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5a 页

毗尼讨要卷下本(正释四分傍通诸部)
长安弘法寺沙门释 玄恽 纂


*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 道俗届寺章第二十六
* 致敬尊仪章第二十七
* 受翻邪三归章第二十八
* 受五戒章第二十九
* 受八戒章第三十
* 受十戒章第三十一
* 受菩萨戒章第三十二
* 瞻病送终章第三十三
* 亡衣受法章第三十四
* 难行训诫章第三十五
* 尼授学戒章第三十六
* 尼授具戒章第三十七
* 尼忏罪说戒章第三十八
* 尼安居自恣章第三十九
* 尼随戒释要章第四十

*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此章大门有十一简请受会法二讣会法三至家法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5b 页 X44-0375.png
四就坐法五净食法六行香咒愿法七受食方仪法
八食竟收敛法九达嚫布施法十散座归还法。

第一简请受会者此律请有二种一僧次二别请虽
律开别请然诸经论禁约者多故梵网仁王等经并
呵之不为十诵律善生经云虽别请佛五百罗汉犹
故不得名请僧福田若能于僧中请一似像极恶比
丘犹得无量果报增一经成实论云如饮海水即饮
众流僧次请僧然后复如是五分云但为解脱出家
者得为僧次唯除犯恶戒人五百问事云作佛得物
请比丘不合食沽酒家门一切时不得入更有馀门
者得若请比丘会当持一日戒一日不沽酒得往屠
儿家然亦尔五分云白衣家会应借僧卧具僧祇云
若来请比丘明日食者不得定答云决去应语若无
缘事当讣之若有请僧者应问姓名客人旧住巷陌
不得辄往应先令知一人若月直园民沙弥在前访
问恐诫弄比丘及有留难恐僧失食故十诵云为知
请故须立维那出要律仪翻为寺护又云悦众本音
云婆罗此云次第也五百问事云受别请巳遣人代
去主人意无苦者得若嫌者犯堕萨婆多云被请人
与僧同去不白先入者堕主人明日作食今日自往
者堕除主人唤不犯若食后主人不留自住者堕经
营知事人在僧后到者堕食未䞋去者堕馀人私行
直报同学者得善见云沙弥虽未受具亦入比丘数
故涅槃经云乃至未受十戒亦得受请僧祇云若道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5c 页 X44-0375.png
行作念至其精舍当食若过馀处食者悔过若值彼
僧受请随去无罪十诵萨婆多云若檀越请僧食僧
次未到白云我应去故妄语提若得食计直犯重义
准有僧次疏私入巳用或回与亲友罪亦同前十诵
云不请自来食犯吉鼻奈耶经云因饥俭请一二人
故多人往恼乱施主人者提为病僧事作衣故不犯
僧祇云比丘得为俗家设会施幔及诸供具唯不得
与女人共举五百问事云但打楗槌即得食供不问
请与非请何以故打楗槌本为集僧故。

第二讣会者此律云若欲受请应往众僧常小食大
食处住若檀越白时到者上座应在前如雁鸟往行
而去诸比丘应偏露右肩在后行若有佛法僧病比
丘事者当白上座在前去必于中有命梵等难若问
不问听去若上座在道行大小便处应待来然后如
前去。

第三至请家者十诵云若到食处应嘿然一心净持
威仪生他善心当徐入徐坐应观是食难求难办义
云若至请家未安佛及圣僧座者众僧不得坐当先
处分安诸经像在高显处极令清净后布置圣僧座
其法乃有五卷至梁武帝对中国三藏出之文广不
录今依请宾头卢经说云令预宿请在空静处数设
虚软物为座我若来时坐处有相今时僧尼多慢此
法轻辱圣仪特乖佛教既自无敬亦令俗士不敬三
宝灭法之原由今上座从此巳下更采经律补阙前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6a 页 X44-0376.png
文文虽不次于理不乖若敷圣僧座时堪容一人大
坐处亦令施主依经宿请其座必须净洁胜于僧座
乃不得剌花散花在上又不得䌽画铜錺相同于佛
其座高下不得越过尺六还如凡座无异亦不得用
常住僧槃碗盛食此唯得献化身而巳若用钵盂通
及化报于理不乖所以然者此宾头卢报身犹在持
戒之数共凡僧无异岂得触僧净器便违圣教其圣
僧钱还入圣僧用若有馀长持作圣僧座或作钵器
匙𣚰食巾等亦得作庙屋燃灯等供养又不得作圣
僧形像置上座头脱报身自来岂得推却而坐亦不
得持圣僧物作阿难迦叶等形以别属故不得互用
故律云许此处不得异处用也。

第四就座者此律云菩提王子请佛从于阶陛布衣
令佛蹈上过世尊不受令却之为未来比丘故又往
食处不应错乱杂聚而住应随次坐上座坐巳应看
中座下座勿令不如法不善覆身若有者弹指令觉
若遣人语知好如法坐中下坐巳互者上下亦尔僧
祇云不好覆身坐者谓着细生疏衣形体露现摩诃
罗坐(谓不正也)尼坐不正不得语知恐其惭耻应作方便
遣令取物若淫女故作者当自起避去此律至请家
巳彼此相问年岁大小讫坐若恐日时欲过听上座
八尼次第坐馀者随坐(僧准行之)五百问事云若共师并
坐更无别处得仍不得同槃食沙弥威仪经云若共
师连坐饭当离师六尺此律云不应故在后往食上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6b 页 X44-0376.png
令诸比丘起见来亦不须起若未来者比座开处僧
祇云若有可笑事上坐应言云何圣毗尼中出龂现
齿呵呵而笑当忍之起无常苦空无我死想等由不
可止当以衣角遮口徐徐制止身不定者当动手足
乃至折草渐自制义云若至死亡之家禁慎諠笑不
得妄谈世论致俗讥呵五分云若请处外有客比丘
不得入语主人听入不许者语云与我食分自共等
食又不许者应自语委知僧坊有食可往彼去然后
乃食萨婆多云通集门外比丘一处唤一人者入更
馀不集者亦唤入之虽打楗槌终须不遮方得清净
也长阿含云世尊讣会常在众中坐左面比丘右面
清信士。

第五净食者此律上座应问言果菜净不若言未语
令净僧祇云上座当知谁看房谁病应语与食若檀
越惜者应语长寿法应与不得不与若日晚者应先
取发遣令去。

第六行香咒愿者此律佛受贾客[麨]巳然后咒愿辨
意长者子经食前咒愿此土盛德道安法师等布置
此法亦令在食前依而用之于理无失若至请家施
主不请读经者不须诵心辄索读之恐落邪命摄也
增一云有设供者手执香炉而白时至佛言香为佛
使故须之也五百问事及三千威仪云不得立受香
因比丘受女香触其手欲发罢道佛言若立受者吉
罗行香时呗未见经文而诸经律多有呗匿比丘十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6c 页 X44-0376.png
诵云为诸天闻呗心喜故开呗也僧祇云上座应知
前人所施当为应时咒愿若不能次座应说又不能
者乃至下座都无者并得罪杂宝藏云佛言诸比丘
若说法咒愿当解时宜忧悲喜乐知时非时不得妄
(今时导师说贪事宫商〔辨〕词口逸虚言者多)

第七受食行施者若欲受食先量巳身德行优劣然
后受食不得自大为施所堕僧祗云告诸比丘计此
一粒米用百功乃成夺其妻儿之分求福故施云何
弃之毗尼母云每得食时应生厌心不为存身命故
又受人信施不如法用入三途中受大重苦若不受
苦报者食他信施即破腹出衣即离身若前人无业
而施者能施所施二俱为施所堕智度论云食为行
道不为益身如养马养猪无异伽论云若得食时口
口作念得衣时著著作念入房时入入作念若钝根
者初得衣食房舍总作一念义云初欲食时先奉三
宝及六道众生巳后当口口作念摄受三归之意初
下一匙饭时愿断一切恶尽入第二匙时愿修一切
善满入第三酱菜时愿所作功德回施一切并共成
佛若不能口口作念者依前论中总为一念巳然后
食之爱道尼经出众生食如指甲大涅槃云因旷野
鬼为授不煞戒巳告鬼言我今当敕声闻弟子随有
佛法处悉施汝食若有住处不能施者即是天魔徒
党非我弟子五分云若与乞儿乌狗等应量已分内
减与不得取分外施智度论云鬼神得人一口食而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7a 页 X44-0377.png
千万倍出也此律僧伽蓝中立鬼神庙屋传云中国
僧寺设鬼庙伽蓝神庙宾头卢庙每至二食皆僧家
送三处食馀比丘不出中阿含云若死人布施祭祀
者若生入处饿鬼中者得馀趣不得由各有活命食
故若亲族不生入处中但施自得其福乃至施主生
六趣中施福常随以持戒故但人身必须馀福助报
此律比丘得食便食为俗讥责佛令唱等得巳然后
食僧祇待唱等供然后食若时欲过随下随食无罪
十诵云从今上座待唱遍闻等供声一切僧共食五
分云尼请处未唱随意食口口提下众吉增一中诸
王设供自手行食庶民同之此律若请二部僧先与
比丘恐日过者一时与之僧祇云食时应护右手当
以左手受饭器注唇不得深含碗缘又不得触着额
鼻及饭尽当留少许于口饮处泻弃之次与下座沙
弥食上𠅈乱恐坏俗信以水浇洒者不犯弄水十诵
云食著手不得振却应舍取之僧祇不得㗘㗱作声
食鼻奈耶云不得缩鼻食。

第八食竟者僧祗云上座应徐徐食不得速竟住看
年少勿令狼狈食不饱满应相望看之乃至待行水
随顺咒愿巳然后乃止亦云居士饭僧讫遗馀食料
理与比舍杂阿含云佛及比丘俗家食竟各澡漱洗
钵讫然后为俗人说法。

第九哒嚫者五分云食后施衣物名为哒嚫也此律
由食竟嘿去檀越生疑佛令上座为说大嚫乃至一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7b 页 X44-0377.png
偈云若为利故施此利必当得若为乐故施后必得
快乐若上座不能语能说者若不语不受并结罪若
说大嚫时上座四人相待馀者听去三千威仪经云
未饭不得为人说法萨婆多云要食后说法有四种
益一为消信施故二为报恩故三令生欢喜心善根
成就故四为在家人应行财施出家人宜行法施故
善见云听说义时要撮诸文五分云诸比丘请破戒
邪见诸根不具者叹呗说法因此恶人得势又能辱
僧佛言请法师三藏诸根具足者说摩得勒伽云若
无能诵呗者当次第差若都无者各诵一偈能者不
受偷兰遮不得半呗吉罗此律令说诸恶莫作偈增
一解云诸恶莫作戒身具足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
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戒
净故意净意净故无倒无倒故惑想灭第十散座归
还者五分云还寺去时上座八人相待馀人前去杂
阿含云佛及比丘食竟皆入禅室坐禅晡时从禅起
而说法也。

* 道俗届寺章第二十六

此章大门有四一比丘入寺法二四威仪法三俗人
入寺法四辞拜法。

第一比丘入寺法者此律客比丘入寺应知佛塔若
上座等至门中应开若不能者徐打令内人闻犹不
开者至墙踰开旧比丘闻客来出外迎为捉衣钵安
置温室重问经行处供给水器等客问旧比丘我若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7c 页 X44-0377.png
干岁有房分不答言有者应问有人住不若无人者
当问有卧具被利养器物房衣等不有者当取至房
受巳又问何处大小行净地不净地佛塔声闻塔第
一上座房乃至第四上座房等一一别问若不问者
主人一一示语五分云住处迮不相识者听同床坐
不得眠此律客受房问主人巳应先礼佛塔次后礼
声闻塔后礼第一上座乃至第四上座应偏露右肩
脱革屣右膝著地捉两脚如是言大德我礼第四上
座房内思惟应随座次礼房主人一一示知十诵云
若上座时见应礼难见远者则止此律客僧礼上座
巳应问何处是众僧大食小食夜集说戒处等旧比
丘当如问而答僧祇云旧比丘应语客僧一切僧家
制限若客伴巳去者不得语令知云不及伴应语可
小停息更应有伴必有急事去者应给粮食嘱累行
伴三千威仪云新至比丘以十事与之一当避与房
二当给所须三朝暮问讯四语以习俗五当教避讳
六语请到处七语僧教令八当语其事可食九县官
禁忌十语以盗贼处所。

第二四威仪法者五分云若四威仪不如法者非为
于世而作大明僧祇云若行平视回时合身回中阿
含云若平旦乞守摄诸根乞食巳收举衣钵澡洗手
足以尼师坛著于肩上至无事处或经行坐禅后于
初夜经行坐禅净心中鄣巳于中夜时入室欲卧四
牒忧哆罗敷床上襞僧伽梨作枕右胁而卧当头面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8a 页 X44-0378.png
向佛像处足足相累意想明相后夜时速起如初夜
法僧祇云头向衣架及和上长老比丘初夜思惟自
业至中夜右胁著下累两脚合口舌柱上龂枕右手
舒左手顺身上不舍念慧思惟起想义云一切天人
龙鬼是出家修道之缘于彼幽显不得轻有所触虽
居闇室常当自勖俗谚成言亦有斯诫十诵云灯明
中不得眠毗尼母云若过十臈有法事必能利益者
虽师不听自往无过僧祇云行时先下脚跟后下脚
指在道欲宿遣二年少比丘前不见宿处索前食后
食当白非时入聚落得巳还报应展转相白入智度
论云出入来去安详一心举足下足观地而行为避
乱心为护众生故是不退菩萨相僧祇云不得作骆
驼坐应跏趺坐若穷极者当互舒一脚增一云今听
比丘先以手凭座后坐此我之教十诵云无病不得
昼卧若喜眠应起经行善见云临欲眠时先于六念
中一一念也三千威仪云不得于上座前踞坐亦不
得与三师并坐十诵云听法时上座来不应起下座
起者吉罗若和上阿阇梨恭敬故自起不得起吉罗
乃至听法不得与沙弥同床坐沙弥得与白衣同床
坐大比丘三夏亦同床得三千威仪云欲上床时当
具七法一当徐却踞二不得匍匐上三不使以床有
声四不大拂床有声五不大吹大吒叹息思世事六
不狗群卧七起以时节心走不定当责本起毗尼母
云比丘贪著睡眠癈舍三业不复行道金刚力士呵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8b 页 X44-0378.png
责佛言食人信施不应懈怠夜二时中应坐禅诵经
经行一时中以自消息是名卧法僧祇云卧如师子
王法不得眠至日出应于后夜当起正坐思惟巳业。

第三士女入寺者今依祇桓旧法西国士民凡至寺
门外整服一拜入门复礼一拜安详直进不左右[(厂@((既-旡)-日+口))*页]
眄先至佛前礼三拜竟围绕三匝呗赞三契礼佛巳
方至僧房户外礼一拜然后入见上座次第至下各
礼一拜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呵若发言嫌责者自
失善利非入寺之行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
出家因缘经云夫入寺者弃舍刀杖杂物然后乃入
舍刀杖者去瞋恚众僧心也舍杂物者去众僧乞求
之心且除两过乃可入寺顺佛而行不得逆行设缘
碍左绕恒想佛在我右入出之时悉转面向佛礼拜
佛法僧者常念体唯是一何者觉法满足名佛所觉
之道名法学佛道者名僧则一体无别矣低头看地
不得高视见地有虫勿误伤煞不唾僧地当歌呗赞
叹若草土自手除之若有因缘寺中宿者不得卧僧
床席当以巳物借之亦勿眠沙门被中并调戏言笑
说非法事沙门未眠不得先寝为除憍慢故又勿坐
僧床席轻侮僧故俗中贵士之座犹不许贱人升之
况出世高僧辄便相拟是以经云共僧同床半身枯
也若至明晨先沙门起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
之缘建立寺开净土之因供僧养者为出离之轶也
清信女人入寺仪式同前唯不得在男子座上形相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8c 页 X44-0378.png
语笑脂粉涂面𦘕眉假錺非法调戏共相排荡持手
撑人必须摄心整容随人教令依次持香一心供养
忏悔自责生女人中常成隔碍于此妙法修奉无因
不得自专由他而办一何苦哉应深生鄙悼若见沙
弥礼如大僧勿以位小而不加敬此于大僧为小于
俗为尊如此等事竭力而行。

