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四 第 150505c 页
卷六十四 第 1a 页 0480-004.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知北游第一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
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
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
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
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
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
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0480-005.png

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
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
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
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
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
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0480-006.png

唯大人乎生者死之徒死者生之始孰知其
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
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
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于神
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
人故贵一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
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
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
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0480-007.png

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
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郭注任其自行斯不言之教也道在自然
非可言致不失德故称德称德而不至矣
礼有常则矫效之所由生故为道者日损
华伪华去朴全虽为而非为也物失其所
故有为物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唯大人体
合变化化物无难也知变化之道者不以
生死为异更相为始未知孰死孰生俱聚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0480-008.png

臭腐然彼之所美我以为恶我之所美彼
或恶之故通共神奇通共臭腐死生彼我
岂殊哉以不知为真是知之为不近明夫
自然者非言知所得是以先举不言之标
后寄明于黄帝则自然之冥物槩可见也
吕注知北游则反本以求其所同而玄之
极隐则不皦弅则不昩无为则无事无谓
则无言有言不答所以无为谓也反于白
水之南又趋明以求之狐阕之丘或不盈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0480-009.png

意之所在也夫道不可以知知无为谓则
不知是真知也狂屈欲言而忘非不知也
是以似之我与汝知之是以终不近也道
无方故不可致致则招之使来德在我故
不可至至则自此至彼德则无为而仁可
为也仁则所厚而义可亏也礼则为而莫
之应攘臂而仍之是相伪而已所以为乱
之首也故为道者日损以至于无为则仁
义礼乐不得不绝灭之及无为而无不为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0480-010.png

知欲归其根而不知不亦难乎大人则光
辉而物不能蔽归根于芸芸之际亦易事
耳生死始终无端无纪气聚则生气散则
死知其气之聚散为徒又何患乎故万物
一也特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臭腐
二者交相化而已以是知通天下一气圣
人所以贵一
疑独注北与水皆知之所属隐幽而弅显
喻阴阳之中无为无谓者道也三问而不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0480-011.png

言盖不可得而言也反于帝宫而问焉黄
帝以喻中道故答以无思虑无处服无从
道所以乌知道安道得道也知则未能忘
言遂曰我与若知之彼无为谓与狂屈不
知也其孰是邪黄帝能体无为之道以行
有为之事故以无答为真是欲答而忘为
似之言者终不近道也又引老子之言而
语以知者不言之意无为无谓则真知也
深远之道不可致日新之德不可至仁可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0480-012.png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是已礼相伪也故见
于道德仁义之后是为忠信之薄而乱之
首也日损见知则可至道日损犹有为损
之又损则至于无为无为则万法皆空唯
变所适也今已为物欲复归根反本不亦
难乎唯大人则易耳死者生之始则知生
为死之终易曰精气为物气之聚也游魂
为变气之散也若死生为一吾又何患神
奇人之所好臭腐人之所恶本乎一气运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0480-013.png

言知之所得当冥乎无言之理而至矣
碧虚注知北游于玄水之上欲藏知于渊
默也然知不终默有隐伏则有弅起知无
所息故扣杳冥以求安无为谓以无答为
答其旨深哉白水则向明而趋帝宫灵府
也黄帝即真君收视反听诸有皆空以知
为是不知为非者重增过耳不言之教即
妙有也且真是与真知皆为道障尤难除
者也大道无形可致上德无德可至仁者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0480-014.png

倾夺而事可亏礼尚威仪弊则矫饰而浮
伪生矣皆自知之失以至乎乱当先损其
知后损不知以至于无知无损而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则无我其唯大人
乎唯忘生故死莫能系唯忘死故复生之
原知其纪者识其先有其聚者归于散以
死生为一条恶往而不暇哉神奇者性臭
腐者形万类皆以性存为美性坏为恶性
之化为形形之复乎性不出一气耳得一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0480-015.png

之相须也故先举无为谓之不答示至理
幽微次以狂屈欲告而忘明语默冥会终
以黄帝之知所以假言诠道惑于知则为
粗超于言则为妙也
鬳斋云篇首一段分真是似之不近三节
主意归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继以道不
可以言致德不可以迹求仁义礼皆有迹
则道隳矣而礼为尤甚堕体黜聪此为道
日损也损之又损则忘其故吾之时至于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0480-016.png

