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224b 页
《大宝积经论》卷第四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迦叶!有当来比丘如犬逐块」者,是中向外道
如犬者,色等五种境界如块,掷者如畏色声
香味触示现畏诸境界。彼畏境界,不證知畏
因故,示现有四种相故唯逐境界。住空闲处
者,为欲转得胜境界,取空闲处。彼住独无
等侣,除彼杂染,永住无二,以身离五欲而
心不舍。是人有时或念好声香味触,贪心
微著而不观内,不知不觉故。忆念诸境界,忍
故彼不知。云何当得离色声香味触?彼以
不知不觉故,后时来入城邑聚落王都等在
人众中,还复为好色声香味触五欲所缚,故
还复退。若空闲处死者,持俗戒故,便得生
天有,为上天五欲所爱缚。复彼从天上灭,亦
不离四恶道。何等为四?所谓地狱、饿鬼、畜生、
阿修罗道。天中生堕,尽依贪欲行故黑朋应
知,依见行故说白朋应知。以见人无我故,彼
对治释成二种黑白朋等应知。如是修诸行
已,有散心令使摄取,已摄者令得解脱。是
中修多罗句喻,以不入定心为得解脱故,说
诸方便舍摩他,取舍诸烦恼舍摩他等相错心,
治故显说咽喉喻及缚人喻等。以一心定心
中说解脱方便,示现见修相,烦恼中说方便
令灭故,彼障身见爱乐三昧故,如咽喉及缚
卷四 第 224c 页 T26-0224.png
喻等识故。證谛时以出世间智作令难故,身
见如咽喉处病应知。如是行行已防有防等
法故,说二种空喻不净心:一者读诵世间外
道经书诸论等;二者多畜好衣钵依业及依
身故。此诸二法能令得二种缚,如次:一见
缚;二利养名闻等缚。然此二种能缚,以未
生善法为令不生作障,当得二种法:一者圣
种朋;二者亲近诸檀越。已生善法能灭及作
污染故,令得二种垢:一者忍诸烦恼垢;二者
贪诸檀越知识等。永断拔诸善根法故,令助
得二种雨雹坏法:一者毁谤正法;二者破戒
受人信施。现法中彼不可治故,令得二种痈
疮: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诸罪。现法中苦
恶行故,令得二种烧法:一者有垢身心受
著袈裟;二者受他持戒有功德人所礼拜供
养等。未来喻者,为得不得不能生故,令得二
种不可治病:一者怀增上慢而自伏心;二者
坏他发大乘心。谤菩萨故,依声闻戒,未来更
有渐次应知。「迦叶!当自观内」者,如是乃至「中
有谁黠慧」,调伏贪恼等故,说增上戒行多闻
喻。生厌悔意故,明增上心戒行。咽喉喻及系
缚人喻者,以人无我及法无我故,增上智戒
行。
若以调伏贪恼等增上心戒行经所说
者,何故此中说增上戒行?
答曰:能发起贪
恼行故。罪多因贪瞋痴等相发起,是故说
调伏贪恼等是增上戒行。
问曰:云何贪恼
等令能发起罪?
答曰:有二种相故。如彼不能
忏悔;如彼忏悔而不成忏悔。喻若有诸沙门
及婆罗门不知烦恼因故,怖畏色等境界。住
见如咽喉处病应知。如是行行已防有防等
法故,说二种空喻不净心:一者读诵世间外
道经书诸论等;二者多畜好衣钵依业及依
身故。此诸二法能令得二种缚,如次:一见
缚;二利养名闻等缚。然此二种能缚,以未
生善法为令不生作障,当得二种法:一者圣
种朋;二者亲近诸檀越。已生善法能灭及作
污染故,令得二种垢:一者忍诸烦恼垢;二者
贪诸檀越知识等。永断拔诸善根法故,令助
得二种雨雹坏法:一者毁谤正法;二者破戒
受人信施。现法中彼不可治故,令得二种痈
疮: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诸罪。现法中苦
恶行故,令得二种烧法:一者有垢身心受
著袈裟;二者受他持戒有功德人所礼拜供
养等。未来喻者,为得不得不能生故,令得二
种不可治病:一者怀增上慢而自伏心;二者
坏他发大乘心。谤菩萨故,依声闻戒,未来更
有渐次应知。「迦叶!当自观内」者,如是乃至「中
有谁黠慧」,调伏贪恼等故,说增上戒行多闻
喻。生厌悔意故,明增上心戒行。咽喉喻及系
缚人喻者,以人无我及法无我故,增上智戒
行。
若以调伏贪恼等增上心戒行经所说
者,何故此中说增上戒行?
答曰:能发起贪
恼行故。罪多因贪瞋痴等相发起,是故说
调伏贪恼等是增上戒行。
问曰:云何贪恼
等令能发起罪?
答曰:有二种相故。如彼不能
忏悔;如彼忏悔而不成忏悔。喻若有诸沙门
及婆罗门不知烦恼因故,怖畏色等境界。住
卷四 第 225a 页 T26-0225.png
闲空处,自心发起不善思惟故,亦起贪恼
我慢境界。或馀处念见贪等,随逐如犬逐土
块,以块打故唯逐块。如是不除贪等故,若
以聚落等所有亲近事作现念,是名未除。顺
义故名除及以除竟。何故黑朋中说贪调伏
不说于恼,白朋中说恼调伏不说于贪?
答
曰:二俱欲界中故,示现有馀调、有馀不调。示
现有馀调、有馀不调者,若在空闲处而命终,
如是未调故,住戒者亦坏,成增上戒故;况复
不住戒者,如马下道或错。如是行者行增上
戒,以错诸念亦名乱,如咽喉病能断命根。如
是依人无我行增上智,以身见能断法命根,
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依法无我
行增上智,随所性脱妄念中令计心。此三
修戒中,有八种戒相违法、有八种随顺不净
心,读诵世间外道经书诸论等、多好衣钵等,
无所用故。如空横染,横染是缚因,故渐次说
二种缚:一者见缚;二者名闻利养缚。于缚作
因故说此渐次。以见缚故,憎谤圣种朋。以利
养名闻故,亲近白衣。如垢障因故,渐次说二
种垢:一憎怨谤圣朋,忍受诸烦恼;二亲近白
衣故,贪诸檀越知识等。是垢如雨雹因故,次
说雨雹。忍受诸烦恼故,毁谤正法。贪诸檀
越,以亲近破戒缘故,说破戒受人信施。于雨
雹因故,次有痈疮,以毁谤正法及破戒受人
信施故、自覆诸罪故。烧煮痈疮因故,次说烧
法,求见他过,说有垢身心受著袈裟,以自
覆罪故,受他持戒有功德人所礼拜供养等。
于烧成病因故,次说不可治病,故言有垢身
我慢境界。或馀处念见贪等,随逐如犬逐土
块,以块打故唯逐块。如是不除贪等故,若
以聚落等所有亲近事作现念,是名未除。顺
义故名除及以除竟。何故黑朋中说贪调伏
不说于恼,白朋中说恼调伏不说于贪?
