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709-0571a.png

辨惑编卷四
元 谢应芳 撰
异端
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
秦汉以来惑世尤甚故特举此而详其说馀不
尽述也先正有言曰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
不必圣贤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讨
卷四 第 1b 页 WYG0709-0571b.png

扬子曰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椎提仁义绝灭
礼学吾无取焉耳又曰庄周不乖寡而渐诸篇则颜
氏之子闵氏之孙其如台或问庄周有取乎曰少欲
至周罔君臣之义虽邻不觌也(法言/)
或问有倚孔子之墙弦郑卫之音诵韩庄之言则引诸
门乎曰在夷貉则引之在门墙则麾之惜乎衣未成
而为裳也
卷四 第 2a 页 WYG0709-0572a.png

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耶
(通鉴/)
魏崔浩性不好庄老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曰
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聃习礼
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言以乱先王之教袁生所谓
家人筐箧中物不可扬于王庭(北史/)
唐玄宗尝梦老君云吾像在京西南百馀里遣使求得
卷四 第 2b 页 WYG0709-0572b.png

高宗恭默思道诚心求贤故梦帝赉之良弼明皇怠
于庶政志求神仙自以老子其祖也感而见于梦亦
其诚之形也自是迂怪日闻天下乱矣
晁氏曰李耳撰道德经二卷予尝学焉通其大旨而悲
之盖不幸居乱世忧惧者所为之书乎不然何其求
全之甚也古之君子应世也或智或愚或勇或怯惟
其当之为贵初不滞于一曲也至于成败生死则以
卷四 第 3a 页 WYG0709-0572c.png

其所遇而处之以道耳是以临祸福得丧而未尝有
忧惧之心焉今耳之书则不然畏明之易暗故守以
昏畏宠之必失故不辞辱畏刚之折则致柔畏直之
挫则致曲畏厚亡也则不敢多藏畏盈溢也则不加
甚已既贵矣畏其咎故退功成矣畏其去故不居凡
所以知雄守雌知白守黑以懦弱谦下为道者其意
盖曰不如是则将不免于咎矣用此观之岂非所谓
卷四 第 3b 页 WYG0709-0572d.png

以谋而有所不敢为有所不敢为则其蔽大矣此老
子之学所以虽深约博大不免率列于百家而不为
天下达道欤(文献/通考)
老子之学只要退步柔伏不与尔争才有一毫主张计
较思虑之心这气便粗了故曰致虚极守静笃又曰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
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谷所为溪所为谷只是低
卷四 第 4a 页 WYG0709-0573a.png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
用此道如子房之术全是如此峣关之战啖秦将以
利与之连和即回兵杀之与项羽约和已讲解了即
劝高祖追之汉家始终治天下全是得此术至武帝
尽发出来便郎当子房閒时不做声气莫教他说一
话更不可当少年也任侠杀人后来因黄石公教得
来较细只是都使人不疑他此其所乖也老子说话
卷四 第 4b 页 WYG0709-0573b.png

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皆这意思故为其学者多
流于术数如申韩之徒是也其后则兵家亦祖其说
如阴符经之类是也
孔子师老聃之说肇于庄子庄子师老子故其著讥侮
古今圣贤独推老子甚至假说孔子言语誉之后来
汉儒辑礼记承其言曰闻之老聃史记老子传复增
许多老子训孔子言语鲋作家语因据为證由是坚
卷四 第 5a 页 WYG0709-0573c.png

知天下崇信其学故托时所最重者尊其师庶几聃
之道益隆此庄子抑孔子尊老子之迹也后儒不察
礼记家语史记出庄子后见孔子万世师表不应无
所自来而问老聃一语备详诸书莫知始自庄子不
知老聃之教主于清净无为其著书厌薄礼法曰礼
者忠信之薄乱之首庄子传其学从而有剖斗折衡
推提仁义焚符破玺绝圣弃智等论则聃又何礼之
卷四 第 5b 页 WYG0709-0573d.png

