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38b 页

天竺别集卷下
天竺寺忏主慈云大师 敕谥法宝大法师 述
住持传天台教观五世法孙慈明大师(慧观)重编


*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 摩诃止观义题
* 答王亟相(钦若)问天台教书
* 答王知县书
* 千顷院众请净知大师开讲疏
* 请沈三郎雕大悲香像疏
* 授学徒崇矩论师计请讲辞
* 诫弟子本融阇梨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38c 页 X57-0038.png
* 天竺寺僧思悟遗身赞(并序)
* 承天晓阇梨真赞
* 遐榻铭(并序)
* 嘱弟子哀送
* 书绅
* 天竺寺十方住持仪
* 别立众制
* 凡入浴室略知十事
* 纂示上厕方法

*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将释妙法莲华经大章分二初总消题目次别释经
文题目乃标尽一经文相乃广敷题旨故知若了首
唱则自可识下文此题法喻双标通别共立今且先
陈妙法次解莲华妙即褒叹之辞法即权实之法良
由法性清净权实虚融卷舒于不二之场消息于说
三之域三草二木咸沾一雨之滋七善五乘等受大
车之赐功高诸部化毕一期然后发众生宿植之因
显如来久成之果本迹深绝故立妙名所言权实法
者权谓诸法即是百界三千实即诸法咸中无非实
相今且就事分别略有三种权实之法言三种者一
者佛法权实二者众生法权实三者心法权实佛法
乃让果人极證高绝难窥众生乃境界实繁渺瀰安
测心法则刹那一念现前可观今就心法论权实者
即现今对境介示心生十法界顿圆千性相具足不
从缘有不自修成性自空中三谛融绝以千性相名
之为权权即空中名之为实所言一念具十界千法
者谓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
人法界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一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39a 页 X57-0039.png
一法界有依有正有法有人皆具千性相体力所成
界界互含乃千性相因果具足假实依正净秽交参
生佛色心体相纷杂炳若鉴分于万象皎如海印于
森罗极三际而不穷包十方而无外华严疏云一即
一切因果历然一切即一咸同无性十方刹海自他
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故净名芥
子能吞四海之横流华严微尘实具大千之经卷一
念无念杳尔难寻一心诸心自然圆备法性法尔非
情所知三谛性名非言可述问一念至促诸法至多
为心与法俱为心将法异答心与诸法不可思量心
与诸法非俱心与诸法非异俱即如囊贮物异即似
体生疣须知即法论心是法无前无后非纵非横苟
其不然何名心妙问前云佛法高绝难窥及乎置佛
论心何以却论佛界答前之正论极果所以推高今
是克示心因性具佛界良以果隔难显因通易知故
约一念心因圆具十法界法问佛界与佛性之名有
何同异答此则一往似有通别佛性乃圆通十界佛
界乃局在一方还须界界互通方为穷理尽性问佛
性理通十界地狱三途云何名佛性耶答天台所谈
佛性与诸家不同诸家多说一理真如名为佛性天
台圆谈十界生佛互融若实若权同居一念一念无
念即了因佛性具一切法即缘因佛性非空非有即
正因佛性是即一念生法即空假中在理名三因在
果名三德圆妙深绝不可思议名心法妙也上来略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39b 页 X57-0039.png
谈妙法两字其次欲解莲华文义稍长此日台旆临
筳恐烦尊听。

* 摩诃止观义题

所举摩诃止观即天台智者巳心妙證圆顿佛乘举
行之枢妙目为止观存梵音之兼富复号摩诃泛宗
一代之圆经的指法华之妙部广开顿解亘涉六章
克示圆修历陈十境妙观明白揽十法以成乘宝所
坥夷驾大车而进趣然则章门浩渺即座难陈既其
文义交通提纲可见诚谓牵纲目动振领毛随何者
正观则一部文心妙境乃十乘行体若了斯旨众义
泠然所言妙境者妙即褒叹玄微境即诸法实相境
不称妙未异权乘妙不容粗何名绝待故泛论诸法
尽是大车曾不间于色心亦何分于情器大品则色
香中道华严则尘刹遮那良由万法虚融故得一尘
圆遍然若克论修观必观先约内心心境若融则十
种明心首示则三科简识为正观白牛之妙运作道
品宝炬之庄严合百界以无遗曜千如而顿在故使
一家谈理百代未闻若非修性自他不具彰其德用
未收生佛依正不足显彼圆融故今观一念阴心须
分三种境相一者理性境二者修德境三者化他境
言理性则一念性体万法顿圆百界色心无毫𨤲而
不具三千因果无针芥而修成不谈迷悟之端岂涉
晦明之变故彼净秽一一色心若秦鉴之顿彰犹帝
珠之互现若一念无念则诸法皆空苟亦非空则诸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39c 页 X57-0039.png
法咸假空假不二法尔常中语境则三谛宛如论理
则三因具足故荆溪云三千即空性了因三千即假
性缘因三千即中性正因空假中本从境称正缘了
复受因名应知若对修成三此则伹名性一若修性
开九此则正是性三不然何以照性起修使万行咸
成无作由修显性了三德全异有为普现色身顿应
法界念念三业化化无穷若非三千空假中安能成
兹自在用问荆溪释此一文特引阐提不断性善诸
佛不断性恶意何所显答对修研性意显性常善恶
二途不出十界修恶之极莫若阐提修善之穷岂过
诸佛二人论性善恶俱存性善且对阐提性恶且论
诸佛二人不二三千理均故得阐提有成佛之期诸
佛有无谋之化金刚錍云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
心毗卢身土不离下凡之一念不达此意徒说唯心
岂同熏种梨耶神通应物者也二明修德境者盖约
三千性净三谛体冥二执元无百非本绝为我众生
久惑性计万端遂谈一念无生四句离著然立此修
境略有四意一者谓示三千三谛性境本空虽四性
无生而三千常住二者为显事虽顿具性本自然若
非照性明修妙理无容自显三者虽三千而常寂虽
二空而不无与夺双忘事理清净四者为彰生境通
为九法之依虽立双修之名而但成于妙境然此四
意初二多从空假后二唯在于中前既约性德具三
修德具三亦尔问此中三者得约了因开三意否答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0a 页 X57-0040.png
据顺二空顿忘四性专以推捡为能多以荡著为用
对后化他即是开三成九此之离合但就性论既是
圆顿性三何妨约三开九况将行体更无异途如不
思议境境即是观即斯意也第三化他境者忘惑则
四句俱寂赴机则四悉繁兴盖由法性虚通语默未
之有碍真如无住自他以之同时故理虽无名应众
名而逗物境虽无相垂众相以赴缘涌若珠玉照同
宝鉴盖是即中之假方应用以无穷虽假而空乃运
为而常寂若身若说不离三因若自若他宁乖一性
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又云不起
灭定而现诸威仪皆斯义也问此中方明妙境何以
便说化他答既许一念三千三千何所不摄刹那百
界何所不该既知界界互通感应自然斯立性德一
念既尔果满百界亦然念念三业交参身土互现非
由性具果用何施故令自行化他显成妙境意在兹
也。

