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自动笺注)
五燈全書卷第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臣)僧(超永)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臣)僧(超揆)較閱進
**五祖大滿禪師旁出法嗣第一
***北宗神秀禪師
開封李氏子
少親儒業
博綜多聞
捨愛出家
尋師訪道
蘄州雙峰東山寺。
五祖
坐禪為務。
歎伏曰。
真吾師也。
誓心苦節
樵汲
自役。
而求其道。
祖深加器重
祖既示滅
師遂住江陵
陽山
唐武后聞之。
召至都下
內道場供養
特加
欽禮
命於舊山
置度門寺。
以旌其德。
時王公士庶。
公元555年
望塵拜伏
中宗即位
加禮重。
大臣張說
問法
要。
弟子示眾曰。
一切佛法
心本有。
將心外
公元706年
求。
捨父逃走
唐中宗神龍丙午年
東都天宮寺
滅。
諡大通禪師
羽儀法物
送殯龍門
帝送至橋。
公士庶。
皆至葬所。
張說
徵士盧鴻一
為碑誄。
普寂
義福等。
並為朝野所重。
***嵩嶽安國師
公元597年
荊州枝江氏子
隋開皇丁巳
括天
私度僧尼勘師。
師曰。
本無名。
遂遁於山谷
大業中
大發丁夫
開通濟渠
饑殍相枕
乞食以救之。
獲濟
者眾。
煬帝徵師不赴。
潛入大和山。
江都
海內
擾攘
杖錫衡嶽
頭陀行
唐貞觀中
黃梅
公元664年
忍祖。
得心要。
麟德甲子
終南山石壁
因止焉。
宗。
甞召師不奉詔
於是
徧歷名迹
嵩少曰。
是吾終
焉之地也。
自爾禪者輻湊坦然懷讓二僧
來參
問曰。
如何祖師西來意。
師曰。
何不問自巳意。
曰如
何是自巳意。
師曰。
當觀密作用
如何是密作用
以目開合示之。
然於言下知歸
讓乃即謁曹溪
后徵至輦下
待以師禮。
與秀禪師同加欽重
后甞問
甲子多少
師曰。
不記。
后曰。
何不記耶。
師曰。
生死
身。
其若循環
無起盡。
焉用記為。
況此心流注
中間
無間
見漚起滅者。
妄想耳。
從初識至動相。
滅時亦
只如此。
何年月而可記乎。
后聞
稽顙信受神龍
午。
中宗賜紫袈裟
弟子二七人
延入禁中供養
公元666年
三年
又賜摩衲。
辭歸嵩嶽
是年三月三日
門人曰。
吾死巳。
將屍向林中。
野火焚之俄爾萬回公來
見師。
猖狂握手言論
傍侍傾耳
都不體會
至八日
公元582年
戶偃身而寂。
春秋一百二十八(隋開皇二年壬寅唐景龍三年已酉滅
時稱老安國師)門人遵旨
舁置林間。
野火自然闍維
得舍
公元713年
利八十粒。
內五粒色紫。
留於宮中
至先天二年
門人
浮圖焉。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
鄱陽人
陳宣帝之裔也。
國亡落
民間
以其王孫
甞受署。
因有將軍之號。
少於永昌
出家
慕道頗切。
往依五祖
法會極意研尋
無解
悟。
及聞五祖密付衣法與盧行者
率同數十人
躡迹追逐
至大廋嶺。
最先見。
餘輩未及
盧見師奔
至。
即擲衣鉢磐石曰。
此衣表信。
力爭耶。
任君
去。
遂舉之。
如山不動。
踟躕悚慄
乃曰。
我來求法。
為衣也。
願行者。
開示於我。
盧曰。
思善
不思惡。
正恁
麼時。
阿那箇是明。
上座本來面目
當下大悟
徧體
汗流。
禮數拜。
問曰。
上來密語密意外。
還更別有意
旨否。
盧曰。
我今與汝說者。
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自巳
面目
密却在汝邊。
師曰。
某甲
雖在黃梅隨眾。
未省
自巳面目
今蒙指授入處。
如人飲水
冷煖自知
今行
者。
即是某甲師也。
盧曰。
若如是。
吾與汝。
同師
善自護持
師又問。
某甲
向後宜往何所
盧曰。
逢袁
可止。
遇蒙即居。
師禮謝遽回。
嶺下眾人曰。
向陟
崔嵬遠望
杳無蹤迹
當別道尋之。
以為然。
師既回。
獨往廬山布水臺。
經三載後。
袁州蒙山。
大唱元
化。
初名慧明
以避六祖上字
名道明
弟子等。
盡遺
嶺南
參禮六祖
**五祖二世(旁出)
***北宗禪師法嗣
****五臺山巨方禪師
安陸氏子
幼稟業於明福院朗
禪師
講經論。
參禪會。
及造北宗
秀問白。
白雲
如何
師曰。
不昧
秀又問。
到此間後如何
師曰。
正見
一枝五葉
默許之。
入室侍對。
應機無爽。
至上
寒嶺居焉。
數歲之間。
眾盈千數
後於五臺山闡化
二十餘年示寂
塔於本山
****河中府中條山封禪師
姓吳氏
初習唯識論。
滯於
名相
知識所詰。
發憤罷講遊方
見秀禪師
疑心
頓釋。
辭去
居於蒲津安峰
不下十年
木食㵎飲
州牧衛文昇
建安國院居之。
緇素歸依
憧憧不絕。
使
君問曰。
今日如何
師曰。
日從濛汜出。
照樹全無
影。
使君
不能喻。
拱揖而退。
少選開曉
釋然自得
來往中條山
二十餘年。
得其道者
不可勝紀
滅後。
於州城建塔焉。
****兖州降魔禪師
趙郡王氏子
父為亳掾。
七歲
家。
時屬野多妖鬼。
魅惑於人。
師孤形制伏。
曾無少畏。
故得降魔名焉。
即依廣福院明讚禪師落髮
後遇
盛化
便誓摳衣
秀問曰。
汝名降魔
此無山精木怪
翻作魔邪
師曰。
有佛有魔。
秀曰。
若是魔。
必住不
思議境界
師曰。
是佛亦空。
境界之有。
懸記之曰。
汝與少皡之墟有緣
師尋入泰山數稔。
學者雲集
日告門人曰。
吾今老朽
物極有歸。
言訖而逝。
****壽州三峰道樹禪師
唐州氏子
幼探經籍
年將五
十。
因遇高僧誘諭
遂誓出家
本部明月山慧文
師。
師恥年長
求法淹遲
勵志遊方
後遇禪師
言下
知微
乃卜壽州三峰山。
結茅而居。
常有野人服色
朴。
言譚詭異
言笑外。
化作佛形。
菩薩羅漢天仙
等形。
放神光。
或呈聲響
師之學徒覩之。
不能測。
如此涉十年後。
無形影。
師告眾曰。
野人作多色伎
倆。
眩惑於人。
只消老僧
不見不聞。
伎倆有窮
吾不
公元825年
見不聞無盡
唐敬宗實曆乙巳年示寂
壽九十二。
本山
****鳳陽府旰𣅿都梁山全植禪師
光州氏子
初結
居止
太守
本州長壽寺開法
將來佛法隆替
何。
師曰。
真實之物。
無古無今。
亦無軌躅
有為之法。
遷流
法當陻厄
君侯可見
師年九十三而終。
唐會
公元844年
甲子九月七日
入塔。
***嵩嶽安國師法嗣
****洛京福先仁儉禪師
嵩山罷問。
放曠郊鄽
謂之
