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第 153a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二
云何供养恭敬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
答前虽别说供养恭敬自性。而未总说于
一境转。今欲显示此二于一境转故作斯
论云何供养恭敬。答如有一类于佛法僧
亲教轨范及馀随一有智尊重同梵行者。施
设供养恭敬而住。若于是处有供养及恭
敬。是谓供养恭敬。此中一类义如前说。谓
异生或圣者。于佛施设供养恭敬而住者。
唯施设财供养恭敬而住非法供养。所以者
何。佛于诸法已得究竟。不复从他受学
法故。无有能为世尊说法令生未曾有善
巧觉慧故。于法施设供养恭敬而住者。有
本不说敬养法言。以于涅槃无缘义故。
前说供养谓能为缘涅槃无缘是故不说。
而有本说者虽于涅槃无生长义而有于
彼令显了义谓以财法供养涅槃令诸
有情恭敬求證由斯展转断障證得。复次法
有二种。一世俗谓名身等法。二胜义谓究竟
涅槃。虽于胜义法无生长义而于世俗法
有生长义。是故于法亦有敬养。问诸施法
物谁应受之。答施世俗法物说法师应受。
或应以此书写正法施胜义法物。应勤加
卷三十 第 153b 页 T27-0153.png

恭敬而住者通财法二供养。财供养者谓以
香华衣食等物供养僧众。或设五年大会等
事名财供养僧。法供养者谓以三契声等
为众宣说正法。或在众中论议决择。或复
处众赞美功德申述所愿令众欢悦。诸如
是等名法供养僧。于亲教轨范及馀随一有
智尊重同梵行者。施设供养恭敬而住者。亦
通财法二种供养。财供养者谓以衣钵饮食
汤药及馀随一沙门资具而供养之。法供养
者谓以三藏劝令受持。或为解释令无疑
滞。或复劝请令修正行。诸如是等名法供
养。于上所说三宝师友殊胜境中随应供养
恭敬而住。于馀境中不决定有准前应说。
问供养恭敬何处具有。答欲界具有非色无
色界。于欲界中四趣具有非捺落迦以地
狱中无财供养唯有法故。问此财法供养谁
设谁受。答佛于一切有情能设财法二供养。
彼随所应能受。一切有情于佛随应能设
财供养非法供养。无能为佛说法者故。及
不能生佛未曾有善巧觉慧故。独觉除佛
于一切有情能设财法二供养。彼随所应能
受。一切有情于独觉随应能设财供养。非
法供养。舍利子除佛独觉。于一切有情能
设财法二供养。彼随所应能受。一切有情
于舍利子随应能设财供养非法供养。大
目乾连除佛独觉及舍利子。于一切有情能
设财法二供养彼随所应能受。一切有情
于大目乾连随应能设财供养非法供养。
卷三十 第 153c 页 T27-0153.png

养。彼随所应能受。钝根者于利根者随应
能设财供养非法供养彼随所应能受。
问若无以法供养佛者。契经所说当云何
通。如说苾刍善哉善哉。汝乃能以和雅清
妙明了易解美亮音声。讽诵正法令我欢
喜。答世尊欲令闻俱胝耳得无畏故作
如是说。非佛于彼受法供养。谓彼亲教
迦多衍那遣诣佛所。为居边国寒地苾刍
求请五事。一常澡浴。二以皮作衬身敷具。
三请恒著周足革屣。四请持律为第五人
得受具戒。五请若有苾刍遣使持衣与
馀苾刍。彼苾刍若不受我等当如何处分
此衣闻俱胝耳承亲教敕来诣佛所。世尊
威重释梵护世尚不能侧近正观。况彼辄敢
申请佛知是事告阿难曰。汝可将彼至我
寝室敷设卧具而安置之。阿难如教佛与
同止至夜后分。知彼倦息便告之言。汝应
为我诵所解法闻俱胝耳以三契声诵所
解法。世尊欢喜为欲令彼得无所畏能申
所请。是故赞言善哉。善哉乃至广说。有作
是说。世尊赞彼过去所修业道清净感得如
是美妙音声。令人乐闻故作是说。非为于
彼受法供养。有馀师说。世尊赞彼能善诵
持波罗衍拿见谛经等故作是说。非为于
彼受法供养。或有说者。以彼苾刍在丰马
国作诸佛事。世尊赞彼更令彼国无量有情
敬重受法故作是说。非为于彼受法供养。
复有说者。佛赞弟子有多因缘非为受法。
卷三十 第 154a 页 T27-0154.png

