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28a 页
《维摩诘经》卷下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观人物品第七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何以观察
人物?」
答曰:「譬如幻者见幻事相,菩萨观人物
为若此。譬如达士见水中月,菩萨观人物为
若此。譬如明镜见其面像,菩萨观人物为若
此。取要言之,如热时之焰,如呼声之响,如
空中之雾,如地水火风空,如诸情同等,如无
像之像,如真人断三垢,如沟港见自身,如如
来诸所有,如所见诸色像,如得尽定无身不
身,如空中之鸟无迹,如虫蚤之根自然,如梦
所见已寤,如未生尘,如真人现;菩萨观人物
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曰:「如是观者,何以行慈?」
答曰:「如是
观人,人物为幻,知法亦然,而为说法。以慈修
止,止而慈者,为无所起。行不娆慈,以无瑕秽;
行等之慈,等于三涂;行无诤慈,无所止处;行
不二慈,内外无习;行不怒慈,为都成就;行
牢强慈,强若金刚,莫能沮坏;行清白慈,内性
已净;行平等慈,平若虚空;行如来慈,如本随
觉;行佛之慈,觉诸凡人;行自然慈,以自觉正;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28b 页 T14-0528.png

大悲慈,导以大乘;行不视慈,其视如空;行布
施慈,无所遗忘;行戒以慈,与恶戒眼;行忍以
慈,彼我皆护;行精进慈,荷负众人;行一心慈,
思所当念;行智慧慈,而以知时;行善权慈,一
切现闻;行不谄慈,意净无求;行不饰慈,心无
所著;行不我慈,无复恶意;行安慰慈,至于得
佛,为立大安。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
又问:「何谓为悲?」
曰:「所造德本,修辩为人。」
「何谓
为喜?」
曰:「所以施众而无悔。」
「何谓为护?」
曰:「兼利
之。」
又问:「生死为畏,菩萨何以御之?」
曰:「生死畏
者,菩萨以圣大之意,为之作御。」
又问:「欲建圣
大,当何所立?」
曰:「建圣大者,必等一切而度众
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除解?」
曰:「度众生者,解
其劳尘。」
又问:「既解劳尘,当复何应?」
曰:「已解劳
尘,当应自然。」
又问:「何所施行,而应自然?」
曰:「不
起不灭,是应自然。」
又问:「何等不起?何等不灭?」
曰:「不善不起,善者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曰:「善、不善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曰:「欲贪为
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曰:「不诚之杂为本。」
又
问:「不诚之杂孰为本?」
曰:「不住为本。如是,仁者!
不住之本无所为本,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于是,有天在其室止,闻上人言,现其天身,即
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
如应若持,至大弟子,即著不堕,一切弟子神
足举华,便不堕落。天问舍利弗:「何故举华?」
曰:
「不如应,是以举之。」
天曰:「不然!此华如应!何为
贤者谓之不应?又如此华无应不应,贤者自
为应不应耳。观诸大人华不著身者,以一切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28c 页 T14-0528.png

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细滑得其便;已离畏
者,一切五乐无能为也,止处未断,华著身耳,
止处断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
已久如?」
曰:「至于此久,如耆年解脱。」
又问:「止此
久耶?」
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而不
答。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曰:「真解者无所
言取,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若耆年案文
言之,则一切如文解相。何则?解脱者,不内
不外,不从两间得,而文字亦无内外两间之
得。是故,贤者!无以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
何?一切诸法皆从等解。」
曰:「不复以不欲淫怒
痴而解乎?」
天曰:「甚慢者,不用是说解,如不乐
慢,淫怒痴者乃以是解。」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天女!奚得以何为證,辩乃如是?」
曰:「不我得,不
为證,故辩如是。若有得有證则于自然法律
为甚慢矣!」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天曰:「弟子行者,乘弟子法;缘一觉行,眼见道
意;求大乘者,自行大悲。如入栴檀林者,唯嗅
栴檀,不嗅他香。如是,贤者!在佛德香之室者,
不乐弟子、缘一觉香。若天龙神、释梵四天王
得入此室,闻斯正士讲说法者,皆乐佛美德
香,终不起欲乐香也。昔者菩萨发意出家,十
有二年吾止此室,不闻弟子、缘一觉之杂言,
但闻殊异菩萨杂语,大慈大悲不可思议佛法
积要。又,舍利弗!此室有八未曾有自然之法,
以现正化。何谓八?此室昼夜照以智慧睹佛
金光,不以日月所照为乐,是为一未曾有;此
室入者,在中而止,一切无复淫怒痴垢,是为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29a 页 T14-0529.png

