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3c 页


仁王般若经疏卷下五

胡吉藏撰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正说六品中上来三品明能护般若辨经力
用。生菩萨二利能护佛因果。及知四生相寂
了语因果本来不二。得出世利益已竟于前。
今此一品明所护国土辨世间利益。上空品
初十六国王意欲问护国土法用。佛先答为
诸菩萨说护佛果十地行因缘。上来三品诸
说观门明能护般若因而生解。内德既圆外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4a 页 T33-0344.png
化复显。经之威力使国无灾民主获安故名为
护。所护是何题名为国。国者王化封疆名之
为国。盛辨此义因以标名故云护国品。问何
故弘此经能护国土。答其意众多今略明三
义故能护国土。一者般若是佛母能生诸佛。
今弘宣般若称可佛心为佛神通之所拥护。
能使七难不生万民安乐。二者大乘经是菩
萨所学。由讲此经十方菩萨云集此土听受
大乘。以菩萨神通大故能令七难不起。三者
此大乘经是十方护法天龙鬼神等之所爱敬。
由讲此经天龙神等悉来听法。拥护国土能
除七难灾障不起故能护国也。此品分为五
别初明护国行法。大王昔日下第二引昔显
今明益非虚。大王十六大国下第三劝物修
行。尔时释迦下第四得益。吾今下第五结。
就第一段中复有四别。初明护国行法。二大
王国土乱时下明七难正坏国土以为所护。
三从不但护国已下明护馀臣庶等亦名护
福。四从不但护福亦护众难下明护馀人八
难。就初护国行法中又分为三。初敕听许说
二当国土欲下明须护时节。三当请百佛下
正明护国行法。

尔时佛告大王。汝等善听。吾今正说护国土法
用汝当受持般若波罗蜜。当国土欲乱破坏劫
烧贼来破国时。当请百佛像百菩萨像百罗汉
像百比丘众四大众七众共听是经。请百法师
讲般若波罗蜜。百师子吼高座前燃百灯烧百
和香。百种色华以用供养三宝。三衣什物供养
法师。小饭中食亦复以时 初文云告大王者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4b 页 T33-0344.png
诫听也。吾今者许为正说。汝当受持下劝王
修行也。始是答上空品中问护国土因缘。二
明须护时节。文云当国土欲乱者明七难将起
坏国恼民。故国王修德攘灾令万民安乐。文
云劫烧未必劫烧也。言贼者有二。一外劫盗
禽兽。二内所作诸烦恼贼。既有二护亦有二。
一外即百部鬼神二内所谓功德智慧。若内
若外皆是诸佛菩萨神力也。三明行法中又
分为四别。初从请百佛下列七种福田明福
田阔大。二从百师子下标列六种供养之具明
供养事。三从大王一日二时下第三教其说法
仪式。四从百部鬼神下明诸善神王闻经欢
喜拥护国土。初明七种福田一者。百佛二百菩
萨三百罗汉。此等就入涅槃后故但请像。以
其末世七难急故。若就佛在世时亦请佛菩
萨罗汉等身。四百比丘众五四大众。一比丘
二比丘尼三优婆塞四优婆夷。六七众前四
大众外更加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为七也。
七请百法师。法师等七种何故皆百。略举圆
数以应百部鬼神也。二明六种供养具中一
百师子坐。以佛及法师坐此座上说妙法名
师子座。二燃百灯三百和香四百种色华五
三衣什物。什物者三衣.钵.坐具.剃刀.褐子.
乌子.刀子.漉水袋.钵袋.针筒。六小饭中食。
用此六种供养三宝。百高座者以有百法师
故。灯香华各有百者以供养百佛等故。三明
说法仪式。

时大王一日二时讲读此经汝国土中有百部
鬼神是一一部复有百部乐闻是经此诸鬼神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4c 页 T33-0344.png
护汝国土 文云一日二时讲者午前午后也。
四明善神护国土。文云百部鬼神者三藏师
云出金银仙人义经。此经外国不来。此仙人
领诸鬼神鬼神根本有十部。一一部各有十
部故云百部也。根本十者一大神能化作诸
神。二童子神摩醯首罗儿。犯仙人。仙人法不
杀小儿。故仙人记年十六成大仙必死。此言
不可勉。摩醯力住此儿恒年十四。以小儿为
部党害世间小儿。若年十五此儿不复害。三
母神童子乳母也。四梵神摩醯首罗。面上三
目有一切智。若失物咒小儿面更生一目直
往取物得物还失目。五象头神好障碍他一
切善恶事愿令不成就。六天龙神多贪嗔。七
罗罗神好犯人天有善恶二健儿。八沙神食
肉薄福身如沙土。九夜叉神有大神通。十罗
刹神翻名极难。言百部者是鬼神王也。一一
部复有百部鬼神者是前神王眷族也。是诸
鬼神皆欲得人行般若。若不弘宣好为损害。
由国内讲此经诸鬼神等为闻法故悉来护国
令无七难。由无七难得讲得听。故云乐闻此
经也。明行法竟。

大王国土乱时先鬼神乱鬼神乱故万民乱贼
来劫国百姓亡丧臣君大子王子王王子百官
共生是非天地怪异二十八宿星道日月失时
失度多有贼起大王若火难水难风难一切诸
难亦应讲读此经法用如上说 第二明七难
正坏国土。七难者一鬼神难二贼难三臣君
太子百官难四二十八宿难。大王下三灾合
前为七难。此意由国无三宝复不讲读大乘。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5a 页 T33-0345.png
鬼神等无闻正法故恶心滋多恼乱万民。万
民复乱及以衰死故外贼来侵国耳。又百部
鬼神乐闻正法由其国中不讲经故诸鬼神瞋
忿故起七难恼乱国。二十八宿者角亢弖房
心尾箕是东方宿也。斗牛女虚危室壁是北
方宿也。奎娄胃昂毕觜参是西方宿也。井鬼
柳星张翼轸是南方宿也。一方有七四七二
十八宿也。失度者于上度数错乱故曰失度
也。日月失度者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日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月一日行
十三度十九分之七。行一月一周天。又天道
日月所行乃有无量。大判有三道。谓冬至之
日行于南道。夏至日行于北道。奉秋二分行
于中道。护难法用同上故云如上说也。

大王不但护国亦有护福求富贵官位七宝如
意行来求男女求慧解名闻求六天果报人中
九品果乐亦讲读此经法用如上说 大王不
但护国下第三明护臣庶等法用。有九种福
一富二贵官位三七宝如意四行来安稳五男
女六慧解七名闻八六天果九人中九品果
也。九品者九品人上中下各有三品三三合
九种。上品上中下者上品道种性金轮王中
品性种性银轮王下品习种性铜轮王。中品
上中下者上品铁轮王中品粟散王下品小国
王。下品上中下者上品刹利大姓中品波罗
门大姓下品居士大家等。

大王不但护福亦护众难若疾病苦难杻械枷
锁捡系其身破四重禁作五逆因作八难罪行
六道事一切无量苦难亦讲读此经法用如上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5b 页 T33-0345.png
说 大王不但护福亦护众难下第四明护难。
难有八一疾病苦难二杻难三械难四枷难五
锁难六捡系七四重五篇等是。八五逆等是
五逆杀父杀母杀真人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
僧此八难。又八者三途难即三。四佛前佛
后难五边地难六聋盲瘖哑难七世智辨聪难
八长寿天难。第一大段明护国行法竟。

大王昔日有王释提桓因为顶生王来上天上
欲灭其国时帝释天王即如七佛法用敷百高
座请百法师讲说般若波罗蜜顶生即退如灭
罪经中说 大王昔日下第二大段引昔类今。
就中有二。初引帝释王證成波若能护国土。
如涅槃经引出其事也。二从天罗国下引普
明證波若能护身命。如十王经中说五千国
王集。引此为證也。就初引天王中有四。一举
顶生王领夺天国二明帝释护国行法。三顶
生即退下明顶生退散四如灭罪经下引经證
成。此应名涅槃经为灭罪经阇王中说也。

大王。昔有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
斑足太子。为外道罗陀师受教。应取千王头以
祭冢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即北行万里。即得一王名曰普明王。其普明王
白斑足王言。愿听一日饭食沙门。顶礼三宝。其
斑足王许之一日。时普明王即依过去七佛法
请百法师敷百高座。一日二时讲说般若波罗
蜜八千亿偈竟。其第一法师为普明王而说偈
言 大王昔有天罗下第二引普明王为證。
文有三一明难事。二从普明王白斑足下明
依经修福明护国行法。三尔时法师下闻法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5c 页 T33-0345.png
悟解。第一难事者斑足欲破诸国取千王头
祭冢神文相显可解。第二明行法中文别有
三。初明普明乞一日暇斑足即许。二时普明
下请法师说法。三其第一法师下就彼一人
明说四非常偈。前二分文相显可知。就说偈
中有八偈为四。初两偈说无常次两偈说苦。
次两偈说空次两偈说无我。

