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百弟子品¶
五百弟子品¶ 第 82a 页

天台法华疏义缵卷第五
东春沙门 智度 述

化城喻品(末)

【经】谓是苦是苦集等者此叙昔小乘四谛理也夫教
是能诠理是所诠故因理设教依教显理即理非教
即教非理离理无教离教无理故思益经云菩提中
无文字文字中无菩提离菩提无文字离文字无菩
提以离菩提无文字故约理而施教以离文字无菩
提故即教能显理是故教为能诠理为所诠也玄中
从四谛至一谛今且消经故引四谛又为四种一生
灭二无生三无量四无作问何处经论出此四谛答
若散论诸经赴缘处处有文今依涅槃经慧圣行品
欲为五味譬本是以次第分别四种四谛胜鬘亦有
四种之文所谓有作有量无作无量四谛但涅槃胜
鬘明无量四谛诠次不同义意少异如后辩。

今初生灭四谛者即是因缘生灭以明谛理于中先
五百弟子品¶ 第 82b 页 X29-0082.png
释名者又二一总二别初总者四是数义谛是实义
唯圣所知名四圣谛二别又二先列次释初列者一
苦二集三灭四道次释言苦者逼切为义无常四相
逼切巳心故名为苦审实不虚名谛所言集者招聚
为义烦恼业合能招聚生死苦果故名集所言灭者
灭无为义无有子果二缚故名为灭言道者能通为
义戒定慧能通至涅槃故名道谛义皆如前此是生
灭四谛也故涅槃云声闻有苦有苦谛乃至有道谛
也问道灭二谛圣人修因得果可言审实苦集是虚
妄何名审实答凡夫虚妄因果是世间实道灭因果
是出世间实世与出世因果皆悉审实不可浑滥婆
沙七十七云若法是苦(苦谛)是苦因(集谛)是苦尽(灭谛)是苦
对治(道谛)世尊立为谛虚空非择灭(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非苦
非苦因非苦尽非苦对治是故世尊不立为谛婆沙
七十七问有四行相观生死果何故此果名苦谛不
名非常等耶复次苦相不苦唯有漏法是苦非馀故
名苦谛非常等三是馀共相谓非常等相三谛皆有
空非我相遍一切法故不名非常谛也问有四行相
观生死因何故此因但名集谛复次集相但于有漏
法有招集生死非无漏故因生缘相无漏亦有圣道
亦有因生缘故集不共故立以谛名(解曰除遍行异熟二因馀四因
名因义圣道起位故名生义随应四缘故名缘义)问有四行相观于涅槃何
故涅槃唯名灭谛不名静等三种谛耶复次灭名不
共故立谛名灭名唯显究竟灭故静名滥定妙离滥
五百弟子品¶ 第 82c 页 X29-0082.png
道故不名为静妙离谛(解云妙离滥道者称扬圣道名妙不属三界圣道名离也)
问有四行相观于圣道何故圣道但名道谛不名如
等三种谛耶复次名道唯显趣涅槃路故立谛名如
滥正理行通通有漏出涅槃故此不名如行出谛(解云
如滥理者有漏中有称理事不邪伪边皆名为如)广如俱舍(云云)。

二明无生四谛者如思益云知苦无生名苦圣谛知
集无和合相名集圣谛以不二相观名道圣谛法本
不生今则无灭是灭圣谛四法名字事相是同而谛
义有异即三藏教生灭为谛今明通教不生不灭真
空之理为谛亦名四真谛故涅槃云菩萨解苦无苦
是故无苦而有真谛解集无集是故无集而有真谛
有灭有真有真故名四真谛也三乘共观得第一义
證二种涅槃亦是胜鬘有量四谛也问若是三乘同
学涅槃何故解灭谛中明常乐我净耶答若方等般
若所明无生真谛三乘共见而二乘通教菩萨不见
佛性不明灭谛是常住四德也至涅槃经为三乘人
同说佛性故无生四真谛通于别圆二教灭谛即具
四德故异方等大品经中通教意在此也。

三明无量四谛者如大涅槃说知诸阴苦名苦谛分
别诸阴有无量相悉是诸苦是名无量苦谛无量集
灭道(云云)如是四谛之理涅槃经云悉非二乘所知
皆是别教所诠理也问此无量四圣谛是何等四谛
无量耶答今明四教所诠菩萨学道种智并得论无
量四谛但此无量四谛的属别教也问涅槃四谛无
五百弟子品¶ 第 83a 页 X29-0083.png
量相何得定知是别教无量四谛耶答曰若不明佛
性而说无量即是前二教所诠无量也若明佛性说
无量者则任运自成后两教所明无量也若圆教亦
名无量四谛者即无作实谛异名也。

四明无作四谛者如涅槃者明约一实谛而辨四谛
即是无作四谛观四得实故名四实谛涅槃云所言
苦者为无常相是可断相是为实谛如来之性非苦
非无常非可断相是故称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无
作集灭道谛在下具引出经涅槃此文即无作三谛
也即是无作四实文也胜鬘经无作四谛即无作一
实结成涅槃不云无作皆同一实结成四谛义既相
开今合两经立名故云无作四圣谛也。

问二处经文为同为异答有无量四圣谛虽依藏识
非是无作有无量四圣谛亦依藏识即是无作所以
者何若约无明恒沙四法事释论无量即是别教所
诠无量若作法性明四谛无量即圆教所诠无量无
量即无作也涅槃经答迦叶明无量四谛即别教所
诠也若答文殊明四谛即是明无作四实谛问曰胜
鬘明无量四谛何故在无作四谛后答胜鬘经云无
作说无量但依义有三种一依果说因无量即是无
作之因二明依理说义无作之理不可思量无量义
也三依体说用无量即是无作之假量也若解三义
次无作后说无量四谛不足疑也广释如四教本说
今此经四谛即昔生灭四谛开权显实即是无作也
五百弟子品¶ 第 83b 页 X29-0083.png
十二因缘及四谛开显等如玄境妙(云云)

【经】十二有支广释如玄文及唯识疏(云云)

【疏】摄大乘至凡夫六度者前四度凡夫有禅慧二度
则无但取心所定慧为六度也言彼岸者离四趣也。

【疏】尔时王子皆以童子等者有云四岁巳上称童子
即表菩萨修童真行又幼而悟道则众所归伏言出
家者欲通化道俗在家不得化出家人又欲引道八
万亿人出家耳言沙弥者此云息慈息诸恶行慈表
菩萨为物又前智积举智慧门今沙弥明功德门。

【疏】问如上尘数至长短者记云实教有长短者若准
实教中实法实人实时此三唯短实理成道必定速
故若约权教根有利钝有短有长故准问意罗汉经
多时节罗汉尚尔实教成道岂不更长故云何易何
谐答意者实教之人闻长则不入实如来知机故为
说短权教人者若闻佛道易得则生轻慢之想故权
说长生善对治准说亦尔若入第一义必无长短由
未入者权实异耳若准说记意实教亦有长短此从
證后随机能示故有长短。

【经】是时十六菩萨沙弥者注云入禅旷劫沙弥之名
不改有义存焉理玄妙故云积劫神力实不踰升日
月灯明实六十劫时会但谓如食顷大通智胜示八
万劫四众但知见一日王子称号不迁或以兹乎。

【经】云阿閦者此曰无动明照不失寂故曰无动须弥
顶者拟器有之上故以顶为名师子音者化有降伏
五百弟子品¶ 第 83c 页 X29-0083.png
众邪之说自行有无畏之心故曰师子音师子相者
好有无畏之容故曰师子相虚空住者法性等于虚
空不以起灭推移故曰虚空住常灭者注云应不卒
谢故曰常灭有云恒寂生死今谓生见无生名为常
灭帝相者道无衰变又云得大自在言梵相者净彰
品物又云能生众圣言弥陀者云无量寿慧命长故
言度一切世间苦恼者永超众苦贪乏言多摩等者
穷卉木之声体神通之照须弥相者众德庄严岿若
崇山言云自在者应身顺感随机缘以起灭如云气
无碍住风景以卷舒言自在王者回朔亘天为众云
之长言坏一切怖畏者以实智之威解万品之惧言
释迦牟尼者能寂三业生死器烦證寂照理故于娑
婆国土至菩提者现成道于忍土欲以道业所感不
由土之净秽也又云十六王子现十方及举名号而
阙无上下岂复十六数少位序不同哉盖欲开上方
以使利根之进下方以拟钝根之升既德以位数叙
缺位以劝德。

【疏】大经一意者五人至发心处但是今经宝所义阙
化城义故云一意非谓对彼三意中之一也何以知
然故下释云非此中意当知是对今经辩异名一意
耳则失今经化城一意也(记释未稳)

【记】云若挫若引者经八万劫是挫到菩提心是引。

【疏】药树者此取别教菩萨畏惧三界二乘故也。

【疏】福智二边者凡夫为福二乘为智凡夫不能自行
五百弟子品¶ 第 84a 页 X29-0084.png
二乘不能化他。

【疏】大品云菩萨度凡圣二地者三界是三百凡地二
乘为第四第五百是圣地菩萨过之问从凡夫三界
障下是难谁所立答记中云是今家杂列今谓是古
人义耳故下结云人师及经论异出如前当知总非
今家义也。

【疏】大品明至二乘合为一百者此古人前立二乘于
此经为第四第五百故引大品辩于离合又引大品
明菩萨度凡圣二地者此古人前立五百中无菩萨
人故云度二地也未明二乘至宝所者此古人通大
品合二乘为一百之所以也为大品不言二乘是权
但合为第四百也既未论化城至宝所者难也大品
既不立二乘为化城亦不立菩萨为宝所耶答大品
下是古人答也初言巳显实至不明化城者约菩萨
巳显实约二乘是阙化城之意也此答合二乘为四
百也次下文下释法华离二乘为五百也为止息故
云度三百者释前三界为三百也汝所住地至出二
百者释前二乘离为第四第五百也若得佛慧即过
二乘第四第五百故云文既分明等又引二乘六义
同十义异者亦是古师引證前大品及法华离合也
六义同故大品合为第四百十义别故法华离为第
四第五百也若不尔者此文何设。

