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国清百录序¶
国清百录序¶ 第 793a 页

No. 1934

* 国清百录序

隋沙门灌顶撰

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初隐天台。所
止之峰旧名佛陇。询访土人云。游其山者多
见佛像。故相传因而成称。至太建十年岁在
戊戌。降陈宣帝敕名修禅寺。吏部尚书毛喜
题篆榜送安寺门。到太隋开皇十八年其岁戊
午。太尉晋王于山下。为先师创寺。因山为称
是曰天台。王登尊极。以大业元年龙集乙丑。
敕江阳名僧云。昔为智者创寺。权因山称。
今须立名。经论之内有何胜目。可各述所怀。
朕自详择。诸僧表两名。一云禅门。一云五净
居。其表未奏。而僧使智璪启国清之瑞。敕云
此是我先师之灵瑞。即用即用。敕取江都宫
大牙殿榜。填以雌黄。书以大篆。遣兼内史通
事舍人卢政力送安寺门。国清之称从而为
始。先师神光而生。结跏而灭。处證妙法。出作
帝师。备是渚宫法论会稽智果国清灌顶等
三传所载。又沙门智寂。编集先师遣迎信命。
搜访未周而智寂身故。笔墨之功与气俱弃。
余览其草本。续更撰次诸经方法等。合得一
百条。呼为国清百录。贻示后昆。知盛德之在
兹。
国清百录序¶ 第 793b 页 T46-0793.png


* 国清百录序

丹丘沙门有严述

夫事无鸿纤。但有补于见闻。使人警寤而趋
善道者。则不可以不录而贻诸后也。昔我
祖智者禅师。本灵山圣众之一人也。陈隋朝
出现世间。代佛宣秘为人天眼目。六十馀州
直指人心。具佛知见加修圆行。则妙果不远。
复其所谈教法外馀事委积。章安尊者撮其
可录者凡一百条。以国清为目。天圣年中。
伏蒙圣朝编入大藏。既缄以函帙。故世人罕
得而见之。禅师自开皇十七年丁巳入灭。至
绍圣四年足五百岁。明年春四明陈宗逸。始
谋镂版印行果。冠冕法俗因得以读之。有以
知禅师释部中豪杰之士也。虽不得而见其
面。读其文亦得以见其心。见心愈于见面也。
奉命序述。以冠首云。


国清百录卷第一

隋沙门灌顶纂

* 立制法第一(并序)

夫新衣无孔不可补之以缕。宿植淳善不可
加之以罚。吾初在浮度中处金陵。前入天台
诸来法徒各集。道业尚不须软语劝进。况立
制肃之后。入天台观乎晚学。如新猿马。若
不控锁。日甚月增。为成就故。失二治一。蒲
国清百录序¶ 第 793c 页 T46-0793.png
鞭示耻非吾苦之。今训诸学者。略示十条。后
若妨起应须增损。众共裁之。

第一夫根性不同。或独行得道。或依众解脱。
若依众者当修三行。一依堂坐禅。二别场忏
悔。三知僧事。此三行人。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随有一行则可容受。若衣物有缺。都无一行
则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本以四时坐禅六时礼佛。此
为恒务。禅礼十时一不可缺。其别行僧行法
竟。三日外即应依众十时。若礼佛不及一时
罚三礼对众忏。若全失一时。罚十礼对众忏。
若全失六时罚一次维那。四时坐禅亦如是。
除疾碍。先白知事则不罚。

第三六时礼佛。大僧应被入众衣。衣无鳞陇
若缦衣悉不得。三下钟早集敷坐执香垆互
跪。未唱诵不得诵。未随意不散语话。叩头弹
指顿曳屣履起伏参差。悉罚十礼对众忏。

第四别行之意。以在众为缓故。精进勤修四
种三昧。而假托道场不称别行之意。检校得
实罚一次维那。

第五其知事之僧。本为安立利益。反作损耗
割众润己自任恩情。若非理侵一毫。虽是众
用而不开白。检校得实不同止。

第六其二时食者。若身无病病不顿卧。病己
瘥皆须出堂。不得请食入众。食器听用铁瓦。
薰油二器瓯碗匙筋。悉不得以骨角竹木瓢
漆皮蚌。悉不得上堂。又不得摚触己钵。吸啜
等声含食语话。自为求索私将酱菜。众中独
啖。犯者罚三礼对众忏。
国清百录序¶ 第 794a 页 T46-0794.png

