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菩萨品第四¶
菩萨品第四¶ 第 186a 页
维摩经疏第三
胡 吉藏 撰

* 菩萨品第四

【菩萨品第四
所以有此品来者命问疾凡命两
众第一命声闻巳竟今即第二命菩萨众也所以
前命声闻今命菩萨者可有数义一者欲显净名
文殊二人之德若止命声闻不堪未足为奇之人
法不及菩萨是故声闻不堪未足显二人之德今
次命菩萨亦不堪始显二人之德也问何故显净
名德耶解云欲令人伏其化道故显其德然此二
人并绝声闻菩萨此之二闻答并是不思议文殊
不思议之问净名不思议之答文殊不思议之宾
净名不思议之主此问答宾主皆不思议也然复
有四句一者无得问有得答二者有得问无得答
三者有得问有得答四者无得问无得答广作(云云)
此之四句三句不成问答唯无得问无得答成
问答如中论五阴品云依空问答成问答又大经
云无所得者有四无碍有所得者无四无碍故无
得成问答也又所以前命声闻今命菩萨者欲显
释迦一化方便至论道门未曾三一未曾大小故
初成道常乐嘿然不乐说法诸法寂灭相不可以
言宣故未曾大小为缘故无名相中假名相说大
说小缘闻大小成有得大有得小是故净名破此
大小虽复破大小不失大小方便大小无大小无
菩萨品第四¶ 第 186b 页 X19-0186.png
大小而大小举佛影譬(云云)又若但命声闻不命
菩萨即不穷净名权智之方便居士现疾意为是
故今命菩萨问声闻中定有大弟子数菩萨亦有
定数不解云声闻有定数菩萨无定数责何意耶
解云声闻菩萨因缘数无数因缘也难若数无数
因缘即应有弟子不弟子因缘解云我就弟子中
判大小数无数因缘也难若使此中命问疾有数
无数者如前列众中亦应有数无数因缘解云前
列众不定数今十大弟子是定数故不例责何意
菩萨无定数解云声闻有限菩萨无限故声闻有
定数菩萨无定数难若尔声闻有位菩萨无位解
云例菩萨无量数菩萨无量位难菩萨无量位说
有十地菩萨无量应有十数未解(云云)今从所遣
菩萨为名故云菩萨品就此中为二第一别遣四
菩萨第二总遣八千如前命弟子也今别遣四人
者略摄尽何以故此中有道有俗在家出家深行
浅行摄尽也此中遣四人即为四今第一命弥勒
者弥勒是补处菩萨中极前身子声闻中最故前
命身子今弥勒是菩萨中极故前命弥勒也。】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就此文为二第一命第二辞今即命也弥勒是南
天竺婆罗门种弥勒此云慈氏字阿逸多阿逸多
此云无胜亦云莫胜位行莫过之者故云莫胜也。】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菩萨品第四¶ 第 186c 页 X19-0186.png

【弥勒白佛下第二辞不堪为三标释结今即标也。】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
转地之行。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
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用何生得
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过去生过去生
巳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

若以无
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
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
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
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
于弥勒亦如也。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
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

若弥勒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
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
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
涅槃相不复更灭。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
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所以者何下第二释不堪为二第一出被呵之由
第二明能呵之旨今即第一出被呵之由所以被
呵者弥勒为兜率天王说不退转地之行故被呵
者诸天巳著欲弥勒复为说不退之法明我巳得
受记当得菩提见有能得之人所得之法此即重
菩萨品第四¶ 第 187a 页 X19-0187.png
增诸天子之倒其本著五欲即是爱到今复为其
说有能得人所得法复增其见具足爱见是故被
呵也兜率天王馀处云那兜率天王那即其性也
不退转地行者即三不退故云不退也。

时维摩诘来下第二明能呵之旨为二第一破得
受记第二破得菩提弥勒谓始得无生之记终即
成无上道是故居士呵此二条也又前破得记即
破因欲破菩提即破果因果一双又前破得记即
破人次破得菩提即破法谓有能得记之人菩提
所得之法也就初得记中有三门责第一就生门
责第二就无生门责第三就如门责。

今即第一就生门责为二第一前定三开第二结
三难今即定三开前牒次定授仁者记一生得菩
提即牒也言生者即是三生虽三生只是一生言
三生者阎浮提是一生兜率天二生后生人间作
佛即三生除今阎浮提生何者此生巳过故不取
上生天亦不取但取下生人间即作佛取此一生
故云一生也为用何生得受记过去耶下第二定
开此如中论中论用三时责有得禀教之人今居
士用三世责有得弥勒也若过去生过去生巳灭
下第二结三难若过去过去巳灭即无记若未来
未来未有亦无记现在不住故无得记也如佛所
说者释现在住所以不释过未二世者明过未二
世粗显故不须释现在细蜜谓言有住是故遍释
菩萨品第四¶ 第 187b 页 X19-0187.png
无有住时才言弥勒弥勒巳灭谁受记者佛亦尔
才授即灭谁授以无住故无受无授也。

若以无生得记者下第二就无生门责彼谓生是
有为三世中求不得今无生中应得记所以更就
无生中责也明向求三世若得可有无生既无其
三世生何处有无生耶又案文破明无生即正位
正位中无人无法无记不记岂有得记又案语破
既云无生即无得无记故云无生即正位正位无
受记等也。

为从如生下第三就如门责为二第一难第二并
今即难也问如无有生如无有灭今云何难云为
从如生得受记耶解云彼谓体如故法忍生体如
故烦恼灭法忍烦恼皆不离如法忍若生即是如
生烦恼灭即如灭是故今难明如无生灭如无生
故法忍不生如无有灭故烦恼不灭也一切众生
皆如也下第二设并前定次并今即定有四句也
若弥勒得受记者下第二正设三并第一就得记
并次就智并第三就断并前一就因并后二就果
并即因果智断两双也今即就得记并明弥勒亦
如弥勒得记一切众生得记一切众生亦如众生
得记及结诸难(云云)若弥勒得阿耨下第二就果
并也若弥勒灭度下第二就断并例前可寻是故
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者此即结呵弥勒明菩
提之道无得无失无进汝云何为说不退之行即
菩萨品第四¶ 第 187c 页 X19-0187.png
不可以不退诱诸天子也若见退不退即分别见
也。】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
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
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
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
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
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
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
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
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
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无比
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世尊维
摩诃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

故我不任
诣彼问疾。」

【弥勒当令诸天舍下第二破得菩提之见即呵果
见也此中赞菩提即是破菩提见然破有二种一
者迥破二者申破言迥破者经有一豪有所得之
法迥而破之申破者申无所得之法断常病破经
论具此二意论中多迥破经中多申破何者论为
钝根故迥破不得为立立即不洗经中为利根故
申因缘法断常自坏也今此中明正法菩提即是
菩萨品第四¶ 第 188a 页 X19-0188.png
破有所得菩提也言当令舍分别菩提见者明菩
提之道无得无失毕竟清净而弥勒分别有能得
人所得法等故今劝舍也所以者何下释劝舍分
别故云不可身心得也寂灭是菩提者寂灭一切
见故云寂灭是菩提也鄣是菩提鄣一切愿故者
明此菩提能遮一切烦恼有所得之见遮一切求
愿取著之心毕竟不得起故一家读法华唯有一
门而复狭小明一豪不得入故云狭小也所馀诸
句可寻次二百天子得无生如文也(云云)

○次第二命光严童子问前声闻众中第一命身
子次命目连奉左右面弟子禅定智慧次第如前
今命菩萨前弥勒今命光严有何次第耶解云有
次第无次第何得一向责其次第有次第者如前
身子目连无次第者如今弥勒次光严也无次第
而论次第者前命弥勒即是命出家菩萨今命光
严即命在家今欲以此四菩萨摄一切菩萨不出
出家之与在家命弥勒不堪即一切出家堕弥勒
不堪中今命光严不堪即一切在家堕光严不堪
中前命弥勒即是出家今命光严即是在家道俗
次第也又前命弥勒即是补处穷深菩萨今命光
严即是初行极浅菩萨前弥勒不堪一切深行堕
弥勒不堪中今命光严不堪一切浅行堕光严中
括前该后即是浅深次第又前弥勒欲显破有所
得受记今命光严欲显破有所得座道场何故前
菩萨品第四¶ 第 188b 页 X19-0188.png
呵受记今呵道场耶解云要得前记后座道场又
是因缘前呵受记今破道场也就道场中凡破二
种道场之见一者谓东天竺国摩伽界元吉树下
如来起道之处谓为道场何但释迦如此一切诸
佛并然故法华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座道场耳目
之徒莫不言此为道场也二者如即世凡夫谁能
至摩伽陀国元吉树下之道谓寺舍殿堂中县缯
灯明香华供养之处即为道场是故净名寄光严
破此二见何者是道场耶道场者成起于道名为
场元吉树下若为成起于道耶上有树下有地若
为成起于道即又县缯番盖复若为成起于道如
此等皆非道场今云道场者直以无得万行为道
场以此无得万行能成起于道故名道场也又只
此心即是道场行住座卧常与道场俱众生不知
而欲远求于道场是故被呵也。】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文段为论如前命如文。】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白佛言下辞不堪标释结如文。】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
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
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

