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自动笺注)
般涅槃經卷第四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
憍陳如品第十三之二
犢子梵志復作是言:「瞿曇
我今欲問,能見
聽不
如來默然
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犢子
言:「瞿曇
久與汝共為親友,汝之與我義無
有二,我欲諮問何故默然?」
爾時世尊作是思
惟:「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純善質直,常為知故
而來諮啟不為惱亂
彼若問者,當隨意答。
」佛
言:「犢子
善哉善哉
隨所疑問吾當答之。」
犢子
言:「瞿曇
有善耶?」
如是
梵志!」
「有不善耶?」
「如
是。
梵志!」
瞿曇
願為我說,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佛言:「善男子
我能分別廣說其義,今當為
簡略說之。
善男子
欲名不善解脫欲者,名之
為善瞋恚愚癡亦復如是
殺名不善不殺
善,乃至邪見亦復如是
善男子
我今為汝已
三種善不善法,及說十種善不善法
若我
弟子能作如是分別三種善不善法乃至
善不善法,當知是人,能盡貪欲瞋恚愚癡
一切諸漏,斷一切有。」
梵志言:「瞿曇
佛法
頗有一比丘能盡如是貪欲瞋癡、一切諸漏、一
切有不?」
佛言:「善男子
佛法中非一二三乃
至五百,乃有無諸比丘等,能盡如是貪欲
恚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瞿曇
一比丘,是
佛法中頗有一比丘尼能盡如是貪欲瞋癡、一
諸漏一切有不?」
佛言:「善男子
佛法中非
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比丘尼能斷
如是貪欲瞋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犢子言:
瞿曇
一比丘、一比丘尼,是佛法中頗有一
優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淨,度疑彼岸,斷於
疑網不?」
佛言:「善男子
佛法中非一二三乃
至五百,乃有無量諸優婆塞持戒精勤梵行
清淨,斷五下結,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斷於疑
網。」
犢子言:「瞿曇
一比丘、一比丘尼一優
塞,是佛法中頗有一優婆夷持戒精勤梵行
清淨度疑彼岸斷疑網不?」
佛言:「善男子
我佛
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優婆
夷,持戒精勤梵行清淨斷五下結,得阿那含
度疑彼岸,斷於疑網。」
犢子言:「瞿曇
一比丘、
比丘尼一切漏,一優婆塞、一優婆夷
精勤梵行清淨斷於疑網
佛法中頗有
優婆塞五欲樂,心無疑網不?」
佛言:「善男子
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
優婆塞斷於三結,得須陀洹;薄貪恚癡,得斯
陀含。
優婆塞優婆夷如是。」
世尊
於今
樂說譬喻。」
佛言:「善哉
樂說便。」
世尊
譬如
難陀、婆難陀龍王等降大雨如來法雨亦復
如是平等雨於優婆塞優婆夷
世尊
若諸外
道欲來出家不審如來月試之?」
佛言:「善男
子!
四月試,不必一種。」
世尊
若不一種,唯
願大慈聽我出家。」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聽是
犢子出家受戒
」時憍陳如受佛勅已,立眾僧
為作羯磨,於出家後滿十五日,得須陀洹
果。
得果已,復作是念:「若有智慧從學得者,
我今已得,堪任見佛。
」即往佛所,頭面作禮,修
敬已畢,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諸有智慧
學得者,我今已得。
願為重分別說,令我
獲得無學智慧。」
佛言:「善男子
勤精進修
二法:一奢摩他、二毘婆舍那。
善男子
比丘欲得須陀洹果,亦當勤修如是二法
若復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亦
修習如是二法
善男子
若有比丘欲得
禪、四無量心六神通、八背捨、八勝處、無諍智、
頂智、畢竟智、四無礙智、金剛三昧盡智、無生
智,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善男子
欲得
住地無生法忍、無相法忍、不可思議法忍、聖行、
梵行天行菩薩行、虛空三昧、智印三昧空無
無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三昧
金剛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行,亦當
修習如是二法
犢子聞已,禮拜而出,在娑羅
林中修是二法不久即得阿羅漢果
時復
有無比丘欲往佛所,犢子見已問言:「大德
何所至?」
諸比丘言:「欲往佛所。」
犢子復言:「諸
大德
若至佛所,願為宣啟,犢子梵志二法
已,得無學智,今報佛恩,入般涅槃。」
時諸比丘
至佛所已白佛言:「世尊
犢子比丘寄我等語:
世尊
犢子梵志修習二法得無學智,今報
佛恩,入於涅槃
』」
佛言:「善男子
犢子梵志得阿
羅漢果,汝等可往供養其身。
」時諸比丘受佛
勅已,還其尸所,大設供養。
納衣梵志復作是言:「瞿曇
瞿曇所說
量世中作善、不善未來還得善不善身。
是義
不然
何以故?