* 答王亟相(钦若)问天台教书

(遵式)启伏以五月二十四日奉蒙 相公顾问天
台智者立教及解经消文义旨与今古诸师孰为优
劣遵式座间略具口对又承 台旨令逐要录上并
须词意分明可见者(遵式)出性愚鲁略于天台本教
粗继讲读尚未辨菽麦况古今人师各求佛意著在
文藉皆非常人也然则若以天台意旨往望似未可
齐既其各自命家安能咎巳春池竞宝各谓琉璃之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0b 页 X57-0040.png
珠寒谷吹律不无禾黍之秀校之阳春真物必无双
得者也天台智者灵鹫亲闻大苏再悟南岳印其證
相是发总持神僧授其法门兼垂影响南岳手持如
意躬临法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又
曰纵令文字之师千郡万众寻汝之辨莫可穷矣于
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且南岳位净六根凡有所说皆
是先佛之经智者示居五品即是如来受用观二师
所说即是佛说无二无别以人验法自足立信矣。

智者于法华判教中云前代诸师或祖承名匠或思
出袖襟虽阡陌纵横莫知孰是然义不双立理不两
存若深有所以复与修多罗合者录而用之无文无
义不可信受遂广徵十家谓南三北七即江南三师
河北七师虽通依顿渐不定以为教相判释经论或
开为四时或张为六宗有但为二相有混作一音异
论纷然众制锋起智者破之则南北俱坏取之则三
七或存皆文旨炳然览者如鉴具如法华玄义第十
卷语人则盛破光宅馀者望风语法则偏难四宗他
皆失据今略引天台四教与四宗比决亦粗见优劣
按维摩玄义问曰天台四教义与他人四宗同不答
曰若人问四谛与四大同不此云何答(此言四数虽齐其旨大远
非问也)今家不傍四宗立教者略出三妨一者四宗名
义言方似滞谓彼不依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说是以
言则成滞也二者细寻研覈义似不便彼以三假为
不真宗三假是世谛见世谛未得道何得以此立宗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0c 页 X57-0040.png
成论明见空得道何不以空为宗彼又以不真宗为
通教真宗为通宗何故不真俱名教不名宗真宗名
宗不名教且教无宗而徒设宗非教以何会故不便
也三者四宗明义若比古今实为富博一家住望摄
佛法意彼大有所阙今天台釆诸经论立四教义一
教各有四门四教合十六门即是十六宗明义也今
将彼四宗对今十六门足见彼之所阙何者彼因缘
假名两宗似与今三藏教空有二门相参犹阙昆勒
门及非空非有门也不真宗似与今通教有门相参
犹阙三门也彼真宗似与今别教有门相参犹阙三
门也四宗对今家前三教十二门尚阙八门圆教四
门彼所不明若四教共论彼阙十二门又护身法师
于四宗上如法界宗为五宗又似与今圆教有门相
参犹阙十一门耆阇法师又加为六宗彼常宗还似
与今别教有门相参彼圆宗还似与今圆教有门相
参彼真宗似与今通教空门相参犹阙十门况今一
一四门又各摄无量法门如小乘五百声闻各说身
因是五百门秪是三藏三门所摄馀三门亦然净名
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乃至八千菩萨不出
圆教四门之意又推此校量彼大有所阙且直指教
门名数不齐大略如上若更细论诠旨彼又恐不同
也今家四教一一四门门各八义理教智断行位因
果八义束定生灭无生无量无作四教旨趣坥然明
白毫发不滥岂同四宗立名无准索据无文又况今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1a 页 X57-0041.png
通教因果通后别圆别入圆等教理相入及所通之
理四四谛七二谛五三谛随情智等彼不闻名况有
其义故法华玄文约顿渐不定三义判教观二门乃
云今辨信法两行明于教观各作三意大该佛法历
前诸教无有一科而不异诸法师也若欲修禅学道
历前诸观为法行人说安心法无有一科与世间诸
禅师同也诚哉其言信不诬矣巳上略对四宗五宗
六宗校量一家法门大槩如此若遍引诸家广论优
降卒不可备。

