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08a 页
国清百录卷第三
隋沙门灌顶纂
*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弟子总持和南。逮旨送初卷义疏。跪承法宝。
粗览纲宗。悉檀内外耳未曾闻。故知龙树代
佛不可思议。今所著述肉眼未睹明闇。谨复
研寻迟此觐接。谨和南。
* 王论荆州诸寺书第五十二
弟子总持和南。荆州玉泉十住两寺。近既赐
令检校。今须书及江陵总管。当勒所由终听
僧使。奢促弟子仰蒙净戒。宿世因缘稍希义
理。智波罗蜜爰降开许。始制义疏。方凭启沃
向入慧门。昔年仰请栖霞时往。观行政为密
迩。朝发暮到应可咨决。不异邑居。行道本贵
安心。宁劳过远。天台之路幸愿辍情。屈己为
人菩萨有赐。于专契弗敢违。前都不知净人。
善心已堕僧数。济度无隔唯用随喜。谨和南。
七月二十七日。
* 重述还天台书第五十三
前所咨天台山事。本听后期爰逮报示。不然
夙志栖霞。乃言咫尺非关本誓之心。天台既
是寄终之地。所以恒思果遂。每嘱弟子。恐命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08b 页 T46-0808.png

天台。愿得次生还栖山谷。修业成办乃可利
人。但仰赴义门多惭刍浅。发心既重辄课庸
微。去听慈恩庶无匆促。政言天台营理本拟
十方。安立僧徒非专为己。昔年修葺愿创伽
蓝。形可随缘香灯难绝。故欲遣修葺冀凭方
便。同途校具。净人得蒙胜举。并祈一旨事并
前咨。方乞寺名屈作檀越。惧多烦沓未敢同
时。处处结缘功德弥大。玉泉十住许垂恩为。
唯待教旨即遣僧使。冀藉光威三寺遥荷。伽
蓝未整功德已圆。仰闹频烦言何能谢。沙门
某白。三月二十日。
* 王答书第五十四
总持和南。复垂诲旨益具仁慈。开士虚怀随
感。必应本誓愿力。何患不果。政言服道日浅
未堪违远。深凭护念开示悟入。玉泉十住天
台本居。仰由胜功能得建立。方须影响永至
金刚。江陵书及会稽教下。并勒所司以时发
遣。谨和南。七月二十九日。
* 王与上柱国蕲郡公荆州总管达奚儒书
第五十五
智者禅师德尊望重。近年纡道爰授净戒。今
修治彼州十住寺。造立西徂玉泉寺。并见请
为檀越。复闻公等多结胜缘。大乘运通良深
随喜。师今遣僧使志果法才二人。还就玉泉
寺法璨道慧法师。十住寺道臻法师。经理想
加心影响。奖成妙业。公私覃福幽显同赖。法
事远白不复暄凉也。杨广呈。八月二日。
* 答度人出家书第五十六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08c 页 T46-0808.png

切以今月嘉辰。菩萨应世奉为至尊皇后。报
恩功德镕写灵像。度人出家。现在因缘福业
无量。使五沙弥为弟子。辄当恭旨。作说戒师。
年岁既小别须和尚。必选名德为作依止。并
赐法衣。即于众前欢喜顶戴。沙门某敬白。七
月十九日。
* 答放徒流书第五十七
开府学士柳顾言。宣教金光明行法究竟。如
十五月清净圆满。恩放徒流矜免鞭罚。上开
府潘惠达。仪同张四娘等。凡四十五人。赐令
斟酌。谨即依事询详切。以一人出世多人利
益。淳善御俗仰属轮王。案此经云。若犯王法
系缚枷锁。诸苦恼等悉令解脱。又灌顶经云。
王当放赦屈厄之人。徒锁解脱。王得其福。天
下太平雨泽以时。人民安乐。教旨符应经
文。岂非宿植德本慈善根力。谬以多幸忝此
大缘。率励僧徒清斋洗浣。龙王注雨甘泽并
周。爰开狱门杻械解脱。徒流原宥莫不蹈舞。
殿庭称恩感戴加复。送以胜幡仍悬宝塔。登
高散华烧香朗烛。并留供设说法开示。咸令
向善。其僧法运等。虽著法衣不能修心。身犯
国宪取秽道流。思乃上来战深下耻。白大众
留七日。晨夜训赉暂依摈黜。使惭诫奖耳。沙
门某敬白。十月十六日。
* 答施物书第五十八
开府柳顾言。宣教以法岁圆满。爰降劳问。并
施金色新制香垆奁一具。法衣一通。绵绢百
段。烛三十挺。纸二千张。上厨果食等。刹那不
住节序相催。老至易悲观心难谛。幸凭弘建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09a 页 T46-0809.png