瞿曇說,因煩惱故,獲得是身。
若因煩惱獲得身者,身為在先
煩惱在先
煩惱在先,誰之所作?
住在何處
若身在先,云
說言煩惱得?
是故若言煩惱在先,是亦
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若言一時,是亦不
可。
先、後、一時,義俱不可是故我說一切諸法
皆有自性不從因緣
復次瞿曇
堅是地性、濕是水性、熱是火性、動
風性無所罣礙虛空性,是五大性非因
緣有,若使世間一法性非因緣有,一切法
性亦應如是非因緣有。
若有一法從於因緣
何因緣故五大之性不從因緣
瞿曇
眾生
身及不善獲得解脫,皆是自性不從因緣
是故我說一切諸法自性故有,非因緣生
復次瞿曇
世間之法有定用處
譬如工匠,云
如是木任作車輿如是任作門戶、床机。
亦如
金師,所可造作,在額上者名之為鬘,在頸下
者名之為瓔,在臂上者名之為釧,在指上
者名之為環,用處定故名為定性
瞿曇
一切
眾生亦復如是,有五道性故,有地獄、餓鬼、畜
生、人、天,若如是者,云何說言從於因緣
復次瞿曇
一切眾生其性各異,是故名為一
自性
瞿曇
如龜陸生,自能入水。
犢子生已,
能自飲乳。
魚見鉤餌自然吞食
毒蛇生已,自
食土
如是等事,誰有教者?
如刺生已,自然
頭尖,飛鳥毛羽自然色別
世間眾生亦復
是,有利有鈍、有富有貧、有好有醜、有得解脫
不得解脫是故當知一切法中各有自
性。
復次瞿曇
瞿曇說,貪欲瞋癡從因緣生,如
三毒因緣五塵,是義不然
何以故?
眾生
睡時遠離五塵亦復生於貪欲瞋癡。
在胎亦
爾,初出胎時未能分別五塵好醜亦復生於
貪欲瞋癡。
諸仙賢聖,處在寂處無有五塵,亦
能生於貪欲瞋癡。
亦復有人因於五塵,生於
不貪、不瞋、不癡,是故不必從於因緣,生一切
法,以自性故。
復次瞿曇
我見世人五根不具,多饒財寶,得
大自在
有根具足貧窮下賤不得自在為人
僕使
若有因緣何故如是
是故諸法各有自
性,不由因緣
瞿曇
世間小兒亦復未能分別
五塵,或笑、或啼,笑時知喜,啼時知愁,是故
一切諸法各有自性
復次瞿曇
世法有二:
一者有、二者無。
有即虛空,無即兔角
如是
法,一是有故不從因緣,二是無故亦非因緣
是故諸法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佛言:「善男子
如汝所言,如五大性,一切諸法
亦應如是,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汝法
中以五大是常,何因緣故一切諸法悉不是
常?
世間物是無常者,是五大性,何因緣故
不是無常
五大常,世間之物亦應是常。
故汝說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從因緣令一
切法同五大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
汝言用處故有自性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
皆從因緣名字故
若從因得名,亦
從因得義
云何為從得名
如在上名
之為鬘、在頸名瓔、在臂名釧、在車名輪,火
在草木,名草木火。
善男子
初生時,無箭矟
性,從因緣故,工造為箭,從因緣故,工造為
矟,是故不應一切法有自性也。
善男子
汝言如龜陸生,性自入水。
犢子生已,性能
乳。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言入水非因緣者,俱
非因緣,何不入火
犢子生已,性能𠲿乳,不從
因緣者,俱非因緣,何不𠲿角?
善男子
若言
諸法悉有自性,不須教習無有增長,是義不
然。
何以故?
今見有教,緣教增長是故當知無
有自性。
善男子
一切法有自性者,諸婆羅
一切不應清淨身羊祠祀,若為身祠,
是故當知無有自性。
善男子
世間語法凡有
三種一者欲作、二者作時、三者作已。
一切
有自性者,何故中有三語
三語故,
故知一切無有自性
善男子
若言諸法有自
性者,當知諸法各有定性,若有定性甘蔗
物,何緣作漿、作蜜石、蜜酒苦酒等?
