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14b 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七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虚空藏菩萨品第八之四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行处不
可思议,菩萨所应行法亦复无量,是故此行
不可以少誓庄严、不可以少言说、不可以小
乘道而得成就。快哉!世尊!唯愿说诸菩萨大
誓庄严及道庄严,菩萨以大誓庄严及道庄
严故,能乘大乘行真实最上出世间道,为当
得出世无上大乘,成就一切自然大智。虽未
成一切智,能作佛事利益一切。」

佛告虚空藏
菩萨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
汝分别解说,诸菩萨大誓庄严、乘庄严、道庄
严。」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菩萨
有二十庄严法以自庄严,自庄严已能乘大
乘。何等为二十?善男子!若有菩萨毕竟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一切众生生最胜大
悲,生利益众生心,利益众生心已,便能
庄严无上大誓。

「何谓大誓庄严?为度未度者
大誓庄严,乘大船舫故。为解未解者大誓庄
严,脱虚妄颠倒故。为安未安者大誓庄严,安
止无畏道故。为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大誓
庄严,舍五阴重担故。为常勤给足众生大
卷十七 第 114c 页 T13-0114.png
誓庄严,精进不懈怠故。为不舍无量生死大
誓庄严,不疲厌故。为悦可一切诸佛大誓庄
严,现前供养恭敬故。为受持一切佛法大誓
庄严,不断三宝种故。为受持一切所闻不忘
大誓庄严,得陀罗尼故。为善说法悦可一切众
生大誓庄严,得辩才故。为集无量功德资粮
大誓庄严,成就相好故。为悦可一切善知识
大誓庄严,坚固所行故。为遮驰散心大誓庄
严,生诸禅解脱三昧故。为在阿练若处舍离
身命大誓庄严,得六通故。为欲大师子吼无
所畏惧大誓庄严,现前得无我法故。为欲至
一切世界大誓庄严,欲知一切诸法如幻如
梦如影故。为普照严饰一切世界大誓庄严,
净戒众受持成就力故。为成就如来十力大
誓庄严,满足诸波罗蜜故。为得四无所畏大
誓庄严,如所说行故。为尽得十八不共法大
誓庄严,如所闻菩萨地法不戏论故。

「善男子!
是为诸菩萨二十大誓庄严,以此庄严力故
能乘于大乘。菩萨以此自庄严力故,断三恶
趣因缘,是名庄严。具足善为诸佛所护持,是
名庄严。随所欲至便得往生,是名庄严。舍一
切胞胎能化生诸佛前,是名庄严。能行无诤
身口意业,是名庄严。住不放逸行为诸天世
人之所恭敬,是名庄严。善通达三脱门而不
證实际,是名庄严。一切无我法皆现在前而
犹不舍大誓庄严,是名庄严。是为菩萨具
足大誓庄严。

「云何名为庄严菩萨乘?善男
子!乘者谓无量也,无边崖故,普遍一切喻
如虚空,广大容受一切众生故,不与声闻辟
卷十七 第 115a 页 T13-0115.png
支佛共,是故名大乘。

「复次,乘者以正住四摄
法为轮,以真净十善业为辐,以净功德资粮
为毂,以坚固淳至毕竟为輨辖钉镊,以善成
就诸禅解脱三昧为辕,以四无量心为善调,
以善知识为御,以知时非时为发动,以无常
苦空无我之音为驱策,以七觉宝绳为鞦纼,
以净五根为索带,以弘普端直大悲为旒幢,
以四正勤为网,以四念处为安详,以四神足
为速进,以胜五力为鉴阵,以八圣道为直进,
于一切众生无障碍慧明以为轩。以无住六波
罗蜜回向萨婆若,以无等四谛度到彼岸,是
为大乘。

「此乘诸佛所受,声闻辟支佛所观,一
切菩萨所乘,释梵护世所应敬礼,一切众生
所应供养,一切智者所应赞叹,一切世间所
应归趣,一切怨憎不能轻毁,一切诸魔不能
破坏,一切外道不能测量,一切世智不能与
竞。此乘殊胜无能遏者,一切贤圣之所守
护,此乘随愿能至一切佛界故。此乘普照,能
放缦网光明故。此乘有大名称,能出法门故。
此乘强,志不退还故。此乘坚牢,不懈缓故。此
乘正住,不倾动故。此乘众事备具,能满一切
所愿故。善男子!是名大乘诸大誓庄严。

「菩萨
乘此乘,乘此乘已能从一地至于一地是其
庄严,能舍诸地过患是其庄严,能舍诸魔业
是其庄严,能化度众生是其庄严,能净佛世
界是其庄严,能现菩萨神变是其庄严,能度
生死大饥馑是其庄严,能入如来行处是其
庄严。

「善男子!云何菩萨庄严道?善男子!菩
萨大誓庄严及乘大乘已舍一切邪道,舍一
卷十七 第 115b 页 T13-0115.png
切邪道已趣于真实正道到萨婆若。何谓正
道耶?所谓不舍善法故行于大欲,不退菩提
道故勤修精进,善根不失故行不放逸,不
动淳至不没于所作,必能究竟仰攀上法,求
功德资粮无有满足,求智慧资粮终不废舍,
是为菩萨正道。