答
曰:二俱欲界中故,示现有馀调、有馀不调。示
现有馀调、有馀不调者,若在空闲处而命终,
如是未调故,住戒者亦坏,成增上戒故;况复
不住戒者,如马下道或错。如是行者行增上
戒,以错诸念亦名乱,如咽喉病能断命根。如
是依人无我行增上智,以身见能断法命根,
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依法无我
行增上智,随所性脱妄念中令计心。此三
修戒中,有八种戒相违法、有八种随顺不净
心,读诵世间外道经书诸论等、多好衣钵等,
无所用故。如空横染,横染是缚因,故渐次说
二种缚:一者见缚;二者名闻利养缚。于缚作
因故说此渐次。以见缚故,憎谤圣种朋。以利
养名闻故,亲近白衣。如垢障因故,渐次说二
种垢:一憎怨谤圣朋,忍受诸烦恼;二亲近白
衣故,贪诸檀越知识等。是垢如雨雹因故,次
说雨雹。忍受诸烦恼故,毁谤正法。贪诸檀
越,以亲近破戒缘故,说破戒受人信施。于雨
雹因故,次有痈疮,以毁谤正法及破戒受人
信施故、自覆诸罪故。烧煮痈疮因故,次说烧
法,求见他过,说有垢身心受著袈裟,以自
覆罪故,受他持戒有功德人所礼拜供养等。
于烧成病因故,次说不可治病,故言有垢身
卷四 第 225b 页 T26-0225.png
心受著袈裟,而怀增上慢而集戒心故,受
他持戒有功德人所作礼拜供养等故,坏他
住发大乘心。对此故说白朋应知。此二人中
初是见行人,第二贪爱行人应知。有四种沙
门者,以何渐次示现?如彼违戒法患,或亲
近或舍,得人患或得人功德已,所有于念中
成障。或非障者,彼示现是中人患有三种,依
三种人故说应知。形服相沙门者,心行俱坏,
依喜恶故说依义。诳诈沙门及名闻沙门,行
成就而坏心,依二种喜欲大及有喜欲。是中
喜欲恶者,若言沙门而非沙门。怖大者,若
有诸德,而自意过有自德,恒作是念。有喜欲
者,若有德而与德等生心。初者有二种坏行:
一者有馀;二者无馀。有馀者;依四沙门故
说应知。依于受戒有漏乃至行不净意业;就
此三不善调伏等如次示现。依乞食故,说不
净命。依受用故,说悭事受用畜聚𧂐宿等。
依修业故,说不净命。依受用故,说悭事受
用畜𧂐宿等。依修业故,说懈怠。无馀者,以
破戒故,教犯根本戒故。坏心者,以恶法故,及
覆藏彼故。第二成就行故,依行命戒受用及
修道应知。是中成就行者,依行故。成就境
界者,依命故。成就威仪者,以染心四行故。
依戒者,受用粗涩食,故少欲。四圣种性者,依
受用故,言不亲近诸道俗等故,依修道故。少
言少语故,乐寂静。依论说慰喻等应知。虽行
如是等法皆为诳诈不为善净心者,以坏心
故。依修行行故,诳诈应知。常有我见者,
依人无我,不灭我见行行故。于空法中而生
他持戒有功德人所作礼拜供养等故,坏他
住发大乘心。对此故说白朋应知。此二人中
初是见行人,第二贪爱行人应知。有四种沙
门者,以何渐次示现?如彼违戒法患,或亲
近或舍,得人患或得人功德已,所有于念中
成障。或非障者,彼示现是中人患有三种,依
三种人故说应知。形服相沙门者,心行俱坏,
依喜恶故说依义。诳诈沙门及名闻沙门,行
成就而坏心,依二种喜欲大及有喜欲。是中
喜欲恶者,若言沙门而非沙门。怖大者,若
有诸德,而自意过有自德,恒作是念。有喜欲
者,若有德而与德等生心。初者有二种坏行:
一者有馀;二者无馀。有馀者;依四沙门故
说应知。依于受戒有漏乃至行不净意业;就
此三不善调伏等如次示现。依乞食故,说不
净命。依受用故,说悭事受用畜聚𧂐宿等。
依修业故,说不净命。依受用故,说悭事受
用畜𧂐宿等。依修业故,说懈怠。无馀者,以
破戒故,教犯根本戒故。坏心者,以恶法故,及
覆藏彼故。第二成就行故,依行命戒受用及
修道应知。是中成就行者,依行故。成就境
界者,依命故。成就威仪者,以染心四行故。
依戒者,受用粗涩食,故少欲。四圣种性者,依
受用故,言不亲近诸道俗等故,依修道故。少
言少语故,乐寂静。依论说慰喻等应知。虽行
如是等法皆为诳诈不为善净心者,以坏心
故。依修行行故,诳诈应知。常有我见者,
依人无我,不灭我见行行故。于空法中而生
卷四 第 225c 页 T26-0225.png
怖畏难,如临深坑。依法无我不分别空,及彼
说者生怨家等想。第三者成就行顺住念,依
止及依行,随顺诸法应知。是中住者持戒,念
者多闻,念彼故得顺诸事。依止者,空闲处坐,
以空闲坐故顺诸功德。随顺诸法者,少知
足少欲等。违心于亲亲中应知。是中不灭诸
念者,示现有厌离欲。彼对治故,灭炽然等,
欲三菩提故。灭三菩提,以道行果故。第四
人二俱成就,以九种成就势应知。一、常行势;
二、多闻势;三、欲势;四、寂静思惟势;五、正见
势;六、證势;七、灭势;八、修势;九、正證势。不求
身命者,以不惜身命故,是名常行势应知。乐
闻空等法意喜者,明第二多闻势。亦不喜空
见等,复不喜涅槃修诸梵行,何况悕求三界。
不悕求诸见法,亦应灭法故。彼果彼道得涅
槃意故,说第三欲势。常依止于法、不依止文
字章句者,诸烦恼求内解脱,不向外逃走。以
依止法故,求禅解脱思心世间智等。第四寂
静思惟势,于一切烦恼常求解脱,不向外求,
见一法本来性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
依他者,性不染故。有学出世间法自内知见。
第五正见势,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色身
者,以不见三宝故。真实三宝,亦以出世间
智分别念故。第六證势,以空患离上不见
法,何况贪著音声言说,以灭除所应除者故。
第七灭势,无所修应修者,以修故。第八修
势,不生生死不著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
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故不舍世间不證涅
槃者,以灭世间因故。及以得涅槃故,不生世
说者生怨家等想。第三者成就行顺住念,依
止及依行,随顺诸法应知。是中住者持戒,念
者多闻,念彼故得顺诸事。依止者,空闲处坐,
以空闲坐故顺诸功德。随顺诸法者,少知
足少欲等。违心于亲亲中应知。是中不灭诸
念者,示现有厌离欲。彼对治故,灭炽然等,
欲三菩提故。灭三菩提,以道行果故。第四
人二俱成就,以九种成就势应知。一、常行势;
二、多闻势;三、欲势;四、寂静思惟势;五、正见
势;六、證势;七、灭势;八、修势;九、正證势。不求
身命者,以不惜身命故,是名常行势应知。乐
闻空等法意喜者,明第二多闻势。亦不喜空
见等,复不喜涅槃修诸梵行,何况悕求三界。
不悕求诸见法,亦应灭法故。彼果彼道得涅
槃意故,说第三欲势。常依止于法、不依止文
字章句者,诸烦恼求内解脱,不向外逃走。以
依止法故,求禅解脱思心世间智等。第四寂
静思惟势,于一切烦恼常求解脱,不向外求,