若有一性
何緣乃出如是等味?
一物中出如是等,當
知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
善男子
一切
法有定性者,聖人何故甘蔗漿、石蜜、黑蜜,
酒時不飲,後為苦酒復還得飲,是故當知無
定性
若無定性云何不因因緣而有?
善男
子!
汝說一切法有自性者,云何說喻?
若有喻
者,當知諸法無有自性
若有自性,當知無喻。
世間智者皆說譬喻,當知諸法無有自性、無
一性
善男子
汝言身為在先煩惱在先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我當說身在先者,汝可
難言,汝亦同我身在先何因緣故而作是
難?
善男子
一切眾生身及煩惱俱無先、後,一
時而有,雖一時有,要因煩惱而得有身,終不
因身有煩惱也。
汝意若謂如人二眼,一時
得,不相因待,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煩惱及身
如是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世間
見炷之與明,雖復一時明要因炷,終不因明
而有炷也。
善男子
汝意若謂身不在先故知
無因,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以身先無因
故名為無者,汝不應說,一切諸法皆有因緣
若言不見故不說者,今見瓶等從因緣出,何
故不說如瓶,身先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
見、不見一切諸法,皆從因緣無有自性
善男
子!
若言一切法有自性,無因緣者,汝何因
緣說於五大
五大即是因緣
善男子
因緣雖復如是,亦不應說諸法皆同五大
因緣
世人一切出家精勤持戒,旃陀羅
等亦應如是精勤持戒
善男子
汝言五大
定堅性,我觀是性轉故不定
善男子
酥䗶䗶
胡膠,於汝法中名之為地,是地不定,或同於
水,或同於地,故不得自性故堅。
善男子
鉛錫銅鐵金銀,於汝法中名之為火,是火
四性,流時水性,動時風性熱時火性,堅時地
性,云何說言定名火性
善男子
水性名流,若
水凍時,不名為地,故名水者何因緣故波動
之時不名為風?
若動不名風,凍時亦應不名
為水,若是二義因緣者,何故說言一切
不從因緣
善男子
若言五根性能見、聞、覺、
知、觸故,皆是自性不從因緣,是義不然
何以
故?
善男子
自性之性性不可轉若言眼性見
者常應能見,不應有見、有不見時,是故當知
因緣見,非無因緣
善男子
汝言非因五塵
生貪解脫,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生貪
脫,雖復不同五塵因緣惡覺觀故則生貪欲,
善覺觀故則得解脫。
善男子
內因緣故生貪
解脫外因緣故則能增長
是故汝言一切
法各有自性,不因五塵生貪解脫無有是處
善男子
汝言具足諸根乏於財物不得自在
諸根殘缺饒財寶得大自在因此以明有
自性故,不從因緣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眾生從業有果報,如是果報則有
三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
貧窮
巨富,根具、不具,是業各異,若有自性諸根
者,應饒財寶,饒財寶者應具諸根
則不爾,
是故定知無有自性,皆從因緣
如汝所言,世
小兒未能分別五塵因緣,亦啼亦笑,是故
一切有自性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
自性者,
笑應常笑、啼應常啼,不應一笑、一啼。
一笑
一啼當知一切悉從因緣是故不應一切
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梵志言:「世尊
一切
法從因緣有,如是身者從何因緣?」
佛言:「善男
子!
是身因緣煩惱與業。」
梵志言:「世尊
如其
身從煩惱業,是煩惱業,可斷不耶?」
佛言:「如是
如是。」
梵志復言:「世尊
願為分別解說,令
我聞已,不移是處悉得斷之。」
佛言:「善男子
二邊中間無礙是人能斷煩惱業。」
世尊
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汝云何知?」
世尊
邊即色及色解脫中間即是八正道也。
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善知
二邊,斷煩惱業。」
世尊
唯願聽我出家受戒。」
言:「善來比丘
即時斷除三界煩惱,得阿羅漢
果。
爾時復有一婆羅門名曰弘廣,復作是言:「瞿
曇!