或为遮彼诽谤事故。如告无灭吾今背痛
汝可为诸苾刍宣说近坚固法。唯汝能说
如是胜事。或欲令彼言威肃故。如告目
连唯汝能为劫比罗城诸释种等说微妙
法。或欲显彼功德大故。如佛赞叹舍利子
言。汝能说法如师子吼。汝所说者是决定说。
问馀契经说复云何通。如说佛告阿难陀言
善哉善哉。如汝所说精进速證无上菩提。
我闻汝言深生欢喜。答佛以庆喜所说应时
故说此言非为受法。谓薄伽梵为化有情
曾涉远路劳倦背痛诣一树下。四叠七条以
为卧具五条覆体枕僧伽胝。如师子王右
胁而卧告阿难曰。汝可为诸苾刍说法
不应虚度。尔时阿难承佛圣旨为苾刍众
说七觉支言。诸仁者念等觉支是我世尊自
觉自说依厌离灭回向于舍。如是乃至舍
等觉支广说亦尔。世尊闻彼说精进时便
起前际忆念智见。我于过去三无数劫由
精进力所修加行速得圆满。疾證无上正等
菩提。念已发生殊胜欢喜。由斯喜力背痛
便愈。寻起整衣结跏趺坐。告阿难曰汝为
大众说精进耶。阿难白佛。唯然世尊佛赞
彼曰善哉善哉。我由精进速證菩提。汝今
说之故我欢喜。赞应时说非受供养。问毗
奈耶说复云何通。如说阿难我今增益出离
善法极生欢喜。若不受他法供养者如何
增长出离善法。答佛以他事为己事故。他
善法增便作是说谓有情类多依佛法净信
卷三十 第 154b 页 T27-0154.png

思惟。入正决定得果离欲乃至漏尽或种生
天解脱种子。佛知是事甚大欢喜作如是
念。无量有情以我威力世出世间善法增长。
彼之所作即是我事深可庆喜故作是说。然
佛世尊定不于他受法供养。法身功德极圆
满故。生身必待衣食等资故有于他受财
供养。云何身力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
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执。身力身劣
无别自体。如分别论彼作是说。心有力时
说为身力。心无力时说为身劣。故身力劣
无别自体。故遮彼执显身力劣有别自体
触处所摄。或复有执。身力自体即是精进。身
劣自体即是懈怠。如法密部为止彼执显
示别有身力身劣非精进等。有执。身力及与
身劣无定自体。如譬喻者彼作是说。象力
胜马马力胜牛。故知力劣无定自体。为遮
彼执显身力劣有定自体触处所摄。以一
切法自性定故诸有为法皆有胜劣自体决
定。如眼于色见明了者说名为胜见。不明
了说名为劣。广说乃至意知诸法亦复如
是。于中各有胜劣定性。身力身劣应知亦
尔。问若身力劣各有定性。譬喻者难当云何
通。答虽象马等相待胜劣名不决定而有
定体。谓马对象劣大种多力大种少。马若
对牛劣大种少力大种多。如马馀类当知亦
尔。以力与劣大种各异故相待时。名虽不
定而体恒别。为止如是他宗异执及为显
示身力身劣实有别体故作斯论。
卷三十 第 154c 页 T27-0154.png

