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慈受禅师训童行¶ (自动笺注)
緇門警訓第八
*慈受禪師童行
世諦紛紛了期
 空門得入是便宜
 直須日夜精進
 莫教勞勞空過時。」
燒香禮拜莫匇匇。
 目覩心存對聖容
 懺悔多生塵垢罪。
 願存法水洗心胸。」
心猿易縱安教縱。
 意馬難調亦要調。
 到老情塵不盡
 出家四事恐難消。」
「也要學書念經
 出家心地分明
 他年圓頂方袍日。
 事事臨時現成。」
一等出家弟子
 事師如事在堂親。
 添香換水須勤謹
 自有龍天鑑照人。」
衣衫鞋襪齊整
 掛搭巾單不可無。
 身四威
 莫隨愚輩學粗疎。」
廊下逢僧須問訊門前遇客要相呼。
 出家體態謙讓
 莫學愚人禮數無。」
出家不斷和酒
 枉在伽藍地上行。
 到老心田如未淨。
 菩提種子亦難生。」
「莫說他人短與長。
 說來說去自招殃。
 若能閉口深藏舌。
 便是安身第一方。」
「莫學愚人脫空
 脫空說得有何窮。
 暗中莫道無人見。
 只恐難瞞馬相公。」
色身康健莫貪眠。
 作務辛勤面前
 不見碓坊盧行者
 祖師衣鉢是渠傳。」
二時普請宜先到。
 眾手能為不差
 諷誦如來一卷
 勝如閑話口吧吧。」
香積厨中好用心
 五湖龍象叢林
 瞻星望月辛苦
 須信因深果亦深。」
常住分毫不可偷。
 日生萬倍恐難酬。
 猪頭驢脚分明現。
 佛地今生掃未休。」
家事精粗愛惜
 使時須眼睛看。
 莫將恣意拋擲
 用者須知成者難。」
「諸寮供過精勤
 掃地煎茶莫厭頻。
 事眾若能常謹切。
 身心方是出家人。」
有時緣幹出街頭。
 照顧溈山水牯牛。
 門外草深常管帶
 等閑失却恐難收。」
拳手相交不可為。
 粗豪非是出家兒
 遭人唾面須揩却。
 到底饒人不是癡。」
三通浴鼓入堂時。
 觸淨須分上下衣
 語笑高聲不可
 莫將粗行威儀。」
出家言行相應
 戰戰如履薄氷
 雖是未除鬚與𩬊。
 直教去就便如僧。」
*勉僧看病(靈岩石刻)
四海無家比丘
 孤燈獨照床頭
 寂寥心在呻吟裡。
 粥藥須人仗道流。」
病人易得生煩惱
 健者長懷惻隱心。
 彼此夢身安可保。
 老僧書偈示叢林。」
「氣濕風猶可療。
 不知禪病若為醫。
 衲僧擬論方藥
 便把拳頭驀口搥。」
*大慧禪師觀音
清淨三業一心五體投地歸依
南無十方
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我聞菩薩從聞思
修入三摩地
得二隨順
四不思議
十四無畏
十九說法
七難二求
三十二應。
無量功德
大威力。
大誓願
同流九界
六道四生
生死
趣中。
興百千萬億無量恒河沙劫數行方
便。
救度拔濟一切眾生
無有休息
我今哀求
必賜加被
伏念某甲宿生慶幸
生遇佛法
出家心不染道。
愚癡邪見諸根昏塞
內外
經書雖於習學
章句妙理無所通曉
又恐福
淺薄壽命不長。
徒入空門虛生浪死
我今
洗心泣血稽顙投誠
終日竟夜存想聖容
持聖號。
禮拜聖像
惟願菩薩天耳聞聲
悲心
救苦憐憫加被
放大神光照我身心
大甘
露灌我頂門
蕩滌累世冤愆
洗潔千生罪業
身心清淨魔障消除