知我今所念不?」
佛言:「善男子
涅槃是常,有
無常,曲即邪見,直即聖道。」
婆羅門言:「瞿曇
何因緣故如是說?」
善男子
汝意每謂乞食
是常,別請無常,曲是戶鑰,直是帝幢。
是故
涅槃是常,有為無常,曲謂邪見,直謂八正
非如汝先所思惟也。」
婆羅門言:「瞿曇知我
心,是八正道,悉令眾生得盡滅不?」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婆羅門言:「瞿曇
已知我
心,我今所問,何故默然不見答?」
時憍陳如
即作是言:「大婆羅門
若有問世有邊、無邊
如來常爾默然不答。
八聖是直,涅槃是常,若
八聖即得滅盡,若不修習則不能得。
大婆
羅門
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無孔竅,唯有一
門。
守門聰明智能分別,可放則放,
可遮則遮,雖不能出入多少,定知一切
入出者皆由此門。
善男子
如來亦爾,城喻涅
槃,門喻八正守門之人喻於如來
善男子
來今者雖不答汝盡與不盡,其有盡者,要當
修習八正道。」
婆羅門言:「善哉善哉
大德
憍陳如!
如來善能微妙法,我今實欲知城
知道,自作守門。」
憍陳如言:「善哉善哉
婆羅
門能發無上廣大之心。」
佛言:「止,止!
憍陳如!
婆羅門非適今日發是心也。
憍陳如!
乃往
去過無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來應供
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是人先已於彼佛所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賢劫當得作佛,久
通達了知法相,為眾生故現處外道,示無
所知
以是因緣,汝憍陳如不應讚言,善哉,善
哉,汝今能發如是大心。」
爾時世尊知已即告憍陳如言:「阿難比丘
所在?」
憍陳如言:「世尊
阿難比丘娑羅林
外,去此大會十二由旬,而為六萬四千億魔
之所嬈亂
諸魔眾悉自變身為如來像,或
宣說一切法從因緣生、或有說言一切
諸法不從因生,或有說言一切因緣皆是常
法、從緣生者悉是無常,或有說言五陰是實、
或說虛假入界亦爾,或有說言十二因緣
或有說言有四緣,或說諸法如幻如化
熱時焰,或有說言聞得法、或有說言因思
得法、或有說言因修得法,或復有說不淨
法、或復有說出息入息、或復有說四念處觀、
或復有說三種觀義七種方便、或復有說煖
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學無學菩薩
乃至十住,或有說空無相無作,或復有說
修多羅祇夜、毘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
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
達摩優波提舍、或說四念處、四正勤、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或說內空、
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遠離
空、散空、自相空、無相空、陰空、入空、界空、善空、不
善空、無記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
第一義空、空空大空,或有示現神通變化身
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
上出火、左脇在下右脇出水右脇在下左脇
出水一脇震雷一脇降雨,或有示現諸佛世
界、或復示菩薩初生行至七步、處在深宮
五欲時、初始出家苦行時、往菩提樹
三昧時、壞魔軍眾轉法輪時、示大神通入涅
槃時。
世尊
阿難比丘是事已,作是念言:『如
神變昔來未見,誰之所作?
非世釋迦
作耶?
』欲起欲語都不從意阿難比丘入魔
故,復作是念:『諸佛所說各各不同,我於今
當受誰語?
世尊
阿難今者極受大苦,雖念如
來,無能救者,以是因緣不來至此大眾之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白佛言:「世尊
大眾中有菩薩,已於一生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至無生發菩提心,已能供養
量諸佛,其心堅固,具足修行波羅蜜乃至
般若波羅蜜成就功德久已親近無量諸佛,
修梵行,得不退轉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
退轉持,得如法忍,首楞嚴等無量三昧如是
等輩,聞大乘經終不生疑善能分別宣說
同一性相,常住不變,聞不思議不生驚怪
種種空心不怖懅,了了通達一切法性,能
持一十二部經廣解其義,亦能受持無量
諸佛十二部經,何憂不能受持如是涅槃
典?
何因緣故,問憍陳如阿難所在?」
爾時世尊
告文殊師利:「諦聽諦聽善男子
成佛已,過
二十年住王舍城爾時我告諸比丘言:『諸比
丘!
今此眾中誰能為我受持如來十二部經
供給左右所須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善利?
』時
憍陳如在彼眾來白我言:『我能受持十二
部經,供給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憍
陳如!
汝已朽邁當須使人云何方欲為我給
使?
時舍利弗復作是言:『我能受持一切語,
供給所須,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舍利弗!