第七其大僧小戒。近行远行寺内寺外。悉不
得盗啖鱼肉辛酒。非时而食。察得实不同
止。除病危笃瞻病用医语。出寺外投治则不
罚。

第八僧名和合。柔忍故和。义让故合。不得诤
计高声丑言动色。两竞者各罚三十拜对众
忏。不应对者不罚。身手互相加者。不问轻重
皆不同止。不动手者不罚。

第九若犯重者依律治。若横相诬。被诬者不
罚。作诬者不同止。若学未入众时过众主不
受。学众未摄故。彼自言比丘故入众。来犯重
诬他者。治罚如前。

第十依经立方见病处药。非于方吐于药有
何益乎。若上来九制听忏者。屡忏无惭愧心
不能自新。此是吐药之人宜令出众。若能改
革后亦听还。若犯诸制捍不肯忏。此是非方
之人。不从众网则不同止。

* 敬礼法第二(并序)

此法正依龙树毗婆沙。傍润诸经意。于一日
一夜。存略适时。朝午略敬礼用所为三。晡用
敬礼略所为。初夜全用。午时十佛代中夜。后
夜普礼。

一心敬礼常住三宝。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
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
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供养已如法
行道。行道竟敬礼常住三宝叹佛咒愿。咒愿
云。色如阎浮金。面逾净满月。身光智慧明。所
照无边际。摧破魔怨众。善化诸人天。乘彼八
正船。能度难度者。闻名得不退。是故稽首礼。
国清百录序¶ 第 794b 页 T46-0794.png
叹佛功德三界天龙皇国七庙师僧父母造寺
檀越一切怨亲等。会真如共成佛果。上座当
用智力自在说。

敬礼常寂光土毗卢遮那遍法界诸佛。

敬礼莲华藏海卢舍那遍法界诸佛。

敬礼娑婆世界释迦牟尼遍法界诸佛。

敬礼东方无忧世界善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南方欢喜世界旃檀德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西方名善世界无量明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北方无动世界相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东南方月明世界无忧德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西南方众相世界宝施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西北方众音世界华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东北方安隐世界三乘行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下方广大世界明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上方众月世界广众德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无忧道树下毗婆尸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邠陀利树下尸弃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娑罗道树下毗首尸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尸利沙树下迦求村驮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优昙钵树下迦那含牟尼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拘楼陀树下迦叶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那迦道树下弥勒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舍利形像支提宝塔。

敬礼十二部经清净妙法。

敬礼三乘得道一切贤圣僧。

为梵释四王八部官属持国护法诸天神等。
愿威权自在显扬佛事。敬礼常住诸佛。

为诸龙王等。愿风雨顺时含生蒙润。敬礼常
国清百录序¶ 第 794c 页 T46-0794.png
住诸佛。

为天台山王王及眷属峰麓林野一切幽祇。
愿冥祐伽蓝作大利益。敬礼常住诸佛。

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太后七庙圣灵。愿神游
净国位入法云。敬礼常住诸佛。

为至尊圣御。愿宝历遐长天祚永久。慈临万
国拯济四生。敬礼常住诸佛。

为皇后尊体。愿百福庄严千圣拥护。敬礼常
住诸佛。

为皇太子殿下。愿保国安民福延万世。敬礼
常住诸佛。

为在朝群臣百司五等。愿翼赞皇家务尽成
节。敬礼常住诸佛。

为经生父母历世师僧四辈檀越财法二恩。
愿早超苦海永出爱河。敬礼常住诸佛。

为基业施主命过檀越往化诸僧等。愿六度
早圆七财具足。敬礼常住诸佛。

为州牧使君六曹参佐此县镇将五乡士女。
愿风祥雨顺阖境丰宁。敬礼常住诸佛。

为创寺已来开治垦伐田园厨庾行住运动凡
所侵伤。愿命过归真将来无对。敬礼常住诸
佛。

为法界怨亲识性平等断除三障诚心悔罪至
心忏悔。十方无量佛所知无不尽。我今悉
于前发露诸黑恶。三三合九种。从三烦恼起。
今身若先身是罪悉忏悔。于三恶道中若应
受业报。愿于今身偿不入恶道。受忏悔已礼
诸佛。

