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478-A¶ (自动笺注)
*No.478-A
金剛筆記
陳了翁嘗云。
佛法之要。
金剛一卷足矣
此經。
於一
有名有相
有覺有見
皆歸為虗妄
宣尼一以貫
之之意也。
了翁
佛法不甚深入
而晚年所及此
少時即誦此經。
逢師請益
一師曰。
莫看此經太纏
複否。
余曰。
然。
師曰。
半卷詶應降伏之詞。
後半
卷乃答發阿耨菩提之旨。
非纏複也。
唯唯
既而
大師決疑
出示大意
佛說法三十年。
上首
懷疑
故此經隨空生所疑處。
即便逐破。
所謂疑悔
永巳盡。
安住實智中。
而其旨。
本于無着菩薩
以二十
七疑分經
菩薩佛心印。
憨師契菩薩心印
當無剩
義。
拜受流通焉。
以余所聞
此經不隨分演說
合于一貫之義者。
其諦論止此。
蘊虗公所
筆記
不竪識解
不畸宗派
原衍前喆
會萃昭乎
片靈。
撥沙逗金。
剖石窺玉
無煩挈法與人
家珍
躍如可獲。
茲固顯白坦露
導發學人正儀的也。
繇觀公履踐真實
貌癯趣澹。
道風肅然
宿為緇素
傾慕
是以詮釋所至
行可標式
著準不徒
詩偈
譽。
則又余得之白法公所
推讚不置者也。
噫嘻
言語
孰為世間思惟心所測。
順解一句
頭上安頭
逆解一句
屋下架屋
況此經為上上人悟空菩薩
決疑根者哉。
云何金剛眼
云何得金剛心。
此在言
語道斷時。
薦取觀公。
泥水婆心
不能含蜜說甜。
含甜說蜜。
另下一番註脚也。
公元1637年
崇禎十年臘八前一日埽庵道人譚貞默合十
*No.478-B
金剛般若波羅蜜筆記自序
蓋聞。
般若大火聚。
釋迦世尊
從此大冶爐中
煅煉
幾番。
所以菩提場內。
正覺初成。
嘆云。
奇哉奇哉。
普見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着
而不
證得。
繇此觀之。
則聖一體之旨可知矣。
然我佛巳
悟。
眾生尚迷。
水月場中
多方設化
長風吹萬
竅。
空谷之答眾響。
良繇機感千差。
法門無量
因指觀
月。
猶隔纖雲
洗凡聖之情塵
純談般若
斷我法之妄
執。
取譬金剛
空生以上下化而興問端
世尊約自
利他以通疑滯
廣修六度
無度可修。
普化四生
生可化。
菩提煩惱
鏡像妍媸
生死涅槃空華
濃淡
法身寂滅
無而不無
應化隨緣
有而不有
一偈
布施河沙身命
功不較多。
受持全經
供養
量諸佛。
不為廣。
一念淨信
實相現前
非實非虗。
情離見。
則知着衣持鉢
運神通。
趺坐游行
憑誰道
力。
一經要旨
體用全彰。
雖八萬法門
百千公案
何以
踰此哉。
離言妙性。
不屬筌蹄訓詁繁辭
猶為剩語
前賢往哲
註疏科文
秋菊春蘭
各擅其美。
(觀)游心
席。
蓋亦有年。
欲益將來
聊陳管見
緣茲像季
樂簡憚
繁。
撮先彥之玄微
附鄙衷之陋
命曰筆記
以質諸
方。
然五百弟子各說身因。
佛許無非正說
古語云。
聞為種。
八難十地之堦。
行在躬。
一生圓嚝劫之
果。
固有於斯也。
知我罪我
又何辭焉。
崇禎歲次丁丑佛生日武原崇福沙門如觀譔No.478
金剛般若波羅蜜筆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
明西淅海鹽崇福沙門如觀
金剛是喻。
最堅最利。
萬物不能加損
而能壞萬物
者。
般若是法。
云智慧。
智有決擇之功。
慧有照了
之用。
智照諸法實相
慧了諸法無生
有體
用。
肇論云。
諸法實相
謂之般若
即金剛體堅。
經云。
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
又云。
設化眾生
謂之漚和。
金剛用利。
經云。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無有一眾
生實滅度者。
又云。
涉有未始迷虗。
故常處有而不
染。
經云。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聲香味觸法生心
又云。
不厭有而觀空
觀空而不證。
經云。
應無所
住而生其心。
乃體外無用
用外無體
一念之力。
實雙彰。
不同二乘空慧眼。
故喻如金剛
波羅蜜
此云彼岸到。
涅槃妙心。
若有我.法二執。
有分
段.變易二種生死
為此岸。
般若舟楫
渡我
法之中流
二種生死此岸
菩提涅槃彼岸
波羅蜜
問曰。
般若者。
清淨虗空
無知無見。
無作無緣
釋迦出世
說法利生
令眾生離我法。
斷生死。
般若
涅槃
然後如來示寂
凡聖
所。
生滅修證。
皆是妄情。
何名真般若也。
答曰。
不然
真法身。
猶若虗空
應物現形
如水中月
水清
現。
月亦不來
水濁月昏。
月亦不去。
經云。
不可以身
相得如來
應化真實也。
又云。
譬如有人
須彌山王。
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報身不可
也。
又云。
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法身無所得也
佛既無得
豈可說。
所以
公元1676年
談經三百餘會。
說法四十九年
未嘗說着一字
淨名云。
三轉法論大千
其轉本來清淨
經云。
若見如來所說法。
即為謗佛。
無法可說
是名說
法。
能化既爾
所化亦然
煩惱本空。
我法何有
既無
二執。
奚用斷除
兔角龜毛
名實俱妄。
經云。
我相
即是非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所言法
相者
如來說即非法相
譬如幻瞖。
妄見空花
幻瞖
若除。
空花奚有。
眾生煩惱
妄見生死
煩惱若除。
死安在。
如皮既不存
何所附。
圓覺云。
生死與涅
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花相。
經云。
一切眾生
即非
眾生
我法所照之境。
般若能照之心。
法本空。
為所照。
無所照之境。
無能照之心。
能所雙忘。
即無修。
經云。
無我
無人
眾生
無壽者。
修一
善法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所言
善法者。
如來說即非善法
是名善法
煩惱菩提
生死涅槃
對待之辭也。
然離煩惱
菩提
生死
涅槃
乃隨他意語。
如來性之談。
以般
煩惱本空。
菩提焉有。
生死原寂。
涅槃安寄。
放光云。
菩提所得耶。
答曰。
不也。
無所得耶。
答曰。
不也。
亦有亦無得耶。
答曰。
不也。
非有非無得耶。
曰。
不也。
然則都無所得耶。
答曰。
不也。
無所得而
得也
是故得無所得也。
肇云。
眾生眾生
誰為得
之者
涅槃涅槃
誰為可得者。
經云。
實無有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實無眾生滅度者。
般若
能證之智。
涅槃
所證之理。
即無修。
無能證之
智。
即無證。
無所證之理。
能所
影像
盤山
云。
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
光境俱忘。
復是何物
化緣
既畢。
入滅歸真
薪盡火滅
華云
若見如來
在不滅。
不能生難遭之想。
恭敬之心。
是故如來
不實滅。
而言滅度
譬如醫師
為治狂子故。
實在
言滅。
故云。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楞伽云。
無有
涅槃佛。
無有涅槃
遠離覺所覺。
是二悉俱離。
生云
適來
子時也。
適去。
夫子順也
安時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
指窮於為薪
火傳也。
不知其盡也。
經云。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名如來
此則滅無所
滅也。
然則涅槃虗而無相
般若寂而無知
本無生
起滅
亦無煩惱縛脫。
如如智契如如理。
理外
無智
智外無理
理智雙泯
言絕思。
是以釋迦
竭掩室。
淨名毗耶默然
空生岩中晏坐
帝釋滿空
雨花
豈曰無辯
所不能言也。
經者。
常也。
三世
不易故。
又云。
徑也。
通凡入聖之路故。
空生
問經名。
世尊云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記者
暇時
信筆而記。
敢言註也。
佛說法。
五時
般若即當第四時
般若八部
般若
放光般若
光讚般若
道行般若
小品般若
金剛
若。
實相般若
摩訶般若
此即大般若第五百七
十七卷
外有六譯
後秦羅什。
後魏菩提留支。
真諦
隋朝笈多。
唐初玄奘
大周義淨
今所傳。
秦譯也。】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大比
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着衣持鉢
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巳。
