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䂊章黄先生文集第二十
       黄庭坚鲁直
   表九首
    代司马丞相进稽古录表
    代孙华老谢御史中丞表二首
    代李野夫亳州谢上表二首
    代李公择遗表二首
    代宜州党皇城遗表
    谢黔州安置表
卷二十 第 1b 页
   奏状三首
    修神宗实录乞外任奏状
    戎州辞免恩命奏状
    再辞免恩命奏状
   杂著十五首
    庄子内篇论
    论语断篇
    孟子断篇
    劝学赠孟甥
卷二十 第 2a 页
    解疑
    董隐子传
    书萍乡县厅壁
    黔南道中行记
    眺深道祝词
    徐氏二子祝词
    觉民对问
    全璧字说
    侍其佃字说
卷二十 第 2b 页
    评李德叟诗
    书倦壳轩诗后
     表九首
      代司马丞相进稽古录表
臣光言窃以九州四海一日万几将察知民物
之性情盖布在文武之方册虽历年多而举其
大要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恭以 皇帝陛下
富有春秋弭宁方夏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
厥心延登老成亲近劝讲发论语章句探经蓺
卷二十 第 3a 页
之同归诵宝训丁宁宪祖宗之不易本有如是
实惟滥觞惟稽古尧舜之旧章惟信史春秋之
成法高山可仰覆辙在前其兴亡在知人其成
败在立政或当艰难之运而不能师用贤智或
有恻隐之意而无以照知忠邪载籍之编患乎
太漫鉴观之主力不暇遑敢用芟夷略存体要
由三晋开国迄于显德之末造臣既具之于历
年图自六合为宋接乎熙宁之始元臣又著之
于百官表乃若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已来
卷二十 第 3b 页
对越神人可用龟镜悉从论纂皆有依凭总而
成书为稽古录二十卷因仍书局缮写奏篇兹
冒昧以上陈助聪明之远览(中谢)恭惟 太皇
太后陛下定九鼎以守天下之公器乘六龙以
御古今之正权思齐之功启佑圣学过物之济
燕及宗祧至于法弊于凉而攺为官非其人而
变置御戎之策上下措国之势安危据旧以鉴
新去彼而取此陶成万化柬在两宫七庙垂无
疆之休微臣与不朽之业干冒宸扆臣无任
卷二十 第 4a 页
     代孙莘老谢御史中丞表二首
臣觉言耳目之官纪纲所寄得人则百僚用
宪举枉则庶职不凝岂图眷求猥及孱朽臣(中谢)
伏念臣师心孤陋赋性朴愚宣力三朝蝼蚁之
心未报亲逢二圣犬马之齿既衰智已鲜而见
事迟才已拙而于用少补皂衣之缺空惭折槛
之忠拜青琐之门未有回天之力执铨衡无山
涛之识侍帷幄无史鱼之风忽被除书进丞执
法方虞官谤更益宠惊此盖伏遇 皇帝陛下
卷二十 第 4b 页
渊默以行四时文明以首万物有知人不蔽之
福有念功无疆之休怜其后凋收置近列惟是
言责实难人才黑白分明仰恃圣心之虚伫米
盐细碎敢尘天听之崇高虽自誓言终忧陨越
司绳宫省之中清道辇毂之下领职甚要用才
匪轻岂伊冥烦遽叨任使(中谢)伏念臣非穷理
极深之学无经远济务之材诸生策名华发在
服昔荷先朝之识拔今蒙二圣之眷求待罪諌
垣初无功于补衮典司选部曾莫效于澄源徒
卷二十 第 5a 页
以天资重迟或许敦厚帝前讲劝日近清光猥
录微勤辱兹虚授此盖伏遇 太皇太后陛下