【疏】火宅三车下古人引火宅难今五百也火宅三车
有菩萨今文五百无菩萨何耶故云今为二百即二
五百弟子品¶ 第 84b 页 X29-0084.png
乘为第四第五百也三根下古人答也言佛道长远
者释过五百有菩萨也故言二百须离佛乘非障者
古师意云佛乘即是菩萨既非二乘家障二乘是菩
萨家障所以五百中不明菩萨也。

【疏】何故约凡开三等者此古人释前立五百也此引
进下古人答也。

【疏】问二百是二乘下亦古人问也问意云菩萨若无
难火宅三百不应求车出菩萨若难四百五百对二
乘何不名为菩萨障故云何不为二百障也记中所
明皆约今师恐未稳(云云)

【疏】又明二乘六义同十义别者云六同者一出同谓
出三界故二智同依大品经同一切智依小乘谓尽
无生智三断同同断见思惑今文云断正使是四涅
槃同同得有馀故五见同同见四谛理故今文云同
得一切智是六知同谓同知过去未来八万劫事故
今文第六同名小乘有异也。

言十别者一者根有利钝异修因长短声闻极疾三
生极迟六十劫缘觉极疾四生极迟百劫故今文云
六百者六是声闻钝根百是缘觉钝根二者时异声
闻与佛同时缘觉与佛异时故文云从师独悟三者
有悲异声闻如獐但免自身是故无悲缘觉如鹿得
出围回[(厂@((既-旡)-日+口))*页]念子则有少悲今文云羊者恐误四者福
德厚薄异声闻身或有相或无相缘觉身必有相但
有具足不具足耳今文有相等是五者有印无印异
五百弟子品¶ 第 84c 页 X29-0084.png
声闻手中无四谛印字缘觉手中有十二因缘印字
今文观有广略是六者利益浅深异声闻说法能令
人得七贤七圣缘觉说法不能令得暖法顶法乃至
罗汉所以然者声闻与佛同世众生福德利根故闻
说法得圣果缘觉出无佛世众生薄福钝根故故闻
说法不能深悟亦不堪多说今文能说得四果是七
出处异声闻出于人间缘觉隐处居林今文在佛世
不在佛世是若不尔者与前从师独悟同失八渐顿
异声闻渐得四果缘觉顿得一果也九现通说法异
声闻多为人说法缘觉多为人现通假令说法唯说
一偈十者境界异声闻天眼依智度论及杂心以二
千世界为境界缘觉天眼以三千世界为境界今文
阙第十异。

【疏】五下分法结者准杂心论释九断知中问曰那含
但断欲界贪欲嗔恚二种结自馀身见戒取疑三结
先巳断除云何成五结尽处断知答身见戒取疑等
虽先断除此处集故合为一断舍前别得总为一得
名集断知集处有二谓那含果及罗汉果问馀处何
故不集唯此二处答论云得果及度界方名集断知
那含罗汉是得果及度界故俱舍云总集断故即此
义也问何故此二得果及度界答彼那含五下结尽
罗汉人五上分结尽故此二处得果度界须斯二果
非度界色爱尽处是度界非得果馀非得果亦非度
界是故不集言三见者身见摄边见戒取摄见取疑
五百弟子品¶ 第 85a 页 X29-0085.png
摄邪见言五上分者掉慢无明色染无色染色染是
色界贪无色染是无色界贪也即是贪使无明痴使
慢是慢使掉即是缠故十使门中三是使性掉戏是
缠性此五是上二界烦恼名上结也问十使何不言
五见及嗔等耶答五见见道中断嗔是欲界断睡随
馀使故不说也此与杂心相违彼亦言总集断故(云
云)问曰罗汉断除掉缠说名上结阿那含人断无惭
愧恼悭嫉忿覆悔睡等缠何不名下结答齐择应名
下结今那含断过众多简本异末故就十使中说五
下结即缠垢别论罗汉人断过使少故随使缠说五
上结问前说那含人断五下结中身见戒取疑须陀
断尽摄前从后通为那含所断五下结今罗汉何不
摄前从后合断十结但云断五答曰五下结中初之
三种分别论之须陀所断以实细论亦有那含亲断
之义故得摄前从后那含所断五结其五下分无有
罗汉亲断之义是故不得摄之从后之断十结是义
云何五下结中初之三种三处亲断一次第人亲断
三结成须陀洹二超越人是人凡时断除欲结至六
品尽后入见道断除三结至第十六道比智时即成
斯陀故经说斯陀含人断除三结薄贪恚痴第三超
越阿那含人亲断三结成阿那含是人凡时断除欲
结至九品尽后入见道断除三结至第十六道比智
时即成那含以有此义故经中说阿那含人断五下
结无有断除五下结尽即成罗汉是故不说罗汉之
五百弟子品¶ 第 85b 页 X29-0085.png
人断十结矣。

【疏】初业至成别人者别教初知但中常住次第修学
先学藏教四门故同别也。

【疏】难云云者问汝云城静等者所入可名静能入岂
名静耶车能运是动所至岂不静耶难有无者长者
惊入火宅许子三车子乘教车出宅亦是有而无隔
城虽界外能通之道既是界内还为隔城亦是无难
三一者所入俱一能入并三广如记(云云)

【疏】化城正为退大等者意云明三车与城论有无也
从退大说城是无从发轸学小城是有也上二周从
发轸学小说车是有从退大说车是无也。

【疏】车为说法作譬者文云吾为汝等造作此车故名
为说亦名神通如记(云云)

【疏】为色作譬者例上应云见而不闻如城。

【疏】照城为三如来藏者教行理本是如来藏法也。

【疏】不的去取者前三后一皆去三存一具足而言皆
具四一今药草喻但约差别等说即具四一故无去
取也如云一地是理一一雨是教一七方便是人一
总成实人也兼得行一。

【疏】通前通后者将差无差之名通则教行人及后理
一并有差无差也。

【疏】今初一行颂威光动耀者经云震动于一切摄得
威光故不说也。

【疏】上懈退有三者上譬云中路懈退即无大机二不
五百弟子品¶ 第 85c 页 X29-0085.png
欲见佛不欲闻法合上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
畏是不受诫劝三便作是念合上不能复进前路犹
远今欲退还即是息化今文云不颂第一无大机也
经云而白导师言是颂第二不受诫劝我等今顿乏
于此欲退还是颂上不能复进息化意也唯有二意
故云不颂第一记又不颂第三者恐误思之。

【疏】八解为浴池者池能除热八解能除内外色解脱
具如法界次第中说。

【疏】善法圆足者具四德也直善者观一理也隍者堑
也。

【经】垓(古来反)数也风俗通曰十千曰万十万曰亿十亿
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由大数也即前长行六百
万亿那由他那由他垓也。

* 五百弟子品

【疏】宿世至显实者问此显实何故在前后耶答下根
人至此自知是权但先领实故实在前。

【疏】神通是权者三世益物神通是过去世即是中间
退大小摄权作化城名神通也。

【疏】庆诸实行者问富楼那何不自喜而庆馀人耶答
富楼那久巳證竟不动欢喜但庆诸同辈实行声闻
新得知见故喜也。

【疏】不求发迹言则不嫌者问上求发迹复何嫌答本
是菩萨久巳曾解今言我解复有何奇为避此嫌故
不发迹也下嘿念反此思之。
五百弟子品¶ 第 86a 页 X29-0086.png

【疏】若约上中则于下不便者问于前二周发迹有何
不便答前若发迹皆是菩萨下根声闻望岸自绝不
敢进修故云不便又彼若有本我亦应有本虚不应
不解故未取悟亦是不便。

【疏】具足功德至迹起五味者问文中只对四味从酪
至醍醐如何言五味耶答文例四味结意兼在外道
即对华严在座全生如乳味故云五味如身子云我
本著邪见即其类也。

【疏】护持助宣至生苏味者问助宣对酪正法对方等
者助宣之言应通一代正法之称尽令对邪如何今
局对二味耶答今从大小相望小邪大正故助宣表
小正法表大耳。

【疏】亦于七佛至例前者经云而皆护持通于三世故
云皆也问三世佛中唯举未来者何耶答七佛五味
巳如过去九十亿中说竟现在释迦正助五味故但
总云助宣佛法唯未来佛未有文故今重云亦于未
来等也护持助宣例前半字诸佛之法例前佛之正
法对方等部教化无量至众生例前又于诸佛至百
千众生对般若部但前广此略大意则同令立下例
前又化无量下文同。

【经】无恶道女人者如妙喜国虽有须弥亦名净土今
此无须弥诸天依空而住如安养国也。

【经】云其诸声闻算数等者例安养国有三教则是通
教声闻若藏教者或独在山林不至方等不闻十方
五百弟子品¶ 第 86b 页 X29-0086.png
佛名此人定不生西方若在方等又同听同闻有净
土者即生西方若异闻者自成藏教亦不生西方又
方便位人回心入大及十恶者生彼须用通教三乘
法若得罗汉者自生界外不生彼土如初果人七反
任运出界若至法华复成菩萨。

【疏】惭愧忍辱者崇重一乘之教能生了因之智故名
为惭愧拒暴恶不生嗔等名愧是外衣也信此一乘
起希望心名为信乐是内衣也。

【经】云迦留陀夷者此云黑光又云迦留此翻为时陀
夷此翻为起引十八部疏云迦留云黑陀夷云上谓
悉达在宫时师名也优陀夷此云出现周陀此云蛇
奴又翻为不乐又云小路莎伽陀正云娑婆竭多此
云善来本名恶来。

【经】亲友者礼记云僚友称其悌执友称其仁郑玄云
僚友同官执友同志今二乘机大乘心发与彼王子
是其同志名亲友也又云应化之理为爱如亲为益
如友众生虽暗尚质同素丝有分趣染义到友家。

【经】醉酒而卧者疏大机暂发等者得闻此经一乘教
故无明伏者内心微解一乘理故以无明至迷失者
释醉卧也无明起故迷所闻教名为醉也以失解故
名为卧也故云还复迷失问至友家为王子设酒后
醉卧为本醉耶答准玄文云耽无明酒故是本醉也
疏云无明暂伏是也有云中道无相教为酒说处为
家滞教为醉迷理为卧大乘中道之解为宝珠理中
五百弟子品¶ 第 86c 页 X29-0086.png
之极名无价今不取教为醉如疏(云云)问唯据一醉
即是系珠云何至醉卧时始系耶答两譬实是一时
而前后说者饮酒膳取初有微解时后则皆昏迷解
隐迷中终不朽失故知系珠虽有二譬同一时也又
云酒珠通喻解教二义圆解圆教俱名为珠圆解及
教俱陶神养性同名为酒今不用酒喻教(云云)

