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300a 页
No. 362 [Nos. 360, 361, 363, 364]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
过度人道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
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贤者
拘邻、贤者拔智致、贤者摩诃那弥、贤者合
尸、贤者须满日、贤者维末抵、贤者不乃、
贤者迦为拔抵、贤者忧为迦叶、贤者那履迦
叶、贤者那翼迦叶、贤者舍利弗、贤者摩诃
目揵连、贤者摩诃迦叶、贤者摩诃迦旃延、贤
者摩诃揭质、贤者摩诃拘私、贤者摩诃梵提、
贤者邠提文陀弗、贤者阿难律、贤者难提、
贤者[(膘-示+土)*瓦]脾抵、贤者须枫、贤者蠡越、贤者摩
诃罗倪、贤者摩诃波罗延、贤者波鸠蠡、贤
者难持、贤者满枫蠡、贤者蔡揭、贤者厉
越,如是诸比丘僧甚众多,数千亿万人,悉
诸菩萨、阿罗汉,无央数不可复计;都共大会
坐,皆贤者也。
时佛坐息思念正道,面有九
色光,数千百变,光色甚大明。阿难即起,更
被袈裟,前以头面著佛足,即长跪叉手,问
佛言:「今日佛面光色,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
乎?今佛面光精数千百色,上下明好乃如是。
我侍佛已来,未曾见佛面有如今日色者。
我未曾见三耶三佛光明威神乃尔。独当有
意,愿欲闻之。」
佛言:「贤者阿难!有诸天神教
汝、若诸佛教汝,今问我者耶?汝自从善意
卷一 第 300b 页 T12-0300.png

阿难白佛言:「无有诸天神教我,
亦无诸佛教我令问佛也。我自从善心知佛
意,问佛尔!每佛坐起行来出入,所欲至到、
当所作为、诸所教敕者,我辄如佛意。今佛
独当念,诸已过去佛,诸当来佛,若他方佛
国,今现在佛,独展转相思念故,佛面色光
明乃尔耳!」
佛言:「善哉,善哉!贤者阿难!汝所
问者甚深大快,多所度脱。若问佛者,胜于供
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诸天人民及
蜎飞蠕动之类,累劫百千亿万倍也。」
佛言:「阿
难!今诸天世间帝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
汝皆度脱之。」
佛言:「佛威神甚重难当也。汝
所问者甚深,汝乃慈心于佛所,哀诸天帝王
人民,若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善
当尔,皆过度之。」
佛语阿难:「如世间有优昙
树,但有实无有华也。天下有佛,乃有华出
耳!世间有佛,甚难得值也。今我出于天下
作佛,若有大德圣明善心豫知佛意,若不妄
在佛边侍佛也。」
佛告阿难:「前已过去事,摩
诃僧祇已来,其劫无央数不可复计。乃尔
时有过去佛,名提和竭罗。次复有佛,名旃
陀倚,已过去。次复有佛,名须摩扶劫波萨
多,已过去。次复有佛,名维末楼,已过去。
次复有佛,名阿难那利,已过去。次复有佛,
名那竭脾,已过去。次复有佛,名者梨俱遰
波罗夜蔡,已过去。次复有佛,名弥离俱楼,
已过去。次复有佛,名軷陀尼,已过去。次复
有佛,名朱蹄波,已过去。次复有佛,名凡扶
坻,已过去。次复有佛,名堕楼勒耶,已过去。
卷一 第 300c 页 T12-0300.png

名须耶惟于沙,已过去。次复有佛,名拘还
弥钵摩耆,已过去。次复有佛,名尸利滑
攱,已过去。次复有佛,名摩诃那提,已过去。
次复有佛,名耆头摩提,已过去。次复有佛,
名罗邻祇离,已过去。次复有佛,名俞楼俱
路蔡。已过去,次复有佛,名满呼群尼钵宾
䫛,已过去。次复有佛,名旃陀遬臾拔和沙,
已过去。次复有佛,名旃陀蔡拘岑,已过去。
次复有佛,名潘波蠡频尼,已过去。次复有
佛,名軷波和斯,已过去。次复有佛,名阿术
祇陀揭蠡,已过去。次复有佛,名勿署提,
已过去。次复有佛,名质夜蔡,已过去。次复
有佛,名昙摩和提,已过去。次复有佛,名筛
耶维䫛质,已过去。次复有佛,名楼耶带,已
过去。次复有佛,名僧迦罗弥楼迦带,已过
去。次复有佛,名昙昧摩提阿维难提,已过
去。」
佛告阿难:「次复有佛,名楼夷亘罗,在世
间教授,寿四十二劫。乃尔时世有大国王,
王闻佛经道,心即欢喜开解;便弃国捐王,行
作沙门,字昙摩迦。作菩萨道,为人高才,智
慧勇猛,与世人绝异。往到楼夷亘罗佛所,
前为佛作礼,却长跪叉手,白佛言:『我欲求
佛为菩萨道,令我后作佛时,于八方、上下诸
无央数佛中,最尊智慧勇猛。头中光明如佛
光明,所焰照无极。所居国土,自然七宝极自
软好。令我后作佛时,教授名字,皆闻八方、
上下无央数佛国,莫不闻知我名字者。诸无
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来生我国
卷一 第 301a 页 T12-0301.png

