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041a 页
卷一 第 1041a 页
No. 1445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
卷一 第 1041b 页 T23-1041.png

苾刍,于其夏中,遂向馀处人间游行,不善护
身,伤杀虫蚁。时诸外道,咸起讥嫌,作如是
语:「此沙门释子,无有慈悲,夏中游行,杀诸虫
类,不异俗流。然诸禽兽,于四月中,尚居巢
穴,不远出外。然此秃头沙门,不作安居,不知
收摄,安在一处。既无轨式,谁复于斯以衣食
施?」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我缘此事,今制
苾刍作安居法,于三月中,住在一处。」时诸苾
刍闻此语已,不知云何作安居法?佛言:「先于
五月十五日,可于住处洒扫清净牛粪涂地,
所有卧具聚在一处,乃至洗足盆。众既集已,
应差一苾刍为掌卧具人。若有五法者,即不
应差。云何为五?谓有爱、恚、怖、痴,不知卧具分
与不分。翻前五法,是即应差。应如是差:敷坐
席、鸣揵椎,言白众集,先问苾刍某甲:『颇能
为夏安居僧伽分卧具不?』彼答言:『能。』次一苾
刍应先作白已,次为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乐与夏安居僧伽
分卧具。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
差苾刍某甲,为夏安居僧伽作分卧具苾刍。
白如是。』『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乐与夏安
居僧伽分卧具。僧伽今差某甲苾刍,为夏安
居僧伽分卧具。若诸具寿听某甲苾刍为夏
安居僧伽分卧具者默然,若不许者说。』『僧伽
已许某甲为夏安居僧伽作分卧具苾刍竟,
僧伽已听许,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佛言:「我今为诸苾刍,制分卧具法。其授事之
人,应先为僧料理筹已,次于明日敷坐席,鸣
卷一 第 1041c 页 T23-1041.png

饰,安竹箱中,名香普熏,白氎覆上,筹长一肘,
置上坐前。次宣制令:『大德僧伽听!于此住处,
所有制法,若诸大德乐此安居无违背者,当
可受筹。诸苾刍众,于此夏中不应更相诘责,
云破见、破戒、破正行、破正命。如其仁等知有
犯者,即于今时可论其事,无宜夏中更相举
发,恼诸苾刍不安乐住。』作是告已,次分卧具。
令一苾刍擎筹盘在前,其收筹者持空盘随后,
大师教主先置一筹,次向上座前住,上座亦
应少离本座,蹲踞合掌,受取其筹。然后安详,
置空盘上。如是次第,乃至行末。若有求寂身
既不来,阿遮利耶、邬波驮耶代取其筹。次取
护寺天神筹。既总行已,应数其筹。白大众言:
『于此住处,现受筹者,苾刍有尔许、求寂若干。』
又分卧具苾刍,持诸锁钥,安上座前,白言:『大
德!某房有衣有利,如其乐者取之。』若上座不
取此房,应与第二上座。若第二上座取此房
者,其旧住房应与第三上座。如是展转,乃至
僧伽众末。第一上座见与第二上座之时,便更
索者,初索之时,不应即与;第二索时,亦不须
与;第三索时应与,然上座得恶作罪。如是展
转乃至众末,如前次第得越法罪,准上应知。」
然于住处,所有房舍悉皆分尽。客苾刍来,无
房可与。世尊告曰:「应留一房并其卧具,拟客
苾刍。」时诸苾刍遂留门屋下廊檐前,及以踏
道与客苾刍,佛言:「不应留门屋下乃至踏道
与客苾刍。此之处所,乃是众鸟所居,非人住
处。」佛言:「应令一苾刍知僧伽利养,别留一房
卷一 第 1042a 页 T23-1042.png

