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256c 页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六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成就舍心者。

问曰:「以何义故?说持戒后次
卷六 第 257a 页 T26-0257.png
说成就舍心。」

答曰:「以见作他利益力故。此明
何义?以菩萨持戒,依持戒故得生善道,虽成
就舍心而无具足资生。若尔,不能作他利益,
又复不能成就诸馀一切功德。何以故?为他
利益摄取世间,而彼菩萨利益他时离舍财
物,不能成就。以是义故,依他利益说持戒后,
次说成就舍心。

「又复有义,持戒、舍心迭共相
依互为利益,以彼持戒能益舍心,舍心亦能
利益持戒。以是义故,次持戒后说成就舍心。

「又离持戒故生恶道中,舍心不能受于果报,
如相应果则不能得具足现前;而持戒人生
善道中,舍心则能受于果报,如相应果具足
现前。以是义故,持戒于舍能作利益,舍心
亦能利益持戒,以持戒人生善道处,无资生
故,则为贫穷苦恼所逼。虽生善道即名恶道,
成就舍心生善道处,于作自利及他利因,是
故施能利益持戒。

「又以修行次第义故。此明
何义?菩萨为欲利益众生修行义故,如是次
第欲自取勘等口言功德先住持戒,次后依
于不损害心起大慈悲心,为他作利益法施资
生施,如彼众生可化摄取。

「又施等法能庄严
戒故。此明何义?菩萨摩诃萨以施等法庄严
持戒故,能成就种种胜果,如如来《娑伽罗龙
王所问经》中说:『龙王!菩萨摩诃萨离杀生故,
能起布施,则得成就大富资生不可破坏得长
寿命,行菩萨行过诸世间所恼恶事,如是等。
龙王!十善业道亦复如是,布施庄严十善业
道,成就大利益;持戒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一
切佛法愿;忍辱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三十二
卷六 第 257b 页 T26-0257.png
相八十种好佛妙音声;精进庄严十善业道,
成就佛法降伏一切诸魔怨敌;思惟庄严十
善业道,成就闻慧思慧修慧坚固清净;般若
庄严十善业道,成就离诸邪见;慈心庄严十
善业道,成就不害一切众生心;悲心庄严十
善业道,成就不舍一切众生心;喜心庄严十
善业道,成就修行佛法不怯弱心;舍心庄严
十善业道,成就远离爱心憎心,四摄庄严十
善业道,成就教化一切众生心。』」

问曰:「舍义云
何?」

答曰:「对治贪著五阴及以资生,起慈悲心
为摄受彼利益他行,不著因果等法,住持修
行名为舍义。」

问曰:「应说舍成就义。云何菩
萨舍成就?」

答曰:「菩萨远离自取乐行,名舍成
就。此义云何?又外道人求自取乐行于布
施,彼外道人为自身舍,虽广行施而爱境
界心之所缠故,果报微薄。又声闻、辟支佛人
虽不求世间乐果报事,而心毕竟取于涅槃。
舍利众生但取涅槃乐,是故施等业道功德,
虽少为他而毕竟自为,毕竟专念成就自身
利益果报。又菩萨摩诃萨出过一切世间,大
士为利益他发起坚固大力之心,起大悲柔
软所施最胜毕竟成就。

「又成就舍者,有六种因。何等为六?一者、舍自
身乐;二者、观无众生;三者、求无量佛法;四
者、摄取无量世住;五者、修集无量种种善根;
六者、不断三宝以能成就无量果报,是名菩
萨舍成就义应知。又为他利益一味心故。此
明何义?世间众生多为自身弃舍利益一切
众生,为求自乐为现受报为未来果施与他
卷六 第 257c 页 T26-0257.png
物。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为利益他专心一味,
见诸众生贫无资财般若等法。以是义故,不
著因果依法施财施,于现在世及未来世能
与众生大利益事,是故菩萨摩诃萨舍成就。

