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自动笺注)
天台三大補注第三
妙玄釋籤
永嘉沙門從義
釋籤云然乘戒四句文在大經止觀第二淨名
非行非坐三昧末云大經云若清淨持戒之人
僧則損減若有清淨持戒之人則不失本戒善男
子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為緩乃至
正意欲令乘戒俱急等淨名疏云一戒乘俱急
二戒乘急三戒急乘緩四乘戒俱緩通論一切
善法一切觀行皆是乘戒別論三歸五戒十善
出家律儀乃至定共能防身口遮惡道得人
天報名之為戒經生解觀智推尋諦緣度等無
生理智能破惑累運出三界名之為乘彼中備云
文多不錄
上中下如止觀四卷
止觀第三持事戒有三品上品得天中品
人報下品修羅報持理戒空假三品各有上
中下即空三品下品聲聞中品緣覺上品通教
菩薩即假三品下品三藏菩薩中品通教出假
菩薩上品別教菩薩即中三品下品別教菩薩
中品圓教菩薩上品是佛又云大經第六安養
檢文未見然第一卷及三十二只云極樂及安
樂世界耳又云一觀三品九品理觀者即乘緩急
也事戒緩急者戒急三品天人修羅也戒緩三
品即三惡道也又下文云次神通後明為來意
者也字恐須作者字又玄義下文云名味者如下
補注中辨又下文云託本生等名本事經者恐
隔句相對言耳更請詳之。
且準俱舍明十六重
彼明五十二數初則數始為一十一為十十十為
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洛叉為度
洛叉十度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
阿庾多阿庾多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為那
庾多十那庾多為大那庾多十大那庾多為鉢羅
庾多十鉢羅庾多為大鉢羅庾多十大鉢羅庾多
為矜羯羅此即十六也今文中云億兆等者謹按
算經皇帝為數法有十等億兆京秭垓壤溝澗
正載及論其用乃有三等上中下下數十萬曰
億中數百萬曰億上數萬萬曰億所言秭者千億
也載者言地不能載也故云十千為萬十萬為億
十億為兆十兆百億為京十京千億為秭也矜羯
羅者亦𠷐迦羅又甄迦羅十矜羯羅為大矜羯羅
十大矜羯羅為頻䟦羅頻䟦羅亦頻婆羅十頻䟦
羅為大頻䟦羅十大頻跋羅為阿芻婆阿芻婆亦
阿閦婆十阿芻婆為大阿芻婆十大阿芻婆為毗
婆訶十毗婆訶為大毗婆訶十大毗婆訶為嗢蹭
伽十嗢蹭伽為大嗢蹭伽十大嗢蹭伽為婆喝那
十婆喝那為大婆喝那十大婆喝那為地致婆十
地致婆為大地致婆十大地致婆為醯都十醯都
為大醯都十大醯都為羯臘縛十羯臘縛為大羯
臘縛十大羯臘縛為印達羅十印達羅為大印
羅十大印達羅為三磨鉢躭十三磨鉢躭為大三
磨鉢躭十大三磨鉢躭為揭底揭底為大揭底
十大揭底為枯筏羅闍十枯筏羅闍為大枯筏羅
闍十大枯筏羅闍為姥達羅十姥達羅為大姥達
羅十大姥達羅為䟦藍䟦藍為大䟦藍十大䟦
藍為珊若十珊若為大珊若十大珊若為毗步多
十毗步多為大毗步多十大毗步多䟦為羅攙十
䟦羅攙為大䟦羅攙十大䟦羅攙為阿僧企耶故
云五十二有六十數忘失餘八又下文云初頌意
中二者恐誤應云於中為二也又玄義云若頌心
所念法相則名偈陀經者恐誤應云祇夜經更請
詳之又復下去分科中文訛略更不具出宜
自思之。
玄云伊帝目多伽
目諸文作曰亦作越又釋籤云辜負辜罪也負
背恩忘德也若李陵蘇武書云孤負孤獨
也又云陵孤恩漢亦負德也爴字經音云檢諸
字書無如此字若按字義應作攫居碧九縛二切
說文云爪持也若作擭字乙擭切手取也或云古
切掌取也字亦作摑又下文云疏中略辨者文
句云佛昔飢世化為亦目大魚閇氣不喘示為死
木工五人先斫魚肉五比丘海中自剌者
如云菩薩為大薩他婆度大海水惡風吹船語賈
人言汝捉我髮我當度汝諸人捉巳以刀自殺
海水不宿死屍即時疾風吹至岸上大慈如是
豈非菩薩
釋籤云是老死老死為人二空止觀第六
大論引雜阿含云十二因緣無明老死若有
人言老死若言老死皆生邪見乃至無明
如是若說無誰老死是名生空若說無是老死
是名法空乃至無明亦復如是下文云十二通
大者云通小也大經十四者第十五云無所
名方等經有所得者名十一部菩薩不修純說
方等大乘經典下文云望於等者應云妄於也。
玄云儒林
史記儒林太史公云自孔子庠序不行
建元元狩之間文辭粲如故作儒林傳又云微
塵數品者品字誤也當為偈字如下補注中又
順耳者耳字誤也當為情字又云身子佛佛
答諸佛智慧門者此舉廣開顯略耳又云應用
觀心十二部經別有小卷流行文云經者由也
心亦由也諸法由心造也直就觀心空假中名
修多羅復重觀之名祇夜觀心空假中能發三智
授記觀心即假空亦空名重頌觀心空假
前思後覺無問自說觀心緣生如物生滅
空假中名譬喻觀心始末空假中名本事觀心
十界地獄乃至諸佛本生空假中名本生觀心
空假中防非止惡名因緣觀心空假橫竪無不
周徧名方觀心空假中非所有未曾有觀
何故空從緣生何故假但名字何故中非
二邊名論義巳上略大意耳又前文五門
中引淨名旃延五義等者疏云旃延因有無入道
還約有無以說五義即是有滅即是無所說既
生滅有無能說必爾故云無以生滅心行說實
相法聲聞四門五義皆是折法生滅有無若訶
破旃延有無從容五義者應云諸法畢竟不生
不滅是無常何得有無從容無常義耶破下
四義類此可知
釋籤云五人至具如疏釋
頞鞞亦阿濕卑又阿說示此云馬勝亦馬師本行
云阿踰時此云調馬云阿輸波踰祇多此
云馬甘露飯王二子一婆波二䟦提本行集云
䟦提迦此云小賢婆沙波此云起氣斛飯王二
子一摩訶男二阿那律本行集云摩訶那摩此云
大名阿那律此云無貧若準文句第一五人
一拘鄰二頞鞞三䟦提亦名摩男四十力迦葉
拘利太子記云頞鞞摩男拘利三是父親餘二母
親也若準文句第五列陳如頞鞞拔提十力
男拘利是則若列拔提應除摩男以是異名故也
若準五分律及本行集摩男是斛飯王之子拔提
甘露飯之子又成兩人不同若爾今文
添陳如一人也其拔提摩男存沒同異更請詳之
應法師一拘鄰二頞鞞三拔提四十力迦葉
摩男拘利又妙玄下文云喜根雖謗者誤也應云
勝意也又云五佛子之流者亦可指五比丘也故
前文云昔教五人也。
又如帝釋發心太子最後成佛時願為馬
太子出城
昔有國王欲以祠祀得昇天時香山中有兩天
王女若得其血合手人畜以為階陛爾乃昇天
有知者報王曰香山中有兩道一名闍梨一
名優犇知此神女所生在王曰呼來為吾求神
女吾其昇天皇孫聞之曰豈有行虗殺生而昇
天乎夫欲昇天當歸三尊存四非常志寂若空
得昇天王善哉信矣皇孫將妃辭親而退各
乃飛還本所居處第七山中時天帝釋化獼猴
威靈震山皇孫大懼有梵志曰汝無懼也彼來供
獼猴三道人疑住不前梵志進前獼猴
進以果供養梵志受之四人獼猴曰將斯三人
至似人形神所曰斯何人哉令昇天梵志曰斯
是國王太子開士元首當為如來無所正真
獼猴善哉開士得佛之時吾乞為馬優犇闍
一願為奴一願應真告舍利弗時皇孫
吾身是也梵志者汝身是也優犇名目是也
者車匿是也天帝釋者今犍陟是也犍陟者馬
名也車匿者守馬之奴也。
亦如大挐太子見阿周陀阿周陀發願太子成佛
願為神通弟子即目連是
佛昔為菩薩時作須大挐太子好喜布施種種
寶又以國之象寶施於敵國父王於是擯出太子
檀特山中太子到山山中一道人名阿周陀
年五百歲有妙道太子禮之周陀乃問欲何所
太子答曰求摩訶衍周陀答云太子功德乃爾
今得摩訶衍不久太子得無上正真道
當作第一神足弟子須太拏亦云須達拏又云
蘇沙拏此翻善與又云善施又云好愛亦云善牙
玄云調達是賓伽羅菩薩
大乘論第二卷中作此說也賓伽羅者未聞翻
譯。
阿闍世是不動菩薩
普超經云阿闍世王從文殊懺悔柔順命終
入賓吒羅地獄即入即出生上方無生忍
勒出時復來此界名不動菩薩
薩遮尼乾大方便菩薩
此云不繫具如薩遮尼乾經說告文殊我佛國
土有諸外道尼犍子等皆是如來住持故為
示現不可思議方便境界何以故此外道皆是
住不思議解脫門故。
波旬是住不思議解脫
波旬踰此云惡者維摩經云十方世界魔王
者多是住不思議解脫菩薩蹴踏兩字上子六切
又七六切下他合切訛也字應作蹋徒蓋切踐也
文出淨名經中又下文六大城者經云舍婆提
城婆枳多城毗舍離城瞻婆大城波羅奈城王舍
城又下文云聞法生善善字恐誤應作喜字。
法身菩薩從生進道從法進道
釋籤云他方大士或從釋迦生身佛邊聞法進道
從法身如大論法身為法菩薩說法
約界外得作此說又妙玄第九明本用中云住迹
顯本即是釋迦生身而顯一等玄籤之文其猶
日月懸象著明奈何有目不肯觀瞻可悲哉四
云生身本被藏通之機今玄籤中那說法華是
生身佛開三顯他方大士從生身佛聞法進道