公元695年
騰騰和尚
唐天冊萬歲中
天后詔入殿前
仰視天后
良久曰。
會麼。
后曰。
不會
師曰。
老僧持不語戒。
言訖
出。
翌日短歌一十九首
天后覧而嘉之
厚加賜賚
師皆不受。
又令歌辭
傳布天下
其辭。
敷演真理
以警時俗
了元一首
盛行於世。
****嵩嶽破竈和尚
不稱名氏
言行叵測
隱居嵩嶽
塢有廟甚靈。
殿中唯安一竈
遠近祭祀不輟
烹殺
甚多
師一日領侍僧入廟。
以杖敲竈三下曰。
咄此
只是瓦合成。
聖從何來。
靈從何起
恁麼宰物
命。
又打三下。
竈乃傾破墮落
須臾一人青衣峩冠
設拜師前。
師曰。
是甚麼人
曰我本此廟竈神
受業
報。
今日師說無生法
得脫此處。
生在天中
特來
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彊言。
神再禮而沒。
少選
侍僧問曰。
久侍和尚
不蒙示誨
竈神甚麼徑旨。
便得生天。
師曰。
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
別也無道
理為伊。
侍僧無言。
師曰會麼。
僧曰不會
師曰。
本有之
性。
為甚不會
侍僧乃禮拜
師曰。
墮也墮也。
破也破
也。
後義豐禪師
舉似安國師
安歎曰。
此子會盡物我
一如
可謂朗月處空。
無不見者。
難搆伊語脉
豐問
曰。
未審
甚麼人搆得他語脉
安曰。
知者
時號為破
竈墮僧問。
物物無形如何
師曰。
禮。
即唯汝非我。
不禮
即唯我非汝。
其僧乃禮謝。
師曰。
本有之物。
物非
物也。
所以道心能轉。
物即同如來有僧。
從牛頭處
來。
師問曰。
來自何人法會
近前乂手。
師一匝而
出。
師曰。
牛頭會下。
不可有此人。
僧乃回師上肩
乂手
而立
師曰。
果然果然
僧却問曰。
應物不由他時如何
師曰。
爭得不由他。
恁麼順正歸元去也。
師曰。
元何順。
曰若和尚
幾錯招愆。
師曰。
猶是未見四祖
時道理。
後道將來
僧却遶師一匝而出。
師曰。
順正
之道。
今古如然。
作禮又僧侍立久。
師乃曰。
祖祖
佛佛
只說如人本性本心
無道理。
取會取。
僧禮
謝。
師乃以拂子打之曰。
一處如是
千處亦然
僧乃乂
近前
應諾一聲
師曰。
更不信。
更不信僧問。
如何
是大闡提人。
師曰。
尊重禮拜
如何是大精進人。
曰。
毀辱嗔恚
後莫知所終。
****嵩嶽元珪禪師
公元683年
伊闕李氏子
歲出家。
唐永淳二年
受具戒。
𨽻閒居寺。
毗尼無懈。
後謁安國師
頓悟
旨。
遂卜廬於嶽之龐塢一日異人
峨冠袴褶
至。
從者極多。
輕步舒徐
稱謁大師
師覩其形貌
奇偉
非常
乃諭之曰。
善來仁者
胡為而至。
彼曰。
師寧識我
邪。
師曰。
吾觀佛與眾生等。
一目之。
分別邪。
彼曰。
我此嶽神也。
生死於人。
師安得一目我哉。
師曰。
本不生。
汝焉能死。
吾視身與空等。
吾與汝等。
汝能
壞空與汝乎。
苟能壞空及汝。
則不生不滅也。
汝尚
不能如是
又焉能生死吾邪。
稽首曰。
我亦聰明
直。
於餘神。
詎知師有廣大智辯乎。
願授以正戒。
度世
師曰。
汝既乞戒。
即既戒也。
所以者何。
戒外無
戒。
又何戒哉。
神曰。
此理也。
我聞茫昧
止求師戒。
我身
門弟子
師即為張座秉爐正几曰。
付汝五戒
若能
奉持
即應曰能。
不能即曰否。
曰謹受教
師曰汝能
婬乎。
曰我亦娶也。
師曰。
非謂此也。
謂無羅欲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盜乎。
曰何乏我也焉有盜取哉。
師曰。
謂此也。
謂饗而福淫。
不供而禍善也。
曰能。
師曰。
汝能
不殺乎。
曰實司其柄。
焉曰不殺
師曰。
非謂此也。
謂有
濫誤疑混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焉有
妄乎。
師曰。
非謂此也。
先後不合天心也。
曰能。
師曰。
汝不遭酒敗乎。
曰能。
師曰。
如上是為佛戒也。
又言。
存心奉持
無心拘執
有心為物。
無心想身。
如是
先天地生不為精。
後天地死不為老。
終日
化。
不為動。
畢盡寂默
不為休。
信此。
則雖娶非妻
也。
雖饗非取也。
雖柄非權也。
雖作非故也。
雖醉非惛
也。
能無心於萬物
則羅欲不為婬。
淫禍不為
盜。
濫誤疑混不為殺。
先後違天不為妄。
惛荒顛倒
為醉。
是謂無心也。
無心則無戒。
無戒則無心
無佛無
眾生
無汝及無我
為戒哉。
神曰。
神通亞佛。
師曰。
神通
十句
五能不能
佛則十句
七能三不能
悚然避席跪啟曰。
可得聞乎。
師曰。
汝能上帝東天
行。
而西七曜乎。
不能
師曰。
汝能地祇五嶽
四海乎。
不能
師曰。
是謂五不能也。
佛能空一切
相。
成萬法智
不能即滅定業
佛能知羣有性。
窮億
劫事。
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
不能
眾生界。
是為三不能也。
定業不牢久。
無緣亦是一
期。
眾生界本無增減
亘無一人能主其法。
有法無主
是謂無法
無法無主
是謂無心
如我解佛亦無神通
也。
但能以無心
通達一切法爾。
神曰。
我誠淺昧
未聞
空義
師所授戒。
我當奉行
今願報慈德。
我所能。
曰。
觀身無物
觀法無常
塊然更有何欲邪。
神曰。
必命我為世間事。
展我小神功
使巳發心
初發心未
發心
不信心必信心
五等人目我神蹤。
知有佛有神
能有不能
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師曰。
無為是。
無為
是。
神曰佛亦使神護法。
師寧隳叛佛邪。
隨意垂誨。
不得巳而言曰。
東巖寺之障。
莽然無樹。
北岫有之。
而背非屏擁
汝能北樹東嶺乎。
神曰。
聞命矣。
昏夜必而喧動
願師無駭。
作禮辭去
師門送而
且觀之。
儀衛逶迤
王者之狀。
嵐靄煙霞
紛綸
錯。
幢幡環珮
凌空隱沒焉。
其夕。
果有暴風吼雷
奔雲
掣電
棟宇搖蕩
宿鳥聲喧。
師謂眾曰。
無怖無怖。
神與
我契矣。
詰旦和霽
北巖松栝
盡移東嶺
森然行植
師謂其徒曰。
沒後無令外知。
若為口實
人將妖我。
公元716年
唐明皇開元丙辰歲
門人曰。
吾始居寺東嶺。
滅汝必寘吾骸於彼。
言訖
委蛻焉。
春秋七十有二。
門人尊治建塔
**五祖三世(旁出)
***嵩山禪師法嗣
****終南山惟政禪師
平原氏子
受業本州延和寺
