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284-A¶
284-A¶ 第 196a 页

* No. 284-A
重刻
大佛顶经玄文序

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
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
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
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
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合则双美失其宗趣者
离则两伤观大佛顶经第四卷云譬如虚空体非
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只此一言两疑冰释善
夫智者大师有言偏执法性生一切法何异自生
偏执梨耶生一切法何异他生例而推之纵谓法
性梨耶和合生一切法何异共生纵谓非法性非
梨耶生一切法又何异无因缘生繇此观之四句
无非是谤倘能妙达无生不起性计则四句虽不
可说有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谓真如不思议
熏生一切法谓梨耶是可熏性生一切法皆无不
可吾乃知智者大师真悟权实秘要故能于大佛
顶经未来之时悬合其旨趣若此之经来时智者
284-A¶ 第 196b 页 X13-0196.png
不可复作习台宗者昧于唯识习法相者迷于圆
理所以众解纷纷咸失纲要究义理之攸归大似
蚊咬铁橛判文字之下落亦如凿孔栽须旭于未
薙发日即曾研究此典每翻旧注迷闷实多后因
双径坐禅始解文字之缚复因数番讲演深理葛
藤之根并探二宗融以心镜直至温陵弘法方得
取笔疾书脱稿未几剞劂旋毕板留甘露戒坛不
能携至江外兹者幻游普德略露贼私诸友固追
不巳顿公发意重刊爰述片言以为弄引剖千古
未破之籓篱犯从来严设之禁忌位卑言高安免
于罪然在出世君子谅不以人废言也。

甲申春日古吴藕益智旭书No. 284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
284-A¶ 第 196c 页 X13-0196.png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玄义卷上并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 撰述
明菩萨比丘温陵道昉 参订

大佛顶者即心自性之理体也随缘不变融四科
而惟是本真不变随缘妙七大而各周法界喻冰
水之始终惟是湿性譬太虚之群相不拒发挥十
界一心事造与理具遍摄遍含一境三谛横辨与
竖历非并非别依此成自行因果故名如来密因
修證了义即此为化他因果故名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因果妙修全归性具化他力用宁隔体宗二
本明而金沙立辨二义决而华屋有门圆通既陈
信方便之无非圣性圆根既选知耳门之独利此
方明诲殷勤戒乘俱急道场安立显密互资无渐
次而立渐次能历之正助圆彰即位次而非位次
所历之转依如幻精研七趣秪因迷此大佛顶理
而妄受轮回谁达空华无别体详辨五魔本求悟
此大佛顶理而中途成惑那知妄想作根原是诚
一代时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
旨归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摧魔
外之实相正印也所以一念示人灭业障如翻大
地依教行道成菩提如观掌果智者大师闻名遥
礼不惮其劳般剌尊者剖膊远传不辞其苦智旭
生逢像季获遘雄诠自非大士神功曷繇染指特
284-A¶ 第 197a 页 X13-0197.png
以文圆义妙旨远趣深注疏虽多宗极未立悲了
义之尚隐痛迷津之孰告不辞固陋聊殚隙明遍
采众长折衷一理研精竭思再述玄文不敢与前
人苦较是非但自向斯经深求脉络愿我同仁虚
心著眼必有知其同异浅深违顺得失是矣。

崇祯巳卯春三月二十有七日下笔故序。

将释此经五重玄义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辨
用五教相释此五重有通有别通释七番具如法
华玄义兹不复出今别释中释名为二先就经中
所结五名彰存略次就今题通别诸字正解释。

** 初彰存略者
按经中佛答文殊问名共有五句一
曰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
如来清净海眼今仅存三字略去十八字以大佛
顶三字全示此经正体是故须存此体即是显密
圆诠之所依亦即显密圆诠之所显悉怛多般怛
罗无上宝印密诠不离此体也十方如来清净海
眼显诠不离此体也故但存三字而显密二教之
体摄尽无遗矣二曰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
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此名全略
以其单从用立近而复狭阿难性尼二人可以摄
入诸菩萨中菩提遍知二法可以摄入首楞严中
盖首楞严三昧为能得能入菩提心遍知海为所
得所入能所原自不二故也三曰亦名如来密因
修證了义此名全存以是一经宗要故四曰亦名
284-A¶ 第 197b 页 X13-0197.png
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此亦从体
与宗立名单约密诠是故俱略实则还是大佛顶
如来密因义耳显密本无二体亦无二宗故得以
显摄密五曰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此十二字从用立名略四存八亦是以显摄密。

** 次正解释
为二初通别合释次分句各释。

初合释者一切诸经皆有通别二名教行理三皆
论通别今大佛顶等一十九字名异众典故教别
同名为经故教通依教起行为行不同从一乃至
无量故行别会同常乐故行通理虽无名因门名
理理随于门四教一十六门入理故理别门随于
理一门所入之理即一切门理一切门所入之理
即一门理故理通此约一化以论通别次约一经
前后诸文能诠相异故教别所诠理一故教通二
十五圣方便多门故行别同證圆通故行通二十
五门各具全理故理别一门全理融摄诸门故理
通更约一题大佛顶即理了义即教首楞严即行
此皆偏举具论必备以对经字任运有通别意又
约一字所言大者梵语摩诃具含三义谓大多胜
大即是理多即是行胜即是教又理大故教行亦
大行多故教理亦多教胜故理行亦胜一字中无
量义一一义中义复无量况一句况一题况一经
况一切经耶通别合释竟。

次分文各释为二初释别名一十九字次释通名
284-A¶ 第 197c 页 X13-0197.png
经字。
释别名为二初拣定二正释。
拣定者一
切诸经别名无量取要言之不出七种一单法二
单人三单喻四人法五法喻六人喻七人法喻今
经正以人法为名略兼于喻法则有性有修人则
有因有果大佛顶性法也密因修證了义万行首
楞严修法也如来果人也诸菩萨因人也略兼喻
者佛顶现化表示众生本具性德是故显诠名大
佛顶经密诠名大佛顶咒从所表以立称亦得名
为喻也。