又承 台旨问及讲法华经至第几卷至何处文(遵
式)对曰至第二卷火宅喻品诸子索车文遂略口具
索车大意。

台旨又云智者消文与诸师及慈恩宗优劣可略录
一二不(遵式)对曰秪此所陈索车之义古人与天台
二家消文足见优劣便可录呈今先录古师一二对
智者释义次别引慈恩基法师正破天台一义还用
天台被破之文与彼并决是非故须别引。

先录古师索车及明车体合二条。

经云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
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第一出古解索车者古人秪许二乘有索车义不许
菩萨索车彼谓二乘巳断惑巳出宅外至许车处是
故有索菩萨未断未證犹是凡夫故无索义遂作难
难令菩萨心无索义其第一难云二乘出三界外至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1b 页 X57-0041.png
许车处故索果车菩萨未断惑未至许车处那忽索
车巳下九难语虽异端意不出此避繁不录。

第二天台疏总斥曰观其诡累三藏设此十难管见
一斑都非大体私释曰言其古人诡诈累叠秪于三
藏一小乘菩萨不断不索成此十难殊不知有通别
圆三教菩萨索不索之大体也疏正解曰今当为尔
分别说之自有不断惑不索车三藏菩萨是自有断
惑索车通教菩萨是自有亦断惑亦不断惑亦索车
亦不索车别教菩萨是自有非断非不断非索非不
索圆教菩萨是私释曰初句似许三藏一种菩萨不
断不索纵有此许然彼十难义亦自坏何者为彼难
意都不许菩萨有索车之义今纵许一仍更有三谓
通别圆有索不索彼不闻名况知其义次疏中又于
四教上一一各作四句四四十六句对障除未除机
动便四教俱有索义此则三藏菩萨虽未除障其如
机动不得不索则便古人十难无一句可取何优劣
之有也。

次更录车体文略评诸家优劣者夫大车之喻彰一
经之正体乃开显之大纲久秘之至谭三周之共显
迦叶僧首于兹而获悟空生上圣由斯而述领傥立
理不当其失非轻观古诸师无一可取故此略录。

经云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
庄校等。

第一徵六家明车体义兼略随后评失次出天台正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1c 页 X57-0041.png
解初光宅师取佛果尽智无生智为车体仍以待昔
为高广妙乐记主评光宅此义有五失一者因乘无
体乘何而出(由彼秪云佛果二智不知因缺所乘)二者名滥小乘果尚
须索(此二智同二乘所得二乘尚须索车佛果如何为体)三者以用为体能所
不分(智是照理之用指用为体颠倒何甚况下文自有白牛譬智能所何分)四者待昔
无绝开权不成(今经具论待绝二妙绝待正在开三成一故名绝待待昔为高广秪得相
待开权不成正违经意过莫大焉)五者摄法不遍以隔下凡(今家明等赐无
间于三恶岂局于果智)别教尚无尽智之语况复圆耶秪自智
名尚未于大况为大体耶光宅尚示况他人乎更复
重列诸师次庄严师取因总万行为体上求为高下
化为广评曰此师取因又阙果体况行是车上具度
上求下化四教皆然何足显此次一师不取功德唯
取智慧为体次一师取福慧共为体次一师取有解
为体有解有运故无解无运义故不取次一师取大
乘实慧方便为体亦取有运意巳上六师理虽多端
其过一揆与而为论并是车上具度夺而为语并用
昔日藏通权教智慧功德望今部意既都无体具度
何在。

第二天台师正出车体者先总斥古师次今家正出
初斥古曰诸师释佛乘之体而竞指车上具度何异
众盲触象诤其尾牙次正出体曰诸法实相正是车
体众宝庄校皆万行修饰耳消文作三意初明车体
高广次释白牛运驾三释又多仆从具此三法方成
一车运载资成到究竟地何者若车从赐边应用果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2a 页 X57-0042.png
地三德释之高广大车即法性法身德也驾以白牛
即能导般若德也又多仆从即资成解脱德也三法
一体非纵非横不并不别不可思议之佛乘也此乘
微妙非遍而遍横周法界之边际非深而深竖彻三
谛之源底故知法界之语不遗阿鼻之色心三谛之
言何独二乘之理行故妙乐记释子等中云且云本
习应遍诸法一物不与不名等赐所谓色心逆顺依
正行理因果自他解惑小大福慧故知等赐秪是开
彼三乘六道无非一如一一如无不遍摄遍具遍入
一切众生谁无四方道场之分谁不理有大车具度
苟不然者何以开佛慧于众生示衣珠于醉士指此
开示义当赐与又经有车等子等心等三意车且据
佛法子是众生心等二处以事故分三以理故称等
华严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其致一也此则等彼十
界方名大车无法不具方名等赐岂同古师无一可
据优劣之意巳足可见更略释妨显理者问若以果
佛之法赐与众生众生受赐秖合顿齐妙觉何故开
显之后有居相似观行名字等位者答若论法等何
待受赐然后方齐净名云一切众生本涅槃相不复
更灭本菩提相不复更得菩提涅槃岂非果法众生
本齐何俟今赐应知今赐须指解行若果若理虽有
赐义还成未赐故今文明子等中有通子别子通子
即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此指正因佛性未结缘者而
名为子既无缘了但成理赐通收为子别子者曾结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2b 页 X57-0042.png
缘者也了因则不遗一句一偈缘因则无间低头举
手皆成佛道且论结缘亦非容易如大通下种中间
成熟今日方脱磨界为墨点土为尘指尘为劫于今
犹有住声闻地者乃是至后值馀佛方信经云其智
慧门难解难入斯言有在世人才闻即心是佛便自
端拱不肯修行谓巳均齐如此即佛秪是众生还即
众生但是理等故也故天台凡释即佛即涅槃等语
以六位明即故初后不二灼然是佛六故凡圣不滥
迷悟甄分言六即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
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此六义
事理具足因果两备学圆顿者足可依凭免增上慢
经云乘是宝乘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六即义也古师
二义毕。