詮澄法師
得法嵩山普寂禪師
即入太一山中
盈室
唐文宗
好嗜蛤蜊
㳂海官吏
遞進甚勞。
一日
御饌中。
有擘不張者。
帝以其異。
焚香禱之。
乃開見。
菩薩形儀
梵相具足
帝。
遂貯以金粟香合
覆以美
錦。
興善寺
令眾瞻禮
因問羣臣。
何祥也。
或奏。
太一惟政禪師
深明佛法
博聞強記
乞詔問之。
頒詔
師至。
帝問其事。
師曰。
臣聞。
物無虗應。
此乃啟
陛下信心耳。
契經云。
以此得度者。
即現此
身。
而為說法
帝曰。
菩薩身巳現。
且未聞說法
師曰。
下覩此。
為常邪非常邪。
信邪信邪
帝曰。
希奇之事。
深信焉。
師曰。
陛下聞說法竟。
皇情悅豫
未曾
有。
天下寺院
各立觀音像。
以答殊休。
留師於內道
公元840年
場。
辭歸山。
詔令聖壽寺
至武宗即位
師忽入終
南山隱居。
人問其故。
師曰。
避仇矣。
終後闍維
收舍
利四十九粒。
建塔焉。
**破竈和尚法嗣
***嵩山峻極禪師
僧問。
如何是修善行人。
師曰。
擔枷帶
鏁。
如何作惡行人
師曰。
修禪入定
某甲淺機
請師直指
師曰。
汝問我惡。
惡不從善
汝問我善。
善不
從惡。
良久
師曰。
會麼。
僧曰。
不會
師曰。
惡人善念
善人無惡心。
所以善惡
浮雲
俱無起滅處。
僧於
言下大悟
破竈墮。
聞舉乃曰。
此子。
會盡諸法無生
**五祖四世
***益州無相禪師法嗣
****益州保唐寺無住禪師
得法無相大師
乃居南
白崖山
專務宴寂累歲
學者漸至
勤請不巳。
此垂誨。
雖廣演言教。
而唯以無念為定。
唐相國杜鴻
漸。
出撫坤維
聞師名。
思一瞻禮
遣使到山延請
時節
度使崔寧
亦命諸寺僧徒
出迎引。
空慧寺時。
公與戎帥
三學碩德
俱會寺中。
致禮訖。
公問曰。
子聞。
和尚說無憶無念莫妄三句法門
是否
師曰。
然。
公曰。
三句
一是三。
師曰。
無憶名戒。
無念名定。
莫妄名慧。
一心不生。
戒定慧
一非三也。
公曰。
句妄字。
莫是從心之忘乎。
從女是也
公曰。
有據
否。
師曰。
法句經云。
若起精進心。
是妄非精進
若能心
不妄。
精進無有涯。
公聞。
情盪然。
公又問。
師還以三
示人否。
師曰。
初心學人
還令息念
澄停識浪
水清
影現。
無念體。
寂滅現前
無念亦不立也。
於時
庭樹
鵶鳴
公問。
師聞否。
師曰。
聞鵶去巳。
又問。
師聞否。
師曰。
聞。
公曰。
鵶去無聲
云何言聞。
師乃普告大眾曰。
佛世
難值。
世法難聞
各各諦聽
無有聞。
非關聞性。
本來
不生。
何曾有滅。
有聲之時。
聲塵自生。
無聲之時。
聲塵自滅。
而此聞性。
不隨聲生。
不隨聲滅。
悟此聞性。
則免聲塵之所轉。
當知。
無生滅。
聞無去來
公與僚
大眾稽首問。
何名第一義
第一義者。
從何次第
得入。
師曰。
第一義無有次第
亦無出入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即無
諸法無性
性說名第一義
佛言。
有法
俗諦
無性第一義
公曰。
如師開示
不可思議
弟子
識性微淺
昔因公暇
撰得起信章疏兩卷
可得稱
佛法否。
師曰。
夫造章疏
皆用識心
思量分別
有為有
作。
起心動念
然可造成
論文云。
當知一切法
從本
以來
離言說相。
名字相
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
無有
變異
唯有一心
名真如
相公言說相。
名字
相。
著心緣相。
既著種種相。
云何佛法
公起作禮曰。
弟子
亦曾問諸供奉大德
皆讚弟子不可思議
當知
彼等狥人情。
師今從理解說。
合心地。
實是真理
不可思議公又問。
云何不生。
云何不滅。
如何得解
脫。
師曰。
見境心不起名不生
不生即不滅。
無生滅。
即不被前塵所縛。
當處解脫
不生名無念
無念即無
滅。
無念即無縛。
無念即無脫。
舉要而言。
識心離念
見性解脫
識心見性外。
更有法門
無上菩提
者。
無有是處
公曰何名識見性
師曰。
一切學道人。
隨念流浪
葢為不識真心
真心者。
念生不順生。
滅亦不依寂。
不來不去。
不定不亂。
不取不捨
不沉不
浮。
無為無相
活鱍鱍
平常自在
此心體畢竟不可得。
無可知覺
觸目皆如。
無非見性也。
公與大眾作禮
踊躍而去。
師後居保唐寺而終。
**六祖大鑒禪師旁出法嗣第一
***西域崛多三藏
天竺人也。
六祖言下契悟
後遊五
臺。
一僧結庵靜坐
師問曰。
孤坐奚為
曰觀靜。
師曰。
觀者何人。
靜者何物
其僧作禮
問曰。
此理何如
師曰。
何不自觀自靜。
彼僧茫然
師曰。
汝出誰門耶。
曰秀
禪師
師曰。
西域異道下種者。
不墮此見。
兀然
坐。
於道何益。
其僧却問。
師所師者何人。
師曰。
我師
祖。
何不速往曹溪
決其真要
其僧即往參六祖
祖垂誨。
與師符合
僧即悟入
師後不知所終
***韶州法海禪師
曲江人也。
初見六祖問曰。
即心即佛
願垂指喻
祖曰。
前念不生即心。
後念不滅即佛。
成一
切相即心。
一切相即佛。
吾若具說
窮劫不盡
聽吾
偈曰。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淨
悟此
法門
由汝習性
用本無生。
雙修是正
信受
以偈贊
曰。
即心元是佛。
不悟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
物。
***吉州志誠禪師
本州太和人也。
初參秀禪師
後因
盛化
秀之徒眾
往往南宗曰。
大師不識一字
有何所長
秀曰。
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
不如也。
且吾師五祖
親付衣法。
豈徒然哉。
吾所恨。
不能遠去
親近
虗受國恩
汝等諸人
無滯於此
可往曹谿質疑
他日當為吾說師聞此語。
禮辭韶陽
隨眾參
請。
不言來處
六祖告眾曰。
今有盜法之人。
潛在
會。
師出禮拜
具陳其事。
祖曰。
汝師若為示眾
師曰。
指誨大眾
令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祖曰。
住心觀靜。
病非禪。
長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骨頭
何為立功過。
師曰。
未審
尚以何法誨人。
祖曰。
若言有法與人
即為誑汝。
隨方解縛
