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711-0040a.png

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五
学三
总论为学之方
朱子曰为学之道圣经贤传所以告人者已竭尽而无
馀不过欲人存此一心使自家身有主宰今人驰骛
纷扰一个心都不在躯壳里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又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学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711-0040b.png

生意亦须是培壅浇灌方得成不成说道有那种子
在此只待他自然生根生苗去若只见道理如此便
要受用去则一日止如一日一年止如一年不会长
进正如菜子无粪去培壅无水去浇灌也须是更将
语孟中庸大学中道理来涵养 人之为学惟患不
自知其所不足既知之则亦即此而加勉焉耳为人
由已岂他人所能与惟读书穷理之功不可不讲也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711-0041a.png

力行次之不涵养则无主宰如做事须用人才放下
或困睡这事便无人做主都由别人不由自家既涵
养又须致知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
不知同亦须一时并了非谓今日涵养明日致知后
日力行也要当皆以敬为本敬却不是将来做一个
事今人多先安一个敬字在这里如何做得敬只是
提起这心莫教放散恁地则心便自明这里便穷理格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711-0041b.png

将去今且将大学来读便见为学次第初无许多屈
曲又曰某于大学中所以力言小学者以古人于小
学中已自把捉成了故于大学之道无所不可今人
既无小学之功却当以敬为本 问程子云看鸡雏
可以观仁如何曰既通道理后这般个久久自知之
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所以游
先生问阴阳不测之谓神而程子问之曰公是拣难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711-0041c.png

看一句读一章后又读一章格物须格一物后又格
一物见这个物事道理既多则难者道理自然识得
童蜚卿曰程子谓近思只是此类推去曰程子说得
推字极好又曰此类莫是比这一个意思推去否曰
固是如为子则当止于孝为臣则当止于忠自此节
节推去然只一爱字虽出于孝毕竟千头万绪皆当
推去须得 人之为学五常百行岂能尽常常记得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711-0041d.png

以为是仁者又但当守敬之一字只是常求放心昼
夜相承只管提撕莫令废惰则虽不能常常尽记众
理而义礼智信之用自然随其事之当然而发见矣
子细思之学者最是此一事为要所以孔门只是教
人求仁也 为学无许多事只是要持守身心研究
道理分别得是非善恶直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到
这里方是踏著实地自住不得 问持敬岂不欲纯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711-0042a.png

甚或谓只自持敬虽念虑妄发莫管他久将自定还
如此得否曰要之邪正本不对立但恐自家胸中无
个主若有主邪自不能入又问不敬之念非出于本
心如忿欲之萌学者固当自克虽圣贤亦无如之何
至于思虑妄发欲制之而不能曰才觉恁地自家便
挈起了但莫先去防他然此只是自家见理不透做
主不定所以如此大学者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711-0042b.png

心此心流滥无所收拾将甚处做管辖处其他用工
总闲慢须先就自心上立得定决不杂则自然光明
四达照用有馀凡所谓是非美恶亦不难辨况天理
人欲决不两立须得全在天理上行方见人欲消尽
义之与利不待分辨而明至若所谓利者凡有分毫
求自利便处皆是便与克去不待显著方谓之利此
心须令纯纯只在一处不可令有外事参差遇事而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711-0042c.png

复迟疑则又非也仍须勤勤把将做事不可俄顷放
宽日日时时如此便须见验人之精神习久自成大
凡人心若勤𦂳收拾莫令宽纵逐物安有不得其正
者若真个提得𦂳虽半月见验可也 凡看文字非
是要理会文字正要理会自家性分上事学者须要
主一主一常要心存在这里方可做工夫如人须寻
个屋子住至于为农工商贾方惟其所之主者无个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711-0042d.png

已是两截如常知得心存这里则心自不放又云无
事时须要知得此心不知此心恰似睡困都不济事
今看文字又理会理义不出亦只缘主一工夫欠阙
学者若不为已看做甚事都只是为别人虽做得
好亦不关已自家去从师也不是要理会身已自家
去取友也不是要理会身已只是漫恁地只是要人
说道也曾如此要人说道好自家又识得甚么人自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711-0043a.png