豈是藏通之生身乎又釋籤第十明法華會主是
釋迦垢衣豈是昔日化他之權實莫是智者
荊谿云著大師瓔珞長者毗陵云生身垢衣
矛盾惑眾增減之愆有天殊之謗乎嗟乎一言
巳出駟莫追焉秉筆事難招損誰測麻竹葦二
菩薩不能佛智況今碌碌唯談世論何由
曉於教門乎且法身佛既約界外當知生身即是
界內界內即是同居穢土分段丈六劣應垢衣界
即是方便實報法性特勝瓔珞界內丈六
即是釋迦外尊即是舍那故知若不約於界
不得說於舍那尊特明文在茲安可不信然於
界內丈六身上或現界外舍那尊特如輔行引應
目連不窮身聲然後判云身聲既爾諸相例然
蓮華臺及色究竟皆是此相而四明立現起高
大尊特指華嚴梵網坐蓮華臺塵相好又立即
劣是勝不現尊特指應持目連不窮身聲及法華
光明三十二相等此蓋四明不看輔行云身聲既
諸相例然坐蓮華臺及色究竟皆是此相豈是
不現尊特異於梵網華嚴乎且輔行云身聲既爾
諸相然故知法放光現相金光明中放大
普照十方佛光巍巍無量莫不皆是從於
界內丈六應現於界外尊特勝應與夫梵網坐
蓮華臺究竟等尊特勝相好無別淨名
指法華中放光現相名為尊特良由此也四明
曉妄立不現即劣為勝又復妄謂龍尊所讚與華
中九十七種大人之相藏塵尊特全不相類今
四明華嚴九十七種大人之相既乃皆云放大
光明徧照十方何異龍尊讚佛巍巍普照
世界莫是華嚴九十七種但說放光以光為身
非尊特乎莫是有於放起之過成戲劇之論乎若
龍尊所讚身放大佛光巍巍不類華嚴九十
七種大人之相且法華放大人相肉髻光等可
不類不類何名放大人相類則何故龍尊所讚
放光巍巍不類四明斥他以法華教主是丈
六劣應垢衣生身成減謗之愆又乃斥他以法華
放光現相為勝應瓔珞尊特成增謗之過嗚呼
傳法利他之功不補非法毀人之失且妙玄云
釋迦生身而顯一釋籤云法華會主是釋迦
文句及記明法師弟身俱卑劣皆是隱實
施於權莫是智者荊谿有減謗之愆乎淨名疏說
華嚴方等般若法華四度現於尊特勝光明
無量無邊自問指法華云我以相嚴身光
明照世間證於放光現相以為尊特明文昭著其
日月莫是淨名疏有增謗之過乎若謂法華
指劣應便是尊特不須現者如何消於四度尊特
皆是光明色像無邊耶惜哉四明增減之愆誣
害於他此時雖則朋黨賢將如何免於惡業
學佛之人豈可不信善惡因果耶。
釋籤云如閹本根止觀第六
以不能男不能五欲譬於二乘根敗心死閹者掩
掩閇門也亦曰黃門黃者中中聖人居天
下中而理萬民黃家之門故曰黃門亦云黃昏
閇門故云黃門鄭玄云閹精氣閇藏也。
亦如止觀記兼引楞伽
若就觀行明五逆五法世故五逆楞伽
三云無明父害貪愛母斷睡眠怨壞陰和合斷
七識身若有作者現證實法彼經意兼。
具如藥草疏中明撗竪不及
經中從如來有無無邊阿僧祇功德下文
是也十界中但領二乘不言八故云撗不及
七方便中但領其二不言其五故云竪不及也。
八聖種如止觀第八
第六記前巳曾指今重示耳。
得繩如止觀第七記
籠以四大繫以得繩心在色籠無處不至業繩未
斷去巳復來籠破繫斷即去不反此準有部立以
得得以後得得於前得故使往業能至未來
有部中業入過去得至未來身死得謝未來報起
得得名義止觀補注具辨。
三趣因略如止觀心中
逆順心順心中妄想顛倒貪嗔內具
惱外近惡友又於他善無隨喜又復無慙及無
愧等又下文云仍不明五聖但是文略者若準玄
文言九次第定熏修有漏無漏是那含業豈非
五聖是則中分科應云初明四禪業次明梵
王業三滅心下問答文是明無想業四若舊云
聖人下明五那含業學者子細詳之。
如救頭然如止觀第七記
止觀第三及以第七俱云如救頭然而第三記引
大論十三云譬如野干林樹夜半逾城深入
人舍求肉不得避走竟夜惶怖無計始起欲行慮
不免即便詐死眾人來見有一人云須野干
言巳截去次有人云須野干尾言巳截去又有人
云須野干野干自念取者轉多或取我頭則無
活矣即從地起奮力絕勇間關歷涉乃得自濟
人求脫亦復如是不修行如失其耳老不修行
如失其尾病不修行如失其牙至死不修則如失
頭然字則是語之助也亦有處說然火然如救
頭上火然矣又妙玄下文云兼除四思者此與
止觀小超語同故云十六心滿超能兼除又復
是四趣思者則是見惑收也又釋籤中於別益中
文闕分結位一科應云釋中又二初正釋次結位
也又圓益中亦闕分結位一科應云明圓人中
初釋次此是下結位也又下文玄云塗熨者塗
即塗乳前記巳引大經之文所言熨者譬如癕瘡
熱氣正盛且須冷熨熱休冷息初身後身其體不
異為熱暫熨熱退如初也又釋籤云初因果二先
釋次結者若存此文則須改下三辨依教通別科
作次結科也若存第三辨通別科者應除上文
因果八字須初文為三也雖作兩說而前義
是也後說則於文不便矣又下文四大聲聞
記於他方作佛弘經者誤也準經乃是持品五百
羅漢等於他方國土弘經耳而妙玄云授記品末
者以品末云其數五百皆當授記故至第四經
受記而於持品方乃發願他方弘經耳若云作佛
是弘經者何必四大子耶故知誤矣又上文云
實報七益亦恐文誤應云權實七益也又下文云
大音顯悟者老子大音希聲今借其語耳又迹
門後十不二門意趣宏深余甞撰圓通三卷
者詳之可消眾滯也又下文前三引迹後三
本者亦誤也如後三只是體用引本證云甚大
久遠權實引證文在迹中藥草品偈耳巳今引
證文在迹中方便品耳引證之意者以本迹雖殊
理事等法無別故也又將久後之言密在於
故得引之也又下文云除彌勒等二十五字者亦
不然也余案經文雖在本門而彌勒等不知塵
猶是不知如來舉迹譬之耳何哉以經文
第三合譬云是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
為塵一塵一劫成佛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
那由他阿僧祇劫文句釋云直下塵被點之界巳
不可說況不下寧當可說下塵不下塵界尚不
可說下塵不下塵塵豈可說耶況復過是寧可說
耶而彌勒等不知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
千界塵被點之界豈非猶是喻迹耶然此若望化
城品中之喻此則為遠矣若望不下塵界一一各
有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猶未成遠又望
下塵不下塵塵亦未成久況又過此百千萬億那
由他阿僧祇劫豈非前來舉之猶是迹中耶
舉此近迹巧喻長遠故云我成佛來復於此
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也況本因則又過此
矣。
玄云藉草
藉慈夜切釋名云所自薦藉也周易大過卦云
初六藉用白茅陸德明釋文云在下曰藉今此文
即是布草于地薦進以待於佛而坐之耳通佛
行因然燈記者若準諸文乃是三藏第二僧祇
良以瑞應經是小乘故也今此恐約顯露不定
義又與大品文同故得謂之通佛因也例如提謂
經中三百人得忍等是顯露不定通於大乘之說
也故瑞應菩薩得記定而入定便逮清淨不起
法忍即時輕舉升虗空去地七仞故知瑞應
經文亦可通於藏通二教也。
釋籤云綩綖
經音云相傳謂之坐蓐也今家意者衣繡裳也
綖席也正作筵鋪陳曰筵藉之曰席也此綖字天
子覆冠耳亦可通用下文[麩-夫+弋]者經音云
上穅也特牛者特徒得切牡牛也牡莫厚切。
譬如諸天寶器食如止觀第三
在第四記輔行第八云故淨名疏四土相望十種
差別以銷天器飯色不同一同居自異二同居
方便不同三方便自異四方便與實報不同五實
報自異六實報與下品寂光不同七與中品寂光
不同八與上品寂光不同九諸土總對寂光不同
十諸土非垢寂光非淨又應須欲界諸天隨其
貴賤好惡不同福厚者隨其所無不具足
甘露盈林食乃百味俱至其福薄者雖有飲食
不稱是故云隨福德飯色有異上者見
白中者見黃下者見赤先了此巳次可合法也。
阿私
此云無比仙人名也。
離車
云邊地主云隨耶利云隨舍利云隨
種又云律車亦云昌或昌又呫婆此云仙
族王種呫昌涉切又下文云六恒者經無六恒之
言但云供具六倍於前耳章安云即六恒也又云
無量帀者經云三帀耳又云又阿闍世王及其
夫人者列眾文中迦葉阿難闍王及夫人也闍
至下梵行方來阿難至陳如品方來
迦葉將欲茶毗時方來耳涅槃眾有五十二
別所示又云視毒者即毒蛇視能殺人者也。
十六惡律義
涅槃經云一為利餧食羔羊肥巳轉賣為利
屠殺為利餧養猪豚肥巳轉賣為利買巳
屠殺為利餧養牛犢肥巳轉賣為利買巳屠
殺七為利養雞令肥肥巳轉賣為利買巳屠殺
釣魚獵師十一劫奪十二魁膾十三網捕
鳥十四兩舌十五獄卒十六呪龍報恩經說有十
二種屠兒魁膾三養豬四養雞五捕魚六獵
師七網鳥八捕𧎔九呪龍獄吏十一作賊十二
王家常差捕賊又下文云廣三寸身大如臂者誤
