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自动笺注)
華嚴懸談玄記第六
蒼山再光寺比丘瑞集
「疏隱顯俱成等者經云譬如月閻浮提人見其形
而亦不減月中住者見其形大而亦不增釋曰見
大則大顯小隱見小則小顯大隱而無增減前是祕
密俱成餘一切法類此可知。」
【鈔八九夜月者下疏云月者缺也有虧缺故下面
頗胝迦寶水精所成能冷能照長阿含云其城方
正一千九百六十里高下亦爾王座二十里遙看
似圓而實方正(日天同此)俱舍云近日日影覆故見月
輪缺(以日行稍疾月行稍遲行度有異如月時盡漸近日輪日光赫發輝彼月輪映奪不現)
乃至對照或隔須彌不被照時即全體現今取映
一半之八九夜月為喻也言不同晦月者初學
記云晦者月盡之名晦者灰也火死為灰月光
而似之也弘決志云晦者暗也言望者初學記云
望者滿月之名日月相望也然此喻有二種隱顯
從上喻及法合異隱顯如東方下先對異體
東方入處下彰其同體或但喻其隱顯通同
異體義。】
「疏重重交映下今疏雖八皆舉喻若就門為言唯此
一門從喻受名就法立應云重無盡門。」
【鈔亦如下以喻顯喻也以重現之理深遠難測帝
網之喻世不見故以近事以況遠旨。】
「疏念念圓融下意謂念劫圓融今隨文對故言念念
然念與劫皆有相即相入等義而與諸門異者餘就
依法此約能依時所依之法既自融通能依之時
融通也。」
【鈔十種三世者應云以三世說為十種也。
▲鈔
現在平等者下疏云現在即事可見故但對前
後立現在名言未來無盡者下疏云未來是續
起法故未來未來名為無盡三世一念
下疏云現在一念過去未來未來過去
自具三世三世相因者此三世現在因過
未現中有過未過去因現未過中有現未未來
過現未中有過現以果從因出不異因故則九世
為別一念為總也。
▲鈔一夕之夢經於數世者如
黃梁南柯之夢亦如下西域隱士等事可檢於
說之莊生者即內篇云昔莊周蝴蝶
翔然蝴蝶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等言假寐
毛詩注云不脫衣冠而眠也。】
「疏法門重疊等者隨舉一法即是一切無盡法門
雲起欻然重疊徧空故。」
【鈔下經云者有指迴向者經無顯文今義引昇兜
率宮品由彼有三段經文含於四義初一段文
十句多因以成多果經云百千億那由他先
兜率菩薩眾以從超過三界所生離諸煩
行所周遍無礙心所生甚深方便所生
廣大心所堅固清淨行所增長思議
所生阿僧祇善巧變化成就供養佛心
所現無作法門之所印(即多因也)出過諸天供養
(多果也)供養於佛釋曰上即多因生多果也若取前
多因一一別生諸供具即第四句多因生一果(即今
鈔意也)然鈔中即義引彼第二一因生一果文爾
文云無生法所生一切衣今舉此華從無生法
所生者即義引也又加等字為多因故下疏所
引倣此可知
▲鈔非是託此別有所表者不同
華等衣表忍辱室表慈悲但以一事表於一義復
離能表別有所表故今明一事即人即法即依即
正具無盡德故。
鈔至相等終南山至相寺唐時智儼法師華嚴
第二祖也稟受文殊化身杜順和尚心既精通
自有文釋勒成一卷十玄門中有純雜賢首
門人也故教義中仍立純雜至探玄記方改為
廣狹門言然有二意下出改之意也初意中復有
二意初濫理事無礙設如假設牒彼救詞亦濫
單約事說二者下縱成事無礙而復奪其濫於
即入。
▲鈔今以至相約行為異者清涼出至相意
應例前難云一者事如理徧故廣不壞事相故狹
亦濫事理無礙答取其能如理者與不壞相明
礙何濫理事無礙若爾至相亦取能契理明無礙
故問其能如理之事如理廣徧更無餘法不壞相
故則有餘法此二門異亦不成事事無礙答即廣
即狹何有二門異耶若爾至相亦即純即雜何有
二門異耶二者如金剛圍山數無量悉能安置
端如是廣之與狹不相障礙者則事事無礙
