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659a 页
天台法华玄义科文第五
天台沙门释 湛然 述
* ○四圆教(二)
* 初列章
* 二上三下随释(二)
* 初简圆门(二)
* 初叙简意(二)
* 初明简意(二)
* 初通对三门以显圆妙
* 二故文下引文證圆
* 二上两下简上藏通
* 二别圆下正简(二)
* 初略明简意
* 二一融下正简(二)
* 初列十门
* 二寻此下释(二)
* 初总明释意
* 二一明下正释(三)
* 初正释十门(二)
* 初正释十门(十)
天台沙门释 湛然 述
* ○四圆教(二)
* 初列章
* 二上三下随释(二)
* 初简圆门(二)
* 初叙简意(二)
* 初明简意(二)
* 初通对三门以显圆妙
* 二故文下引文證圆
* 二上两下简上藏通
* 二别圆下正简(二)
* 初略明简意
* 二一融下正简(二)
* 初列十门
* 二寻此下释(二)
* 初总明释意
* 二一明下正释(三)
* 初正释十门(二)
* 初正释十门(十)
卷五 第 660a 页 X27-0660.png
* 初融不融(三)
* 初正约融不融以辨两教(二)
* 初举别教(二)
* 初明执门生过(二)
* 初明彼论生过(二)
* 初明执门
* 二四门下明生过(二)
* 初明过体不同(二)
* 初正明过相
* 二前三下简前(二)
* 初简
* 二妙有下结劝
* 二如周下举譬
* 二今时下明此方学者生过
* 二然别下释疑
* 二圆门下明圆教(三)
* 初略明门融
* 二有无下明立门意
* 三而此下正明融相
* 二复次下更寄破会辨融不融(二)
* 初标
* 二若破下释(二)
* 初别(二)
* 初约破
* 二又会下约会
* 二若圆下圆(二)
* 初破(三)
* 初破别
* 二别教下以二乘凡夫况
* 三是则下结皈
* 二圆会下会(三)
* 初会凡夫以二乘菩萨况
* 二汝等下会柝法二乘以通别三乘况
* 三汝是下总结会一切人法
* 三复次下约经文前后明融不融(二)
* 初明别
* 二若先下明圆
* 二即法不即法(三)
* 初即不即(二)
* 初别
* 二若有下圆
* 二复次下遍不遍
* 三复次下约经文前后
* 三明佛智非佛智(二)
* 初正释(二)
* 初别
* 二若有下圆
* 二复次下判别圆及约诸经文前后
* 四明次行不次行(三)
* 初正释(二)
* 初别
* 二若以下圆
* 二复次下判圆别
* 三或前下约诸经文前后
* 五明断惑不断惑(二)
* 初通叙断不断意
* 二若别下正分别(三)
* 初正释(二)
* 初别
* 二若圆下圆
* 二复次下判圆别
* 三或前下约诸经文前后
* 六明实位不实位(三)
* 初正释(二)
* 初别
* 二若有下圆
* 二复次下判圆别
* 三或前下约诸经前后
* 七果纵不果纵(三)
* 初正释(二)
* 初别
* 二若有下圆
* 二复次下判圆别
* 三或前下约诸经前后
* 八圆诠不圆诠(三)
* 初正释(二)
* 初别
* 二若有下圆
* 二复次下判圆别
* 三或前下约诸经前后
* 九约难问
* 十约譬喻
* 二今以下结示
* 二复约下约五味分别
* 三今经下辨今相及四门相不同○
* 二明圆观○
* ○三今经下辨今文相反四门相不同(二)
* 初释十相四门(二)
* 初十相(二)
* 初标
* 二观一下释
* 二十意下四门(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若言下正释四门
* 二四相下结意
* ○二明圆观(三)
* 初别释(二)
* 初指所依门
* 二今依下正释门中观法(二)
卷五 第 661a 页 X27-0661.png
* 初明有门观法(二)
* 初略标门列数
* 二对前下正释(二)
* 初正释(十)
* 初识所观境(二)
* 初待对立妙
* 二不思下释(三)
* 初立四谛(二)
* 初总标四谛
* 二谓生下别释(二)
* 初苦灭相对(二)
* 初苦灭(二)
* 初明苦即是灭
* 二净名下引證(二)
* 初引经
* 二不可下释经意
* 二亦是下集道互融
* 二烦恼下集道相对(二)
* 初集道(二)
* 初明集即是道
* 二净名下引證(二)
* 初引经
* 二此即下释经意
* 二亦是下苦灭互融
* 二亦是下兼通异名
* 三此名下结门
* 二真正发心(三)
* 初正明弘誓
* 二无缘下结成誓体
* 三慈善下结誓成相
* 三遵修定慧(三)
* 初结前生后(二)
* 初结前两观
* 二岂可下生后安心
* 二修行下正明安法(二)
* 初法
* 二譬如下譬(二)
* 初斥不均
* 二若两下叹均调
* 三体生下明安心行相(二)
* 初正明行相
* 二于一下明行相该摄
* 四能破法遍(三)
* 初譬(二)
* 初譬断德
* 二如无下譬智德
* 二若生下合
* 三虽复下结(二)
* 初明智断不二
* 二何者下释智断不二所以
* 五善知通塞(三)
* 初譬
* 二知生下合
* 三始从下结意(三)
* 初寄竖门以明一念
* 二节节下正结检校
* 三若不下结失
* 六善用道品(三)
* 初正明四念
* 二能破下明破倒具品等
* 三又知下结成枯荣
* 七善用对治
* 八善知次位
卷五 第 662a 页 X27-0662.png
* 九善能安忍(二)
* 初通立
* 二若观下别释
* 十法受不生(四)
* 初明相似法起
* 二相似下明顶堕
* 三此爱下明离爱入位
* 四观生下明位所證法
* 二是名下结成经体
* 二馀三下馀三略例
* 二是十下示此经文十观之相(二)
* 初正引
* 二是十下结例
* 三复次下结斥伤叹(三)
* 初结斥(二)
* 初结今意
* 二固非下斥
* 二世人下伤叹(三)
* 初伤(二)
* 初法
* 二悲夫下譬
* 二若识下叹(二)
* 初叹教法无缺
* 二半如下叹弘法无机
* 三虽无下益
* 三欲具下指广
* ○三示粗妙(二)
* 初列章
* 二释(二)
* 初就能所判粗妙(二)
* 初分别能所粗妙(二)
* 初略立能所
* 二自有下以两种四句分别(二)
* 初教(二)
* 初列
* 二三藏下释
* 二又自下味
* 二问答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明通其意
* 二何者下历教解释(四)
* 初藏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文字下判门意
* 二通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通教下判门意
* 三别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不即下判门意
* 四圆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此教下判门意
* 三今祐下明用门之意
* 二约诸门判粗妙(二)
* 初约教(四)
* 初藏教(二)
* 初教(二)
* 初约门(三)
* 初通论
* 二若从下别论
* 三今约下从行所宜
* 初通立
* 二若观下别释
* 十法受不生(四)
* 初明相似法起
* 二相似下明顶堕
* 三此爱下明离爱入位
* 四观生下明位所證法
* 二是名下结成经体
* 二馀三下馀三略例
* 二是十下示此经文十观之相(二)
* 初正引
* 二是十下结例
* 三复次下结斥伤叹(三)
* 初结斥(二)
* 初结今意
* 二固非下斥
* 二世人下伤叹(三)
* 初伤(二)
* 初法
* 二悲夫下譬
* 二若识下叹(二)
* 初叹教法无缺
* 二半如下叹弘法无机
* 三虽无下益
* 三欲具下指广
* ○三示粗妙(二)
* 初列章
* 二释(二)
* 初就能所判粗妙(二)
* 初分别能所粗妙(二)
* 初略立能所
* 二自有下以两种四句分别(二)
* 初教(二)
* 初列
* 二三藏下释
* 二又自下味
* 二问答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明通其意
* 二何者下历教解释(四)
* 初藏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文字下判门意