应捡看虫及蜂窠。蜂若出窠,即应除去;儿若
未出,应以线悬系置馀处,长成自去。其有客
苾刍来,应给卧具。若其人少,人各与一。必若
人多,二人共一,或三共一。」
有诸耆宿苾刍,既
得重大毡褥,移动致难,不知云何?佛言:「若耆
宿苾刍不能移动,有小苾刍,应令依止。分卧
具已,即应告曰:『若无儭物,不应辄卧,亦不应
以小物垢腻破碎疏薄之类,用替僧祇卧具。』
其受事人巡房观察,见非理者准事治罚。若
小年者,应告二师,令其呵责。其捡行房舍苾
刍,每月十五日,巡房观察。若受用卧具不如
法者,白大众知,夺取卧具,仍为治罚。若依止
门人,应告其师,收取卧具。
「大众和集时,应告
白曰:『诸具寿!今此住处,有尔许人,当依某甲
为施主,依某村坊为乞食处。以某甲为营
事人,某甲为瞻病者,于此住处,应作安居。』时
诸苾刍等,应捡行邻近村坊乞食之处。既观
察已,情爱乐者,各自念言:『我于此处,堪作安
居。乃至同梵行者,不生忧恼。设复生时,速能
除灭。所有安乐未生者令生,其已生者劝令
增进。村坊乞食之处,不生劳苦。若我病患,有
供侍人,给我医药,饮食所须,皆悉充济。』作是
念已,应入屏处,对一苾刍,具修威仪,随年致
礼,蹲踞合掌,作如是说:『具寿存念!今僧伽
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刍某甲,亦于五
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刍某甲,于此住处
界内,前三月夏安居。以某甲为施主,某甲为
营事人,某甲为瞻病人,于此住处,乃至若有
卷一 第 1042b 页 T23-1042.png

二、第三亦如是说。所对苾刍,应云:『奥算迦。』答
云:『娑度。』若有因缘,不及前安居者,听作后安
居,准前应作。既安居已,不应出界宿。若有因
缘,须出去者,不应经宿。」
时众村中,有一长
者名曰忧陀延,其家大富,多有财物及以衣
裳。是时长者于其家内,多出衣食,别为一库,
拟欲供养苾刍僧伽。即时遣信,往诣室罗伐
城,请诸苾刍僧伽曰:「于某村中,长者某甲作
如是言:『于我家中,多有衣服饮食。今欲供养
大德!愿垂哀受。』」时诸苾刍报使人曰:「其长者
家,去此远近?」答曰:「去此强三踰缮那。」诸苾刍
等即作是念:「去此甚远,我等欲去,齐暮得回
还不?」各作是言:「去此既远,至暮不及回来。」「世
尊制我等安居,不得出界外宿,不知如何?」即
便不去。时彼象村侧近,别有苾刍于彼安居,
即便受请。既受请已,多获衣食,三月夏安居
满已,著衣持钵,往室罗伐城。渐渐游行,遂到
彼城,诣一寺所。时有苾刍,即前迎接,代收衣
钵,安置房内。主人问曰:「从何而来?何处安
居?」客便答曰:「我等比在象村之侧,三月安居
满已,从彼而来。」主人问言:「汝等安居和合、乞
食不以此为苦耶?」答曰:「我等于彼安居,甚为
安乐衣食丰足,不以为苦。」即便问曰:「汝等云
何于彼安居、衣食丰足,而不乏耶?」报言:「在彼
侧近,有一聚落名曰象村,村有长者名忧陀
延,其家巨富,以深信心,作其福业,多持饮食
及以衣服而来惠施,为此丰足。」时彼苾刍即
作是言:「然彼长者亦曾来请。又问彼云:『去此
卷一 第 1042c 页 T23-1042.png

恐夜不来。世尊不听于安居内界外而宿。』即
便不去。」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作是念:「我
之声闻弟子,虽于衣食无贪著心,然欲令彼
得安乐住故,复令施主得受用福,应开七日
赴其请唤。」因集僧伽,告诸苾刍曰:「于安居中,
有事须去出界外者,应请七日乃至一日当
去。」佛令去者,苾刍不知何事应去?以缘白佛,
佛言:「谓是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苾刍、苾刍
尼、式叉摩拿、求寂男、求寂女等事。」不知何者
是邬波索迦等事?佛言:「若邬波索迦家中有
事,便以身所著衣并办饮食,即令使者请诸
苾刍:『唯愿圣者来受供养。』此则名为邬波索
迦事。应对一苾刍蹲踞合掌受持七日法去。
是谓邬波索迦缘。
「若邬波索迦,欲与苾刍卧
具等物,并种种衣食,唤苾刍曰:『唯愿圣众哀
受我施衣食。』」佛言:「苾刍应守持七日法出界
外。是名邬波索迦缘。
「若有邬波索迦,为诸苾
刍无饮食故,多造上味美好饮食,来唤苾刍。」
佛言:「应受持七日法出界外。是名邬波索迦
事。
「复有邬波索迦,造窣睹波,欲安驮都,并办种
种香花。来请苾刍曰:『唯愿大德助我功德。』」佛
言:「苾刍应受持七日法去。是名邬波索迦及
以佛事。
「更有馀邬波索迦等,造塔安其相轮、
或幢幡盖、或著檀香,及郁金等种种诸香,供
养于塔,并将饮食衣服供养。来请苾刍。」
佛言:「应受持七日法去。是名邬波索迦事。
「若
有邬波索迦,或书写苏呾啰,及以修学,或写
卷一 第 1043a 页 T23-1043.png