自家身已如何会晓得世上如此为学者多只看为
已底是如何他直是苦切事事都是自家合做底事
如此方可不如此定是不可今有人苦学者他因甚
恁地苦只为见这物事是自家合做底事如人吃饭
是自家肚饥定是要吃又如人做家主要钱使在外
面百方做计壹钱也要将归这是为甚如此只为自
家身上事若如此为学如何会无所得 学问之功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711-0043b.png

持守勿令放逸而常切提撕渐加严密更读圣贤之
书逐句逐字一一理会从头至尾不要拣择如此久
之自当见得分明守得纯熟矣 学道做工夫须是
奋厉警发怅然如有所失不寻得则不休如自家有
一大光明宝藏被人偷将去此心还肯放舍否定是
去追捕寻捉得了方休做工夫亦须如此 或问理
会应变处曰今且当理会常未要理会变常底许多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711-0043c.png

多道理平铺在那里且要阔著心胸平去看通透后
自能应变不是硬捉定一物便要讨常便要讨变今
也须如僧家行脚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
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治乱得失之迹这道理方
见得周遍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是块然守定
这物事在一室关门独坐便了便可以为圣贤自古
无不晓事情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亦无关门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711-0043d.png

不得如中庸天下国家有九经便要理会许多物事
如武王访箕子陈洪范自身之视听言猊思极至于
天人之际以人事则有八政以天时则有五纪稽之
于卜筮验之于庶徵无所不备如周礼一部书载周
公许多经国制度那里便有国家当自家做只是古
圣贤许多规模大体也要识盖这道理无所不该无
所不在且如礼乐射御书数许多周旋升降文章品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711-0044a.png

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
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
规模大槩道理方浃洽通透若只守个些子捉定在
这里把许多都做闲事便都无事了如此只理会得
门内事门外事便了不得所以圣人教人要博学须
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子曰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文武之道布在方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711-0044b.png

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圣人虽是生知然也事事理会
过无一之不讲这道理不是只就一件事上理会见
得便了学时无所不学理会时却是逐件上理会去
凡事虽未理会得详密亦有个大要处纵详密处未
晓得而大要处已被自己见了今只就一线上窥见
天理便说天理只恁地了便要去通那万事不知如
何得萃百物然后观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711-0044c.png

也须开心胸去理会天理大所包得亦大且如五常
之教自家而言只有个父子夫妇兄弟才出外便有
朋友朋友之中事已煞多及身有一官君臣之分便
定这里面又煞多事事事都合讲过他人未做工夫
底亦不敢向他说如吾友于已分上已自见得若不
说与公又可惜了他人于已分上不曾见得泛而观
万事固是不得而今已有个本领却只捉定这些子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711-0044d.png

道理无差失此固是好然出而应天下事应这事得
时应那时又不得学之大本中庸大学已说尽了大
学首便说格物致知为甚要格物致知便是要无所
不格无所不知物格知至方能意诚心正身修推而
至于家齐国治天下平自然滔滔去都无障碍 古
人学问只是为已而已圣贤教人具有伦理学问是
人合理会底事学者须是切已方有所得今人知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711-0045a.png

全不曾做所以悠悠岁月无可理会若使切已下工
圣贤言语虽散在诸书自有个通贯道理须实有见
处自然休歇不得今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只如
读书一事头边看得两段便揭过后面或看得一二
段或看得三五行殊不曾子细理会如何会有益
为学大端在于求复性命之本然求圣贤之之极致
须是便立志如此便做去始得若曰我之志只是要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711-0045b.png

消靡今须思量天之所以与我者必须是光明正大
必不应只如此而止就自家性分尽做得去不到圣
贤地位不休如此立志自是歇不住自是尽有工夫
可做如颜子之欲罢不能如小人之孳孳为利念念
自不忘若不立志终不得力因举程子云学者为气
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又举云立志以定其本居敬
以持其志此是五峰议论好处又举士尚志何谓尚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711-0045c.png