云何身力。答诸身勇猛强健轻捷能有所办
是谓身力。此本论师于异文义得善巧故
以种种文显示身力而体无异。云何身劣。
答诸身不勇不猛不强不健不轻不捷
无所能办是谓身劣。此本论师于异文义
得善巧故以种种文显示身劣而体无异。
身力身劣几处摄几识识。答一处摄谓触处。
二识识。谓身识及意识。此中身识唯了彼自
相意识了彼自相及共相。此言即遮分别论
者执身力劣无别自体。显示此二有别自
体若无自体应非触处摄及二识所识。心
力有无非触处摄二识识故。如二力士相叉
扑时手腕才交互知强弱。此中论主引现事
喻欲令愚智俱得解了。由此即遮法密部
执身力是精进身劣是懈怠。显身力劣非精
进等。若不尔者手腕才交宁知强弱。精进懈
怠非以手触即能知故。又如强者执弱者
时力之胜劣相知亦尔。此中论主引第二喻
重显斯义令易了知。由此即遮譬喻者执
身力身劣无定自体。显示此二有定自体。若
不尔者不应才执即知胜劣相待假法定
非身识所能了故。问身力身劣以何为自
性。有作是说。以大种为自性。问何大种增
名为身力何大种增名为身劣。有说。大种
无偏增者然四大种有强胜者说名身力。
有羸弱者说名身劣。有说。地界增故名为
身力。水界增故名为身劣。外物亦尔担山木
等地界增故其体坚强柳菰瓠等水大增故
其体虚弱。有馀师说。身力身劣非四大种是
卷三十 第 155a 页 T27-0155.png

故名身劣。有说。重增故名身力。轻增故名
身劣外物亦尔。重者体强。轻者体弱。有说。此
二是所造触非七所摄。谓七种外别有所造
触。名身力身劣。评曰应作是说。即四大种
及所造触。俱是身力身劣自性。谓若调和俱
名身力。若不调和俱名身劣。
如契经说。菩萨身具那罗延力。此力其量
云何。有作是说。十凡牛力等一毫牛力。
十毫牛力等一青牛力。十青牛力等一凡象
力。十凡象力等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一
大诺健那力。十大诺健那力等一钵罗塞建
提力。十钵罗塞建提力等半那罗延力。二半
那罗延力等一那罗延力。菩萨身力与此
力等。有馀师说。此量极少。应说十凡牛力
等一毫牛力。十毫牛力等一青牛力。十青
牛力等一凡象力。十凡象力等一野象力。十
野象力等一羯拿鲁诃象力。十羯拿鲁诃象
力等一阿罗择迦象力。十阿罗择迦象力等
一殑耆洛迦象力。十殑耆洛迦象力等一雪
山象力。十雪山象力等一香山象力。十香山
象力等一青山象力。十青山象力等一黄山
象力。十黄山象力等一赤山象力。十赤山
象力等一白山象力。十白山象力等一嗢钵
罗象力。十嗢钵罗象力等一拘牟陀象力。十
拘牟陀象力等一钵特摩象力。十钵特摩象
力等一奔茶利迦象力。十奔茶利迦象力
等一钵特莫迦象力。十钵特莫迦象力等一
大钵特莫迦象力。十大钵特莫迦象力等一
卷三十 第 155b 页 T27-0155.png