国。如是者宁可得不?』」
佛语阿难:「其楼夷亘
罗佛,知其高明所愿快善,即为昙摩迦菩萨
说经言:『譬如天下大海水,一人斗量之,一
劫不止,尚可枯尽令空,得其底泥。人至心
求道,何如当不可得乎?求索精进不休止,会
当得心中所欲愿尔。』昙摩迦菩萨闻楼夷
亘罗佛说经如是,即大欢喜踊跃。其佛即选
择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中,诸天人民之善恶、
国土之好丑,为选择心中所欲愿。夷亘罗
佛说经竟,昙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彻视,
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天人民之善
恶、国土之好丑。即选择心中所愿,便结得
是二十四愿经,则奉行之,精进勇猛勤苦求
索。如是无央数劫,所师事供养诸已过去
佛,亦无央数。其昙摩迦菩萨至其然后,自
致得作佛,名阿弥陀佛,最尊智慧勇猛光明
无比,今现在所居国土甚快善。在他方异佛
国,教授八方、上下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
蠕动之类,莫不得过度解脱忧苦。」
佛语阿难:
「阿弥陀佛为菩萨时,常奉行是二十四愿,珍
宝爱重,保持恭慎,精禅从之,与众超绝,卓
然有异,皆无有能及者。」
佛言:「何为二十四
愿?
「第一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泥
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妇人,
女人欲来生我国中者即作男子;诸无央
数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国者,皆
卷一 第 301b 页 T12-0301.png

罗汉都无央数。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
不作佛。
「第三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土,自然七宝,
广纵甚大旷荡无极自软好。所居舍宅,被
服饮食,都皆自然,皆如第六天王所居处。
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名字,皆闻八方、
上下无央数佛国。皆令诸佛,各于比丘僧大
坐中,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蜎飞
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
皆令来生我国。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
不作佛。
「第五愿: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诸无央
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若前世作恶,闻
我名字,欲来生我国者,即便反政自悔过,
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欲生我国不断绝。寿
终皆令不复泥犁、禽兽、薜荔,即生我国,在
心所愿。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
佛。
「第六愿: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无央数
佛国,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来生
我国,用我故益作善,若分檀布施、绕塔烧
香、散花然灯、悬杂缯䌽、饭食沙门、起塔作
寺,断爱欲,来生我国作菩萨。得是愿乃作
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七愿: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无央数
佛国,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作菩
萨道,奉行六波罗蜜经。若作沙门,不毁经戒,
卷一 第 301c 页 T12-0301.png

断绝。若其人寿欲终时,我即与诸菩萨、阿罗
汉,共飞行迎之,即来生我国;则作阿惟越
致菩萨,智慧勇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
愿终不作佛。
「第八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欲
到他方佛国生,皆令不更泥犁、禽兽、薜荔,
皆令得佛道。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
作佛。
「第九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阿
罗汉,面目皆端正,净洁姝好,悉同一色,都
一种类,皆如第六天人。得是愿乃作佛,不
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阿罗
汉,皆同一心所念所欲,言者豫相知意。
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一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
阿罗汉,皆无有淫泆之心;终无念妇女意,
终无有瞋怒、愚痴者。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
愿终不作佛。
「第十二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
阿罗汉,皆令心相敬爱,终无相嫉憎者。得
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三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
欲共供养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皆令飞行,
即到欲得自然万种之物,即皆在前,持用供
养诸佛;悉皆遍已后,日未中时,即飞行还
我国。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四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
卷一 第 302a 页 T12-0302.png

百味饭食在前,食已自然去。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五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
身皆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
如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六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萨、
阿罗汉,语者如三百钟声,说经行道皆如
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七愿:使某作佛时,令我洞视彻听,飞
行十倍,胜于诸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
愿终不作佛。
「第十八愿:使某作佛时,令我智慧说经行道,
十倍于诸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
不作佛。
「第十九愿: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无央
数佛国,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
人道,悉作辟支佛、阿罗汉,皆坐禅一心,共
欲计数,知我年寿几千亿万劫岁数,皆令
无有能极知寿者。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
终不作佛。
「第二十愿者: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各
千亿佛国中,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
令作辟支佛、阿罗汉,皆坐禅一心,共欲计
数我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知有几千亿万
人,皆令无有能知数者。得是愿乃作佛,不得
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一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
萨、阿罗汉,寿命无央数劫。得是愿乃作佛,不
得是愿终不作佛。
卷一 第 302b 页 T12-0302.png

「第二十二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
萨、阿罗汉,皆智慧勇猛,自知前世亿万劫时
宿命,所作善恶却知无极,皆洞视彻,知十
方去、来、现在之事。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
终不作佛。
「第二十三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诸菩
萨、阿罗汉,皆智慧勇猛,顶中皆有光明。得
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四愿:使某作佛时,令我顶中,光明
绝好,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绝胜诸
佛。光明焰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
当大明。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见我光
明,莫不慈心作善者,皆令来生我国。得是
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佛告阿难:「阿弥陀为菩萨时,常奉行是二十
四愿。分檀布施,不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
智慧;志愿常勇猛,不毁经法。求索不懈,每
独弃国捐王,绝去财色,精明求愿无所适莫,
积功累德,无央数劫,今自致作佛,悉皆得之,
不亡其功也。」
佛言:「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
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八方、上下
无央数诸佛中,有佛顶中光明照七丈,有佛
顶中光明照一里,有佛顶中光明照二里,有
佛顶中光明照五里,有佛顶中光明照十里,
有佛顶中光明照二十里,有佛顶中光明照
四十里,有佛顶中光明照八十里,有佛顶中
光明照百六十里,有佛顶中光明照三百二
十里,有佛顶中光明照六百四十里,有佛顶
中光明照千三百里,有佛顶中光明照二千
卷一 第 302c 页 T12-0302.png

