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122-05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溪堂集卷七       宋 谢逸 撰

  序

  送汪信民序

  古人之学也为道今人之学也语言句读而已古人所
以治心养气事父母畜妻子推而达之天下国家无非
道也吾之所学固如是也读四牡之诗得君臣之义读
常棣之诗得兄弟之义读伐木之诗得朋友之义读采
卷七 第 1b 页 WYG1122-0518b.png
薇之诗得征伐之义其有为也其有行也亦若是而已
有问焉则曰吾之所学诗者有得于此也读尧典之书
得舜之所以事尧读传说之书得傅说之所以事高宗
读禹贡之书得禹贡之所以治水读洛诰之书得周公
之所以营洛其有为也其有行也亦若是而已有问焉
则曰吾之所学书者有得于此也以至昜也春秋也三
礼也孝经也论语也未尝不学焉其有为有行亦未尝
不因其所学也甚哉今之人不善学也问其语言句读
卷七 第 2a 页 WYG1122-0519a.png
则曰吾尝学之问其所为所行则曰吾不知也呜呼语
言句读果可以为道乎哉吾友汪信民可谓善学者矣
身不满六尺而勇足以夺三军之帅布衣藿食而享之
如万钟之禄不出户庭而周知四海九州之务其为学
无所不通而尤长于经术自丱与余游以至擢进士为
天下第一未尝有间言今得长沙学官行且有日矣乞
余言为别因以古人之学告之庶几从其学者慕古人
之学而不溺于今人之学也

卷七 第 2b 页 WYG1122-0519b.png
  临川集咏序

  山川之胜风物之美有目者皆可见有口者皆可言至
于声之笔舌曲尽其妙垂于后世而传之无穷非工于
诗者不能也临川在江西虽小邦然濒汝水为城而灵
谷铜陵诸峰环列如屏障四顾可挹昔有王右军谢康
乐颜鲁公之为太守故其俗风流儒雅喜事而尚气有
晏元献王文公之为乡人故其党乐读书而好文词皆
知尊礼搢绅士大夫自古及今游是邦者不知其几人
卷七 第 3a 页 WYG1122-0519c.png
矣皆湮灭无闻独形于篇首者可考而知也郡人郑彦
国得其诗数百首编为五卷名之曰临川集咏后之君
子欲知此邦山川之胜风物之美不必登临周览展卷
可知也大观四年九月十五日序

  圆觉经皆證论序

  荆国王文公常问真净禅师曰诸经皆首标时处独圆
觉经不然何也真净曰顿乘所演直示众生日用日用
现前不属古今老僧与公同入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
卷七 第 3b 页 WYG1122-0519d.png
宾主非关时处又问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證圆觉而
圭峰禅师易證为具谓是译者之讹其义是否真净曰
圆觉经若可易维摩经亦可易维摩经岂不灭亦不灭
受蕴取證然则取證与皆證之义亦何异哉盖众生现
行无明即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说非是文公大悦称
赏者久之自是真净始有意为圆觉著论虽时时与门
弟子辩说大旨至于落笔未遑暇也真净既示寂而法
子惠洪取其师之说润色而成书凡二万馀言逸尝评
卷七 第 4a 页 WYG1122-0520a.png
其文其理致高妙造语简远如晋人之工于文生肇之
徒不足多也昔司马迁作史记述其父谈之志而班固
亦续其父彪之业而为西汉书古之作者著书立言以
示后世岂尝徇一己之私见哉凡以见先人之法而已
洪著此论推真净之说以明诸佛之心是亦见师之法
也若夫心之精微口之所不能言者父不得传之子虽
洪且不得而论之矣予又乌得而序之哉

