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4c 页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
实叉难陀奉 敕译
无常品第三之馀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
为我说如来应正等觉自觉性,令我及
诸菩萨摩诃萨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佛言:
「大慧!如汝所问,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世尊!
如来、应供、正等觉,为作非作,为果为因,为
相所相,为说所说,为觉所觉,如是等为异
不异?」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作非非
作,非果非因,非相非所相,非说非所说,
非觉非所觉。何以故?俱有过故。大慧!若如
来是作则是无常,若是无常,一切作法应是
如来,我及诸佛皆不忍可。若非作法则无
体性,所修方便悉空无益,同于兔角、石女之
子,非作因成故。若非因非果则非有非
无,若非有非无则超过四句;言四句者,
但随世间而有言说;若超过四句惟有
言说,则如石女儿。大慧!石女儿者惟有言
说不堕四句,以不堕故不可度量,诸有
智者,应如是知如来所有一切句义。大慧!
如我所说诸法无我,以诸法中无有我性
故说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如来句义
应知亦然。大慧!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5a 页 T16-0615.png

而非有即有,非诸凡愚之所能知。何故不
知?以分别故。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
法无自性,悉亦如是。大慧!如来与蕴非异
非不异,若不异者应是无常,五蕴诸法是所
作故。若异者,如牛二角有异不异,互相似
故不异,长短别故有异,如牛右角异左、左
角异右,长短不同色相各别;然亦不异。如
于蕴于界、处等,一切法亦如是。
「大慧!如来
者依解脱说,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若异
者,如来便与色相相应,色相相应即是无
常;若不异者,修行者见应无差别,然有差
别故非不异。如是智与所知,非异非不
异;若非异非不异,则非常非无常,非作
非所作,非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
非所相,非蕴非异蕴,非说非所说,非一
非异,非俱非不俱,以是义故超一切量;
超一切量故惟有言说,惟有言说故则无
有生,无有生故则无有灭,无有灭故则
如虚空。大慧!虚空非作非所作,非作非
所作故远离攀缘,远离攀缘故出过一切
诸戏论法,出过一切诸戏论法即是如来,如
来即是正等觉体,正等觉者永离一切诸根
境界。」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 「出过诸根量,
非果亦非因;
相及所相等,
如是悉皆离。
蕴缘与正觉,
一异莫能见;
既无有见者,
云何起分别?
非作非非作,
非因非非因,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5b 页 T16-0615.png

亦不离馀物。
非有一法体,
如彼分别见;
亦复非是无,
诸法性如是。
待有故成无,
待无故成有;
无既不可取,
有亦不应说。
不了我无我,
但著于语言;
彼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若能见此法,
则离一切过;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
经中分别摄取不生不灭,言此即是如来
异名。世尊!愿为我说不生不灭此则无法,云
何说是如来异名?如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
不灭,当知此则堕有无见。世尊!若法不生
则不可取,无有少法,谁是如来?惟愿世
尊为我宣说。」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我
说如来非是无法,亦非摄取不生不灭,亦
不待缘亦非无义。我说无生,即是如来意
生法身别异之名,一切外道、声闻独觉、七地
菩萨不了其义。大慧!譬如帝释地及虚空
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名多
而有多体,亦非无体。大慧!我亦如是,于
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诸凡愚
人虽闻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其中或
有知如来者,知无师者,知导师者,知
胜导者,知普导者,知是佛者,知牛王
者,知梵王者,知毗纽者,知自在者,
知是胜者,知迦毗罗者,知真实边者,
知无尽者,知瑞相者,知如风者,知如火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5c 页 T16-0615.png