汝已朽邁當須使人云何方欲為我給使
』乃
至五百諸阿羅漢皆亦如是,佛悉不受。
爾時
目連大眾中作思惟:『如來今者,不受五
百比丘給使,佛意為欲令誰作耶?
思惟是已,
即便入定,見如來心在阿難許,如日初出,光
西壁
是事已,即從定起,語憍陳如:『大德
我觀如來欲令阿難給事左右
爾時憍陳如
與五百阿羅漢,往阿難所,作如是言:『阿難
當為如來給使請受是事
阿難言:『諸大德
我實不堪給事如來
何以故?
如來尊重,如師
子王、如龍、如火,我今穢弱,云何能辦
』諸比丘
言:『阿難
汝受我語,給事如來,得大利益。
第二
第三亦復如是
阿難言:『諸大德
我亦不求大
利益事,實不堪奉給左右
時目犍連復作
是言:『阿難
汝今未知。
阿難言:『大德
唯願說
之。
』目犍連言:『如來先日僧中求使,五百羅
漢皆求為之,如來不聽
我即入定,見如來
欲令汝為,汝今云何反更不受?
阿難聞已,合
長跪,作如是言:『諸大德
若有是事如來
尊與我三願,當順僧命,給事左右
』目犍連
言:『何等三願
阿難言:『一者如來設以故衣
賜我聽我不受。
二者如來設受檀越別請,聽
我不往。
三者聽我出入,無有時節
如是三事
佛若聽者,當順僧命,奉給如來
』時憍陳如五
比丘還來我所作,如是言:『我等已勸阿難
比丘,唯求三願,若佛聽者,當順僧命。
文殊
利!
我於爾時阿難言:『善哉善哉
阿難比丘
具足智慧預見譏嫌
何以故?
有人言汝為
衣食奉給如來是故先求不受故衣、不隨別
請。
憍陳如!
阿難比丘具足智慧入出有時,即
不能得廣作利益四部之眾,是故求欲出入
無時
憍陳如!
我為阿難開是三事,隨其意願。』
時目犍連還阿難所,語阿難言:『吾已為汝啟
三事如來大慈皆已聽許
阿難言:『大德
聽者,請往給侍。』
文殊師利!
阿難事我二十餘年,具足八種
思議
何等為八?
一者事我已來二十餘年
初不隨我受別請食。
二者事我已來初不受
陳故衣服
三者自事我來至我所時終不
非時
四者自事我來,具足煩惱,隨我入出
剎利豪貴大姓,見諸女人及天、龍女,不生
欲心
五者自事我來,持我所十二部經
經於耳曾不再問,如寫瓶水置之一瓶,唯除
一問
善男子
琉璃太子殺諸釋氏,壞迦毘羅
城,阿難爾時心懷愁惱發聲大哭,來至我所
如是言:『我與如來俱生此城同一釋種,云
何如光顏如常,我則憔悴
』我時答言:『阿難
我修空定,故不同汝。
』過三年已,還來問我:『世
尊!
我往於彼迦毘羅城,曾聞如來修空三昧
是事虛實
』我言:『阿難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六
者自事我來,雖未獲得他心智,常知如來
所入諸定。
七者自事我來,未得願智,而能了
如是眾生如來所,現在能得四沙門果、
有後得者、有得人身有得天身
八者自事我
來,如來所有祕密之言悉能了知
善男子
比丘具足如是八不思議是故我稱阿難
比丘多聞藏。
善男子
阿難比丘具足八法
具足十二部經
何等為八?
一者信根堅
固、二者其心質直、三者身無病苦、四者常勤
精進、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無憍慢七者
定慧八者具足從聞生智。
文殊師利!
婆尸佛侍者弟子阿叔迦,亦復具足如是
八法
尸棄如來侍者弟子名差摩迦羅毘舍
浮佛侍者弟子名優波扇迦羅,鳩村馱佛
侍者弟子名曰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
弟子名曰蘇坻,迦葉佛侍者弟子名葉婆蜜
多,皆亦具足如是八法
我今阿難亦復
具足八法是故我稱阿難比丘多聞藏。
善男子
如汝所說,此大眾中雖有無量無邊
菩薩,是諸菩薩皆有重任所謂大慈大悲
慈悲因緣故,各各怱務調伏眷屬莊嚴
自身
以是因緣,我涅槃不能宣通十二部
經。
若有菩薩或時能說,人不信受
文殊師利!
