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刊缁门警训序¶ (自动笺注)
No.2023
*重刊緇門警訓
一性圓明人人具足
瞥然妄念遽爾輪迴
曠濟拔滯溺之沈流
方便多門俾脩為以
復厥性。
然必志至焉。
氣次焉。
弗能以志帥氣
者。
往往陷於過差之地。
而不反。
由是而有具
大根器。
本願輪。
滅却正法眼藏者。
出而為
惡辣鉗鎚嗔拳熱喝。
迅雷疾霆弗及
耳。
烹鍊之以鈞陶之。
掀翻而擴徹之。
至或為法語。
小參
示眾
警策
為訓
誡。
箴銘
激厲之。
鞭辟之。
獎拔之。
化導誘引之。
噫弘法願重愍物情深。
門警一書所以會萃編者
豈徒然哉。
乃若大明麗天
等受厥照。
膜翳在眼。
生疑
端。
則又錯綜
金輪世主公論
先哲儒宗之偈讚。
其中
焉。
或者以為直指單傳空文字。
有所立言
悖違宗旨
必告之曰。
神機活脫石火電光
活縱擒不涉功用
斯惟直接上根
中下之流
不堪覷著。
眷彼雜花四法界內。
終之以事事
無礙
明其不捨一法
無適可者
豈殆所
謂理悟則一事無窮
而顯權宜機應者之準
也歟
嘉禾禪人刊行是書。
使人人因
言以見事
因事以見理因理以見心。
因心
見性
而復厥本有自然之天。
與夫因指以見
月。
因月以忘指。
因忘以忘月。
而忘厥所忘之
忘者。
同出異名
此又事理互融。
空有
待。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者之剩語也。
尚何警
訓之有哉。
尚何警訓之有哉。
公元1470年
成化六年歲次庚寅春三月朔武林清平山空
沙門景隆序
*緇門警訓目錄
第一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明教嵩禪師
尊僧篇孤山法師學徒勉學上(并
序)勉學下姑蘇景德寺雲法師務學十
門(并序)上封佛心禪師坐禪長蘆
慈覺禪師坐禪儀勸參禪文自警文
第二
龍門佛眼禪師坐禪銘三自省
鵝湖大義禪師坐禪廬山東林
禪師示眾藍谷法師自鏡錄序
文梁高僧法主遺誡小師 右街
僧錄勉通外學晉支遁禪師座右銘
京師中興寺安法師遺誡九章大唐
慈恩法師出家南嶽法輪寺省行堂記
 周渭濱沙門亡名法師息心洞山
規誡慈雲式懺主書紳願文圭峯
禪師座右銘楊順禪師示眾永明
覺壽禪師垂誡八溢解脫門大智照
律師比丘正名捨緣銘座右銘規繩
後跋
第三
撫州永安禪院僧堂禪月大師
大隱龜鑑 右街寧僧錄三教總論傳禪
觀法洪州寶峯禪院佛堂丞相張商
英撰三祖鏡禪師信心戒定慧
釋法四依戒唯佛制不通餘人撮
略諸文以嘆戒法在世時偏弘戒法
 示僧尼戒相廣略度尼教意尼八敬法
出家超世沙彌五德三衣興意引示
袈裟功能大教永斷繒綿皮物舉現事
以斥妄行示衣財體如非示敬護三衣
鉢具法示開制本緣鉢制意坐具
卷第
漉囊教意引大教說淨以斥倚濫
 八財不淨長貪壞道勸廣開懷利隨道擁
 辯燒身指大小相違律制雜學以妨正業
 解行無實反輕戒律三寶住持全由戒法
 明理三寶功高歸之益大住持三寶
三寶仁宗皇帝三寶大慧禪師
看經回向文懶菴和尚語(六)四句
 示比丘忖己德行受食示比丘慎勿放逸
 菩薩三事無厭戒定慧誡觀檀越
事從苦緣起出生法誡觀末法中校量心
行法誡觀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誡觀
六難自慶修道法戒論師祈禱觀音
 永嘉真覺禪師發願隨州大洪山
禪師華嚴經文桐江法師觀心
第五
終南山律師賓主東山演禪
師送徒弟行脚漢顯宗佛化法本內傳
 中峯和尚遺誡門人誡閑千嵓長禪
示眾天衣懷禪師室中淨土學者
 大智律師自甘塗炭永明禪師
戒無證悟人勿輕淨土慈雲式懺主三衣
辯惑
第六
長蘆慈覺禪師龜鏡文慈受禪
示眾箴規笑翁和尚家訓黃龍死心
禪師小參褒禪山慧空禪師輪藏
 慈照聰禪師石門查待制為撰僧堂
 應菴禪師答詮長老法嗣怡山然禪
發願開善密菴禪師答陳知丞書
 司馬溫公禪偈仰山白侍郎
讚偈(并序)天台法師自誡
卷第
芙蓉禪師小參黃蘗禪師示眾
 徐學老勸童行勤學月窟禪師訓童