劫烧终讫乾坤洞燃须弥巨海都为灰扬天龙
福尽于中彫丧二仪尚殒国有何常 乾坤洞
然者如造天地。本起经说天地寿二百万劫
寿尽为劫火烧尽。七日凝住过七日天下洞
然。劫火去上至欲界第六天一劫火尽。他方
大龙王雨水灭火上至第十梵天尽色界。复
有一劫旋蓝风从他方来吹此天雨水。波荡
至上无色界。复有劫水尽吹水波即作山川。
天地初成未有日月星宿。诸天飞来日月国
土始有也。就初两偈中初二句就天地。次两
句约山海次两句就天龙次一句就阴阳。二
仪者一阴二阳此之二种能生能成名为二
仪。言尚殒者明此阴阳虽复生长而念念彫
丧故是无常。下一句结无常。无常多种今略
出五种。一灭无常舍现报二坏无常和合破
散。三转变无常色等变为异四集相无常无
实生灭也。五自性无常有为之法平等不住
也。次两偈明苦即明八苦。

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欲深
祸重疮疣无外三界皆苦国有何赖 生等者
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轮转无际者轮回即是
行苦。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亦名爱别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6a 页 T33-0346.png
离苦。忧悲即是坏苦。欲深祸重者论云如大
海水无边亦无底。能召重苦故云祸重也。疮
疣无外者贪欲内心生故。疮疣即身自有故
云无外。三界皆苦者明苦实乐虚。国有何赖
者明依报皆苦也。苦位有四一欲界不净故
苦二色界退堕故苦。三无色界不安故苦四
二乘不一向寂静故苦。次两偈明空。

有本自无因缘成诸盛者必衰实者必虚众生
蠢蠢都如幻居声响俱空国土亦如 文云有
本自无者明自性本来空也。因缘成诸者明
因缘空也。因缘之法由若空华。但有假名而
无其实也。正观云因缘生法即是空也。盛者
必衰者此是始终空也。众生虚妄横计为有。
谛实而观始终皆不可得也。实者必虚者众
生计我为实。实相刀切身无常即坏。即是实
者必虚也。众生蠢蠢都如幻居者明生空也。
声响俱空者明相空。响但有相貌无实故云
相空。闻响者是耳根坏颠倒听。例如空华旋
火轮等。次两偈明无我初句就心明无我。心
非形相故言无形也。

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眼保养以为乐车形无
常主神无常家形神尚离岂有国耶 假乘四
蛇者约色明无我四蛇譬四大也。无眼保养
以为乐车者此二句约情明无我。以凡夫无慧
眼保玩此身以为乐车。如似无目之象但求
食味。乐五阴之车也。不达无我保养四大谓
为有我。不知此身假合而有似众木成车。横
计轻苦谓之为乐名为乐车。形者四大也。神
者识神也。形神尚离正明无我。岂有国耶者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6b 页 T33-0346.png
举类显国空也。

尔时法师说此偈已时普明王眷属得法眼空
王自證得虚空等定闻法悟解还至天罗国斑
足王所 第三闻法悟解有二。初明自行次
明化他。自行有二一眷族得解二普明自證
虚空等定。次明化他有五。

众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时到。人人皆
应诵过去七佛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中偈句。
时斑足王问诸王言。皆诵何法。时普明王即以
上偈答王。王闻是法。得空三昧。九百九十九王
亦闻法已。皆證三空门定。时斑足王极大欢喜。
告诸王言。我为外道邪师所误。非君等过。汝可
还本国。各各请法师讲说般若波罗蜜名味句。
时斑足王以国付弟。出家为道證无生法忍。如
十王地中说。五千国王常诵是经。现世生报
 即告九百下一明化馀王。时斑足问诸王下
二明斑足与诸王同闻法获益。即告诸王下
三明悉放诸王各还本国皆弘此经。以国付
弟下四明斑足出家进行得无生忍。五千下
第五明五千王得益第二引證讫。

大王十六大国王修护国之法法应如是汝当
受持天上人中六道众生皆应受持七佛名味
句未来世中复有无量小国王欲护国土亦复
尔者应请法师说般若波罗蜜经名味句 大
王十六大国下品中大段。第三劝持有三。初
劝十六国王受持。二天上人中下劝六道众
生受持。三无量小国王下劝诸小国王受持
第三劝持讫。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此般若波罗蜜时。众中五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6c 页 T33-0346.png
百亿人得入初地。复有六欲诸天子八十万人
得性空地。复有十八梵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
乐忍。复有先已学菩萨者證一地二地三地乃
至十地。复有八部阿须轮王得十三昧门得二
三昧门。得转鬼身天上正受。在此曾者皆得自
性信。乃至无量空信。吾今略说天等功德不可
具尽 尔时释迦牟尼下品中大段第四。明得
益有六种得益不同。初五百亿人得初地。二
六欲天八十万人得性空地在四地已上。三
十八梵天得无生忍及法乐忍在七地以上。
四复有先已学菩萨明初地乃至十地。五八
部神王得十三昧者十一切入也。得二三昧
者八胜处八背舍也。或云一空二无相也。又
转鬼神身得天身。六现在众在此会者得自
性信者四不坏信也。又得空信者入初地也。
又十信名自性信种性已上名空信也。吾今
下品中大段第五总结略说如此广说不可穷
尽也。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散华品第六

正说
六品为四。上三品明能护般若第二护国一
品明所护国土已竟。今此品是第三示物供
仪令人供养。十六国王闻上说般若得益众
多。内心庆喜散华供养因以题名。故云散华
品。问供养多种今何故散华。答供养虽多不
出三种。一敬供养谓香华等二利供养谓衣
服等三修行供养谓六度四摄等。此品多明
恭供养修行供养也。此品文为六段初明十
六国王闻法欢喜散华供养。时诸国王下第
二发愿。佛告大王下第三如来述成。时佛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7a 页 T33-0347.png
下第四现神力。佛现神足下第五时众得益。
谛听谛听下第六结。

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所说十万亿偈般若波
罗蜜叹喜无量即散百万亿行华于虚空中变
为一座十方诸佛共坐一座说般若波罗蜜无
量大众共坐一座持金罗华散释迦牟尼佛上
成万轮华盖大众上 就初散华中有四。初
散百万亿行华者地前三十心华。二复散八
万四千波若波罗蜜华初地已下十地华。三
复散妙觉华佛地华也四诸天人散天华。就
前三十心行华中有四。初明十六国王闻上
说般若欢喜即散百万亿行华。二华于空中
变成一座。十方佛共坐一座说般若。三无量
大众共坐一座持金罗华散释迦上。四金罗
华变成万轮华盖大众也。问何故一时间诸
华变转自在如此。答以般若故于一无所得
心内作种种名。不可以相心而求。若约劝解
其事众多不可具出。下云诸华例尔也。

复散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华于虚空中变成
白云台台中光明王佛共无量大众说般若波
罗蜜台中大众持雷吼华散释迦牟尼佛及诸
大众 第二地上行华文有三。初明散华变
成白云台。二明台中光明王佛说般若。三台
中大众持雷吼华散释迦及大众也。

复散妙觉华于虚空中变作金刚城城中师子
吼王佛共十方佛大菩萨众论第一义谛时城
中菩萨持光明华散释迦牟尼佛上成一华台
台中十方诸佛说不二法 第三佛地散妙觉
华中文有五。初明散妙觉华二华于空中变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7b 页 T33-0347.png
作金刚城。三城中师子吼王佛共十方佛大
菩萨论第一义谛。四时城中菩萨持光明华
散释迦佛成一华台。五台中十方佛说不二
法也。

及诸天人亦散天华于释迦牟尼佛上虚空中
成紫云盖覆三千大千世界盖中天人散恒河
沙华如云而下 第四诸大众天人散华有三。
初散天华释迦上。二华于空中成紫云盖覆
三千大千世界。三盖中天人散恒沙华。此等
若就事是敬供养。若约行即修行供养。问前
后四番散华变成华盖等。何故于中有佛说
法有不说法者。答诸佛方便约缘不同不可
定准。第一明散华供养讫。

时诸国王散华供养已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
佛常说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比丘比丘
尼信男信女所求如意常行般若波罗蜜 时
诸下品中大段第二发愿。就文有二。初时诸
天国王愿三世诸佛常说般若。二愿一切受
持者下愿四众所求如意常行无所得般若
也。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如王所说般若波罗蜜应
说应受是诸佛母诸菩萨母神通生处 佛告
下品内大段此第三如来述成。就文有二。初
述可故云如是如是。二如王所说下劝应说
应受持叹般若诸圣之本。有三句是一切诸
佛母一切菩萨母一切神通母。