顶中光明照万四百里,有佛顶中光明照二万
一千里,有佛顶中光明照四万二千里,有佛
顶中光明照八万四千里,有佛顶中光明照
十七万里,有佛顶中光明照三十五万里,有
佛顶中光明照七十万里,有佛顶中光明照
百五十万里,有佛顶中光明照三百万里,有
佛顶中光明照六百万里;有佛顶中光明照
一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两佛国,有佛顶中
光明照四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八佛国,有
佛顶中光明照十五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
三十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六十佛国,有佛
顶中光明照百二十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
二百四十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五百佛国,
有佛顶中光明照千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
二千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四千佛国,有佛
顶中光明照八千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万
六千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三万二千佛国,
有佛顶中光明照六万四千佛国,有佛顶中
光明照十三万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二十
六万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五十万佛国,有
佛顶中光明照百万佛国,有佛顶中光明照
二百万佛国。」
佛言:「诸八方、上下无央数佛,
顶中光明所焰照皆如是也。阿弥陀佛顶中
光明所焰照,千万佛国。所以诸佛光明所
照有近远者何?本其前世宿命求道,为菩萨
时,所愿功德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后作佛
时,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转不同等。诸佛
威神同等尔,自在意所欲,作为不豫计。阿
卷一 第 303a 页 T12-0303.png

能及也。」
佛称誉:「阿弥陀佛光明极善!阿弥陀佛光明
极善!善中明好,甚快无比,绝殊无极也。阿
弥陀佛光明,清洁无瑕秽,无缺减也。阿弥
陀佛光明姝好,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
诸佛光明中之极明也,光明中之极好也,光
明中之极雄杰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诸佛中
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光明中之最明无
极也。焰照诸无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
明。诸有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莫不见阿弥
陀佛光明也,见者莫不慈心欢喜者。世间诸
有淫泆、瞋怒、愚痴者,见阿弥陀佛光明,莫
不作善也。诸在泥犁、禽兽、薜荔,考掠勤苦
之处,见阿弥陀佛光明至,皆休止不复治,
死后莫不得解脱忧苦者也。阿弥陀佛光明,
名闻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央数诸佛国,
诸天人民,莫不闻知;闻知者莫不度脱也。」
佛言:「不独我称誉阿弥陀佛光明也。八方、上
下,无央数佛、辟支佛、菩萨、阿罗汉,所称誉
皆如是。」
佛言:「其有人民,善男子、善女人,闻
阿弥陀佛声,称誉光明。朝暮常称誉其光明
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
国,可得为众菩萨、阿罗汉所尊敬。若其然后
作佛者,亦当复为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辟
支佛、菩萨、阿罗汉,所称誉光明如是也。即众
比丘僧,诸菩萨、阿罗汉,诸天、帝王、人民,闻
之皆欢喜踊跃,莫不赞叹者。」
佛言:「我道阿弥
陀佛光明,姝好巍巍,称誉快善,昼夜一劫,
卷一 第 303b 页 T12-0303.png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索得是二十四愿
时,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迦罗越子,各
持一金华盖,俱到佛所,前为作礼佛,以头
面著佛足,皆持金华盖,前上佛已,悉却坐
一面听经。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
闻阿弥陀佛二十四愿,皆大欢喜踊跃,心中
俱愿言:「令我等后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
即知之,告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
五百长者子,却后无数劫,皆当作佛,如阿弥
陀佛。」
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
子,住菩萨道已来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
百亿佛已,今复来供养我。阿阇世王太子,
及五百长者子,皆前世迦叶佛时,为我作
弟子,今皆复会是共相值也。」则诸比丘僧,
闻佛言皆踊跃,莫不代之欢喜者。
佛告阿难:「阿弥陀作佛已来,凡十小劫。所
居国土,名须摩题,正在西方,去是阎浮提地
界千亿万须弥山佛国。其国地皆自然七宝,
其一宝者白银,二宝者黄金,三宝者水精,
四宝者琉璃,五宝者珊瑚,六宝者琥珀,七
宝者车渠,是为七宝。皆以自共为地,旷荡
甚大无极。皆自相参,转相入中,各自焜煌
参明,极自软好,甚姝无比。其七宝地,诸八
方、上下众宝中精味,自然合会,其化生耳。
其宝皆比第六天上之七宝也。其国中无有
须弥山,其日、月、星辰、第一四天王、第二忉
利天,皆在虚空中。其国土无有大海,亦无
有小海水,亦无江、河、恒水也。亦无有山林、溪
卷一 第 303c 页 T12-0303.png

有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无有阿
须伦、诸龙、鬼神。终无天雨时,亦无有春、夏、
秋、冬,亦无大寒,亦无大热,常和调中适,甚
快善无比。皆有自然万种之物,百味饭食,
意欲有所得,即自然在前;所不用者,即自
然去。比如第六天上自然之物,恣若自然即
皆随意。其国中悉诸菩萨、阿罗汉,无有妇女,
寿命无央数劫。女人往生,即化作男子。但
有诸菩萨、阿罗汉无央数,悉皆洞视、彻听;悉
遥相见,遥相瞻望,遥相闻语声;悉皆求道
善者,同一种类,无有异人。其诸菩萨、阿罗
汉,面目皆端正,净洁绝好,悉同一色,无有
偏丑恶者也。诸菩萨、阿罗汉,皆才猛黠慧,
皆衣自然之衣,心中所念道德,其欲语言,
皆豫相知意所念;言常说正事,所语辄说经
道,不说他馀之恶。其语言音响,如三百钟
声。皆相敬爱,无相嫉憎者,皆以长幼上下
先后言之。以义如礼,转相敬事如兄、如弟。
以仁履义,不妄动作言语。如诫转相教,令
不相违戾,转相承受;皆心净洁,无所贪慕,
终无瞋怒、淫泆之心,愚痴之态。无有邪心
念妇女意,悉皆智慧勇猛,和心欢乐好喜
经道。自知前世所从来生亿万劫时,宿命善
恶存亡;现在却知无极。
「阿弥陀佛所可教授,
讲堂精舍,皆复自然七宝,金、银、水精、琉璃、白
玉、虎珀、车𤦲,自共相成甚姝明,好绝无比。
亦无作者,不知所从来,亦无持来者,亦无
所从去;阿弥陀佛所愿德重,其人作善故,论
卷一 第 304a 页 T12-0304.png