* 二通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通教下判门意
* 三别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不即下判门意
* 四圆教(二)
* 初作三对四一不同
* 二此教下判门意
* 三今祐下明用门之意
* 二约诸门判粗妙(二)
* 初约教(四)
* 初藏教(二)
* 初教(二)
* 初约门(三)
* 初通论
* 二若从下别论
* 三今约下从行所宜
卷五 第 663a 页 X27-0663.png
* 二若就下约悉
* 二又约下行
* 二通教(二)
* 初教(二)
* 初约门(二)
* 初通论
* 二就赴下别论
* 二又约下约悉
* 二若于下行
* 三别教(二)
* 初教(二)
* 初约门
* 二若约下约悉
* 二又识下行(二)
* 初约十观
* 二迦罗下判
* 四圆教(三)
* 初明圆门融妙
* 二若尔下明四悉机异(二)
* 初徵起
* 二但因下释(五)
* 初明赴机四异
* 二何者下释异所由
* 三欲乐下明机感之相
* 四以世下正明赴机
* 五缘既下结成妙门
* 三此就下更结圆门判粗妙意(二)
* 初总标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明释判意
* 二如地下正判(二)
* 初明地论教道多诤
* 二但圆下与别门辨诤轻重(二)
* 初举圆门唯通无塞
* 二但四下正对辨轻重(二)
* 初标
* 二别教下释(二)
* 初别重
* 二圆门下圆轻(三)
* 初正明轻相
* 二如此下明益相
* 三故论下引论(二)
* 初引论
* 二何者下释(三)
* 初明皆实
* 二亦俱下明俱虚
* 三实故下判
* 二若以下约味(二)
* 初通明五味(二)
* 初约法以明五味
* 二诸声经约人及重辨利钝菩萨
* 二涅槃下别判涅槃(二)
* 初正判涅槃(四)
* 初略判诸门权实
* 二何者下明用权门意与前诸教诸门对辨
* 三如梵下引事为證
* 四故知下举一喻一法正出部意
* 六法华下更与法华辨异
* ○四示开显(二)
* 初问起
* 二答中下答出开意(三)
* 二又约下行
* 二通教(二)
* 初教(二)
* 初约门(二)
* 初通论
* 二就赴下别论
* 二又约下约悉
* 二若于下行
* 三别教(二)
* 初教(二)
* 初约门
* 二若约下约悉
* 二又识下行(二)
* 初约十观
* 二迦罗下判
* 四圆教(三)
* 初明圆门融妙
* 二若尔下明四悉机异(二)
* 初徵起
* 二但因下释(五)
* 初明赴机四异
* 二何者下释异所由
* 三欲乐下明机感之相
* 四以世下正明赴机
* 五缘既下结成妙门
* 三此就下更结圆门判粗妙意(二)
* 初总标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明释判意
* 二如地下正判(二)
* 初明地论教道多诤
* 二但圆下与别门辨诤轻重(二)
* 初举圆门唯通无塞
* 二但四下正对辨轻重(二)
* 初标
* 二别教下释(二)
* 初别重
* 二圆门下圆轻(三)
* 初正明轻相
* 二如此下明益相
* 三故论下引论(二)
* 初引论
* 二何者下释(三)
* 初明皆实
* 二亦俱下明俱虚
* 三实故下判
* 二若以下约味(二)
* 初通明五味(二)
* 初约法以明五味
* 二诸声经约人及重辨利钝菩萨
* 二涅槃下别判涅槃(二)
* 初正判涅槃(四)
* 初略判诸门权实
* 二何者下明用权门意与前诸教诸门对辨
* 三如梵下引事为證
* 四故知下举一喻一法正出部意
* 六法华下更与法华辨异
* ○四示开显(二)
* 初问起
* 二答中下答出开意(三)
卷五 第 664a 页 X27-0664.png
* 初明同异(二)
* 初与中论对辨须否
* 二若法下与前后诸教对辨须否
* 二谓开下正明开(三)
* 初凡夫(四)
* 初开爱见生死之法
* 二开一下开人
* 三开一下开教
* 四开一下开理
* 二开一下二乘(四)
* 初开法
* 二开一下开教
* 三开一下开行
* 四开一下开理
* 三开诸下菩萨(二)
* 初总
* 二别教下别
* 三若门下结妙
* ○五遍为众经体(二)
* 初列
* 二一此下释(五)
* 初今经体种种异名(二)
* 初引一部诸名
* 二如是下释会诸名名异体一
* 二诸经体种种异名(二)
* 初问列疑
* 二答(三)
* 初斥
* 二诸经下正释
* 三故言下结
* 三傍正料简(二)
* 初约教(三)
* 初通辨傍正(二)
* 初通标
* 二正即下分别(二)
* 初论别相
* 二偏真下明相带
* 二故中下引文
* 三小乘下正约四教
* 二若约下约味(二)
* 初约体
* 二又正下约诸名(二)
* 初标列
* 二此则下结体
* 四此彼料简(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或名下正料简(二)
* 初列四句
* 二三藏下释(二)
* 初教
* 二历五下味
* 五粗妙开粗显妙(二)
* 初判(二)
* 初简绝待体
卷五 第 665a 页 X27-0665.png
* 二但傍下明所待粗(二)
* 初教(二)
* 初四教
* 二藏通下更判
* 二历五下味
* 二开粗下开(三)
* 初总标意
* 二或开下正约教等论开(二)
* 初兼开教等
* 二或开下正开体(二)
* 初正开
* 二开方下引證
* 三深观下示开方法
* 三一切下结
* ○六遍为诸行体(二)
* 初列章
* 二行同下解释(四)
* 初诸行同异(二)
* 初总标
* 二钝者下行相(二)
* 初立二行义通
* 二三藏下正以二行历教(二)
* 初历四教(二)
* 初明行相(二)
* 初竖
* 二若横下横
* 二若横下结行意
* 二重明下重约圆(二)
* 初明横竖行(二)
* 初竖
* 二横行下横(二)
* 初正明横体
* 二此文下广引文證
* 二竖行下结成事体
* 二依经修行(三)
* 初立迟速二行
* 二若随下明行须体
* 三诸经下正示行相(四)
* 初列四行名
* 二诸行下正示体
* 三念念下示行相
* 四然小下历教分别(二)
* 初教(二)
* 初藏教(二)
* 初辨同异
* 二亦备下正明行有体
* 二通教下三教
* 二以此下味
* 三粗妙(二)
* 初教
* 二历五下味(二)
* 初通约五味
* 二依诸下明味中诸部
* 四开粗(二)
* 初开三藏及藏中小行
* 二三藏下以三教况(二)
* 初况
* 二开依下重述小善
* ○七遍为诸一切法体(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观经所依之体
* 二一切下明能依诸法(二)
* 初略立
* 二大经下引大经立相(四)
* 初举总明别
* 二若然下离开具四
* 初教(二)
* 初四教
* 二藏通下更判
* 二历五下味
* 二开粗下开(三)
* 初总标意
* 二或开下正约教等论开(二)
* 初兼开教等
* 二或开下正开体(二)
* 初正开
* 二开方下引證
* 三深观下示开方法
* 三一切下结
* ○六遍为诸行体(二)
* 初列章
* 二行同下解释(四)
* 初诸行同异(二)
* 初总标
* 二钝者下行相(二)
* 初立二行义通
* 二三藏下正以二行历教(二)
* 初历四教(二)
* 初明行相(二)
* 初竖
* 二若横下横
* 二若横下结行意
* 二重明下重约圆(二)
* 初明横竖行(二)
* 初竖
* 二横行下横(二)
* 初正明横体
* 二此文下广引文證
* 二竖行下结成事体
* 二依经修行(三)
* 初立迟速二行
* 二若随下明行须体
* 三诸经下正示行相(四)
* 初列四行名
* 二诸行下正示体
* 三念念下示行相
* 四然小下历教分别(二)
* 初教(二)
* 初藏教(二)
* 初辨同异
* 二亦备下正明行有体
* 二通教下三教
* 二以此下味
* 三粗妙(二)
* 初教
* 二历五下味(二)
* 初通约五味
* 二依诸下明味中诸部
* 四开粗(二)
* 初开三藏及藏中小行
* 二三藏下以三教况(二)
* 初况