无法有度无度故后之宗老庄者荡弃礼法蓬首垢
面丧酒吊肉晋代可證岂有以礼训孔子而勖其徒
则异是耶孔子于人之有善若管仲之仁子产之惠
皆亟称不暇岂有聃其师而故没之耶此为庄子寓
言无疑尝谓孔子之徒当推忠恕而已
孟子去孔子甚近尊曾思之等最的诵孔子𣲖接不
过文武周公使孔子果师聊于庄子辈尔聃道之是
卷四 第 6a 页 WYG0709-0574a.png

子尊师可见矣后之卫道者多为分说若孔子从聃
之事庄子外篇著聃为周藏史藏庋书所或者所职
多书孔子因往问聃焉容有此理不然鲁论何无一
语及聃而聃之礼何不尽传其徒而甘为弃名检薄
礼教之罪人耶东坡尝谓庄子虽讥孔子实尊孔子
书末叙百家之学曰譬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而不
能相通故墨翟宋钘禽滑釐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
卷四 第 6b 页 WYG0709-0574b.png

在诗书礼乐多能明之则推而不敢斥此又见庄子
前之推老聃者借孔子也(归正/集)
右论老庄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
术自齐宣燕昭王皆信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
洲云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
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不死药皆在焉至是方士徐
卷四 第 7a 页 WYG0709-0574c.png

市发童男女数千人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
未能至望见之焉(史记/)
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尊之少君匿其年及生长
善为巧发奇中言祠灶则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
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于是天子始亲
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
诸药齐为黄金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汉书/)
卷四 第 7b 页 WYG0709-0574d.png

上见安期羡门之属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
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师非有求人者陛下必
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为亲属乃可使言也乃拜大
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食邑赐甲第以卫长公主妻
之赍金十万斤上亲幸其第贵震天下于是海上燕
齐之间莫不扼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后装为入
海求其师乃之泰山上使人随验无所见而大妄言
卷四 第 8a 页 WYG0709-0575a.png

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
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天子自帷中望焉于是乃
拜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之文成又劝上为台室
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馀其方益衰乃为帛书以
饭牛佯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出言其
怪天子识其手书于是诛之
武帝末大鸿胪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
卷四 第 8b 页 WYG0709-0575b.png

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乡时愚惑为
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
或问扬子人言仙者有诸乎曰吁吾闻伏羲神农没黄
帝尧舜殂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北独子爱其死
乎非人之所及也仙亦无益子之汇矣或曰圣人不
师仙厥术异也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
之于天下耻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实死
卷四 第 9a 页 WYG0709-0575c.png

惟嚣嚣能使无为有(法言/)
或问长生神仙之道文中子曰仁义不脩孝弟不立奚
为长生甚矣人之无厌也(中说/)
韩文公为李干墓志曰干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
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注一鼎按
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余不知服
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益至此其惑
卷四 第 9b 页 WYG0709-0575d.png

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
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
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
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
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
者推而为大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
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背死刑
卷四 第 10a 页 WYG0709-0576a.png

黜为吉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
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
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
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
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
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心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
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
卷四 第 10b 页 WYG0709-0576b.png

能无食当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
养老反曰是皆杀之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
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
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
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
可哀也已(文集/)
唐穆宗饵金石之药处士张皋上疏曰神虑澹则血气
卷四 第 11a 页 WYG0709-0576c.png

有言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藏气不平借使有疾用药
犹须慎重况无疾乎庶人尚尔况天子乎先帝信方
士妄言饵药致疾此陛下所详知也岂得复循其覆
辙乎上善其言既而疾作而崩(唐书/)
范太史曰三代之时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常职以食
其力有常行以勤其生壮而彊勉焉老而教训焉脩
身以俟死而已天下无道未有众人皆死而欲一己
卷四 第 11b 页 WYG0709-0576d.png

药所以攻疾岂有服之而不死者哉后世去圣寖远
异端竞起由秦汉以来乃有神仙服食不死之说故
人之多惑圣道不明此其一端也而人主尤甘心焉
以唐考之自太宗至于武宗惑于方士而饵药以败
者六七君皆求长生而反夭其天年亦可以为戒矣
(唐鉴/)
或问明道先生曰神仙之说有诸曰若说白日飞仙之
卷四 第 12a 页 WYG0709-0577a.png

