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14-01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溪日谈录卷二
             明 周琦 撰
  性道谈下
太极之性分见于天人曰元亨利贞曰刚健中正此天
之道曰仁义礼智曰仁义中正此人之道刚健中正其
统体而元亨利贞其流行也仁义礼智其禀受而中正
亦礼智也人之仁义礼智即天之元亨利贞其实一理
卷二 第 1b 页 WYG0714-0147d.png
而已皆太极也
太极之理只是一诚故资始者诚之源各正性命者诚
之立元亨者诚之通利贞者诚之复一诚流行而有阴
阳动静之机与易之天下雷行物与无妄诗之维天之
命于穆不已中庸之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及微之显
诚之不可掩者孰非太极之诚矣乎
天地人物中之一物而人则物中之一物人杰于物圣
人杰于人圣人与人与物一太极之性也
卷二 第 2a 页 WYG0714-0148a.png
太极流行有理有气其理曰无极之真其气曰二五之
精其理与气流行人得之而为人物得之而为物惟人
得之最灵于物故人之生能得其性之全其形既生其
神发知其心之灵仁义礼智信之五性而不失者于是
乎用事焉是故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
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达而充之谓尧舜禹汤
文武皋夔稷益伊傅周召之治穷而充之为孔孟颜曾
周张程朱之学其坏则朱均桀纣幽厉秦政李斯以及
卷二 第 2b 页 WYG0714-0148b.png
苏张孙商杨墨荀扬之俦不可数也太极之道无预焉
坏之者人也是故修其全则惧其坏惧其坏则得其全
太极之性其成于道矣夫
孔子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乾道变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孟子曰性善此指本然之性出之于天
者也无气质之染也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又曰
上知与下愚不移此指气质之性具之于人者也非本
然之真也是故三代之时道虽不行其道明者性明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0714-0148c.png
有孔孟为之维持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至
曰生而好利顺是故予夺生而辞让亡生而疾恶顺是
故戕贼生而忠信亡此指本然之性为有伪指有生之
性为本然也扬子曰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
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适善恶之马也此亦指
有生之后性为本然是不知理气一辙谓气能使理为
善而为恶也韩子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
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
卷二 第 3b 页 WYG0714-0148d.png
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
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
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
四此亦指有生之后性为本然且亦不知五性一理谓
主一而行四一少而四混反一而悖四也是故三代之
后道之不行不明者性不明也有孔孟之言无孔孟之
人荀扬之辈不惟不能为之维持且又为之讹言也孟
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噫不
卷二 第 4a 页 WYG0714-0149a.png
求其故性何可识欤
近世言性如程子所谓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
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无往而
不善其得孔孟之旨者欤
孟子才无不善之说是言才之发于性者无有不善盖
性善故才亦善也程子才有善不善之说是言才之原
于气者盖人之气质有美恶美则善恶则不善二说各
有所指理气之别耳
卷二 第 4b 页 WYG0714-0149b.png
许氏说文曰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通论曰人
因五方之风山川之气以生故曰性者生也既生有禀
曰性故于文心生为性世谓性以善从心生取义与前
二说不同以予言之心本有性非从心生其从心生者
情也非性也故以说文通论为是汉唐之儒不识性字
故性不明耳
心即性性善心岂恶耶其恶者气质也习染也气质梏
而习染诱不坏于其初者鲜矣
卷二 第 5a 页 WYG0714-0149c.png
心主于身四体皆听命焉心岂徒血肉哉其不徒为血
肉者以有性耳性统乎万物体之达于用万物原于性
用之根于体大本达道也指血肉而曰心槁木死灰也
岂能会发生耶是不知心之为性者也
性不外道道不外性性在心是道之未发者道在事是
性之已发者孔孟之时道虽不行而亦明者性明也是
故言性以告万世者子思也子思得孔子之家法也其
曰率性之谓道者如仁率于父子义率于君臣礼率于
卷二 第 5b 页 WYG0714-0149d.png
长幼智率于夫妇是已言性以告当时者孟子也孟子
得子思之心法也其告世子以性善者仁得于天之元
义得于天之利礼得于天之亨智得于天之贞是已此
言性道之得者也孔孟之后道之不明性之不明也性
明焉道岂不明哉故四百年汉一董子而已论道明曰
道之大原出于天则于道为天地之本己背正心以至
于正万民则于格物致知之功已缺三百年唐一韩子