艳。忍辱离尘安行履蹑。经称受用无作恒住。
烛俟夜燎。纸拟净名。当机要施法事忘谢。果
食缣绮道场同沾。归福有在辞略言外。沙门
某敬白。七月十五日。
* 王迎入城碍雨移日书第五十九
总持和南方要仰延。雨乃暂阻。明间若晴别
当遣信。谨和南。七月二十六日。
* 王迎入城书第六十
总持和南。霜寒道体康胜。弟子还来甫尔。未
暇迎延。驰诚已深。今遣候接异近祇觐。谨和
南。九月十六日。
* 王遣使入天台参书第六十一
总持和南。麦序气清道体和适。福慧庄严与
时高胜。弟子至来未久。粗复可行。近频降两
书。爰垂示功德。玄义删削。文句入初。其旧维
新从粗至妙。会须披接方豁烟云。春律已谢
夏坐方结。敢违经教涉暑出迎。白露宵团秋
风叶下。必预舟楫迎觐江阳。然仰劳著述已
涉数载。般若多障近愿成功。日就月将庶方
启沃。率贡别牒示表虔诚。在敬无文仰揆弘
亮。其间珍德续事音语。谨和南。
纳袈裟十领。龙须席二领。须弥毡二领。猫牛
酥三瓶。熏陆香一合。
* 王遣使入天台迎书第六十二
总持和南。霜气已紧蚊热久袪。方恐洞冱预
取调适。今遣奉迎祇礼非奢。谨和南。九月二
十二日。
* 王参病书第六十三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09b 页 T46-0809.png

总持和南。仰承出天台。已次到 石城寺。感
患未歇。菩萨示疾。在疾亦愈。但于翘诚交用
悚灼。今遣医李膺往处治。小得康损愿徐进
路迟礼觐无远。谨和南。
* 发愿疏文第六十四
吴县维卫迦叶二像。愿更聚合修复鄮县。阿
育王塔寺颓毁。愿更修治。剡县十丈弥勒石
像。金色剥坏愿更庄严。右三处功德乞修。沙
门某敬白。
稽首和南三世诸佛。伏惟。法身无像。随机显
现净土。不毁人众见烧沪渎。浮来灵塔地涌
剡山。天乐通梦陆咸三处。尊仪表代三世慈
善根力。利益斯土。但年深岁曩。圣迹凌迟。诸
佛影像若沦。众生善根无寄。某宿世有幸。忝
预法门。德行轻微功业无取。谬为道俗所知。
顾影羞躬无以自处。上惭三宝无兴显之能。
下愧群生。少提拔之力。刻骨刻肌将何所补。
幸值明时栋梁佛日。愿赖皇风又承众力。将
劝有缘修治三处。先为兴显三世佛法。次为
拥护大隋国土。下为法界一切众生。若塔像
庄严则绍隆不绝。用报佛恩。若处处光新国
界。自然殊特妙好。则报至尊水土之泽。若见
闻者发菩提心。则利益一切种出世业。但久
域此心缘障未果。此际赴期西。出气疾增动。
毒器坏瓶固非保惜。先以身命奉给三宝。谨
听威神。若形命停留能生物善。不污佛法
者。伏听。使乞早除差行愿速圆。若命虽未尽。
方多魔障损物善根。污乱佛法者。岂须停世。
愿早灰灭。灭后以诸誓愿付嘱后人。使经纪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09c 页 T46-0809.png

明道场。已发此愿。今重于石尊再述愚诚。伏
愿。圣凡重垂摄受谨疏。开皇十七年十一月
二十一日。
* 遗书与晋王第六十五
贫道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无生法忍。
下求六根清净。三业殷勤。一生望获。不谓宿
罪殃深致诸留难。内无实德外召虚誉。学徒
强集檀越自来。既不能绝域远避。而复依违
顺彼自招恼乱。道退为亏应得不得。忧悔
何补。上负三宝下愧本心。此一恨也。然圣法
既差自审非分。欲以先师禅慧授与学人。故
留滞陈都八年。弘法诸来学者。或易悟而早
亡。或随分而自益。无兼他之才。空延教化。略
成断种。自行前缺利物次虚。再负先师百金
之寄。此二恨也。而年既西夕恒惜妙道。思值
明时愿逢外护。初蒙四事既励朽年。师与学
徒四十。馀僧三百许。日于江都行道。亦复
开怀待来问者。傥逢易悟用答王恩。而不见
一人求禅求慧。与物无缘顿至于此。谬当信
施化导无功。此三恨也。又作是念。此处无缘。
馀方或有先因。荆潭之愿愿报地恩。大王弘
慈霈然垂许。于湘潭功德粗展微心。虽结缘
者众孰堪委业。初谓缘者不来。今则往求不
得。推想既谬此四恨也。于荆州法集。听众一
千馀僧。学禅三百。州司惶虑谓乖国式。岂可
聚众用恼官人。故朝同云合暮如雨散。设有
善萠不获增长。此乃世调无堪。不能谐和得
所。五恨也。既再游江都。圣心重法令著净名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0a 页 T46-0810.png