阿難比丘是吾之弟,給事我來二十餘年,所
可聞法具足受持,喻如寫水置之一器是故
我今顧問阿難為何所在
欲令受持涅槃
經。
善男子
涅槃阿難比丘所未聞者,弘
菩薩當能流布阿難所聞自能宣通
文殊
師利!
阿難比丘今在他處,去此會外十二由
延,而為六萬四千億魔之所惱亂,汝可往彼
大聲言:『一切諸魔諦聽諦聽
如來今說大
陀羅尼一切天、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
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山神樹神河神、海
神、舍宅等神,聞是持名,無不恭敬受持之者
陀羅尼恒河沙諸佛世尊所共宣說,能
女身自識宿命
若受五事一者梵行、二者
斷肉、三者斷酒、四者斷辛、五者樂在寂靜,受
五事已,至心信受讀誦書寫陀羅尼,當知
是人即得超越七十七億弊惡之身。
』」爾時
尊,即便說之:
「阿摩[(匕示)*(入米)]毘摩[(匕示)*(入米)]涅磨[(匕示)*(入米)]瞢伽[(匕示)*(入米)]醯摩
羅若竭鞞三曼多跋提[(匕示)*(入米)]娑婆羅他娑檀
婆羅磨他娑檀尼磨那斯阿步提毘
羅氏菴摩賴低婆嵐彌婆嵐摩莎[(匕示)*(入米)]
 富囉泥富囉那摩奴賴綈」
爾時文殊師利從佛受是陀羅尼已,至阿難
所,在魔眾中如是言:「諸魔眷屬諦聽,我說
所從佛受陀羅尼呪。
魔王聞是陀羅尼已,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捨於魔業,即放
阿難
文殊師利與阿難俱來至佛所,阿難見
佛,至心禮敬,却住一面,佛告阿難:「是娑羅林
外,有一梵志名須跋陀,其年極老,已百二十。
得五通,未捨憍慢獲得非想非非想定,生
一切智涅槃想。
汝可往彼,語須跋言:『如來
出世優曇花於今中夜般涅槃,若有所
可及時作,莫於後日而生悔心
阿難
汝之
所說,彼定信受
何以故?
汝曾往昔五百世中,
作須跋陀子,其人愛心習猶未盡,以是因緣
信受汝語。」
爾時阿難受佛勅已,往須跋所,作
如是言:「仁者
當知如來出世優曇花於今
中夜般涅槃,欲有所作可及時作,莫於後
日生悔心也。
」須跋言:「善哉阿難
我今當往
至如來所。」
爾時阿難與須跋陀還至佛所,
時須跋陀到已問訊,作如是言:「瞿曇
我今欲
問,隨我意答。」
佛言:「須跋!
正是時,隨汝所
問,我當方便隨汝意答。」
瞿曇
有諸沙門婆羅
等作如是言:『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隨往
日本業因緣,是故若有持戒精進受身心苦,
能壞本業本業既盡,眾苦盡滅,眾苦盡滅即
涅槃
』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
若有沙門、婆
羅門等作是說者,我為憐愍,常當往來
是人所,既至彼已,我當問之:『仁者
實作如
是說不?
』彼若見答:『我如是說。
』『何以故?
』『瞿曇
眾生習行諸惡,多饒財寶,身得自在;又見
修善貧窮多乏,不得自在;又見有人多役力用
不能得;又見不求自然得之;又見有人
不殺反更中夭;又見憙殺終保年壽;又見
有人修梵行精持戒有得解脫、有不得
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由往日
本業因緣
』須跋!
我復當問:『仁者
實見過去
不?
若有是業,為多少耶?
現在苦行能破多少
耶?
能知是業已盡、不盡耶?
是業既盡,一切
耶?
』彼若見答:『我實不知。
』我便當彼人引喻
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眷屬為請醫師
拔是箭,既拔箭已身得安隱。
其後十年是人
猶憶,了了分明,是醫為我拔出毒箭,以藥塗
拊,令我得差,安隱受樂
仁既不知過去本業
云何能知現在苦行定能破壞過去業耶?
』彼
復言:『瞿曇
汝今亦有過去本業何故獨責
過去業?
瞿曇經中亦作是說,若見有人豪
自在,當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過去
業耶?