答曰直心是道场无
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
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
菩萨品第四¶ 第 188c 页 X19-0188.png
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
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
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
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
爱断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
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
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四谛是道场不诳世
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
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
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
场无所趣故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
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明是道场无馀碍故一念知
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
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
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下第二释不堪今即出被呵之由明光
严止出城维摩诘正入城两人相遇光严即作礼
问居士从何处来所以作礼者光严童子年少故
为作礼也其问何所来净名答我从道场来也光
严即问何者是道场维摩答曰直心是也问为謟
佞之者为曲心朴素质直为直心为不尔耶解云
亦不取此为直心又问为取十恶为回心十善为
菩萨品第四¶ 第 189a 页 X19-0189.png
直心不尔耶解云亦非此乃凡中自论曲直于圣
道并回此乃回中回直恶中善恶故亦非直心也
又问为毗昙见四谛理成论会一灭谛明三无学
人同会灭谛同得无生以为直心为不尔解云此
亦非此乃是二乘生灭心故大经云声闻辟支佛
耶回见何故不得菩提即回见宁得菩提又有大
乘亦名回见故云有所得者名无明二十五有故
是回见今言直心者以无得无依正直之观名直
心离一切有所得见名曰直心此之直心即成佛
之由起道之本故云直心是道场也无虚假故者
无一切有所得虚妄断常故云无虚假也发行是
道场能辨事故者无所得正观所起之行乃得成
行如般若中所明以般若心行于万行乃成于行
以行成故能辨无上之果故云发行是道场辨事
故也深心是道场者上明直心直心有二种一者
浅直心二者深直心是故明是深也菩提心是道
场者上虽明直深心此心此心未必大是故次明
大心即菩提心也次举六度万行等为道场可寻
言忍辱是道场心无碍故者明心无瞋若有碍即
有瞋若有瞋即破一切事故菩萨戒中瞋为重罪
也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举足下
足皆从道场者明菩萨以般若心举足下故举足
下足皆是般若故大品云不见产业之事非般若
是故菩萨般若心作一切事故一切皆般若也若
菩萨品第四¶ 第 189b 页 X19-0189.png
颠倒心作一切事故一切事皆颠倒何者见身心
能作一切事为所作见有去来等是一切故皆是
颠倒若以正观见者去来等故皆是般若皆是道
场也次时众悟道如文。

○第三命持世菩萨见出家菩萨前第一弥勒是
出家菩萨后善德是在家菩萨所以尔者前弥勒
出家光严在家虽复摄尽然摄大略是故举出家
两人在家两人絓出家菩萨随弥勒持世摄絓在
家菩萨随光严善德中摄前只摄今即双摄此之
四人道俗相简即其次也又前呵弥勒显有所得
受记非受记次呵光严显有得道场非道场今呵
持世显有所得降魔非降魔此之三条菩萨极行
是故净名破此三种明有所得记非记道场非道
场降魔非降魔何者识魔可降魔既不识魔翻为
魔所降以降本降魔同菩萨今菩萨番同魔何以
故持世畏魔故所以魔得持世便故经云譬人畏
时非人得其便故持世被魔降若无所得菩萨即
能降魔何以故以识魔故大品云菩萨见四魔来
著实际中只体魔即实际所以仁王云烦恼即菩
提也又有所得不能降魔者只有所得是魔何能
降魔未见魔能降魔故有所得不能降魔无得乃
能降伏耳。】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今即第一命持世也。】
菩萨品第四¶ 第 189c 页 X19-0189.png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
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
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谓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
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
身命财而修坚法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
可备扫洒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
释子此非我宜。」

【持世白佛下辞不堪即标不堪也所以者何下第
二释不堪今第一被呵之由持世尔时静室默然
或观无常或思禅定魔即及身为帝释恼乱持世
所以变身为帝释者帝释是佛天上檀越得初果
人必无恼乱佛法之事故变为帝释持世谓是帝
释语云善来为其说法言虽福有不当自恣者明
汝过去修福今得五欲果报此果报会当破坏会
应无常不应五欲自恣也于身命财而修坚法者
坚即是三坚明世间身死晚命无常财五家若忘
身修行弃舍财宝后身命财坚而不坏故云三坚
菩萨品第四¶ 第 190a 页 X19-0190.png
法也即语我言受万二千天女者明持世堕于魔
胃何者汝亲劝我令修三坚法舍于财物我今奉
命而舍若不受即违言失若受即便破戒今既劝
其舍而不受即违言失也问持世是何位人不识
魔解云是完身菩萨未得五通故不识设得五通
不入定亦不识也持世所以不受者不能受而无
染不能如悉达之受故不受也。】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
娆固汝耳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
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
尽其神力亦不得去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
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与尔时维摩诘语诸女
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巳发
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女即
问何谓法乐答言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
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
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
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
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
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
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
于非同学中心无恚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
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菩萨品第四¶ 第 190b 页 X19-0190.png
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
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
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
维摩诘言我巳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
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
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
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
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
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
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
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
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
智慧辩才。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所言未讫下第二维摩呵责持世不受之言未讫
净名即来呵持世有二失一则不识真伪邪正二
劝舍而不能受故失也即语魔下前呵持世今伏
波旬语魔言汝可与我我宜应受持世是出家不
得受我在家人应得受魔进退亦二失若与即失
女若不与则违前舍言所以怖惧欲隐形去尽其
神力不能得去前则言伏今则威伏前则口伏今
则意伏前口屈今意伏意屈何者神力欲去净名
神力制不能得去即意伏也空中声曰动舍女乃
得去魔既神力不及故舍女也魔所以畏者非但
菩萨品第四¶ 第 190c 页 X19-0190.png
失女复恐被五系缚之畏也次维摩受女令其发
心为其说法也有法乐者女人之情多存于乐虽
发道意恐犹乐五欲乐故法乐代之也天女问何
谓法乐请问法乐之相答曰乐常信佛者明三宝
众善之基是故前说所馀如文言乐三脱门不乐
非时者三脱即空无相愿不乐非时者明二乘非
是得果时故不乐也于是波旬语诸女言前既威
力不能得去今更诱诸女欲还天宫次诸女不肯
去者一则巳属他不得去二则乐法不肯去也魔
言居士可舍此女者前来至此二过欲去今第二
求首居士令舍女求首者请也汝既是菩萨应舍
此女菩萨之体尚不能惜自妻子岂吝佗女故云
应舍于彼者为菩萨也维摩言我巳舍矣维摩舍
女问菩萨既取今何故舍若舍前不应取解云有
数意一者欲明菩萨之道威恩并行前即威取今
即恩舍明菩萨不可思议自在之力欲取即取欲
舍即舍随意无碍欲令一切有得菩萨及以声闻
学此不思议自在之道二者所以前取今舍者前
菩萨品第四¶ 第 191a 页 X19-0191.png
明菩萨堪为福田今明能为施主上明一切有得
及以二乘并非福田一豪不得受唯无得菩萨是
福田堪受也今亦尔有得二乘不能为施主唯菩
萨为施主也又前居士威取者不如世人威通取
为五欲乐今菩萨取不为五欲乐菩萨所以取者
为化彼天女令得法乐之益故取化意所以舍也
问取天女天女得益魔大苦恼何得取耶解云正
欲降魔令伏菩萨之道魔常不伏菩萨今则伏于
菩萨之道即益也汎解魔为何业所成馀处出云
昔日经作一无遮会故得自在天宫果报所以菩
萨座道场时魔戏今魔观过去因汝过去止一无
遮施菩萨无量劫施故非类也又前取女今舍女
者取即然灯舍即传灯令其传化故舍若不舍唯
此女得益不能得广化一切男女今欲广化于天
宫是舍也问何故不玄化而取化耶解云女有三
从之义若不取属巳即化道不便以属巳故即从
维摩化也又前取今以舍者明菩萨行愿具足故
取女即是菩萨行当舍时即发愿即菩萨愿何者
魔既失女愿女今居士舍还即愿满今菩萨因发
愿愿一切众生得法愿满足有此等利益故菩萨
取而今舍此之取舍皆为利缘开道故前叹云其
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也于是诸
女问居士云何止魔宫天女本乐五欲今闻法乐
今还魔宫以何为业故问也然此天女不复尊敬
菩萨品第四¶ 第 191b 页 X19-0191.png
于魔而反笑魔魔者外道云华箭佛法云杀人慧
命故云杀者也今亦名极恶而不复敬彼是故云
恶也次居士为说还宫之法即无尽之法亦传化
之意显此如文可寻也。

○次第四命善德菩萨者第一弥勒是出家次光
严是在家第三持世是出家今第四善德是在家
一切菩萨不可具举列此四人略摄一切菩萨若
出家菩萨随弥勒持世摄若在家菩萨随光严善
德中摄也问何故不两出家相逐两在家相逐命
弥勒即命持世命光严即命善德而简出者耶解
云前命出家不堪恐在家应堪次即命命复不堪
恐出家堪即命之故简出也又所以有此文来者
前第一呵弥勒明有得受记非受记次明命光严
明有所得道场非道场次第三持世明有得不识
魔不能降魔今第四命善德有所得布施不成布
施此之四条是菩萨要行是故净名呵此四条显
无所得也又前极深今穷浅始终深浅摄尽也。】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就文为二今第一命善德问疾也。】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
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

