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579-01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河源纪略卷十七
 证古四
 北山枝河
   谨按水经注载河之正源一曰葱岭北河一曰
   葱岭南河一曰于阗河其由葱岭折而东北曰
   北山虽非正源所自出而枝水南注每多巨浸
   一曰温宿之南左合枝水为今阿克苏及乌什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579-0129b.png
   河一曰姑墨川为今阿察哈喇河一曰龟兹东
   西川为今库车东西诸河一曰敦薨之水为今
   恺都河谨以
钦定舆图西域图志及水经注计里参證方知北山之
   水较南山更为盛大郦注曰水出山而流入海
   者命曰经水引佗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
   水出于地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又命曰川水此
   载北山枝河虽与经水有殊然源流浩衍同注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579-0129c.png
   于河亦所以成经流之大也
  水经注北河自疏勒径流南河之北暨于温宿之
  南左合枝水枝水上承北河于疏勒之东西北流
  径疏勒国南又东北与疏勒北山水合水出北溪
  东南流径疏勒城下枝河又东径莎车国南枝河
  又东径温宿国于此枝河右入北河
   谨按西域图志葱岭北河为今喀什噶尔河右
   入北河之枝河为今阿克苏河阿克苏河入喀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579-0129d.png
   什河之处正在阿克苏之南故郦注云左合枝
   水于温宿之南也惟郦注云枝水上承北河于
   疏勒之东西北流径疏勒国南今考阿克苏河
   所汇之水一曰库克墨尔根河一曰特木尔乌
   苏河一曰呼木阿里克河一曰托什干河俱出
   阿克苏及乌什北山汇而东南流入喀什噶尔
   河与郦注所云西北流异又阿克苏诸水发源
   处俱在北方未尝径喀什噶尔之南与郦注所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579-0130a.png
   云径疏勒国南微异古今河流容或迁徙乂东
   西曲注记载亦仅得大略据郦注以考今图不
   能不少有参差要其大端固未尝不吻合也
   又按郦注谓枝河与苏勒北山水合水出北溪
   东南径疏勒城下今考赫色勒河及特尔墨楚
   克河皆出喀什噶尔北山东南流南北夹喀什噶尔
   城相距仅一二十里与郦注北溪水合但郦注
   言此水与温宿之南左合枝水相会今阿克苏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579-0130b.png
   南左合枝水独有一水其赫色勒河及特尔墨
   楚克河与阿克苏发源诸水并不相通则所谓
   疏勒北山之水与左合枝水会者今亦不可考
   矣唐地里志疏勒镇南北西三面皆有山城在
   水中城东又有汉城亦在滩上又云赤河来自
   疏勒西葛罗岭至城西分流合于城东北与今
   赫色勒河及特尔墨楚克河自喀什噶尔城西
   北流会于城东北方隅全合则所谓赤河者其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579-0130c.png
   即疏勒北山之水乎
    右北河左合枝水即阿克苏河
  北河又东径姑墨国南姑墨川水注之水导姑墨
  西北历赤沙山东南流径姑墨国西其水又东流
  流右注北河
   谨按西域志图库车为古之龟兹汉书龟兹西
   距姑墨六百里然则古之姑墨当在今雅哈阿
   里克以西阿察哈喇河距库车计六百里当即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579-0130d.png
   所谓姑墨川也但阿察哈喇河两水南下渗于
   沙土不注塔里木河与郦注所云右注北河者
   异或者在道元时其水右注北河今虽淤绝不
   通而其河尚存也西域记谓拔禄迦国西北行
   三百里度石碛至□山此则葱岭北源水多东
   流拔禄迦即姑墨所谓水多东流者非一水也
   姑墨川在姑墨西北意或近是唐地里志始墨
   州南临思浑河西北渡拨换河思浑河当为今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579-0131a.png
   塔里木河是拨换河即姑墨川也又考唐书谓
   凌山冬夏积雪春夏含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
   今木素尔岭自雅哈阿里克之西至阿克苏之
   北坚冰积雪亘数百里正在姑墨西北其即所
   谓凌山乎郦注谓水导西墨西北历赤沙山考
   汉书姑墨西距温宿二百七十里温宿为今之
   阿克苏阿克苏东行二日至哈拉玉尔衮之北
   三十里有盐山自麓至顶俱红土搅石盖即所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579-0131b.png
   谓亦沙山也
    右姑墨川即阿苏东境阿察哈喇河
  北河又东径龟兹国南又东左合龟兹川水有二