』我復答言:『仁者
如是知者,名為比知,不
名真知
佛法中,或有從因知果、或有從果
知因。
佛法中有過去業、有現在業。
則不
爾,唯有過去業,無現在業。
汝法不從方便
業,我法不爾,從方便斷。
汝業盡已,則得苦盡,
我即不爾煩惱盡已,業苦則盡,是故我今責
過去業。
彼人若言:『瞿曇
我實不知,從師
之,師作是說,我實無咎。
』我言:『仁者
汝師是誰?』
彼若見答:『是富蘭那
』我復言曰:『汝昔何不
一諮啟,大師知過去業不?
汝師若言我不
知者,汝復云何受是師語?
若言我知,復應問
言,下苦因緣受中、上、苦不?
苦因緣受下、上
苦不?
苦因受中、下、苦不?
若言不者,復應
問言,師云何說苦樂之報,唯過去業,非現在
耶?
復應問言,是現在苦,過去有不?
過去
有,過去之業悉已都盡,若都盡者,云何復受
今日之身?
過去無,唯現在有,云何復言
生苦樂皆過去業?
仁者
若知現在苦行能壞
過去業,現在苦行復以何破?
如其不破,苦即
是常;苦若是常,云何說言得苦解脫
若更有
行壞苦行者,過去已盡,云何有苦?
仁者
如是
苦行,能令樂業受苦果不?
苦業受樂
不?
能令無苦無樂業作不受果不?
能令現報
生報不?
能令生報現報不?
令是二報作
無報不?
能令定報作無報不?
能令無報作定
報不?
』彼若復言:『瞿曇
不能
』我復當言:『仁者
不能何因緣故受是苦行
仁者
當知定
有過去業,現在因緣是故我言因煩惱生業
因業受報。
仁者
當知一切眾生有過去業,有
現在因。
眾生雖有過去壽業,要賴現在飲食
因緣
仁者
若說眾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
業因緣,是事不然
何以故?
仁者
譬如有人
王除怨,以是因緣多得財寶因是財寶受現
在樂。
如是之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
譬如有
人殺王愛子以是因緣喪失身命如是之人
作苦因現受苦報。
仁者
一切眾生現在
四大時節土地人民受苦受樂是故我說
一切眾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
者!
若以斷業因緣力得解脫者,一切聖人
不得解脫
何以故?
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
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
業。
仁者
受苦行便道者一切畜生悉應
得道
是故先當調伏其心,不調伏身,以是
緣,我經中說斫伐此林,莫斫伐樹。
何以故?
林生怖,不從樹生。
調伏身,先當調心
心喻
於林,身喻於樹。
』」
須跋陀言:「世尊
我已先調
伏心。」
佛言:「善男子
汝今云何能先調心?」
跋陀言:「世尊
我先思惟,欲是無常無樂、無淨。
觀色即是常樂清淨
作是觀已,欲界結斷,獲
得色處,是故名為先調伏心。
次復觀色,色是
無常,如癰、如瘡、如毒、如箭,見無色常、清淨、寂
靜。
如是觀已,色界結盡,得無色處,是故名為
調伏心。
次復觀想即是無常癰瘡毒箭
是觀已,獲得非想非非想處
是非非非想
處,即一切智寂靜清淨無有墮墜常恒不變
是故能調伏其心。」
佛言:「善男子
汝云何能
調伏心耶?
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猶名為
想。
涅槃無想,汝云何獲得涅槃
善男子
已先呵責麁想,今者云何愛著細想,不知
呵責
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故名為想,如癰、如瘡、
如毒、如箭。
善男子
汝師欝頭藍弗利根聰明
不能如是非想非非想處,受於惡身,況
其餘者?」
世尊
云何能斷一切諸有?」
佛言:「善男
子!