【善德白佛言下第二辞不堪标释结今标不堪也
所以者何下第二释不堪为二今第一被呵之由
菩萨品第四¶ 第 191c 页 X19-0191.png
所以被呵者于父舍施会是故被呵也言自于父
舍施会者有二义一者欲简净财自有非法财施
今善德父舍施其财此是净施故云自于父舍施
也二者父祖相承作于长会故云自于父舍也此
会三年聚财七日布施竖幢玄番四方三田皆集
悉平等施之言三田者一悲田二敬田三亦敬亦
悲田悲田者一切贫病众生也敬田者即罗汉父
母三宝亦悲亦敬者病罗汉僧老病父母也外国
施有二种一者依四违陀谓歌舞施祠祀施等二
者直示行施今之善得非外道法施直示而施也
又国所以作此施者欲求梵天福自在天福如前
明魔作一无遮施得自在天果与菩萨敌也。】

「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
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我言居
士何谓法施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
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
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
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
菩萨品第四¶ 第 192a 页 X19-0192.png
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
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
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
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
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
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
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
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
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
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
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
门起于慧业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
一切善业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
道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
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世尊维摩诘说
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
即解璎珞价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
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
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
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
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时维摩诘现神
变巳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
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
菩萨品第四¶ 第 192b 页 X19-0192.png
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故我不任诣彼问
疾。」

【时维摩来入会中即第二明能呵问维摩是何时
来答七日满来也问维摩知其施非何意第一日
不即破七日方来破耶解云此终为相成耳相成
有二义一者善得七日财施财施得满财施既满
欲行法施将欲行于法施前呵财施为法施之由
为是义故七日竟方来呵也二者其既三年聚财
七日行施福得员满恐著于此福成有所得若有
所得福非是福何者有所得福非常住之福伹只
得人天果报会当磨灭是故今净名将无所得法
涂善得之福令成无所得福不可破坏故大论仙
人藏药在石室中以金刚涂不可破无得善亦尔
亦如丈夫食少金刚终日不消亦如金刚般若中
明东方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无住相布施等十方
空也此中正以无得法施呵有得财施故云不当
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会也然此中可有四句不可
定执自有财法并无得并不呵自有财法并被呵
自有呵财不呵法自有呵法不呵财财法并被呵
者有所得六度皆呵不能动出无所得六度能动
能出不被呵能动即柔顺出即无生也财呵法不
呵如此文法呵财不呵即五茎华施此五华胜无
量有所得法施也今此中正斥有所得财赞无所
菩萨品第四¶ 第 192c 页 X19-0192.png
得法欲开无所得法故前呵有所得财也次善得
问法施次净名答答云法施无前后一切供养明
财法二施差别凡有十种不同巳如金刚般若中
明也何谓也以菩提起于慈心前明四等何意行
施为有大慈悲大憙舍故行施今既明施所以四
等为道也此中慈非凡夫二乘之慈虽复有慈不
能遍度一切遍与大乐与人天乐小乘非谓大慈
设有其心而无其事又非有所得慈今慈者无缘
大慈故云以菩提起慈心菩提者道也正道大慈
也以摄智慧起行舍心者明苦受后多生瞋乐受
多生贪舍后多生痴是故明舍心摄智慧也以离
身心相起毗梨耶者若言身心精进非精进若能
离身心精进乃为精进也于六和敬起质直心言
六和敬者同利同见同戒身慈口慈意慈即三失
为六种和同于众生无有耶回故云于六和敬起
质直心也一切智起般若应萨婆若心起般若如
大品所明世尊维摩说法二百人得道者上明财
施益今明法施益为此两益故得失交牙也善德
菩萨品第四¶ 第 193a 页 X19-0193.png
既闻未曾之法即脱珠璎净名便受分二分一尊
一卑等于大悲如如来相福田无别也是即名曰
具足法施者上开财法二施异呵财叹法明有得
财非法今合财法不异无得之财财即是法故云
即名具足法又取珠璎奉者前示法施今示财施
即法也。】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
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诸菩萨下第二大段不堪也。】

*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文殊问疾品第五
从来云前四品序说竟今是
第二正说今明不然禅巳如上此下即是广严城
内方丈室中第二重会也所以次弟子菩萨品后
有今集者明前之二品是问疾前方便今六品是
正问疾又前命觅问疾之人今六品得问疾人正
往问疾人意者命问疾人令诸弟子菩萨叹净名
昔日教今此六品叹净名今日教门叹昔日教说
种种法门叹今日教说一法门昔屈五百声闻伏
八千菩萨即八千法门今日但现一疾法门故云
昔叹种种法门今叹一法门也又意者要须前之
二品弹破有得大小乃得弁不思议之法乃入不
思议之室何者此室是无漏业所起若不破有得
之心即不能入亦不堪闻不思议之行为是故次
前两品有今文来也问何故前菩萨等不堪今文
菩萨品第四¶ 第 193b 页 X19-0193.png
殊堪耶解云得无得异有得有碍无得无碍故前
不堪文殊堪也又前不堪者净名文殊并巳成佛
弥勒等是菩萨当成佛故今堪也又前不堪者众
生正嘱在文殊故前陈不堪唯文殊堪又令生希
有之心起难遭之想尊人敬法为是故前不堪今
文殊堪也就此文中有六品开为二第一此品略
明二智第二有五品广弁二智以不思议之法不
可顿明是故前略弁略弁既竟故第二广明也今
第一言文殊品者从能问疾之人为名故云文殊
问疾品然文殊游方菩萨不可思议华严善财中
明此人是善知识本始自文殊至于弥勒见三千
大千微尘数善知识文殊是本何但如之文殊是
十方诸佛之母十方诸佛皆从文殊而生故不思
议也又鸯掘摩罗经云文殊是欢喜藏摩尼宝积
佛鸯掘摩罗是一切众生乐见精进佛一切众生
闻此二佛者灭四重罪也又华严云文殊师利是
五十三佛中第七佛名如前今在北方常憙世界
又法华云是释迦第九祖师又首楞严云是龙种
上佛又华严光明觉品云文殊是东方无动智佛
金色世界补处菩萨次补此佛处以此而论文殊
未曾佛未曾菩萨能佛能菩萨也今言文殊师利
者或云满如师利或云文殊力利此云敬首或云
儒首或云妙德从此为名故云文殊品也。】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菩萨品第四¶ 第 193c 页 X19-0193.png

【就此品为二第一命问疾二文殊应命今即如来
命问疾也。

○文殊白佛下第二应命就此为三第一问疾前
事第二正问疾第三问疾后事亦前问疾缘起第
二正问疾第三问疾后益就问疾前事中为二第
一文殊来第二文殊至之二章各有四句前四者
第一叹净名德第二受命第三欲去第四正去。】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

深达
实相善说法要。

辩才无滞智慧无碍。

一切菩萨
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

降伏众魔游戏神
通。

其慧方便皆巳得度。」

【今即第一叹所以叹者欲生物敬心起难逢之意
故叹净名德也叹中有三总叹别结叹今总叹亦
标叹深达实相第二别叹亦释叹上直云难诩对
未知若为难诩是故今释就中有四双叹第一内
外一双即即内悟实相外足辩才也辩才无滞下
第二内照无碍外说无滞上虽云内达法相或有
可碍故今明无碍无滞也一切菩萨法或悉知第
菩萨品第四¶ 第 194a 页 X19-0194.png
三双识因知果菩萨法或悉知即知因诸佛秘藏
得入即识果也降伏众魔下第四得离一双降伏
众魔即离游戏神通即得其慧方便皆巳得度下
叹中第三结叹结归二慧上虽多叹不同只是二
智二智了达究无遗故云皆巳得度也。】

「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

于是众中诸菩萨大
弟子释梵四天王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
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
天人皆欲随从。

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
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

【虽然下第三受命净名虽德行难对今当承佛力
诣彼问疾也文殊是往古佛尚称不堪当承佛力
故知净名不思议为众生故尔耳是时众中第三
文殊受命欲去文殊问疾正为众生众生去故菩
萨欲去也文殊与诸菩萨下第四正去如文。】

「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
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
疾而卧。」

【尔时长者下第二文殊至然此不来而来不动而
动动无所动如此而来从道场来如此而至至于
法界至中亦有四句第一明空室然此及于世情
世人宾来即敷床设廗今维摩悉降一无所有有
何意耶解云其意无量一者室无侍者即方便实
维一床而卧即实方便故上叹云其慧方便皆巳
菩萨品第四¶ 第 194b 页 X19-0194.png
得度今明此二以空室即一切空故是实未曾疾
不疾而现疾卧床即方便慧此不如从来所见二
慧空是实有是方便今指实为方便指方便为实
实方便因缘也何故空室欲示空义明室既空我
病亦空文殊来亦空问答皆空以问答空问答显
本也又空室欲以此室等十方佛刹此室既空十
方佛土皆空又空室者明十方世界天魔皆吾侍
者若不空即不问不问即无此答空室为显此意
也又空室为生后诸品无座故得借座灯王无饭
故得请饭香积也又无眷属故有普现色身问眷
属净名答眷属等以如此义故所以空室也唯置
一床者前空权今有权前空即有空今有即空有
此空有不相碍何者空舍中有床床在空舍中空
舍中有床空不碍有床在空舍中有不碍空此即
权中复起权巧中复安巧言权中复起权者明维
摩未曾身不身未曾舍不舍而今有身有舍巳是
权而复权身现疾权舍空舍故是权中复起权也
虽复有身有舍菩萨未曾身舍非身非舍显本也。】