也準爾雅云博三寸首大如擘擘音迫注孟子云
巨擘大指郭璞爾雅云身廣三寸頭大如人
擘指今文所引即注文云廣三寸也又云無邊
章安菩薩妙色即邊無邊無邊即邊非邊非
無邊即無邊故同虗空無邊即邊故從彼來此
雙遮雙照不可思議也。
阿彌陀壽實有量而名無量若壽無量如何得有
觀音補處
斯文著明亦猶日月奈何有目而不仰觀四明
藏通補處彰佛有量別圓補處顯佛無量知觀
音補法身處愈彰尊特無量之無量矣嗚呼四明
既乃謬判十六觀彌陀八萬四千相好為法
性舍那尊特常壽無量又復謬為舍那尊特常壽
無量補處義斯蓋不知今釋籤文若無量
何得觀音補處今文云若無量如何得有
觀音補處故知尊特常壽無量不論補處復知補
處但補生身有限之無量耳不補尊特實無
量也亦知十六觀彌陀六十萬億由旬之身謂
身量無邊但是同居內分生身實有量之
無量不是界外法性尊特實無量也四明妄將
法華文句實有量而言無量大小二本彌陀
謬判十六觀經之彌陀法華文句實無量復為
無量特立補處之義顛亂祖誥舉世濫傳但聞
四明之言便謂至真之道習俗生常非適今也四
明又謂藏塵相好是千百億釋迦復謂華嚴佛身
委論八相名為尊特良由不讀梵網戒疏兩重
遂乃謬判舍那尊特常壽無量以為釋迦劣應
無常八術既混二用莫分儻以釋迦為舍那蓋
舍那為毗廬必也正名可不思惟須知華嚴
塵相乃是現於界外舍報佛法性尊特常
無量無前補處之談若乃界內菩提樹
七歲出家三十成道丈六釋迦有量無常方論前
補處說是故升於諸天宮殿皆言前佛曾來
處此是故此處最吉祥莫不皆約界內丈六
說之四明不曉報應混沌生法雷同便將坐蓮
華臺具藏塵相好為千百億釋迦補處之事舉
世濫傳執能改正豈非蔽之甚乎。
倚臥背痛如止觀第八
涅槃經現病品迦葉白佛佛巳離病何緣於今
言有病默然而臥而不說於大乘經典不治
諸惡比丘云何默然右脇而臥興起行經告身
子昔兩力士一剎利姓二婆羅門因共相撲時剎
利姓左手捉腰右手捺頭蹙折其脊撲地即死
剎利姓即我身婆羅門姓今調達是以因緣
今雖成佛猶患背痛此約示迹用病化他倚今文
作猗者誤也。
北首臥等如止觀第一
在第七記言北首者增一阿含云表於佛法久住
北天若長阿含佛告阿難安我頭南首面向北則
使佛法久住北天機見不同不須和會
波波城闍頭園有長者名周那
周那恐是純陀梵音不同波波闍頭未知所翻
下文云下文中長壽品作寄金譬等者誤
也此非佛答之文乃是迦葉設三十六問之前
比丘白佛之辭耳若乃佛答迦葉之問長壽者乃
金剛身品耳又妙玄云彼經雖一兩處說者如
章安解佛讚迦葉三十六問云我初坐道場亦有
菩薩來問此義乃是元初圓滿始坐非方便道場
又引第二卷云我巳久於無量劫來成佛亦如法
成佛久遠豈非大經中明過去常耶又法
一兩處說未來常者即壽量品長行中寄常住
不滅四字明之既其不滅益至未來方便品未
來佛章世間相常住是也下文云口唱真淨
法者此文出如來神力品是地涌菩薩所唱耳非
多寶多寶只言如是如是釋迦所說皆是真實
真實之義雖然不異真淨大法而在文須分故
知玄引文差誤矣又釋籤解流通利益云迹
冥利但見與記不云入位如分別功德即是
也迹門菩薩至此復益及本門新得等者恐誤也
以妙玄明流通益他而釋籤作正宗自益而解故
也又非化功歸巳之義更請思之又下文如下
疏中云速願我如得如佛如者此文中三箇
一者疏字當為觀字二者速字當為亦字三者
得字當為速字請將下文對之自見其誤也。
玄云阿鞞䟦致
此云不退轉又下文云浮槎者槎鉏加切水中
木也鳥跡成文寫字者即倉頡初觀鳥跡而寫
字也倉頡皇帝史官也又伏犧時巳有文字
蛛羅引絲等如金光玄義中說之然彼釋名有
初通乃至當體今此亦然何者妙法蓮華
通別具矣梵云達磨等此云妙法翻譯明矣
以草蓮華妙法譬喻彰矣於中仍破光宅及他
師等豈非斥古喻法不周然後正喻本迹十妙
豈不例彼橫竪喻法之具足乎又引經優曇
瑞似於蓮華豈非附文乎若附經文的云蓮華
如云妙法蓮華及眾寶蓮華等此亦標名彌可
信矣又云蓮華非譬當體得名乃至云皆法理
制事豈非當體乎又問云定是法蓮華定是草
蓮華答定是法蓮華等豈非例彼當體章後之料
乎而彼云利鈍兩存云被上中下根何曾
哉又彼云從立名非借世金以譬法等今云利
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不亦同耶但今題目
法是法蓮華是喻復通當體當乃是即法作譬
法理制事不假譬喻擬法耳此約利根上機也
若以蓮華擬於本迹十妙之法即是中下鈍根
也今解蓮華有法蓮華及草蓮華彼解金光明
亦有即法作譬以譬擬法但彼之法自指經文
法性題目是事無法可指也故全法性作金光
明即法作譬類法蓮法理制事也以金光
明譬法性今草蓮華妙法也故今亦可義有
二途應須兩存親近疎遠例亦有焉豈非蓮華
金光明雖通兩解只一譬喻雖是一事須存利鈍
即法作譬以譬擬法但彼附文以當體為親近
由彼經不以光明法性但是今家以義推之
耳今此雖定是法蓮華而附文云如優曇華此乃
以譬擬法親近也良由彼此題目單複異所
親疎不同世人不達妄說云云波利質多羅
此云園生樹也亦作員字又作圓字故俱舍云圓
樹根深廣由旬香氣殊妙枝條高廣百由
旬其香亦徧百由旬理實圓生也或云間莊嚴
言此樹眾雜色華周莊嚴也或云圓妙莊嚴
少喻徧喻如大經者經有兩文第五云少喻第二
十七云八喻少喻在八喻之外八喻具如火宅
文句補注中引之。
釋籤云伏犧八卦
伏者以聖德伏物也犧者教人犧牲也亦云包
言取犧而包之也又云庖犧言取犧牲以供
庖廚八卦乾坤震巽坎離兌也尚書序云
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書契以代
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神農五糓
神農母曰女登有神龍首感女登而生炎帝人身
牛首班固教人耕農故曰神農五糓糓實
五種成實名之為糓黍稻麻名為五也。
貨狄造舟
世本云共皷貨狄造舟二人黃帝之臣墨子
工倕作舟呂氏春秋曰虞姁作舟。
維父造臼杵
世本中說羅父造臼杵父音甫如云尼父尚父
男子美稱也。
蚩尤造兵
應劭蚩尤古天子也瓚曰孔子三朝記說蚩尤
庶人之貪者也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
徵師諸侯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殺之。
黃帝冠冕
黃帝少典之子也姓公孫軒轅冠貫也所以
韜髮黃帝黃冠白虎通云辨之為言樊持
髮也以爵韋為之與服志曰爵辨一名冤廣八寸
二寸
容成造歷
世本云容造歷漢書律歷志云黃帝造歷尸子
羲和造歷
岐伯造醫
說文巫彭初作醫也。
隷首造數
算數周禮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切均
方程不足旁要世本云隷首作數
皐陶造獄
尚書臯陶一篇臯陶舜臣也。
嵆仲造車
右史考記云黃帝作車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
馬周公指南車
伯益造井
說文八家一井字須作井古者伯益之所作也。
蒙恬造筆
秦將蒙恬其先齊人筆述述事而言也案尚
中候玄龜負圖周公援筆以時文寫之曲禮
云史載筆載言此則秦之前巳有筆矣蓋諸國
或未之名而秦獨得其名恬更為損益說文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蔡倫造紙
後漢蔡倫敬仲樹皮敞布魚網為紙奏上皇
帝天下稱焉。
未見造網人準例可悉
周易下繫辭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
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
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
諸離注云離麗也罔罟之用必審物之所麗也魚
麗于水獸麗于山世本云包犧臣芒所作也又下
文云蓮房爾雅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巨-匚)+几]其本
蔤其華菡萏蓮實其根其中的的中薏注云
中心苦也的蓮中子也蓮謂房也莖下白蒻在
泥中者也別名芙蓉江東薏音憶華戶爪切
蔤音密[蕸-(巨-匚)+几]音遐茄音加蒻而灼切荷莖入泥之處
卷荷在心即的中薏也團圓盤屈卷荷在心
也出㲉殻外者恐誤應云出皮殻外也然此㲉字
空谷苦角苦候三切若作入聲則成兩字重疊