大诺健那力等一钵罗塞建提力。十钵罗塞
建提力等一娑浪伽力。十娑浪伽力等一伐
浪伽力。十伐浪伽力等一遮怒罗力。十遮
怒罗力等一伐罗遮怒罗力。十伐罗遮怒罗
力等半那罗延力。二半那罗延力等一那罗
延力。菩萨身力与此力等。或有说者。此量
犹少。应说菩萨身中有十八大节一一大节
皆有一那罗延力。复有说者。此量犹少。应
说菩萨身中有十八大节。一一大节有十八
那罗延力。或复有说。此量犹少。应说菩萨
身中大小总有三百二十节。其最小节有一
那罗延力。其次大节有二那罗延力。渐次大
者力倍倍增。有馀复说。此量犹少。应说菩
萨身力等千蔼罗伐拿龙象王力。此象王力
其量云何。谓此象王举身鲜白如拘牟陀白
莲花色。七支善住具有六牙。其头红赤如因
达罗瞿博迦色。左右边胁各二踰缮那半。身
前后分各一踰缮那。周围身量七踰缮那。高
下唯一踰缮那半。此是常身变化不定。此
有八千龙象眷属。身皆鲜白如拘牟陀具
有六牙七支善住。其头红赤如上烟脂。若
转轮王出现于世。此诸象中随一来应。三十
三天将游戏苑天福力故才举心时。令大
象王牙现异色。便作是念天帝释等今须
乘我入苑游戏。即便从此赡部洲没至天
帝释宫前而现。身上化出三十二头。皆具
六牙如本头色。此头并本有三十三。一一
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作七莲花。一一花
卷三十 第 155c 页 T27-0155.png

作七宝帐。一一帐内作七天女。一一天女
作七侍者。一一侍者作七伎女奏诸伎乐。
作是化已。时天帝释及诸眷属升彼本头。
三十二天及诸眷属升所化作三十二头。馀
十千城诸天家族升彼背上。其身轻举犹如
旋风吹莲华花或飘桦皮。乘空往诣所
游戏苑。尔时诸天都不自见有前后者。到
已俱下各诣戏林欢娱受乐。时彼龙象亦自
化身如天子形游戏受乐。蔼罗伐拿其力如
是。有作是言此力犹少。应说菩萨身中有
十八大节一一大节皆有如千蔼罗伐拿龙
象王力。有馀复言此力犹少。应说菩萨身中
大小总有三百二十节。其最小节有如千倍
蔼罗伐拿龙象王力。渐次大者力倍倍增。大
德说曰。此力犹少。应说菩萨意力无边身力
亦尔云何知然。谓昔菩萨吉祥人边受吉祥
草诣菩提树自敷为座结跏趺坐。作是坚
固愿言。若未诸漏永尽及證无上菩提我终
不起此座。无上菩提从未来世将入现在。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菩萨毛发亦
不动摇。由此故知菩萨身力犹如意力量
无边际。问若尔何故契经中说菩萨身有那
罗延力。答此力世间共所钦重故以为喻而
实不然。问菩萨何缘集此身力。答欲现所
有皆殊胜故。谓诸色力族姓自在眷属财位
功德名闻智见威猛皆殊胜故憍傲有情归伏
受法。复次欲为无上正等菩提作所依故
集此身力。谓佛无上正等菩提要依此身方
卷三十 第 156a 页 T27-0156.png

王顶彼便碎坏犹若微尘。力无畏等甚尊重
故。由此三千大千世界中赡部洲。有金刚
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菩萨坐之成正等
觉。除此无有坚固依处。是故菩萨初成佛
时。方欲经行徐足按地。即令大地六种震
动便起胜解乃得经行。复次为欲引摄所
化有情犹如遣使故集此力。谓无上觉遣
此力使摧彼慢已然后度之。故在家时与
诸释种种种捔力无不得胜。将般涅槃亦
以身力伏诸力士而度脱之。谓佛世尊化
缘将尽欲入寂灭往拘尸城波波邑中。五
百力士闻已为佛修治道路。当彼路上有
一大石长六十肘广三十肘。彼诸力士欲转
去之尽其身力不能令动。世尊既至见已
问言。汝诸童子欲何所作。彼闻惘然窃作是
念。我等势力赡部推先如何世尊呼为童子。
作是念已俱白佛言。我为世尊修治道路。
共转此石不能令动。颇能哀悯除此石
耶。佛言我能。汝等远避。便以足指挑置掌
中。上掷虚空下还接取。以口吹散令如微
尘。还使如本弃之路侧。力士惊叹得未曾
有。敬礼合掌复白佛言。此是如来何等神力。
世尊告曰举石置掌复掷虚空复还接取
弃之路侧皆我父母生身之力。以口吹散
令如微尘是神通力。还合如本是胜解力。
力士闻已欢喜踊跃复白佛言。颇有馀力
能胜世尊如是力不。佛答言有。谓无常力。
佛告力士。谓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
卷三十 第 156b 页 T27-0156.png