晝夜之間坐臥之中。
菩薩放大神光
開我慧性使某即時神通
朗發。
智慧聰明
一切經自然記憶
一切
自然通曉
得大辨才大智慧。
得大壽命
大安樂。
參禪學道無諸魔障
無生忍
生生菩薩道。
四恩總報三有齊資。
法界
眾生同圓種智
*天台智者大師觀心誦經法
欲念經滅罪。
第一先須盥漱威儀
別座
跏趺而坐。
第二入觀所坐之座高廣嚴好。
座下皆有天龍八部四眾圍繞聽法
次須
運心作觀。
觀我能為法師傳佛正教
四眾
說想所出聲。
非但一席眾。
乃至十方皆得
聽受
為假觀。
次觀能說之人所念之經。
者是經為經卷
是為紙墨
是為標軸
是誦者
為當心念是口念。
是為齦齶和合而出。
為有
我身無我身。
誰是念者。
觀此四眾
為是
有。
為後想生。
四眾非有。
推尋畢竟無有我。
念者是名空觀
雖無所念之經。
而有經卷
文字
雖無能念之人。
而有我身四眾
念。
雖非內外不離內外
雖非經卷不離經卷
雖非心口不出心口
從始至終必無差謬
不可思議
能作此解能作此觀。
名為三觀
一念得不前不後三觀宛然雖無施者而有法
施。
雖無受者四眾宛然
雖無法座登座宣說
非一二三而一二三。
為法施檀波羅蜜
執持無諸遮礙
名為持戒
忍耐惡覺名聞
財利不能惱。
名之為忍。
一心不息從始至
終無有慚愧
名為精進
專念此經無有愛味。
名之為禪。
分別無謬序正流通無不諦了。
分明
名為般若
是名六波羅蜜具足
自行
法名之為實
傳授外人名之為權。
從生
至老一生已辦。
以此成功德。
無始心名為
正因種子
若有心觀名為了因。
高座四眾
因緣為因緣。
三因具足
若觀未明但是
性德。
研之不已觀心相應
名托聖胎以胎業
成就名為修德
中間四十二位亦名性修
極果名為種智
伊字三點不縱不橫。
名大
涅槃
到彼岸
第一義平等大慧
是名
念經正觀。
三世諸佛無不從此而生。
信者可
無問莫說。
第三流通者。
若自調自度不名
為慈。
見苦不救不名為悲。
修正現前
莊嚴法界念經竟。
出觀之後以此道觀
功德已登正覺之者
願度眾生入位之人。
上地
未入位者即運慈悲二法
未來
成等正覺也。
*觀心食法
敷座
坐已聽維那進止嗚磬。
斂手供養
一體三寶
十方施作佛事
出生飯。
稱施
六道
即表六波羅蜜
然後受此食。
夫食者。
生之外命
若不入觀即潤生死
若能知入觀
分別生死有邊無邊
不問分衛清眾淨食
皆須作觀。
之者自恐此身內舊食。
皆是無
煩惱潤益生死
今之所食皆是般若想。
舊食從毛孔次第而出。
食既出已心路即開。
食今新食照諸闇滅。
成於般若
淨名云。
食等者於法亦等。
是為明證。
以此食故。
成般
若食能養法身。
法身立即得解脫。
是為三
德。
照此食者非新非故。
有舊食之故。
而有
新食之新。
是名為假
求故不得求新不得
空寂名之為空。
觀食者自那可食。
為新既
無新食。
那可得食者。
不離舊食。
養身而新
食重益。
因緣和合不可前後分別
名之為中。
只中即假空。
只空即中假。
只假即空中
不可
思議名為中道
淨名云。
非有煩惱非離煩
惱。
入定意非起定意。
是名食法也。
*大智律師三衣
吾有三衣
聖真粗疎麻苧為其體。
獸毛
蠶口害命傷慈。
黑木蘭壞其色。
五正五間