「复次,善男子!菩萨道者,所谓
四禅、四无量心、四空定、五神通、三福业、三
学、六应敬、六念、四摄法、四念处、四正勤、四
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三解脱
门、知阴方便、知界方便、知入方便、知谛方
便、知因缘方便,是名为道。菩萨得成就此道
方便,皆能随顺入六波罗蜜道。所以然者,以
菩萨六波罗蜜道,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
故。此道一切诸佛皆所称叹,从诸如来口出。
成就方便菩萨能知一切法实性者,能住出
世间六波罗蜜圣道。

「云何为住?善男子!若有
菩萨成就自然慧方便而求菩提,于此五受
阴中为如实觉故求于菩提,是菩萨知色无
常而行布施,知色苦、知色无我、知色钝、知色
无智,知色如幻、知色如水中月、知色如梦、知
色如影、知色如响、知色如旋火轮,知色无
我、知色无众生、知色无命、知色无人、知色无
主、知色无养,知色空、知色无相、知色无愿、知
色无作,知色无生、知色无起、知色无出、知色
无形,知色寂静、知色离,知色无终、知色无成,
知色与虚空等、知色如涅槃性,而行布施。

「菩
萨如是行施时,以施离故知色亦离,以色离
故知施亦离;以色、施离故知愿亦离,以愿离
故知色、施亦离;以色、施、愿离故知菩提亦离,
卷十七 第 115c 页 T13-0115.png
以菩提离故知色、施、愿离,而知一切法同菩提
性。

「善男子!是为菩萨出世间檀波罗蜜,受想
行亦如是,知识无常应行布施,知识苦、知识
无我,知识钝、知识无智,知识如幻、知识如野
马、知识如水中月、知识如梦、知识如影、知识
如响、知识如旋火轮,知识无我、知识无众生、
知识无命、知识无人、知识无主、知识无养,知
识如空、知识无相、知识无愿、知识无作,知识
无生、知识无起,知识无出、知识无形,知识寂
静、知识离,知识无终、知识无成就,知识与虚
空等、知识如涅槃性,而行布施。

「菩萨如是行
布施时,以施离故知识亦离,以识离故知施
亦离;以识、施离故知愿亦离,以愿离故知识、
施亦离;以识、施、愿离故知菩提亦离,以菩提
离故知识、施、愿离,而知一切法同菩提性。善
男子!是为菩萨出世间檀波罗蜜。

「复次,善男
子!菩萨知色无常而护于戒,乃至知色如涅
槃性而护于戒,知受想行亦如是,知识无常
而护于戒,乃至知识如涅槃性而护于戒。以
戒离故知色亦离,知戒离故乃至于识亦离,
乃至知一切法同菩提性。善男子!是为菩萨出
世间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
蜜、禅波罗蜜亦如是。

「知色无常而行于慧,乃
至知色如涅槃性而行于慧。知受想行无常而行于慧,乃至知识如涅槃性而行于慧。
以慧平等故知识平等,以识平等故知慧
平等;以慧、识平等故知愿平等,以愿平等故
知慧、识平等;知慧、识、愿平等故知菩提平等,
以菩提平等故知慧、识、愿平等,即知一切法
卷十七 第 116a 页 T13-0116.png
同菩提性。善男子!是为出世间般若波罗蜜,
是为菩萨出世间波罗蜜道,悉能摄取一切
诸道,当知一切诸道皆入在中。

「何故名之为
出世间耶?善男子!五受阴名为世间,菩萨善
分别五阴,观是无常乃至如涅槃性已,知此
道中无有世间及世间法,知此道是无漏是
出世间无所系著,是名出世间。善男子!是
名菩萨道。

「复次,道者,所谓如实求一切诸法,
分别选择不见一切诸法,相续积聚无二无
别,是故名道。而此道者无有憎爱,无憎爱故
名为平等。离思惟观察馀乘故,名为广大。去
离谄故,名为端直。去离曲心故,名为无奸。断
除诸盖故,名无系滞。去离欲瞋恚害觉故,
名无尘垢。不爱色声香味触故,名为安乐。去
离诸魔事故,名为清凉。去离烦恼众贼故,名
为无畏。能到涅槃故,名为出要。成就静定故,
名清凉水。慧善解故,名为常明。善修慈故,名
为凉乐。不舍大悲故,名进无厌。常行喜故,名
为悦豫。成就舍故,名无过失。顺摄法故,名为
大富。成就施食波罗蜜力故,得萨婆若智辩,
诸佛善护持故,名过四魔行法。不舍本愿故,
名进无滞碍。渡一切烦恼流故,名无有上。一
切世间无能降伏故,名无詶对。