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
已矣又举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如孔门亦
有不能立志者如冉求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是
也所以其后志于聚敛无足怪 问下学与上达固
相对是两事然下学却当大段多著工夫曰圣贤教
人多说下学事少说上达事说下学工夫要多也好
但只理会下学又局促了须事事理会过将来也要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711-0045d.png

可做恐孤单枯燥程先生云但是自然更无玩索既
是自然便都无可理会了譬如耕田须是种下种子
便去耘锄灌溉然后到那熟处而今只想像那熟处
却不曾下得种子如何会熟如一以贯之是圣人论
到极处了而今只去想像那一不去理会那贯譬如
讨一条钱索在此都无钱可穿又问为学工夫大槩
在身则有个心心之体为性心之用为情外则目视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711-0046a.png

洒扫应对饮食寝处件件都是合做工夫处圣贤千
言万语便只是其中细碎条目曰讲论时是如此讲
论做工夫时须是著实去做道理圣人都说尽了论
语中有许多诗书中有许多须是一一与理会过方
得程先生谓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
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如何而为孝如何
而为忠以至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都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711-0046b.png

切近处求否曰也不须恁地拣事到面前便与他理
会且如读书读第一章便与他理会第一章读第二
章便与他理会第二章今日撞著这事便与他理会
这事明日撞著那事便理会那事万事只是一理不
成只拣大底要底理会其他都不管譬如海水一湾
一曲一洲一渚无非海水不成道大底是海水小底
不是程先生云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711-0046c.png

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得多自当豁
然有个觉处今人务博者却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
者又谓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物无不在我此皆不是
且如一百件事理会得五六十件了这三四十件虽
未理会也大槩可晓了 问为学道理日用间做工
夫所以要步步缜密者盖缘天理流行乎日用之间
千条万绪无所不在故不容有所欠缺若工夫有所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711-0046d.png

之中做工夫须是密然亦须是那疏处敛向密又就
那密处展放开若只拘要那缜密处又却局促了问
放开底样子如何曰亦只是见得天理是如此人欲
是如此便做将去或云无时不戒谨恐惧则天理无
时而不流行有时而不戒谨恐惧则天理有时而不
流行此语如何曰不如此也不得然也不须得将戒
谨恐惧说得太重也不是恁地惊恐只是常常提撕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711-0047a.png

个字重便作临事惊恐看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曾
子也只是顺这道理常常恁地把捉去(一云恁地兢/谨把捉去不)
(成便恁地惊恐学问/只是要此心常存)若不用戒谨恐惧而此理常流
通者惟天地与圣人耳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
容中道亦只是此心常存理常明故能如此贤人所
以异于圣人众人所以异于贤人亦只争这些子境
界存与不存而已尝谓人无有极到处便是尧舜周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711-0047b.png

亦自未尝得息子思说尊德性又却说道问学致广
大又却说尽精微极高明又却说道中庸温故又却
说知新敦厚又却说崇礼这五句是为学用工精粗
全体说尽了如今所说却只偏在尊德性上去拣那
便宜多底占了无道学问底许多工夫只恐是占便
宜自了之学出门动步便有碍做一事不得今人之
患在于徒务末而不究其本然只去理会那本而不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711-0047c.png

非吾辈之责乎若是少间事势之来当应也只得应
若只是自了便待工夫做得二十分到终不足以应
变到那时却怕人说道不能应变也牵强去应应得
便只成杜撰便只是人欲又有误认人欲作天理处
若应变不合义理则平日许多工夫依旧都是错了
一日之间事变无穷小而一身有许多事一家又有
许多事大而一国又大而天下事业恁地多都要人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711-0047d.png

将此样学问去应变如何通得许多事情做出许多
事业学者须是立定此心汎观天下之事精粗巨细
无不周遍下梢打成一块亦是一个物事方可见于
用不是拣那精底放在一边粗底放在一边所谓天
理人欲只是一个大纲如此下面煞有条目须是就
事物上辩剖那个是天理那个是人欲不可恁地空
说将大纲来罩却笼统无界分恐一向暗昧更动不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711-0048a.png