【经】譬如贫穷下是颂醉酒譬中三意初至舍去是系
珠时卧一句是第二醉卧不觉是人既以起下第三
起行从与珠下是颂第二亲友觉悟譬中三意初至
之巳是第一呵责次示下一句是示殊第三贫人下
劝贸我等亦如是下颂上合譬上合有二各合二从
初至上愿是颂合系珠譬次我等下二句颂合醉卧
不觉第三得少下二句颂起行从今佛下颂第二亲
友觉悟中三意初二句是呵责次二句是示珠后一
行是劝[卯/贝]。

【经】具设诸肴膳者注云六度为一乘之肴慈悲为六
度之膳有云教法为膳菩提心为珠今谓闻经之时
即实而权名为肴膳助体内真实名为珠也非谓妙
经会中有体外三教为肴膳也。

* 授学无学品

【疏】授学无学中初约断惑释次约胜见释。

【疏】昔方等中记菩萨者经云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
记今何故云方等中记耶答此正是方等中八千菩
萨在彼不闻发心即得与记如此声闻皆经无量劫
五百弟子品¶ 第 87a 页 X29-0087.png
行方得记耳故不闻菩萨即发心与记也经中授二
千人记初志心观佛是默请无发言者问阿难罗云
得记中皆先果次行因何故与前诸声闻皆先行因
后得果不同耶答前后不同应无别意如二千偈颂
中亦先颂得果次行因长行中亦先因次得果故知
前后无在。

【经】山海慧自在通王者多闻之报即实而权之慧高
如山也即权而实之慧深如海也权实即非权非实
而权而实名自在通王。

【经】名常立胜幡者众邪外道永不杂厕故曰常立胜
幡。

【经】劫名妙音者一乘之响周被大千故曰妙音遍满。

【经】其佛寿命至正法者受记之中阿难罗云寿命劫
数最长者明道足不入修天之数出世乃由群生之
感夫世为侍者则津通必授世为佛子则渴仰亦远
缘深所以住世久感浓所以应最脩故开品先记不
与二千同例。

【经】云空王佛所者有师解云(吉藏疏)即是毕竟空发菩提心
以毕竟空为本释迦发心巳后勤集毕竟空得成佛。

阿难多闻即是毕竟多闻护持毕竟空法师弟同起
毕竟空故与记空中之极唯佛所行故称为王也若
尔一切众生皆有毕竟空理与佛同故不得记而阿
难毕竟空即得记耶如维摩破(云云)又云多闻至精
进者以多闻为学则所虑者广以精进为行必所念
五百弟子品¶ 第 87b 页 X29-0087.png
每专欲明虑广则会极迟念专故成道能疾。

【经】阿难面于至本愿是经家叙證从尔时下至佛法
是彼自陈。

【经】蹈七宝华者(徒倒反)玉篇云践也履行也释名云蹈
道也以足践之如道。

【经】云其意柔软寂然清净者即是知诸法寂灭相也
意冥实相名柔软寂然无明分除名清净专注求记
名一心观佛。

【经】名曰宝相者先有大士出世而后应身托生以宝
人为相故曰宝相。

* 法师品

龙树受持分二信力故受念力故持则受从其初持
从其后久久不失乃名为持。

【疏】念力故持者通视馀四皆须于念明诵不忘也问
念与不忘何别答常诵在口名为不忘念但忆持未
必常诵故有别也虽有通别皆由念故。

【疏】束三为二者问自他但是能化所化其法如何答
用前五法为自他耳如前五法中馀四自行解说是
化他束为四中身意誓愿三为自行口业为化他束
三中亦尔若判通别自他俱自俱他为通也。

【疏】今经合受持者领纳故受受即任持但是一义耳
望大论名合也。

【疏】宣传者问大论有何所以开解说为二耶答说能
宣传不能著述解谓解释著述其文故为二也记引
五百弟子品¶ 第 87c 页 X29-0087.png
天王般若十种中书写自读忆持广说自诵此五同
今经也供养流传谛听思惟修行此五今经无也记
中将别摄今恐通摄何者供养通五师流传传五种
法师谛听通四法师除书写思惟修行二种皆通五
人故不可别对也(思之)

【疏】五法自行者问解说是化他如何自行耶答菩萨
化功归巳即是自行也。

【疏】前弟子位者第一恒闻经不谤第二恒闻生信第
三恒始读诵并熙连是弟子位馀如记(云云)

【疏】书写身业者自书为无上菩提即属身业若教人
书亦属口业摄。

【疏】五法至福德门者但有受持等未有其解即是缘
因故名福德门若了因者闻此经解权实即非权非
实之理方名了因即智慧庄严也。

【疏】皆顺佛教者顺开权显实之教也。

【疏】忘我为本者观毕竟空理人法二我俱生分别心
皆不生故名忘我不同俱舍论但用无漏空理忘界
内人我也。

【疏】又束为一如来行至意者记云具室等三名通者
今谓通三谛故如云人天是众生慈涅槃是法缘慈
常住是无缘慈即三谛慈也。

【疏】柔和忘一切丑者三谛上惑也四住是真谛上惑
无知俗谛无明中道名三谛上惑也空座亡一切相
例知故名通也下别释中慈室等各一谛相故名别
五百弟子品¶ 第 88a 页 X29-0088.png
也不然两文相似也(思之)

【疏】慈悲胜二乘者圆菩萨化他胜藏通二乘自行柔
和胜凡夫者凡夫摄六趣并外道粗鐄刚强故以柔
和胜彼空座是圆毕竟空胜三教偏空若从圆说皆
胜九界即相待说若从绝待意则不然馀皆准此(云
云)。

【疏】胜怨为勇者圆人是胜为七方便之怨勤修此胜
故今从别对即胜二乘入空也。

【疏】慈悲破天魔者由慈悲故至菩提树下能破天子
魔今是无漏慈破界内外赤色三昧未究竟名破天
子魔也赤色三昧是能破天子魔是所破能破从所
破得名故云破天子魔耳言未究竟者二十五三昧
一一皆未达实相未名王三昧故用界外王三昧破
界内小乘二十五三昧名究竟也柔和破阴魔者忍
辱衣覆苦依身即成法身故破界内外阴魔也烦恼
魔死魔准说(云云)慈悲故能问有两重者意显衣室
座三皆具定慧二严问答但属慧慧必有定故也。

【疏】慈忍能种等者解脱法身二德实体如种立资也
般若德破相法身解脱究竟不可得如耘等也。

【疏】慈悲至诤者无缘普被名无隔与室义同法身遍
一切处名无碍与忍衣同般若毕竟空不违于物名
无诤如空生得无诤三昧与空座同各互相收皆依
体起用故云何所隔等(云云)

【疏】出三谛者超越次第三谛即圆三慈依圆三谛起
五百弟子品¶ 第 88b 页 X29-0088.png
故名为胜超出次第之表复名为幢慈以上覆下与
幢俱高故与室同也包含普摄者包含名大遍一切
处名普具一切法名摄即法身体为忍衣所覆同也
王三昧者依理立定名之为王不违诸法名为无诤
与空座同也。

【疏】引经云一切善至根本者涅槃云我今欲以一法
赞所谓慈心游世间故證室同忍辱下證衣同无相
下證空座同疏对恐误(思之)

【疏】若论圆行至不可尽云者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
谓大乘大般涅槃即三德三身三般若三菩提三涅
槃三宝三乘此之七三皆从證果若从迷说三道三
因三识等了迷解悟摄末归本唯一三德涅槃而巳
若三德涅槃为不思议境故云常观涅槃行道行道
即具十法成乘一观不思议境二发菩提心三巧安
止观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调停道品七对治助开
八识次位九安忍十离法爱以十境互发四三昧为
修行之缘广如止观故云无尽(云云)

【疏】又事理合等者一约苦果是苦谛二约结业是集
谛故名事三约谛理是道灭二谛故名理道是有为
无漏灭是无为无漏故总名理也。

【疏】又约理者理是所迷迷真故受苦迷俗故沈空迷
中故成智障者前堕苦是真智障次沈空是俗智障
二谛互得名为智障今皆不见中道复名中道障三
谛是所迷堕苦是真谛能迷沈空是俗谛能迷二智
五百弟子品¶ 第 88c 页 X29-0088.png
是中道能迷慈悲和忍空座三是能拔故对三谛起
慈等三拔此三迷故对三门也。

【疏】前三周下明来意亦是结前生后从初至记竟是
结前此下五品是生后又二初总明五品来意次法
师下别明五品来意。

【疏】未必全然者但有一分是初心有退如第四安乐
行中梦作国王亦是深位也。

【疏】见声闻畏惮至摈辱者外凡菩萨欲此土弘经见
持品八千声闻得记者从座而起乃至是娑婆国中
人多弊恶怀憎上慢是也菩萨摈出者八十万亿那
由他诸菩萨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乃至恶口而
嚬蹙等是见此生退佛说安乐行摄退也。

【疏】不虑危苦者闻安乐行巳自行无畏摈辱之虑化
他无愿力弱之危得进后位无退没之苦故说安乐
行也。

【疏】且證等者多宝来證译迦所说真实分身助开宝
塔非是正为化主故云且也。

【疏】法既如此人亦然者随喜法未必有人随喜人人
必有法能随喜心称彼人法功德方大也。

【疏】即横而竖者初随喜品望第五品名竖若望品初
凡夫亦名为竖初心具一切心一切法名横心是智
法是境也。

【疏】自舍清净业报者记云愿兼于业者问既云舍业
何故言兼业耶答兼三界业以愿扶业故云兼也舍
五百弟子品¶ 第 89a 页 X29-0089.png
清净业者修清净业即生界外起神通应来入此生
死今未證法身名为舍业若證法身即能起应若證
无漏即能神通应生本处有身若通业愿生本处则
无身也如玄(云云)

【疏】有慧无闻等者如止观第一引第二法师偈云广
学多闻有智慧讷口拙言无巧便不能显发法宝藏
譬如无雷而小雨披偈意者说法譬雷闻慧譬雨若
单四句初云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
有目无所见疏中用此句法借彼句譬共成一意乃
以智行如雨闻说如雷。