若作去聲則非鳥子須哺以是而知應云皮殻
噞魚檢切喁魚容切魚口上下之皃也。
大經意如止觀第一
經云譬如雪山一味藥在深叢下人無能見過
去有王造作木筩以接是藥藥乃從地流集木
王既沒巳其後是藥或酢或鹹或甜或苦或辛或
淡是藥真味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凡人薄福而不
能得復有聖王出現於世以福因緣即得是藥真
正之味經合喻云如來祕藏其味亦爾為煩惱
叢林所覆無明眾生不能得見其一味者喻如佛
性以煩惱故出種種所謂地獄乃至毗舍
佛性雄猛難可沮壞輔行云真實理也在
山譬理在陰也。
郁伽長者
郁伽此云威德
梵天初下如疏及止觀第七記
大意如前廣引注尋思可了無勞更云。
感通
此是南山律行精明致感諸天共論此事委在傳
中又下文云初法本又二者誤也應云初散釋又
二也句身味身者古人譯經翻文為味味即是
字能顯於名句如味能顯食鹹淡百法疏云一
名多名謂之名身一句多句謂之句身一字多字
謂之文身文身者為名句依而顯所表顯有四
一扇二相三根四鹽如次能顯風涼大人
男女及味也故喻文身能顯於理古人以文為味
但是所顯非能顯也婆沙問曰何謂多名身答眾
多名合聚故也豈非以聚釋身乎婆蹉婆此云好
嚴飾摩佉婆此云無勝因陀羅云光千眼
一時知千義斷千事金剛身者身堅固也又云五
陰亦名顛倒等者章安五陰是有漏故名顛倒
五陰是苦諦境故名苦諦又為念處所觀故名念
處除色一陰四陰即四識住陰通內外四食
今文闕之能通名道因陰實法有假名時眾生體
即無相名第一義身心慧之三修有為解脫
因緣五陰為體五陰能成三乘之身餘文可見
四食者揣食即今飯食可以分段故觸食即依
衣服強耎等思食即業食也識食即意也名詮
自性句詮差別具如文句補注中示又妙玄云起
毫末等者老子德經云合抱之木生毫末
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亦如文句
補注中辨又釋籤下文云何不專憑一理者何字
依舊本作可字為定又下文云先且積者恐誤
應云先正借也梵書十二字者曾問京師梵學
受彼雖寫出一十二字然亦未委虗實故此不錄
以待後賢尋之耳又下文云即具十妙者即字當
為色字也又云徧攝故不棄者應云徧攝故何所
無所攝故何所不棄引證中云者云字恐剩也。
故安師云譯經五失及三不易譯梵為秦如嚼食
與人令人嘔噦
符秦道安法師常山人姓衛氏家世英儒安
公每稱譯經者有五失不易易音或音亦又
以鼓切一者胡言盡倒而使從秦是一失本也二
者胡經尚質秦人好文傳可眾心非文不合是二
失本也三者胡經委悉至於歎詠叮嚀反覆或三
或四不嫌文煩而今裁斥是三失本也四者胡有
義說正似亂辭尋說向說文無以或一千或五
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以合成將更傍
反騰前辭巳乃後說而悉除此是五失本也然
則智逕三達之心覆面所陳聖必因時時有易
而刪雅古以適今時是一不易愚智天隔聖人
叵階乃欲以千載上微言傳使合百王下末
俗是二不易阿難出經去佛未久大迦葉令五
百六通迭察迭書今離千年而以近意裁彼結集
羅漢兢兢若此末代凡夫平平若是豈將不
知法者猛乎斯三不易也涉茲五失逕三不易
胡為可不慎乎羅什法師天竺國俗甚重文
藻但改梵為秦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
非徒失味乃令人嘔噦也噦乙劣切嘔烏后切。
一塵大千經卷止觀第三
前曾指示重點耳。
窄隘等如止觀第六
經云又解脫無有窄狹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
並行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三藏觀境
不能即事名為隘路大經聲聞緣覺猶如
路不受二人並行色空相即故名為並滅色存空
故云不並滅色之空名隘路也準舊本文在第
五記又妙玄下文云云何將實相證於因果者此
古人解乘體通因果普賢因果實相
證而章安古人不合引彼因果實相之文來
證乘體通於因果之說故云云何將實相證於因
果釋籤解此恐誤也又下文慈悲是軒者訛略
也應云是幰蓋也又下文云網紀者白虎通云大
者為綱小者為紀綱者張也紀者理也所以張理
上下整齊人倫也子者慈也慈應作孳孳者恤下
之謂也晡字但是申時餔字方是申時食也。
齊桓公正而不譎
論語憲問第十四云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
而不譎正義云此章論二霸之事也譎詐晉文
公召天子而使諸侯朝之是詐而不正齊桓公
伐楚實因侵蔡而遂代楚乃以公義而責包茅
貢不入問昭王南征而不還是正而不詐也。
周公制禮
禮儀禮並周公作禮經三百威儀三千禮記
者本孔子門徒共撰所聞後儒各有損益子思
中庸公孫尼子作緇衣漢文博士王制
孔子刪詩
古詩多矣仲尼刪之上取商下取魯凡三百十一
秦皇焚書亡其六篇今之存者三百有五毛公
作傳乃謂毛詩也。
經謂五經七等九也
白虎通云易書詩禮樂曰五經古者以易書詩
禮樂春秋六經至秦焚書其樂經亡矣今以易
書詩春秋五經唐章懷太子後漢書
書禮樂易春秋論語七經也禮有周禮儀
禮記春秋左氏公羊穀梁易書詩通而言之
九經也。
三墳
大也尚書序云伏犧神農皇帝之書謂之三墳
大道也。
五典
典常尚書序云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
典言常道也。
古人書簡
古者殺青為簡以韋編編簡成篇如今連紙
卷也春秋左傳序云大事書之於䇿小事簡牘
文選注云大竹名䇿小竹名木板名牘又云
六韜者周書篇名也或云秘讖也文武虎豿龍犬
故云六也天文者天有日月星辰以成文章也地
理者地有川原以為條理東震等者具如周
說卦中明之一卦七者如坎震為屯艮坎為
蒙等也坎水良山震雷八純者乾也卦名者六
十四卦名也乾坤等是也卦系者系胡計切正
繫易有上下繫詞也象彖者六十四卦皆有之也
彖吐亂切斷也斷都亂切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
由之主故云彖也象者精象擬象出意言者
明象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也。
五行止觀第六
五者金木水火土也行者天行氣也地之承天
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故也此起黃帝感玄女星
精而說之也木者少陽東方火者陽尊南方
金者少陰西方水者陰卑北方土者大包
中央而王四季也。
社謂后土稷謂后稷略如止觀第六第十記
白虎通云王者所以社稷何也為天下求福
功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可徧敬
故封立社有土尊也五穀眾多不可徧祭
封稷而祭也周禮注云社稷土穀之神有德者
食焉然而各以土地所生太社東社
社唯梓西社北社在第四記禮記王制
獺祭魚然後虞人澤梁豺祭然後田獵
無道置網四方殷湯聖君乃除三面如文可見
張陵大蟒所吞嵆康鍾會所譖而記傳得仙
謬矣
李膺蜀記云張陵後漢順帝時人客學於蜀乃入
鵠鳴山中山益州晉原縣西也自稱天師侮慢
人鬼身受漢嘉平末蟒蛇所噏子衡奔出
無所畏負清議之譏誡乃假設權方以表靈
之迹生縻鵠足置石崖謀事辨畢剋期發之至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遣使告曰正月七日天師升玄都東民
山獠蟻集關外雲臺治民稽首再拜言伏聞聖
玄都臣等長辭蔭接尸塵方享九幽方夜衡入
久之乃出而詭稱云吾旋駕辰華爾各還所治淨
持行存師念道衡便密抽遊罥鵠直衝虗空
愚戇僉言登仙魏志云張魯公祺祖父陵客
學道鵠鳴山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陵受
道者出米五㪷世號米賊死子傳業衡死魯
復傳之陵為天師劉焉云陵蟒蛇所螫弟子
相次餧蛇却云白日升天欺詐妖妄傳記所明
也晉書云嵆康叔夜譙國人也少有奇才博覽
經籍中散大夫魏志云鍾會字士秀頴長社
人繇之少子也少敏慧夙成秘書郎遷鎮西將
鍾會有憾於嵆康呂安兄巽姦通妻巽為
大將軍長史遂搆誣將害鍾會大將軍所善
因勸大將軍誅康與呂安同罪又譖云嵆康
龍也其後嵆康呂安俱斬于東市神仙傳中
得仙不亦謬乎。
長爪緣如止觀第五