好底是天理不好底是人欲然须是较量所以好处
如何样做方好做得
南轩张氏曰人之性善然自非上智生知之资其气禀
不容无所偏学也者所以化其偏而若其善也气禀
之偏其始甚微惟夫习而不察日以滋长非用力之
深末由返也 古人所以从事于学者其果何所为
而然哉天之生斯人也则有常性人之立于天地之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711-0048b.png

在国有一国之事其事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性之所
有也弗胜其事则为弗有其性弗有其性则为弗克
若天矣克保其性而不悖其事所以顺乎天也然则
舍讲学其能之哉凡天下之事皆人之所当为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际人事之大者也以至于视
听言动周旋食息至纤至悉何莫非事者一事之不
贯则天性以之陷溺也然则讲学其可不汲汲乎学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711-0048c.png

心心也者万事之宗也惟人放其良心故事失其统
纪学也者所以收其放而存其良也夏葛而冬裘饥
食而渴饮理之所固有而事之所当然者凡吾于万
事皆见其若是也而后为当其可学者求乎此而已
尝窃怪今世之学者其所从事往往异乎是鼓箧入
学抑亦思吾所谓学者果何事乎圣人之立教者果
何在乎而朝廷建学群聚而教养者又果何为乎嗟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711-0048d.png

中而其朝夕所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际视
听言动之间必有不得而遁者庶乎可以知入德之
门矣 入德有门户得其门而入然后有进也夫子
之教人循循善诱始学者闻之即有用力之地而至
于成德亦不外是今欲求所持循而施吾弗措之功
其可不深考之于夫子之遗经乎试举一端而论夫
子之言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711-0049a.png

为之甚难验之不远而测之愈深圣人之言化工也
学者如果有志盍亦于所谓入孝出弟所谓谨而信
所谓汎爱亲仁者学之而弗措乎学然后知不足其
间精微曲折未易尽也其亦问之而弗措乎思之未
至终不为己物盍亦思之而弗措乎思之而有疑盍
亦辨之而弗措乎思而得辨而明又盍行之而弗措
乎是五者盖同体以相成相资而互相发也真积力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711-0049b.png

己高明博厚端可驯而识矣噫学不躐等也譬如燕
人适越其道里之所从城郭之所经山川之阻修风
雨之晦冥必一一实履焉中道无画然后越可几也
若坐环堵之室而望越之渺茫车不发轫而欲乘云
驾风以遂抵越有是理哉且夫为孝必自冬温夏凊
昏定晨省始为弟必自徐行后长者始故善言学者
必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先焉惟夫弗措之为贵也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711-0049c.png

及远自粗以至精学之方也如适千里者虽步步踏
实亦须循次而进今欲阔步一蹴而至有是理哉自
欺自误而已 讲究义理须要看得如饥食渴饮只
是平常事若谈高说妙便是悬空揣度去道远矣
近日学者论仁字多只是要见得仁字意思纵使逼
真亦终非实得看论语中圣人所言只欲人下工夫
升高自下陟遐自迩循序积习自有所至存养省察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711-0049d.png

此事惟用力者方知其难 讲学不可以不精也毫
釐之差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故夫专于考索则有
遗本溺心之患而骛于高远则有躐等凭虚之忧二
者皆其弊也考圣人之教固不越乎致知力行之大
端患在人不知所用力耳莫非致知也日用之间事
之所遇物之所触思之所起以至于读书考古苟知
所用力则莫非吾格物之妙也其为力行也岂但见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711-0050a.png

存以至于三千三百之间皆合内外之实也行之力
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远 如今一辈学者往往
希慕高远毕竟终无所得要之仁之实事亲是也义
之实从兄是也当于事亲从兄之际践履中体察之
此最亲切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须是下学
而上达虽洒扫应对其中自有妙理至如礼经三百
威仪三千在吾儒为之虽若迟缓然为之不已虽至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711-0050b.png