其讲堂精舍,皆复有七宝楼观、栏楯,复以金、
银、水精、琉璃、白玉、虎珀、车𤦲为璎珞;复以白
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露,覆盖其上。皆自作
五音声,甚好无比。诸菩萨、阿罗汉所居舍宅,
皆复以七宝,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𤦲、马
瑙化生,转共相成其舍宅。悉各有七宝楼观、
栏楯,复以金、银、水精、琉璃、白玉、虎珀、车𤦲为
璎珞;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露,覆盖
其上;皆各复自作五音声。
「阿弥陀佛讲堂精
舍,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舍宅中,内外处
处,皆复有自然流泉浴池,皆与自然七宝俱
生,金、银、水精、琉璃、虎珀、车渠,转共相成。淳
金池者,其水底沙白银也。淳白银池者,其
水底沙黄金也。淳水精池者,其水底沙琉璃
也。淳琉璃池者,其水底沙水精也。淳珊瑚
池者,其水底沙虎珀也。淳虎珀池者,其水
底沙珊瑚也。淳车渠池者,其水底沙马瑙也。
淳马瑙池者,其水底沙车渠也。淳白玉池者,
其水底沙紫磨金也。淳紫磨金池者,其水底
沙白玉也。中复有两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
沙金、银也。中复有三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
沙金、银、水精也。中复有四宝共作一池者,其
水底沙金、银、水精、琉璃也。中有五宝共作一
池者,其水底沙金、银、水精、琉璃、珊瑚也。中有
六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银、水精、琉璃、
珊瑚、虎珀也。中有七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
沙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渠也。中有浴
池长四十里者,有长八十里者,有长百六十
卷一 第 304b 页 T12-0304.png

者,有长千二百八十里者,有长二千五百六
十里者,有长五千一百二十里者,有长万二
百四十里者,有长二万四百八十里者。其池
纵广适等,是池者皆诸菩萨、阿罗汉常所可
浴池。」
佛言:「弥陀佛浴池长四万八千里,广
亦四万八千里,其池皆以七宝转共相成;其
水底沙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也。阿弥陀佛及
诸菩萨、阿罗汉浴池中水,皆清香洁。池中
皆有香华,悉自然生百种华,种种异色;色
异香华,枝皆千叶甚香无比也,香不可言。
其华者亦非世间之华,复非天上之华;此华
香都八方、上下,众华香中精也,自然化生耳。
其池中水流行,转相灌注;其水流行,亦不
迟不駃,皆复作五音声。」
佛言:「八方、上下无
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
生阿弥陀佛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
生,便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
之饮食。其身体亦非世间人之身体,亦非天
上人之身体,皆积众善之德,悉受自然虚
无之身,无极之体,甚姝好无比。」
佛语阿难:
「如世间贫穷乞丐人,令在帝王边住者,其面
目形状宁类帝王面目形类颜色不?」
阿难言:
「假使王子在帝王边住者,其面目形状甚丑
恶不好;不如帝王,百千亿万倍也。所以者
何?乞人贫穷困极,饮食常恶,未常有美食
时。既恶食不能得饱食,食才支命,骨节相
撑拄,无以自给,常乏无有储;饥饿寒冻,怔忪愁苦。但坐前世,为人愚痴,无智悭贪,不
卷一 第 304c 页 T12-0304.png

独食嗜美,不信施贷后得报偿,复不信作善
后世当得其福,蒙悾抵很益作众恶。如是
寿终财物尽索,素无恩德无所恃怙,入恶道
中坐之适苦,然后得出解脱。今生为人,作
于下贱,为贫家作子。强像人形状类甚丑,
衣被弊坏单空独立,不蔽形体乞丐生耳。饥
寒困苦面目羸劣不类人色,坐其前世身之
所作,受其殃罚,示众见之,莫谁哀者。弃捐
市道暴露痟瘦,黑丑恶极不及人耳。
「所以帝
王人中独尊最好者何?皆其前世为人时,作
善信受经道,布恩施德,博爱顺义,慈仁憙
与,不贪饮食与众共之。无所匮惜都无违
争,得其善福,寿终德随,不更恶道。今生为人
得生王家,自然尊贵独王典主,揽制人民为
其雄杰。面目洁白和颜好色,身体端正众共
敬事,美食好衣随心恣意。若乐所欲自然在
前都无违争,于人中姝好,无忧快乐面目
光泽,故乃尔耳。」
佛告阿难:「若言是也!帝王
虽于人中好无比者,当令在遮迦越王边住
者,其面形类甚丑恶不好,比如乞人在帝王
边住耳。其帝王面目,尚复不如遮迦越王面
色姝好,百千亿万倍。如遮迦越王于天下绝
好无比,当令在第二天王边住者,其面甚丑
不好,尚复不如帝释面类端正姝好,百千亿
万倍。如天帝释,令在第六天王边住者,其
面类甚丑不好,尚复不如第六天王面类端
正姝好,百千亿万倍。如第六天王,令在阿
弥陀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边住者,其面甚
卷一 第 305a 页 T12-0305.png