「善男子!此道
成就如是等及诸馀无量功德,一切大士乘
此道故能往来教化无量众生,是为庄严。无
诸烦恼现入烦恼,是其庄严。观于生死而
不證实际,到空无相无作门,而能教化行诸
见诸相诸愿众生,是其庄严。现入声闻辟支
佛涅槃而不舍生死,是其庄严。现诸趣受
卷十七 第 116b 页 T13-0116.png
生而不动于法性,现说一切言教而不动于
无言,是其庄严。能现一切佛事而不舍菩萨
行,是其庄严。

「善男子!是为菩萨大誓庄严、大
乘庄严、道庄严。菩萨以大誓庄严自庄严故,
能乘大乘顺出世间圣道,未得萨婆若为众
生故能作佛事。」

尔时,众中有菩萨名曰宝德,问虚空藏菩萨
言:「善男子!汝已修此出世间圣道耶?」

虚空藏
答言:「已修。」

宝德言:「云何修?」

虚空藏答言:「如
得清净道,如是修。」

宝德问言:「云何为清净道?」

虚空藏答言:「善男子!我净故道净。」

宝德问
言:「云何为我净?」

虚空藏答言:「如世净。」

宝德问
言:「云何世净?」

虚空藏答言:「善男子!色过去际
净。所以然者,以色本际无来故。色未来际亦
净。所以然者,以色未来际无去故,色现在际
亦净。所以然者,以现在色无住故。善男子!是
为世净。受想行识过去际净。所以然者,以识
本际无来故。识未来际亦净。所以然者,以识
未来际无去故。识现在际亦净。所以然者,以
识现在际无住故。善男子!是为世净。善男子!
以世中世净故则我净,以我净故是名道净。」

宝德言:「善男子!如是净道能何所为?」

虚空
藏答言:「能作大智慧光明,以此慧明力故,能
知一切法过去未来际。」

宝德复问言:「何谓过
去未来法际?」

虚空藏答言:「一切法于过去际
无生,于未来际无灭,是名知过去未来际。」


德复问:「若见过去未来际者,为何所见?」

虚空
藏答言:「见二俱离。」

宝德复问:「何谓二俱离?」

虚空藏答言:「离断常者。善男子!若有见法生
卷十七 第 116c 页 T13-0116.png
及著法者,则是断常见。所以然者,由有生
故则有灭,有生灭故则有断常之见。若不见
有法从自性、他性生者则见因缘,若见因缘
则见法,若见法者则见如来,若见如来者则
见如,若见如者则不滞于断亦不执于常,若
不常不断者即无生无灭。」

宝德复问:「善男子!
若无生无灭,云何有名数?」

虚空藏答言:「假言
说故名之法耳。善男子!犹如有空故,有色
差别名,所谓青黄赤白色、紫色、颇梨色、琉
璃色,粗色细色,长色短色,方色圆色,虚空不
为如是等法所染。然一切色自性亦空,一切
诸法亦复如是,同虚空性,但假言说有名数
耳!所谓善法不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应作
法不应作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
而菩萨亦不作一切非福行,所作福行皆见
虚诳、非真、不坚固。是菩萨知一切行非行,平
等舍离一切相,成就般若波罗蜜力故,回向
菩提而亦不见菩提有增有减,不于色中求
菩提,亦不于受想行识中求菩提,菩萨以无
求故,住于清净戒众,修无愿解脱门,满足
一切诸愿。知生死性同涅槃性,虽入究竟涅
槃,为断除众生虚妄颠倒故行菩萨行,亦无
行法可行。善男子!如是菩萨入于涅槃行菩
萨行。

「善男子!凡有所作皆是生死,无有所作
是名涅槃。菩萨所行是无所作,是故菩萨名
入涅槃行菩萨行。善男子!凡有染著樔窟妄
想戏论取相,是名生死。涅槃者无染著樔窟
妄想戏论取相,是名涅槃。菩萨以修无乐
著樔窟妄想戏论取相行菩萨行,是名菩萨
卷十七 第 117a 页 T13-0117.png
入于涅槃行菩萨行。」当说此法时,有五百菩
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贤士!
快说法性称菩萨行真实不异。」

虚空藏白佛
言:「世尊!此是如来快也。所以者何?由世尊
慧明故,我等得斯辩分。世尊!喻如日光照阎
浮提,由日威德力故,有眼之者得见色像作
诸事业。由于如来大智力故,照一切众生及
诸世界亦复如是。诸法实性不可言说,诸言
说性与虚空等,是故诸法不可得数。凡有数
法则有限量,凡有限量则是有为,凡有有为
则可知可断可修,凡是可知可断可修则有
得有證有名数法。思惟筹量分别,不见有法
可知可断可修可證可得故,即无有得。所以
然者,以一切法无生故。能如是正见诸法,于
诸法中不生爱染,以无爱染故则无有著,以
无著故则无近,以无近故则无受无取。何谓
无受无取?谓色若常若无常,无受无取;受想
行识若常若无常,无受无取。色若苦若乐,若
有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无受无取;受想行
识若苦若乐,若有我若无我,无受无取。色若
空若非空,无受无取;受想行识若空若非空,
无受无取。色若离若非离,无受无取;受想行
识若离若非离,无受无取。菩萨以无受无取
故,得诸法无受三昧。住是三昧已,诸佛世尊
以无上心通授是菩萨记,是菩萨虽入涅槃,
见一切众生究竟同涅槃性,为教化众生故,
不舍大誓庄严及菩萨大悲。