至心劝请十方一切佛现在得道者。今请转
国清百录序¶ 第 795a 页 T46-0795.png
法轮安乐诸群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命。
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劝请已礼诸佛。

至心随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禅行从身口意
生。去来今所有习学三乘人成就三乘者。一
切凡夫福皆随而欢喜。随喜已礼诸佛。

至心回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为诸众生
故。正回向佛道罪应如是忏。劝请随喜福回
向于菩提。回向已礼诸佛。

至心发愿。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系心常
思念十方一切佛。复愿诸众生永破诸烦恼。
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发愿已归命礼
诸佛。

一切普诵。诵已当梵。梵已忏悔。忏悔已礼佛
恭敬。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和合无碍。

愿诸众生。三业清净。奉持尊教。和南佛法贤
圣僧。

次依时说偈竟唱随意。

* 普礼法第三(恭敬咒愿等悉如前)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寂灭道场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普光法堂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忉利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炎摩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兜率陀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他化自在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重会普光法堂上卢舍那
佛。
国清百录序¶ 第 795b 页 T46-0795.png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祇洹林间善财童子卢舍
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七处九会圆满顿教卢舍
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虚空不动戒藏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虚空不动定藏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虚空不动慧藏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归佛得菩提善心常不退
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归法萨婆若入大总持门
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归僧息诤论入大和合海
卢舍那佛。

愿诸众生。三业清净。奉持尊教。和南佛法贤
圣僧。

* 请观世音忏法第四(直录其事观慧别出馀文)

经云。三七日七七日。悉应六斋建首当严饰
道场。香泥涂地悬诸幡盖。安佛像南向观世
音像。别东向日别杨枝净水。烧香散华。行者
十人。已还当西向席地。地若卑湿置低脚床。
当脱净衣。左右出入洗浴竟著净服。当日日
尽力供养。若不能办。初日不可无施安毕。各
执香垆一心一意。向彼西方五体投地。使明
了音声者唱云。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一心顶礼西方无量寿世尊。

一心顶礼七佛世尊。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消伏毒害陀罗尼破恶业障陀罗尼
国清百录序¶ 第 795c 页 T46-0795.png
六字章句陀罗尼。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声闻缘觉贤圣僧。

礼竟烧香散华而作是言。是诸众等各各互
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供养十方法界三宝。
念想竟口发诚言。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无量声闻众。以起
光明台。过于无边界。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
事。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供养讫当向于
西方。结跏趺坐系念数息。令心不散。勿数风
喘气。为众生故。经十念顷成十念已。次念十
方佛及七佛世尊。色身实相妙身犹如虚空。
又当慈念念一切众生。作此念时如一上禅。
久运念已安详徐觉。一人装香火。各各互跪
召请。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文佛(三遍奉请前所礼三宝)

召请竟云我今已具杨枝净水。唯愿大悲哀
怜摄受(三说)

次三称三宝名观世音名。次合掌说偈。愿救
我苦厄去讫。偈后四长行经文。次诵消伏毒
害咒。说咒后七行经文(或三遍或七遍)次更称三宝名。
诵破恶业障陀罗尼咒。次更称三宝名。诵六
字章句咒竟。自以智力披陈忏悔。破梵行人
作十恶业。荡除粪秽还得清净。次当发愿忏
愿竟。一心作礼。礼上来所请三宝。礼竟如
法行道。或三或七旋竟三自归。自归竟令一
国清百录序¶ 第 796a 页 T46-0796.png
人登高座。唱诵请观音经。午前初夜施上方
法。馀时坐禅礼佛依常法。是为一日一夜规
矩。至第二乃至第七七日。亦复如是。