假名三昧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疑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
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師聞偈悔謝
即誓依歸
乃呈偈
曰。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還不淨
***匾擔山曉禪師
傳記不載。
北宗門人
忽雷澄禪
師撰塔碑。
盛行於世。
其略曰。
師住匾擔山。
號曉了
祖之嗣也。
得無心之心。
無相之相。
無相森羅
眩目
無心分別熾然
一言一響
響莫可傳
傳之
行矣。
言莫可窮。
窮之非矣。
得無無之無。
不無於無
也。
吾今以有有之有。
不有於有也。
不有之有。
去來
增。
不無之無
涅槃非滅。
嗚呼
住世曹谿明。
師寂
滅兮法舟傾。
師譚無說兮寰宇盈。
師示迷徒了義
乘。
匾擔山色垂茲色。
空谷猶留曉了名。
***洪州法達禪師
洪州豐城人也。
七歲出家
誦法華經。
進具之後
禮拜六祖
不至地。
祖訶曰。
禮不投地
不禮
心中必有一物
蘊習何事邪。
師曰。
法華
經。
巳及三千部。
祖曰。
汝若念至萬部。
得其經意
不以
為勝。
則與吾偕行
汝今負此事業。
都不知過
聽吾偈
曰。
禮本折慢幢
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
比。
祖又曰。
汝名甚麼
對曰。
名法達
祖曰。
汝名法達
法。
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
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
循聲
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
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
無言。
蓮華從口發。
師聞偈悔過曰。
而今而後
謙恭
一切
惟願和尚大慈。
略說中義理。
祖曰。
汝念此經。
何為宗。
師曰。
學人愚鈍
從來但依文誦念
知宗
趣。
祖曰。
汝試為吾念一徧。
吾當為汝解說
師即高聲
念經
方便品。
祖曰。
止。
此經元來因緣出世為宗。
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何者因緣
唯一大事
大事
即佛知見也。
汝慎錯解經意
見他道開示
入。
自是佛之知見
我輩無分
若作此解。
乃是謗經毀
佛也。
既是佛。
巳具知見
何用更開。
汝今當信。
佛知
見者。
只汝自心。
更無別體
葢為一切眾生
自蔽光明
貪愛塵境
外緣內擾。
甘受驅馳
便勞他從三昧起。
苦口
勸令寢息
向外求。
與佛無二
云開佛知
見。
汝但勞勞執念
謂為功課者。
何異氂牛愛尾也。
曰。
若然者。
但得解義
不勞誦經耶。
祖曰。
有何過。
汝念
只為迷悟在人。
損益由汝。
聽吾偈曰。
心迷法
華轉。
心悟轉法華
誦久不明己
義作讐家
念念
即正。
念念成邪。
有無不計
長御白牛車
師聞偈。
再啟曰。
經云。
大聲聞。
乃至菩薩
皆盡思度量。
尚不
能測於佛智
今令凡夫但悟自心。
便名佛之知見
上根
未免疑謗
經說三車
大牛之車。
白牛車
如何區別
和尚再垂宣說
祖曰。
經意分明
汝自迷
背。
三乘人。
不能佛智者。
患在度量也。
饒伊盡思
共推。
轉加懸遠
佛本為凡夫說。
不為佛說
此理若不
肯信者。
從他退席
殊不知坐却白牛車
更於門外
三車
經文明向汝道。
無二亦無三。
何不省。
三車
是假。
昔時故。
一乘是實。
今時故。
只教你去假歸
實。
歸實之後
實亦無名。
應知所有珍財
屬於汝。
受用
更不作父想。
不作子想。
亦無用想。
是名持
法華經。
從劫至劫。
手不釋卷
從晝至夜。
無不念時也。
師既蒙啟發
踊躍歡喜
以偈贊曰。
經誦三千部。
曹谿
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
寧歇累生狂。
羊鹿牛權設。
初中
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
元是法中王。
祖曰。
今後方可
念經僧也。
從此領旨。
不輟誦持
***壽州智通禪師
安豐人也。
初看楞伽經。
千餘徧。
不會三身四智
禮拜六祖
求解其義。
祖曰。
三身者。
清淨法身
汝之性也。
圓滿報身
汝之智也。
千百億化
身。
汝之行也。
離本性。
別說三身
即名有身無智
三身無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聽吾偈曰。
自性
三身
發明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佛地
吾今為
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菩提
師曰。
智之義。
可得聞乎。
祖曰。
既會三身
便明四智
何更問
邪。
若離三身
別譚四智
此名有智無身也。
即此有智。
還成無智
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清淨
平等性智
無病。
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
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
那伽定(轉識為智者
教中云。
轉前五識
成所作智。
第六識。
為妙觀察智。
轉第七識
為平
性智
第八識。
大圓鏡智
雖六七因中轉
五八果上轉。
但轉其名。
不轉其體也)師禮謝。
以偈贊曰。
三身元我體。
四智本心明。
智融無礙
任隨形。
起修妄動
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
汙染名。
***江西志徹禪師
姓張氏。
名行昌。
少任陜。
南北分化
二宗主雖亡彼我
徒侶競起愛憎
北宗門人
立秀禪師
為第六祖
而忌大鑑傳衣
天下所聞
預知其事。