「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

【文殊师利既入其舍第二文殊嘿领前维摩嘿现
今文殊嘿领两神相鉴此即默问默答何者前居
士空室即空权心疾而卧即有权上双现今双领
见其室空即领其空权独寝一床即领其有权所
以尔者二人相鉴目击道存也。】
菩萨品第四¶ 第 194c 页 X19-0194.png

「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
见。」

【时维摩诘言善来下第三居士言问前居士嘿现
文殊嘿领今居士言问文殊言答若语若默皆为
开道利缘也言不来相而来者若古经云不来相
而来序来不见相而见得相今是什师所番文巧
义毕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也此即世界悉檀
宾主更相劳问故是世界悉檀因世界显第一义
也然解此不同有云法身不来应身有来又解云
真谛不来世谛有来又云实智不来权智有来又
彭城讲此经第一梁初庄严讲此经著名晚彭城
讲此经亦第一彼解云假名道来实法不来故论
文云烧栏去来假名故有实法即无师宗是小乘
罗汉何得解大乘无得甚深妙义者即罗汉何如
身子目莲即此等尚被破何得以呵梨义以解
此经故不可也次有地论师云法界体无来去法
界用来去又有中假师中非去非来假而去而来
体非去非来用而去而来也问地解如此今复若
菩萨品第四¶ 第 195a 页 X19-0195.png
为耶大师云今时若更有解乃是足载客耳岂更
有别解今直读经上来诸释并破句读经分文解
义其罪不轻今明只不来相而来无所来来无所
来而来何意作此语正破时众之见时众见文殊
从庵园而来来至方丈与居士相见是故发初打
破此见明来无所来不来而来非是不来故不来
亦非来故来只来无来无来来见亦尔不来来正
观来不动动正观动何者正观来动故来动皆正
观若以颠倒心来动皆颠倒是前云举足下足皆
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故来动皆正观见亦尔如
文。】

「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巳更不来若去巳更不
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
更不可见。」

【文殊如是下第四文殊语答如是实如所言诚如
高旨言来巳更不来者三时问略就巳门明无来
所以就巳门明无来者时众见文殊巳至方丈是
故今破巳来更不来去巳更不去也文殊与净名
相成净名云不来而来今文殊言来不来也所以
者何来者无所从来释来巳不来明非是不来故
不来只来无所来故肇师云观方知彼去去者不
至方又物不迁论云日月历天而不周江河竞注
而不流即其事也见亦尔也。

○且置是事下第一明问疾前事竟今即第二正
菩萨品第四¶ 第 195b 页 X19-0195.png
问疾为二第一论净名疾第二论馀人疾论净名
疾即论菩萨疾论馀人疾即论众生疾净名疾疾
为众生故疾众生疾故疾破此疾同菩萨不疾疾
也就初为三第一问疾体第二问空室第三问疾
相此三段只有二一者论疾二者论空论此二还
论前二事上二事生论端也。】

「且置是事。」

【今第一论净名疾为二第一请置傍论第二正论
净名疾今第一请停傍论不来来等乃是方等深
意佛法大宗但圣旨未宣置停傍论故云且置是
事。】

「居士是疾宁可忍不。

疗治有损不至增乎。

世尊
殷勤致问无量。」

【居士是疾宁可忍不下第二正问疾为二第一宣
圣旨第二文殊正问疾就此两各三句今初言居
士是疾可忍不者问病之重轻也疗治有捐下第
二句问疾之增捐亦是问疾之对治也世尊慇勤
致问第三正宣圣旨言慇勤者命五百声闻八十
菩萨命一切大小乘问疾故是慇勤又前问今复
问故是慇勤也。】

「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其生久如。

当云何灭。」

【居士是疾何所因起下第二文殊正问然此虽是
文殊自问还是如来问如大品如来命善吉说还
是如来说今亦尔命文殊问文殊问还是如来问
菩萨品第四¶ 第 195c 页 X19-0195.png
也此中亦三句是疾何所因起即问疾之因起世
人得病各有因起故今问居士何所因起也其生
久如第二句问疾之久近得此病为当几时为昨
日得为先有此病故问云其生久如也当云何灭
第三句问疾何当差亦是问对治此疾何治之而
差故云当云何灭也。

○维摩言从痴有爱下第二净名答有人云六问
中但答后三问所以尔者南涧云后三是文殊问
故答前三是佛问至佛所方答今问往佛所何处
答此问耶又往佛所手击世界而去何答问病耶
又言前三问是佛问者佛前命文殊何处有此三
问耶直命其问事事委其问其问即是佛问今答
即是答佛云何言见佛方答故不可也今明正答
后三问兼答前三问何者前三问上云是疾宁可
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后答从痴有爱即我病
生正答后久近问兼答疗治有损不至增乎问何
者明众生病既痴有爱菩萨为众生故病若众生
病有增损时菩萨病亦增损等故答久近则兼答
菩萨品第四¶ 第 196a 页 X19-0196.png
此前问也故后云众生瘉菩萨亦瘉也从大悲起
则正答后问中病起原兼答前宁可忍不问何者
既从大悲而起此则可忍若不可忍不名大悲此
意可寻耳(云云)。】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就正答后三问复不次第𡖋答第二久近问第二
答第三当云何灭问第三答第一何所因起问今
第一答第二久近问此文少隐前问云此病其生
久如今答云从痴有爱即我病生作若为答即有
人解云从痴有爱故有我人病生今明不然此答
极巧何者明众生无始有痴爱病故是我病我病
由众生病众生有心病故有我身病众生久矣我
病久矣也问众生痴爱病前际无始后际无终菩
萨病亦尔不解云有数意一者宁知无始无有净
名故前后亦可等也二者后际即等前际即未必
等言后际等者众生痴爱不尽菩萨病亦不尽横
竖皆尔横即六道竖穷后际也前际未必等者众
生无始有痴爱未必无始有净名何者净名有初
发心此即有初众生即无始也若尔众生无始众
生病久矣净名有始病即近矣云何前言久耶解
云若通就诸菩萨为论即等无始有众生无始有
诸菩萨无有无菩萨时此即等就净名亦有等义
净名悲无始无始即有悲此言亦等菩萨至坏如
此岂不发心故下文云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
菩萨品第四¶ 第 196b 页 X19-0196.png
也问众生痴爱故病即过去无明故起爱有爱故
有生死所以经云生死本际凡有二种一者无明
二者有爱众生既由痴爱受身菩萨由大悲受身
众生痴爱受身众生有身病菩萨大悲受身菩萨
有身病众生身病是四大病菩萨身病亦四大病
亦应众生心病是痴爱病菩萨心病亦是痴爱病
解云若众生身身故身为身病众生痴爱故痴爱
为心病菩萨无身身为身病菩萨无痴爱痴爱为
心病即例例而不例同而不同同众生身病不同
众生心病同身病即同众生不同众生心病即化
众生以同身病故无无量人来问病不同心病故
为人说法也又问何不同其心同其心同其身耶
解云同人者之五情异人之神明同人者五情故
同其身病异人者神明故不同其心病以是义故
为众生心病所以菩萨身病也。】

「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
我病灭。

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
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

譬如长
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
愈。

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
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下第二答第三当云何
灭问兼答前疗治有捐等问也前问病生之久近
答云众生既无始菩萨病亦无始无始众生无始
菩萨品第四¶ 第 196c 页 X19-0196.png
有痴爱巳来便有病故我病亦无始也今答当云
何灭问明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我病乃灭众生
既不尽我病亦不灭也问众生痴爱故受身菩萨
大悲故受身众生痴爱为病本菩萨以大悲为病
本若使如此云何众生病耶解云何用有大悲为
众生故有大悲众生即大悲本大悲为未就未中
复开本未故大悲为本病为未然作此读经未足
可异他他可不言有众生可悲有菩萨能悲有众
生痴爱病有菩萨大悲病即今所明者众生是空
众生[序-予+疑]爱是空痴爱菩萨空菩萨大悲空大悲大
悲空众生从空痴爱有空众生故经云无明体性
本自不有无所有故假名无明无明既空众生亦
空又大品云众生若有一豪所有菩萨悲之不染
不甚只为无一豪所有空自轮转三有往还五道
故菩萨悲之甚深于毕竟空中而起大悲虽起大
悲不碍毕竟空若大悲碍毕竟空即常见毕竟空
碍大悲即断见此即为佗之所悲何能悲佗今明
无缘大悲悲空众生虽悲而空虽空而悲也就此
菩萨品第四¶ 第 197a 页 X19-0197.png
文为三第一法说次譬后合今即法说有二第一
标第二释今标正答当云何灭如文所以者何下
第二释可寻譬如长者下第二譬说菩萨如是于
诸众生下第三合譬也。】

「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疾者以大悲起。」

【又言是病何所因起下第三答第一是疾何所因
起问前问云是云疾何所因起今答云以大悲故
起众生病从痴爱起菩萨病因大悲起此无缘大
悲也问若今云病从大悲起者前何意从痴爱有
病耶解云由痴爱故有众生病有众生病故有大
悲也。