「云何菩萨入于
涅槃行菩萨行?善男子!凡有所作,名为生死。
卷十七 第 117b 页 T13-0117.png
凡无所作,名为涅槃。菩萨以正智慧,见一切
诸行离相,菩萨以法明眼明了见故,能说
如来智明。」

尔时。宝德菩萨问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汝
何为自隐己智,言尽是如来力耶?」

虚空藏答
宝德言:「善男子!如来岂不说隐善显恶也。善
男子!我还问汝,随意答我。善男子!于汝意云
何?若无阿那婆达多龙王时,阿耨大池能出
四河,使诸众生得受用不?」

宝德答言:「不也。」


空藏言:「善男子!若无如来则无法律,菩萨无
由得成大智之海,亦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以
如来出世故则有法律,诸菩萨得成大智之
海,亦能度化一切众生。善男子!是故当知
一切菩萨所得辩说,能以利益众生,皆是如
来神力。」

宝德复问:「善男子!诸如来辩,可得转
至菩萨心不?」

虚空藏答言:「不也。」

宝德言:「云何
由如来力故得辩说也?」

虚空藏答言:「善男子!
喻如巧种果树,因缘和合便得果实,然树非
即果,果不离树。善男子!如来所说法,菩萨于
此法中善顺行故,便生大智明辩,因佛说得,
亦无有转。」

宝德言:「希有,善男子!因缘生法如
是甚深难测。」

虚空藏言:「善男子!一切诸法
究竟无生。」

宝德言:「善男子!诸法谓从缘生。」

虚空藏言:「善男子!生已生也?未生生也?」

宝德
言:「善男子!生已不生,未生亦不生。」

虚空藏
言:「善男子!是故无生。」

宝德言:「善男子!缘
中有因耶?」

虚空藏答言:「无也。」

宝德言:「因中有
缘耶?」

虚空藏答言:「无也。」

宝德言:「于汝意云
何?若因若缘自实有性耶?」

虚空藏言:「无也。」
卷十七 第 117c 页 T13-0117.png

宝德言:「善男子!于汝意云何?诸法无因缘生
耶?」

虚空藏答言:「不也。善男子!是故一切法无
自性,无生无起无出,是以缘不生因,因不生
缘,自性不生自性,他性亦不生他性,自性不
生他性,他性不生自性。是故说一切法自性
无生。所以者何?以如无生无灭,法性实际亦
无生无灭,如如法性实际,如来所觉一切诸
法亦复如是,无生无灭。」

宝德言:「善男子!如来
亦不出世也?」

虚空藏答言:「此不应说也。所
以者何?如来于一切法,尽不可说,不可言
出、不得言不出。若有人问言:『如来出世耶?
不出世耶?』智者为不谤如来故应置不答。」


德问言:「云何应置?」

虚空藏言:「如法性住,应
如是置。」

宝德言:「云何法性住?」

虚空藏答言:「如
虚空性住,住无所住,法性亦如是住;如法性,
众生性亦尔。如众生性,一切法亦尔。如一切
法,如来亦如是住,住无所住,无住处故无住
无不住,是故不得言生、不得言灭。」

宝德言:
「善男子!如来出世事,甚深!甚深!」

虚空藏答
言:「善男子!若能如实解了缘生法者,名为佛
出世。」

宝德言:「善男子!谁当解此说也?」

虚空
藏答言:「若于一切法中不得增减者。」

宝德问
言:「何谓为增?」

虚空藏答言:「增者所谓增上
句,谓于无中妄生增上。无增上句者是平等
句,无等句、无文字句、无句、无教句。无教之
中,无句无增上,亦无心意识,以是故非句。
喻如空中鸟迹,究竟已无当无而言鸟迹。于
一切法中无有字句亦复如是,无句而假名
为句,如无迹假名为迹。如来出世亦无有出,
卷十七 第 118a 页 T13-0118.png
假名为出亦复如是。是故智者不应取著,以
无取著故假名为出,而常依无出。所以者何?
以无生是一切诸法实性故。无生者则无所
有,是故名一切法无所有性。无所有性无有
住处,无住处故是无住际,一切诸法及无住
际即是实际,实际即是一切法际,是故言一
切法与实际等。言实际者,是三场分断际、不
可坏际、不断不常际、如实际、三世等际,以如
是等际等一切法际。所以者何?实际及我际
无二无别,实际及众生寿命养育人际,无二
无别,实际及我见际无二无别,于我见中无
有实际,能如是如实知者则无有二十种我
见。所以者何?以实际中无一无多故,实际与
平等等,无来无去、无尽无减,实际究竟空
故,是故言一切法是无尽门无尽际。