即置十一兩於方丈
時行昌受北宗
人之囑。
懷刃入祖室。
將欲加害
祖舒頸而就。
行昌揮
刃者三。
都無所損。
祖曰。
正劒不邪。
邪劒不正
只負汝
不負汝命。
行昌驚仆
久而方蘇。
求哀悔過
即願出
家。
祖遂與金曰。
汝且去。
徒眾翻害於汝。
汝可他日
易形而來
吾當攝受
行昌稟旨。
宵遁投僧出家
具戒
精進
一日憶祖之言。
遠來禮覲。
祖曰。
久念於汝。
來何晚。
曰昨蒙和尚捨罪。
今雖出家苦行
終難報於
深恩
其唯傳法度生乎。
弟子嘗覧涅槃經。
未曉常無
常義。
乞和慈悲
略為宣說
祖曰。
無常者。
佛性也。
有常者。
善惡一切諸法分別心也。
和尚所說
違經文。
祖曰。
吾傳佛心印。
安敢違於佛經
經說
性是常。
和尚却言無常
善惡諸法。
乃至菩提心。
皆是
無常
和尚却言是常。
此即相違
學人轉加疑惑
曰。
涅槃經。
昔者聽尼無盡藏讀誦一徧
便為講說
一字一義不合經文
乃至為汝。
終無二說
學人
識量淺昧
和尚委曲開示
祖曰。
汝知否。
佛性若常。
更說甚麼善惡諸法。
乃至窮劫。
無有一人發菩提心
者。
故吾無常
正是佛說真常也。
又一切諸法
若無常者。
物物皆有自性
容受生死
真常性。
不徧之處。
故吾說常者。
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也。
佛比
凡夫外道
執於邪常。
二乘人。
常計無常
共成
八倒
故於涅槃了義教中。
破彼偏見
顯說真常
真我真淨
汝今依言背義。
斷滅無常
確定
常。
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
縱覧千徧
有何所益。
行昌忽如醉醒。
乃說偈曰。
因守無常心。
佛演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
春池拾礫。
我今不施功
佛性見前
師相授與
我亦無所得。
祖曰。
汝今徹也
宜名志徹。
師禮謝而去。
***信州智常禪師
本州貴谿人也。
髫年出家
求見性。
一日六祖
祖問。
汝從何來。
欲求何事
師曰。
學人
大通和尚
蒙示見性成佛之義。
未决狐疑
吉州
遇人指迷
投和尚。
伏願垂慈攝受
祖曰。
彼有何言
公元683年
句。
試舉看。
吾與汝證明。
師曰。
初到彼三月
未蒙開
示。
以為法切故。
中夜獨入方丈
禮拜哀請
大通
曰。
汝見虗空否。
對曰見。
彼曰。
汝見虗空
有相貌否。
曰。
虗空無形
有何相貌
彼曰。
汝之本性
猶如虗空
自性
了無一物可見
是名正見
一物可知
是名
真知
無有青黃長短
但見本源清淨
覺體圓明
即名
見性成佛
亦名極樂世界
亦名如來知見
學人雖聞
此說。
未决了。
乞和示誨
令無凝滯
祖曰。
彼師所
說。
猶存見知
故令汝未了
吾今示汝一偈曰。
不見
法存無見。
大似浮雲日面
不知一法空知
還如
太虗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
錯認何曾方便
一念自知非。
自己靈光顯見
師聞偈巳。
心意
然。
乃述一偈曰。
無端知解
著相菩提
情存一念
悟。
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
隨照遷流
不入祖師
室。
茫然兩頭
***廣州道禪師
南海人也。
初參六祖
問曰。
學人自出
家。
涅槃經。
僅十餘載
未明大意
和尚垂誨。
祖曰。
何處未了
對曰。
諸行無常
生滅法。
生滅滅巳。
為樂
於此疑惑
祖曰。
作麼生疑。
對曰。
一切眾生
皆有二身
色身法身也。
色身無常
有生有滅。
法身
有常
無知無覺
經云。
生滅滅巳寂滅為樂者。
未審
何身寂滅
身受樂。
色身者。
色身滅時。
四大分散
全是苦苦
不可言樂。
法身寂滅
即同草木瓦石
受樂
法性
生滅之體。
五蘊生滅之用。
一體
五用
生滅是常。
生則從體起用
滅則攝用歸體。
若聽
更生
有情之類。
不斷不滅。
不聽更生
永歸
滅。
同於無情之物。
如是一切諸法。
涅槃之所禁
伏。
尚不得生
樂之有。
祖曰。
汝是釋子
何習外道
邪見
而議最上乘法。
據汝所解。
色身外。
別有法
身。
生滅求於寂滅
又推涅槃常樂
有身受者。
執吝生死
耽著世樂
汝今當知。
佛為一切迷人
五蘊和合
為自體相
分別一切法
外塵相。
好生
死。
念念遷流
不知夢幻虗假
抂受輪迴
常樂涅槃
翻為苦相
終日馳求
佛愍此故。
乃示涅槃真樂。
剎那
無有生相
剎那無有滅相
更無生滅可滅。
是則寂滅
見前
見前之時。
亦無見前之量。
乃謂常樂
此樂無
有受者。
亦無不受者。
豈有一體五用之名。
何況更言
涅槃
禁伏諸法。
令永不生。
斯乃謗佛毀法。
聽吾偈曰。
無上涅槃
圓明常寂照。
凡愚之死
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
以為無作
屬情所計。
六十二見本。
妄立虗假名。
何為真實義。
唯有過量人
通達無取捨。
以知五蘊法。
及以蘊中我。
外現眾色象。
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
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
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
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
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
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
令汝捨邪見
汝勿隨言解。
許汝知少分。
師聞偈。
踊躍作禮而退。
***永嘉真覺禪師
諱玄覺
本郡氏子
丱歲出家
徧探
三藏
天台止觀圓妙法門
四威儀中。
常冥禪觀
後因左谿禪師激勵東陽禪師
同詣曹溪
振錫繞祖三匝
卓然而立
祖曰。
沙門者。
具三千
威儀
八萬細行
大德自何方而來
大我慢師曰。
死事大。
無常迅速
祖曰。
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
曰。
即無生。
了本無速。
祖曰。
如是如是
於時大眾