知如王者,知如仙者,知戌迦者,知因
陀罗者,知明星者,知大力者,知如水者,
知无灭者,知无生者,知性空者,知真
如者,知是谛者,知实性者,知实际
者,知法界者,知涅槃者,知常住者,知
平等者,知无二者,知无相者,知寂灭者,
知具相者,知因缘者,知佛性者,知教导
者,知解脱者,知道路者,知一切智者,知
最胜者,知意成身者,如是等满足三阿
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于此及馀诸世
界中,有能知我如水中月不入不出,但诸
凡愚心没二边不能解了,然亦尊重承事
供养,而不善解名字句义,执著言教昧于
真实,谓无生无灭是无体性,不知是佛差
别名号;如因陀罗释揭罗等,以信言教昧
于真实,于一切法如言取义,彼诸凡愚
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何以故?义
无体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谓言即义无
别义体。大慧!彼人愚痴,不知言说是生是
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
则不堕,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大慧!如
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惟
除不堕于文字者。大慧!若人说法堕文
字者,是虚诳说。何以故?诸法自性离文字
故。是故,大慧!我经中说,我与诸佛及诸菩
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一切
诸法离文字故,非不随义而分别说。大慧!
若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断者则无声闻缘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6a 页 T16-0616.png

菩萨摩诃萨应不著文字随宜说法。我及
诸佛皆随众生烦恼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
演,令知诸法自心所见无外境界,舍二分
别转心意识,非为成立圣自證处。
「大慧!菩
萨摩诃萨应随于义莫依文字,依文字者
堕于恶见,执著自宗而起言说,不能善
了一切法相文辞章句,既自损坏亦坏于他,
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
文辞句义悉皆通达,则能令自身受无相乐,
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
则得一切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
受;若得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
则能摄受一切众生;若能摄受一切众生,则
能摄受一切正法;若能摄受一切正法则
不断佛种;若不断佛种则得胜妙处。大
慧!菩萨摩诃萨生胜妙处,欲令众生安住
大乘,以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随其所宜
说真实法。真实法者,无异无别不来不去,
一切戏论悉皆息灭。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
人,不应如言执著于义。何以故?真实之法
离文字故。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
儿观指不观于物;愚痴凡夫亦复如是,随
言说指而生执著,乃至尽命终不能舍
文字之指取第一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
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则发
狂乱;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方便修则为
不善,是故宜应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
观指端。大慧!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6b 页 T16-0616.png

从多闻得,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
义者不随一切外道恶见,身自不随亦令
他不随,是则名曰于义多闻,欲求义者应
当亲近,与此相违著文字者宜速舍离。」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复白佛
言:「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非为奇特。何
以故?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亦
说虚空、涅槃及非数灭不生不灭;外道亦
说作者因缘生于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
生诸世间,俱是因缘但名别耳;外物因缘亦
复如是,是故佛说与外道说无有差别。外
道说言,微尘胜妙自在生主等,如是九物
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若
有若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以其自
相不生不灭,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分
别虽稍变异,一切无非外道已说,是故佛
法同于外道。若有不同,愿佛为演,有何所
以佛说为胜?若无别异外道即佛,以其亦
说不生不灭故。世尊常说一世界中无
有多佛,如向所说是则应有。」
佛言:「大慧!
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不
生无常论。何以故?外道所说,有实性相不
生不变;我不如是堕有无品。我所说法,非
有非无离生离灭。云何非无?如幻梦色种
种见故;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见
不见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说一切诸法非有
非无。若觉惟是自心所见,住于自性分别
不生,世间所作悉皆永息;分别者是凡愚事,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6c 页 T16-0616.png

闼婆城、幻所作人。大慧!譬如小儿见乾闼
婆城及以幻人商贾入出,迷心分别言有
实事,凡愚所见,生与不生有为无为悉亦如
是。如幻人生如幻人灭,幻人其实不生不
灭,诸法亦尔离于生灭。大慧!凡夫虚妄起生
灭见,非诸圣人。言虚妄者,不如法性起
颠倒见,颠倒见者,执法有性不见寂灭,不
见寂灭故,不能远离虚妄分别。是故大
慧!无相见胜,非是相见。相是生因,若无有
相则无分别,不生不灭则是涅槃。大慧!言
涅槃者,见如实处舍离分别心心所法,获
于如来内證圣智,我说此是寂灭涅槃。」
尔时
世尊重说颂言:
「 「为除有生执,
成立无生义;
我说无因论,
非愚所能了。
一切法无生,
亦非是无法;
如乾城幻梦,
虽有而无因。
空无生无性,
云何为我说?
离诸和合缘,
智慧不能见。
以是故我说,
空无生无性;
一一缘和合,
虽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如梦及垂发,
野马与乾城。
无因而妄现,
世事皆如是;
折伏有因论,
申述无生旨。
无生义若存,
法眼恒不灭;
我说无因论,
外道咸惊怖。
云何何所因?
复以何故生?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7a 页 T16-0617.png