复许东归而吴会之僧。咸欣听学。山间虚乏
不可聚众。束心待出访求法门。暮年衰弱许
当开化。今出期既断法缘亦绝此六恨也。在
山两夏专治玄义。进解经文至佛道品。为三
十一卷。将身不慎遂动热渴。一百馀日竞疾
治改。际此夏末虑有追呼。束装待期。去月
十七日使人至山。止留一宿遽比萤光。早希
进路行过剡岭。次至石城气疾兼笃。不能复
前。此之义疏。口授出本一遍自治。皆未搜简。
经论僻谬尚多。不堪流布。既为王造宁羞其
拙。嘱弟子抄写后本仰简。前所送玄义及入
文者。请付弟子焚之。天挺睿智愿一遍开读。
览其大意馀无可观。贫道灰坏虽谢。愿留心
佛法。询访胜德。使义门无废。深穷佛教。治道
益明。遍行遍学是菩萨行。如来灭度法付国
王。贫道何人慧门凭委。欣然就尽没有馀荣。
但著述延岁。文义不同。怅然自惭。生来所以
周章者。皆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今得法门
仰寄三为具足六根释矣。命尽之后。若有神
力。誓当影护王之土境。使愿法流衍以答王
恩。以副本志。菩萨誓愿诚而不欺。香火义深
安知仰谢。愿观泡幻知有为法。一切无常会而
不离。终不可得。唯当勤戒施惠以拒四山。早
求出要。岂须伤法烦劳圣怀。莲华香垆犀角
如意。是王所施。今以仰别。愿德香遐远。长保
如意也。南岳大师灭度之后。未有碑颂。前蒙
教许自制。愿不忘此旨。南岳师于潭州立大
明寺。弥天道安于荆州立上明寺。前蒙教影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0b 页 T46-0810.png

年。未尝作有为功德。年暮力弱多阙用心。又
香火施重。近于荆州仰为造玉泉寺。修治十
住寺。并蒙教嘱。彼总管蕲郡公达奚儒。僧赍
教书至夏口。而蕲公亡。书未及付。慈恩已足。
愿为玉泉作檀越主。今天台顶寺茅庵稍整。
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
剪木位基命弟子营立。不见寺成冥目为恨。
天台未有公额。愿乞一名移荆州玉泉寺。贯
十僧住天台寺。乞废寺田为天台基业。寺图
并石像。发愿疏悉留仰简。泰平圣世皇风整
肃。菩萨净土不可思议。切见诸州迭送租米。
车脚皆三五倍。于公敛不多私费。为重典章。
处分别有深规。贫道不闲忽言国式。辄谓无
米之州。运送宜尔。有米之州当地轮送。则无
此私费。管窥未见。理若于式有妨请不须论。
于事有益愿为咨奏。使苍生庆赖然国是王
国。民是王民。加修慈心抚育黎庶。犬马识养
人岂忘恩乎。昔闻齐高氏。见负炭兵形容憔
悴。悯其辛苦放令出家。唯一人乐去。齐主叹
曰。人皆有妻子之爱。谁肯孤房独宿。瞪视四
壁。自傧山林。以此观之。出家难得。今天下旷
大赋敛宽平。出家者少。老僧零落日就减。前
贯帐时。或随缘听学。或山林修道不及帐名。
虽复用心常怀忧惧。此例不多悉有行业。愿
许其首贯则是度人。出家增益僧众炽然。佛
法得无量功德。昔三方鼎立。用武惜人。今
太平一轨修文修福。正是其宜。又末法众僧
多行不称服。尚不挟人意。况扶经律。王秉国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0c 页 T46-0810.png

等不可思议心。则功德无量。此等之事本欲
面咨。未逢机会奄成遗嘱。亦是为佛法为国
土为众生。若能留心功德仰赛。临命口授言
尽力穷。期迫恋多知复。分说大善知识。菩提
为期。沙门某开皇十七年十一月。
* 王答遗旨文第六十六
菩萨戒弟子总持稽首和南。先师天台智者
内弟子灌顶普明至奉接。十七年十一月二
十一日遗书七纸。手迹四十六字。并净名义
疏三十一卷。犀角如意莲华香垆等。跪对修
读摧振于心舍利俨然德音具在。迦叶狼迹
身證遥追昙光。天台安禅近蹑诚复。如来双
林四部号恸。而涅槃遗教法更殷重。况乎五
百岁后。四依拯溺深顺佛旨。居世同凡将欲
泥洹。现希有事。五品十信已自皎然。弥陀
观音亲来接引。去德兹永乃增悲恋。追悟今
生还庆夙禀。所恨净名经疏。不重亲承。由冀
寻研用补咎悔。追惟。障恼现机未发。逖听前
闻亦有成就。非徒悟有浅深。抑又时或早晚。
佛灭度后得圣巨多。道耀他方冥来晓示。再
思即世忽奉大师。良由宿缘积曾亲近。爱覃
来命必垂影响。不舍本誓笔迹具存。是用归
诚凭灵戒恳。跪受经疏如意香垆。虔礼西方
心口相誓。手探卷轴最后殷勤。即于今月十
八日。仍感瑞梦。是知济度已降舟航。唯愿
即日在宝池。遥开莲华。今居净域。近溉浊
心世世生生。师资不阙革凡登圣给侍无亏。
但义府钩深遗文渊博。虽加策骀终畏面墙。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1a 页 T46-0811.png

