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第 150291b 页
卷十八 第 1a 页 0471-108.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内篇大宗师第六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意而子
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
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己黥汝以仁义而劓
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雎转徙
之涂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许由
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
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
卷十八 第 1b 页 0471-109.png

皆在炉锤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
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许由
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
师乎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彫众形而
不为巧此所游已
郭注黥以仁义劓以是非言其以形教自
亏不能游自得之场意而不敢求涉中道
愿游其藩篱而已许由不然之意而谓天
卷十八 第 2a 页 0471-110.png

者故无庄据梁黄帝皆闻道而后亡其所
务此寄言以遣云为之累夫率然直往者
自然也往而伤性性伤而能改亦自然也
庸讵知我之自然当不息黥补劓而乘可
成之道以随夫子邪𩐒泽万物皆自尔耳
亦无爱恶于其间安所寄其仁义故见其
日新而非巧也游于无为师于无师而已
矣
吕注道之大通遥荡恣雎转徙之涂是也
卷十八 第 2b 页 0471-111.png

黄帝尝斋心服形以复乎无知则其始不
能无用知也炉所以镕铸锤所以煅炼言
三人之亡其累非天性无之亦在于镕铸
煅炼之间则安知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补
我劓使我乘其成心以随先生之无为邪
夫𩐒泽万物长于上古刻彫众形此吾之
所游而以为师者也子欲息黥而补劓亦
以是为师而已
林注躬服仁义所以尽性明言是非所以
卷十八 第 3a 页 0471-112.png

此许由谓尧既黥汝以仁义劓汝以是非
矣汝来何为遥荡远泛恣雎转徙往来自
适貌意而既悟为仁义是非之所拘而不
能出今愿游于道之藩篱而许由以盲瞽
喻之意而心愿受教故举三子之亡其美
力知者皆在炉锤之间人之所以至于道
亦由学耳讵知造物者不息补我黥劓使
乘其所成之道以随先生邪许由谓物皆
自造我与物俱不可知冥之而已吾师乎
卷十八 第 3b 页 0471-113.png

不失人心意同盖万物皆自然仁义之名
将谁寄哉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言道之至
久也覆载天地道之体刻彫众形道之用
凡吾之所游者如此已
详道注古之论道者再变而及仁义八变
而及是非仁义者道之散是非又仁义之
薄则仁义之害犹黥汝是非之害犹劓汝
也亡其知则无知甚于失美与力者矣许
由谓仁义是非之所盲瞽者不是以见道
卷十八 第 4a 页 0471-114.png

道则前之所亏者在补息后之所成者在
训导耳故𩐒碎万物非戾之也泽及万世
非爱之也长上古而不老则其变日新彫
众形而非巧则其用日藏非游于仁义是
非之表者能如是乎
碧虚注以圣迹为刑戮于何游夫纵散自
得无系之场夫知力美者禀受所有斯难
去者皆因闻道而亡失此言圣贤情性犹
假锻鍊而成况中下之才乎今虽为圣迹
卷十八 第 4b 页 0471-115.png

灵黥劓何损今乘此成全之性以随先生
之后又何猜嫌夫道师未尝有仁义之名
今汝招黥劓之诟得不怪哉若光景都亡
始可游道之区域矣
赵注由谓意而尧既以仁义是非黥劓汝
之身无复有彷徨逍遥之乐矣意而愿游
其藩由以盲瞽告之意而方悟仁义是非
存于胸中果足以害道也于是引美力知
为喻言一经大冶怡然理解安知我之黥
卷十八 第 5a 页 0471-116.png

所谓仁义非子之仁义也阴惨而万物杀
非义也阳舒而万物生非仁也亘古穷今
非老也范围曲成非巧也吾道如是而已
当于此而游之
鬳斋云遥荡放荡恣雎纵横转徙变动也
盲瞽之喻谓汝无资质不足以闻道意而
谓去故习而自悟在转移之间愿乘自然
之理以事先生由叹未可知言未必汝能
如此也吾师乎已下方说出本篇大宗师
卷十八 第 5b 页 0471-117.png

以仁义名之也易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
同忧亦此意长于上古等三句皆形容自
然之道游心于自然则见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吾之所游者如此而已矣
许由一于无为兼忘天下者也尧不免
于有为兼济天下者也兼忘则己逸而
天下化兼济则己劳而天下逸圣人一
出一处而有方内方外之分所异者迹
所同者心也躬服仁义明言是非方内
卷十八 第 6a 页 0471-118.png