○文殊师利下第二论空室前论有今辨空即二
慧也问上双现有空前空而后有今双论何故前
有而后空解云前空次现有此依净名本意而现
净名欲正明空空为有本实为权本净名作现文
殊依净名而领今前问有次论空者依如来圣旨
如来前命声闻菩萨问疾故前问有然后论空亦
是示有为空本权为实本若只得空为有本不得
有为空本即便有碍为是故今交终明之辨空有
无碍也今第二论空者欲泯上上云从痴有爱即
我病生乃至菩萨病以大悲起是故今泯明此空
室即一切皆空我病亦空众生亦空为是故第二
论空也。】

「文殊师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
菩萨品第四¶ 第 197b 页 X19-0197.png

【就此文为二第一文殊问第二居士答就问中有
二第一论空室第二论侍者空所以明此二者有
数义一者就世界悉檀为论世闻病人有二资生
有药食有看病侍疾人问室空问无疗疾食药等
问无侍者问无侍疾人是故问此二也二者问此
二者即是问于人法问室空即问法无侍即问人
也三者欲开后二法门有空空有法门由空室故
得明十方佛土空由无侍故明一切皆吾侍也四
者问室空欲上有所齐问无侍欲下有所摄上所
齐以此室等十方佛刹下有所摄无侍一切皆吾
侍也五者问室空即问依果佛土是依果故问无
侍即问正果侍者即正果故从来唯得空室无药
食无侍无看病人唯得二意今明如上也。】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又问以何为空答曰
以空空又问空何用空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又问
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又问空当于何求答曰
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
当于诸佛解脱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
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维摩言诸佛国土下第二居士答答上二问即为
二第一答空室问第二答无侍问今即第一答空
室问凡有数翻问答今即第一所以空室者欲有
所表明此室等十方佛土十方佛土即空我室而
当不空此室即十方佛土空十方佛土空不异此室
菩萨品第四¶ 第 197c 页 X19-0197.png
空此意复有所以者何此室空即十方佛土空明
我身即十方佛身此病即十方佛病此悲即十方
佛悲故云诸佛土皆空也又问以何为空者明十
方佛土何意空即汝室无物故空十方佛土居然
是有那忽空何者我今现见十方佛土不空有能
化所化何得言空耶又且汝室虚妄可空十方佛
土无漏业感得何得言空耶三者汝无神力持此
室故空十方诸佛有神力持何得亦空为是故问
云以何为空也答曰以空空者明众生无正观空
慧故言十方佛土是有菩萨以无依无得正观观
十方佛土皆空故云以空空前空即观空后即土
空故云空空也又问空何用空者明佛土本性自
空何用空即若本性不空途自观之终不能令空
若本性自空何用空为开两开责之上空则土空
下空是能空之观今空也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
者两开中一开明佛土本性自空但众生无无分
别空观故不知空要得无分别空观然后知空故
云以无分别空故空也又问空可分别耶者明汝
菩萨品第四¶ 第 198a 页 X19-0198.png
以无分别空观观佛土空者未知此空观可分别
不耶观观土空未知观亦空不作如此问也答曰
分别亦空者前明所观之土空今明能观空观亦
空上所观土空即无数于外今能观亦空即无心
于内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巳寂灭浩然大均亦
是缘尽于观观尽于缘缘尽于观即无缘观尽于
缘即无观无缘无观无数无心可谓内外并空缘
观双寂也又问空当于何求上一周问答竟今更
转问也有此文来者上明土空观空境知皆空或
者便谓若境智二内外二非正悟今内外不二境
智皆空即是正悟此之正悟当于何求谓正异耶
故作此问也今答当于六十二见中求明空不异
有有即是空耶不异正正即是耶迷正故耶体耶
即正耶正不二故云当于六十二见中求也又问
六十二见当于何求者上来泯耶正竟今次泯缚
解不二何者或者谓若有正有邪耶正异故系缚
今了耶即正了正即耶耶正不二为解脱是故今
更泯六十二见之缚则诸佛解脱诸佛解脱即六
十二见之缚了耶即正亦了缚即脱缚脱毕竟不
二故当于诸佛解脱中求也又意前云空六十二
见中求正即耶今六十二见佛解脱中求耶即正
也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者次泯凡圣见前明
见耶异正名缚了耶即正不二名解脱还作缚解
异见见解异缚见缚异解即名凡夫若能了缚即
菩萨品第四¶ 第 198b 页 X19-0198.png
解脱不二即名诸佛是故今更泯只凡即圣圣不
异凡所以文云当生心行中求也今圣法不异凡
人也。】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
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
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又仁所问何无待者下第二答无待问前文殊有
空两问答空室竟故今答无侍问去前问远故更
搆起汝前问何无侍者今答云十方群生皆吾侍
也又前现空有二一者现空明空权竟今即第二
现空明有权也问空室得辨空权今无侍何竟不
辨空耶解云前明空义巳足始即明境智及邪正
佛众生空此义巳足不复须辨空权巳显有巧未
彰正为是因缘所以今明有权也问十方群生皆
吾侍者何故独举天魔外道解云略举此二摄于
一切何者天魔即摄天外道即摄人人天胜者既
为其侍所馀四趣何足及言又且此二人难伏难
伏尚为侍岂况易者当非侍耶又天魔乐生死即
摄爱众生外道乐诸见即摄见众生以爱见摄一
切尽为此故略举此二人故云一切众魔及诸外
道皆吾侍也问前空室今空侍空室既等十方佛
土皆空亦应空侍类十方侍皆空也解云得上空
室空十方佛土今空侍十方侍亦空上明土空依
果空今侍空即正果空亦上明土空即法空今明
菩萨品第四¶ 第 198c 页 X19-0198.png
侍空即人空也上明室无侍十方皆吾侍亦得上
明室无物十方皆吾物如灯王之座香积之饭应
念所须而至也以此言故云得也然得又有未得
义上即空为空用今即空为有用应有四句今此
中略明一句空为空用空为为有此中诸佛菩萨
随意自在无碍之用故前叹云巳于诸法得自在
是故稽首此法王达诸相法无挂碍稽首如空无
所依也就此文中为二第一标十方天魔外道皆
吾侍也所以天魔外道为侍者世间侍病虽复无
量不出令病差体康今菩萨亦尔由天魔外道故
菩萨烦恼尽长法身烦恼尽即病差长法身即体
康为是故天魔等为侍也众魔乐生死叹敬生死
菩萨既在生死叹敬生死即叹敬菩萨故众魔是
菩萨侍若菩萨生死外即不得叹敬菩萨以菩萨
在生死叹敬生死即叹敬菩萨也外道乐诸见者
外道既叹乐诸见菩萨处诸见而正观正观而处
诸见菩萨处诸见外道叹敬诸见即敬叹菩萨也
菩萨何意处诸见只为有诸见故有正观若无诸
菩萨品第四¶ 第 199a 页 X19-0199.png
见即无菩萨正观亦犹□弊有六度等也又且菩
萨处诸见者不为同诸见令诸见同菩萨故菩萨
处诸见也。】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

维摩诘言我病
无形不可见。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答曰非
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文殊师利言下第三重论疾相然好体前问疾竟
即应问疾相何故中央论空室无侍耶解云论空
室无侍是问疾何者疾病应有药食及以侍养是
故问云何故无于药食及以侍养之人耶即是问
疾方法也为是故前第一问疾体次问空室无侍
今第三问疾之相就此为二初明病果第二论病
因今则初论病相即是病果故也明世人疾病并
有相皂或身或热或寒或风或气居士今之所患
为同世人为不同耶是故今问云为何等相也维
摩言我病无形者第二净名答前问云所疾为何
等相今答云我病无形病宛然无形无形而病此
即异凡殊圣无形即异凡而病即殊圣圣入无馀
无形不能有病凡夫有病不能无形凡圣不出二
条有病即有形无形即无病今有病即异二乘无
形即异凡夫也虽异凡夫而复同凡夫病同凡夫
病而复异此即异而同同而异同异不异异同不
同不同不异能同能异也问此中同众生病与前
同众生病何异耶解云异前就身心论同异今单
菩萨品第四¶ 第 199b 页 X19-0199.png
就身论同异前身心同异同人者之五情众生病
菩萨病异人者之神明不同众生痴爱今单就身
明同异有病故同无形为异故云我病无形也又
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者的问于病然世人若无
形即无病有病有形而净名答云有病无形若使
如此应是病细身□细病与身合故病无形二者
若不如此应与心合心无形故病亦无形所以问
心合耶身合耶也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者净名
答明都不如汝所问汝言与身合无有身与何物
合汝言与心合无有心复与何物合故文云身相
离即无身心如幻故即无心既无身心故无有合
也。】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