還至本處
飯食
訖。
衣鉢
洗足巳。
敷座而坐。」
【此序分也。
如是者。
指法之辭。
我聞者。
集經人因佛
立言
證法有所傳授
一時者。
師資雅合之時。
佛者。
說法之主。
舍衛。
此云聞物。
祗樹。
戰勝太子所捨之
樹。
給孤獨園
須達長者所買之園。
說法之處。
比丘
是果上阿羅漢千二百五十人
憍陳如五比
丘。
迦葉兼徒一千。
舍利弗。
目犍連。
各兼徒一百。
舍長五十人
經舉大數
故略五人
俱者。
一時
一處
常隨眾。
非無餘眾。
聖賢應化
影響相符
敲唱俱隨。
接拍成令。
易云。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從龍
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
本乎天者親上。
乎地者親下。
亦各從其類也。
爾時者。
乃眾集之時。
世尊者。
天上天下
唯佛獨尊
食時者。
乞食之時。
日初分。
乞食易得。
不惱自他
著衣持鉢者。
大衣
持應量器
園在城外
故入城乞食
次第者。
佛心
等。
無偏利。
以巳等心而化。
彼等心而施。
能成
無量功德
淨名云。
於食等者。
於法亦等。
乞食巳。
園中
飯食訖者。
喫食巳竟。
中後時。
大衣
七條
洗應量器
復洗足者。
佛行足不履地
示同
凡情
為後軌則
敷座而坐者。
如常敷座
跏趺
坐。
然諸經發起
各有緣由
此經以乞食因緣發起
者。
要顯世尊不住相行乞。
令彼不住布施
若非
般若大用現前
何能動而常靜。
不離動。
無知
無所不知
無為無所不為
即無知。
即無為。
人天大眾
孰能會之。
序分竟。】
「時。
長老須菩提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
著地。
合掌恭敬白佛言。
希有
世尊
如來護念
菩薩
付囑菩薩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阿耨
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哉。
善哉
須菩提
如汝所說
如來護念菩薩
善付
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然。
世尊
願樂欲聞。」
【此正宗分中
空生發問之文。
時者。
敷座之時。
德重
年高
名長老
須菩提
云空生。
解空第一
般若
中轉菩薩
故為當機發起
即窮子喻。
密遣
二人是也
讚佛希有者。
佛日妙處
他人不知。
空生覷破。
故云希有
涅槃會上
世尊拈華。
迦葉
微笑
二人默識心通
如出一律
善者。
能也。
護念者。
愛護注念也。
付囑者。
交付囑託也。
具云菩提薩埵
此云覺有情
護念
智慧力。
令上佛果
付囑
教化力。
下化眾生
阿耨多羅
此云無上
三藐
正等
三菩提
此云正覺
空生意謂
未發大心
有所住。
不能降伏其心。
既發大心
云何護念
令其
安住
不墮偏邪。
云何付囑
令其降伏
不落凡情
讚善善哉者。
重言空生所讚之善。
如汝所說者。
稱其當理
如來果能護念付囑菩薩
真實不虗。
汝今諦實而聽。
吾當委細而說。
莊子云。
無聽之於
耳。
而聽之以心。
也者
虗而待物者也。
先總答大
義。
既發上求下化之心。
我當護念
如是正覺
住。
我當付囑
如是正等降伏其心。
又云。
如是者。
總指依菩提心安住。
菩提心降伏。
文殊白槌
云。
諦觀法王法。
法王如是
不異此。
唯然者。
對之辭。
曾子曰。
唯。
言應之速。
無疑也。
論空
生本地風光。
良馬見鞭。
追風千里
不勞世尊
啟齒
但為眾中不了
俯就群機
故云願樂欲聞。
安住降心深奧之法也。】
「佛告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
一切眾生之類。
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
若有
色.若無色。
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皆令
入無餘涅槃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
生。
實無眾生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菩薩有我
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此總答降伏之文。
正顯世尊付囑意。
然度生無我
即是降心
捨生調心
小乘法。
實假眾生自度
故問降心
而教以度生之法也。
智者大師云。
降心
約願。
安住約行。
菩薩發心
先願後行
故先總答降
伏。
次答無住
無著云。
此文為發心住。
發心
即願
也。
先牒問辭標起云
如是正等降伏其心。
所有
一切眾生之類。
總指所化之眾。
卵生
魚鳥龜蛇
生。
人畜龍仙
溼生
蠢蝡動。
化生
轉蛻飛行
有色
四禪
無色
四空
有想
即空識二處
無想
即無
所有處。
非有想非無想。
非想非非想處
如上
有無邊眾生。
菩薩發願
一一度盡。
不欲令得人天
有漏
小果聲聞
皆令得入無餘涅槃滅度之。
餘者。
五住究盡
二死永忘。
涅槃
此云滅度
滅盡諸
苦。
生死海
涅槃滅度
華梵舉之辭。
然雖度盡
無量眾生
不見一眾生得滅度者。
一切眾生
寂滅相。
不復更滅。
淨名云。
彌勒如。
眾生如。
一如
無二如。
彌勒滅度
一切眾生亦得滅度
生佛
同故
徵云。
菩薩度生。
應見所化之機。
革凡成聖
若云無生可度。
無能度之人。
釋云
若見有所度
眾生
能度之菩薩
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則不
發心菩薩
凡夫矣。
我相者。
五蘊中計我。
相者
計我趨於餘趣為人
眾生相者。
五蘊和合
而生。
壽者相。
計我受一期長短果報
不出自他
四字
圓覺云。
菩薩眾生
皆為幻化
幻化滅故。
取證者。
又云。
生死涅槃
猶如作夢。
安有能化之菩
薩。
所化眾生
脫生死。
涅槃也。】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於法。
無所住
行於布施
所謂
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應如
布施
不住於相。
何以故。
菩薩不住布施
其福
不可思量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東方虗空思量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西北方四上下虗空思量
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菩薩無住布施
福德亦復
不可思量
須菩提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此總答應住之文。
以顯世尊護念意。
布施不住
相。
即是安住
廢事求理。
如捨像求鏡。
實假布施
安住
故問應住。
而教以布施之法也。
初總標。
薩於法。
無所住
行於布施
法者。
六塵身器
界。
出世間四諦
十二因緣
六度萬行
菩提涅槃
一切諸法。
無所住
理也。
行於布施
事也。
無住
行施
即理而事。
行施無住
即事而理。
理事不二
法雙忘。
然後為至也。
若論菩薩萬行
廣博無涯
云布施。
萬行不離六度
六度以檀波為總。
資生施。
戒.忍即無畏施
進.禪.慧即法施故。
或云。
六根不住六塵
即是布施
廢事求理。
如撥波求
水。
或將四事六塵行施
以求世出世間果報
此迷
理逐事。
如棄海認漚。
殊不知正施四事六塵時。
住相
方為理事雙彰。
下別釋。
所謂不住色等六
塵相布施
則不五陰
十二處
十八界
七大
諦。
十二因緣
六度萬行
菩提涅槃布施
結云
薩應如是布施
不住於相。
今時門頭
不捨一法
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
終日為而無所為。
終日
無所作也。
徵云。
菩薩行施
本為得福
今離相行
施。
得何功德
釋云
菩薩離相布施
施契性空
空性無邊
福德無邊
福德不可思量
永嘉
云。
住相布施生天福。
猶如箭射虗空
勢力盡。
還墜。
得來不如意
爭是無為實相門。
超直
如來地。
世間諸物。
無以為譬。
故舉廣大無涯
不可思量
十方虗空
空生問答
下乃合明
菩薩
無住布施
所有福德
亦如十方虗空
不可思量
結勸云。
菩薩但應無住行施所教而住。
世尊首答
住相
後云如所教住者。
所謂無住而住。
住而不
住。
肇云。
人之所謂住。
我則言其去。
人之所謂去。
則言其住。
然則去住雖殊。
致一也。】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身相如來不。
不也。
世尊
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