来会不休,是为三未曾有;此室常闻讲说道,
化六度无极不退之轮,法语不废,是为四未
曾有;此室天人恒歌正乐,弦出无量法化之
声,是为五未曾有;此室其中有四大藏众宝
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此
室释迦文、阿閦佛、宝首、乐忻、宝月、宝净、无
量、固受、师子响、慧作斯,彼诸如来等,是正
士念时说时,彼佛即为来,来说佛行无不悦
怿,是为七未曾有;此室清净,常见诸天名好
宫室,及一切佛严净之土,是为八未曾有自
然之法。如是,贤者!此常见正,谁已见此,当复
舍学弟子法乎?」
舍利弗问天:「汝何以不转女人身?」
天曰:「满十
二岁,始以女人形求而得之,夫女人相犹幻
事也。故女人为幻观世如类,而云何以转女
人身?」
舍利弗言:「观诸有身皆无所成。」
「如是,贤
者!一切诸法亦无所成,奚为复问何转女身?」
于是,其天即以神足,立舍利弗令如天像,天
自化身如舍利弗。既现化,而问曰:「云何贤者
转为此女像?」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曰:「不识
吾何以转成此女像也。」
天曰:「贤者!若能转此
女像,则众女人身可转,若其不女于女身亦
不见者,则众女人虽女身,为非女非见也。又
如佛言:『一切诸法非女非男。』」即时,舍利弗身
复如故。
天曰:「贤者!何缘作此女相?」
曰:「吾不作,
非不作。」
天曰:「如是,贤者!诸法亦非作非不作。
夫不作非不作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没此,当于何生?」
天曰:「佛化所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29b 页 T14-0529.png

曰:「如佛化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
生犹然,亦不见其没生者也。」
曰:「天久如能成
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乎?」
曰:「久犹凡民之普得
法,乃吾成最正觉。」
曰:「云何凡民之普得法
者,无乃非处乎?」
天曰:「其为无上最正觉者非
有处也。所以者何?佛无所立,故曰无所于最
正觉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最正觉,及其已正
觉与当正觉者,如江河沙,皆谓何乎?」
曰:「此以
文数为读者耳,非谓道有去来今也。夫三涂
等,且如贤者得道云何?」
曰:「所得者,为不惑耳。」
天曰:「如是,贤者!吾成佛者,亦以为彼未正觉
故。」
尔时,维摩诘谓贤者舍利弗言:「是天已奉
事九十二亿佛,神通之智已解了,所愿普具,
法忍已得,已不退转,愿行如言所欲能现。」
* 《维摩诘经》如来种品第八
文殊师利问曰:「何谓,族姓子!菩萨所至到处
兴有佛法?」
维摩诘言:「其来往周旋,有智慧兴
有佛法。」
「菩萨来往,为之奈何?」
「其至五无间处,
能使无诤怒;至地狱处,能使除冥尘;至于畜
生处,则为除闇昧,能使无慢;求入饿鬼道,一
切以福,随次合会;至无智处,不与同归,能使
知道;在怒害处,为现仁意,不害众生;在憍处,
为现桥梁,合聚度人;在尘劳处,为现都净,无
有劳秽;如在魔道,则能使其觉知所缘;在弟
子道,所未闻法,令人得闻;在缘一觉道,能行
大悲,坐而化人;入贫窭中,则为施以无尽之
财;入鄙陋中,为以威相严其种姓;入异学中,
则使世间一切依附;遍入诸道,一切能为解
说正要,至泥洹道,度脱生死。如无绝已,是为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29c 页 T14-0529.png

于是,维
摩诘又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答曰:「有
身为种,无明与恩爱为种,淫怒痴为种,四
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住为种,
八邪道为种,九恼为种,十恶为种;是为佛种。」
曰:「何谓也?」
文殊师利言:「夫虚无无数,不能出
现住发无上正真道意,在尘劳事未见谛者,
乃能发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陆土,
不生青莲芙蓉蘅华,卑湿污田,乃生此华。
如是,不从虚无无数出生佛法,尘劳之中乃
得众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则生佛法,从自
见身积若须弥,乃能兼见而起道意,故生佛
法。依如是要,可知一切尘劳之畴,为如来种。
又譬如人不下巨海,能举夜光宝耶?如是,不
入尘劳事者,岂其能发一切智意?」
贤者大迦叶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
言,诚如之意尘劳之畴,为如来种,奚但身见
能发无上正真道乎?虽以五无间具,犹能发
斯大道意而具佛法矣。已得罗汉为应真者,
终不能复起道意而具佛法也。如根败之士,
其于五乐不能复利,如是弟子杂行已断,其
于佛法不乐不利无复志愿,是以凡夫于佛
法为有反复,如弟子无有。所以者何?凡夫闻
佛法能起大道,不断三宝,使夫弟子终身闻
佛法、力、无所畏,非复有意起大道也。」
于是,众
中有坐菩萨,字众像见,问维摩诘言:「居士!父
母妻子,奴客执事安在?朋友亲戚徒隶,为谁
群从?所有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尔时,长者维
摩诘答众像见,而说颂曰: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0a 页 T14-0530.png

「 「母智度无极,
父为权方便,
菩萨由是生,
得佛一切见。
乐法以为妻,
悲慈为男女,
奉谛以降调,
居则思空义。
学知一切尘,
其生随所欲,
上道为亲友,
觉意而不著。
我徒勇而果,
群从度无极,
四恩当女事,
乐以歌道德。
总持为苑囿,
觉华甚奇快,
厥实度知见,
彼树法林大。
八解之浴池,
正水满其渊,
净叶众如殖,
浴此无垢尘。
参驾五通驰,
大乘难过踰,
调御以道意,
八道坦忘忧。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免行成,
华鬘谓不疑。
七宝货之大,
求者兼与法,
得报利弘多,
随布分斯道。
守如禅解教,
无患清净道,
以是依诸佛,
常勇志不摇。
是食甘露者,
以解味为浆,
不慢不疑净,
戒品为涂香。
在彼众尘埃,
勇犍莫能胜,
降伏一切魔,
咸使至道场。
其于所堕生,
都已无惑根,
为现诸刹土,
将护度众尘。
供养亿如来,
奉诸三界将,
不我则为佛,
生辄务成养。
修治佛土净,
训化诸群生,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0b 页 T14-0530.png