类端正姝好,百千亿万倍。」
佛言:「阿弥陀佛
国诸菩萨、阿罗汉面类,悉皆端正绝好无比,
次于泥洹之道。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
讲堂精舍所居处舍宅中,内外浴池上,皆有
七宝树。中有淳金树,淳银树,淳水精树,淳琉
璃树,淳白玉树,淳珊瑚树,淳琥珀树,淳车
𤦲树,种种各自异行。中有两宝共作一树者:
银树,银根、金茎,银枝、金叶,银华、金实;金树
者,金根、银茎,金枝、银叶,金华、银实;水精树
者,水精根、琉璃茎,水精枝、琉璃叶,水精华、
琉璃实;琉璃树者,琉璃根、水精茎,琉璃枝、
水精叶,琉璃华、水精实;是二宝共作一树。
中复有四宝共作一树者:水精树,水精根、琉
璃茎,金枝、银叶,水精华、琉璃实;琉璃树者,
琉璃根、水精茎,金枝、银叶,水精华、琉璃实;
是四宝树转共相成,各自异行。中复有五宝
共作一树者:银根、金茎,水精枝、琉璃叶,银
华、金实;金树者,金根、银茎,水精枝、琉璃叶,
珊瑚华、银实;水精树者,水精根、琉璃茎,珊
瑚枝、银叶,金华、琉璃实;琉璃树者,琉璃根、
珊瑚茎,水精枝、金叶,银华、珊瑚实;珊瑚树
者,珊瑚根、琉璃茎,水精枝、金叶,银华、琉璃
实;是五宝共作一树,各自异行。中有六宝
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枝、琉璃
叶,珊瑚华、虎珀实。金树者,金根、银茎,水精
枝、琉璃叶,虎珀华、珊瑚实;水精树者,水精
根、琉璃茎,珊瑚枝、虎珀叶,银华、金实;琉璃
树者,琉璃根、珊瑚茎,虎珀枝、水精叶,金华、
卷一 第 305b 页 T12-0305.png

有七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
枝、琉璃叶,珊瑚华、虎珀实。金树者,金根、水精
茎,琉璃枝、珊瑚叶,虎珀华、银实;水精树者,
水精根、琉璃茎,珊瑚枝、虎珀叶,车𤦲华、白玉
实;珊瑚树者,珊瑚根、虎珀茎,白玉枝、琉璃
叶,车𤦲华、明月珠实;虎珀树者,虎珀根、白
玉茎,珊瑚枝、琉璃叶,水精华、金实;白玉树
者,白玉根、车𤦲茎,珊瑚枝、虎珀叶,金华、摩
尼珠实。是七宝树转共相成,种种各自异,
行行相值,茎茎自相准,枝枝自相值,叶叶
自相向,华华自相望,实实自相当。」
佛言:「阿
弥陀佛,当讲堂精舍中,内外七宝浴池绕边
上诸七宝树,及诸菩萨、阿罗汉,七宝舍宅中,
内外七宝浴池绕池边诸七宝树,数千百重
行,皆各如是。各自作五音声,音声甚好无
比也。」
佛告阿难:「如世间帝王有百种伎乐
音声,不如遮迦越王诸伎乐音声好,百千亿
万倍。如遮迦越王万种伎乐音声,尚复不如
第二忉利天上诸伎乐一音声,百千亿万倍。
如忉利天上万种伎乐之声,尚复不如第六
天上一音声好,百千亿万倍。如第六天上万
种音乐之声,尚复不如阿弥陀佛国中七宝
树一音声好,百千亿万倍。阿弥陀佛国中,亦
有万种自然伎乐,甚乐无极。阿弥陀佛及诸
菩萨、阿罗汉欲浴时,便各自可入其七宝池
中浴。诸菩萨、阿罗汉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
足;意欲令水至膝,水即至膝;意欲令水至腰,
水即至腰;意欲令水至腋,水即至腋;意欲令
卷一 第 305c 页 T12-0305.png

即自灌身上;意欲令水还复如故,水即还复
如故;恣若随意所欲好喜。」
佛言:「阿弥陀及
诸菩萨、阿罗汉皆浴已,悉自于一大莲华上
坐,即四方自然乱风起。其乱风者,亦非世
间之风,亦非天上之风。都八方、上下众风中
精,自然合会化生耳。不寒、不热,常和调中
适,甚清凉好无比也,徐起不迟、不駃,适得
中宜。吹七宝树,皆作五音声。以七宝树华,
悉覆其国中,皆散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
随堕地,皆厚四寸,极自软好无比。即自然
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即复四方自然乱风
吹七宝树,树皆复作五音声,树华皆自然散
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小萎堕地,即自然
去。即复四方乱风起吹七宝树;如是四反。
诸菩萨、阿罗汉中有但欲闻经者,中有但欲
闻音乐者,中有但欲闻华香者,有不欲闻经
者,有不欲闻音乐声者,有不欲闻华香者;
其所欲闻者,辄即独闻之;不欲闻者,则独
不闻;随意所欲喜乐,不违其愿也。浴讫各
自去行道,中有在地讲经者、诵经者、说经
者、口受经者、听经者、念经者、思道者、坐
禅者、经行者,中有在虚空中讲经者、诵经
者、说经者、口受经者、听经者、念经者、思
道者、坐禅一心者、经行者。未得须陀洹道
者,即得须陀洹道;未得斯陀含道者,即得
斯陀含道;未得阿那含道者,即得阿那含道;
未得阿罗汉道者,即得阿罗汉道;未得阿惟
越致菩萨者,即得阿惟越致;各自说经行道,
卷一 第 306a 页 T12-0306.png

「诸菩萨中,
有意欲供养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即皆俱
前为佛作礼,白佛辞行,供养八方、上下无央
数佛,佛即然可之,即使行。诸菩萨皆大欢喜,
数千亿万人无央数不可复计,皆当智慧勇
猛,各自幡辈飞相追,俱共散飞,则到八方、
上下无央数诸佛所。皆前为诸佛作礼,即便
供养。意欲得万种自然之物在前,即自然
百种杂色华、百种杂缯䌽、百种劫波育衣、
七宝灯火、万种伎乐,悉皆在前。其华香万
种,自然之物,亦非世间之物,亦非天上之物
也。是万种物,都八方、上下众自然合会化
生耳。意欲得者,即自然化生,意不用者,即
化去。诸菩萨便共持,供养诸佛及诸菩萨、阿
罗汉,边傍前后回绕周匝,在意所欲即辄皆
至。当是之时,快乐不可言也!诸菩萨意,各
欲得四十里华,即自然在前,便于虚空中,
共持散诸佛及菩萨、阿罗汉上;皆在虚空中
下向,华甚香好,小萎堕地,即自然乱风吹,
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八十里
华,即自然在前,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
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即
自然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
复欲得百六十里华,即自然在前,便于虚空
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
于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即自然乱风吹,
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三百二
十里华,即自然在前,复于虚空中,持散诸
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于虚空中下向,小
卷一 第 306b 页 T12-0306.png