见一法本来性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
依他者,性不染故。有学出世间法自内知见。
第五正见势,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色身
者,以不见三宝故。真实三宝,亦以出世间
智分别念故。第六證势,以空患离上不见
法,何况贪著音声言说,以灭除所应除者故。
第七灭势,无所修应修者,以修故。第八修
势,不生生死不著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
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故不舍世间不證涅
槃者,以灭世间因故。及以得涅槃故,不生世
卷四 第 226a 页 T26-0226.png
间不求涅槃,不悕求死及寿命,不求解不求
缚,已灭故。及有馀分故,不行亦不灭。是中
性灭尽无生智等所摄诸无学法应知,是名
第九正證势。所有彼三种沙门立沙门名,彼
名无义,及不相似示现,以名所伐故,说贫
穷喻。云何以名所伐?异沙门名形服故,妄
受信施利养,自此已后非真实行沙门,及识
知起我慢真实行沙门故,并持戒识知颠倒
说似如持戒故。闻思修等智,依彼慢故说二
喻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此喻示
现以有闻慧故生我慢。药师喻,以有思慧故,
乐著三摩拔提。凡夫离欲者,乐著利养恭
敬故。有学者起悔修三摩拔提者,修慧邪
行故。示现行正行中起我慢故,说馀三喻。初
名病人喻;第二者宝喻;第三者死人喻,依戒
起彼慢故,示现有四种破戒比丘。自善持戒
等喻,是中初者假受戒;第二者说不善持律
明了懈怠;三者以行似彼故,于破戒障坏故,
说坏障戒;第四者说具受十二头陀功德,是
假名持戒。是中初者,见患灭破戒对治障故,
名为破戒应知。有者以破戒故,不可持彼中
一,于涅槃中生恐怖,不能灭破戒障故,修行
对治。第二以我慢故,生得解脱相,对治彼
故说诸真实持戒功德。然破戒恶所显及修
道行所显,是中初持戒者,说内入非外入故。
第二说作染业无作,善无作非是身等作,染
业亦无非作,是能作善无行无非行,依杂染
不杂染,依乞食无所行亦无不行,依杂染不
杂染受用故,无名无色无馀涅槃,无想无非
缚,已灭故。及有馀分故,不行亦不灭。是中
性灭尽无生智等所摄诸无学法应知,是名
第九正證势。所有彼三种沙门立沙门名,彼
名无义,及不相似示现,以名所伐故,说贫
穷喻。云何以名所伐?异沙门名形服故,妄
受信施利养,自此已后非真实行沙门,及识
知起我慢真实行沙门故,并持戒识知颠倒
说似如持戒故。闻思修等智,依彼慢故说二
喻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此喻示
现以有闻慧故生我慢。药师喻,以有思慧故,
乐著三摩拔提。凡夫离欲者,乐著利养恭
敬故。有学者起悔修三摩拔提者,修慧邪
行故。示现行正行中起我慢故,说馀三喻。初
名病人喻;第二者宝喻;第三者死人喻,依戒
起彼慢故,示现有四种破戒比丘。自善持戒
等喻,是中初者假受戒;第二者说不善持律
明了懈怠;三者以行似彼故,于破戒障坏故,
说坏障戒;第四者说具受十二头陀功德,是
假名持戒。是中初者,见患灭破戒对治障故,
名为破戒应知。有者以破戒故,不可持彼中
一,于涅槃中生恐怖,不能灭破戒障故,修行
对治。第二以我慢故,生得解脱相,对治彼
故说诸真实持戒功德。然破戒恶所显及修
道行所显,是中初持戒者,说内入非外入故。
第二说作染业无作,善无作非是身等作,染
业亦无非作,是能作善无行无非行,依杂染
不杂染,依乞食无所行亦无不行,依杂染不
杂染受用故,无名无色无馀涅槃,无想无非
卷四 第 226b 页 T26-0226.png
想无相行中离念一切想故。及念无想戒无
灭无非灭,无学行于涅槃有馀故,烦恼无馀
故。无取无舍,常行离喜忧故,及舍念同生有
故。无可取无可舍,还彼初境界,不取忧喜及
取舍念同生故。无众生无众生名,乃至无心。
无心名依解释喻。既灭随所能记及随所记
随所者,无世间无非世间,依器世间杂不杂
行人行故。言无依止无非依止,依杂染及不
杂染,依六识村田境界故。言不以戒自高不
谤下他戒,依亲近家故。亦不忆想分别彼戒,
不分别我是持戒、我有如是持戒,不分别
彼性故。无漏亦有世间共可灭,寻即显故说
不共。然彼若三界非果、非求三界因,是二
句示现,是名以渐次。依于戒有顺不顺诸法
故,说善学不善学沙门差别事。何者不善学
沙门?是中有三种应知。形服相似沙门。不惜
沙门戒,唯形服同不同者,形命受用与命
戒见心不相似等。是中形处及服处故,名形
服处相似。是中服处者,以彼僧伽梨等故
名服同。形处者,以剃须发执持钵故名为形
同。以不净身等业行故,名行不相似。不净
命故,命不相似。悭故,于受用中不相似。懈
怠故,用行不相似。破戒故,于持戒中不相
似。以恶法故,于见不相似。不调不伏不隐诸
根故,于心不相似。二威仪诳诈沙门者,乞资
用精进用等应知。增上心、增上慧同彼行及
心不相似,成就用意等故。增上戒同,一心安
详故,乃至不乐杂乱故。增上心行同,少言少
语故。增上智行同,诳诈等彼行心不同故。三
灭无非灭,无学行于涅槃有馀故,烦恼无馀
故。无取无舍,常行离喜忧故,及舍念同生有
故。无可取无可舍,还彼初境界,不取忧喜及
取舍念同生故。无众生无众生名,乃至无心。
无心名依解释喻。既灭随所能记及随所记
随所者,无世间无非世间,依器世间杂不杂
行人行故。言无依止无非依止,依杂染及不
杂染,依六识村田境界故。言不以戒自高不
谤下他戒,依亲近家故。亦不忆想分别彼戒,
不分别我是持戒、我有如是持戒,不分别
彼性故。无漏亦有世间共可灭,寻即显故说
不共。然彼若三界非果、非求三界因,是二
句示现,是名以渐次。依于戒有顺不顺诸法
故,说善学不善学沙门差别事。何者不善学
沙门?是中有三种应知。形服相似沙门。不惜
沙门戒,唯形服同不同者,形命受用与命
戒见心不相似等。是中形处及服处故,名形
服处相似。是中服处者,以彼僧伽梨等故
名服同。形处者,以剃须发执持钵故名为形
同。以不净身等业行故,名行不相似。不净
命故,命不相似。悭故,于受用中不相似。懈
怠故,用行不相似。破戒故,于持戒中不相
似。以恶法故,于见不相似。不调不伏不隐诸
根故,于心不相似。二威仪诳诈沙门者,乞资
用精进用等应知。增上心、增上慧同彼行及
心不相似,成就用意等故。增上戒同,一心安
详故,乃至不乐杂乱故。增上心行同,少言少
语故。增上智行同,诳诈等彼行心不同故。三
卷四 第 226c 页 T26-0226.png
名闻沙门者,唯求名闻应知。舍摩他分同、毗
婆舍那分同,彼二分修同,还彼二助行同,心
性不同。是中以戒故、有戒分故,舍摩他分