次第二别录慈恩基法师破天台义以天台引大智
度论释法华佛住之义故彼有妄斥然非谓彼师秪
此一短非是天台独此一长特是取其最近事义及
浪斥之文览之易见者也。

经云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第一录彼释经住义及破文疏曰第四所游他处也
游化居止目之为住住者居止游处之义居止在山
游化城中佛依此中游化安处古人因此有解圣天
梵佛等住住名虽同义意全别语邃义幽之处曾不
属心名同义别之文虚张援据此为未可也(巳上具写彼文)
第二引天台消文者凡作四释一因缘释二约教释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2c 页 X57-0042.png
三本迹释四观心释第一因缘释者即四悉檀利益
因缘也自有四番疏云住者能住所住所住即是忍
土王城能住即四威仪住世未灭此则世界因缘释
住也又住者住十善道住四禅中此即为人因缘释
住也又住者住三三昧对治因缘释住也又住者住
首楞严即是第一义因缘释住也(云云)第二约教者
三藏佛从析色门发真无漏住有馀无馀涅槃通教
佛从体色门发真住有馀无馀涅槃别教佛从次第
门入住秘密藏圆教佛从不次第门入住秘密藏次
判粗妙者前三佛住能所皆粗后一圆佛能所俱妙
次开粗显妙者今经开前三粗成圆一妙能住所住
唯一妙住也第三本迹解者三藏佛应涅槃慈悲垂
迹生身住世通佛誓愿慈悲扶馀习住世度众生作
佛事别圆佛皆慈悲薰法性悯众生故垂应法界当
知四佛住本佛住以慈悲故住忍土王城威仪住世
是名迹住此且约体用权实本迹消文也第四观心
释住者观住于境或住无常境或住即空境即假境
即中境故名为住须对三教次第及圆不次第三观
论住义也评曰住义正出大智度论天台引用亦非
自立论云住者四仪住世(今文世界一释)复有三种一者天
住即今文十善二者梵住今云四禅(今为人悉檀释)三者净
住今云三三昧皆名异义同(今对治悉檀释)论又云布施持
戒善心为天住四无量心为梵住三三昧为圣住圣
即净住论又有四住天梵圣佛住也如佛住者即今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3a 页 X57-0043.png
文首楞严住(第一义悉檀释也)此师不曾读大智论此是彼
论释住正文秖见天台此释不究所出便妄斥云古
人因此有解圣天梵佛等住住名虽同义意全别语
邃义幽之处曾不属心名同义别之虚张援据寻此
斥意殊为孟浪略书五失一不究所自妄斥大论释
住正文论言义意全别二不善论旨论明以梵圣等
释佛住有二意一从通以趣别二将胜以摄劣言从
通者从广之狭也从胜者佛住王城必摄欲色及三
果等彼师既不知文安能知义三不知佛住处及所
住法抑同凡夫住山城而巳言住处者普贤观云其
佛住处名常寂光安得不肯今家约首楞严释佛住
耶所住法者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
庄严以此度众生又安得不肯今家约圆等教明佛
住耶四不知释文都失大益今家四悉四教四本迹
四观心凡十六法门释此住字彼但得世界事相一
悉檀意凡失十五门却斥云虚张援据应未可也五
经隐妙乘其过莫大斥云语邃义幽之处曾不属心
今问法华一部从妙字巳去讫于而退何语不邃何
义不幽经云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岂令佛
住之语之义不邃不幽耶又反此而验是兹幽邃谁
不属心耶若直事解经文言佛住王城识字者皆知
何劳笔墨徒如翻沓邓艾文谈此师不读天台别传
南岳叹云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辨莫能穷矣
岂是一人觊觎耶应知陀罗尼菩萨能演说一句一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3b 页 X57-0043.png
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
与实相不相违背又安同常人述名相而巳其馀大
体文义不协莫可悉举谨录诸师毕。