成而復毛中存諸山相入門也若毛即山相即門
也答雖有即入意廣狹無礙若爾雖有即入
意取純雜無礙若如向說其理則齊今以賢首
一切法至相但約行以明義則似局故圭山云
雜約萬行賢首小異耳今以主伴一門在前
說儀周普中欲十義復出之即不遺古德
之義以妙理無方故巳上辨古今取捨言比華開
下方消疏萬行芬敷披拆比況華開於錦上雖
青黃五色之線相間宣通錦上而華色各異喻
純雜也。
鈔總顯高深者高約權深約小然可互通亦由深
故權不測高故小絕聞故新經序云一極唱高二
乘絕聽今約義順故作此明由法門高遠權雖聞
不信法門深妙故小雖在坐而不聞所以
高深而不互通也。
▲鈔又前下問大段既明
成益何前二而非益耶故此答也言反勸者未入
權小不令入彼令於圓教信仰故入者迴令入
圓即成益也。
▲鈔泰華倚天泰華五嶽之二
泰山東嶽萬物相通泰於東方華山
西嶽華之為言獲也言萬物生熟得獲也言岷
峨拂漢岷峨二山之名漢謂天漢河漢倚天
漢皆言其高言論語云者即子罕九篇顏淵
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
後彼美夫子之道今借初句讚此經之高也。
出現云下云文先反顯設有之言似當假
設望慈氏讚善財言餘諸菩薩於百千萬億那由
他劫乃能滿足菩薩行願善財一生即能淨佛
剎等斯則舉權顯實非假設也言那由他者十萬
為億十億為落叉十落叉為俱胝十俱胝為那由
刊定記云第九數當萬萬也言大威德法門者
鏡心錄云即一真心也問若實有此菩薩為在何
位下疏答云義當三賢以入證聖必信圓故若約
教道三祇未入玄故下鈔云若教道施設
教道既未真則成佛義亦非真也教不實故以
心存妄念帶此妄念修行多劫虗事劬勞畢竟不
成佛果若約證道三修行必巳尅證修權既深
入見道後則能入實方始證知妄念本空等所以
凡夫頓能信者宿因聞熏為種別故今更不信當
來豈聞言若得聞下後順釋言如來家者攝論
云於真如證會名生佛家言等字者等餘文云隨
一切如來境界具足一切菩薩安住一切
種智境界乃至深入如來無量境界等。
鈔如魚登龍門呂氏春秋龍門開河水于
孟門大溢是謂洪水禹鑿龍門南流今降州
龍門縣是也尚書云龍門山河東郡西界
山高五千仞(七尺曰仞)而有三級水流注於下赤
鯉魚每年於春暄之際會山下逆水而上
有分登過龍門自有天火燒尾脫鱗驅雷駕電
興雲致雨得化為龍(如入華嚴之機也)若登不過者自有
朱點不得再登曝腮龍門之下(如此假名菩薩)故
謝玄暉詩云戢翼驤首乘流曝鰓即其意也。】
「疏深不可窺下即法界品初如來頻呻三昧會中
菩薩大眾皆見逝多林及宮殿虗空三處有種種莊
境界事又聞不思議等法諸大聲不見不聞故
云爾也言嘉會者易曰亨者嘉之會也又云嘉會
合禮借以如來說經之會也。」
【鈔悉覺真諦等者下疏鈔云然聲聞皆是菩薩
欲顯深法託為聲聞故所歎德言含本跡今釋為
二門一就跡約小十句聲聞一得現觀於四
真諦善覺了故(即俱舍見緣事三現觀也正是初一其後二)二皆證實
際者即入正性離生無方便慧巳作證故(煩惱如生食在
腹巳行純熟無生澁故)三深入法性者所覺巳窮故法華云
等同法性三獸度河理無二故四永出有
海者生分巳盡由闕大悲故自永出(如鹿獐透圍)五依
功德有為無為(有餘依無餘依)之德依佛成故即逮
得巳利六離結使縛者即巳盡有結謂九結(愛恚慢癡
疑見取嫉慳也)十使(即根本煩惱難解故名結役心故曰使)現行離故七住
無礙處者無煩惱礙種子亡故八其心寂靜猶如
虗空者即心善解脫(離定障故又彼相應心得離縛故)寂如虗空
九永斷疑惑者即慧善解脫(離性障故又離無明貪等體故)於佛
無惑(由證此二獲有為無為二種功德)十於佛智海深信趣入者
即明非定性皆可迴心信入佛智(法華云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