第四辞拜法者所为事讫辞出寺门如法作礼佛前
三拜至门一拜门外一拜若僧少时次第各礼一拜
多者总礼三拜凡秽俗之身入寺践金刚净刹法地
自多乖于仪式若去时须赎其过随施多少示有不
空也。

* 致敬尊仪章第二十七

此章义门有六一敬尊二定尊三致敬四侍亲五医
治六殡终。

第一敬尊者此律云若比丘敬佛法僧戒者正法不
灭若不敬疾灭法也阿含经云无恭敬心于佛者常
生龙蛇中以过去从彼中来今犹无敬多睡也僧祇
云世尊自起迦叶佛塔种种庄严讫敬过去佛故便
自作礼增一经云佛告比丘承事佛有五功德一端
正以见佛像发欢喜心二好声由见形像口自称号
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三多财报由以华灯供养故
四生长者家由见形巳心无染著五命终生天此即
诸佛常法当如是学智度论云诸佛不以生身为礼
敬也若见法身是名供养此律偈云其敬长老者是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9a 页 X44-0379.png
人能护法现世有名誉将来生善道大悲经云佛过
去时见一切人故无不倾侧谦下礼敬以是报故成
佛巳来山林人畜见佛行时无不倾侧低头礼拜。

第二定尊者毗尼母论下座称上座为尊者上座称
下座为慧命又无夏至九夏是下座十夏至十九夏
名中座二十夏至四十九夏名上座五十夏巳去一
切沙门国王之所尊敬是耆旧长老僧祇云无岁比
丘得共三岁坐乃至七岁得共十岁坐若卧床得三
人坐坐床二人坐长一肘半床相降三岁得其坐若
减不得若大集会床坐少得连接系勿令使动得同
坐若方蓐长三肘得四岁共座若减不得若散敷草
地共坐无罪萨婆多论长床相接但令异廗异蓐异
槃令中空绝各异者得共女人坐摩得勒伽论地敷
得共未受具人坐此律沙弥当以生年为次第若生
年等者应以出家年为次第。

第三致敬者和南(义云度我)出要律仪云恭敬也声论云
槃那𥧌者此翻为礼也智度论云礼法有三一口礼
二屈膝头不至地礼三头至地礼是为上地持论云
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经云二肘两膝及顶名轮也
亦云五体投地此律云客入寺巳应先礼佛塔次礼
声闻塔后礼第一上座乃至第四上座应偏露右肩
脱革屣右膝著地投两脚如是言大德我礼五分律
云若人多但别礼师总礼馀人而去三千威仪云绕
塔有五一低头视佛二不得蹈虫三不左右视四不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9b 页 X44-0379.png
唾地五不与人语又当念佛法僧等恩五百问事弟
子得礼师冢以报恩故(准此死尸未埋亦得礼)此律小沙弥尼
应礼大沙弥尼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尼比丘如来
及塔如是展转从下向上乃至大比丘得礼如来及
塔五百问事云比丘绕塔女众随者不得有优婆塞
者不犯善见云礼佛法绕佛三匝四方作礼而去合
十指爪掌叉手于顶上却行绝不见如来更复作礼
回前而去增一云塔中不应礼十诵云佛塔声闻塔
前自他不得礼五百问事云佛塔前礼比丘犯堕僧
祇云礼塔诵经写经授经闇中并不得礼(谓别有所敬也)
又泥作浣衣洗浴及手足著一衣时疾行等不应礼
十诵云睡缝衣大众中有路行病时不得礼此律有
四不应礼一一切白衣及女人二前受戒人不应礼
后受戒者三不礼犯边罪十三难人被举灭摈应灭
摈等四一切非法语者不应礼又有十种非威仪不
应礼谓大小行裸身若剃发若说法嚼杨枝洗口若
饮水若食若啖果三千威仪云不得座上作礼毗尼
母论不得著革屣富罗入塔彼土诸人著者皆起慢
心故不听著寒雪多处听著靴富罗五百问事云净
洁靴鞋履得著礼拜僧祇云受人礼拜不得如哑羊
不语当相问讯少病少恼安乐不道路不疲苦不共
上座语亦得云慧命宝梁经云破戒比丘受他持戒
者恭敬礼拜得八轻法罪一作愚痴二口瘖哑三颜
貌丑陋四其面侧戾见者嗤笑五转受女身作贫穷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79c 页 X44-0379.png
奴婢使六形体羸瘦夭损寿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恶
名八不值一佛世此破戒者乃至大地无涕唾处。

第四侍亲者五分云毕陵伽父母贫穷以衣食供养
佛言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
便利极世珍奇衣服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
听比丘尽心供养父母不者得重罪僧祇云父母不
信三宝者应少经理若有信者得自恣与无乏若父
母贫穷将至寺中若洗母者不得触得自手与食父
者如沙弥法无异一切皆得毗尼母论若父母贫苦
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若不贫虽受戒不合
与杂宝藏经云慈童女长者家贫独养老母现世得
报缘鹦鹉孝养盲父母得成佛缘增一阿含经云孝
顺供养父母功德果报与一生补处菩萨功德一等
又云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谓父母也是故比丘
常当孝顺供养父母不失时节当如是学。

第五医治者此律老病比丘不堪步涉听作步挽车
若舆若乘除牸牛草马等尼除特牛父马等善见论
作医师得吉罗若为出家五众合药者得若和上父
母在寺疾病弟子亦得为合药又父母贫贱在寺内
供养净人兄弟姊妹叔伯及叔伯姨舅等并得为合
药无自有者亦得借用不还者勿责如是乃至七世
也五百问事云若道人慈心作医治得取物自入前
人强与为福应取若病不得服气唾肿同外道故五
分云为知差次会等学书不得为好废业不听卜相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0a 页 X44-0380.png
及问他吉凶此律不得卖卜诵咒处方治病等由事
容不实谤毁好人开学诵书及学世论为伏外道故
新学比丘开学笇法又得学咒腹中虫病若治宿食
不消若学咒毒等为自护不为活命者得尼学咒术
医治等提患吐用发烧作抹以水和漉服患热用栴
檀涂沈水治患毒腐烂药巳落地者以水和漉受服
未堕地者以器承之水和漉服不须受田中泥亦须
水和受服五分青木香著衣中避虫诵咒时不啖盐
不眠床佛听神咒法尔僧祇生㿈疖用小麦研涂之
十诵不净脂盐得服此律不净苏用灌鼻僧祇十诵
五分更无馀治者开病比丘服䔉听七日在一边小
房内不得卧僧床蓐大小便处讲堂皆不得到又不
得受请及僧中食不得就佛礼拜得在下风处遥礼
七日满巳澡浴薰衣方得入众若用香涂疮者先供
养佛巳然后涂身还在屏处一同前法。

第六殡终者此律云白衣病来至寺中应方便喻遣
若称誉佛法僧者随能为之若死为净伽蓝故自担
弃之僧祇云比丘不得唤耶娘兄姊等名字乃至亡
哭亦尔止得称优婆塞优婆夷等此律增一经云四
姓入佛法中同名为释迦种子不得依俗姓善见云
唤婢为大姊不得云婢增一经云爱道无常佛自共
罗云各扶床一角送净饭王泥洹佛亦自举(准此比丘父母
病亡亦得担举殡埋但不得变服令白)故摩耶经云佛去世后一千三
百年中诸比丘衣服变白不受染色当知法灭不久。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0b 页 X44-0380.png

* 受翻邪三归章第二十八

此章大门有六一辨其来意二受发时节三忏悔法
四总别先后五对趣分别六渐顿得失。

第一辨三皈意者毗尼母论云有五种三归一翻邪
三归二五戒三归三八戒三归四十戒三归五具戒
三归下之四种馀章别解今且明第一翻邪三归者
问归意云何答以三宝为所归之境欲令救护不使
侵凌如人得罪于王投向他国彼王语云汝求无畏
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
有生死过皈向三宝不违佛教魔无如何问所以受
此翻邪三皈者答以其信邪来久耽著非境今忽发
善皈投故名翻邪也故灌顶经云时有异道鹿头梵
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白云久闻瞿昙名
闻远振今欲舍置异学受三自归并五戒法佛言善
哉梵志汝能舍置馀道归命我者当自悔过生死之
罪其德无量不可称说梵志言诺受教即净身口复
作是言唯愿世尊施我法戒终身奉行不敢毁缺尔
时佛为授巳告梵志言汝一心受三自皈巳我当为
汝及十方人敕天帝释所遣诸鬼神以护男子如是
人等辈有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
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如是人辈若持
五戒者便有二十五善神恒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
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上来诸神并有名字
备在彼经书之带行能去诸恶一切不善终不近之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0c 页 X44-0380.png
若也毁犯善神舍离众恶得便受苦无穷。

第二受发时节者智度论云受人应具威仪至一出
家人前戒师先为说法开托心神然后为受我某甲
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我某甲尽形寿皈
依佛竟皈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初三皈依竟即发善
法次三结巳唯有身口无教属巳萨婆多云若淳重
心受具教无教若轻慢心受但有其教(言教无教者犹是作无作
也)大集经云任身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归巳儿无
加害乃至生巳身心具足善神拥护问皈依佛者为
独皈一佛为通三世佛耶答以同一法身故淳须通
皈不独释迦虽指一佛为境发言之时理须通皈馀
二法僧理亦通然。

第三忏罪法者然所造之业理须忏荡令行成皎洁
复本净用故智度论云先受三归巳后始忏悔诸师
解云此是翻邪三归故先受后忏若明五戒八戒三
皈依中阿含经必先忏后受也告受人言行者无始
巳来无明厚重不能睹见佛性以不见故恒于佛前
破戒违道具造诸恶无过不为无惭无愧尤重心造
今欲忏除岂得轻慢譬如大树根牙滋茂若不加功
何能除断故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巳深心
自责忏悔更不为能拔根本业涅槃经云发露诸恶
从生死际所作诸恶悉皆发露至无至处如是因缘
不能具述至时训诫任补兹处从此巳下正明忏法
将欲忏悔先当奉请三宝以为良缘依凭胜境證成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1a 页 X44-0381.png
可灭(下二偈人作也)皈命十方一切佛顶礼无边净觉海亦
礼妙法不思议真如自性清净藏住于极爱一子地
得道得果诸圣人我以身口清净意咸各皈命稽首
礼十恶忏法(出十地论)弟子某甲并为一切法界众生发
露无始巳来所作罪业或杀害君亲及真人罗汉兵
戈征讨锋刃煞戮游猎禽兽网捕虫鱼或经作恶王
刑罚差滥乃至含灵懔性蠢动凡诸生类残害煞伤
及猛兽鸷鸟递相啖食或盗佛物法僧物及他财宝
居官同事纳货受财或非巳室家外行淫秽莫简亲
属不避僧尼横起爱憎妄相妒忌或虚诈妄语诳惑
君亲不知不见言知言见凭托鬼神诡诳世俗或谗
谄两舌斗乱二边将此恶言向彼陈说持彼恶语复
向此论阻隔君臣离间骨肉一切和合由其破坏或
出言粗矿毁呰他人呵叱任情骂詈在口或不以正
言乃为绮语说善为恶次以臭为香名长为短说白
为黑谬言诡语调弄于人或志在贪味求取不节性
多瞋恚忿怒自缠或不识正理迷惑邪见谤佛法僧
说无因果不信修善受人天乐不信为恶受地狱苦
或谓此身无因而得或谓未来断无因果毁坏塔寺
焚烧经典融刮佛像以取金铜污秽伽蓝违越禁戒
饮酒啖肉及食五辛愚痴邪见无恶不造凡此所陈
十种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从无始巳来定有斯
罪以罪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
间短命多病常处卑贱及以贫穷共人有财不得自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1b 页 X44-0381.png
在妇不良谨二妻相争多被谤毁为人诳惑所有眷
属弊恶破坏不值好语常闻恶声凡所陈说恒有争
讼假说真言人不信受吐发音辞又不辨正贪财无
厌所求不获常为他人伺其长短不善知识共相恼
害生邪见之家常怀谄曲之心无始巳来十不善业
从烦恼邪见而生今依佛性正见力故发露忏悔皆
得除灭譬如明珠投之浊水以珠威德水即澄清佛
性威德亦复如是投诸众生四重五逆烦恼浊水皆
即澄清弟子某甲及一切法界众生自从今身乃至
成佛愿更不造此等诸罪皈命敬礼常住三宝忏悔
巳讫次以礼忏功德发愿愿于未来世见无量寿佛
无边功德身我及馀信者既见彼佛巳愿得离垢眼
成无上菩提(此愿出宝性论)

第四三归总别先后次第者善见云受有两种一别
受者言皈依佛皈依佛竟法僧亦尔二总受者如前
受者是对于十戒亦有二种言我受不煞我受不煞
竟乃至我受不邪见竟等此名别受言总受者如三
皈中说此谓十善名十戒若师教言归依佛弟子答
言下正云归依佛若师言佛弟子言佛得成若师及
弟子言俱不正者不成三归若师教言皈依佛弟子
答言尔或言不出口或逐师语不具足又不称名字
等并不成受或言音不同如中边两国人不相解语
者应教其相先教不煞云以刀拟人如是者不得汝
能持不弟子答言能亦成受戒萨婆多云受三皈时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1c 页 X44-0381.png
前称法后称佛者不成三皈以三宝位差别故若愚
痴无所晓知说不次者自不得罪得成三归若有知
解故倒说者得罪不成三皈。

第五对趣分别者萨婆多云趣通五道皆得三皈除
重地狱自外山间树下空野海边轻系地狱皆得成
受戒法成实论云问馀道众生得戒律仪不答经说
诸龙亦得受一日戒故知得有善见云龙神等得受
三皈五戒义云龙畜等以业报无所知晓故不成受
虽经中说得受八斋但增其善不得斋也如此律中
龙得三归者如贾人兄弟等但得翻邪三归无其戒
也虽律中受三皈并知解人语识其意趣方成受戒
自外愚痴猪羊蠡蛤等并不发皈。

第六渐顿得失者问三归得顿受亦得渐受不答萨
婆多论不得问若尔何故有一语二语优婆塞等答
此犹是制前制后不得问得从一二三人各受一归
不答不得问得一年半年受三皈不答随日多少成
受。

* 受五戒章第二十九

此章大门有五一简人是非二受之方法三渐顿重
受四受日长短五持戒相。

第一简人是非者成实论云遮逆罪人贼住污比丘
尼等不听作比丘是等诸人若为白衣得善律仪不
遮修行施慈等善伹有世间戒以是人为恶业所污
亦障圣道故不听出家善生经云欲受戒者问言汝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2a 页 X44-0382.png
父母师病不弃去不不煞发菩提心人不不作盗人
不不盗现前僧物不不于比丘尼所作非法耶不于
母女姊妹所作非法耶汝非二根人耶汝不于大众
中故妄语耶汝不两舌成于恶人耶汝不作五逆罪
耶汝不犯八戒中重戒耶答言无巳广为说法此戒
甚难能为沙弥大比丘及菩萨戒乃至菩提而作根
本说受利益毁者有损三途恶报必趣不疑乃至问
五戒相巳皆言能持六月供养出家智者知可教巳
和僧为受善男子身既清净堪为道器智度论云戒
有五种始从不煞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
若受二戒三戒是名少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
是名满分五断淫优婆(塞姨)断淫者受五戒巳于戒师
前更作誓言我今自(妇夫)不复行淫是名五戒汝今于
此分中欲受何分当随意说尔时智者随语为授。

第二受之方法并发戒时节者行者至一出家五众
前具修威仪受智度论云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
依僧(三说)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
是释迦牟尼佛优婆(塞姨)證知我我某甲从今日尽寿
皈依戒师应言汝优婆(塞姨)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
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姨)说五戒如是汝尽
寿持何等为五尽形寿不煞生是优婆(塞姨)戒是中尽
形寿不应故煞生是事若能当言诺(虽论言诺改诺言能无爽)
形寿不偷盗是优婆(塞姨)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偷盗是
事若能当言能尽形寿不邪淫是优婆(塞姨)戒是中尽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2b 页 X44-0382.png
形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能尽形寿不妄语是
优婆(塞姨)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能
尽形寿不应饮酒是优婆(塞姨)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饮
酒是事若能当言能既说相巳又应语言是优婆(塞姨)
五戒尽形寿持当供养三宝勤修福德远求佛道近
證人天岁三长月六斋若能持者并须为之若受一
戒者文中应除五之一字直云我为不煞戒优婆(塞姨)
馀文如前次明发戒时节者谓前三皈依第三遍巳
即发五戒后时三结直付嘱之故萨婆多论问若不
受三皈得五戒不答不得要先受三皈后方得戒下
八戒十戒一同此说。