【疏】上明以法为师等者上荷担约法即持经人为非
权非实等法之所担故名法为师也今此持经人随
所至方为一切人之师故云为物也。

【经】从复告下约巳今当此经第一者流通五品此初
品中与一代比决为上为妙后四品但于当品内释
不望一代比决也以初例后故不重明。

【疏】不可分布妄授者问安乐行中何故有所难问者
但以大乘法答今不妄授耶答彼为安乐行人不知
他机但为说大今准譬喻品中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故有异也。

【疏】未说五乘作佛者举总取别但未说三乘人耳。

【疏】如来在世犹多怨嫉者问佛在世时许多怨嫉佛
灭度后说此经时何故亦多留难耶答云如俗言良
药苦口此经废五乘异执立一极之玄宗故斥凡呵
五百弟子品¶ 第 89b 页 X29-0089.png
圣排大破小铭天魔为毒虫说外道为恶鬼贬执小
为贫贱挫菩萨为新学故天魔恶闻外道逆耳二乘
惊怪菩萨怯行如此之徒悉为留难多怨嫉言岂虚
哉故天魔属钝使恶鬼属利使耳既云菩萨怯行故
知三乘俱会(云云)

疏上文云如来庄严者理非定慧定慧严理法身非
缘了缘了庄严法身。

【疏】善根根固者一毫之善皆趣无上菩提故名难动。

【疏】又信力等者约能信法毕竟空约能空如来智约
能照此并约能信对慈毕竟空对座如来智对衣是
寂灭忍故前三德约所故云又也。

【疏】机感名头者头首也权实种子初发萌时即是头
义。

【疏】夫佛生处至塔者止观第七记云约十二因缘束
为三德作大车观具用此文四法一生处二得道处
俱是法身德三转法轮是般若德四入涅槃处是解
脱德三德秘藏佛住其中即是塔义言化身八相者
一兜率下生二托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
七转法轮八入涅槃。

【疏】法身生处者性德实相为修德法身之所生处也。

【疏】法轮正体者前诸教皆属方便故法华名正体也。

【疏】涅槃窟者此经三德秘藏安置诸子在此藏中。

【记】云巧拙止观第六记者大小相对小乘藏教名拙
由灭色證真故大乘名巧衍门三教俱名巧故今经
五百弟子品¶ 第 89c 页 X29-0089.png
开权显实唯圆教名巧前三教俱名拙也约相对说
若约绝待即拙是巧(云云)

【记】道前真如至即真之缘了者二义一约真之缘了
约正因名真起修德缘了是体外以未證也二即真
之缘了者是体内也就位分之住前闻一句是了一
弹指是缘虽具三因属缘因位摄如下释诸子饮毒
中明(云云)

【疏】如老病两健扶之者老是四住病是无明故藉方
便实慧二健能破也。

【疏】还是破方便者光宅既云废昔闻名当知此师不
云身教是方便义同于破。

【疏】昔不言至掩者问前引华严方便是门今何故言
昔掩耶答作门义如前所引昔亦名门通当教故但
不能通实教于实闭名闭耳昔不言三是方便三外
别有实不为实作门名为掩今说三是方便三外无
别实即为实作门名为开前是体外今是体内。

【疏】昔不说一是实者不于当教圆人说名非实还从
前三未说三是一实实不为三作门故名掩今说一
是实者实外无三故。

【疏】实相二义者准前方便亦应对今昔辩初当体在
昔虽虚通不能令三乘入实相于方便名门掩在今
通摄一切故名开二能通方便者在昔不言从一开
三一于三名掩今说一以开三一于三名开准前对
方便中一实为今昔说。
五百弟子品¶ 第 90a 页 X29-0090.png

【疏】同体为法身者慈悲所依耳能坐为般若者约能
观智法身是所观境和合起用是解脱。

【经】遣化人者问遣化人与遣四众何别答化人不可
见如空中声等四众可见故有异也。

* 宝塔品

有释(吉藏疏)此品凡有三说第一河西道朗云从此者是第
二段明乘果次光宅云此品由属前章为證上不虚
次印师明此品具兼二义一證上二开后寿量言开
后者此经初后二分略有十事不同一化主异初分
释迦为化主后分有分身及多宝今谓不然多宝但
为證前起后分身但为开塔不得为化主也二净秽
异初分是秽土说后分是净土说今谓后分从嘱累
出塔后亦秽土说三说处异初分灵山是有后分经
能化所化并升虚空是无今谓处虽有二化主无别
四徒众异说初分经三周授记声闻菩萨众小说后
分经地涌众多今谓地涌自是久远眷属非释迦今
世所化五时节异初分经时节短后分经时节长此
亦不可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六请主异初分声闻后
分弥勒此亦不然若言弥勒应从地涌出品弥勒生
疑不应从此言弥勒请也(云云)七说法异初分说是
所乘之法始则华严讫灵山之集今说能乘之人辩
身权身实则逸多不识其始弥勒莫测其终今谓一
经无有偏说前何无身后何无说(云云)八利益异初
说乘权实但今声闻回小入大于十信浅益后说身
五百弟子品¶ 第 90b 页 X29-0090.png
权实今无数种甚深之利今谓声闻回心不由十信
开示悟入直至道场何名为浅至本门中即增道损
生两处获益对谁言异言十二种甚深者下分别功
德品从无生忍至八世界发有十二番也九瑞相异
前品但明三瑞但至万八千土后分广明八瑞现瑞
处广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此亦不可前有
此土他土各有六瑞而但云三说法入定众喜皆异
于昔从一出多等何谓非瑞又前六瑞具表二门四
一后之八瑞亦表二门圆解故不可也十功德异前
略叹持经之善后广辩格量之福此亦违不思议一
(云云)又云此品去属后分经开为二第一法身果第
二明寿量果引河西云宝塔明法身常住理无在没
寿量明如来寿量等等同入太虚嘉祥许云古人深
见经旨分二章也今疏破云分文太早何名深见(云
云)。

【疏】七宝塔者佛体所居为塔众珍成造为宝。

【疏】种种宝等者记云止观摄法中说者彼云一理摄
一切理一切惑一切智一切位一切行一切教互相
收摄亦尔思之。

【经】五千栏楯者表法身五阴五阴具百界千如即成
五千善内持如楯外遮如栏故喻总持也有人对六
根未稳(云云)

【疏】多宝表法佛者昔灭今现是非生现生虽现犹灭
表非灭现灭即表法身遍一切处如遍十方證经也。
五百弟子品¶ 第 90c 页 X29-0090.png

【记】云多宝久灭今出證经生不生者意谓与下灭非
灭相似也应云虽出證经是生久巳灭度是不生也
往昔灭度是灭犹现全身是不灭也(思之)

【疏】有人此品下十一品是神通等者疏中十一字误
应云七品从此品至分别功德品有七品经是神通
轮从随喜品巳去是说法轮记恐误(云云)

【经】有大誓愿至證明者释论第七云诸佛无人请便
入涅槃如法华多宝无人请故便入涅槃留化佛身
入七宝塔證说法华经一时出现亦如须扇多佛弟
子未熟便入涅槃而此经云菩萨时有誓愿者无妨
因地缘事发愿正化众生见无大机不闻此经故更
发愿为作證明也问释迦何故指净土佛为分身耶
答净土佛身清净微妙尚是应而非真则显释迦秽
土之身弥是迹而非本所以但集净土分身之佛问
何以得知二佛俱非真实以显法身非净非秽虚空
之身乃为真佛耶答睿师传罗什云分身明其不实
则知二佛非真不二为实故知说多宝之愿欲显不
二之本不一之迹所以集分身耳。

【经】大乐以如来神力故至愿见佛身者有云前欲见
多宝即欲识多宝法身无生灭应身有生灭。

【经】佛大乐说至愿见分身者明欲见分身即欲识释
迦本一而迹多云此品始末不出此二义今谓大乐
说欲见多宝虽多塔而现一塔显表释迦迹门会多
而归一密表本门开迹而显本大乐说欲见分身者
五百弟子品¶ 第 91a 页 X29-0091.png
显表释迦迹门从一而施三密表本门从一本而垂
多迹。

【记】云今佛一身而集多身密表迹用之非一迹门节
节施化节节分身今显集一节分身馀多节节分身
全并不说故名为密若尔迹门成不了说何时更开
此密耶(思之)

【记】云古佛多塔但示一塔显表实理之不二者谓若
表迹门可言其显若表本门应言其密须熟思之(云
云)。

【疏】尔时佛放白毫者有解云上显乘权实初分经今
表身权实后分经昔二权覆两实喻同垢暗今俱废
二权双开两实义既明显故俱以白毫表之故云放
白毫光也问指何为昔答法华前为昔者般若遍身
放光梵网即口放光何暗之有又于此分文须破(云
云)。

【经】云一光者有云初明所乘之法不二今辩能乘之
身唯一故俱放一光也法之与人俱是中道故俱放
眉间光也前非无身后非无法又本门未至不合将
迹门流通四品为后分经也如前破(云云)

【经】尔时十方诸佛下明佛欲来之意言欲见释迦及
多宝者由十方佛集得二义一开释迦体一迹多二
开多宝真身常住应身生灭。

【经】娑婆世界即清净等者释论第十云如人请贵客
则庄严处所家主则庄严一家国主则庄严一国轮
五百弟子品¶ 第 91b 页 X29-0091.png
王四天下梵王三界法王则庄严十方也。

【经】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者凡下有二义法身之
果无二法身之国亦一也又一侍者者欲遣信开塔
之用表诸佛云集欲开一法身用故将一人来也。

【经】到宝树下者表树王法身义也。

【经】坐师子座者欲显法身不畏众生起于疑怖同前
今我喜无畏也。

【经】右指者谓手之便易即是方便智力用说教化物
事便也。

【经】诸善男子各谛思惟下举难持又二初一行诫劝
经云诸善男子各谛思惟是诫此为难事宜发誓愿
是劝也次诸经下十二行正举难持以劝流通一者
五行明广说难二假使下二行明书难三若以大地
下两行明读难四假使下两行有云诵难今观此文
亦是说难前说为多人今说为一人亦难五若持下
三行问义难六若人说法下三行有云明问难今谓
持难故云若能奉持也问现世人持经者多何得有
此六种难耶答为有六种人不信法华一贪著五欲
人二外道执著诸见人三小乘执权迷实人四为执
此经谓无常闻法华是常不信人五执近迷本人六
有所得心执此经决定是闻无二无三生信人故有
九未难有六难也。