时佛为王现五不思议神变一华入无量华无
量华入一华一佛土入无量佛土无量佛土入
一佛土无量佛土入一毛吼土。一毛吼土入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7c 页 T33-0347.png
无量毛吼土无量须弥无量大海入芥子中一
佛身入无量众生身无量众生身入一佛身入
六道身入地水火风身佛身不可思议众生身
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 时佛为王下品中
第四神力。现五不思议即为五别。第一华变
不思议一华入无量者少能入多。无量入一
者多能入少故皆不思议神力也。二佛土不
思议无量佛土入一佛土能变多土入一土故。
三毛吼不思议少能容多故。四须弥大不思
议多能入芥子故。五众生不思议无量众生
入一佛身故。五种神通称不思议者无得正
观之异名也。

佛现神足时十方诸天人得佛华三昧十恒河
沙菩萨现身成佛三恒河沙八部神王成菩萨
道十千女人现身得神通三昧善男子是般若
波罗蜜有三世利益过去已说现在今说未来
当说 佛现神足下品中大段第五明得益有
二。初别明四种人得益。二善男子下总举波
若有三世利益。别明四众内即为四别。一十
方天人得佛华三昧者。此是华严三昧第十
地得之。二十恒河沙菩萨得成佛身。三三恒
河沙八部神王成菩萨道初地以上。四十千
女人现身得神通谓五神通也。善男子下总
举般若明三世利益。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法修行 谛听谛听下
品中大段第六劝依三慧结劝修行也。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第七

此品
明十三法师。开而奉行为受久久不失为持。
因以题名故言受持品。正说六品为四。今是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8a 页 T33-0348.png
第四明弘经人德行相貌劝将来依凭学经。
就文有二。初月光疑问从大牟尼下第二答。
初问中有二。初月光从前品生疑。白佛言下
第二正问末代持法人。就前疑问中初睹瑞
疑念。次即发言咨请。

尔时月光心念口言见释迦牟尼佛现无量神
力亦见千华台上宝满佛是一切佛化身主复
见千华叶世界上佛其中诸佛各各说般若波
罗蜜 所言月光者性月名波斯匿。而言月
光者当是受法已后更立光字故云月光也。
次发言者见释迦神力复见宝满如来化身佛
主复见千叶上佛各各说般若。此三处佛为
一为异。

白佛言如是无量般若波罗蜜不可说不可解
不可以识识云何诸善男子于是经中明了觉
解如法为一切众生开空法道 白佛下正问。
就中有二。初正问所说般若甚深无量。次云
何下结问意。就前正问中有三句叹般若甚
深。一过言说故云不可说言语道断故。二过
相心境界故言不可解深而无尽故。三过觉
观故云不可以识识非思虑境界非缘虑之所
达也。云何下次结问意法相如是绝缘忘观。
云何解了令一切众生得入空道。开空法道
者达有本空故名开空。即空能通名道故云
开空法道也。

大牟尼言有修行十三观门诸善男子为大法
王从习忍至金刚顶皆为法师依持建立。汝等
大众应如佛供养而供养之应持百万亿天华
天香而以奉上 大牟尼下第二佛答有三。初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8b 页 T33-0348.png
正答问。佛告月光我灭度后下第二劝持。时
诸大众及阿须轮王下第三明时众得益。就
前正答中有三。初略答。善男子其法师下第
二广答。善男子如是如是下第三总结十三
法师功能。就前略答中有二。初佛答劝修观
门略叹其德。文云十三观门者谓三贤十圣
为十三。前四忍各有三品以为十二。寂灭下
忍为十三。从习忍已下第二辨位。习忍者即
习种性。至金刚顶者即第十地标初举后中
间十一略具列。依持建立者明十三种合可
依止。汝等下第三劝大众如法供养。文云应
如佛供养者教其重敬供养也。故二谛品云
一念信般若当知是人即是如来。况十三法
师不应如佛供养也。

善男子。其法师者是习种性菩萨。若在家婆差
忧婆差。若出家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
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复观十四根。所谓
五情五受男女意命等有无量罪过故。即发无
上菩提心。常修三界一切念念皆不净故得不
净忍观门住在佛家修六和敬。所谓三业同戒
同见同学。行八万四千波罗蜜道 善男子其
法师下第二广答十三忍。即为十三段。就初
习忍有三。第一内凡伏忍初习忍十住也。第
二善男子习忍下举失显得。更解三十心前
外凡夫十善菩萨。第三是定人者下显得还
结习忍位也。就初习忍有八句文。初标忍名
位。文云是习种性菩萨也。第二别明四部众
在家二众名优婆塞优婆夷。有本云波差优婆
差外国语音不同有此异耳。此间名善宿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8c 页 T33-0348.png
善宿女亦云善男子善女人。出家二众者一
名比丘此名破烦恼。二名比丘尼此名为女。
第三修习德行文云修行十信。十信者即前
教化品伏忍下品十种心。十信者一精进心乃
至第十回向心。第四作六大观四大.空.识也。
第五作十四根观。五情根五受根男女意命
此。十四是生死根本故成实论名往来根。生
死过患故菩萨先须观之。三无漏根入圣位
非过不须观之。信等五根不断善根亦不观
也。是故二十二根中除八根但观十四。喜乐
舍意此四虽通漏无漏是染污根本。所以不
除也。第六发菩提心者智度论云五种菩提。
是第五无上菩提心也。涅槃经四种菩提发
第四上上观菩提也。大品经三种菩提第三
佛菩提心也。第七常修三界忍者观三界念
念皆不净是诸漏本。无一念净处即得不净
忍也。以作上来诸观名佛弟子故云住在佛
家也。第八修六和敬与物同修名之为和。共
相受德目之为敬。三业同修为三。同戒同见
同学八万四千度名六。馀经以同利利为六
也。

善男子习忍以前行十善菩萨有退有进譬如
轻毛随风东西是诸菩萨亦复如是虽以十千
劫行十正道发三菩提心乃当入习忍位亦常
学三伏忍法而不可字名 善男子下习忍内
大段第二更解三十心前外凡十善。举失显
得也。就文有六句。初法说明外凡菩萨行十
善由有进退。譬如下第二举轻毛喻善趣见
理未明。数数退大住小乘。似彼轻毛随风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9a 页 T33-0349.png
转不能正住。是诸菩萨下第三合喻。虽以十
千劫下第四明十千劫有所得心行十正道亦
不得进位也。发菩提心下第五明发无所得
心得入习忍位也。亦常学下第六结是不定
人不可名字也。

是不定人是定人者入生空位圣人性故必不
起五逆六重二十八轻佛法经书作反逆罪言
非佛说无有是处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道忍
行始得入僧伽陀位 是定人下习忍位中第
三大段显得还结习种忍也。就文有三初得
生空位。此人得人空无我解也。亦名假名空。
必不起下第二明离过五逆如前说。六重者
四重加沽酒为五不说四众罪过为六。二十
八轻者出善生优婆塞经。第一不供养父母师
长。二者耽乐饭酒三者不能瞻身病苦。四者
有乞食不能随多少与而令空去。五者若比
丘比丘尼长老尊宿处优婆塞等不须礼拜问
讯。六者若见四果犯戒生憍慢心。七者月月
不能持六齐受八支戒。八者四十里有讲法
处不往听。九者受招提僧卧具床座。十者疑
水有虫故饮。十一险难之处无伴独行。十二
无伴独宿尼寺。十三若为财命打骂奴婢僮
仆外人。十四若残食施四部众。十五若畜猫
狸。十六畜养象马牛驴一切禽兽不作净施。
十七若不储僧伽梨衣钵盂锡杖。十八若为
身田作。十九不得自为身命若作市易斗秤
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取贵。二十若
在非处非时行欲。二十一商贾贩卖不输官
税盗弃而去。二十二若犯国制。二十三得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9b 页 T33-0349.png
新果菜不先奉三宝先自受用。二十四僧若
不敢说法赞叹辄便自作。二十五若在沙弥
比丘前行。二十六僧中行食不得撰择取美
过分而取。二十七不得养蚕。二十八行路之
时遇见病者不住瞻视方便付嘱而舍去。佛
法经书作反逆罪言非佛说者。于佛法真佛
说言非佛说。实非佛说言是佛说者无有是
处。以一阿僧祇者从善趣初心至满心习种
位合径一阿僧祇也。始得入僧伽陀位者第
三段结习忍位也。外国名僧伽此方名习种
性。又义翻名为离著地以不著人我故也。问
习种性更有异名复有别称。答璎珞经明有
六名。在性名习种性在信名坚信。在忍名信
忍在慧名闻慧。在定名习相定在观名住观。
问云何名十住。答。一名发心住二治地住三
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
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位内王名铜宝璎珞。