  源西源出北大山南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左派焉
  又东南水流三分右二水俱东南流注北河东川
  水出龟兹东北历赤沙积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
  入龟兹城其水又东南流右会西川枝水水有二
  源俱受西川东流径龟兹城南合为一水水间有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579-0131c.png
  故城盖屯校所守也其水东南注东川东川水又
  东南径乌垒国南其水又东南注大河
   谨案郦注西源出北大山南又出山东南流枝
   水左𣲖焉又东南水流三分又二水俱东南流
   注北河谓西川出北大山东南流既别出枝水
   又东南流分而为三也下云二水俱东南注北
   河谓西川及别出枝水也下云枝水有二源俱
   受西川即上文枝水所𣲖也下云东南径龟兹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579-0131d.png
   城合为一水其水东南注东川谓此西川之水虽
   受西川而其下流则注入东川也郦注云东川
   水出龟兹东北历赤沙积梨南流枝水右出西
   南入龟兹城此谓东川之水别出于东川之西
   故西南入龟兹城也云其水又东南流右会西
   川枝水谓东川东南流与西川枝水会也下云
   东川水又东南径乌垒国南其水又东南注大
   河此则专谓东川也盖东西二川各有注河惟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579-0132a.png
   西川枝水则东会东川同注河耳以
钦定西域志考之库车为古龟兹库车之东有额什克
   巴什河即龟兹东川也库车之西有赫色勒河
   下流踰山为乌什特河即龟兹西川也其东西
   枝水会合之处虽难一一吻合而二川同注大
   河则古今不易矣
    右龟兹东西川即库车河
  大河又东右会敦薨之水其水出焉耆之北敦薨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579-0132b.png
  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山海经曰敦薨之山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于注泑泽出于昆崙之东
  北隅实惟河源者也二源俱道西源东流分为二
  水左水西南流出于焉耆之西径流焉耆之野屈
  而东南流注于敦薨之渚右水东南流又分为二
  左右焉耆之国城居四水之中治员渠成西去乌
  垒四百里南会两水同注敦薨之浦东源东南流
  分为二水俱东南流径出焉耆之东导于危须国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579-0132c.png
  西去焉耆百里又东南注于敦薨之薮川流所积
  潭水斯涨溢而为海敦薨之水自西海径尉梨国
  其水又西出沙山铁关谷又西南流径连城别注
  裂以为田其水又屈而南径渠犁国西又东南流
  径渠犁国西又南流注于河山海经曰敦薨之水
  西流注于泑泽盖乱河流自西南注也
   谨按古之焉耆为今哈喇沙尔今恺都河即焉
   耆之水也郦注云二源俱道西源东流分为二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579-0132d.png
   水即所谓左水右水也云右水又分为二左右
   焉耆之国城居四水之中是焉耆国城夹于西
   源右二水之中下又云南会两水同注敦薨之
   浦盖此二水至焉耆城南分而复合也上于左
   水云注于敦薨之渚此于右水云同注敦薨之
   浦皆以西源言之下于东源二水亦云流于敦
   薨之薮即统承云川流所积潭水斯涨溢而为
   海盖谓西源三水东源二水汇流之地涨而成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579-0133a.png
   海曰渚曰浦曰薮通曰海也考恺都河东源有
   三哈布齐垓河即焉耆水之东源其西有玉勒
   都斯河即焉耆之西源二源会流为海核其形
   势为今博斯腾淖尔无疑考汉书西域传焉耆
   近海多鱼鸟魏书西域传焉耆国南去国十馀
   里今哈喇沙尔南去博斯腾淖尔四里西域记
   谓河耆尼国城周六七里阿耆尼即焉耆也郦
   注谓西源右水分为二夹焉耆城今裕勒都斯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579-0133b.png
   河东距哈喇沙尔二三百里不夹哈喇沙尔左
   右城邑迁改不常以古證今但求大端之吻合
   而已其枝流𣲖别分合环夹难以一一泥求要
   无害其为合辙也
   又按郦注云敦薨之水自西海径尉犁国其水又
   西出沙山铁关谷又西南流径连城别注裂以
   为田其水又屈而南径渠犁国西又南注于河
   考汉书西域传焉耆南至尉犁百里渠犁东北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579-0133c.png
   与尉犁接则渠犁又在尉犁西南也郦注谓敦
   薨之水自西海径尉犁国所谓西海即博斯腾
   淖尔谓径尉犁国又径渠犁国入河则是自腾
   喇沙尔南又西南入河与今恺都河出博斯腾
   淖尔西流至库尔勒之地屈而西南流又屈而