无人人所行。
一切民萌类,
声响及众变,
一时能尽现,
菩萨乐精进。
邪行为顺现,
随欲牵致来,
方便度无极,
一切示轨仪。
为现胜言教,
示身终如死,
祐化诸人物,
于幻法不殆。
现劫尽乾烧,
更始生地形,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正使或亿千,
出之一邑里,
能悉为空舍,
安诸施以道。
如有禁咒语,
崄谷若干辈,
皆为到彼度,
菩萨无所畏。
世间众道术,
一切从而学,
非以随疑见,
因之解人惑。
或作日月天,
或为梵中尊,
为地主以德,
为风神亦然。
劫中有疾疫,
为之设医药,
勤恤护养安,
除病消诸毒。
劫中设饥馑,
则施食与浆,
前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若兵起,
己为作慈利,
化之以不诤,
兆民得休济。
若于大战中,
则我得巨众,
恒协用和安,
菩萨力势强。
至于有狱刑,
佛土不可胜,
辄至到于彼,
趣使众庶宁。
所往方教化,
五道遍分明,
一切生索现,
此为菩萨生。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0c 页 T14-0530.png

现舍而行禅,
能禁制魔首,
莫知孰执焉。
火中生莲荷,
是可谓希有,
无比为大炬,
其在欲能尔。
有民众所聚,
则为兴农利,
导以无贪欲,
立之以佛智。
求为世间将,
宗长若帝师,
辅上而怀下,
以此安群黎。
周惠诸贫民,
资财无有极,
因厥所布施,
劝励起道德。
在于憍慢中,
示现作力士,
消伏诸贡高,
使立佛正道。
见人有危惧,
居前而慰安,
既施使无畏,
乃化以道真。
为五通仙人,
修治梵行事,
立众以净戒,
及忍和损意。
以敬养烝民,
见者乐精进,
所有僮仆奴,
教学立其信。
随如方便随,
令人得乐法,
欲现一切最,
善权必深学。
无际行谓此,
是以游无疆,
合会无边慧,
说法无有量。」」
* 《维摩诘经》不二入品第九
于是,维摩诘问众菩萨曰:「诸正士!所乐菩萨
不二入法门者,为何谓也?」
座中有名法作菩
萨,答曰:「族姓子!起分为二,不起、不生则无有
二,得不起法忍者,是不二入。」
首闭菩萨曰:「吾我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则
无吾我,以无吾我,无所同像者,是不二入。」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1a 页 T14-0531.png

不眴菩萨曰:「有受为二,如不受则无得,无
得者不作渊,以无作无驰骋者,是不二入。」
首立菩萨曰:「劳生为二,为劳乘者其于生也,
弗知弗乐,以过众知而受色欲者,是不二
入。」
善宿菩萨曰:「虑知为二,当以不虑不知,于诸
法念作而行不念作者,是不二入。」
善多菩萨曰:「菩萨意、弟子意为二,如我以等
意于所更乐,无菩萨意,无弟子意,与无意同
相者,是不二入。」
善眼菩萨曰:「一相、不相为二,若都不视、不熟
视、不暂视,不作一相,亦不暂相,于视不视以
等视者,是不二入。」
奉养菩萨曰:「善、不善为二,于善不善如无所
兴,是谓无想,以无想立者,而不为二,都于其
中而无度者,是不二入。」
师子意菩萨曰:「一切不受为二,当如金刚而
无觉知,不为愚行亦不解者,是不二入。」
勇意菩萨曰:「漏、不漏为二,如得正法则其意
等,已得等者,终不为漏不漏想,亦不以无想
而得,不以想受而住者,是不二入。」
净解菩萨曰:「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
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已解无所著者,是不二
入。」
人乘菩萨曰:「是世间、是世尊为二,若世间意
空,于其中不舍不念,不依尊上者,是不二
入。」
目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尽者都尽,都尽者
不可尽,是谓无尽;无所尽,故曰尽。曰尽者,无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1b 页 T14-0531.png

普闭菩萨曰:「我、非我为二,如我之不得,非我
何可得?于我自然而不作者,是不二入。」
明天菩萨曰:「明、不明为二,不明滋多,是故有
明,若是不用不计,以作等计,于其中而平等,
不以二得要者,是不二入。」
爱觐菩萨曰:「世间空耳,作之为二。色空不色
败空,色之性空,如是痛想行识空而作之为
二,识空不识败空,识之性空,彼于五阴,知
其性者,是不二入。」
光造菩萨曰:「四种异、空种
异为二,空种自然,四大亦尔,本空自然,末空
自然,知此种者,是不二入。」
善意菩萨曰:「眼色为二,其知眼者,见色不染、
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
更、心法为二,其知心者,于法不染、不怒、不痴,
是谓清净。如此住者,是不二入。」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一切智而分布为二,布
施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布施亦
尔。如是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切智而
分布为二,智慧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
自然,智慧亦尔。于其中而一入者,是不二入。」
深妙菩萨曰:「空异、无相异、无愿异为二,如空
则无相,无相则无愿,无愿者不意、不心、不识、
不行,其以一向行众解门者,是不二入。」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性则法,法性则
众,一切是三宝无有数,无数则朴,朴则正诸
法,乐随此者,是不二入。」
不毁根菩萨曰:「有身与有身尽为二,有身则
有尽,何则?从身生见,从见有身。是故有身有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1c 页 T14-0531.png