次更略录天台立教户牗释经方法永异诸家止观
第七云又今有十意融通佛法一明道理寂绝亡离
不可思议即是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随情智等
或开或合若识此意权实道理泠然可见二教门纲
格匡骨盘峙包括密露泾渭大小即渐顿不定秘密
藏通别圆若将此意声教开合化道可知三经论矛
盾言义相乖不可以情通不可以博解古来执诤连
代不消若得四悉檀意则结滞开融怀抱锁折拔掷
自在不惑此疑彼也四若知谬执而生塞著巧破尽
净单复具足无言穷逐能破如所破有何所得耶五
结正法门对当行位修有方便證有阶差权实大小
贤圣不滥增上慢罪从何而生六于一法门纵横无
碍纶绪次第亹亹成章七开章科段钩锁相成生起
可爱八怗释经文婉转绣媚总用上诸方法随语消
释义顺而文当九翻译梵汉名数兼通使方言不壅
十于一一句偈如闻而修入心成观观与经合观则
有印印心作观非数他宝唯翻译名数未暇广寻九
意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诸禅师共一
种禅师唯有观心一意然或浅或伪馀九意全无此
非虚言后贤有眼者当證知也(巳上录文)一家说法无滞
者唯依十中初意明理不可说多用涅槃生生等四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3c 页 X57-0043.png
句不可说及诸经有不可思议等句随时引用既存
理寂灭次依十中第三四悉檀意赴缘立说无说而
说说则离过亦用涅槃四句文后复云有因缘故亦
可得说言因缘者即是四种悉檀利益因缘也何名
悉檀多解不同且依南岳师云悉是汉音檀是梵语
悉之言遍檀翻为施即是如来用四种法遍施众生
也何等四法一者世界悉檀得欢喜益二者各各为
人悉檀得生善益三者对治悉檀得破恶益四者第
一义悉檀得入理益文出释论义甚该博论云四悉
檀摄八万法藏十二部经如来一化形声两轮此四
罄摄前三属事后一属理此事理四法起一切教起
一切观若一往直对起四教者世界起三藏教为人
起通教对治起别教第一义起圆教一一教复各具
四悉方成一教又教教四门门门四悉一一门各依
四悉起诸观行故云起一切观所以教门殊途异说
皆出自大圣四悉赴机适时利益古人不了连代诤
论良由迷悉檀意也既知四悉因缘可说故随机立
种种理依理设种种教故十中第二意即有渐顿等
八教生焉第四意秪是约观破执第五意秪是教观
行位第六秪是四辩无碍说有伦贯后之四意在文
可见细寻十意粗识天台教门户牖消释露布用此
临文思过半矣恭惟 太保相公宿受 佛记寄踪
辅相转大力轮护持正法遵式忝承 顾问识见暗
短集录非要伏惟 台慈俯赐 鉴览幸甚幸甚谨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4a 页 X57-0044.png
状。

天禧四年六月日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状

* 答王知县书

遵式学浮图究心者也浮图示物了性者也性心之
体也心性之相也究心了性号浮图也迷体执相号
众生也心性一也体相非二也孰乎无心有心者孰
不可同性也心性者何也心空无相者也终日求之
心了无得也故浮图顺之说一切法空荡然无物以
示其性也矣又心性者何也心亦有相者也能具诸
法往无不造者故浮图顺之说一切法是有虽空能
象以示其性也矣又心性者何也心能不偏居乎中
道者也盖不可以有无偏得心者故浮图顺之说一
切法皆实中道不空不有以示其性也矣性本不异
三即一也一亦不一一即三也盖全三之一也全一
之三也究而言之乃亡其三一也存之者照也亡之
者遮也亡照一也盖不可得而思议也故浮图云无
有定法而可得也繇是浮图之说虽广不逾揔揔虽
多同归于性也故云了性者浮图也迷心者众生也
(浮图即佛陀也今人从略止云佛耳)或静夜闲坐依而照之见佛不远
达性非遥伹识巳心遍了诸法岂在地求矣若其然
者形疏道密常得面会噫世有不信浮图者还谤巳
心临池唾影不觉毁面尔拟更他论恐乱正谈遵式
白。

* 杭州千顷众请净智大师住持开讲疏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4b 页 X57-0044.png

教将东被先寄其人罗什以译梵成华使言如佛口
智者乃约经敷义以理尽佛心一家之八教既扬二
京之百氏息唱邈哉大化自此而彰微言在兹诚由
善继先圆照大师祖承哲匠仪范真从惟岁敷扬待
人嗣续逮乎比首之夕薳有东壁之照神足智公大
师幼从落䰂长自发蒙孔鲤虽无于异闻颜子素称
于好学事多默识义出生知加以碧云暮入之声诗
䌽笔梦传于丽藻宜荷乃师之寄广来求我之蒙方
今王道平平淳风荡荡荐扬大教用祝 丕图谨疏。

* 请杭州沈三郎(净月)雕大悲香像疏

伏以优陀瑞相刻雕本自于天人陶侃灵仪裁制信
非于凡手故得金姿俨若月面宛如永作百代之方
猷长与群生之依怙伏惟别驾方腾上国早别馀杭
毗首天生于人间须摩提化于像末愿移玉趾暂届
丹丘无见多辞须谐恳请谨疏。

* 授学徒崇矩论师讣请讲辞

咨尔钦若承意将光烈于乃祖泽润于来学是弗由
名闻而丧志焉昔者圣人之化世也务在佛乘非缘
小道时既未可不获而赞三五矣及其大机道契始
诰多方咸会一实所以通乎不二者盖示一切众生
中佛之知见也谓以十界十如权实之理为所示法
也以不二平等大慧具足五眼名佛知见也我之既
尔彼彼咸然依正莫殊初后不二十方唯一斯之谓
欤故其经曰法华其所由修入曰摩诃止观我天台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4c 页 X57-0044.png
智者志在斯经行在止观承之于南岳传之于章安
章安传二威二威传二溪七祖之后禅慧者寡不复
的授但散传讲说而巳矧今之时多怨难信汝将转
说于亲里也勖哉被忍为衣人慈为室处空为座身
远众恼口寡世论意防轻慢慈心授人是曰三轨是
谓四行名安隐说也若遇好机当直显示一尘一念
理性三千即空即中三谛具足三智无减即念而示
令识种性念体周遍圆具诸法显体德量秪此妙性
三因为言三千即空性了因也三千即假性缘因也
三千即中性正因也既了一念当示止观十境妙种
咸然一一十乘随境照性以性了境使一一心境咸
成三德勤勤点示令今后世妙位可阶设遇多疑怯
者当于一实作安慰说咸令进趣何哉怯生死者宜
赞法空畏二乘者说如来藏惮勤苦者谈性缘了计
自然者说修显性是则内不乖实外应物机闻者心
喜名安慰说若谓不知根性问津可识此亦名但以
大答亦曰随宜为说若都无益勿恼众生但用归戒
致人天道俟善知识后后得度能如是者乃可说法
名吾法子反此非吾徒焉吾今授汝香炉如意手书
诫辞一秉一挹心体吾意善护自他勿令断种祥符
六年二月十有一日授尔辞。