复次性种性行十慧观灭十颠倒及我人知见
分分假伪但有名但有受但有法不可得无定
相无自他相故修护空观亦常行百万波罗蜜
念念不去心以二阿僧祇劫行正道法住波罗
陀位 复次性种下第二明中忍文有八句。一
标名二出行德三灭惑四知俗。五修观六辨
行多少七修行时节八结名。第一标名文云
性种性也。第二出行德文云行十慧观。十慧
即前教化品十止心也。四意止为四即四念
处。三善根为七即慈施慧。三意止为十。三意
止者所谓三世忍过去因忍现在因果忍未来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49c 页 T33-0349.png
果忍也。第三灭惑文云灭十颠倒。十颠倒者
常乐我净四对四依止。三烦恼颠倒对三依
止。过去因忍对因倒未来果忍对果倒现在
因果忍对因果倒也。或可如地持论发心品中
说。十种烦恼为十倒也。我我所通障十地。性
种人少分灭也。第四知世谛假有非实文云
分分假伪不可得也。第五空观文云无自他相
修护空观。观我人无有自他相故空即三空
观门。具足未得名修已得名护。第六辨行少
多。文云常行百万波罗蜜念念不去心者。以
无间修故不去离心也。第七修行时节文云
以二阿僧祇也。第八结名。波罗陀位者此名
性种性。三藏师云义翻为守护度。所习诸行
能坚守不失也。从善趣初心至性种位时径
二阿僧祇劫也。璎珞经有六名在性名性种
性在坚名法坚。在忍名法忍在慧名思惟慧。
在定名性定在观名行观。问云何名十行。答
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瞋恨行四无尽行五
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尊重行九
善法行十真实行也。位内王名银轮王。

复次道种性住坚忍中观一切法无生无住无
灭所谓五受三界二谛无自他相如实性不可
得故而常入第十第一义谛心心寂灭 复次
道种下第三明上忍有六句。初标名二行德
三观解四为物受生五修行时节六结位。第一
标名名道种性。第二行德文云住坚忍中即
前教化品十坚心。十坚者一戒忍二知见忍
三定忍四慧忍五解脱忍六三界因果空忍七
无愿忍八无相忍九无常忍十一切法空无生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0a 页 T33-0350.png
忍。第三观解文云观一切法无三相。所谓
以知五受三界二谛无自他相。如实性者
无所得不二性也。以知诸法无所有故云
不可得。文云常入第十第一义谛者牒前五
受为五。三界为八世谛为九真谛为十也。
从前观向后故言常入第十第一义谛也。心
心寂灭者前观诸境无生今明能缘之心亦寂
灭也。

而受生三界何以故业习果报未坏尽故顺道
生故复以三阿僧祇劫修八万亿波罗蜜当得
平等圣人地故住阿毗跋致正位 第四为物
受生文云而受生三界。何以故下释受生意。
以业习未尽故地前三贤菩萨为物受三途
生。以无始愿为因大悲为缘发愿入三途教
化众生也。第五明修行时节文云三阿僧祇
劫。修八万亿诸度将入初地故云当得平等
圣人地。第六结位阿毗跋致正翻为不退也。
道种性例前有六名。在坚名坚修在忍名修
忍在慧名修慧在定名慧定在观名向观。十
回向者一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
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
向。六平等善根回向七等观众生回向八如
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
也。璎珞经名金轮王。

复次善觉菩萨摩诃萨住平等忍修行四摄念
念不去心入无相舍灭三界贪烦恼于第一义
谛而不二为法性无为缘理而灭一切相故为
智缘灭无相无为 复次善觉下次明信忍就
初地又有十段。初标名二叹地功德三明空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0b 页 T33-0350.png
有两解四灭惑五得二无为。六解法方便七
明二智成就八进行九结位十以四大藏益
物。第一标名者文云善觉菩萨也。第二叹地
德行文云住平等忍初地證信空有并观故云
平等忍。第三明空有两解文云修行四摄即
有解入无相下即空解。第四灭惑文云灭三
界贪烦恼。第五明得二无为文云于第一义
而不二。灭一切相是数灭无为。

住初忍时未来无量生死不由智缘而灭故非
智缘灭无相无为无自他相无相无无相故无
量方便皆现前观实相方便者于第一义谛不
沈不出不转不颠倒遍学方便者非證非不證
而一切学 住初忍下未来生死不起即非数
缘灭无为。无自无他相者由自故有他自无
故他亦无。一无遣自一无遣他二无双遣故
名无无相也。第六释法方便文有六子句。一
实相方便二遍学方便三回向方便四魔自在
方便五一乘方便六变化方便。第一实相方
便者文云于第一义谛而不沈不出。二乘沈
空凡夫沈有动转颠倒也。菩萨于实相无有
沈出故不颠不倒也。第二遍学方便者文云
非證非不證。菩萨空有并观齐行不二故云
非證非不證。而一切学者明大小遍学名一
切学也。

回向方便者非住果非不住果而向萨婆若魔
自在方便者于非道而行佛道四魔所不动一
乘方便者于不二相通达众生一切行故变化
方便者以愿力自在生一切净佛国土如是善
男子是初觉智于有无相而不二是实智照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0c 页 T33-0350.png
 第三回向方便者文云非住果非不住果而向
萨婆若。有三种回向一回因向果所有善根
向萨婆若果。二回果向因与一切众生共也。
三者回向无所得故离相也。非住果者不住
人天二乘果。非不住者住初地已上四种果。
调柔果发趣果愿智果摄报果。又非住者不
住四果非不住者住萨婆若果也。第四魔自
在方便者文云于非道而行佛道四魔所不
动。同魔而行佛道魔不能坏。表二义一者欲
引邪入正。二明邪正不二解魔事无所有即
是佛事。四魔者烦恼魔阴魔死魔天魔也。欲
明初地菩萨能降伏四魔故云不为所动也。
初地菩萨断初地惑故离烦恼魔得法身故离
阴魔。得道法力故离死魔得不动三昧故离
天魔。若依大集经四谛三空四念处等治四
魔。如此等示行非道通达佛道也。第五一乘
方便者文云不二相通达众生一切行故。唯
行一大乘不二法门以化众生也。第六变化
方便者文云愿力自在生一切净佛国土起身
通益物也。愿力者是起通心言自在者明其
通体智慧。言生一切净佛国土者明其通用。
道理亦生秽土略故不说。第七明二智成就
有三意。初法说譬如水下譬说乃至下合譬。
初法说中前明实智后明方便。文言初觉智
于有无相而不二者是实智也。

巧用不證不沈不出不到是方便观譬如水之
与波不一不异乃至一切行波罗蜜禅定陀罗
尼不一不二故而二行成就以四阿僧祇劫行
行故入此功德藏门无三界业习生故毕故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1a 页 T33-0351.png
造新以愿力故变化生一切净土常修舍观故
登鸠摩罗伽位以四大宝藏常授与人 巧用
下明方便智。譬文云如水与波不一不异者。
明动义异湿义似行义异理义。言不异者明
波体即水体似行体即理体。合譬中文云乃
至一切行不一者明行相异理。又明诸行体
同义别。言不二者明理行体同。又明诸行体
同其似波水。合前成不一不异之言也。今所
明二智不同他说异实智外别有方便。所言
实智者即方便实也。言方便者实方便也。岂
可言一岂可言异。譬说中自显也。第八进行
有四子句一明久行故入此门。文云四阿僧
祇得入者过前三忍故云四阿僧祇。二无三
界业报生文云毕故不造新。更不受三界果
报故云不造新也。三以愿力受生。以地前
三十心无漏为因无明为缘感三界外初地变
易生也。四常修舍观舍所断诸烦恼也。第九
结位。鸠摩罗伽者此方名童子地。以生在佛
家亦名离欲地亦名胜恶魔地。初地离五怖
畏过二乘魔也。第十常以四大藏益物。四大
藏者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杂藏也。亦可。依胜
鬘经一名人天善根藏二声闻藏三缘觉藏四
大乘藏。亦可。依地持四摄益物为四藏也。

复次德慧菩萨以四无量心灭三有瞋等烦恼
住中忍中行一切功德故以五阿僧祇劫行大
慈观心心常现在前入无相阇波陀罗位化一
切众生 德慧下第二地文有五别。一标名
二智断三住中忍自行四修行时节五结。第一
标名文云德慧菩萨。第二智断文云以四无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1b 页 T33-0351.png
量心者。明智也灭三有烦恼即断也。第三住
中忍中行一切功德者叹自利行相也。第四
明修行时节者。文云以五阿僧祇者怙前四
为五也。第五结云入无相阇陀波罗者。此翻
为度黑闇无复黑闇亦名无畏地。三藏师翻
为满足也。

复次明慧道人常以无相忍中行三明观知三
世法无来无去无住处心心寂灭尽三界痴烦
恼得三明一切功德观故常以六阿僧祇劫集
无量明波罗蜜故入伽罗陀位无相行受持一
切法 明慧下第三地文有五别。初标名二
忍名三智断四进行时节五结位。第一标名
者文云明慧道人也。第二标忍名文云无相
忍中行者明信忍上品也。言三明者照三世
无生。故云无来无去无住处。三世不可得观
尽于缘。心心寂灭缘尽于观也。第三智断者
文云尽三界痴烦恼也。第四进行时节者六
阿僧祇。足前五为六也。第五结位文云入伽
罗陀位者此云度边地也。
仁王般若经疏卷下五终