对越七庙缉熙百工至公无私大明不蔽直道
而行于民上有誉则试之官能察知孤臣无有
比德故因乏使式付中司虽责重而忧深然主
圣则臣直知人不易既依日月之明听言则难
敢忘药石之报一心自誓九陨为期
      代李野夫亳州谢上表(二首)
臣莘言怀中夺宣城之绶以畀从官望外得亳
卷二十 第 5b 页
社之符益惭小丑不勤传舍既见吏民问父老
殚于财力之馀宣朝廷惠于鳏寡之意天实咫
尺郡为股肱中谢伏念臣才资下中学术浅陋
沈迷簿领久从州县之劳清问下民晚叨刑狱
之寄在官旷守以殿投闲会开天台慎柬人物
被先朝之识拔假郎位者岁年自状短长无裨
分寸为国宣力尚办一城与民持平则有三尺
辄倾肝胆昧冒高明伏遇 皇帝陛下一日万
机六通四辟知人之福顺于宗工恤民之深寄
卷二十 第 6a 页
在牧守察其勤旧善于抚绥致兹蕞尔之材获
奉钦哉之诏臣敢不烹鲜期于不挠牧羊去其
败群使蚊负山何锱铢之能力以尘足岳亦臣
子之至情
护田阅岁初无尺寸之功乞郡治民已惧再三
之渎幸天从欲守国近藩奉宣诏条慰拊鳏寡
(中谢)伏念臣刻鹄之学才能类鹜割鸡之技不
任解牛顷将命江湖之行所云补米盐而已遭
逢先帝制作文昌迪知九德之材祗承六典之
卷二十 第 6b 页
任实以蹇浅误蒙洗湔虽怀松柏后凋之心顾
有蒲柳先衰之质惟兹外补不俟终更伏遇
太皇太后御圣人之时持天下之宝柬百执事
以熙帝载重二千石以共民功谓臣早趋州县
之劳既习为吏付以股肱之郡傥能牧人不以
望轻遂兹器使臣敢不疚心狱讼劝课农桑迄
收尘露之勤少荅乾坤之造
      代李公择遗表(二首)
依日月之末光未殚报国愒桑榆之晚景忽恸
卷二十 第 7a 页
穷涂辄输将死之言傥动盖高之听(中谢)伏念
臣生长孤外遇逢圣明学浅而智卑才拙而用
少先皇帝捃收流落湔祓尘泥擢登清禁之班
许以经远之器 二圣临御四门穆清无补涓埃
荐蒙辔策长地官术不足以富国丞御史忠不
足以回天少宽素食之忧得备维藩之寄重分
虎节出拊刀州虽受命即行驱驰夙驾而短生
无禄陨越路隅犹结恋于清时敢献忠于未瞑
伏愿 皇帝陛下尊事耆老延登俊良缉熙六
卷二十 第 7b 页
艺之光明灵承七庙之谟烈尽子道以法舜之
孝师天常以体尧之文国家膺无疆之休微臣
释没齿之憾
仕而服休虽效挈瓶之智没而献直犹希结草
之忠未沬须臾之期少陈迫切之愿(中谢)伏念
臣学则无友于国仕则无阅于朝智常病于远
谋器适宜于近用遇蒙 先帝擢寘周行登备
谏工言不足以成务出将使指事不足以分忧
天秩六官妙选群吏收臣江湖之外进列文昌
卷二十 第 8a 页
之班汔终元丰之年久司宗伯之典天地立极
日月并明不能退藏复叨任使发白于民部曾
莫裕于邦财心尽于中台亦何功于衮职重以
直书延阁劝讲露门请郡以避素餐吁天而从
私欲会乏蜀川之守遽叨使节之行承命载驱
犹忧靡及虽犬马自弛于鞭策而蒲柳聿至于
冰霜忍死路隅敢输忠荩伏望 太皇太后陛
下昭事上帝而畏其变清问下民而察其微以
包荒为用材之方以柔远为御戎之策师用古
卷二十 第 8b 页
训而难壬人勤国家一日之几贻宗社万年之
庆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代宜州党皇城遗表
惟孝惟忠生则縻于荣禄立功立事没犹恋于
明朝伏念臣本以书生起从戎旅孝经论语承
习于家传三略六韬讲闻于军幕略知事君之
义渐识用兵之机无路进身占名小校初从裨
佐稍达听闻大臣荐论谓其了得边事救书戒
谕许以临敌制宜强虏在前矢石如雨群蛮坌
卷二十 第 9a 页
入戈盾成林至于万死一生不敢瞻前顾后遂
因将领委以郡符感极命轻功微禄过重念臣