力士闻佛所说皆于世间深生厌离。佛便
为说如应法要。令诸力士及馀无量在彼天
人得法眼净。永离恶趣。第八有等故为引
摄所化有情犹如遣使集此身力。问菩萨
何时身力圆满。答年二十五。此后乃至年满
五十其力无减。过是已后世尊身力渐渐衰
退。有说世尊身力无减犹如意力无衰退
故。评曰。如来法身虽无衰退。而生身力必
有退减。诸异熟果有衰退故。是故尊者邬
陀夷言。今见世尊色力衰减诸根变异。谓五
色根。问诸馀有情有斯力不。答此力不共
一切有情唯最后身菩萨得有。如最初说菩
萨力量极为减少尚为难得。况第二说第
三说等馀有情类而得有耶。然此贤劫世界
初成时。有诸有情具那罗延力。或有有半
那罗延力。或有钵罗塞建提力。或有摩诃诺
健那力。此诸力士充满世间。过是已后渐
渐减少乃至今时全无彼力。佛在世时有三
释种具有钵罗塞建提力。谓阿难陀设摩释
子瞿波释女。尔时亦有具足摩诃诺健那力
象力马力牛力等人不可称数。若麟角喻
独觉亦有那罗延力。若部行喻独觉其力不
可定说。以彼多是声闻种姓后遇别缘
得无学果。虽乐寂静而有众居如五百
仙一处得果。麟角喻者根极胜故乐独出
故。当知如佛必无有二并出世间。如舍利
子尚无并出。况麟角喻胜彼多倍。诸声闻
人其力不定。如部行喻独觉人说。诸转轮王
卷三十 第 156c 页 T27-0156.png

者有伐浪伽力。王二洲者有钵罗塞建提
力。王一洲者有摩诃诺健那力。此四轮宝
亦有差别王四洲者有金轮宝。其量正等
四俱卢舍。王三洲者有银轮宝其量正等
三俱卢舍。王二洲者有铜轮宝其量正等
二俱卢舍。王一洲者有铁轮宝其量正等一
俱卢舍。如四轮宝有此差别。应知馀宝亦
有胜劣谓王四洲者馀宝最胜乃至王一
洲者馀宝最劣。问诸有情类身力既别骨节
安立有差别不。答亦有差别。谓凡常力者
骨节相远。有象马力者骨节相近。有大诺
健那力者骨节相接如接板等。有钵罗塞建
提力者骨节相钩。有那罗延力者骨节连
锁。菩萨骨节展转相交如龙蟠结。是故最
胜。已说佛身力。意力今当说。谓佛世尊成
就十力四无所畏及与大悲三念住等不可思
议无边功德。随用差别立种种名。具于十
种说名意力。云何为十。一处非处智力。二
业法集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发起杂
染清净智力。四种种界智力。五种种胜解智
力。六根胜劣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
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问如是十
力以何为自性。答以智为自性。谓佛意力
是智所成。以智为体智所摄故。如契经说。
于处非处如实了知乃至广说。已说自性。
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力力是何义。答不
可屈义是力义。不可伏义。不可摧义。不
可害义。不可转义。不可覆义。能遍觉义。
卷三十 第 157a 页 T27-0157.png