而作无因论。
观察有为法,
非因非无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为无故不生?
为待于众缘?
为有名无义?
愿为我宣说。
非无法不生,
亦非以待缘;
非有物而名,
亦非名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十住非所行,
此是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
无有能作者;
惟心所建立,
我说是无生。
诸法非因生,
非无亦非有;
能所分别离,
我说是无生。
惟心无所见,
亦离于二性;
如是转所依,
我说是无生。
外物有非有,
其心无所取;
一切见咸断,
此是无生相。
空无性等句,
其义皆如是;
非以空故空,
无生故说空。
因缘共集会,
是故有生灭;
分散于因缘,
生灭则无有。
若离诸因缘,
则更无有法;
一性及异性,
凡愚所分别。
有无不生法,
俱非亦复然;
惟除众缘会,
于中见起灭。
随俗假言说,
因缘递钩琐;
若离因缘琐,
生义不可得。
我说惟钩琐,
生无故不生;
离诸外道过,
非凡愚所了。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7b 页 T16-0617.png

别有生法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琐义。
如灯能照物,
钩琐现若然;
此则离钩琐,
别有于诸法。
无生则无性,
体相如虚空;
离钩琐求法,
愚夫所分别。
复有馀无生,
众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一切诸世间,
无非是钩琐;
若能如是解,
此人心得定。
无明与爱业,
是则内钩琐;
种子泥轮等,
如是名为外。
若言有他法,
而从因缘生;
离于钩琐义,
此则非教理。
生法若非有,
彼为谁因缘;
展转而相生,
此是因缘义。
坚湿暖动等,
凡愚所分别;
但缘无有法,
故说无自性。
如医疗众病,
其论无差别;
以病不同故,
方药种种殊。
我为诸众生,
灭除烦恼病;
知其根胜劣,
演说诸法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惟有一大乘,
清凉八支道。」」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
外道妄说无常,世尊亦言诸行无常是生
灭法。未知此说是邪是正?所言无常复有
几种?」
佛言:「大慧!外道说有七种无常,非是
我法。何等为七?谓:有说始起即舍是名无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7c 页 T16-0617.png

无常;有说色即无常;有说色之变异是名无
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然归
灭,犹如乳酪前后变异,虽不可见然在法
中坏一切法;有说物无常;有说物无物无
常;有说不生无常,遍住一切诸法之中。其中
物无物无常者,谓能造所造其相灭坏,大种
自性本来无起。不生无常者,谓常与无常
有无等法,如是一切皆无有起,乃至分析
至于微尘亦无所见,以不起故说名无生。
此是不生无常相,若不了此则堕外道生无
常义。有物无常义有物无常者,谓于非常
非无常处,自生分别。其义云何?彼立无常,
自不灭坏能坏诸法,若无无常坏一切法,
法终不灭成于无有,如杖搥瓦石能坏于
物而自不坏,此亦如是。大慧!现见无常
与一切法,无有能作所作差别,云此是无
常,此是所作无差别故,能作所作应俱是
常,不见有因能令诸法成于无故。大慧!
诸法坏灭实亦有因,但非凡愚之所能了。
「大慧!异因不应生于异果,若能生者,一
切异法应并相生,彼法此法能生所生应无
有别。现见有别,云何异因生于异果?大
慧!若无常性是有法者,应同所作自是无常,
自无常故,所无常法皆应是常。大慧!若无
常性住诸法中,应同诸法堕于三世,与过
去色同时已灭,未来不生现在俱坏。一切外
道计四大种体性不坏色者,即是大种差别
大种造色,离异不异故,其自性亦不坏灭。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8a 页 T16-0618.png