仁王般若经疏卷下六

胡吉藏撰

复次尔炎圣觉达菩萨修行顺法忍逆五见流
集无量功德住须陀洹位 尔炎地下明四地
文有四。初标名二立忍名三离障四进行。初
标名文云尔炎圣觉达菩萨也。尔炎者此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1c 页 T33-0351.png
智母既进断思惟故称觉达。境能生智以境
为智母也。又解地经名炎地此喻说也。第二
立忍名修行顺法忍者顺忍下品也。第三离
障文有三子句。一逆见流二住初果三结离
障。初逆五见流者明四地菩萨能灭五见烦
恼习气故。地经云我见为首悉皆远离。摄论
云四地断俱生身见无明。三藏师云大乘别
有五见。一生灭见准小乘边见。二四念处见
损正念。正念对治准小乘邪见。三善恶见损
正勤正勤能行一切无分别。菩萨善法若分
别不能勤也。准小乘戒取见。四众生见是菩
萨对治。菩萨不见众生异菩萨也。五正法见
正施是对治不见有法也。菩萨行九种道能
逆此五见流始入菩萨须陀洹位。九种道者
一行生死如病服苦药。二狎众生如大医不
计病者恼乱。三促身力如僮仆不避寒苦其
力堪忍故。四入尘欲如商人畏失财为。利
众生虽处世乐不多受果报故。五净三业如
洗衣人未净不息。六不恼他。七习善根如人
攒火取得火方住。八修定譬有僮仆。九依智
慧如幻师于幻众中不生真实。未见所出别
详。二住须陀洹位者释有二义。一者就修道
位中二地三地修有漏道厌伏烦恼。四地修
无漏道永断烦恼初得修无漏名须陀洹。第
二义者三地已还造有漏业初地行施二地持
戒三地修八禅有漏定。四地已上修无漏道
断三界逆生死流名须陀洹。亦可。此人断人
相我障因似小乘初果就相似立名也。

常以天眼天耳宿命他心身通达于念念中能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2a 页 T33-0352.png
灭三界一切见故亦以七阿僧祇劫行五神通
恒河沙波罗蜜常不离心 天眼等五通者三
地菩萨在有漏位中修道得五通。四地在无
漏位中得五通。分得漏尽略而不彰也。三结
离彰云灭三界一切见也。第四进行时文云
以七阿僧祇也。亦应结名位文略不出耳。

复次胜达菩萨于顺道忍以四无畏观那由他
谛内道论外道论药方工巧咒术故我是一切
智人灭三界疑等烦恼故我相已尽知地地有
所出故名出道 胜达下明五地文五段。初
标名二标忍三明四无畏四明證果五修行时
节。第一标名文云胜达菩萨即难胜地。第二
释忍者文云于顺道忍也。五地菩萨修顺忍
中品随顺如道观名顺道忍也。第三明四无
畏者有二。初总标次别释初总标者云以四
无畏也。观那由他下别释一切智无畏也。言
那由他谛者此云亿千万谛也。内道论者佛
十二部经。外道论者四韦陀也。药方者本草
君臣相吏制也。工巧者善能知致城隍市肆
等也。咒术者善解方术也。我是一切智人者
结一切智无畏也。二灭三界下明漏尽无畏
也。三界疑等烦恼者一身见二戒取三疑。人
我久尽二烦恼亦除今始除疑。疑是心烦恼
功用以三界为本。从三界出故云三界疑等。
我相已尽者无有我慢也。三知地地有所出
者明尽苦道无畏也。

有所不出故名障道逆三界疑修集无量功德
故即入斯陀含位复习行八阿僧祇劫中行诸
陀罗尼门故常行无畏观不去心 四有所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2b 页 T33-0352.png
出者明说障道无畏也。菩萨别有四无畏名
出大智论。一闻持二说法三答难四断疑。而
此文解四无畏约佛四无畏即佛菩萨也。第
四證果云修习无量功德即入斯陀含果。梵
本名息忌伽弥此云一来。息忌名一伽弥名
来。断欲色界修道六品。或本云四地断欲界
思惟五地断色界思惟六地断无色界思惟。
住在薄中名薄烦恼。又解。入斯陀含位者断
身净我慢障尽。有微烦恼习障在似小乘斯
陀含。亦可。此人望后六地唯一往来义也。三
藏师云五地菩萨犹馀六地见三界名一往来
也。第五进行云八阿僧祇者乘前七数故云
八。陀罗尼此云能持也。

复次常现真实住顺忍中作中道观尽三界集
因集业一切烦恼故观非有非无一相无相而
无二故證阿那含位复于九阿僧祇劫习照明
中道故乐力生一切佛国土 常现下第六现
前地有六段。一出地名二住忍修观三断惑
四證果五进行六结中道。第一出名常现真
实也。第二住忍修观云住顺忍中作中道观
也。明六地菩萨作无所得观也。第三灭惑云
尽三界集因集业也。业虽不可断而断烦恼
业因自灭也。言非有非无者即是中道现前
也。一相无相者对二故说一对有故说无。故
云一相无相也。二遣一亦消有尽无亦息。此
是对治之言勿作法见解。第四證那含果西
方云阿那伽弥此云不还。阿那名不伽弥名
还此不还欲界也。此人受欲界生更不还欲
界也。略即断五下分结广即断九十二。见谛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2c 页 T33-0352.png
八十八使思惟四使也。三藏师云六地菩萨
有四不还。一不还二乘心二不还魔事魔事
即六尘也。三不还爱法四不还味禅。第五进
行时九僧祇也。第六结中道观云习照明中
道也以愿力故得生一切佛土也。

复次玄达菩萨十阿僧祇劫中修无生法乐忍
灭三界集因业果住后身中无量功德行皆成
就 玄达下明七地文有七段。一标地名二
进行三辨忍四离障五集德六结位七地中化
行。第一标名云玄达菩萨即远行地也。第二
进行时言十阿僧祇者地中数量多少也。第
三辨忍。云无生法乐者七地得无生始證法
适神。故云法乐忍也。例如初地得十地始故
名欢喜。即无生忍下品观也。第四离障。云灭
三界习因业果者此就分段非永尽也。前六
地灭尽因七地灭果也。亦可。六地断正使七
地断习。亦可。望彼系业因果此地不永尽。第
五集德。云住后身者三界系业分段之穷名
住后身也。依智度论先世因缘七地菩萨有
肉身。七地声闻地。声闻肉身成道借相解义
故云七地有肉身也。智度论又云初地名法
身况七地是肉身。肉身此是变易法身肉也。
此是一途之说不可定执。故华严云初发心时
便成正觉岂复七地犹是肉身。无量功德皆
成就者住后身中总明功德不一故云无量也。

无生智尽智五分法身皆满足住第十地阿罗
汉梵天位常行三空门观百千万三昧具足弘
化法藏 无生智尽智者别明后身诸功德也。
且作一种唯望分段因尽得名尽智。苦果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3a 页 T33-0353.png
生名无生智。五分法身者无漏戒定慧解脱解
脱知见也。第六结位云住十地阿罗汉梵天
位也。三藏师云罗汉有三处。一三界极名罗
汉见三界烦恼尽。二结尽名罗汉七地见三
界惑非有非无。三生死极佛地名罗汉见一
切惑非有非无。又云分段生死尽名罗汉。梵
天位者初禅梵天王也。言十地者前三贤加
以七名第十地。第七地内化行者云行三空
观空无相无愿无漏慧也。百千万三昧者无
漏定也。弘化者利益众生也。

复次等觉忍者住无生忍中观心心寂灭而无
相相无身身无知知而用心乘于群方之方淡
泊住于无住之住 等觉下明八地有五段。一
标地名二辨忍三明无相观四结大臣位五进
行时。第一标地名云等觉菩萨谓不动地。第
二释忍。云住无生忍者无生忍中品也。第三
明观解。云观心心寂灭者无所得心也。无相
相者无七地功用相而有八地无功用相也。
无身身者无七地功用身而有八地无功用法
身。无知知者不同七地功用知。而有八地已
上无功用知。明八地双照万境不知而知。用
心乘于群方之方者。乘能运载群生方者情
有趣向名为方。故系辞云以类聚无方应化
随物在处。故云群方之方也。虽遍化群方而
不住生死此是无漏任放。故云淡泊住于无
住也。

在有常修空处空常万化双照一切法故知是
处非是处乃至一切智十力观故而能登摩诃
罗伽位化一切国土众生千阿僧祇劫行十力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3b 页 T33-0353.png
法心心相应常入见佛三昧 在有常修空者
明在有而不染有。有无碍空知有非有故能
空有无碍也。处空常万化者寂而常用空有
不二故云双照一切法也。故知是处非是处
者总结明有无并照。空名是处有名非处。亦
可。是初是处非处力也。第四證位。摩诃罗伽
者此翻大臣。既空有并观化行参佛故云大
臣。如经云舍利弗佛法大将也。第五进行云
千阿僧祇劫行十力法十力如别释。心心相
应常入见佛三昧者得无所得解故云相应。
常入见佛三昧者證念佛三昧也。