* 二开依下重述小善
* ○七遍为诸一切法体(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观经所依之体
* 二一切下明能依诸法(二)
* 初略立
* 二大经下引大经立相(四)
* 初举总明别
* 二若然下离开具四
卷五 第 666a 页 X27-0666.png
* 三当知下结成能依
* 四净名下引證能依从所依立
* 二然所下判开(二)
* 初判(二)
* 初叙所判之意
* 二诸法下正判(二)
* 初教
* 二历五下味
* 二开粗下开
* ○第三明宗(二)
* 初叙来意
* 二释宗下开章正释(二)
* 初开章
* 二简宗下解释(五)
* 初简宗体(二)
* 初破非显正(二)
* 初破非(二)
* 初破一(二)
* 初出非
* 二今所下破(二)
* 初破(二)
* 初法(三)
* 初略示正相
* 二体若下破
* 三云何下结斥
* 二又柱下譬
* 二宗若下结
* 二又宗下破异(三)
* 初略示
* 二宗非下破
* 三宗体下结
* 二今言下显正(四)
* 初正显
* 二释论下引證
* 三当知下结示
* 四而复下重简别因果不同(二)
* 初简(三)
* 初譬
* 二发七下合
* 三若识下结
* 二例如下例(二)
* 初以佛性涅槃为例
* 二又佛下以涅槃相好为例
* 二远师下私广叙旧辨非(十二)
* 初远师
* 二龙师下龙师
* 三慧观下观师
* 四印师下印师
* 五光宅下光宅师
* 六有人下权实二智为宗
* 七又师下名为宗
* 八有师下名常住为宗
* 九有师下显了常为宗
* 十有言下万善为宗
* 十一有言下无漏为宗
* 四净名下引證能依从所依立
* 二然所下判开(二)
* 初判(二)
* 初叙所判之意
* 二诸法下正判(二)
* 初教
* 二历五下味
* 二开粗下开
* ○第三明宗(二)
* 初叙来意
* 二释宗下开章正释(二)
* 初开章
* 二简宗下解释(五)
* 初简宗体(二)
* 初破非显正(二)
* 初破非(二)
* 初破一(二)
* 初出非
* 二今所下破(二)
* 初破(二)
* 初法(三)
* 初略示正相
* 二体若下破
* 三云何下结斥
* 二又柱下譬
* 二宗若下结
* 二又宗下破异(三)
* 初略示
* 二宗非下破
* 三宗体下结
* 二今言下显正(四)
* 初正显
* 二释论下引證
* 三当知下结示
* 四而复下重简别因果不同(二)
* 初简(三)
* 初譬
* 二发七下合
* 三若识下结
* 二例如下例(二)
* 初以佛性涅槃为例
* 二又佛下以涅槃相好为例
* 二远师下私广叙旧辨非(十二)
* 初远师
* 二龙师下龙师
* 三慧观下观师
* 四印师下印师
* 五光宅下光宅师
* 六有人下权实二智为宗
* 七又师下名为宗
* 八有师下名常住为宗
* 九有师下显了常为宗
* 十有言下万善为宗
* 十一有言下无漏为宗
卷五 第 667a 页 X27-0667.png
* 十二有人下悟为宗
* 二正明宗(二)
* 初释(二)
* 初迹(四)
* 初引经文
* 二亦明下正释
* 三而显下定傍正
* 四故于下结
* 二从踊下本(四)
* 初引经文
* 二亦明下正释
* 三文义下定傍正
* 四故于下结
* 二合前下结(二)
* 初结成宗意
* 二所以下结示经文
* 三众经同异(三)
* 初双标
* 二迹因下双释(二)
* 初释迹(三)
* 初通为诸经宗
* 二大品下别示其同相(二)
* 初通辨诸部因果(三)
* 初大品(二)
* 初立宗(二)
* 初正立宗以显别(二)
* 初正立
* 二般若下示宗相
* 二故云下明具因果以辨通
* 二睿师下引睿师證(二)
* 初立因果
* 二文中下證
* 二净名下净名
* 三华严下华严
* 二下辨诸部中因果不同(二)
* 初对部
* 二又将下对味
* 三是为下总结
* 二二本下释本(三)
* 初标
* 二若三下释(二)
* 初重叙诸教诸部
* 二今经下明本门因果
* 三故师下结
* 三今经双结
* 四明粗妙(二)
* 初判
* 二开粗下开
* 五结因果(二)
* 初开章
* 二夫经下随释(二)
* 初结因果(二)
* 初通途明诸经各有因果
* 二若开下别显今经因果(二)
* 二正明宗(二)
* 初释(二)
* 初迹(四)
* 初引经文
* 二亦明下正释
* 三而显下定傍正
* 四故于下结
* 二从踊下本(四)
* 初引经文
* 二亦明下正释
* 三文义下定傍正
* 四故于下结
* 二合前下结(二)
* 初结成宗意
* 二所以下结示经文
* 三众经同异(三)
* 初双标
* 二迹因下双释(二)
* 初释迹(三)
* 初通为诸经宗
* 二大品下别示其同相(二)
* 初通辨诸部因果(三)
* 初大品(二)
* 初立宗(二)
* 初正立宗以显别(二)
* 初正立
* 二般若下示宗相
* 二故云下明具因果以辨通
* 二睿师下引睿师證(二)
* 初立因果
* 二文中下證
* 二净名下净名
* 三华严下华严
* 二下辨诸部中因果不同(二)
* 初对部
* 二又将下对味
* 三是为下总结
* 二二本下释本(三)
* 初标
* 二若三下释(二)
* 初重叙诸教诸部
* 二今经下明本门因果
* 三故师下结
* 三今经双结
* 四明粗妙(二)
* 初判
* 二开粗下开
* 五结因果(二)
* 初开章
* 二夫经下随释(二)
* 初结因果(二)
* 初通途明诸经各有因果
* 二若开下别显今经因果(二)
卷五 第 668a 页 X27-0668.png
* 初明迹本二门得益不同
* 二神力下引證得益因果(二)
* 初引證
* 二非因下解释(二)
* 初总释
* 二从七下别释(二)
* 初示正因果(二)
* 初历别约位(二)
* 初以初因对极果释
* 二从于下以分分因果释(二)
* 初立
* 二用无下释
* 二复次下通总约位(二)
* 初迭立因果
* 二妙觉下判释
* 二何者下简似位及以性德(二)
* 初明简似位
* 二若取下简性德
* 二四句料简(二)
* 初标
* 二问若下释(二)
* 初约两种四句分别(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标
* 二自有下列释(三)
* 初正释(二)
* 初渐圆四句(二)
* 初通列一种四句
* 二渐圆下释兼两义(二)
* 初以圆对偏四句
* 二复次下于圆自为四句
* 二三十下贤圣四句(二)
* 初初四句
* 二又十下次四句
* 二今借下引譬
* 三此经下结益
* 二问既下约教互显分别(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此义下例渐圆及开显等(三)
* 初例前四句
* 二结因下例结因果
* 三然后下例开显
* ○第四论用(二)
* 初释名(三)
* 初略释(二)
* 初直释(二)
* 初立
* 二如来下释
* 二祇二下功用相即
* 二前明下对宗广简(二)
* 初例
* 二何者下正简(二)
* 初略立
* 二宗用下简(三)
* 初列
* 二宗用下释
* 三若论下结示
* 三若得下结皈
* 二论用下开章解释(二)
* 初开章
* 二一正下解释(五)
* 初明力用(二)
卷五 第 669a 页 X27-0669.png
* 初正明力用(二)
* 初通约迹本辨非显是(二)
* 初辨诸经所无(二)
* 初双标所无
* 二不正下双释所无
* 二如此下明今经具足(三)
* 初双明具本迹二义对斥他经(二)
* 初迹
* 二馀经下本
* 二今经下正明今经具斯二义独超众典(二)
* 初迹
* 二又破下本(二)
* 初废迹
* 二又显下显本(二)
* 初正显本
* 二抺十下明显本之益
* 三画由下双结叹(二)
* 初因
* 二直至下异
* 二复次下重以二乘对涅槃明今经胜用(二)
* 初明前经经及教主拱手不治
* 二至如下引涅槃阐提对辨(二)
* 初举涅槃
* 二二乘下重举今经能治二乘(二)
* 初举二乘难治
* 二今则下明今经能治(二)
* 初明能化人法至妙
* 二色身下明所化身方知益深(三)
* 初身益
* 二令心下智益
* 三其耳下总明身智得益功用
* 二上巳下更展转比决(二)
* 初比决(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如汉下正比决