大論云有一梵志名曰長爪亦號先尼亦名婆蹉
亦名薩遮迦亦名摩揵提計一切論可破一切
可壞一切執可轉故無實可信可敬難世尊云
一切論可破佛以一句責之云汝見是忍不思惟
良久不得一法入心云沙門置我二負門中
我答忍是負門麤眾人皆知云何自言不忍而今
言忍若我答言我見不忍是負門細人無知者即
答佛言是見亦不忍佛言不忍是見將何破他長
於是得法眼淨勤學爪長無暇翦之故云長
此文及輔行文簡略難見文句云長爪語佛言一
切法不忍即安義言一切法我皆能破使不安
耳佛問汝見是忍不餘如今可見也又上文云
論力梵志名也而若者若字訓汝或當為各字
也又妙玄云有非有非無為有者準止觀乃是
具足四句有句中第四句耳無非有非無為無者
乃是無句中第四句耳又云此之無量相故云相
入者恐訛略也更請詳之。
一指二指等如止觀第五
大經第八迦葉問佛云何佛性難見難入佛言譬
如百盲為治眼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錍
決其眼膜一指示之問云見不答云不見二指
問之亦言不見三指問之答云少見經合喻云無
菩薩雖行六度乃至十住猶未能見如來說巳
則便少見此乃別教十住所以未見章安疏云即
三諦而為三指初指真諦則不見性故云不
二指真俗二諦不見性故云不見三指
之譬一諦三諦名為見性故云少見即圓十住
錍如教是故云也。
張儀
文出史記列傳今云世家者誤也鬼谷在頴川陽
城因人居故乃云鬼谷先生六國縱橫家
秦繫而誡者誡門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數日後
而乃見之乃坐於堂下也慧王慧當作惠字也檄
胡狄切符檄二尺書也皎也喻彼使皎然也背
蹤者哀王從約而因儀請成秦儀歸相秦三
歲而哀王復背秦也范蠡文在史記世家今云列
傳者誤也世家子弟世世有祿秩家也初句踐
敗栖於會稽此耻也後滅吳蠡乃請誅以昔兵敗
句踐見辱會稽故自請誅也間行者間字去聲
顏師古前漢云間空也投空隙而行不公顯
間道間出微行亦然投間空隙私出故也若
微賤者故云微行後漢書云間語注云私也正
于陶者正當作止陶即定陶也居無何者居無幾
何也顏師古前漢書云無幾何者言無多時
幾居豈切熊渠次飛者漢書云佽飛射士注云佽
飛官有一令九丞上林苑中結矰繳鳧鴈
萬頭供祀宗廟也又取古勇人名官熊渠
之類也佽便利也取其便利輕疾若飛故云佽飛
左弋武帝改名佽飛也佽亦作次飛亦作
呂氏春秋云荊有勇士次非中庶人者應作
忠恕論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巳矣學數者學
小乘數論善地則彈中者善地論人則彈中論
也是無礙等者大品世尊是門利根菩薩
所入佛言鈍根菩薩亦可入中菩薩散心菩薩
亦可入是門無礙菩薩一心學者皆入是門懈
怠少精進憶念亂心所不能入精進懈怠
憶念攝心者能入如喜見城千二百門者大論
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其城七重名為喜見
九百九十九門一一門邊皆有十六青衣鬼神
三藏觀生空得道三藏觀生空得道巳者恐剩
上句也。
石中有金如止觀第六
尼犍中王名嚴熾有大薩遮來入其國王出遠
迎乃為王說王當知依煩惱身如來何以
故此即是如來藏故一切煩惱諸垢藏中佛性
滿足石中金木中火地中水乳中酪麻中油子
中禾藏中金模中像孕中胎雲中是故我言煩
惱之中有如來藏又云佛藏十喻為有者文在方
如來藏經佛即如來也十喻者一未敷華二萎
三密蜂四粳糧五金不淨貧家有寶七菴
羅果八獘物褁金貧女貴子冶鑄真金
然此兩經十喻皆是有門耳。
力士額珠止觀第三
經云譬如王家大力士其人眉間金剛珠與
力士角試相撲而彼力士頭觝觸其額上珠
尋沒膚中都自知是珠所在處有即命
醫時有良醫知方藥即知是瘡因珠入體是珠
入皮即便停住是時良醫尋問力士卿額上珠
何所力士驚答大師醫王我額上珠失去
是時良醫喻力士汝今不應生大愁苦汝因鬬
時珠入體中今在皮裏影現于外是時力士不信
醫言時醫執鏡以照其面珠在鏡中明了顯現
解此云佛所統處名曰王家大力士者以譬眾生
降魔外之力用也其人眉間中道理性
淨名金剛遇緣起惑名為相撲乃以身見觸中
道體名為觝觸而其正理斷常內名沒膚中機
召於佛名命良醫聖智達知名知入體理性虗通
名現于外鏡譬圓經照信心文明理顯諦信
了。
六十二見如止觀第二第五
前巳指示今重更耳。
修陀
未知翻譯
六群
南山云以本六人同共朋從遊處以為號多論
二人善解算數陰陽說法論議而性多欲難途
䟦難是也二人深通射道善解毗曇而性多癡迦
留陀夷闡陀是也二人善於音樂種種戲笑說法
論議而性多嗔馬師滿宿是也五人是王種迦留
陀夷是婆羅門種。
八十八使如止觀第五
前巳曾指。
玄云須䟦陀羅
此云善賢又上文云如中論兩品中論前二
十五品申大乘三教兩品三藏小乘生滅
緣破六十二見也又云通修論三十七者即相生
道品也苦下空無二行為空也無常及苦二行
無作也十二禪等者等其九想背捨等也三番
縮觀者即中上二忍及世第一故智妙中以財
易錢以錢易金以金珠即喻此也大樹宿怨
鳥文大論輔行第七引之雪山毒草藥王
大經也三十七品是寶炬陀羅尼文出大集
耳妙玄又云離十相故名空三昧等釋籤引大經
十相者玄籤之文恐誤也經中自明無相三昧
無有十相耳言十相者謂色聲香味觸生住滅男
女等十也今文欠一聲相剩一異相也經明空三
昧乃云於二十五不見一實無作三昧乃云
二十五有不作願求耳又第二十五卷明大涅槃
遠離十相生老病死聲香味觸無常等十也
無垢稱王即維摩詰耳。
釋籤云示人無諍如止觀第六
大論佛法有二一者諍處二無諍處餘經巳說
諍處今欲示人無諍處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
大論中本斥三藏以為諍法即以衍門為無諍
佛教本意示人無諍諍者人過何關法乎但三
藏門拙故易生諍。
初生覺如止觀第七記
在第十記前巳指引外道之智八萬劫前冥然不
知故云冥也但見最初中初起宿命力恒憶
想之故云初也從此生覺故云生覺也從覺生我
心等。
周璞鄭璞止觀第十記
璞者玉也鄭重玉璞若有得者與其厚賜周人聞
之規其厚賜周人風俗乃以死鼠而為玉璞以將
詣鄭鄭人笑之其人悟巳答鄭人云楚人鳳凰其
山鷄以其楚王重鳳故其不識鳳者路行見擔
鷄人乃問之曰此何鳥也擔者知其不識乃戲
之曰此鳳凰也其人聞之買以上王得之便死楚
王聞之愧而召問王亦謂實乃以十萬而賜之。
以地人釋地義偷安莊老止觀第五
惡魔比丘退戒還家誇談莊老佛法偷安
典押八萬十二之高就五千二篇之下以道德
遙之名齊於佛法解脫之說非但古然今時甚有
皆將儒老比齊吾教播在筆舌能辨悲夫
涇濁渭清者誤也應云涇清渭濁也。
三德縱橫止觀第三
小乘師說般若種智圓果尚在解脫未具身
雜食一優二劣譬之橫川走火又云先有相好
之身巳得種智般若滅身智方解脫既有上
前後譬之三點水大乘師說法身是體本自
有之了因般若無累解脫此二當有隔生跨世
則名縱又云三德無前無後一體具足以體從義
而有三異此乃體橫而義縱耳。
二輪二翼止觀第五
二輪而致遠譬定慧之橫周鼓兩翅高飛
定慧之竪徧所以車有二輪則能遠載鳥有二翅
堪任飛昇又妙玄云即空故方便淨者恐即空故
圓淨涅槃耳又釋籤云言該攝者者若牒玄文
該攝字應作巧脩字也又云約行相攝者應云
約位相攝也。
一止等如止觀第三
前曾指引
止觀記具注解
長者喻佛諸牛喻教有種種隨其機也同共
群理一也付放牧人弘教也令逐水草被機也唯
醍醐常住也不求乳酪人天二乘也𤛗巳自食
弘者自益也長者命終入滅也為賊抄掠盜佛
教法無有婦女無慈也得自食利養也當誤
何計而得之欽慕也我等無器非根也無安置
持戒非常住本也可以盛之人天陰果也雖有
盛處不知鑽搖漿猶難得況復生酥無定慧方便
名不知鑽搖似道尚難況復真常乎加之以水起
見也一切皆失起見墮惡失人天果也彼文先
橫竪等者輔行云若望偏乘名橫名竪若不思議
非橫非竪又圓十乘自明橫竪如初妙境實相
底名竪包十法界名橫乃至離愛入住名竪不著
法名橫又妙玄云取理難當者當字去聲理非
難易難易在人耳得其門則易不得則難矣又云
所通是別圓者若準玄文所通但在於圓耳以是
接通別故也笑而拾去者拾字應作捨字也。
三藏生法二空止觀第六
空於我所名為法空空於我人名眾生如云
老死老死若說無誰老死是名生空無是者死
名為法空乃至無明亦復如是
迦羅迦鎮頭迦
章安云並未見翻但應知是甘毒二果耳六卷
迦留治牟也。
快馬鞭影止觀第五
前巳指引
闍提首那
未見翻譯又妙玄云何無差別者何字誤也應作
則字又釋籤云次二句句釋者多一箇句字也又