金。然后仰藉神通俯厉精力。别询名僧奉扬
法味。普共含生作大利益。斯则弗违提奖同
登彼岸。最胜最上就此为尊。灌顶所送最后
净名义疏三十一卷。至佛道品谨即装治。缮
书习读逮旨。尔前玄义及入文解释。付弟子
焚之。即付还使遣对烧荡。犀角如意莲华香
垆。远以垂别辄当服之无斁。永充法事。今
奉施瓷瓦香垆供养龛室。遗旨以天台山下。
遇得一处非常之好。垂为造寺始得开剪林
木位置基阶。今遣司马王弘创建伽蓝。一
遵指画。寺须公额并立嘉名。亦不违旨。佛陇
头陀并各仍旧使移荆州玉泉。十僧守天台
者。今山内现前之众。多是渚宫之人。已皆
约勒不使张散。岂直十僧而已。所求废寺水
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施肥田良地。深蒙拥
护。当年别资给行。送经一藏。依法为先师
别供养具钟幡香等。又施钱直且充日费。鄮
境灵塔吴内石像剡县弥勒。尊仪卧疾之处。
并使装饰亦不仰异。荆州玉泉寺既是为造
理。当异馀道场。其潭州大明寺。荆州十住上
明寺等。先以敬许为檀越。无容复乖。今诲
使制南岳师碑。即命开府学士柳顾言为序。
自撰铭颂所嘱。僧有罪治无罪平等。切以涅
槃羯磨。经有诚文。正论治国。金光明品。住持
三宝弗敢坠失。又令加修慈心。抚育民庶犬
马识养。人岂忘恩。盖闻外书为教仁尚恕物。
内典居宗大慈为首。在文虽异诣理实同。不
有君子其能为国。不有菩萨岂济含生。又以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1b 页 T46-0811.png

机而作。所谓后天而奉天时。粮运转输深关
军国。前已表闻所司未报。终当方便必期谐
果。及承寄嘱斯复能照他心。前来仰答无违
意旨。庶藉熏修福祐国家。灌顶普明面引询
访具述。遣形宴坐宛若平生。转恨失时不重
餐。义味仰揆定力如须弥峙。法腊云竟。切
愿舆迎一到江阳。还入禅众道俗接足人神
顶礼即当奉送。复彼山龛庶藉瞻仰。能开
心目。深愿道力不孤。所请虽厚恩申报。具
在愿文而实宜加护。实须酬仰。二僧今返轻
奉报书。远拜灵仪心载呜咽。谨和南。开皇十
八年正月二十日。
* 王遣使入天台建功德愿文第六十七
菩萨戒弟子总持和南。十方三世诸佛。一切
尊法三乘圣众。上界天仙龙神。他心道眼护
持应现。畟塞虚空无量幽显。切闻诸佛菩萨
不舍本誓。为天人师拔济含识。次令和尚阇
黎代作宗范。引接后来与佛无异。资敬之重
具在经律。不有明导岂济苦海。匪报厚德岂
收福田。遗行可追。谨依佛语。菩萨戒先师天
台智者。来踰剡岭迁化石城。初闻讯至哀情
摧勔。敬惟胜行逾满熙连。佛许临终自说所
得。今开侍者所书。巨有异相。称我位居五
品弟子。事在法华。十住信心诚文具璎珞。于
是空声异响遍满山房。索披大衣云观音来
至。验知入决定聚面睹弥陀。诤摄迁神安
坐身證。及移晦朔容相俨然。斯盖无量劫来
檀慧具足。深护佛法发起群生。非夫显诲出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1c 页 T46-0811.png

乎。设以辩才千万亿偈。赞师福慧终不能尽。
夏初遣信到山期法岁竟迎接僧腊既满。尚
疑溪谷毒厉意取气交霜雪。杯渡镜水及届
剡下。便承卧痾岂言信次。腾神净域遂不获
重睹音容。再咨法味。维摩义疏蕴而莫宣。
良由宿障根深致违心契已诲。于前须补于
后。近于此州禅众旧居。仰为设会。并就天
台指画之地。创造寺塔。而于彼山头陀之处。
未获熏修今夤览。别书嘱寄。佛法不思议事。
感叹铭矜无已之诚。今遣往于佛陇峰顶。集
众结斋。愿承三宝之力。速达西方。智者證知
净土记莂。生生世世长为大师弟子。未得佛
前早相度脱。不弃缘感弘到菩提。并乞众力
为弟子忏悔。自从无明住地以来。至于今日
恒沙惑障。烦恼迷昏五盖十缠。轮回界内八
万四千。尘劳增长。愿凭积庆及兹功德。众罪
霜露慧日消除。众善普会法雨洋溢。神通道
力照蔼皇家。宝祚灵长覃被亿兆。开皇十八
年正月二十九日。
* 王吊大众文第六十八
正月二十九日总持和南白。诸行无常是生
灭法。诸佛及缘觉尚舍无常身。大师智者移
应迁神。哀摧抽恼不能自胜。念当恋慕追恸
难忍。永矣奈何当复奈何。侍者灌顶普明二
人。赍送别书。观心论。净名疏。犀角如意。莲
华香垆。并智越法师一众启。见对增哽。德音
若存。即遣条流移神灵迹。祥瑞炳著自述分
明。舍利全身于今安坐。非證声闻小果定入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2a 页 T46-0812.png