* 二佛权下指广举例
* 二明同异○
* 三明历别○
* 四对四悉檀○
* 五悉檀同异○
* ○二明同异(二)
* 初问起
* 二答(二)
* 初总答名通而事别
* 二藏通下出其别相(二)
* 初出诸教诸部不同(二)
* 初出小教力用短浅
* 二净名下出大部纵兼显实不断近疑(二)
* 初释
* 二故权下结异
* 二今经下出此经异相(二)
* 初释(二)
* 初释迹
* 二破执下明本
* 二如是下结异
* ○三明历别(二)
* 初开章
* 二释迹下解释(二)
卷五 第 670a 页 X27-0670.png
* 初别释迹门(二)
* 初列
* 二此意下释(二)
* 初释(二)
* 初释(二)
* 初通
* 二今就下别(十)
* 初破三显一(三)
* 初属对所以
* 二何者下叙昔
* 三今破下述證此经
* 二癈三显一(三)
* 初属对所以
* 二虽破下叙昔
* 三正直下述今
* 三开三显一(三)
* 初属对所以
* 二约教下叙昔
* 三今开下述今
* 四会三显一(三)
* 初属对所以
* 二大品下叙昔
* 三此经下述今
* 五住一显一(三)
* 初属对所以
* 二而众下叙昔
* 三故言下述今
* 六住三显一(三)
* 初属对所以
* 二寻念下叙昔
* 三又昔下述今
* 七住非三非一显一(二)
* 初约理
* 二约事下约事
* 八覆三显一
* 九住三用一
* 十住一用三
* 二但权下结
* 二破三下对十妙
* 二别释本门(三)
* 初标数
* 二若扶下述意
* 三所言下列释(二)
* 初列
* 二通就下释(二)
* 初释(二)
* 初通
* 二若别下别(二)
* 初正别释(十)
卷五 第 671a 页 X27-0671.png
* 初破迹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序品下释对意(二)
* 初叙迹(二)
* 初述动执之文(二)
* 初列引文
* 二如文下述文(三)
* 初述序品文(二)
* 初叙文
* 二今言下出文意
* 二方便下述方便品文(二)
* 初叙文
* 二当知下出文意
* 三宝塔下述宝塔品文(二)
* 初述文
* 二分身下出文意
* 二推三下结迹文意
* 二所以下拂迹
* 三故文下引文證结(二)
* 初正引
* 二直举下释文意
* 二癈迹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昔为下释对意(二)
* 初叙迹
* 二今障下拂迹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二)
* 初正引文
* 二即是下释文意
* 三开迹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祇文下释对意(二)
* 初就法(二)
* 初叙迹
* 二今若下拂迹
* 二就理下就理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四会迹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寻迹下对意(二)
* 初叙迹
* 二诸迹下拂迹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五住本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即如下释对意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六住迹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即是下释对意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七住非迹非本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即是下释对意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八覆迹显本(三)
* 初属对
* 二若执下释对意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九住迹用本(三)
* 初属对
* 二他身下释对意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十住本用迹(三)
* 初属对
* 二非生下释对意
* 三文云下引文證结
* 二佛散下结引證意
* 二破迹下对十妙
* ○四对四悉檀(二)
* 初叙意
* 二今束下正释(二)
卷五 第 672a 页 X27-0672.png
* 初开章
* 二迹又下解释(二)
* 初迹门(二)
* 初开章
* 二别者下解释(二)
* 初别束(四)
* 初束三为为人
* 二破三下束三为对治
* 三生三下束二为世界
* 四住一下束二为第一义
* 二通明下通束(二)
* 初释(二)
* 初释一番
* 二馀九下馀例
* 二故知下结意
* 二本门(二)
* 初标
* 二住迹下释(二)
* 初别
* 二次通下通
* ○五悉檀同异(二)
* 初叙意标列
* 二迹门下释(二)
* 初迹(二)
* 初释(三)
* 初释
* 二故知下结意
* 三文云下引證
* 二问法下问答料简(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法
* 二譬如下譬
* 三此经下结
* 二发迹下本
* ○第五判教相(二)
* 初明来意(二)
* 初正明来意
* 二但圣下述开章意(五)
* 初述大意意
* 二前代下述异解释
* 三离阡下述明难意
* 四然义下述去取意
* 五南岳下述判教意
* 二酪明下开章解释(二)
* 初列章
* 二大意下解释(五)
* 初大意(三)
* 初明说之根本
* 二说馀下正明大意(四)
* 初明教法优劣(二)
* 初明馀经当机当部不涉始终(三)
* 初总略标示
* 二至如下别明前后诸教(五)
* 初乳教
* 二若说下略教
* 三若诸下生苏教
* 四若般下熟苏教
* 五若涅下涅般教
* 三凡此下总结诸教未穷
* 二今经下明今经化缘教旨始末该摄远近(二)
* 初叙诸经以为纲目
* 二但论下明今经以为纲格(二)
* 初叙始末
* 二大事下正明今经
* 二其宿下明物机不同(二)
卷五 第 673a 页 X27-0673.png
* 初明四种根性不同(四)
* 初说华严
* 二其不下说阿含
* 三既得下说方等
* 四若宜下说般若
* 二过此下明今经纯一根性教意纲纪(二)
* 初明开显
* 二当知下结成纲纪(三)
* 初法
* 二譬如下譬
* 三故无下引无量义意以合譬
* 三如是下明如来能鉴(二)
* 初明鉴机来久(二)
* 初总述
* 二文云下别指(二)
* 初略明始终一期佛意(三)
* 初明佛垂世本意
* 二文云下明用小化本意
* 三文云下明适机化仪
* 二信解下重牒信解领鉴證成
* 二当知下明佛意难测(二)
* 初正结
* 二文云下引證
* 四又巳下明校量所说(二)
* 初引法师品与一代校量
* 二将说下以疑请文与诸经校量(二)
* 初明与诸经一向异
* 二唯华下唯华严与法华广辨同异(二)
* 初总明同异
* 二身子下别比决(三)
* 初正比决(二)
* 初斥古师云法华请者唯小
* 二又弥下救法华不及菩萨疑请(二)
* 初引齐
* 二又本下明胜意(三)
* 初总明请人说者所说法胜
* 二若彼下别明眷属胜
* 三又彼下明化主胜
* 三但此下结皈本文疑多请倍之意
* 三若能下结劝
* 二出异(二)
* 初明三意通用
* 二一者下明诸师不同(十)
* 初虎丘岌师
* 二宗爱法师
* 三定林柔次等师
* 四北地师
* 五菩提流支
* 六佛陀三藏
* 七五宗教
* 八六宗教
卷五 第 674a 页 X27-0674.png
* 九北地禅师二种大乘教
* 十北地禅师一音教
* 三明难(二)
* 初难南三(二)
* 初难五时(二)
* 初正难(三)
* 初难五时(二)
* 初叙意