云初釋簡宗體者釋字合在初字之上也又云縱
容者縱字合作從字七恭切又云將陪者陪加也
助也又云次破用權實及名為宗可見者恐多及
兩箇字也又云次諸經下辨諸部中因果不同
大品等者此又脫落應於不同字下更云初文
又三也又云答中三標列釋者應云答中二初標
次列釋也又云二者從復次去於圓自為四句
誤也應云從圓漸者初入此圓巳去於圓自為
句也復次巳去但是重明圓家自論之四句耳又
云亦以初文以為初句次從初發心住進修二住
為圓漸者亦誤也何者偏圓相對論四句乃以漸
圓為初句耳若於圓家自論四句則以圓漸為初
漸漸第二句漸圓為第三句圓圓為第四句
妙覺位亦名漸圓亦名圓圓也又妙玄云漸圓
三句者應云圓漸三句也又云遠疑者應云近
上來所注請細對當之前後也。
遠師
慧遠法師姓賈氏鴈門樓煩人師彌天道安
安常歎云使道流東國其在遠乎卜居廬阜
十餘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春秋八十三而卒。
龍師印師
齊朝京師中興寺僧印法師朱壽春人廬山
龍法師諮受法華龍師是當世名匠印師雖
學於眾典而偏以法華著名講法華二百五十
徧年六十五卒。
漢順帝時
一段文頗有訛略今具引本文後點訛略按後
漢書列女傳孝女曹娥會稽上虞人也父盱
公元143年
絃歌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泝濤
婆娑溺水不得屍骸娥年十四乃㳂江
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
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傍為立碑焉注云
娥投衣於水祝曰父屍所在衣當沉衣乃隨流
一處而沉娥遂與衣俱沒會稽典錄云上虞長度
弟子邯鄲淳子禮時甫弱冠而有異才尚先
使魏朗曹娥文成出會見尚尚與之飲
宴而子禮方至尚問文成不才因試
使子禮為之操筆而成無所點定嗟歎不及
自毀其草也案元嘉年即後漢第十桓帝之時
今云順帝恐誤也順即第七帝耳度徒故切姓也
尚名也有息等皆訛略也喈音皆至後漢時者應
漢末即第十二獻帝之時楊脩德祖後為
曹操所殺也史記孝女傳者即後漢書列女傳
肝應作盱況于切迎伍君者迎婆娑神耳邯鄲
複姓也淳者名也黃絹色絲即絕字也幼婦
少女妙字外孫女子好字也齋臼是受
辛即辤字也乃是絕妙好辤耳又下文云次文次
如文者應云初如文也又下文師子後跳即未
來者恐誤也準文句中師子譬現在奮迅將前
乃表未來耳將前豈非前跳乎又妙玄云慕覓弘
下方出現慕覓弘經下方出現者此中多兩句
八箇字也。
玄云阡陌
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又釋籤云第五二品及三
十七品者若準下文應云三品及三十九品也又
下文云宿慧益多者慧字應作世字。
增一
從一事增至十事也。
一切中經也。
比丘比丘尼諸天帝釋雜事也。
一切長經也。
三修
有邪三修三修三修邪即外道所計常樂
也劣即小乘所修無常苦無我也勝即大涅槃
樂我也。
十仙
十仙外道也一闍提首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迦
葉五富那六淨梵志犢子梵志八納梵志
弘廣十須䟦陀羅
三十六問
即是經中云何於此經等偈是也梁武帝云有三
十二問河西云有三十四問中寺安云有三十五
開善云有三十六問光宅云有三十七問章安
河西云三十四問耳今云三十六問者依開善
增減在人無勞苦諍
五行
從病行品巳去等文是也
功德
高貴德王品去是也
筌[(ㄇ@(企-止))弟]
筌取魚器也[(ㄇ@(企-止))弟]兔網也作此蹄字足也莊子外物
篇云筌者所以魚得魚所忘筌蹄所以
得兔所以忘蹄陸德明云筌香草也可以餌魚
云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焉一云魚笱也蹄兔
罥也又兔弶也係其脚故曰蹄罥古縣切弶巨亮
切今家意者作此蹄字依俗之說也說文作[(ㄇ@(企-止))弟]若
言蹄是足者能詮不成若言蹄是迹者其義亦疎
尋迹得兔義豈然乎。
釋籤云近代巳來讀山門教者仍有此說悞哉
清涼觀師有茲說也彼華嚴鈔云今此翻明法華
劣此彼是一家此有三家不同也彼之一家
聲聞此之三家是佛菩薩不同也彼唯三請
此有五請三不同也彼唯因人請此有佛請四不
同也乃至廣說如彼疏鈔當如觀師雖學天台
得意故有茲形斥具如文句補注中辨又新華嚴
八十卷普賢以頌說佛功德佛智大同虗空
普徧一切眾生心隨眾生種種行令其所見各
不同或見釋迦成佛道巳經不可思議劫或見今
始為菩薩或見始生或見滅今謂但是今日初成
有機自見經於不思議非謂便見久遠本成所
以但言成道思議劫亦無本行菩薩道之言及
實成久遠之語故未可法華本門久成長壽
故知但是一機或見初成佛道即短而長是故巳
經不思議劫亦無拂迹仍存始成若不爾者至法
華中河所拂耶故法華中彌勒四請如來四誡
之後方談久成華嚴不請不誡而普賢因人
輙拂如來之果迹耶又復經中皆言或見斯是如
來不思議力令諸眾生各見不同各見不同豈非
秘密故法華前密論如來成道巳經不思議劫亦
無所妨但未顯露故知顯露拂迹顯本唯在法華
壽量品中故知密見自是一邊不可便濫通途
體故天台解壽量品云下菩薩本目所化皆不
執近若乃他方舊住菩薩俱有二種一從法身
生者往世先得無生或巳發迹顯本設未得聞報
受法性身於法身自應得聞長遠之說故知
應生不執近也二者今生得無生及未得者咸
有執近文句記云不同內經五味跨涉本迹
七請五誡方乃得聞以見一分法身理合得聞長
遠今普賢云或見成道不思議有何不可耶又
華嚴分至法華涅槃設使成道久遠巳經
思議亦何乖爽金光明文句解空品云若
般若則此經非方等攝若不般若諸經不廣
空義此復云何答諸經前分結集人應作次第
其後分皆攝入前例且舉一以類諸如方等
羅尼經次第法華前而經中云先於靈山巳為
聲聞授記豈非方等至於涅槃以此推之言次第
者是前分也互相指者是後分也結集以後
明義氣類若同向前集之或者不知言乖次第實
不乖也金光明經方等後分故指般若為巳廣
說空無妨若其然者大佛頂首楞嚴經云波斯
匿王年六十二又云是名妙蓮華定性聲聞及諸
一切皆獲一乘寂滅場地豈非亦是方等分經
耶人不見尤多異說清涼觀師初學天台所見
既僻乃遭荊谿諸文破之而清涼師遂棄天台
賢首雖復遵稟天台止觀而反斥於天台判教
豈不教觀胡越解行矛盾哉故清涼云經成道
思議劫舉此以天台之謬謂彼學者多云
雖則玄妙而有二事不如法華一兼別義是故
不說聲聞作佛二說如來始成正覺說本師壽
久成故今疏中指經文即是華嚴久成
以此不該前則法華壽量不能廢於我始
道場於三七日中思惟等迹也不說聲聞作佛
者約不共義既無厭捨曾何棄之況一成一切
一眾不具佛智今謂清涼雖學天台不見
天台之道所以棄背妄生譏毀以惑未學天台
教者是可哀善財未見彌勒普賢文殊時行
宛然豈非兼別二乘不聞何況受持故雖在座
如聾如瞽何曾授記若謂授記應問作佛名號
劫國何所謂乎且法華前諸部中圓顯實是
何曾不明二乘作佛但不彰灼對二乘說耳又復
何曾不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智何得約此而為難
耶顯實雖同開權局此何得於諸菩薩不厭
不捨二乘為難耶佛雖不厭捨而二乘未悟故至
法華中方開悟作佛是以法華前佛無所隔但
說時未至故有兼帶等清涼不知此妄斥天台
此義若不天台宗須壞故今述祖道以對於
後賢或覽之無謂余狂簡餘如上下文不委
說也況大唐靈感天神南山云但說六度
行即入華嚴但是聲聞記作佛即入法華天神
面於佛前親承斯旨清涼何得建立嚴授二乘
佛記如來遠本豈非乖戾之甚乎問何以得知
清涼觀師元學天台大宋僧傳五臺山清涼
寺澄觀於大曆年中蘇州湛然法師天台
觀法維摩經疏等云云下文四請三誡者
應云四誡也又下文三結歸文二結勸者誤也
應云三結歸文三結勸文並可見也。
及疏文中廣以十義
一始見今見二開合不開合三竪廣橫略四本
迹多迹共本獨五加不加六變不變土七
多處不多處八斥奪不斥奪九直顯真實開權顯
十利根初熟鈍根後熟前文中云摩訶袒持此
云大秘要
玄云盧舍那
云淨滿又云光遍照
釋籤云高麗
麗呂支切東夷國名也論語云子欲居九夷正義
云一玄菟樂浪三高四滿五鳧臾六索家
東屠倭人九天鄙今家學者多有不曉故特
示之。
三論
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梁武十人止觀詮等