行山居士黃太史發願文雲悅和
小參月林和尚體道慈受
禪師小參汾州大達無業國師上堂
昌遇禪師小參古鏡和尚汾陽太守
 雪竇明覺禪師壁間遺文公送圓悟
禪師行脚保寧勇禪師示看經大智
律師衣鉢圓照禪師釋門登科
記序顏侍郎雲行人書陳提刑貴謙
真侍郎德秀
第八
慈受禪師童行勉僧看病
慧禪師觀音天台智者大師觀心
經法觀心食法大智律師三衣賦鐵
鉢賦坐具漉囊賦錫教賦頤禪
師誡洗麵辨才法師心師銘唐禪
大師座右銘吉州龍濟山友雲和尚
蛇穢說大慧禪師孫知縣書佛鑑懃
和尚佛果勤和尚書投子通和尚書
卷第
隋高祖文皇帝勅文晉王菩薩
戒疏(即隋煬帝)婺州左溪山朗禪師永嘉
山居永嘉答書天台法師懺悔
發願荊溪大師誦經普回向文
 芭蕉禪師示眾龍門佛眼禪師可行
十頌(并序)示禪人心要問話大隋
神照禪師上堂(二)雲峯悅和室中
金陵保寧勇禪師示眾古德熱行
 覺範洪禪師送僧乞食序為僧不預於十
科事佛徒消於百載或菴體禪師上堂
 示眾小參結座真淨禪師頌靈
律師頌古垂誡勉看經勉應
緣勉住持洞山和尚自誡雪峯存禪
師入閩宏智禪師示眾省病僧大慧
禪師示徒龐居士頌自保銘上竺佛
光照法師示小師圭禪師學徒委曲
 登廁規式大智律師入廁垂訓
卷第
讚佛傳法禪林妙記前序石
屋琪禪師送慶侍者回里省師結制小參
 上堂商太宰孔子聖人鐘山鐵牛
禪師童行法晦撫州永安禪院新建
法堂無盡居士宋文帝朝宰論佛
後漢書郊祀志抗州淨慈寺守一
禪師楴地回向文隨州大洪山靈峯寺
十方禪院記唐脩雅法師誦法華經歌
 梁皇捨道事佛詔
緇門警訓目錄(終)
緇門警訓第一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父母遺體
假眾
緣而共成。
雖乃四大扶持
相違背。
無常
不與人期
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譬如春霜
曉露倏忽即無
岸樹豈能長久
念念
速。
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
何乃晏然空過
父母不供甘旨
六親固以棄離。
不能安國
邦。
家業頓捐繼嗣
離鄉剃髮稟師。
內勤
剋念之功。
外弘不諍之德。
逈脫塵世冀期出
離。
何乃登戒品。
便言我是比丘
檀越所須
喫用
常住不解忖思
來處謂言法爾。
合供喫
聚頭暄喧。
但說人間雜話
然則一期趁樂。
不知樂是苦因
曩劫徇塵未嘗返省。
時光
歲月蹉跎
受用殷繁施利濃厚
經年
不疑棄離。
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導師勅戒
比丘
進道嚴身三常不足
多於耽味
不休
日往月來颯然白首
後學未聞旨趣
須。
博問先知將謂出家
求衣食佛先制律。
啟創發蒙軌則威儀
如氷雪。
止持作犯束
初心
微細條章革諸猥弊。
毘尼法席曾未
叨陪
了義上乘豈能甄別
可惜一生空過
悔難追。
教理未嘗措懷
玄道無因契悟
及至
年高臈長。
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
惟知倨
傲未諳法律
戢斂全無。
大語高聲出言
度。
不敬上中下座。
婆羅門聚會無殊
椀鉢作
聲食畢先起。
去就乖角僧體全無。
起坐忪諸
他心念。
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
將何束
斂。
後昆新學無因倣傚
纔相覺察
便言我是
山僧
未聞佛教
行持一向情存粗糙
如斯
見蓋為初心
慵惰饕餮因循荏苒
人間遂成
疎野不覺
躘踵老朽觸事面牆
後學咨詢
接引
縱有談說不涉曲章
或被輕言便責
後生
無禮瞋心忿起言語
談人一朝臥疾
床。
眾苦縈纏逼迫
曉夕思忖心裏恛惶
前路
茫茫未知何往。
從茲始知悔過
臨渴掘井
為自恨。
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臨行揮霍
怕怖慞惶
穀穿雀飛
識心隨業如人負債
者先牽心多端
重處偏墜
無常殺鬼念念