之譬如一炉火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
又问扬子言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能为此等
事否曰此是天地间一贼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
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遗书/)
按道家之术杂而多端先儒之论备矣盖清净一说也
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
黄帝老子列御寇庄周之书所言者清净无为而已
卷四 第 12b 页 WYG0709-0577b.png

伯阳之徒则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李少君栾大
之徒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寇谦之之徒则
言符箓而俱不言炼养服食至杜光庭而下以及近
世黄冠师之徒则专经典科教所谓符箓者特其教
中一事于是不惟清净无为之说略不能知其旨趣
虽所炼养服食之书亦未尝过而问焉矣然俱欲冒
以老氏为之宗主而行其术盖尝即是数说者而详
卷四 第 13a 页 WYG0709-0577c.png

不扰则足以致治何晏王衍乐其诞而自肆则足以
致乱盖得失相半者也炼养之说欧阳文忠公尝删
正黄庭朱文公尝称参同契二公大儒攘斥异端不
遗馀力独不以其说为非山林独善之士以此养生
全年固未尝得罪于名教也至于经典科教之设尽
鄙浅之言庸黄冠以此逐食常欲与释子抗衡而其
说较释氏不能三之一为世患蠹未为甚钜也独服
卷四 第 13b 页 WYG0709-0577d.png

栾大李少君于吉之徒以此杀其身柳泌赵归真之
徒以此祸人而卒自婴其戮张角孙恩吕用之之徒
遂以此败人天下国家然则柱史五千言曷尝有是
乎盖愈远而愈失其真矣(文献/通考)
道书著张陵字辅汉光武十年生天目生得道善以符
治病桓帝永寿元年于灵峰白日上升百二十岁邵
伯温闻见录汉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定汉中鲁
卷四 第 14a 页 WYG0709-0578a.png

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时谓之米贼陵子衡衡子
鲁以其法相付授自号师君其众曰鬼卒曰祭酒曰
理头大抵与黄巾相类朝廷不能讨就拜鲁汉宁太
守镇夷中观此则张陵非异端也道家今祖陵为天
师按陵封天师始唐天宝年间而北魏史崔浩传已
言寇谦之继陵为天师岂天师初只汎号唐始定封
耶(归正/集)
卷四 第 14b 页 WYG0709-0578b.png

事廉希宪奏曰前世人主多为方士诳惑尧舜得寿
不假灵于大丹也上曰然却之(名臣/事略)
右论神仙方士
汉明帝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
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
悲不杀以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
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
卷四 第 15a 页 WYG0709-0578c.png

传其术图其形像独楚王英最先好之后英有逆谋
废徙自杀(通鉴/)
齐竟陵王子良笃好释氏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
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
风而散或拂帘幔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
中坠茵席比殿下是也落粪溷比下官是也贵贱虽
殊因果何在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
卷四 第 15b 页 WYG0709-0578d.png

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
赵石虎欲奉佛著作郎王度等议曰王者祭祀典礼具
存佛外国之神非天子所应祠也汉魏唯听西域人
立寺都邑汉人皆不得出家亦宜禁公卿以下毋得
诣寺烧香礼拜其赵人为沙门者皆返初服(北史/)
唐武德中太史令傅奕上疏曰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
以三涂六道吓庸欺愚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至
卷四 第 16a 页 WYG0709-0579a.png

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其矫托皆云
由佛攘天理窃主权书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
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五帝
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祚年长久至汉明帝始立
佛祠然惟西域桑门自傅其教西晋以上不许髡发
事佛至石符乱华乃弛厥禁主庸臣佞政虐祚短事
佛致然梁武齐襄尤足为戒昔褒姒一女荧惑幽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709-0579b.png

亡乎陛下以十万之众自相夫妇十年滋产十年教
训兵农两足利可胜既耶及太宗即位尝问卿拒佛
法奈何奕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诛夷狄以自神至入
中国而纤儿幻夫模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
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佛骨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
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
卷四 第 17a 页 WYG0709-0579c.png