「又复以舍随顺义故。此明何义?布施等事随
顺摄取众生行故,则能摄取一切众生,作大
利益事。虽为利益他事,而外道、声闻辟支佛
等,弃舍利益一切众生,唯为成就自身利益;
菩萨摩诃萨依大慈悲心起乐利益他众生
行,如菩萨所求如是成就。以是义故,名舍成
就。

「又以依于取佛菩提起心义故。此明何义?
以菩萨摩诃萨为与一切众生乐故,自求佛
菩提起于舍心,见诸众生堕坠恶趣,我于现
在及未来世,令诸众生离苦恼事。是故菩萨
其心日夜转转为欲利益众生,名舍成就。

「又
以能摄取种种果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为
欲利益一切众生种种布施,于现在世及未
来世,为欲摄取一切众生取种种果,是名菩
萨舍成就。如《无尽意修多罗》中说,求饮食者
施与饮食,为命为乐为辩为色及以为力,如
是等皆悉施与。

「又为远离邪命自活求资生
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布施波罗蜜相违之
法贪求资生,邪命自活等皆悉远离。如《无尽
意修多罗》中说,菩萨摩诃萨无颠倒邪命追
求资生等布施。」

问曰:「应说清净不清净舍。云何清净?云何
不清净?」

答曰:「菩萨摩诃萨依自心清净布
施清净,如如来修多罗中说,有四种清净
布施。何等为四?谓有布施从施主清净非
卷六 第 258a 页 T26-0258.png
是受者,如是等于彼四种清净施中,所谓施
主清净非是受者,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施。
又从施者受者清净,亦名菩萨清净之施。何
以故?以诸菩萨施与他物不求果报,即能施
与一切众生。又求布施果报者,彼人于受者
边求清净,而菩萨离果报故,一切时自身心
清净,以心清净故施清净。

「又以远离忽然施
等。此明何义?以如来修多罗中说有九种
施:一者、植施;二者、畏惧施;三者、报恩施;四
者、求恩施;五者、学父母施;六者、为生天施;七
者、为名称施;八者、为庄严心施;九者、眷属法
施。为修行功德为得上义施。植布施者,谓
得植福田求多果报故。又植施者,谓近眷
属名植布施。畏惧施者,见一切物无常败
坏,宁用布施故。报恩施者,谓报恩相施,彼先
施我、我应还施。求报恩施者,谓求后时报恩
故。施学父母施者,谓著过去修行起如是心:
『我父母精进常行布施,我亦如是行于布施。』
故。为生天施者,谓求天中五欲境界故。为
名称施者,为令四方沙门婆罗门等知而施
故。如是七种施。为智者所呵,以不清净故。又
声闻、辟支佛人,离世间乐求涅槃乐,如是布
施亦非清净。又菩萨摩诃萨不著自乐,唯求
诸佛菩提心施,于诸施中最胜清净,是名菩
萨施清净。

「又以如实知有为行体故。此明何
义?以诸凡夫取著虚妄戏论我相心颠倒故,
唯求五欲乐境界事,以离慧眼以为爱等烦恼诸垢之所染污。舍不清净。菩萨摩诃萨如
实知见有为行体虚妄不实,是故远离我见
卷六 第 258b 页 T26-0258.png
等相,及能远离五怖畏故,无有内外可施之
物不能舍者,以为求他利益所缚,及能远离
自求乐等垢污之法,以是义故,名舍清净。

「又
以空观观所起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空观
等观观施等法,以是义故名舍清净。如《无尽
意修多罗》中如来说言:『以观空观观起布施。』
以是义故,施不可尽如是等。」

问曰:「应说布施差别之相?」

答曰:「略说则有一
种布施,谓不贪心相应心施。

「复有二种:一、
见受者;二、不见受者。不见受者者,如置物
火中及恒河中。又见施主者,有施有布施。彼
亦有二种:谓染、不染。染者谓家法馀食及淫
女人庄严具施,是名染施。不染施者,谓施贫
穷孤独人等是不染施。