也意而为方内礼教黥涅残劓之馀而
闻言心悟愿舍方内而游方外志亦可
嘉然由未之许意而遂引三子天禀殊
绝犹闻道而化则吾之此来也亦在陶
镕锤鍊之间耳夫学道者所以求复其
初保其全而勿伤也既黥既劓而望造
物之息补不亦难乎信能明夫物之自
造则所谓黥劓者亦在乎自息自补造
物何与焉意而谓傥黥可息而劓可补
卷十八 第 6b 页 0471-119.png

生之后而进乎道未晚也人患过不知
改迷不思复意而悟昨非而今是亦可
谓善复者矣人之所师者道吾师乎指
道而言也下四句发明大宗师之道超
仁义而贯古今盖出于无为之为不化
之化岂世间技巧所能及哉游谓徜徉
自得于其间无适而非逍遥也故经中
不一言之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
卷十八 第 7a 页 0471-120.png

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
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
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
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
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
也
郭注颜子以损之为益而夫子谓仁者兼
爱之迹义者成物之功爱之非仁仁迹行
焉成之非义义功见焉存夫仁义不足以
卷十八 第 7b 页 0471-121.png

犹未玄达礼者形体之用乐者乐生之具
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坐忘者既忘其
迹又忘其所以迹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
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化为体而无不同也
无物不同则未尝不适故无好恶同于化
者唯化所适故无常也
吕注人之为人也久矣其悟道虽在一言
之顷而复于无物非一日之积也回闻心
斋而未始有回则悟道于一言其忘仁义
卷十八 第 8a 页 0471-122.png

物视其所一故无好化则未始有极也故
无常同于大通则同于化而已矣
林注忘仁义而进于忘礼乐犹未离乎封
域则有物也又进而至于无物则肢体于
是乎堕聪明于是乎黜离形去知同乎大
通此其至也盖堕黜犹出乎勉强离去则
自然矣同乎大通与物为一也好恶起于
不同同则无好恶命万物之谓化化则无
常也言回能与物为一与化为人予亦愿
卷十八 第 8b 页 0471-123.png

详道注枝海以为百川则见川不见海合
百川以归海则见海不见川道海也仁义
礼乐百川也回得道而忘仁义礼乐是睹
海而忘百川然犹未忘道也至于离形而
忘物去知而忘心宴然无所系累则道果
何在哉与我兼忘而已此回之所以贤也
义近礼仁近乐故忘义而后忘礼忘仁而
后忘乐盖回之忘有所不忘而其益有所
谓损不忘其所忘以归于诚忘损之又损
卷十八 第 9a 页 0471-124.png

此
碧虚注颜子之益谓损外益内也爱物之
谓仁利物之谓义爱利属乎外忘之则可
于道则未也礼者体之威仪乐者心之冲
和心体系乎内忘之则可于道则未也坐
忘者无时而不忘堕肢体谓即应而忘黜
聪明谓即照而忘即应而忘离形去知也
即照而忘同乎大通也体同太空则无好
恶心同造化则无断常矣
卷十八 第 9b 页 0471-125.png

融乎理则四者之名不立而忘之矣堕肢
体离形也黜聪明去智也同于大通则与
道为一矣夫子之意盖谓好恶两捐常变
俱泯是所谓同是所谓化汝果能是吾将
汝师意其未必然也曰堕黜曰离去未免
于有心亦不得谓之忘也
鬳斋云坐忘之说乃庄子借颜子之名以
形容造道之妙益矣言有所得也先忘仁
义而后忘礼乐犹外天下而后外万物至
卷十八 第 10a 页 0471-126.png

而同于大通之道也与道为一则化化则
无所住而生其心矣
仁义本乎心心致虚则忘之易礼乐由
乎习习既久则忘之难颜子于斯二者
既已俱忘则亦能人之所难能矣而夫
子犹以为未盖欲进之而造夫道之极
于此有以见铸颜之意他人至是则望
崖而反矣颜子又从而进坐忘之妙夫
子乃惊骇反问讶其得之之速也回告
卷十八 第 10b 页 0471-127.png

忘物斯为坐忘矣夫不知所以同而同
是为大通之道岂好同而同之哉犹大
化之运顷刻不停人处其中与之俱运
幼蒙长慧壮劳老逸其间出处动静兴
废变迁亦何常之有盖非欲化而求化
也物理自然古今一致唯得道者我欲
不化忘之而已此二句乃夫子印證坐
忘一段公案欲人求同于异安化为常
寘形于忘合道于虚则至矣尽矣人而
卷十八 第 11a 页 0471-128.png

者亦学道分内事夫子推之为贤盖所
以奖成之而诱进其徒云耳
子舆与子桑友而淋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
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
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
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
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
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
卷十八 第 11b 页 0471-129.png