攝山止觀寺僧法師大乘海嶽聲譽遠彰其
九人未聞其號。
興皇伏虎
陳朝楊都興皇寺法朗師也姓周氏徐州沛郡人
母劉氏夢神人樓閣入懷夢中如言身與空等
公元528年
因而有孕朗公以梁大通二年楊都寶誌禪師
受諸禪法又於詮師稟受智論中百十二門論并
公元558年
華嚴大品永定二年奉勑住興皇寺春秋七十
公元581年
太建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夜而卒。
栖霞得意
陳朝攝山栖霞寺慧布師也師事僧詮聽三論
學徒數百翹楚一期洞達清玄妙知論旨無與
上時人號之為得意布亦言思玄布詮師講解
者猶迷每有客問必待慧布而答之也布師以陳
公元587年
禎明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終後屈三指
長干領語辯
長干寺玄辯法師也。
禪眾文章
陳郡楊都大禪眾寺慧勇師也姓桓母張氏夢登
佛塔二金菩薩俄育二男並幼而入道長則慧
聰次則慧勇勇依靈耀寺則師為和上後依詮師
受學大禪眾寺春秋六十九初僧詮受業朗公
玄旨所明唯存中自非心會析理何能契此
言而頓迹幽林禪味相得後四公往赴三業
承詮公命曰此法精妙識者能行朗等受旨不敢
厝言及詮公化往四公放言各擅威容也又下文
云若法相宗徒者徒字應作途字故金錍一家
宗途也今此即是一家所用法相宗旨大途多依
大論故也。
玄云虎丘山岌師
虎丘山蘇州岌師未詳氏族
宗愛法師
未詳氏族
莊嚴旻師
梁朝楊都莊嚴寺僧旻法師姓孫吳郡富春人七
歲出家住虎丘山為僧迴弟子從迴受五經一聞
能記安貧好學法雲法開等學於柔次二師
則合帔而臥日乃假衣而行大明數論統究經律
柔次二師於普弘寺共講成實旻於末席論議
清辯致言宏邈次公麈尾而歎云老夫受業
彭城精思此之五聚有十五番以為難窟每恨
不逢勍敵必欲研盡自金陵累年始見竭於今
日矣且誠思之晚講當答及晚上講纔復數交詞
義遂擁次公動容四座後生可畏言信
靈根寺道超勤學願如旻師忽夢人云僧旻
師毗婆尸佛時巳能講說君今始習云何等也著
公元576年
論疏有餘卷年六十一大通八年二月卒。
定林柔次二師
定林寺僧柔法師姓陶丹陽人精戒品委曲
公元577年
慧方等眾經大小諸部皆悉明年六十四卒京
師謝寺慧次法師姓尹冀州人徐州遷志
無倦超然孤拔于時智藏僧旻等並依次請業
年五十七。
開善
開善寺也。
佛䭾三藏學士光統
慧光法師楊定州人也年十三從佛陀禪師
三歸佛陀異其眼光外射遂度出家乃名慧光
毗尼後弘經論任國僧都為國統故云光
也。
耆闍廩師
鍾山耆闍寺安廩法師姓秦氏二十五出家聽嵩
少林寺光公十地一聞領解盡言前又受禪
法悉究玄門陳永定年勅住耆闍寺年七十七至
公元762年
元年卒。
北地禪師
或謂羅什云佛一圓平等無二無思普應機
自殊非謂言音本陳大小後魏菩提支云如來
一音同時報萬大小並陳。
出異解竟
吾祖之後更有諸家判教不同輙錄之陳真諦
三藏二教一漸二頓漸漸悟菩薩大由小起
具有三乘教名之為漸即涅槃等經若直往頓
機大不由小起菩薩乘如華嚴經唐海東新羅
國元曉法師華嚴疏立四教一三乘別教如四
諦教緣起經二三乘通教如般若經三三乘分教
瓔珞梵網經四一乘滿教如華嚴唐吉藏
師立三教根本法輪教即華嚴經二枝末法輪
教即三乘等於所說三攝末歸本法輪教即法
華經江南法師二教釋迦經名屈曲
以逐根性隨計破執故二平道教即舍那經以逐
根性自在說故唐波頗三藏五教一四諦教即
四阿含經無相教如般若三觀行教華嚴
經四安樂教即涅槃五守護教即大集經護正
法故唐三藏慈恩法師依解深密經立三時
教引彼經云勝義生菩薩白佛世尊初於一時
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唯為發趣聲聞
乘者以四諦相轉正法雖是甚奇甚為希有
亦有上未為了義第二時中唯為發趣修大乘
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以隱密相轉正法
輪雖更甚奇是亦有上猶未了世尊於今第三
時中普為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
寂靜以顯了相轉正法輪最為希有名真了義
準此經文阿含等經為第一時總密說有不明
有何性耶大般若等為第二時總密說空不明
空者亦空何性華嚴等經為第三時顯了說有
依他圓成顯了說空空所執性金光三種
輪謂轉持照又大涅槃師服乳亦有三時今依
新經頓教大乘唯一時約漸次故有三時
云隨判教云云賢首法師五教一愚
小乘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圓教
乘指阿含等經始教亦名分教以深密第二
三時中同許定性二乘不成所以合之以為
一教此既未盡大乘法理故立為始有不成佛故
為分終教亦名實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
成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立為終以稱實理
為實頓教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
次而說準思益經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
一地楞伽亦云寂滅真如有何次第圓教一位
一切一切位即一位普賢法界帝網重重
主伴具足巳上諸師判教天台宗無取焉當
今之世盛流布者唯慈恩賢首二家耳原夫性相
二宗本自西域那爛陀同時二論一名戒
二名智光戒賢遠承彌勒無著近踵護法難陀
深密瑜伽等論立三時即是唐朝三藏
慈恩基師之所用二智論師遠承文殊
樹近依青目清辯般若經中觀等論亦立三時
教以無相大乘為真了義謂佛初在鹿苑小乘
明心境俱有次於中時彼中根說法相大乘
空心唯識道理猶未全入平等真空第三時中
無相大乘心境俱空平等一味為真了義清涼
觀師云然二家三時教並不能一代時教
以各有據互相故以深密等經未居最後故且
一類義故三耳若以天台之意觀上二家
三時之教一者不整足二者判教未周三者定
執一經非諸大教一代之旨五時之義施開廢
等豈彼留心清涼觀師元講天台後依賢首
五教和會天台四教云愚法小乘天台三藏
始即通教終即別教圓教則同又云天台所以不
頓教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絕言故今乃開者頓
顯絕言別為一類即順禪宗也余謂賢首五教
天台四教耶如三藏鹿苑方等小乘等豈
賢首獨指四含耶又彼但云人空此具人法二
豈得同耶若謂四教絕言即是頓者此大不可
何者四教絕言之理理具真中及以權實彼立頓
自是大乘那得同耶又彼圓教自指華嚴豈同
天台五時之中唯除鹿苑顯露無圓彼妙此妙無
無別耶然賢首雖用五教至于撰述深讚天台
乃是升堂入室之者位次著明曾無形斥但由觀
自立華嚴以為頓頓法華經而為漸圓又以
華嚴圓融行布無二無別違背天台立義耳況
全用天台深義如坐禪儀式安心行門三諦
智之談三德三觀之說諸佛不斷性惡眾生不斷
性善具德真如融通妙理舉一即三以三為一身
土互融依不二大事因緣如是等義莫不引之
以為心要至於圭峯本師祖於禪源詮及諸疏
鈔妄生排斥評品天台有識觀之能無嗟愍學今
宗人不得其意却謂終教是今圓俗頓教是今
圓教是今圓中嗚呼謬矣如何將今三諦對彼
三教識者自知不能破也大宋僧傳寧僧錄
三輪教一顯教輪謂諸乘經律論也以摩騰為
始祖密教輪謂瑜伽灌頂五部護摩三密曼拏
羅法也以金剛智始祖三心輪直人心
成佛禪法也以菩提達磨始祖即以心傳
心也今謂若爾華嚴等諸大乘何甞直指
人心見性成佛耶寧公識見太是淺末幸希後德
試為詳之。
老死等如止觀第六
前巳引之。
如食檀耳
章安云若見佛自行乞食到純陀舍食檀耳羮中
入滅興向雙林火焚身而入涅槃此是小機
所見
迦留陀夷
此云麤黑非時入聚落為俗打殺馬糞中後
入滅作結戒緣起也。
佛性五種名如止觀第三意仍少別
大經二十五云一切眾生皆悉有於首楞嚴定亦
般若亦名金剛三昧亦名師子吼亦名佛性彼
止觀義兼三德云意少別也。
生身乃至九惱
大論云一梵志女孫陀利謗五百羅漢亦被謗二
旃遮婆羅門女繫大杇作腹謗三提婆達多推山
壓佛傷足大指四迸木刺脚五毗留璃王興兵殺
釋種佛時頭痛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