* 二若言下正难(五)
* 初难十二年前有相教(二)
* 初牒其所立
* 二成论下难(四)
* 初总下十二年前及以有相
* 二又阿下单以空难
* 三又成下难十二年前唯小(二)
* 初引殃堀
* 二又大下引大论
* 四复次下以成论破意难(三)
* 初直以论师斥意难教成虚设
* 二又拘下以得道人难得道不无则教成无相
* 三又若下以得道与无相双柝(三)
* 初难得道不得道教同无相及以邪说
* 二又若下难得道仍存有相道亦成外
* 三有相下结成过相
* 二难十二年后无相教(二)
* 初牒所立以略非
* 二若言下广破(六)
* 初难无相不成
* 二若言下难不明佛性(三)
* 初单以正因佛性难(二)
* 初以共不共般若难
* 二大经下以名义同难(四)
* 初引五名中有佛性般若难
* 二彼即下彼师救
* 三若尔下重破
* 四又涅下重引文结同
* 二故知下以三佛性难(三)
* 初牒涅槃般若明实相法性为正因对二因为三因
* 二金刚下重引金刚论證般若为了因
* 三但名下举譬结难
* 三若言下以八十年不说佛性难(二)
* 初牒所计
* 二涅槃下难(三)
* 初以八十年佛亦说常难
* 二释论下引大论祗是一身分生法难(二)
* 初分二身
* 二释论下二身合
* 三小乘下以小况并难
* 三若言下以般若无会三难(二)
* 初泛引天子发心
* 二若入下引声闻发心正明会义(二)
* 初引经
* 二若声下释
* 四若言下以般若无弹诃难(四)
* 初引斥智
* 二又十下引斥教
* 三又云下以引失教旨难
* 十北地禅师一音教
* 三明难(二)
* 初难南三(二)
* 初难五时(二)
* 初正难(三)
* 初难五时(二)
* 初叙意
* 二若言下正难(五)
* 初难十二年前有相教(二)
* 初牒其所立
* 二成论下难(四)
* 初总下十二年前及以有相
* 二又阿下单以空难
* 三又成下难十二年前唯小(二)
* 初引殃堀
* 二又大下引大论
* 四复次下以成论破意难(三)
* 初直以论师斥意难教成虚设
* 二又拘下以得道人难得道不无则教成无相
* 三又若下以得道与无相双柝(三)
* 初难得道不得道教同无相及以邪说
* 二又若下难得道仍存有相道亦成外
* 三有相下结成过相
* 二难十二年后无相教(二)
* 初牒所立以略非
* 二若言下广破(六)
* 初难无相不成
* 二若言下难不明佛性(三)
* 初单以正因佛性难(二)
* 初以共不共般若难
* 二大经下以名义同难(四)
* 初引五名中有佛性般若难
* 二彼即下彼师救
* 三若尔下重破
* 四又涅下重引文结同
* 二故知下以三佛性难(三)
* 初牒涅槃般若明实相法性为正因对二因为三因
* 二金刚下重引金刚论證般若为了因
* 三但名下举譬结难
* 三若言下以八十年不说佛性难(二)
* 初牒所计
* 二涅槃下难(三)
* 初以八十年佛亦说常难
* 二释论下引大论祗是一身分生法难(二)
* 初分二身
* 二释论下二身合
* 三小乘下以小况并难
* 三若言下以般若无会三难(二)
* 初泛引天子发心
* 二若入下引声闻发心正明会义(二)
* 初引经
* 二若声下释
* 四若言下以般若无弹诃难(四)
* 初引斥智
* 二又十下引斥教
* 三又云下以引失教旨难
卷五 第 675a 页 X27-0675.png
* 四岂有下结
* 五若言下以般若是第二时教难(二)
* 初引诸经
* 二经经下结难
* 六若言下以般若通十二年前难
* 三难第三时褒贬教○
* 四难第四时同皈教○
* 五难第五时常住教○
* 二难顿下难共用顿等三教○
* 三次难下难用涅槃五味○
* 二五时下结难○
* 二今更下重难前文用三时义○
* 二次难下难北七○
* 四去取○
* 五判教○
* ○三难第三时褒贬教(二)
* 初牒所计
* 二今问下正难(四)
* 初难方等不应在般若之后
* 二又弥下难被弹不应独在声闻
* 三若言下难不应以七百之寿用判方等(三)
* 初难
* 二文辨下再辨
* 三又云下引證常身
* 四又不下以三佛性难同涅槃常住(三)
* 初引经题总具三脱即三佛性难
* 二且复下引下文具三脱三佛性难
* 三三藏下结难
* ○四难第四时同皈教(二)
* 初牒文总斥
* 二法华下别难(二)
* 初略举法华明常辨性
* 二华严下别引并难(三)
* 初引明常文(五)
* 初以华严为并难(二)
* 初以迹门并难
* 二又华下以本门并难
* 二又无下以序文验为难
* 三若言下以敕语多少为难
* 四文云下引今文
* 五法华下引三身为难
* 二又云下引佛性(五)
* 初引不轻文
* 二法华下引法华论
* 三又涅下引涅槃遥相为指
* 四又涅下引涅槃同明一乘
* 五且涅下泛举涅槃独劣
* 三处处下破神通(二)
* 初略举身土不灭验非神通
* 二破神下正破神通义
* ○五难第五时常住教(二)
* 初牒
* 二问成下难(二)
* 初以二谛为难
* 二众生下例难
* ○二难顿下难共用顿等三教(二)
* 初难顿(二)
* 初以同难
* 二权虽下以别难
* 二次难下难不定(三)
* 初总举诸经
* 二问殃下别引殃掘列众明常
* 三净名下以净名为并(三)
* 初以同有弹诃为并
* 二又净下以诃在昔与殃掘同为难
* 三若谓下以明常被缘为难
* ○三次难下难用涅槃五味(二)
* 初叙其非
* 二此现下别明难(二)
* 五若言下以般若是第二时教难(二)
* 初引诸经
* 二经经下结难
* 六若言下以般若通十二年前难
* 三难第三时褒贬教○
* 四难第四时同皈教○
* 五难第五时常住教○
* 二难顿下难共用顿等三教○
* 三次难下难用涅槃五味○
* 二五时下结难○
* 二今更下重难前文用三时义○
* 二次难下难北七○
* 四去取○
* 五判教○
* ○三难第三时褒贬教(二)
* 初牒所计
* 二今问下正难(四)
* 初难方等不应在般若之后
* 二又弥下难被弹不应独在声闻
* 三若言下难不应以七百之寿用判方等(三)
* 初难
* 二文辨下再辨
* 三又云下引證常身
* 四又不下以三佛性难同涅槃常住(三)
* 初引经题总具三脱即三佛性难
* 二且复下引下文具三脱三佛性难
* 三三藏下结难
* ○四难第四时同皈教(二)
* 初牒文总斥
* 二法华下别难(二)
* 初略举法华明常辨性
* 二华严下别引并难(三)
* 初引明常文(五)
* 初以华严为并难(二)
* 初以迹门并难
* 二又华下以本门并难
* 二又无下以序文验为难
* 三若言下以敕语多少为难
* 四文云下引今文
* 五法华下引三身为难
* 二又云下引佛性(五)
* 初引不轻文
* 二法华下引法华论
* 三又涅下引涅槃遥相为指
* 四又涅下引涅槃同明一乘
* 五且涅下泛举涅槃独劣
* 三处处下破神通(二)
* 初略举身土不灭验非神通
* 二破神下正破神通义
* ○五难第五时常住教(二)
* 初牒
* 二问成下难(二)
* 初以二谛为难
* 二众生下例难
* ○二难顿下难共用顿等三教(二)
* 初难顿(二)
* 初以同难
* 二权虽下以别难
* 二次难下难不定(三)
* 初总举诸经
* 二问殃下别引殃掘列众明常
* 三净名下以净名为并(三)
* 初以同有弹诃为并
* 二又净下以诃在昔与殃掘同为难
* 三若谓下以明常被缘为难
* ○三次难下难用涅槃五味(二)
* 初叙其非
* 二此现下别明难(二)
卷五 第 676a 页 X27-0676.png
* 初总斥非
* 二何者下释(五)
* 初难从牛出乳为有相教(三)
* 初以非初说及无十二部为难
* 二彼即下彼救
* 三今问下纵难(二)
* 初直纵难
* 二大经下引第七中判其堕罪
* 二若言下难从乳出酪为无相教(四)
* 初牒计
* 二修多下明难
* 三解云下彼救
* 四若言下重破(三)
* 初以譬喻等例破
* 二般若下以馀经例般若直说为难
* 三若言下破第二时
* 三从修下难从酪出生苏为褒贬教(二)
* 初牒计
* 二净名下指前文破
* 四从方下从生苏出熟苏为同皈教(二)
* 初牒计
* 二经文下正破(二)
* 初破回文
* 二涅槃下引涅槃破其谬立
* 五从般下难从熟苏出醍醐为常住教(二)
* 初牒计
* 二此亦下正破
* ○二五时下结难
* ○二今更下重难前文用三时义
* ○二次难下难北七(六)
* 初难五时(二)
* 初难初时(二)
* 初牒计
* 二彼经下正难(六)