复次慧光神变者住上上无生忍灭心心相法
眼见一切法三眼色空见以大愿力常生一切
净土万阿僧祇劫集无量佛光三昧而能现百
万亿恒河沙诸佛神力住婆伽梵位亦常入佛
华三昧 慧光下明第九地有七段。一标地
名二释忍三灭恶四明四眼照用五愿力受生
六进行时七结位。第一标名云慧光即善慧
地慧是般若光是法身神变是解脱也。第二
释忍云住上上无生忍者。无生忍中上品。形
前八地中品上于下品故。名此九地住上上
无生忍也。第三灭惑云灭心心相者即是心
边无知也。第四明四眼照用不同。法眼见一
切法者明法眼照有即道种智。但能缘有度
众生云法眼见一切法也。此是一途说耳不
可定执。三眼色空见者三眼者肉天慧。此三
眼用不同肉天二眼见粗细色。慧眼见空三
眼合用。故云三眼色空见也。三眼在地前三
贤中法眼登地佛眼在道后。通论一一地皆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3c 页 T33-0353.png
有五今明因中正立四眼。第五愿力。云愿力
常生净土者以无所得愿化益众生也。第六
进行时有二。初万阿僧祇下明进禅定而能
现下明起神通益物。第七结位。住婆伽梵位
者此翻为世尊。亦名破净地婆伽名破梵名
净地。言佛华三昧者即首楞严定。

复次观佛菩萨住寂灭忍者从始发心至今径
百万阿僧祇劫修百万阿僧祇劫功德故登一
切法解脱住金刚台 观佛下明十地。文有三
段。初明地中功能。善男子从习忍至灌顶下
第二挍量显胜。彰行分齐简因异果亦云见
性不见性异。从常修一切下第三结劝入位。
就初明地中功能有四。第一观佛者法云地
名也。第二住寂灭忍者标忍名也。此第十地
共佛同在一忍合为第十三法师也。言住寂
灭忍者若就其别唯取第十下品寂灭忍。若
就其通通明佛及菩萨皆名寂灭忍也。第三
明地中修行时节文云径百万等明修行时长
久。类前应云十三僧祇。百万阿僧祇劫功
德者明地起行广多。第四彰位分齐高极者。
文云登一切法解脱住金刚台者第十地以
为金刚台也。亦可此句举果显因名佛以为
金刚台。以彼十地因满故佛住金刚台果
也。

善男子从习忍至顶三昧。皆名为伏一切烦恼
而无相信灭一切烦恼生解脱智照第一义谛
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萨婆若。是故我从昔以
来常说唯佛所知见觉。从灌顶三昧以下至于
习忍所不知不见不觉。唯佛顿解不名为信渐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4a 页 T33-0354.png
渐伏者慧虽起灭以能无生无灭此心若灭则
累无不灭无生无灭入理尽金刚三昧。同真际
等法性而未能等无等等 善男子习忍下第
二段挍量显胜彰行分齐。文有六句一简因
异果二彰果异因。三释因异果四释果异因。
五结因异果六结果异因。第一简因异果者
云习忍至灌顶皆名为伏者。从习忍至金刚
未除一念元品已来一刹那惑在通而言之故
名为伏。又云以因对果心内带惑非是永无
故言伏也。文云而无相信灭一切者初地至
三地信忍位中亦照第一义。不名为见者见
性未明。又解不名为见者十地因位不见果
性名不见。涅槃云十地菩萨见不了了佛地
始终皆见也。第二彰果异因云所谓见者是
萨婆若。是故我言唯佛所知见觉者彰佛果
见性分明。第三释因异果文云从灌顶三昧
至于习忍所不能知见觉者十地金刚三昧
也。习忍者三十心。所不知不见不觉者是因
位故不见佛性。第四释果异因文云唯佛顿解
不名为信者顿解者万行斯满佛照理穷故名
为顿也。第五结因异果云渐渐伏者慧虽起
灭者明因道无常。以能无生无灭者明能灭
彼生灭烦恼。又解若知因非因知起非起故云
以能无生无灭也。第六结果异因中初法说
次喻说后合。初云此心者无明住地心。若灭
者无明住地灭也。明因道离生灭也。言则累
无不灭者明累外遣障也。言无生无灭者究
竟清净也。照理穷源故云理尽三昧。言同真
际者同会无所得也。等法性者知诸法不二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4b 页 T33-0354.png
也。而未能等无等等者未与佛同也。

譬如有人登大高台下观一切无不斯了住理
尽三昧亦复如是常修一切行满功德藏入婆
伽度位亦复常住佛慧三昧 譬如下譬说。云
譬如有人登大高台者即如来地。三藏师云
譬有五。一最高一切顶故。二真实不坏如佛
果常住难登。三还源越凡圣故。四自性寂静
如佛无生灭故。五安乐依处如寂观照无不
了故。言住理尽三昧亦复如是者合譬也。常
修一切行下第三结劝位。入婆伽度位者此
云施德地。以能云雨说法故亦名破度地。定
慧具足故云佛慧三昧也。

善男子如是诸菩萨皆能一切十方诸如来国
土中化众生正说正义受持读诵解达实相如
我今日等无有异 善男子如是下正答中有
三章。初略答二广答。二段毕今第三总结有
三。初明十三法师能弘化大乘。故云如是诸
菩萨皆能一切十方化导众生也。正说正义
下第二明十三法师能说正义。正义者即诸
法实相也。如我下第三明所说无异。此意明
十三人能化齐佛故云等无异也。

佛告波斯匿王我当灭度后法欲灭尽时诸国
王等皆应受持是般若波罗蜜大作佛事一切
国土安立万姓快乐皆由此般若波罗蜜 佛
告波斯匿王下答问中大段第二劝持。文有
七段第一略举时节以明付嘱王不付属馀人
之意。大王吾今下第二出宣弘经处。其国中
下第三出七难也。大王是般若下第四叹波
若之德能灭七难。大王我今五眼下第五举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4c 页 T33-0354.png
三世功德利益也。大王若未来世下第六明
能依教而行。当遣五大菩萨为护劝造经像
供养。大王吾今下第七正结劝持经。

是故付嘱诸国王不付嘱比丘比丘尼清信男
清信女何以故无王威力故故不付嘱汝当受
持读诵解其义理 第一付嘱中有二初明付
嘱国王受持般若。二不付嘱比丘下次明无
有王力势所以不附属。但令受持读诵解释
其义理。付王有二义一能化难化众生二利
益大人如风靡草。比丘无此等力故不可
付。

大王吾今所化百亿须弥百亿日月一一须弥
有四天下其南阎浮提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
十千小国 第二明弘说般若处所。云大王
吾今所化百亿须弥山等总明阎浮提处也。
其南阎浮提下别明诸国土。初十六大国次
五百中国次十千小国。

其国土中有七可畏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
读般若波罗蜜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
帝王欢喜云何为难 其国土中下第三明七
难文有二。初总明法力能为灭七难能生七
福。次从云何为难下别列七难明经力能灭。
言七难者一日月失度二星宿变异三火灾四
水灾五风灾六旱灾七贼。

日月失度时节返逆或赤日出黑日出二三四
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二三四五重
轮现当变怪时读说此经为一难也 第一日
月难内有十四。一明失度不依常道名失度
二明时节变逆。三赤日出四黑日出五二日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5a 页 T33-0355.png
出六三日出七四日出八五日出九日蚀。十
日一重轮十一两重轮十二三重轮十三四重
轮十四五重轮。如此等十四种皆是灾难饥
饿刀兵疾疫相也。

二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轮星鬼星火星水星
风星刀星南斗北斗五镇大星一切国主星三
公星百官星如是诸星各各变现亦读说此经
为二难也 第二星宿难。二十八者四方各
有七四七二十八也。失度者行不依常道故
云失度。金星者太白星也。三藏师云外国名
天师星。如理行即国丰失度则俭。彗星者外
国名阎罗王星。此星随所出处必有灾难也。
轮星者有晖如轮若日月五星破轮星中央则
国土分散。日月五星在轮星右行则国土安
乐也左行亦不好也。鬼星者九月中日设
在东北。若行駃是过时节若近上则鬼神来
破国病人。火星者营惑星也此主贼。若其高
则贼起若下则贼伏。若在子处则下若在午
为高。水星者即是湿星亦是太白星。若在寅
为下若在申为高。一处三十日行十二月得
一周。从鸡狗猪鼠四处行无水。从兔蛇羊猴
四处行则多水。从牛虎龙马四处行平水平
水则不多不少。风星者即[曰/邦]星。在虎处则高
一处三十日行猴处行则下。若高多风无雨
若下多雨少风。七月高正月下。八月至正月
渐渐下。二月至七月渐渐高。随日行则有三
种。二月三月八月九月同日行。十月十一月
十二月正月此四月在日前行。四月五月六
月七月此四月在日后行。此是如法行异此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5b 页 T33-0355.png
则失度不好也。刀星者且是满星一处行径
二年半。若在兔处最高若在鸡处最下。若高
多刀兵众生饥饿疾病若下少刀兵。南斗北
斗者非宿是曜。五镇大星者金木水火土也。
一切国主星三公星百官星若善星来入此四
星处则大安稳丰乐。恶星来入则大苦恼。随
诸星并行不依常道故云各各变现也。若大
王大臣治民非道纵逸自在。苦报将生则日
月亏盈星道失度以表非祥故能表难。若能
讲读大乘归依三宝随福去灾日星复路故云
亦说此经也。