非身
相。
佛告須菩提
所有相。
皆是虗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此別明應住之文。
前云不住布施
空生未解。
故以如來上身相而發明之。
若以身相如來
住相矣。
中峯云。
破執相滯見虗妄情習
智者
云。
安住
約實智道
降伏
方便道。
若論修行
先實
後權。
故別答中先明安住
重請之後
別明降伏也。
初問。
可以身相如來不。
身相者。
應化也。
如水
月。
如來者。
法身也。
太虗空。
若以身相
如來
妄為真。
如演若達多。
鏡照面。
鏡中頭。
眉目
可見
嗔責巳頭。
不見面目
無狀狂走
空生得無
相法身。
答云。
不可身相得見如來
有相之身。
住異滅。
去來坐臥
作有為。
無相法身
不墮諸數。
能所相。
可見之。
起信云。
以諸佛法身。
無有
色相迭相見故。
徵云。
聞名覩相。
罪滅河沙
今不
可以相見
何所以。
釋云
如來所說身相
明鏡
現像。
無所黏。
無踪跡。
當體虗妄
可以
身相得見如來
佛與空生
擴而充之
不唯我佛身
相是妄。
一切凡聖依正有為之相。
盡是虗妄
從妄
見生。
本無實體
起信云。
一切諸法。
唯依妄念而有
差別
離心念。
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猶恐離色觀
空。
別求無相法身
故云。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但了妄無自性
全體即真
不唯應化法身
即山
大地
同轉根本法輪。
鱗甲羽毛
普現色身三昧
華嚴云。
若人識真空理。
內真如還徧外。
情與
無情一體
處處皆同真法界。
嚴云
見與見緣
并所想相。
虗空華。
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
元是菩
提妙淨明體。
上文我相竟。】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眾生
聞如是言說章句
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
後五
歲。
持戒修福者。
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巳於無
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
乃至一念淨信
者。
須菩提
如來知悉見。
諸眾生得如是無量
德。
何以故。
諸眾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法相
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
諸眾生若心取相。
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
取法
不應非法
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
等比丘。
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此明能信不住相經福德智慧之文。
前云。
所有
相。
皆是虗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如是章句
眾生難信。
故問頗有眾生
聞如是言說章句
實信不。
頗。
能也。
名詮自性
句詮差別
章則解句。
一切法
能信般若
為實信。
般若外。
皆非正信
佛告空生
莫言不信
如來滅後。
鬬諍堅固之時。
持戒修福之人。
能解非相見佛。
不離自心。
自心超
信。
還信自心。
故云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持戒修福
者。
要顯五度之福。
皆以般若而為其本。
知能
信心之人。
不但於少佛所。
種諸善根
巳於過去
量佛所。
種諸善根
善根者。
般若種子
能生菩提
妙果
種者。
植也。
於諸佛所。
菩提心。
華云
譬如
有人
至親友家。
無價寶珠。
繫其衣裏。
其人醉臥
都不覺知
起巳遊行
於後親友
指示其珠。
得大饒
富。
繫珠者。
緣因佛性也。
示珠而得者。
了因佛性也。
正因佛性
無論有佛無佛。
聞法不聞法。
本自具足
若無緣了。
終不能得。
起信云。
木中火性
火正
因。
若無人知。
不假鑽研
火終不發。
下以劣況勝。
章句
不但實信
乃至一念淨信之人。
佛智
知。
佛眼悉見。
是諸淨信眾生
如是十方虗空
思量福德
言信
不言行者
以信為道
功德母。
長養一切善法
淨者
遠離我法二執。
念者。
其時甚促
如一葉落。
天下
一塵起。
地收。
縱百千劫修行成道之事。
皆不越此一念
中。
老子云。
合抱之木。
發於毫末
千里之行。
始於足
下。
次明淨信智慧
徵云。
何故淨信眾生
如來
知悉見。
釋云
諸眾生。
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
法相.亦無非法相
四相解於前。
執有布
施.持戒等心。
名法相
執無施戒等心。
名非法相
四相
則不住有。
法相
則不住空。
無非法相
則不
斷滅
四相
我執
後二相。
法執
四相
外道凡夫
法相
破內凡聲聞
無非法相
破增上
菩薩
離二執故。
得佛知悉見。
徵云。
何故無我
相.法相
釋云
若心取我相
即著四相
若取法相
四相
法相中。
雖無現行煩惱
尚有無明種子
不出證悟了覺四字
徵云。
法相
何故亦著四相
釋云
取非法相
亦著四相
何況法相
以後釋前
也。
圓覺
心如幻者。
亦復遠離
遠離為幻。
亦復
離。
離遠離幻
亦復遠離
得無所離。
即除諸幻。
是取
法.非法著相之故。
不應取法
及非法相
以是不應
取法義故
如來恒常說言
知我說法
猶如筏喻。
生執有如河。
如來說空法如筏。
二乘執空如河。
來說不空法如筏。
不過以言遣執。
不應如言執義
以此觀之。
無定相法
尚且應捨。
何況報相滯見之
妄法。
不捨乎。
圓覺云。
修多羅教。
如標月指。
若復
見月。
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
定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
如來
說。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
法。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有差別。」
【此明不住法相之文。
空生因聞佛非色相法尚應
捨。
若佛與法。
俱無有。
云何佛得菩提
現今說法
佛舉此二以問空生
空生能解佛義
答言
無有
法。
名大菩提
亦無定法可說
無定法可得者。
定者
實也。
又一定也。
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無有一法
得。
名大菩提
經云。
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然不可以有取。
不可無取
經云。
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無實無虗。
無定法可說者。
世尊五時設化
如空拳誑小兒
有實法與人
況法無定相。
如何言說
肇云。
欲言其
有。
無相無形
欲言其無。
湛以之靈。
聖智之用。
未始
暫廢。
求之形相
未暫可得。
嚴云
圓滿菩提
歸無
所得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徵云。
何故無定法可得
可說
釋云
如來所說法。
非有非無。
故不可取
不可
說也。
非法者。
非有法也。
非非法者。
非無法也。
下總
非法非非法。
單釋無定法可得。
不但我佛如是
一切四果三賢十聖
皆以無分別真為法
而修
證自有差別
無為法
真諦理也。
有差別。
俗諦
也。
智者云。
無為雖一。
有明淺深差別
肇云。
人斬木。
去尺無尺。
去寸無寸。
修短在於尺寸
不在
無也。】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
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來福德多。
有人
於此經中受持
乃至四句偈等。
他人說。
福勝彼。
何以故。
須菩提
一切諸佛
及諸佛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法。
從此經出。
須菩提
所謂佛.法者。
非佛.法。」
【此校量持經福德之文。
空生巳悟無得說之旨。
如何得福
初舉劣福以問。
三千大千者。
一四天下
一須彌。
一日月。
欲色無色諸天
一世界
至一
千。
為小千。
一千小千為中千
一千中千大千
別兼舉。
故名三千大千
七寶者。
.銀.琉璃頗梨.真