「涅槃者
无尽,所谓空故、无性故。如涅槃无尽无不尽,
一切法亦复如是,以是故言一切法与涅槃
等。诸法无等、无不等,无俦匹故。喻如虚空无
有俦匹,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若见有詶匹,
言有涅槃者,已言有涅槃,便求涅槃,则与贤
圣相违。已言有涅槃故,便言此应知、此应断、
此应證、此应修,此应生、此应灭,如是行不具
者,不能如实知、不能如实见,则不识不解、不
知不见。不识不解一切法故,则著于文字,于
诸法中妄生诤竞。生诤竞者于佛法中则为
可悯。所以然者,如来说言:沙门之法不应诤
竞。」

尔时,大德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贤士才
辩乃能如是甚深明了难解难测也,于一切
卷十七 第 118b 页 T13-0118.png
法不从他受,如身自證能如是说。」

虚空藏菩
萨即谓阿难言:「大德!我已自身證知,是故如
所證知能如是说。何以故?我身即是虚空,以
虚空證知一切法,为虚空印所印。大德阿难!
凡诸菩萨修身善解身相者,能以此身作诸
佛事,现种种色像,而亦不退于真法身,亦复
不离结业生身,又复不过于平等性,现变
化身悉得自在,于一切佛国普能示现,终已
不隐应化之身,如是行者皆可名之为身證
行。」

阿难问言:「善男子!汝于法颇有證耶?」


空藏答言:「大德阿难!我不见法离于身、身离
于法。」

阿难言:「善男子!汝若身證者,汝得阿罗
汉果耶?」

虚空藏言:「大德!无得不得。无所得故,
于一切法无恼行故,离贪欲瞋恚愚痴故,是
谓阿罗汉。」

阿难言:「善男子!汝何时当般涅
槃耶?」

虚空藏言:「大德!阿罗汉者无般涅槃,
知一切法究竟是涅槃亦无涅槃相。凡愚之
人有如是分别戏论行,言此是生死、此是涅
槃;阿罗汉者无是戏论也。」

大德阿难言:「善男
子!如我解汝所说义,夫菩萨者,不应言是凡
夫,亦不应言是学,不应言是无学,去离二
相故。」

虚空藏言:「大德阿难!善哉,善哉!以非
凡夫非学非无学故,在在处处皆能示现,于
一切处亦不取著。」

尔时,五百大声闻各以己身所著忧多罗
缯奉上虚空藏,奉上衣已,一时同声说如是
言:「其有众生深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快得善利。于如是大智法藏中不堕其外。」
所上之衣即便不现,彼诸声闻问虚空藏言:
卷十七 第 118c 页 T13-0118.png
「衣何所至也?」

虚空藏答言:「入我藏中。」

又言:「如
来知之,汝等可问。」

尔时,诸声闻即白佛言:「世
尊!衣何所至也?」

佛告诸比丘:「东方去此过
无量阿僧祇诸佛刹土,有世界名曰袈裟幢,
其界有佛,号曰山王如来;虚空藏已遣此衣
至彼世界。」

诸声闻即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
遣衣至彼耶?」

佛言:「欲以此衣于彼世界施作
佛事。虚空藏菩萨于此所说,如虚空藏等三
昧印法门,此三昧于彼衣中当演其义音。彼
世界无量阿僧祇诸菩萨,闻此法故当得无
生法忍。诸比丘当知,菩萨作如是种种方便
利益众生。」说此法时,于上虚空中雨无量金
色华,以此诸花遍覆妙宝庄严堂,于诸花中
出如是法音。其有众生信此虚空藏所说法,
善顺思惟分别其义者,皆当为不退转印所
印,毕定得至无上道场。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
尊!是何瑞应乃雨此花,出如是妙音安慰众
生?」

佛告阿难:「有梵天名曰光明庄严,从梵天
上与六十八百千梵众俱欲来诣此。」

如来说
此语已,时诸梵众忽然来至妙宝庄严堂上,
顶礼佛足,右绕七匝。绕七匝已,在一面立,合
掌向佛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虚空藏菩萨不
可思议,戒众清净,善修诸定,善分别大智
慧,善能游戏诸大神通,善能满足大弘誓
愿,善能成就大权方便,善能庄严身口及意,
善能于诸法中成就大自在力,是虚空藏菩
萨身口及意都无所作,无有分别忆想,而能
现此不可思议庄严神变;又能显现无量百
千法门,亦能出入百千诸三昧门,从昔以来
卷十七 第 119a 页 T13-0119.png
常乐修习成就诸善法故。世尊!诸菩萨不应
于往昔所修善根不知其因,集诸善根亦应
无厌。所以者何?是因往昔所种善根果报故,
能现如是不可思议神变。」

佛告梵天:「如是,如
是!如汝所言,诸菩萨已成就善根资粮及出
要智方便故,能现如是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之事,无忆想分别,亦无不分别。」