* 金光明忏法第五(直录其事观慧别出馀文)

庄严道场。别安唱经座。列幡华等如上法。安
功德天座在佛座左。道场若宽更安大辩座。
四天王座在右。诸座各烧香散华。尽力营果
菜。又别饤一盘杂果菜。拟散洒诸方。当日日
洗浴著新净衣。经云。七日七夜应用六斋。建
首初日午时各执香垆。一人唱言。

一切恭敬。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一切三宝。是诸众等各
各互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心默供养讫。口
说是言。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如上法。作
是说已。当召请。

一心奉请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奉请东方阿閦佛。

一心奉请南方宝相佛。

一心奉请西方无量寿佛。

一心奉请北方微妙声佛。

一心奉请宝华琉璃世尊。

一心奉请宝胜佛。

一心奉请无垢炽宝光明王相佛。

一心奉请金炎光明佛。

一心奉请金百光明照藏佛。

一心奉请金山宝盖佛。

一心奉请金华炎光相佛。

一心奉请大炬佛。

一心奉请宝相佛。
国清百录序¶ 第 796b 页 T46-0796.png

一心奉请金光明经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

一心奉请信相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金光明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金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常悲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法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金光明经内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
摩诃萨。

一心奉请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贤圣僧。

一心奉请大梵尊天三十三天护世四王金刚
密迹散脂大辩功德诃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
徒党。一切皆是大菩萨。亦请此处地分鬼神
(三遍召请)

复述心建忏之意。随智力所陈自在说。说竟
三称宝华琉璃世尊。金光明经。功德天。三称
竟以杂盘食洒诸方。当说波利富娄那。以去
至今。我所求皆得吉祥。若竟唱一切恭敬还
一一礼。上来所请三宝礼竟。三遍旋。旋竟三
自归。自归竟方共坐食。此是午前方法。馀时
如常。唯专唱诵金光明经也。

* 方等忏法第六(略出五意观慧出馀文)

劝修第一。经言。我去世后此方等典。在阎浮
提。犹如日月照明世间众生遭恩得见四方。
言阎浮提者。无明域也。闻方等经深识因果。
如见日月鉴览四方。故知深经妙法能示世
间相。所谓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世间苦集。
道即出世道灭。如是四法。皆由方等照了分
明。经又言。是方等经无量势力。能令一切
国清百录序¶ 第 796c 页 T46-0796.png
人天脩罗地狱饿鬼悉至道场。如是章句甚
为希有。能灭一切大罪业报者。岂非示世间
因果。所以者何。既举五道即是明苦。复云。
灭罪业岂非是集。经又言。若能修行得全
分宝。但能读诵得中分宝。华香供养得下分
宝。乃至二乘受记成佛。岂非示出世因果。解
通四谛事理分明。已如上说。行转三障今当
说。经云。若犯三自归。乃至六重菩萨二十四
戒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等戒。能至心忏。
若不还生无有是处。当知方等能灭一切恶
业罪障必无疑也。又云。地狱饿鬼极恶报
处。以经威力闻即悟道。改丑陋形。又云。身
有白癞一心忏悔。若不除瘥亦无是处。当知
此经能转一切重恶报障。金口诚言决无虚
也。若行此实法初华聚观世音来。次宝王释
迦佛来。乃至第七日诸佛大众皆来。量根说
法发菩提心。而不退转者。当知此经能破烦
恼障。明文在兹孰当不信。是故行者以寂灭
相。行六波罗蜜。无所求中吾故求之佛实法。
随意往生妙乐世界及诸佛前。破诸烦恼出
无明壳。长与苦别。具足圣道上菩萨位。度
脱一切众生。广为三界而作父母者。若非方
等慈力莫由。譬如日月欲除闇瞑生长万物。
此经亦尔。能灭非道显示正路。是大法王良
药无价宝珠丰乐国。若闻此经如囚闻赦。如
病得医。如贫得宝。如行到家。欢喜踊跃亦复
如是。为法故尚不吝惜身之与命。况复其馀。
若闻此经当知不从小功德来。谁闻如是法
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瞑无智者。故云
国清百录序¶ 第 797a 页 T46-0797.png
辩若文殊于一劫中。教化一切令登补处格
其功德不及下分宝者。况上分耶。又一切声
闻辟支佛。十信补处如恒河沙。同入深禅思
惟。功德不如一分。又四天下宝。奉施如来。不
如有人施持经者一食充躯。何唯疑审如是
否。七佛即现證实不虚。三世如来。皆由此法
得成佛道。