正释为二初分句广释二合辨大途。
初中三初
释大佛顶次释如来密因修證了义后释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
初释大佛顶复为三初约心法略
释次约佛法广释三约众生法例释夫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无差别性即是大佛顶性此之理性在
迷不减在悟不增一性一切性一切性一性随释
一法遍能通一切法胡须作此三释耶特以性德
在缠人莫能晓如暗室中宝谁能知者故必约佛
界三德以明其致而昧者又独让能于佛故必更
约九界三性以验其同十界并陈理事悉等而犹
不知两重三千同居一念便疑众生法广佛法太
高故必近约一念三因以识其要若知心佛众生
的无差别则言言显谛句句知宗为不了者作此
三番解释又恐滞句乘言者众说食数宝者多故
今先从近要指南庶可随文入观。
初约心法略
284-A¶ 第 198a 页 X13-0198.png
释者此大佛顶三字直指众生现前心性全彰一
经所谈理体也以吾人现前一念实无分齐亦无
方隅无有初后并无时劫竖穷横遍当体绝待不
可思议故名为大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
成体又云彼不变者元无生灭又云不汝还者非
汝而谁乃至又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等皆
直指此现前一念当体常遍无欠无馀譬如一刹
那中所见明月即是亘古亘今之月不可谓是月
之少分又如一点水中所现之月即是天上月之
全体不可谓是少分月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了了
常知不可昏昧故名为佛佛者觉也经云如是见
性是心非眼当知闻觉知性亦复如是又云头自
动摇见无所动手自开合见无舒卷又云觉所觉
眚觉非眚中又云闻实云无谁知无者乃至其形
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
汝销灭等皆是显出现前一念之觉性也以吾人
现前一念不可踪迹不可名状离过绝非用无穷
尽贵极无为不堕诸数故名为顶譬如佛顶虽是
妙相而不可见经云惟心与目今何所在又云以
何为心当我拳耀是故七处无所相想非体不可
指是不可指非既非明暗色空亦非觉闻知见等
皆是显此现前一念本自离一切相故也从来释
此三字或单约法谓此法是大觉最胜之顶法或
单约喻谓喻之以佛顶使不滞于见相或单约事
284-A¶ 第 198b 页 X13-0198.png
谓繇如来顶中化佛说咒故得大佛顶名或单约
理谓大即法身佛即般若顶即解脱譬如担板各
见一边若知全喻显法全事表理则群说纷纷合
之双义盖如来顶中所现化佛亦名无为心佛正
表众生本具性德而此性德本极尊贵如转轮圣
王梦为蚁子虽昏妄颠倒寻膻阶下而床上王体
依然如故又此性德既非有相亦非无相喻如佛
顶虽不可见而非无顶非无顶即如实不空义故
能从顶发辉现光现化不可见即如实空义故能
超诸戏论离即离非空与不空义似有二体实无
二即空不空圆融无二义故能非遮非照遮照同
时然则不离一喻三法宛然法身大故无所不统
般若大故无所不照解脱大故无所不融觉于真
谛故一空一切空觉于俗谛故一假一切假觉于
中谛故一中一切中一空一切空空无空相故无
有一法出过于空一假一切假假无假相故无有
一法出过于假一中一切中中无中相故无有一
法出过于中三字共显三德而非纵一字各具三
义而非横不纵不横名秘密藏七趣迷此而沉沦
迷亦不失二乘昧此而枯寂昧亦不减如来證此
为极果果亦非果菩萨悟此为真因因亦非因善
读经者能向此三字中识取自心则无上宝王不
求自致善观心者能向一介尔心中识此妙理则
无边法藏触处洞明故先约心法略释也。
284-A¶ 第 198c 页 X13-0198.png

