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406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三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排定



* [○/(○*○)]二毗卢遮那品第六文分(四)

* 初来意(毗卢)
* 二释名(二释)
* 三宗趣(三宗)
* 四释文(三)

* 初总明本事之时(尔时)
* 二别显本事之处(三)

* 初总明刹海(有世)
* 二别明一刹(此世)
* 三的指一方(三)

* 初总明感应之处(三)

* 初正明香海(诸佛)
* 二海出华山(其海)
* 三山顶之林(于其)
* 二别彰能感居人(三)

* 初标主伴二城(诸佛)
* 二释主城(二)

* 初显处严(清净)
* 二彰人胜(此大)
* 三释伴城(二)

* 初显城名居类(其城)
* 二辨围绕庄严(此一)
* 三别彰道场严事(二)

* 初辨道场严(诸佛)
* 二莲华香海(其道)
* 三别显时中本事(二)

* 初总举劫中多佛(诸佛)
* 二别彰本事(四)

* 初逢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六)

* 初总标佛号(其第)
* 二先瑞熟机(二)

* 初现瑞熟机(三)

* 初标现时(诸佛)
* 二显瑞相(此摩)
* 三结瑞意(现如)
* 二睹瑞机熟(其世)
* 三正显佛兴(二)

* 初一处道成(二)

* 初总明出现(尔时)
* 二别显胜德(其身)
* 二结通广遍(如于)
卷三 第 407a 页
* 四毫光警召(五)

* 初放光处(尔时)
* 二主光名(其光)
* 三眷属数(十佛)
* 四照分齐(充满)
* 五光胜益(二)

* 初别释(若有)
* 二结释(此约)
* 五当机云集(二)

* 初通显诸王云集致敬(时一)
* 二别显诸王云集仪式(二)

* 初广明喜见(六)

* 初标名辨统(诸佛)
* 二总辨眷属(二)

* 初夺破(夫人)
* 二纵成(或约)
* 三威光得益(二)

* 初举因总标(尔时)
* 二列益名体(何谓)
* 四偈赞如来(二)

* 初说偈之由(尔时)
* 二正陈偈赞(三)

* 初二偈示佛出现(世尊)
* 二五偈令观佛德(汝观)
* 三三偈引例劝归(观诸)
* 五父王宣告(二)

* 初宣告所由(诸佛)
* 二正以偈告(三)
* 初三集众劝观(汝应)

* 二七偈敕令辨供(一切)
* 三一偈赍供供佛(一切)
* 六俱行诣佛(尔时)
* 二略列诸王(复有)
* 六广显法门(五)

* 初佛转法轮(时彼)
* 二威光获益(二)

* 初总(是时)
* 二别(所谓)
* 三以偈赞述(二)

* 初说偈之因(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一标益体用(我闻)
* 二八显益所见(二)

* 初七见因(一切)
* 二一见果(我观)
* 三一发愿思齐(我当)
* 四传化众生(三)

* 初明自悟(诸佛)
* 二明悟他(为一)
* 三利他益(令如)
* 五佛加赞励(四)

* 初三赞发心得法大果当成(尔时)
* 二四对劣显胜进者圆德(非诸)
* 三二外加内智决證无疑(三世)
* 四二举一例馀行者即得(大光)
* 二波罗蜜善眼庄严佛○
* 三最胜功德海佛○
* 四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



* ○二波罗蜜善眼庄严佛(二)

* 初结前生后(诸佛)
* 二正显佛兴(五)

* 初灭后佛兴(彼佛)
* 二睹相获益(二)

* 初睹相(尔时)
* 二获益(二)

* 初列(二)

* 初别释念佛门(二)
卷三 第 408a 页

* 初通释(即得)
* 二牒释(二)

* 初牒经略释(无边)
* 二别示其相(三)

* 初定见多佛(然略)
* 二佛有多德(二一)
* 三无边胜德(三)

* 初总明(三无)
* 二徵释(何者)
* 三结叹(障无)
* 二通释馀九门(即得)
* 五三结(如是)
* 三赞德劝诣(二)

* 初说偈(三)

* 初一偈叹希庆遇(尔时)
* 二七偈叹佛胜德(三)

* 初三身业(佛身)
* 二三语业(一一)
* 三一意业(佛神)
* 三二偈劝众同归(汝等)
* 二偈益(诸佛)
* 四眷属同归(时大)
* 五闻经悟入(三)

* 初佛与说经(其佛)
* 二当机获益(二)

* 初配十地十度(彼诸)
* 二随事立名(二者)
* 三如来赞述(二)

* 初六赞其巳具胜德(时彼)
* 二四行齐佛因当如佛證(汝巳)



* ○三最胜功德海佛(六)

* 初如来出时(诸佛)
* 二正明现世(彼摩)
* 三威光住供(时大)
* 四佛为说经(时彼)
* 五威光得益(尔时)
* 六如来记莂(四)

* 初四偈显其具菩提心(时彼)
* 二四偈上入佛境(汝能)
* 三一偈示其果相(如汝)
* 四二偈赞现能利他(今此)



* ○四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四)

* 初佛出人中(诸佛)
* 二天王就供(二)

* 初明菩萨行进报处天宫(是时)
* 二明知佛可归持华往供(共诸)
* 三如来说经(时彼)
* 四得益还归(时天)



* [○/(○*○)]如来名号品第七辨身名差别(五)

* 初来意(三)

* 初分来(如来)
* 二会来(二会)
* 三品来(三品)
* 二释名(三)

* 初释分名(二释)
卷三 第 409a 页
* 二释会名(二会)
* 三释品名(三品)
* 三宗趣(三)

* 初分宗(三宗)
* 二会宗(二)

* 初约科经以明宗趣(二)

* 初远望(二会)
* 二近望(近望)
* 二约别利以明宗趣(三)

* 初随品长分科(若依)
* 二前后钩锁科(故此)
* 三复依四分科(亦是)
* 三品宗(三品)
* 四问答(三)

* 初第一重(二)

* 初问(第四)
* 二答(答通)
* 二第二重(二)

* 初问(问前)
* 二答(答凡)
* 三第三重(二)

* 初问(问何)
* 二答(五)

* 初正答所以(以未)
* 二蹑迹生难(若尔)
* 三以义释通(然说)
* 四出其所以(第九)
* 五结其深玄(是知)
* 五释文(三)

* 初序分(三)

* 初标主时处(尔时)
* 二别显三事(三)

* 初别显说时(始成)
* 二别显说处(于普)
* 三别显主德(二)

* 初总(妙悟)
* 二引(别中)
* 三辅翼圆满(二)

* 初标数拣定(与十)
* 二叹其胜德(普善)
* 二请分(二)

* 初举人标念(时诸)
* 二正显问端(二)

* 初对前辨异(若世)
* 二科判经文(三)

* 初总科有三(若唯)
* 二辨三次第(是则)
* 三分二释文(二)

* 初有十句直尔疑问(二)

* 初总显请意(今取)
* 二别列所疑(开示)
* 二四十句引例请问(三)

* 初十句标彼说意明其有悲分(三)

* 初行愿俱起释(如十)
* 二悲智双流释(三)

* 初明菩萨即悲智(又成)
* 二双流所为(具此)
* 三佛种不断(四)

* 初三正释不断(佛种)
* 二覆成上义(云何)
* 三显三德益(智成)
卷三 第 410a 页
* 四结属有本(所陈)
* 三二利齐运释(二)

* 初总(又释)
* 二别(二)

* 初双明二利(云何)
* 二别明利他(四)