愕然
方具威儀參禮
須臾告辭
祖曰。
返大速乎。
師曰。
本自非動豈有速耶。
祖曰。
誰知非動師曰。
仁者
生分別。
祖曰。
汝甚得無生之意。
師曰。
無生有意
邪。
祖曰。
無意誰當分別
師曰。
分別亦非意。
祖歎曰。
善哉
少留一宿
時謂一宿覺
翌日下山溫州
學者輻湊
著證道歌。
禪宗悟修圓旨。
自淺之深。
州剌史魏靖
緝而序之。
目為永嘉集。
行世慕道
第一
夫欲修道
先須立志
及事儀則
彰乎軌訓
故標第一慕道儀式
憍奢第二
初雖立志
道。
善識軌儀
三業憍奢
妄心擾動
何能得定
故次
第二明戒憍奢意也。
淨修三業第三
前戒憍奢
略標
綱要
子細檢責
令麤過不生。
次第三明淨修三
業。
戒乎身口意也。
奢摩他頌第四。
檢責身口
令麤
過不生。
須入門。
修道漸次
不出定慧五種起心
料揀
次第四明奢摩他頌也。
毗婆舍那頌第五
非戒不禪。
非禪不慧
上既修定
定久慧明
故次第五
明毗婆舍那頌也。
優畢叉頌第六
偏修於定。
定久則
沈。
偏學於慧。
多心動。
次第六明優畢叉頌。
等於
定慧
令不沈動。
使定慧均等
捨於二邊
三乘次第
七。
定慧既均。
則寂而常照。
三觀一心
何疑不遣
何照
不圓
自解雖明。
悲他未悟。
悟有深淺
次第七明三
漸次也。
事理不二第八
三乘悟理
無不窮。
窮理
在事
了事即理。
次第八明事理不二
即事而真。
倒見也。
友人書第九。
事理既融。
內心自瑩
復悲
遠學虗擲寸陰
次第九明友人書也。
發願文第
十。
勸友雖是悲他。
專心在一。
情猶未普。
次第十明
發願文。
誓度一切也優畢叉頌。
略曰。
復次觀心
門。
初則言其法爾。
次則出其觀體。
三則語其相應
則警其上慢
五則誡其疎怠
六則重出觀體。
則明
是非
八則簡其詮旨
九則觸途成觀。
十則妙契
源。
第一言法爾者
心性虗通。
動靜之源莫二
真如
絕慮。
緣計之念非殊。
惑見紛馳。
窮之則唯一寂。
靈源
不狀。
鑒之則以千差。
千差不同
法眼之名自立
一寂
非異。
慧眼之號斯存。
理量雙銷。
佛眼之功圓著。
是以
三諦一境
法身之理常清
智一心。
般若之明常照。
境智冥合
解脫之應隨機
非縱非橫
圓伊之道玄會
故知三德妙性。
宛爾無乖一心
深廣難思
何出要而
非路。
是以即心為道者
可謂尋流而得源矣。
第二
其觀體者。
只知一念即空不空。
非空非不空。
第三
相應者。
心與空相應。
譏毀讚譽
何憂何喜。
身與
空相應。
則刀香塗
何苦何樂。
依報與空相應。
則施
劫奪
何得何失
心與空不空相應。
則愛見都忘
悲普救。
身與空不空相應。
則內同枯木
外現威儀
報與空不空相應。
永絕貪求
資財給濟
心與空不
空非空非不空相應。
實相初明。
開佛知見
身與空
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
一塵入正受。
諸塵三昧起。
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香臺寶閣嚴土
化生
第四警其上慢者。
若不爾者
則未相應也。
第五
誡其疎怠者。
然渡海應須上船
非船何以能渡。
修心
必須入觀。
非觀無以明心
心尚未明。
相應何日
思之
自恃也。
第六重出觀體者。
只知一念即空不空。
有非無。
不知即念即空不空。
非非非非無。
七明
是非者。
心不是有
不是無。
心不非有。
心不非無。
是有是無即墮是。
非有非無即墮非。
如是只是是非
之非。
未是非是非非之是。
今以雙非破兩是。
是破非。
猶是非。
又以雙非破兩非。
非破非。
即是是。
如是
只是非是非非之是。
未是不非不不非。
不是不是
是非之惑。
綿微難見。
神清慮靜。
細而研之
第八簡其
詮旨者。
然而至理無言。
文言以明其旨。
旨宗非觀。
藉修觀以會其宗。
若旨之未明。
則言之未的
若宗之
未會。
則觀之未深。
深觀乃會其宗。
的言必明其旨。
宗既其明會。
言觀何得復存邪。
第九觸途成觀者。
演言詞。
重標觀體。
欲明宗旨無異
言觀有逐方移。
移言則言理無差。
改觀則觀旨不異
不異之旨即理。
無差之理即宗。
宗旨一而二名
言觀明其弄引耳
妙契玄源者。
悟心之士。
寧執觀而迷旨。
達教
人。
豈滯言而惑理。
理明。
言語道斷
何言之能議。
會。
心行處滅。
何觀之能思。
心言不能思議者。
可謂
公元713年
妙契環中矣。
唐明皇開元癸丑年十月十七日
安坐
視滅。
塔於西山之陽。
諡無相大師
塔曰淨光
***司空山本淨禪師
絳州氏子
幼歲披緇
曹谿
公元744年
受記
司空山無相寺
唐天寶三年
玄宗中使
楊光庭。
入山採常春藤
因造丈室
禮問曰。
弟子慕道
斯久。
和尚慈悲
略垂開示
師曰。
天下禪宗碩學
京師
天使歸朝
足可咨决
貧道隈山傍水。
無所
心。
光庭泣拜。
師曰。
休禮貧道
天使為求佛耶。
問道耶。
弟子智識昏昧
未審
佛之與道。
其義云何
師曰。
欲求佛。
即心是佛
若欲會道。
無心是道。
云何即心
是佛。
師曰。
因心悟。
心以佛彰。
若悟無心
佛亦不有
云何無心是道。
師曰。
道本無心
無心名道。
了無
心。
無心即道。
光庭作禮信受
既回闕庭
具以山中
公元745年
奏聞
即勅光庭
詔師到京。
勅住白蓮亭。
明年
月十五日。
兩街名僧碩學
內道場
與師闡揚
理時有遠禪師者。
抗聲謂師曰。
今對聖上
較量
旨。
應須直問直答。
不假繁辭
如禪師所見
何為
道。
師曰。
無心是道。
遠曰。
因心有。
何得無心是道。
師曰。
道本無名
因心名道。
心名若有。
道不虗然。
窮心
既無。
道憑何立。
二俱虗妄
總是假名
遠曰。
禪師見有
身心是道巳否。
師曰。
山僧身心
本來是道。
遠曰。
適言
無心是道。
今又言身心本來是道。
豈不相違
師曰。
心是道。
心泯道無。
心道一如
故言無心是道。
身心
來是道。
道亦本是身心
身心既是空。
道亦窮源
有。
遠曰。
禪師形質甚小。
却會此理。
師曰。
大德只見
山僧相。
不見僧無相
相者
大德所見
經云。
所有相。
皆是虗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其道。
若以相
為實
窮劫不能見道
遠曰。
今請禪師
相上說於無
相。
師曰。
淨名經云。
四大無主
身亦無我。
無我所見
相應
德若四大有主
是我。
若有我見
窮劫不
可會道也。
遠聞語失色。
逡巡避席師有偈曰。
四大
主復如水
遇曲逢直無彼此
