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534b 页
卷一 第 534b 页
No. 460
金刚经口诀
六祖大鉴禅师说
法性圆寂。本无生灭。因有生念。遂有生缘。故天得命
之以生。是故谓之命。天命既立。真空不有。前日生念。
转而为意识。意识之用散。而为六根。六根各有分别。
中有所总持者。是故谓之心。心者念虑之所在也。神
金刚经口诀
六祖大鉴禅师说
法性圆寂。本无生灭。因有生念。遂有生缘。故天得命
之以生。是故谓之命。天命既立。真空不有。前日生念。
转而为意识。意识之用散。而为六根。六根各有分别。
中有所总持者。是故谓之心。心者念虑之所在也。神
卷一 第 534c 页 X24-0534.png
识之所舍也。真妄之所共处者也。当凡夫圣贤机会
之地也。一切众生。自无始来。不能离生灭者。皆为此
心所累故。诸佛惟教人了此心。此心了即见自性。见
自性则是菩提也。此在性时。皆自空寂而湛然。若无
缘有生念而后有者也。有生则有形。形者地水火风
之聚沫也。以血气为体。有生者之所托也。血气足则
精足。精足则生神。神足生妙用。然则妙用者。即在吾
圆寂时之真我也。因形之遇物故。见之于作为而巳。
但凡夫迷而逐物。圣贤明而应物。逐物者自彼。应物
者自我。自彼者。著于所见。故受轮回。自我者。当体常
空。万劫如一。合而观之。皆心之妙用也。是故当其未
生之时。所谓性者。圆满具足。空然无物。湛乎自然。其
广大。与虚空等。往来变化。一切自由。天虽欲命我以
生。其可得乎。天犹不能命我以生。况于四大乎。况于
五行乎。既有生念。又有生缘。故天得以生命我。四大
得以气形我。五行得以数约我。此有生者之所以有
灭也。然乎生灭则一。在凡夫圣贤之所以生灭则殊。
凡夫之人。生缘念有。识随业变。习气薰染。因生愈甚。
故既生之后。心著诸妄。妄认四大。以为我身。妄认六
亲。以为我有。妄认声色。以为快乐。妄认尘劳。以为富
贵。心目知见。无所不妄。诸妄既起。烦恼万差。妄念夺
真。真性遂隐。人我为主。真识为客。三业前引。百业后
随。流浪生死。无有涯际。生尽则灭。灭尽复生。生灭相
寻。至堕诸趣。转转不知。愈恣无明。造诸业罟。遂至尘
之地也。一切众生。自无始来。不能离生灭者。皆为此
心所累故。诸佛惟教人了此心。此心了即见自性。见
自性则是菩提也。此在性时。皆自空寂而湛然。若无
缘有生念而后有者也。有生则有形。形者地水火风
之聚沫也。以血气为体。有生者之所托也。血气足则
精足。精足则生神。神足生妙用。然则妙用者。即在吾
圆寂时之真我也。因形之遇物故。见之于作为而巳。
但凡夫迷而逐物。圣贤明而应物。逐物者自彼。应物
者自我。自彼者。著于所见。故受轮回。自我者。当体常
空。万劫如一。合而观之。皆心之妙用也。是故当其未
生之时。所谓性者。圆满具足。空然无物。湛乎自然。其
广大。与虚空等。往来变化。一切自由。天虽欲命我以
生。其可得乎。天犹不能命我以生。况于四大乎。况于
五行乎。既有生念。又有生缘。故天得以生命我。四大
得以气形我。五行得以数约我。此有生者之所以有
灭也。然乎生灭则一。在凡夫圣贤之所以生灭则殊。
凡夫之人。生缘念有。识随业变。习气薰染。因生愈甚。
故既生之后。心著诸妄。妄认四大。以为我身。妄认六
亲。以为我有。妄认声色。以为快乐。妄认尘劳。以为富
贵。心目知见。无所不妄。诸妄既起。烦恼万差。妄念夺
真。真性遂隐。人我为主。真识为客。三业前引。百业后
随。流浪生死。无有涯际。生尽则灭。灭尽复生。生灭相
寻。至堕诸趣。转转不知。愈恣无明。造诸业罟。遂至尘
卷一 第 535a 页 X24-0535.png
沙劫尽。不复人身。圣贤则不然。圣贤生不因念。应迹
而生。欲生则生。不待彼命。故既生之后。圆寂之性。依
旧湛然无体。相无挂碍。其照万法。如青天白日。无毫
发隐滞故。能建立一切善法。遍于沙界。不见其少。摄
受一切众生。归于寂灭。不以为多驱之不能来逐之
不能去。虽托四大为形。五行为养。皆我所假。未尝妄
认我。缘苟尽我迹当灭。委而去之。如来去耳。于我何
与哉。是故凡夫。有生则有灭。灭者不能不生。贤圣有
生亦有灭。灭者归于真空。是故凡夫生灭。如身中影。
出入相随。无有尽时。圣贤生灭。如空中雷自发自止。
不累于物。世人不知生灭之如此。而以生灭。为烦恼
