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446a 页
卷一 第 446a 页
No. 177 [No. 152(9)]
佛说大意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
卷一 第 446b 页 T03-0446.png
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佛告诸比丘:「昔有国名欢乐无忧,王号曰广
慈哀。国有居士名摩诃檀,妻名栴陀,生一
子姿容端正世间少双,堕地便语,便誓愿言:
『我当布施天下,救济人民。其有孤独贫穷者,
我当给护令得安隐。』父母因名为大意,见其
有异姿不与人同,恐是天龙鬼神,欲行卜问。
大意知之便报言:『我自是人,非天、龙、鬼、神也。
但念天下人民穷厄者,欲护视之耳。』说此意,
便止不复语。至年十七,乃报父母言:『我欲布
施,勤苦人令得安隐。』
「父母念言:『子初生时,已有是愿。』便告子言:『吾
财无数,自恣意所施与,不相禁制也。』大意报
言:『父母财物虽多,犹不足我用,唯当入海采
七宝,以给施天下人民耳。』数言如是,父母即
听使行。
「大意便作礼,辞行入海,道经他国。国中有婆
罗门财富无量,见大意光颜端正,甚悦乐之,
告言:『我相敬重,今有小女欲以相上,愿留止
此。』大意报言:『我辞家入海欲采七宝,未敢
相许,且须来还。』于是遂进采得七宝,即遣
人持宝还其本国,转复到海际求索异物。忽
见一大树高八十由延、广亦八十由延,大意
便上树,遥见一银城,宫阙、殿舍皆是白银,天女
侍侧妓乐自然。有一毒蛇绕城三匝,见大意
便举头视之,大意自念言:『人为毒所害者,
皆由无善意故耳。』便坐,思须自思惟定意,须
臾顷,蛇即低头睡卧。
「大意欲入城,守门者
便入白王言:『外有贤者欲见于王。』王身自出
佛告诸比丘:「昔有国名欢乐无忧,王号曰广
慈哀。国有居士名摩诃檀,妻名栴陀,生一
子姿容端正世间少双,堕地便语,便誓愿言:
『我当布施天下,救济人民。其有孤独贫穷者,
我当给护令得安隐。』父母因名为大意,见其
有异姿不与人同,恐是天龙鬼神,欲行卜问。
大意知之便报言:『我自是人,非天、龙、鬼、神也。
但念天下人民穷厄者,欲护视之耳。』说此意,
便止不复语。至年十七,乃报父母言:『我欲布
施,勤苦人令得安隐。』
「父母念言:『子初生时,已有是愿。』便告子言:『吾
财无数,自恣意所施与,不相禁制也。』大意报
言:『父母财物虽多,犹不足我用,唯当入海采
七宝,以给施天下人民耳。』数言如是,父母即
听使行。
「大意便作礼,辞行入海,道经他国。国中有婆
罗门财富无量,见大意光颜端正,甚悦乐之,
告言:『我相敬重,今有小女欲以相上,愿留止
此。』大意报言:『我辞家入海欲采七宝,未敢
相许,且须来还。』于是遂进采得七宝,即遣
人持宝还其本国,转复到海际求索异物。忽
见一大树高八十由延、广亦八十由延,大意
便上树,遥见一银城,宫阙、殿舍皆是白银,天女
侍侧妓乐自然。有一毒蛇绕城三匝,见大意
便举头视之,大意自念言:『人为毒所害者,
皆由无善意故耳。』便坐,思须自思惟定意,须
臾顷,蛇即低头睡卧。
「大意欲入城,守门者
便入白王言:『外有贤者欲见于王。』王身自出
卷一 第 446c 页 T03-0446.png
迎之欢喜而言:『唯愿仁者,留住此一时三月,
得展供养。』答言:『我欲行采宝,不宜久留。』王报
言:『我不视国事,唯愿留住。』大意便止留。王
即供设衣服、饮食、妓乐、床卧之具,乃历九十
日竟,大意辞王欲去,王便取珍琦七宝欲以
送之,大意言:『我不多用是七宝,闻王有一
明月珠,意欲求之。』王言:『我不惜是珠,但恐道
路艰崄难,以自随耳。』大意言:『夫福之将,人不
畏艰崄。』王言:『此珠有二十里中宝随之,便