相,岂更别有无常之性,能生于物而不灭
耶?始造即舍无常者,非大种互造大种,
以各别故。非自相造,以无异故。非复共
造,以乖离故。当知非是始造无常。形状
坏无常者,此非能造及所造坏,但形状坏。其
义云何?谓分析色乃至微尘,但灭形状长
短等见,不灭能造所造色体。此见堕在数
论之中。色即是无常者,谓此即是形状无常
非大种性,若大种性亦无常者则无世事;
无世事者,当知则堕卢迦耶见,以见一切
法自相生惟有言说故。转变无常者,谓
色体变非大种变,譬如以金作庄严具,严
具有变而金无改,此亦如是。
「大慧!如是等
种种外道,虚妄分别见无常性,彼作是说,
火不能烧诸火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烧者,
能造所造则皆断灭。大慧!我说诸法非常无
常。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
说诸相故,大种性处种种差别不生不灭
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种体性一切
皆从分别起故,如实而知二取性故,了达
惟是自心现故,离外有无二种见故,离有
无见则不分别能所造故。大慧!世间出世
间及出世间上上诸法,惟是自心非常非
无常,不能了达,堕于外道二边恶见。大慧!
一切外道不能解了此三种法,依自分别
而起言说著无常性。大慧!此三种法,所有
语言分别境界,非诸凡愚之所能知。」
尔时世
尊重说颂言: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8b 页 T16-0618.png

「 「始造即便舍,
形状有转变;
色物等无常,
外道妄分别。
诸法无坏灭,
诸大自性住;
外道种种见,
如是说无常。
彼诸外道众,
皆说不生灭;
诸大性自常,
谁是无常法。
能取及所取,
一切惟是心;
二种从心现,
无有我我所。
梵天等诸法,
我说惟是心;
若离于心者,
一切不可得。」」
*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
我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
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已,于灭尽三
昧乐心无所惑,不堕二乘及诸外道错乱
之中。」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于六地,及声闻缘觉入
于灭定,七地菩萨念念恒入,离一切法自性
相故非诸二乘。二乘有作堕能所取,不得
诸法无差别相,了善不善自相共相入于灭
定,是故不能念念恒入。大慧!八地菩萨声闻
缘觉,心、意、意识分别想灭,始从初地乃至六
地,观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识自分别起,
离我我所,不见外法种种诸相。凡愚不知,
由无始来过恶薰习,于自心内变作能取
所取之相而生执著。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
昧,同诸声闻缘觉涅槃,以诸佛力所加持
故,于三昧门不入涅槃。若不持者便不
化度一切众生,不能满足如来之地,亦则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8c 页 T16-0618.png

思议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槃。声闻
缘觉著三昧乐,是故于中生涅槃想。大慧!
七地菩萨善能观察心、意、意识我我所执,生
法无我,若生若灭自相共相,四无碍辩善巧
决定,于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
菩提分法。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自
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于外道诸
恶见中,故如是说。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
灭,诸地次第三界往来,一切皆是自心所见。
而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诸佛
为如是说。
「大慧!声闻缘觉至于菩萨第八
地中,为三昧乐之所昏醉,未能善了惟心
所见,自共相习缠覆其心,著二无我生涅
槃觉,非寂灭慧。大慧!诸菩萨摩诃萨见于
寂灭三昧乐门,即便忆念本愿大悲,具足
修行十无尽句,是故不即入于涅槃,以入
涅槃不生果故,离能所取故,了达惟心
故,于一切法无分别故,不堕心意及以意
识外法性相执著中故;然非不起佛法正
因,随智慧行如是起故,得于如来自證地
故。大慧!如人梦中方便度河,未度便觉,觉
已思惟向之所见,为是真实?为是虚妄?复
自念言:『非实非妄,如是但是见闻觉知,曾
所更事分别习气,离有无念意识梦中之所
现耳。』大慧!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始从初
地,而至七地,乃至增进入于第八得无分
别,见一切法如幻梦等离能所取,见心
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未證令證,离心、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9a 页 T16-0619.png