珠.珊瑚瑪瑙
假若有人
七寶充滿大千世界
施。
得福多不。
空生答言
甚多
福德有實。
則福不
多。
福德性空
是故說多。
佛與空生發明經福超
勝。
若人於此無佛無法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如凡所有相。
皆是虗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詮義究竟者。
復為他人解脫
其福勝彼。
下明超過
所以
一切諸佛
菩提法。
從此經出。
一切諸佛者。
報化也。
菩提者。
法身也。
持說能為化生因。
為法
身了因。
既悟法身
則報化隨之矣。
六祖聞客誦
金剛經。
無所住而生其心。
豁然大悟
舍利弗云。
從佛口生
從法化生
前云無佛無法
今云佛法
此經出。
豈不自語相違
故云。
所言佛法者。
世俗
之言耳。
第一義中。
元無佛.法。
故名即非佛.法。
淨名
云。
夫求法者。
不著佛求。
不著法求。
不著僧求。
當如
是求。
趙州云。
佛之一字
吾不喜聞
又云。
記箇元字
在心
入地如射箭。
世尊說法
如盤走珠
如珠
走盤
令人拿捉不定
又云。
祖師心印
狀似鐵牛
機。
去則印住。
住則印破。
使人立脚不牢。】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
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須陀洹名為入流
無所入。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
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
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來。
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
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
名為不來
實無不來
是故阿那含
須菩提
於意
云何
阿羅漢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實無法名阿羅漢
世尊
阿羅
漢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尊。
佛說得無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第一離欲
阿羅漢
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若作
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須菩提是樂阿蘭
那行者。
須菩提實無所行。
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
那行。」
【此明四果不取之文。
前云無有定法可得。
云何
聞各取自果。
巳下皆發明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
有差別。
佛問空生
須陀洹能作是念。
得初果不。
意謂作念得初果。
即著四相
空生答言
不作
念。
能得初果。
下以名釋義
須陀洹此云入流
斷三
界八十八見惑。
往天上。
來人間。
然巳入聖流。
名為入流
不是別有所入。
但由不入六塵
是名入
流。
若作是念。
我得初果。
即著四相
復問。
斯陀含能
作是念。
得二果不。
答言
不作是念。
斯陀含此云一
往來
欲界六品思惑
一往天上
一來人間
阿羅漢
實無往來之心。
是名一往來。
若作是念。
得二果。
即著四相
復問。
阿那含能作是念。
得三
果不。
答言
不作是念。
阿那含此云不來
欲界
思惑
一往天上
寄居五不還天。
不來人間受生
名不來
實無不來之心。
若作是念。
得三果。
即著四相
復問。
阿羅漢能作是念。
得道不。
以得
無生智。
聲聞道極
故以道為名。
答言
不作是念。
阿羅漢此云無學
斷盡三界九地
八十一品思惑
究極真理
無法可學。
名為無學
若作是念。
得第
果。
即著四相
四相
法執種子
向下空生引巳
所證。
令人生信。
佛說得無三昧
以為人中
一。
離欲阿羅漢
無諍者。
不惱眾生
能令眾生
起煩惱。
三昧
此云正定
阿羅漢
煩惱障
得無
諍。
三昧障。
三界煩惱
但有貪心
總名為欲。
我不
作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下反釋。
我若作念
我得離
阿羅漢
即著四相
則不說我是樂阿蘭那行
之人。
阿蘭那。
此云無諍。
又云寂靜
下順釋。
以我不
作是念。
世尊說我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
於法有
所得不。
不也。
世尊
如來然燈佛所。
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
世尊
何以
故。
莊嚴佛土者。
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
聲香味觸法生心
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
如有人。
身如須彌山王。
於意云何
是身為大不。
須菩
提言。
甚大。
世尊
何以故。
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此明菩薩不取
小結無定法可得之文。
前云四
果不可取
釋迦因中。
為善童子
布髮掩泥。
五華
供佛
無生忍
然燈記。
豈無所得
故世尊問之。
空生答言
實無所得
然燈所說
長風吹萬竅。
有竅則鳴。
無竅則寂。
善慧彼時
無生忍
空心
寂。
果記菩提
寂滅性中。
了無所得
二祖達磨
云。
乞師安心
磨言。
將心來與汝安。
二祖云。
心了
不可得。
磨言。
與汝安心竟。
又恐空生作念
釋迦
無所得。
菩薩豈非莊嚴佛土
故問之。
答云。
實無
嚴。
所言莊嚴佛土者。
今時門頭耳。
實際理地。
即非
莊嚴
淨名云。
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
即佛
土淨
是名莊嚴者。
無為無所不為
無作無所不作
玄談云。
觀空
萬行沸騰
小結無得之文。
是菩
薩無土可嚴之故。
如是不住相生清淨心。
若住
相生心。
觸處皆妄。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殊途同歸
何思何慮。
不應六塵生心者。
由心現。
心逐境
生。
心境交加
以物交物。
則引之而巳矣。
嚴云
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了心無法
法外無心
則根根塵塵。
咸是菩提淨明體。
嚴云
不取
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上言心境不二
一如
猶恐空生捨用求體。
離境覔心。
墮於偏小。
永嘉云。
厭有著空病亦然
猶如避溺而投火。
故云。
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
體也。
生心
用也。
無住
心。
即體而用。
生心無住
即用而體。
明鏡當臺。
則現研。
醜則現醜
了無踪跡
師祖南泉云。
摩尼
珠人不識
如來藏裡親收得
如何是藏。
答云。
王老
師與汝往來者是。
又問。
往來者。
答曰。
亦是藏。
問。
如何是珠。
南泉師祖
應諾
南泉云。
去汝不
會我語。
頌云。
往來往來
秪這皆是藏。
喚應不喚
應。
秪這皆是珠。
不住布施文畢。
以果上應化
身相發明
今無有定法菩提文畢。
以果上報
相發明。
初問。
報身佛相。
須彌山王。
可為大不。
言。
甚大。
須彌
此云妙高
四寶所成曰妙。
超出群峰
曰高。
下明大之所以
佛說非身者。
性空故。
是名
大身者。
第一義故。】
須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數
如是沙等恒河
於意云
何。
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諸
恒河尚多無數
何況其沙。
須菩提
我今實言告汝。
善男子善女人
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
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
句偈等。
他人說。
而此德勝福德
復次
須菩提
說是經。
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
一切世間.天.人.