* 诫弟子本融阇梨

勖哉融也汝吾法子解以正心行以端巳内明外识
万人师轨解或迂疏行近浮伪心劳日拙万人所弃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5a 页 X57-0045.png
无长于巳无短于人推喜于物引恶于身以义以信
可止可振从容中道何悔何吝德动物皃则可行教
忍衣是被空座是效三轨在躬大车崇崇自运运他
其疾如风践之既勤德必有邻念兹在兹是用书绅。

* 宋钱唐天竺寺僧思悟遗身赞(并序)

思悟法生之子也天圣三年春属予以智者教求冢
宰王公(钦若)闻于 上天编次大藏悟曰此非常之
事也自隋至今殆四五百载前贤未图罔或不艰愿
将助矣乃绘千手像诵千眼咒誓曰事果当焚此身
事未行王公薨悟乃益勤无荒弃蚤莫明年既遂八
月二十一日乃答誓薪尽尸在郁多覆体俨如其生
众咸异乃纯积香木予祝载焚之久乃坏于戏悟俗
姓徐父居钱唐幼舍南新县欣慈院出家既受具宿
习萌发好游讲席聚学辨问精义入神信法兼进每
诵咒身出舍利所𦘕像亦如之日求如市暨灰场三
岁信者往往尚获乃喜之作赞六年九月九日始刻
石赞曰。

「 悟也吾徒
 荷法捐躯
 其𦦨赫赫
 其乐愉愉
 逮火将灭
 俨如加趺
 逮骨后碎
 璨如圆珠
 信古应有
 今也则无
 芳年三十
 真哉丈夫」


* 承天寺晓阇梨真赞

「 大哉有象
 本乎无情
 风姿月彩
 挺世炳灵
 文行著美
 教观持馨
 天何丧我
 复之杳冥」


* 遐榻铭(并序)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5b 页 X57-0045.png

昔之人择美槚以造榇登瑕丘以标城图贤像于寿
藏宴良宾于长室余生五十有九岁知在不永乃造
棺以待之目为遐榻盖取诸若安[寝-爿+(攸-ㄆ)]乎永夜非善祝
于长龄也复于早暮寄斯禅坐庶观无常以助正道
情见乎辞铭曰。

「 贵贱兮归于斯
 贤愚兮混于斯
 豪势兮颓于斯
 金玉兮弃于斯
 骄奢兮彻于斯
 恩爱兮诀于斯
 庆昨朝兮荣会
 吊今日兮穷离
 咨夜壑兮云逝
 奋晨风兮告迟
 捐浮生焉若此
 顾人事矣堪悲
 束一冠之皓发
 周万计之载驰
 吾年五十有九
 方事此以待之
 时过目以肃虑
 亦悼俗以与辞
 柏椁外愆孔子
 千氎内愧牟尼
 存道不雕不饰
 免俗不陋不卑
 寄禅坐于朝夕
 俟启手以安尸」


* 嘱弟子哀送

夫生之者父成之者师食之者君故使事之如一矣
孔子丧诸子服丧三年毕诀而去哭尽哀而子贡独
庐家上凡六年而后舍况夫出世之师训我以三学
之学生我以法身之身食我以涅槃之食此三者皆
极于孔教君父师之义万万矣故金轮剜千炬雪山
投百骸以酬半偈良以厚于斯也比见以落簪佩禁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5c 页 X57-0045.png
者哭诸[寝-爿+(攸-ㄆ)]横经就业者哭诸[寝-爿+(攸-ㄆ)]惟之外斯虽近礼吾
窃所不取矣夫儒以传体为亲释以嗣法为适未可
独厚于手祝而辄薄于心授欤仲尼犹曰才不才亦
各言其子况吾徒也故吾之弟子无间于内外使其
左右服勤至死咸一贯耳必奇鉴者然之吾其亡宜
削俗请从东林释氏丧仪凡弟子不服不哭苟移哀
于道必至矣准梵网经明诲若和尚阇梨亡灭之日
及三七日至七七日皆应讲说大乘经律斯佛语也
但能退居励行起寒泉凯风之思修香火斋戒之福
幽显兼益奚则乖于孝欤吾祖天台将灭诫无哭泣
及改服焉仍勖死后为吾忏悔(见别传及遗旨)噫吾从祖也
会葬之夕不得以果食广延道俗当行道作无常呗
以送之唯应封树悬幡以永标帜今从吾欲凿原丈
许下棺复土于坎载筑载封平地而止殖蒿覆上免
土墩妨樵釆耳。

* 书绅

知白汝知日之所为害善之法偏宜远之损恶之道
益其用之口无自伐心无自欺勿抱内蠹勿扬外仪
欲人之誉畜巳之私杀义之始陷祸之基自恃其德
必有馀讥自矜其达必有馀非眷属集树汝宜远之
利养毛绳汝宜畏之择而思之惩恶之馀何则是宜
清香一炷红莲数枝口勿辍诵意勿他思安禅礼像
其则勿亏量衣节食其志勿移造世文笔如佛诫之
说人长短如法慎之纵对宾侣口勿多辞频惊光影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6a 页 X57-0046.png
坐勿消时芭蕉虚质非汝久期莲华净土是汝真归
俾夜作昼勤而行之。