禀生河曲老在岭南顾齿发之凋零因土风之
弊恶阖家瘴疠终岁号呼老母终堂墨衰犹在
少孙殒命薪火未寒臣之衰残逮兹殒越将成
异物犹仰清光伏愿 皇帝陛下千年膺抚世
之期百禄受宜民之庆永锡苍生之福尚推枯
骨之仁臣无任
      谢黔州安置表
卷二十 第 9b 页
臣庭坚言昨蒙恩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已
于四月二十三日到黔州公参讫者圣恩宽大
善贷曲成刳心陨元未足称报(中谢)伏念臣草
茅下士诗礼小儒渐阶清涂厕列文馆误蒙器
使孤奉国恩罪在至愚刑兹无赦有司议狱期
从鈇钺之诛明主原心终全蝼蚁之命虽投裔
土犹得为人此盖 皇帝陛下有天地好生之
心有尧汤不蔽之福旁开用命之网或漏吞舟
之鱼顾兹未死之年皆是再生之日罪深责薄
卷二十 第 10a 页
感极涕零重念臣万里戴天一身吊影兄弟滨
于寒饿儿女未知存亡不敢每怀惟深自咎穷
乡多怪苦雾常阴木石为亲柳或几于生肘日
月在上葵敢忘于倾心报德无阶惟忠与孝臣
无任
     奏状三首
      修神宗实录乞外任奏状
伏念臣日者蒙恩待罪著作讨论史事预闻圣
朝大典实以为荣而臣才不逮人读书有数见
卷二十 第 10b 页
闻浅陋无助阙遗黾勉素餐已糜岁月重以老
母年垂七十寝饭须人朝请坐曹义当夙夜退
则有亏子职进则无补公家敢申犬马之情仰
望乾坤之造伏望圣慈除臣一江淮合入差遣
问民疾苦得以效于吏功将母旨甘或少裨于
孝治臣无任
      戎州辞免恩命奏状
臣昨于元符三年五月蒙恩自责授涪州别驾
戎州安置复宣义郎监鄂州在城盐税并还所
卷二十 第 11a 页
夺勋赐以江水汎涨不可下峡至十月又准告
复臣奉议郎签书定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臣
以久客瘴地抱疾累岁年衰病侵加以去年弟
妹凋丧几至无生十二月方得发戎州贬所建
中靖国元年三月至峡又准告复臣朝奉郎权
知舒州事至四月至荆南又准尚书省劄子已
降告命除臣吏部员外郎乘递马发来赴阙而
臣到荆南即苦痈疽发于背胁痛毒二十馀日
今方少溃气力虚劣重以累年脚气拜起艰难
卷二十 第 11b 页
全不堪事方陛下始初清明万国归往荡涤瑕
垢登用贤畯如臣材轻智短罪弃之馀误蒙哀
怜洗涤驱策实深遭逢徼幸望云就日之心而
臣天赋孤寒百疾所攻冒昧宠光清议可畏辄
倾蝼蚁之诚上渎天听欲乞免前件恩命除臣
江淮一合入差遣假之数年傥渐完复尚堪黾
勉自誓糜捐伏望圣慈特赐悯察臣出于诚恳
别无希望臣只在荆南取候朝旨谨录奏闻谨奏
 臣所乞差遣如太平州无为军一处实于私
卷二十 第 12a 页
 计为便自荆南至臣所居分宁县不远臣已
 一面前去展省坟墓即回荆南听候朝旨
      再辞免恩命奏状
右臣六月二十二日准尚书省劄子奉
圣旨不许辞免已除吏部之命臣即时治行有
日上道会臣亡弟所遗三男因病连失二子臣
亦不胜哀恼伏暑伤冷并作羸疾累日委顿不
可支持已分霣于沟壑幸得医药稍复苏醒只
今四体唯骨都不堪事度不三两月不得复常
卷二十 第 12b 页
不免以蚍囗性命之情再干冒天地生成之造
乞除臣江湖一合入差遣免于奔驰或至颠越
道上重念臣与赵彦若范祖禹三人同时得罪
窜逐二子已为异物不获亲见盛明臣以蠢愚
强颜犹在伏蒙 陛下湔祓收用一岁四迁臣非
木石实未知报称之所岂敢䀝睨诏除慢不恭
命恭惟陛下体尧蹈舜光宅天下不蔽之福无
疆之休是以草芥贱臣敢竭愚衷昧冒再请它
日或有繁难任使臣当刳心陨首不愧初筮谨