供,来请苾刍。」佛言:「应受持七日法去。是名邬
波索迦事。
「若邬波索迦,于略诠中并诸有疑,不能决了,
欲问苾刍解其义句,设其饮食来请苾刍,为
除疑故,得受持七日出界。是名邬波索迦并
及法事。
「若邬波索迦,忽然邪见,不信因果,来请苾刍
为除邪见。」佛言:「苾刍应受持七日法出界,为
除邪见。是名邬波索迦事。
「若邬波索迦,为妻有娠,恐生灾难,欲令母子
平安,来请僧伽覆钵供养。」佛言:「苾刍应受持
七日法去。是名邬波索迦事。
「若邬波索迦,为病患事,设诸饮食,并施衣服,
来请苾刍,白言:『我病恐畏命尽,供养僧伽。』有
如是事。」佛言:「得受持七日法去。是名邬波索
迦事。
「云何邬波斯迦事?广如邬婆索迦事。
「云何苾刍事?如有苾刍,创造住处及园林,施
四方僧伽。因为庆赞,设诸饮食,并施衣服,供
养僧伽。令使请唤苾刍就时,诸苾刍应受持
七日法去。是名苾刍缘。
「又苾刍缘,施诸苾刍园已,复更施卧具,并
与常请供养、或为设利罗造塔、或复涂檀及
郁金等诸香、或安相轮,及幢幡盖等,并设供
养四部众等,书写经等。如上诸缘来请,苾刍
应受七日法去。是名苾刍缘。
「若有苾刍,欲治罚恶人,作诸羯磨等,来请苾
刍僧伽,共为佐助,苾刍僧伽应受七日法去。
卷一 第 1043b 页 T23-1043.png

「若苾刍僧伽,欲治罚恶人作诸羯磨,来请苾
刍:『汝来助我。』苾刍应受持七日法去。是名苾
刍僧伽缘。
「若有苾刍。病重困苦。遣使来请苾刍:『为我说
法。』及请相看。」佛言:「苾刍应受持七日法去。是
名苾刍缘。
「云何苾刍尼等缘?一同苾刍,于中别者,供养
苾刍僧伽,或供养法、或时施物,并学佛法及
式叉麾拿女欲受近圆,来请苾刍及苾刍尼:
『愿来与我授其近圆。』是时二众应受持七日
法去。是名苾刍尼、式叉摩拿等缘。
「云何名求寂缘?一同前法。
「云何求寂女缘?馀
同前说,于中别者,十二童女至年十八岁,
请苾刍僧伽:『愿为我授六法六随法。』苾刍应
去。是名求寂女缘。」
若苾刍作安居已,或作是念:「我于此安居,无
人供给我食,或当置死。」或有曾未学经,应
须学者;曾来习定,应思惟者;或有未證应證
者、未见求见者、未得求得者。若有是缘,欲离
住处去者,佛言:「无犯!亦不破安居。」
若作安居竟,忽有病生,知无医药。若其便住,
恐命不全,如是命难等缘出去,佛言:「无犯,亦
不破安居。」
若苾刍安居已竟,若有病生,虽有汤药,无人
看病,恐有失命,佛言:「听去,不破安居。」
若苾刍作安居竟,有女人来至苾刍所,而作
是言:「我有女新妇及婢,欲遣供养大德。」苾刍
作念:「我若不去,恐失梵行,并有命难等起。」是
卷一 第 1043c 页 T23-1043.png

若有男子黄门等缘,准上应去。」
若苾刍作安居竟,若见女人而生欲想,不能
禁止烦恼,恐失梵行,亦应离去。
若苾刍作安居竟,见有伏藏,即作是念:「我住
于此,恐当不能禁止其心,而便取物。」佛言:「移
去无罪。」
若苾刍于安居内,忽有亲里眷属来谏苾刍
住止。苾刍嫌贱,移向馀处者,同前无过。
又复
苾刍,若有女、男、半择迦等来请安居。既受彼
请,然斯施主,或负他物、或复杀害他人、或劫
夺他人财物、或于住处若有虎狼师子等恶
兽诸难来怖施主、或时走去、或时身死。时彼
苾刍作是念曰:「此之施主,请我安居,复有如
前诸难事起,我今住此或失梵行、或失命等
缘来。」移向馀处安居者,同前无犯。
若时住处,多有病苦缘生,苾刍住此,不安乐
者,佛言:「移向馀处安居,同前无犯。」
又复若有女、男、半择迦等,来请苾刍相就安
居,或有王来捉彼施主,或杀、或夺财物,是时
施主走向馀处。苾刍作念:「此之施主,遭斯恐
怖,身既逃亡。我若住此,或失梵行,及命难等
因缘。」移向馀处。同前无犯。
若有施主来请苾刍而作安居。然斯施主,家
内忽然失火,或时身死、或复逃去。苾刍作念:
「此之施主,今忽遭火,或死或走。我独居此,恐
有命难并梵行难。」移向馀处,同前无犯。
若有施主来请苾刍作安居事。于其住处下
湿水多,恐后病生。移向馀处,同前无犯。
卷一 第 1044a 页 T23-1044.png