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
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
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
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
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九十八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明帝时始
卷四 第 17b 页 WYG0709-0579d.png

不长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
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
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
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
佛不足事亦可知矣(唐书/)
唐书曰人之惑怪神也甚哉若佛者特西域一槁人耳
裸颠露足以乞食自资癯辱其身屏营山樊行一槩
卷四 第 18a 页 WYG0709-0580a.png

幻变现盖推不验无实之事以鬼神死生贯为一条
据之不疑掊嗜欲弃亲属大抵与黄老相出入至汉
十四叶书入中国迹夫生人之情以耳目不际为奇
以不可知为神以物理之外为畏以变化无方为圣
以生而死死而复生回覆偿报歆艳其间为或然以
贱近贵远为憙疑译差殊不可研诘华人之谲诞者
又攘庄周列御寇之说佐其高层累架腾直出其表
卷四 第 18b 页 WYG0709-0580b.png

子逮庶人皆震动而祠奉之初宰相王缙以缘业事
佐代宗于是始作内道场昼夜梵呗冀禳寇戎大作
盂兰肖祖宗像分供塔庙为贼臣嘻笑至宪宗世遂
迎佛骨于凤翔内之宫中韩愈指言其弊帝怒窜愈
濒死宪亦弗获天年倖福而祸不亦左乎懿宗不君
精爽夺迷复蹈前车而覆之兴哀无知之场丐庇百
解之胔以死自誓无有顾藉流涕拜伏虽事宗庙上
卷四 第 19a 页 WYG0709-0580c.png

以身为徇呜呼运移祚殚天亡之矣懿不三月而徂
唐德之不竞厥有来哉悲夫
唐进士孙樵上言宣宗云百姓男耕女织不能温饱而
群僧安坐华屋美衣精馔率以十户不能养一僧武
宗愤其然发十七万僧陛下即位以来修复废寺度
僧几复其旧纵不能如武宗除积弊奈何兴之于已
废乎愿早降明诏罢之庶几百姓犹得以息肩也胡
卷四 第 19b 页 WYG0709-0580d.png

藐藐其听若徒言末流之害固宜不纳若孙樵之论
复僧修寺是也使佛教有益于生人虽以百七十万
户养十万僧诚不足爱何者所费者财力所资者善
道而孟子所谓有功可食者也惟其殄灭彝伦戕败
人理故虽使吸风饮露巢居野处犹将废之况华屋
精馔以养惰游乎此圣帝明王之所必除岂系武宗
举措之是非哉以此言之庶乎其有感矣
卷四 第 20a 页 WYG0709-0581a.png

所谓迹者果不出于道乎然吾所攻其迹耳道则吾
不知也使其道不合于先王固不愿学也如其合于
先王则求之六经足矣奚必佛(遗书/)
或谓佛之理比孔子为径先生曰天下果有径理则仲
尼岂欲使学者迂远而难至乎故外仲尼之道而由
径则是冒险阻犯荆棘而已
或者曰佛之意亦欲引人为善岂不有助于世而何辟
卷四 第 20b 页 WYG0709-0581b.png

恶乎善乎或者又曰夫在家以养口体视温凊为孝
者其孝小出家得道而升济父母于人天之上者其
孝大佛非不孝也将以为大孝也则应之曰良价之
杀父效牟尼之逃父而为之者也逃父于山而得道
不若使父免于思虑忧勤而亲其身之为全也杀父
升之于天之非理不若使父免于叱逐馁殍而养其
生之为得也然则佛之所谓大孝乃其父之所谓大
卷四 第 21a 页 WYG0709-0581c.png

致殄绝而佛法亦不得传矣人皆无君则争夺屠脍
相残相食而佛之党亦无以自立矣(崇正/辨序)
晦庵先生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适
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
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
卷四 第 21b 页 WYG0709-0581d.png

矣则其内外精粗自不容有纤毫之间而其所以为
脩己治人垂世立教者亦不容有纤毫造作轻重之
私焉是以因自然之理而成自然之功则有以参天
地赞化育而幽明巨细无一物之遗也若夫释氏则
自其堕地之初而与此理已背驰矣乃欲其所见之
不差所行之不谬则岂可得哉盖其所以为学之本
心正为恶此理之充塞两间而使已不得一席无理
卷四 第 22a 页 WYG0709-0582a.png