* 初单约戒善难(二)
* 初直难
* 二从以下纵难
* 二又彼下用彼经体难
* 三又云下以五戒为诸行本难
* 四又提下以经中结得道众难
* 五复次下以结集法藏次第难(二)
* 初难不预五时
* 二何者下释不预所以
* 六若言下以在初难一音
* 二馀四下馀四同上
* 二难半满(二)
* 初牒计略斥
* 二从得下正斥(二)
* 初斥半教(二)
* 初总难
* 二如提下引诸文
* 二从般下斥满教(二)
* 初引论以明法华秘密难
* 二又若下以三昧名展转互难(二)
* 初正难
* 二能譬下结难
* 三难四宗(四)
卷五 第 677a 页 X27-0677.png
* 初难因缘宗(二)
* 初以通途因缘为难
* 二又因下假名义同不应立异为难
* 二难假名宗(二)
* 初据本论得道为难
* 二又释下引大论空门为證
* 三难不真宗(三)
* 初引大论弹方广破
* 二若谓下难不明佛性
* 三何但下难幻化语通立宗不成(二)
* 初难
* 二若诸下结
* 四难常宗(二)
* 初以八术并难
* 二彼云下重述彼救重破(五)
* 初述计
* 二宗则下重破其宗教真不真等不应别立
* 三彼引下破其谬引失意
* 四若尔下以因缘假名为例
* 五覆却下结难
* 四难五六两宗○
* 五难有相无相大乘教○
* 六难一音教○
* ○四难五六两宗(二)
* 初破(二)
* 初破五宗(二)
* 初指四宗同前
* 二若言下正破法界宗(二)
* 初难(二)
* 初以涅槃难(二)
* 初以二部不应优劣难
* 二若常下以二法对并为妨难
* 二大品下以大品难
* 二而独下结
* 二次难下破六宗(二)
* 初指四宗与前同意
* 二今问下正破真圆二宗(二)
* 初真常二宗对并为难(二)
* 初以同异对并
* 二何者下释不异(二)
* 初释异非妙法
* 二又真下判既非妙法何殊不真等
* 二次难下难圆宗(二)
* 初牒计总斥
* 二大品下别难(二)
* 初以果法俱融难
* 二又云下以因法俱融难
* 二此六下总责无凭
* ○五难有相无相大乘教(二)
* 初总斥
* 二何者下别斥(三)
* 初以二谛相即难(二)
* 初举二谛
* 二一切下引證
* 二华严下以经部大体难(二)
* 初准部中所明义不应别
* 二若纯下明别立有妨
* 三大品下重引大品结
* ○六难一音教(二)
* 初立计总斥
* 二若但下别难(二)
* 初以鹿苑施小四谛破
* 二若纯下以信解衣缨二身破
卷五 第 678a 页 X27-0678.png
* 三若言下所化及成能化破
* 四若言下以法华纯一纵难破
* 五华严下引华严仍二破
* 六故知下结难意
* ○四去取(二)
* 初释章名
* 二若五下正释(二)
* 初明研详去取(二)
* 初别研详(二)
* 初研详南三(二)
* 初广研详五时(二)
* 初总
* 二若言下别(五)
* 初有相教
* 二若十下无相教
* 三若言下褒贬教
* 四若言下同皈教
* 五第五下常住教
* 二四时下略斥馀二
* 二北地下研详北七
* 二众家下总结意
* 二若除下明取名用义同异(三)
* 初结前生后
* 二云何下正明用义异相(二)
* 初约南三
* 二用提下约北七
* 三设取下结
* ○五判教(二)
* 初正明大师判教(二)
* 初列章
* 二一大下解释(六)
* 初大纲(三)
* 初标
* 二一顿下列
* 三今释下释(二)
* 初二门意
* 二先约下正释(二)
* 初释二称(二)
* 初约教门解(三)
* 初顿教(二)
* 初释
* 二诸大下结
* 二渐教(三)
* 初约始终共名为渐
* 二又始下约人在教以判为渐
* 三又中下从方等之初至法华前皆名为渐
* 三不定(二)
* 初略点示
* 二今依下引经解释(三)
* 初引教
* 四若言下以法华纯一纵难破
* 五华严下引华严仍二破
* 六故知下结难意
* ○四去取(二)
* 初释章名
* 二若五下正释(二)
* 初明研详去取(二)
* 初别研详(二)
* 初研详南三(二)
* 初广研详五时(二)
* 初总
* 二若言下别(五)
* 初有相教
* 二若十下无相教
* 三若言下褒贬教
* 四若言下同皈教
* 五第五下常住教
* 二四时下略斥馀二
* 二北地下研详北七
* 二众家下总结意
* 二若除下明取名用义同异(三)
* 初结前生后
* 二云何下正明用义异相(二)
* 初约南三
* 二用提下约北七
* 三设取下结
* ○五判教(二)
* 初正明大师判教(二)
* 初列章
* 二一大下解释(六)
* 初大纲(三)
* 初标
* 二一顿下列
* 三今释下释(二)
* 初二门意
* 二先约下正释(二)
* 初释二称(二)
* 初约教门解(三)
* 初顿教(二)
* 初释
* 二诸大下结
* 二渐教(三)
* 初约始终共名为渐
* 二又始下约人在教以判为渐
* 三又中下从方等之初至法华前皆名为渐
* 三不定(二)
* 初略点示
* 二今依下引经解释(三)
* 初引教
卷五 第 679a 页 X27-0679.png
* 二此谓下释经(二)
* 初明不定之由
* 二若如下正明不定
* 三是名下结
* 二约观门解(三)
* 初顿
* 二渐(二)
* 初释
* 二若的下重别指
* 三不定
* 二今辨下简示称叹(二)
* 初简
* 二是名下结
* 二引三文證(二)
* 初总标
* 二方便下正引(三)
* 初引方便品(三)
* 初引文
* 二我始下解释(二)
* 初释顿(二)
* 初正释方便品先顿意
* 二序品下引二文助释顿后明渐(二)
* 初引二文(二)
* 初引序文(二)
* 初引今佛
* 二又文下引古佛
* 二又下下引踊出
* 二如此下判益相不同(二)
* 初立不同
* 二何者下释(五)
* 初约机缘
* 二如牛下约化主(二)
* 初譬
* 二佛亦下合
* 三三教下约教味(二)
* 初单约华严得名
* 二五味下对馀教味得名复殊
* 四又约下约行
* 五以此下结意
* 二次开下释渐(二)
* 初述方便品(二)
* 初正引方便品
* 二非但下释古佛同然
* 二故涅下引涅槃證(二)
* 初引法譬
* 二渐机下释味名所以
* 三方便下结示
* 二引无量义经○
* 三引信解品○
* 三五味半满相成○
* 四明合不合○
* 五通别料简○
* 六增数明教○
* 二章安杂录○
* ○二引无量义经(二)
* 初引文
* 二佛眼下释经意(二)
* 初明初大后小
* 二若依下明初小后大(二)
* 初明先小后大之意(二)
* 初略标
* 二所以下释
* 二次说下正明后大(三)
* 初方等(六)
* 初略述其部大旨
* 二故身下明被弹之人
* 三然方下明被弹之时
* 四何者下明受弹之意
* 五自昔下明弹诃之益
* 六按无下结时
* 二按无下般若(二)
* 初引经略立
* 二大品下释经意(四)
* 初明不定之由
* 二若如下正明不定
* 三是名下结
* 二约观门解(三)
* 初顿
* 二渐(二)
* 初释
* 二若的下重别指
* 三不定
* 二今辨下简示称叹(二)
* 初简
* 二是名下结
* 二引三文證(二)
* 初总标
* 二方便下正引(三)
* 初引方便品(三)
* 初引文
* 二我始下解释(二)
* 初释顿(二)
* 初正释方便品先顿意
* 二序品下引二文助释顿后明渐(二)
* 初引二文(二)
* 初引序文(二)
* 初引今佛
* 二又文下引古佛
* 二又下下引踊出
* 二如此下判益相不同(二)
* 初立不同
* 二何者下释(五)
* 初约机缘
* 二如牛下约化主(二)
* 初譬
* 二佛亦下合
* 三三教下约教味(二)
* 初单约华严得名
* 二五味下对馀教味得名复殊
* 四又约下约行
* 五以此下结意
* 二次开下释渐(二)
* 初述方便品(二)
* 初正引方便品
* 二非但下释古佛同然
* 二故涅下引涅槃證(二)
* 初引法譬
* 二渐机下释味名所以
* 三方便下结示
* 二引无量义经○
* 三引信解品○
* 三五味半满相成○
* 四明合不合○
* 五通别料简○
* 六增数明教○
* 二章安杂录○
* ○二引无量义经(二)
* 初引文
* 二佛眼下释经意(二)
* 初明初大后小
* 二若依下明初小后大(二)
* 初明先小后大之意(二)
* 初略标
* 二所以下释
* 二次说下正明后大(三)
* 初方等(六)
* 初略述其部大旨