面睹弥陀观音大势至。以宿命智反照斯土。
四部弟子岂不努力。自揆寡薄无以申报。唯
当敬依付嘱。不敢弭忘。应建伽蓝指画区域。
须达引绳。天宫即应至金刚际。既有要道。当
建缮造一遵本意。昔宣尼亡殁。弟子守墓三
年。子贡之徒乃至六载。况乎方置精舍。永树
福基彼现。前僧慎勿张散。但使谋道何患无
食。期取来生西方非远。必若懈退宝池极遥。
今遣使人。于佛陇峰顶虔诚忏礼。修福建斋
具如愿文。略申鄙意。二僧今返特此慰书。杨
广白。十一月五日。
* 天台山众谢启第六十九
天台沙门智越一众启。司马王弘至。僧使灌
顶普明还奉正月二十九日。教赐垂慰问并
宣口教。优访殷勤谨对龛门。焚香跪读言理
哀切。痛绝魂心。遗嘱累从亡存载荷。师在之
日常有诲云。今得寺基为王创造。非尔小僧
所办。别有大力势人。后当成就。恨吾不见寺
成。尔时莫测所由。今蒙缮造方醒前记。冥相
符合不可思议。经藏法宝出世舟航。诸佛所
师众生津导。永镇佛陇依止受持。钟幡香等
施安供养。法鼓警悟利益人神。千僧法会功
德圆满。伏想幽灵慈悲远鉴。谨于斋日披读
愿文。法席悚心求入愿海。蒙赉斋粮恩给田
地。基业无尽施命无穷。有待多烦隆恩。难答
教旨。维是现前僧。不令张散。伏惟。弘护事重
精舍将圆。同学门人方凭依止。龛室俨然何
心违离。况垂严教益惧丹诚。谨当克厉倍加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2b 页 T46-0812.png

覆护。欣悲交至临启涕零谨启。开皇十八年
二月十五日。
* 王遣使入天台设周忌书第七十
岁序推移日月如逝。智者迁化已将一周。追
深悲痛情不能已。念慕感恸何堪自居。今遣
典签吴景贤往。彼设斋奉为亡日追福。迟知
一二。杨广和南。开皇十八年。
* 天台山众谢功德启第七十一
天台沙门智越一众启。典签吴景贤至。奉教
为先师亡日设斋。僧众五百一时云集。冥途
虽隔感应道通。越等不能灰灭。奄及讳晨追
慕慈颜。悲哽稽首抆泪㘅餐。不胜荷。戴谨启
谢闻。谨启。
* 天台众贺启第七十二
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伏惟。
殿下睿德自天。恭膺储副。生民庆赖万国欢
宁。凡在道俗莫不舞抃。况复越等早蒙覆护。
曲奉慈惠。不任悦豫之诚。谨遣僧使灌顶智
璪等奉启以闻。谨启。
* 天台众谢造寺成启第七十三
仁寿元年十月三日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
智越一众启。伏闻。龙树迁化。天竺为立伽
蓝。宝志云。亡梁国盛修开善良由菩萨本誓
互相显发。凡是声闻但知称赞。伏惟。亡故和
尚。具难思之德。作天人之师。安禅涅槃示希
有事。披按经律千载一闻。妙德昭彰兴于圣
世。伏惟。尊师重道爰缮伽蓝。建立之所甚
得山相。先师尝言。其地必待良缘。追寻此记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2c 页 T46-0812.png

堂殿华敝房宇严秘。方之净土用集神仙。成
就已来先师恒垂影迹。圣境虽遥有感斯应。
既兴塔庙故现灵奇。爰示诸佛咸同摄受。越
等庸薄谬齿门徒。仰惭栋宇俯励心力。常于
寺内别修斋忏。恒专禅礼庶藉熏修。奉酬圣
泽不任喜荷。谨遣使灌顶智璪奉启谢闻。谨
启。
* 僧使对皇太子问答第七十四
仁寿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右庶子张衡宣令
僧。使灌顶智璪进内斋令旨。自问先师亡后
有何灵异。对云。先师以开皇十七年十一月
二十四日。结跏趺坐迁神入灭。到十八年四
月十六日。众于初夜各就绳床。方欲摄念僧
名道修。见先师服本衣裳。手提竹杖从西户
入。倚望少时从东户出。道修惊起奉拜。拜
讫隐形。阖众问修何意。搔扰修具说因缘。
众共悲叹。令旨云。大异大异。更有不。对云。
到十八年。十一月二日午时。有海州沐阳县
须仁。乡义全里军人房伯奴。徐州钊县眸陵
乡东钊里军人卫伯生二人。于先师旧房阶
治地。此房门帘先卷。忽见一僧入房。手自
下帘。二人疑是神异。进房寻觅了复不见。惊
骇报僧。说如上事。令旨云。大异大异。更有
不。对云。到其月八日海州连水县人于丘彪
在山顶锯木。暮旦拜龛求乞平安。日日如此。
即于亥时始欲就卧。忽见一僧执杖排户而
进。彪匡攘欲起已到床前。语云。好努力当
得平安。彪应尔尔而又致拜。拜起见出户。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3a 页 T46-0813.png