  林问录序

卷七 第 4b 页 WYG1122-0520b.png
  洪觉范得自在三昧于云庵老人故能游戏翰墨场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每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莫非尊
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之
馀论每得一事随即录之垂十年间得三百馀事从其
游者本明上人外若简率而内甚精敏燕坐之暇以其
所录编为上下帙名之曰林间录因其所录有先后故
不以古今为诠次得于谈笑而非出于勉强故其文优
游平易而无艰难险阻之态人皆知之明有是录也所
卷七 第 5a 页 WYG1122-0520c.png
至之地借观者成市明惧字画漫灭而传写失真于是
刻之于版而俾余为序以传后世余谓斯文之作有补
于宗教如俭岁之粱稷寒年之纤纩岂待余序然后传
哉愿托斯文以传不朽此余所以欲默而不能也昔乐
广清谈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先作二百语以述己
志岳取而次比之便成名笔时人或云若广不假岳之
笔岳不假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今觉范口之所谈笔
之所录兼有二子之美何哉大抵文士有妙思者未必
卷七 第 5b 页 WYG1122-0520d.png
有美才有美才者未必有妙思惟体道之士见亡执谢
定乱两融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故纵口而笔肆谈而书
无遇而不贞也然则觉范所以兼二子之美者得非体
道而然耶余是以知士不可不知道也觉范名惠洪筠
阳人今往临川北景德禅寺云

  宽厚录序

  谢子与乡里诸君子每月一集各举古人宽厚一事退
而录于简册号曰宽厚录庶几人人勉励相师成风如
卷七 第 6a 页 WYG1122-0521a.png
周成王汉文帝时人也古人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又
云君子不欺闇室若乃口谈宽厚而心存刻薄在外宽
厚而居家刻薄非所敢望于诸君子也其事以所举长
幼为先后不以世次为序

  记

  淇澳堂记

  富贵而骄贫贱而怨人之情也富贵而不骄贫贱而不
怨岂人之情也哉学使之然也盖知箪食瓢饮无以异
卷七 第 6b 页 WYG1122-0521b.png
于击钟鼎食革冠草履无以异于衮衣绣裳蓬户桑枢
无以异于彫墙峻宇则彼之富贵此之贫贱其有异乎
无有异也余是以知贫贱而怨者富贵必骄富贵不骄
者未有贫贱而怨者也临川晏宗武幼从荆国王文公
学文公名之曰防既长又以宗武字之言若淇澳所美
卫武公能以礼自防者乃可宗也文公之期宗武可谓
远也已矣宗武虽生于大丞相元献公之家而世其皇
考中散之禄然朴茂温恭如山林布衣之士庶几能践
卷七 第 7a 页 WYG1122-0521c.png
文公之言矣始余读淇澳之诗见序诗者言武公能听
其规谏以礼自防而诗独不言其所以听其规谏何哉
及读国语见左史倚相称武公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
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𥊍御之箴临事
有瞽史之道燕居有师工之诵然后知武公之所以能
以礼自防者以能听其规谏所以能听其规谏者以能
善学故也今宗武作淇澳堂于私第又刻文公之言于
其壁盖将朝夕游居寝卧于其下想见武公之为人以
卷七 第 7b 页 WYG1122-0521d.png
无忘文公之言其志盖可进矣呜呼人患不学耳苟有
志于学焉古人岂远我哉宗武诚能无忘文公之言则
他日享元献之富贵其不骄也必矣大观二年五月十
二日记