梵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萨集善根资粮及出要智方便?」

佛告光明庄严梵天言:「善根有三种。何等为
三?所谓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是
名善根。资粮者,所谓舍一切所有、修慈观诸
法,是名资粮。方便者,所谓去离凡夫地,不
愿乐声闻辟支佛地,进入诸菩萨地,是名方
便。智者,所谓知舍不善法智、知集善法智、知
回向菩提智,是名智。菩萨能住如是等正行
者,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能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资粮者,所谓求一切善法。方便
者,所谓已作未作善根终不废忘。智者,所谓
知心如幻化。如是等法现前了知,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淳至。资粮者,所谓发动。
方便者,所谓深心。智者,所谓无持无动。能
行如是等法者,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
欲善法。资粮者,所谓胜进。方便者,所谓安
住不放逸。智者,所谓舍一切依著。能行如
是等行者,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正信。资粮者,所谓不舍本
愿。方便者,所谓不舍念定。智者,所谓慧。能
正住如是等行者,是名成就善根资粮智方
便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悦可诸善知识。资
卷十七 第 119b 页 T13-0119.png
粮者,所谓给侍所须,恭敬供养尊重利益。方
便者,所谓于善知识生世尊想。智者,所谓知
时非时而问法。能正住如是等行者,是名出
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善顺听法。资粮者,所
谓受持不废忘。方便者,所谓随闻能观。智
者,所谓随所闻而行。能正住如是等行者,是
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值佛悦可。资粮者,
所谓护一切诸波罗蜜、诸摄法及助道法。方
便者,所谓能从一地至于一地。智者,所谓得
无生法忍。菩萨能正住如是等行者,是名成
就善根资粮方便智出要。」

尔时,光明庄严梵
天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能以四句义,总说
一切菩萨行。世尊!一切佛法应于中求。」

尔时,
虚空藏菩萨语梵天言:「一句亦能总摄一切
佛法。何谓为一?所谓离欲句。所以然者?以一
切佛法同于离欲,如佛法一切法亦然。梵天!
是为一句,总摄一切佛法。

「复次,梵天!一空句
总摄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同于空故,如佛法
一切法亦然。梵天!是为一句,总摄一切佛法。
所谓无相句、无愿句、无作句、无生句、无起
句、如句、法性句、真际句、离句、灭句、尽句、涅
槃句,总摄一切佛法,以一切佛法同于涅槃
故,如佛法一切法亦然。梵天!是为一句总摄
一切佛法。所以者何?以如是等句皆非句故,
一切佛法非句,假名为句。

「复次,梵天!欲是离
欲句。所以者何?离欲性即是欲故,一切佛法
亦同是性。瞋恚是离瞋句。所以者何?离瞋
恚性即是瞋恚故。愚痴是离愚痴句。所以者
何?离愚痴性即是愚痴故,一切佛法亦同
卷十七 第 119c 页 T13-0119.png
是性。身见是实际句。所以者何?实际性即是
身见,一切佛法亦同是性。无明是明句。所以
者何?明性即是无明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乃至苦恼是离苦恼句。所以者何?离苦恼性
即是苦恼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色是虚空
句。所以者何?虚空性即是色故,一切佛法
亦同是性。受想行识是无作句。所以者何?无
作性即是识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地大是
虚空句。所以者何?虚空即是地大故,一切佛
法亦同是性。水大火大风大是法界句。所以
者何?法界性即是风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眼是涅槃句。所以者何?涅槃性即是眼故,一
切佛法亦同是性。耳鼻舌身意是涅槃句。所
以者何?涅槃性即是意故,一切佛法亦同是
性。梵天!是为一句,总摄一切佛法。菩萨入如
是等一一智门,皆见一切佛法入于一句。

「梵
天!喻如大海能吞众流,一一句中摄一切
佛法亦复如是。喻如虚空悉能苞容一切色
像,一一句中摄一切佛法亦复如是。如是等
一切佛法,若摄若不摄,若说若不说,不增不
减,究竟离相故。

「梵天!喻如算师数数以算筹
布在算局上,然局中无筹,筹中无局。所以者
何?究竟不相应故,究竟离故。如是于上一一
句中假名数故,言一切佛法皆入一句,而诸
佛法不可名数算计,究竟不相应故,究竟离
故。

「梵天!如佛法名数,即是一切法名数。何
以故?一切法即是佛法,此法非法非非法,自
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究竟无性故。无性即
是虚空,虚空性同一切法性,此法性非生相
卷十七 第 120a 页 T13-0120.png
非灭相,非有处相非无处相,是故一切法名
无相无非相。」说如是一法门时,于彼梵众中
有万二千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复有昔殖德本五千梵天得无生法忍。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宝手,问虚空藏菩
萨言:「希有,善男子!一切诸法及如来法,甚
深难测不可思议。又,善男子!何谓安一切佛
法根本耶?」