不停。
不可延時不可待
人天三有未免
之。
如是受身非論劫數
感傷嘆訝哀哉切心
豈可緘言遞相警策
所恨同生像季聖時
遙。
佛法生疎人多懈怠
略伸管見以曉後來
若不蠲矜。
誠難輪逭。
夫出家者發足方心異俗
紹隆聖種震
魔軍
用報四恩拔濟三有
若不如此
濫廁
僧倫言行荒疎
虛霑信施。
昔年行處寸步
移。
恍惚一生將何憑恃
況乃堂堂相容
可觀
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
便擬端然
手。
不貴寸陰事業不勤
功果無因克就。
豈可
一生空過
抑亦來業無裨
辭親決志披緇
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
豈可遷延過時
心期
佛法棟梁
用作後來龜鏡
常以如此未能少
相應
出言須涉於典章
談說乃傍於稽古
形儀挺特意氣高閑遠。
行要假良朋
數數
耳目
住止必須擇伴。
時時聞於未聞。
故云。
生我父母
成我者朋友
親附善者如霧露
中行
不濕時時有潤。
狎習惡者長惡知
見。
曉夕造惡
即目交報歿後沈淪
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忠言逆耳
豈不銘心者哉。
便能
心。
育德晦迹韜名蘊素。
精神喧囂
止絕
若欲
參禪學道
頓超方便之門。
心契玄津研幾
妙。
決擇深奧啟悟真源
博問先知親近善友
此宗難得其妙。
切須子細用心
可中頓悟
因。
便是出塵階漸
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
外諸法盡知不實
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不用
將心湊泊
但情不附物。
物豈礙人。
任他法性
周流莫斷莫續。
聞聲見色蓋是尋常
遮邊
應用不闕。
如斯行止不枉法服
亦乃
酬報四恩拔濟三有
生生能不退。
佛階決
定可期。
往來三界之賓。
出沒為他作。
則此之
一學最妙最玄。
但辦肯心不相賺。
若有中
流之士。
未能頓超。
且於教法留心
溫尋貝葉
精搜義理
傳唱敷揚接引後來
報佛恩德
光亦不虛棄。
必須以此扶持
住止威儀便是
中法器。
豈不倚松上聳千尋
附託
勝因能廣益。
修齋莫謾虧踰。
世世
殊妙因果
不可等閑過日兀兀度時。
可惜
光陰
不求升進
徒消十方信施。
亦乃孤負
恩。
積累轉深。
心塵易壅觸途成滯。
人所輕欺
古云。
彼既丈夫我亦爾。
不應自輕而退屈
不如此徒在緇門
荏苒一生無所益。
伏望
決烈之志。
特達之懷。
舉措看他上流
擅隨於庸鄙
今生便須決斷想料
不由別人
息意忘緣。
不與諸塵作對
心空境寂。
只為久
不通
熟覽斯文時時警策
強作主宰莫狥
人情
業果所牽誠難逃避。
聲和嚮順形直影
端。
因果歷然豈無憂懼
故經云。
假使百千劫。
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故知
三界刑罰縈絆殺人
弩力勤修空過日。
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
百劫千生處處
為法侶。
乃為銘曰。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
前際無窮後際寧剋。
此沒彼升沈疲極
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貪戀
世間陰緣成質。
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根本無
明因茲被惑。
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今生空過
來世窒塞
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六道往還
匍匐