方便第二。行者既闻方等有大势力。令我增
寿法中生心。譬如死已还生。亦可为母。岂
不发心建勇猛意。伤己昏沈无量劫来。不修
出要惭愧悔责。若犯严刑一心悚慄。如履冰
谷。念此毒箭要急当拔。烦恼重病勤加救治。
若能至心则事无难者。念是事已归依十二
梦王。求乞瑞梦。若不感者徒行无益。倍加
恳到餐啜无忘。随见一王即是听许。见是事
已办诸供具。既不能碎骨卖身。亦须破悭竭
力。若先有道场。更应光净。若其无者当须营
立。便利汤火燥浴等处。皆令稳便。办好华香
灯油果菜不限广狭。若不能日日初后叵无。
自力不能当求外护。委以经纪须新净衣一
通。无新浣故。依一明解内外律师发露受二
十四戒。受咒预诵使诵十佛十法王子十二
梦王名。忆持勿忘。弃舍一切色声香味触等。
深生厌恶。知色如热金。声如毒鼓。香如恶风。
味如沸蜜。触如虺蛇。皆不可著。著则伤害。又
断奠一切世间缘务。生活人事技能作作。勿
使经怀。尽其根源莫令恼乱。又舍贪瞋痴等
不善觉观。无馀思念求世福乐。唯志无上清
净菩提。心心相续入善境界。
国清百录序¶ 第 797b 页 T46-0797.png

方法第三。前诸方便弄引淳熟。渴仰颙颙不
惜身命。剋日定时道场行法。初入之始月有
二日。道伴多少十人已还。香泥泥地散诞圆
坛。彩画庄严拟于净土。烧香散华悬五色盖
及诸缯幡。请二十四躯像。设百味食。一日三
时洗浴著新衣。手执香垆。一心一意散礼一
拜。互跪运念念此香云。遍覆十方普雨一切。
宝一切味衣服卧具。楼阁殿堂弦出法声。上
供诸圣下施众生。承佛神力广作佛事。利益
一切皆入佛道。与虚空法界等。作是念已当
奉请三宝。使声声运念泪流于脸。如向死地
求于大力。

一心奉请南无宝王佛(乃至十佛具出经文)

一心奉请南无摩诃袒持陀罗尼方等父母。

一心奉请十法王子华聚雷音。

一心奉请舍利弗等一切声闻缘觉。

一心奉请梵释十二梦王(凡三遍召请)

次叹佛。

「 世尊智慧如虚空
 悉睹众生去来相
 十方一切悉见闻
 我当稽首礼法王」


次一一礼十佛十王子等竟。互跪发露披陈
哀泣。雨泪首悔三宝。具实志诚不谀不谄。不
致覆藏。随行者智力自在说。次发愿。愿共法
界怨亲。改革洗浣熏修清净。次百二十匝旋。
诵百二十遍咒。一匝一咒。声不粗不细迟疾
允当。旋诵讫当礼十佛十王子。更略披陈发
愿。然后却坐思惟。观一实相。观法出馀文。思
惟竟更起整服。礼佛一拜。更旋百二十匝。诵
百二十遍咒。咒旋讫礼三宝。自陈罪咎。还坐
国清百录序¶ 第 797c 页 T46-0797.png
思惟。如是作已。周而复始。唯第二日略去召
请。馀事终竟七日也。