卷二十 第 13a 页
具状奏闻伏望 圣慈曲垂听许
 臣前状尝乞太平州无为军一处非是沽激
 实出至诚此郡公事少可以养疾圭田厚有
 补家贫臣以兄弟流落六年婚嫁多失时节
 今日得此于臣足以办事非恃朝庭尚记姓
 名臣不敢昧冒如此
     杂著十五首
      庄子内篇论
庄周内书七篇法度甚严彼鹍鹏之大鸠鴳之
卷二十 第 13b 页
细均为有累于物而不能逍遥唯体道者乃能
逍遥耳故作逍遥游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大块
噫气万窍殊声吾是以见万物之情状俗学者
心窥劵外之有企尚而思齐道之不著论不明
也故作齐物论生生之厚动而之死地立于羿
之彀中其中也因论以为命其不中也因论以
为智养生者谢养生而养其生之主几乎无死
地矣故作养生主上下四方古者谓之宇往来
不穷古者谓之宙以宇观人间以宙观世而我
卷二十 第 14a 页
无所依彼推也故去挽也故来以德业与彼有
者而我常以不材故作人间世有德者之验如
印印泥射至百步力也射中百步巧也箭锋相
直岂巧力之谓哉子得其母不取于人而自信
故作德充符族则有宗物则有师可以为众父
者不可以为众父父故作大宗师尧舜出而应
帝汤武出而应王彼求我以是与我此名彼俗
学者因以尘埃秕糠据见四子故作应帝王二
十六篇者解剥斯文尔由庄周以来未见赏音
卷二十 第 14b 页
者晚得向秀郭象陷庄周为齐物之书涽涽以
至今悲夫
      论语断篇
论语一书孔子之门人亲受圣言虽经秦事编
简断缺然而文章条理可疑者少由汉以来师
承不绝比诸传记最有依据可以考六经之同
异證诸子之是非学者所当尽心夫趋名者于
朝趋利者于市观义理者于其会论语者义理
之会也凡学者之于孔氏有如问仁有如问孝
卷二十 第 15a 页
问政问君子者众矣所问非有更端而所对每
不一盖圣人之于教人善尽其材视其学术之
弊性习之偏息黥补劓之功深矣古之言者天
下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学者傥不于领会
恐于义理终不近也近世学士大夫知好此书
者已众然宿学者尽心故多自得晚学者因人
故多不尽心不尽其心故使章分句解晓析诂训
不能心通性达终无所得荀卿曰善学者通伦
类盖闻一而知一此晚学者之病也闻一以知
卷二十 第 15b 页
二固可以谓之善学由此以进智可至于闻一
知十由此以进智可至于一以贯之一以贯之
圣人之事也由学者之门地至圣人之奥室其
涂虽甚长然亦不过事事反求诸已忠信笃实
不敢自欺所行不敢后其所闻所言不敢过其
所行每鞭其后积自得之功也夫不仕无义也
子使漆彫开仕对吾斯之未能信而孔子说盖
漆彫开在圣人之门闻义虽甚高至于反身以
自诚则未能笃信其心未能笃信则事至而不
卷二十 第 16a 页
能无惑以不能无惑之心适事而欲应变曲当
不可得也此漆彫开所以不愿仕也先王制礼
行道之人皆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而宰予欲
于期祥之中食稻衣锦引天下至薄之行自以
为安渐渍孝弟之说不为不久岂其无所忌惮
吐不仁之言至于如此盖若宰予者其先受之
质薄自其至诚内观实见三年为哀已忘而强
勉为之者将欲加厚其质而不可得故不敢少
自隐匿方求孔子之至言以洗雪其邪心以穷
卷二十 第 16b 页
受薄之地不暇恤人之议已也岂其不仁者欲
见于一时之言而近仁者将载于终身之行古
之学者所自得于内而不恤其外凡如此也此