次约佛法广释者心法圆具何所不周迷强不知
更观果德验果知因令自荐取所云广者不过广
其所略非谓心外更有佛法也复为四意一约事
释二约理释三约法释四约喻释虽似遍用古释
有二不同一者若但遍用古释不能相融今四释
各列而义实融通二者就今四释各论则名与古
同而义味迥别读者当自详之。
一约事释者经
初卷云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
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第七卷云斯
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
所说心咒又云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乃至化
佛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
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然后宣说神
咒又云亦说此咒名如来顶而结名中直云是经
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
净海眼故可约事直释谓此咒既是大佛顶咒此
经即名大佛顶经也夫事相法门必有所表且此
神咒释迦何不自宣乃现顶光化佛又此化佛何
故名为无为心佛良以释迦如来既巳示现出家
修道方證菩提众生习见谓是从父母以生身从
修證而尅果条然与我辈有殊曾不知其心性平
等故今顶现化佛表其非属修成秪是即心自性
方是法身无为天然妙觉尊胜第一应化之本法
身故称大妙觉故称佛尊胜故称顶此大佛顶的
284-A¶ 第 199a 页 X13-0199.png
是十界同具之心源耳近有解者因见经文顶光
化佛遂欲以大佛顶如来五字为句殊觉割裂文
旨不知只此三字巳足摄于化佛之事矣问曰既
云表法宁不滥下约理答曰彼则直约三德道理
此但托事表法仍属事释又问既有所表宁不滥
下约喻答曰彼则扩其不滞见相之喻无关于事
今则即事有所诠表与经中放光动地诸事同例
不与冰水叠巾等喻同例也。
二约理释者旧云
大即法身佛即般若顶即解脱三字分属义或可
然文则割裂且圆妙三德理绝纵横作此一途宁
殚实义今明大佛顶三字直诠果上三德而字字
圆具三意亦复非横所谓大者赞三德也法身体
大般若相大解脱用大所谓佛者詺三德也法身
本觉般若始觉解脱究竟觉又般若自觉解脱觉
他法身觉满所谓顶者表三德之究竟也法身更
无可上般若不可相见解脱放光现化故合名之
为大佛顶又一字中所具三义仍复各各圆具三
义大字三义者谓大多胜一往为语大是法身统
诸法故如经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等
多是般若照诸境故如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
合如来藏乃至于中一为无量等胜是解脱超一
切故如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等然法身亦多
亦胜般若亦胜亦大解脱亦大亦多法身多者遍
一切处无非法身经云阴入处界皆如来藏妙真
284-A¶ 第 199b 页 X13-0199.png
如性随举一阴一根一尘一识即是如来藏之全
体非是少分如千万人仰视圆月各见全体若各
各行各见圆月随之而去法身非一非多而说为
多亦复如是法身胜者既云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宁不最胜此易可知般若胜者第一波罗蜜多故
佛知见故般若大者如智如理无二体故如经云
惟妙觉明圆照法界等解脱大者不可思议解脱
当体绝待故如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胜净明
心本周法界等解脱多者法法无缚故如大涅槃
百句解脱亦如净名三十二门此经二十五圆通
等佛字三义者自觉觉他觉满一往为语自觉是
般若觉他是解脱觉满是法身然自觉者即是自
證三德觉他者即是令他亦證三德觉满者即是
自他不二又本觉即是性中三德始觉即是因中
三德究竟觉即是果中三德顶字三义者谓最尊
义不可见义放光现化义一往为语最尊是法身
不可见是般若放光现化是解脱然三德无不最
尊三德并不可见而能现所现一一无非三德全
体斯则文义俱妙秘藏泠然是故经云而如来藏
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火非六根非
六尘非六识界非十二因缘非四谛智得非六度
彼岸非如来三号非涅槃四德以是俱非世出世
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乃至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
284-A¶ 第 199c 页 X13-0199.png
非是即非即当知此即是大佛顶法之极證也盖
此如来藏心秪是众生本具理体惟佛以妙明不
灭不生合之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所谓发得本有
实无新得又复应知即此本具如来藏心非谓除
却十界依正假名之外别有一总相法门以为能
非能即能双遮照而以十界诸法为所非所即所
双遮照也特以不变之性炽然随缘正随缘处全
体不变故于十法界中若染若净若实若名若依
若正随拈一法即是全体如来藏心即复俱非俱
即双遮双照称性圆融不可思议夫随拈一法而
十界皆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者一往是大义也随
拈一法而十界俱非者一往是佛义也随拈一法
而十界俱即者一往是顶义也复次离即离非是
即非即者体大义也本觉义也最尊义也十界俱
非者相大义也始觉义也不可见义也十界俱即
者用大义也究竟觉义也现化义也乃至一义中
更复圆具三义可准思之复次如来藏心本自离
即离非是即非即遮照同时不可思议特以随缘
即不变故一切俱非不变即随缘故一切俱即又
不变随缘者即是举此一体三义而遍随十界迷
悟染净诸缘随缘不变者即是举彼十界迷悟染
净诸法无不当体即是此之一体三义是故一切
俱非名为如实空义一切俱即名为如实不空义
空与不空只是如来藏性法尔圆具二义而其体
284-A¶ 第 200a 页 X13-0200.png
元非空与不空故能双照空与不空所以经中但
称如来藏本妙圆心元明心妙妙明心元并无三
如来藏之名即阿难之所致问观音之所自述亦
皆但称空如来藏更无有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
来藏之两名后世不直明如来藏心所具三义而
条然安立三名遂使乘言滞句之流似谓三藏各
有别体亦可叹也约理释竟。
三约法释者此是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自住三昧是故最尊无上名
之曰大佛顶亦名第一义谛亦名胜义中真胜义
性亦名无上觉道亦名无戏论法亦名阿毗达磨
亦名真实圆通亦名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以要言之只是众生本具心性常不变而随
缘正随缘而不变迷之则生死无边类演若之狂
走悟之则涅槃本有喻神珠之元在惟此理为真
实故是大觉最胜之顶法也经中初则从胸卐字
涌出宝光遍灌十方诸如来顶次则十方如来顶
光来灌佛顶乃至说圆通巳世尊及十方佛五体
同放宝光互灌佛及诸菩萨顶皆即表示此最胜
法所谓依最胜理说教依最胜教起行依最胜行
还契此最胜理教行理三悉名大佛顶矣。
四约
喻者旧云喻之以佛顶使不滞于见相意谓佛顶
是相而不可见则不滞于相犹般若所谓若见诸
相非相即见如来此但即空意耳若善用之则成
衍教初门不善解之仍堕无相窠臼般若如大火
284-A¶ 第 200b 页 X13-0200.png
聚四边俱不可触触则被烧云何单约无相义解
耶今谓如来藏性不可以有相喻不可以无相喻
不可以亦有亦无相喻不可以非有非无相喻譬
如佛顶不可谓有相不可谓无相不可谓亦有亦
无相不可谓非有非无相若谓有相何以华严九
地善知识自云不可得见若谓无相何以此会大
众皆得仰观顶光化佛若谓亦有亦无相终属相
违若谓非有非无相徒增戏论如来藏性亦复如
是经云指皆是物无是见者又云而如来藏本妙
圆心非心非空乃至非我非净此即喻如佛顶不
可以相见也经云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又云而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乃至即我即
净此即喻如佛顶不可以非相见也经云见与见
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又云而如来藏
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此即喻如佛顶不可以亦有
亦无相见也经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又云而如来藏妙明心元是
即非即此即喻如佛顶不可以非有非无相见也
般若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古人云若见诸
相非相即不见如来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眉
毛在眼上又般若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予翻偈云若离色见我
离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乃至亦即
亦离不即不离均成邪道若善用之则四句即成
284-A¶ 第 200c 页 X13-0200.png
四门门门皆可入道故以佛顶喻如来藏须知若
喻若法无不圆离四谤圆具四门方无过各耳约
佛法广释竟。