出门行二十步隐不复见。彪从后行委悉瞻
视。旦向僧说。僧问披服何衣。答披鸱纳僧。
引入香床示生平本纳。彪云。色状正尔。令旨
云。大异。更有不对云。到十九年十一月二十
六日。土人张造拜龛云。本蒙香火愿世世度
脱。即闻弹指四顾无人。重咒愿审是灵。愿
更弹指即复重闻。造具向陈叙此瑞。令旨云。
大异。更有不。对云。到今元年三月十九日。永
嘉县僧皎生闻声德殁闻灵异。故诣龛所忏
悔。绕龛千匝仍礼千拜。于亥时龛外门扉豁
然自开。光从龛出。遍照左右林谷洞明。树木
枝叶了了睹见。一众不知何光。竞出推寻。皎
亦奔还。报众对共悲喜顶礼。光久久乃闇。人
人不复相见。令旨云。大异。弟子欲开龛坟。经
论有开法不。对云。灌顶闇短未知馀经论。伏
闻法华经说。释迦如来自以右手开多宝塔
户。八部睹见全身。令旨欲开龛坟。深会经教。
门人违离既久。又睹奇特瑞相。此乃颙颙如
饥如渴。若蒙开显重拜尊灵。毕命何恨因流
泪呜咽。令旨云。可与使人还山。设斋开竟两
师还。更来勿辞辛苦。对云尔。开皇二十一年
改为仁寿元年。以晋王受皇太子。
* 皇太子敬灵龛文第七十五
维隋仁寿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十七日丙
寅。菩萨戒弟子皇太子总持和南。敬告天台
山寺先师智者全身舍利灵龛之座曰。窃闻。
民生在三事之如一皆资圣范。能遂贤功。颜
回不值宣尼。岂邻殆庶。尹喜不逢老氏。安致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3b 页 T46-0813.png

导岂至宝所。复因信使俱次法城。所谓自利
利他人我兼利。师及弟子智断具足。抑又闻
曰疏傅告老。太子赠以黄金。桓师退辞家庭
陈于丧服。斯并有为方内少用。报恩岂臻。
无际空表。尽酬师力。弟子宿植德本。早承道
教。身戒心慧蒙莹明珠。旱穗寒菱尽沾甘露。
虽复时流岁永生灭不追。行住坐卧伏膺如
在。爰以景昧谬齿元良。守器非才升离多惧。
复奉明诏曩经作伯。暂辍监抚还省宸方。瞻
望天台有如地踊。僧使续来龛瑞重叠。多宝
妙塔如意分身。玉毫金光分宵破闇。应念弹
指自室空声。有一于此已称显应。四者难并
岂非希有。自昙光坐灭之后。道猷身證已来。
兴公飞锡所不能称。灵运山居未有斯事。盛
矣哉。是我大师證道之基趾也。至矣哉。是我
良田之报岁也。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经称知恩报恩。诸佛皆尔。近年虽遵诫约修
搆祇桓多惭布金。止因山宇庶同心净域。胜
土庄严幸僧众无亏。熏练不辍冥力深扶。人
功多愧。今遣员外散骑侍郎兼通事舍人张
乾威。送僧使灌顶等还山。于寺设会稽首接
足。十方三世一切三宝无量幽显。现前大众
以此功德。仰资先师。智者早證正觉。具如
临终證现已生安养。顷来留瑞。久现弥陀。
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回眸东视不舍娑婆。转
睇南阎弥怜震旦。沧溟巨海尚不让于涓流。
嵩华峻极安苟排于微𡏖。敢陈薄供。愿垂摄
受。当使无边法身尽承甘露。无量化影咸进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3c 页 T46-0813.png

我念力遵我师道。销我烦恼满我誓愿。现在
未来长惠提拔。家国眷属俱入大乘。密往潜
来恒垂影响。尘劳障累销除隐塞。究竟等虚
空。圆满如法界斯则大师胜力。诸佛荷担弟
子衔慈。出如来藏。无离文字。以求解脱。文
字之性即解脱也。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
于空寂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
依。
* 皇太子于天台设斋愿文第七十六
菩萨戒弟子皇太子总持稽首和南。十方三
世法佛报佛应佛。法身应身化身。诸佛所师
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佛常法常比
丘僧常。世间皆空而实不空。诸佛妙有而实
不有。不有而有。不空而空。至寂恬然始名
至乐。凡情弊报皆生极苦。迷之者则生盲皓
首。得之者则罔像玄珠。弟子幸凭胜缘。微因
宿种方便智度。生在佛家。至尊皇后慈仁胎
教。有八王子日月灯明之恩。十六沙弥大通
智胜之勖。加以昔莅淮海钦尚释门。先师天
台智者顗禅师。膺请江都授菩萨戒。由是开
悟归凭有在。而梦楹托讽梁木先颓。合掌安
禅端坐示灭。于今数载俨然若思。适现仪形
续于光焰。弹指之声震于龛室。僧使报述遐
迩耸踊。皆由佛法僧力。感应相关汲引含灵。
故现斯瑞肃奉明诏。暂辍监国巡慰淮海。衔
吁毗黎思报佛恩少酬师道。以今大隋仁
寿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十七日。谨遣员外
散骑侍郎通事舍人张乾威。到天台山寺敬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4a 页 T46-0814.png