是不二入。」
善断菩萨曰:「身、口、心为二,所以者何?是身则
无为之相也,如身之无为,口相亦无为,如口
之无为,心相亦无为,如其心之无为,一切法
亦无为。其以无二无三事者,是不二入。」
福土菩萨曰:「福与不福,为与不知为为二,于
福不福,如不知为如,不有为是则无二。其于
罪福不以知为如自然相,以空知者,不是福
不非福,亦不无知,觉如此者,是不二入。」
首怀菩萨曰:「攀缘称说为二,若其不攀缘则
无所不善、无非善也。如无不善、无非善者,是
不二入。」
月盛菩萨曰:「闇与明为二,不闇不明,乃无有
二。何则?如灭定者,无闇无明,如诸法相而等
入者,是不二入。」
宝印手菩萨曰:「其乐泥洹,不乐生死为二,如
不乐泥洹,不恶生死,乃无有二。何则?在生死
缚彼乃求解,若都无缚,其谁求解?如无缚、无
解、无乐、无不乐者,是不二入。」
心珠立菩萨曰:「大道、小道为二,依大道者不
乐小道,亦不习尘,无大道相,无小道相,如如想之士,无以行道者,是不二入。」
诚乐仰菩萨曰:「诚不诚为二,诚见者不见
诚,奚欺伪之能见!何则?非肉眼所见也,以慧
见乃而见。其以如见、无见、无不见者,是
不二入。」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又问文殊师利:「何谓
菩萨不二入法门者?」
文殊师利曰:「如彼所言,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2a 页 T14-0532.png

思、无知、无见、无闻,是谓不二入。」
*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
当于何食?」
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
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
闻法者当为先食。」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
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
沙佛土,有佛名香积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
曰众香。一切弟子及诸菩萨皆见其国,香气
普薰十方佛国诸天人民,比诸佛土,其香最
胜。而彼世界无有弟子、缘一觉名,彼如来不
为菩萨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
香地,苑园皆香,菩萨饮食则皆众香,其香周
流无量世界。时,彼佛诸菩萨方坐食,有天子
学大乘,字香净,住而侍焉。一切大众皆见香
积如来与诸菩萨坐食,维摩诘问众菩萨言:
「诸族姓子!谁能致彼佛饭?」皆曰不能。即复问
文殊师利:「卿!此众中未悉了乎?」
答曰:「如佛所
言,未知当学。」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
前化作菩萨,光像分明,而告之曰:「汝行,从此
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到众香刹香
积佛所。往必见食,则礼佛足,如我辞曰:『维摩
诘言:「愿得世尊所食之馀,欲于忍界施作佛
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
普闻。」』」即化菩萨居众会前,上升上方,忽然不
现,举众皆见其去。而化菩萨到众香界,礼彼
佛足言:「维摩诘菩萨稽首世尊足下,敬问无
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少承福庆,愿得世尊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2b 页 T14-0532.png

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彼诸菩萨
皆愕然曰:「此人奚来?何等世界有懈废人?」即
以问佛。香积报曰:「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
河沙刹,得忍世界,有佛名释迦文汉言能仁
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五浊刹,以法解说懈废
之人。彼有菩萨名维摩诘,说上法语,今遣化
来,称扬我名。」彼菩萨曰:「其人何如,乃作是化,
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世界皆
遣化往,化作佛事,以立众人。」
于是,香积如来,以满钵香饭,一切香具,与化
菩萨。时,彼九万菩萨俱发声言:「我等欲诣忍
土见释迦文。」彼佛报言:「往!族姓子!赍尔忍香
入彼世界,无以仁故,有放逸意,自持汝所乐
行,勿念彼国菩萨不如,无得于彼生废退意
而有劳想。所以者何?佛土虚空,诸佛世尊欲
度人故,为现其刹耳。」化菩萨既受饭,与诸大
人,俱承佛圣旨,及维摩诘化,须臾从彼已来
在维摩诘舍。维摩诘即化为九万师子床,严
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化菩萨奉佛具足之
饭与维摩诘,饭香一切薰维耶离,及三千大
千世界皆有美香。时,维耶离诸梵志,居士尊
者,月盖等,闻是香气,皆得未曾有自然之
法,身意快然。具足八万四千人入维摩诘舍,
观其室中,菩萨甚多,睹师子座,高大严好,见
皆大喜,悉礼菩萨、诸大弟子,却住一面。诸香
地天人,色行天人,皆来诣舍。维摩诘谓耆年
舍利弗诸大弟子言:「贤者!可食如来之饭,惟
大悲味,无有限行以缚意也。」
有异弟子念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2c 页 T14-0532.png

