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703-0132a.png

知言卷四 宋 胡宏 撰
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消物尽旧
迹亡灭是所以为鸿荒之世欤气复而滋万物化生日
以益众不有以道之则乱不有以齐之则争敦伦理所
以道之也饬封井所以齐之也封井不先定则伦理不
可得而敦尧为天子忧之而命舜舜为宰臣不能独任
忧之而命禹禹周视海内奔走八年辨土田肥瘠之等
卷四 第 1b 页 WYG0703-0132b.png

而建之然后五典可敷而兆民治矣此夏后氏之所以
王天下也后王才不出庶物大侵小强侵弱智诈愚禹
之制浸隳浸紊以至于桀天下大乱而成汤正之明其
等申其制正其封以复大禹之旧而人纪可修矣此殷
之所以王天下也后王才不出庶物大侵小强吞弱智
诈愚汤之制浸隳浸坏以至于纣天下大乱而周武王
征之明其等申其制正其封以复成汤之旧而五教可
卷四 第 2a 页 WYG0703-0133a.png

强侵弱智诈愚武王之制浸隳浸乱先变于齐后变于
鲁大坏于秦而仁覆天下之政亡矣仁政既亡有天下
者汉唐之盛其不王也人也非天也其后亡天也非人
也噫孰谓而今而后无继三王之才者乎病在世儒不
知王政之本议三王之有天下不以其道而反以亡秦
为可法也
圣人之应事也如水由于地中未有可止而不止可行
卷四 第 2b 页 WYG0703-0133b.png

有而不能无者性之谓与宰物不死者心之谓与感而
无息者诚之谓与往而不穷者鬼之谓与来而不测者
神之谓与
一往一来而无穷者圣人之天道也谓往而复来来而
复往者释氏之幻教也
或问性曰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曰然则孟轲氏荀
卿氏扬雄氏之以善恶言性也非欤曰性也者天地鬼
卷四 第 3a 页 WYG0703-0133c.png

宏闻之先君子曰孟子所以独出诸儒之表者以其知
性也宏请曰何谓也先君子曰孟子道性善善云者叹
美之词不与恶对
或问心有死生乎曰无死生曰然则人死其心安在曰
子既知其死矣而问安在耶或曰何谓也曰夫惟不死
是以知之又何问焉或者未达胡子笑曰甚哉子之蔽
也子无以形观心而以心观心则知之矣
卷四 第 3b 页 WYG0703-0133d.png

深切于春秋
伯夷非绝物者也恶不仁而已故清而不介柳下惠非
徇俗者也行吾敬而已故和而不流
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世儒之言性者
类指一理而言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
凡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
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
卷四 第 4a 页 WYG0703-0134a.png

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弘也圣
人不释怨然则何以别于众人乎圣人发而中节而众
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
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
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
万物皆性所有也圣人尽性故无弃物
情一流则难遏气一动则难平流而后遏动而后平是
卷四 第 4b 页 WYG0703-0134b.png

于未动则不至于用平矣是故察之有素则虽婴于物
而不惑养之有素则虽激于物而不悖易曰艮其背不
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此之谓也
诚天道也人心合乎天道则庶几于诚乎不知天道是
冥行也冥行者不能处己乌能处物处物失道而曰诚
吾未之闻也是故明理居敬然后诚道得
天道至诚故无息人道主敬所以求合乎天也孔子自
卷四 第 5a 页 WYG0703-0134c.png

之所以终身也
义理群生之性也义行而理明则群生归仰矣敬爱兆
民之心也敬立而爱施则人心诚服矣感应鬼神之情
性也诚则能动而鬼神来格矣
祖考为诸侯子孙为大夫士祖考为诸侯其葬也固诸
侯其祭也亦必以诸侯不以子孙为大夫士而降也子
孙为大夫士其葬也固大夫士其祭也亦必以大夫士
卷四 第 5b 页 WYG0703-0134d.png

秋以诸侯葬焉斯可见矣
处之以义而理得则仁不乱临之以敬而爱行则物不
争守之以正行之以中则事不悖而天下理矣
合以义正合也理不得不合也不得不合而合天与人
一矣合不以义苟合也君子不为也
为天下者必本于理义理也者天下之大体也义也者
天下之大用也理不可以不明义不可以不精理明然
卷四 第 6a 页 WYG0703-0135a.png

事治百姓服四海同夫理天命也义人心也惟天命至
微惟人心好动微则难知动则易乱欲著其微欲静其
动则莫过乎学矣学之道莫过乎绎孔子孟轲之遗文
孔子定书删诗系易作春秋何区区于空言所以上承
天意下悯斯人故丁宁反复三四不倦使人知所以正
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孟轲氏闲先圣
之道慨然忧世见齐梁之君开陈理义提世大纲一扫
卷四 第 6b 页 WYG0703-0135b.png

下考两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至于隋唐以及五代虽
成功有小大为政有治忽制事有优劣然总其大略其
兴隆也未始不由奉身以礼义其败亡也未始不由肆
志于利欲然后知孟轲氏之言信而有徵其傅圣人之
道纯乎纯者也
性定则心宰心宰则物随
物欲不行则志气清明而应变无失
卷四 第 7a 页 WYG0703-0135c.png

可与论政知理者可以谋事知法者可与取人知道者
理得知理者法得是以君子贵知道也
彪居正问心无穷者也孟子何以言尽其心曰惟仁者
能尽其心居正问为仁曰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曰其
体如何曰仁之道弘大而亲切知者可以一言尽不知
者虽设千万言亦不知也能者可以一事举不能者虽
指千万事亦不能也曰万物与我为一可以为仁之体
卷四 第 7b 页 WYG0703-0135d.png