三约众生法例释者夫大佛顶性含灵本有虽迷
悟天渊而体用悉皆平等故须就众生现前三障
点示三德令知演若纵未歇狂头原不失言三障
者一烦恼障谓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障三菩提
二业障者谓善恶不动诸有漏业偏真无漏业出
假神通非有漏非无漏业障三解脱二报障者谓
同居分段报方便变易报实报变易报障三涅槃
然三惑即三菩提何以故离菩提性无别惑故如
离目无瞪三业即三解脱何以故离解脱性无别
业故如离手无拳三土生死即涅槃何以故离涅
槃性无生死故如离空无华故曰惑即般若业即
解脱苦即法身又曰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也
问曰二句与三句若何相摄答曰菩提是究竟智
德照于菩提照于解脱照于涅槃名为般若之果
涅槃是究竟断德断于三惑断于三业断于三土
生死名为解脱之果菩提是如如智涅槃是如如
理理智不二即名法身经曰生灭名妄灭妄名真
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此之谓
也更以喻明经云如水成冰冰还成水夫冰与水
湿性是同坚流似异正谓九法界随于染缘迷本
藏性转菩提为烦恼转涅槃为生死喻以如水成
284-A¶ 第 201a 页 X13-0201.png
冰不惟失其流润之相并湿性亦几难辨矣然湿
性未尝不在湿性既在则流润之性亦未尝不在
是故性中所具缘了夺之但名正因虽云正因实
具缘了惟如来随于净缘悟本藏性转烦恼为菩
提转生死为涅槃喻以冰还成水不惟湿性昭然
亦且周流润泽然虽周流润泽实于湿性无增湿
性无增则流润之性亦无增也是故修中所有缘
了实惟性具虽云性具不废修功当知九法界之
七大如冰佛法界之七大如水而同一湿性也是
故九法界之七大与佛界七大同皆清净本然周
遍法界故今题称之为大前五大是心之相分根
大是心之见分识大即是心之异名是故九法界
之七大与佛界七大同属一心心即觉义故今题
称之为佛九法界之七大与佛界七大皆非因缘
自然非分别计度之所能知故今题称之为顶不
可谓水具大佛顶义而冰不具大佛顶义也又经
云如澄浊水乃至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当知九法界生死五阴喻诸浊水佛界法性五阴
喻纯清水清浊虽异体用并同体则同一湿性用
则同其流润若知浊水中有清水性必不弃浊水
而别求清水若见浊水能流能润即知不异清水
之能流润故但有澄浊法别无求清法若约浊水
外无清水义则云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若约
澄浊水方得清义则云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
284-A¶ 第 201b 页 X13-0201.png
涅槃不有即义那成转义不知众生在迷大佛顶
法那得诸佛所證大佛顶法所以经中始就见精
曲显次历阴入处界普会后约七大畅谈乃至具
明如来藏心俱非俱即俱遮俱炤无非直显一切
众生现前依正色心等法无不法尔如斯岂谓离
彼浊水体用别求清水体用哉设不肯信一切众
生本具大佛顶法或虽仰信本有而不达现前烦
恼业苦即是大佛顶之全体大用则何以狂心顿
歇歇即菩提譬如本无头者更不怖头之无又若
无怖头狂走之人亦更无悟头狂歇之人矣且夫
十因六报一一唯心离心无体惑大故业亦大业
大故苦亦大何非大义自心起惑自心造业自心
受报始终因果俱不离心何非觉义惑无内外体
相业无积习形相报无来去处相何非顶义且十
因必受十果宁非密因之致六报交于六根宁非
互用之理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宁非横遍之徵此
方劫尽转寄他方宁非竖穷之性地狱既尔馀趣
可知故知十二类生二十五有总彼七趣升沉若
灵若蠢若善若恶若乐若苦一一皆是大佛顶不
变之性举全体以随缘而即彼正随缘时一一皆
即大佛顶性始终不变之全体经云于妙圆明无
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空喻不变藏心华喻
随缘七趣全空是华全华是空岂可谓华来空去
华灭空生也哉六凡既尔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亦
284-A¶ 第 201c 页 X13-0201.png
复可知彼虽不达大佛顶性妄取偏真幻有但中
以为极致而大佛顶性岂彼三乘所能改变所能
割裂且设非大佛顶性不变随缘全体之力何处
更有偏真幻有但中可取譬如摩尼宝珠愚者不
知用贸一衣一食而宝体何尝减损又如日轮当
空光入一隙非繇全日那有隙光昧者观隙光而
疑日论之小智者因隙光可窥日轮之全九界众
生所具大佛顶之全理亦复如是此众生法亦即
心法非于心外别有众生亦即佛法非于佛法外
有众生非于众生法外有佛法是故能于一众生
法中具见一切众生法一切佛法一切心法无非
大佛顶法者便能于一佛法中具见一切佛法一
切心法一切众生法无非大佛顶法亦能于一切
法中具见一切心法一切佛法一切众生法无非
大佛顶法此之谓善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与
共读此经不招数宝之讥不堕无闻之祸矣释大
佛顶竟。