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決擇身心去其
荊棘
世自浮虛眾緣豈逼。
研窮法理以悟為
則。
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明教嵩禪師尊僧篇
教必尊僧何謂也。
也者以佛為性
如來
為家。
以法為身
以慧為命
禪悅為食。
不恃俗民。
不營世家
不修形骸
貪生不懼
死。
不溽乎五味
防身有戒。
攝心有定。
明有慧。
語其戒也潔清三惑
畢身不污。
其定也恬思慮正。
神明終日不亂。
語其慧
也。
崇德辨惑必然
以此修之之謂因。
以此
成之之謂果。
其於物也有慈有悲。
有大誓有
大惠
也者
當欲安萬物
也者
常欲拯眾
苦。
也者
與天下見真諦
也者
群生
正法
神而通之。
天地不能揜。
密而行之。
不能測。
演法辨說不滯。
護法也奮
顧身
忍人不可忍。
行人不能行。
正命丐食而食而不為恥
寡欲也糞
衣綴鉢而不為貧。
無爭也可辱而不可輕。
其無怨也可同而不可損。
實相待物
以至
修己
故其於天下也。
能必和能普敬。
其語
無妄故其為信也至。
其法無我故其為讓也
誠。
有威可警有儀可則
天人望而儼然
能福
於世能導於俗。
忘形委禽獸而不怪
讀誦冐寒暑而不廢。
以法而出也遊人
聚落
視名若谷響
視利若遊塵
物色
陽艶
煦嫗貧病瓦合輿㒗。
不為卑。
以道而
處也雖深山窮谷
草其衣木其食。
晏然自得
不可利誘
不可以勢屈。
謝天諸侯而不
為高。
獨立也以道自勝
形影相吊而不
為孤。
群居也以法為屬。
四海之人而不
為混。
其可學也雖三藏十二部。
百家異道
書。
無不知也。
他方殊俗之言無不通也。
祖述
法則有文有章也。
其中則不不有
也。
絕學離念清淨純真一如
不復有所
分別也。
僧乎其為人至。
其為心溥。
其為德備。
為道大。
其為賢非世所謂賢也。
其為聖
非世所謂聖也。
出世殊勝賢聖也。
僧也
如此可不尊乎。
*孤山法師學徒
於戲大法下衰去聖逾遠
披緇雖眾謀道
稀。
聲利為己能。
視流通為兒戲
遂使法門
罕闢教網將頹。
實賴後昆克荷斯道。
汝曹
心請法潔己依師。
近期立身揚名
遠冀於
革凡成聖
發揮像法捨子而誰。
故須修身
慎終如始
勤爾學問謹爾行藏
避惡友如
避虎狼。
良朋如事父母
奉師盡禮為法
軀。
有善自矜
起過務速改。
守仁義而確乎
不拔
處貧賤則樂以忘憂
自然與禍斯違與
福斯會。
假相形。
問命諂求榮達之期。
擇日
選時苟免否屯之運。
此豈沙門遠識
實惟俗
子之妄情。
宜乎見賢思齊
當仁不讓
雪山
之求法。
善財尋師
名利不足
動於懷。
不足憂其慮。
功成而事遂。
必自邇而涉
遐。
沽名而名自揚。
不召眾而眾自至。
智足
以照惑。
足以攝人。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
天下
使真風息而再振。
慧炬滅而復明
大丈夫焉。
可謂如來使矣。
豈得身棲講肆
跡混常徒
穢惡無所間然
行解則不
可畏
以至積習成性自滅其身。
始教慕彼
上賢
終見淪於下惡
如斯之輩誠可悲哉。
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斯之謂矣。
中人以上
可不誡歟。
抑又戒慧分宗大小異學
悉自佛
心而派出。
意存法界同歸
既而未曉大猷
於是各權所據。
習經論則以戒學為棄物
律部則以經論憑虛
大法者則滅沒
乘。
小乘者則輕毀大法
但見人師偏讚。
之而互相是非
豈知佛意常融。
苟達之而
不見彼此
應當互相成濟
共熟機緣
其猶萬
朝宗無非到海。
百官蒞事咸曰勤王
未見
一派而擬塞眾流
守一官而欲廢庶績
法王垂化也。
統攝群品各有司存
小律
禮刑之權。
大乘鈞衡之任
營福如司於
漕輓
製撰若掌於王言
國家百吏咸修。
類我教之群宗競演。
果明此旨豈執異端。
量己才。
能隨力演布。
敏則兼學為善
淺則顓門是宜。
若然者雖各播風猷
而共成
慈濟。
同歸和合之海