* 达多品

新云提婆天也达多授也斛饭王子从天乞得天授
五百弟子品¶ 第 91c 页 X29-0091.png
与之故云天授。

【疏】其破僧等者大论云教王害父以为新王我当害
佛以为新佛乃至从佛索众佛呵之曰痴人无知我
尚不以众付身子目连况汝痴人食人涕唾因此恨
佛别搆五法诱佛徒众婆沙云一粪扫衣二常乞食
三一座食四常露坐五不受盐及五味与正理论不
(云云)佛在王舍有因缘集僧调达从座起行五法
舍罗云忍此五事者是毗尼时有五百新学无智提
筹阿难从座而起谁忍此五事非法非毗尼调达语
五百不须佛僧便将往伽耶自共作羯磨时诸比丘
以此五事白佛佛言痴人消灭善心在于泥梨一劫
不救我不见彼有少善心如毛发许身子目连往观
乃至说法现通将五百归(云云)

【疏】因缘者昔为释迦师今释迦弟子师弟异是世界
昔教令善无量众生生善破恶入真等今复造逆令
无量人不敢作逆当获善果是世界无量人善心生
是为人即破头作逆之心是对治修善證理是第一
义经果蓏者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又木实曰果草实
曰蓏。

【疏】束十善为六者问不杀等名檀者十恶尽舍何不
总名檀独言杀等四耶答一往属对耳若通方而言
应知所问不两舌者不传他语耳不绮者细语耳不
贪者是散耳(云云)

【疏】一对治等者如净名布施摄悭贪持戒摄毁禁忍
五百弟子品¶ 第 92a 页 X29-0092.png
辱摄嗔恚精进摄懈怠禅定摄乱意智慧摄愚痴也。

【疏】调根知法界者由意识知法界名法座知法界能
知即般若。

【疏】禅报至破烦恼者此约菩提树下无漏二满故云
断惑。

【疏】身心不动至进者不见能行精进之身及能行之
心二俱不散名不动作此观者名精进也不乱不味
者于散不乱于定不昧皆空如幻也愚智幻化即空
亦然。

【疏】得无缠心者戒为解脱即无缠或所缠于心也。

【疏】行慈境界者禅是慈境界慈依于禅今行此禅即
是行慈境也。

【疏】无悔热者由得禅故心无禅悔及无热恼守护诸
根者六根不染六尘也得无食喜者禅悦为食不用
段食故喜也离爱欲界贪也修禅不空者依定起通
也解脱魔罗者离欲界第六天魔缚也安住佛境者
望果修禅也解脱成熟者次第断三惑也。

【疏】般若十利者荡前五度著故云不取等不离身心
精进者不于身心偏起名不离必须俱时精进起增
上慈即无缘也。

【疏】云后受人天得涅槃乐者人天近果涅槃究竟果
前后例尔。

【疏】若修身至慧者六度初四修身第五修心第六修
慧无著论云资生无畏法檀是资生尸忍精进是无
五百弟子品¶ 第 92b 页 X29-0092.png
畏禅慧是法若行坐者约四仪观第一义舍二边名
舍攀缘无起二边心名不犯于中道境喻不起有无
心名无疮疣疮是损患喻无疣是垤患喻有不舍中
道名不舍于离于二边见中道也于事不放逸于九
界见佛界也于诸法体性无生约五阴十八界例皆
了第一义(云云)

【疏】阴舍是檀者一念十界阴名檀于阴不起怨想者
不起前三教之观名怨想也不炽然者不于佛界阴
更造九界阴因而受当阴名不炽然也。

【疏】于界舍名檀者舍九法界中十八界也不为九界
扰浊名尸。

【疏】于界舍因缘者九法界中各有十八界根尘识三
因缘和合则有取境等今但观理泯彼因缘故名舍
也。

【疏】如幻想者用二十五三昧中如幻三昧观之名幻
想也。

【疏】别教种智为相本者地前教道约缘修种智为因
藏教约福德亦前三教总约修得圆人发得别人登
地亦发得从教道说且言修得十住婆沙第八云足
安住不动名足安立相是今文足平如奁底者镜匣
平也三苍云镜器方底也千辐轮者手足掌中千辐
轮具足明了如印文现。

【疏】圆直身者身长七肘不曲故名圆直大相。

【疏】合缦及柔软者犹如鹅王𦘕文明了如真金观缕
五百弟子品¶ 第 92c 页 X29-0092.png
故名手足缦网相柔软相者如兜罗树绵名为软相
绵从出如柳絮类即睹罗树名。

【疏】鹿膞肠者佣(土凶反谓均直)膞渐粗如伊泥延鹿腨故名
鹿膞相经十力者十住第十云如是十力者力名扶
助气势不可穷尽无能阻坏虽有十名而实一智缘
十事故名为十力佛智缘一切事应有无量力以此
十力足度众生故但十耳。

【经】云时天王下至不退者此经文狭彼化具足五时
教云罗汉乃至无生忍等即初后二味也唯初后例
中亦应有馀三味。

【经】闻妙法华经至十方佛前者此经亦有生西方及
弥勒宫并随众生愿耳。

【经】女身五障者超日三昧经说上度比丘谓慧施曰
不可女身得成佛道有三事障五事碍故云何为三
谓在家从父母出嫁从夫制夫死从子制亦同俗书
三从之义言五碍者一不得作梵天奉清净行无有
垢行修四等心善遵四禅乃升梵天淫恣无度乃为
女人二不得作帝释者勇猛少欲乃作帝释杂恶多
态乃为女人三不得作魔王者十善具足尊敬三宝
奉事父母谦顺专侍乃作魔王轻慢不顺毁失正教
乃为女人四不得作轮王行菩萨道慈悯群萌供养
三尊先圣师父乃作轮王主四天下俱行十善尊崇
道德为轮王无有净行乃为女人五不得作佛者行
菩萨心悯念一切乃至證无生忍乃得成佛女人无
五百弟子品¶ 第 93a 页 X29-0093.png
此事故。

* 持品

【记】引宾头卢知七年失国者四分律云拘睒弥国忧
陀延王是宾头卢亲厚知识王朝晡常往问讯受恶
人语贱人见王不起王乃报言明且更往若故不起
当夺其命如言而往宾头卢念言王恶心来我若不
起当断我命误王堕狱我今若起失七年位作是念
思惟以轻易重宁使失国即起迎送王乃问之今何
故起答起与不起悉皆为王王问何为我耶具述前
意王问几日当失答却后七日王便还国修治城堑
贮备军仪至第七日云沙门语虚与诸釆女入恒水
乘船游戏时尉神国七年不雨婆罗殊提王往摩竭
国诣瓶沙王王求出水珠不获却还闻彼水中忧陀
延王釆女娱乐密放白象入水引之忧陀延王谓为
野象善其调法诵术弹琴向前取之为彼得便锁脚
还国经于七年等(云云)北齐少林寺稠禅师为齐王
所重亲躬所居为护王寿不起迎送王密怨心明当
重试若故不起当断其命预知其念便起迎送王亦
问之答起与不起悉皆为王王问知巳尅时而卒未
闻此例不合不起(云云)

【疏】偈有二十行至不细分者初十七行忍衣为二初
一行总标发誓弘经次十六行别著忍衣恶世弘经
于中又二初有诸下五行正明忍恶次而作下二行
起恶初五行中第一一偈忍三业恶是外恶是外恶
五百弟子品¶ 第 93b 页 X29-0093.png
人次恶世下一偈是上慢出家人第三或有阿练下
三偈即是出家处摄一切恶人次而作如是下第二
正明起恶又二初明起谤次浊劫下明谤所以初又
二第一明恶言谤第二作善言谤初又三初两行是
私处毁法谤人毁法即是外道论议谤人即是邪人
次常在大众下两行向公处毁法谤人第三我等敬
佛下半行明菩萨能忍问初既云外道论议后何得
云自作此经典答初云说外道是外道十八经复无
此说故是自作此经典但非内教理同外道也次为
斯下第二作善言谤又为二初半行明起谤次半行
明能忍言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者小乘人谓学
大乘人明诸法本寂灭无有二相便作是言若众生
与佛无二相者汝即是佛故名轻言次浊劫恶世下
五行半第二释毁谤所以恶人所以毁谤者凡有二
义一者外魔来入身中令其毁谤有三行文是二者
内愚痴故不知小乘是方便执以谤大有二行半文
是巳上并忍衣讫馀二如疏(云云)

* 安乐行品

【疏】安乐行者有二解一安乐即行二安乐之行安乐
是果行即是因果之因也。

【记】云修得随时赴物者修得三德对性明修性则通
迷通悟通圣通凡通因通果通开显及不开显如前
释方便品中三谛在凡不下在圣不高等是也若约
修得随名赴物即有十种三法如金光明玄释其名
五百弟子品¶ 第 93c 页 X29-0093.png
虽变其体无殊故名室等三喻破十三(云云)言释迦
在空座也者从所处空表座也入塔衣者从能入说
生身入灭佛塔即是忍衣命弘经室者处处说法即
拔苦与乐故名为室又多宝衣者从所覆边说所覆
是法身能覆是忍衣以所显能名为衣也释迦座者
从能生表座能生表智属报身也分身室者从调伏
众生名为解脱故属应身也馀皆准此(云云)

【记】云于中为五等者准诸品应先释名次依文释义
今五中初一是释名后四是释义。

【疏】著如来至安者此与前异前是修得定慧严修得
法身为衣今是性德法身著修得忍衣故名安也入
如来室至心乐者离二死也。

【记】云病儿室果者玄文从忍为病儿取能忍对衣也。

【经】住忍辱地者忍辱是能行之行地是所依实相之
境忍行依地住通能所故也。

【疏】而不卒者依俗谛恒沙三昧理者名安乐。

【疏】又法门者文有标释结初是标次安名下释三即
法门也是结就释中又二初安名下列次不动下释
如文(云云)