同,戒是三昧因故。以多闻故,于毗婆舍那分
同,闻能领得无漏智故。以住空闲阿兰若
故,彼二修分相似同,于空闲处住修因故。少
欲等彼二助道行同,彼少欲等是助习行等
故。亲近他故,心不相似应知。何者善学沙
门?有四种相应知:行故、心故、證故及尽至故。
以不惜身命故,于现法中得厌悔行故。空等
沙门意喜故,未来生教化身行故。是名行势
应知。以依真如行故,信法无我意故,不喜涅
槃故,及不喜空故,所应得及所能得,彼亦
离假名性相不正执故。常依了义不依文
字者,悕求所须义故。于烦恼中而求解脱,不
向外逃走,不如随声性故。是名心势应知。见
一切法体永清净不染,以真如法故,作助己
形及他,不缘他智性,不染證故。是中诸报
等尽见解脱,不见假名性相故。是名證势应
知。一切众生自性灭故,不行善修一切烦恼
染等对治故。不取灭度,真如不断故,及不观
非事。是名尽至势应知。是中贫人喻,与不善
学沙门,以三种相故,于名不如义应知。坏心
成就行,成就心而坏行,亦坏心及坏行。是中
坏心成就行有三种应知。能闻及所闻心为
知足,能说彼中而为知足,得世间三昧故,及
得彼功德以为乐著。是中漂堕河喻,说坏心
成就行,唯有闻等事应知。医师喻,还彼唯有
说事应知。幻喻,得彼世间三昧,唯乐著彼事
婆舍那分同,彼二分修同,还彼二助行同,心
性不同。是中以戒故、有戒分故,舍摩他分
同,戒是三昧因故。以多闻故,于毗婆舍那分
同,闻能领得无漏智故。以住空闲阿兰若
故,彼二修分相似同,于空闲处住修因故。少
欲等彼二助道行同,彼少欲等是助习行等
故。亲近他故,心不相似应知。何者善学沙
门?有四种相应知:行故、心故、證故及尽至故。
以不惜身命故,于现法中得厌悔行故。空等
沙门意喜故,未来生教化身行故。是名行势
应知。以依真如行故,信法无我意故,不喜涅
槃故,及不喜空故,所应得及所能得,彼亦
离假名性相不正执故。常依了义不依文
字者,悕求所须义故。于烦恼中而求解脱,不
向外逃走,不如随声性故。是名心势应知。见
一切法体永清净不染,以真如法故,作助己
形及他,不缘他智性,不染證故。是中诸报
等尽见解脱,不见假名性相故。是名證势应
知。一切众生自性灭故,不行善修一切烦恼
染等对治故。不取灭度,真如不断故,及不观
非事。是名尽至势应知。是中贫人喻,与不善
学沙门,以三种相故,于名不如义应知。坏心
成就行,成就心而坏行,亦坏心及坏行。是中
坏心成就行有三种应知。能闻及所闻心为
知足,能说彼中而为知足,得世间三昧故,及
得彼功德以为乐著。是中漂堕河喻,说坏心
成就行,唯有闻等事应知。医师喻,还彼唯有
说事应知。幻喻,得彼世间三昧,唯乐著彼事
卷四 第 227a 页 T26-0227.png
应知。摩尼宝喻,成就心而坏行应知。死喻,说
坏心及坏行应知。长者子喻,成就心及成就
行应知。以一相义故,善学沙门应知。说有四
种破戒比丘似善持戒,有何渐次?以真实沙
门,示受真实行。以示现如戒相似住假名戒,
示现假名戒。示现假名戒何者?住假名戒行
有四种应知。彼复以我慢等坏身故,名为住
假名戒行。初者成就六种戒,以二种障坏戒。
何者六种行分戒持成?依波罗提木叉所说
而行成就,行成就坏境界成就,于微罪中而
见怖畏,受而修行。于诸戒中有二种障。何者
二种?身见炽盛令戒中起及命知。第二舍彼
二患,离身见炽然处故。以律师故,于诸犯戒
善能发起。然以等世间净故,诸利养不能动,
同生身见。第三此同法得世间净戒,复同生
身见,不解法无我,闻生恐怖懈怠。第四离一
切与患,然以信邪法无我故,坏我慢戒,住四
种不正戒。觉知谤等法戒,彼相彼无漏应知。
何者谤等法?初住假名戒者,亦见有我,亦言
有我所,对治彼故,言无我无我所故。所作犯
戒者是名不作,对治彼故,言无作无非作故。
作行彼亦非行,对治彼故,言无有所作亦无
作者故。安详行亦名非行,对治彼故,言无行
无非行故。妄念行者是名非行,对治彼故,言
无有所行亦无不行故。第二住假名戒行,身
见朋烦恼随顺,亦见名及见色,对治彼故,
言无名无色故。未来生想定有及彼想,对治
彼故,言无想无非想故。彼炽然灭使者亦名
不灭,对治彼故,言无灭无非灭故。执人无我
坏心及坏行应知。长者子喻,成就心及成就
行应知。以一相义故,善学沙门应知。说有四
种破戒比丘似善持戒,有何渐次?以真实沙
门,示受真实行。以示现如戒相似住假名戒,
示现假名戒。示现假名戒何者?住假名戒行
有四种应知。彼复以我慢等坏身故,名为住
假名戒行。初者成就六种戒,以二种障坏戒。
何者六种行分戒持成?依波罗提木叉所说
而行成就,行成就坏境界成就,于微罪中而
见怖畏,受而修行。于诸戒中有二种障。何者
二种?身见炽盛令戒中起及命知。第二舍彼
二患,离身见炽然处故。以律师故,于诸犯戒
善能发起。然以等世间净故,诸利养不能动,
同生身见。第三此同法得世间净戒,复同生
身见,不解法无我,闻生恐怖懈怠。第四离一
切与患,然以信邪法无我故,坏我慢戒,住四
种不正戒。觉知谤等法戒,彼相彼无漏应知。
何者谤等法?初住假名戒者,亦见有我,亦言
有我所,对治彼故,言无我无我所故。所作犯
戒者是名不作,对治彼故,言无作无非作故。
作行彼亦非行,对治彼故,言无有所作亦无
作者故。安详行亦名非行,对治彼故,言无行
无非行故。妄念行者是名非行,对治彼故,言
无有所行亦无不行故。第二住假名戒行,身
见朋烦恼随顺,亦见名及见色,对治彼故,
言无名无色故。未来生想定有及彼想,对治
彼故,言无想无非想故。彼炽然灭使者亦名
不灭,对治彼故,言无灭无非灭故。执人无我
卷四 第 227b 页 T26-0227.png
及舍取人,对治彼故,言无取无舍故。还彼众
生无我执中亦可取亦不可取,对治彼故,言
无可取无可舍故。不以色等执众生相,彼说
取善哉,对治彼故,言无众生无众生名。语亦
说彼取善哉分别,对治彼故,言无身无身名,
无口无口名故。彼分别是心,及彼取分别善
哉,对治彼故,言无心无心分别名。第三住戒
行者,上生世间亦向舍下故非世间,对治彼
故,言无世间无非世间。依三昧亦依不贪欲,
对治彼故,言无依止无非依止。摄取自戒不
毁他戒,对治彼故,言不以戒自高、不毁下他
戒。第四住假名戒,言我是能持戒,生分别
念,对治彼故,言亦不分别戒故。胜性念等戒
分别念,对治彼故,言不分别戒及不念此戒
故,是名谤法。无漏戒中尽能灭尽,是名诸圣
持戒无漏足句。无所著者,出世间故,不至三
界理、不顺一切烦恼故。离一切依止,对治离
三界故。是故于有还净示现胜,彼持戒故。说
诸偈应知:
「 「具足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初偈第一句,离垢故说性清净。贪欲等有馀
离已,彼因净故得戒性净,示现同因等净。馀
三句者,还彼持戒,示现同伴等因净。是中破
戒同伴及诸同因,对治故,于戒同伴及诸同
因者有三种差别应知。是中破戒同伴有三
种,慢同色等,依止因故,迷惑意故,见如愚
痴,同乐三摩拔提,屈复同伴取念。同事念