阿修羅
應供養。
佛塔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
誦。
須菩提
當知是人成就上第希有之法。
若是
經典所在之處。
即為有佛。
尊重弟子。」
【此校量持說福勝以顯經勝之文。
無得說文
畢。
七寶充滿大千世界布施
不及持經之福。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有差別文畢。
七寶
充滿沙河沙數大千世界布施
不及持經之福。
經義轉深。
校量轉勝。
初問。
約多河以數沙。
如恒
河中沙。
盡作恒河
沙河中沙。
是為多不。
答言
甚多
次問。
約多河以彰施福。
若人七寶充滿沙河
沙數大千世界布施
得福多不。
答言
甚多
佛告空
生下。
多福以顯經勝。
若人受持此經一四句偈
為人說。
其福勝彼。
中峯云。
七寶布施
不免生心
住相
受持般若
於心無所生。
於相無所住
故福勝。
不但略持經人功殊勝
略持經之處。
一切天人
應供養。
佛塔廟。
梵語窣堵波
此云方墳
塔者。
邊國訛語
廟。
貌也。
佛舍利名塔。
安佛形像名廟。
何況有人下。
言廣持經人之益。
盡能受持
不止
四句偈。
當知是人成就上第希有之法。
言得
般若
無上佛果菩提
下明全經所在之處。
具足
三寶
即為有佛者。
經顯法身
依法身有報化。
前云。
一切諸佛
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
此經出。
尊重弟子者。
經顯無為
無為三乘
前云。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
有差別。】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
持。
佛告須菩提
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
字。
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
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
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須菩提
微塵
如來說非微
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
世界
非世界。
名世界。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
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
三十二相
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恒河沙等身布施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乃至
四句偈等。
他人說。
其福甚多。」
【此明無定法可說之文。
空生既聞持經成就希有
之法。
故問此經何名。
云何奉持
佛告以金剛般若
波羅蜜之名。
般若照破我法二執。
生死即涅
槃。
煩惱菩提
如度生無我
布施不住相之意。
以其體堅。
萬物不能壞。
書云
不曰堅乎。
磨而不磷
又云。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莊生云。
大浸稽天而不
溺。
大旱石流
一山焦而不熱。
以其用利。
故能壞
萬物
書云
無意
無必
無固。
無我
又云。
剋巳復理。
堅利二義
故喻金剛
不住名字
奉持名中
之義。
徵云。
何故持名中義
釋云
第一義中。
名字
故。
即非般若
起信
離言說相。
名字相
離心
相。
老子
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無名
地之始。
無當名之實。
無得物之功。
物無
當名之實。
非物也。
無得物之功。
非名也。
名實無
當。
萬物安在。
兔角龜毛
名實無當者。
是名般
若者
玄談云。
湛湛忘言
教海之波瀾浩汗
空生
未達般若性空
有言說。
故問如來所說法不。
空生既悟名即無名。
便解說即無說。
答言
如來
所說
洪鐘待扣
大扣則大鳴
小扣則小鳴
不扣
則不鳴。
當其扣時。
元非有聲。
縱不扣時。
未嘗無聲
永嘉云。
時說
說時默。
大施門開無壅塞。
向下
前。
校量世界微塵
空生云。
多不。
答言
甚多
佛言。
既說即非般若
則非微塵
非世界。
說是般若
則是名微塵
名世界。
一空一切空。
一即一切
即。
正顯無有定法可說
大師云。
此明剎剎塵塵
皆是遮那妙體
雪浪大師
合符節。
前不住相
布施
則以應身相明之。
次無定法可得。
則以報身
相明之。
今無定法可說
復以三十二相問之。
答云。
既說非般若
微塵
非世界。
故云。
即是非相
既說
是名般若
是名微塵
名世界。
故云。
是名三十二
相。
以內財校量。
倍顯經勝。
釋迦因中。
捨身
虎。
割肉代鴿。
以至頭目髓腦
華云
觀三千大
世界
乃至無有子許
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假若有人
恒沙身命布施
所得福德
不若持經
福勝。
捨身命。
乃是住相
有漏因。
持說此經。
住相
成佛正因。】
爾時
須菩提聞說是經。
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白佛
言。
希有
世尊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所得
眼。
未曾聞如是之經。
世尊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
心清淨。
即生實相
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尊。
實相者。
即是非相
是故如來名實相。
世尊
今得聞如是經典
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當來世。
五百歲。
其有眾生
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
是人即為第
希有
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
相。
何以故。
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此空生因名解無說義之文。
既聞佛說般若
即非
般若
深解義趣
感佛深恩
涕淚悲泣
大事
如喪考妣
讚佛希有者。
前云希有
雖見世尊
妙處
未聞其說。
今蒙開演
故真希有
下出希有
以。
佛說即非般若
甚深經典
我等小乘
但離四相
得人空。
未離法相
不得法空
故未得聞是經。
不知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華嚴
會上
二乘之人。
有耳不聞圓頓教
即是此輩
葢法
無有差。
機自異耳。
書云
夫子之道。
孰先傳焉。
孰後
倦焉。
譬之草木
區巳別矣。
有始有卒者。
其惟聖人
乎。
假若有人
得聞此經。
信心清淨
即生實相
純真
無妄之謂信。
自心起信
還信自心。
信自心中
本無
我法。
清淨
則契實相妙心。
故云即生實相
實相
者。
諸相無相
無相不相
諸相無相
不住生死
無相
不相
不住涅槃
非有非無。
妙會中道
華云
唯佛
與佛。
能究盡諸法實相
大乘因者。
諸法實
相是
大乘果者。
亦諸法實相是。
發心畢竟
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
實相是因。
成就第一
有功德是果。
上文既云。
即非般若
何故又云。
即生
實相
金屑雖貴。
落眼成塵。
離實相分別之心。
故云。
即是非相
圓覺云。
皆令究竟圓覺
於圓
覺中。
無取證者。
古人云。
過得荊棘林。
斫倒旃檀樹。
名實相者
不壞假名
而談實相
言我空生
巳得
聖果
現在時。
又非末法
聞此經典
能信自心。
實相義。
受持不失
不足為難
未來世。
又非正法
設有眾生
未得聖果
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
是人
第一希有
何故希有
信解人。
無復四相
故為
希有
何故四相
四相即是妄相。
故應離之
相者
妄相也。
前云。
所有相。
皆是虗妄
何故要離
四妄相。
一切妄相。
即名諸佛。
生佛同故
言。
佛.心及眾生
三無差別
永嘉云。
佛法身入
我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前云。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
如來
圓覺云。
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
漸次。】
「佛告須菩提
如是
如是
若復有人
得聞是經。
不驚.不
怖.不畏
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
須菩提
如來說。
第一波羅蜜
即非第一波羅蜜
名第波羅蜜
菩提
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是名忍辱
波羅蜜
何以故。
須菩提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
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
若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
者相。
應生瞋恨
須菩提
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
仙人
於爾所世。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此明印讚推廣忍辱之文。
上來空生呈解。
故爾
尊印讚如是如是者。
重言所解之甚當也。
下以劣
況勝。
此經難信難解
大乘根器
未免驚愕疑懼
怖畏
若復有人聞說般若
心中不驚。
聞說即非。
亦不怖。
聞說是名。
心亦不畏
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況信心清淨
信解受持者乎。
下以法顯人。
來說第一波羅蜜者。
以諸度中。
般若為最。
能解
若。
故人希有
般若即非般若
第一即非第一
名第一者
假言說故。
下推廣忍即非忍。
安耐曰
忍。
毀害曰辱。
能忍諸辱。
名忍辱
若有能忍所忍。
則著四相
不名波羅蜜
不見有能忍所忍。
遠離
相。
故名波羅蜜
恐執情不了
故拂跡云。
即非忍辱。
能所故。
是名忍辱。
安立故。
下引一生所成忍。
言我因中。
修忍辱行
有歌利王。
云極惡。
出獵
寢。
宮人禮仙。
王怒問僊。
四果不。
皆答不得
割截
支體
天怒雨石
王懼懺悔
仙本無嗔。
王亦無害。
如故
我于彼時
無有四相
下反釋。
我於昔時
有四相。
生嗔恨。
嗔恨不生。
故知無我
古人云。
頭臨白刃
一似春風
老子云。
善攝生者。
無所
投其角。
無所措其爪。
無所容其刃。
何故
其無死地
引過去五百生中。
修忍辱行
遠離
相。
因得般若功力也。】
是故須菩提
菩薩應離一切相。
阿耨多羅三藐
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聲香味觸法生心
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是故佛說