得入況餘聲聞經即佛慧)二約本就菩薩歎者明此皆是權故
一覺第一義二方便巳具善能入於無際際故(智論
法性為實證實為際凡但有實而無際)三二空真理窮其源故四具
足大悲能入不染方永出故五依十力等離小見
故六不斷不俱方能離故七巳淨所知無二礙故
八處亂恒寂了本空故九佛不共德雖未證得亦
無疑故(發心品中菩薩於佛十力雖未證得亦無疑故)十一切種智證信
入故(初地巳上皆依佛智海故)問既具本門之德何得聾盲
答下疏云然皆廢本從跡以顯一乘因果不共
玄故。
鈔逝多林者唐言戰勝波斯王所太子
子初生王戰得勝故以為名以須達太子之園
以施佛太子施林是以名焉表依善友勝出魔軍
凡小故。
▲鈔舍利弗(此云鶖子或云鶖鷺大乘法師云是百舌鳥亦云
春鸎其母眼睛明利似彼鳥故從母立名云舍利弗怛羅即子也增一云智慧無窮决了諸疑第一)
大目犍連(此云採菽氏上古仙居山食豆母是彼種揀餘此姓云大增一云神通輕飛能到
十方第一)摩訶迦葉(此云大飲本族仙人尊者身光蔽日月增一阿含云羅閱祇大富
長者迦維羅婦名檀那子名畢鉢羅子婦婆陀其家千倍勝缾沙王十六大國無與為隣畢鉢羅
迦葉名也其父禱此樹而生故付法藏傳云毗婆尸佛滅後其塔像金色缺壞貧女得金珠請匠為薄金
歡喜治瑩佛畢立誓夫婦九十一劫天上人間身恒金色恒受快樂最後迦葉夫婦畏勝王得罪
一犁用九百九十〔雙〕牛金犁又云其家有㲲最下品直百兩金釘釘入地十尺不穿破如
本無異六十庫金一庫管三百四十斛又云〔欻〕浮耶陀在濁水底光徹水上闇闇迦葉身光
於此光照由旬一云佛法中行十一頭陀行迦葉第一揀餘迦葉故云大也)離婆
多(此云星室祀之生故亦云假和合悟之得道智論云此人於空亭止宿見二鬼爭屍皆言我先持來
二鬼共言取其分判此人實見小鬼持來及被鬼問竊自思惟我隨言一持來彼不得者必當見害我寧
實語死終不以虗而終遂如實小聖者持來被其大鬼援其手足隨而食之得屍之鬼便取其屍手
足隨安彼鬼食竟拭口而去及明憂不測誰身言假和合初常疑云若我本身眼見損去若是他身復
我行疑惑猶豫逢人即問見我身不眾僧見之云此人易度而語之云汝身本是他之遺體非巳有
也悟此假合因即得道以常問故亦云常作聲也)須菩提(此云善現善吉空生生而室空
相師占之善相故解空第一)阿㝹樓䭾(此云無滅賢愚經說弗沙佛末世饑饉辟支佛
名利行乞空鉢無獲有一貧人見而悲悼白言勝士能受稗不即以所噉奉之食巳作十八變後更採
稗有兔跳抱其背變為死人無伴得脫待暗還家委地成金人拔指隨生用脚還出取之無惡人
王欲來奪之但有死屍無所即是金寶現報如是九十一返天上人間財寶無有滅盡也)難
陀(此云歡喜性極聰敏音聲絕倫即牧牛難陀根本乃牧牛之人問佛放牛事佛答牧牛有十一事
不在高山不居深㵎草無硬澁四水三德不令冷熱五住處須平六頭六加刷七向水徐行
八一日三飲九一飲三歇十出入須明十一主常隨後彼因知佛具一切智遂求出家阿羅漢果)劫
賓那(此云黃仙人之族又譯云房宿有二義一父母禱此宿感此子故二云與佛同房宿故謂初
詣佛所欲出家時夜值雨寄宿陶師房中以草為坐晚又有一比寄宿即推草座與之自在地坐夜
相問欲何之答曰覔佛後比丘即說法辭去豁然得道後比丘即佛也增一云知星宿日月第一)迦
旃延(此云剪髮種〔止〕古多仙山中靜年歲既久鬂髮稍長無人為剃婆羅門法要剃髮故一仙有
子兄種人覲父小者乃為諸仙剃之諸仙願獲後成仙道爾來比亦皆稱剪髮一云論議第一)富
樓那(又具云彌多羅尼子此云滿慈子又云滿願父江邊梵天求子正值江滿父夢七寶器盛
滿中寶入母懷母遂懷子父願獲滿從此立名四圍中有慈行品其母誦之以為母名增一云說法
第一)皆悉不見下疏云神力(十力等)嚴好(六根二業除意)境界
(分齊所緣)遊戲神變(重閣同空等神變也不壞本相遊戲也)尊勝(智最勝故)妙