【疏】观诸至相者能导之智导之万行至实相故名为
进也。

【疏】彼明至树者大经第十云复次善男子如我昔日
所说偈云。

「 一切江河必有回曲
 一切丛林必言树木
五百弟子品¶ 第 94a 页 X29-0094.png
 一切女人必怀谄曲
 一切自在必受安乐」


尔时文殊师利而说偈言。

「 非一切河必有回曲
 非一切林悉名树木
 非一切女必怀谄曲
 一切自在不必受乐」


佛所说偈其义有馀乃至其洲有河端直不曲喻如
绳墨直入西海又金银琉璃宝树亦得名林又亦有
女人喜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又乃至梵释诸
天虽得自在悉是无常皆是有馀(云云)

【疏】修行长行等者上列中名方法今释中云修行者
依法起行故上名方法今名修行名异意同。

【疏】云内凡初名行处者从别教释三十心名内凡取
十向后心近初地名近处也指前品者法师品近阿
耨菩提为證也。

【疏】真俗假实明二空者真俗约境假实约智或对小
乘二忍俱是生忍大乘中道第一义即是法忍虽依
真俗立生忍名生即法故故云皆见中道。

【疏】初后悉休息者初五品位时用行行息入六根乃
至等觉行息入妙觉皆与理合故名息非都不行也。

【疏】云何名下释近处中皆云助观者记云行处是正
行近处即助行正助合行也今恐不尔皆云助观观
是正行前行处中有止观慈悲三行谓止行即行不
行是体真止观行即非行非不行即息二边止慈悲
行即不行行是方便随缘止总名为止今近处中亦
例有三总名为观故上直巳下对三义是言附戒者
五百弟子品¶ 第 94b 页 X29-0094.png
约远处中身业止观二行为行近二也次约近处中
以慈悲行为行近二也次约非远非近处中以观行
为行近二也虽广略有殊只是三止三观三慈悲导
身业耳总是正行附戒等三以为助也(思之)

【疏】一豪势等者凡离十缘一离国王谓离慢缘二离
邪人谓离邪见缘始行之人未能邪正等观故不应
近注云未能天地一指万物一焉故云不应近言路
伽耶陁者有云翻为世间之行正法华云赞序歌音
逆路伽耶陀者此云逆世间行正法华云结偶习俗
也三离凶险戏缘谓散乱故那罗者此翻为力注云
文身约术等是以䌽𦘕身使班也四旃陀者离恶业
缘旃陀此云可畏亦云恶罪者下性人也五二乘者
离小乘缘始行人菩萨大照未圆恐容染小法故令
音形宜隔行止勿共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者若有机感者即为说法不为名利六远欲想者离
染爱缘五岁巳还名小女不许嫁为处女以未出门
故名处女又立志不嫁为处女七远不男者谓离无
节造缘十诵律云七法第一云一生不能男二半月
不能男三妒不能男四精不能男五病不能男又天
刑都变半天者天性不能俱舍云生也二刑者被刑
俱舍云剧截是三都者俱舍云妒谓自他是四变者
女变为男由不能也五半者半月能男有半月不能
男八远危害缘者经云不独入他家是也九远讥嫌
缘者经云若为女人说法能生他爱是十远离畜养
五百弟子品¶ 第 94c 页 X29-0094.png
缘者经云不乐畜年少弟子是。

【疏】无名者试言中道复具空假试言空假体复是中
试言具三体唯是一试言是一体必具三试双言三
一体常非三一试言非三非一而常照三一试言是
体而常起用用复常寂故不可名名之他解名不能
名者唯只得空何异小乘(云云)

【疏】云从惑因缘生生死者有漏业为因烦恼为缘感
得五道异熟苦果名生死即是所生法言解因缘生
涅槃者有无漏机为因如来说教为缘得无漏果名
涅槃是所生法。

【记】颠倒是说由者下文云从颠倒生故说即是说由
由颠倒有二边是故得脱二边也。

【记】云不必须云颠倒者上说二边之教皆成不思议
三谛之教故云妙教但在后文不同前由也。

【记】云机语通者机通九界二边语局但在空假理实
空假亦通九界。

【记】云无所离合者不同因缘离二境次释合为一颠
倒为一是二边境第三是三谛境今常乐一句无所
离合也。

【疏】不转即空空者圆空空别空空通空空藏空空外
道断见空。

【疏】颂中略不次第者阙第十畜养名略初应入下十
四行为三初半行双标行近次常离下十二行半释
行近三是则下一行结近也就第二释中常离下三
五百弟子品¶ 第 95a 页 X29-0095.png
句是第一离豪势凶险一句是第三离凶险戏旃陀
一句是第四离杀者外道梵志一句是第二离邪人
法亦不亲近下两行是第五离二乘深著五欲下三
行一句是第六离欲想及诸不男下三句是第七离
不男亦莫下五句是重明离杀者衒卖下二句是重
明离欲想皆勿亲近一句是结卖肉色二也凶险下
二句是重明前凶险耳诸淫女下二句重明前离欲
想耳莫独下一行是第九离机嫌入里下一行是第
八离危害故云不次。

【疏】亦是人空行处者前行处文住忍辱地柔和善顺
而不卒暴心亦不惊是人空生忍今近处离十恼乱
亦是人空生忍故云亦也。

【疏】取意即兼近处三意者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
其心名三意由近处三意即外能离十恼乱也。

【经】畋(徒见反又绝见反)取禽兽也把手也非今所用渔(语居反)
亦捕也。

【经】魁(苦回反)师也脍(古外反)割也。

【经】里者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又畋猎渔捕者杀陆为
畋猎杀水为渔杀空为捕。

【疏】卫世师者此云无胜以六谛为宗一陀骠谛此云
主谛谓地水火风空时万我意九为万物所依故云
主谛唯识云实句也二求那谛此云依谛谓色声香
味触数量一异离合好丑苦乐憎爱等依前九法故
名依谛唯识云德句也三羯摩谛此云作谛谓俯仰
五百弟子品¶ 第 95b 页 X29-0095.png
屈申往来迟速等唯识云业句四三摩若谛此云总
相谛谓总万法为大有于实德业三非无之义即是
有句五毗尸沙谛此云别相谛谓森罗万像各各不
同唯识云同异句六摩婆夜谛此云不与谓尘成瓶
不相妨碍唯识云和合句(云云)

【疏】云迦毗罗乃至二十五谛者旧云迦毗罗讹也僧
祛此云数论即慧能数度诸法故名为数从数起论
故名数论又数能生论亦名数论即上古有仙名迦
毗罗此云黄赤今文黄头头色赤也仙人从色受名
因坐定中悟二十五谛义乃至后变为青石广如因
(云云)言二十五者一自性亦名三德萨埵剌阇答
摩亦名冥谛二十五谛未转变时冥伏在中也言自
性者亦名与二十五谛为自性也远师云彼得五通
见八万劫八万劫外不见即言不应无性应有冥性
从此生实觉知次从此后起中阴中我心从此我心
生二种法一色法有二十一谓五尘五大五知根五
作业根谓手脚口男女大小遗根及心平等根为二
十一二心法有三谓染粗黑亦云勇粗闇即贪嗔痴
三爱生心于母生爱于父生嗔嗔覆不了为痴也第
二十五是我从五微生五大者从色尘生火大火大
生眼根眼根还见色声尘生空大空大生耳根耳根
还闻声香尘生地大地大生鼻根鼻根还闻香味尘
生水大水大生舌根舌根还别味触尘生风大风大
生身根身根还觉触此据强说亦五尘俱生五大五
五百弟子品¶ 第 95c 页 X29-0095.png
大俱生五根言心平等者是内心五大齐成故名平
等又俱分别五尘名平等也此出增减经(云云)

【疏】事成外仪等者事成是标近处理成标行处次菩
萨入静下双释人无我释外仪法无我释内心。

【疏】或令大小俱失如先在鹿苑及方等中在小乘方
便位人若被毁者即失小果及法华中大益故云俱
失。

【经】不生怨嫌心者问口安乐行如何言心耶答先剪
意地防于口。

【经】云以是方便至佛道者长行上不说方便人法之
过偈中由不说过可得以方便教渐入于圆抑引互
现耳故云约行善也。

【疏】若内无过如长行说者此偈约不颂长行但是通
指长行内心不说他人等四耳嫉是嗔垢者随前根
本烦恼也俱舍云忿覆悭嫉恼等是(云云)百法云殉
自名利不耐他荣故名为嫉谄者矫设异仪曲顺物
情名谄诳者现有德诈邪命不实名诳。

【疏】知机可责至义者若知有圆机责令速进既不知
机令五品位人被呵便退若十信巳上虽闻责而且
不退故云容也。

【经】虚空诸天为听法故者次明天护问天上自有经
卷何故来人间听法耶答智论云佛不说天上有经
卷今有者忉利兜率二处有之诸天来者人有三事
胜天一能断欲二强记三精进天有二事劣人一欲
五百弟子品¶ 第 96a 页 X29-0096.png
天著五欲二色无色天著禅味故不及人所以来人
间听法也又菩萨天欲弘法利人故来听法也又欲
逐诸恶鬼及增益法师身心二力故来听法也今谓
不尔但乘戒俱急者即来三品缓者不来不闻人天
胜劣如通序中释(云云)

【疏】从文殊等者第二叹经云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
不可得闻者一者小乘国中所不闻二者无缘国中
不得闻三者不作闻相不作句相无相者相如此之
闻无量国中甚难闻也。

【疏】轮王譬如来等者问流通法说何须更譬耶答有
二意一通为法说可解二别为始行弘经人未曾闻
譬说故于流通中更为作譬也。

【疏】所破八万四千之寇盗者相传云真谛解分十随
眠而为十一一各有九随眠为方便一一具十即成
一百一百各有前分后分并本成三百量本一百就
前后二百中一一以九随眠为方便并本二百合成
二千兼本一百为二千一百约多贪多嗔思觉愚痴
著我五品品有二千一百成一万五百巳起有一万
五百未起有一万五百合二万一千又以三毒等分
四各有二万一千合成八万四千此与正理不同又
依贤劫经三百五十度门各有六波罗蜜成二千一
百对四大六衰各有二千一百成二万一千贪嗔痴
等分各有二万一千合成八万四千与正理亦不同
(云云)
五百弟子品¶ 第 96b 页 X29-0096.png