菩薩
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
菩薩為利一切眾生故。
如是布施
如來說。
一切諸相
即是非相
又說。
一切
生。
即非眾生
須菩提
如來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
如來所得法。
此法無實
無虗。
須菩提
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
如人入暗。
無所見。
菩薩不住法而行布施。
如人有目。
光明照。
種種色。」
【此總結應住之文。
是忍即非忍之故。
菩薩應離一
切我法等相。
菩提心。
前問云何應住。
故結答云。
不應六塵生心
則離一切相。
應生無所住心。
一切法
無住生心
生心無住
則唯即與離。
二無
所著。
三祖云。
莫逐有緣
莫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
自盡
下反顯。
若心有住
則是妄情。
便著四相
故云
非住。
非。
即妄也。
下照前文
以不住色等生心
菩薩不應住色布施
下明欲知度生無我
即布
施不住相
故云菩薩為利一切眾生故。
如是
不住布施
下引證。
如來常說一切諸相
是非
相。
布施住相
又說一切眾生
即非眾生
即度
無我
此二相為表裏
空生不信
故以五語誡
勉之
真而不妄。
實而不虗。
如則稱理。
不誑則無諂
曲。
不妄始終一貫
以此五語。
則所言者
諦信
無疑
復以心中所得無實無虗。
故稱理而說
相即
非相
生即非生。
華云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
非實非虗。
非如非異。
非實者。
一空一切空。
非虗者。
一即一切即。
非如者。
空而不空。
非異者。
有而不有
前云。
無有定法菩提
無有定法可說
下喻明住
不住相得失。
先明住相之失。
菩薩心。
六塵
法行施。
則著我相
盲人入暗。
無日光明
無所
見。
盲。
喻無照理之智。
暗中無日光明
無對治之
法。
則不能見諸法實相
下明不住相之得。
菩薩
心。
不住六塵布施
如人有目。
喻有照理之智。
日光
明照
暗則消滅
得對治之法。
種種色者。
則見
諸法實相也。
上文法相竟。】
須菩提
當來之世。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經受
讀誦
即為如來佛智慧。
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復以恒河沙
布施
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
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
聞此經典
信心不逆。
其福勝彼。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
要言之。
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如來
為發大乘者說。
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
誦。
為人說。
如來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
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
即為
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須菩提
小法者。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於此經。
能聽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
在在處處
若有此經。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應供養。
當知此處。
為是
塔。
皆應恭敬
作禮圍遶
諸華香而散其處。」
【此明持經功德殊勝之文。
先明得佛知見
功德
前成就最上第希有之法。
校量持經之福。
前二番約外財
第三番約內財。
但言一河身命
布施
今第四番
約多劫中日三時
河沙身命
布施校量
初日分。
早晨也。
中日分。
日中也。
後日分。
晚間也。
身命之多。
言事大。
經劫之久。
日長
所得
福德
不及信經之福。
何況受持解說功德
下顯法勝人尊。
是經功德
不可思議者。
離相
法。
十方虗空不可心思惟。
言議論也。
不可
稱量者。
不可言稱謂。
意度量也。
無邊功德者。
以稱性無涯
功德亦無邊也。
如來為發大乘
說。
二乘不及
為發最上佛乘人說。
則非三賢
界。
故能持說此經。
唯佛知見是人
成就不可思議
功德
此人即為荷擔佛果菩提
背負
在肩曰
擔。
一切佛法從此經出。
猶如重擔
能發大心
則全
擔荷
偈云。
空劫巳前無影樹。
撑天柱地赤條條
新州有箇賣柴漢。
收拾將來一擔挑
徵云。
何故
說此經。
便為荷菩提
釋云
若樂小法二乘
有理事修證。
即著四見
不能於此經中受持解說
四見者。
即前四相
由著見故著相
相即見故。
今樂
大法
四見
故能荷擔菩提
明處勝。
顯人勝。
不拘天上人間
若有此經。
天龍八部應供養。
無有塔。
即為有塔。
佛法舍利
皆應作禮
散華
以為供養
昔有一善書人
虗空中寫金剛經。
避雨
皆向其處。
聞天樂之聲。
後有梵僧過而
見之。
誰人書金剛經於此
方知前人書經之騐。
無跡
尚爾作樂供養
何況全經所在之處。
而無
天龍供養乎。】
復次
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讀誦此經。
若為
輕賤
是人先世罪業
應墮惡道
今世輕賤故。
罪業則為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
提。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
於然燈佛前。
得值八百
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悉皆供養承事
無空過者。
有人
後末世。
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於我
供養諸佛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乃至筭數
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後末世。
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我若具說者。
有人聞。
心則狂亂
狐疑不信
須菩提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
果報不可思議。」
【此明轉重令輕之文。
前云持說此經之人。
成就
思議功德
世人恭敬供養
何故被人輕賤
此人過去造惡業。
應墮三惡道中。
以持說此經
故。
重罪令輕受。
但招今世輕賤之報。
過去
罪。
盡皆消滅
當得佛果菩提
校量持經功德
外財財布眾生校量
今約供養諸佛校量
我念然燈佛巳前。
供養多佛之福。
不及持經功德
有相無相差別故。
百分不及一者
供佛功德
百分
不及持經之一分也。
下明具聞生疑
狐疑
信者。
狐獸名。
多疑
故取喻之。
則不信。
則不
疑也。
總結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者。
如來為發
大乘人說。
為發最上佛乘人說故。
果報不可
議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阿耨
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
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滅度一切眾生巳。
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菩薩
我相人生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
提。
實無有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別明降伏之文。
智者云。
此文二周重說。
為後
來。
或為鈍根
中峯云。
空生復理最初之問。
世尊
如前答。
空生意謂應住巳明。
別有降心之法。
故重
問發菩提心。
云何應住降伏
佛亦知空生意。
將前
總答降伏之文。
發明之。
不過換湯不喚藥耳。
者。
布施住相
即度生無我
度生無我
布施
住相
初非兩事
答云。
菩提心。
起度生心
滅度
眾生
利他之心也。
如是度盡眾生
不見有生
可度。
降心無我
徵云。
菩薩度生應有能化所化
脫生死。
涅槃
云何不見有生可度。
釋云
若見有
生可度。
有四相。
菩薩矣。
經言。
佛心眾生
心心作佛。
則不見有所化眾生
能化之菩薩
證之涅槃
張拙云。
涅槃生死空華
徵云。
何故
我非菩薩
無我名菩薩
釋云
若有法發菩提心。
我相
無法菩提心。
無我相。
誰能度眾生
乎。】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於然燈佛所。
有法阿耨
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於
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是。
如是
須菩提
實無有法如來阿耨多羅三藐
菩提
須菩提
若有法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
然燈佛即不與授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釋
牟尼
實無有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
然燈佛與我授記
作是言。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釋
牟尼。」
【此明因中無法菩提之文。
前云無法菩提心。
則無菩薩
云何釋迦菩薩行。
故引應住菩提
得。
以明無法菩提心。
無生可度。
先引因中無法
得之義。
以問空生
如來於然燈佛所。
有法得菩
提不。
然燈
釋迦第二阿僧祗劫中所值之佛。
答言
善慧童子
於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菩提
如是者。
其所解無謬。
然燈佛所。
實無有法
菩提
煩惱菩提
煩惱性空無所得。
菩提
無所得。
下反釋。
若我有法可得。
然燈則不授記
正釋。
無法可得。
故與我授記
梵語釋迦牟尼
能仁寂莫
應化無為之義。
若論正位中。
則無
記與不記。
於偏位中。
故有授記
古語云。
萬籟有心
不得
孤岩無耳自知音。】
何以故。
如來者。
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
如來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於是無實無虗。
是故如來說。
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
是故一切法
須菩提