以贡于仁者,在意所欲;若后得道,愿为弟
子得给供养,踰于今日也。』大意便受珠,欢喜
而去。
「于是,大意转前行见一金城。宫阙、殿舍皆是
黄金,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倍于
前;亦有毒蛇绕城六匝,见大意便举头视之,
复坐定意,蛇复低头而卧。大意欲入城,守
门者即入白王,王即出迎与相见,请前语言:
『愿留一时三月,展于供养。』大意便止留,王即
待遇,施设饮食、衣服、天女、众妓以娱乐之。乃
历六十日辞王欲去,王守请使留,其意不乐
止,遂辞王而去。王复取珍琦七宝以送之,大
意不肯受,告言:『我不乐众宝,闻王有一明月
珠,愿以相惠。』王言:『不敢爱之,但恐道远且
崄难,以自随耳。』报言:『夫福之所,将何有难崄?』
王即报言:『此珠有四十里中珍宝追之,便以
贡上仁者,愿后得道为弟子,神足无比,得展
供养过于今日。』便欢喜受珠而去。
「于是,大意转前行,复见一水精城。宫阙、殿舍、
皆是水精,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
得展供养。』答言:『我欲行采宝,不宜久留。』王报
言:『我不视国事,唯愿留住。』大意便止留。王
即供设衣服、饮食、妓乐、床卧之具,乃历九十
日竟,大意辞王欲去,王便取珍琦七宝欲以
送之,大意言:『我不多用是七宝,闻王有一
明月珠,意欲求之。』王言:『我不惜是珠,但恐道
路艰崄难,以自随耳。』大意言:『夫福之将,人不
畏艰崄。』王言:『此珠有二十里中宝随之,便
以贡于仁者,在意所欲;若后得道,愿为弟
子得给供养,踰于今日也。』大意便受珠,欢喜
而去。
「于是,大意转前行见一金城。宫阙、殿舍皆是
黄金,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倍于
前;亦有毒蛇绕城六匝,见大意便举头视之,
复坐定意,蛇复低头而卧。大意欲入城,守
门者即入白王,王即出迎与相见,请前语言:
『愿留一时三月,展于供养。』大意便止留,王即
待遇,施设饮食、衣服、天女、众妓以娱乐之。乃
历六十日辞王欲去,王守请使留,其意不乐
止,遂辞王而去。王复取珍琦七宝以送之,大
意不肯受,告言:『我不乐众宝,闻王有一明月
珠,愿以相惠。』王言:『不敢爱之,但恐道远且
崄难,以自随耳。』报言:『夫福之所,将何有难崄?』
王即报言:『此珠有四十里中珍宝追之,便以
贡上仁者,愿后得道为弟子,神足无比,得展
供养过于今日。』便欢喜受珠而去。
「于是,大意转前行,复见一水精城。宫阙、殿舍、
皆是水精,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
卷一 第 447a 页 T03-0447.png
倍于前;亦有一毒蛇绕城九匝,见大意即复
举头视之。大意即复坐,深自思惟入定,蛇
即复低头睡卧。大意欲进时,守门者入白王,
王即出迎,请前语言:『愿留一时三月。』大意即
留。王复尽意供养,施设饮食、衣服、妓乐以娱
乐之,乃历四十日,即复辞王去。王便取珍
琦七宝欲以送之,大意不受,报言:『我不用
是众宝,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王便
报言:『此珠有六十里中宝追之,便以上仁者,
若后得道,愿为弟子智慧无比,当复供养,过
于今日。』便受珠欢喜而去。
「于是,大意转前行,复见一琉璃城。宫阙、殿
舍皆是琉璃,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
转倍于前;亦见一毒蛇绕城十二匝,见大意
便举头视之,大意即复坐,深思惟入定,蛇复
低头睡卧。大意欲进,时守门者入白王,王出
迎,请前乞留一时三月,大意即留。王身自供