共坐解脫之床。
如是
則真迷途指南
教門木鐸也。
居乎師位
諒無慚德
趣乎佛果決定不疑。
汝無矜伐
小見知。
樹立大大我慢
輕侮先覺熒惑後生
雖云聽尋未補過咎。
言或有中
汝曹思之。
*勉學上(并序)
中人之性知務學而或墮於學。
乃作勉學。
嗚呼不可須臾怠。
道不可須臾離。
由學
而明學可怠乎。
聖賢之域由道而至。
可離
乎。
凡民之學不怠以至於賢。
賢人之學
不怠以至於聖。
冉求學可以至於顏淵
不逮具體中心怠耳。
故曰。
非不說子
道力不足也。
子曰。
患力不足中道廢。
今汝
畫。
顏淵學可以至於夫子
不齊聖師
者。
短命死耳。
如不死安知其不如仲尼哉。
其學之不怠也。
故曰。
有顏氏子好學幸短
命死矣。
也則亡。
或問
聖人學耶。
曰是何言
歟。
是何言歟。
凡民與賢猶知學。
聖人怠於
學耶。
夫天之剛也。
而能學柔於地故。
不干
時焉。
地之柔也。
而能學剛於天故。
能出金石
焉。
陽之發生也。
而亦肅殺於陰故。
靡草
焉。
陰之肅殺也。
而亦發生於陽故。
焉。
夫為天乎地乎陽乎陰乎。
交相學而不怠
所以萬物
不學柔則無以覆。
不學
無以載。
不學陰則無以啟。
不學陽則
無以閉。
聖人無他也。
則天地陰陽而行者
者學不怠
聖人惡乎怠。
或者避席曰。
予之孤
陋也。
子發其蒙。
願聞聖人之學。
中庸子曰。
復坐吾語汝
書不云乎
惟狂克念作聖。
惟聖
罔念作狂。
是故聖人造次顛沛未嘗不念
道而學之也。
夫子大聖人也。
拔乎其萃出乎
其類。
生民以來未有夫子者。
太廟
事問。
則是學於廟人也。
三人行擇其善者而
從之。
則是學於偕行也。
入周則問禮老子
則是學於柱史也。
仲尼之聖不若廟人行人
柱史耶。
聖人夫不正道而學之。
則至
於狂也矣。
故曰。
有如丘之忠信焉。
不如
丘之好學也。
聖人生而知之何必學為。
知而學聖人也。
學而知常人也。
聖人常人
莫有不由於學焉。
孔子曰。
君子不可不學
路曰。
南山不柔自直
斬而用之達乎犀
革。
以此言之。
何學之有。
孔子曰。
栝而羽之鏃
而礪之。
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
敬受
教矣。
聖人之學無乃栝羽鏃礪使深入乎。
生而知之者。
兀然不學耶。
*勉學下
夫聖且賢必務於學。
聖賢以下安有學而
成人哉。
學猶飲食衣服也。
人有聖乎賢乎眾
庶乎
雖三者異。
而饑索食渴索飲寒索衣則
不異矣。
學也豈得異乎。
禽獸土木不必
也。
嗚呼愚夫飲食不怠
冐貨利而不休
及就於學朝學而夕怠者有矣
夫有學而
怠者有矣
夫苟如嗜飲食冐貨利之不知
怠者。
何患不為博聞乎。
不為君子乎。
曰世
有至愚者。
不辯菽麥之異。
不知寒暑之變。
令學耶。
豈可教耶。
曰至愚由不教也。
不學
也。
師教不倦彼心之不怠者。
聖域可躋
而陞乎。
何憂菽麥之不辯乎。
且愚者渴而知
飲。
饑而知食。
寒而知衣。
既知斯三者則與草
木殊矣。
惡乎不可學也。
不可教也。
人之至愚
豈不日記一言耶。
積日至月則記三十言
矣。
積月至年則記三百六十言矣。
積之數年
不怠者。
幾於博聞乎。
又日取一小善而
學行之。
積日至月則身有三十善矣。
積月至
年則身有三百六十善矣。
積之數年而不怠
者。
不亦幾於君子乎。
為愚為小人不變者。
不學耳。
中庸子喟然嘆曰。
吾嘗見恥智之
不逮才之不敏
而輟於學者
未見恥飲食
他人之多而輟飲食者。
飲食則殞其命。
何必恥於不多耶。
輟學問則同夫禽獸土木
何必才智不如他人耶。
苟恥才智不如
則不學。
則亦應恥飲食不如他人則廢飲食
以是觀之豈不大誤乎。
吾亦至愚也。
每揣才
與智不逮他人者遠矣。
由知飲食不可輟。
不敢怠於學也。
行年四十有四矣。
雖病且
困。
而手未嘗釋卷
所以懼同於土木禽獸耳。
非敢求臻聖域也。
亦非求乎聞達也。
雖或彷
戶庭
夷猶原野
以暫頤養
目觀心思
亦未
嘗敢廢於學也。
由是登山思學其高
臨水
思學其清。
坐石思學其堅。
看松思學
其貞。
對月思學其明。
萬境森列各有所長