涉俗生譏。
奉持也如鳥兩翼
其敬護也如
身薄皮。
信是恒沙諸佛之標幟
賢聖沙門
軌儀
九十六道起信之首。
二十五有植福
基。
是以堅誓獸王忍死而頻加稱歎
蓮花
作戲而盡斷貪癡
弘誓甚重至德難思
披免金翅之禍。
得息戰敵之危。
末流浮薄
正教衰遲
貿亂朱之服。
率遭濫吹之嗤。
大於貢高我慢
欺壓碩德厖眉
習以成俗
愚不知非
汝當敬遵彛範。
仰荷恩慈
時時
步步勿離。
潛神樂國銖衣自被垂形忍
界兮報服常隨
劫石可銷。
想斯言而不泯
空有盡。
諒此志以難移。
*鐵鉢
吾有鐵鉢
裁製合轍斗半為量。
不大不小
烟熏治。
唯光唯潔。
二分明珠
若將圓之
皎月
清晨入聚群心發越
黃梁傾散有若
沙。
白淅高堆宛如積雪
香積變現無殊
自然天供何別。
咨爾同舟宜自櫽括
耕不耘不鉏不割。
有生之命自何而活。
且夫
口腹無厭貪源叵竭。
正念微乖羅剎已奪。
一時甘美
萬劫饑渴
萬金可受保君
未徹。
杯水難堪聖教明說
是宜五觀無違
有節
慎勿枉彼信施。
以養穢軀。
會須籍此
資緣
早求自脫
*坐具
吾有坐具
裁量有據。
色相一類袈裟
物體兩重疎布
四廣三。
壞新楪故。
彼形
大者
可用開增吾身之小兮。
從初制度
大惡小。
但責他非反制為開。
焉知自誤。
嘗聞
比丘身者五分之塔也。
尼師壇四方之基
也。
是則道者所資。
豈宜身之為護。
安禪講法
敷之莫失於威儀
入聚遊方持之勿離於跬
步。
不然諸律有違制刑科
一生無如法坐處。
*漉囊
吾有漉囊
製造有方緻練作底
熟鐵為匡。
用濾兮深須諦視
其還放兮切忌損傷
宜知
我佛仁慈尚不遺於微物
將使吾曹飲用得
幸免於餘殃。
一化中上下皆制。
由旬
往返須將
世多輕略孰究否臧
或聞而不製
則嗤為小道
或製而不用但懸於草堂
斯由
內無慈慜。
外恣疎狂
塞來蒙之津徑
害吾教
紀綱
汝當存誠持守竭力恢張
豈止四生
有賴抑使。
三寶增光
*錫杖
吾有一錫裁製有式。
上下三停聳榦六尺
二環圓而無缺
因緣乃死乃生。
兩鈷開而
復同。
空有不離不即
匪以扶羸。
唯將丐食
執之兮居然寂寂
振之兮其鳴歷歷
直欲使
諸。
有門三途苦息。
隨身所止懸之屋壁
垢易生長拂拭
雲外不以為難
解虎
競兮未須勞力
幸哉凡愚
蹈夫聖跡
外露
暴。
內懷荊棘
用之舍之兮能無夕惕
*賾禪師洗麵
詳夫麫豈天然
非地涌。
眾生汗血
檀越脂膏
本療形枯為成道業
尋常受用
尚恐難消。
況於盪洗精英唯餘筋滓。
全資
味借美色香。
巧製千端擬形魚肉
致使鵝毛
白雪之狀。
水流離常堂。
口分之飡三分
二。
如斯枉費實謂無慚
稼穡艱難
減龍
神之祐護。
設具輪王之福。
猶須瓦解氷消
害命傷生
不招因帶果。
大覺世尊一麻
古來高士果菜充饑
飲食之侈未除。
解脫
之期安在。
但願參禪得髓
何須洗麵求筋。
萬兩黃金
正好粗羹淡飯
既免多求妨道。
自然所向清高
雖云淡薄家風
別是一般
樂。
痛想圓通慈訓
真堪換骨洗腸(法雲圓通禪師常戒學徒
不得洗麪)深思舜老規繩
須是斬釘截鐵(雲居和尚常住及諸
莊並不令洗麪)大眾同推道念
莫嫌供養蕭疎
假饒
公元1100年
下山僧頭。
決定不洗常住麫。
元符三年十一
一日住持宗賾白。