若觀實相是人能斷一切諸有。」
須跋陀
言:「世尊
云何為實相?」
善男子
無相之相,名
為實相。」
世尊
云何名為無相之相?」
善男子
切法無自相、他相及自他相,無無因相、無作
相、無受相、無作者相、無受者相、無法非法相、
男女相、無士夫相、無微塵相、無時節相、無
自相無為他相、無為自他相、無有相、無無
相、無生相、無生者相、無因相、無因因相、無果
相、無果果相、無晝夜相、無明闇相、無見相、無
見者相、無聞相、無聞者相、無覺知相、無覺
者相、無菩提相、無得菩提者相、無業相、無業
主相無煩惱相、無煩主相
善男子
如是
等相,隨所滅處,名真實相。
善男子
一切諸法
皆是虛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是名實相、是
名法界、名畢竟智、名第一義諦、名第一義空。
善男子
是相、法界畢竟智、第一義諦第一
義空,下智觀故,得聲聞菩提中智觀故,得緣
菩提上智觀故,得無上菩提。」
說是法時,十
菩薩得一實相,萬五千菩薩得二生法
界,二萬五千菩薩畢竟智,三萬五千菩薩
第一義諦,是第一義諦亦名第一義空,亦
首楞三昧
四萬五千菩薩虛空三昧
虛空三昧亦名廣大三昧亦名智印三昧
五萬五千菩薩得不退忍,是不退亦名如
法忍,亦名如法界
六萬五千菩薩陀羅尼
陀羅尼亦名大念心亦名無礙智
七萬五
菩薩師子吼三昧,是師子吼三昧亦名
金剛三昧,亦名五智印三昧
八萬五千菩薩
平等三昧,是平等三昧亦名大慈大悲
恒河沙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無量恒河沙眾生緣覺心,無量恒河
沙等眾生發聲聞心。
人女、天女二萬億人,現
女身得男子身,須跋陀羅阿羅漢果
般涅槃經卷第四十
阿摩隸(一)毘磨隷(二)涅磨隷(三)瞢伽隷(四)醯
磨羅若竭捭(五)三曼那跋提(六)娑婆陀裟檀
尼(七)波羅磨他娑檀尼(八)摩那斯(九)阿拙啼(十)
 毘羅祇(十一)菴摩賴坻(十二)婆嵐彌(十三)婆嵐摩(十四)
隸富泥富那(十五)摩奴賴綈(五十)
   高野山涅槃梵文斷片
            【表】
1.1.mamaśrāvakāmahāyānnakāṃkṣitāstadāṣaḍrasavanmahābhojanamivama-
   hāparinivvāṇaṃmahāsūtraṃdeśayāmi.
1.2.tatrakatameṣaḍrasāduḥkhamāṃvlam[āmlam][a-]nityaṃlavaṇamanātma-
   kaṃkaṭukaṃsukhaṃmadhuraṃsātmakaṃkaṣāyaṃnityanti-
1.3.ktamitiimeṣaḍrasāḥkleśendhanenamāyā-agnināparipācitaṃbhojanaṃ
   mahāparinirvvāṇaṃtatvānnamṛṣṭaṃ
1.4.mamaśrāvakābhuñjante.punaraparaṃbhaginiyathāyūyaṃparāmantraṇena
   paracūḍākaraṇanimittenavā
1.5.paragrāmaṃgantukāmāduṣputrānutsṛjyasatputrāṇāṃguhyābhinidhānāni
   darśayasi.āmabhagavanduṣ-
1.6.putrāanācārāḥanarthabhāginasteṣāṃmityarthaṃnadarśayāmi.satputrās
   tukuladharāḥkulanissarakāḥ
1.7.tedravyārhāḥteṣāṃdarśayāmi.evamahaṃbhaginimahāparinirvvāṇa-gama-
   nakriyāṃyadākaromi,tadātathā-
            【裏】
1.1.gatavividhaguhyaṃsandhāvacanaṃśrāvakebhyoniravaśeṣaṃkathayiṣyāmi.adya
   putrebhyaścchandaṃdāsyāmiyathātvāṃbhagi-
1.2.nipravāsagatāṃduṣputrāmṛtetikalpayantinacāpimṛtāāmabhagavanpunar
   apyāgatāntepaśyantievame-
1.3.vabhaginimayāmā'nitya-saṃjñākārṣīt.adyatathāgataḥparinirvvāsyatīti
   nevaṃkalpayitavyaṃmṛtasaṃjñā-
1.4.vatyesadānityodbruvaḥśāśvataḥtathāgataitidhārayantiteṣaṃtathāgato
   gṛhetiṣṭhati.eṣa
1.5.parāddhyāśayo[adhyāśsya*]nāmapṛcchāvaśānāmaihakaścittathāgatamarh-
   antaṃsamyaksambuddhaṃparipṛcchetkathama-
1.6.haṃbhagavankīrttiṃprāpnuyātlokedāyakoviśrutaitinacadadyātkasmiṃś
   cit[ta]tathāgatamevamvadetniḥ-
1.7.saṃgampravārayadāsīdāsaparigraheṇaatyantabrahmacāriṇaṃkumārīdānena
   amāṃsa-bhojinaṃmāṃsabha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