冷風動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羅門
公元576年
乞食不得空鉢而還復有冬至前後八夜寒風
破竹三衣禦寒又復患熱若準興起行經乃有
十惱一孫陀利謗二奢彌䟦謗三頭痛四骨節
疼五背痛六木鏘刺脚七達多擲石八婆羅門女
公元211年
旃沙謗九食馬十六年苦行大論音云釬杇杅
皆非應作盂盆也。
均提沙彌至如止觀第四記
後人尋之第九記云三學中非但慧道經生不
戒定亦然何者是有為色法定是有心法
命朽之時形俱無戒體雖謝無作戒業得得
滅以隨業道未來小乘事法尚至未來又下
文云乳[豸*童]等者[豸*童]應作湩用切又多貢切乳汁
也𤛓古候切取乳也與汝作乳種者應云汝與我
乳湩也蜎狂兗切爾雅云蜎蠉井中蛣蟩赤蟲
也蠉香兗切蜎應作翾亦作蠉許緣切小飛也蠕
而允而兗二切動也喜出息償錢畢復觸他人
常喜出錢外人來從就其舉錢日月適至便乃
息他償錢畢復謾抵人言未畢也坐此者坐字慈
臥切被罪也言出息者如子息子息者氣在人
身中所稟以生也今人出錢生子亦云息者例此
故也又下文明爪上土引大經三十一云者華嚴
之中既將少許之土與大地之土而為校量故知
十地菩薩之法不可比佛也又云華嚴甚深但為
今序者應云無量義甚深也。
八千聲聞授記別如止觀第七記
涅槃譬如暗夜若諸營作一切皆息其未訖
要待日明大乘要待無上涅槃日是經
出世如彼果實多所饒益安樂一切能令眾生
如來如法華中八千聲聞受記別即持品中
八千人也。
毗舍
此云噉精氣噉人及五穀精氣也亦云毗舍闍。
富單那
此云臭鬼中之勝者又云主熱病鬼。
於諸如來常如止觀第七
前曾指引
八大聲聞
舍利弗目迦葉空生滿願離越那律阿難
八大菩薩
文殊師利虗見寶英棄諸惡趣棄蔭蓋光世音
辯積超度無虗跡。
提謂
諸師咸云此是偽經今謂天台靈山親承豈引偽
誤人者哉三寶錄云舊錄別載有提謂一卷
與諸經語同但曇靖加足五行五方用石糅金致
成疑耳今以一卷成者為定其曇靖北臺撰提
謂波利經二卷文云東方太山漢言代岳陰陽
代故云代岳於魏世出應云魏言乃曰漢語不辨
時代此一妄也太山即此方言乃以代岳譯之兩
語相翻不識梵魏二妄也。
六因四緣止觀第八
俱舍云能作及俱有同類與相應徧行并異熟許
因唯六種大論云六因者所作因共因自種因徧
相應因報四緣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
新譯次第緣名等無間緣緣緣所緣緣二名
同又云若俱舍因緣五因性等者俱舍云因緣
因性此中性者是緣種類於六因中除能作因所
五因因緣性六因如向所列。
大品十喻止觀第五
大論第七云一如幻二如焰三水中月四虗空五
如響六如城七如夢八如九如鏡像如化
下文云有二十一字者但有二十字耳。
一切法趣如止觀第二
前指引。
下佛答中仍云菩薩不應食肉故知仍存小教中開
此判恐誤何者彼經佛答經文具云一切諸肉有
無量菩薩於中當生悲愍不應食之所謂眾生
無始來生輪迴曾作父母兄弟眷屬云何
中取之而乃至云我若聽許聲聞食肉則不
名住慈心者我於諸處說遮十種三種者是漸
禁斷令其修學今此經中自死他殺凡是肉者一
切悉斷大慧不曾弟子食肉亦不現許亦不
許大凡是肉者於出家人悉是不淨若有癡
謗言如來聽許食肉亦自食者當知是人惡業
所覆必當永墮不饒益處大慧二乘菩薩尚唯法
豈況如來乃至偈中云食肉無慚生生常顛
狂諸佛及菩薩二乘之所嫌象腋與大雲涅槃
鬘等及此楞伽經我皆制斷肉先說見聞疑巳斷
一切四卷十卷楞伽經文大意是同但是其文
廣略故知楞伽涅槃經同斷三乘不應
非謂楞伽但制菩薩不禁二乘故知今云存小
教開則是誤矣以諸大乘並皆不許三乘食肉
也又下文云除化樂者若準梵網至化樂天說十
禪定乃至四禪並皆說法故也。
八術止觀第八
大經云復有明醫曉八種從遠方來章安云有
十種醫謂圓初心中心後心三教菩薩兩教二乘
斷結外道苦行外道空見外道八術一治二治
眼三治胎四治小五治六治毒七治邪八知
內合佛知八正道能治八倒之病也又三達
眼名為八術又云常樂等四及非常非無常等
總成八術者恐誤也應云無常等四及常等四也
中道雙非八倒破故非常非無常等復能雙
二用宛然故云能常能無常也今明雙照故云
八術也若指雙非即是八術之體耳又下文明二
雙游涅槃其間頗有訛略今粗點出餘如
疏中不具引也今文無量中一下應更添云非
一非無量而一而無量今文云問為凡與聖共
等者誤也應云問為凡與凡共行聖與聖共行凡
與聖共行也今文二解不分者應云不明也今
文云事理相即者應云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也今
文云凡共聖等如前三句者應云凡凡共行凡聖
行非非聖行約約法分別俱成也是
前三不無小異也又引淨名無慧方便
名愛見悲等者準彼經中無方便慧縛即愛見之
心成眾生無慧方便縛即住三毒植德
有方便慧解慧方便解翻此可知
妙玄引涅槃初成道等釋籤中云且借秘密
余甞讀涅槃疏與此大異疏云舊解坐道場亦曾
問者或言是華嚴譯經不盡其文未至或言是
偏方不定教文亦不來或言是秘密教顯露
義皆不然今明坐道場乃是元初圓滿始坐非方
便道正對過去之問非一化之始也上皆疏文
若爾今云秘密不亦違耶不然凡消經文為正引
用從傍應以疏文為正玄籤引類為傍其例實多
亦無大過
龍宮三本
觀師云一略本即今所傳八十卷及舊譯六十卷
是此是十萬偈中之略譯未盡故二下本經即摩
訶衍藏是文殊阿難鐵圍山結集此經收
龍宮龍樹菩薩龍宮見此大不思議經有三
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誦出流傳于世
西域記說遮拘槃國此本全也三中本即彼所見
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四上本有
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
此上二本非人心力所持故不流傳五普眼經即
海雲所持大海量墨須彌筆書此普眼法門
中一一門中一法一法中一義一義中一句
不得少分此經前後三譯第一第三如今文第
公元680年
大唐永隆元年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此云日
照於西京太原寺譯出入法界品內兩處脫文
摩耶夫人後至彌勒菩薩中間天主光等十
善知識二從彌勒菩薩後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善知識中間文殊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
善財頂十五行經六十卷為定又罽賓三藏
若譯成四十卷
于闐
亦云瞿薩旦那此云地乳其王是毘沙門王像欲
剖出不飲人乳神像地前忽然隆起其狀如乳
乃用飲之地乳所育因為國號俗云渙那國匈奴
云干遁國諸朝云豁旦國印度云屈丹國。
摩竭提
此云善勝又云無惱害
阿蘭若
云阿練若云阿練兒此云無諍。
連河
相傳云䟦提是也今言不爾䟦提大凞連小或廣
四丈八丈在城北䟦提在城南相去百里䟦提
此云金沙熈連未見翻準音義云尼禪河
凞連是此云不樂著河又下文云諳臆者臆字應
作憶字又云對並破會等者請尋玄文一卷
斷奠者上丁貫切決也下丁定切不老也若音為
殿乃訓定也又下文云長壽品去十四品明涅槃
義等者誤也涅槃疏云初從如是流血灑地是
召請涅槃眾二從純陀品訖大眾問品是開演
槃施三從現病品訖德王品是示現涅槃四從
師子吼品訖品是問答涅槃五從迦葉品訖經
是折攝涅槃用召請是序分餘四是正宗分也。
舍利滅度緣出增一第
此因目連入城乞食為諸梵志損身目連
告舍利弗云欲取滅度舍利弗言汝今小停我先
入滅巳上撮彼經意耳又上文云故令者令應作
今也又云方第者第應作等也又云下卷者即第
二卷也聞文殊記者聞應作問也此文似煩應
除下一問字也野馬塵埃也邑外曰郊郊外
牧牧外曰野野中塵埃奔走如馬故也文出莊子
又妙玄別教五味中聲下欠如乳兩字
次各釋文自為四如止觀第三
偏圓中引涅槃經明四教五味之文廣在彼云。
玄云誕公
僧傳中有江西釋智誕亦善經論其人是乎前文
云長阿含行品者應云游行品尸舍婆村村或作
四大教者應云從佛聞者是第一也從和合
聞是第二也從多比丘聞是第三從一比丘
是第四也又云淨室內者應云室外也又云滿
於傍正者應云判於傍正也。
天台三大補注第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