【疏】能破八万四千之官兵者俱舍云牟尼说法蕴数
有八十千也问八万法蕴合有几亿颂答此间算法
有上中下下者十万曰亿中者百万曰亿上者万万
曰亿若依智度论千万曰亿若此方则十万为一亿
一法蕴有六十颂十法蕴有六万颂是则万法蕴有
六百亿颂八万法蕴有四十八百亿颂问智论唯有
四十万颂何故此说过多答毗昙据佛在时法未灭
没故多智论据佛灭后故少如法藏传云尚那灭度
七百七千本生经一万阿鼻昙八万清净毗尼皆灭
此即證也。

【经】得法国者法界国也。

【经】如来亦大欢喜者界外四魔。

【疏】其中细开云云者颂不与珠譬中但颂上三譬如
强力二句颂上威势次兵战一句颂上第四有功欢
喜次赏赐下二行一句颂上第五随功赏阙馀三义
次颂与珠譬具颂上二初如有勇下二句颂上第一
有大功者心甚欢喜次王解下二句颂上第二以此
难信下与珠譬次颂合譬中初颂合不与珠但有二
义初如来下二句颂上合中如来亦复如是即譬中
初轮王义次忍辱下三行颂上合中以法教化巳下
文即譬中第五随功赏赐义次颂合与珠中具二初
既知二句颂上合有大勋次末后下二行半颂上合
与珠上长行合与珠中有提譬帖合云如彼强力之
王等今颂中亦有如王解髻等二句是也上长行从
五百弟子品¶ 第 96c 页 X29-0096.png
文殊下至今乃与之是颂中末后乃为下半行是也
颂此经为尊下二句是长行中从文殊下至最在其
上是也颂中从我常下二句是长行中长夜至宣说
文是也颂今正是时下二句是长行中从始于今日
巳下文是也故注云云又细开者从既知众生是人
一兼行一说是法华是教一不妄开示是理一。

【经】说种种法者体外方便以方便是体内也。

【疏】今初读是经至转现报者有人问现身读经人忧
恼疾病云何言常无忧恼耶答有四意一众生有二
种业一定业二不定业不定可转定不可转二云转
重为轻故读经人横罗殃咎三不能如说行四众生
无量罪渐得微薄今疏意转现报也不简定不定尽
能转也经力如此今有不转者受持心薄耳又常无
忧恼者是除心病疏云除苦受之报是也又无病痛
者除其身病疏云即报转是也若准药王品此经阎
浮提人病之良药者如来能破众生三种病也一凡
夫谓六道二声闻谓两教二乘三菩萨即三教菩萨
即破九界权病故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经】若于梦中下疏分为六初五段从十信至十地梦
入因位故四言偈颂之第六梦成果位故五言偈颂
之智论有五梦一热气多故梦二冷气多故梦三风
气多四闻见多五天神与梦今疏又是所更闻见是
第四梦及诸患是热冷风三患是诸患梦也摄四为
二共五梦为七天神梦与非人同问僧祇律明五梦
五百弟子品¶ 第 97a 页 X29-0097.png
一实梦二不实梦三明了梦四梦中梦五前想后梦
是不实何得见初发心乃至成佛耶答喻一念佛心
是十界如芥子容须弥不相妨碍也无情尚尔况心
佛微妙一念不具一切三世诸法耶言梦见初发心
至成佛无量诸事者皆比其觉时反观只是一念眠
心心譬自性清净心眠法覆心譬于无明也无量梦
神者譬恒沙无知烦恼覆一切恒沙佛法也梦事不
实善恶忧喜譬见思惑覆真空理也故知一念理心
能具一切也。

【疏】障净现生后者现是六根生是初住后是妙觉。

【疏】成就贪嗔者过去所成烦恼今生断尽沙门义。

【疏】非愿智境者非神通愿力及宿命智力。

【疏】佛起现前者佛觉常现前也。

* 涌出品

【记】云冥显如来迹不可量者地涌菩萨冥妙之用显
于如来三世之迹不可测量也。

【疏】四悉者此中随事生善心必三世得益皆理善破
理恶久證第一义为四悉与释列众中诸弟子四悉
异彼前三悉属事第一义属理言四方者但是灵山
四方非远处也东安云此下三品是正说文中第二
段明长短不二前第一段明三一不二此并法无定
相以一为三或说三为一第二段明人无定相或以
长为短或以短为长非是圣人别有体通近远直是
法性自尔又破光宅云若言此中长寿是真短寿是
五百弟子品¶ 第 97b 页 X29-0097.png
应者亦应净土是真秽土为应若言即秽土是净土
何不即短为长耶唯此破意光宅不将本迹虽殊不
思议一也即以三品为三段初一品说寿量之缘起
今谓缘起是本门序段不应全一品为序第二品正
明寿量第三品明闻寿命之益今谓益中有授法身
记及领解作此分文不同近代判属流通此与印师
初分后分二门同今家但言本迹二门则收各有身
(云云)

【疏】十一品半至云云者记解恐误今言云云者准下
文分为二一三品半明弘经福重流通二八品明嘱
累流通各有三段如下分文故言云云不关东西等
今释记者于十六品半中迹门五品法师举法馀四
品举人引今是持品安乐品引往是宝塔达多品(巳上
迹门意云云)问若尔此明本门流通不令迹门共说思之
东妙音西观音显是声闻得八相记密是不轻菩萨
授四众正因记总身是妙音观音别身是各现三十
三身逆是调达严王顺是声闻菩萨往佛是云雷音
等今佛是释迦自微如弹指是缘因自著如闻品得
无生忍得法华三昧等现益亦如闻品当益即指未
来畜益如龙鸟人益如四众男益如现童男女益如
童女及龙女等亲益如罗云耶输疏益如馀众事益
如缘因理益如正因又事益得前三悉理益第一义
悉虽有此义注云云意理则不然如前(云云)

【记】于前四悉但世界为人者召下方虽有四悉望卷
五百弟子品¶ 第 97c 页 X29-0097.png
初释但有二悉上下方异是世界专在涌出品为人
兼后寿量品即召本属示现在众令生现善即为人
益未断疑无对治未显远无第一义也(云云)

【疏】法性之渊底者即境也玄宗之极地者因果为宗
即初观为因观竟为果故名为宗皆冥法性不二之
理名为极地玄者妙也。

【疏】以不住法住密藏者所住是性德四德能住是修
得四德者记释云本有四德为所依修得四德为能
依能所并为能依身者身为能依是修所依是性虽
有修性俱属于能是能依身也所依土亦有修性性
四德土是所依修四德土是能依虽有修性俱属所
依土也依正不二身土一如故大师云一法二义耳
(云云)

【记】引华严云重重相入等者即约理相入约事虽互
相入皆有事等十方尘刹皆有善财普贤法慧功德
林金刚幢金刚藏等名相入事等名相入等说等者
皆具四十二位容融之法也。

【记】十方法界唯一佛者此是问他宗也今家释三身
只是一身一即三故一遍即三遍体用不相离故如
寿量品(云云)

【记】亦许他佛者问他宗法界之内唯一释迦主伴为
亦许他佛十方主伴耶答并有主伴如此方主十方
伴十方主此方伴主中主主中伴伴中主伴中伴皆
互相通(云云)
五百弟子品¶ 第 98a 页 X29-0098.png

【记】于此巳前亦曾有迹者谓于法华前亦有本时所
化弟子随如来迹中施化但未曾说耳言虽但显本
者虽下方涌出是本未至寿量者名为未彰。

【经】况将五万者欲亦弟子多而师少尚有六万恒沙
况弟子少而师多此益数转多矣。

【记】则显无机至于长见短者恐误。

【记】云执者即长而见短今言无机是执者何故云不
能于长见短耶应云无机者不能于短见长耳(思之)

【疏】初标四导师者一名上行在空有之表即中道行
二名无边行者踰断常之际问与前空有何别耶今
云遍法界起名无边行言净行者出三惑之外言安
立行者理遍故安智圆故立自行理智故称安化他
理智故称立有云上行表我无边表常净行表净安
立表乐若具说者一一人皆四德。

【疏】问如来安乐至少恼者问讯能化人也言少病少
恼者凡有三句一者无病无恼二者多病多恼三者
少病少恼三句之中但问一句不问无病恼者众生
未得免疾佛何由得无病耶不问多病者众生若都
不受一乘之化可言病恼多耳巳受化易故不问其
多但言少也问病恼何别答问讯身为少病问讯心
为少恼若从所化说者众生结使垢尽如来少恼众
生苦尽如来少病。

【记】故且抑其一分者明其于短见长望于狭见广名
为一分。
五百弟子品¶ 第 98b 页 X29-0098.png

【记】逗机未足合亦不周者如别教證道虽与圆同名
之为合未开地前三贤名为不周犹存别地前及馀
六方便名权未开近显远者名迹未逗馀六方便名
未足。

【记】二顿不别者恐误华严从说名顿法华从开名顿
开不开异约理是同(思之)

【记】远近二由者地涌为生疑故现为寿量之近由如
来为显长故召寿量之远由故云远近二由也。

【疏】第二正说为二初诫许次正说初又二长行偈颂
长行又二初诫次许初诫又二初先述赞次诫次许
又二初标果智次开化故知文不次也。

【疏】先述赞者善哉是赞乃能问下是述。

【疏】次三颂三世者经昔所未闻法者过去今皆是现
在当得闻是未来记云一行半恐误(云云)

【疏】初五行半颂双答者初四行颂答师中兼颂释师
中智断初二行颂修智德。

【经】从常行下一行颂释中證断德次从如是诸子下
一行颂释中證智德次一行半颂答处中亦兼释答
中权智初志念下二句颂上释中常乐深智等次种
种妙法下二句颂释中亦常乐于诸佛之法。

【疏】白佛下腾疑更请又二初腾疑次今日下是更请
疏阙此开(云云)

【疏】初二颂开譬又三初譬如下二句是颂长行譬如
有人色美等是次示人百岁下一行一句颂长行指
五百弟子品¶ 第 98c 页 X29-0098.png
百岁人等是三举世下一句颂长行是事难信是。

【疏】后世尊亦如是下颂合譬亦三者恐误长行合但
二无第三合结也。

【疏】我等从佛闻下第三三行者此中文句应言第二
颂请答文不开颂合譬也就颂请答文文三初我等
从佛闻一句颂第一佛语次于此下颂合除我等疑
三愿佛下二行半颂除未来弟子疑兼请答意中六
义亦在其中故注云云。