第三渐顿重发得不者成实论问有人言五戒具受
此事云何答随受多少皆得戒律仪但取要有五故
智度论善生并云一分乃至满分等增一阿含经云
一分二分亦得受问既得渐受可从五师各得受一
戒不答得如付法藏云薄拘罗受一不煞戒得五不
死报也问既受五戒后更得重受不答依成实得重
发戒故此律末利夫人第二第三重向佛受。

第四受日长短者问得五三十日限分受不答依成
实亦得多日尽其终受故十诵皮革揵度中或昼或
夜受五戒等亦获少善。

第五持戒相者萨婆多论问五戒中几是实戒答前
四是实后一是遮所以同结者以是放逸根本能犯
四戒如迦叶佛时优婆塞由饮酒故淫他妻盗他鸡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2c 页 X44-0382.png
煞他人来问时答言不作便犯妄语亦能破僧又得
狂乱报失一切善业此律下文饮酒有十过失智度
论饮酒有三十五过失俱舍论饮酒者能障诸学处
海成实论若人饮酒则开不善门以能障定等诸善
法故有此多过故同禁不为若受不煞戒乃至一切
有形蠢动皆不得加害如俗家井水多有细小诸虫
尽须漉看还置本处欲有行动亦须赍漉袋自随若
受不盗者下至一枝草一粒谷等皆不得取故智度
论云憍梵钵提试看一粒谷生熟不还本主犯于业
道尚五百世中为牛乃至成罗汉巳犹自呞食若受
不邪淫者智度论云除巳妻外馀之男女鬼女鬼神
畜生可得行淫者悉是邪行虽是自妻不犯然须避
于非处谓自妻非道及得身巳亦须禁之恐伤胎故
产三年内亦须避慎谓防乳竭若别有乳母不在制
限成实云自妻非处谓口及大便处及一切女人为
父兄儿所护出家女人等为法护故亦名邪淫若无
主女人众人前自来为妻如法者不犯提谓经云年
三长月六斋三明日月灯火下及八王日谓立春春
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是八节日并须
禁之若受不妄语戒者但使心虚不问境之虚实并
犯智度论问何故优婆塞于口律仪无三律仪及净
命耶答白衣居家受世间乐兼修福德不能尽行戒
法是故佛令持五戒复于口业妄语最重以妄故作
馀惑故作不故作若但妄语巳摄三事若说实语四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3a 页 X44-0383.png
种正语皆巳摄尽于诸善中实为最大故善生经云
当妄语亦摄绮语两舌恶口义此律若饮酒者乃至
不得以草滴口中馀过同前萨婆多云五戒优婆塞
听贩卖但不得作五业一不得贩卖畜生自有者听
直卖不得与屠儿家二不得贩卖弓刀箭槊自有者
听直卖不得与煞害家三不得沽酒为业自有者听
直沽四不得压油为业外国麻中有虫故犯唯此无
虫不犯五不得作五大色染多煞虫故如秦地染青
亦多煞虫入五大色数善生经云受戒者五处不应
行谓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栴陀罗舍等有五种业不
应作卖毒药酿皮樗蒲围棋六博歌舞唱伎等并不
得为亦不得亲近如是等人。

* 受八戒章第三十

此章大门有七一释名辨境二受人功德多少三受
人要期立志四受之方法五受舍分齐六分别戒相
七辨位大小。

第一释名者问诸经及论何意名八戒斋或名八关
斋者答前八是关闭八恶不起诸过不非时食者是
斋斋者斋也禁止六情不染六尘斋断诸恶具修众
善故名斋也又斋戒体一名别若寻名定义义容少
别斋者过中不食为名戒者防非止恶为义萨婆多
云八个是戒第九是斋斋戒合数故有九也依俱舍
论合齐九为八故论云此戒分为八分前四名戒分
离性恶故次一名无放逸分后三名修分有馀师说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3b 页 X44-0383.png
离非时食说名八戒所馀八为此分开[雚*隹]听歌舞著
华香分为二若执如此则与经所违经云离非时食
是第八分增一阿含经云不过时食作第八作唱妓
乐香华涂身合一斋法经云第六华油歌舞合为一
第七不坐高床第八不非时食俱舍杂心云八戒支
非斋不非时食是斋亦斋支义云虽圣判不同八九
有异今以义推律当九也故此律沙弥十戒中歌舞
香油等分为二也智度论亦分八为九次明所对境
者萨婆多云夫受斋者于五众出家人边受故知不
得俗人处受义云若无人时对佛像前具修威仪口
发是言我某甲皈依佛等亦得成受故成实论有人
言此戒要从他受是事云何是亦不定若无人时但
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

第二受人功德多少者斋法经云譬如天下十六大
国满中众宝不可称说不如一日受佛斋法比其福
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中阿含经云多闻圣弟子持
八支斋时忆念如来十号名字若有恶思不善皆灭
善生经云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馀一切恶皆得消灭
智度论问五戒一日戒何者为胜答有因缘故二戒
俱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时多
而戒少一日戒时少而戒多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
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戒也譬如软夫为将虽复将兵
终身卒无功名若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名
盖天下八戒比于馀戒亦复如是智度论问白衣居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3c 页 X44-0383.png
家唯有此五戒更有馀法耶答有一日戒六斋日持
功德无量若十二月至十五日受持此戒其福最多
也又问何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是日鬼神逐
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以劫初圣人教
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
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始教一日一夜如诸佛
受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乐又论引
四天王经中佛说月六斋日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
下观察众生不布施持戒孝顺父母使者便上忉利
以启帝释诸天心皆不悦若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多
者诸天帝释心皆欢喜是时释提波那氏即说偈言
六日神足月受持清净戒是人寿终后功德必如我
佛告比丘释提桓因云何妄语若持一日戒功德福
报必得如我是为实说所在之处有持此戒者恶鬼
远之住处安稳是故于六斋日持斋受戒得福增多。

第三立志要期者萨婆多云若人欲受八戒先自恣
女色或作音乐或贪饮食种种戏笑如是放逸尽心
故作然后受戒不问中前中后皆不得戒若无本心
受戒种种放逸后遇知识即为受戒不问中前中后
并得成受善生经云若诸贵人常勤作恶欲受斋先
当宣令所属之境斋日莫行恶事如是清净得斋若
不遮者不成以恶律仪故增一阿含经云若受八关
斋先须忏悔前罪然后受戒正明忏悔简人发戒时
节等并同前三归五戒中说。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4a 页 X44-0384.png

第四受之方法者受戒人应具修威仪至一出家人
前受智度论云我某甲今一日一夜皈依佛皈依法
皈依僧为净行优婆塞(女云姨三说)我某甲皈依佛竟皈
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姨)(三说)
受得戒巳次当为说戒相如诸佛尽寿不煞生我某
甲一日一夜不煞生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
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淫泆
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泆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妄
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
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如诸佛尽寿
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
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著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著
香薰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华璎珞不香油涂
身不著香薰衣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妓乐
亦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伎乐亦不
往观听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过中食我某甲一日
一夜不过中食亦如是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
名为布萨愿一日一夜持是福不堕三恶八难亦不
求轮王梵王世界之乐愿除诸烦恼逮得萨云若成
就佛道(布萨者秦言共住也)僧祇云佛告比丘今是斋日唤优
婆塞净洗浴著净衣受布萨法萨婆多云必无人者
但心念口言自皈三宝我持八戒亦得。

第五受舍分斋者俱舍论云若先作意于斋日受者
虽食竟亦得受萨婆多云若受八戒应言一日一夜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4b 页 X44-0384.png
不煞等令言语断绝莫使与终身戒相乱成实论云
问是八分斋但应具受为得分受答随力能持多少
皆得或受一不煞不盗等随意为受有人言此法但
一日一夜受是事云何答随受多少并得或一日一
夜或半日半夜或半月一月等义云若一月受者应
言一月受八戒斋限日多少为受女人受戒不假露
膞巳外同前次明舍戒法者萨婆多云若受斋巳遇
恶因缘逼欲舍戒者不必要从五众边舍趣得一人
即成义云若自有染心将欲犯戒宁可舍巳为之后
还忏受亦得五戒十戒同此。

第六分别戒相者前之五戒一同前说后之三戒今
更重辨离庄严具者俱舍论云离非旧庄严何以故
若常所用庄严不生极醉乱故义云世有诸师妄行
恶律谓女人受戒不得共男子同宿及饮乳小儿亦
令别宿畏破戒故又不许八尺床上坐卧令在地铺
如是种种妄行皆不合圣教反结无知不学之罪若
共男子同室宿等但令戒不清净不名破戒故萨婆
多云若巳受八戒而鞭打众生或言待明日当打皆
令戒不清净非是破戒阿含经云高广大床者梐下
足长尺六非高阔四尺非广长八尺非大越此量者
方名高广大床又床有八种初四约物辨贵体不合
坐亦不论大小谓金床银床牙床角床下四约人辨
大纵令地铺拟此尊人亦不合坐谓佛床辟支佛床
罗汉床师僧床。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4c 页 X44-0384.png

第七辨位大小者萨婆多云问七众外有木叉戒不
答八戒是以此义推受八戒人不入七众摄若知位
处应在五戒优婆塞上坐以受戒多故故智度论将
譬健将也成实论云八戒优婆塞者秦言善宿男是
人善心离破戒宿故。

* 受十戒章第三十一

此章大门有十一翻名解释二出家由藉三受戒策
修四受舍衣钵五说净六舍堕七说戒八安居九受
日十自恣。

第一释名者耶舍传云沙弥者隋云劳乏少者以修
道劳也又翻为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万物也
又创入佛法俗情犹存故须息恶行慈也。

第二出家由藉者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
民出家功德无量譬四天下满中罗汉百岁供养不
如有人为涅槃故一日一夜出家受功德无边又如
起七宝塔至三十三天不如出家功德本缘经云以
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僧祇云一日一
夜出家修梵行离六万六千六十岁三途苦出家功
德经云若为出家者作留碍抑制此人断佛种诸恶
集身犹如大海现得癞病死入黑闇地狱无有出期
大宝积经云出家有二种缚一见缚二利养缚有二
㿈疮一求见他过二自覆巳罪经云有二毒箭双射
其心一邪命为利二乐衣钵五百问事云昔有比丘
喜乐衣服昼夜染著因病致死后生蛇中还来缠衣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5a 页 X44-0385.png
众僧葬亡比丘讫取衣作法蛇便延颈吐毒僧共看
之得道者观蛇令去遂入草中毒盛火出烧身命终
死入地狱僧祇云七岁解知好恶者应与出家八十
九十太老过七十卧起须人故不听度若能修习诸
业听出家作沙弥若太老太小巳出家不应驱出比
丘越悔央掘经云老母求佛出家佛说偈止云汝今
年衰老出家时巳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律中
净饭王求佛出家佛言但观无常诸行足以得道不
须出家智度论云若无根二根毗尼中以无得道根
故不听出家善见云求度不得欲烧寺者听不白父
母得度出家五百问事云父母王法不听盗度犯重
如论中得度但违王教吉罗自来者得僧祇云不得
畜众多沙弥听一极至三人若大德比丘多人与儿
令度苦劝与人犹故不从遣与馀人得自教诏沙弥
有三品从七岁至十三名驱乌沙弥从十四至十九
名应法沙弥从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五百问事云
若出家巳后盗本家中物犯弃何以故初出家时一
切舍非巳物本伏岁本债息亦同若行者欲出家时
先至僧伽蓝内立眼见耳不闻处作形同单白和僧
使知为成问答无过也故律下文私度他二儿出家
众僧不知后父母来觅皆云不见后便觅得时诸比
丘皆怀惭愧佛言自今巳去若度他出家者应作单
白和僧使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形同单白羯磨
(德姊)僧听是某甲从(比丘比丘尼)某甲剃发若僧时到僧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5b 页 X44-0385.png
忍听某甲从(比丘比丘尼)某甲剃发白如是若不知者房
房语知亦得次请和上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某甲今请
(德姊)为和上愿大(德姊)为我作和上我依大(德姊)故得剃
发出家慈悯故(三说)次请阿阇梨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某
甲今请大(德姊)为阿阇梨愿大(德姊)为我作阿阇梨我依
(德姊)故得剃发出家慈悯故(三说)二师应并答言好清
信士度人经云于剃发处香汤洒地周圆七尺内四
角悬幡安一高座拟出家者坐复施二胜座拟二师
坐欲出家者著本俗服拜辞父母尊亲讫口说偈云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诵巳脱去俗服善见云应以香汤洗浴除白衣气度
人经云虽著出家衣止得著泥洹僧僧祇支未得著
袈裟人道场时应来至和上前胡跪和上应生儿想
不得生恶贱心弟子于师应生父想善见云当为说
发毛爪齿皮等何故说此有人曾观此五今为落发
即发先业便得悟道如罗睺罗落发未竟便得罗汉
如㿈熟待剌莲华待日为开如是种种为说法巳来
向阿阇梨前坐善见云以香水灌顶赞云善哉大丈
夫能了世无常舍俗取泥洹希有难思议教礼十方
佛竟复说偈云皈依大世尊能度三有苦亦愿诸众
生普入无为乐然后阿阇梨乃为剔发度人经云为
剔发时傍人为诵出家呗云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
亲弃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与剔发时当顶留五三
发来至和上前胡跪和上问言今为汝除去顶发汝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5c 页 X44-0385.png
许不答言好然后和上即为剃发巳于前胡跪和上
授与袈裟便顶戴受巳还和上如是至三然后和上
为著当正著时善见说偈云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
衣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度人经礼佛讫行道三
匝诵自庆偈云遇哉值佛者何人谁不喜福愿与时
会我今获法利又礼大众及二师巳在下行坐受六
亲拜荷出家离俗意心怀欢喜父母诸亲皆为作礼
悦其道意应中前剃发最好毗尼母云剃发著袈裟
巳然后授三皈五戒等。

第三受戒策修者就中分二初明缘起正体后辨馀
随行初中先集僧巳安受戒者见处离闻处安巳作
法同单白令僧知其得法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
法同单白羯磨大(德姊)僧听是某甲从(比丘比丘尼)某甲出
家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从(比丘比丘尼)某甲出家白如
是若依五分十诵先与受五戒然后与受十戒此律
无文准行最好必不得受直受十戒亦得僧得小罪
善见云当令礼僧足往阿阇梨处礼巳胡跪合掌教
言汝当随我语授汝三皈答言尔文中不云在僧前
受计理别处应得若欲生受者善当对僧众多人前
受弥好正受戒前先问其遮难律文不具理须问之
以有难故不得受戒遮难问缘大同上具戒中明正
受三皈戒体云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今
随佛出家某甲为和上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我今随佛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6a 页 X44-0386.png
出家巳某甲为和上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既受得戒次应为说戒相尽形寿不煞生是(沙弥沙弥尼)
戒能持不答言能尽形寿不偷盗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
不答言能尽形寿不淫泆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
能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通尽形
寿不著华鬘香涂身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能尽
形寿不歌舞唱伎故往观听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答
言能尽形寿不高广大床上坐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答言
能尽形寿不捉生像金银宝物是(沙弥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即像也生金
像银胡汉并彰为说戒相竟告云是(沙弥沙弥尼)十戒尽
形寿不得犯既知戒相巳应为说出家功德高于须
弥深于巨海傍若无边广于虚空又当为说五德十
数受持衣钵六念等法大同僧中不同俗人佛法僧
等六念也由制通沙弥故至第三念时云我今年若
干某年月日时受十戒以律制生年次第又出家年
次第二俱须知。

第四受舍衣钵者萨婆多云沙弥受十戒巳应具上
下二衣一当郁多罗僧二当安多会(自馀财体是非作之方法失衣
分齐一同僧中唯受文少别)手执上衣对一知法(沙弥沙弥尼)云大(德姊)
一心念我某甲(沙弥沙弥尼)此缦郁多罗僧应量作今受
(三说下衣准受)舍文大(德姊)一心念我某甲(沙弥沙弥尼)此缦郁
多罗僧本受持今舍(三说下衣准舍)受钵文大(德姊)一心念我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6b 页 X44-0386.png
某甲(沙弥沙弥尼)此钵多罗应量器今受持(三说舍文可知)受座
具文大(德姊)一心念我某甲(沙弥沙弥尼)此尼师坛应量作
今受持(三说舍文可知)五百问事云若无沙弥大比丘亦同
作法(上来受舍衣文此律无文义准十诵)