菩萨意,各复欲得六百四十里华,即自然在
前,复以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皆在虚
空中下向,小萎堕地,乱风自然吹萎华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千二百八十里华,即自
然在前,复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
阿罗汉上;皆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乱
风自然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复
欲得二千五百六十里华,即自然在前,复于
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皆
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乱风吹萎华悉自
然去。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五千一百二十里
华,即自然在前,复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
及诸菩萨、阿罗汉上;皆在虚空中下向,小萎
堕地,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
复欲得万二百四十里华,即皆自然在前,复
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
小萎堕地,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
意,各复欲得二万四百八十里华,即皆在前,
复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
上;皆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乱风吹萎
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五万里华,
即皆在前,复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
萨、阿罗汉上;皆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
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复欲得
十万里华,即皆在前,诸菩萨复于虚空中,
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皆在虚空
中下向,小萎堕地,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二十万里华,即皆在前,
卷一 第 306c 页 T12-0306.png

上;小萎堕地,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
萨意,各复欲得四十万里华,即皆在前,复
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
皆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乱风吹萎华悉
自然去。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八十万里华,
即皆在前,复于虚空中,共持散诸佛及诸菩
萨、阿罗汉上;皆在虚空中下向,小萎堕地,
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诸菩萨意,各欲得百
六十万里华,即皆在前,共持散诸佛及诸菩
萨、阿罗汉上;小萎堕地,乱风吹萎华悉自然
去。诸菩萨意,各欲得三百万里华,即皆在
前,共持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小萎堕
地,乱风吹萎华自然去。诸菩萨意,各欲得
六百万里华,即皆在前,共持散诸佛及诸菩
萨、阿罗汉上;华都自然合为一华,华正端
圆周匝各适等,华转倍前,华极自软好,胜
于前华数千百倍,色色异,香香不可言。诸菩
萨皆大欢喜,俱于虚空中,大共作众音自然
伎乐,乐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当此之时,快
乐不可言。
「诸菩萨皆悉却坐听经,听经竟即
悉讽诵通,重知经道,益明智慧。即诸佛国
中,从第一四天上,至三十三天上,诸天人
皆共持天上万种自然之物来下,供养诸菩
萨、阿罗汉。天人皆复于虚空中,大共作众音
伎乐。诸天人前来者,转去避后来者;后来
者转复供养如前,更相开避。诸天人欢喜听
经,大共作音乐,当是时快乐无极。诸菩萨
供养听经讫竟,便皆起为佛作礼而去,即复
卷一 第 307a 页 T12-0307.png

皆各如前。悉遍已后,日未中时,各飞还其
国,为阿弥陀佛作礼,皆却坐听经竟大欢喜。」
佛言:「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欲食时,即
自然七宝机,劫波育罽叠以为座。佛及菩
萨皆坐前悉有自然七宝,钵中有百味饮
食。饮食者亦不类世间,亦非天上;此百味
饮食,八方、上下众自然饮食中精味,甚香美
无比,自然化生耳,欲得甜酢在所欲得。诸
菩萨、阿罗汉中,有欲得金钵者,有欲得银钵
者,有欲得水精钵者,有欲得珊瑚钵者,有
欲得虎珀钵者,有欲得白玉钵者,有欲得车
𤦲钵者,有欲得马瑙钵者,有欲得明月珠钵
者,有欲得摩尼珠钵者,有欲得紫磨金钵者,
随意即至;亦无所从来,亦无供养者,自然化
生耳。诸菩萨、阿罗汉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
悉平等;亦不言美恶,亦不以美故喜。食讫诸
饭具钵机座,皆自然化去,欲食时乃复化
生尔。诸菩萨、阿罗汉皆心净洁,所饮食但用
作气力尔,皆自然消散摩尽化去。」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为诸菩萨、阿罗汉说经
时,都悉大会讲堂上。诸菩萨、阿罗汉,及诸
天人民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阿弥陀
佛所,为佛作礼,却坐听经。其佛广说道智大
经,皆悉闻知,莫不欢喜踊跃心开解者。即
四方自然乱风起,吹七宝树,皆作五音声。
七宝树华,覆盖其国,皆在虚空中下向,其
华之香遍一国中,皆散阿弥陀佛,及诸菩萨、
阿罗汉上。华堕地皆厚四寸,小萎即乱风吹,
卷一 第 307b 页 T12-0307.png

四反。即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上,至三
十二天上,诸天人皆持天上万种自然之物,
百种杂色华、百种杂香、百种杂缯䌽、百种
劫波育叠衣、万种伎乐转倍好相胜,各持来
下,为阿弥陀佛作礼,供养佛及诸菩萨、阿罗
汉。诸天人皆复大作伎乐,乐阿弥陀佛及诸
菩萨、阿罗汉。当是时,快乐不可言。诸天更
相开避,后来者转复供养如前。即东方无央
数佛国,其数不可复计;如恒水边流沙,一
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
不可复计,皆飞到阿弥陀佛所,作礼听经,
皆大欢喜,悉起为作礼如去。西方、北方、南
方、四角诸佛,其数各如恒水边流沙,各遣诸
菩萨无央数,飞到阿弥陀佛所,作礼听经亦
复如是。即下方、上方诸佛,其数各如恒水边
流沙,皆遣诸菩萨,都不可复计,飞到阿弥
陀佛所,作礼听经。更相开避,如是终无休
绝时也。」
佛言:「所以诸佛以恒水边流沙为数
者,八方、上下无央数佛,甚大众多,都各不
可复计,故以恒水边流沙为数耳。」
佛语阿难:「阿弥陀佛为诸菩萨、阿罗汉说经
竟,诸天人民中有未得道者,即得道。未得
须陀洹者,即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即
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者,即得阿那含;未
得阿罗汉者,即得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菩
萨者,即得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佛辄随
其宿命时求道心所憙愿,大小随意,为说
经授与之,即令疾开解得。皆悉明慧,各自
卷一 第 307c 页 T12-0307.png