若有施主来请苾刍作安居事。然于住处,侧
言:「何用住此剔头,受其饥苦,住林树下?可还
归家,多作福业,不须出家。」苾刍作念:「我若久
住,或失梵行。」若有此缘,听去无罪。
若苾刍于安居内,或有王来严束四兵至其
住处,遣捉苾刍,作如是言:「当如俗法驱役,或
令还俗,或与娶妻,或夺衣钵,或种种恼害。」有
是难来,即时直去无犯,亦不破安居。
若苾刍住处,有男子、女人及半择迦,来请苾
刍作安居,并供给衣食。后为王等难来,悉自
逃走,无人供给。苾刍缘此,欲馀处去无犯。
若苾刍于安居内,有诸贼来,或盗牛羊等,而
为屠杀,作诸非法。来至苾刍所,作如是言:「汝
等出去,我欲住此。」若有如是恶贼,来至寺内
恼乱苾刍者,即应直去无犯。
又若苾刍依止男、女及黄门类而作安居。时
彼施主,为他拘执,怨家系缚,非人所怖,走向
馀方,因斯命过。时诸苾刍作如是念:「我此安
居,有众过患,无复施主。由此因缘,亏我梵
行。」为沙门难缘,移向馀处,无破夏罪。所到之
处,得为安居。即于此处,而作安居,不应出
界。
又复先是非人住处,苾刍于此而作安居,
有诸老小无知之类,入此寺中遗放不净,不
堪亲近。又近河水,其水漂涨,损失施主家资
衣物,或死或走。苾刍作念:「此之施主,遭斯水
难。我若住此,必有命梵行难生。」移向馀处,同
前无犯。
若有苾刍,于安居内,见有苾刍教馀
苾刍,或作破僧伽事,并劝众人及作破僧方
便。时彼苾刍便作是念:「今于此处,现有破僧
卷一 第 1044b 页 T23-1044.png

教令破及以劝化,并作方便。」复作是念:「我今
于此善说劝化,彼必不受,恶对于我。若久住
此,有是事生。先已学者必当忘失,其未学
者不能令进,不宜住此。」可移馀处就彼安居
者,同前无犯。
若苾刍于安居内,闻有苾刍欲
作破僧伽事。而彼苾刍是其亲友知识,即作
是念:「我若取语,恐有破僧伽事得罪。若不取
语,复是知识。」应受持七日出界外。若七日事
不息者,过七日无罪。若不去者,得越法罪。
若有苾刍,闻苾刍说馀处三月安居多得利
物,此苾刍即欲于彼安居。复有苾刍言:「此处
亦有利养,彼间亦得利养。既是一种,不及往
彼。」苾刍于此安居,遂不得利。然彼先说苾刍
得越法罪。
若苾刍闻馀苾刍说:「某处有堪安居处。」此苾刍
即便诣彼,共受筹已所应得物皆悉不得,彼
先说苾刍得越法罪。
若有苾刍闻诸苾刍说:
「某住处前三月有安居处。」苾刍闻已,便去至
彼,共受筹已,不得卧具,亦不堪住,彼说苾
刍得突色讫里多罪。
若有苾刍闻苾刍说:「于
某处前三月有安居处。」彼即便去,既共受筹,
分得卧具已,即便他行。别于馀处,亦不安居,
得恶作罪,不成安居。
若苾刍闻苾刍说:「于某
处住处前三月有安居处。」彼时便去,受筹共
分卧具,作安居已,自有缘事,不受持七日,出
界外去,不成前安居,得恶作罪。
若苾刍闻苾刍说言:「于某住处前三月有安居
处。」即便往去,既至彼已,安居受筹,分卧具
卷一 第 1044c 页 T23-1044.png

安居。由先说者,得突色讫里多。受持七日苾
刍,过七日不来者,破安居。
然斯六种前安居
法,与后安居法不异,并准前安居作。唯言后
三月为异,馀如百一羯磨中广说。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