涅槃,非灭坏也。大慧!第一义中无有次第
亦无相续,远离一切境界分别,此则名为
寂灭之法。」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 「诸住及佛地,
惟心无影像;
此是去来今,
诸佛之所说。
七地是有心,
八地无影像;
此二地名住,
馀则我所得。
自證及清净,
此则是我地;
摩醯最胜处,
色究竟庄严。
譬如大火聚,
光焰炽然发;
化现于三有,
悦意而清凉。
或有现变化,
或有先时化;
于彼说诸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第七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相有何次?」」
*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常无常品第五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
应、正等觉,为常为无常?」
佛言:「大慧!如来、应、
正等觉,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俱有过故。云
何有过?大慧!若如来常者,有能作过,一切
外道说能作常;若无常者,有所作过,同于
诸蕴为相所相,毕竟断灭而成无有,然佛
如来实非断灭。大慧!一切所作如瓶衣等,
皆是无常,是则如来有无常过,所修福智悉
空无益。又诸作法应是如来,无异因故,是
故如来非常非无常。复次,大慧!如来非常,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9b 页 T16-0619.png

虚空非常非无常。何以故?离常无常若一
若异俱不俱等诸过失故。复次,大慧!如来非
常,若是常者,则是不生,同于兔马鱼蛇等
角。
「复次,大慧!以别义故亦得言常。何以故?谓
以现智證常法故,證智是常、如来亦常。大
慧!诸佛如来所證法性,法住法位,如来出世
若不出世常住不易,在于一切二乘外道所
得法中,非是空无,然非凡愚之所能知。大
慧!夫如来者,以清净慧内證法性而得其
名,非以心、意、意识、蕴、界、处法妄习得名;一
切三界皆从虚妄分别而生,如来不从妄
分别生。大慧!若有于二有常无常,如来无
二,證一切法无生相故,是故非常亦非无
常。大慧!乃至少有言说分别生,即有常无
常过,是故应除二分别觉勿令少在。」
尔时
世尊重说颂言:
「 「远离常无常,
而现常无常;
如是恒观佛,
不生于恶见。
若常无常者,
所集皆无益;
为除分别觉,
不说常无常。
乃至有所立,
一切皆错乱;
若见惟自心,
是则无违诤。」」
* 《大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
愿为我说蕴、界、处生灭之相,若无有我,谁
生谁灭?而诸凡夫依于生灭,不求尽苦不
證涅槃。」
佛言:「大慧!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19c 页 T16-0619.png

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
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
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
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
注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
馀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
为缘和合而生,不了色等自心所现,计著
名相起苦乐受,名相缠缚,既从贪生复生
于贪,若因及所缘,诸取根灭不相续生,自慧
分别苦乐受者,或得灭定,或得四禅,或复
善入诸谛解脱,便妄生于得解脱想,而实未
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若无藏识,七识
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而得生故。然非
一切外道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
了人无我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
故,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诸法无我,随地
次第而渐转灭,不为外道恶见所动,住不
动地得于十种三昧乐门,为三昧力诸佛
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及本愿力,不住实
际及三昧乐获自證智,不与二乘诸外道
共,得十圣种性道及意生智身离于诸行。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
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
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
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
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
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
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證,如来于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0a 页 T16-0620.png

「大慧!我
为胜鬘夫人及馀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
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
我。大慧!为胜鬘夫人说佛境界,非是外道
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与
汝等比净智菩萨随顺义者所行之处,非
是一切执著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处。是故
汝及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藏识当勤
观察,莫但闻已便生足想。」
尔时世尊重说
颂言:
「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执著二种生,
了知则远离。
无始习所熏,
如像现于心;
若能如实观,
境相悉无有。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文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如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
我说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差别之相。我及诸
菩萨摩诃萨善知此已,渐修诸地具诸佛
法,至于如来自證之位。」
佛言:「谛听!当为汝
说。大慧!五法自性诸识无我,所谓:名、相、分
别、正智、如如。若修行者观察此法,入于如
来自證境界,远离常断有无等见,得现法乐
甚深三昧。大慧!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诸识无
我,于心所现见有外物而起分别,非诸
圣人。」
大慧白言:「云何不了而起分别?」
佛言:
「大慧!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随流动见种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0b 页 T16-0620.png