第五说净者若得长衣钵药先当请一五众知法者
为展转净施主(真实施主希故不论)(德姊)一心念我(沙弥沙弥尼)
甲今请大(德姊)为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愿大(德姊)为我作
衣药钵展转净施主慈悯故(三说后时长衣等随对一知法沙弥前说净同
上僧法唯改名别若得钱宝说付净人亦如僧中若畜钱宝欲舍忏者先舍与净人罪随向一知法沙弥边忏
忏文同波逸提唯称突吉罗名别)。

第六舍堕者若犯长衣离衣宿等亦须界外对一知
(沙弥沙弥尼)边舍忏若界内作法不受戒者亦无别众
罪先舍衣物次请忏主后悔吉罗一同僧中唯改人
罪名异若犯初篇三众俱突吉罗仍须灭摈若犯僧
残巳下迄至众学百戒覆及根本并作突吉罗忏。

第七说戒者通别有二(通法如僧)次别行者若布萨时各
各当处自集一堂烧香散华汤水行筹差人说戒唱
梵等大同僧说唯改名为异故十诵差一沙弥捡校
(沙弥沙弥尼)行筹之时不来者同房为受欲唱大数之时
应将巳所行筹入僧中付僧维那令总唱数彼送筹
者还至本处次差一人诵爱道尼经沙弥十戒五德
十数等初差人升座讫次当唱梵供养唱梵供养巳
戒师应作白云大(德姊)一心听今日是(沙弥沙弥尼)布萨说
戒日欲说十戒爱道尼经并其五德十数具白如是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6c 页 X44-0386.png
诸大(德姊)等各静身口意合掌一心听诸大(德沙弥姊沙弥尼)
有十戒依之修学得受具戒云何为十(沙弥诵前十戒出爱道经
文)诸大(德沙弥姊沙弥尼)有五净德名为福田为良为美依
之得福尽可成佛云何为五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
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委弃躯命遵众善
故四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五者志求大乘为度人
故尔时世尊为说偈言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
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越世务名曰最福田供
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出福田经)诸大(德沙弥姊沙弥尼)有十数
为破外道十种邪见故亦欲令行者为防出家真伪
故云何为十一者一切众生皆依仰食(为破自饿外道彼以洮〔糠〕
饮汗餐风服气等)二者名色(为破自然外道如犊子饮乳棘尖乌黑火上水下风轻地重并
无有因自然而生)
三者痛痒想(为破梵天为因外道自在梵王众生父母众生瞋喜由于
彼天)
四者四谛(为破无因果外道如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五者五阴(为破神我
外道执于身中别有神我以为宰主)
六者六入(为破一识外道如一室六窗猕猴遍历根亦如
是一识通游)
七者七觉意(为破不修外道以却顺观见八万劫外更不见境号为真谛涅
槃如转缕丸高山缕尽丸止何须脩道等也)
八者八正道(为破邪因外道或持乌鸡鹿狗
牛免等戒或修八禅或修邪慧邪智以为真道背于八正)
九者九众生居(为破色无色天
计涅槃外道以二界有无想定非想定心沉没处谓是穷理此乃众生所居也)十者十一切
入(为破色空外道用色破欲有以空破色有谓空至极今立十处但是自心运用多少实唯一识本无前境
妄立是非我见不除还受生死故智度论云外道能生禅定船度欲色界海无色如大海深广不能度由不破
我心故)十数出僧祇律诸大(德姊)我巳说十戒五德十数
竟若更有馀佛法是中皆共应当学说戒巳各述自
庆偈云诸佛出世第一快闻法奉行欢喜快大众和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7a 页 X44-0387.png
合寂灭快众生离垢安乐快若大(僧尼)说戒未竟诸(沙弥
沙弥尼)等且随时诵经说法待维那鸣槌三下时总来
赴堂随次入僧中依旧坐处胡跪合掌高座戒师为
说明人能护戒等讫巳总散若(沙弥沙弥尼)不满四人三
人巳下各对手说戒云大(德姊)一心念今日(沙弥沙弥尼)
戒日我(沙弥沙弥尼)某甲清净(三说)一人心念说戒云今日
是说戒日我(沙弥沙弥尼)某甲清净(三说)

第八安居者十诵制五众安居五众受日此律三时
游行戒中三众亦结罪故须知之(安居文乃护夏法用大同僧中唯改
名为异)。

第九受日者约律求文虽无正教准用七日法亦得
不尔直白当界(比丘沙弥比丘尼沙弥尼)白衣等出界亦得
第十自恣者有通别二途若通行者僧自恣巳五德
来向(沙弥沙弥尼)处互跪说僧自恣文以犯举两通故若
别行者鸣槌之时各集别堂烧香散华行筹汤水等
具如大僧说戒中明送筹付大僧还巳当差一人行
草竟次上座口唱二人为五德巳然后自恣(说文同僧改名
为别)若(沙弥沙弥尼)不满五人四人巳下对手自恣云大(德姊)
一心念今是众僧自恣日我(沙弥沙弥尼)某甲清净(三说)
人心念云今是众僧自恣日我(沙弥沙弥尼)某甲清净(三说)
不清净者心念发露从此巳下兼明杂行者毗尼母
云沙弥应知惭愧善住奉事师法中不应懈怠放恣
当自慎身口卑巳敬人常乐持戒莫乐调戏不应恃
自心才力复莫轻躁应知羞耻乃至常逐二师读诵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7b 页 X44-0387.png
经法一切僧僧中有所作皆不得违如是广知萨婆
多云沙弥不为三宝缘有利益者而掘地犯罪五分
云下三众无故造罪突吉罗四分突吉罗者谓无缘
而损伤乃至不受食残宿自煮等无人则开有人便
禁五分若罚沙弥先语某师亦不应非法助沙弥若
冶罚应作种种苦便扫地除粪引辇石治阶道等若
不为和上阇梨及馀人作使应语如法供给和上众
僧作使次第应作不应遮不与僧中利养此是施主
物应与此律从大比丘下次第与沙弥房舍卧具若
不能爱护不应与若利养随次与之自馀沙弥法用
具如五部戒律三千威仪及沙弥威仪经等(俗礼云威者畏
也仪者像也)恐烦不能具述行者宜知故戒戒下文皆结
三众之罪师僧并须口教授之但不得为说罪报轻
重指事教持于义不犯师僧不教亦随结罪(式叉尼法大同
前说改名便是)。

* 受菩萨戒章第三十二(此之一章非摄所宗然行事中要若阙而不著恐成
〔寘〕用)

此章大门有一十一一受舍损益二简能所人德三
请师法四乞听许五简戒相六洗忏法七正受法八
请證法九心念法十持犯法十一礼退法。

第一受舍损益者璎珞经云佛子今为诸菩萨结一
切戒根本所谓三聚戒是佛子受十无尽戒巳其受
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
人乃至成佛(十无尽戒者谓比丘四重为四第五不得沽酒第六不得毁说在家出家菩萨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7c 页 X44-0387.png
逼下四加后菩萨四波罗夷为十无尽也)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
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
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为
畜生名为邪见人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
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受
菩萨戒者法师先为解说使其乐著然后为受又复
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
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
百人千人等福报不可称量其法师者夫妇六亲得
互为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起过三劫生
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
不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
二三四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心尽戒亦尽心无尽
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者伹解语得戒不失
也善戒经云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
者得上恶心离是二缘乃至他世地狱畜生饿鬼之
中终不失戒若于后世更受菩萨戒时不名新得名
为开示莹净梵网经云尔时智者向十方佛为受戒
人唱说羯磨巳十方诸佛及诸菩萨遥见是人生子
想弟想咸皆垂心怜悯护念由佛菩萨遥护念故使
受戒之人功德增长不失善法令受戒人举身毛孔
从顶至足如凉风入体举身悚剽当知受者即具戒
相寘中尔时应有十方诸佛以正法眼见此行者有
真实心释迦牟尼佛于圣众中应唱如是言告诸大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8a 页 X44-0388.png
众彼世界中某甲国土某甲处所某甲菩萨从某甲
智者请菩萨戒此人无师我为作师怜悯故又佛言。

佛子与人受戒时唯除有七逆罪不得受菩萨戒五
逆罪外加煞和上阿阇梨一切国王王子大臣百官
比丘比丘尼信男女淫男女十八梵天无根二根黄
门奴婢一切鬼神金刚神畜生及变化人但解法师
语尽得受戒应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坏色与外道相
异又云若佛子太子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
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
官之身诸佛欢喜既得戒巳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
坐和上阿阇梨大同学同见同行者而菩萨反生憍
心痴心慢心不起迎逆礼拜一一不如法若供养时
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
犯轻垢罪昙无谶法师传云有道进法师欲受菩萨
戒谶令悔过至第八日诣谶受戒谶乃大怒进遂戮
力三年且惮且忏于其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
授戒巳其夕十馀人同时感梦一如进见进诣忏说
未行十步乃谶惊起言善哉巳感戒矣吾更为汝證
之遂于像前为说戒相道朗既通梦同进焉乃卑臈
求为法弟。

第二简能所人德者(自下诸门并依地持论撰此戒法之点本无之)敬寻圣
教窥受万途𥨱谓地持最为枢要今且谨依撰成大
辙拟为自用讵敢兼人夫论受戒唯有二种一者弟
子二戒师千里之内七众俱是然七众之中应比丘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8b 页 X44-0388.png
最上比丘之内又定耆宿为胜然耆宿之德复有三
种一者同法菩萨明种性备足二者巳发头菩萨谓
发心具足三者有智有力善语善义能诵能持者彰
毕竟复同盖具此三德方堪为师若全无此行则不
任为师弟子者亦具种性发心方得受戒。

第三请师者普贤观经云将欲受菩萨戒先请佛菩
萨为师请云弟子某甲等普及法界众生奉请释迦
如来以为和上奉请文殊师利菩萨为阿阇梨奉请
弥勒菩萨为教授师奉请十方诸佛为證明师奉请
十方菩萨以为巳伴。

第四乞听许者于戒师前敷尼师坛脱革屣接足礼
巳应作是言我于大德乞受菩萨戒大德于我不惮
劳者哀悯听许(三说)戒师答言好既许可巳即教学方
广摩得勒伽论五明论等令知犯不犯染污不染污
软中上及四十二戒亦须谙委然后对佛为受若先
学大乘者便许而即受弗同此例谓从戒师听可之
后或三年或百日或一日于道场内偏袒右肩礼三
世十方一切诸佛礼一切大地菩萨礼佛菩萨巳念
彼诸佛及与菩萨三聚功德又礼戒师长跪曲身作
是言唯愿大德授我菩萨戒(三遍便得)作是言巳长养净
心惟存得戒无馀念也。

第五简诸戒相者盖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凡论戒也
枢要有三一在家戒谓五戒八戒是二出家戒谓十
戒二百五十戒是三道俗通行戒谓三聚戒是然此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8c 页 X44-0388.png
三聚复有三种一者戒种种性是二者戒心菩提心
四无量是三者戒行六度四摄是然此度摄若随威
仪则名三聚若依行位乃称为七若就德位遂号七
地及十三住凡如是说皆是戒法不同也又为说四
波罗夷法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无惭波罗
夷二者悭心不施贫下无惭波罗夷三者瞋心打骂
众生前人惭谢不受其忏无惭波罗夷四者痴心谤
大乘无惭波罗夷盖说此法令其受者自知巳力堪
受不堪受长养净心起内胜意也。

第六洗忏者谓令心清方堪得受凡污心之垢唯迷
与鄣迷者谤无三宝鄣者广起十恶今教忏者正忏
此二我弟子某甲仰启十方诸佛弟子从本际有识
巳来乃至今身或自不信三宝或教人不信三宝或
见作随喜或自轻慢三宝或教人轻慢三宝或见作
随喜或自侵损三宝或教人侵损三宝或见作随喜
或自煞盗淫或教人煞盗淫或见作随喜或自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或教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或见作
随喜或自贪瞋痴或教人贪瞋痴或见作随喜于此
众罪不生惭愧失菩萨戒不自觉知今于佛前至诚
忏悔愿我众罪永断无馀至心敬礼一切诸佛(一遍亦得
三遍弥好)。

第七正受戒者略有三问一问答者定其种性二问
答者定其发心三问答者正为受戒初问答者戒师
若坐若立作是言汝某甲善男子善女人听法弟法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9a 页 X44-0389.png
妹汝是菩萨不答言是所以言坐者为戒师老而无
力故耳所以须立者为戒师少而有力不疲故然某
甲者盖是题其父母师长所制名也非谓称其荣族
皇帝明府之号也设称亦不发戒但背法逐情非重
道之仪也第二问答者问发菩萨愿不答言巳发菩
萨愿者正是道心别名也第三问答者谓正教受戒
云汝善(男子女人)欲于我处受一切菩萨戒律仪戒摄善
法戒摄众生戒是诸戒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所
住戒过去一切菩萨巳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
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三说)今言善(男子女人)
止为一人若二人巳去则言某甲等。

第八请證者先请菩萨后请于佛请菩萨者谓大地
菩萨大地者谓种姓地解行地初地乃至十地普贤
乃至贤首是也受人胡跪戒师为起礼于十方诸菩
萨众作是言我弟子某甲仰启十方大地微尘数诸
菩萨众文殊师利金刚藏金刚幢功德林菩萨等此某
甲菩萨在某国世界某伽蓝某佛像前于我某甲所
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證(三说)请诸佛者十方一切诸
佛且就一教东方善德佛乃至下方明德佛等一切
诸佛第一无上大师现知见觉今某甲菩萨于某世
界某伽蓝某佛像前于我某甲所三说受菩萨戒我
为作證(三说)以其白故无量诸佛大地菩萨前法有瑞
现或有光明或有凉风或有异妙香以有相现故十
方诸佛于此某甲菩萨起子想大地菩萨起弟想以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9b 页 X44-0389.png
起子想弟想故有慈心爱念令此菩萨从受巳后犯
巳寻悔专精念住坚持不犯乃至菩提终不退转具
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
念处三不护业大悲不妄法断除诸习一切种妙智
百四十不共法悉皆备满乘大慈悲游腾十方广度
众生不辞劳倦一切众生咸同此益且就男子受戒
如是若对女人法亦同然但称女人法妹为异威仪
露膊此亦同不须。

第九心念受者若无如是人可对受者是菩萨应佛
像前自受具修威仪云我某甲白十方世界一切诸
佛及大地诸菩萨众我今于诸佛菩萨前受一切菩
萨戒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戒过去未来
现在一切菩萨所住戒过去一切菩萨巳学未来一
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三说)梵网经云若从
师受不假好相以戒师展转相承有力故若对佛像
前自誓受者要请得好相方得受戒以不从师受自
无力故。

第十持犯相者菩萨戒弟子某甲从某年某月某日
某时于某师所依地持论受得菩萨三聚净戒其三
是何一者摄律仪戒恶无不离起證道行是断德因
终成法身止即是持作便是犯顺教奉修慎而不为
二者摄善法戒无不积起助道行是智德因终成报
身作即是持止便是犯顺教奉修以成行德三者摄
众生戒无生不度起不住道行是恩德终成应身作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89c 页 X44-0389.png
即是持止便是犯摄律仪戒者要唯有四即前四波
罗夷是此即通明三聚所离过能离体者谓身口意
业思也摄善法戒者善无不积谓身口意善及闻思
脩三慧十波罗蜜八万四千助道行顺教奉修以成
行德摄众生戒者四无量为心四摄为行四无量者
谓慈悲喜舍悲能拔苦尽慈能与乐满喜谓庆众生
离苦究竟得乐满足舍谓令众生行佛行处至佛至
处方生舍心四摄为行者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菩
萨将欲摄物先以财济免其形苦次以爱语晓悟其
心令其信解言行利摄者依前信解次令起行行谓戒
定慧等令物奉修是行利摄言同利摄者修行既满
转依成就三身同圣者所證故论云布施爱语未发
心令发心行利未成熟令成熟同利未解脱令解脱
上来所列令受戒者诵之知受戒时节依师禀教略
识持犯也兼为劝请随喜回向发愿恐文烦故不述
第十一礼佛辞退者地论令礼佛一拜大地菩萨一
拜不云礼法僧也准义通礼者好。
毗尼讨要卷下本
毗尼讨要卷下末