者,如鹿处同身乐爱喜伴,是名第一偈义。
还彼持戒中一切相,明依清净戒故,说第二
生无我执中亦可取亦不可取,对治彼故,言
无可取无可舍故。不以色等执众生相,彼说
取善哉,对治彼故,言无众生无众生名。语亦
说彼取善哉分别,对治彼故,言无身无身名,
无口无口名故。彼分别是心,及彼取分别善
哉,对治彼故,言无心无心分别名。第三住戒
行者,上生世间亦向舍下故非世间,对治彼
故,言无世间无非世间。依三昧亦依不贪欲,
对治彼故,言无依止无非依止。摄取自戒不
毁他戒,对治彼故,言不以戒自高、不毁下他
戒。第四住假名戒,言我是能持戒,生分别
念,对治彼故,言亦不分别戒故。胜性念等戒
分别念,对治彼故,言不分别戒及不念此戒
故,是名谤法。无漏戒中尽能灭尽,是名诸圣
持戒无漏足句。无所著者,出世间故,不至三
界理、不顺一切烦恼故。离一切依止,对治离
三界故。是故于有还净示现胜,彼持戒故。说
诸偈应知:
「 「具足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初偈第一句,离垢故说性清净。贪欲等有馀
离已,彼因净故得戒性净,示现同因等净。馀
三句者,还彼持戒,示现同伴等因净。是中破
戒同伴及诸同因,对治故,于戒同伴及诸同
因者有三种差别应知。是中破戒同伴有三
种,慢同色等,依止因故,迷惑意故,见如愚
痴,同乐三摩拔提,屈复同伴取念。同事念
者,如鹿处同身乐爱喜伴,是名第一偈义。
还彼持戒中一切相,明依清净戒故,说第二
卷四 第 227c 页 T26-0227.png
偈应知。寂灭常毕竟如是等,是中有四种性
同患,对治故,说波罗提木叉戒清净应知,以
不阙故。于受戒禅净、馀者无漏戒净,还依彼
持戒,无诸患净,故说第三偈。
「 「不贪惜身命。」」
如是等有五种患。何者彼五患?一者利养恭
敬患,以惜身故。二者懈怠患,继念莫死起乐
命故。三者起愿持梵行患,希求一切有生故。
四者唯戒为足患,不正至故。五者不出至患,
如诸外道说成不正理故。远离此五种患故,
释成清净无诸患应知。依无烦恼净故,说第
四偈:
「 「持戒不染世。」」
世法不能染故。依集谛所摄染,同至炽染起
欲处,二识著诸爱染,故言不依世法耳。不
依世者,灭前复有爱故灭。
「 「速得智慧明,
以得光明故,
于见谛道中。」」
无碍无所有。无碍无所有事,以修道无明等
及馀对治彼故言。
无我无彼相,离我他相故。依无学道离我慢
清净故,说第五偈。
「 「无此无彼岸,
亦无有中间。」」
无相行中不著内外入故。
无著缚无漏,灭烦恼及使炽然灭故。无谄及
无漏,无我慢差别。明依永净故,说第六偈:
「 「心不著名色。」」
于有不起愿故,不离寂灭法。
彼者以持戒不足故,诸根调伏故,于三昧
中不足故。
同患,对治故,说波罗提木叉戒清净应知,以
不阙故。于受戒禅净、馀者无漏戒净,还依彼
持戒,无诸患净,故说第三偈。
「 「不贪惜身命。」」
如是等有五种患。何者彼五患?一者利养恭
敬患,以惜身故。二者懈怠患,继念莫死起乐
命故。三者起愿持梵行患,希求一切有生故。
四者唯戒为足患,不正至故。五者不出至患,
如诸外道说成不正理故。远离此五种患故,
释成清净无诸患应知。依无烦恼净故,说第
四偈:
「 「持戒不染世。」」
世法不能染故。依集谛所摄染,同至炽染起
欲处,二识著诸爱染,故言不依世法耳。不
依世者,灭前复有爱故灭。
「 「速得智慧明,
以得光明故,
于见谛道中。」」
无碍无所有。无碍无所有事,以修道无明等
及馀对治彼故言。
无我无彼相,离我他相故。依无学道离我慢
清净故,说第五偈。
「 「无此无彼岸,
亦无有中间。」」
无相行中不著内外入故。
无著缚无漏,灭烦恼及使炽然灭故。无谄及
无漏,无我慢差别。明依永净故,说第六偈:
「 「心不著名色。」」
于有不起愿故,不离寂灭法。
彼者以持戒不足故,诸根调伏故,于三昧
中不足故。
卷四 第 228a 页 T26-0228.png
不生我我所乃至有顶世间,知足故,住持戒
故。说于戒中永示现依世间净故,说第七偈
应知。
「 「虽行持诸戒,
其心不自高。」」
示现以持戒故心不生高下,无厌足故。
「 「亦不以为上,
过是求圣道。」」
净持戒者,此相以三昧不足故,求出世间道。
依出世间净故,说第八偈:
「 「不以戒为最。」」
不以戒为足故。
「 「亦不贵三昧。」」
不乐著三昧故。
「 「过此二事已,
修习上智慧。」」
无分别是圣性。无分别是修,摄取增上智,诸
佛所称叹。是故知馀者胜叹事故。依有学无
学非有学非无学净故,说第九偈:
「 「心解脱身见。」」
灭有分别身见,示现学
戒净故。
「 「灭除我我所。」」
以灭同生身见
故,示现无学戒净。
「 「信空佛境界。」」
以信空故,示现非学非无学净事。依吝著净
故,说第十偈:
「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示现未得八圣道戒故,说不持戒净。
「 「依因所修慧,
速得于净智;
以得净智故,
具足清净戒。」」
示现以得圣智故,后得戒清净,说此偈。
「时八百比丘,不受诸漏心得解脱。三万二千
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示现此教诲中有如
是等大利益,亦复示现现即得大果,于化
者有学无学等得故。「及五百比丘得禅定者,
闻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从座而起去」
者,示现彼难调伏能调伏已,不能信解、不能
卷四 第 228b 页 T26-0228.png
通达入深法故。有二种相不能通达诸法:以
不信故、以信不乐故,智慧不能通达诸义故。
是偈甚深者,难知故。诸佛如来菩提甚深者,
意难测量故。彼若不淳种诸善根,恶知识所
摄,自信力少难得信受。以恶知识所摄故,不
淳修诸善根,以不信多故应知。「尔时世尊语
尊者须菩提」,显菩提时诸声闻是如来作,堪
能化度胜义故。是故乃至假名真实差别应
知。「尔时世尊即时化作二比丘」者,示现如
来方便应度故。示现化者有二种相故,示现
信于同服及见同法事故。彼诸比丘摄取,为
已说正教诲故。彼以妄执取涅槃,生我慢故
生怖畏,为信故说如实涅槃无有众生。若入
涅槃者,非诸贪欲等有故而有尽灭。彼者,如
不生故。示现涅槃者,唯灭不生故。言「汝等
莫作忆想、莫作分别」者,于内外入中是我我
所。如次。即于诸法无著者,以贪瞋本来无
生故。无离者,未来不离故。是名寂灭者,防
护此执,本非寂灭而有寂灭,所有戒等品,彼
亦不住不来。复不灭尽者,以众生名永寂
灭故。不住不来者,以不染故。复不灭尽者,
性自灭尽故。彼者亦无馀,若本不寂灭已于
后成寂灭,汝等可舍离是相。所谓涅槃,无彼
事故。言勿我入涅槃,以相向涅槃故作涅槃
相。勿以贪欲等相故识为涅槃相,非贪欲等
无故名为涅槃,是名彼者相。复无相行中