   南流入大河方隅全合又考晋书杨宣攻焉耆
   军次其国进屯铁门所谓铁门者或即所谓铁
   关乎又云未至十馀里熙(国王/名)率众先要之于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579-0133d.png
   遮留谷铁门与遮流谷相距仅十馀里盖即郦
   注所云铁关谷也又考唐书地里志自焉耆西
   五十里过铁门关然则铁门关在焉耆之西恺
   都河必西径铁门关始至古渠犁之地證之唐
   志而方位较然矣
    右敦薨之水即恺都河
  蒲昌海
   谨按山海经东望泑泽河水所潜盖葱岭和阗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579-0134a.png
   诸河东注泑泽伏而不行故云潜也水经注谓
   水积龙城之西南龙城故姜赖之虚蒲昌海溢
   荡覆其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晨发西门莫达东
   门夫国城至大乃为蒲海所溢荡则其浑浑泡
   泡洄湍电转者可想矣盖西域之水多注于河
   复合正源旁源诸河而尽注此海其左右沙山
   蟠积停聚不流以甚盛之水敌甚盛之沙力不
   胜而伏焉故其流愈激也㐲读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579-0134b.png
上谕及
御制河源诗按语始知西域河至罗布淖尔伏流至青
   海西南阿勒坦噶达素齐老上有天池重源潜
   发名阿勒坦河至哉
圣人之论能使全河伏见之胍列若玑衡夫河既伏流
   力无所泄不行地上必由地中其趋于青海西
   南复出者势也蒲昌海为今罗布淖尔西域河
   源至此而潜青海河源由此而发斯真大河之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579-0134c.png
   键辖谨采史籍所载可为蒲海證明者详著于
   篇
  史记大宛传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
  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汉书地理志燉煌郡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有蒲
  昌海
  汉书西域传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
  于阗在南山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579-0134d.png
  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馀里广
  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
  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后汉书西域传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东流一出
  于阗南山下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
  海一名盐泽去玉门三百馀里
  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
  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579-0135a.png
  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注泑泽一名蒲昌海广三
  四百里其水停冬夏不增减去玉门关三百馀里
  即河之重源所谓潜行也浑浑泡泡皆喷涛之声
  水经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所出河
  合又东注蒲昌海
  水经注其水东注泽泽在楼兰国北故彼俗谓是
  泽为牢兰海也释氏西域记曰南河自于阗东于
  北三千里至鄯善入牢兰海者也山海经曰敦薨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579-0135b.png
  之水西流注于泑泽盖乱河流自西南注也河水
  又东注于泑泽即所谓蒲昌海也水积鄯善之东
  北龙城之西南龙城故姜赖之虚西域之大国也
  蒲昌海溢荡覆其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晨发西门
  暮达东门浍其崖岸馀溜风吹成龙形西南向海
  因名龙城地广千里皆为盐而刚坚也行人所径
  畜产皆布毡卧之掘发其下有大盐方如巨枕以
  次相累类雾起云浮寡见星日少禽多鬼怪西接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579-0135c.png
  鄯善东连三沙为海之北隘矣故蒲昌亦有盐泽
  之称也山海经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
  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浑浑泡