大患。盖不自觉也。觉则见生灭。如身上尘。当一振奋
耳。何能累我性哉。昔我如来。以大慈悲心。悯一切众
生。迷错颠倒。流浪生死之如此。又见一切众生。本有
快乐自在性。皆可修證成佛。欲一切众生。尽为圣贤
生灭。不为凡夫生灭。犹虑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流浪
日久。其种性巳差。未能以一法速悟故。为说八万四
千法门。门门可入。皆可到真如之地。每说一法门。莫
非丁宁实语。欲使一切众生。各随所见法门。入自心
地。到自心地。见自佛性。證自身佛。即同如来。是故如
来。于诸经说有者。欲使一切众生。睹相生善。说无者。
欲使一切众生。离相见性。所说色空。亦复如是。然而
众生执著。见有非真有。见无非真无。其见色见空。皆
如是执著。复起断常二见。转为生死根蒂。不示以无
而生。欲生则生。不待彼命。故既生之后。圆寂之性。依
旧湛然无体。相无挂碍。其照万法。如青天白日。无毫
发隐滞故。能建立一切善法。遍于沙界。不见其少。摄
受一切众生。归于寂灭。不以为多驱之不能来逐之
不能去。虽托四大为形。五行为养。皆我所假。未尝妄
认我。缘苟尽我迹当灭。委而去之。如来去耳。于我何
与哉。是故凡夫。有生则有灭。灭者不能不生。贤圣有
生亦有灭。灭者归于真空。是故凡夫生灭。如身中影。
出入相随。无有尽时。圣贤生灭。如空中雷自发自止。
不累于物。世人不知生灭之如此。而以生灭。为烦恼
大患。盖不自觉也。觉则见生灭。如身上尘。当一振奋
耳。何能累我性哉。昔我如来。以大慈悲心。悯一切众
生。迷错颠倒。流浪生死之如此。又见一切众生。本有
快乐自在性。皆可修證成佛。欲一切众生。尽为圣贤
生灭。不为凡夫生灭。犹虑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流浪
日久。其种性巳差。未能以一法速悟故。为说八万四
千法门。门门可入。皆可到真如之地。每说一法门。莫
非丁宁实语。欲使一切众生。各随所见法门。入自心
地。到自心地。见自佛性。證自身佛。即同如来。是故如
来。于诸经说有者。欲使一切众生。睹相生善。说无者。
欲使一切众生。离相见性。所说色空。亦复如是。然而
众生执著。见有非真有。见无非真无。其见色见空。皆
如是执著。复起断常二见。转为生死根蒂。不示以无
卷一 第 535b 页 X24-0535.png
二法门。又将迷错颠倒。流浪生死。甚于前日。故如来
又为说大般若法。破断常二见。使一切众生。知真有
真无真色真空。本来无二。亦不远人。湛然寂静。只在
自已性中。但以自已性智慧。照破诸妄。则晓然自见。
是故大般若经六百卷。皆如来为菩萨果人。说佛性。
然而其间。犹有为顿渐者说。惟金刚经。为发大乘者
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是故其经。先说四生四相。次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盖显
一切法。至无所住。是为真谛。故如来于此经。凡说涉
有即破之。以非直取实相。以示众生。盖恐众生不解
佛所说。其心反有所住故也。如所谓佛法即非佛法
之类是也。
金刚经口诀(终)
金刚经疏论纂要二卷唐 宗密述
金刚经疏论纂要刊定记四卷宋 子璿记
又为说大般若法。破断常二见。使一切众生。知真有
真无真色真空。本来无二。亦不远人。湛然寂静。只在
自已性中。但以自已性智慧。照破诸妄。则晓然自见。
是故大般若经六百卷。皆如来为菩萨果人。说佛性。
然而其间。犹有为顿渐者说。惟金刚经。为发大乘者
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是故其经。先说四生四相。次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盖显
一切法。至无所住。是为真谛。故如来于此经。凡说涉
有即破之。以非直取实相。以示众生。盖恐众生不解
佛所说。其心反有所住故也。如所谓佛法即非佛法
之类是也。
金刚经口诀(终)
金刚经疏论纂要二卷唐 宗密述
金刚经疏论纂要刊定记四卷宋 子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