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众人食抟若须弥,犹不
能尽,是不可尽。所以者何?无有尽戒,至于定
慧,解度知见,如来之饭,终不可尽。」于是,钵饭
悉饱,众会饭故不尽,诸菩萨、大弟子、天与人
食此饭已,气走安身,譬如一切安养国中诸
菩萨也。其香所薰,毛孔皆安,亦如众香之国,
香彻八难。
于是,维摩诘问众香菩萨言:「诸族姓子!香积
如来云何说法?」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
说,但以其香,而诸菩萨自入律行,菩萨各各
坐香树下,其香皆薰,一切同等,悉得一切香
德之定,堪任得定,菩萨一切行无所著。」
彼诸
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文,云何现法?」
维
摩诘曰:「此土人民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
之语:是趣地狱,是趣畜生、鬼神之道,是为由
身、由言、由意恶行之报。至于不善恶行滋多,
故为之说若干法要,以化其粗犷之意。譬如
象马𢤱悷不调,著之羁绊,加诸杖痛,然后调
良。如是难化诪张之人,为以一切苦谏之言,
乃得入律。」
彼菩萨曰:「未曾有。如世尊释迦文,
乃忍以圣大之意,解贫贪之人,及其菩萨亦
能劳谦,止斯佛土,甚可奇也!」
维摩诘曰:「如卿
等言,此土菩萨于五罚世,以大悲利人民,多
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诸族姓子!此
忍世界有十德之法为清净,彼土无有。何等
十?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
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
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3a 页 T14-0533.png

以发意取彼。」
彼菩萨曰:「为以几法,行无疮痏,
从此忍界到他佛土?」
维摩诘曰:「有八法行,菩
萨为无疮痏,从此忍界到他佛土。何等八?为
众设耻,避乱羞望;为一切人,任苦忍诤;为诸
善本,以救众生;为不距众,人而爱敬;菩萨所
未闻经,咨听不乱;不嫉彼供,不谋自利;常省
己过,不讼彼短;自检第一以学众经。是为八。」
当此维摩诘与众会及文殊师利说法时,满
百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十千菩萨逮得法
忍。
* 《维摩诘经》菩萨行品第十一
是时,佛说法于奈氏之园,其场忽然广博严
事,一切众会皆见金色。贤者阿难问佛言:
「世尊!是为谁先瑞应,而此场地广博严事,一
切众会皆见金色?」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
师利大众欲来,故先为此瑞应。」
于是,维摩诘
报文殊师利:「吾欲诣如来,此诸大人可共见
佛,礼事供养。」
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宜知是时。」
是时,维摩诘即如其象而为神足,使一
切众立其右掌,并诸师子座,共行诣佛。既到,
诸菩萨皆避坐而下,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诸
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稽首佛足,皆住一面。于
是,世尊问讯诸菩萨,使各复坐。即悉受教。众
坐已定,佛语贤者舍利弗言:「汝已见菩萨大
士之所为乎?」
对曰:「唯然,已见。」
佛言:「以何等相
而知其转?」
对曰:「其转不可念知,非意所图,非
度所测,我睹其为不可思议。」
阿难问佛:「今
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佛言:「是彼菩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3b 页 T14-0533.png

舍利弗告贤者阿难:「我等
一切诸毛孔,亦得是香。」
阿难言:「此所从出?」
曰:「是维摩诘从香积佛取饭,于舍食者,一切
毛孔皆香若此。」
阿难问曰:「是香气转能久如?」
维摩诘答言:「至此饭消。」
曰:「此饭者几时而
消?」
答曰:「此饭住止至七日七夜,后乃消化。而
随所语,若弟子行者,服食此饭,不得道终
不消。其食此饭而中止者,则不消也。新行大
道而服食此饭,不得法忍则亦不消。若得
法忍而食此饭,至一生补处,其饭乃消。譬如,
阿难!阿昏陀药其香遍一室,皆作蜜香气,悉
消众毒,药气乃歇。此饭如是,未孚即消。至诸
垢毒一切除尽,饭气乃消。」
阿难曰:「彼以佛事
作此饭耶?」
佛言:「如是,如是。阿难!或有佛土
以光明作佛事;或有佛土以菩萨作佛事;有
以如来色相、名号现作佛事;有以衣食、苑园、
棚阁而作佛事;有以示视神足变化而作佛
事;有以虚静空无寂寞为作佛事,而使达
士得入律行;有以影、向、梦、幻、水月、野马,晓喻
文说而作佛事;有以清净,无身无得,无言无
取,而为众人作佛事。若此,阿难!不有是义及
诸所有,亦不为人作佛事也。以此四魔八
十四垢,百千种人为之疲劳,是故诸佛为作
佛事。故此,阿难!名为佛法,随所行入之法
门。菩萨得入此门者,若得一切好大佛土,不
以喜悦,得不好土,而亦不避,其近如来即益
起敬。妙哉!一切佛法,以等度人,而佛土不同。
譬如有佛土有地若干,道所覆盖不若干也。
如是,阿难!有诸如来为若干像,其无碍慧不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3c 页 T14-0533.png

慧解度知见事,力无所畏,及佛法慈悲护安,
受行寿量,说法度人,是故,名为等正觉,名为
如来,名为佛。此三句者,其义甚广,使吾以劫
之寿,未能周竟三千大千申畅其义,以知众
生之意。上智多闻,得念总持,为一切人说此
三句之义,穷劫未能竟,此为等正觉,为如来,
为佛者也。是故,阿难!佛道无量,如来智辩不
可思议。」
阿难白佛:「愿今已后,无称我为上智
多闻。」
佛言:「阿难!汝起疲厌之意,于弟子中为
最多闻,比诸菩萨未有见焉。菩萨志愿所作
弥多,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智慧诸持定
念,种种所得不可称度。阿难!汝且观菩萨行。
是维摩诘一时所现德善之本,彼诸弟子、缘
一觉者,一切变化于百千劫不能现也。」
于
是众香世界菩萨来者,皆叉手言:「如来名等,
吾甚思念,无有遗忘,于此佛土终不起想。又
如世尊诸佛权道不可思议,以度人故,为随
所欲而现佛土之好。愿佛赠我以佛之法遗,
迁于彼土当念如来。」
佛告诸菩萨言:「有尽不
尽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其有数。何谓不
尽?谓为无数。如菩萨者,不尽于数,不住无数。
以何于数而不动者?谓之大慈不动,大悲不
舍,性以和乐,意而不荒,见人而悦,奉事圣众,惠
施躯命,以受正法,种善无厌,分德不住,学法
不懈,说教不忘,供事佛劝,所生不恐,具受不
慢,不轻未学,不为尘埃,守真化生,欣乐受
决。安身以力,安彼以悦。禅定为学行想,生死
为善权想,来求为贤友想,悉知为具足想,所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4a 页 T14-0534.png