* 瞻病送终章第三十三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0a 页 X44-0390.png

此章大门有六一制看病意二简人是非三供侍给
法四安置处所五说法敛念六殡终法。

第一制看病意者夫有待之形多诸婴累四大互反
六府难调若不更看命无所寄是故律云汝曹不相
看视谁应为乃至世尊为病人洗除大小便巳扫洒
卧处极令清净敷衣卧之便立制云自今巳去应看
病比丘应作瞻病人若欲供养我者应供养病人世
尊是极地之人犹亲自看病况同法义重如何相弃
乃至瞻病意亦同然问供养病人何意供佛齐功耶
答谓悲心看病拔苦与乐行与佛同又论云随顺佛
语名供养佛。

第二简人是非者此律云若有病者听和上同和上
阿阇梨同阿阇梨若弟子等从亲至疏看若都无者
众僧应与瞻病人而不肯者应次第差又不肯者如
法治若无比丘者沙弥优婆塞等应看若无此人者
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优婆夷等随所作应作不
应触比丘僧祇云当随病人多少差往若不看者一
切僧得罪若道逢比丘及尼病者应觅车乘驮载令
皈如法供养乃至死时亦应阇维殡埋不得舍弃下
三众亦尔。

第三供给所须者僧祇云病人有九法成就必当横
死一知非饶益食贪食二不知筹量三内食未消而
食四食未消而摘吐五巳消应出而强持六食不随
病七随病食而不筹量八懈怠九无慧若病人衣钵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0b 页 X44-0390.png
外有医直者取之供给无者众僧应与若僧无者彼
有贵价衣钵当贸贱者受持馀者供给若病人惜者
应白僧云此病人不知无常悭惜衣钵不肯贸易白
僧巳耎语说法使得开解然后为贸若复无者应外
求觅与之若僧中取好食与看病人不得爱惜自业
而不瞻视五分云无净人处听比丘自燃器著水令
净人洮米著中比丘燃火使熟更从净人受取持与
病人若全无净人者则如五百问事云病比丘山泽
□□无人处日中不得往还者比丘得为作食七日
先净米受取作之善见云若病无汤药以华果饮食
饷人求易汤药不犯五分云每僧行粥时应问别有
病人粥不若无应先与病人然后行与僧十诵云当
随病人所须问病因缘觅师求药日到僧厨问有病
人食不若无取僧所供给库中物无物当为外求应
从善好名闻福德比丘索又病人得药差者但是佛
僧中不净残宿恶捉不受内宿并得服之善生云瞻
病人不应生厌若自无物出求之不得者贷三宝物
差巳依法十倍还之五百问事云看病人将病人物
为病人供给所须不问病人或问起慊并不得用若
巳取者应偿不还犯重比丘病困不得阙衣钵而作
功德若不即有故弊衣钵受持者犯堕此律当问病
者持何等衣彼病人受不好衣钵及送与他恐瞻病
人得佛言不应尔。

第四安置处所者僧祇云若大德病应在露现处上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0c 页 X44-0390.png
好房中拟道俗问讯生善瞻病人每须烧香燃灯香
汁涂地供侍人客善见云看病人赞病者言长老持
戒具足莫恋著住处及衣物知识朋友存念三宝及
念身不净于三界中慎莫懈怠随命长短而作(若知病重
失于正念思惟财房亲族朋友者移本住处至静房中)如祇桓图云寺西北角
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号无常
多生厌背去者极多还唯一二其堂内安一立像金
色涂者面向西方当置病人在像前卧像手中系一
五色䌽幡令病人手执幡脚作往生净土之意虽有
便利世尊不以为恶原其此土本是杂恶之处犹降
灵府接下类群生令度苦海况今信心将命投佛而
相弃舍祇桓图云随病者所缘何境或弥陀弥勒阿
閦等形如前安置烧香散华种种庄严生病者善心
第五说法敛念者十诵云看病人应随病者先所习
学或阿练若诵经持律法师阿毗昙佐助众事随其
解行而赞叹之不得毁呰退本善心故律云为病人
说法令其欢喜毗尼母云病人不用看病人语看病
人违病者意并吉华严贤首品云又放光明名见佛
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
前见彼临终劝念善又示尊像令瞻敬又复劝令皈
依佛因是得成见佛光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
修五念得成就者毕竟往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
佛何等为五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
察五者回向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云佛告普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1a 页 X44-0391.png
广菩萨若四辈男女临终之日愿生十方佛刹土者
当洗除身体著鲜洁之衣烧众名香悬缯幡盖歌咏
三宝读诵尊经为病者说因缘譬喻言辞微妙经义
苦空非身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电光
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皈坏败精诚行道可得
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弥勒菩萨发问经云弥勒
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功德利益若能十念相
续不断念佛者即得往生当云何念佛言非凡愚念
非不善念不杂结使念具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
何等为十一者于一切众生常生慈心于一切众生
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二者于一切众生深
起悲心除残害心三者发护法心不惜身命于一切
法不生诽谤四者于忍辱中生决定心五者深心清
净不染利养六者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
忘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心谦下言说
八者于世谈论不生味著心九者近于觉意深起种
种善根因缘离于愦闹散乱之心十者正念观佛除
去诸想(如前教巳又将经像至病人处题其经名像名具告说之使开目睹见令其惺悟兼请有德智
人读诵大乘助扬赞呗幡华乱坠宛转目前香气氛氲尝注鼻根恒与善语勿传恶事以临终时多有恶业想
现不能立志排除是故瞻病人时须方便善巧诱𧧌使心心相续刹那不驻乘此福力作往生净土之意也)
故智度论云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造
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又经云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第六殡终者五百问事云师亡不得举声大啼应小
小泣泪耳故此律尼推胸啼哭泣泪一一波逸提比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1b 页 X44-0391.png
丘吉罗(以爱染不亡故必高节清志不属世情〔时〕为生物善哭亦何咎故双林终后诸比丘等宛
转在地犹如圆木推胸大叫泪下如雨虽未离欲不招外讥若外来吊人尔于亡者至其尸所如常设礼巳先
执孝子手默慰吊之后至大德所具展哀情即问讯之)故五百问事四分律等
见亡人冢塔大于巳者并令礼敬(孝仪甚多不可具述馀事不尽宜临
时补阙)五百问事云应先白僧以亡人泥洹僧祇支覆
尸而送不得埋过五钱犯重师僧弟子同学当出财
殡送若无物可送众僧别人各敛少财供养舍利若
无者应贷亡人衣物权将殡之还来倍偿入羯磨竟
从现前僧乞取亦得五分尸以衣覆根增一阿含云
如来自举母床一角阿难罗云等各举一脚不令人
代为报恩故(准此和上阇梨长养我法身父母兄姊长养我生身恩德既重躬自担送想亦
无过)善见云不得送白衣丧除为观无常故不犯若手
执母尸殡𣫍无罪毗尼母云比丘亡合寺众僧并送
葬所依如西国葬法有四谓水火土林律中多明火
林二葬若依五分尸应埋之若火烧在石上不得草
上安此律如来轮王二人火葬增一云诸比丘以香
华散目连尸上僧祇亦尔此律世尊五众得起塔从
小沙弥尼巳上并得礼上座冢也五百问事云得为
亡师立形像僧祇云持律法师营事比丘德望比丘
应起塔相轮悬施幡盖在屏处安置不得在经行处
多人行处作之若违结罪若众僧不许者教令和合
作之依诸经律及高僧传多有寺中葬之。

* 亡衣受法章第三十四

此章大门有十一制物入僧意二对人合分可不三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1c 页 X44-0391.png
同活共财不同四嘱授是非五定物轻重六负债还
不还七具德赏劳八分之时节九分物法十杂明分
衣法。

第一制意者问所以五众身亡之后物皆入僧又生
时乃依三宝出家而物不入佛法者何答以康存之
日因僧而获斯物身行所为莫不为僧所摄故有人
施佛法物比丘无分是以身亡巳后追物入僧则使
僧有受用之资施主有福田之润既不入佛法俗亦
无分故十诵云跋难陀死衣物直四十万两金国王
刹利种族亲里等并欲收取佛言王赐诸臣百官物
比丘不得分乃至亲里集会不见唤及僧家财法并
共同分俗人不合此属僧物诸亲皆言如世尊断。

第二对人死物合分不合分复有十种处分不同一
粪扫物取如五分界中水漂死人衣挂树枝上随前
见者得取义云若依此律界内无人者得依彼取若
有二人巳上便须作法分二入当时现前僧如十诵
中学悔沙弥死(犹是四分学悔比丘)被摈比丘死守戒比丘无
同品者更互得取三入界内同见僧如邪正二部各
执是非者故此律中是人中道死至彼死皆同见同
见自分四入功能僧如此律中被举比丘死衣物入
同羯磨举僧五入二部僧如五分中独住比丘死萨
婆多二界中间死此律无住处白衣家死等随五众
先来见者得六入面所向僧如萨婆多二界中间死
随面所向何处应取七入所亲白衣如萨婆多中灭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2a 页 X44-0392.png
摈比丘死将衣钵付生缘以生时不同僧财法故八
随所在处僧得如十诵云有比丘持衣寄阿难三处
共诤谓能寄人所寄者及衣物处佛判属阿难处界
内现前僧应分以寄人不寄处故若寄处不寄人物
处应得上来八种并不作法下之二门加法羯磨九
入和上分如僧祇中沙弥死衣物入师和上等义云
此谓和上分别财体以师物入师弟子物入僧故十
诵沙弥死所有内外衣白二羯磨与看病人轻物僧
分重物不应分五分亦然此律无文依彼部断十同
和清众死谓如法比丘死衣物入羯磨分。

第三同活共财分别者义云若师本意正与弟子衣
食自外馀财不共同者巳与者得若未与者师亡巳
后悉皆属僧实非同生假冒同生取僧物者犯重若
就本意所有财物决心共同看如儿想终无分隔若
当别活还俗及死悉共分半是名共活若分其物准
俗处分但是自著衣服现用器物各属其身并不须
分巳外未用之财依式取半若不同活妄言而取能
与之僧及所受之人皆犯二罪谓重物入常住僧准
僧祗犯重轻物入现前僧准善生经犯偷兰遮以计
人不满五故。

第四嘱授是非中有三一嘱授善不善二重嘱重授
三嘱授成不成初中有四一嘱名善者谓自知昔来
非法储积唯是不善今好心既生舍此财物与生善
之处破此悭贪业种是名善也二嘱名不善者恐此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2b 页 X44-0392.png
财物死后僧得悭心既发妄嘱俗人是名不善也三
不嘱名善者若病困之时念此伪财能生不善佛有
成判不假我分当自料理心行正念三宝心心相续
念念不绝忽尔命终是名不嘱善也四不嘱名不善
者谓前念欲舍后念悭惜恐畏还活无有资身如此
悭心念念相续不得布施遂便舍命是名不嘱不善
也。

第二重嘱重授者僧祇云嘱与众多人最后人
得若授与众多人在前者得义云准此犯重如决心
嘱与他人出自口言或对人云我许某甲若干财巳
于后遇缘差脱遂不付他或复转嘱更与馀人财主
犯重以决心舍与他定后乖本意盗此本财回嘱后
人宁不犯重后人受施如法不犯从贼得物佛开取
用故善生云先许他一衣后馀大德来转以施之是
得偷罪明了论决心舍巳不犯长。

第三嘱授成不
者义云凡论嘱授正是舍财与善心相应要须决意
与生福之处定无变悔此皆成就若言此物死后与
我作墓买棺造像写经等并不成嘱若决心死活俱
不悔者成若犯王法知明日定死今日嘱授此等
皆成由未死前我是物主若以财嘱令速造像写经
供养众僧使我眼见遂即命终者成若云死后作者
同前不成巳下取诸部文断五分云若生时巳与人
而未将去僧应白二羯磨与之僧祇云若未付财或
得巳不作净还置病人边并不成若作净巳置边者
成若言我死后当与若差即舍前契并不得成唯决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2c 页 X44-0392.png
定与者成十诵大同唯三衣六物不应自处分此律
云若临终时嘱物与佛法僧若我死后与等佛言一
切属僧故知心不决终不成嘱授馀如前说。

第五定其轻重者然此亡人衣物诸部缓急分判不
同此域诸师各怀异见或有意亲常住方便入重或
情与现前曲引从轻倒说乖理事不合教争讼由生
实难消息既知不易若欲断事先问亡人何律受戒
即以本宗为定若眇漠不知又问当寺从来何部行
事使始终楷定不得互易自垢心行又且边方荒鄙
风俗渐殊资具服章形名不等必须轻重依教区分
冀令种类相从疏条有据用防私谬又备未争今立
四分为本四分不足方依诸部润色就此章内略分
为三一佛所制畜物如僧三衣六物尼五衣等以资
身长道要故佛判入轻二佛不听畜物如田园奴婢
畜生等以妨道招讥佛判入重三佛听畜物如长衣
钵及钱宝重物等以物虽妨长而资道中要故佛开
畜而义含轻重复分三别一性重者谓一切金银钱
宝木石瓮瓶釜镬车舆十六牧器等以体是重物不
堪修道故制入重二性轻者谓一切百一之具可得
随身如布绢缕等莫问多少皆制入轻三从用轻重
者或事从用轻如刀剃及石盛钵函三衣箱及受用
针筒碗盏鍉箸莫问铜铁瓦木作者皆判入轻或事
轻从用重者如大小帐步鄣枕扇毡缛床帏等并判
入重恐摄不尽更以七门收束后定轻重依此而断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3a 页 X44-0393.png
第一丝麻毛绵所作者此律云坐缛卧缛入重(谓表里布
绵装持者是之)氍氀长五肘广三肘毛长三指佛判入轻义
准此文被及单被亦判入轻过量作者入重八尺巳
下耎薄应量毡者例准入轻以堪称法著用故八尺
巳上坚𩊕作者入重虽是小毡旧安带纫系著蹬机
者相从入重氍𩊕锦绣绮色分明者入重大绫入重
小绫入轻自外杂罗交猣生丝布等无问大小义准
入轻故此律开受王大价衣及种种好衣大价疏衣
等僧祇云听诸比丘着蛾相衣仍不得作三衣得作
馀用(蛾相衣者如俗礼蛾裳衣是世人多用蚁字为蛾者非也古人借蛾为蚁故有斯滥)僧祇
云覆疮衣雨浴衣漉水囊二种腰带卧具等佛判入
轻故此律下文比丘反牒涅槃僧入白衣舍形露佛
言听作带又安纫玦等准此入轻五分云劫贝单敷
儭身衣针线囊钵囊革屣囊等佛判入轻锦绮毛𣯟
毡及蚊厨等入重准此四分减量者入轻必依量䩕
厚者入重以不堪被著不同氍氀厚软可服𣰅㲪类
同锦绣虽是小𣒰而属床机者相从入重针绵袋补
方杂绮者入重五大色衣谓青黄赤白黑者入轻故
此律云上色染衣上色锦衣听作袈裟色畜有人判
真绯等入重何意黄黑等同是五大色衣并判入轻
白色三衣佛制不许尚判入轻即例青赤等亦应入
轻纑缕丝绵等无问多少以亲成衣故并判入轻自
外萦绢麻缁及生茧等以非亲成衣故并判入重亦
有诸师判入轻者良恐非法盛三衣袋依五分入轻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3b 页 X44-0393.png
自外长袋等入重若俗人杂䌽线靴鞋及俗人男女
衣服䌽色成者入重非䌽者入轻本施受之时为欲
回易入衣财故故律下文比丘著诸俗服佛言避我
所制更作馀事自今巳去一切白衣法不应著故知
本为财受不欲自著入轻无过若本时所著俗服下
领袍袄通肩长袖衣等以佛正制故并判入重若俗
人衣服巳摘坏者无问是色非色皆判入轻锦绣等
虽复摘坏以色绮故入重若先染坏者入轻。