次释如来密因修證了义复为二初分释次合释。

分释为四初释如来次释密因三释修證四释
了义。
初释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故名如来此经云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性真常
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皆约法身释也
转法轮经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经云明
极即如来皆约报身释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
284-A¶ 第 202a 页 X13-0202.png
成正觉此经云自觉巳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皆
约应身释也复次真谛为如实道一切智为正觉
断见思为自觉令他断见思为觉他是藏通如来
也中谛为如实道一切种智为正觉断无明为自
觉令他断无明为觉他别圆如来也复次出二谛
外是第一义谛不分别二边是名正觉断十二品
无明为明极别教如来也即二谛是第一义谛一
心三智是名正觉断四十二品无明皆尽为明极
圆教如来也复次法身本有报身修成应身起用
别教如来也三身全是性具亦复全是修显性修
不二圆教如来也今正指圆教如来乃修德之究
竟称性之极果也。
次释密因者不生不灭为本
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證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故
称为密又正因佛性缘因佛性了因佛性圆具圆
修圆发不纵不横不并不别故称为密又经云汝
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又云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
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證渐次深入
夫奢摩他者一心三止也毗婆舍那者一心三观
也奢摩他微密观照者止观不二也从圆境谛起
圆止观以圆止观炤圆境谛如外无智智外无如
故称为密又经初阿难见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
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即是问
此密因以三德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如世∴字如
284-A¶ 第 202b 页 X13-0202.png
天三目斯则名为秘密之藏所问妙奢摩他三摩
禅那亦复如是奢摩他是体真止亦是空观三摩
是方便随缘止亦是假观禅那是息二边分别止
亦是中观又奢摩他即一心三止三摩即一心三
观禅那即止观不二三若定三则不名妙三若定
一亦不名妙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即一恒三即三
恒一三一不可思议方名为妙妙即是密又经初
佛酬阿难之请首即告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
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次则破缘影之非心显见性之实相会四科以归
理明七大之性具乃至结归如来藏心俱非俱即
并遮并炤更无一言谈及修此三昧之方但显吾
人本性圆妙三谛之理当知达此理性自成妙修
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名为密复次圆顿止
观是成佛因而大佛顶性又是圆顿止观之因即
名因因如来无上菩提是止观果以此果果而为
因因因果理微不可思议故名为密。
三释修證
者修有缘修真修證有分證满證若言四善根位
生灭道品为缘修见谛巳后重虑缘真为真修者
藏教意也若言性地相似无生空慧为缘修见地
巳后真无生慧为真修者通教意也若言住行向
次第三观为缘修登地中道实观为真修者别教
意也若言十信相似一心三观为缘修住后一心
三观无功用道为真修者圆教意也若言断见惑
284-A¶ 第 202c 页 X13-0202.png
为分證断思惑尽为满證者藏通意也若言初断
一品无明登欢喜地为分證断十二品无明为满
證者别教意也若言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成就慧
身不繇他悟为分證乃至五住究尽二死永亡圆
满菩提归无所得为满證者圆教意也今明圆修
圆證故称修證了义。
四释了义者空假非了中
道为了隔历非了圆融为了旧以此二字单属言
教今谓不然教行理三同称了义经云惟垂哀悯
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夫中道即了义理
也无戏论即了义行也开示即了义教也又了义
即第一义第一义属理又了义即决定义决定义
属行说此理行皆名为教自行化他皆名为行教
行所契皆名为理胡得作偏释耶。

次合释复为二初约显说释次约密咒释。
初约
显说释者谓圆教妙觉极果不过以此性具大佛
顶理而为妙密真因故缘修真修分證满證无非
了义所谓名字了义乃至究竟了义也若藏通极
果全不知此大佛顶理所以若修若證始终非了
若别教极果推其初心虽仰信此大佛顶理以为
但是佛法不知即是现前心法及众生法所以缘
修非了真修方了又分證虽了满證未了也问曰
大佛顶性既云统一切法则十界因果总不离此
何得简去藏通别教三种极果答曰虽一切不离
此性而知与不知自别虽分知与不知而离此决
284-A¶ 第 203a 页 X13-0203.png
无异因当知此之密因在圆佛即是妙密以始终
皆知故在别佛即是微密以始不知终方知故在
藏通极果即是秘密以始终皆不知故。
次约密
咒释者经云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
知觉乃至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
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又云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当知即是以此大佛顶咒而为密因故若修若證
无非了义也此密亦有三义以此五会神咒全是
密诠大佛顶心故名咒心亦名心咒即妙密义以
此神咒如仙陀婆惟菩萨智臣能解即微密义以
此神咒但可诵持不可翻释即秘密义释如来密
因修證了义竟。

后释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亦为二初分释次合释
分释又三初释诸菩萨次释万行三释首楞严。