行(悲智無礙無功用行)威德(四無畏等)住持(謂勝力住持令有所作)淨剎(華藏世界)
亦復下明不見因初總即分齊大會下別顯(會通
新舊)入(身徧剎塵智入諸法等)至(即新來眾也)詣(即此往彼皆言普者一橫普徧故二
一切故)餘句可思何以故下釋不見所由善根不同
一句總標(以大小善根同故)初明不見佛果之因次二
句不讚果餘句不修因等不見菩薩之因言劣者
不見下結疏意也是日月麗天盲者不覩雷霆
震地聾者不聞道契則隣不在身近菩薩自遠而
聲聞在會不知者矣。】
「疏見聞為種等者十地云轉難處益謂具金剛
種雖八難而聞經以彰聞經益深遠種子無上故言
八難一地獄二餓鬼畜生北洲盲聾喑啞
六佛前佛後(此是古說若新譯云法前法後後譯勝也)七世智辯聰八長
壽天故論云以不受教難入佛法中謂於此身中
不能三乘聖道難之言障障聖道故今疏意有二
一難不障聞謂雖在八難見聞得堅種故二難不
障聖若巳熏種者雖居八難而得成聖故云十地
階也。」
【鈔即隨好品乃至初地云等者引據以此
八難容聞唯憑此二段經為證故問若據此二文
則唯地獄畜生長壽何故便以此八難
答此由天親論以海水畜生惡趣劫火為長
壽天即善趣故諸祖取此義通八難容聞也何者
中經偈云雖在於大海及劫盡火中決定信無
必得聞此經(今經上半順明下半反顯論經唯順明也)今經堪受即
信義疏鈔中釋云若有信有機為堪受者無問
惡道善道難處生皆得聞經以難不障聞故言雖
也(以不信障聞非難障聞故)海水劫火即是轉生時難處也。
海水是龍等者海水即是惡道畜生趣故論云
世界長壽亦得聞此經以昔見聞一乘觀有
惡業故生惡趣問既堪聞法何生難處一乘
緩戒急事不犯三種觀心了不開解以戒生人
天雖見佛不能開解善知識化導修乘即得解
脫今不修乘百千佛出終不得道二乘急戒緩德
薄垢重事戒既犯專守離相之戒觀行相續故佛
會中多列龍鬼三乘戒俱急事理之戒無瑕
相續於今生便應得道必當昇善處華嚴
四乘戒俱緩具犯眾戒永墮泥神明暗塞無
得道勉旃學徒留心法要涅槃云於戒緩
不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為緩。
鈔劫火是天者即是善趨而言長壽天是難者如
經說右脇著地未動之間巳經賢劫佛出世
一轉亦爾但暫臥息尚爾況其一生火災
初禪下論云雖在色界光音天等亦得聞此經此
即指二禪巳上為長壽天也問論釋劫火長壽
天之言今何判劫火長壽天耶答此中雖無長
壽言而前龍趨下却長壽二字三惡為難
長壽恐是譯人悞將此中長壽前文故問劫
火唯在初禪何故論釋於二禪聞經耶答以火起
初禪無人二禪不為其壞於中得聞故論言
字等取三四禪水災風災長壽天難乃至
色亦是得聞今舉初攝後及對水成文故云劫火
(謂火至初禪二禪上聞經水二禪三禪上聞風壞三禪四禪上聞經故云劫盡火中等也)
案智論通上二界五淨居皆長壽難(然智論有四師義異
一云長壽天者非想非非想處八萬大劫二云一切無色通名長壽無形可化不任得道常是凡夫
處故三云或通無想天亦無心任得道故四云初禪四禪五淨居皆名長壽以着禪味邪見不能
道故梁攝論及成實論皆同第三師說然上諸論皆以上二界長壽天)今地論不取
初禪者以(彼有梵王好說法)有覺有觀聞法障輕(一因也)又
正巳燒故不說之(二因也)然三災三禪者以初禪
下界有尋伺故火災壞也二禪下界有喜
水災壞也三禪下界有出入息故風災壞也
初禪以前二因故非難也言光音天者即二禪
第三天也二禪三天初名少光二名無量三名
光音智論亦云第二通名光音天語時口出
淨光故有云彼無尋伺言語亦無用光代語故名
光音瑜伽極光淨謂極光徧照自他處故以此
天巳上為長壽者少光天二劫無量光天壽四
光音天八劫從此上三三天四禪九天
倍增長至究竟天一萬六千劫初空二萬劫
二空四萬劫三空六萬劫四空八萬劫故云長
天也上順論釋八難中善惡二趨巳成二難