* 二故身下明被弹之人
* 三然方下明被弹之时
* 四何者下明受弹之意
* 五自昔下明弹诃之益
* 六按无下结时
* 二按无下般若(二)
* 初引经略立
* 二大品下释经意(四)
卷五 第 680a 页 X27-0680.png
* 初略释经意
* 二又云下明部中共别
* 三大品下结成次第
* 四复言下结益
* 三又解下法华(二)
* 初引教略立
* 二何者下释(三)
* 初明顿说之意
* 二故下下引證结意
* 三复言下结益(二)
* 初明与涅槃同味
* 二又灯下明化缘不同故有无不等(四)
* 初释
* 二譬如下譬
* 三法华下引證(二)
* 初引證
* 二约此下结
* 四问何下料简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
* ○三引信解品(二)
* 初引證领五时教(五)
* 初證乳教(二)
* 初引文
* 二此领下释意
* 二尔时下證酪教(二)
* 初引文
* 二此领下释意
* 三又经下證生苏教(二)
* 初引文
* 二此领下释意
* 四是时下證熟苏教(二)
* 初引文
* 二此领下释意
* 五复经下證醍醐教(二)
* 初引文
* 二此领下释意
* 二此五下结两经同味(二)
* 初明二经味同
* 二然二下以起尽同相释同味之意(二)
* 初标
* 二如法下释(二)
* 初正明起尽同
* 二又涅下重辨
* ○三五味半满相成(二)
* 初明单用有妨
* 二今明下正明相成(二)
* 初略明离过
* 二若华下正判(二)
* 初正判
* 二如来下明半满之功(二)
* 初举化主称难叹
* 二四大下述声闻领解
* ○四明合不合(二)
* 初总明来意
* 二若华下正明合不合(二)
* 初正释(三)
* 初明五味有合不合(三)
* 初前三味不合
* 二般若下般若有合不合
* 三若至下法华一向合
卷五 第 681a 页 X27-0681.png
* 二自鹿下明合不合所以(二)
* 初通明三乘得合之处(二)
* 初明在法华
* 二若于下明在涅槃
* 二若论下别显声闻得合之处(二)
* 初标二教
* 二秘密下释二教(二)
* 初秘
* 二若就下显(三)
* 初论未入位随处得入者
* 二若住下明住果不过法华
* 三未入下明法华中上慢之辈来至涅槃
* 三总就下四句鉔别合不合相
* 二问菩下问答释疑
* ○五通别料简(二)
* 初列章
* 二通别下解释(三)
* 初约通别(二)
* 初释(二)
* 初略立
* 二若华下释(二)
* 初明前四味通后(四)
* 初华严通后(二)
* 初引经释(二)
* 初明通至二经
* 二又像下明通至涅槃(二)
* 初正引经
* 二夫日下述意
* 二故莲下况结
* 二若修下酪味通后(四)
* 初略立
* 二何者下證成
* 三释论下以结集證成
* 四当知下总结
* 三若方下方等至后(二)
* 初立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释
* 二故知下结
* 四般若下般若通后(二)
* 初立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正引经释
* 二又释下引事證
* 二若涅下明涅槃法华通前(二)
* 初涅槃(二)
* 初立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据道理
* 二大经下證
* 二若法下法华(二)
* 初分显现
* 二故身下结
* 二问涅下问答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
* 二益不益(二)
* 初叙意
* 二释此下分释(三)
* 初约用益(二)
* 初释(二)
* 初譬
* 二初说下合
* 二不可下结(二)
* 初以譬结(二)
* 初譬
* 初通明三乘得合之处(二)
* 初明在法华
* 二若于下明在涅槃
* 二若论下别显声闻得合之处(二)
* 初标二教
* 二秘密下释二教(二)
* 初秘
* 二若就下显(三)
* 初论未入位随处得入者
* 二若住下明住果不过法华
* 三未入下明法华中上慢之辈来至涅槃
* 三总就下四句鉔别合不合相
* 二问菩下问答释疑
* ○五通别料简(二)
* 初列章
* 二通别下解释(三)
* 初约通别(二)
* 初释(二)
* 初略立
* 二若华下释(二)
* 初明前四味通后(四)
* 初华严通后(二)
* 初引经释(二)
* 初明通至二经
* 二又像下明通至涅槃(二)
* 初正引经
* 二夫日下述意
* 二故莲下况结
* 二若修下酪味通后(四)
* 初略立
* 二何者下證成
* 三释论下以结集證成
* 四当知下总结
* 三若方下方等至后(二)
* 初立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释
* 二故知下结
* 四般若下般若通后(二)
* 初立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正引经释
* 二又释下引事證
* 二若涅下明涅槃法华通前(二)
* 初涅槃(二)
* 初立
* 二何者下释(二)
* 初据道理
* 二大经下證
* 二若法下法华(二)
* 初分显现
* 二故身下结
* 二问涅下问答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
* 二益不益(二)
* 初叙意
* 二释此下分释(三)
* 初约用益(二)
* 初释(二)
* 初譬
* 二初说下合
* 二不可下结(二)
* 初以譬结(二)
* 初譬
卷五 第 682a 页 X27-0682.png
* 二华严下合(二)
* 初正合
* 二于小下以譬帖合
* 二少分下明譬意
* 二二如下约良医譬简(三)
* 初譬
* 二佛亦下合
* 三此若下结(二)
* 初结盈缩意
* 二此取下结用譬意
* 三三约下约行人(二)
* 初正释(二)
* 初正约小乘行人得名不同
* 二行人下结不同意
* 二问为下更问答料简(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顿(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引大经
* 二自有下渐(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引大经
* 三自有下不定(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引大经
* 三约诸教(二)
* 初总以五味对凡夫及四教(二)
* 初引经
* 二今释下释譬
* 二今当下一一教各具五味(二)
* 初略标
* 二大经下各释(四)
* 初藏教
* 二当通下通教
* 三当别下别教
* 四当圆下圆教(三)
* 初顿
* 二若无下渐
* 三从佛下不定
* ○六增数明教(二)
* 初列章
* 二夫教下解释(二)
* 初迹门(三)
* 初序
* 二初约下释(八)
* 初一法(二)
* 初正明开合(二)
* 初从大一以开诸一(二)
* 初开
* 二若于下合
* 二若于下从大一以开小一(二)
* 初开
* 二若断下合
* 二是故下总结
* 二二法(二)
* 初明开合
* 二始则下总结
* 三三法
* 四四法(二)
* 初四教
* 二又四下四门
* 初正合
* 二于小下以譬帖合
* 二少分下明譬意
* 二二如下约良医譬简(三)
* 初譬
* 二佛亦下合
* 三此若下结(二)
* 初结盈缩意
* 二此取下结用譬意
* 三三约下约行人(二)
* 初正释(二)
* 初正约小乘行人得名不同
* 二行人下结不同意
* 二问为下更问答料简(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顿(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引大经
* 二自有下渐(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引大经