* 初正离二障(云何)
* 二出离障因(以何)
* 三出二障相(此烦)
* 四从后倒收结归(二障)
* 二三十句举彼所说显其有智(二)

* 初十句问因(二)

* 初通释九句(五)

* 初正立脱忍(说诸)
* 二出其所以(又以)
* 三引教證成(故仁)
* 四以理證成(有义)
* 五结成配属(由斯)
* 二别释顶问(二)

* 初叙昔说(三)

* 初依梵网经疏(三)

* 初正叙昔义(十顶)
* 二以理纵成(理亦)
* 三以文夺破(但彼)
* 二第二说(二)

* 初叙昔(有云)
* 二难破(彼问)
* 三第三说(二)

* 初立(四)

* 初正立(有云)
* 二引證(又佛)
* 三遮难(但举)
* 四释成(此为)
* 二破(二)

* 初纵立(然复)
* 二夺破(但标)
* 二申今意(二)

* 初以十忍答(七)

* 初将十忍答(今谓)
* 二会释二名(言十)
* 三引文为證(故十)
* 四引例成立(亦犹)
* 五反以释成(不尔)
* 六释无十难(设欲)
* 七明阙信问(十信)
* 二通以四品答(若将)
* 二二十句问果(二)

* 初十内德成满(及说)
* 二十体相显著(如来)
* 三末后一句结以正请(愿佛)
* 三说分○



* ○三说分(二)

* 初通辨六会答前所由(尔时)
* 二别则此品答前所以(二)

* 初如来现相答(二)

* 初佛现神通(二)

* 初释随类义(二别)

* 初正明三义(二别)
* 二出现形之相(二)

* 初疑十信(谓若)
* 二疑十住(若疑)
* 二结示通局(故知)
卷三 第 411a 页
* 二众海云集(二)

* 初对问辨答(二)

* 初正释(现神)
* 二通难(文虽)
* 二科判释文(三)

* 初总科文义(十方)
* 二别解远近(三)

* 初正释(去此)
* 二通难(为有)
* 三约观心解(又随)
* 三依科正释(三)

* 初正释十方(今初)
* 二六相圆融(又十)
* 三结释劝修(以前)
* 二文殊言说答(四)

* 初叹众希奇(五)

* 初释文殊说意(三)

* 初牒问(尔时)
* 二正释(前众)
* 三总结(影响)
* 二释不请告所以(何不)
* 三释不入定所以(何不)
* 四释无加所以(何故)
* 五释叹众所以(叹众)
* 二牒问总叹(诸佛)
* 三徵叹总释(何以)
* 四广显难思(二)

* 初总显多端(诸佛)
* 二随门别显(二)

* 总通辨三品答前所由(诸佛)
* 二别明此品立名所以(二)

* 初正辨立名所由(二)

* 初正明立理(二)

* 初双标(今初)
* 二辨立名(若就)
* 二以义统收(虽复)
* 二依文正释(四)

* 初娑婆之内自有百亿(三)

* 初此之四洲(文中)
* 二四洲之邻十界(二)

* 初正辨十方十(诸佛)
* 二问答料拣(二)

* 初问(问馀)
* 二答(三)

* 初正释(答此)
* 二类显(因此)
* 三该通(若通)
* 三总结娑婆(诸佛)
* 二娑婆邻近即百亿之外(诸佛)
* 三类通一切谓尽十方(诸佛)
* 四释世界差别之由(如世)



* [○/(○*○)]四圣谛品第八辨言教周遍(五)

* 初来意(三)

* 初对问辨来(四圣)
* 二约义辨次(既知)
* 三辨义相不同(上名)
* 二释名(二)

* 初正释名(二)
卷三 第 412a 页

* 初得名(二)

* 初解圣(二释)
* 二解谛(三)

* 初双标二义(谛有)
* 二双释二义(言谛)
* 三引證二义(故瑜)
* 二释名(四谓)
* 二出体相(二)

* 初辨性相(四)

* 初生灭四谛(三)

* 初正明(性相)
* 二结属(此约)
* 三引證(智论)
* 二无生四谛(三)

* 初引经證明(涅槃)
* 二以义释经(谓逮)
* 三以经證成(又涅)
* 三无量四谛(三)

* 初牒上立理(又二)
* 二引文證成(故大)
* 三会今经文(然此)
* 四无作四谛(三)

* 初总明(又究)
* 二别示四相(今了)
* 三束归一谛(若苦)
* 二属经结示(故斯)
* 三宗趣(三宗)
* 四解妨(二)

* 初问(四解)
* 二答(二)

* 初四谛包含答(答以)
* 二将权显实答(又为)
* 五释文(二)

* 初标告(尔时)
* 二正释(四)

* 初娑婆四谛(二)

* 初别列谛名(四)

* 初苦圣谛(诸佛)
* 二集圣谛(诸佛)
* 三灭圣谛(诸佛)
* 四道圣谛(诸佛)
* 二结数辨意(诸佛)
* 二邻次十界(十)

* 初密训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二最胜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三离垢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四丰〔益〕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五摄取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六饶益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七鲜少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八欢喜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卷三 第 413a 页
* 九关钥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十振音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诸佛子)
* 二集(诸佛子)
* 三灭(诸佛子)
* 四道(诸佛子)
* 二结(诸佛子)
* 三类通一切(二)

* 初举娑婆以类东方(诸佛)
* 二举东方以类馀九(如东)
* 四主伴无穷(二)

* 初举此例彼(诸佛)
* 二以彼例此(彼一)



* [○/(○*○)]光明觉品第九光轮穷照分(五)

* 初来意(十)

* 初为答前所依果问(光明)
* 二为广名号总标多端(二为)
* 三即说十信之体性故(三者)
* 四为显实遍故(四显)
* 五现验故(五现)
* 六显总遍故(六显)
* 七显圆遍故(七显)
* 八与下经为例故(八与)
* 九示前神通相故(九示)
* 十为显理事无碍令舍执从法(十为)
* 二释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开(二)

* 初正有三重义含四对(第二)
* 二别示四对之相(如来)
* 二合(六)

* 初合二境(二合)
* 二合二光(身智)
* 三合二觉(知悟)
* 四合能所(又此)
* 五总融上三(此三)
* 六结成名品(虽平)
* 二释名(若从)
* 三宗趣(第三)
* 四解疑妨(三)

* 初具疑难(二)

* 初问(第四)
* 二答(二)

* 初指前决疑(答是)
* 二为其解释(但前)
* 二唯难不疑(次有)
* 三唯疑不难(又疑)
* 五释文(二)

* 初如来放光(尔时)
* 二光至分齐(二)

* 初通料拣(三)

* 初光照节数(照此)
* 二料拣非异(然非)
* 三正显所以(三)

* 初明一光顿照(唯一)
* 二通难(随机)
* 三拣滥(在佛)
* 二别释文(三)

* 初五答菩提(五)

* 初总显菩提超情(二)
卷三 第 414a 页

* 初长行(二)

* 初照本界染净等事(三)

* 初标其分齐(二)

* 初总以论显(十段)
* 二例同馀文(长阿)
* 二别显所照(三)

* 初现人中(三)

* 初正明(百亿)
* 二引證(故唐)
* 三会释(又依)
* 二现八相(百亿)
* 三现诸天(百亿)
* 三类结明显(其中)
* 二现自法普遍之相(二)

* 初现自本会(如此)
* 二现新集众(四)

* 初总显(悉以)
* 二列名(其各)
* 三刹名(是诸)
* 四佛名(此诸)
* 二偈颂(二)