瞋痴,造作诸业如蚕作茧,妄想自缠堕于
诸趣生死大海,如汲水轮循环不绝,不知
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见妄分
别起,离能所取及生住灭,谓从自在、时节、微
尘、胜性而生,随名相流。大慧!此中相者,谓:
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意识得者,名
之为声、香、味、触、法,如是等我说为相。分别
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谓以象马车步男
女等名而显其相,此事如是决定不异,是
名分别。正智者,谓观名相互为其客,识心
不起不断不常,不堕外道二乘之地,是名
正智。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正智观察名
相,非有非无远离损益二边恶见,名相及
识本来不起,我说此法名为如如。
「大慧!菩
萨摩诃萨住如如已,得无照现境,升欢喜
地离外道恶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
一切法犹如幻等,證自圣智所行之法,离
臆度见,如是次第乃至法云。至法云已,
三昧诸力自在神通,开敷满足成于如来,成
如来已为众生故,如水中月普现其身,
随其欲乐而为说法。其身清净离心、意、识,
被弘誓甲,具足成满十无尽愿,是名菩萨
摩诃萨入于如如之所获得。」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为三
性入五法中?为各有自相?」
佛言:「大慧!三性、
八识及二无我,悉入五法,其中名及相是妄
计性;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俱时而起,如
日与光是缘起性;正智如如不可坏故,是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0c 页 T16-0620.png

八种分别起,此差别相皆是不实,惟妄计
性。若能舍离二种我执,二无我智即得生
长。大慧!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證圣智诸地
位次,一切佛法悉皆摄入此五法中。复次大
慧!五法者,所谓相、名、分别、如如、正智。此中相
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依彼
诸相立瓶等名,此如是、此不异,是名为名。
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心心所法,是名分别。
彼名彼相毕竟无有,但是妄心展转分别,如
是观察乃至觉灭,是名如如。大慧!真实决
定究竟根本自性可得,是如如相。我及诸佛
随顺證入,如其实相开示演说。若能于此
随顺悟解,离断离常不生分别入自證处,
出于外道二乘境界,是名正智。大慧!此五
种法,三性、八识及二无我,一切佛法普皆摄
尽。大慧!于此法中,汝应以自智善巧通达,
亦劝他人令其通达,通达此已,心则决定
不随他转。」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 「五法三自性,
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我法,
普摄于大乘。
名相及分别,
二种自性摄;
正智与如如,
是则圆成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经
中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恒河沙,此当
云何?为如言而受?为别有义?」
佛告大慧:「勿如言受。大慧!三世诸佛非如
恒沙。何以故?如来最胜超诸世间,无与等
者非喻所及,唯以少分为其喻耳。我以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1a 页 T16-0621.png

长生死轮回,令其厌离发胜悕望,言佛易
成易可逢值;若言难遇如优昙华,彼便
退怯不勤精进,是故我说如恒河沙。我复
有时观受化者,说佛难值如优昙华。大慧!
优昙钵华无有曾见现见当见,如来则有已
见当见。大慧!如是譬喻非说自法。自法者,
内證圣智所行境界,世间无等过诸譬喻,一
切凡愚不能信受。大慧!真实如来超心、意、意
识所见之相,不可于中而立譬喻。然亦有
时而为建立,言恒河沙等无有相违。大
慧!譬如恒沙,龟鱼象马之所践踏,不生分
别恒净无垢;如来圣智如彼恒河,力通自在
以为其沙,外道龟鱼竞来扰乱,而佛不起
一念分别。何以故?如来本愿,以三昧乐普
安众生,如恒河沙无有爱憎无分别故。
大慧!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
地,而彼地大不舍本性,恒与火大俱时生
故,诸凡愚人谓地被烧,而实不烧,火所因
故;如来法身亦复如是,如恒河沙终不坏
灭。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
复如是,为欲成就无量众生,普照一切诸
佛大会。大慧!譬如恒沙住沙自性,不更改
变而作馀物;如来亦尔,于世间中不生不
灭,诸有生因悉已断故。大慧!譬如恒沙取不
知减投不见增;诸佛亦尔,以方便智成熟
众生无减无增。何以故?如来法身无有身
故。大慧!以有身故而有灭坏,法身无身故
无灭坏。大慧!譬如恒沙,虽苦压治欲求苏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1b 页 T16-0621.png