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
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又问地大下明上来论病果今次论病因亦上论
病末今论病本是故次今文来也所以然者欲破
众生病令毕竟无遗是故二人论于此病文殊腾
病净名即打破文殊同迷请问净名就悟为答只
破众生此之身心令舍颠倒身得法身为舍痴爱
心得妙慧为心此故所以一人腾来一人破也就
此为二第一文殊正问病因明众生之病从四太
起菩萨之病何太病耶此问也答曰此病非地下
净名答双非二见也问何不例前身合耶无身论
菩萨品第四¶ 第 199c 页 X19-0199.png
何物合今问四太起答无四太起答无四大何所
起病例耶今转开双弹即离明非四大亦不离四
大若即四大有病者四各处应有䫻䫻之风汤汤
之水应有病而各无病和合四大亦无病者上各
处既无病今合那应有何者各沙无油合沙亦无
油病亦尔合既无病离云何有若离四大有病出
四大外应有病而大外不病故离亦无病双破即
离无病也上明不与身心合无身心故无病今明
无病故无四大前无因故无果今明无果故无因
斯即无因无果无病无身毕竟清净离如是无所
有于众生故有既于众生有菩萨无客舍置众生
众生既有病是故菩萨病故文云而众生病从四
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亦是释疑若使云病毕
竟无居士何意须枕在床诸人参耶解云众生病
故我病我未曾病不病为众生病亦未曾参不参
为众生故参也此之一经极为精要所以开中诸
师叹美此经睿师云吾之启悟始于此经又肇师
叹遇此经顶戴受持叹曰吾知所归矣(云云)
菩萨品第四¶ 第 200a 页 X19-0200.png

○尔时文殊问维摩菩萨云何慰喻下就此品中
大开为二第一序问疾前事第二正明问疾就问
疾中更开为二第一明净名疾巳竟此下第二论
馀人疾上第一论净名疾亦得云论菩萨疾今论
馀人亦得论云众生疾所以论此二者明疾之法
门不出此二是二人共论此二疾也问今论众生
论何众生耶解云通论六道别即正论始心菩萨
之疾也就此文为二第一论慰喻第二明调伏所
以明此二者莫问道俗皆有此身心两患既有此
患应须前慰问晓喻其心既晓喻其心竟次须令
其论伏颠倒之心进修于行也亦得慰问约能化
调伏就所化众生既病菩萨故须慰问有爱之人
自须调伏其心也好体应慰问在文殊调伏在居
士何者净名既现疾如来遣文殊慰问故慰问应
在文殊调伏在居士而今不尔慰问亦是居士调
伏亦是居士此之二种并是净名何者明净名当
今法主故为众生须慰问为众生须调伏慰问调
伏普属净名也。】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
菩萨。

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
苦不说乐于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
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巳
之疾悯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
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
菩萨品第四¶ 第 200b 页 X19-0200.png
医王疗治众病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
喜。」

【就初为二前问次答今即第一问也然有三人有
疾说三种慰问一者具缚凡夫贪生畏死得疾时
为此人慰问者即云勤念三宝宜弥用心此病当
差勿生爱恼也二者二乘人得病时为须慰问云
我从来云此身无常应须厌离今果如此应须勤
作观行厌离此身速求涅槃之乐三者即发菩提
心人得为须慰问即须及上二人如文所明三种
人今但菩萨慰问故文殊云菩萨云何慰问有疾
菩萨也维摩言说身无常正为说慰问也说身无
常不说厌离于身者则双非凡圣明凡夫贪身不
说无常二乘说无常而不贪身今菩萨及此二人
说身无常故异凡不厌离身故殊圣何者今正以
此身行般若观何得舍弃虽知无常而修正观故
不舍也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者明二乘无我无
我所即不能化导众生是故今明身虽无我而故
导众生也然此四非常法通大小乘小乘四非常
者无常不能不厌离身菩萨不尔虽知身无常而
不厌离于身馀亦尔故异二乘也说悔先罪者明
有人得病时慰喻云汝今生来不作罪无有疾因
应不得此疾而今得此疾必是过去世来应须忏
悔故云说悔先罪也不入过去者应须识此性毕
竟无所有不可得言罪定在过去若定在过去与
菩萨品第四¶ 第 200c 页 X19-0200.png
数论有得者更有何别他明罪从未来来现在现
在入过去过去定在作罪未悔在过去今悔即灭
此逐是生灭有无等见今明罪本不生今何所灭
罪本不有今何论无故大经云空见不有有见不
空此即是正观喻也既知罪本不生今不灭只汝
亦本不生今不灭既无灭何所惧耶故言说悔先
罪不入过去也有时解云说悔先罪者明今之感
疾必由先所作罪来故经云杀生因缘得二种果
报一短命二者多病感疾由有罪既有罪故为忏
悔如此经文及普贤等也不入过去者向有罪今
悔即谢入过去如数入断或义断得绳烦恼谢过
去今不尔虽悔罪罪不入过去所以尔者前悔即
明罪不生今不过去明罪不灭即不生不灭观以
巳之疾悯于彼疾者明汝须念三途八难众生如
此苦剧汝身暂病尚苦奈化他长沦地狱畜生等
苦耶又且汝是菩萨观行人尚不能忍况不得观
行人能忍此苦耶故云以巳之疾悯于彼疾也当
识宿世者明汝无数劫来贪此身巳有此苦非只
今身始有此苦也当念饶益众生者明汝应念言
我若脱此疾有势力时当度一切众生身苦修于
正观救一切众生心苦也忆所修福者明外国一
生作功德即记之临死时人为读之云汝在世有
如此福当生好处莫生怖也念于净命者世间多
恐杀生祀神乞命故今劝当念净命念勿得杀戮
菩萨品第四¶ 第 201a 页 X19-0201.png
杀生求生去远也起进者然病人多生懈[怡-台+怠]故今
观应起精进也当作医王者上来明于病中修行
此即明于病中发愿愿作医王治众生身心两病
也菩萨应如是下结慰问也。

○文殊师利言有疾菩萨云何调伏下第二论调
伏前慰问就外今调伏约内既有巧慰问于身故
内有善调伏于心也就此为三第一明自行化他
调伏第二明自行化他调伏有得有失第三历法
明自行化他调伏就初为三第一明自行调伏即
方便实慧第二明化他调伏即实方便慧第三双
明自行化佗调伏今即第一明自行调伏复更为
三第一调伏我见即众生空第二调伏诸见即法
空第三调伏空见明空亦空所以有此三种者众
生心终莫出此三是故今调之令伏何者众生见
有我故调令我息见有法故调令法伏此之二种
并调众生见有人见有法故调人见明人见息调
法见明法见息若使如此无人无法即便是空作
于空解是故调之若复见有空即便是空见所以
第三明空病亦空问为将空空此空故空病亦空
为不尔耶解云不尔若将空空此空空病不息今
以前后破之明空是有空前若有有今可有空本
既不有今何所空斯即无空无有毕竟清净即是
般若即是正观即是佛性也问有不有无不无不
有不无名为中道还复著中道若为治解云佛在
菩萨品第四¶ 第 201b 页 X19-0201.png
世人根性利有见不有即知空不空有不有有无
若无中道亦净故华严云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
无不著不二法以无一二故又文云远离二边不
著中道中论云有无既巳无中当云何有故有无
若净中道即舍。】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
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
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
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
著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
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
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
灭时不言我灭。」

【三章之中今即第一调我见令我见伏问此中作
若为调耶解云此中正调众生心谁能调众生心
病唯有诸佛菩萨能调众生心病故佛与耆婆分
治耆婆调身如来调心又经唯有诸佛菩萨能调
众生心病降佛菩萨外馀无能调二乘之人自调
自度耶回之见被他调何能调他唯佛菩萨能调
也贤愚经云调象譬调顺竟王乘入山象见野𡹐
象即便奔走倒王于地王便瞋调象师欲杀净居
天县令忆象师心师即启王臣唯能调象身不能
调象心王云谁能调众生心臣答唯佛能调众生
心故故知唯佛菩萨能调众生心也就此章前问
菩萨品第四¶ 第 201c 页 X19-0201.png
如文维摩言菩萨应作是念下净名答言此病从
前世妄想烦恼无有实法者汝今得病皆由过去
妄想烦恼有也因既妄想无所有果亦虚妄无所
有本皈虚妄无所有末亦虚妄无所有本末因果
皆无所有谁病谁苦谁怖谁忧故言无有实法谁
受病者也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者上就
隔世调今就同世调只即世四大求我不可得谁
受病耶若言有我自五大而无有五大唯有四大
故四大无主四大无主故身无我也又此病皆由
著我者释病之所以释破之所以言释病所以者
汝何以病只由我故病也释破所以者今何意破
我只为汝著故所以破我也既知病本即除我想
当起法想者此中借法以破我若不前起法无由
息我为息我故前起法想我想若净法想亦除也
何者法师云如人养怨两人望自身皆怨两人复
自有怨若杀一怨息养一怨令杀彼怨杀彼怨若
竟须复除此怨我之与法尔欲息我怨且养法怨
令法怨杀我怨杀我怨意即除法怨又外国骑师
菩萨品第四¶ 第 202a 页 X19-0202.png
子譬亦尔骑师子度虎狼虎狼既度即舍师子我
之与法亦尔息我故起法我息即舍法也如成论
无十六我世谛中实有界入等法数人云实无有
我但有阴界等法如瓶中无水不无有瓶阴中无
人不无有阴也今借法破我故云除我想起法想
也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者明唯四大等合成此身
起唯四大起灭唯四大灭无有我起我灭也又各
不相知者地大起不唤水大起水大起不唤地大
起故云各不相知也。】