道而有迹则已犹与物同欲见本根之地
难矣归根言返于无物之初唯大人无为
则易也生者死之徒死者生之始如花木
之发终无不尽之理则其生者犹死矣伊
川云复入之息非已出之息即此意死生
往来孰知其所以纪纲者气若知死生只
是一理吾又何患为徒为一也万物生死
一理而人自分好恶美恶如花卉方盛则
乌神奇凋落则为臭腐不知叶落粪根生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0480-017.png

往来只此一气而已圣人知此故不以死
生祸福为分别一者无分别也
褚氏管见云知北游于玄水喻多识之
士欲求归本源隐弅之丘谓未能全隐
其知犹有以示人也无为谓则不复以
知言故问而不知答反乎白水之南又
向明以求之狐阕则疑心已空狂屈人
以为狂而曲全者也欲言而忘明其不
可得而言反于帝宫则求诸内黄帝居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0480-018.png

道得道之要在乎无思无处无从而已
真是谓得其实似之次焉不近则远于
道矣知言之相反若此宜其夫子之于
人听言而观行不言之教以身率之无
待于言也夫道降而为德仁义礼犹人
生而知知而能能而役役则为物所物
欲复归根也难矣唯大人则能物物所
以易也死生者一气之聚散神奇臭腐
交相化亦以人之所美所恶言之耳圣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0480-019.png

腐哉唯知死生为徒者可以语此知谓
黄帝曰已下重衍前文义不待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达万
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
之谓也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
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
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
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0480-020.png

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郭注至人无为唯因任也观其形容象其
物宜与天地不异故百化自化而神明不
夺死者自死生者自生圆者自圆方者自
方未有为其根者故莫知自古以固存岂
待为之哉计六合在无极之中则陋秋毫
虽小非无亦无以容其质四时运行不待
为之昭然若存则亡矣挈然有形则不神
畜之而不得其本性之根不知其所以畜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0480-021.png

吕注天地无为而无不备有大美也四时
变通始终不惑有明法也万物虽多而道
无不在有成理也美则充乎其中法则可
效理者无所往而不通皆归乎道而已圣
人原美达理知其不为而自然者观于天
地而已矣今神明至精与彼百化则以物
观之物已死生方圆矣何自而知其根哉
虽然扁然而万物物莫非彼也自古以固
存彼未常去也阴阳四时各得其序非彼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0480-022.png

之于有无之间也万物以是相蕴而不知
其然此之谓本根
疑独注大美阴阳也明法生化也成理性
命也圣人本天地阴阳之美达万物性命
之理入而为至人则无为出而为圣人虽
有为而亦出于不作也观天地之会通以
行其典礼而已神明者天地之至精百化
自化神明则与之而不夺故物之死生方
圆莫知其根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长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0480-023.png

毫亦待此道而成天下莫不由此以浮沉
道常日新而无故是以阴阳四时因之以
得其序若亡而存不形而神物由之以养
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妙万物者是也推此
可以观天道矣
碧虚注大美覆载明法生杀成理群分也
言则美乖议则法弊说则理乱唯无为者
默顺四时大同天地万化而未始有极可
谓精明矣夫物皆自然故莫知其根独立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0480-024.png

能成圣人法天地之行物受其赐而不知
此之谓本根
鬳斋云大美即易云以美利利天下明法
谓寒暑往来一定之法成理谓小大长短
之所以如何说得无为不作皆自然圣人
所以顺自然者得诸天地而已神明至精
言妙理物之死生方圆皆神明至精为之
敦能究其根极扁即翩然言物化无停而
造化常存东坡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0480-025.png

惛然不可见油然生意也若亡而存死者
生之徒也不形而神不恃形而立也
此段南华自立说亦接前章无为无言
之意首三句即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圣人体天地而育万物岂直
块然无为不作如木偶哉盖为出于无
为作本于不作若天时之运行地利之
发育不越乎自然而已合天地之神明
至精与物百化荣枯形状昭昭可睹而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0480-026.png

物即万物芸芸之义自古固存道不渝
也故大弥六合细入秋毫与物同波而
日新阴阳俱运而有序若亡而存恍惚
有物也不形而神冥冥见晓也万物莫
不生育于斯而不知此为本根所谓本
根者亦岂他求哉反求诸吾身得其所
以生我者是已知其根而守之不离是
谓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学道至此
始可进又玄一步故曰可以观于天矣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0480-027.png

参之上文于义为优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