所以有讲有学有朋友切磨以相发明非为文
章可传后世辩论可屈众人而发也其所闻于
师与自得于心者如此方其学于师也不敢听
以耳而听之以心于其反诸身也不敢求诸外
而求之内故乐与诸君讲学以求养心寡过之
术士勇之不作久矣同与诸君勉之
卷二十 第 17a 页
      孟子断篇
由孔子巳来求其是非趋舍与孔子合者唯孟
子一人孟子圣人也荀卿著书号为祖述孔氏
而诋訾孟子以为略法三王而不知其统盖荀
卿见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义不见诸侯其
迹与孔子不合故云尔曾不知前圣后圣所谓
合若符契者要于归洁其身者观之孟子论孔
子去鲁不知者以为为肉其知者以为为无礼
乃若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以微罪行此圣人之
卷二十 第 17b 页
忠厚非孟子不足以知之学者彼知孟子率以
是观之其智不足以知孟子安能知孔子然则
荀卿所谓知孔子者特未可信圣人无名而淳
于髡以名实求孟子固不足以知之荀卿曾未
能远过淳于髡也杨子云曰孟子勇于义而果
于德知言之要知德之奥非苟知之亦允蹈之
言虽不多以子云之言行反覆考之足以发子
云之知言司马迁号称博极群书至如论伊尹
百里奚皆不信孟子此所以得罪于子云也由
卷二十 第 18a 页
孔子以来力学者多矣而才有孟子由孟子以
来力学者多矣而才有扬雄来者岂可不勉方
将讲明养心治性之理与诸君共学之惟勉思
古人所以任已者
      劝学赠孟甥(埸/扶)
轲辟杨墨功愈于禹仲子论诗汔绍厥绪喜凿
言易亦自名家一姓几坠光绵其瓜嘉出江夏
处浊而清河润九里外孙渊明云卿浩然爰及
郊简三诗连蹇尚书则显咨尔孟孙望洋汉唐
卷二十 第 18b 页
其勤斯文对前人光
      解疑
或议涪翁御奴婢不用鞭囗能慈而不能威涪
翁笑曰奴婢贱人不过为恶而诈善慢令而诈
恭当其见效在前虽我亦不能不怒退自省不
肖之状在予躬者甚多方且自鞭其后又何暇
舍已之沐猴而治人之沐猴哉或曰孔子曰小
惩而大戒小人之福然则非欤涪翁曰然有是
言也不曰不教而诛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卷二十 第 19a 页
慢令致期谓之贼乎今之用鞭囗者有能离此
三过者乎昔陶渊明为彭泽令遣一力助其子
之耕耘告之曰此亦人子也善遇之此所谓临
人而有父母之心者也夫临人而无父母之心
是岂人也哉是岂人也哉
      董隐子传
董隐子隐于乞人从人乞于南康市中与酒无
不饮未尝见其醉连败纸蔽后前衣穿结不周
腹背风雪人挟纩战栗其面有孺子色视众人
卷二十 第 19b 页
之所严如涕唾人以世俗所重利要之不满一
笑也或祈向愿闻其方则曰无能乞尔无它言
皆玩人然狂而不悖高安刘格道纯晚得之与
为礼甚愿为置酒解衣衣之与言或时语不狂
自道宿人年三十六矣熟视二十许人也道纯
得疱疮如蓓蕾溃肌肤岑岑痛昼夜生数十隐
子为和齐五日良已异日阴与方士约买药煮
丹砂期未至语不闻侍旁隐子又来饮起握道
纯手曰冶金铸银奔马即死祸乞一榼酒行歌
卷二十 第 20a 页
而往曰归饮吾同舍明日遣人问安留榼语旁
乞人去矣数日客见之于浔阳犹寄声别道纯
不了其来之始其去以庚申正月二十三日
      书萍乡县厅壁
庭坚杭荆江略洞庭涉脩水径七十二渡出万
载宜春来省伯氏元明于萍乡初元明自陈留
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