诵通利,无厌无极。诸菩萨、阿罗汉中,有诵
经者,其音如三百钟声。中有说经者,如疾
风暴雨时,如是尽一劫竟,终无懈倦时。皆
悉智慧勇猛,身体轻便,终无痛痒。极时行
步坐起,悉皆才健勇猛,如师子中王,在深
山中,有所趣向,时无有敢当者。无有疑难
之意,在心所作,为不可豫计,百千亿万倍。
是猛师子中王,百千亿万倍,尚复不如我第
二弟子摩诃目揵连勇猛,百千亿万倍。如摩
诃目揵连,于诸国菩萨、阿罗汉中,最为无比。
飞行进止,智慧勇猛,洞视彻听,知八方、上
下、去来现在之事,百千亿万倍。共合为一智
慧,当令在阿弥陀佛国中诸罗汉边,其德尚
复不及,百千亿万倍。」
阿逸菩萨,即起前长
跪叉手,问佛言:「阿弥陀佛国中,诸阿罗汉,
宁颇有般泥洹去者无?愿欲闻之。」
佛言:「若
欲知者,如是四天下星,若见之不?」
阿逸菩
萨言:「唯然见之。」
佛言:「如我第二弟子,摩诃
目揵连,飞上天上一昼一夜,遍数知星有几
枚。此四天下星甚众多,不可得计尚复百千
亿万倍是星也。如天下大海水减去一渧,
宁能令海水为减,知少不耶?」
对曰:「减去百
千亿万斗石,尚不能令减知少也。」
佛言:「阿
弥陀佛国,诸阿罗汉中,虽有般泥洹去者,
如大海减一渧水尔,不能令在诸阿罗汉
为减知少也。」
佛言:「大海减去一溪水,宁令
减少不?」
对曰:「减去百千亿万溪水,尚不能
减知少也。」
佛言:「减大海一恒水,宁能令减
卷一 第 308a 页 T12-0308.png

对曰:「减去百千亿万恒水,不能令
减知少也。」
佛言:「阿弥陀佛国,诸阿罗汉,般
泥洹去者无央数,其在者新得道者亦无央
数,都不为增减也。」
佛言:「令天下诸水,都流
入大海水中,宁能令海水增多不?」
对曰:「不
能令增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为天下诸水
众善中王,故能尔耳。」
佛言:「阿弥陀佛国亦
如是,悉令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无央数
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都往生,甚大众多不
可复计。阿弥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众比丘
僧,故如常一法不异为增多。所以者何?阿弥
陀佛国为最快,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国中
众善之王,诸佛国中之雄,诸佛国中之宝,诸
佛国中寿之极长久也,诸佛国中之众杰也,
诸佛国中之广大也,诸佛国中之都,自然之
无为,最快明好甚乐之无极。所以者何?阿弥
陀佛本为菩萨时,所愿勇猛,精进不懈,累
德所致,故能尔耳。」
阿逸菩萨即大欢喜,长跪
叉手言:「佛说阿弥陀佛国土,快善明好最姝
无比,乃独尔乎?」
佛言:「阿弥陀佛国,诸菩萨、
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者,有
在地者;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中
有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即大;中有欲令舍
宅在虚空中者,舍宅即在虚空中;皆自然随
意在所作为。中有殊不能令舍宅随意者。所
以者何?中有能令舍宅随意者,皆是前世宿
命求道时,慈心精进,益作诸善,德重所致;
中有殊不能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时,不慈
心精进,益作诸善,德薄所致。其所衣被、饭
卷一 第 308b 页 T12-0308.png

众见之耳。」
佛言:「若见第六天王所居处不?」
「唯
然见之。」
佛言:「阿弥陀佛国讲堂舍宅,都复
胜第六天王所居处,百千亿万倍。诸菩萨、阿
罗汉,悉皆洞视彻听,见知八方、上下、去来现
在之事。复无数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飞蠕动
之类,心意所念善、恶,口所欲言,皆知;当何
岁、何劫得度脱、得人道,往生阿弥陀佛国,
知当作菩萨、阿罗汉,皆豫知之。诸菩萨、阿
罗汉顶中,皆悉自有光明,所照有大、小。诸
菩萨中,有最尊两菩萨,常在佛左、右坐侍正
论;佛常与是两菩萨共对坐,议八方、上下、去
来现在之事。若欲使是两菩萨,到八方、上下
无央数诸佛所,即便飞行;随心所欲至到飞
行,使疾如佛,勇猛无比。其一菩萨名盖
楼亘,其一菩萨名摩诃那钵。光明智慧最第
一,顶中光明各焰照他方千须弥山佛国中
常大明。其诸菩萨顶中光明各照千亿万里,
诸阿罗汉顶中光明,各照七丈。」
佛言:「世间
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恐怖县官事
者,但自归命是盖楼亘菩萨、摩诃那钵菩萨
所,无不得解脱者。」
佛告阿逸菩萨:「阿弥陀佛顶中光明,极大光
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不可复
回转运行,亦无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复见。
佛光明照国中,及焰照他方佛国常大明,终
无有冥时。其国无有一日、二日,亦为五日、十
日,亦无十五日、一月,亦无五月、十月、五岁、十
岁,亦无百岁、千岁,亦无万岁、亿万岁,无百
卷一 第 308c 页 T12-0308.png