* 初彰说人(三)

* 初约文(尔时)
* 二约义(二一)
* 三约表(三约)
* 二正显偈颂(二)

* 初一反显(若有)
* 二九顺释(四)

* 初六偈观佛(若有)
* 二一偈趣求(若于)
* 三一偈观生(众生)
* 四一偈了法(一中)
* 二通显菩提因果(二)

*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尔时)
*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三)

* 初一偈菩提因(尔时)
* 二五偈菩提果用(普见)
* 三四偈令物思齐(不坏)
* 三显八相菩提(二)

*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尔时)
*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二)

* 初一偈标德充满(尔时)
* 二九偈别广调生(或有)
* 四显菩提体性(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三)

* 初一偈为菩提体(尔时)
* 二四偈三德内圆(四)

* 初叹菩提永绝二我(我性)
* 二显解脱般若(解脱)
* 三叹超绝三科(佛非)
* 四叹超离根境(其性)
* 三五偈即体悲用(体性)
* 五显菩提之因(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五)

* 初一偈大悲下救业(尔时)
* 二四偈修智上攀业(意常)
* 三二偈明内照业(观身)
* 四一偈明等观业(等观)
卷三 第 415a 页
* 五三偈明大用业(悉举)
* 二一答威德○
* 三四答法性○



* ○二一答威德(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二)

* 初五法身(二)

* 初一偈拣迷(尔时)
* 二四偈示悟(如来)
* 二五智身(二)

* 初一偈知解脱智(身心)
* 二四偈大用自在智(意净)



* ○三四答法性(四)

* 初总显内外包摄德(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二)

* 初五偈叹佛法难思(三)

* 初三偈直就佛明(尔时)
* 二一偈对机以辨(若有)
* 三一偈纣法以明(一切)
* 二五偈示明入方便(于法)
* 二方便干能德(二)

*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尔时)
*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尔时)
* 三大悲救摄德(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三)

* 初一偈总标行满普化(尔时)
* 二八偈别显化类不同(众生)
* 三一偈总结悲智周遍(闻法)
* 四因果圆遍德(二)

* 初长行(二)

* 初明世界数量(尔时)
* 二明彼诸界所有皆现(其中)
* 二偈颂(二)

* 初四偈示佛因果遍说(三)

* 初因果圆满(尔时)
* 二大用外彰(十方)
* 三对因辨果(为利)
* 二六偈劝物顺行(四)

* 初一偈求法行(十方)
* 二一偈说法行(普往)
* 三一偈听法行(如来)
* 四三偈破相(二)

* 初正明(不见)
* 二转释(后二)



* [○/(○*○)]菩萨问明品第十分(四)

* 初来意(二)

* 初标(菩萨)
* 二释(二)

* 初释通(二)

* 初明尽一分来意(通谓)
* 二明三品来意(二)

* 初依古德信住合明(生解)
* 二辨疏意别明答信(又正)
* 二释别(后别)
* 二释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总释(二释)
* 二别释(三)

* 初约论通(二)

* 初显理为明(二)
卷三 第 416a 页

* 初释问(然问)
* 二释答(答亦)
* 二破暗为明(明亦)
* 二约宾主(又长)
* 三约理法(又明)
* 二释名(虽诸)
* 三宗趣(二)

* 初通(三宗)
* 二别(二别)
* 四释文(二)

* 初总释(四释)
* 二释别(二)

* 初问答显理(三)

* 初约十甚深(二)

* 初列十名(前中)
* 二明次第(此十)
* 二示其别释(二)

* 初配十信(二)

* 初配释(又此)
* 二通妨(以是)
* 二配信德(又亦)
* 三正释本文(十)

* 初缘起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彰问答主(尔时)
* 二正显问端(五)

* 初问所为(二)

* 初拂异见(二正)
* 二显深理(二)

* 初正明(二显)
* 二引證(起信)
* 二述问意(三)

* 初正述前难(二述)
* 二释业不知心巳下经文(二)

* 初出其伏难(设彼)
* 二举经通释(为遮)
* 三结成本难(二)

* 初出所以(既离)
* 二方正结(心性)
* 三拣定所问(三)

* 初正拣(三拣)
* 二遮救(亦不)
* 三结成(文殊)
* 四会相违(二)

* 初叙所违(四会)
* 二为会通(二)

* 初会法相宗(答瑜)
* 二申法性宗(三)

* 初正释(楞伽)
卷三 第 417a 页
* 二引證(二)

* 初引二经(故密)
* 二引三论(二)

* 初正引起信(又起)
* 二双引二论(二)

* 初标举经偈(又如)
* 二引二论释(二)

* 初法相宗(摄论)
* 二法性宗(宝性)
* 三结成(二)

* 初正结(以此)
* 二引證(又唯)
* 五释本文分(三)

* 初立宗按定(佛子)
* 二设相违难(二)

* 初总显相违(云何)
* 二别示相违(所谓)
* 三结成前难(二)

* 初总显大意(二)

* 初依古德难(第三)
* 二结成前难(三)

* 初直问所以(二直)
* 二怀疑重难(二怀)
* 三结相违难(三作)
* 二正释本文(二)

* 初通(五)

* 初就先业因约能所依难(二)

* 初约本识(业不)
* 二约六识(二约)
* 二约得果报时难能所受(受不)
* 三约名言因就能所依难(心不)
* 四约因缘就亲疏相假难(因不)
* 五约境智相对相见虚无难(智不)
* 二别(四)

* 初结善趣恶趣(二别)
* 二结受生同异(二复)
* 三结苦乐妍丑(三复)
* 四结诸根满缺(四复)
* 二答(二)

* 初偈赞问许说(时觉)
* 二十偈正答(二)

* 初五答前不相知义(二)

* 初一法说(三)

* 初总显偈意(诸法)
* 二别示义理(三)

* 初以因明立量示(即此)
* 二以缘起相由示(若以)
* 三结示缘起深旨(是故)
* 三委释经文(言诸)
* 二四喻况(二)

* 初通释不相知(四)

* 初依水有流注(四)
卷三 第 418a 页

* 初释喻(三)

* 初就能依(六)

* 初标章(譬如)
* 二示不相知相(然此)
* 三结示正理(是则)
* 四引论證成(肇公)
* 五别释前后(然上)
* 六拣定不相知理(小乘)
* 二依所依(二依)
* 三唯所一(三唯)
* 二释法(三)

* 初总(二法)
* 二别(初中)
* 三结(正由)
* 三对问会通(此上)
* 四傍显水义(何故)
* 二依火有起灭(三)

* 初别示相(三)

* 初唯能依(二)

* 初喻(亦如)
* 二合(妄法)
* 二依所依(二)

* 初喻(二依)
* 二合(妄法)
* 三唯所依(三唯)
* 二总结示(是则)
* 三对问会通(上三)
* 三依风有动作(三)

* 初标(又如)
* 二释(三)

* 初唯能依(一唯)
* 二依所依(二依)
* 三唯所依(三唯)
* 三结(是故)
* 四依地有任持(三)

* 初标(又如)
* 二释(三)

* 初唯能依(二)

* 初约自类(二)

* 初喻(初北)
* 二法(是故)
* 二约异类(二)

* 初喻(二约)
* 二法(是故)
* 二依所依(二依)
* 三唯所依(三唯)
* 三结(馀义)
* 二别对兼通前设难(四)