「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
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云何为离离我我所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
诸法行于平等云何平等谓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
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
二法无决定性。」

【时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下第二调法见
令法见伏借法息我我息法即净显在于此故有
我有我见今有法即法见我见既颠倒法见亦颠
倒同颠倒故皆须离既离我即离我所也此不同
成论以实过假以空过实假实二空俱是解今明
平等皆须离也云何离我我所谓二法不念内外
者自身为内佗为外六情为内六尘为外故云不
念内外也行于平等又问平等谓我等涅槃等者
人是极下之人涅槃最上之法制令平等高下不
菩萨品第四¶ 第 202b 页 X19-0202.png
二何故制令平等为不等故制令等也然制此二
即制一切极下举人即兼法穷上举法即兼人故
制此二故一切皆等也所以者何释平等何章平
等明我及涅槃皆空是故皆等也。】

「得是平等无有馀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无有馀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下第三调空见令
空见息上明无人无法无我无涅槃一切平等彼
便作平等解作空解是故更洗明空亦空也故论
云若有不空法应当有空法不空既巳无空当云
何有又云大圣说空法为息诸见故若复著于空
诸佛所不化为息诸见故说空法诸见既息竟空
法即净何得更著空法今此亦尔有病既空空病
更空也。】

「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
受而取證也。」

【是有疾菩萨应以无受下第二明化佗调伏前自
行调伏有三谓众生空法空空病亦空今明化佗
调伏亦有三章第一无受而为众生受身第二为
众生受苦第三为化导众生此之三章亦是次第
何者菩萨未曾受为众生故受身为众生受身何
所为为众生有菩萨同众生苦同众生苦不容默
然而住同其苦者为欲化导令其离苦也三章之
中今即第一无受而受诸受者何故常尔有此即
一切不受不受我不受法不受有不受无一切无
菩萨品第四¶ 第 202c 页 X19-0202.png
所受恐作无受解堕二乘地经中何意云堕二乘
地耶堕无受空见名二乘地为是义故今明无受
而受双弹二见无受即弹凡夫而受弹二乘凡夫
受于受二乘受无受今菩萨双净不受受不受无
受如大品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是名菩萨无
受三昧不与二乘共也问菩萨无受受凡夫亦得
无受受不解亦得菩萨无受而受凡夫亦无受而
受何者故经云众生与菩萨毕竟无所有而众生
多颠倒如是无所有于众生如是有本同于众生
成不众生即不受故菩萨不受受菩萨不受受欲
化众生受故受令同菩萨无受受故云以无所受
而诸受也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證者明未具
佛法终不灭受自取于證二乘之人不为众生自
灭舍受取證涅槃今菩萨当以二慧化众生令佛
法若未具佛法不灭受而取證也。】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
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者第二同众生苦众生受
菩萨品第四¶ 第 203a 页 X19-0203.png
身有苦菩萨亦受身有菩萨有身有苦常念众生
有身有苦菩萨有苦既用空调伏众生有苦亦应
用三空调伏众生所以尔者此中正为始行菩萨
作此法门汝既用上三空自调伏亦应以三空调
伏众生故云既自调亦当调伏众生也但除其病
而不除法者此从上三空自调生何者上破我见
破法见破空见或者便谓有三法之可除是故今
明除妄见实无三法之可除未曾众生不众生病
见众生破病众生实无众生可除法及空亦尔故
但除其病而无三法可除故云不除其法举喻如
空华眼病见空华但除其眼实无华可除百论亦
外人云是破自破明若本自空即不应破论云举
喻答如人见阳炎谓言是水智者告之实非水此
即但破想谓无水可破摄大乘论云鹿渴鹿渴故
见阳炎谓言是水而走赴之实无水可得令此中
亦尔但破其见病实无法可除。】

「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
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云何断攀缘以
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
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文殊师利是为有
疾菩萨调伏其心。」

【为断病本而坂导之下第三明菩萨同病而坂导
之同其受苦不可嘿住应须坂化今离病本病本
若净即无病果也就此为二前标病本坂导二章
菩萨品第四¶ 第 203b 页 X19-0203.png
门如文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下第二释二章门即
为二今前择病本章门谓有攀缘者攀缘只是有
所得攀人攀法攀有攀无攀凡攀圣有一豪心念
即是攀缘故经云动即魔网不动即法印生心动
念即攀缘有攀缘故有病故攀缘为病本也何所
攀缘谓之三[由/介]者有攀缘故所以轮回三界不能
出离在火宅中[虽-虫+(人/〡)]遭大苦不以为患如此等并由
有所攀缘故不能勉脱二十五有生老病死是故
经云有所得者名曰无明二十五有无所得者名
曰智慧名大涅槃有所得者无明为目得生二十
五有果故云攀缘谓之三界也云何断攀缘下第
二释教导章门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以无所得
断攀缘当知有所得即攀缘有所得攀缘不能离
三界故受身受身故有苦以无所得断攀缘故无
三界因无因无果故云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也
何谓无所得谓二见者明见内见外见有见无即
是有所得若能不见内不见外不见有不见无了
此二见即无所得即是般若非离此二见外别有
无所得正观今明只了此二见即实相正观观身
实相观佛亦然也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者心为
内身为外自身为内佗身为外众生数为内非众
生[敲-高+安]为外若能打破此内外二见即无所得即断
攀缘故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也。】

「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巳所修治为
菩萨品第四¶ 第 203c 页 X19-0203.png
无慧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
萨之谓也。」

【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下第三双就自行化
佗明调伏前自行中亦三次就化佗中亦三今双
就自行化佗亦为三第一法说第二譬说第三合
譬今即第一法说言为断老病死是菩萨菩提者
明自断心烦恼身老死复能断佗心烦恼身老死
以能自断断佗故名菩萨菩提也问二乘亦能断
老病死亦名菩提解云二乘唯能自断不能断佗
故非菩提菩萨自断断佗故名菩提也问菩萨只
应断三毒等烦恼云何言断老病死苦耶解云此
因中说果明因无故即果无也又老病死即是三
菩萨品第四¶ 第 204a 页 X19-0204.png
毒何者贪欲老瞋恚病愚痴死故断三毒即断老
病死也若不如是巳所修福为无慧利者不能自
断为无利不能断佗为无慧能自断即有利能断
佗即有慧故云不如是巳所修福为无慧利也譬
如胜怨乃可为勇下第二譬说言胜怨乃可勇者
明能除自佗两怨乃可为勇如即世人能破怨敌
乃劲勇菩萨亦尔打破自一切烦恼复能破佗故
名劲勇故大品譬如勇夫状将老弱越诸崄难也
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下第三合譬自除
老病死复能除佗故云兼除也。】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
病亦非真非有。」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下调伏章中大段第二
明自行化佗得失上唯明自行化佗而自行化佗
复有得有失明有方便为得无方便为失为此著
故次第二明自行化佗得失亦是简前自行化佗义
也就此亦为三第一明自行得失第二明化佗得
失第三双明自行化佗得失亦是成前三何者第
一明自行得失成前第一自行第二化佗得失成
前第二化第三成前第三也今即第一明自行唯
得无失第二佗及第三并有得失今第一自行应
是得失但略明得不明失者斯乃相兼故耳菩萨
应念我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此中正
教始行菩萨作于此观汝既知汝病非真非有亦
菩萨品第四¶ 第 204b 页 X19-0204.png
应知众生病非真非有也问非真与非有何异解
云有异有不异不异者只此病非真实有也言异
者非真非实有非有非假有知此病非实有亦非
假有若言病非实有是假有者还是系缚何者同
是有同是病是故今明此病非实有亦非假有也
问菩萨病非实非假众生病亦非实非假众生与
菩萨更何异解云菩萨与众生毕竟复更有何异
故一家有同源义佛与众生同共一源义也同源
出何处关中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此
中亦是菩萨与众生同非真非有也。】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
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
为爱见之所覆也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如
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
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何谓缚何谓
解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作是观时下第二明化佗有得失就此文为二第
一双标得失次第二释得失今即第一明失菩萨
作是观时于众生起爱见大悲是即为失也问前
云菩萨知自病非真非有知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了此二皆毕竟空无所有今何故起爱见大悲耶
解云此义缚巳何者明菩萨自知众生及菩萨皆
非真非有而于众生成真有作于此解即是菩萨
菩萨品第四¶ 第 204c 页 X19-0204.png
爱见大悲何者自谓言了众生及自无所有而谓
众生不能知无所有谓有菩萨能了众生不能了
众生所度菩萨能度见众生见大悲爱众生大悲
此即爱见二种故云爱见大悲名之为失也即应
舍离此即是得若作上来所见即是失若离此解
是即为得故云即应舍离也所以者何下第二释
得失就此明得失次举缚解来释今前释失若见
有菩萨为能度众生为所度即为爱见大悲若有
一爱见大悲即于生死有疲厌如大品中所明有
所得菩萨生死长众生多何时可度即便退菩萨
行亦如身子菩萨行人就乞眼即便与眼婆罗门
得眼𨆚破身子即退还二乘斯等并有众生见有
生死即于生死有畏厌心故云爱见悲者即于生
死有疲厌心也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弁得也不见
菩萨为能度众生为所度度众生犹如度虚空故
梦誓品云菩萨立誓度众生如虚空众生性如虚
空性虚空若不可尽菩萨度众生亦不能尽虽度
众生如度虚空无所度而度亦如金刚波若遍度
一切而无所度故云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于六
道不为爱见缚而能解缚也次引佛言劝舍失如
文何谓缚何谓解次释缚解贪著禅味是菩萨缚
此非是二乘禅味为缚正是菩萨为禅所缚何者
见静散二弃舍散取静静本既散既无散即应舍
静而今舍散著静即为静所缚故贪著禅味即菩
菩萨品第四¶ 第 205a 页 X19-0205.png
萨缚也以方便生即释解方便生者本以静息散
散息静疲不著静不著散即解也。