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
世尊
如來說。
人身
長大
即為非大身
是名大身。」
【此明果無法菩提之文。
言因中無菩提可得。
則果上無諸如來
故云。
如來者。
即諸法空義。
法空名如來
心經云。
是諸法空相。
嚴云
性色
真空
先遮錯解
若有人言
如來果上得菩提
是人
不解我所說義
下示正見
實無有法菩提
即諸
法如義。
下轉釋。
復恐有人生謗。
若言無得
墮斷
滅。
故云。
如來所得菩提
無實無虗。
無實者。
則非有。
無虗者。
則非無。
若言有。
常見
若言無。
斷見
有亦無。
相違見。
非有非無。
戲論見。
古人云。
四句
百非
請師直指西來意。
前云。
無有定法菩提
然此真如
非別有體。
一切諸法。
非有非無。
皆是
佛法
放光云。
空無邊。
當知般若亦無邊。
無邊
般若亦無邊。
古人云。
青青翠竹
無非般若真如
境。
欝欝黃華
咸是菩提妙假心。
下拂跡。
即非一切
法。
無實
是名一切法
是無虗。
前應住無定法可
得文畢。
報身不可發明
降伏菩提可得。
法身不可發明
故問空生
一切法
皆是佛法
真如體。
一切處。
可為大矣
空生答言
法身
大。
遠離諸相
故名非大身
是名大身者。
真如不滅
故。】
須菩提
菩薩如是
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無量眾生
不名菩薩
何以故。
須菩提
實無法名為菩薩
佛說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
菩薩作是言。
我當莊嚴佛土
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
來說。
莊嚴佛土者。
即非莊嚴
名莊嚴
須菩提
若菩
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此合明無生可度之文。
前云。
釋迦菩提可得。
知無法發菩提心。
亦無眾生可度。
故云。
菩薩亦如
是。
若作是言。
我當度生。
有四相。
不名菩薩
以無
有法
遠離四相
名為菩薩
無法之故。
佛說一切
菩薩眾生法。
無有四相
引應住中莊嚴佛土之事
以明。
若見有土可嚴。
即著四相
名菩薩
以無土
可嚴。
故云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者。
世俗諦故。
下雙
結。
有生可度。
有土可嚴。
非為菩薩
何者名為菩
薩。
菩薩通達無我相.法相者。
真是菩薩。】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肉眼不。
如是
世尊
如來
肉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天眼不。
如是
世尊
來有天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慧眼不。
如是
尊。
如來慧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法眼不。
是。
世尊
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佛眼
不。
如是
世尊
如來佛眼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恒
所有沙。
佛說是沙不。
如是
世尊
如來說是沙。
須菩
提。
於意云何
如一河中所有沙。
有如沙等恒河
是諸恒河所有沙數
世界如是
寧為多不。
甚多
尊。
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
所有眾生
若干種心。
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說。
諸心皆為非心。
是名為心。
以者何。
須菩提
過去不可得。
現在不可得。
未來
不可得。」
【此明佛具五眼
故知一切眾生
即非眾生之文。
問。
如來肉眼不。
答言
如來肉眼
乃至佛眼
如是
肉眼
見障內色
凡夫
天眼
見障外色
約四
果。
阿那律陀。
得半頭天眼。
大千世界
猶如掌中
庵摩羅菓。
得全頭天眼。
見人無數世界
二相
慧眼
根本智真理
辟支權位菩薩
眼。
後得說法度人。
約等覺。
四眼在佛總名
眼。
佛性圓極
如來
雲岩問道吾。
大悲菩薩
許多手眼作麼
答云。
如人夜半背手摸枕子。
岩云
會也。
道吾云。
作麼生會。
岩云
徧身手眼
楞嚴
云。
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皆在
當人一念之中。
於意云何下。
約一恒河以數沙。
一恒河中下。
河中沙以數河。
是諸恒河下。
沙河
中沙以數界。
爾所國土中下
爾所界中所有生。
干種心下
一一眾生所有心。
顛倒分別
染淨差別
華云
何事
何事
何事等。
如來悉知。
以同
體故。
嚴云
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
本覺
妙明
圓心體。
十方佛。
無二無別
華嚴云。
若人
欲知佛境界。
當淨其意如虗空
遠離妄想及諸取。
心所向皆無礙
般若無知
無所不知
若言
眼。
當名見。
何故云知。
譬如盲人矚暗。
不在眼。
在於心。
曾無心外之見。
但約眼名見。
約心名知。
二體故。
何故悉知。
如來說諸心。
妄想性空
故云非
心。
真如不滅。
云是名為心。
下釋非心
過去巳滅。
現在不住
未來未生。
三際求之。
了不可得。】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布施
是人以是因緣
得福多不。
如是
世尊
此人以
因緣
得福甚多
須菩提
福德有實。
如來說得
福德多。
福德無故
如來說得福德多。」
【此明福德性空之文。
前云無土可嚴。
無生可度。
布施亦無福。
故以性空福大明之。
初問。
若人滿
大千七寶布施
是人以是因緣
得福多不。
答言
此人離相倒行因緣
得福甚多
佛與空生
福德實則住相
有漏因。
其福則寡。
以福
性空
離相
無漏因。
其福則多。
巳下三節
量文。
因便舉爾。】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
世尊
如來不應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
如來說。
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
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
世尊
如來不應具足
諸相見。
何以故。
如來說。
諸相具足
即非具足
是名諸
具足。」
【此明佛身非相之文。
前云無菩提可得。
何有相好
之佛。
故以即非具足明之。
經云。
如來者。
即諸法如
義。
亦引應住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之文。
具足
身。
八十種好
具足諸相
三十二相
即非具足
即無好。
相即無相
佛在忉利天
為母說法
下來
人間
蓮華比丘尼
化作輪王
先往見佛。
佛言。
岩中晏坐
先見我矣。
又云。
若人百千劫。
常隨
如來
不了真實義。
盲瞑不見佛。
是名具足者。
妄無
自性
全體即真。】
須菩提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
念。
何以故。
若人言。
如來所說法。
即為謗佛。
能解
我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此明無法可說之文。
前云佛本無相
云何說法
無法可說明之。
亦引應住無有定法可說之文。
初遮錯解
汝勿謂如作念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
是念。
若人言。
如來所說法。
即為謗佛。
如來
說而說。
說而無說。
若言有說。
則不解如所說義。
下示正見
說法者。
無法可說
如空谷答響。
無心
緣。
離諸分別
終日言而未嘗言。
楞伽云。
無巳說今
說當說。
說是佛說
老子云。
滿天下無口過
說法者。
不妨隨機演唱故。】
爾時
慧命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眾生
未來世。
聞說是法。
信心不。
佛言。
須菩提
彼非眾生
非不
生。
何以故。
須菩提
眾生眾生者。
如來說非眾生
是名
眾生。」
【此明眾生眾生之文。
前云。
菩提
無相
無說。
未來眾生
聞此經典
能生信不。
以顯難信之意。
佛以無眾生發明
意顯有信
彼非眾生者。
性空
故。
非不眾生者。
五蘊和合故。
眾生
眾生者。
小品云。
重牒之文。
如言世尊世尊
菩薩菩薩等。
眾生
所以眾生者。
我說彼非眾生
和合相故。
是名
眾生者。
不壞假名故。
前云。
實無眾生滅度者。
未明無眾生之義。
次明三心不可得。
今明眾生相
不可得。
方顯實無眾生之義。
舍利弗問辯才
女云。
何以不轉女身
天女言。
女人相。
了不可得
如龍女。
須臾頃。
變成男子
即往南方無垢
界。
寶蓮華。
成等正覺
豈可男女老少善惡
聖之相而分別乎。】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所得耶。
佛言。
如是
如是
須菩提
我於阿耨多羅
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復次
須菩提
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修一
善法
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所言善
法者。
如來說即非善法
是名善法。」
【此明菩提無得之文。
空生無相
無說。
無生
知無
法得菩提
故呈解先明無上菩提
言佛得菩提
無所得耶。
佛印如是
無有少法可得名菩提
無少法者。
菩提心。
時輪六道
未甞減。
伽云。
三十二相
一切眾生身中。
如大價寶。
衣所纏。
悟時逈出塵勞
未甞增。
六祖云。
菩提
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一物
何處惹塵埃。
次明
正等菩提
法平等。
無有高下
菩提者。
法界
性中。
無形無相
了無差別
名平等
平等故。
以佛為高。
眾生為下
能所相。
廓爾無朕
故云無
高下
古人云。
過去諸佛如是
西天四七。
唐土二
三諸祖亦如是
某甲如是
肇云。
諸法不異者。
續鳧截鶴
夷嶽盈壑然後不異哉。
言鳧鵛雖
短。
續之則憂。
鶴鵛雖長。
截之則悲。
高處高平
處低平。
長者任其長。
短者任其短。
頌云。
任短任長
剪綴
隨高隨下自平治
下明正覺名菩提
以無
四相
一切善法
則得菩提
前云。
無有少法。
及是
法平等。
恐人墮於無修無證斷滅深坑。
撥無六度
萬行
古人云。
雖然舊閣閒田地。
一度來方始休
故云。
四相
一切善法
起信云。
知法性本無
慳貪
隨順修行波羅蜜等。
下拂跡。
既無菩提
何有善法
故云。
即非善法
幻化佛事
即無修。
是名善法者。
世俗諦故。】
須菩提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王。
如是
七寶聚。
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為他人說。
於前福德百分
不及一。
百千萬億分。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此校量持經福德之文。
大千須彌七寶持用
布施
是有漏因。