吾悉得師而學之。
萬境無言而尚可學。
人之
能言
萬惡必有一善也。
師一善以學之。
誰曰不然乎。
中庸子曰。
世有求之而不得
者也。
世有求之而必得者也。
之而不得
者利也。
之而必得者道也。
小人之於利也。
雖或萬求而萬不得
而求之彌勇。
君子之於
道也。
求之必得
而望塗懷怯自念力不足者。
此求利小人之罪耳。
仲尼曰。
仁遠乎哉
我欲
仁斯仁至矣。
言求之而必得也。
*姑蘇景德寺雲法師務學十門(并序)
玉不琢不成器
不學知道
余十有五而
志于學
荏苒光景
倏忽老至。
歲月既深。
粗知
其趣。
翻嘆疇昔
殊失斯旨。
限迫
不可
逮。
因述十門垂裕後昆
俾務學以成功
助弘
教而復顯云爾
**不修無以
涅槃經云。
凡有心者皆當得阿耨多羅
三菩提
何以故。
蓋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此性虛通靈常寂
若謂之有無無名
之無聖以之靈。
群生無始不覺自迷。
煩惱
覆蔽遺此本明。
能生諸緣枉入六趣
由是
覺憫物迷盲。
戒定慧三學之法。
其道恢弘
示從真以起妄。
軌範群品令息妄以歸真
信受佛語。
隨順師學
乃駕苦海之迅航。
聖道梯隥
誰能出不由戶。
莫由斯道
焉。
**不折我無以
說文云。
施身自謂也。
華嚴云。
凡夫無智
著於我。
華云
我慢自矜高。
諂曲不實
我見憍慢貢高不愧
無智妄自尊大
見善
不從受教誨。
於賢不親去道甚遠。
欲求
者當折我心。
默思屈節卑禮。
敬事
尊師重道
見賢思齊
鳩摩羅什初學小教
盤頭達多。
此下敬上謂之賢尊
盤頭達多
晚求大法
復禮鳩摩羅什
此上敬下謂之尊
賢。
故周易曰。
謙德之柄也。
書云
汝惟不矜
賢曰矜。
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
與汝爭功
晏子曰。
夫爵益高者意益下。
官益
大者心益小。
祿益厚者施益博。
曰。
敬而
無失恭而有禮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不擇無以
鳥之將息必擇其林。
人之求學當選於師。
乃人之模範
模不模範不範。
古今多矣。
為模
範者世唯二焉。
上則智慧博達行業堅貞
密室燈光徹窓隙。
次乃解雖洞曉行亦藏瑕。
犯罪人持燈照道。
二高座皆蘊師法
寡德適時名而不高。
望風依附畢世荒唐
晉安師。
十二出家
貌黑形陋。
輕視之驅
田舍
執勞三年
方求師教授辨意經。
執卷
入田因息就覽。
歸還師經已闍誦。
師方驚
嘆乃為剃髮
受具戒恣其游學
佛圖澄
見以奇之。
異哉小童
真世良驥不遇青眼
駕鹽車
自非伯樂奚彰千里之駿。
出家
慎宜詳擇察。
匠成能方資稟之禮。
南山云。
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
三界
之無常。
六親之至愛。
五慾之深著。
能如
是者名真出家
則可紹隆三寶度脫四生
益甚功德無量
真教凌遲慧風掩扇
侮慢道出非法
並由師無率誘之心。
資缺
奉行之志。
二彼相捨妄流鄙境。
欲令道光
可得乎。
**不習誦無以
記諸善言諷而誦之。
迦葉阿難具足住持
法藏
西域東夏高德出家
幼年始習皆學
誦持
佛圖澄能誦佛經數百萬言。
佛陀
陀。
此云覺賢。
同學數人習誦為業。
餘人一月
工誦。
覺賢一日能記。
其師嘆曰。
一日之學敵
三十夫。
然人至愚豈不日記一言
以日繫月
以月繫年
積工必廣累課亦深。
其道自微而
生。
何患無所立矣。
**不工無以
書者如也。
敘事如人之意。
現生之忘失。
繕寫編錄
後代流傳
宜躬書以成集
則使教風不墜
道久彌芳。
釋氏經律結集
貝多
孔子詩書刪定竹簡
若不工書事難成
就。
翻思智者無礙之辯。
但益時機
自非章安
秉筆之力。
豈留今日
罽賓高德盤頭達多。
旦至中手千偈
從中至暮口誦千偈
當遵佛能寫名字
慎勿傚世精草隷焉。
**不學無以
善則千里外應之。
不善千里之外
違之。
詩陳褒貶順聲律。
國風敦厚雅頌
柔。
才華氣清詞富彬蔚