且如听人说他处市井如何山川如何比之亲到气
象殊别 责己须要备人有片善皆当取之古人之学
只是为己如晏平仲其事君临政未必皆是然善与人
交圣人便取之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不合道处
想多只此四者便是吾之师责己而取人不惟养吾
之德亦与人为善也
象山陆氏曰学者大病在于师心自用师心自用则不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711-0050c.png

毕闻于耳毕熟于口毕记于心祗益其私增其病耳
为过益大去道愈远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为学但
当孜孜进德修业使此心于日用间戕贼日少光润
日著则圣贤垂训向以为盘根错节未可遽解者将
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有不加思而得之者矣 学者
且当大纲思省平时虽号为士人虽读圣贤书其实
何曾笃志于圣贤事业往往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徇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711-0050d.png

草木俱腐之耻到此能有愧惧大决其志乃求涵养
磨砺之方若有事役未得读书未得亲师亦可随处
自家用力检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所谓心诚求之
不中不远若事役有暇便可亲书册无不有益者
东莱吕氏曰静多于动践履多于发用涵养多于讲说
读经多于读史工夫至此然后可久可大 问人之
格局卑者不知能进否曰中人以下固不可以语上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711-0051a.png

久亦自有见又问必有所见然后能立否曰人之初
学岂能一一自有所见须去下工夫工夫既深其久
乃有所见 为学须先识得大纲模样使志趣常在
这里到做工夫却随节次做去渐渐行得一节又问
一节方能见众理所聚今学者病多在闲边问人路
头尚不知大率问人须是就实做工夫处商量方是
凡勤学须是出于本心不待父母先生督责造次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711-0051b.png

之谓为父母先生勤学非为己修终无所得 持养
之久则气渐和气和则温裕婉顺望之者意消忿解
而无招咈取怒之患矣体察之久则理渐明理明则
讽导详款听之者心谕虑移而无起争见却之患矣
更须参观物理深察人情体之以身揆之以时则无
偏蔽之失也 持养察识之功要当并进更当于事
事物物试验学力若有窒碍龃龉处即深求病源所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711-0051c.png

也所闻未必皆正言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其为善
难矣哉处此者有道善者以为法不善者以为戒善
者以为法是见其善而从其善也不善者以为戒是
因其不善而知其善也在人者虽有善不善之殊在
我者一归于善而已矣如此则所遇之人无非硕师
所听之言无非法语何入而不自得哉 凡见人有
一行之善则当学之勿以其同时同处贵耳贱目焉
卷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711-0051d.png

士不可以不弘毅 为学必须于平日气禀资质上
验之如滞固者疏通顾虑者坦荡智巧者易直苟未
如此转变要是未得力耳 须要公平观理而撤户
牖之小严敬持身而戒防范之踰周密而非发于避
就精察而不安于小成此病痛皆所素共点检者耳
义理无穷才智有限非全放下终难凑泊然放下政
自非易事也 培养克治殊不可缓私意之根若尚
卷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711-0052a.png

剪截其害非特一身也要须著实省察令毫发不留
乃善 群居以和肃为上若为学之志专则自无暇
及他事
勉斋黄氏曰静处下工诚为长策然居敬集义博文约
礼皆不可废朋友切磨固欲相观而善然讲习一事
尤为至切须将圣贤言语逐一研究不可以为非切
己若不自此用工则义理不明生出无限病痛 人
卷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711-0052b.png

万理之宅万事之原看到惺惺处则于一二疑义合
商量处肯细心磨讲则洞然无疑矣 致知持敬两
事相发人心如火遇木即焚遇事即应惟于世间利
害得丧及一切好乐见得分明则此心亦自然不为
之动而所谓持守者始易为力若利欲为此心之主
则虽是强加控制此心随所动而发恐亦不易遏也
便使强制得下病根不除如以石压草石去而草复
卷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711-0052c.png