其福尚寡。
持說此經。
一四句偈
無漏因。
功德無量。】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
我當度眾
生。
須菩提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
提。
如來說。
有我者。
即非有我。
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須菩提
凡夫者。
如來說即非凡夫
是名凡夫。」
【此明如來無生可度之文。
云是法平等。
無有
下。
云何如來亦有生可度。
故云。
汝等勿謂如來作
念度生。
汝等莫作是念。
前云三心不可得。
又云眾
生相空。
豈有眾生可度。
若見有生可度。
如來亦著
四相
如來雖說有我。
元非有我。
而汎常之人。
以為
有我。
眾生既非眾生
凡夫亦非凡夫
是名凡夫者。
五陰假合故。
上文交互我相法相竟。】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
須菩提
言。
如是
如是
三十二相如來
佛言。
須菩提
若以
三十二相如來者。
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
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三十二相觀如
來。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邪道
 不能如來
【此明法身不可相見之文。
前云。
不可具足
好見如來
向下欲破非法相
故引前三十二相
問。
空生答出以相見
則住常情
不以相見
墮於
斷滅
初問。
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正是世尊
竿在手。
影草隨身
若非親眼辨。
不免在世
彀中
空生答云。
如是
比智知。
可以三十二相
如來
隔山見烟。
便知是火。
既了相即無相
便可
相觀如來
佛以凡聖不分難之。
若以相見如來
則金輪王三十二相
亦是如來
輪王雖具三
十二相。
不了非相
凡夫故。
空生一撥便轉。
順理
以酬。
不應相觀如來
佛印見聞不及
若以色見
法身
音聲法身
是行邪道
不見如來
色身
非是佛。
音聲亦復然。
古人云。
東坡居士饒舌
色叢中欲透身。
若是聲山是色。
無山無水好愁
人。】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阿耨
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
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何以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不說斷
滅相。」
【此明不住斷滅相之文。
前云不可相見如來
不住有。
又恐空生住於斷見
不待其問而告之曰。
汝若作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
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
然亦不離色聲。
見佛
神通力
東坡云。
溪聲即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
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下明毀相
之失。
作念菩提心。
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云。
譬如逃峯而赴壑。
不免於患矣。
何故發心
斷滅
以發菩提心人。
於法不應斷滅相。
語云
寧起有見須彌山
莫起增上慢空見
上文破非
法相竟。】
須菩提
菩薩以滿恒河沙世界七寶
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一切法無我
得成於忍。
菩薩勝前菩
所得功德
何以故。
須菩提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
薩所作福德。
不應貪著。
是故說不受福德。」
【此校量得忍菩薩功德殊勝之文。
菩薩七寶
充滿恒沙世界布施
不如得忍菩薩功德殊勝
有相無相同故
忍者。
無生法忍也。
前云。
可以
相見如來
則不有生
不可非相如來
則不
見有滅。
以此無生無滅之法。
忍可於心。
無生忍
初住菩薩境界
前云。
菩薩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
說名真是菩薩
徵云。
何故知無我菩薩功德殊勝
菩薩不受福德相故。
空生復問。
菩薩既有福相
云何不受。
佛云。
菩薩作福德之相。
不應貪取執
著。
斷常見。
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
若有人言
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
是人
我所說義
何以故。
如來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名如來。」
【此明法身去來相之文。
上云知一切法無我
成於忍。
云何如來現有去來
若有人言
如來有來
則以相見
如來有去。
則以非相見。
是人不解佛義
如來者。
法身也。
無所來。
則不生死
無所去。
則不
涅槃
淨名云。
不來而來
不見相而見。
文殊云。
若來巳。
更不來。
若去巳。
更不去。
可見者。
不可見相。
前云。
如來者。
即諸法如義。
古人云。
夜深不向蘆灣
宿。
逈出中間兩頭。】
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
塵。
於意云何
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塵眾實有者。
佛即不說是微塵眾。
所以者何。
佛說
微塵眾。
即非微塵眾。
是名微塵眾。
世尊
如來
三千大千世界
非世界。
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
界實有者。
即是一合相。
如來說。
一合相。
即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
一合相者
即是可說
凡夫
之人貪著其事。」
【此明法身應身一異相之文。
云應去來
異相
法無去來
則有一相
故以塵界明之。
初明
碎界為塵塵不有
若人世界碎為微塵
寧為多
不。
答言
甚多
微塵實有。
則不名多。
微塵性空
是故言多。
應身去來異相
下明合塵為界
界元無。
世界性空
元無一相
法身一相
和合相。
世界實有。
則是微塵聚為一和合相
既說三千。
則非一合
第一義無實體故。
是名
一合相者
世俗諦故。
上來空生顯解。
向下佛與發
一合相者
實際理地。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故云
則是不可說
凡夫之人。
和合相。
迷於事法。
有無
起諸異見
所謂擬心即差。
動念即乖。】
須菩提
若人言。
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
提。
於意云何
是人我所說義不。
不也世尊
是人
解如所說義。
何以故。
世尊說。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
者見。
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是名我見.人見.
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
一切法
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須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即非法相
是名法相。」
【此破我.法二相之文。
前云四相
說破即是非相
四見
尚未發明
此乃說破亦無四見
或云四執。
或云四取。
別義同。
法相義。
應住降伏俱未說
破。
故此明之。
初除我執
若人言。
佛說四見
是人
我所說義不。
答言
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佛說
見。
性空故。
即非四見
世俗諦故。
是名四見
下破
法執
提起前問辭云。
菩提心之人。
自利
法中
如是知者
即知一切法無我
得成於忍。
如是見者。
即若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如是信者。
一念淨信
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
如是解者。
深解義趣
信解受持
如是二字
如是住。
降伏心相照應
不生法相者。
即若菩薩通達
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下拂跡。
我見既非
我見
如來所說法相
即非法相
離分別取著故。
名法相者
假名故。
上文節節皆破我法二執。
法相法相
法執故。】
須菩提
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
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菩提心者。
於此經。
乃至
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為人演說
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
演說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此校量持經功德
說經軌則之文。
先明持經功
德。
若人滿無數世界七寶布施
不及持經之福。
何下。
說經之法。
云為演說
依何軌則
說法
過。
法華說四安樂行之義。
說經之法。
不出定慧
不取相者
言達境唯心
離諸分別
如如動者
上如相似義。
下如不變義。
動者
即定也。
終日
法。
無法可說
終日度生。
無生可度。
上言定。
下言慧。
何故如如不動。
一切有為生滅之法。
如夢從妄
見生。
圓覺云。
如夢中人
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
了無
所得
如幻者。
如結巾為兔。
縛芻為狗。
呪力往來
實體
肇云。
譬如幻化人。
非無幻化人。
幻化人。
真人也。
如泡者。
因風而有。
不可久立
如影者。
因形
而有。
形實影虗。
有待而成者也。
如露者。
霜曉露。
見日則晞。
如電者。
閃電光。
剎那不住
一切諸法。
虗妄不實
作如是觀照。
方得說法無過
正宗
竟。】
佛說是經巳。
長老須菩提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此明流通分。
要將此法。
流通天上人間
四眾八部
非無餘眾。
但文略耳。
比丘
此云乞士
尼。
即女也。
婆塞
此云近事男
優婆夷
此云近事女
阿修羅
無端正。
男醜女美
法喜充心。
皆大歡喜
聞而
思。
思而修。
故云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筆記(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