郭注此二人相为于无相为者也今裹饭
而往食之亦天理自尔非相为而后往也
子桑鼓琴哀歌求其为之者而不得言物
皆自然无为之者也
吕注庄子论大宗师而卒之以孟孙才颜
回以为如孔子之徒体性抱神以游世俗
而后为至也然恐学者以子桑之徒为不
及孟孙氏子舆之徒为不及子桑于是复
合而论之其言则皆至于命而安之之辞
卷十八 第 12a 页 0471-130.png

命则一也
林注子桑忘形遗生故当其病也不以病
为病一归之命而已不任其声以病而力
微故举诗如此其趣也父母至亲天地至
公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则亦
命焉耳万化咸归于一命此道之极也
碧虚注寒与之衣饥与之食犹鱼之相濡
以沬非矫情也不任其声惫也趣举其诗
不成章曲贫病之极求其为之者而不得
卷十八 第 12b 页 0471-131.png

赵注子桑固穷安命与夫子厄于陈蔡而
弦歌不辍颜子居陋巷而乐不改意同
鬳斋云不任其声无力而声微也趣举其
诗情隘而辞蹙也父母岂欲吾贫天地岂
私贫我语最精绝求其为之者不得而归
之命盖谓自然之理在天地之上命即自
然之理是所谓大宗师也看庄子此篇高
于列子力命篇矣
古之所谓友者道义相资成德就业急
卷十八 第 13a 页 0471-132.png

桑无愧于交道矣淋雨而忧其病知子
桑之贫也里饭而往食之知子桑之饥
也入门闻歌而惊问恐子桑困穷而怨
尤失其操守也子桑谓父母岂欲吾贫
天地岂私贫我可谓达人高论非困穷
所能厄也第以为至此极犹未能忘情
于其间既而归诸命则能以理胜而处
之有道使子舆所以忘言也
南华用以结大宗师之旨即西铭所谓
卷十八 第 13b 页 0471-133.png

养之极不足以大任故也学道君子宜
深体之
民物之众主之者君学徒之众训之者师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所以建隆治体恢拓
化源使人知道德之可尊性命所当究君
臣父子无失其伦天下国家同归于治者
也然而正心诚意之本传道授业之微非
师无以任其为道也至矣宗师则为学者
所主而尊之之称冠之以大犹云众父父
卷十八 第 14a 页 0471-134.png

之所知养知所不知则以人合天知出于
不知是知之盛也故继以真人真知寝不
梦而觉无忧出不䜣而入不距虚而不华
悗乎忘言诚若无为也而刑礼知德治世
之具密有以体翼之而至极乎内圣外王
之道者也夫人之爱其父忠其君而身犹
死之况其卓然至真者乎真之可贵有尊
于君父之命而世俗罔知徒从事乎呴濡
湿沬不若相忘江湖之为愈也大块载形
卷十八 第 14b 页 0471-135.png

生畏死故设藏舟藏山之喻以破其惑凡
有形有生理无不遁虽壑泽深固犹不免
乎变迁有以见造物者无形而有力也以
有限之躯藏无穷之宇宙恶保其不遁哉
唯能藏天下于天下斯无逊矣是乃圣人
所游一化所待生天生地万化而未始有
极者何特遇人之形而窃喜之乎长上古
而不为老登云天而处玄宫皆真人之妙
用大宗师体之以为本民物学徒倚之以
卷十八 第 15a 页 0471-136.png

系之矣祀来之莫逆相友则物我不得间
之矣故左鸡右弹神马尻轮听造物之化
随所遇而安古之所谓悬解也曾何虫臂
鼠肝之足较而妄启跃冶之疑邪子反琴
张弦歌而吊桑户以涉世为劳反真为幸
此游方之外异乎世俗者方且与造物为
人则寿夭穷通不足尽其变天地寒暑不
得拘其体矣孟孙氏有骇形而无损心犹
梦为鱼鸟而厉天没渊安于一时之化岂
卷十八 第 15b 页 0471-137.png

犹是也而今之所言为觉为梦唯超乎觉
梦者知之颜子堕体黜聪坐忘造极传心
理窟继统圣门原夫出蓝之青实为师者
善化之力也至于子桑鼓琴若歌若哭求
其为之者不得卒归之于命有大宗师之
道而不得行于时故是篇终于子桑之安
命真人已得道则超乎命世累不得系之
大宗师主乎弘道觉民然而命有穷达或
行或止此系乎时而道无益损焉所谓真
卷十八 第 16a 页 0471-138.png

理尽性以至于命则以处己而言命物之
化而守其宗则以宰物而言处己之命子
桑是也宰物之命其唯大宗师乎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十九
卷十八 第 16b 页 0471-139.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