地獄天子者從地獄得生天上從舊立名
揀別依主也。
▲鈔佛會鬼神等者前三難依文
據此五難以理而言也然准下疏云修羅
獄容在海鬼神亦有文也言火災之時兼佛前
後者下疏云劫壞之時無佛出故准此則亦有
文也故下疏鈔釋劫火一義不唯長壽天也疏
正在火中亦容得聞眾生見燒燒處有不燒故
鈔云即法華華藏品云劫燒思議所現雖敗
惡其處常堅固明火中聞也如火浣之布火中
之鼠炎鐵團內而有蟲生眾生業殊豈妨火中
法方海水之內正在其中也言人天道者
鈔但云世智辯聰亦不妨聞言聾者目視者下鈔
云其盲等正絕見聞不可說聞但潛益耳忽生耳
目亦容見聞今且約其分缺者說耳。
鈔皆容見聞為種之義者巳上難不障聞言為種
者所熏種子性相不同若依相宗七王所俱為
能熏唯第八識獨為所熏其色心種體勝義之法
不可詰其形相依法性自有三說一終教則二
法緣起真妄互熏即有染緣起有二一者無明
真如三細等染緣起二者真如無明有始
覺等淨緣起真妄互熏為因義邊以為體二
中有二一若約從終入頓之種如前終教二若
直就於頓則無種之種也三圓教二法緣起
切諸法唯一心現故亦二染緣熏時令真如上有
一分隨染氣用現諸染法淨緣熏時令真如上起
一分隨淨氣用現諸淨法則真如上一分染淨
氣用以為種體若不爾者何為種耶今言見聞
種者則以見聞為能熏法界理體為所熏由見聞
熏故即於法界理體之上起一分明智用以為
體用不離體故後經中有食少金剛喻要穿其
身出過於不與肉身雜穢故是以或遇光或
圓修有頓超圓證之益也種體甚深何教及之問
然此八難中種有二類一由昔有聞種今方難處
獲聞堅種既成出難證入如下地獄天子地獄
既爾餘八亦然二者或昔未聞今雖處難而獲聞
以為堅種乃經之通意也。
▲鈔超十地階下
公元695年
難不障聖也問證聖之時非在難處何云難不障
聖答有二意一云望其本故如云地獄天子
二云雖出難方證聖由前難中聞經之力而方證
聖故。
寶手菩薩當令寶重起信手故言足下者推
下苦放足輪光(瑜伽論云於父母種種供養於諸有情苦惱種種救護
往來動轉業故委悉修故得足千輻輪相)言圓滿王者(德用周備攝益自在)放
四十光者(表四十位無不照故)清淨功德者(淨感成德)能照下(所照
分齊)隨諸眾生下(顯淨感成德之義)阿鼻下(以重況輕)此中略無
墮獄之因必前修戒行寬故。
▲鈔爾時天子
下當果獲益准下疏科此文為二。
*先一重益(爾時)
*二展轉益(二)
*初聞香益(又云其諸)
*後見蓋益(二)
*初正明得益(次云若眾生)
*二攝化轉益(後又復云是)
言得十地故者故字義似牒前為因見佛為益然
前來未有十地等處為何所牒是以晉經皆無
故字應將初句故字安迴向下得字之上加一便
下句去其故字應云聞說普賢廣大迴向故便
十地獲諸力莊嚴三昧等即上句得位下句
行分十力莊嚴言以眾生下即見佛益於
懺悔即見佛因(即懺見佛之障以無盡三業法界懺故)即見下正
見佛也言乃至中間經云彼光明中有眾生
等諸佛隨眾生心而為說法而猶未現毗盧遮那
菩薩離垢三昧少分之力言以華散菩薩上者即
心興供也經云化作眾生數等眾妙雲散
毗盧身上住(順下正科此中應云第一重得十地也)言又云等者
依前經中諸天聞天鼓音化作供具中有
萬華雲一萬香雲一萬蓋雲一萬音樂雲一萬幢
雲一萬歌讚雲今即其香雲成益也具云身蒙香
者其身安樂譬如比丘入第四禪一切業障皆得
消滅乃至中間云若有聞者彼諸眾生(上身觸此
鼻聞)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五百煩惱其外亦有五
煩惱貪行多者二萬一千瞋行多者二萬一千
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二萬一千了知
是悉是虗妄如是知巳下與鈔引同今云滅八萬