* 初水(第二)
* 二火(二火)
* 三风(次以)
* 四地(次以)
* 二有五颂唯明前难○
* 二教化甚深○
* 三业果甚深○
* 四说法甚深○
* 五福田甚深○
* 六正教甚深○
* 七正行甚深○
* 八正助甚深○
* 九一道甚深○
* 十佛境甚深○
* 二现事结通○


* ○二有五颂唯明前难(三)

* 初三偈正答前难(二)

* 初明大意(二)

* 初总彰偈文之意(二)

* 初正明(第二)
* 二融会(然此)
* 二通明缘起之义(四)

* 初总明(二)

* 初立义配经(是以)
* 二会归中道(三)

* 初拣非显是(是以)
* 二立中道义(约有)
* 三结成中道(非空)
* 二开义(二)

* 初正明此义(又闻)
卷三 第 419a 页
* 二结示问答(文殊)
* 三融会(二)

* 初正明(然此)
* 二结叹(离相)
* 四别释性义(四)

* 初顺释(四)

* 初双标二门(复次)
* 二释空有义(以有)
* 三释变不变义(以有)
* 四双融变不变随缘门(此二)
* 二反成(若唯)
* 三结归中道(故二)
* 四结劝修学(苟得)
* 二正释文(三)

* 初释第一偈(二)

* 初标(眼耳)
* 二释(三)

* 初答直问(二)

* 初总明(次正)
* 二别会性相二宗(一以)
* 二答怀疑之问(次遣)
* 三答相违问(次合)
* 二释第二偈(三)

* 初答直问(法性)
* 二答怀疑问(次遣)
* 三答相违问(答第)
* 三释第三偈(三)

* 初答直问(二)

* 初总明(眼耳)
* 二别会(二)

* 初明二宗三性义(三)

* 初直属经文(此复)
* 二正释偈意(由遍)
* 三引文證成(故唯)
* 二别会法性三观义(二者)
* 二答怀疑问(又妄)
* 三答相违问(又前)
* 二一偈释成前义(如理)
* 三一偈拂迹入玄○



* ○三一偈拂迹入玄(二)

* 初正释偈(二)

* 初顺释偈文(若实)
* 二徵释所以(二)

* 初徵(何者)
* 二释(三)

* 初句略标(如言)
* 二别释(又欲)
* 三结成(二)

* 初正结(是以)
* 二引證(是以)
* 二摄叠收束(二)

* 初正收(三)

* 初收后三偈为三无性观(又后)
* 二合前之四喻(又此)
* 三以总结十偈(又前)
* 二结叹(文殊)



* ○二教化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尔时)
* 二正问(二)

* 初立宗按定(佛子)
* 二设相违难(二)

* 初明十随辨所化差别(云何)
卷三 第 420a 页
* 二明三轮显能化不同(于如)
* 二答(二)

* 初总序(二)

* 初标(时财)
* 二释(二)

* 初前三别明(一佛)
* 二后一总摄(三)

* 初明所化(四融)
* 二辨化(以斯)
* 三明一昧(二)

* 初正明(二)

* 初融所化(今以)
* 二融能化(以随)
* 三明无碍(所化)
* 二结释(不碍)
* 二正答(二)

* 初一举法劝听(此是)
* 二九别答前问(六)

* 初三颂教依随何身时(三)

* 初二颂我空观(分别)
* 二一颂法空观(此身)
* 三一颂类通一切(三)

* 初随法拣定(于身)
* 二约大小通妨(二)

* 初正约大乘(复有)
* 二引證重通(又别)
* 三结成前义(前问)
* 二一颂随命时(二)

* 初明前半(二)

* 初明寿命(寿命)
* 二通释文(从业)
* 二释下半(喻以)
* 三二颂依行时(二)

* 初释前偈(智者)
* 二释次偈(众报)
* 四一颂依解时(世间)
* 五一颂依言论时(二)

* 初释上二句(三)

* 初总释(世间)
* 二引證(意即)
* 三会论释经(名言)
* 二明后二句(二)

* 初顺释(既随)
* 二反释(二)

* 初入唯心观(若能)
* 二成真如观(即复)
* 六一颂教离二取通结上文(二)

* 初释上半(能缘)
* 二释下半(起法)



* ○三业果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举法按定(佛子)
* 二正设疑难(云何)
* 三结前难辨(然法)
* 二答(二)

* 初一法说(第二)
卷三 第 421a 页
* 二九喻况(四)

* 初三颂喻业报无性不坏相(三)

* 初偈双喻业果皆真心现虽无实体而相不同(二)

* 初法相(譬如)
* 二法性(二)

* 初释文(三)

* 初辨镜体(今依)
* 二显喻相(然有)
* 三出业性(合云)
* 二显义(二)

* 初显中道(由无)
* 二明染净(二)

* 初略明(又如)
* 二广释(二)

* 初正显染净(此有)
* 二兼明一异(更约)
* 二一偈喻能生因缘相虚(亦如)
* 三一偈喻所生业果无实(又如)
* 二一颂喻无造受者(如机)
* 三一颂喻性一相殊(亦如)
* 四四偈颂体无来处(譬如)



* ○四说法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举法按定(佛子)
* 二正设疑难(云何)
* 三释成前难(而法)
* 二答(二)

* 初辨答意(答有)
* 二正释文(二)

* 初一叹问利益(时德)
* 二九喻显(二)

* 初总显(后九)
* 二别显(譬如)



* ○五福田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举法案定(佛子)
* 二正设疑难(云何)
* 三释成前难(而佛)
* 二答(二)

* 初明答意(答有)
* 二正释文(二)

* 初一总喻印成(时目)
* 二九别显所以(又如)



* ○六正教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尔时)
* 二正显问端(四)

* 初举法按定(佛子)
* 二正设疑难(众生)
* 三释成前难(然其)
* 四结成相违(是则)
* 二答(二)

* 初辨答意(答意)
* 二正释文(二)

* 初开章许说(时勤)
卷三 第 422a 页
* 二九颂别释(二)

* 初一释速解脱(若欲)
* 二八释难出离释第二喻(三)

* 初释初颂(譬如)
* 二释次颂(四)

* 初通明三惠(如钻)
* 二约修消经(圣道)
* 三正明结劝(禅宗)
* 四示不息相(若真)
* 三释后六(如人)



* ○七正行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人(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出圣教(佛子)
* 二申所疑(二)

* 初总彰大意(何故)
* 二别释经文(前四)
* 三结成前难(能受)
* 二答(二)

* 初总出大意(答意)
* 二别释经文(二)

* 初一劝赞(二)

* 初释上半(时法)
* 二释下半(二)

* 初立理(二)

* 初正释(言非)
* 二拣滥(三)

* 初正拣(此明)
* 二反立(若无)
* 三结成(是以)
* 二引證(二)

* 初引一论二经證显多闻(婆沙)
* 二引一经一论双證闻行(上单)
* 二九喻况(如人)



* ○八正助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举法按定(佛子)
* 二正设疑难(如来)
* 三结成前难(而终)
* 二答(二)

* 初总彰答意(二)

* 初标答意(下答)
* 二别委释(三)

* 初释印初(谓智)
* 二释印后(印后)
* 三释中间(释其)
* 二别释经文(二)

* 初一叹问许说(时智)
* 二九正答所难(二)

* 初二颂开章门(二)

* 初释第一(过去)
* 二明后偈(佛知)
* 二七双释二章(二)

* 初三随机别赞章(二)

* 初两颂半别释随治(悭者)
* 二后两句结前生后(如是)
卷三 第 423a 页
* 二四众行成果章(二)

* 初叙救(二)

* 初正释(后四)
* 二引證(然摄)
* 二释文(四)