盘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
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
卷二十 第 20b 页
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蛮中九年白头来归
而相见于此访旧抚新悲喜兼怀其情有不胜
言者矣余之入宜春之境闻士大夫之论以谓
元明尽心尽力视民有父母之心然其民嚚讼
异于它邦病在慈仁大过不用威猛耳至则以
问元明元明叹曰天子使宰百里固欲安乐之
岂使操三尺法而与子弟仇敌哉昔汉宣帝患
北海多盗贼起龚遂为太守及入见见其老而
悔之遂进而问曰北海之盗陛下将胜之耶将
卷二十 第 21a 页
安之耶然后宣帝喜见于色曰张官置吏固欲安之也
余尝许遂以为天下长者也夫猛则玉石俱焚宽则公
私皆废吾不猛不宽唯其是而已矣故榜吾所居轩
曰唯是而自警庭坚曰夫猛而不害善良宽而不长奸
宄虽两汉循良不过如此萍乡邑里之间鸱枭且为凤
凰稂莠皆化为嘉榖矣因书之屏间以慰别后怀思庭
坚之来以崇宁元年四月乙酉而去以是月之己亥
       黔南道中行记
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同伯氏元明巫
卷二十 第 21b 页
山尉辛弦尧夫傍崖寻三游洞绕山行竹间二
百许步得僧舍号大悲院才有小屋五六间僧
贫甚不能为客煎茶过大悲遵微行高下二里
许至三游间一径栈阁绕山腹下视深溪悚人
一径穿山腹黮闇出洞乃明洞中略可容百人
有石乳久乃一滴中有空处深二丈馀可玄尝
有道人宴居不耐久而去厥壬子尧夫舟先发
不相待日中乃至虾蟆碚从舟中望之颐颔口
吻甚类虾蟆也予从元明寻泉源入洞中石气
卷二十 第 22a 页
清寒流泉激激泉中出石腰骨若虬龙纠结之
状洞中有崩石平阔可容数人宴坐也水流循
虾蟆背垂鼻口间乃入江耳泉味亦不极甘但
冷熨人齿亦其源深来远故耶壬子之夕宿黄
牛峡明日癸丑舟人以豚酒享黄牛神两舟人
饮福皆醉长年三老请少驻乃得同元明尧夫
曳杖清樾间观欧阳文忠公诗及苏子瞻记丁
元珍梦中事观只耳石马道出神祠背得石泉
甚壮急命仆夫运石去沙泉且清而归陆羽茶
卷二十 第 22b 页
经记黄牛峡茶可饮因令舟人求之有媪卖新
茶一笼与草叶无异山中无好事者故耳癸丑
夕宿鹿角滩下乱石如囷廪无复寸土步乱石
间见尧夫坐石据琴儿大方侍侧萧然在事物
之外元明呼酒酌尧夫随磐石为几案床座夜
阑乃见北斗在天中尧夫为履霜烈女之曲已
而风激涛波滩声汹汹大方抱琴而归初余在
峡州问士大夫夷陵茶皆云觕涩不可饮试问
小吏云唯僧茶味善试令求之得十饼价甚平
卷二十 第 23a 页
也携至黄牛峡置风炉清樾间身候汤手㧫得
味既以享黄牛神且酌元明尧夫云不减江南
茶味也乃知夷陵士大夫但以貌取之耳可因
人告传子正也
      晁深道祝词(改字之道/后名咏之)
吉月榖旦晁氏深之字尔深道发书祝之咨尔
深道圣学无蚤与其闯于门不若观于奥昔在
至人行深道时照蕴处空万物君之鱼涔在渊
深则不获井有寒泉短绠不食深器者工深稼
卷二十 第 23b 页
者农深利者贾世守者为宗宗其一家出门则
病焉深于道者不官三宗者听焉穷则带索达
则华衮惟学无止自深其本
      徐氏二子祝词
徐氏二子总发承师爰卜令日冠而字之孟氏
曰麟其仲曰麑字麟子西字麑次西咨尔子西
孔作春秋当一王法文成致麟启迪后觉一角