四千者約總數說也謂根本煩惱一貪二瞋三慢
四無明五疑六身見七邊見八邪見九見取十戒
禁取然一惑力復各有十即為一百計應分為九
上品重故開為三品中下輕故各為一品合為
五百於自五塵總起五百於他五塵總起五百名
本一千又於自他五塵一一各別起五百為五千
別迷四諦為二萬并本一千為二萬一千依三毒
各增及等分(如上經說)各有二萬一千故成八萬四千
也(對法十三云謂有猛利長時貪欲下劣可愛境起上品貪故嗔癡亦然三毒各增等分行者
勢力煩惱現行故惑與境等名等分行也)問經但云了知是虗今鈔
何云滅也答了惑本虗則居然不生不生即滅言
香幢雲者九地瓔珞經云九地白雲寶相
晉經云白寶網今經有雲字合成瓔珞白雲
義也惑亡故清淨顯故自在光明善根成就
鈔釋曰此即第一重得十地也者問此上一節經
文准前科第二展轉中義今鈔何斷屬第一
重答若正得益展轉相對此合是第二重故
前依下疏科判若依此聞香所得相准瓔珞
但第九地不同第二重輪王得十地退非是
一重天子十地今以得十地三重頓圓故攝
入第一重第一重十地後轉化義爾故下疏會
云此品總有三重十地一謂諸天聞天鼓說
法得十地二此天子毛孔化出華蓋見者得輪王
即是十地三輪放光遇者後得十地此三
位皆齊等同時頓成據此與今三節全同。
鈔種清淨金輞輪王恒河沙善根下文廣釋
撮略明大分為二一且順晉經釋二直就今
經釋且初順晉經釋者蓋諸經中十信寄鐵輪王
十住銅輪十行銀輪王十向寄金輪王初
地巳上但增寶相初地七寶二地八寶三地九寶
地十五地十一寶六地十二寶七地十三寶
八地巳上不增寶數但云大應寶九地三經有異
瓔珞白雲寶相輪晉經白淨寶網今經香幢雲自
光明十地百萬神通寶光瓔珞無畏珠寶相輪
今若會者晉經云種一恒河沙轉輪聖王所種善
所謂白淨寶網輪王等等據此經文多箇
輪王善根一輪王之善根也其白淨寶網
王等者是寄第九地菩薩位故若依此經第九地
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若依瓔珞九地
白雲寶相王則晉經白字今經雲字合成瓔珞
白雲寶也瓔珞白雲既是九地菩薩則知晉經
白淨之言是第九地也此則晉經等字從第九地
白淨寶輪王向下等白淨為能等一恒河沙輪王
是所等以第十地菩薩為能種白淨寶網輪王
恒河沙輪王善根為所種則今經金網言以
為所等數也(巳上依晉經什)若依今經金網順晉經釋者
瓔珞金網之言寄十迴向位從十迴向位當
向上金網却為能等一恒河沙輪王及晉經
九地白淨寶網却為所等亦晉經得金網等一
恒河沙輪王所植善根也以第十地菩薩為能具
金網等一恒河沙輪王善根為所具則金網無失
二直就今經釋者則金網之言便是十地菩薩
一輪王有多善根若如是則金網非能等亦
非所等是十地菩薩何者三義故證成一
瓔珞中第十地菩薩無畏珠寶相輪無畏
珠者是清淨義故二以攝化分齊同第十地故次
經云住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
世界教化眾生正同十地中第十地攝報果
所化分齊也三以轉益文證成即次下經文此
放光遇者尚得十地故知此王即是十地
也但經金字瓔珞雖無餘經有故金剛頂經廣
金輪佛頂故其義交雜故須略釋勿厭繁文
後文云下節文前更有一節經俱此在其後
故云後文云也然俱是第三重得十地之意不勞
繁引。
十種清淨眼者一肉眼見一切故二眼見
一切眾生心故三法眼見一切眾生諸根欲故四
慧眼見法實相故五佛眼如來十力故六智眼
知見諸法故七光明眼佛光明故八生死眼見
涅槃故九無礙所見無礙故十一切智眼見
門法界故言十種清淨意者一上首意發起一切
善根故二安住深信堅固不動故三深入意隨
佛法解故四內意知眾生心樂故五不亂
一切煩惱不離故六明淨客塵不能深著故
七善觀眾生意無有一念失時故八善擇所作意