「复有二种施:谓法施、
资生施。法施者,谓离供养恭敬等心,于法中
法想,远离爱心及颠倒心说修多罗等,是名
法施。

「复有三种施,即此二种加无畏施。无畏
施者,作如是言:『汝莫怖畏,汝莫怖畏。』又无畏
施者,见诸众生种种怖畏施与无畏。此义云
何?谓见他畏起,与现世及未来世无怖畏心,
而口说言:『汝莫怖畏,汝莫怖畏。我为汝作如
是如是方便,随何等方便与汝毕竟无畏之
处。』名无畏施。彼怖畏者,如贫穷人受于苦恼,
此怖畏者亦复如是,以与无畏对治法故。

「复
有四种施,即向三种,复有大施。言大施者,
谓受持五戒,此是如来所说大施,以能摄取
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众生乐故。资生饮食
用布施者,不能广作利益众生。受持五戒能
作利益,以能尽形受持五戒,念念增长种种
卷六 第 258c 页 T26-0258.png
功德,以依止彼根本心故,诸功德聚乃至命
根不断绝住。

「复有四种施,此四种施略有二
种:一者、不净;二者、净。不净中有二种差别。
何等为二?一者、怖畏施;二者、求报恩施。以
何义故名为不净?如世间田,以为荆蕀恶草
等覆,故名不净,此亦如是,以怖畏故、求报恩
故,名不净施。净中亦有二种差别。何等为二?
一者、敬重心施;二者、慈悲心施。除此四种更
有上上胜施,如偈言:

「 「『下求有资生,
 下下怖畏施,
 智者敬重施,
 胜智慈悲施。』」


「复有四种施。何等为四?一者、自利益施非他
利益;二者、他利益施非自利益;三者、俱利
益施;四者、俱无利益施。自利益施非他利
益者,谓凡夫圣人伏离烦恼,或有非是伏
离烦恼,或时施与诸佛如来,或时施与形
像塔庙,是名自利益施非他利益。他利益
施非自利益者,谓阿罗汉、阿那含等,除为
现果施与众生,是名他利益施非自利益。俱
利益施者,谓施伏离烦恼凡夫,或未伏离
烦恼凡夫,是名俱利益施。俱无利益施者,
除为现果,谓阿罗汉、阿那含等为塔庙施,是
名俱无利益施。

「又复略说,诸菩萨摩诃萨有
四种施,悉能摄取一切善根。何等为四?一
者、平等心施;二者、对治施;三者、回向大菩提
施;四者、依寂灭施。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为满
足檀波罗蜜故,如是布施应知。」

问曰:「应说布
施果。云何布施果?」

答曰:「略说布施,有一种
果,所谓受用。

「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
卷六 第 259a 页 T26-0259.png
未来受果。

「复有三种果,即此二种复加般若。

「复有四种果,何谓四种?一者、有果而无用;二
者、有用而无果;三者、有果亦有用;四者、无果
亦无用。有果而无用者,谓不至心施、不自手
施、轻心布施,彼如是施,虽得无量种种果报
而不能受用,如舍卫天主,虽得无量种种珍
宝,而不能受用。有用而无果者,谓自不施,
见他行施起随喜心。以是义故,虽得受用而
自无果,如天子物一切沙门婆罗门等,虽得
衣食及以受用而自无果,又如转轮圣王四
兵,虽得衣食而不得果。有果亦有用者,谓至
心施、不轻心施,如树提伽诸长者等。无果亦
无用者,谓布施已因即灭尽,或为出世圣道
障故,犹如远离烦恼圣人。