懈怠为精进想,乱意为知念想,恶智为行智
想,度无极为父母想,道品法为群从想。欲行
众善,而无厌足,以诸刹好,成己佛土。生死无
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劳者
为作归,贪者为福,导为众重任,晓阴入种
降魔兵,不以谋为法,渊慧有馀,以少求而知
足。诸世间已毕竟,于众俗不渐渍,得世际
感圣贤,现诸仪式,起神通行。博闻能讽,慧力
持念,断众人疑,知本本根,无碍无住,为致辩
才。顺化天人,十善为净,梵迹为立,行四无量。
致佛音声为法都讲,导至善行得佛仙路,捐
身口意,行欲殊胜,憙在众经取菩萨众以大
乘化,德行不败,善法不惑。如是,诸族姓子!
以应此法者,不尽数也。
「何谓菩萨不住无数?
谓求为空,不以空为證;求为无相、无数、无愿,
不以无相、无数、无愿,随至为證。观于无常,不
厌善本;观世间苦,以诚信生;观于非身,诲人
不倦;观寂然法,寂而不转;观退转者,身意不
随;观无处所,为住生死,以度斯漏;观无所行,
为行导人;观于无我,以大悲乘而成济之;观
无所生,不随弟子、缘一觉律;观于惶荒,不
荒福德;观夫虚无,不虚正智;观于言语,不厌
智慧;观无有主,应自然智;观无适莫,义合则
行是为。诸族姓子!菩萨不住无数。
「又复不尽数者,为合会福,不住无数者,为合
会慧;不尽数者,为行大慈,不住无数者,为有
大悲;不尽数者,为道人民,不住无数者,为求
佛法;不尽数者,为具佛身相,不住无数者,为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4b 页 T14-0534.png

为出智慧;不尽数者,为净佛土,不住无数者,
为佛立故;不尽数者,利诱进人,不住无数者,
现人利故;不尽数者,计会善本,不住无数者,
施善力故;不尽数者,为具所愿,不住无数者,
为本愿故;不尽数者,为具满性,不住无数者,
为性净故;不尽数者,为五通不邪,不住无数
者,知佛六通故;不尽数者,行度无极,不住无
数者,无满时故;不尽数者,求诸佛宝,不住无
数者,不求无宝处故;不尽数者,习行众药,不
住无数者,知彼众病故;不尽数者,生死自然,
不住无数者,泥洹自然故。」
于是,彼诸菩萨闻
此喜悦,皆生善心。诸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
好华,积至于膝,以供养佛。稽首佛足,右绕三
匝,以次合聚。于是佛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间
已还彼国,近香积佛。
* 《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于是,世尊问维摩诘:「汝族姓子!欲见如来,为
以何等观如来乎?」
维摩诘曰:「始不以生,终不
以数,今则不住。空种是同,入无所积,眼耳鼻
口身心已离三界。不疲懈三脱门,得三达
智,为无所至,至一切法,得无碍立,积于诚信,
如无所住,如慧无杂,不生因缘。不为相,不熟
相,不暂相。不一相不非相,不无视不为视,不
熟视不暂视,不此岸不度汎不中流,不以
此不以彼不以异,不解慧不住识。无晦无明,
无显无名,无弱无强,无教无不教,无净无不
净,无数无不数,无言无不言。不施不受,不
戒不犯,不忍不诤,不进不怠,不禅不乱,不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4c 页 T14-0534.png

杂声,非有土非无土,非有馀非尽𣩠,非模
非想,非著舍著,平等正法。非量非称,非过非
逝非作,非见非闻,非意非识,度诸所生,正至
诸慧,等诸人物,说一切法。无所生无所有无
挂碍,一切受无不乐作,无刺无击,无灭无败
无固,无畏无忧,无喜无声,一切灭说无语。如
是,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为如是观。如是观者,
名为正观,以他观者,犹为邪观。」
贤者舍利弗
承佛圣旨,而问佛言:「是人何没,来生此土?」
佛
言:「汝自以是问维摩诘。」
舍利弗言:「族姓子!汝
于何没,而来生此?」
维摩诘言:「如卿,贤者!以法
为證,没当何生?」
曰:「安有斯法,没而生者?」
维摩
诘曰:「若无没来,何有诸法?曷云如是:『汝于何
没而来生此?』幻士造化,为男为女,宁有没来?」
舍利弗言:「化者,无没生也。」
维摩诘曰:「如来不
云一切法化自然?」
答曰:「如是。」
曰:「化自然相,非
诸法耶?曷云如是:『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没者,
舍利弗!为行尽𣩠,生者,为行长善。菩萨没
者,不尽善本,生不长恶。」
佛告舍利弗:「是族姓
子本从阿閦佛阿维罗提世界来。阿閦者汉言无怒。阿维罗提者妙乐也。」
舍利弗言:「希有!
世尊!是族姓子乃从清净佛土而来,乐此多
怒之处。」
维摩诘言:「云何,贤者!夫日一切周,行
冥中为乐冥耶?」
答曰:「不然!日不休者,其明堪
任行众冥故也。」
曰:「夫日奚故行阎浮利上?」
答
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
曰:「如是,贤者!菩萨若
生不净佛土,则净其人不俱为污,一切所近
辄为除冥。」
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乐世界阿閦如来,及其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5a 页 T14-0535.png