方便。设无漏已,次后说现法乐行方便,入灭
尽定行起故。或复此是异义。经言「彼若不淳
种诸善根」者,智慧功德助道行乏少故。增上
不信故、以信不乐故,智慧不能通达诸义故。
是偈甚深者,难知故。诸佛如来菩提甚深者,
意难测量故。彼若不淳种诸善根,恶知识所
摄,自信力少难得信受。以恶知识所摄故,不
淳修诸善根,以不信多故应知。「尔时世尊语
尊者须菩提」,显菩提时诸声闻是如来作,堪
能化度胜义故。是故乃至假名真实差别应
知。「尔时世尊即时化作二比丘」者,示现如
来方便应度故。示现化者有二种相故,示现
信于同服及见同法事故。彼诸比丘摄取,为
已说正教诲故。彼以妄执取涅槃,生我慢故
生怖畏,为信故说如实涅槃无有众生。若入
涅槃者,非诸贪欲等有故而有尽灭。彼者,如
不生故。示现涅槃者,唯灭不生故。言「汝等
莫作忆想、莫作分别」者,于内外入中是我我
所。如次。即于诸法无著者,以贪瞋本来无
生故。无离者,未来不离故。是名寂灭者,防
护此执,本非寂灭而有寂灭,所有戒等品,彼
亦不住不来。复不灭尽者,以众生名永寂
灭故。不住不来者,以不染故。复不灭尽者,
性自灭尽故。彼者亦无馀,若本不寂灭已于
后成寂灭,汝等可舍离是相。所谓涅槃,无彼
事故。言勿我入涅槃,以相向涅槃故作涅槃
相。勿以贪欲等相故识为涅槃相,非贪欲等
无故名为涅槃,是名彼者相。复无相行中
方便。设无漏已,次后说现法乐行方便,入灭
尽定行起故。或复此是异义。经言「彼若不淳
种诸善根」者,智慧功德助道行乏少故。增上
卷四 第 228c 页 T26-0228.png
烦恼尘是义非恶知识所摄者,以善知识所不
摄故。坏是义不能信解者,离智助道行故。能
信甚深处是义不能信解者,是故总不能通
达者,不能测量知法体智住故。复不能信解,
已不能正决真智故。如来化度方便事有二
种应知。化者以我慢共体故,示现同共事故。
所说能顺行教故,及得教诲有出世因故,说
正净教方便教授故。彼复有四种相应知。染
净中恐怖故;依顺说故,离授烦恼因;于净法
中教授,舍恐怖因故;及教授现法,见最乐行
方便故。此身复有我见,以我正證故,依于净
染中顺空教授故。言我当无辜生怖染,以染
故。世间行是名初相。汝等莫作忆想莫作
分别者,烦恼因示现有二种假名性:慢执烦
恼分别性故,及执彼功德患胜分别故,是名
第二相。净略有二种应知:一者净道行;二者
涅槃净。是中有二种相故,净道行是怖畏因
应知。「汝等比丘!所有戒品彼不往来复不灭
尽」者,计是真如中永净故。前者释有烦恼分
别,及离烦恼分别亦不成。彼净道行中烦恼
及离烦恼彼分别已,于净道行中而生恐怖,
有二种相故,于净涅槃因中生恐怖应知。汝
等可舍离是想,所谓涅槃不异假名性想执
故。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者,是名涅槃异想,忆
作心想故。莫异想,识想;莫异想,观名,是名寂
灭内心之想。复莫以想观想者,此二无因故。
于涅槃中不生恐怖,是名第三想应知。舍彼
二因故,教授最上行诸方便等应知。舍彼二
因事及舍烦恼因,于净法中舍恐怖因,是名
摄故。坏是义不能信解者,离智助道行故。能
信甚深处是义不能信解者,是故总不能通
达者,不能测量知法体智住故。复不能信解,
已不能正决真智故。如来化度方便事有二
种应知。化者以我慢共体故,示现同共事故。
所说能顺行教故,及得教诲有出世因故,说
正净教方便教授故。彼复有四种相应知。染
净中恐怖故;依顺说故,离授烦恼因;于净法
中教授,舍恐怖因故;及教授现法,见最乐行
方便故。此身复有我见,以我正證故,依于净
染中顺空教授故。言我当无辜生怖染,以染
故。世间行是名初相。汝等莫作忆想莫作
分别者,烦恼因示现有二种假名性:慢执烦
恼分别性故,及执彼功德患胜分别故,是名
第二相。净略有二种应知:一者净道行;二者
涅槃净。是中有二种相故,净道行是怖畏因
应知。「汝等比丘!所有戒品彼不往来复不灭
尽」者,计是真如中永净故。前者释有烦恼分
别,及离烦恼分别亦不成。彼净道行中烦恼
及离烦恼彼分别已,于净道行中而生恐怖,
有二种相故,于净涅槃因中生恐怖应知。汝
等可舍离是想,所谓涅槃不异假名性想执
故。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者,是名涅槃异想,忆
作心想故。莫异想,识想;莫异想,观名,是名寂
灭内心之想。复莫以想观想者,此二无因故。
于涅槃中不生恐怖,是名第三想应知。舍彼
二因故,教授最上行诸方便等应知。舍彼二
因事及舍烦恼因,于净法中舍恐怖因,是名
卷四 第 229a 页 T26-0229.png
第四相应知。于中乃至如来化度方便应知。
自此已后说正智作大益应知。依六事故说:
一者为因事;二者依事;三者响音事;四
者寂静思惟事;五者训诲事;六者證法及顺
法事故。言「尔时尊者须菩提问彼比丘言:汝
等比丘!去至何所今何从来?诸比丘言:须菩
提!佛所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有何义故
作如是说?初依乐因故。以何义故,彼处
无有来往?喻若世间。「复问谁为汝师?答言我
等师者,若先来不生亦无有灭」。有何义故作
如是说?依第二因事。依非色身世尊故,彼
无生亦无灭,是涅槃性故。「复问汝等云何?
从谁闻法?答言不为缚、不为解」。有何义故
作如是说?第三依响音因事为说法,彼不为
缚。依上等生爱对治故不为解,彼已得脱故。
「复问汝等习行何法?答曰不为灭无明、不为
生明」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第四依寂静思
惟事故,不为灭无明故。不为依杂无明,诸
圣闻有彼行故。不为生明者,已生故。「复问
汝等师是谁?答言若无得无知者是」。彼弟子
若未得及未證者,以何义故作如是说?依第
五训诲事故。所有化比丘身劝彼,故第六證
法及顺法行事,依十事故说应知。依有馀涅
槃无馀涅槃,灭见谛行烦恼,灭修道行烦
恼,灭苦,供养尊者,行布施行过凡夫地,入
住圣人地,及同得至解脱故。「复问汝等是谁
同习梵行?答言若于三界不行亦非不行」者,
有何义故作如是说?无馀涅槃有馀事故,尔
时共诸同法者住故。「复问汝等几何当得涅
自此已后说正智作大益应知。依六事故说:
一者为因事;二者依事;三者响音事;四
者寂静思惟事;五者训诲事;六者證法及顺
法事故。言「尔时尊者须菩提问彼比丘言:汝
等比丘!去至何所今何从来?诸比丘言:须菩
提!佛所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有何义故
作如是说?初依乐因故。以何义故,彼处
无有来往?喻若世间。「复问谁为汝师?答言我
等师者,若先来不生亦无有灭」。有何义故作
如是说?依第二因事。依非色身世尊故,彼
无生亦无灭,是涅槃性故。「复问汝等云何?