初释诸菩萨者诸是众义约时处则十方三世约
解行则遍圆权实菩萨是梵语具云摩诃菩提质
帝萨埵此翻大道心成就众生今略称但云菩萨
或翻大士或翻开士亦翻始士始发心故亦翻高
士超一切故正翻觉有情虽巳觉悟犹带缘情单
约当体释也以菩提道觉悟有情单约利他释也
觉道是所求有情是所化双约二利释也三大阿
僧祇劫伏惑利生功德成满直至树下方断结者
藏菩萨也亦自断惑亦化众生正使虽尽扶习润
生者通菩萨也知有中道佛性用次第三观断惑
284-A¶ 第 203b 页 X13-0203.png
利生者别菩萨也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始
至终圆伏圆断圆成二利者圆菩萨也即此经始
自乾慧终至等觉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是也科简者
时处则通收十方三世经云过去诸如来斯门巳
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觉人当依
如是法也解行则简偏取圆简权取实经云诸修
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等
皆繇不知二种根本又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
劫相倍也。
次释万行者万是此方总数表其最
多行是修德都名不出二种谓慧行行行般若名
慧行五波罗密名行行慧行名正行行行名助行
又助行有显有密清净律仪为显行坛仪心咒为
密行又涅槃明五种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
婴儿行五病行圣行天行为上求佛道之行梵行
婴儿行病行为下化众生之行又有次第五行一
心五行如是等种种分别不同故总名万行今且
依次第五行略出其相一圣行者复有三种谓戒
圣行定圣行慧圣行戒圣行者所谓具足根本业
清净戒前后眷属馀清净戒非诸恶觉觉清净戒
护持正念念清净戒回向具足无上道戒经云要
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此即业清净戒又云
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此即馀
清净戒又云心灭贪淫持佛净戒而四明诲中一
一皆约心说即是觉清净戒又云心尚不缘色香
284-A¶ 第 203c 页 X13-0203.png
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又云必使淫机身心俱
断断性亦无即是念清净戒又云若得妙发三摩
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
盗不淫云何更堕杀盗淫事又云欲得菩提要除
三惑当知即是无上道戒也定圣行者一世间禅
二出世禅三出世上上禅世间禅复二种一根本
味禅二根本净禅一味禅者即四禅四等四空总
名十二门禅一切凡夫外道以六行观修之所谓
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但以隐没故有垢故无
记故名为味禅隐没者闇證无观慧有垢者地地
生爱味无记者境界不分明此经所明色界有十
三天除五不还无色四天除钝罗汉馀皆是此禅
定果报故云一切世间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
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
染不生无留欲界乃至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
轮转此之谓也二净禅者名相与味禅不异但以
不隐没故无垢故有记故与上相反谓佛弟子修
之有观慧不味著境界分明故名净禅此又三品
一者六妙门禅谓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二者十六特胜谓知息出知息入等亦名安那般
那三昧此经周利调息法门似之三者通明禅观
息色心三事不可得此经孙陀观鼻端白似之巳
上三品具在禅波罗蜜须者寻之二出世禅者有
四种一观禅谓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
284-A¶ 第 204a 页 X13-0204.png
二练禅谓九次第定三熏禅谓师子奋迅三昧四
修禅谓超越三昧也三出世上上禅者即地持所
明九种大禅又经初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
严王第六卷云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
思议佛母真三昧若约别对当机则独指观音耳
门三昧若约真实圆通实无优劣前后差别则遍
指二十五圣三昧无非出世上上禅也慧圣行者
即是四圣谛慧此复四种一生灭四谛慧二无生
四谛慧三无量四谛慧四无作四谛慧生灭四谛
慧者观三界二十五有依报正报若乐若苦皆是
三苦之聚逼恼众生无常无我不净虚假无一可
乐是苦谛慧知见思二感有漏善恶不动三业皆
是三界受生之因誓不复造是集谛慧以四念处
破四颠倒别相总相善巧正勤如意根力觉道向
涅槃城慈悲誓愿广行六度除自他烦恼业苦是
道谛慧倒不起则业不起业不起则果不起是灭
谛慧无生四谛慧者观不净色色性自空如镜像
无实洞达五阴空无所有解苦无苦而有真谛名
苦谛慧知集繇心心如幻化起集亦幻一切爱见
与虚空等名集谛慧所治如幻能治亦然名道谛
慧法本不生今何所灭设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
设为如幻如化名灭谛慧也无量四谛慧者所谓
苦有无量相分段变易二生死皆苦也集有无量
相五住烦恼漏无漏业皆集也道有无量相半满
284-A¶ 第 204b 页 X13-0204.png
权实正助诸行皆道也灭有无量相半满权实一
十六门所会之理皆灭也遍知十界假实差别名
苦谛慧遍知十界惑业因缘名集谛慧遍修半满
正助诸行名道谛慧遍达半满诸门理谛名灭谛
慧也无作四谛慧者知涅槃即生死名苦谛慧知
菩提即烦恼名集谛慧知烦恼即菩提名道谛慧
知生死即涅槃名灭谛慧此经二十五圣约初心
方便则四种四谛慧行各各不同约證入圆通则
惟是无作四谛慧也无作四谛慧成则具二十五
王三昧能破二十五有法华所明普门示现及此
经所明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即其验
也二十四圣亦皆具證但非此会当机故不说耳
二明梵行者梵是净义无二边爱见證得故名为
净即是无缘大慈大悲大喜大舍遍拔法界众生
苦遍与法界众生乐非馀梵天所修四无量心亦
非藏通二教所修生缘法缘等慈悲也经云一者
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
者下合十方一切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即是
其相亦是二十五圣之所同證而观音当机故详
说之三明天行者天是第一义天此经亦名为涅
槃天识阴初破即巳明悟登圆初住从此发行进
趣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心十地等觉乃至圆满
菩提归无所得皆是繇理成行故名天行四明婴
儿行者既證无缘大慈观众生有种种小善之机
284-A¶ 第 204c 页 X13-0204.png
若无菩萨开发不得生长故以慈善根力和光利
行令诸众生得见菩萨同其始学或示五戒十善
之行或示色无色界因行或示藏通别教种种诸
行以此俯同群小提引成就如此中所明三十二
应随何类说何法即其事也五病行者既證无缘
大悲观一切众生病则是我病故示同其病而度
脱之即如阿难于空王佛所巳发菩提之心今方
示堕淫室悔责多闻深发大教普利未来又如三
十二应中天龙药叉等恶趣众生乐脱五伦即皆
现身而为说法亦其事也次第五行竟言一心五
行者即是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圆五行也涅
槃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
今经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
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云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又云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皆即
指此一心圆五行也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即圆圣行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即圆梵行
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證渐次深
入即圆天行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
轮转与其同事称赞佛乘即圆婴病两行也圆天
行成故称大雄圆圣行成故称大力圆梵行婴病
行成故称大慈悲大力故名妙湛大慈悲故名总
持大雄故名不动又五行总无二相故名湛五行
互具诸用故名总持五行惟是一性故名不动阿
284-A¶ 第 205a 页 X13-0205.png
难亲悟自心如来藏性所具五行方知世尊果上
所證五行一一无非三德秘藏而赞之也谓依藏
性随缘不变义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即成圣
行依藏性不变随缘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种种
示现即成梵行及婴病行藏性随缘不变不变随
缘之理即是天行初心知此名字五行依此起观
观行五行观成解发相似五行解深发證分真五
行圆满菩提究竟五行从始至终一心圆具是故
名为一心五行今更约三种增进修行渐次点示
其相严净戒律永断淫心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身
心快然妙圆平等即戒定慧圣行永断五辛不餐
酒肉无啖生气即慈悲梵行一切如来密圆净妙
皆现其中即是天行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
行无相负累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即具
婴病两行是人即获无生法忍谓五行功成證圆
初住也以要言之始从乾慧终至妙觉无不以三
渐次为能历故曰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而此三渐次行第一第二是助行第三违现业是
正行正助二行摄一切行罄无不尽故得标名为
万行也。
三释首楞严者梵语首楞严三昧此云
健相分别正定得此三昧者知诸三昧行相多少