第二
铜铁瓦木者此律云铜瓶瓫绳床木床水瓶澡灌锡
杖扇斧凿灯台枕车舆及铁皮竹木陶作器等此五
种作器并是能造物具亦判入重故此律云为狼藉
无安置处令作皮囊盛非谓所造之物此律云剔刀
入轻钱宝等入重下文冢间得钱听坏作铜用十诵
云一切铁木器镬等减二斗者入轻过者入重刮汗
[楒-心+拱]灌鼻筒熨斗香炉薰钵钩壁上钩禅镇匕钵支大
钵小钵半钵键𨩲钳镊剪刀子截衣刀户棑曲户钩
等并判入轻若水精牙角齿贝作器谓过半升巳上
入重减者入轻一切染色若煮未煮不应分义云诸
染作具类从入重上来所列若依四分用则不可若
应量器钵及馀小物等可依十诵入轻自外釜镬木
器等纵令减少以不可随身故并依四分入重若依
十诵受戒者得依彼断恐人错用故别疏记僧祇云
钱金银真珠琉璃珂贝珊瑚颇梨车𤦲马脑玉等入
重卧床坐床木槃木瓶木瓮竹筥等入重善见云针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3c 页 X44-0393.png
线入轻入楞伽经云为割截袈裟故听畜四寸刀头
如月刃义判入轻过量白铁瓷瓦钵等入重若生时
造棺椁诸拟送终调度等并判入重若生存之日为
师僧父母所作者随入亡人所嘱境匮及屏风障子
锁等并义判入重以妨长故此律云俱夜罗器者相
传云钵及铜碗等是无问应量等准十诵入轻十诵
键𨩲者谓小盏也故四分下文键𨩲入小钵小钵入
次钵次钵入大钵并入轻出要律仪云键𨩲者助食
器秦云浅铁钵也义云供养具经架佛床机案拂等
及杂香香案经匮等若无心作时唯拟供养佛者随
亡人意入佛法用不得追夺以别属若定是巳物造
作或他人布施无别剽者香炉经架等依十诵入轻
毗尼母论供养具随能供养者与之若有少多宝物
庄校不可解者入重可解脱者宝物入重非宝入轻
其馀杂香及香案等随香炉轻重处分自外佛床曲
机挟膝如意案拂经匮等亡人生存不定属佛法者
死后应判入重若定入佛法者随亡者意唾壶入重
木槵数珠豆面瓠卢以随身要用义准入轻以定属
别人故义云钟钱及钟残物若施主定属钟者还入
钟用若本施无定属者钟钱及铸钟残物等并入常
住僧。

第三田宅房舍园林者入重此律云伽蓝及
属伽蓝果树是别房物并属别房物谓舍绢布为巳
作房若巳易得重物者入重死时犹是轻物者听分
若定庄严房舍鄣幔承尘等即入房物摄若当寺春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4a 页 X44-0394.png
夏冬分房无定客主者即依本处安置不得分此物
以客主共用不局别人十诵[土*亦]土入重义准雌黄白
墡亦重。

第四革皮物者十诵皮物者谓盛油囊受
半斗巳下系革屣韦靴韦簏韦熟韦衷脚指韦等应
分巳外入重僧祇听分革屣准此入鞋靺轻义云平
靴斜靴等并入重以非道服故如法者依僧祇入轻
此律云一切皮衣不得著亦判入重毗尼母云经律
先付属处即依彼付若无付属随能受持者授与一
切俗书素纸绢等义准入重。

第五畜生者毗尼母
云驼驴马等与寺中常住僧运致。

第六人及奴婢
者此律云僧伽蓝人入重所有私物莫问轻重并入
彼人若僧家奴婢死者衣物与其亲里若无亲者供
常住僧用若私奴婢死者义准有二若共同衣食所
有资财自取入巳随意处分若不共同财直令输课
或分番上下役其功力者所有资财入亲无亲者事
同无主物得入巳用。

第七四药者无问时与非时
七日尽形并判入重十诵云若僧中请食入巳便命
过者同衣物分义云应令现前僧处分入重若巳命
过后得食者还皈本处上来所列且据一宗其中不
尽临时准断然不必皈依四分为定如澡灌针锥截
刀等现随身要用依馀律入轻无咎。

第六负债偿不偿者初以义门分别后引文成證若
佛法别人负亡人物或亡人负佛法别人轻重物者
若有则相当还无则交络归所以须索者以重物入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4b 页 X44-0394.png
常住僧轻者入现前僧若先负亡人轻物者今索得
重物还须博轻物分若先负亡人重物今索得轻物
者此便入常住僧以本是重物毕竟不同共僧分也
若常住僧负亡人重物者不须索取以还入常住故
若负轻物追入现前僧分若得重物还须易取轻物
现前僧分若别人负亡人轻重二者俱须索取以重
物入常住僧轻物入现前故十诵云比丘生时负三
宝物应皈著三宝贷比丘物索取入现前僧故知并
索贷依本而断乃至四方现前僧客四比丘等互负
之物亦同上说十诵云有比丘赊取他酒未还价便
死佛言取衣钵还若无物归应取僧物还恐出诸比
丘恶名声故义云亦不言常住现前至时量与若负
馀物不生讥过者不还无罪以亡人先无物故十诵
云若先与他衣价死时还索取若取他衣未与价若
死时还本衣无者取衣钵还十诵又负债出息异处
死有五句不同一衣钵寄在馀处身在异处死随物
处僧得二负债处死处负债处僧得三死处出息处
保任死处保任处僧得四死处质物处取钱处物处
僧得五死处取钱处执劵书处执劵书处僧得义详
此中犹自不了若息物在俗人边索未得者可准十
诵依券书徵取若物在僧边者亡后随物在处僧得
终不得以有券书故便摄他异界之僧以彼此俱是
僧故若论重物亦不得取以不听移此僧物送彼僧
故若负物在聚落白衣家者同四分无住处死五众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4c 页 X44-0394.png
先来者取若是重物随前见者处分若多人同知共
诤不决者依十诵五种法断毗尼母云若出息物在
寺外遣寺内僧祇净人推求取之入此寺常住僧五
百问事云比丘借人物前人死要须白僧得取本物
不白取得罪若不与强取或僧知而不还他二俱得
罪僧祇云若索债者当看前人持戒可信者与不可
信者不应与若可信人證明者应与反此不得。

第七具德赏劳者律云有二五德初一五德病人难
看而能看表瞻病者德满云何为五一病人所不应
食而欲食不肯服药二者看病人有至心而不如实
语三应行不行应住不住四身有苦痛而不能忍五
身有堪能而不作抑他作又不能静坐止息内心第
二五德者明看病人自行德满云何为五一知病人
可食不可食便与二不得恶贱病人大小便利唾吐
三有慈悲心不为衣食故看四能经理汤药乃至差
若命终五能与病人说法令病者欢喜巳身于善法
增长有此五法应与病人衣物若小小瞻病无好至
心佛判不得僧祇云有四种看病不合赏物一暂作
看守不怀久意二僧次差看三自乐福德不生怜悯
四邪命而作止为利养并不合得若有看犯王法死
者亦不合赏劳以彼非病故若饶益病者欲令速差
之意下至燃一灯见命过者应得此物此律云莫问
德之优劣应与受持衣若不知何者是受持衣应量
瞻病人德有上中下若极上看病与上三衣中下看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5a 页 X44-0395.png
病者与中下三衣十诵云先问受持何衣钵一一别
问若不问或不知或不信者应与不好不恶六物也
若依萨婆多云重缝三衣而不以针却剌者不得入
看病人此律云六物者三衣为三钵盂为四座具为
五针筒为六而文中加盛衣贮器者盛衣者犹是盛
衣袋及三衣襆贮器者犹是钵袋及钵函等此并通
入赏劳也义云德具六物不具等作四句一德物并
具二德具物不具此二依法与之若物全无不合作
法三物具德不具四德物俱不具此之二句并不合
作法而看病辛苦僧欲优赏者并束入现前僧作羯
磨讫后随德优劣三唱口和随僧情喜多少与之次
简人合得可不者五分十诵云比丘病时七众应看
二众合得衣谓比丘及沙弥馀五不得尼病三众合
得谓比丘尼及式叉摩那沙弥尼虽父母兄弟看而
不应与以劳不满故摩得勒伽云白衣看病应与少
许尼之三众亦尔沙弥看病应尽与五分十诵沙弥
看病并同大僧义云若众多比丘沙弥看病应与究
竟者若齐究竟应与一人巳屏处等分十诵云若看
病者出行为病人乞衣药合得分三衣时应留待身
还与亦可摄入现前唱和唱待亦得若馀处此比丘
来看者亦与赏劳。

第八分之时节看病人若死僧祇云不应即开其户
彼有弟子持戒可信者与户钩若不可信持户钩付
僧知事人巳先供养舍利料理竟若弟子持戒可信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5b 页 X44-0395.png
者使出衣物若不可信应使知事人出衣物然后僧
分十诵云诸比丘死就尸边分衣尸起护衣佛言待
尸去后或有异处应分。

第九分法有三一羯磨二对手三心念第一羯磨中
若五人得作赏劳分衣白二羯磨若四人者止得用
直分一法待作羯磨巳将三衣六物口和赏劳故毗
尼母云由四人中不得牒一人入羯磨馀三非僧故
今立法者先令瞻病人将亡人轻重二物并集僧中
重物不可胜举者不须将来直付僧库一如常式不
得闭门限约客僧以物通十方理无私入僧既入巳
瞻病人在衣物边礼僧足胡跪手报衣物舍云大(德姊)
僧听(比丘 比丘尼)某甲于某处命过所有若衣若非衣此
住处现前僧应分我(比丘 比丘尼)某甲今舍与僧(一遍便得)
中明律者即决判之先问僧中谁知亡人负三宝别
人物又谁知三宝别人贷亡人物一一挍问有无竟
然后次第定轻重之物重者一处著轻者一处著并
问看病人不将亡人轻重财物送尸不若有者索取
相似之物入羯磨分若无者当量德赏劳若五德不
具则不合取若瞻病人私盗亡人物将送终亦不合
索巳成盗义故若当权借或修无记心取者应如前
索取今行事者直对僧问具德巳不若答具德外相
极成粗鄙其不答者而有劳合得既知如此若欲秉
法世生物善者必量议得所堪与不堪与又与与夺
进不出自僧中何须问德和瞻病有劳其功必赏者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5c 页 X44-0395.png
律师当语云长老看病实有功劳佛令优赏若也不
与恐违圣教长老宜可顺教取之然看病者应自陈
无德不堪受赏僧当强抑令受如是秉法岂不善御
众心外生物善令看病人胡跪合掌巳然后和僧索
欲一如常式唯答云作赏劳羯磨大(德姊)僧听(比丘 比丘尼)
某甲命过所有衣钵座具针筒盛衣贮器此住处现
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今与看病(比丘 比丘尼)某甲白如
是大(德姊)僧听(比丘 比丘尼)某甲命过所有衣钵座具针筒
盛衣贮器此现前僧应分僧今与看病(比丘 比丘尼)某甲
谁诸(长老大姊)忍僧与看病(比丘 比丘尼)某甲衣钵座具针筒
盛衣之贮器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与看病(比丘
比丘尼)某甲衣钵座具针筒盛衣贮器竟僧忍嘿然故
是事如是持义云某甲六物中未必全具随多小牒
入羯磨不得依文总诵以无事者不称羯磨名为非
法问羯磨成不答成但非法故得小罪如牒二沙弥
一时受戒一有难一无难无难者得成五分云外界
看病比丘亦得赏物萨婆多云三衣钵馀处者索来
此赏若此德不具即随彼分若三肘五肘外长随多
少应白僧令知和合与者好十诵云若沙弥死所著
内外衣与看病人馀轻物僧分羯磨云某甲沙弥死
所有内外衣及非衣等馀并同大僧法次明分轻物
羯磨者诸师解云当先白二羯磨差一比丘具五德
者谓不爱恚怖痴知可分不可分具此德者僧白二
羯磨付巳令彼比丘□□□□白二羯磨分具足作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6a 页 X44-0396.png
者应作此三分律文不出者略也今癈此解不繁重
出从令非时僧得施中亦无差人文但云当差一人
令白二羯磨分本无白二羯磨差人文非直无文名
亦不有若有何意不出今此律中上下差人并有名
体具足出之何意此中偏则不出非但无差人文亦
无别分衣文即此付衣通摄分文何意得知故羯磨
云僧今持此衣物与彼即是付衣彼当还与僧即摄
分衣故知无者非是略无正羯磨问僧云僧今和合
何所作为答分亡(比丘比丘尼)轻衣羯磨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
尼)某甲命过所有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若僧时
到僧忍听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比丘比丘尼)
甲当还与僧白如是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命过所
有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比丘
尼)某甲(比丘比丘尼)某甲当还与僧谁诸(长老大姊)忍僧今持
此衣物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比丘比丘尼)某甲当还与僧者嘿
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比丘尼)
甲当还与僧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是持羯磨竟
即分衣若少不遍者依五分律和僧与一无衣比丘
若唯有一衣此衣复好者先和僧巳依善见论从上
坐次第行之须者直付不至下(准律分破行亦得)义云若衣
物极多而从众有法准圣教分不须强从僧乞修营
斋会转生漏过以出家之人修智分业不以福分居
怀若徒众自有施心者得当作法时在外不及者依
僧祇云或为病人求衣药或为僧营事虽当时不在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6b 页 X44-0396.png
并应与分僧差者得次明与沙弥净人分者此律云
若僧和合应与沙弥等分若不和合乃至四分中与
一分净人五分中与一分若不与者不应分若分得
罪毗尼母云若五人共住一人死者其衣钵等三人
口和合赏一看病人馀之物四人俱得作直分羯磨
不须展转分直分羯磨云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命
过所有若衣非衣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
今分此衣物白如是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命过所
有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谁诸(长老大姊)忍僧今分此
衣物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今分此衣物竟
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二对手法者若众多
人法者毗尼母云四人共住一人死三人应展转相
语云二大(德姊)忆念此物应属我等馀二人亦如是说
便得若有二人彼此相对互说云大(德姊)忆念此物应
属我等此律中若有三人二人作法文不明了直云
彼此三语属我等受共分依论说者好若有看病人
令赏劳者二人口和付衣钵与毗尼母云三人共住
一人死者例准可知。

第三心念一人法者毗尼母
云一相应法者(〔二人共住一人死者〕)心念口言此亡比丘物应
属我作此说巳后来人不得分此律云若一人受施
应心念口言此是我分即得。

第十杂明分法者义云若比丘在私田庄及私伽蓝
死者应如寺法分云何名私伽蓝如在村坊聚落俗
人别造一所唯拟出家人受用不通白衣又周匝有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6c 页 X44-0396.png
栅篱墙堑等即名伽蓝不要结界若远来比丘及先
在中看病者重物入亡人本寺轻物入现前僧若有
四人巳上轻物羯磨分先无界结巳作法分三人巳
下无问有界无界直尔对手分以不同白衣家死故
十诵云亡比丘衣钵寄在尼寺者还比丘索取分若
先见者自入若多人共知本界共摄取亦得尼寄比
丘衣钵反前可知若无人守见者事同白衣家法故
此律若比丘在无住处白衣家死彼有信心檀越应
掌守录此物若有五众出家人来先与若无来者应
送与近处僧伽蓝虽知白衣家有亡物要须手捉作
属巳意方得此物反此不成若俗人巳摄入巳定盗
财义成不得反夺自畏业道后转与者不犯若僧尼
一时至者当部自分二众不得共取以各是知法人
故亦不须加法直尔时摄取属巳即得不同墟寺以
彼闲豫要须作法若知有亡人衣物未见以前假令
遥摄属巳后来比丘还须共分轻物入其来者重物
随先至者处分若知有亡人本寺重物应入本寺常
住僧处不得入近处故此律云令白衣掌录亡人衣
物有出家人来应与若无来应送与近处僧伽蓝本
所判比丘送故知随意与远无妨僧祇云作羯磨巳
量影恐客比丘来入界应知在羯磨前后入此谓摄
僧界大故作此法问亡比丘物出家界分成不答律
云若衣物难分当唱令来某处某时分若遣人来若
自来应与分量此应得诸部结罪亦不云成问将亡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7a 页 X44-0397.png
比丘物入界其内比丘不知还将出界令前见人得
不答得受由当界比丘不知分时又共同法故得。