洗心猶在半途中。
 洗麫何曾振古風。
 今日叢林思舜老。
 昔時宗匠圓通。」
種麥辛勤難。
 莫將洗麫盤飡
 為憐枉費何似
 恰與山僧肉一般。」
任是豐年猶損福。
 假饒凶歲亦傷財。
 殷勤為報禪者
 緊把繩頭更不開。」
正使有餘愛惜
 不應過分太無漸。
 閻羅老子真難解。
 主稼龍神意未甘。」
「莫言此費不多爭
 萬事皆從洗麫生。
 舜帝昔年漆器
 百僚猶諫不須行。」
麫裏有筋須有脚。
 忽然筋去脚難行
 自家喫著情猶倦。
 過與他人未平。」
調和香味如真肉。
 鬪飣肥鮮作假魚。
 畫佛既然成道果。
 像生那得證無餘。」
三冬洗處寒侵骨。
 九夏蒸時汗滿身
 費水費油兼費火。
 勞人勞畜亦勞神。」
道者疎飡樂有餘
 淨人還不費工夫。
 尋常普請供承外。
 落得參禪佛書。」
不學諸方五味禪。
 箇中消息天然
 成湯祝網從君意。
 呂望垂鉤信我緣。」
三時普請禪室
 一念無心過虎溪
 鉢裏飯盛粗粟米
 桶中羹是淡黃虀。」
玉食尊官動情
 隨堂齋飯粗生
 空門平等高下
 千聖從來一路行。」
信心檀越齋筵
 莫以蕭疎意便闌。
 大抵精粗同一飽。
 細論功過多般。」
「效古修行利益深。
 新羅不是叢林
 雖然冷淡滋味
 聊表禪家一片心。」
君親義重曾輕捨。
 水陸庖精尚遠離。
 今日此情猶未息
 低頭更出家時。」
「摩盤拭案強逢迎
 終愧禪林本分僧。
 出世道心日減
 順情人事逐年增。」
叢林枯淡柴林
 日用蕭條古意深。
 不洗十方常住麫。
 唯參六代師心。」
「莫以今人古人
 較量終是有疎親
 當時建磨分皮髓
 後代兒孫洗麫筋。」
疎齋易備長安樂。
 美食難消損道緣
 多見水邊林下客
 一生無事長年。」
「已學壞衣乞士
 忍誇精饌敵王公
 有人解笑從他笑。
 甘竪降旗下風。」
不是憂貧不是慳。
 息繁飡道合如然。
 通心
 多口禪和莫亂傳。」
「乳葷羶戒香
 麫筋奢靡費常堂。
 如今一筆都勾下。
 轉覺空門氣味長。」
洗麫終歸剋化難。
 因循多病障輕安
 凡夫福德多少
 縱使滄溟也解乾。」
本來面目分明
 逐浪隨波太瘦生
 應被叢林高士笑。
 天真喪盡得浮名。」
龍象高僧不群
 撩天鼻孔凌雲
 尚嫌禪悅珍羞味。
 爭肯嚵噇愛麫筋。」
山僧初未歷艱難
 振領提綱等閑
 十五萬斤常住麫。
 已隨流水過人間。」
雖然指馬事難明。
 同過同功未可憑。
 惜福此時大眾
 無慚當日山僧。」
招提枉費禍難量。
 見說泥犁歲月長。
 却恐那時妨道業
 不如今日尋常。」
「叢林執事癡憨
 苦果酬因豈易擔。
 更擬諸方王老
 不知辛苦為誰甜。」
僧家一飯且支身。
 惜福由來麫筋
 大嚼屠門真可愧。
 十千沽酒又何人。」
天生三武吾宗
 釋子還家塔寺空。
 應是昔年崇奉日。
 不能清儉守真風。」
山僧特地家常
 圖得吾門更久長
 若向此時疎奉養
 免教他日君王。」
唐朝末事如麻
 兵火屠燒萬萬家。
 當日太平儉約
 可能賊亂中華。」
宴安風範驕奢
 須趁昇平剪禍芽。
 所以吾門增淡薄
 且圖天下繁華。」
攝伏龍天鬼神
 蓋因高行凡倫
 從教古淡人愛
 只此清修是化門。」
隨家豐儉難同
 禪悅偏宜淡薄中。