* 三自有下不定(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引大经
* 三约诸教(二)
* 初总以五味对凡夫及四教(二)
* 初引经
* 二今释下释譬
* 二今当下一一教各具五味(二)
* 初略标
* 二大经下各释(四)
* 初藏教
* 二当通下通教
* 三当别下别教
* 四当圆下圆教(三)
* 初顿
* 二若无下渐
* 三从佛下不定
* ○六增数明教(二)
* 初列章
* 二夫教下解释(二)
* 初迹门(三)
* 初序
* 二初约下释(八)
* 初一法(二)
* 初正明开合(二)
* 初从大一以开诸一(二)
* 初开
* 二若于下合
* 二若于下从大一以开小一(二)
* 初开
* 二若断下合
* 二是故下总结
* 二二法(二)
* 初明开合
* 二始则下总结
* 三三法
* 四四法(二)
* 初四教
* 二又四下四门
卷五 第 683a 页 X27-0683.png
* 五五法(二)
* 初列二五
* 二从初下二开合
* 六六法(二)
* 初列
* 二初开下示开合相
* 七七法
* 八八法
* 三若得下结
* 二本门(三)
* 初标
* 二复次下立本门三种法相(二)
* 初通示本从一佛界开出无量形类
* 二如是下结
* 三从一下正明开合(六)
* 初一法(二)
* 初开合
* 二此是下结
* 二次从下二法
* 三从三下三法
* 四四法下四法
* 五约五下五法
* 六乃至下例馀三
* ○次记者下章安杂录(二)
* 初杂记异闻(四)
* 初料简般若与法华以辨同异(二)
* 初难(二)
* 初列经文
* 二此三下结问
* 二有人下会通(二)
* 初会般若胜(二)
* 初引他会(二)
* 初会(三)
* 初义立二慧(二)
* 初立
* 二般若下结
* 二又般下引證(二)
* 初引第一义悉檀意
* 二又九下引下一部以明二慧
* 三善众下结胜
* 二问众下问答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
* 二今谓下明今会(二)
* 初斥
* 二会通下章安会通
* 二他会下会法华胜(二)
* 初古师会(二)
* 初会(二)
* 初古会
* 二然密下今判
* 二问般下问答释疑(三)
* 初一重
* 二二重
* 三三重
* 二门虽下今会(二)
* 初章安立问责
* 二今谓下以共不共破
* 初列二五
* 二从初下二开合
* 六六法(二)
* 初列
* 二初开下示开合相
* 七七法
* 八八法
* 三若得下结
* 二本门(三)
* 初标
* 二复次下立本门三种法相(二)
* 初通示本从一佛界开出无量形类
* 二如是下结
* 三从一下正明开合(六)
* 初一法(二)
* 初开合
* 二此是下结
* 二次从下二法
* 三从三下三法
* 四四法下四法
* 五约五下五法
* 六乃至下例馀三
* ○次记者下章安杂录(二)
* 初杂记异闻(四)
* 初料简般若与法华以辨同异(二)
* 初难(二)
* 初列经文
* 二此三下结问
* 二有人下会通(二)
* 初会般若胜(二)
* 初引他会(二)
* 初会(三)
* 初义立二慧(二)
* 初立
* 二般若下结
* 二又般下引證(二)
* 初引第一义悉檀意
* 二又九下引下一部以明二慧
* 三善众下结胜
* 二问众下问答释疑(二)
* 初问
* 二答
* 二今谓下明今会(二)
* 初斥
* 二会通下章安会通
* 二他会下会法华胜(二)
* 初古师会(二)
* 初会(二)
* 初古会
* 二然密下今判
* 二问般下问答释疑(三)
* 初一重
* 二二重
* 三三重
* 二门虽下今会(二)
* 初章安立问责
* 二今谓下以共不共破
卷五 第 684a 页 X27-0684.png
* 二众经下明经论诸藏离合(二)
* 初列二藏乃至八藏
* 二通二下通诸藏意入今四八教
* 三问四下明四教名义所凭(二)
* 初明他问答(二)
* 初问
* 二答
* 二月灯下今引教通会(二)
* 初通经(二)
* 初引月灯三昧经
* 二私释下章安释(二)
* 初会一重(二)
* 初别对
* 二又一下通对(四)
* 初对藏教
* 二又诃下对通教
* 三又烦下对别教
* 四又涅下对圆教
* 二彼经下指广
* 二地论下通论(二)
* 初引论
* 二私释下会
* 四达摩下破古五时七阶不同(三)
* 初略述古异(三)
* 初立渐顿
* 二又云下立了不了
* 三又言下立一音
* 二今验下破(二)
* 初破渐顿(二)
* 初总破顿渐(三)
* 初破
* 二然不下纵
* 三但不下下略示
* 二人言下别破渐中七阶五时(二)
* 初破初时人天二阶
* 二人言下破馀四时五阶(三)
* 初破第二时
* 二人言下破第三时
* 三言四下破第四时
* 二然大下破了不了(二)
* 初广破(二)
* 初对四经明皆有了(三)
* 初引大经明三经名异体同
* 二大品下明三经义同言异
* 三人以下引人为验(五)
* 初寄隐本
* 二又舍下寄显本
* 三又涅下引互指同
* 四又法下龙女所得同
* 五龙树下明所付同
* 二复应下总约诸经明皆有了
* 二若尔下结离
* 三人情下今立(二)
* 初结生
* 二摩得下正释(五)
* 初引文立藏(三)
* 初引摩得勒论文
* 二又佛下引结集者
* 三龙树下引大论
* 二然教下对藏分人(二)
* 初略分
* 二声闻下释出所以(二)
* 初释二种声闻
* 二菩萨下释出二菩萨
* 初列二藏乃至八藏
* 二通二下通诸藏意入今四八教
* 三问四下明四教名义所凭(二)
* 初明他问答(二)
* 初问
* 二答
* 二月灯下今引教通会(二)
* 初通经(二)
* 初引月灯三昧经
* 二私释下章安释(二)
* 初会一重(二)
* 初别对
* 二又一下通对(四)
* 初对藏教
* 二又诃下对通教
* 三又烦下对别教
* 四又涅下对圆教
* 二彼经下指广
* 二地论下通论(二)
* 初引论
* 二私释下会
* 四达摩下破古五时七阶不同(三)
* 初略述古异(三)
* 初立渐顿
* 二又云下立了不了
* 三又言下立一音
* 二今验下破(二)
* 初破渐顿(二)
* 初总破顿渐(三)
* 初破
* 二然不下纵
* 三但不下下略示
* 二人言下别破渐中七阶五时(二)
* 初破初时人天二阶
* 二人言下破馀四时五阶(三)
* 初破第二时
* 二人言下破第三时
* 三言四下破第四时
* 二然大下破了不了(二)
* 初广破(二)
* 初对四经明皆有了(三)
* 初引大经明三经名异体同
* 二大品下明三经义同言异
* 三人以下引人为验(五)
* 初寄隐本
* 二又舍下寄显本
* 三又涅下引互指同
* 四又法下龙女所得同
* 五龙树下明所付同
* 二复应下总约诸经明皆有了
* 二若尔下结离
* 三人情下今立(二)
* 初结生
* 二摩得下正释(五)
* 初引文立藏(三)
* 初引摩得勒论文
* 二又佛下引结集者
* 三龙树下引大论
* 二然教下对藏分人(二)
* 初略分
* 二声闻下释出所以(二)
* 初释二种声闻
* 二菩萨下释出二菩萨
卷五 第 685a 页 X27-0685.png
* 三然此下简于傍正明立藏意
* 四问佛下问答释妨
* 五今之下开藏对教(二)
* 初正对
* 二非唯下叹结
* 二惟文下述巳推师结前生后
* ○二唯文下述巳推师结前生后(三)
* 初述记者意(二)
* 初述略意
* 二若由下述须广意(二)
* 初法
* 二如捕下喻
* 二师云下述禀师作意(二)
* 初谦退
* 二虽然下劝叹(三)
* 初教
* 二非直下观
* 三圆通下结
* 三此备下结此生下
天台法华玄义科文第五
* 四问佛下问答释妨
* 五今之下开藏对教(二)
* 初正对
* 二非唯下叹结
* 二惟文下述巳推师结前生后
* ○二唯文下述巳推师结前生后(三)
* 初述记者意(二)
* 初述略意
* 二若由下述须广意(二)
* 初法
* 二如捕下喻
* 二师云下述禀师作意(二)
* 初谦退
* 二虽然下劝叹(三)
* 初教
* 二非直下观
* 三圆通下结
* 三此备下结此生下
天台法华玄义科文第五
卷五 第 686a 页 X27-068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