  泡者也东去玉门阳关千三百里(原按汉书西域/传蒲昌海去玉)
  (门阳关三百馀里后汉书同惟水经/经作千三百里足證二书皆脱千字)广轮四百里
  其水澄停冬夏不减其中洄湍电转为隐沦之脉
  当其澴流之上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于渊
  波矣即河水之所潜而出于积石也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579-0135d.png
  括地志蒲昌海一名泑泽一名盐泽亦名辅日海
  亦名牢兰海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南(见史记大/宛传正义)
  通典西州蒲昌县东南有旧蒲类海今名婆悉海
  庭州蒲类县蒲类海一名婆悉海
  太平寰宇记阳关在县西六十里(寿昌/县)以居玉门
  关南故曰阳关关之西三百馀里有蒲昌海一名
  盐泽广袤三百里即葱岭于阗两河之所注西州
  交河郡蒲昌县取县东南蒲类海以为名蒲类海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579-0136a.png
  者人呼为婆悉海
  舆地广记寿昌县本龙勒阳关在县西六里玉门
  关在县西北一百十八里二关之西三百馀里有
  蒲昌海一名盐泽广袤三四百里则葱岭于阗两
  河所注也
   谨按泑泽之泑多训为黑西山经长沙之山泚
   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郭注泑水黑色也西次
   三经又曰泑山神蓐收居之郭注亦云泑音黝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579-0136b.png
   黑之黝是山以泑名与水以泑名皆训为黑则
   泑即黝也又北山经曰边春之山杠水出焉而
   西流注于泑泽又灌题之山匠韩之水出焉而
   西流注于泑泽凡此皆以泑泽名或即敦薨之
   水所注之泑泽乎今罗布淖尔西境合受六丈
   水为黄河之正流其东境辟展哈密诸水皆隔
   于沙山不显然来会但以地势求之无不潜流
   交贯者当即山海经西流注泑泽诸水是也蒲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579-0136c.png
   昌海容纳之大于此可见其不能不潜达于青
   海为中国河盖参考形势而得知其概矣
   又按蒲昌海之得名盐泽者水经注言盐泽地
   广千里蒲昌海广袤三四百里凉土异物志云
   刚卤千里蒺藜之形其下有盐累棋而生与所
   云地广千里为盐刚坚者正合新唐书侯君集
   传高昌王曲文泰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
   里高昌即车师前庭其地碛卤二千里然则盐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579-0136d.png
   泽东西地皆斥卤蒲昌既在盐泽中以其独为
   河水所潴蓄故名之曰海曰泽耳又考盐泽亦
   名盐水史记大宛传贰师伐宛之后西至盐水
   往往有亭是也盖盐泽本刚卤之地葱岭和阗
   二河合诸源自西来注亦必与卤泽会流故河
   水兼杂盐水又考蒲昌海东南伏流之境多为
   盐水者所在多有颜师古汉书注谓燉煌西北
   有恶碛水又盐苦谓之盐水今安西州西南有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579-0137a.png
   达布逊淖尔西域同文志谓即盐池盖盐泽千
   里时□小水东自燉煌西至交河北庭界皆有
   之惟通名盐泽之蒲昌海则在今哈喇沙尔之
   南耳又考通典及太平寰宇记均谓西州有蒲
   昌县以县东南蒲类海故名今考蒲昌海为罗
   布淖尔在哈喇沙尔正南蒲类海为巴里坤池
   在天山北麓相距千数百里二海不得混而为
   一唐宋时偶有通称耳又考西域图志蒲昌县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579-0137b.png
   为今之勒木丕在哈喇沙尔东尚三百馀里唐
   人遂以蒲昌名县者西域中大泽以蒲昌海为
   最著县与海近在数百里之间即得取以名县
   重巨浸也
   又案汉书西域传谓蒲昌海去玉门阳关三百
   馀里水经注载国邑道里多据汉书其于蒲昌
   海距玉门里数则云千三百里盖汉书三百里
   上脱去千字故道里不合耳伏读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579-0137c.png
御批通鉴辑览谓蒲昌海在回部辟展西南辟展为古
   车师及高昌地高昌东至玉门关一千三百里
   见于魏书蒲昌海里数自当略同又考新唐书
   地理志阳关故城西至蒲昌海南岸千里云至
   南岸千里则至北岸又不止千里矣以今舆图
   考之罗布淖尔东距党河一千三百里伏读
御制阳关考谓今之党城即古玉门关禀承详绎知水
   经注谓蒲昌海去玉门一千三百里与今道里
钦定河源纪略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579-0137d.png
   悉合不可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