而已仁曰博爱则仁之本体已失性曰三品则性之本
卷二 第 6a 页 WYG0714-0150a.png
体不明此言性道之失者也孔子之不言性与天道者
岂吝哉不轻以告人也若汉唐之儒便不易知直有以
俟乎五星聚奎之宋也性则心之苗蘖心则性之根种
故君臣父子宾主是非方其未接则苗蘖未生根种在
心立天下之大本矣万物统体一太极之时初无仁义
礼智之别盖浑然者耳及君臣父子宾主是非接焉则
苗蘖生而仁义礼智各应于事行天下之达道矣一物
一太极之时性率而为道也是故极在心为本然之体
卷二 第 6b 页 WYG0714-0150b.png
在事为本然之量本然之体或坏于禀受极非其极矣
不得谓之统体本然之量或坏于不充其量亦不得谓
之各一太极皆非所谓本然者矣是故天下之道在吾
心而吾心之性在天下也天下之物自君臣父子以至
昆虫草木天下之事自忠信孝弟以至动静食息君臣
父子有父子君臣之极昆虫草木有昆虫草木之极忠
信孝弟有忠信孝弟之极动静食息有动静食息之极
自太极而观万物万物之理皆原于太极故曰万物统
卷二 第 7a 页 WYG0714-0150c.png
体一太极万殊而一本也自万物而观太极太极之理
散见于万物故曰一物各具一太极一本而万殊也则
亦莫非性也莫非道也
孔子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仁义礼智本至
明也本至善也即所谓极也不能明之何以止之故未
善也况至善乎是自失其极者也失其极者人也岂天
之与我者无是极哉故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
君止仁臣止敬父止慈子止孝国人止信一物一太极
卷二 第 7b 页 WYG0714-0150d.png
也其未仁未敬未慈未孝未信者极未止也其不仁不
敬不孝不慈不信者极之坏也极未止而且坏者人也
岂天乎哉
鸟止飞兽止走草止花亦实木止实亦花一物一太极
也其不能止于飞于走于花于实者非天也气不实也
失其极也物之极天之性也失其极失其性也物失其
性与人失其性等耳岂得为全物哉
张子心统性情之说性是心之未发者情是心之已发
卷二 第 8a 页 WYG0714-0151a.png
者性无有不善其不善者情也譬诸水焉泉心也止而
不流者性也流而洋溢者情也流之不汩泥沙而清斯
濯缨者情之善也汩泥沙而浊斯濯足者情之恶也故
浊者流也非泉也浊乃流之所自为也岂泉之罪哉是
故不善者情也非心与性也心与性岂不善哉
心统性情之统非笼统总统之统乃统驭之统如将统
乎卒者也性非心以统驭则静无存养情非心以统驭
则动无省察是故用统御之说则词严矣
卷二 第 8b 页 WYG0714-0151b.png
天之生才性固无不善杂乎气质始有善不善之分善
则君子之才不善则小人之才是故君子之才刚而正
小人之才柔而邪气使之也岂君子有才而小人无其
才哉但小人之才用事邪也不能如君子之正也
人心不同如其面所谓心者人心也非道心也道心乃
仁义礼智之心无有不同若人心则耳目口鼻之私故
不同如其面
仁义不自生而生之者心也孺子入井不忍不忍便是
卷二 第 9a 页 WYG0714-0151c.png
仁餔啜不食不食便是义仁义皆生于心则心非槁木
死灰可见矣
终日对越在天所谓天者理而已理无时而不在故君
子无时而不敬终日对越在天只是不丧其敬而已耳
先儒谓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既发则可谓
之情不可谓之心观此则人之为不善者情也非心之
罪也
圣贤言性之善不是据理言之是有所指实明验而真
卷二 第 9b 页 WYG0714-0151d.png
见之如入井孺子勃然恻隐餔啜饮食咈然羞愧出门
大宾率然恭敬议论是非瞭然明白仓卒之间便如此
发见出来初非安排而应之则仁义礼智之性在中可
知若非本有性善在中如何仓卒便能发见此便是性
善指实明验处
董子曰道之大原出于天与孔子所谓太极两仪邵子
所谓道为天地之本者实相背盖太极者道也两仪者
天地也太极生两仪故道生天地非天地生道而道岂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14-0152a.png
原于天邪况大原非小原而大原即太极若太极出于
天而天何所出邪是未知孔子之旨者矣故邵子为得
孔子之遗意者此邵子之学所以非董子之所能及也
天地之性一诚而已故圣贤之学在先知性然后求实
之仁义礼智性也实仁实义实礼实智诚也圣人自无
不实贤人则欲其实故曰信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
之谓贤性焉安焉其性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诚也复
焉执焉其性思而后得勉而后中诚之者也圣贤之性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14-0152b.png
天地之性圣贤之诚天地之诚自是而入岂非与天地
同流者哉
两间之物惟人最贵鸟兽次之草木又次之此皆太极
理气之所赋予者也谓有贵贱高下则可谓无太极之
性则不可故曰天下无性外之物
两间之物与理皆以偶立物之独阳不生理之德不孤
立皆以两对物与理皆然耳程子止以理言未及乎物
其谓天地日月阴阳刚柔风雨雷电水火山川鸟兽草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14-0152c.png
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君子小人覆载清浊仁义善恶
性情中和才德爵禄贤否公私邪正是非得失穷通荣
辱动静屈伸消长吉凶休咎尊卑上下长幼左右前后
东西南北凡物与理皆以两对非但理也程子专以理
言愚复兼物与理推之如此
两间物数各以四成者天有四兽地有四方天有四德
四时人有四性四体字有四声物有四隅皆以四成亦
天地自然之数邵子尝言矣愚因而推广之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14-0152d.png
元亨利贞在一岁要一岁之始终在一世要一世之始
终在一事要一事之始终在一物要一物之始终此本
要理而言之推之以要事物亦无不合
 
 
 
 
 东溪日谈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