逆顺心第四。夫四重五逆佛海死尸。依小乘
经。如断多罗树毕竟不生。无忏悔此。依大乘
经。听许洗浣。如咒枯生果。如死者还生。虽有
此法要须至心。但理无逆顺事有违从。就恶
论者。违于涅槃。顺于生死。略为十。一无明
醉惑。触境生著。二内心既醉。外为恶友所迷。
耽惑非法恶心转炽。三内外缘具。自破己善
亦破他善。于诸善事无随喜心。四既不修善
唯恶是从。纵恣三业无恶不作。五所造恶事
虽复未广。而恶心遍布。欲夺一切乐与一切
苦。六恶念相续昼夜不断。心纯念恶。初无暂
停。七隐覆瑕疵讳藏罪过。内怀奸诈外现贤
善。八邪健保常增上作罪。不畏恶道。九鲁
扈羝突无惭愧心。了不羞耻。十拨无因果不
信善恶。断诸善法作一阐提。如是十心无明
为本。增加添足极至阐提。顺入生死从闇入
闇。织作结业无解脱期。是为生死违顺也。
既识无明始终。今欲忏悔修善改恶。须违生
死顺于涅槃。运十种心以为对治。一正信因
果。为善得善。为恶得恶。虽无现行华报。当来
果报不失。虽念念灭。而善恶之业终不败亡。
信为功德之母。信为入道初门。顺于涅槃。
翻破不信阐提心也。二当惭愧。我此罪不预
人流。惭愧我此罪不蒙天护。惭愧悔过。是
为白法。亦是三乘行出世白法。是为惭愧翻
破无惭黑法也。三怖畏无常。命如山水。亦
如假借。一息不还随业流转。冥冥独往。谁
国清百录序¶ 第 798a 页 T46-0798.png
访是非。唯凭福善为险资粮。当竞泡沫食息
无暇。是为观于无常。翻破保常不畏恶道。四
发露忏悔罪即消灭。如露树根枝叶彫悴。是
为发露翻破覆藏。五断相续心毕竟舍恶。果
决雄猛犹若刚刀。是为决定翻破相续。六发
菩提心普与一切乐。愿救一切苦。横竖周遍。
翻破遍恶心也。七修功补过。勤策三业精进
不休。是为修功翻破三业无事作恶也。八守
护正法。不令外道恶魔毁坏佛法。誓欲光显
是为守护。翻破灭一切善事。九念十方佛无
量功德神通智慧。愿加护我是为念佛。翻破
念恶友心。十者观罪性空罪从心生。心若可
得罪不可无。我心自空罪云何有。罪福无主
非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
字之心名为罪福。名字即空还源返本毕竟
清净。是为观罪性空翻破无明颠倒执著。无
明灭故诸行灭。诸行灭故生死灭。十二因缘
大树坏。亦名出世因果。分明得见四方。此之
谓也。