虚空藏菩萨答宝手言:「善男子!菩
提心是安一切佛法根本,一切法住菩提心
故,便得增长。」

宝手菩萨言:「善男子!菩提心
者,何法所摄,得不忘失、能速至不退转地?」


空藏言:「善男子!菩提心为二法所摄,得不忘
失、速至不退转地。何等为二?所谓淳至、毕竟,
是名为二法所摄,得不忘失、能速至不退转
地。」

宝手言:「善男子!此二者为几法所摄。」


空藏言:「此二法为四法所摄。何等为四?所谓
淳至者,为不虚诈、不谄曲所摄;毕竟者,为无
我及上进所摄。是为二法为四法所摄。」

宝手
言:「善男子!此四法为几法所摄?」

虚空藏言:「善
男子!此四法为八法所摄。何等为八?所谓
不虚诈者,为不犹豫及体真净所摄;不谄曲
者,为正直及正住所摄;无我者,为不退没
及进所摄;上进者,为功德资粮及智资粮所
摄。是为四法为八法所摄。」

宝手言:「善男子!
此八法复为几法所摄?」

虚空藏言:「善男子!此
八法复为十六法所摄。何等十六?所谓不犹
豫者,为大慈及大悲所摄;体真净者,为身调
及心调所摄;正直者,为忍辱及柔和所摄;正
住者,为无憍慢及无滞碍所摄;不退没者,为
卷十七 第 120b 页 T13-0120.png
坚固及力所摄;上进者,为如所作及正行所
摄;功德资粮者,为始发及究竟不舍所摄;智
资粮者,为求多闻及思惟所闻所摄。是为八
法、为十六法所摄。」

宝手言:「善男子!此十六法
复为几法所摄?」

虚空藏言:「善男子!是十六法
为三十二法所摄。何等三十二?所谓大慈者,
为无碍心及于一切众生等心所摄;大悲者,
为无厌惓及勤给足一切众生所摄;身调者,
为不触挠及不加害所摄;心调者,为定及寂
静所摄;忍辱者,为受正教及顺行所摄;柔和
者,为惭及愧所摄;无憍慢者,为谦卑及礼
敬所摄;无滞碍者,为无垢秽及不强梁所
摄;坚固者,为不犯所行及成就本愿所摄;力
者,为住正意及不掉动所摄;如所作者,为如
说及能行所摄;正行者,为正发及正进所
摄;始发者,为必胜及不退所摄;不舍者,为
乐胜及上求所摄;求多闻者,为亲近善知识
及悦可善知识所摄;思惟所闻者,为智慧及
善观所摄。善男子!是为十六法为三十二法
所摄。」

宝手言:「善男子!此三十二法,复为几法
所摄?」

虚空藏答言:「善男子!是三十二法,为
六十四法所摄。何等六十四法?所谓无碍心
者,为护我及护彼所摄;于一切众生等心者,
为无别异及一味所摄;无厌惓者,为如梦观
及知生死如幻所摄;勤给足一切众生者,为
诸神通及方便所摄;不触娆者,为羞耻及信
有业报所摄;不加害者,为少欲及知足所摄;
定者,为无发恼及无散失所摄;寂静者,为舍
吾我及离我所所摄;受正教者,为求法及欲
卷十七 第 120c 页 T13-0120.png
法所摄;顺行者,为敬重及平等无疲惓所摄;
惭者,为内心断除及外不行所摄;愧者,为信
乐佛智及在屏处不行恶所摄;谦卑者,为不
慠慢及知自下所摄;礼敬者,为身端心直所
摄;无垢秽者,为具静定及修智慧所摄;不强
梁者,为不粗犷及不两舌所摄;不犯所行
者,为不舍菩提心及念道场所摄;成就本愿
者,为舍魔事及佛神力持所摄;正住意者,为
不轻躁及不掉乱所摄;不掉动者,为如石山
及不可移转所摄;如说者,为所作善业及无
热恼所摄;能行者,为无虚诳及不舍归趣所
摄;正发者,为离边见及顺观甚深因缘所摄;
正进者,为善巧及方便所摄;必胜者,为不
懈慢及勇猛所摄;不退者,为大欲及增进
所摄;乐胜者,为见如来及闻法所摄;上求者,
为舍诸地过患及得诸地功德所摄;亲近善
知识者,为无憎嫉及信乐所摄;悦可善知识
者,为敬顺及不逆教敕所摄;智慧者,为无常
观及无我观所摄;善观者,为修无相及不怙
涅槃所摄。善男子!是三十二法为六十四
法所摄。」