  三益斋记

  聪明才智之士何世无之然或作聪明恃才智偃然自
大视天下莫已若者故所与游者皆面䛕悦已之人忠
言谠论不闻于耳而正直刚毅之君子望望然去之矣
卷七 第 8a 页 WYG1122-0522a.png
苟能守之以厚重养之以卑晦虚怀屈己以交天下之
士则直者献忠辩者献说智者献谋勇者献决其从政
则审而不妄其施令则信而易行其志虑日广其悔吝
日消故能永保其爵位令终其福禄当时颂其功名而
后世仰其风采也周公相成王以师见者十人以友见
者十二人穷巷白屋之士所先见者三十九人则昔之
相天下者未始不然也介子推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
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
卷七 第 8b 页 WYG1122-0522b.png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并二十五人之力虽治天下可也
况荆乎则昔之佐一国者未始不然也宓子贱宰单父
仲尼曰子治单父而语余所以为之者子贱曰不齐所
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仲尼曰父
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
可以教学矣则宰一邑者未始不然也呜呼以周公之
圣子推子贱之贤其相天下佐一国宰一邑犹且折节
以下士况不为周公之圣子推子贱之贤者乎通守延
卷七 第 9a 页 WYG1122-0522c.png
年陈公聪明才智绝人远甚其剸裁庶事精敏开达无
所凝滞虽吏牍盈庭而区别皂白咄嗟而办至于文章
翰墨乃其馀事而忠义名节盖其家法也作斋于厅事
之西以为燕息之地而名之曰三益则是不以聪明才
智自贤而欲求直谅多闻之士以为益也观公之名斋
盖有慕于古之圣贤者矣其志岂易量哉某虽愚不肖
获从公游每听其论议观其施设竦然异之所以警发
昏愦者为不少矣退而日夕加意思念求所以广公之
卷七 第 9b 页 WYG1122-0522d.png
志者而胸臆约结卒无一言以为献岂不负公名斋之
意也哉既以是愧于公又书其事以告后之君子庶几
为来者之劝也

  浩然斋记

  学圣人之道而不知孟子不善学圣人者也学孟子之
道而不知养气之说不善学孟子者也士大夫平居燕
閒望其容貌肃然以正若不可屈以非义听其论议高
妙超然远出乎尘垢之外观其趋操淡然不以名利为
卷七 第 10a 页 WYG1122-0523a.png
怀视天下之事无足动其心者一旦临利害而惊事权
贵而佞处富贵而骄不幸而贫且贱焉则憔悴失志悲
歌自怜若天壤之间无所容其躯是何者不善养气故
也盖善养气然后不动心不动心然后见道明见道明
然后坐见孟子于墙食见孟子于羹立则见其参于前
者无非孟子也大梁赵彦修生乎帝胄而好学如布衣
年未三十而落笔如老成人语其志岂易量哉为安仁
酒官名斋曰浩然以书走临川求余文为记余虽未尝
卷七 第 10b 页 WYG1122-0523b.png
即其人考其行事徒观其名斋之意则知善学孟子者
也韩愈氏曰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彦修可谓
知其本矣余安得而不书

  介庵记

  人皆知通可以合于世而不知合于世者不在乎通而
在介也不择君而仕不择人而友不择利而取举斯心
而游于世何所往而不合哉然伪穷而隙生诈穷而怨
生奸穷而祸生小而其身危大而赤其族也谓之合可
卷七 第 11a 页 WYG1122-0523c.png
乎非其道不仕非其贤不友非其利不取初若不合于
世也苟有合焉确乎其不可拔也属属乎其不可间也
胶漆不足以为固也金石不足以为坚也借不合于今
之世其必合于后世矣是其合果不在乎通而在乎介
也伊尹傅说吕望栖迟田野之间老农之与居胥靡之
与伍龙蛇鱼鳖之与游若将终身焉岂期汤高宗文王
之我知邪一旦禠其蓑笠裹以衮冕士大夫莫敢谁何
执其手而与之谋桑阴未移而膏泽下于民矣一何合
卷七 第 11b 页 WYG1122-0523d.png
之速也孔子孟轲刈杀仁义之蒿莱以通大道以至龃
龉穷饿而死终无所合也然至今言道者必稽焉是乃
所以为合也吾友王立之居京城之南跬步天子之庭
而闭关却扫不调者十年编茅以除风雨大署其窦曰
介庵信乎其介矣抑不知天将诱其衷而使合于吾君
吾相邪抑将撼顿其志气而使其言合于后世邪合与
不合其命悬于天矣立之勉乎哉无病世之不我合也
初立之筮仕遇豫之解占者曰是谓介于石不终日贞
卷七 第 12a 页 WYG1122-0524a.png
吉立之曰吾志也咈时以从欲瘠德以肥家不祥莫大
焉吾其归乎至是庵成命予记之遂以为记