表法第五。行者。既识十心逆顺。以正观心历
众事。一一缘中皆表胜法。心心相续观道无
间。入不二门。言方等咒者。观实相理。理不可
说。而无不说。赴四机缘作四方法。说于实
相故名为方。虽作是说说即无说。无说即空。
空故不见说与不说。无边无中名之为等。又
复逗机有说。说于此咒咒于三障。能咒之法
既不可说。所咒之罪亦不可说。无罪故无生
死。无咒故无涅槃。毕竟清净故名方等咒也。
香泥涂地采画庄严者。地表法性。香表福德。
国清百录序¶ 第 798b 页 T46-0798.png
画表智慧。福慧二种庄严法身也。五色盖者。
表于五阴。不即佛性不离佛性。起无缘慈普
覆一切也。二十四形像者。表十二因缘逆顺
观也。凡二十四支。顺观十二觉三佛性。逆观
十二觉三佛性。所谓无明爱取是了因佛性。
行有是缘因佛性。识名色等是正因佛性。觉
二十四支。即二十四佛也。百味食者。表一切
法中皆有中道法喜禅悦味也。一日三时洗
浴者。即表缘一实修三三昧。遣荡无明尘沙
见。思垢腻显净法身也。著新衣者。表寂灭
忍覆二边丑陋也。绕百二十匝者。即表十二
因缘。凡十种观有百二十支。束而言之但是
三道。爱取是烦恼道。行有是业道。识名色等
是苦道。循环三道常为观境。故绕百二十
匝也。一咒对破一支即破三道。三道破即是
三障破。经云。发菩提心。而得不退即證破烦
恼障也。若犯诸戒。若不还生无有是处證破
业障白癞除瘥。即證破报障也。观诵咒声声
不可得。如空谷响无我。观绕旋足。足不可
得。如云如影。不来不去。若坐思惟。思惟一念
之心。不从意根生。非外尘合生非离生。又非
前念生故生。亦非前念灭故生。亦非前念生
灭合共生。亦非前念非生非灭生。又非生生
亦非不生生。亦非生不生共生。亦非不生不
生生。毕竟无一念。不知从何生。但有生名
字。名字非内外中间名无名。故观心既尔从
心所生。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观一切法悉与
修多罗合。如是观时何者是我。我作何事何
者是罪。何者是福。以观力故豁然开悟。空
国清百录序¶ 第 798c 页 T46-0798.png
慧明彻如水性冷。饮者乃知。唯独明了。馀人
不见。所得智慧禅定功德。皆不可说。如此悟
时自识遮障。不俟分别。若未阶此位。止获事
功德者。应当护口。勿向人言。若陈说者。得障
道罪。青盲[(虺-兀+元)-虫+虎]瞎白癞顽痴。又复行者本誓。七
日中途懈退亦得障道罪。何以故。欺本心欺
诸佛欺一切众生。深须慎之。其间诸相不能
自了。当向方等师面决也。

* 训知事人第七

吾少婴勤苦备历艰关。游学荆扬雍豫。唯著
一纳三十馀年。冬夏不释体。上至天子。下至
士民。虽有所施受而不私。一果一楼。入众已
后尚不希念。况故侵之。所以然者。众宝尊重。
若能增益名甘露苑。若有减损。即蒺藜园。自
饱自伤。因倒因起。可以意得。何俟多言。夫人
发心随有所作。为读诵听学讲说经行忏悔供
养舍力。未有首尾慎莫中止。中止者违本心。
若再有所作。至前止处留难。即起修业不成。
今生现障后弥障道。此行人大忌。应须竭力
善始令终。业既坦然报亦圆满。此亦可意得。
昔有一寺师徒数百。昼夜禅讲时不虚弃。有
净人窃听说法。闻已用心每扬簸洮汰。系念
存习。谓以净心扬簸不善。以禅净水洮汰不
净。随有所作念念用心。一时执爨观火烧薪。
念念就尽无常迁逝。复速于是。蹲踞灶前。
寂然入定火灭汤冷。维那惧废众粥。以白上
座。上座云此是胜事。众宜忍之。慎勿惊触。听
其自起。数日方觉往上座所。具陈所證。叙
法转深。上座止曰。尔向所言皆我境界。而今
国清百录序¶ 第 799a 页 T46-0799.png
所说非我所知勿复言也。因而顾问。颇知宿
命不。答云薄知。又问。何罪为贱何福易悟。答
云。此贱身者。前世之时。乃是今日徒众老者
之师。亦是少者之祖师。徒众所学皆昔所训。
尔时多有私客。恒制约不敢侵众。忽有急客
辄取少菜忘不陪备。由此谴责。今为众奴前
习未久。薄修易悟宿命罪福。其事如是。一众
闻此悲不能胜。鉴镜若斯岂可不慎。同学照
禅师。于南岳众中。苦行禅定最为第一。辄用
众一撮盐作斋饮。所侵无几不以为事。后行
方等忽见相起。计三年增长至数十斛。急令
陪备。仍卖衣资买盐偿众。此事非久亦非传
闻。宜以为规。莫令后悔。吾虽寡德行远近颇
相追寻。而隔剡岭难为徒步。老病出入多以
众驴迎送。此是吾客私计功酬直。令彼此无
咎。吾是众主驴亦我得。既舍入众非复我
有。我不合用。非我何言。举此一条。馀事皆
尔。