* 难行训诫章第三十五

此章义门有十一辨僧处二简僧物三乞食四升座
五说法六净发七净地八遇贼九济生十杂事。

第一辨僧处者地持论云支提者塔是(应是佛塔)伽蓝者
(义云净住处也)杂心论云有舍利名塔无者支提塔或云塔
婆或云偷婆此云冢也亦云方坟支提者云庙庙者
貌也耶舍传云提婆鼻伽罗者天游天谓国王游谓
僧处王立故名天游旧来以寺代之寺乃此土立公
院谓是司也匡也招斗提奢(随云)四方谓是僧处旧云
招提者讹略也昔人去斗除奢招复误作以柘招两
字形滥相似致久来误矣增一经云作房施僧名招
提僧祇云佛塔恶坏更好作得智度论更好作得福
萨遮尼乾子经云或嫌塔寺及诸形像妨碍除灭送
置馀处者如是恶人摄在恶逆众生分中上品治之
十轮经云若破寺煞害比丘其人欲终支节皆疼多
日不语死堕阿鼻具受诸苦。

第二简僧物者义集僧物总简有五一四方僧物谓
一切重物皆名四方僧物上至罗汉下至沙弥尽皆
有分无有和合卖买供人及以私用此约方为名也
二常住僧物谓常在此处不可移动四方僧来即此
处受用从物为名也三柘斗提奢物(四云招提僧物)谓俗人
以地别施现前僧各造私房四方僧来无安置处有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7b 页 X44-0397.png
人就此私地为四方僧起立房舍供给所须以处为
名也四僧祇物此云大众为大众共有同物此以众
为名也五僧鬘物谓僧园中华鬘贸得物来此从
鬘得名也五分云若白衣入寺应借卧具受用僧有
五种物不可卖不可分一地二房舍三须用物四果
树五花果又边地人不解语故心欲与比丘物口言
与佛法僧物者得自在用(准此今时俗人施物多云与师作香直然意标衣价
者亦得自在用)僧祇云若僧地种果树有功者若一树一园
听与一熟不能并取者年取一枝枝遍则止若种菰
菜听与一揃有比丘僧地作屋上座来不与佛言持
草木馀处去五百问事云先上佛幡得取作馀佛事
若施主不听不得用萨婆多论云若食是佛瞗等虽
先受捉后买得食以捉时无巳想故。

第三乞食者耶舍传云行宾茶夜者(随云)为团团者食
团谓行乞食也(旧云分卫者讹)善见论分卫者乞食也若三
乘圣人并皆乞食萨婆多论乞食乃有多益不能具
述乃至众食有尽乞食无穷佛教弟子修无尽法此
律兰若比丘入村乞食者清旦洗手著七条巳揲大
衣著肩上手执打露杖在道行时常思惟善法若见
人先问讯言善来若近聚落便著大衣至于村门应
看巷相第一门相第七门相右手捉杖左手持钵道
侧而行次第乞食若俗人送食不得迎取除唤往取
不得强乞知得者立待若得食巳乃至出村安钵著
地揲大衣如前进不而去僧祇云若乞食时不得语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7c 页 X44-0397.png
云与我食得大福当在现处嘿然而立十诵乞食时
得入三重门至庭中三弹指不得便去僧祇云迦叶
发愿乞食初得施与僧尼后得者自食宝云经云凡
乞得食分为四分一分与同梵行者第二分与穷下
乞勾之者第三分与诸鬼神第四分自供身命但念
修道于食中不生贪染心若乞食时系念威仪终不
轻躁谛视目前不过一寻次第乞之。

第四升座者三千威仪云上高座读经先礼佛次礼
经法及上座后在正坐向上坐楗槌声绝先赞偈呗
如法而说此律不得二比丘同一高座说法以共相
诤互求长短故五百问事云若僧中说法高座上无
病不得凭机捉尘尾犯堕非毛者得此律得尾拂开
畜十诵云猫牛尾拂用拂佛塔故得受僧祇云自今
巳去听捉线拂叠裂树皮等作之除猫牛尾马尾金
银柄等一切听捉若白色者应染坏用不得如淫女
作姿相是名拂法若为律师法师敷师子座散花著
上不拂却不得坐萨婆多论云不得以花香璎珞庄
严具著佛身上得散地供养众僧亦尔不得以华香
著浆饮食上供养众僧。

第五说法者此律为檀越说法听说契经及分别义
得不具说文句毗尼母论云若众大文多恐生疲厌
者佛言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辞直显其义不犯
又佛法中不贵浮华之言语虽质朴不失其义令人
易解者是吾意也五分云若众乐浅不乐深不益前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8a 页 X44-0398.png
人名恶说反此名善说又应除贪心不自轻心不轻
大众心应慈心喜心利益心不动心立此等心乃至
一四句令前人如实解者长夜安乐又诸比丘请破
戒根不具者说法因此恶人得势又辱众僧佛言听
请法师三藏者说涅槃云若比丘为利养故希望心
为说法所在徒众亦效是师是人便自坏众五百问
事云若希望心为人读诵经说法得物犯舍堕无心
贪不犯无衣得取杂阿含云一法师得受六十新学
比丘教诫说法涅槃云若有受持读诵昼写宣说莫
非时非国不请而说轻心轻他自叹随处而说乃灭
佛法乃至令无量人死堕地狱则是众生恶知识也
十诵云有五种人问不应为说法毗尼谓试问无疑
问不为悔所犯故问无受而问诘故问并不得答
第六净发者涅槃云头发鬓爪悉皆长利破戒之相
十诵云阿兰若比丘发极长得二寸不犯毗尼母论
剃除发者但除头上毛及须馀毛一切不合却所以
剃者为除憍慢自恃心故此律比丘不得为白衣剃
发驱使受者突吉罗尼提除欲出家者不犯(今时僧尼多有
谄心求利受俗驱使毁善□增恶无过此等)头发极长若两月若长两指
一剃爪极长如一麦即剪不得用剪刀剪比丘半月
应一剔发一剪爪违者突吉罗听畜承发器十诵发
当埋地中。

第七净地者成实论云若扫僧房一阎浮不如扫佛
塔一手掌撰集百缘经云扫地得五功德一除自心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8b 页 X44-0398.png
垢二除他垢三去憍慢四调伏心五增长功德得生
善处沙弥威仪经云扫地有五法一不得背人二不
得逆扫三当令净四不得有迹五当即分却无垢清
信女问经云扫佛地得五福一自心清净他人见亦
生净心二为他爱三天心欢喜四集端正业五命终
生善道天中。

第八遇贼者此律比丘被贼剥不得露身行得罪当
以软草树叶等覆形应取长衣著之无者若知友边
僧中觅衣着应问有卧具不有者当与不与者自开
库取缛被摘解裁作衣覆身出外乞衣得巳应还浣
染缝治安置本处不者结罪善见论因失衣故得白
衣服五大色衣不割截乃至外道衣著不犯毗尼母
论令虚发弓声使贼去十诵贼来当击钟振铃掷石
云石下石下怖之令去若遂失衣得着僧衣后还本
处若无人空随于近处有僧者付本处还立应取还
之僧祇云若贼言僧物何处比丘不得示珍处又不
得妄语应示房舍床座等佛物指塔边供具等若道
中行有露令少年在前有贼兽难老者在中央欲令
贼起慈心者老僧前行。

第九济生者此律慈心解□他被系狗子被搦豚子
解兰若处贼系牛等并不犯僧祇有神力夺贼物并
人及放诸禽畜皆云慈作者不犯十诵猎师言此鹿
中箭当更射煞汝等避箭诸比丘不与避亦不与鹿
便呵巳去去后鹿死佛言应还猎师若悲坏罗网及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8c 页 X44-0398.png
狱但犯吉罗猪被箭入寺比丘言何处又是谁猪无
有猪主去后白佛佛言有如是因缘当作馀语不犯
五百问事云行路寄鬼神屋宿不得有触扰意违者
犯堕。

第十杂事者五分云若于馀方国虽是我教不以为
清净者不行无过虽非我教必应行者不为不行僧
祇云燃火有七事无利一坏眼二坏色三身羸四衣
垢坏五卧具坏六生犯戒缘七增世俗语五百问事
云续佛光明尽不得灭佛无明闇以本无言念齐限
故灭有罪波颇三藏云佛前灯以物傍取不损光者
得僧祇云不得卒持灯入堂唱言诸大德灯欲入乃
至灭灯亦尔先以手遮语之不听用口吹灭应以手
扇衣扇当[革*(立-一+可)][革*(立-一+可)]头燋成实论出家之人应舍五悭一
财物悭二法悭三家悭四住处悭五不称叹他悭经
云四恩者谓父母师僧国王檀越五辈者谓天人龙
神也此律立誓应言若我作是事南无佛若汝必作
是事亦南无佛不得说馀重事地狱等五分云非行
来处若大小便及□洗手脚时听著履屐又不得裸
身上厕三千威仪云不洗大小便处不得坐僧座具
上上座礼三宝若礼无福应脱袈裟僧迦支大小便
僧祇不洗大小便不得僧卧具上卧若坐卧者突吉
罗此律不嚼杨枝有五过一口气臭二不善别味三
热荫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五分嚼巳应洗业以
虫食死故不忍辱人有五过失一凶恶不忍二后生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9a 页 X44-0399.png
悔恨三多人不爱四恶声流布五死堕恶道五分云
客比丘入寺小停息巳问旧比丘上座房礼佛塔巳
然后洗足无缘入尼寺步步提五百问事云有缘在
尼界得宿不得入房此律经行有五益一堪远行二
能思惟三少病四消饮食五得定久住毗尼母论云
诸寺乞人无粮食者婴儿狱囚怀妊等类施之无过
比丘应学佛藏经云五夏以前依人受学律藏五夏
以后具知应学无我人法善见论云何学律谓读诵
解义也僧祇云作乐供佛有欲心著即须舍去增一
经云阿阇世王得长信巳后敕国中无令事佛之家
赀输迎送善见论伏藏中物若为三宝斋讲设会得
取无罪五百问事云若施军器不须受三千威仪云
若入他房一于外弹指二当脱帽三作礼四正住教
坐乃到五不妄持律毗尼母论云若为在家人作师
教他作福有五事一不应檀越舍止住二不系心贪
利三为别别说法布施持戒八斋等四不与共娱乐
五不系心常欲相见又五事为檀越尊重恭敬一得
亲旧处不往反二不求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共
窃语令家中生疑四不教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
过度所求此律喜往白衣家有五过一不嘱比丘入
村二欲意男女中坐三独坐四在屏覆处五与女人
说法过限有五过一数见女人二既相见便附近三
转亲友四便生欲意五为欲意故或至死若次死苦
地持论云若见众生当即慰问舒颜先语和年视色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9b 页 X44-0399.png
正念在前此律若白衣嚏者咒愿长寿毗尼母论若
彼病者慈心施食随病所宜若非随病食施得罪也
僧祇云听畜砖瓦拟揩脚毗尼母论云寒处听著俗
人靴五分云作靴鞋太深听齐踝上比丘作靴如靴
法不得若馀国著富罗若履更有所着随意著之毗
尼母论云所以脱草履达佛行者以生俗人呵言起
慢心故五分云得新履令净人着行七步此律后与
他物虽多犹瞋少佛令僧私畜斛斗升合及秤若发
长者开畜剃刀及鞘若刃卷者手上波石上磨其内
刀囊中若住房内臭者以香泥乃至四角悬香若食
饭多不节成患者开作浴室增一经云告诸四众造
浴室者有五功德谓除风差病去尘垢身轻便得肥
白比丘当方便造立毗尼母论浴室中上座应为浴
僧说浴因缘不为严身净洁故但令除身中风冷得
安隐行道当为厌患身洗调伏心法应生慈心为令
得少欲知足故僧祇云浴时不病令人揩者越五众
自揩亦越互揩亦越毗尼母云比丘作房欲白浴泥
壁五采𦘕之并得除男女和合像馀山林人马等并
得此律若营事比丘作房成庄严香薰所须具足者
与房住九十日一移不得更受馀房若有俗人能治
破房者白二羯磨与之五分云若月直监食人欲知
生熟咸酢者得著掌中舌舐尝之十诵云沙弥净人
多者取勤能处分者立为主师智度论云孝顺父母
供养沙门布施持戒四禅四无色定念佛法僧九想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399c 页 X44-0399.png
等是世间法成实论云持戒多闻禅定等少利事中
自以为足以贪著此少利事故忘失大利智。

* 尼授学戒章第三十六

此章大门有二初明授式叉摩那法后明学行法。

初式叉者义翻为学摩那者为法故名学法尼也此
律听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当如是与沙弥尼应诣僧
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比丘尼僧足右膝著地合掌
当作是语大姊僧听我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
岁学戒和上尼某甲愿僧与我二岁学戒和上尼某
甲慈悯故(三说)沙弥尼应离闻处著见处巳尼中僧作
羯磨和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授二岁学戒羯
磨大姊僧听彼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沙弥尼某甲二岁学
戒和上尼某甲白如是大姊僧听彼沙弥尼某甲今
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与
彼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者嘿然谁不
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上
尼某甲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次当唤来入众
为说六法名字某甲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六
法不得犯一不得作不净行行淫欲法若式叉摩那
应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与染污心男子
身相触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
不答言能二不得偷盗乃至草叶若式叉摩那取人
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0a 页 X44-0400.png
烧若埋若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取减五
铁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
言能三不得故断人命乃至蚁子若式叉摩那故自
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赞死若与非药若堕胎
厌祷咒术煞自作教人作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
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
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四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
式叉摩那不真实非巳有自称言我得上人法得禅
定得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言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释种
女若于众中故作妄语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
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五不得非时食若式叉摩
那非时食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
持不答言能六不得饮酒若式叉摩那饮酒缺戒应
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

第二学行法者此式叉摩那具学三法一学根本谓
前四重是二学学法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
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此是六法体三学行法谓一
切大尼戒行并须具学若于学法中犯者更与二年
羯磨犯根本者灭摈犯馀行法但名缺行于教不制
直令改悔若满二年巳犯学法者更与二年此律式
叉摩那一切大尼戒法应学除自手取食无沙弥尼
者不犯得授食与他问式叉不满二年得受戒不答
不得何意得知故律云临满二年暂缺一戒檀地除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0b 页 X44-0400.png
破更与二年故知不满定不得戒又得持沙弥不受
十戒得戒作例彼有文开此即全禁沿革岂得相并
僧祗云式叉尼应学十八法一在大尼下沙弥尼上
坐二式叉尼不净食大尼亦不净大尼不净食式叉
尼亦不净三大尼得与式叉尼二宿式叉尼得与沙
弥尼二宿四式叉尼得与大尼授食除火净五生种
取金银钱自从沙弥尼受食五大尼不得为说七聚
罪名六得语云不淫杀盗妄语如是等忆持七式叉
尼至布萨日又至自恣日入僧中胡跪合掌云阿奢
梨耶僧我某甲清净僧忆持三说巳而退第九第十
第十一第十二谓后四波罗夷犯者更从始学第十
三十九僧残巳下若犯一一作吉罗悔馀如彼说(此十
九僧残互作六句通前十二合有十八也)问何意与二年学法答十诵云
六法者练心也试看大戒受缘二年者练身也可知
有胎无胎故文中尽形为法故二岁堪受此律不知
戒相造作非法制与学法若巳曾嫁者年满十岁巳
上即与二岁学法不满十八也问何意小年曾嫁便
与六法耶萨婆多云年十二者得受具戒为夫家所
使经忍众苦加厌本事意志成就僧祇亦尔义云式
叉尼不得与大尼为伴以戒未满故自不得以沙弥
尼为伴以非同类故二大尼兼一式叉尼若二式叉
兼一沙弥尼得共为伴馀人不得也(受沙弥尼十戒同前沙弥法改
名为异也)沙弥尼杂戒文云不得共优婆夷相看形体大
笑又不得避处裸形自弄身体亦不得照镜摩面𦘕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0c 页 X44-0400.png
眉若受经时当与长老尼共行去座六尺长跪问义
时当识句逗师若呵责即自悔过不得覆藏不得自
理不得恶眼视师。

* 尼乞畜众章第三十七

乞畜众法者此律云尼满十二岁欲度人受具戒者
应白二羯应请僧听许巳然后得度不者波逸提若
受他依止式叉尼沙弥尼等犯突吉罗比丘通结吉
罗当具脩威仪礼僧足巳胡跪云大姊僧听我比丘
尼某甲今求众僧乞度人受具足戒愿僧听我度人
受具足戒慈悯故(三说)律云尼僧当观此人堪能教授
二岁学戒二事摄取法及衣食不不者语云且止不
得度人若得羯磨巳便一年中得度一大尼一六法
者一沙弥尼一依止人更不得多隔一年巳更欲度
者还如前法与衣食及法更不须重与羯磨正作羯
磨时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与畜众羯磨大姊僧
听此比丘尼某甲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若僧时
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白如是
大姊僧听比丘尼某甲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僧
今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谁诸大姊忍僧与比
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
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
是持。