「复有五种果,谓得
命、色、力、乐、辩等,如如来修多罗中说,因食得
命是故施食即是施命,以是因缘后得长命。
如是施色、施力、施乐、施辩才等,皆亦如是。

「复
有五种胜果,所谓施与父、母、病人、法师、菩萨,
得胜果报。父母恩养生长身命,是故施者得
胜果报。又病人者,孤独可悯。以是义故,起慈
悲心施病人者得胜果报。又说法者,能生法
身增长法身,示导善恶、平正非平正、颠倒非
颠倒,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诸菩萨等悉能
摄取利益众生故,以快心故、以无因缘而能
发起慈悲心故、以摄取三宝不断绝因故,以
是义故,施菩萨者得胜果报。

「复有五种果,即现身得。何等为五?一者、入慈
三昧;二者、入无诤三昧;三者、入灭尽定;四
者、见道;五者、阿罗汉果。若布施者,即得果报。
卷六 第 259b 页 T26-0259.png
入大慈定者,能发心与无量众生安隐之乐,
以与无量众生乐故名为慈心,以是慈心熏
修自体,是故初起慈心三昧即布施者,得现
果报。又入无诤三昧者,悉能防护一切众生
诸烦恼心,以广摄取利益众生熏修自体,是
故初起无诤三昧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入
灭尽定者,则能摄取无量功德,以取无量功
德熏修自体,以此三昧似于涅槃,是故初
起灭尽三昧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见道者
离见道烦恼,以圣道力熏修自体,以是义
故,初起见道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阿罗汉
果者,远离修道一切烦恼心得自在,是故初
起阿罗汉果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菩萨摩
诃萨布施果者,如《无尽意修多罗》中及馀一
切修多罗中广说应知。而诸菩萨摩诃萨等,
修行布施胜馀人施,离自取乐为欲利益他
众生故而行布施。又复略说,菩萨求于二
种法故而行布施:一者、求于大富资生故;二
者、求得成就波罗蜜故。

「又复菩萨起如是心:『我若无有多资生者,虽
有施心而无财物可以布施。』是故起心为欲
成就资生大富施与众生,依此施故怨亲平
等摄取利益。是故菩萨见依布施故,得成就
无量福德:一者、能摄取怨;二者、恒常给济一
切众生衣食等物;三者、心不怯弱;四者、馀亲
不欺;五者、常为众人敬信尊重;六者、一切眷
属信受其语;七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八者、
一切怨敌不能伤害;九者、亲属欢喜;十者、现
果资生常有不空;十一者、常为他求;十二者、
卷六 第 259c 页 T26-0259.png
所作已办;十三者、情所爱敬常自围绕;十四
者、所不爱敬皆悉远离;十五者、所有成就世
间出世间利益胜事,常为一切亲属所庆;十
六者、若无利益一切诸亲则怀忧恼;十七者、
护一切恶;十八者、自令安住诸善法中;十九
者、见他神通心不欣尚;二十者、恒常赞叹一
切功德;二十一者、覆藏诸过;二十二者、弃舍
一切非丈夫相;二十三者、成就一切大丈夫
相;二十四者、无有贫穷下贱乞人看施主眼;
二十五者、一切求心称事满足。

「是故菩萨摩
诃萨,深见布施有如是等无量功德,为欲利
益一切众生,自能成办如是力故,信憙布施,
以依信憙行布施故,则能满足檀波罗蜜。」

问曰:「为从胜心成就清净布施果报?从胜福
田成就清净布施果报?」

答曰:「有人言:从胜
心故成就清净布施果报。何以故?现见施
事是一而果报差别,犹如种子。此义云何?犹
如种子,地等是一,而依种子见有胜果。如是
施物是一,而依胜心乃至施畜生等,以心力
故得人天果,转轮圣王、声闻、辟支佛、佛菩提
果。以是义故,依于胜心得胜果报,是故得知
胜心为重。此复何义?若施事是重,依施事
故成就清净施果报者,离重施事以慈悲心施
与畜生、施与福田,如布施佛不应成就清净施
果。又若离快胜尊重心等布施如来,应得成
就清净施果而实不成。以是义故,成就清净
布施果报,心为胜因,而施事福田能生胜心。
依此义故,如来经中赞叹福田。