* 陈宣帝敕留不许入天台第八

京师三藏虽弘皆一途偏显。兼之者寡。朕闻
瓦官济济。深用慰怀。宜停训物。岂遑独善。一
二曹义达口。具得朕意也。四月一日臣景
历。

* 太建九年宣帝敕施物第九

智顗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
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
用供薪水。主者施行。二月六日臣景历。

* 太建十年宣帝敕给寺名第十

具左仆射徐陵启。智顗禅师。创立天台宴坐
国清百录序¶ 第 799b 页 T46-0799.png
名岳。宜号修禅寺也。五月一日臣景历。

* 至德三年陈少主敕迎第十一(凡五敕)

春寒犹厉道体何如。宴坐经行无乃为弊。都
下法事恒兴希相助弘阐。今遣宣传左右赵
君卿。迎接迟能即出也。正月十一日。臣徵神
笔。一二君卿口具。便望相见在促。

少主第二敕。得使人赵君卿启。并省来答表。
志存林野兼有疾病。愿停山寺不欲出都。不
具一二。岩壑高深乃幽人之节。佛法示现未
必如此。且京师甚有医药。在疾弥是所宜。
故遣前主书朱宙迎接。想便相随出都。唯迟
法流不滞。会言在近。二月八日臣徵神笔。朱
宙口述一二。

少主第三敕。前虽遣两使殊未委悉。意存三
宝故有相迎。今复遣龙宫寺道升。并令面陈
一二也。二月二十八日臣徵。

少主敕。东阳州刺史永阳王。闻王在州迎顗
禅师大弘法事。甚会朕心。今迎出都。王宜敦
谕申朕意也。正月十日臣徵。

路次迎陵。敕书迎候。近得永阳王启。知禅师
遂能屈德随朕使出都。甚有欣迟当稍次近。
路涉险道殊足为劳。今遣敕左右黄吉宝迎
候。但未知欲安止何寺。想示使人仍令前还。
即勒所由料理房舍也。迟近会言此未委悉。
三月二十四日臣徵。

* 至开阳门舍人陈建宗等宣少主口敕第
十二(凡十二敕)

禅师舟渚日久固劳道德。今遣主书陈建宗
赍舆往。必希上至敬寺。三月二十六日。
国清百录序¶ 第 799c 页 T46-0799.png

在至敬宣口敕。仰延略成劳。动但禅静必依
空闲今。葺灵曜寺。权充宴坐。敕主书罗阐相
送。四月。

在灵曜寺宣口敕。护国之力莫过数演。仰屈
于太极殿。开大智度论题。还寺就讲。今遣舍
人施文庆往。论相开法施也。

在灵曜寺。主书罗阐宣口敕。送真金像一躯
(光跌五十)释论一部。阚宝缕[片*令]案一面。山羊[髟/口/?]尘
尾一柄(并匣)虎面香垆一面(并合)东田口二。

罗阐又宣口敕。不许让口。且留山中使役勿
劳输送。罗阐宣口敕送。扶月供夏服一通。细
蕉五端。绢布各十匹。绵十觔。黄屑二斗。扶月
白米五石。钱三千文。果菜付随。由扶月送学
士三人弟子三十人。人各给夏服。扶月供依
旧式。

罗阐宣口敕。不许让扶月供扶月薄。少无所
致让。受已舍施弥会功德之心。

罗阐宣口敕。不许让嚫衣物。法施无尽。财物
有竭。所送不多忘怀纳受。九月二十四日。

罗阐宣口敕。施槟榔二千子。节子一百枚。䓉
席一领。罗阐宣口敕。请讲。国家一年旧有仁
王两集。仰屈于太极殿开讲。法式处分一听
指撝。今遣主书罗阐取意。

口敕。于光宅寺讲仁王经。今欲于寺舍身。僧
得大施。敬屈讲仁王经。日自欲听闻。今遣后
閤舍人李善庆。往达知一二。

口敕。治光宅寺。光宅是梁武龙潜之地不整
处多。今敕善量随由就功一二。罗阐取来
意。
国清百录序¶ 第 800a 页 T46-0800.png
国清百录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