淨穢兩處生心
壅決
何曾二意
觸境但似水無心
在世縱橫有何事。
曰。
一大如是
四大亦然
若明四大無主
即悟無心
了無心。
自然道志明問
若言無心是道。
瓦礫
心。
應是道。
又曰。
身心本來是道。
四生十類。
皆有身
心。
應是道。
師曰。
大德
作見覺知解會
與道懸
殊。
即是求見覺知之人。
非是求道之人。
經云。
無眼
耳鼻舌身意
六根尚無。
見聞覺知
憑何而立
窮本
有。
何處存心
得不草木瓦礫
杜口而退。
師有
偈曰。
見聞覺知無障礙。
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
只麼飛。
無取無捨無憎愛
會應處本無心。
得名
觀自在真禪問。
道既無心
有心否。
佛之與道
一是二。
師曰。
不一不二
曰佛度眾生
為有心故。
不度人。
無心故。
一度不度
何得無二
師曰。
若言
佛度眾生
無度者。
此是大德妄生二見
如山僧。
不然
佛是虗名
道亦妄立。
二俱不實
總是假名
一假
之中。
如何分二。
曰佛之與道。
總是假名
立名時。
誰為立。
若有立者。
何得言無。
師曰。
佛之與道。
因心
立。
推窮立心
心亦是無。
既是無。
即悟二俱不實
如夢幻。
悟本空。
立佛二名
此是二乘見解
師乃說無修無作偈曰。
見道修道
不見復何修。
性如虗空
虗空何所修。
徧觀道者
撥火浮漚
看弄傀儡
線斷一時法空問。
佛之與道。
俱是假
名。
十二分教亦應不實。
何以從前尊宿
皆言修道
曰。
大德錯會經意
道本無修。
大德彊修。
道本無作
德彊作。
道本無事
彊生多事
道本無知
中強知。
見解
與道相違
從前尊宿
不應如是
自是大德
會。
請思之。
師有偈曰。
道體本無修。
不修自合道。
若起
修道心。
此人不會道。
棄却一真性。
却入閙浩浩
忽逢
修道人。
第一向道安禪問。
道既假名
佛云妄立。
十二分教。
亦是接物度生。
一切是妄。
何為真。
師曰。
為有妄故。
將真對妄。
推窮妄性本空。
亦何曾有。
知。
真妄總是假名
二事對治
都無實體
窮其根本
切皆空。
曰既言一切是妄。
妄亦同真。
真妄無殊
復是
何物
師曰。
若言何物
何物亦妄。
經云無相
無比況。
言語道斷
如鳥飛空
慚伏
不知所措
師有偈曰。
真真無相
窮妄妄無形
返觀推窮心。
知心假名
道亦如此
到頭亦只寧達性問。
禪師妙微真。
雙泯
佛道兩亡
修行性空
名相不實
世界如幻。
假名
作此解時。
不可斷絕眾生善惡二根
師曰。
二根
因心有。
窮心若有。
根亦非虗。
推心既無。
因何立。
經云。
善不善法
從心化生
善惡業緣
無有
實。
師有偈曰。
善既從心生。
惡豈離心有。
善惡外緣
心實不有
捨惡歸何處
取善令誰守。
傷嗟二見人。
攀緣兩頭走。
悟本無心
始悔從前咎又有近臣
問曰。
此身從何而來
百年之後
復歸何處
師曰。
如人
夢時。
從何而來
睡覺時。
從何而去。
曰夢時不可言無。
既覺不可言有。
雖有有無
來往無所
師曰。
貧道此身。
如其夢。
師有偈曰。
視生如在夢。
夢裏實是鬧。
忽覺
萬事休。
還同睡時悟。
智者會悟夢。
迷人信夢閙。
會夢
兩般
一悟無別悟。
富貴貧賤
更無分別路。
唐肅
公元761年
上元辛丑年歸寂
謚大曉禪師
***玄䇿禪師
婺州金華人
遊方時。
屆於河朔
有智隍者。
曾謁黃梅
自謂正受
師知隍所得未真。
往問曰。
汝坐
於此作麼
隍曰入定
師曰。
言入室。
有心耶。
無心耶。
若有心者。
一切蠢動之類。
應得定。
若無心者。
一切
草木之流
亦合得定
曰我正入定時
則不見有有無
之心。
師曰。
不見有無之心。
即是常定。
何有出入
若有出入
則非大定
無語
良久問師嗣誰。
師曰。
曹谿六祖
六祖何為禪定
師曰。
我師云。
夫妙
圓寂
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
六塵非有。
不出不入。
定不亂。
禪性無住
離住禪寂
禪性無生
離生禪想。
虗空
亦無虗空之量。
隍聞此說。
遂造於曹谿
請決
疑翳。
祖意與師冥符
隍始開悟
後却金華
開法席。
***河北智隍禪師
參五祖。
雖嘗咨決
而循乎漸行
河北
結庵長坐。
積二十餘載
不見惰容
後遇玄䇿
激勵
遂往六祖
祖愍其遠來。
便垂開決。
師於言下
豁然契悟
前二十年所得心。
都無影響
其夜。
河北
士庶
忽聞空中有聲曰。
禪師今日得道也。
後回
河北開化
***南陽慧忠國師
越州諸暨氏子
自受心印
南陽
白崖山子谷
四十餘祀不下山
道行聞於帝里
肅宗上元二年
中使朝進
詔徵赴京。
待以師
禮。
初居千福寺西禪院。
代宗臨御
復迎止光澤
公元757年
藍。
十有六載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
云得他心
通。
肅宗國師試驗
三藏纔見師。
便禮拜立於右邊
師問曰。
汝得他心通耶。
對曰不敢
師曰。
汝道。
老僧
今在甚麼處。
和尚一國之師。
何得却去西川
競渡
良久再問。
汝道。
老僧即今甚麼處。
和尚
一國之師。
何得却在天津橋上。
看弄猢猻
良久
問。
汝道。
老僧只今甚麼處。
藏罔測。
師叱曰。
野狐
精。
他心通甚麼處。
無對(僧問仰山曰。
大耳三藏第三為甚不見
師。
山曰。
兩度是涉境心。
後入受用三昧
所以不見又有僧問玄沙。
沙曰。
汝道前兩度還見麼玄
覺云。
兩度見。
後來為甚不見
且道利害甚麼處僧問趙州
大耳三藏
第三不見國師
未審
師在甚麼處。
州云。
在三鼻孔上。
僧後問玄沙。
既在鼻孔上。
為甚不見
沙云
只為太近)一日
侍者
應諾
如是三召三應。
師曰。
將謂吾孤負汝。
却是孤負吾。
(僧問玄沙。
國師侍者
作麼生
沙云
却是侍者會。
雲居錫云。
且道侍者
不會
道會
國師又道汝孤負吾。
若道不
玄沙又道。
却是侍者
作麼生商量
玄覺徵問僧。
甚麼處是
侍者處。
僧云。
若不
爭解恁麼應。
玄覺云。
汝少在。
又云。
若於這裏
商量得去。
便識玄沙。
問法眼。
國師
侍者
作麼生
眼云。
且去別時來。
雲居錫云。
法眼恁麼道。
為復國師意。
不明國師意僧問趙州
國師喚侍
者。
作麼生
趙州云。
如人暗裏書字
字雖不成
文彩已彰)南泉到參。
師問。
甚麼
處來。
江西來。
師曰。
還將得馬真來否。
曰只這是。
師曰。
背後底聻。
南泉便休。
(長慶稜云。
大似不知保福展云。
不到和。
此間
 雲居錫云。