一过真能不动方是学者人生最难克是利欲利欲
之大是富贵贫贱吾夫子只许颜渊子路两个若是
处打不过便教说得天花乱坠尽是闲话也 进道
之要固多端且刋落世间利欲外慕见得荣辱是非
得失利害皆不足道只有直截此心无愧无惧方且
见之动静语默皆是道理不然则浮湛出入浑殽胶
扰无益于己见窥于人甚可畏也 为学须随其气
卷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711-0052d.png

譬如用药古人方书亦言其大法耳而病證多端则
亦须对證而谨择之也 古先圣贤言学无非就身
心上用工人心道心直内方外都未说近讲学处夫
子恐其识见易差于是以博文约礼对言博文先而
约礼后博文易而约礼难后来学者专务其所易而
常惮其所难此道之所以无传须是如中庸之旨戒
惧慎独为终身事业不可须臾废离而讲学穷理所
卷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711-0053a.png

不成学问也 人之为学但当操存涵养使心源纯
静探赜索隐使义理精熟力加克制使私意不生三
者并行而日勉焉则学进矣 为学只要收拾身心
勿令放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见大宾如承大祭
盖理义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此心放逸则固有之
理先已昏惑纷扰而失其正矣便说得天花乱落亦
于我何有干涉况亦未见心不纯静而能理明义精
卷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711-0053b.png

厚然后可以承载初涉文义便跳踉有自喜之意又安
能任重而致远耶世间固有全不识学问而能质实
厚重小心谨畏者不害为君子亦有亲师取友讲明
道义而轻獧浮薄者未免为小人此等处皆后生所
当别识先以戒谨厚重为心然后可以言学也 古
人为学大抵先于身心上用工如危微精一之旨制心
制事之语敬胜怠义胜欲之戒无非欲人检点身心
卷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711-0053c.png

必载之方策而义理精微亦难以意见揣度故必参
之圣贤故初学之法且令格物穷理考古验今者盖
欲知为学之方求义理之正使知所以居敬集义而
无毫釐之差亦卒归于检点身心而已年来学者但
见古人有格物穷理之说但驰心于辨析讲论之间
而不务持养省察之实所以辨析讲论者又不原切
问近思之意天之所以与我与吾之所以全乎天者
卷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711-0053d.png

此便是学问退而察其胸中之所存与夫应事接物
无一不相背驰圣人教人决不若是 留意讲习若
是实体之于心见吾一身之中实具此理操而存之
实有诸己则不至流于口耳之学 今世知学者少
都以易说了学问但能敛束身心便道会持敬但晓
文义便道会明理俯视世之不学者既有间仰观昔
者圣贤之言学条目又不过如此便道为学都了不
卷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711-0054a.png

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乃曰何有于我哉如曰德之
不修学之不讲乃曰是吾忧也岂圣人不情之语哉
此心直是歉然今之学者须当体得此心切实用功
逐日察之念虑心术之微验之出入起居之际体之
应人接物之间真个无歉益当加勉岂可一说便了
著 问孟子才高学之无所依据学者当学颜子入
圣人为近有用力处如何曰如博文约礼克己复礼
卷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711-0054b.png

入圣人为近 问濂溪曰圣希天圣希圣士希贤一
条曰才说为学便以伊尹颜子并言若非为己务实
之论盖人之心量自是有许多事不然则褊狭了然
又不可不知轻重先后故伊尹曰志颜子曰学大学
既言明德便言新民圣贤无一偏之学
北溪陈氏曰道之浩浩何处下手圣门用工节目其大
要亦不过曰致知力行而已致者推之而至其极之
卷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711-0054c.png

者勉焉而不敢怠之谓力其行者所以复万善于己
而使之无不备也知不致则真是真非无以辨其行
将何所适从必有错认人欲作天理而不自觉者矣
行不力则虽精义入神亦徒为空言而盛德至善竟
何有于我哉此大学明明德之功必以格物致知为
先而诚意正心修身继其后中庸择善固执之目必
自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而颜子称夫子
卷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711-0054d.png

