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五
卷六十五 第 150509c 页
卷六十五 第 1a 页 0480-028.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六十七正二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知北游第二
齧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
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
汝美道将为汝居汝曈焉如新生之犊而无
求其故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
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
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

卷六十五 第 1b 页 0480-029.png
 郭注不以故自持与变俱也无心不可与
 谋独化者也
 吕注正形则坐而鉴一视则无妄窥故邪
 气却而冲和归也摄知则归根一度则不
 淫神来舍则守形而不离也德美则充而
 同于初道归则止而集乎虚新生之犊则
 不知其所之言未卒齧缺假寐则闻其言
 而隳也被衣行歌而去之悦其安之易也
 形槁心灰则寂之至真其实知以其无知
 也不以故自持则其生之遗也后三句谓
卷六十五 第 2a 页 0480-030.png
 其所自出吾不知其谁也
 疑独注形正则不佚视一则不淫故和理
 出焉摄知将以去知一度将以忘度故心
 虚而神来舍也唯其至和故德将为汝美
 唯其至虚故道将为汝居瞳然如新生之
 犊言其神全无求其故日新也言未卒齧
 缺假寐被衣喜其得道行歌而去之真其
 实知不以故自持与化俱往也媒晦无心
 不可与谋与化为人也
 碧虚注体不邪目不荡则冲和集收知觉
卷六十五 第 2b 页 0480-031.png
 简法度则吉祥止然后众美从而纯白留
 瞳光及照视不浮外其道庶几乎故耳闻
 可道神入妙门言下悬解凝寂若寐也形
 若槁骸心若死灰正形一视也真其实知
 不以故自持摄知一度也媒媒晦晦则德
 美无心而不可与谋则道居此皆歌颂齧
 缺之德容而假寐妙旨难以言尽也
 鬳斋云正形一视忘其形体耳目也摄知
 一度去其思虑意识也如是则元气全而
 神来舍矣德美谓其足以润身道居居天
卷六十五 第 3a 页 0480-032.png
 下之广居也瞳然无知而直视貌初生之
 犊视而无心赤子亦然无求其故言不知
 其所以视者何也言未卒而寐语意相契
 不容言也实见此理之真事物不入于心
 矣媒晦芒忽貌彼既无心我有不容言者
 彼何人哉深美之也
  善诲者立条必简善学者受化必速正
  形一视所以检外也摄知一度所以肃
  内也可谓条简矣言未卒而睡寐则尤
  可谓速化者也瞳然如新生之犊一句
卷六十五 第 3b 页 0480-033.png
  形容德美道居无心无为粹然与物相
  忘之状最佳观此可以知入道之方矣
  被衣形歌之辞与子贡赞汉阴丈人义
  同人患在为谋府知主今也无心而不
  可与谋故叹美其淳德谓世间无复有
  此人也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
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
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
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
卷六十五 第 4a 页 0480-034.png
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
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彊阳气也又
胡可得而有邪
 郭注身非汝有而况无哉若身是汝有则
 美恶死生当制之由汝今气聚而生汝不
 能禁也气散而死汝不能止也明其委结
 而自成非汝有也至于子孙亦气自委结
 而蝉蜕耳故其行处饮食皆在自然中来
 彊阳犹运动明斯道者庶可以遗身而忘
 生也
卷六十五 第 4b 页 0480-035.png
 吕注观天下之物得擅者莫若汝身而天
 地之委形汝不得有而亲汝身之所存者
 莫若乎生而天地之委和汝不得持其成
 汝生之所本莫若乎性命而天地之委顺
 汝不能违其正观汝之身知本无知则行
 安知所往处安知所持食安知所味是皆
 天地彊阳之气所为则所谓道者汝安得
 而有之哉
 疑独注丞者古之得道人身者载道之器
 而身属乎造物之与夺则非我有是天地
卷六十五 第 5a 页 0480-036.png
 之委形也身犹不能自有况于道乎非特
 身也生与性命皆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
 委顺至于子孙亦其委蜕耳知其皆非汝
 有则当任之自然故其行其处其食皆从
 自然中来而不知所以然也天地彊阳之
 气人禀之而生亦因之而死胡可得而有
 邪
 碧虚注夫道视听抟之不得果可得而有
 乎身者块然而自有岂汝之有哉答以既
 云独化即属我有委随也身且非汝有随
卷六十五 第 5b 页 0480-037.png
 天地之形而有生非汝有随天地之和而
 有性命非汝有随天地之顺而有子孙非
 汝有随天地之蜕而有故其行处食也皆
 元气鼓吹而动于汝何有哉
 鬳斋云委聚也四大假合曰委形阴阳成
 和而物生曰委和性命在我即造物之理
 曰委顺人世相代如蝉蜕然曰委蜕彊阳
 即生气人之行处饮食皆此气之动为之
 而非我有也圆觉经云今者妄身当在何
 处便是此意不知所持无执著也