* 尼忏罪说戒章第三十八

此章义束为二初明忏众法后明说戒法。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1a 页 X44-0401.png

初篇有犯无覆同前僧忏唯称大姊为异然僧残一
种与僧不同无问有覆无覆制在二部僧中半月行
之数各满四若作出罪僧尼二众各须二十不得减
少此之一门末代行希故略不出必有斯犯具显明
律然须轨正请付馀近偷兰巳下乃至吉罗并同僧
法唯改名有异。

第二说戒法者此之一门与僧大同今直明半月尼
往僧中请教诫法善见论云初为女人钝根故尽听
尼往僧寺受教后为人讥故开五人来犹致讥听僧
往尼寺教诫尼僧当于说戒日僧集时索欲问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差请教授尼人羯磨大姊僧
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
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尼人白如是大姊僧
听僧今差比丘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
中求教授尼人谁诸大姊忍僧差比丘尼某甲为比
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人者嘿然谁不
忍说僧巳忍差比丘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
丘僧中求教人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律云白
二羯磨差一人自外口差二三人为伴往僧寺中至
所嘱人处礼足巳曲身低头合掌云大德一心念某
甲寺尼众和合半月顶礼比丘僧足求请教授尼人
(三说)若当嘱授时应嘱主人无病有智慧者嘱巳明日
应往问其可不四分十诵云大僧于布萨日应预差
一人拟受尼嘱于僧房外敷一独坐床尼若来时应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1b 页 X44-0401.png
佛殿前立馀人见者示嘱授人房此尼至房前比丘
应诣床坐巳将一比丘为伴受尼嘱巳语尼言今夜
说戒时为咨请众僧未知有不然尼众等为欲别请
为依僧次请随尼所答为请告云明日早来当取可
不尼应辞皈(至说戒时受嘱人仪式同上说戒中)僧祇云尼凡入僧寺
当在门屋下先白比丘当筹量若尼贤善自又无事
著衣服具者听入反此不听比丘入尼寺亦尔尼若
明日来时如前威仪巳告云昨夜僧集之时具传所
请无有教诫人又无说法者虽然上座有敕语诸尼
众当勤行道谨慎莫放逸使尼合掌云顶戴持便退
至本寺巳即鸣槌集僧不来者说欲诸尼皆来云集
堂内依次立巳所差尼人至上座头立打静讫白云
白众僧中僧差我比丘尼某甲往僧中请教授人而
僧无有教授尼人又无说法者虽然上座有敕语诸
尼众勤精进如法行道谨慎莫放逸传上座教巳诸
尼众等一时合掌云顶戴持此出五分十诵僧祇今
时多行此略法广难通故不出耳问此教诫非羯磨
法何须取欲答此集僧之时教诫不来者犯罪准僧
祇云若尼老病等缘不能听教授虽无羯磨教授义
通佛令说欲乃至自恣亦然律若比丘僧尽病应遣
信往礼拜问讯若别众不和合若众不满亦遣信问
讯若尼僧病若尼众不满亦礼拜问讯僧祇云若尼
来与欲应受不得述巳道德犯罪等(其请法中僧尼各五人巳上僧
中有二十岁者方行广略二法僧若不足又无比丘者但礼拜问讯便罢)。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1c 页 X44-0401.png

* 尼安居自恣章第三十九

此章义分有三一安居受日二自恣三杂行。

安居受日大同僧中然尼无羯磨受日法巳如上说
此律夏中尼必安居依大僧安居不者波逸提僧祇
云若亲里请尼安居者先教请比丘不肯者不得受
请善见云尼去比丘住处半由旬得安居过者不得
若前夏檀越为尼请比丘来而尼巳结安居竟乃至
后夏初比丘有缘事不来当更请馀比丘来若不得
来应去路有难事者得安居若初安居竟比丘有缘
事去尼后方知巳结安居者不得移去得住无罪若
夏竟不得无比丘自恣应觅作法僧祇云虽在一比
丘处安居至半月时亦应请问布萨卒无者三由旬
内有僧处通结取。

第二自恣法者律云比丘尼夏安居竟听差一比丘
尼为尼僧故往大僧中说自恣当作白和僧云僧今
和合何所作为答差比丘尼某甲往僧中说三事自
恣羯磨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比丘尼
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白如是大姊僧听僧今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
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者嘿然谁不忍者
说僧巳忍差比丘尼某甲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
说三事自恣见闻疑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又
应差二三尼为伴往大僧中礼僧足巳曲身低头合
掌云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僧夏安居竟比丘僧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2a 页 X44-0402.png
说三事自恣见闻疑大德慈悯故语我我若见罪当
如法忏悔(三说巳大僧诫敕一同僧中)彼尼受教巳当于明日尼
僧自恣时鸣槌集尼僧巳不来者说欲诸尼僧等各
依次立被差尼在上座头立宣大僧教云大众上下
并皆嘿然不云见罪良由尼众内无缺犯外得清净
各应如法精勤行道谨慎莫放逸如法自恣诸尼一
时合掌顶上答云顶戴持然后尼僧自恣律云大僧
十四日自恣尼僧十五日自恣若大僧病别众不和
众不满等尼应遣使问讯若尼众病乃至众不满亦
须问讯大僧义云尼众不满等所以须问僧者答僧
若知尼不和解故十诵云应差二勒了知法尼往僧
中问何故制尼依大僧者答爱道尼经云女人但欲
惑色益寿畜弟子亦不欲学问但知须臾之事故依
僧也。

第三杂行有二初师徒相摄法后杂行法比丘尼以
无伴故多度非法之人但怖益巳未尽要期故律中
二十馀戒遍制和上之罪意在于慈此律师度弟子应
以衣食及法摄受五分云师僧应六年自摄若教他
摄违者犯堕律云和上无德尼僧当止其度人舍畜
众羯磨僧祇云和上尼欲授弟子具戒应先来善比
丘尼不得临时逸众若不可得者当求半许若过半
而作法不犯重者秉法自馀可得足数次明弟子行
法者此律受戒巳不可得辄离和上五分云六年中
依承和上自馀师徒教授报恩供养呵责治罚等法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2b 页 X44-0402.png
并上卷说。

第二杂行法者此律尼开畜十六枚器
不须说净过畜不说犯舍何等十六谓大釜釜盖大
瓫及杓小釜釜盖小瓫及杓水瓶瓶盖贮水大釜及
杓洗瓶瓶盖小瓫及杓总有二釜四瓫二瓶四盖杓
合有十六也十诵云有檀越施比丘僧房舍转施比
丘尼僧者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僧祇云若有
檀越施比丘尼舍等应护施比丘僧若不让而受者
佛言违敬法然行法众多不能具述今且述要勿过
八敬故善见云佛初不许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
年后为说八敬听度出家若依教行者还得正法千
年今时尼僧多慢此教街衢路首轻突大僧不避尊
仪陵迟圣教灭法之原特由于此今列八名幸愿依
行使正法长存千载不坠耳一者百岁比丘尼见初
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问讯请令坐二者比丘尼
不得骂谤比丘三者不得举比丘罪说比丘过失比
丘得说尼过四者式叉摩那巳学于戒应从众僧求
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
埵六者尼于半月当于僧中求请教授人七者不应
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者夏安居讫当诣僧中求自
恣人如是八法并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五分云应遣三尼来僧中自恣中阿含云八尊师法
中若比丘听尼问经律毗昙然后得问不听者犯第
五尊师法僧祇云尼入大僧寺中应头面一一礼一
切比丘足若老病不堪随力多少礼恐不遍者得就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2c 页 X44-0402.png
总礼应云我尼某甲头面礼一切僧足若比丘入尼
寺尼亦须礼不得骂云是犯戒是医师是摩诃罗无
所知及实不非实罪皆不可得说比丘得说尼实罪
尼若憍慢不恭敬迎逆礼足者犯越敬法大爱道尼
经云若比丘举比丘尼过尼应自省其过不得高声
大语又比丘尼敬比丘僧视之如佛此律比丘尼及
沙弥尼触犯诸比丘者佛言应唤来擿罚若不改悔
应作舍教授羯磨僧祇云若比丘犯过亲里比丘尼
得软语语不得呵责十诵云尼见大僧不起犯波逸
提五分亦尔此律尼不得辄入大僧寺犯波逸提五
分云若立不见比丘不得不白而入必须见比丘应
至前白比丘应筹量可听不可听入此律若一比丘
唤一比丘尼乃至众多比丘尼应往若不往如法治。

* 尼随戒释要章第四十

初篇简要释三(尼八重中前四同僧也)尼戒总有三百四十一
世人妄传五百戒者非也虽有经云尼戒五百此伹
有数而无实名摩触戒具六缘成犯一是人男子二
作人男子想三彼此有染污心故律谓意相染着也
四腋巳下膝巳上腕巳后身分除去轻境为染心是
微必无陵逼之过故犯轻罪若尼以轻境触男重境
男以轻境触尼重境此二皆重不要取二重境相触
五身相触除一有衣一无衣二俱有衣等不犯重六
受乐便犯尼随触男子境有多少一一波罗夷尼摩
触戒与大僧摩触戒四义不同一大僧就坏行中制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3a 页 X44-0403.png
莫问死活女人但触着受乐便犯尼就陵逼中制死
者不犯故律云染污心男子證知死者不犯二僧则
不简女之大小便犯尼则就能行淫事者犯故十诵
云人男子者谓能作淫事三僧随触境著便犯尼则
简境之上下四僧则不简境有染心无染心尼触必
须俱有染心僧祇云若尼轻处有疮痈者得使男子
治先令两女人急投令觉女人不觉男子若重处有
疮者使女人师治善见云若比丘触尼尼身不动受
乐随处得罪十诵云不犯者若父兄弟儿想若水火
刀杖恶缘等触一切无染污心故不犯非无吉罗之
过八事成重戒此戒具五缘成一是人男子二作人
男子想三有染心四犯前七事未忏悔五作八事便
犯律云捉手者轻腕巳后重捉衣者身上衣入屏处
者谓离伴见闻处共立共语共行者亦离见闻处也
身相倚者二身相及处共期者共行淫处若尼及男
子二俱染心犯前七事者偷兰遮若不忏悔犯第八
事竟波罗夷准此若尼八过捉手不成重罪以事是
一故若一男犯八一时犯八八年犯八八男成八俱
成八重亦无次第僧祇如此不犯者若有所施与若
礼拜若过若受法入屏处不作恶事不犯由俱无染
心故下入闇室犯堕者由无所为事涉讥丑者故犯
覆藏他重罪戒此戒具六缘成犯一是大比丘尼二
犯重罪三知他犯重四作覆藏心五不发露六明相
出便犯(若独住无人等覆不成覆如忏罪中)十诵云若尼被举狂乱心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3b 页 X44-0403.png
覆者不犯若狂止犹覆者便犯僧祇云若尼见尼犯
重应向人说若犯罪人凶恶有势力者恐有命梵等
难应作念言彼行业罪自当知喻如失火烧舍但自
救身焉知他事得舍心相应便罢准此无记心覆无
罪虽非舍心无记不作覆心故覆藏心者要不善心
故作藏匿前人罪意不令外人知闻故犯若欲发露
要觅先知清净人向发露者成若对先知不肯发露
人二俱有过以各须发露故如向有犯者不成忏悔
若欲发露称犯罪人名记罪名种方成发露若不得
人名及罪名种亦无覆藏过若前人受发露竟不须
更说若说即有无穷之过若彼犯人自发露竟馀人
作覆藏心皆不成以根本发露竟故十诵云比丘尼
不得比丘前发露粗过还向尼前忏悔若不识罪相
应至比丘所汎问取解还至尼边忏悔律云若尼知
尼犯八波罗夷前食时知后食时说偷兰遮如是乃
至初中后夜时时不说并偷兰遮明相出犯重不犯
者若无人可向说意欲说而未说明相出若说时恐
有命梵难等皆不犯。

第二篇简要释二尼有十七僧残媒嫁二谤等同前
僧说言人戒此戒具四缘成犯一往俗人断事官所
言二言向白衣居士事三辞列其事四下手疏便犯
此律相言者谓诣官共诤曲直若断事官下手疏事
者僧残口说不导名字者偷兰善见云尼共居士
往官所语居士言汝先说理若说尼突吉罗居士说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3c 页 X44-0403.png
巳尼复向官说得偷兰居士复说尼得理不得理皆
僧残居士言官唤居士尼来官所官自判得理不得
理尼无犯若尼至官言人令官罚物随多少犯罪物
应偿之被人夺物得就官乞护身不得导名字官自
访得治罚无罪若人入寺斫伐树木不得夺刀斧应
还直五分云若尼为人轻陵得语父母亲里有力者
防护十诵云尼在断事人前瞋恨呵骂本所打人僧
残若向馀人呵骂本所打人偷兰遮四独戒此戒有
四合成一戒先明独度河具四缘成犯一是河水律
云水独不能度亦不论深广今准道行戒但使褰衣
度水异于陆路皆得僧残大界内河亦犯以难同故
如似界中有村独入亦犯若有桥者如常开之二者
独自度若前尼疾疾入水偷兰遮双脚上岸僧残后
尼独入水偷兰遮上岸时得前尼为伴不犯若乘车
船度等皆不犯律云彼尼当求一尼共度入水时随
深浅褰衣至彼岸时渐下衣巳然后一时上岸若不
待后伴犯偷兰三者无因缘除命梵等难及伴命终
皆不犯四者独越河边便犯谓伴河中无相援义独
入村具四缘成犯一是人莫问大界内村及尼伽蓝
内村独入皆犯此律尼独行诣村随所至村僧残若
空野无道处行一鼓声闻亦僧残村中独行一界者
突吉罗(准此若一坊内独行及一家独行但得突吉罗也)僧祇云若共伴行
至城邑界当相去在申手内共过界若在申手外独
过界者偷兰遮二者独行三者无因缘四者越界便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4a 页 X44-0404.png
(旧人云若欲入村随有横道但使越过便犯而诸部无文计应未犯)故此律若无界
独行一鼓声离伴见闻处方犯若至门不待后伴双
足入门限僧残村中先有尼则不犯以前尼为伴故
若出村亦越门限方犯独宿具三缘成犯一离申手
外宿莫问寺中村内同床别席并犯应在申手内更
相检挍方能离过若本在申手内后因睡动忽相离
者不犯本作离意随转侧多少便犯故律云共宿者
若舒手不相及随转一一僧伽婆尸沙僧祇云当在
申手内一夜中三度以手相寻看不得一时顿三度
看当初中后夜各一时中相寻觅知其有无五分云
若不相及处初中后夜偷兰遮明相出僧伽婆尸沙
二者无因缘除命梵难乐静等不犯三者随卧一一
结罪独在后行戒者根本中间故作离伴见闻处行
犯又伴无难缘亦犯律云见闻俱离得僧残见闻互
相离得偷兰遮明不犯者先明度水不犯若共伴渐
度不失威仪乘船度桥上度蹑梁度或同伴死休道
远行及诸难等皆不犯五分云水浅无畏男子处不
犯开入村不犯者如前开缘说开宿不犯者律云共
二尼宿舒手相及处若一尼出大小便或出受经诵
经若乐静独处经行或为病尼煮羹煮粥作饮乃至
馀难缘等皆不犯僧祇云若尼病贼乱围城独宿不
犯开行不犯者应在不离见闻处若一比丘尼大小
便或为诸难等并不犯僧祇云不得出聚落界除道
行便利邂逅失伴未及中间不犯病亦如是五分云
受请讣会章第二十五¶ 第 404b 页 X44-0404.png
若恐怖走时老病不及伴者不犯第三篇中纺绩或
随擗随引及萦织等一一犯提成衣不合忏着自外
诸戒非无异相或文繁寡要或事希鲜会或旨趣易
明或理相难显若欲具陈恐繁卷轴冀彼持人依文
取决。
毗尼讨要卷下末(终)


宝永七年涂月二十有六日于自性院挍合此卷
了性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