压,乃至蠢动未尽涅槃,欲令舍离于法界
中,深心愿乐亦不可得。何以故?具足成就
大悲心故。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
水也;如来亦尔,所有说法莫不随顺涅槃
之流,以是说言诸佛如来如恒河沙。大慧!
如来说法不随于趣,趣是坏义,生死本际
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说趣?大慧!趣义
是断,凡愚莫知。」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若生死
本际不可知者,云何众生在生死中而得
解脱?」
佛言:「大慧!无始虚伪过习因灭,了知
外境自心所现,分别转依名为解脱;非灭
坏也,是故不得言无边际。大慧!无边际者,
但是分别异名。大慧!离分别心无别众生,
以智观察内外诸法,知与所知悉皆寂灭。
大慧!一切诸法,唯是自心分别所见,不了知
故分别心起,了心则灭。」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 「观察诸导师,
譬如恒河沙;
非坏亦非趣,
是人能见佛。
譬如恒河沙,
悉离一切过;
而恒随顺流,
佛体亦如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
我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何等诸法名有
刹那?」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一切法者,
所谓:善法不善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
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受法无
受法。大慧!举要言之,五取蕴法以心、意、意
识习气为因而得增长,凡愚于此而生分
别,谓善不善。圣人现證三昧乐住,是则名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1c 页 T16-0621.png

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
并五识身。大慧!彼五识身与意识俱,善不
善相展转差别相续不断,无异体生生已即
灭,不了于境自心所现,次第灭时别识生
起,意识与彼五识共俱,取于种种差别形
相,刹那不住,我说此等名刹那法。大慧!如
来藏名藏识,所与意等诸习气俱是刹那法,
无漏习气非刹那法,此非凡愚刹那论者之
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刹那非
刹那故,彼计无为同诸法坏,堕于断见。大
慧!五识身非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如
来藏受苦乐与因俱有生灭,四种习气之
所迷覆,而诸凡愚分别熏心,不能了知起
刹那见。大慧!如金金刚佛之舍利,是奇特性
终不损坏;若得證法有刹那者,圣应非
圣,而彼圣人未曾非圣,如金金刚虽经
劫住称量不减。云何凡愚不解于我秘密
之说,于一切法作刹那想?」
大慧菩萨复白
佛言:「世尊常说六波罗蜜,若得满足便
成正觉。何等为六?云何满足?」
佛言:「大慧!波罗蜜者,差别有三。所谓:世间、
出世间、出世间上上。大慧!世间波罗蜜者,谓
诸凡愚著我我所执取二边,求诸有身贪
色等境,如是修行檀波罗蜜、持戒、忍辱、精
进、禅定,成就神通生于梵世。大慧!出世间
波罗蜜者,谓声闻缘觉执著涅槃希求自
乐,如是修习诸波罗蜜。大慧!出世间上上
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2a 页 T16-0622.png

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行
檀波罗蜜;于诸境界不起分别,是则修行
尸波罗蜜;即于不起分别之时,忍知能取
所取自性,是则名为羼提波罗蜜;初中后夜
勤修匪懈,随顺实解,不生分别,是则名为
毗梨耶波罗蜜;不生分别,不起外道涅槃
之见,是则名为禅波罗蜜;以智观察心无
分别不堕二边,转净所依而不坏灭,获
于圣智内證境界,是则名为般若波罗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 「愚分别有为,
空无常刹那,
分别刹那义,
如河灯种子。
一切法不生,
寂静无所作;
诸事性皆离,
是我刹那义。
生无间即灭,
不为凡愚说;
无间相续法,
诸趣分别起。
无明为其因,
心则从彼生;
未能了色来,
中间何所住?
无间相续灭,
而有别心起;
不住于色时,
何所缘而生?
若缘彼而起,
其因则虚妄;
因妄体不成,
云何刹那灭?
修行者正受,
金刚佛舍利;
及以光音宫,
世间不坏事。
如来圆满智,
及比丘證得;
诸法性常住,
云何见刹那?
乾城幻等色,
何故非刹那?
大种无实性,
云何说能造?」」
《大乘入楞伽经》现證品第四¶ 第 622b 页 T16-0622.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