仪仪游圣贤宅出于西狩爰瑞圣功疑若可羁
岂其犬羊谓予不然视经卒章咨尔次西孟孙
卷二十 第 24a 页
得麑授秦巴西归而求麑与儿女嬉曰予不忍
其母既予之矣荷戈逐之顷也以傅其子乐羊
杀敌恐怨不深啜其子之羹三军椎锋卒取中
山魏侯赏功而疑其心人而弃夲效我以忠及
巇与同贾子求通子是以知巴西之罪贤于乐
羊之功昔在孺子生刍一束少长卑簿之域躬
此盛德其在有功遭世险倾九死不悔以持刑
平先民载德以笃后庆尔尚对于前人缉熙尔
姓惟尔东乡厉夜生子惊邻请火不能待旦恐
卷二十 第 24b 页
其似我终身为恶愿其不已若彼饕彼嚚亦包
终身之羞而无一日之乐耕而卤莽尔苗则楛
耘不竟草秋稊满筥尔蓻其禾天不能黍惟尔
东乡日笃于孝母慢游是好惇尔诗书以迪有
造俾麟与麑是则是效
      觉民对问
弟仲堪温恭而文好学之气方爱日而未倦也
庭坚字之觉民觉民曰愿遂闻之应之曰自胜
之谓强能任之谓堪聪莫宜于反听明莫宜于
卷二十 第 25a 页
内视强莫宜于自胜古之人能披析万物独见
本真能自胜巳然后有形有物皆为服役故其
自任曰吾天民之先觉者也吾将以此道觉斯
民也古之人未闻此道则发愤而忘食闻之则
乐以忘忧守之则不知老之将至觉民曰我始
于何治而可以比于先民之觉问之曰若善琴
何自而手与弦俱和曰心和而已若善篆何自
而手与笔俱正曰心正而已曰然则求自比于
先民之觉独不始于治心乎觉民曰诗云思无
卷二十 第 25b 页
邪思马斯徂其斯之谓欤曰然遂书而赠之
      全璧字说
长林全君璧问字于涪翁翁字之曰天粹而告
之曰璧者成器之玉也其温润缜密清明特达
天之粹美也体圆而性刚又其天德之纯也夫
名者实之宾也有其实然后受其名而无愧昔
者舜在父子兄弟之间遇人之不幸而舜尽其
心于孝友使顽嚚诞傲蒸蒸而为善不至于奸
曾参之事亲尽力以养其志此孝之粹也傅说
卷二十 第 26a 页
之事君也劝人君终始典于学魏郑公之事君
也造次颠沛责善责难终其身而不勌此忠之
粹也柳下惠与乡人处国人不称天下乐之此
和之粹也季子辞国而恤吴之社稷子臧辞国
而与曹之存亡此清之粹也是皆清明在躬有
玉德者也若夫有好学之意而不求明师不近
畏友喜君子之名而不舍功志不出下流则是
珉而非玉也彼珉之为物似温润而不泽也似
缜密而不栗也是以君子贱珉而贵玉惟天粹
卷二十 第 26b 页
之质可以琢磨而成器故子为之言
      侍其佃字说
战国时风声气俗之陋也故曰力田不如逢年
善仕不如遇合涪翁攺之曰农当力田有时乎
逢年士当事道有时乎遇合故字佃曰仲年
      评李德叟诗(秉寻)
孙莘老尝以德叟诗一轴示予曰子试为我评
之子对曰再过普惠七言石人道中表字韵国
朝以来能者不过一二人而已韩退之所谓横
卷二十 第 27a 页
空蟠硬语妥帖力排奡唯此诗足以当此语昔
尝见其汲汲浚源今又见其金玉井干矣莘老
大以为然
      书倦壳轩诗后(洪玉父轩名)
潘邠老蚤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予因
邠老故识二何二何尝从吾友陈无已学问此
其渊源深远矣洪氏四甥才器不同要之皆能
独秀于林者也师川亦予甥也比之武事万人
敌也因五甥又得潘延之之孙(子真)虽未识面
卷二十 第 27b 页
如观虎皮知其啸于林而百兽伏也夫九人者
皆可望以名世予犹能阅世二十年当见服周
穆之箱绝尘万里矣
豫章黄先生文集第二十
卷二十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