卷六十五 第 6a 页 0480-038.png
  丞或云舜师诸解罕详及续考碧虚子
  音义注云古者帝王有四辅左辅右弼
  前疑后丞盖官名也此说明当夫道本
  无形因物而见身非我有以神而灵天
  地委形有成必毁所谓吾者暂寄焉耳
  曰生曰性亦然则子孙之为委蜕又可
  知矣故其行处饮食一当任之自然天
  地之和气流行生育万物此荣彼谢彼
  死此生皆道之运化无极而物之受命
  无穷者也汝恶得而独有之盖明天地
卷六十五 第 6b 页 0480-039.png
  造化无私以破世人执有其身而怜子
  爱孙之惑始可以入道矣此南华真切
  为人脱缰解锁之要诀也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
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
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
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
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
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
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
卷六十五 第 7a 页 0480-040.png
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
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
此其道与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
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
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巍巍
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
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
道与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
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
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
卷六十五 第 7b 页 0480-041.png
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
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
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
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
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
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
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
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
卷六十五 第 8a 页 0480-042.png
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郭注曰冥冥曰无形曰道皆明其独生而
 无所资借形则犹精以至粗也万物虽以
 形相生亦皆自然故胎卵不能易种而生
 明神气之不可为也夫率自然之性游无
 迹之涂者放形骸于天地寄精神于物表
 是以无门无房四达皇皇逍遥六合与化
 偕行也人生而遇此道则天性全而精神
 定天地万物皆不得不然是以圣人断弃
 智慧付之自然使各保止分容恣无量也
卷六十五 第 8b 页 0480-043.png
 与化俱者用物而不役己明道之赡物在
 于不赡而物自得言无功乃足称道也无
 所偏名敖然自放所遇而安了无功名反
 于宗者不逐末噫醷物直聚气耳死生犹
 未足殊况寿夭哉物无不理但当顺之人
 伦有知慧之变故难然其知慧自相齿当
 顺所遇宜过而过调偶和合之谓帝王所
 兴如此而已隙驹忽然乃不足惜已生又
 死俱是化也死物不哀死类不悲解韬堕
 秩言其独脱变化氤氲无为用心于其间
卷六十五 第 9a 页 0480-044.png
 也不形形乃成务则不至默而塞之故得
 也
 吕注精神于道犹为昭昭至道之极则冥
 冥物成生理则有伦其精甚真则无形也
 而万物以形相生来往无迹四达皇皇也
 人而邀于此则休乎万物之奥体强思达
 其用无方天地万物之生成莫非是也夫
 博非知而辩非慧圣人已断之益非益而
 损非损圣人之所保也渊乎巍巍莫知其
 纪有运有量非道之内万物之所资非资
卷六十五 第 9b 页 0480-045.png
 于外也由是而求道得其所在矣非阴非
 阳唯道是从直且为人与人同耳反宗与
 天同也喑醷谓非所美寿夭等观尧桀奚
 足分哉果蓏有理万物所同人伦相齿大
 道之序不违不守不去不取之谓调而应
 之德之所以曲成偶而应之道亦不考不
 鸣也帝王之所兴起不过由此道耳人生
 如驹过隙莫可留止物哀人悲不明其未
 尝生未尝死故也解韬则驰张莫拘堕秩
 则卷舒无碍魂魄往而身从之言不出乎