* 初释初偈(如先)
* 二释第二(譬如)
* 三释第三(譬如)
* 四释第四(亦如)



* ○九一道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举法按定(佛子)
* 二正设疑难(二)

* 初释文(二)

* 初总标(云何)
* 二别释(所谓)
* 二拣滥(然若)
* 三结成前难(无有)
* 二答(二)

* 初彰答意(二)

* 初总标(第三)
* 二徵释(二)

* 初徵(何者)
* 二释(四)

* 初通释四义(谓同)
* 二结成同异(是则)
* 三引證同异(瑜伽)
* 四别彰果同(二)

* 初正释(就果)
* 二引證(三)

* 初證自性身(故成)
* 二自受用身(自受)
* 三馀二身土(二)

* 初标(馀二)
* 二释(三)

* 初释共(所化)
* 二释不共(于不)
* 三双结(诸有)
* 二别释经文(二)

* 初二偈印其立宗明真身无二(时贤)
* 二八偈答其疑难辨有异同(二)

* 初二偈总明随机见异(二)

* 初约佛(如本)
* 二约机(一切)
* 二馀六偈展转释(四)

* 初众生不见(佛刹)
* 二达人能睹(其心)
* 三显佛威神(随众)
* 四过在情物(佛刹)



* ○十佛境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人(尔时)
* 二正申请问(二)

* 初结前生后(佛子)
* 二别显问端(何等)
* 二答(时文)



* ○二现事结通(二)

* 初现事(三)

* 初来意(尔时)
* 二释文(所现)
* 三重会前文(又此)
* 二结通(二)
卷三 第 424a 页

* 初正明东方(如是)
* 二类馀九方(南西)



* [○/(○*○)]净行品第十一(五)

* 初来意(净行)
* 二释名(二)

* 初正明翻对(次释)
* 二辨行之功能(得斯)
* 三宗趣(三宗)
* 四解妨(二)

* 初唯愿无行妨(二)

* 初问(四解)
* 二答(二)

* 初列(六)

* 初理事无碍行(答文)
* 二悲智无碍行(以愿)
* 三止观双运行(过违)
* 四三观一心行(又对)
* 五十度齐修行(又所)
* 六四弘誓愿行(又皆)
* 二结(故智)
* 二所行非真妨(二)

* 初问(复有)
* 二答(答若)
* 五释文(二)

* 初智首问举德徵因(二)

* 初标问答之人(尔时)
* 二陈所疑之问(三)

* 初总科(二陈)
* 二料拣(此十)
* 三释文(二)

* 初之一段总问其果(三)

* 初依总别科释(佛子)
* 二先果后因释(又由)
* 三当句对惑释(又后)
* 二后十别明(五)

* 初一异熟果(四)

* 初总释(云何)
* 二随难释(又无)
* 三约法释(又此)
* 四别明具足(又具)
* 二四士用果(四)

* 初惠为拣择(云何)
* 二力谓修习(云何)
* 三善巧谓智(云何)
* 四道品助修(云何)
* 三二离系果(二)

* 初六度四等(云何)
* 二具足十力(云何)
* 四一增上果(云何)
* 五二等流果(二)

* 初饶益(云何)
* 二超胜(云何)
* 二文殊答标德显因(二)

* 初叹问成益(尔时)
* 二正酬其问(二)

* 初标因成德酬其举德(二)
卷三 第 425a 页

* 初标能成因(佛子)
* 二显所成德(二)

* 初总(则获)
* 二别(于诸)
* 二指事显因酬其徵因(三)

* 初总徵(佛子)
* 二别显(五)

* 初总明大意(二别)
* 二通显文旨(二通)
* 三别开义类(三)

* 初所依(三别)
* 二所为(二愿)
* 三成益(二)

* 初通释(三愿)
* 二别释(二)

* 初列释(二别)
* 二结句(以斯)
* 四对辨成例(四对)
* 五正释经文(十)

* 初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佛子)
* 二有十五愿出家受戒时愿(舍居)
* 三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若入)
* 四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下足)
* 五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手执)
* 六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三)

* 初有十二愿游涉道路(手执)
* 二有十九愿所睹事境(若见)
* 三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见严)
* 七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若见)
* 八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从舍)
* 九有十愿明诵习旋礼时愿(讽诵)
* 十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若洗)
* 三总结(佛子)



* [○/(○*○)]贤首品第十二(四)

* 初来意(二)

* 初对前辨德(贤首)
* 二广前所成(又前)
* 二释名(二释)
* 三宗趣(三宗)
* 四释文(三)

* 初文殊发起(二)

* 初经家叙述(尔时)
* 二正明发起(我今)
* 二贤首广说(二)

* 初总标举(尔时)
* 二正显偈词(三)

* 初四颂谦赞许说分之为(二)

* 初一偈总明(善哉)
卷三 第 426a 页
* 二三偈开章(二)

* 初正释经文(若有)
* 二问答料拣(二)

* 初问答发心深浅(二)

* 初问(此初)
* 二答(此中)
* 二问答圆摄所以(二)

* 初徵问(问此)
* 二古德答(三)

* 初正释本义(二)

* 初明行布(古德)
* 二明圆融(二)

* 初辨圆融(二圆)
* 二出所以(三)

* 初双标二门(此中)
* 二双释二门(二)

* 初缘起相由门(二)

* 初正明缘起相由之相(前中)
* 二会释经文(此经)
* 二法界融摄门(二法)
* 三问答料拣(二)

* 初会前后经文(二)

* 初问(问下)
* 二答(答此)
* 二以法疑人(二)

* 初问(问约)
* 二答(答以)
* 三通妨难(此经)
* 二傍叙异解(三)

* 初正立(亦有)
* 二引證(以有)
* 三辨顺违(五)

* 初难听立(若尔)
* 二反以成立(若云)
* 三结破彼立(若许)
* 四广引文證(下文)
* 五例破后文(下发)
* 三引妨会宗(二)

* 初问(问下)
* 二答(通斯)
* 二三百四十六偈半正说胜德(五)

* 初明发心行相(二)

* 初释前偈总标(二)

* 初释科文行相之言(菩萨)
* 二顺经文别释因缘之义(二)

* 初以义略标(言因)
* 二引文广释(三)

* 初引瑜伽(瑜伽)
* 二引起信(又起)
* 三会当经(今文)
* 二释馀四偈别显(二)

* 初直释经文(二)

* 初拣去偏伪(不求)
* 二直显真正(但为)
* 二重解经文(五)

* 初约信德(又立)
* 二约菩提意(又此)
* 三约佛性(又未)
* 四约四弘(又文)
* 五结归真正(二)
卷三 第 427a 页

* 初显菩提心体(又上)
* 二正示结归(有悲)
* 二略示胜能(三)

* 初一总标(信为)
* 二五别显(信无)
* 三一总结(是故)
* 三所具行位(三)

* 初明所具行(二)

* 初五明信三宝以成诸行(三)

* 初三颂信佛成行(若常)
* 二一偈颂信法(若常)
* 三一偈颂信僧(若常)
* 二三颂半明信展转以成诸行(若得)
* 二辨所具位(四)

* 初三颂明十住(若为)
* 二二颂半明十行(若得)
* 三三颂明十回向(若常)
* 四三十颂半明十地位(九)

* 初半偈是初地(若能)
* 二半偈是二地(若能)
* 三一偈是三四地(若能)
* 四一偈明五地(若能)
* 五一偈明六地(若能)
* 六二偈半明七地(若知)
* 七三颂明八地(若具)
* 八二颂明九地(若得)
* 九十九颂十地(五)

