忧恐,畏县官亡其钱
财、或恐火起烧其钱财、或恐乘船船没亡其
钱财、或恐贼劫取其钱财、或恐贸卖亡其钱
财、或恐贫家亲属持毒药毒之、或亲子散
亡钱财,是人常与重忧共居,昼夜怀忧无有
解已时。中复有人持钱财行,或逢县官、或逢
水火、或货卖财物不还、或埋置地中不知
其处、或有来诬谤之、或有亲子用父钱财,其
人自念言:『我从少小治生,忍寒热饥渴,忍
勤苦致钱财,今复亡失。』从是忧念,或病或
死皆坐财钱,是皆贪意五乐所致,是为二
苦。

「三事者,世间人坐钱,父与子诤、兄与弟
诤、夫与妇诤,或知识朋友共诤、或诸家内
外共诤,背后相说恶露,是皆贪乐所致。世
间人坐钱财故,王者与王者斗、道人与道
人斗、田家与田家斗、工师与工师斗,皆坐
钱财,故口相骂、杖相捶刀相斫,或相伤杀,皆
坐贪所致,是为三苦。

「四事者,世间人从军,
受取官钱公知,当行斗战生死无期,皆贪心
故行从军;以受官钱不得复休,便斗,或伤头
或截头、或伤臂或截臂、或伤脚或截脚,展
相夺命,是皆贪所致,是为四苦。

「五事者,
世间人贪意,夜行穿人室壁,或于道中劫
卷一 第 849a 页 T01-0849.png
人、攻人城郭,为吏所得,或截头、或截手、或
截脚、或辜磔、或割其肌、或以火烧之、或以
大椎椎其额、或斩其腰,是皆贪意所致,是
为五苦。

「世间人坐钱财,转相欺,口亦相欺,身
亦相欺,意亦相欺,时自以为可自用,无有
过罪;不知殃毒在后,当入地狱。其有若贤者
若沙门婆罗门,自思惟世间五乐多耶?忧苦
多乎?」

佛告摩男:「我为菩萨时,常念世间乐
少苦多,以是故求无为之道。其有人欲言
世间乐者,皆不知生死之道。若世间有贤善,
心意无贪之志,复欲教人莫令贪,是最为大
德。」

佛告摩男:「我尝至王舍国,有山名设提
班揽瞿何堕夫妻沛施。我见诸尼揵种,有
放发行者、偻行者、坐地者、卧地者,身体无
衣,皆被鹿皮。佛遥见之,前与尼揵语:『若何因
缘,作是曹放发行?何因缘于地坐卧,亦无
衣被,自毒如是?』诸尼揵对佛言:『我曹先世行
恶所致,令我今世困苦如是,行恶未尽故
耳。』佛言:『若何因缘,闻知是事先世所为?从
人闻耶?自知之乎?』诸尼揵言:『亦不知,亦不
闻,亦不事师。』佛言:『若用是困苦故,得脱于生
死乎?若亦不从人闻,亦不事师,若空自困
苦为?宁可弃若所为,来事佛道。』佛言:『我但
惜若身,念若子孙,后世皆当复法,效若曹所
为。』诸尼揵皆瞋恚佛所言:『王萍沙用是沙门
瞿昙,为内国中。』佛告诸尼揵:『若曹勿恚!王
萍沙见受我经,或不敢妄有所说。』佛告诸
尼揵:『若曹宁能正坐七日七夜,不饮食、不语
言,如是为乐耶?王有宫阙伎乐为乐耶?』尼
卷一 第 849b 页 T01-0849.png
揵言:『沙门瞿昙!为乐。』佛言:『何以为乐?萍
沙见国何以故不乐?』尼揵言:『我曹少忧,用是
故,沙门瞿昙胜王萍沙。』佛告诸尼揵:『王萍
沙!有淫之意、有怒之意、有痴之意,亦欲伏诸
傍臣,复欲伏外诸民,昼夜计念,当治谁、当
系谁?』佛言:『其有淫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
瞋怒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痴者,亦欲自
杀亦欲杀人。』诸尼揵皆前到佛所,白佛言:
『我曹亦无淫态、亦无怒态、亦无痴态,宁可作
沙门。』佛言:『当归,报若父母。』诸尼揵言:『我曹
辞家学道,便与父母决。』佛言:『若曹且受五戒
归。』诸尼揵皆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
三者不犯他家妇女,四者不欺,五者不饮酒。
诸尼揵受五戒,著衣举发正行,各自归家。」


告摩男:「若闻经淫意、怒意、痴意,若言我持佛
教,若熟思惟是五事,宁与世间等不?」

摩男
言:「我当归思惟讽诵是经典,日当到佛所。」


男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