卷六十五 第 10a 页 0480-046.png
 大冶不形之形形之不形众人之所同知
 非务其所将至也至则体之不至则论之
 而已明见于道则无值故辩不若默真闻
 于道则无闻故闻不若塞言者无言听者
 无闻此之谓大得也
 疑独注有冥冥之志然后有昭昭之功有
 无形之道然后立有伦之事致一之谓精
 不测之谓神万物相生以形而所以相生
 者此所谓精也故胎生卵生各正性命而
 至精之妙出乎自然以不来为来不往为
卷六十五 第 10b 页 0480-047.png
 往无门无房四达皇皇也知此道者四肢
 耳目会于真理所以用心不劳应物无方
 天地万物之运行生化亦莫不由乎此若
 夫以博辩为知慧者圣人已断弃之而非
 损益之所增减者则圣人之所保也与化
 俱往而无穷供物之求而不乏物往资焉
 而不匮此皆道之功用也中国有人谓圣
 人非阴非阳言莫测直且为人者适遇此
 形非有意也故反于宗以观物之变化生
 者喑醷气之暂聚耳世间果蓏皆有性命
卷六十五 第 11a 页 0480-048.png
 之理人伦之尊卑长幼亦然调而应之者
 天德偶而应之者人道帝王兴起于此然
 皆应世粗迹非圣人之妙用也夫人处世
 间忽然而已出生入死如昼有夜而逐境
 昧理从而悲哀之此皆束缚于亲爱如弓
 之在韬书之在袟唯独脱者则能堕解之
 纷乎宛乎魂气无不之死则人之归也不
 形之形生而来也形之不形死而去也此
 固人所共和非将至之务也谓生死之理
 众人亦能言之彼至命者则不论论则不
卷六十五 第 11b 页 0480-049.png
 至也故辩不若默闻不若塞是得无所得
 得之大也
 碧虚注阳出于阴有生于无其理焕然精
 神者冲妙之绪馀形质者和气之土苴故
 错杂类分胎卵莫侔也其来莫知孰谓之
 迹其往莫测孰谓之崖出则遍满于何为
 门入则充盈于何为房无阙无剩弥罗皇
 皇也遇此冲妙之道者与天为一应物无
 穷天不得不高四句皆指道混元云得一
 是也夫以知询道则所闻寡以慧答道则
卷六十五 第 12a 页 0480-050.png
 其辞讷绝去知慧古人所取损益之所不
 能加而渊乎巍巍也运量万物而不遗者
 先务其本非由外也故物往资焉而无匮
 乏此明冲妙之不益不损也直且为人道
 貌天形也将反其宗入于寥天一喑醷结
 聚而为有生之物顷久复散为无校寿夭
 争是非皆妄情耳植物无情犹具阴阳之
 理人品不易莫越先后之序圣人事至则
 应既往则忘而欲兴事务者未尝不以调
 和为德应偶为道也人生世间交臂易失
卷六十五 第 12b 页 0480-051.png
 唯湛寂者无出入不化者无死生解韬堕
 秩即决疣溃痈之义纷纶宛转欲化未化
 之间魂魄不守则百骸溃散神归真宅也
 不形之形不化者能化化形之不形化物
 者不化也在形属粗人皆知之得道者粗
 妙皆忘矣言论则徒语其糟粕而无所值
 故听止于耳而以不得为得也
 鬳斋云有伦可别万物也无形造化也精
 神在人者也万物以形相生人禽皆在其
 中人虽贵于物其生则同无门无房不可
卷六十五 第 13a 页 0480-052.png
 寻求岂知所出入邪邀索而见此道则体
 安思达应物无方自天地至万物四句形
 容彻上彻下无非此道人以博辩为己能
 而不知所以知慧者造物也故圣人以造
 物断之不以益为益不以损为损所保者
 在我外物不得而加焉终则复始应物无
 穷未免乎有心有迹物往资焉而不匮则
 无心无迹矣非阴非阳不可以物名也有
 人之形而心游物初直寓形天地间耳宗
 即物之初喑醷气不顺也自其本初而观
卷六十五 第 13b 页 0480-053.png
 有形适足为累百年之间以天地比之须
 臾而已果蓏微物生有时萌有种自然之
 理也人伦有上下之相制强弱之相凌然
 同处世间相为齿列不违则顺之不守则
 化也调和偶合道德之自然帝王兴起不
 越此理而已出生入死即往者伸来者屈
 易所谓穷神知化是也物自无而生死又
 归于无本同一理而人物自为悲哀此有
 所包裹而不明如在韬帙之中能自知觉
 则解韬堕帙矣纷宛言其变化大归返其
卷六十五 第 14a 页 0480-054.png
 真宅不形之形不可见者形之不形体中
 有不可见之形释氏所谓唯有法身常住
 不灭此事人皆知之未能离形以来故不
 得至学者将极乎至则所从事不止如斯
 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此又说高一层话见
 而有所遇曰值此有迹之见道不可以形
 迹求则无值矣故辩不若默闻不若塞也
  昭昭生于冥冥至形本生于精明天下
  之有生于无也万物以形相生一生二
  二生三之义来往无门而四达皇皇无
卷六十五 第 14b 页 0480-055.png
  非门也思虑恂达而耳目聪明无非用
  也天地万物莫不由斯则道之为用大
  矣世人徒以区区博辩为知慧而欲求
  合乎大道圣人已断弃之矣此章首所
  以先令掊击知虑而后告之必至于世
  间益损所不能加则渊乎巍巍终始万
  物运量万物而不遗雕琢众形而非巧
  也物往资焉而不匮至无而供其求也
  此其所以为道欤中国有人非阴非阳
  言有无死生不得以系之直且为人有
卷六十五 第 15a 页 0480-056.png
  人之形而无人之情将反于宗游乎物
  初之谓也人生乃一气之结聚虽寿夭
  不同等须臾耳奚足以分尧桀之是非
  观夫果蓏虽微种类滋荣各有条理人
  伦之贵贱高下相齿亦然是以圣人遇
  则顺之不迕物性过则忘之不介己怀
  曰调曰偶皆应物之妙用而不离乎道
  德之间此帝王之所兴起人民之所依赖
  者也夫物之出机入机亦其常理而世
  人不免乎悲哀未离乎自然之韬帙也
卷六十五 第 15b 页 0480-057.png
  若以理烛破则韬帙自解魄往身从乃
  大归耳何足哀耶不形之形出而生也
  形之不形入而死也是人之所知非将
  至而难明之事众所同论也然理至则
  忘言可言则未至故辩不若默闻不若
  塞若塞若默此谓大得则辩之与闻失
  可知矣运量万物而不匮碧虚照散
  人刘得一本作不遗义长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