* 初有八颂三业殊胜德(三)

* 初五偈颂身业(二)

* 初三明体德殊胜(若以)
* 二二明业用广大(若不)
* 二一偈颂语业(若现)
* 三二偈颂意业(若说)
* 二有四颂三轮摄生德(若以)
* 三有二颂明得法结位德(若知)
* 四有三颂明三昧分(若得)
* 五有二颂明大用难测(若蒙)
* 三结叹功能(二)

* 初二颂法说(菩萨)
* 二一颂喻况(譬如)
* 四无方大用(十)

* 初圆明海日三昧门(二)

* 初五别明业用周遍(三)

* 初三颂明佛事(或有)
* 二一颂辨三乘(或现)
* 三有一颂类馀(或现)
* 二一总结大用所依(四)

* 初标章(众生)
* 二总明(二)

* 初引当经(下经)
* 二引他经(二)

* 初正引(故大)
* 二解释(然此)
* 三别示义类(言十)
* 四总结料拣(二)

* 初正结(具上)
* 二问答(二)

* 初问(问仁)
* 二答(三)

* 初引前文答(答即)
* 二别引文答(若古)
* 三况出圆融(况圆)
* 二华严妙行三昧门(严净)
* 三因陁罗网三昧门(一微)
卷三 第 428a 页
* 四手出广供三昧门(三)

* 初一颂总标(若欲)
* 二十六颂别显(十方)
* 三一颂结通(手出)
* 五现诸法明三昧门(四)

* 初一颂总标多门(菩萨)
* 二五颂显二十种门(或以)
* 三一颂半结多所因(随诸)
* 四半颂结用难测(如是)
* 六四摄摄生三昧门(二)

* 初之一颂总标(有妙)
* 二十六颂别显(四)

* 初四颂布施摄(劫中)
* 二二颂爱语摄(迦陵)
* 三二颂同事摄(众生)
* 四八颂利行摄(若有)
* 七俯同世间三昧门(三)

* 初六身同世间(雅思)
* 二六示同外道(或作)
* 三五语业大用(三)

* 初一颂总明(众生)
* 二三颂别显(或边)
* 三一颂总结(所有)
* 八毛光照益三昧门(五)

* 初一颂标门总辨(有胜)
* 二别明一毛光明业用(二)

* 初略辨四十四门光用(十)

* 初有二光显示三宝(二)

* 初善现光(所放)
* 二照耀光(又放)
* 二有四光令发大心(四)

* 初誓度众生(又放)
* 二誓断烦恼(又放)
* 三誓求菩提(又放)
* 四誓学法门(又放)
* 三有二光总圆福智(又放)
* 四有二光入理持法(又放)
* 五有六光六度行圆(又放)
* 六有七光四等救摄(四)

* 初一慈光与佛慧真乐(又放)
* 二三悲光拔苦(三)

* 初厄难苦(又放)
* 二疾病苦(又放)
* 三死苦(又放)
* 三二光令生法喜(又放)
* 四光令成大舍(又放)
* 七有一光总彰三学(又放)
* 八有八光杂彰万行供养为先(二)

* 初供敬田(又放)
* 二施悲田(又放)
* 九有六光令六根内净动与理会(又放)
卷三 第 429a 页
* 十有六光六尘外净触境皆道(又放)
* 二结略显广(如是)
* 三类显一切毛光业用(如一)
* 四释成分齐(二)

* 初总明(如其)
* 二别显(二)

* 初二法说(往昔)
* 二四喻况(二)

* 初日出喻(譬如)
* 二宝严喻(摩尼)
* 五闻信光益(若有)
* 九主伴严丽三昧门○
* 十寂用无涯三昧门○
* 五喻况玄旨○
* 三校量劝持○
* 三十方现證(时贤)



* ○九主伴严丽三昧门(三)

* 初一颂标门显意(有胜)
* 二四颂明一方业用(有妙)
* 三一颂类显十方(如于)



* ○十寂用无涯三昧门(三)

* 初有一颂总明总辨(有胜)
* 二有三十三颂半正显业用(三)

* 初二颂于器世间自在(或于)
* 二五颂于智正觉自在(尽于)
* 三二十五颂半通显三世间自在(四)

* 初根境自在(六)

* 初总标示(于眼)
* 二辨定慧(三)

* 初总指定慧相(欲辨)
* 二彰其类别(定慧)
* 三总示得失(所以)
* 三正明无碍(二)

* 初别明(五)

* 初根境无碍(三)

* 初根入境出(言五)
* 二出其所以(为显)
* 三例释后偈(境入)
* 二理事二定无碍(四)

* 初正明(第二)
* 二出所以(以契)
* 三出二定得言所以(而经)
* 四结例(言今)
* 三理事二观无碍(三)

* 初正明(三弟)
* 二出所以(以所)
* 三反例(亦应)
* 四出入无碍(二)

* 初正明(第四)
* 二句数(若以)
* 五二利体用无碍(二)

* 初明体业无碍(第五)
* 二释二利无碍(良以)
* 二总结(二)

* 初正明(此上)
* 二例显(又经)
* 四总示入门(上来)
* 五彰其含摄(二)
卷三 第 430a 页

* 初收总持会佛名经(又向)
* 二约三观会通智论(三)

* 初明三观(又有)
* 二明三止(对此)
* 三明双结(二)

* 初正结止观(既止)
* 二结三一通于止观(即一)
* 六总结劝修(此是)
* 二于他身自在(童子)
* 三微细自在(鬼神)
* 四器界自在(一切)
* 三有一颂总结难思(是名)



* ○五喻况玄旨(三)

* 初总标喻意(二)

* 初明非喻能喻(一切)
* 二借喻通玄(然诸)
* 二别显喻相(二十)

* 初声闻现通喻(声闻)
* 二日月现影喻(譬如)
* 三水现四兵喻(如净)
* 四善音巧辨喻(海中)
* 五女授辨才喻(有一)
* 六幻师巧术喻(譬如)
* 七修罗隐形喻(天阿)
* 八象王随变喻(释提)
* 九脩罗大身喻(如阿)
* 十帝释破怨喻(天阿)
* 十一天鼓说法喻(忉利)
* 十二天鼓安慰喻(天阿)
* 十三天王普应喻(帝释)
* 十四魔系愚夫喻(他化)
* 十五梵王殊现喻(三千)
* 十六自在数滴喻(摩醯)
* 十七大风成事喻(众生)
* 十八众声悦意喻(男子)
* 十九大海包含喻(海有)
* 二十龙王游戏喻(二)

* 初二十二偈半明龙王大用不同(二)
卷三 第 431a 页

* 初总(大海)
* 二别(四)

* 初明云色不同(与云)
* 二明电光差别(又复)
* 三明雷声不等(他化)
* 四明所雨不一(他化)
* 二二颂正明举劣显胜(如是)
* 三结说显德(彼诸)



* ○三校量劝持(二)

* 初结前所说(第一)
* 二明信受难得(二)

* 初一颂总显(此法)
* 二馀颂别明(三)

* 初明难信(二)

* 初明天人(世间)
* 二辨三乘(一切)
* 二况出馀行(况复)
* 三举事校量(二)

* 初校量难信(有以)
* 二校量馀行(十刹)



*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四)

* 初来意(二)

* 初会来(升须)
* 二品来(二品)
* 二释名(二)

* 初释会名(二释)
* 二释品名(二)

* 初正释(二品)
* 二约表(四)

* 初正约表法(表位)
* 二假问徵起(若天)
* 三通释上问(四)