* 寿量品

昔有数人乘船连风馀伴并溺死唯一人凭物独济
夜梦云汝所以偏得脱者曾听法华寿量品故也。

【疏】睿师序云分身明其不异者有云不实耳谓分身
欲显丈六非实身多宝欲显法身不灭记云预表双
林不灭应即法故。

【疏】河西云明法身真化不异者谓宝塔品明法身常
住理无存没寿量明如来寿量等同大虚。

【疏】非存亡之数等者法身非应生之存入灭之亡名
数也脩夭类知修践极之照者增念佛三昧也缘佛
久远之本广迹之化无量无边即增其三昧诸菩萨
心修此三昧名为践也见法身非量而量名为极。

【疏】澄神至本者此古人但见迹中法身为本若性德
法身众生共有不知修得法身之处三身具足澄神
三身俱名为本今日三身俱名为迹何得唯言法身
为本耶若会归为乘始者会归竟无始尽未来故无
五百弟子品¶ 第 99a 页 X29-0099.png
终也未曾为始者权本是实亦无始终。

【疏】问近成是方便下有五问初方便是难次若尔下
四是例一例近二例会三例道同四例义坏(思之)

【疏】释品如来者记云先通次别今谓是初略释如来
寿量次如来义下是广释如来寿量(思之)

【疏】诸菩萨至发愿说寿者馀家将此例释迦尘点是
权菩萨既愿未来说寿当知释迦酬愿而说非是实
成今不尔释迦文證此寿即实菩萨但于初住分得
妙觉本下迹高开近显远只即归初住长寿之说此
即是权释迦不尔如向所说。

【疏】先以报为本者诸文皆云从法身起应今何以从
报耶若言法身遍一切处何不能应耶答从果地所
證法身能契智满方有起用从观證为本也。

【疏】诠量诸命者问寿命何别答正理论云寿命无别
俱舍论义释则异命是活义存义住义未死即名为
命寿是定义期义限义今约三身寿命释之(思之)

【疏】金刚前有量者问初住之寿尚不可尽如何十地
仍有量耶答若證理边实如所问今从惑未尽边仍
受变易生死故名有量。

【疏】无常者无凡夫生灭倒故谓凡夫执著生灭为常
今无此常也。

【疏】一身即三身者记释名通三身皆四句义通者名
下之义三身互通如云应身非常非无常义与法身
无别问应身双非及双存句许可义通第二常句第
五百弟子品¶ 第 99b 页 X29-0099.png
三无常句既是应同如何得名义通耶答由法报二
身中如虚空出过二乘之常无凡夫倒之无常即能
应同常无常也故止观云若言应身直应身者非应
身也当知应即馀二身也言理通者三身同一理也
法通者三身皆有四句法也(云云)

【疏】诚是忠诚等者初始行者令信深悟者令解又钝
根者信利根者解又今说法法身唯佛證解除佛巳
还皆是信解也如来诚谛之语者出所信解也佛心
实为诚故云忠诚寿量实为谛故云谛是审实也言
三劝信准释论第一百卷云为尊重法故慇勤至三
又受法者有三根故三说。

【疏】破近显远等者玄第九卷释用十义中例迹十义
云一破三显一二废三显一三开三显一四会三显
一五住一显一六住三显一七住非三非一显一八
覆三显一九住三用一十住一用三述曰三是权一
是实对本门将迹替三将本替实为十双本也。

【记】云望往日寿至望自身者以释迦今望往日值迦
叶为菩萨时名竖以今自身佛望久成佛为横经云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教化名竖亦于馀处教化
名横。

【疏】性行合空者合毕竟空理相应也。

【疏】值燃灯至他身者记云燃灯是他身恐误文云是
说巳身也即说巳身值燃灯佛也灯明是说他身耳。

【疏】缘中亦有世间等者记云通别二教三虚一实问
五百弟子品¶ 第 99c 页 X29-0099.png
通教与藏三乘是同證理亦同何得云第一义是实
耶答从利根菩萨摄入后教第一义实是通教菩萨
有利根即同别教登地藏通二乘昔于三味亦有密
入亦应云三虚一实也今从显露边藏通两教二乘
并是三实一虚通菩萨钝三实一虚利三虚一实别
教地前三虚登地一实但云通利也。

【疏】约圆顿至一实一虚者记云五千起去于本迹二
门名俱虚者意谓不全既闻略开显巳成结缘众于
四悉中又有三悉之益亦应云三悉为实第一义虚
不应于迹门全名虚也(思之)

【疏】此中六句显应身等者经从如来如实下是第一
句无有生死下第二句亦无在世下第三句非实至
非异第四句不如下第五句如斯下第六句权智六
句例然记中初二三句合第四句离恐不称论文(思之)
问应云三谛之智何故云权实二智耶答舍别从通
二通四教三局别圆若从开说唯圆二三不二(思之)

【疏】例如非生非死结句为生是生是死结句为死记
解生是生死有边死是涅槃无边判云疏错今谓不
然疏但随结成偏句不必要局双非是无双照是有
(思之)

【记】云一一悉中有四悉者准玄文释世界四者释论
云阴入隔别是世界因缘和合故有人是为人正世
界破邪世界是对治闻正世界得悟理是第一义为
人四者杂业因缘得杂触杂受即世界于一事中或
五百弟子品¶ 第 100a 页 X29-0100.png
听即为人不听即对治无人得触得受即第一义对
治四者药病异是世界所治之人是为人能治之药
是对治实性中无能治所治即第一义第一义四者
四句皆实不同即世界佛得理善即为人第一义遍
一切境即对治言语道断即第一义一悉具四即具
足句今皆非之即中道。

【疏】法身至应同等先同起灭后引归非起之果。

【疏】况复果耶者举因况果名为复倍有云法华论释
经云今犹未尽论云未满者以众生未尽故佛本愿
未满谓菩提未满也。

言复倍者则是不可说不可说也欲显如来寿出数
量表是故为常问未来何故称倍耶答过去有二种
一者无始二者有始为六通三乘不见有始故言无
始而非无初證法身是故有始凡夫三乘不见其终
于初一證法身则毕竟无灭具此二义故称倍也此
释约理即无始终约事即有始终不名一倍不如举
因况果(云云)

【疏】若言照寂等者照体寂故名灭从体起照故名生
记引璎珞经照寂为等觉者恐误等觉犹有一品无
明应云从寂起照妙觉断尽应云照体归寂。

【记】止观第七者圆四正勤不次而次先明巳生善恶
次明未生善恶皆先灭恶次生善故四念处勤观粗
惑浮疏细惑沈隐故分巳生未生之别今三观观念
处真谛先成名巳生善见思即灭名灭巳生恶假中
五百弟子品¶ 第 100b 页 X29-0100.png
观成名未生善生尘沙无明惑灭名未生恶不起。

【记】但除现计者除阴上计常等四常等四名为现计
故云可知。

【经】云譬如良医者疏云三达五眼为八术涅槃疏解
云晓八术为明也一治身二治眼三治胎四治小儿
五治疮六治毒七治邪八知星内合佛知八正道能
治八倒病释曰既是第十医即无作八正亦兼破前
三教二边八倒也又解通达常无常等二边双照即
八术也。

【经】聪慧明达者在心为智慧在耳为聪在目为明达
时慧譬一切种智聪譬六通达五眼今疏聪达总对
五眼也。

【疏】十二部教文理者文是其方理是其药识教知理
称为明练即十二分教诠于理也。

【疏】多子息者昔曾受化弟子故名为子受化之流更
后转化受转化入名之为息。

【疏】以有事缘远至他国者明过去世众生但受渐化
不得久住故往他方名为他国言事缘者此土感尽
他土机生佛化馀缘望彼为近此土感息名之为远
又息此应彼名之为远。

【经】诸子于后者众生起惑譬于后饮他毒药者以正
观为自习观既弱还起爱见外道邪教名之为他今
疏著三界邪师之法是也心起爱见名之为饮能害
慧命称之为毒或因种熟名为药不别邪正名为闷
五百弟子品¶ 第 100c 页 X29-0100.png
乱流浪六道名宛转于地顺化得理名升高违化堕
生死苦名为地又心受苦名闷身受苦名宛转于地
也。

【经】还来归家者昔缘尽故去今机熟佛来入生死名
为家。

【疏】失先所种三乘者先种大乘后起贪著三界故失
大也中间闻小未入不退位即起五欲故失小也总
言失三乘耳(云云)

【疏】见闻佛出皆有喜敬者经云欢喜是意业恭敬跪
拜即身业问讯即口业也。

【经】善安稳归者智论云从安稳道来故名如来今云
安稳归即是来也无机则去有机则来名之为善往
来无障故名安稳先去今来故名为归。

【经】我等愚痴至服毒药者言愚痴者大小机发同述
昔过也烦恼迷醉失其本意名为误服禀受邪法名
之为毒有漏心断名之为药如六行断惑名有漏药
药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合是有漏名为毒药诸佛
说教灭爱见惑名见救疗昔曾禀教生解是一往化
中途背化失解是随逐化今日请说令得本解名赐
寿命即毕竟化问遥见为是机论为是现事答具二
义约机亦得现事如疏梵王请等是也。

【疏】此戒定慧即八正道者正见生正语防口正思惟
生正业防身正精进生正命此防意总属于戒正定
是定正慧正念通三学故八正道。
五百弟子品¶ 第 101a 页 X29-0101.png

【疏】如优婆者善知机宜应以食悟教服乳酪应以信
悟教令上树等(云云)

【经】常在灵山者吉云此章释疑故来有二义一者时
众疑云现见大火乾坤洞然如来之身岂常存乎答
土有净秽秽土被烧净土不灭迹身现灭法身常存
二云此经始末四种权实一乘权实二身权实三寿
权实四土权实此四是经之大意望今家本迹各十
妙大有所阙乘是行妙身是体用妙此迹门二妙由
阙于八寿权实是寿命妙土权实是国土妙此二是
本门亦阙于八妙如何为经之大意耶请贤者思之
(云云)

【经】众生所游乐者(一乐耶各反纵赏也二五教反游恣胜所可生欣乐)

天台法华疏义缵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