说也然二者亦非截然判先后为二事犹之行者目
视足履动辄相应盖亦交进而互相发也故知之明
则行愈远而行之力则所知又益精矣其所以为致
知力行之地者必以敬为主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所
以提撕警省此心使之惺惺乃心之生道而圣学所
以贯动静彻终始之功也能敬则中有涵养而大本
清明由是而致知则心与理相涵而无顽冥之患由
卷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711-0055a.png

然人性均善均可与适道而鲜有能从事于斯者由
其二病一则病于安常习故而不能奋然立志以求
自拔二则病于偏执私主而不能豁然虚心以求实
见盖必如孟子以舜为法于天下而我犹未免为乡
人者为忧必期如舜而后已然后为能立志必如颜
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然后
能为虚心既能立志而不肯自弃又能虚心而不敢
卷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711-0055b.png

升堂入室惟吾之所欲而无所阻矣此又学者所当
深自警也
西山真氏曰学者观圣人论人之得失皆当反而观己
之得失然后为有补云 程子云涵养须用敬进学
则在致知盖穷理以此心为主必须以敬自持使心
有主宰无私意邪念之纷扰然后有以为穷理之基
本心既有所主宰矣又须事事物物各穷其理然后
卷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711-0055c.png

纭精神昏乱于义理必无所得知持敬以养心矣而
不知穷理则此心虽清明虚静又只个空荡荡底物
事而无许多义理以为之主其于应事接物必不能
皆当释氏禅学正是如此故必以敬涵养而又讲学
审问慎思明辨以致其知则于清明虚静之中而众
理悉备其静则湛然寂然而为未发之中其动则泛
应曲当而为中节之和天下义理学者工夫无以加
卷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711-0055d.png

性道问学章即此意也 学问之道有三曰省察也
克治也存养也是三者不容以一阙也夫学者之治
心犹其治疾然省察焉者视脉而知疾也克治焉者
用药以去疾也而存养者则又调虞爱护以杜未形
之疾者也 圣贤大道为必当繇异端邪径为不可
蹈此明趋向之要也非义而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
而贱贫甘之如饴蜜志道而遗利重内而轻外此审
卷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711-0056a.png

不可以汎读先大学次论孟而终之以中庸经既明
然后可观史此其序也沈潜乎训义反覆乎句读以
身体之以心验之循序而后进熟读而精思此其法
也然所以维持此心而为读书之地者岂无要乎亦
曰敬而已矣子程子所谓主一无适者敬之存乎中
者也整齐严肃者敬之形于外者也平居齐慄如对
神明言动酬酢不失尺寸则心有定主而理义入矣
卷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711-0056b.png

所以教人大略如此
潜室陈氏曰横渠云未知立心患思多之致疑盖立心
持敬之谓先立个主人翁了方做得穷理格物工夫
问伊川云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穷神知化由通
于礼乐不知孝弟何以能尽性至命不知礼乐何以
能穷神知化曰尽性至命穷神至化皆圣人事欲学
圣人皆从实地上做起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迩此
卷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711-0056c.png

一蹴便能 问明道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如何
曰徒记诵该博而理学不明不造融会贯通处是逐
其小者忘其大者反以无用之物累其空明之心是
为玩物丧志 问明道谓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
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安排布置须是见于
施设以安排布置为非自得如何曰安排布置非是
见于设施谓此心此理未到纯熟两忘地位必有营
卷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711-0056d.png

口理便是心心与理忘口与心忘处处安行自在默
识心通不用安排布置也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
(中窒/故也)义理之学至约而无穷(中明/故也)
鹤山魏氏曰气质之禀自非生知上知宁能无偏学则
所以矫其偏而复于正也然今之学者有二繇博以
致约则敛华而就实故志为之主愈敛则愈实愈久
则愈明或者唯博之趋若可以哗世取荣然气为之
卷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711-0057a.png

矣
双峰饶氏曰为学之方其大略有四一曰立志二曰居
敬三曰穷理四曰反身若夫趋向卑陋而此志之不
立特养疏略而此心之不存讲学之功不加而所知
者昏蔽反身之诚不笃而所行者悖戾将见人欲愈
炽天理愈微本心一亡亦将何所不至哉 人之为
学莫先于立志立志之初当先于分别古今人品之
卷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711-0057b.png