姓子!现此众中,妙乐世界阿閦如来及其菩
萨、诸弟子众,众皆欲见。」
于是,维摩诘菩萨
自念:「吾当止此师子座不起,为现妙乐世
界铁围山川,溪谷江湖,河海州域,须弥众山,明
冥日月,星宿龙神,天宫梵宫,及众菩萨、弟子
具足,国邑墟聚,人民君王,阿閦如来及其道
树、所坐莲华,其于十方施作佛事。及其三
重宝阶,从阎浮利至忉利宫,其阶忉利诸天
所,以下阎浮利礼佛拜谒供事闻法,阎浮利
人亦缘其阶上忉利宫,天人相见,如是无数
德好之乐,从妙乐世界上至第二十四阿迦
腻吒天。又断取来供养入此忍界,使一切众
两得相见。」维摩诘念欲喜众会,即如其像,正
受三昧,而为神足,居诸众前于师子座,以
右掌接妙乐世界来入忍土。
彼得神通菩萨
天人弟子,见接举来,皆起称曰:「唯然,世尊!
哀取我!惟,世尊!安立我!」阿閦佛以方便受众
人而解之曰:「非我所为,是维摩诘所接也。」
其馀天人不知为谁取我如往,而妙乐世
界入此忍土,不增不减,又此土不迫隘,而彼
土亦不损也。
于是,世尊释迦文告诸众曰:「汝等观是妙乐
世界阿閦如来,其土严好,菩萨行净,弟子清
白。」皆曰:「唯然,已见。愿受如是净好佛土。」诸菩
萨皆欲追学阿閦如来菩萨所行。其于是见
彼阿閦如来佛土者,十四垓人起无上正真
道意,皆愿生妙乐世界。佛即记说:「是辈皆当
生妙乐土。又当来化我此忍世界,一切化已,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5b 页 T14-0535.png

佛问舍利弗:「汝已见妙乐世界阿
閦如来?」
「如是,世尊!见彼土人,一切净好,皆得
神足如维摩诘。我等,世尊!快得善利,得与是
辈从之正士相见与事。在在人人,闻是法
者,快得善利。谁闻是语而不好信?如有手执
玩习讽读,是为得佛行念;如有讽起是经法
者,为受正法为舍众道,为如来到其舍;若究
畅书,随是法说而敬事者,是为得佛福施得
大法智。其以是经四句颂教,为同学说,是为
已得记莂,为得法乐已甚解矣。」
*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
于是,天帝释白佛言:「多福哉!世尊!得近如来、
文殊师利者,虽百千闻,未有若此纯法化者
也。以宿曾闻是法不疑故,使其人得此法乘,
能受持诵,况我面值应心与合。诸爱此者,吾
无所违,若一切见轨迹不离诸佛者,于诸彼
转其已得胜,为降众魔而来体道,道意佛
念其人必得。持是法者,吾与官属,当助安之。
在所墟聚国邑,有以是法教劝说者,吾与官
属共诣其所。其未乐之天人,吾当起其乐,必
以喜乐而营护法。」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吾
代汝喜。是诸去、来、现在佛得道者,皆说是法。
若是,天帝!欲得供养去、来、现在诸佛世尊,当
受是法,持诵自清,宣示同学。正使,天帝!三
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芦、稻麻、丛林,
甚多无数皆为如来,有贤者子、贤者女,于一
劫若百劫,敬之、事之、奉之、养之,一切施安进
诸所乐。至诸佛般泥曰,一一等意,穿地藏骨,
立七宝塔,周于四方,弥满佛界,高至梵天,施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5c 页 T14-0535.png

养众华、众香、众盖、幢幡、伎乐。云何?天帝!此人
殖福能增多不?」
曰:「多矣。世尊!彼之福祐,
不可称说亿百千劫。」
佛告天帝:「当以知是
贤者子、贤者女,受此不思议门所说法要,奉
持说者,福多于彼。所以者何?法生佛道,法出
诸佛,其能供养此正法者,非思欲施辈,当
以知此。」
佛告天帝:「有昔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时
世有佛,名俾沙阇罗耶(汉言药王)如来、至真、等正
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
师,号佛、世尊,其世界名太清,劫曰净除。彼
时,天帝!药王如来寿三十劫,其弟子众凡三
十六亿垓,菩萨十二亿。是时,有转轮圣王名
曰宝盖,王有七宝,主四天下,五劫奉事药王
如来,率其官属施诸所安。至五劫中,圣王宝
盖召其千子而告之曰:『汝等已见如来,当共
奉事,施以所安。』于是,千子闻父王命,皆以安
和,复至五劫供养药王如来,并其官属一切
施安。第一太子名曰善宿,独坐自念:『宁有供
养殊过此者?』空中有天承佛圣旨,应曰:『正士!
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
曰:『何不行问药王如来?佛当为汝解说法之
供养。』于是,太子善宿即起,行诣药王如来,稽
首佛足,而问:『法之供养,为法见者,是何谓也?』
药王佛言:『法供养者,如佛所说,众经奥藏,深
邃之言,诸世所归,非为难受,难见之辈,以无
憍慢,微妙无像,其义夷易。菩萨箧藏修至诸
持,经印所封,非无道理,其轮清净,入六度无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6a 页 T14-0536.png