二尊宿。
盡扶背後
只如南泉休去。
為當面前
背後)麻谷到參。
禪床三匝
振錫而立
師曰。
汝既如是
吾亦如是
谷又
振錫
師叱曰。
野狐精出去上堂
禪宗學者
應遵
佛語。
一乘了義
契自心源
了義者。
互不相許
如師
子身中蟲
為人師。
若涉名利
別開異端
自他
益。
如世大匠
斤斧不傷其手。
象所負。
非驢能堪
 僧問。
若為成佛去。
師曰。
佛與眾生
一時放却
當處
解脫
作麼生相應去。
師曰。
善惡不思。
自見佛性
曰若為得證法身
師曰。
毗盧境界
清淨法身
作麼生得。
師曰。
不著佛求耳。
阿那箇是佛。
師曰。
心是佛。
曰心有煩惱否。
師曰。
煩惱性自離。
曰豈不斷
耶。
師曰。
煩惱者。
即名二乘
煩惱不生。
名大涅槃
 問。
坐禪看靜。
此復若為
師曰。
不垢不淨
寧用起心
看淨相問
禪師十方虗空
法身否。
師曰以想
心取之。
顛倒見問
即心是佛
可更修萬行否。
曰。
諸聖皆具二嚴
豈撥無因果耶。
又曰。
我今答汝。
不盡
言多去道遠矣。
所以道。
說法所得
斯則野
干鳴。
說法無所得。
是名師子吼上堂
青蘿夤緣
寒松之頂。
白雲淡泞
出沒太虗之中。
法本閒。
人自鬧師問僧。
近離。
甚處。
南方
師曰。
南方知識
以何法示人
南方知識祇道。
一朝風火散後。
如蛇
退皮
如龍換骨
本爾真性宛然無壞。
師曰。
苦哉苦哉。
南方知識說法
半生半滅
南方知識即如是。
未審
和尚此間說何法。
師曰。
此間
身心一如
身外無餘。
和尚何得泡幻之身。
同於法體
師曰。
你為甚麼
入於邪道
甚麼處是某甲入於邪道處。
師曰。
不見
中道
若以色見我
音聲求我。
是人邪道
不能
如來南陽張濆行者問。
和尚無情說法
甲未體其事。
乞和垂示
師曰。
汝若問無情說法
無情
方得聞我說法
汝但聞取無情說法去。
濆曰。
只約如今有情方便之中。
如何無情因緣
師曰。
一切動用之中。
凡聖兩流
都無少分起滅
便是
出識。
不屬有無
熾然見覺。
只聞無其情識繫執。
所以
六祖云。
六根對境
分別識有僧到參禮
師問。
何事業。
曰講金剛經。
師曰。
最初兩字是甚麼。
如是
師曰。
是甚麼。
無對問。
如何解脫
師曰。
諸法不
相到。
當處解脫
恁麼即斷去也。
師曰。
向汝道諸法
不相到。
甚麼師見僧來。
手作圓相
中書
字。
無對師問本淨
汝巳後見奇特言語如何
曰。
一念心愛
師曰。
是汝屋裏肅宗帝問。
師在
曹谿得何法。
師曰。
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麼。
帝曰見。
師曰。
釘釘懸挂著帝又問。
如何十身調御
起立曰。
會麼。
帝曰不會
師曰。
老僧淨瓶
 帝又問。
如何是無諍三昧
師曰。
檀越毗盧頂上行。
帝曰。
此意如何
師曰。
莫認自已清淨法身居常
見帝。
都不視之
帝曰。
朕是大唐天子
何以不顧
視。
師曰。
還見虗空麼。
帝曰見。
師曰。
他還眨目視陛下
否魚軍容問。
師住白崖山
十二時中。
如何修道
童子摩頂曰。
惺惺直言惺惺
歷歷直言歷歷
後莫受人謾師與紫璘供奉論議
陞座
奉曰。
立義
某甲破。
師曰。
立義竟。
奉曰。
是甚麼義。
師曰。
然不見。
非公境界
便下座一日
師問紫璘供奉
是甚麼義。
曰是覺義。
師曰。
佛曾迷否。
不曾迷。
師曰。
用覺作麼
無對
奉問
如何實相
師曰。
把將虗底
來。
曰虗底不可得。
師曰。
虗底尚不可得。
實相作麼
 師以化緣將畢
涅槃時至
乃辭代宗
帝曰。
滅度
後。
子將何所記。
師曰。
檀越
造取一所無縫塔
曰。
就師請取塔樣。
良久曰。
會麼。
帝曰不會
師曰。
去後
侍者應真
却知此事。
乞詔問之。
代宗大曆
公元775年
乙卯年十二月十九日
右脇長往
塔於黨子谷
諡大
禪師
代宗後詔應真
前語
良久曰。
聖上會麼。
帝曰不會
真述偈曰。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黃金充一
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
瑠璃殿上無知識。
***西京荷澤神會禪師
襄陽氏子
年十四為沙彌
六祖
祖曰。
知識遠來大艱辛
本來否。
若有本則
識主
試說看。
師曰。
無住為本。
即是主。
祖曰。
這沙
彌。
爭合取次語。
便打。
師於杖下思惟曰。
善知識
劫難逢。
今既得遇
豈惜身命
自此給侍他日祖告
眾曰。
吾有一物
無頭無尾
無名無字。
無背無面。
諸人
還識否。
師乃出曰。
是諸法之本源
神會佛性
曰。
向汝道。
無名無字。
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禮拜
退。
祖曰。
此子向後設有把葢頭
也只成得箇知解
宗徒
師尋往西京受戒
唐景龍年中
却歸曹谿
大藏經
於內六處有疑。
問於六祖
第一戒定慧曰。
所用何物
定從何處修。
慧因何處起。
所見通流
祖曰。
定即定其心。
將戒戒其行。
中常慧照
自見
知深。
第二問。
本無今有有何物。
本有今無無何物。
不見有無義。
真似騎驢更覓驢。
祖曰。
前念惡業
無。
後念善生今有。
念念常行善行
後代人天不久
今正聽吾言。
吾即本無今有。
第三問。
生滅却滅。
滅却生。
不了生滅義。
所見聾盲
祖曰。
生滅
滅。
令人執性
將滅滅却生。
令人離境
未即離二
邊。
自除生滅病。
四問
先頓而後漸。
先漸而後頓。
頓漸人。
心裏迷悶
祖曰。
聽法頓中漸。
悟法漸中
頓。
修行頓中漸。
證果漸中頓
頓漸常因
悟中不迷
悶。
第五問。
先定後慧。
先慧後定
定慧後初。
何生為正。
祖曰。
常生淨心
定中而有慧。
於境上無心
慧中而
有定。
定慧無先
雙修自心正
第六問。
先佛而後法。
先法而後佛。
佛法本根源。
起從何處出。
祖曰。
說即先
而後法。
聽即先法而後佛。
若論佛法本根源。
一切
眾生心裏出祖滅後。
二十年間。
曹溪頓旨。
沈廢
公元745年
荊吳
嵩獄漸門。
盛行
師入
天寶四年
方定
兩宗
(南能頓宗。
北秀漸教)乃著顯宗記。
盛行於世一日鄉信
至。
二親亡。
入堂白槌曰。
父母俱喪。
請大眾念
般若
眾纔集。
師便打槌曰。
勞煩大眾
師於肅宗
公元760年
元庚子年
奄然而化。
塔於龍門
五燈全書卷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