此入德之先务也此志既立然后讲学以明志力行
以充之则德之进也浩乎其不可御矣 君子之学
不守诸约则汎滥支离固无以为体道之本不知其
其博则狭陋偏党亦无以尽道体之全存养省察致
知力行阙一不可 诚之为道无所不体自学者言之
敬所以存心也敬立则内直义所以制事也义形则
外方二者皆学者切己之事苟非有诚意以为之则
卷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711-0057c.png

也必驳杂所谓不诚无物也 今之学者所以不能
学为圣贤者其大患在于无志其次在于无所守盖
人而无志则趋向卑陋不足与议高明光大之事业
勉之以道义则曰难知难行期之以圣贤则曰不可
企及不过终身汩汩为乡里之庸人而已何足与有
为哉人而无守则见利必趋见害必避平居非不粗
知义理至于临事则为利欲所驱而有所不暇顾何
卷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711-0057d.png

为心义礼智信之理皆具于中而为心之全德者也
此虽人心之所固有然学者苟无存养体验之功则
气质物欲有以蔽之而无以识其体之实有于已矣
幸而有以识其体之实有于已矣然或不能博学于
文讲求义理以栽培之则如孤根独立而无所壅培
非特无以助其生长而使之进于盛大亦恐风霜彫
摧而其根将不能以自存也
卷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711-0058a.png

六经语孟中我所未能当勉而行之或我所行不合
于六经语孟中便须改之先务躬行非止诵书作文
而已
临川吴氏曰学者之于道其立志当极乎远大而用功
必循夫近小远大者何究其源也近小者何有其渐
也渐者自流溯源而不遽以探原为务也道之有原
如水之有原人之学道如禹之治水禹之治水也治
卷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711-0058b.png

名川三百支川三千无所不理若畎若浍田间水道
尔亦浚之以距于川其不遗近小也如是圣门教人
自庸言庸行之常至一事一物之微谆切平实未尝
轻以道之大原示人也仁道之大子所罕言圣人岂
有隐哉三百三千之仪流分𣲖别殆犹三千三百之
川虽琐细繁杂然无一而非道之用子贡之颖悟曾
子之诚笃皆俟其每事用力知之既遍行之既周而
卷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711-0058c.png

累之功则一贯之旨不可得而闻也近世程子受学
于周子太极一图道之大原也程子之所手授而终
身秘藏一语曾莫之及宁非有深虑乎朱子演绎推
明之后此图家传人诵宋末之儒高谈性命者比比
谁是真知实行之人盖有不胜其弊者矣夫小德之
川流道之𣲖也大德之敦化道之原也未周遍乎小
德而欲窥觇乎大德舍𣲖而寻原者也 所贵乎学
卷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711-0058d.png

学为哉世固有率意而建功立业者矣亦有肆情而
败国殄民者矣彼其或刚或柔或善或恶任其气质
之何如而无复矫揉克治以成今学者则不如是昏
可变而明也弱可变而强也贪可变而廉也忍可变
而慈也学之为用大矣哉凡气质之不美皆可变而
美况其生而美者乎 为学而逐逐于欲役役于利
汩没于卑污苟贱以终其身与彼不学者曾不见其
卷四十五 第 38a 页 WYG0711-0059a.png

不过二端读书与为文而已矣读书所以求作圣人
之路径而或徒以资口耳为文所以述垂世之训辞
而或徒以眩华采如是而学欲以变化其气质不亦
难乎宜其愈学而无益虽皓首没世犹夫人也 勉
生于不足不勉生于足不足则勉勉则进足则不勉不
勉则止昔之圣贤兢兢业业孜孜汲汲不自足故也世
之自以为有馀者反是 敏不敏天也学不学人也
卷四十五 第 38b 页 WYG0711-0059b.png

何也敏而不学犹不敏也不敏而学犹敏也夫子上
圣也而好学颜子大贤也而好学古之人不恃其天
资之敏也如此既敏且学则事半而功倍
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