无理之时以自肆也是以叛君亲弃妻子入山林捐
躯命以求所谓虚无寂灭之地而逃以其立心之坚
苦用力之精专亦有以大过人者故能卒如所欲而
实有见焉但以其言行求之则其所见虽自以为至
奥极妙有不可以思虑言语到者而于吾之所谓穷
理则反懵然其无所睹也虽自以为直指人心而实
不识心虽自以为见性成佛而实不识性是以殄灭
卷四 第 22b 页 WYG0709-0582b.png

之穷乃有不舍一法之论为是遁辞以盖前失然亦
其秉彝之善有终不可得殄灭者又以牵于实见之
差是以有其意而无其理能言之而卒不能践其言
也凡释氏之所以为释氏者始终本末不过于此然
以其有空寂之说而不累于物欲也则世之所谓贤
者好之矣以其有奥妙之说而不滞于形器也则世
之所谓智者悦之矣以其有生死轮回之说而自谓
卷四 第 23a 页 WYG0709-0582c.png

亦匍匐而归之矣此其为说所以张皇辉赫震耀千
古而为吾徒者方且蠢蠢焉鞠躬屏气为之奔走服
役之不暇幸而一有间世之杰而有声罪致讨之心
焉然又不能究其实见之差而诋以为幻见空说而
不能正之以天理全体之大偏引交通生育之一说
以为主则既不得其要领矣而徒欲以戎狄之号加
之其于吾徒又未尝教之以内脩自治之实而徒骄
卷四 第 23b 页 WYG0709-0582d.png

摧陷扩清之功或乃往遗之禽而反为吾党之咎也
(文集/)
右论佛氏
韩子曰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
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文集/)
原道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
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
卷四 第 24a 页 WYG0709-0583a.png

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
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
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
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
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
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
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
卷四 第 24b 页 WYG0709-0583b.png

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
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
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
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
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
卷四 第 25a 页 WYG0709-0583c.png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
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
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
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
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
卷四 第 25b 页 WYG0709-0583d.png

政以率其怠勌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
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
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
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
卷四 第 26a 页 WYG0709-0584a.png

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
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
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
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
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
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帝之与圣其号名殊其
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
卷四 第 26b 页 WYG0709-0584b.png

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
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
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
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
卷四 第 27a 页 WYG0709-0584c.png

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
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
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
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
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
卷四 第 27b 页 WYG0709-0584d.png

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
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
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
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
以是传之禹禹以是傅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傅之孔子孔子傅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
傅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
卷四 第 28a 页 WYG0709-0585a.png

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
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
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明道先生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
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
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
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穷深极微而不可以
卷四 第 28b 页 WYG0709-0585b.png

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
天下于污浊虽有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
自觉也是皆正路之榛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
以入道(行状/)
致堂胡先生曰三教之名自其徒失本真而云然其谬
悠之甚者道家是也儒以名学仁义道德之人自周
有之然非一定之美称也故孔子曰女为君子儒无
卷四 第 29a 页 WYG0709-0585c.png

则庄周所谓鲁国一人也学仁义道德而失其正小
人儒也其极则庄周所谓诗礼发冢者也佛者浮屠
所谓觉也为其道而觉号之曰佛则瞿昙之徒是也
若夫道则以天下共由而得犹道路然何适而非道
哉得道而尽惟尧舜文王而已黄帝之言无傅矣老
聃八十一篇槩之孔业门难以大成归之自其所见
而立言不可与天下共由也独善其身不可与天下
卷四 第 29b 页 WYG0709-0585d.png

流分裂之弊岂可用也至其后不复宗八十一篇之
旨而从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丹药符录之技
祷祈醮祭之法沈沦鬼狱之论杂然并兴皆归于道
家者流世人从事于此者皆曰奉道奉道意以道为
混沦玄妙有主有知能与人兴祸作福之一物也岂
不远哉佛氏固邪说然所论虚实并行若其三身虽
曰寓意而实有是三人焉道家惟老聃者周柱下史
卷四 第 30a 页 WYG0709-0586a.png