久習語論自秀。
誦乃含吐不俗
彼稱四海習鑿齒
此對彌天
釋道安
陳留阮瞻時忽嘲曰。
大晉龍興天下
為家。
沙門何不全髮膚去袈裟
釋梵服被綾
紗。
孝龍對曰。
抱一逍遙
唯寂以致誠。
剪髮
毀容改服變形
彼謂我辱我棄彼榮。
無心
於貴而愈貴。
無心於足而愈足。
此乃氣蘊
言吐風釆。
雖不近乎聾俗而可接於清才
佛法既委王臣
弘道須習文翰
支遁投書
闕。
道林方逸東山
自非高才豈感君主
宜省
狂簡之言。
虛語耳。
**非博覽無以
高僧傳云。
非博則語無所據。
知今古之興
亡。
須識華梵名義
三藏之教海。
六經
詞林
言不妄談語有典據
習鑿齒讚安
師曰。
理懷簡衷多所博涉
內外群書略皆遍
覩。
陰陽算數悉亦能通。
佛經妙義故所遊刃
真宗皇帝李侍讀飲。
仲容固辭曰。
告官
家徹臣器。
上問何故天子為官家。
對曰。
嘗記蔣濟萬機論言
三皇天下
五帝家天
下。
兼三五之德故。
官家
上喜曰。
所謂
千載一遇
由學藏身多識前言
無所
累矣。
**不歷事無以
子曰。
非聖人經事久矣。
洎入太廟每事問
者。
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羅漢雖聖赤鹽不知。
方朔賢劫灰罔辯。
多見而識之。
未見而昧
矣。
李後主畫牛一軸
晝則出於欄外
夜乃
歸於欄中。
持貢闕下
太宗張後苑以示群臣。
俱無知者
僧錄贊寧曰。
南倭海水或減則
灘磧微露
倭人拾方。
諸蚌腊中有餘淚數滴
者。
得之和色著物。
晝隱而夜顯。
焦山
或風燒飄擊
忽有石落海岸
得之滴水摩色
染物
則晝顯而夜晦。
學士以為無稽
曰。
張騫海外異記。
杜鎬三館書。
自果
見於六朝舊本書中。
此乃博聞強識見幾
作也。
**不求友無以
生我父母
成我者朋友
故君子以朋友
習。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品藻人物商榷同異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劉孝標云。
組織仁義
磨道德。
歡其愉樂恤其陵夷
通靈臺之下。
遺跡江湖之上。
風雨急而不輟其音。
雪霜
不渝其色。
乃賢達之素交
萬古而一
遇。
東晉道安受戒時。
沙彌僧光逆旅
陳志神氣慷慨
臨別相謂曰。
若俱長大
勿忘同游
光學通經論。
飛龍山
安後復
從之相會所喜。
謂昔誓始從。
因共披文屬思
新悟尤多
安曰。
先舊格義於理多違
光曰。
分析逍遙
何容是非先達
安曰。
弘贊理
宜令允愜
法鼓競鳴何先何後。
僧道護亦
飛龍
共言曰。
居靜離俗每欲匡心大法
豈可獨步山門
使法輪輟軫。
宜各隨力所被
報佛恩。
眾僉曰善。
遂各行化
**不觀心無以
維摩云諸佛解脫當依眾生心行中求。
何以
故。
華嚴云。
心如工畫師
種種五陰
世間中。
無不從心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
生然。
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為生佛之
母。
亦為依正之源。
故楞嚴云
諸法所生唯心
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言心
有。
箜篌聲求不可見
欲言其無。
箜篌
彈之亦響。
不有不無妙在其中
故般舟云。
從心得解脫。
心者清淨無垢
五道鮮潔
不受色。
有解此者大道成。
遵此十門上行
不倦
終之則吾佛之教可延於後世
苟謂
不然
祖道必喪。
傾望後裔
覽而警焉。
*上封佛心禪師坐禪
坐禪者。
端心正意潔己虛心
疊足跏趺
反聽
惺惺不昧沈掉永離。
縱憶事來盡情
拋棄
靜定正念諦觀
坐是心及返照
是心。
知有無中邊內外者心也。
此心虛而知
寂而照。
圓明了了墮斷常。
靈覺昭昭揀非
虛妄
今見學家力坐不悟者。
病由依計。
情附
偏邪。
迷背正因
枉隨止作。
不悟之失。
在斯
焉。
若也斂澄一密契無生
智鑑廓然心華