从谁闻法?答言不为缚、不为解」。有何义故
作如是说?第三依响音因事为说法,彼不为
缚。依上等生爱对治故不为解,彼已得脱故。
「复问汝等习行何法?答曰不为灭无明、不为
生明」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第四依寂静思
惟事故,不为灭无明故。不为依杂无明,诸
圣闻有彼行故。不为生明者,已生故。「复问
汝等师是谁?答言若无得无知者是」。彼弟子
若未得及未證者,以何义故作如是说?依第
五训诲事故。所有化比丘身劝彼,故第六證
法及顺法行事,依十事故说应知。依有馀涅
槃无馀涅槃,灭见谛行烦恼,灭修道行烦
恼,灭苦,供养尊者,行布施行过凡夫地,入
住圣人地,及同得至解脱故。「复问汝等是谁
同习梵行?答言若于三界不行亦非不行」者,
有何义故作如是说?无馀涅槃有馀事故,尔
时共诸同法者住故。「复问汝等几何当得涅
卷四 第 229b 页 T26-0229.png
槃也?答言如若如来所化人入涅槃者,我等
亦当得入」,有何义故作如是说?依有馀涅槃,
彼本起灭故,他力相似法本业应故,尔时共
馀者住故。「复问汝等烦恼尽耶?答言一切
诸法毕竟尽相」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以灭
见谛惑故。一切法永灭者,诸趣恶处故。「复
问汝等已得己利耶?答言知断无我无我
所」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依灭修想烦恼故,
及灭同生身见故。「复问汝等破于魔耶?答
言阴魔不可得」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灭
苦故,及阴魔不可得故,未来生彼不可见故。
是故于中降伏一切魔怨应知。以阴无故,馀
魔不行。「复问汝等奉如来耶?答言不以身
口心」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恭敬尊者不以
身等,得涅槃中得亲敬故。「复问汝等作福田
耶?答言无取无有作者」。何等故作如是说?
檀越作敬不可取及不可作,离见动恶等故。
如次「复问汝等断于生死往来也?答言无
常无断」者,何义故作如是说?过非圣人地故。
不断世间令作少方便非上者,以有涅槃故,
此示现不断等事故。「复问汝等随顺圣人地
行耶?答言离一切取有得无碍解脱」者,有何
义故作如是说?住圣人地故,离一切取解脱
故,不横执离不正取故。「复问汝等究竟当依
止何所?答言随于如来化人所至」者,有何
义故作如是说?解脱同至,于如来无异胜相
似法故,示现解脱同至。或复以心得自在诸
善男子,是能随时以能受于正记,为如是尊
者故,为次说正记,能作大利益应知。何者密
亦当得入」,有何义故作如是说?依有馀涅槃,
彼本起灭故,他力相似法本业应故,尔时共
馀者住故。「复问汝等烦恼尽耶?答言一切
诸法毕竟尽相」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以灭
见谛惑故。一切法永灭者,诸趣恶处故。「复
问汝等已得己利耶?答言知断无我无我
所」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依灭修想烦恼故,
及灭同生身见故。「复问汝等破于魔耶?答
言阴魔不可得」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灭
苦故,及阴魔不可得故,未来生彼不可见故。
是故于中降伏一切魔怨应知。以阴无故,馀
魔不行。「复问汝等奉如来耶?答言不以身
口心」者,有何义故作如是说?恭敬尊者不以
身等,得涅槃中得亲敬故。「复问汝等作福田
耶?答言无取无有作者」。何等故作如是说?
檀越作敬不可取及不可作,离见动恶等故。
如次「复问汝等断于生死往来也?答言无
常无断」者,何义故作如是说?过非圣人地故。
不断世间令作少方便非上者,以有涅槃故,
此示现不断等事故。「复问汝等随顺圣人地
行耶?答言离一切取有得无碍解脱」者,有何
义故作如是说?住圣人地故,离一切取解脱
故,不横执离不正取故。「复问汝等究竟当依
止何所?答言随于如来化人所至」者,有何
义故作如是说?解脱同至,于如来无异胜相
似法故,示现解脱同至。或复以心得自在诸
善男子,是能随时以能受于正记,为如是尊
者故,为次说正记,能作大利益应知。何者密
卷四 第 229c 页 T26-0229.png
语?不二相智。及一切密语入相不二相。何
者是?所说句处事,然是彼性无故。所说性
熏一相,境界性相有故不二。彼不二中生
执,二相是染,不执二故名净。虽说所有说
一切句处有事者,彼亦假名言熏相,境界
性无故。彼二熏相,境界性有故彼二。于彼
不二执二相故有染,不执尽故净。如是一切
诸佛入彼密语,是不二相应知。是中五种相
者,于尊处及彼教授中有五种果事,及有五
种果益事,成就持故说诸密事应知。有五种
相。何者五种尊?若有想说彼成就故,成就
尊事应知。复有何义?谓涅槃永證彼故。佛所
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离六种入灭故。彼
界中诸有等,谤不能谤故,及无分别觉故。
一切诸法,何者是彼尊而能说法?彼有何相?
先来未生亦无有灭,依法身无生灭故。说何
等法?若不为缚不为解。缚解者,性相无故。
为令觉知诸行故,以几种性相说?不断灭无
明、不生明故。明与无明假名性,不可得见觉
故。为谁说?若未得及未正觉。正觉不已彼无
故。何者成就果胜事?谓无馀涅槃界故。若于
三界不行,依无馀涅槃界处,唯净真如住处
故,作如是说有馀涅槃界。若如来化者,而
入涅槃真实处,唯有性涅槃。一切诸法依世
谛涅槃故作如是说,能满圣道行,所作已
办故。言我作已办,于有我无我我所,依證
法无我故作如是说。伐内怨以内力故,诸烦
恼怨以證法无我故,永灭说故作如是言。伐
外怨不觉见阴魔故,所有外阴所摄。阴者,外
者是?所说句处事,然是彼性无故。所说性
熏一相,境界性相有故不二。彼不二中生
执,二相是染,不执二故名净。虽说所有说
一切句处有事者,彼亦假名言熏相,境界
性无故。彼二熏相,境界性有故彼二。于彼
不二执二相故有染,不执尽故净。如是一切
诸佛入彼密语,是不二相应知。是中五种相
者,于尊处及彼教授中有五种果事,及有五
种果益事,成就持故说诸密事应知。有五种
相。何者五种尊?若有想说彼成就故,成就
尊事应知。复有何义?谓涅槃永證彼故。佛所
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离六种入灭故。彼
界中诸有等,谤不能谤故,及无分别觉故。
一切诸法,何者是彼尊而能说法?彼有何相?