供。有如净名之遥请。色香细软遍满十方。欢
喜甘餐宁唯百亿。天仙龙神并希云布。任持
世界尽望星罗。以智者之分身。纳师资之摄
受。经称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愿销甘露咸济
苦海。应变秽土通同净国。天覆地载长转金
轮。七庙六宗永安玉座。本支百世绍隆万纪。
男女缁素皆染大乘。水陆空行咸知佛性。须
弥入于芥子。未足成难。食顷犹如巨劫。曷以
为怪。井蛙不识江海。蚊睫安知鹏翼。以我今
忏并乞冰销。以我今诚皆入愿海。发菩提心
遍在诸物。菩提心者即是佛心。下度众生上
求佛果。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以无所得
即菩提心。无所得即是得无所得。稽首归命
十方三宝。
* 皇太子令书与天台山众第七十七
僧使灌顶智璪至。览十一月三日书。并陈灵
龛应迹现形放光弹指流音应念传响。斯实
不思议力。变化多方感悟有缘。示希有事。慎
终追远。感叹相深。在昔双林示灭非灭。多宝
独塔俟时涌现。爰在狼迹迦叶分身。乃至鹫
山迦文留影。眉毫散彩指端震室。岂非像教
能度无边。是大因缘闻善知识。永惟宿昔获
承师范。德音盈耳神光在目。方凭灵瑞系踵
菩提。肃承灵诰宣慰南服。山众法徒同志为
友。会成等侣方共舟航。岁暮凝寒念皆道胜。
天台名岳海岸所推。修建大林多惭重阁。三
时设供四事不周。想甘禅悦以同法喜。其间
敬德信次相闻。今遣员外散骑侍郎张乾威。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4b 页 T46-0814.png

涩。亦凭香积證道融。锁书不尽言反此无悉。
杨广和南。僧使灌顶等所领。今施物目。仁寿
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白。石香垆一具(并香合三枚)大
铜钟一口。鸱纳袈裟一领。鸱纳褊袒二领。四
十九尺幡七口。黄绫裙一腰。毡二百领。丝
布祇支二领。小幡一百口。和香二合。胡桃一
笼。衣物三百段。奈[麨]一合。石盐一合。酥六瓶。
* 天台众谢启第七十八
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使人
兼通事舍人张乾威至。谨领前件物等。并皆
完净。仍即陈罗先师舍利龛前。具宣来令并
唱施物。又千僧法斋。伏惟。弘护殷勤。慈泽周
至。香垆微妙天匠庄严。洪钟和雅震集凡
圣。胜幡舒旆疑悬梵宫。酥[麨]盐桃请同香积。
法衣净饰无著离尘。毡物丰多惊眩视听。千
僧云集布满山庭。爰降王人光显林谷。奉对
灵龛。必神通摄受。标拟众圣。冀愿海庄严。越
等凡微谬当恩沐。慈润重沓难可克胜。合众
虔虔如履冰刃。不任戴荷之至。谨启谢闻。谨
启。仁寿二年正月六日。
* 皇太子重令书第七十九
灌顶智璪等至。枉寺众来书。财施为轻。法门
标重。檀波罗蜜般若尊成。不具两缘宁俱解
脱。施受咸共忘言理至。迹指宁复辞弗。杨广
和南。
右庶子王弘宣令。施天台物目。飞龙绫法衣
一百六十领。幡一百五十张。光明盐一石。酥
五瓶。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4c 页 T46-0814.png

* 天台众谢启第八十
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慈泽
隆重喜舍频烦。僧使后还复垂恩赉。杂彩胜
幡庄严殿宇。绫罗法服光洽众僧。猫酥五瓶
充身去患。光明一斛药食兼浓。越等山野粪
扫分卫。今则被服温华。食味珍甘。不自度
量。弥增战惧。不任敬悚。谨启谢闻。谨启。仁
寿二年四月十五日。
* 皇太子弘净名疏书第八十一
右庶子张衡宣令。慧日道场僧慧庄法论二
师。于东宫讲净名经。全用智者疏。判释经文。
一日两时躬亲临听。令杨州总管府。遣参军
张谐到天台。有谙委智者法华义者一人。仍
赍疏入京使到寺。寺差灌顶随使应令。疏到
付司缮写。写竟付灌顶校勘。勘讫入宫受持。
右庶子张衡宣令。引灌顶入辞面奉。仁寿二
年八月十八日令旨云。弟子重先师法门。故
相劳苦。师亦须为法勿以为辞。今遣大都督
段智兴送师还寺。为和南大众好依先师法
用行道勿损风望也。好去并有布施。飞龙绫
法衣三百二十领。猫牛酥两瓶。光明盐一斛。
右庶子张衡宣令。别赐灌顶物。金缕成弥勒
像。并夹侍菩萨。圣僧周匝。五十三佛织成经
坛七张。织成经袋二口。熏陆香一百斤。酥合
和香一斤。又令书一函与众。又遣杨州司功
参军蔡恪到。为智者设千僧斋。
* 仁寿四年皇太子登极天台众贺至尊第
八十二
天台寺沙门智越一众启。窃闻。金轮绀宝。奕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5a 页 T46-0815.png