頓發。
無邊執直消磨
積劫不明一時
現。
忘忽記如病頓瘳。
內生歡喜心。
自知
作佛。
即知自心外無別佛。
然後順悟增修因
修而證。
證悟之源是三無別。
名為一解一行
三昧
亦云無功用道
便能轉物不離根塵
手拈來互分主伴。
乾坤眼淨今古更陳。
覿體
神機自然符契
所以維摩詰曰。
不起寂滅定。
而現諸威儀
是為宴坐也。
然當知水澄月現
鏡淨光全。
學道之人坐禪為要。
苟不爾者
輪轉汨沒四生
酸鼻痛心難以自默。
聊書
大概助發真源
果不廢修即同參契。
*長蘆慈覺禪師坐禪
般若菩薩先當起大悲心發弘誓願。
精修
三昧誓度眾生
不為一身求解脫。
爾乃
諸緣休息萬事
身心一如動靜無間
量其
飲食不多不少
調其睡眠不節不恣。
坐禪
時。
閑靜處厚敷坐物。
寬繫衣帶令威儀齊
整。
然後結加趺坐
先以右足左髀上。
左足
安右髀上。
或半趺坐亦可。
但以左足右足
而已
次以右手左足上。
左掌安右掌上
兩手大拇指面相拄。
徐徐舉身前向
左右
搖振。
正身端坐
不得左傾右側
前躬後仰。
令腰脊頭項節相拄。
狀如浮屠
不得
太過
令人氣急不安
要令耳與肩對。
鼻與
臍對。
舌拄上腭唇齒相著。
目須微開免致昏
睡。
得禪定其力最勝。
古有習定高僧
坐常
開目
法雲圓通禪師亦訶人閉目坐禪
黑山鬼窟
蓋有深旨
達者知焉。
身相既定
氣息既調。
然後寬放臍腹。
一切善惡都莫思
量。
念起即覺。
覺之即失。
久久忘緣自成一片
坐禪要術也。
竊為坐禪安樂法門
人多致疾者。
不善用心故也。
若善得此意。
自然四大輕安精神爽利
正念分明法味
資神。
寂然清樂
若已有發明者。
可謂如龍
水似虎靠山
未有發明者。
亦乃因風吹火
用力不多。
但辨肯心
不相賺。
然而道高魔
逆順萬端
但能正念見前
一切不能留礙
如楞嚴經。
天台止觀
圭峯修證儀。
具明魔事
預備不虞者。
不可不知也。
若欲出定
徐徐
安詳而起。
不得卒暴
定之後。
一切時中
常依方便
護持定力如護嬰兒
定力易成
矣。
禪定一門最為急務
若不安禪靜慮
遮裏總須茫然
所以探珠宜靜浪。
動水取應
難。
定水澄清心珠自見
圓覺經云。
無礙
淨慧
皆依禪定生。
法華經云。
在於閑處
攝其心。
安住不動如須彌山
是知超凡越聖
必假靜緣
坐脫立亡須憑定力
一生取辦
蹉跎
況乃遷延將何敵業。
古人云。
若無
定力甘伏死門。
掩目空歸宛然流浪
幸諸禪
三復斯文
自利利他同成正覺
*勸參禪
夫解須圓解。
還他明眼宗師
修必圓修。
分付
叢林道伴
初心薄福不善親依。
見解偏枯
懶惰
高推聖境孤負己靈。
寧知德相神
通。
不信凡夫悟道
自恃天真無因果。
胸襟流出不依地立修行
所以解法師
不通教眼。
虛頭禪客貴行門。
偏枯之罪
也。
或則渾身破碎滿面風埃
三千細行全無。
八萬威儀總缺。
或則追陪人事緝理門徒
市井之間。
心染閭閻之態。
所以山野常僧
未免農夫之誚。
城隍釋子儒士之羞。
懶惰之罪也。
何不再離煩惱之家。
重割塵勞
之網。
清風訪道流。
探微言而尋知己
祖域息意宗乘
靜室虛堂
禪衣宴坐
青山綠水
杖錫經行
忽若心光透漏
氷消
直下分明
豈昧三祇極果
本來
足。
何妨萬行之因華。
由是宗說兼通
杲日
虛空之界。
心身俱靜。
琉璃寶月之光。
可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眾流入海總號天
池。
反觀前非方知大錯
忠言逆耳敢冀銘心
此世他生同為法侶
*自警文
神心洞照聖默為宗。
既啟三緘宜遵四實
關聖說理合金文。
方能輔翼教乘光揚祖道
利他自利功不浪施。
若乃竊議朝廷政事
郡縣官寮
國土之豐凶。
風俗美惡
以至工商細務
市井間談。
邊鄙兵戈中原𡨥
賊。
文章技藝衣食貨財
自恃己長隱他好事
揄揚顯過指摘微瑕
既乖福業無益道心
游言並傷實德
坐消信施仰愧龍天
罪始
濫觴禍終滅頂
何也眾生苦火四面俱焚
安然坐談無義
緇門警訓卷一(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