建于大慈,离诸大见睹大缘起,非人非命,
非女非男,如空无相无愿无为,道地之行,法
轮之际,天人百千所共叹誉,法藏多度,含受
众人。明宣诸佛菩萨道行,为入有义法之正
要,下于无常、苦、空、非身。戒无所犯,一切彼转
见为怖畏,师仰诸佛,睹夫生死而不与,同现
灭度,安习如是像众经微言,分别惟观而以
受法,是为法之供养。又,族姓子!法供养者,为
闻法生法,法转成缘起,随顺离诸际见,为如
不生,不起法忍,非身非人。为上因缘,无违无
受,如无所诤。以舍我作而依于义,不以严好;
以随圣典而依于慧,不为文饰;处处入义而
依于经,不习非义;以所怀戢而依于法,不用
人所见。得诸法无受入无处所,灭于不明,灭
于行,灭于识、名色、六入、更乐、痛爱、受、有、生、老
死苦,一切以灭。如是灭、如是观十二因缘起,
以不可尽而受微妙,人所视见而以不视。是,
族姓子!名为无上法之供养。』
「如是,天帝!太子善宿,从药王佛,闻法供养,便
得顺忍,即解宝衣以覆佛上而言曰:『余以堪
任,于如来灭后,奉受正法,作法供养,拥护是
道。惟愿如来加哀竖立,令我得降魔怨,取佛
正法。』彼佛知其内性,即说曰:『末后汝当守护
法城。』于时,善宿从见世尊,以家之信,舍家
受道,勤修德本。精进不久,即立善法,起五神
通,得入诸道之持,不断辩才。遂于世尊般泥曰后,以智慧力至满十劫,药王如来所转
法施随而分布。于时,善宿比丘化十亿人使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6b 页 T14-0536.png

天上。如是,天帝!在昔异时王宝盖者,于今得
佛名宝成如来,其太子善宿者,则吾是也。
其馀诸子,于是贤劫,皆得如来、至真、等正觉,
此贤劫中千佛兴者是也。从鸠留先为始作
佛,至楼由如来为最后得。如是,天帝!当知
此要,昔者我身于诸如来行法供养,得为上
化,为长化、为愿化、为无上无比之化。是故,天
帝!当以知此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 《维摩诘经》嘱累弥勒品第十四
彼时,佛语弥勒菩萨言:「弥勒!是名为无数亿
劫习佛道品,汝随分布,受是像经,佛所建立,
如来灭后,广博此道。所以者何?后世得者,
族姓子族姓女、天龙神、揵沓和,当下德本,
其于前胜已作无上正真道行,而未得闻受
此法者,闻是辈经,必甚爱乐,当顶受此佛之
要道。又,汝弥勒!当利是辈诸族姓子,于是
当为布现是经文。菩萨有二印,何谓二?有
憙杂句严饰之印,有入深法妙化之印。彼若
好憙杂句饰者,当知是为阿夷恬菩萨辈也。
若得是深经书受广行,不以数数有畏,闻之
能传,当知是菩萨为久修梵行。复有四事,阿
夷恬用空耗。何谓四?所未闻经,闻之惊疑,不
作劝助,专增为乱:『吾未曾闻,此从何来?』若族
姓子!甚解深法乐说微妙,不从受习,虽近不
敬专,于中作毁行,是为四,阿夷恬为空耗不
得至深法忍。又,弥勒!有二行,菩萨虽解深法,
犹以空耗。何谓二?习在边方,不恒其行,檀
智蔑人,不受不诵,亦不追求。自有甚解学深
观人物品第七¶ 第 536c 页 T14-0536.png

施,是为二。虽解深法,犹以空耗,不能疾近,不
起法忍。」
于是,弥勒菩萨白佛言:「未曾有,唯然!世尊!至
于如来之善言,吾当远离如此之恶,以护如
来无数亿劫道品之习。若贤者子心入是辈
经者,当令手得恣所念取,若念受持如是辈
经,传示同学,广说分明。其时,世尊!得如是
经,乐憙相传者,当知此辈菩萨为弥勒所建立也。」
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来代喜,善
说是言。」
于是,一切菩萨等,俱共同出声言:「如
来灭后,我等在所佛土,当来于此分布佛道,
示诸同学以其所乐。」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在
所,世尊!墟聚国邑,有行如是深经法者。吾当
率诸官属,诣讲法所,为护讲法。百由延内,当
令一切闻见讲法,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彼时,
佛告贤者阿难:「受是经法,奉持诵说,以布现
人。」阿难言:「唯,当受是经,布现众人。要者,世
尊!当何名斯经?亦当以何奉持之?」
佛告阿
难:「是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为『不可思议法
门之称』,当奉持之。」
佛说是已,莫不劝受。尊
者维摩诘、文殊师利为上首,众菩萨、大弟子,
一切魔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维摩诘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