深浅如转轮圣王主兵臣宝能知兵力多少所住
至处无能摧伏此三昧宝亦复如是按藏中别有
首楞严三昧经三卷专明此定功用威力似是深
284-A¶ 第 205b 页 X13-0205.png
位菩萨所修与今经初心方便稍异今不依此释
首楞严也涅槃经云首楞严者一切事竟严者坚
因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今正依此释名
兼摄健相分别之义言一切事者所谓五阴六入
十二处十八界及七大也言毕竟坚固者所谓皆
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本如来藏常住
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皆悉清净本然周遍法
界也言健相分别者所谓善知五阴浊相及澄浊
得清相善知入处界大流相所相及入流亡所相
善知二十五门显密修證各有能历三渐次行所
历五十五位始终差别及平等相善知一念迷惑
能起七趣升沉诸因果相善知修奢摩他毗婆舍
那所现微细诸魔事相故名健相分别也复次约
阴入处界七大等事明毕竟坚固者仍为十意一
毕竟理二毕竟誓愿三毕竟庄严四毕竟智断五
毕竟遍知六毕竟道七毕竟用八毕竟权实九毕
竟利益十毕竟无住一毕竟理者谓阴界七大等
皆即如来藏性圆三谛理天然性德离过绝非凡
十法界若依若正若色若心随举一尘随举一念
随举一事随举一名一一无非三德秘藏全体大
用更无少许事理不具此中经云此见及缘元是
菩提妙净明体又云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其性真
为妙觉明体又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
周遍法界等又云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
284-A¶ 第 205c 页 X13-0205.png
则有俱现乃至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是
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等而结之以如来藏
性俱非俱即双遮双炤此理方名毕竟尚非出二
边之中道可比何况灭色即色二种真谛耶二毕
竟誓愿者谓知涅槃即生死菩提即烦恼故有随
染缘之阴界七大如水成冰遂起同体大悲发无
作二誓遍十界自他苦集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
恼无尽誓愿断又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故
有随净缘之阴界七大如冰成水遂起无缘大慈
发无作二誓遍与十界究竟道灭曰法门无量誓
愿知佛道无上誓愿成经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
度如是恒沙众乃至舜若多性可销亡铄迦罗心
无动转夫得果必兼法门度众必断烦恼今繇既
悟藏性称性而发所以终无动转当知即是无作
四弘誓也又云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
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众生与诸众生同一
悲仰又云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又云自
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巳圆能觉他者
如来应世如此皆明异竟誓愿尚非依无量四谛
所发弘誓可比何况依生灭无生四谛所发弘誓
愿耶三毕竟庄严者谓知阴界大等即是性觉妙
明本觉明妙而修圆顿止观依明妙照而常寂义
成奢摩他一心三止依妙明寂而常照义成毗婆
舍那一心三观依妙明明妙寂炤无二体义于奢
284-A¶ 第 206a 页 X13-0206.png
摩他微密观炤平等无二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此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
藏又云静极光通达寂炤含虚空又云奢摩他中
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證如此皆明毕竟庄
严尚非次第止观可比何况体析等止观耶四毕
竟智断者谓知阴界大等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
动周圆妙真如性以圆顿止观圆破三惑圆显三
谛不离谛而有惑不离惑而有谛破无可破显无
可显方名毕竟破显就惑破处烦恼即菩提说名
智德就理显处生死即涅槃说名断德又炤理故
名智惑破故称断经云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
登无上觉又云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
从人得又云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譬如金矿杂于
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
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又云去泥纯水名为
永断根本无明又云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
净如此皆明毕竟智断尚非次第三智仅断无明
十二品者可比何况偏空智慧秪断界内见思者
耶五毕竟遍知者谓知阴界大等本如来藏不变
随缘随缘不变若迷此阴等诸法妄计因缘自然
和合及不和合则有十界苦集十二因缘六蔽尘
沙无明等名之为塞若悟阴等诸法当体即是三
德秘藏则成十界道灭灭因缘智六度一心三观
等名之为通于塞知破于通知护经云灭尘合觉
284-A¶ 第 206b 页 X13-0206.png
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又云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
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
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
繇又云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
如此皆明毕竟遍知尚非历别五眼可比何况法
眼及天眼耶六毕竟道者谓知阴界大等一一非
净非不净双炤净与不净名身念处一一非苦非
乐双炤苦之与乐名受念处一一非常非无常双
炤常与无常名心念处一一非我非无我双炤我
与无我名法念处一身念处一切身念处一受念
处一切受念处一心念处一切心念处一法念处
一切法念处是名圆四念处恶灭善生名正勤定
断成就名如意足五法增长名根根破障名力分
别道用为觉分安稳道中行为正道繇此圆入一
切法门经云我又获是圆通修證无上道故获四
不思议无作妙德又云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
如幻十种深喻如此皆是明毕竟道尚非无量道
品可比何况无生生灭诸道品耶七毕竟用者谓
知阴界大等虽复理性平等清净而无始妄习事
障偏强须加事助以开圆解虽用事助一一还与
圆理称实相应经云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
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
神咒又云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如来于大悲
光来灌其顶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
284-A¶ 第 206c 页 X13-0206.png
七日乃至道场仪轨事事皆表圆顿乘法如此皆
明毕竟助用故至果成便名三轮不思议化当知
事相虽同收功永别圆人对治岂前三教所能比
耶八毕竟权实者谓知阴界大等如来藏性非权
非实非因非果而能成就一切权实因果以不达
阴等空故则有世间魔外种种诸位以但知阴等
空寂不达其即假故则有出世声闻缘觉种种诸
位以但知阴等体空如幻不达其即中故则有历
别种种诸位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
属皆繇不知二种根本又云将欲复真欲真巳非
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此之谓也以了知
阴等本如来藏即空假中则有圆顿种种诸位经
云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
提路此之谓也知前三种诸位则善知权知后圆
顿诸位则善知实知此如来藏中同体权实则知
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是名毕竟权实尚非教权證
实可比何况教證俱权者耶九毕竟利益者谓知
阴等本如来藏觉悟无惑则凡内外强软诸魔永
不能动经云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又云然彼
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
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煖气渐邻
不日消殒又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
始成就不遭岐路直至菩提无诸少乏此是自利
284-A¶ 第 207a 页 X13-0207.png
毕竟自利既尔他利可知是名毕竟利益尚非四
荣利益可比何况四枯耶十毕竟无住者谓知阴
等藏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言妄显诸真妄真同
二妄是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二边不住中
道经云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
指超无学又云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
无所得是名毕竟无住尚非不住但中似解可比
况仅不住偏真似解者耶此十种毕竟从始至终
通修彻性纵令在迷理本毕竟初知此理即名字
毕竟依此修观即观行毕竟解发根净即相似毕
竟进破无明即分證毕竟成无上道即毕竟毕竟
而总约阴界大等为所观境故言一切事毕竟坚
固也。