  小隐园记

  环仙翁之居皆山也其东北冈峦林麓望之而雄伟即
之而深秀如龙之跃如鸾之翔而欲下也以仙翁隐居
于此因名之曰小隐焉依山之趾缭而为径负山之腹
敞而为堂因其洼疏而为池隆其中峙而为岛显而为
亭隐而为庵跨清漪而为桥面绿阴而为轩盖循乎径
卷七 第 12b 页 WYG1122-0524b.png
可以造幽谷登乎堂可以揖远岫临乎池可以流觞坐
乎岛可以垂钓亭出而游观庵入而燕息桥以达乎岛
轩以附乎亭以至嘉花美木班立乎后先幽兰白芷馨
闻乎左右禽鸟之翔鸣鱼鳖之游泳云烟之澄鲜风雨
之清亮四时物象无不可乐也仙翁幅巾杖履日与宾
客逍遥其间或饮而笑歌或醉而起舞或弹琴以平心
志或习射以观威仪或倚树而吟或枕石而卧盖将乐
之终身而不厌者也呜呼兰亭之茂林脩竹足以益右
卷七 第 13a 页 WYG1122-0524c.png
军之美而平泉之草木不足以贷赞皇之辜午桥之燠
馆凉台足以佚晋公之老而金谷之池亭不足以盖季
伦之愆是则园囿台沼之乐必知其所以乐者然后乐
其乐也仙翁年壮气锐时挟弓佩剑跃骏马游乎大梁
之墟慨然以功名自任者也命不偶仕不遇退而自肆
于邱林虽未尝炼丹辟榖而人皆以翁称之岂非毁誉
得丧不动乎胸次超然彷徨乎尘垢之外如安期羡门
之徒耶然则仙翁之乐知其所以乐者矣仙翁金溪人
卷七 第 13b 页 WYG1122-0524d.png
盖朱世衡子平也

  上高净众禅院记

  天下佳山水莫富于东南有道之士庐其中者十常七
八彼强有力者固不可以货取而山川之神亦不得擅
而有之何哉盖有道之士得佳山水而庐之学者皆翔
集焉而斯道不孤矣山川之神虽避之百舍可也孰敢
擅而有之哉茱萸山净众禅院盖上高佳山水处也咸
通中有异僧自鄂渚茱萸山飞锡于此因得是名其后
卷七 第 14a 页 WYG1122-0525a.png
万载谢氏施地为院而净众之号治平天子始赐焉世
以父子继主院事其徒虽被褐右袒而行如驵侩饱食
煖衣怀晏安之耽而不虞牛后之祸兹山之神阴欲夺
其地以畀有道之士如蛾赴烛自投宪网邑大夫李侯
以其奸状闻于府而曹使君丽其罪于法杖其背而黥
之一境大悦又请于朝以其院为禅林而授法席于长
老顺公顺公得法于大愚言禅师盖有道之士也顺公
既尸法席学者靡然从之屦溢户外顺公曰兹山之禾
卷七 第 14b 页 WYG1122-0525b.png
黍可以榖学者之腹而栋字敝陋不足以待风雨学者
何所托宿哉于是斩木于山砻石于江大兴工役易其
敝陋而一新之未几而堂皇虚明廊庑静深晨香夕灯
像设严肃此前日呼枭掷马沐猴斗狗之地也鼓板钟
鱼如霆如雷百夫就食寂无履声此前日刲羊刺豕炰
鳖鲙鲤之地也摄衣升堂举扬宗教四众围绕得大欢
喜此前日织屦辟纑抱布贸丝之地也院初无刻识顺
公惧后世无传焉作书走临川乞记于余余曰古者禅
卷七 第 15a 页 WYG1122-0525c.png
律合为一后世禅律分为二故学禅者笑律而不知律
中有禅学律者笑禅而不知禅中有律百丈海公禅师
也而戒行峻洁不害为禅东林远公律师也而胸怀旷
达不害为律顺公固两忘于禅律之迹矣愿以此告学
者庶几不负曹使君革律为禅之意大观二年九月十
五日记