百万劫,无千万劫、百亿万劫。阿弥陀佛光明,
明无有极,却后无数劫无数劫,重复无数
劫无数劫,无央数,终无有当冥时。国土及
诸天,终无坏败时。所以者何?阿弥陀佛寿
命极长,国土甚好,故能尔耳!其佛尊寿,却
后无数劫,重复无数劫,尚未央般泥洹也。
于世间教授,意欲过度八方、上下诸无央数
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欲使
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之道。其作菩萨者,
皆欲令悉作佛。作佛已,转复教授八方、上
下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复欲令
作佛。作佛已,复教授诸无央数天人民、蜎
飞蠕动之类,皆令得泥洹道去。诸可教授弟
子者,展转复相教授,转相度脱,至令得须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
转相度脱,皆得泥洹之道悉如是。尚未欲般
泥洹,阿弥陀佛所度脱,展转如是。复住止
无数劫无数劫,不可复计劫,终无般泥洹时。
八方、上下诸无央数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
其生阿弥陀佛国,当作佛者,不可复胜数。
诸作阿罗汉,得泥洹道者,亦无央数,都不
可复计。阿弥陀佛恩德,诸所布施,八方、上
下无穷无极,甚深无量,快善不可言。其智
慧教授所出经道,布告八方、上下诸无央数
天上、天下,甚不原也。其经卷数甚众多,不
可复计,都无有极。」
佛告阿逸菩萨:「若欲知
阿弥陀佛寿命无极时不?」
对曰:「愿皆欲闻知
之。」
佛言:「明听!悉令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
卷一 第 309a 页 T12-0309.png

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罗汉,共坐禅一心,都
合其智慧为一勇猛,共欲计知阿弥陀佛寿
命,几千亿万劫岁数,皆无有能计知者。复
令他方面各千须弥山佛国中,诸天人民、蜎
飞蠕动之类,皆复使得入道,悉令作辟支
佛、阿罗汉,皆令坐禅一心,合其智慧为一勇
猛,共欲数阿弥陀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
知有几千亿万人,皆无有能知数者。阿弥陀
年寿甚长久,浩浩照照,明善甚深,无极
无底,谁当能知信其者?独佛自信知尔!」
阿
逸菩萨闻佛言大欢喜,长跪叉手言:「佛说阿
弥陀佛寿命甚长,威神尊大,智慧光明巍巍
快善,乃独如是。」
佛言:「阿弥陀佛至其然后
般泥洹者,其盖楼亘菩萨,便当作佛。总领
道智,典主教授,世间及八方、上下所过度
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佛泥洹之
道。其善福德,当复如大师阿弥陀佛,住止
无央数劫无央数劫,不可复计劫,准法大
师,尔乃般泥洹。其次摩诃那钵菩萨,当复
作佛。典主智慧,总领教授,所过度福德,当
复如大师阿弥陀佛。止住无央数劫,尚复不
般泥洹。展转相承受,经道甚明,国土极善。
其法如是,终无有断绝,不可极也。」
阿难长跪叉手。问佛言:「阿弥陀佛国中,无
有须弥山,其第一四天、第二忉利天,皆依
因何等住止?愿欲闻之。」
佛告阿难:「若有疑
意于佛所耶?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边无
量,诸天下大海水,一人斗量之,尚可枯尽
卷一 第 309b 页 T12-0309.png

佛言:「我所见知,
诸已过去佛,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者,复如恒
水边流沙,一沙一佛。诸当来佛,如我名字,
亦如恒水边流沙。甫始欲求作佛者,如我名
字,亦如恒水边流沙。佛正坐直南向,视见
南方。今现在佛,如我名字者,复如恒水边
流沙。八方、上下,去来现在诸佛,如我名字
者,各如十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
是;佛皆悉豫见知之。」
佛言:「往昔过去无数
劫已来,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
亿万亿劫中有佛。诸已过去佛,一佛、十佛、
百佛、千佛、万佛、亿佛、亿万亿佛,各自有名
字不同,无有如我名字者。甫始当来劫,一
劫、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亿万亿劫,劫
中有佛。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亿佛、亿
万亿佛,各各自有名字不同,时时乃有一佛
如我名字耳。诸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今
现在佛,次他方异国,一佛国、十佛国、百佛
国、千佛国、万佛国、亿佛国、亿万亿佛国中
有佛,各自有名字,多多复不同,无如我名
字者。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中,时时乃有
如我名字尔!八方、上下,去来现在,其中间
旷绝甚远,悠悠迢迢,无穷无极,佛智亘然
甚明,探古知今,前知无穷却睹未然,豫知
无极,都不可复计。甚无央数佛,威神尊明,
皆悉知之。佛智慧道德合明,都无能问佛经
道穷极者,佛智慧终不可称量尽也。」
阿难闻
佛言,即大恐怖衣毛皆起,白佛言:「我不敢
有疑意于佛所。所以问佛者,他方佛国,皆
卷一 第 309c 页 T12-0309.png

之住止。我恐佛般泥洹后,傥有诸天人民,
若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问我:『阿
弥陀佛国,何以独无有须弥山?其第一四天
王、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何等住止?』我当应答
之。今不问佛者,佛去后,当持何等语报答
之?独佛自知之尔,馀人无有能为我解者。
以是故问佛耳!」
佛言:「阿难!是第三焰天、第
四兜术天,上至第七梵天,皆依因何等住止
乎?」
阿难言:「是诸天皆自然在虚空中住,在虚
空中住止,无所依因。」
「佛威神甚重,自然所
欲作为,意欲有所作,为不豫计。是诸天皆
尚在虚空中住止。何况佛威神尊重,欲有所
作为耶?」
阿难闻佛言,即大欢喜,长跪叉手
言:「佛智慧知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无穷
无极,无有边幅,甚高大妙绝快善,极明好甚
无比,威神尊重不可当。」
《阿弥陀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