* 初约能表(二)

* 初释妙(妙有)
* 二释高(释高)
* 二合所表(二)

* 初合妙(十住)
* 二合高(高者)
* 三结所释(三)

* 初结正释(为显)
* 二通伏难(四王)
* 三引例證(善财)
* 四拣权实(然上)
* 四约观心释(若观)
* 三宗趣(二)

* 初会宗(三宗)
* 二品宗(二品)
* 四释文(十)

* 初本会齐现(三)

* 初总显文意(尔时)
* 二释二会所以(何须)
* 三释通妨难(所以)
* 二不离齐升(五)

* 初假问徵起(尔时)
* 二叙昔顺违(三)

* 初并叙三师(二)

* 初叙昔(古有)
* 二辨违(并非)
* 二叙第四师(二)

* 初叙昔(二)

* 初正释(一云)
* 二引释成(如不)
* 二辨违(若尔)
* 三叙第五师(二)

* 初叙昔(有云)
* 二辨违(二)

* 初指同前义破(若尔)
* 二直就所立破(又以)
* 三申今正释(三)

* 初法(今显)
* 二喻(更以)
* 三结(诸有)
* 四会通古义(二)

* 初正叙(古德)
* 二会通(二)

* 初总会意(然此)
* 二别会通(二)

* 初通明义类(然此)
卷三 第 432a 页
* 二别类前一多之义(三)

* 初正说四句(一多)
* 二类例馀会(升释)
* 三例释馀义(二)

* 初例释经文(复应)
* 二例释十玄(又既)
* 五问答通违(二)

* 初问(问带)
* 二答(答显)
* 三各不见佛来(时天)
* 四各严殿座(即以)
* 五皆来请佛(尔时)
* 六俱时入殿(尔时)
* 七乐音并止(尔时)
* 八各念昔音(即有)
* 九同赞如来(二)

* 初先此界(迦叶)
* 二辨结通(如此)
* 十殿皆广博(尔时)



*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四)

* 初来意(须弥)
* 二释名(二释)
* 三宗趣(二宗)
* 四释文(三)

* 初集众(十)

* 初集因同(尔时)
* 二主首同(十方)
* 三眷属同(一一)
* 四来处同(从百)
* 五表法名同(其名)
* 六世界名同(所从)
* 七所事佛同(各于)
* 八申礼敬同(是诸)
* 九威仪住同(随所)
* 十结十方同(如此)
* 二放光(尔时)
* 三偈赞(十)

* 初东方法慧菩萨(三)

* 初叙因佛光见多盛事(三)

* 初叙此品放光(尔时)
* 二叙前品请赞(一切)
* 三重叙此品(彼诸)
* 二劝观佛力(佛子)
* 三举因结果(一一)
* 二南方一切慧(六)

* 初违理观佛非见佛(尔时)
* 二了法真性真见佛(二)

* 初二真观(观察)
* 二二真止(二)

* 初明前偈(二)

* 初正释文(后二)
* 二别释(二)

* 初通释四偈(又上)
* 二别释第三(二)

* 初正释(若谓)
* 二引證(故中)
* 二明后偈(后一)
* 三迷性取法不见佛(凡夫)
* 四佛即同法为真佛(牟尼)
* 五引巳了法为见佛(我观)
* 六推功有本了真佛(法慧)
* 三西方胜慧(四)
卷三 第 433a 页

* 初赞智为迷悟本(尔时)
* 二正显迷悟(二)

* 初二迷(凡夫)
* 二二悟(二)

* 初偈翻前外取(了知)
* 二偈翻前内取(二)

* 初总释文意(因前)
* 二显义包含(二)

* 初约人空(然此)
* 二约法空(二)

* 初正明法空(二前)
* 二会通佛性(二)

* 初总示佛性(此性)
* 二别释诸因(二)

* 初指经以明(又上)
* 二唯约此偈(二)

* 初双标二因(此蕴)
* 二双释(二)

* 初释正因(三)

* 初总示其体(言正)
* 二出中道相(谓现)
* 三总申结示(非斯)
* 二释生因(能生)
* 三喻前得失(二)

* 初三颂喻失(二)

* 初二喻内取失(二)

* 初释前偈(二)

* 初正释本文(三)

* 初正释本文(譬如)
* 二拣定二因(二)

* 初标二别(然则)
* 二出二相(善友)
* 三结示喻旨(今灯)
* 二引难成立(二)

* 初引经立难(二)

* 初师子吼立(又上)
* 二如来难(又善)
* 二决择经意(二)

* 初正释经意(然上)
* 二灯喻正因(三)

* 初正释成(二者)
* 二遮外救(然众)
* 三结示正宗(二)

* 初结示正义(今此)
* 二结广劝信(佛性)
* 二释后偈(后偈)
* 二一喻外取失(二一)
* 二一颂喻得(若能)
* 四推功有在(一切)
* 四北方功德慧○
* 五东北方精进慧○
* 六东南方善慧○
* 七西南方善慧○
* 八西北方真实慧○
* 九下方无上慧○
* 十上方坚固慧○



* ○四北方功德慧(四)

* 初四明几小妄觉(二)

* 初唯说凡(尔时)
* 二通于凡小(言词)
* 二四示其真觉(二)

* 初通释前三(我昔)
* 二别释第四(三)

* 初明偈意(后偈)
* 二别释文(谓上)
* 三引论释(故智)
* 主佛觉双圆(一切)
卷三 第 434a 页
* 四推功有本(胜慧)



* ○五东北方精进慧(二)

* 初观法(三)

* 初所执无相观(二)

* 初举分别过(尔时)
* 二显无相观(若能)
* 二缘起无生观(世间)
* 三圆成无性观(诸佛)
* 二推功(如德)



* ○六东南方善慧(四)

* 初见佛(尔时)
* 二见法(一切)
* 三观成利益(无见)
* 四推见有依(正觉)



* ○七西南方智慧(二)

* 初引已励众(尔时)
* 二希众同己(二)

* 初六颂示迷(二)

* 初一人执(此中)
* 二五法执(二)

* 初二执世法(诸取)
* 二三双执世出世(二)

* 初二执法(二)

* 初立理(有诤)
* 二起执(若逐)
* 二一执佛(若生)
* 二三颂启悟(二)

* 初二顺理之得(能知)
* 二一举佛释成(正觉)



* ○八西北方真实慧(二)

* 初二明依实立名名能益物(尔时)
* 二八显名下之实辨益所由(三)

* 初三觉妄證实是觉察义(于法)
* 二一双觉二谛是觉照义(于实)
* 三四非觉而觉是妙觉义(三)

* 初一正显如智(佛法)
* 二二展转释成(知以)
* 三一结成妙义(一切)



* ○九下方无上慧(三)

* 初一释巳名义(尔时)
* 二八显佛胜德(二)

* 初内證德(二)

* 初正明證入(诸佛)
* 二五照境显理(二)

* 初偈正明照境(诸佛)
* 二四遣相显理(三)

* 初一偈双非显中(如来)
* 二二偈释前双非(于法)
* 三一偈拂前无二之迹(无中)
* 二二外化德(凡夫)
* 三一推功结益(如是)



* ○十上方坚固慧(四)

* 初一偈经叹为物兴世(尔时)
* 二四偈别示悲相(佛以)
卷三 第 435a 页
* 三三偈半见闻利益(若见)
* 四一偈半结德无尽(佛智)



* [○/(○*○)]十住品第十五(四)

* 初来意(十住)
* 二释名(二)

* 初解得名(二)