  应梦罗汉记

  显谟阁待制朱公治抚之二年革北景德律寺为丛林
卷七 第 15b 页 WYG1122-0525d.png
敦请真净法子惠洪委以禅席余尝与惠洪周览寺中
得古画一束于败壁之下展而视之乃十八大阿罗汉
也然亡其一焉是为第五喏罗尊者洪作诗嘲之曰十
八声闻解埵根少丛林汉乱山门知他何处逻斋去不
见云堂第五尊后两月武雄副指挥使杜益之女梦一
老僧入其室杜氏曰此军营也僧胡为来哉僧曰我非
凡僧也乃北景德罗汉耳今失其侣烦乃翁为我寻之
杜氏觉而诊其梦益恍然不知何等语也后数日益与
卷七 第 16a 页 WYG1122-0526a.png
其女过旁舍见壁间有古画罗汉女惊曰此梦中所见
老僧也益得之以示洪洪笑曰吾诗所谓不见云堂第
五尊汝何自得之哉益悲喜再拜为言其事又施财装
背及新其阁而居之呜呼异哉彼罗汉者弃于败壁之
下久矣不示现于伽蓝而示现于军营不托梦于比邱
而托梦于女子果何谓哉盖非罗汉愿力深重悯兹卒
伍流浪苦海贪怖生死业障缠缚无解脱期所以示现
于军营而托梦于女子者岂徒然哉如文殊出光明于
卷七 第 16b 页 WYG1122-0526b.png
河东劲悍之地而僧迦现妙相于淮泗阛阓之区是皆
圣贤之深意也昔舍卫国有男子名曰须菩提虽智慧
过人而性多嗔恚见者皆恶之或问世尊曰今此须菩
提宿造何业常怀嗔恚世尊曰此贤劫中有一比邱常
行劝化或有违忤便出恶骂以是缘业五百世中受毒
龙身虽得为人宿习不除心常含毒欲知彼时劝化比
邱恶骂者即须菩提也又迦罗卫国有男子名曰威德
生而殊妙见者皆悦之或问世尊曰今此威德宿殖何
卷七 第 17a 页 WYG1122-0526c.png
福为众钦慕世尊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人以萎花拂
毗婆塔尘缘此功德九十一劫为众钦慕欲知彼时举
花拂塔人即威德是也且须菩提以一言之失至于五
百岁后习气不除为众憎恶而威德以一举手之劳至
于九十一劫为众钦慕然则世之君子在在处处人皆
爱而仰之岂非宿殖善根者乎朱公以上等根器具正
眼目寂用俱真得大欢喜所至之地未尝伛俯而人皆
爱之未尝叱咤而皆畏之自搢绅韦布以至山野小人
卷七 第 17b 页 WYG1122-0526d.png
幽闺妇女莫不钦慕爱仰唯恐其去则知善根宿殖岂
止威德一举手之劳哉惜乎世尊入灭无得而问之今
北景德寺革律为禅未淹三月而第五尊者出此殊胜
安知过去生中不与我公有大因缘也哉是为记

  寿亭记

  生之必死犹昼之必夜而颜渊之死孔子以为不幸何
哉盖君子有生之道而死为不幸小人有死之理而生
为幸免颜渊宜生而寿者也夭而死斯为不幸矣孙升
卷七 第 18a 页 WYG1122-0527a.png
甫敷山之隐君子也有生之道不幸而死诸孤葬于敷
山之阳作亭于墓前取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故以
寿名之亭成乞记于阳夏谢逸表章所以名亭之意逸
曰孔子所谓仁者寿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释氏所
谓无量寿三圣人者其言虽异其意则同盖仁者尽性
尽性则死而不亡死而不亡则其寿岂有量哉彼徒见
发毛爪齿归于地涕唾津液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
风而以为其人真死矣然不知湛然常存未尝死也呜
卷七 第 18b 页 WYG1122-0527b.png
呼凡有形者未始不坏而不坏者未始有形者也劫火
洞然虽大千且不免于坏而昧者乃欲保七尺之躯以
为千年之计可不大哀耶彼孰知不坏者视百千万亿
劫如弹指之顷耳此岂世俗之所谓寿也哉诸孤以是
寿其先人则斯亭之作余无间然矣遂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