养饮食、衣服、妓乐以娱乐之,乃历二十日辞
王欲去。王即取珍琦七宝以送之,大意不受
其珍宝,言:『我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
王报言:『此珠有八十里中珍宝追之,便以上
于仁者,愿后得道时,我为弟子净意供养,过
于今日,令长得智慧。』大意便受珠,欢喜而
去。
「大意念言:『吾本来求宝,今已如志,当从是
还。』便寻故道欲还本国,经历大海,海中诸
神王因共议言:『我海中虽多众珍名宝,无有
如此辈珠。』便敕使海神要夺其珠。神便化作
人,与大意相见,问言:『闻卿得琦异之物,宁
举头视之。大意即复坐,深自思惟入定,蛇
即复低头睡卧。大意欲进时,守门者入白王,
王即出迎,请前语言:『愿留一时三月。』大意即
留。王复尽意供养,施设饮食、衣服、妓乐以娱
乐之,乃历四十日,即复辞王去。王便取珍
琦七宝欲以送之,大意不受,报言:『我不用
是众宝,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王便
报言:『此珠有六十里中宝追之,便以上仁者,
若后得道,愿为弟子智慧无比,当复供养,过
于今日。』便受珠欢喜而去。
「于是,大意转前行,复见一琉璃城。宫阙、殿
舍皆是琉璃,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
转倍于前;亦见一毒蛇绕城十二匝,见大意
便举头视之,大意即复坐,深思惟入定,蛇复
低头睡卧。大意欲进,时守门者入白王,王出
迎,请前乞留一时三月,大意即留。王身自供
养饮食、衣服、妓乐以娱乐之,乃历二十日辞
王欲去。王即取珍琦七宝以送之,大意不受
其珍宝,言:『我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
王报言:『此珠有八十里中珍宝追之,便以上
于仁者,愿后得道时,我为弟子净意供养,过
于今日,令长得智慧。』大意便受珠,欢喜而
去。
「大意念言:『吾本来求宝,今已如志,当从是
还。』便寻故道欲还本国,经历大海,海中诸
神王因共议言:『我海中虽多众珍名宝,无有
如此辈珠。』便敕使海神要夺其珠。神便化作
人,与大意相见,问言:『闻卿得琦异之物,宁
卷一 第 447b 页 T03-0447.png
可借视之乎?』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摇
其手,使珠堕水中。大意念言:『王与我言时,
但道此珠难保。我幸已得之,今为此子所夺,
非趣也。』即谓海神言:『我自勤苦,经涉崄岨得
此珠来,汝反夺我今不相还,我当抒尽海水
耳。』海神知之,问言:『卿志何高乃尔?海深三
百三十六万由延,其广无涯,奈何竭之。譬如
日终不堕地,大风不可揽束;日尚可使堕地,
风尚可揽束,大海水终不可抒令竭也。』大意
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后受身生死坏积其骨,
过于须弥山,其血流,五河四海未足以喻。吾
尚欲断是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
复说言:『我忆念昔,供养诸佛,誓愿言:「令我志
行勇于道决所向无难。」当移须弥山、竭大海
水,终不退意。』便一其心,以器抒海水。精诚
之感达于第一四天,王来下,助大意抒水,三
分已抒其二。于是海中诸神王皆大振怖,共
议言:『今不还其珠者,非小故也,水尽泥出,子
便坏我宫室。』海神便出众宝以与大意,大意
不取,告言:『不用是辈,但欲得我珠耳,促还
我珠,终不相置也。』海神知其意感,便出珠还
之。
「大意得珠,过取婆罗门女,还其本国恣意大
布施。自是之后,境界无复饥寒穷乏者,四方
士民皆去其旧土襁负归仁。如是布施历载,