* 天竺寺十方住持仪

吾早观钱唐寺宇数百无一处山家讲院诸法师多
寄迹他寺主客相妨师徒系属因相触恼讵免屡迁
于时域心便欲创置乃遍访名迹唯古天竺寺遗蓝
尚在隋大法师真观所造便讲法华次法侁法师道
标法师皆讲华严法华徒近千数则知其地素宜传
唱唐中和寺废拱木森然徒仰前修有心无力自大
中祥符八年乙卯旋建舍宇略可安存便闻讲席于
今十有七载廊庑尚缺无何齿发凋落知死非遥将
来讲人焉知吾志虽有王敕作十方传教住持然其
隆替存人聚散依法傥人无规矩摄众何言众若不
存法将谁寄及至尘生高座苔覆脩廊牵复无门空
嗟来口故立制数章冀存长久愿将来法主秉而行
之各念因佛出家依法得住反坏佛法非魔而谁静
霭引肠伹恨弗能护法常啼破骨岂非志在闻经况
乎 遗嘱勤勤忍违于慈诲长夜杳杳忍灭于法灯
固宜一哉其心牢秉正法后后相属灯灯继明苟心
之不欺则天龙幽赞。

天圣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十五日沙门 遵式制


* 法主既德学博富堪可为众依止必先忍衣被体无遣声利破心慈室安人无使恚慢当念然后空座则虚心等说功报两忘苟三轨失御于中十过遂形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6b 页 X57-0046.png
* 法师虽内专三轨外无十过若其徒众数起恼乱亦妨讲说当常行五事以肃外缘一者摄僧财法均平观以净戒务在进修此则名极好摄亦名僧安乐住二者莫置房舍深僻处令德行者居之堂内僧不得无故入主事头首等房舍违者对众罚仍须法主频行按察勿使起过三者差僧出外并缘化切在慎选无使有辱教门四者严禁吊庆及以别请馀时约束无使频出城市此皆置患之门五者勖众不得互相背说长短及他人好恶同一师学法无殊途或领解不同当就师决择不得私诤。
* 诸来投出家者祇许法主一人得度馀一切不得度亦不得寄籍他寺及带领外怅行者入寺听学其法主所度除先在寺者此后并须年二十巳上者巳还不得受设有豪势及檀越知识家送眷属子息出家年幼者悉不得受经云不得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此非正是弘经者之明诲乎及年五十巳上者亦不应受。
* 法主所度徒弟唯有三事一者入堂听学二者僧事营福三者持诵焚修俱𢡢者给与祠部任从所适勿令在寺其习学营福持诵者复须察其所由有但作名目庇身在寺察得实者仍须驱出其素有勋劳今或老病即终身在寺勿令他适除犯堂制及在外别有过失轻者罚重者出一准堂制治之不得以功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6c 页 X57-0046.png
* 法主所度行者尽为供众学习般若馀复何用凡来者多是贫乏当隆寒盛暑夙兴夜寐衣被不足袜履不供理须众僧分减衣钵而供济之今后僧若在寺若次请所得施利无管多少并十文抽一入库内并[出/(企-止+水)]卖糠碎麸滓等钱并入供行者用仰首座维那同收掌一处不得权时借贷与人凡出入上历封锁同著字每至春冬各给与钱壹贯文足给剩者留备后阙欠者现前僧敛添令足(同僧利者尽敛莫违)
* 不得畜养马牛驴骡晓鸡猫犬伤慈违戒计损非少并不得买置田庄裁种桑柘停货出息出入计秤烧尸相冢种种恶求虽欲供僧岂悟邪命大凡法主及辅佐者以慈为本无令损僧害物彼我无益。
* 讲堂内床榻诸殿堂供具此并三宝受用法物不得杂用多见圣前花果盘盂等私将筵席待宾供僧等用深为不可其常住倚卓碗器等一事巳上并置怅目法主亲自捡校令前后主事逐一交点破损者令前次人修补全破者填备新置者旋增怅历不得私昧并诫房舍受用床倚众物并须爱护一则损施二则破坏十方僧物其诸殿堂浴室等处各置簿历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7a 页 X57-0047.png
* 此寺素是灵迹多官僚远客无择高下一种承迎凡百供待务在周旋并点捡仆驭茶饭卧铺令足常令知客僧看直不得一事阙失或客入寺知客失候馀僧见者急往迎接请升堂命坐后报法主知事等无令阙失一此寺当法主之位务在行教非徒然也须备有德有解堪为轨范虽有德解须备福缘纵备福缘须善勖众德解不全则四方不归亦将何训物缘寡则学人不附福鲜则百一不供众慢则日致弊滥有一于是化导不行况二三四耶当人须自量可否否则举贤者而求退若不自知逊仰众僧举过请退更不肯者仰告公令退不得各惜面情坐看张败非佛弟子非听法人是佛法旃陀罗耳既退不能请能者代之不得请异宗讲者备如 敕文。