与万物为一心则能矣曰人心有百病一死天下之物
有一变万生子若何而能与之为一居正悚然而去他
日问曰人之所以不仁者以放其良心也以放心求心
可乎曰齐王见牛而不忍杀此良心之苗裔因利欲之
间而见者也一有见焉操而存之存而养之养而充之
以至于大大而不已与天同矣此心在人其发见之端
不同要在识之而已
卷四 第 8a 页 WYG0703-0136a.png

学不厌教不倦颜子希夫子欲罢而不能孟子承先圣
周旋而不舍我知其久于仁矣
礼文多者情实必不足君子交际宜察焉言词巧者临
断必不善君子选用宜察焉
专好毁者其心必不良乌能恶不仁
人事有是非天命不囿于是非超然于是非之表然后
能平天下之事也或是或非则在人矣虽圣人不能免
卷四 第 8b 页 WYG0703-0136b.png

万物不同理死生不同状穷理然后能一贯也知生然
后能知死也
人事之不息天命之无息也人生在勤勤则身脩家齐
国治天下平虽然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故身修家
齐国治天下平也勤于利欲则放肆而日怠终不能保
其身矣禹汤文武丹朱桀纣可以为鉴戒矣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尚不能保其躬也而况公卿大夫士庶人乎
卷四 第 9a 页 WYG0703-0136c.png

难在人也由道义而不舍禁势力而不行则人心服天
下安
一日之早暮天地之始终具焉一事之始终鬼神之变
化具焉
察人事之变易则知天命之流行矣
人之生也良知良能根于天拘于己汨于事诱于物故
无所不用学也学必习习则熟熟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卷四 第 9b 页 WYG0703-0136d.png

孝也者为仁之本也仁也者大学之本也学者志于仁
必求所以为仁故子游子夏问孝皆初学之时也
将相无异任文武无异道其异也后世之人未尝学也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何学也曰大学也所以学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孔子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孔
子四十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卷四 第 10a 页 WYG0703-0137a.png

命何知也曰元亨利贞乾之四德行之昭明浩然与万
物同流处之各得其分而不乱也孔子六十而耳顺如
何耳顺也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几于天矣孔子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何不踰也曰以其动也天故也子
贡曰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
斯来动之斯和非天能如是乎呜呼此伏羲神农黄帝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氏之学立天地之经成
卷四 第 10b 页 WYG0703-0137b.png

致知曰致知在格物物不格则知不至知不至则意不
诚意不诚则心不正心不正而身修者未之有也是故
学为君子者莫大于致知彼夫随众人耳目闻见而知
者君子不谓之知也
自高则必危自满则必溢未有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
也是故圣人作易必以天在地下为泰必以损上益下
为益
卷四 第 11a 页 WYG0703-0137c.png

道也始万物而生之者乾坤之元也物正其性万古不
变故孔子曰成之者性
允恭者帝尧也温恭者大舜也懿恭者文王也恭而安
者孔子也克俭于家者舜之所以美大禹也慎乃俭德
者伊尹之所以训太甲也恭俭惟德者成王之所以戒
百官也
陈文子之时天下无王政自诸侯出诸侯又不自为政
卷四 第 11b 页 WYG0703-0137d.png

以易天下因污隆而起变化无可无不可也陈文子则
不然乃几至无所容其身则可谓有知乎故孔子曰未
知焉得仁春秋之时天下无王楚古之建国也子文辅
佐楚成曾不知首出庶物之义安于僭窃以荆楚而侵
陵诸夏与齐桓宋襄晋文争衡务强大以济其私欲而
已则可谓有知乎故孔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之时周平不天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既而诸侯不
卷四 第 12a 页 WYG0703-0138a.png

下之贤诸侯贤大夫也子继厥父孙继厥祖自以为能
子能孙人亦以为孝悌之人矣曾不察其所行动皆犯
上之事陵夷至于作乱而不自知未有一人能承天命
由仁义行者也故有子本仁而言以正一世之失其旨
深且远矣此孔子春秋之所以作也
仁者临机发用而后见不可预指故季路冉有公西华
之仁孔子不得而言也孟武伯不知仁故又问孔子各
卷四 第 12b 页 WYG0703-0138b.png

之所能若是后日之进未已也其进未已虽圣人安得
而预言之故孔子曰不知其仁
赵幼翁言学胡子曰学道者正如学射才持弓矢必先
知的然后可以积习而求中的矣若射者不求知的不
求中的则何用持弓矢以射为列圣诸经千言万语必
有大体必有要妙人自少而有志尚恐夺于世念日月
蹉跎终身不见也若志不在于的苟欲玩其辞而已是谓
卷四 第 13a 页 WYG0703-0138c.png

奕戏豫者矣特以一斑自喜何其小也何不志于大体
以求要妙譬如游山必上东岱至于绝顶坐使天下高
峰远岫卷阿大泽悉来献状岂不伟欤幼翁曰我习敬
以直内可乎胡子曰敬者圣门用功之妙道也然坤卦
之义与乾相蒙敬以直内者终之之方也苟知不先至
则不知所终譬如将适一所而路有多岐莫知所适则
敬不得施内无主矣内无主而应事物则未有能审事
卷四 第 13b 页 WYG0703-0138d.png

所见乃力行以终之终之之妙则在其人他人不得而
与也
人心应万物如水照万象应物有诚妄当其可之谓诚
失其宜之谓妄物象有形影实而可用之谓形空而不
可用之谓影儒者之教践形释氏之教逐影影不能离
乎形者也是故听其言则是稽其行则非唯高明笃实
之君子乃知释氏之妄大有害于人心圣王复起必不
卷四 第 14a 页 WYG0703-0139a.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