次合释者谓圆教一切菩萨亦惟繇此大佛顶理
故能一心具足万行而十八界七大随举一事皆
悉毕竟坚固始终修證无能摧伏若不悟此大佛
顶理则虽积集万行而于一切事法终非毕竟坚
固且如藏通菩萨始终不知大佛顶理故虽事度
理度历劫辛勤终归灰断不名坚固别教菩萨初
心不知登地方知虽获坚固犹未毕竟惟圆教菩
萨先悟此大佛顶理以为真因所以十八界七大
随举一事为所观境皆得毕竟坚固也然前三教
菩萨虽繇不知此理未得毕竟坚固实非离此大
佛顶理别有差别因果可得故依对待义则须简
284-A¶ 第 207b 页 X13-0207.png
去约绝待义仍无所不收且如尼沙陀初观不净
药王昆季初作世医迦叶以然灯涂像为缘因周
利以调出入息为方便乃至火头观煖气以息淫
持地从平地以积行种种权行总入圆通自非大
佛顶理平等法性本具功能何繇一切事行皆得
毕竟坚固也哉分句广释竟。

二合辨大途者经题三句秪是体宗用三亦是性
修人法因果并举亦与经初所唱大定之名符合
言体宗用者大佛顶是境妙全彰经体如来密因
修證了义是智妙显示经宗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是行妙示经力用虽了义非无大用万行不离真
宗且约智妙属宗行妙属用一住分之又修證非
无妙行首楞非无妙智且约如来为自行因果菩
萨为化他因果一往分之言性修人法因果者大
佛顶即如来藏性非因非果因果所依也如来是
果人密因修證了义是果彻因源菩萨是因人万
行首楞严是因该果海言符合定名者经云有三
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
门超出妙庄严路夫具足万行即诸菩萨万行也
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即如来密因修證
了义也若文若义皆悉允合但经中取大佛顶性
德及首楞严修德合成三昧之名总显全性起修
全修在性之妙而以具足万行二句别显三味功
能旨趣题中直将此十九字一气贯下正显达性
284-A¶ 第 207c 页 X13-0207.png
之因方为密因达性之修修方了义达性之證證
方了义达性之行一行一切行方名具足万行达
性之事全事即理方得毕竟坚固是知首楞严名
虽属于修而全繇于大佛顶性所以经中广开圆
解欲人即性成修但依此教理成就首楞严行则
智断因果等无一非首楞严矣又何俟于再分别
耶释别名竟。

次释通名为二初正释经字二历法明经。
初正
释者梵语修多罗或云修单兰或云修妒路或云
素怛缆总是彼方楚夏不同此土或翻为契或翻
法本或翻为线或翻善语教或翻为经或云无翻
含五义故一法本义亦云出生二微发义亦云显
示三涌泉义四绳墨义五结鬘义智者大师和融
有无复于翻五含五各作三义释之即是教行理
三所谓契缘契事契理乃至结教结行结理教指
世界悉檀具如法华玄义广明兹不具出今约此
方经字训法训常释之法者可轨义常者不变义
可轨者教可轨行可轨理可轨经云是佛顶光聚
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又云如是法门先
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又云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教
可轨也经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行可
轨也经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又云精真妙明本
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理可轨也不变者教
284-A¶ 第 208a 页 X13-0208.png
不变行不变理不变经云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
如此说即波旬说教不变也经云过去诸如来斯
门巳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又云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
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
事无有是处行不变也经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
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又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
妙理不变也。
二历法明经者若从佛及四依闻
法则音声为经若从卷帙则色尘为经若法行人
历法观察则法尘为经若他国土有以光明作佛
事者亦是色尘为经香积佛国即是香尘为经以
香饭作佛事兼取味尘为经或有佛国以天衣作
佛事即是触尘为经复次悟者一切是经迷者一
切不知是经且如佛正说法有时四百九十八人
意中罔罔则与清风过耳何异而古人或闻击竹
或闻淫词或闻估肉俚言皆即悟道则何声非经
又如黄卷赤牍种种庄严牛羊鸡犬视之则与草
木瓦石何异而古人或见桃华或观流水或观块
破皆即悟道则何色非经复次佛斥阿难云汝等
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既曰非得法
性是未悟理既不悟理即不成行既不成行则教
道亦虚而憍陈那于佛音声悟明四谛既巳悟理
验必成行既巳成行则验教非谬故知经体不殊
迷悟自异且尼沙陀观色色即是教行理童子闻
284-A¶ 第 208b 页 X13-0208.png
香香即是教行理药王尝味味即是教行理毕陵
伤刺痛即是教行理乃至六根六识七大亦复如
是以要言之根尘诸法一一本即如来藏性性不
可变法尔可轨举体既即理经那得不是教经行
经故于一一法中能见大佛顶理者则一一无非
如来密因修證了义一一无非诸菩萨万行首楞
严矣此经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
部录出别行即是以处彰名言灌顶部即密部也
若经中所结五名显密互彰若今题存三略二以
显该密乃结集家善巧若后世称此经名畏于繁
文直云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合经中王三昧名亦
复略摄性修旨趣巳尽诚为无过若近世喜简直
呼为楞严经理固无碍奈与藏中首楞严三昧经
相滥今谓圆顿妙诠互融互摄既可直云楞严经
亦何不可直云万行经了义经密因经佛经菩萨
经耶然虽互摄互融而性修理事亦仍不分而分
自应以性摄修以理摄事似宜直称大佛顶经则
经体既显不滥他帙亦两便也释名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玄义卷上
284-A¶ 第 208c 页 X13-020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