* 初正释(二释)
* 二引證(本业)
* 二辨释名(总言)
* 三宗趣(三宗)
* 四释文(七)

* 初三昧分(二)

* 初总辨大意(尔时)
* 二正释经文(今初)
* 二加分(三)

* 初总辨因缘(三)

* 初标加所因(以三)
* 二加缘显现(十方)
* 三赞说因缘(二)

* 初赞有加因(法告)
* 二双说加定因缘(二)

* 初略释经文(二)

* 初属四因(善男)
* 二令说法(入此)
* 二料拣同异(二)

* 初辨加定因缘(三)

* 初引论例释(然十)
* 二叙昔顺违(三)

* 初出昔解源(以彼)
* 二正申昔解(古人)
* 三辨其有违(便令)
* 三申今正义(二)

* 初申正义(如实)
* 二通妨难(诸佛)
* 二辨加定前后(二)

* 初问(问加)
* 二答(三)

* 初叙昔(古人)
* 二辨非(二)

* 初辨违文(此解)
* 二辨违理(二)

* 初正辨(若言)
* 二通救(亦不)
* 三申今正义(若正)
* 二明加所为(二)

* 初十句别明(为增)
* 二一句结说(所谓)
* 三别显加相(三)

* 初口加劝说以增辨(善男)
* 二意加冥彼以益智(二)

* 初加(是时)
* 二释(二)

* 初返徵(何以)
* 二顺释(下释)
卷三 第 436a 页
* 三身加摩顶以增威(三)

* 初释经文(是时)
* 二辨次第(然三)
* 三引经證(要摩)
* 三起分(法慧)
* 四本分○
* 五说分○
* 六證成分○
* 七重颂分○



* ○四本分(三)

* 初总显体相(二)

* 初总出体相(告诸)
* 二引释本文(二)

* 初按经释(今约)
* 二傍论释(二)

* 初释总句(四)

* 初略释(今依)
* 二结前生后(皆当)
* 三总徵(而得)
* 四广说(五)

* 初标举(然三)
* 二引论辨释(菩提)
* 三疏释彼论(所念)
* 四正酬总徵(然此)
* 五正释今经(今此)
* 二释别句(别中)
* 二标以许说(彼菩)
* 三别陈其名(二)

* 初释经(三)

* 初标数引證(诸佛)
* 二依数列名(何者)
* 三总结显胜(是名)
* 二定位(十)

* 初依唯识(若定)
* 二依摄论(二依)
* 三依瑜伽(三依)
* 四依瑜伽(四亦)
* 五依仁王(五依)
* 六依仁王(六依)
* 七依仁王(七亦)
* 八依璎珞(八依)
* 九依璎珞(九依)
* 十依此经(十依)



* ○五说分(十)

* 初发心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二)

* 初发心之缘(此菩)
* 二正明缘境(四)

* 初标(此菩)
* 二徵(何者)
* 三列(所谓)
* 四结(是为)
* 二胜进(二)

* 初总标(佛子)
* 二徵列(二)

* 初释文(何者)
* 二问答(二)

* 初问(问八)
卷三 第 437a 页
* 二答(略有)
* 三徵释(何以)
* 二治地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四)

* 初标(此菩)
* 二徵(何者)
* 三列(所谓)
* 四结(是为)
* 二胜进(三)

* 初总标(佛子)
* 二徵列(何者)
* 三徵释(二)

* 初徵(何以)
* 二释(欲令)
* 三修行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二)

* 初总相标释(此菩)
* 二开章别释(四)

* 初依论势作生灭无常释(二)

* 初解总句(论云)
* 二解别句(于何)
* 二依涅槃常无常对释(二)

* 初问答生起(问涅)
* 二依经正释(又无)
* 三傍净名生灭无生灭释(二)

* 初正释(又初)
* 二引證(三)

* 初庵提遮经(故庵)
* 二瑜伽论(瑜伽)
* 三辨中边论(若依)
* 四取涅槃意双非常无常灭迹以释(又无)
* 二胜进(二)

* 初标列(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四生贵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何者)
* 二胜进(二)

* 初正明(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五具足方便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三)

* 初自分(此菩)
* 二胜进(二)

* 初徵列(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六正心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三)

* 初自分(此菩)
* 二胜进(二)

* 初徵列(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七不退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四)

* 初三句约三宝(此菩)
* 二二句别显前法(闻有)
* 三三句别明初佛(闻过)
* 四二句约佛境智(闻佛)
卷三 第 438a 页
* 二胜进(二)

* 初徵列(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八童真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此菩)
* 二胜进(二)

* 初徵列(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九王子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此菩)
* 二胜进(二)

* 初徵列(佛子)
* 二徵释(何以)
* 十灌顶住(二)

* 初徵(佛子)
* 二释(二)

* 初自分(二)

* 初十句所成德用(此菩)
* 二十句赞胜难测(佛子)
* 二胜进(三)

* 初总标(佛子)
* 二徵列(何者)
* 三徵释(何以)



* ○六證成分(二)

* 初现瑞显实(二)

* 初此界(二)

* 初动地(尔时)
* 二雨供(雨天)
* 二结通(如此)
* 二菩萨證成(二)

* 初能證现前(又以)
* 二发言赞述(四)

* 初赞其所说(作如)
* 二举同显證(我等)
* 三举因结成(佛子)
* 四结通广遍(二)

* 初释文(如于)
* 二料拣(三)

* 初问法同(问此)
* 二问处遍(问说)
* 三辨文次(有云)



* ○七重颂分分(二)

* 初九十一颂正显前法(十)

* 初四十六颂颂发心住(四)

* 初三颂发心缘(尔时)
* 二三十二颂缘境发(二)

* 初十颂缘十力发心(三世)
* 二二十二颂别显所求(十)

* 初俗谛智(随诸)
* 二真谛智(一切)
* 三神通智(欲悉)
* 四解脱智(欲一)
* 五劫刹智(过去)
* 六三乘智(三世)
* 七三密智(三)
卷三 第 439a 页

* 初身密(无量)
* 二语密(欲以)
* 三意密(欲使)
* 八唯心智(种种)
* 九无碍智(过去)
* 十权实智(欲以)
* 三十颂胜进所学(菩萨)
* 四一颂总结(此是)
* 二五颂颂治地住(三)

* 初二颂自分(第二)
* 二二颂胜进(巳住)
* 三一颂结叹(此是)
* 三五颂颂修行住(二)

* 初二偈颂自分(第三)
* 二三偈颂胜进(次令)
* 四六颂颂生贵住(三)

* 初三颂自分(第四)
* 二二颂胜进(过去)
* 三一颂结叹(如我)
* 五五颂颂具足方便住(三)

* 初三颂自分(从此)
* 二一颂胜进(一切)
* 三一颂结叹(此第)
* 六四颂颂正心住(二)

* 初自分(第六)
* 二胜进(一切)
* 七四颂颂不退住(二)

* 初自分(第七)
* 二胜进(一即)
* 八五颂颂童真住(二)

* 初自分(第八)
* 二胜进(了知)
* 九五颂颂王子住(二)

* 初自分(第九)
* 二胜进(法王)
* 十六颂颂灌顶住(二)

* 初四颂自分(二)

* 初三颂所成德用(第十)
* 二一颂赞胜难测(其中)
* 二二颂胜进(一切)
* 二有九颂结叹劝修(三)

* 初一偈总叹十住(如是)
* 二六颂别叹发心住(过去)
* 三二偈结叹发心况出修行(去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三(毕)
卷三 第 44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