○又无方便慧缚下得失章中有三两章巳章今
即第三双明自行化佗得失就此复为二第一通
就二慧明得失第二别就二慧明得失通就二慧
明得失为三第一双标得失二章第二双释得失
第三结劝今即第一双标二慧得失然二慧名字
不同一方便智二实智此并出仁王经故彼经云
方便智功德实智功德又论番般若有二种一般
若道二方便道大品云道慧道种慧一切智一切
种智如此等并一类语也今此中直云方便慧即
是二慧之名如肇师云统万行以权智为主权即
权智智即实智此中亦尔方便即方便慧慧即实
慧然肇师何故作此语彼云既注此经见此经文
巧略故有斯意也问此中约何法为判二慧耶解
云此中正照有化佗为方便观空自行为实慧也
然什师解云照空不著空观有不著有名方便慧
直照空名实慧问什师此解出何处解云出大品
不證品菩萨学空不證如有翼鸟及善射譬鸟飞
空不住空善射亦尔后箭射前箭前箭不得堕方
便慧射实慧实慧不堕二乘地也彼师标此意释
佗即难汝若观空不著照有无碍为方便时亦应
直照有为实慧而今直照空为实亦应直照有为
方便汝既观有不著为方便亦应观空不證为实
菩萨品第四¶ 第 205b 页 X19-0205.png
慧解云何必尽例判二慧多种而今什师所解虽
言有难而意大好若直以空有判二慧虽无难而
意不好今且依什师所明观空不著照有无碍为
方便直观空为实也。】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
解。」

【今即第一标章门有四句为两对初明实慧得失
次明方便慧得失今即第一明实慧得失无方便
慧缚即实慧失明实慧无方便慧故实慧即缚何
者此空是有空既无有资此空此空不成空故云
无方便慧缚也有方便慧解者即明实慧得此实
有方便故实慧为得既有有资空空即成空是故
有方便慧解也方便慧得失及此可知也。】

「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
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
缚。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
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
名有方便慧解。」

【何谓无方便慧缚下第二双释二慧得失为二第
一释实慧得失第二释方便慧得失前释实慧得
失约深行次释方便得失约浅行二皆通实既约
深方便亦得约深方便既约浅实慧亦应约浅而
今实慧约深方便就浅者互其文耳两章中各有
得失虽应两段合为两章两章为论今即第一明
菩萨品第四¶ 第 205c 页 X19-0205.png
实慧得失前明实慧失也问云菩萨净佛国土成
就众生于空无相而自调伏云何为失耶解云只
此是失何者此菩萨巧于空无碍拙于有不动此
菩萨观空不著空故空不碍而出空修行成就众
生净佛国土即不能无碍见有土可严见有人之
可度成有所得是故为失也问此是何位人解云
关中相承此是六地巳下初心巳上人耳入空不
著碍出空不能无所碍故为失也何谓有方便慧
解者第二释实慧得此菩萨于空无碍于有不动
毕竟空不碍有有不碍毕竟空虽严土无土可严
虽度众生无众生可度是故得此即七地菩萨大
品云等定慧地能空有并观观空不碍有观有不
碍空故有方便慧解也。】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
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何谓有慧方便
解谓离诸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
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何谓无慧方便缚下第二明方便慧得失亦二今
菩萨品第四¶ 第 206a 页 X19-0206.png
即第一明方便慧失此是浅行之人不能观空住
诸烦恼而修诸行是故为失也问上实慧失巧于
空无碍拙于有不动今方便慧失亦应巧于有无
碍拙于空不动解云不得巧于空无碍拙于有不
动不得巧于有无碍拙于空不动何者空易有难
乍得解易不解难番不解易故也又上不能严土
不能成就众生今忽云殖众德本者明净土度众
生此是深行今浅行之人作诸行功德尚不成况
修于深行为此故直云植诸德本也何谓有慧方
便解者第二释方便慧得虽观诸法毕竟空而不
碍修诸万行故为得也问实慧失方便失两失何
异实慧得方便得两得何异解云两失异何者实
慧失即深方便失即浅若两慧得即齐何者同得
二慧故也。】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

【文殊师利应如是观即第三结观也。】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
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又复观身身不
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设身
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又复观身无常下第二别明二慧得失此中明二
慧异前此用观身无常等为实慧现身有疾为方
便如文又复观身身不离病复是一种判二慧以
观身不离病病不离身为实慧不灭身为方便慧
菩萨品第四¶ 第 206b 页 X19-0206.png
言身不离离病不离身者明有身即病即病即有
身是病是身病身故身不离病身病故病不离身
也是病是身非新非故者谓身为故病为新今明
身毕竟不可得故非故病毕竟不可得故非新非
新故无病非故故无身故云是病是身非新非故
也设身有病而不永灭者二乘之人患身即灭身
今菩萨不尔众生未具佛法菩萨终不永灭也。】

「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不住其中亦
复不住不调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
法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
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在于生死不为污行
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非凡夫行非贤圣行
是菩萨行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虽过魔行而现
降伏众魔是菩萨行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
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萨行虽观十二缘
起而入诸邪见是菩萨行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
是菩萨行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是菩萨行虽行
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
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
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
萨行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
行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
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
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不毕竟永离身受
菩萨品第四¶ 第 206c 页 X19-0206.png
心法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
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
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虽行五力而
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
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
行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
行虽行诸法不生不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是菩萨
行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而不舍佛法是菩萨行虽
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虽
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是菩萨
行虽得佛道转于法轮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萨之
道是菩萨行。」

【文殊师利有病菩萨应如是调伏下大段第二历
法明调伏然从调伏章生至此凡有三节语第一
用三空自调伏一者调我今我见息二者调伏法
令法见息第三调伏空令空见息既用此三法自
调伏亦以三法调伏而生既自悟此三法还令众
生同我所悟此有异二乘何者二乘之人唯能自
菩萨品第四¶ 第 207a 页 X19-0207.png
调不能调佗何故二乘之人被调之人何能调佗
菩萨不尔能自调复能令佗调也次第二节菩萨
能自调复能佗调义若为若菩萨能自调有众生
可调有菩萨能度众生所度不是故更简明有菩
萨自调有众生所调有菩萨能度众生所度若便
如菩萨即成有所得爱见大悲翻被佗调何能调
佗若能无所得无菩萨能自调无众生之可调虽
自调无自之可调虽调佗无佗之可调毕竟无所
有无所得乃名为调也次第三明若使如此有菩
萨能调众生所调成有所得非是调伏若能无众
生所调无菩萨能调能所不二乃是调伏为此故
今更卷亦非有所得非调亦非无所得能调未曾
调不调非调非不调是故文言不住调伏心亦不
住不调伏心也然有此三节调者只为众生有此
三种故有此三调譬如调马须[糸*量]须绊马须[糸*量]须
绊马若调竟不须[糸*量]绊今亦尔也所以者何释若
住不调伏即愚人若住调伏即声闻法今菩萨非
此二非凡夫故不住非调伏非声闻故不住调伏
离此二法是菩萨法也在于生死不为污行者前
即双舍今即双用二乘之人斯即偏證不住不调
伏即住调伏不住生死而住涅槃今菩萨不尔舍
即双舍用即双用既住涅槃亦不舍生死虽住生
死而不污行虽处涅槃而不永灭虽处生死实无
生死可处虽住涅槃实无涅槃可住故云在生死
菩萨品第四¶ 第 207b 页 X19-0207.png
不为污行住涅槃不永灭也非凡夫行非贤圣行
者明上双离巳竟今何故有此文来解云上双舍
三法今双舍人法人法为异故有今文也虽过魔
行者然此中四句一者双舍双用二者双舍单用
三者单舍双用四者单舍单用上不住调伏不住
不调伏即双舍在生死住涅槃即双用也今此下
即单舍单用也虽观十二缘起而入诸耶见者问
观十二缘是正观云何言入耶解云了悟正不碍
耶耶不碍正既是无碍人即有无碍法也虽摄一
切众生而不爱著明菩萨虽悲众生身出于血而
实无所悲故言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也虽乐
远离而不依身心尽者明远离有二种一小远离
二者大远离俗人隐亦有二谓小隐隐山林大隐
隐朝市佛法亦二隐山林为小隐患此身心暄动
灭此身心为大隐菩萨双非此二虽乐远离非是
小隐不依身心尽非是隐也虽行三界不坏法性
者明虽处三界而不动也馀文可寻。】

「说是语时文殊师利所将大众其中八千天子皆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说是语下第三门疾后利益即后方便也。】(卷三终)
菩萨品第四¶ 第 207c 页 X19-02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