大火烧国万姓烧尽或鬼火龙火天火山神火
人火树木火贼火如是变怪亦读说此经为三
难也 大火烧国下第三火难有二。初明七
种火二亦读此经下明经力能灭火也。七种
火者鬼火者鬼瞋众生为恶火夜起亦令人热
病。龙火者龙瞋雨毒火令人痈肿即报得神
通火也。天火者霹礰火就天为名也。神火者
变现也。神有二一仙人瞋火从瞋生。二仙人
诵咒使鬼神烧百姓家也。人火者约人得名。
树木火可知。贼火者贼投火即名贼火也。亦
读说此经者经力能灭火也。

大水漂没百姓时节返逆冬雨夏雪冬时雷电
霹礰六月雨冰霜雹雨赤水黑水青水雨土山
石山雨沙砾石江河逆流浮山流石如是变时
亦读说此经为四难也 大水下第四水难。
须水而无不用处多有。霜雹等悉属水难。雨
赤水多刀兵雨黑水为疾病雨青水多饥饿。
雨土石仙人罗刹瞋江河逆流海水溢有贼也。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5c 页 T33-0355.png

大风吹杀万姓国土山河树木一时灭没非时
大风黑风赤风青风天风地风火风水风如是
变时亦读说此经为五难也 第五风难亦二。
初列七风二亦读此经下经力能转灭也。黑
风者海边风吹黑沙也。赤风者即赤沙。青风
者即青沙。天风地风者天阳地阴也。火风者
热风也。

天地国土亢阳炎火洞然百草亢旱五谷不登
土地赫然万姓灭尽如是变时亦读说此经为
六难也 天地亢阳下第六旱难文相可知。

四方贼来侵国内外贼起火贼水贼风贼鬼贼
百姓荒乱刀兵劫起如是怪时亦读说此经为
七难也 四方贼起下第七贼难也。

大王是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心
识之神本也一切国王之父母也亦名神符亦
名辟鬼珠亦名如意珠亦名护国珠亦名天地
镜亦名龙宝神王 大王般若下第四叹般若
之德能灭七难。文有二初叹般若不可思议
次佛告大王下第二明般若既灭七难劝人供
养也。就初叹般若中有八句。初明般若能为
诸佛菩萨一切心识神本者般若是无所得。
以诸佛因般若悟无所得故波若是佛母故云
为佛本也。一切众生心识神本无所得。以妄
想因缘有六道差别。若能知妄毕竟无所有。
还归般若故云为一切众生心识神本。心意
识神体一名异耳又解心识神本者似如来藏
是生死根本。言一切国王之父母者般若能
护国土故譬如之父母。亦名神符者能通达
如实境界能伏天魔外道。是世出世善根悉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6a 页 T33-0356.png
能守护故譬神符也。辟鬼珠者能除鬼神难
故也。如意珠者般若称意所得故也。护国珠
者波若力能令国土安稳故也。天地镜者波
若照世界无所有故。龙宝神王者波若能出
诸善神故云龙宝神王也。

佛告大王应作九色幡长九丈九色华高二丈
千枝灯高五丈九玉箱九玉巾亦作七宝案以
经卷置上 佛告大王下第二明劝人供养中
有二。初事别供养日日下次总以华香供养。
就前别中初列六种供养事第二出般若而供
养之。初六事者一幡二华三灯四玉箱五玉
巾六七宝案。

若王行时常于其前足一百步是经常放千光
明令千里内七难不起罪过不生若王住时作
七宝帐帐中七宝高座以经卷置上日日供养
散华烧香如事父母如事帝释 第二供养法
用内有五句。初出般若置案上二王行时以
波若在前。三王行百步般若放千里光四令
千里内无七难得益也。五若住时作七宝座
以般若置上也。第二日日下总明供养法譬
可解。

大王我今五眼明见三世一切国王皆由过去
世侍五百佛得为帝王主是为一切圣人罗汉
而为来生彼国土中作大利益若王福尽时一
切圣人皆为舍去若一切圣人去时七难必起
 大王我今五眼下第五明三世利益令人信
持。文有三。初明五眼照一切国王侍五百佛
等。明久供多圣现居王位。是为圣人来下
二明圣人来生此国明作大利益。若王下三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6b 页 T33-0356.png
福尽难生也。

大王。若未来世有诸国王受持三宝者。我使五
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
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
护彼国。三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
彼国。四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往护彼国。
五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往护彼国。是
五大士五千大鬼神王于汝国中大作利益当
立形像而供养之 大王若未来世下第六明
能依教而行。当遣五大菩萨为护劝造像供
养文有四。初总明未来世五大菩萨常护其
国。二别列五大菩萨名。三五千大神王于汝
国作大利益四令立形像供养。

大王吾今三宝付嘱汝等一切诸王毗舍离国
憍萨罗国舍卫国摩竭提国波罗奈国迦夷罗
卫国鸠尸那国鸠睒弥国鸠留国罽宾国弥提
国伽罗乾国乾陀卫国沙陀国僧伽陀国健拿
掘阇国波提国如是一切诸国王等皆应受持
般若波罗蜜 大王吾今下第七劝受持此经
文有三。初明付嘱诸国王二列十六国。如是
一切下第三劝受持此经但明十七国那云十
六。答大云经有十六大国也。

时诸大众阿须轮王闻佛所说未来世中七可
畏难身毛为竖呼声大叫而言愿不生彼国时
十六大国王即以国事付弟出家修道观四大
四色胜出相四大四色不用识空入行相 时
诸大众阿须轮王下答问中。大段第三明时
众闻法得益就文有六。初总明大众闻说起
愿第二十六国王悟道。第三十八梵天等得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6c 页 T33-0356.png
益第四九百亿菩萨众證果。第五十千菩萨
念来世得益第六十亿菩萨现成正觉。第一
时众闻说七难可畏身毛为竖发愿不生彼国
也。第二十六国王得益中有二。初明十六
国王付国与弟发愿出家。第二明修道。此中
又二初两科。假相观修道次三十忍下明实
行入道。初观四大四色胜出相者八胜处。内
观四大即是四胜处。内观四大外观色少不
坏内外色观一胜处。内观四大外观色多二
胜处。内无四大外观色少三胜处。内无四大
外观色多四胜处此坏内色不坏外色观。后
四胜处者青黄赤白合为八胜处也。八胜处
观成故云胜出相也。次明十一切入观。四大
四色即为八。不用者是无处有处。识是识处。
空是空处。此三合为十一切处。十一切入观
成故言入行相。

三十忍初地相第一义谛九地相是故大王舍
凡夫身入六住身舍七报身入八法身證一切
行般若波罗蜜 三十忍下次明实行入道。
二种假相观在地前三十忍在地上。十地各
三心合有三十忍。言初地相者即是第一地
也。言第一义谛者此明初地得第一义谛成。
与九地作方便相。言九地者即离垢已上馀
九地也。舍凡夫身入六住身者舍外凡夫身
入种性已上六住身。舍七报身入八法身者
舍地前七方便得初地第八法身。亦可舍前
七地有功用身入八地已上无功用法身也。

十八梵天阿须轮王得三乘观同无生境复散
华供养空华法性华圣人华顺华无生华法乐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7a 页 T33-0357.png
华金刚华缘观中道华三十七品华而散佛上
及九百亿大菩萨众其馀一切众證道迹果散
心空华心树华六波罗蜜华妙觉华而散佛上
及一切大众 十八梵天阿须轮王下第三明
诸天得益。就文为二初三乘观成得无生利
益。第二散华供养。此散华中有二初散五忍
华二散二乘华。五忍华者空华法性华地前
伏忍华也。圣人华者初二三地信忍华。顺忍
华者四五六地顺忍华也。无生华者七八九地
无生忍华。金刚华者十地华也。佛华即寂灭
忍华次辨二乘华。缘观中道华者即缘觉中
乘华。三十七品华声闻华。而散佛上者供养
也。及九百亿大菩萨众下第四段得益文有
二。初明九百亿菩萨大众悟解得益。次明散
华供养得益。文云證道迹果者得初地解故
云證。即證能通名道即道能进故言迹悟解
满足故名果也。次供养内即有四种因果华供
养。心空华者即是理空无生华。心树华者即
意树华。六波罗蜜华是行华。妙觉华者佛地
华。散佛上者供养也。