恩逮蜎飞,蚑行蠕动靡不受润。其后寿终,上
为帝释,或下为飞行皇帝。积累功德,自致
成佛三界特尊,皆由宿行,非自然也。」
佛告诸比丘:「大意者,我身是;时居士摩诃檀
其手,使珠堕水中。大意念言:『王与我言时,
但道此珠难保。我幸已得之,今为此子所夺,
非趣也。』即谓海神言:『我自勤苦,经涉崄岨得
此珠来,汝反夺我今不相还,我当抒尽海水
耳。』海神知之,问言:『卿志何高乃尔?海深三
百三十六万由延,其广无涯,奈何竭之。譬如
日终不堕地,大风不可揽束;日尚可使堕地,
风尚可揽束,大海水终不可抒令竭也。』大意
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后受身生死坏积其骨,
过于须弥山,其血流,五河四海未足以喻。吾
尚欲断是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
复说言:『我忆念昔,供养诸佛,誓愿言:「令我志
行勇于道决所向无难。」当移须弥山、竭大海
水,终不退意。』便一其心,以器抒海水。精诚
之感达于第一四天,王来下,助大意抒水,三
分已抒其二。于是海中诸神王皆大振怖,共
议言:『今不还其珠者,非小故也,水尽泥出,子
便坏我宫室。』海神便出众宝以与大意,大意
不取,告言:『不用是辈,但欲得我珠耳,促还
我珠,终不相置也。』海神知其意感,便出珠还
之。
「大意得珠,过取婆罗门女,还其本国恣意大
布施。自是之后,境界无复饥寒穷乏者,四方
士民皆去其旧土襁负归仁。如是布施历载,
恩逮蜎飞,蚑行蠕动靡不受润。其后寿终,上
为帝释,或下为飞行皇帝。积累功德,自致
成佛三界特尊,皆由宿行,非自然也。」
佛告诸比丘:「大意者,我身是;时居士摩诃檀
卷一 第 447c 页 T03-0447.png
者,今现悦头檀是;时母栴陀者,今现夫人
摩耶是;时欢乐无忧国王者,即摩诃迦叶是;
时婆罗门女者,俱夷是;时女父者,弥勒是;时
银城中王者,阿难是也;时金城中王者,目
犍兰是;时水精城中王者,舍利弗是也;时
琉璃城中王者,比丘须陀是也;时第四天
王助大意抒海水者,即优陀是也;时夺其珠
者,即调达是也;时四城门守者,即须[台-台+犮]、般
特、苏曷披、拘留是;时绕四城毒蛇者,即是共
杀酸陀利四臣是也。」
阿难整衣服作,礼白佛言:「是时,大意以何功
德,乃致是四宝城,处处得供养?及获四明月
珠?众宝随之。」
佛言:「乃昔惟卫佛世,大意尝以四宝为佛
起塔,供养三尊、持斋七日。是时,有五百人同
时共起寺,或悬缯然灯者、或烧香散花者、
或供养比丘僧者、或诵经讲道者,今皆来会
此。」
阿难及四辈弟子,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佛说大意经
摩耶是;时欢乐无忧国王者,即摩诃迦叶是;
时婆罗门女者,俱夷是;时女父者,弥勒是;时
银城中王者,阿难是也;时金城中王者,目
犍兰是;时水精城中王者,舍利弗是也;时
琉璃城中王者,比丘须陀是也;时第四天
王助大意抒海水者,即优陀是也;时夺其珠
者,即调达是也;时四城门守者,即须[台-台+犮]、般
特、苏曷披、拘留是;时绕四城毒蛇者,即是共
杀酸陀利四臣是也。」
阿难整衣服作,礼白佛言:「是时,大意以何功
德,乃致是四宝城,处处得供养?及获四明月
珠?众宝随之。」
佛言:「乃昔惟卫佛世,大意尝以四宝为佛
起塔,供养三尊、持斋七日。是时,有五百人同
时共起寺,或悬缯然灯者、或烧香散花者、
或供养比丘僧者、或诵经讲道者,今皆来会
此。」
阿难及四辈弟子,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佛说大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