「复有人言:依
胜福田、依重施事成清净果。何以故?以闻布
卷六 第 260a 页 T26-0260.png
施不知福田得胜果报。此明何义?不识佛等
功德福田、布施佛等得胜果报,如有猕猴施
如来蜜,及婆私咤加尸迦等。又如女人爱
念心故,以诸幡盖及华鬘等本心实欲供养
儿塔,而实供养辟支佛塔谓是儿塔,从辟支
佛得无量福,不从本心儿边得福,如是等。以
是义故,从胜福田及以重事得胜果报,不从
心得,故知福田施事为重。

「又有人言:不知福
田无福田事,不得成就清净施果。如有一人
施尼乾子生罗汉想,而不成就清净果报。

「又
有人言:心以福田及施事等三种和合。此明
何义?若布施者从所尊重起布施心,知福
田等无量功德,值遇诸佛如来福田,或时值
遇如来弟子,从尊重心起布施心,所可施物
是难舍事能舍布施,三种和合方得成就清
净果报而心为重。以是义故,此三种中唯心
一种为重为胜,是能舍主能施主者。」

问:「舍
主、施主有何差别?」

答曰:「有乞求者,持他物施,
是能施主;持自物施,是能舍主。又有人来乞,
持自物施是能施主;若人发心求贵重物,而
口不言,知心即施,是能舍主。又布施物时悭
心数数中间隔起,是能施主;若无悭心数数
起者,是能舍主。又虽施他物,以悭心故自求
果报,是能施主;若施他物,不以悭心专求自
果,是能舍主。又离喜等心而行布施,是能
施主;共欢喜心于三时中不悔心施,是能舍
主。又若求未来胜果报者,是能施主;离世间
报求涅槃果,是能舍主。又若施求于现在未
来及涅槃果,是能施主;若发心求大菩提果,
卷六 第 260b 页 T26-0260.png
唯大悲心施与众生,是能舍主。

「成就善知回
向方便者。」

问曰:「何故说戒、施后次说善知回
向方便?」

答曰:「为欲示现异道功德故。此义云
何?外道人等求自乐故,修戒施等回向三有。
又声闻人、辟支佛等,亦自为身求涅槃乐,修
戒施等回向涅槃。诸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他
求大涅槃,以慈悲心一味等心与众生乐,
修戒施等回向无上大菩提果,以戒施等同
彼外道声闻辟支佛,是故如来示现回向胜
道功德,说戒施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

「又修
戒施等贪著世间乐果报心难可防护,是故
如来说施戒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此明何
义?以戒施等非三昧行,唯取欲界天人之中
净妙色等境界果报,而彼净妙色等境界,虽
作心护,贪等烦恼不可得离。何以故?以于过
去无始世来习贪爱等染著境界,以心取彼
色等境界难防护故。而诸菩萨彼时修行地
方便法,即于彼时虽复未离贪等烦恼而修
戒施,贪等烦恼不能染心。

「又为断疑,是故如
来说戒施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此示现何
义?世间有人,疑于菩萨不离烦恼修戒施等,
以利根故观有为法,一切皆悉苦空无常,修
戒施时贪等烦恼为染菩萨、不染菩萨?为断
彼疑。菩萨尔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舍自利
益乃至不求转轮王处乐果报事,唯为一切
众生乐故求佛菩提,所有善根回向涅槃。以
是义故,菩萨虽复未离世间,一切世间所有
过患不染菩萨。

「又依清净戒回向清净故。此
明何义?以依清净持戒之力,是故能舍

「以舍
卷六 第 260c 页 T26-0260.png
力故,诸所求法皆悉成就。是故如来说戒施
后,次说回向方便。是故如来修多罗中说,
持戒人所愿所作皆悉成就。何以故?戒清净
故。」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