十千菩萨念来世众生即證妙觉三昧圆明三
昧金刚三昧世谛三昧真谛三昧第一义谛三
昧此三谛三昧是一切三昧王三昧 十千菩
萨下第五明十千菩萨念来世众生悟解得證
三昧。所言妙觉三昧者亦名理尽三昧。圆明
三昧者照理尽故言圆明三昧。金刚三昧者
坚固不可坏也。世谛三昧者约凡夫所见明
定相故云世谛也。真谛三昧者约二乘所见
偏真故云真谛也。第一义谛三昧者即是中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7b 页 T33-0357.png
道第一义。法中精最不散故云第一。亦名实
相三昧也。此三昧是一切王三昧总摄一切
法。如王能统领故名一切王。

亦得无量诸馀三昧七财三昧二十五有三昧
一切行三昧复有十亿菩萨登金刚顶现成正
觉 七财三昧者一信二戒三惭四愧五多闻
六智慧七舍离。二十五有三昧坏二十五有。
得无垢三昧能破地狱有。得不退三昧能破
畜生有。得心乐三昧能破饿鬼有。得欢喜三
昧能坏阿修罗有。得日光三昧断弗婆提有。
得月光三昧断瞿耶尼有。得热炎三昧断郁
单越有。得如幻三昧断阎浮提有。得一切法
不动三昧断四天王处有。得难伏三昧断三
十三天处有。得悦意三昧断炎魔天有。得青
色三昧断兜卒天有。得黄色三昧断化乐天
有。得赤色三昧断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
昧断初禅有。得种种三昧断大梵天有。得双
三昧断二禅有。得雷音三昧断三禅有。得住
雨三昧断四禅有。得如虚空三昧断无想天
有。得照境三昧断净居阿那含有。得无碍三
昧断空处有。得常三昧断识处有。得乐三昧
断不用处有。得我三昧断非想处有。是名菩
萨得二十五有三昧坏二十五有四有四恶趣
梵王六欲天四禅及四空无想五净居。复有
十亿菩萨下第六十亿菩萨成佛。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第八

经有
三段今是第三流通分。所言嘱累者明如来
慇勤嘱寄国王。累众菩萨故云嘱累品也。此
品分为四段。第一诫敕月光总劝流通以明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7c 页 T33-0357.png
嘱累。后五浊世下第二七门别诫诸国王及
四部弟子。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七诫下第
三明诸国王不制四部弟子。尔时无量大众
下第四明时众欢喜受持。就前总劝流通内
又分为三。初诫敕月光明法灭时节。二此经
三宝下明所付人。三为三界众生下明流通
利益。

佛告波斯匿王我诫敕汝等吾灭度后八十年
八百年八千年中无佛无法无僧无信男信女
时此经三宝付嘱诸国王四部弟子受持读诵
解说其义为三界众生开空慧道修七贤行十
善行化一切众生 所言八十年者佛灭度后
也。佛灭度后一百年中五师持法各二十年。
迦叶阿难末田地此三人亲见佛化。行法如
佛在世故法不灭。三人径六十年。第四商那
和修第五优婆鞠多此二师各二十年持法。
商那和修当八十年。以不亲睹佛化故威仪
法灭也。言八百年者正證法灭。五百年内
二十五师并是圣人相传故證法不灭。六七
二百年内马鸣龙树二人传法。以弘法人强
故法不灭。八百年中馀人弘法以人弱故令
法灭也。言八千年者像末法灭也。由末法众
生好行邪法恶贱正法。正法不行故像末二
法灭耳。依涅槃经像末世有十二万大菩萨
善持我法我法不灭。前就凡夫故云灭也。言
无佛法僧者正明法灭故须付嘱。无信男信
女者明前无三宝可归依。故无生信处。以
无信心谤毁三宝故令不现。第二明所付人
中有二。初付嘱国王有威力护法功强故先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8a 页 T33-0358.png
付之。二付四部弟子此是通付一切众生以四
部摄众生尽故。第三明流通利益内。文言为
三界众生开空慧道者。證无所得解故云开
空慧道也。又云證二无我理故云开空慧道
也。言修七贤行者即七方便也。一五停心观
二别想念处三总想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
法七世第一法。言十善行化一切众生者一
不杀二不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恶口六
不两舌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邪见。
以此十行教化众生故云十善行化一切众生。
总劝流通竟。

后五浊世。比丘比丘尼四部弟子天龙八部一
切神王国王大臣太子王子。自恃高贵。灭破吾
法。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不听
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作佛像形佛塔形立统
官制众安籍记僧比丘地立。白衣高座。兵奴为
比丘受别请法知识比丘共为一心亲善比丘
为作齐会求福如外道法。都非吾法。当知尔时
正法将灭不久 后五浊下第二七门别诫即
为七别。一不得障人出家等。二不得俗官治
僧。三不得系缚比丘。四不得非法说经似师
子身内虫。五不得驱使比丘似兵奴法。六明
非法得罪制之莫为自作罪过破坏国土也。
七不得依托佛法求世名利。若为此七事违
教失理行义不立。为是义故佛法速灭。第一
不得障人出家中为二。初总明五浊二从比
丘下别明七事。所言五浊者一众生浊二命
浊三见浊四烦恼浊五劫浊。二从比丘下别
明七事者。一不听出家二不听造像等三立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8b 页 T33-0358.png
统官四安籍记僧五不得比丘立地白衣高坐
六不得兵奴为比丘七不得受别请行法七邪
法兴七正法灭。

大王坏乱吾道是汝等自作自恃威力制我四
部弟子百姓疾病无不苦难是破国因缘说五
浊罪过穷劫不尽 大王坏乱吾道下第二不
得俗官治僧。言自恃威力制四部弟子者。五
篇七聚外更作俗法治比丘等以护法善神
瞋。使令疾病破坏国土五浊增长也。

大王法末世时有诸比丘四部弟子国王大臣
各作非法之行横与佛法众僧作大非法作诸
罪过非法非律系缚比丘如狱囚法当尔之时
法灭不久 大王法末世时下第三不得系缚
比丘如狱囚法。当戒律法中极但有驱摈出
家众。今行俗法当知法灭不久。

大王。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四部弟子诸小国王
太子王子乃是任持护三宝者。转更灭破三宝。
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非外道也。多坏我佛
法。得大罪过。正教衰薄。民无正行。以渐为恶。其
寿日减至千百岁。人坏佛教。无复孝子。六亲不
和。天神不祐。疾疫恶鬼日来侵害。灾怪首尾连
祸纵横死入地狱饿鬼畜生若出为人兵奴。果
报如响如影。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三界果报亦
复如是 大王我灭度后下第四诫四部众国
王等。皆是任持佛法人。还自破灭令使国土
诸灾竞起。皆由破法使之然也。就文有二初
明非法说经。二正法衰薄下明其损失。初明
非法说经有三。初法说二如师子下喻。三多
坏我佛法下合譬也。第二损失内正法衰薄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8c 页 T33-0358.png
得种种苦事也。

大王未来世中一切国王太子王子四部弟子
横与佛弟子书记制戒如白衣法如兵奴法若
我弟子比丘比丘尼立籍为官所使都非我弟
子是兵奴法立统官摄僧典主僧籍大小僧统
共相摄缚如狱囚法兵奴之法当尔之时佛法
不久 大王未来世下第五诫国王太子四
众。立籍制约如兵奴法立统官治人如俗法。
当知佛法灭亦不久。

大王未来世中诸小国王四部弟子自作此罪
破国因缘身自受之非佛法僧 大王未来世
中诸小国下第六诫小国四众。明非法得罪
制之莫为。自作罪过破坏国土自身受之不
关三宝也。

大王未来世中流通此经七佛法器十方诸佛
常所行道诸恶比丘多求名利于国王太子王
子前自说破佛法因缘破国因缘其王不别信
听此语横作法制不依佛戒是为破佛破国因
缘当尔之时正法将灭不久 大王未来世中
流通此经下第七诫诸比丘不依七佛教。依
托佛法求世名利往国王边。自说破佛法因
缘。文有三别初明比丘等邪说佛法。二其王
不别下明国王不知三宝也。三当尔之时下
灭正法也。

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七诫所说未来世事悲
啼涕泣声动三千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失光不
现时诸国王等各各至心受持佛语不制四部
弟子出家行道当如佛教尔时大众十八梵天
王六欲诸天子皆悉叹言当尔之时世间空虚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 第 359a 页 T33-0359.png
是无佛世 尔时十六国下品中大段。第三
诸国王闻佛七诫不制四众。就文为二初十
六国王悲叹惊怖。伤己已往愆依教不制四
众。第二十八梵天等伤叹云当当尔之时世
间空虚是无佛世者叹正法灭尽故名无佛世
也。

尔时无量大众中百亿菩萨弥勒师子月等百
亿舍利弗须菩提等五百亿十八梵六欲诸天
三界六道阿须轮王等闻佛所说护佛果因缘
护国土因缘欢喜无量为佛作礼受持般若波
罗蜜 尔时无量大众下品内大段。第四时
众闻法欢喜奉行就文有三。初列百亿菩萨
众。第二列百亿舍利弗等。第三五百亿色欲
二界天六道阿须轮王等众悉奉行也。
仁王般若经疏卷下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