宝手复问:「此六十四法,复为几法所
摄?」

虚空藏答言:「善男子!此六十四法为百
二十八法所摄。何等为百二十八法?所谓护
我者,为断一切恶及成就一切善根所摄;护
彼者,为忍辱及柔和所摄;无别异者,为犹如
水心及如风心所摄;一味者,为法界观及如
如观所摄;如梦观者,为无移转观及无真实
观所摄;如幻者,为适性示现及无自性观所
摄;诸神通者,为了义及了智所摄;方便者,
卷十七 第 121a 页 T13-0121.png
为大悲及般若波罗蜜所摄;羞耻者,为不覆
藏所犯及悔过所摄;信有业报者,为不放逸
及畏恶趣所摄;少欲者,为净处有齐限及离
宿秽所摄;知足者,为易称及易养所摄;无发
恼者,为究竟及究竟边际所摄;无散失者,为
得忍及不退转地所摄;舍吾我者,为不计我
身及与寿命所摄;离我所者,为无贪及无愚
痴所摄;求法者,为智及断所摄;欲法者,为
不著五欲及离烦恼所摄;敬重者,为起世尊
想及疗救想所摄;无疲惓者,为身轻及翘勤
省眠所摄;内心断除者,为身念处及受念处
所摄;外不行者,为心念处及法念处所摄;信
乐佛智者,为深敬重及净信所摄;在屏处不
行恶者,为自證知及诸神天證知所摄;不慠
慢者,为不自叹誉不讥彼人所摄;知自下者,
为不虚称及不显己德所摄;身端者,为不行
三不善业及不犯禁戒所摄;心直者,为常省
己过及不说彼短所摄;具静定者,为寂静心
及灭烦恼所摄;修智慧者,为选择诸法及知
无我所摄;不粗犷者,为常行益事及顺忍所
摄;不两舌者,为自足眷属及和合别离者所
摄;不舍菩提心者,为众生及为佛智所摄;念
道场者,为欲坏于魔众及成正觉所摄;舍魔
事者,为正观及不舍菩提志所摄;佛神力
持者,为坚固行及善淳至所摄;不轻躁者,为
坚护诸根及不舍境界所摄;不掉乱者,为观
苦及观空所摄;如石山者,为不高及不下所
摄;不可移转者,为断爱及除恚所摄;所作善
业者,为智所作业及舍魔事所摄;无热恼者,
卷十七 第 121b 页 T13-0121.png
为净戒及净定所摄;无虚诳者,为诚实语及
不望果报所摄;不舍归趣者,为成就贤士业
及不行怯弱所摄;离边见者,为观无生及不
败坏观所摄;顺观甚深因缘者,为观因及观
缘所摄;善巧者,为第一无诤竞及不慠慢所
摄;方便者,为离方便及无生方便所摄;不懈
慢者,为身力及心力所摄;勇猛者,为胜进心
及害怨敌所摄;大欲者,为不求利养及不爱
身命所摄;增进者,为无愚冥及不退还所摄;
见如来者,为修念佛及清净信所摄;闻法者,
为乐至讲所及乐请问所摄;舍诸地过患者,
为不散乱行及舍离恶知识所摄;得诸地功
德者,为方便回向及不舍本行所摄;无憎嫉
者,为能施一切及称意而舍所摄;信乐者,为
无垢行及不浊心所摄;敬顺者,为知世宜及
随顺行所摄;不逆教敕者,为舍除不净及净
正行所摄;无常观者,为动转观及败坏观所
摄;无我观者,为不得作者及不得受者所摄;
修无相者,为不缘境界及除觉所说所摄;
不怙涅槃者,为除去无明及断爱著所摄。善
男子!是为六十四法为百二十八法所摄。」


时,宝手菩萨从虚空藏菩萨闻分别如是等
法门已,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即白虚空藏菩
萨言:「希有,大士!汝乃能成就如斯捷疾辩才
及巧分别辩,事事所问尽能开解。如我今者
解汝所说义趣及与文字,以如是方便,若一
劫若减一劫,说不可尽辩亦无断。」

尔时,佛告
宝手菩萨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此
虚空藏菩萨若演一句之义,若一劫、若减一
卷十七 第 121c 页 T13-0121.png
劫,说不可尽辩亦无断。虚空藏菩萨有如是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尽辩才。」

尔时,宝手菩
萨以手遍覆妙宝庄严堂,于其手中出无量
花香、璎珞末香、涂香、衣服、严身之具及诸幢幡
妙盖,雨如是等上妙供具,供养如来及虚空
藏。于上空中,百千音乐不鼓自鸣,于诸音中
出诸妙偈,以赞如来:

「 「持德开德具百福,
 上意调伏念不动,
 沙门贤士降天人,
 十力佛子十方吼。
 大称威德自在尊,
 降伏有畏除痴闇,
 能度漂流诸天人,
 闭恶趣门使清凉。
 圣尊巧说音微妙,
 无错无谬音恬静,
 三界无等无三垢,
 十方所说施众乐。
 意念坚固乐寂静,
 最胜十方降彼力,
 已舍谄曲得甘露,
 无有尘累众归仰。
 世尊处众不动转,
 而化十方无量众,
 随众生行能随顺,
 佛子亦乐修此行。
 如日无翳能普照,
 能令众华得开敷,
 佛智慧光照长流,
 诸子得悟亦如是,
 如风无碍山不动,
 净如虚空照如日,
 佛子放光雨甘露,
 是故我礼佛及子。
 大千海水尚可量,
 十方虚空犹可涉,
 诸众生心尚可同,
 世尊功德不可尽。」」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七
卷十七 第 122a 页 T13-01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