* 别立众制

解行二科学者所志岂在他制然后乃勤后生无知
于巳德学事同公役既不获巳须行严治略示条件
后旋增损。


* 晨朝礼佛十念讽经堂头呜小钟子二十下内须起洗漱毕钟绝都维那时复巡案犹卧不起者七拜至众集磬绝后到者七拜至一半到二七拜金阙一番二十拜一昏黄礼诵参后小磬绝不到者七拜馀同前此上下二番礼诵众若未敢潜却者二十拜。
* 集众看读鸣钟子二十下并须毕集如后到罚七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7b 页 X57-0047.png
* 开讲点读实有缘并有疾当须亲白知上座都维那直日随阙一人不白七拜若俱不白辄自寝伏者四七拜除卒重病者得寄语上下座并告都维那知如受嘱不告者准病者罚。
* 卧病经一日巳上瘥后并须先白首座都维那直日参堂随阙七拜全阙三十拜。
* 礼佛看读随有急缘求免一番先抽同利钱十文二番二十文仍须白知首座都维那直日或随阙及全阙准诵罚。
* 堂内吃粥食匙筋相触钵鸣作声喧众犯者一七拜。
* 堂内例皆不得接对语话及议论教文如有请对当出堂外犯者二七拜。
* 堂内不得非时于床位上吃果食犯者三七拜斋后犯者一百拜。
* 堂内僧如有外客相访不得于堂内及床位待宾犯者三七拜。
* 堂内僧往别床位坐三十拜卧者出寺。
* 堂内僧须回避上座都维邪及外处宾客不得无礼及僧堂前后架诸处不得语笑喧杂高声犯者二七拜。
* 直日维那粥食二时须为施主如法鸣槌念诵至等供了专在圣僧右肩立接食侍奉失者七拜。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7c 页 X57-0047.png
* 凡普请处不到及先退者二七拜。
* 堂内僧欲出园上及邻近寺院须将所为事上白首座都维那直日方得去如不白檀去者三七拜随阙者准礼诵罚。
* 堂内僧有缘请宿出外一宿先纳同利钱十文并牌子到堂司方可给与假如一宿经二宿者罚一百文。
* 请假入城并须廨院止宿上历仰主事十日一报如往别处止宿者罚五十拜再犯一百拜三犯出寺
* 寺内僧共相骂詈者同罚被骂不应一罚一不罚相打者同出寺被打不报者一出一不出。
* 寺内僧盗他物划时送官或盗物不多情愿在寺轮罚者对众决二十竹篦自负衣笼出寺。

巳上条件各共禀行勿令有犯夫高翥者何患于虞
罗潜渊者宁畏乎筌网藉缘进业得益良多依众立
身宜知庆幸仰首座都维那专守行用无使有违。

* 凡入浴室略知十事


* 一至门外当先敛容轻手揭帘勿使有风。
* 二回避尊宿上座脱著当知处所勿使失仪。
* 三挂净衣当于高笐触衣当安低处焙衣不得抄炉中火使灰焰飞飏不得抖搌作声焙净衣当安高处触衣当须低畔仍须让上座勿以湿衣统上盖却有妨馀人。
* 四不得杂语笑至浴处不得高声索唤并大咳唾坐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8a 页 X57-0048.png
* 五不得互相揩洗当用巾布把两头磨背或用木手磨身勿搪二边邻坐不得淋洗巾等滴槽中兼不得堂中洗衣。
* 六洗脚及下分当以一手执杓一手揩洗遥灌汤灰勿令污触洗巳当二三返灌洗触手令净方可更互执杓。
* 七浴将讫不得起立以汤灌身汤水讫先以净巾覆身旋起旋覆勿令裸露。
* 八出时入时当密覆身不得以疏薄衣覆下分仍开闭门帘勿使作声。
* 九出入鞋履勿使拖拽作声著自履讫当送众履安元处兼覆身湿衣不得带水于床前。
* 十著衣时当用馀衣先覆上分却背身著内衣并裙讫却净手后著上衣或失衣履当徐缓访觅不得高声或傍人误著当善言索出门当轻手放帘勿使鼓风作声。

仰准上细详依而行之不得有旷仍知沙弥童行不
得参僧同浴。

* 纂示上厕方法

夫众生形累秽污之事于 大圣之金言出群载之
玉牒后生粗行尚不肯从致自招𠎝贻苦难脱今依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8b 页 X57-0048.png
南山并三千威仪等纂示方法一十五条请各详行。


* 一觉欲出入须早作意不得临时失仪欲大小便当行时不得道上为上座作礼亦莫受人礼当低头视地而行。
* 二须知揖手把瓶不得垂手。
* 三至厕边知有尊宿当且避之。
* 四至厕边先须弹指三下或謦欬作声无人方入巳有人弹指不得相逼。
* 五多人住处若厕外有人待急纵未了且须出厕。
* 六上巳正住弹指乃踞正踞中不得一足前一足后不得令身倚或夜间黑闇当用厕篦于孔中向前后划令知长短阔狭正不正等。
* 七随上下以渐褰衣不得太高令身裸露须敛衣不得使垂圊中不得大咽呼致使面赤当直视前不得顾听不得低头视圊不得视阴不得以手持阴。
* 八不得涕唾厕壁四边板上及槽溜中。
* 九不得持筹划壁作字用筹了当安板孔中不得馀处。
* 十洗净了随手方便把瓶当六七度用水洗若比丘不洗净得突吉罗罪不得于僧座具上坐及礼三宝设礼无福。
* 十一用水不得灒湿不得太费用水不得使前手著后手。
* 十二脱著触履不得安净鞋履常所踏处或触履不
为王亟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第 48c 页 X57-0048.png
* 十三磨手洗净用黄土三四度当用澡豆细灰皂角亦不得用灰土处狼藉当须令扫治。
* 十四常具厕筹灰土水皂等不得令阙设见少欠当语直日主者若自手取为善。
* 十五见厕内外狼藉须常洗扫令净拭手布不净当洗令净又僧祇律云大小便巳不用水洗而受用僧座具床缛得罪又摩德勒伽云不洗大小行处不得礼拜除无水处若为非人所嗔水神所嗔或为服药等则不犯又三千威仪经云不洗净礼佛者设礼无功德又杂譬喻经云有一比丘不弹指来大小便灒污于鬼面上魔鬼大恚欲杀沙门持戒魔鬼随逐伺觅其短不能得便既知此事上厕须謦欬作声。

天竺别集卷下(终)


圣宋绍兴辛酉仲秋圆日刊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