未曾一處生過故九密護諸根意調不令馳散
十善三昧深入三昧無我我所乃至
之言超中間四根清淨故。】
疏解行在一生曠劫之果者在躬語出禮記
云清明在躬氣志如神言曠劫果者是行布教中多
劫所成之果今一生皆圓故。」
【鈔慈氏讚善財云等者疏云解心順理曰善積德
無盡曰財言乃能滿足下願即十向該地前諸位
行即十地親近諸佛即等覺也以近妙覺佛果
一生內者圓融說即凡身一生約法圓融
可爾豈實有凡身一生成辦答依實教修悉皆
爾朗不勉旃千年之鳥不及朝生之鳳普賢生位
互融攝故(普賢即等覺位善財至此位因滿之果故由普賢位與眾生位互融攝故故
云爾也)約行布說亦解行生由前世見聞入地
為證入生言則能下十句者初二句總明通諸行
三入十住四五入十行六入十迴向後四句
二說一云通諸地位一云第七句十地後三
等覺因圓也。
▲鈔及大威等者即毗盧遮那品說
一生歷事四佛而得因圓言大威光者有大威德
道光明故經云初逢一功德須彌勝雲佛
見光即時證得十種法門次聞法獲得彼佛宿世
所集法海光明又得一切法平等三昧光明
又得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智光明等十
一種光明疏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故二波羅
善眼莊嚴佛先得十千法門次與眷屬等同
清淨智名一切方便十法門疏云達一切
法本清淨清淨不取相是名方便即初
地入證之智下九句即餘九地三遇最勝功德
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疏云五度皆福定為
大寂無不照名普光明遇於初佛但得十者自
力未勝故次佛十千者道轉深故唯一者道巳
滿故四遇名稱普聞蓮華眼幢佛威光命終為忉
天王供佛聞法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疏云以
聞此佛說大方便普門遍照正受安住法喜
盡故名曰藏由此證達諸法實相等然初劫之中
須彌山塵數如來經但列四又闕結會現證得
益等疏主云經來未盡若結會者應云爾威光
太子毗盧遮那身是等。
▲鈔上二皆明速證者
前見聞解行二段也以頓超十地曠劫果於
見聞行之中皆是速證之益故總科云成益
超然二所明之證由見聞行為得果非佛
果名果(此二望佛果遠因近因佛果唯取等覺位行為因故)。
鈔又此經宗下躡前速證明三生義恐有難言
上二皆明速證何殊第三頓證耶故別分三生
二雖有速證意成見聞解行之故第三科方是
正明證入之義也然此三科下句皆是速證益三
不同為門別也賢首云約報明位唯有三生
善財三生一見聞位即善財次前生身
聞如是普賢法故成順解脫善根(法華分別功德品云又復
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訾隨喜心等天台云此下明五品一直隨喜心二加自受持讀誦三加
勸化受持讀誦四加兼行六度五加正行六度在十信前自行弟子化他名法師)二解
頓修此住行向地等覺之五位行法善財
生所成至普賢位是三證入位即因位窮終沒
果海善財來生是也清涼云此解甚順經宗但更
一理歷位而修得見普賢一時頓具據此
生歷諸位是解行普賢中頓法界為證入生
今次文眾海頓證即為證入生不必要沒同果
海也。
▲鈔上二句至即下二句者有二意一云
二段中各上二句見聞解行二生下二句為
證入也二云上二句總目前二科也雖各有速
證之言但從見聞解行而說故屬前二生下二句
即頓證超權二句總目為證入生也後意為勝。】
華嚴懸談玄記第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