邪诞之甚欤至其经论科仪等事又依仿佛氏而不
及者自杜光庭为之黄冠师资豢养口体逃避税役
士大夫习而不察和其所倡不亦惑哉故因武宗道
门先生之命而遂言之彼赵归真者宁有他长必以
残生左道荧惑人主故敬武皆饵丹燥渴以殒天年
如太宗之婆娑寐宪宗之柳泌尽此类也苟以吹嘘
呼吸已疾引年则司马承祯轩辕习之徒安肯舍万
卷四 第 30b 页 WYG0709-0586b.png

此以清虚之趣盖其非僻之为也人主惟寡欲则邪
说无自而入矣(读史/管见)
一教各植门庭互有诋訾儒者辟天堂地狱轮回忏悔
之说据理执正而论也若二氏互相诋訾则释氏云
摩诃迦叶下生世间曰老子老氏曰老君遣尹真人
喜乘月精白象下天竺于净饭夫人口中托生为佛
又云老聃入秦西历流沙化胡成佛各相轧以求胜
卷四 第 31a 页 WYG0709-0586c.png

天地经云宝历菩萨下生号伏羲吉祥菩萨号女娲
儒童菩萨号孔子月明儒童往为颜回昌黎原道谓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本此南唐景福二年易
溧水县南孔子祠为孔子寺以孔子适楚尝经之地
后复改为儒童意孔子真佛派也吁不能订其谬过
矣又从而溺之焉岂不甚哉古今论衡著周书纪异
云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井泉溢宫殿
卷四 第 31b 页 WYG0709-0586d.png

佛之异也又安有前唐虞夏商豫托生为伏羲女娲
等理乎况春秋书恒星不见在庄王十年甲午岁上
去昭王甲寅三百四十年周纪亦附会无稽之语也
陈大建五年恒星不见史占为主不严法度天子失
政诸侯暴横国亡之象又岂生异人之祥乎(归正/集)
东坡苏先生曰昔王衍好老庄天下皆师之风俗陵夷
以至南渡王缙好佛舍人事而修异教大历之政至
卷四 第 32a 页 WYG0709-0587a.png

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也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世之学者耻不言
性命此可信也哉今士大夫至以佛老为圣人鬻书
于市者非庄老之书不售也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
可穷视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
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使天下能如庄周齐
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禄所
卷四 第 32b 页 WYG0709-0587b.png

而窃取其言以欺世者哉(奏议/)
司马温公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语不
足信(续通/鉴)
朱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
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
其中矣
朱子言于孝宗曰彼老子浮图之说固有疑于圣贤者
卷四 第 33a 页 WYG0709-0587c.png

此以为实故寂然不动者粲然于其中而民彝物则
无一不具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而必顺其事循
其法无一事之或差彼以为空则徒知寂灭为乐不
知其为实理之原徒知应物见形不知其真妄之别
也是以自此之说脩之则体用一原显微无间而正
心脩身治国平天下无一事非理由彼之说则本末
横分中外断绝虽有所谓廓彻灵通虚静明妙者而
卷四 第 33b 页 WYG0709-0587d.png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故
薄厌世故欲尽空了一切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
天下之术数老氏之失也故世之用兵算数刑名多
本于老氏
庄老绝灭义理人伦未尽至佛则人伦灭尽禅则义理
灭尽
佛氏初来中国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经如说空处是也
卷四 第 34a 页 WYG0709-0588a.png

即是空处把色受想行识五字对一个空字故曰空
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谓皆空也而清净经中
偷此句意却说无无亦无只偷得他色即是空却不
曾埋会得他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之意佛家偷得老
子好处道家却偷得佛家不好处譬如道家有个宝
藏被佛家偷去道家却只取得佛家瓦砾殊可笑也
朱子谓门弟子曰佛老之学不待详辨而明只是废三
卷四 第 34b 页 WYG0709-0588b.png

右通论
辨惑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