先来未生亦无有灭,依法身无生灭故。说何
等法?若不为缚不为解。缚解者,性相无故。
为令觉知诸行故,以几种性相说?不断灭无
明、不生明故。明与无明假名性,不可得见觉
故。为谁说?若未得及未正觉。正觉不已彼无
故。何者成就果胜事?谓无馀涅槃界故。若于
三界不行,依无馀涅槃界处,唯净真如住处
故,作如是说有馀涅槃界。若如来化者,而
入涅槃真实处,唯有性涅槃。一切诸法依世
谛涅槃故作如是说,能满圣道行,所作已
办故。言我作已办,于有我无我我所,依證
法无我故作如是说。伐内怨以内力故,诸烦
恼怨以證法无我故,永灭说故作如是言。伐
外怨不觉见阴魔故,所有外阴所摄。阴者,外
卷四 第 230a 页 T26-0230.png
怨声说应知。胜彼者,离分别念,阴性不觉故
应知。是中成就果利益事者,已恭敬于尊,非
身等耳,以顺行法故。善净受信施所施故,
以了福田不取一切法故,度世间苦海。度世
间者,以法无我,不断及常故,不退于福田
处故。行福田地,舍取法慢故。及法化者名成
佛子,依如来故。言汝等何行去无所至者,如
如来所化者来故。「须菩提如是问答诸比丘,
时有八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
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者,此正授记中有
此大利益事。若有学者得无学,成熟凡夫得
有学地。「世尊!此宝积法门是希有,能与住大
乘善男子善女人作大利益」者,自此已后显
此法门说大利益事,以有益故。于诸菩萨成
佛法,及化众生故,以中道义训诲等如次。彼
善男子善女人得几功德者,示现闻菩萨藏
中有教诲信益事。「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如是等,示现有五种相现利益信事。一世界
持时大德;二自在成就退因故;三转身故;四
彼处故,成就说堪作器故;五听者作器故,及
舍身时得见净业故。是中世界大者,佛及彼
声闻并诸塔等。持者,诸宝满诸世界衣服等,
是时无量阿僧祇劫故。是中有五种相,得大
自在因退事应知:以有量悕无量果因故,以
有尽无尽法故,以非上得上乐故,助知道彼
行性故,及以彼引取故。复有五种相,令得成
就大自在退因事应知:一微恶乐因故;二不
定一向乐因故;三不永乐因故;四颠倒意受
乐因故;五依苦身受乐因故,是名彼者。最后
应知。是中成就果利益事者,已恭敬于尊,非
身等耳,以顺行法故。善净受信施所施故,
以了福田不取一切法故,度世间苦海。度世
间者,以法无我,不断及常故,不退于福田
处故。行福田地,舍取法慢故。及法化者名成
佛子,依如来故。言汝等何行去无所至者,如
如来所化者来故。「须菩提如是问答诸比丘,
时有八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
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者,此正授记中有
此大利益事。若有学者得无学,成熟凡夫得
有学地。「世尊!此宝积法门是希有,能与住大
乘善男子善女人作大利益」者,自此已后显
此法门说大利益事,以有益故。于诸菩萨成
佛法,及化众生故,以中道义训诲等如次。彼
善男子善女人得几功德者,示现闻菩萨藏
中有教诲信益事。「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如是等,示现有五种相现利益信事。一世界
持时大德;二自在成就退因故;三转身故;四
彼处故,成就说堪作器故;五听者作器故,及
舍身时得见净业故。是中世界大者,佛及彼
声闻并诸塔等。持者,诸宝满诸世界衣服等,
是时无量阿僧祇劫故。是中有五种相,得大
自在因退事应知:以有量悕无量果因故,以
有尽无尽法故,以非上得上乐故,助知道彼
行性故,及以彼引取故。复有五种相,令得成
就大自在退因事应知:一微恶乐因故;二不
定一向乐因故;三不永乐因故;四颠倒意受
乐因故;五依苦身受乐因故,是名彼者。最后
卷四 第 230b 页 T26-0230.png
受女身转身故,及彼地处所敬如圣塔故,彼
处所以为作器故。随彼法法所读诵受持等
者,明说者,为作器故。彼人命终时得见如
来,得身口意业清净,舍身时得见净故。及得
净业故,无有诸患,而令命终离诸苦受故。及
以离忧恼因故,忧恼心不能降伏故。不动眴
诸目,识谛知诸意有故。不动摇手足,成就威
仪故。不失大小便胸分无汗,以无畏故。不
作捲不摸空,无诸恶相故。随坐而舍受命
者,以身调伏故。善正言音者,以离诸畏难
故。滑利言音者,以离涩恶言故。上妙言音者,
以上妙言说诸佛如来妙法语故。爱乐言音
者,赞叹说诸如来故。天人所乐拥护言音及
柔软言音者,同法者以理施答对故。不背说
言音者,以无诸妄故。快说言音者,前后言不
相违故。可取言音者,不违顺理语故。天拥护
言音者,信佛法诸天拥护故。诸佛所拥护言
音者,诸佛摄取故,不瞋现得恶能忍故。不恨
者,能忍过去恶故。不忿恼者,不覆诸恶故。
不怀报者,忧悔等热不能烧故。不计过患者,
不悕求贪欲等故。不怀者,以不悕求保故。
无有异相不怯弱心于戒法中者,不取异见
故。常不放逸勤心精进者,不乱寂静心故。以
不怯弱心取佛世界清净者,以不喜自身诸
佛菩萨所持而取上妙佛世界故。离慢及增
上慢者,得一切佛法现气故。离慢及增上慢
者,世间三昧三摩拔提,微细深心分别以
不求,以用一切佛法现气因,得不以胜。一切
诸佛三昧为菩萨藏,得教诲中正信利益事。
处所以为作器故。随彼法法所读诵受持等
者,明说者,为作器故。彼人命终时得见如
来,得身口意业清净,舍身时得见净故。及得
净业故,无有诸患,而令命终离诸苦受故。及
以离忧恼因故,忧恼心不能降伏故。不动眴
诸目,识谛知诸意有故。不动摇手足,成就威
仪故。不失大小便胸分无汗,以无畏故。不
作捲不摸空,无诸恶相故。随坐而舍受命
者,以身调伏故。善正言音者,以离诸畏难
故。滑利言音者,以离涩恶言故。上妙言音者,
以上妙言说诸佛如来妙法语故。爱乐言音
者,赞叹说诸如来故。天人所乐拥护言音及
柔软言音者,同法者以理施答对故。不背说
言音者,以无诸妄故。快说言音者,前后言不
相违故。可取言音者,不违顺理语故。天拥护
言音者,信佛法诸天拥护故。诸佛所拥护言
音者,诸佛摄取故,不瞋现得恶能忍故。不恨
者,能忍过去恶故。不忿恼者,不覆诸恶故。
不怀报者,忧悔等热不能烧故。不计过患者,
不悕求贪欲等故。不怀者,以不悕求保故。
无有异相不怯弱心于戒法中者,不取异见
故。常不放逸勤心精进者,不乱寂静心故。以
不怯弱心取佛世界清净者,以不喜自身诸
佛菩萨所持而取上妙佛世界故。离慢及增
上慢者,得一切佛法现气故。离慢及增上慢
者,世间三昧三摩拔提,微细深心分别以
不求,以用一切佛法现气因,得不以胜。一切
诸佛三昧为菩萨藏,得教诲中正信利益事。
卷四 第 230c 页 T26-0230.png
如是无量阿僧祇,彼分别从本差别,信益转
无量无边阿僧祇应知耳。
「 作此宝积论,
我所得功德,
以勇意净故,
愿世得究竟。
妙法宝积经,
无垢大智明,
此论除翳障,
造写所得福。
所有著诸见,
及堕无智网,
无障碍佛眼,
愿世速令得。」
《大宝积经论》卷第四
无量无边阿僧祇应知耳。
「 作此宝积论,
我所得功德,
以勇意净故,
愿世得究竟。
妙法宝积经,
无垢大智明,
此论除翳障,
造写所得福。
所有著诸见,
及堕无智网,
无障碍佛眼,
愿世速令得。」
《大宝积经论》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