圣业。平成纂临洪祚四海。万邦道俗称幸。越
等不任喜踊之至。谨遣僧使智璪奉启以闻。
谨启。仁寿四年十一年三日。括州临海县天
台寺僧智越等启。
* 至尊敕第八十三
皇帝敬问括州天台寺沙门智越法师等。馀
寒道体如宜也。僧使智璪至得书具意。大业
元年正月十三日。柱国内史令莒国公臣未
上。大都督兼内史侍郎臣虞世基。兼内史舍
人臣封德彝。舍人封德彝。宣敕僧使智璪云。
师能如此远来在道寒苦。好去还寺宣朕意。
向大众好行道。勿损先师风望。右仆射苏宣
敕赐天台寺物五百段。至杨州库参军向德
元。送物到寺。
* 天台众谢启第八十四
天台寺沙门智越等启。使智璪还奉宣。正月
十三日敕旨并施物五百段。谨即集众佛前。
敬对使人如法咒愿。越等有幸喜逢圣世。伏
蒙慈敕喜惧已隆。复领厚赉恩赐弥重。窃惟。
轮王地水已觉难消。况天府妙物宁恭受用。
庶藉敕慈。又承佛力罄竭心膂。导师遗训专
修礼诵。上答天泽。不任悚荷之至。谨附杨
州使奉谢以闻。谨启。大业元年三月十七
日。
* 舆驾巡江都宫寺众参启第八十五
天台寺沙门智越一众启。仲秋已冷伏惟。皇
帝陛下起居万福。越等早蒙垂覆曲荷慈恩。
山众常得安心奉国行道。伏闻舆驾巡抚。江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5b 页 T46-0815.png

奉启以闻。谨启。大业元年八月三十日。
* 僧使对问答第八十六
九月十九日僧使智璪。于楚州华林园通起
居表。通事舍人李大方宣敕云。师能如许远
道来在路辛苦。至杨州与师相见。九月二十
六日共诸州僧使。引对大牙殿前。邳国公苏
威宣敕云。和南师等渐冷。师等各堪行道。
弟子巡抚旧住师等。故能来相觅。师等好去。
十一月二十日。舍人李大方引入殿口。敕云。
师上座坐。坐讫黄门侍郎张衡宣敕云。师等
是先师之寺僧众和合不。相诤竞是非不。璪
欲起对。敕云师坐。师坐勿起。璪对云。门人一
众扫洒先师之寺。上下和如水乳。尽此一生
奉国行道不敢有竞是非。常以寒心战惧。敕
云好。张衡又宣敕云师等既是先师之寺。行
道与诸处同。为当有异。对云。先师之法与
诸寺有异。六时行道四时坐禅。处别行异。
道场常以行法奉为至尊。敕旨云。大好大好。
张衡又宣敕云。师等既是行道之众。勿容受
北僧及外州客僧。乃至私度出家。冒死相替
频多假伪。并不得容受。对云。天台一寺即是
天之所覆。寺立常规不敢容外邑客僧。乃至
私度以生代死。敕云好。张衡又宣敕云。弟
子为先师度四十九人出家。停寺受业绍继
于后。师可检校。有道心者必须系籍人。非私
度者。对云尔。张衡又宣敕云。尔后更开先师
龛以不。对云。仁寿元年奉敕开竟。尔后更不
敢开。敕旨云知。张衡又宣。敕云。师还寺不更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5c 页 T46-0815.png

欲为先师造碑。先师有若为行状。对云。先师
从生以来。讫至无常。其间灵异非止一条。并
是弟子灌顶记录为行状一卷。由在山内未
敢启。敕云。大好大好。弟子正欲为先师造碑。
师等可即将随使人出。对云尔。张衡又宣敕
云。问灌顶师何在。对云。灌顶师在寺。本应出
奉参见。为患痢四十馀日不堪在道。敕云好。
张衡又宣敕云师等僧悉在寺不勿使名系。
在寺身住于外。对云。先师在世有十条制约。
名系于寺。若身居别处则不同止。敕云。大好
大好。张衡又宣敕云。师寺舍有穿漏欹斜
不。对云当起寺时既是春初。竹木并非时节。
至今已有穿漏。亦得临海镇官人恒检校修
理。敕云好。若未整顿。弟子即敕使人检校。对
云尔。张衡又宣敕云施师物充师等衣资。勿
作馀用。欲作功德亦得。须得弟子意。弟子看
师与馀有异。供给继连必令不断。勿使寺僧
在外多求。损先师之后。对云尔。张衡又宣敕
云。弟子遣使送师等还寺。为先师作功德。
度人出家竟可开师龛。必当大异。师可急去
功德竟。师等即随使人出。对云尔。璪等起
辞。敕云。弟子已答大众书竟。对云尔。辞出到
栖灵寺。秘书监柳顾言来宣敕云。我意令公
为智者制碑。若非公作则不得我心。可语僧
使急将行状出至。二月即取碑成。敕杨州僧
五十人云。经论之内。若为尊于师氏胜于智
者。
* 敕立国清寺名第八十七
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 第 816a 页 T46-0816.png

又前为智者造寺。权因山称。经论之内。复有
胜名。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
* 表国清启第八十八
诸僧表。戒师有行者。圣表寺为禅门五净居。
其表未奏。僧使智璪启云。昔陈世有定光禅
师。德行难测。迁神已后。智者梦见其灵云。今
欲造寺未是其时。若三国为一家。有大力势
人当为禅师起寺。寺若成国即清。必呼为国
清寺。伏闻敕旨欲立寺名。不敢默然。谨以启
闻。谨启通事舍人李大方奏闻。敕云。此是
我先师之灵瑞。即用即用。可取大牙殿榜。填
以雌黄书以大篆。付使人安寺门。
国清百录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