义。界者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是色界系。
馀力有漏者三界系。无漏者是不系。地者宿
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在四根本静虑。是通
性故。近分无色及不定地非通所依故无
此二。馀力有漏者在十一地。谓欲界四静虑
四无色及未至定静虑中间。无漏者在九地。
所依者皆依欲界人赡部洲大丈夫身。唯依
此身得成佛故。行相者处非处智力遍趣行
智力十六行相。或馀行相。业法集智力苦集
八行相。或馀行相。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
苦集道十二行相。或馀行相宿住随念智力
死生智力是馀行相。非十六行相。漏尽智力
诸有欲令缘漏尽境故。名漏尽智力者彼
说灭四行相。或馀行相诸有欲令依漏尽
身故名漏尽智力者彼说十六行相。或馀
行相。所缘者处非处智力缘一切法。业法集
智力唯缘苦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缘
三谛除灭谛。遍趣行智力但缘四谛。宿住
随念智力缘欲色界前际五蕴。死生智力缘
色处。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缘灭谛。
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一切法。念住者种种胜
解智力宿住随念智力唯法念住。死生智力
唯身念住。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法念
住。若依漏尽身故则四念住。馀力皆四念
住智者处非处智力遍趣行智力通十智。业
法集智力唯八智除灭道。第三第四第五第
六智力唯九智除灭智。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
力唯世俗智。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唯
卷三十 第 157b 页 T27-0157.png

若依漏尽身故则通十智。三摩地俱者处
非处智力遍趣行智力三三摩地俱或不俱。业
法集智力缘苦集空无愿俱或不俱。第三第
四第五第六智力缘苦集道空无愿俱或不
俱。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非三摩地俱。漏
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无相俱或不俱。若
依漏尽身故则三三摩地俱或不俱。根相应
者总说皆与三根相应谓乐喜舍。过去未来
现在者此十力皆通三世。缘过去未来现在
者处非处智力遍趣行智力。缘三世及离世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缘三世宿住
随念智力。过去现在者缘过去。未来者缘三
世。死生智力过去者缘过去。现在者缘现在。
未来生法缘未来。若不生法缘三世。漏尽智
力若缘漏尽境故则缘离世。若依漏尽身故
则缘三世及离世。善不善无记者此十力皆
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漏尽智力若缘漏尽
境故则但缘善。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
馀九力皆缘三种。有馀师说。第三智力但缘
善无记。彼不应作是说。此力通缘杂染清
净有为法故。杂染法中有不善故。系不系者
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唯色界系。馀八力有
漏者三界系。无漏者是不系。缘系不系者宿
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缘欲色界系。业法集
智力缘三界系。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
缘不系。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界系及不
系。馀力皆缘三界系及不系。学无学非学非
无学者。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唯非学非
卷三十 第 157c 页 T27-0157.png

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业法集智
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唯缘非学非无
学。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唯缘非学非无
学。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馀力皆缘三
种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宿住随念智力死
生智力唯修所断。馀八力有漏者修所断。无
漏者是不断。缘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业法
集智力宿住随念智力缘见修所断。死生智
力缘修所断。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
缘不断。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馀力皆
缘三种。缘名缘义者。种种胜解智力根
胜劣智力死生智力唯缘义。漏尽智力若缘
漏尽境故则但缘义。若依漏尽身故则通
缘名义。馀力皆通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
续非相续者。处非处智力遍趣行智力缘三
种。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缘非相续。
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馀力皆缘自他
相续。加行得离染得者。此十力皆可言加
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皆可言
离染得。离有顶染得尽智时得诸力故。问
如是十力加行云何。答此加行有二种。一近
加行。谓顺决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
提心等。问业法集智力死生智力俱可缘业
有何差别。答从因入果是业法集智力。从
果入因是死生智力。如因果如是细粗不
现见。现见远近亦尔。问无表业云何知。答从
果入因从粗入细。从现见入不现见。从
近入远。如是知。问宿住随念智死生智二乘
卷三十 第 158a 页 T27-0158.png

力如舍利子虽入第四静虑而不知人当
所生处及所从来等事。问二乘亦有漏永
尽智何故非力。答佛智猛利速断烦恼及彼
馀习。非二乘故。复次佛智能知自他相续
诸漏永尽时分不谬。声闻独觉无如是能。
复次不以自知诸漏尽故名漏尽力。以能
知他无边世界诸有情类漏尽差别。及为彼
说漏尽方便明了不谬名漏尽力。声闻独
觉无如是义。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