 下口若知無味味。
 舉頭方見不空空。」
受福人多惜福稀。
 得便宜是落便宜
 雲門胡餅牛飯
 一飽心頭忘百饑。」
百衲袈裟五綴盂。
 二時寧復計精粗
 沙門畢竟清苦
 軟暖修行道業疎。」
太平人物侈心開。
 受用殷繁養禍胎。
 慚愧未生癡福盡。
 災荒水旱驀頭來。」
太平生齒增加
 美食鮮衣器用華。
 地方有窮有限
 此時宜儉不宜奢。」
*辦才淨法師心師
「咄哉此身。
 爾生何為
 資之以食。
 覆之以衣。
 處身以室。
 病之以醫。
 百事將養一時不虧
 殊不知恩反生怨違。
 四大互惱五臟相欺
 此身無常一息別離
 此身不淨九孔常垂。
 百千癰疽一片薄皮。
 此身可惡無貪惜之。
 當使此身依法修持
 三種淨觀十六思惟
 一行不退安養西歸
 成無上智是為心師。」
*唐禪月大師座右銘
序曰。
愚常覽白太保所作續崔子玉座右銘
一首
詞旨乃典乃文。
再懇再切。
實可警
策。
未悟貽厥將來
次又見姚宗卞蘭張說
邕。
皆有斯文尤為奧妙
其於束勗婉娩
乃千
古之鑑誡資腴矣。
愚竊愛其文。
唯恨世人
能行之。
十得一二。
一日因袖毫遂作續白氏
續命
曰續姚梁公座右銘一首
雖文經理
緯非逮於群公
而亦可書於屋壁
為爾諸身。
行為性命
禍福必可轉。
莫慤
前定
見人之得。
如己之得。
則美無不克。
人之失。
如己之失。
是亨貞吉
返此之徒。
天鬼
必誅
福先禍始
好殺減紀。
不得不止。
守謙
欲。
善善惡惡
不得不作。
無見貴熱
諂走蹩躄
輕賤微。
上下相依
古聖著書
矻矻孳孳
信行越食逾衣。
生天地間未或非假。
身危
彩虹景速奔馬
胡不自強
將昇玉堂
胡為
墜。
言虛行偽
艶殃爾壽須戒。
酒腐爾腸須畏。
勵志須至
撲滿必破。
莫非飾非
過莫過
文過
乃物陰功子孫必封。
無恃文學
是司
奇薄
患隨不忍害逐無足
一此一彼
諧官合
徵。
親仁下問立節求己。
惡木之陰匪陰。
盜泉
之水非水。
世孚草草能生幾幾
直須如氷
玉。
種桃種李
嫉人之惡酬恩報義。
忽己之慢
成人之美
無擔虛譽無背至理
恬和愻暢
終始
天人景行盡此而已
丁寧丁寧戴髮
含齒(禪月集)。
*吉州能濟山友雲和尚蛇穢說
世間最毒者無甚於蛇虺
至穢者莫過乎便
利。
蛇虺之毒能害人之性命
便利之穢能
穢人形服
所以欲保其性命也。
必遠於毒
害。
欲潔其形服也必除其穢惡
如世之人夢
蛇虺
則欣其有財。
夢便利則悅其獲利
何寤
愛惡不同哉。
苟知惺有所忌寤有所懼。
何必見財斯喜
見利斯悅者乎。
況財之毒
尤甚蛇虺
利之穢更過乎便利
且古之人
以財害乎性命者。
不止於一。
以利污乎形服
者。
亦由其眾。
不悟愛之不已
之而
不止
是亦可悲也。
且夫貧也富也。
人之分定
也。
能安其分雖貧亦樂。
不安其分縱富常憂。
能知分之可安貧可樂
性命可以保而
生。
形服可以潔而存。
是知貪財者是養於蛇
虺。
好利者必污乎形服
非好貧也。
是遠毒
害也。
吾非惡富也。
是除穢惡也。
如有遠財如
蛇虺利如便利者。
吾保此人漸可以
達人矣。
不然生生之厚貪愛無休。
必將
傷其性命而污其形服矣。
世人其訓之。
*大慧禪師孫知縣
蒙以所修金剛經相示。
幸得隨喜一遍
近世
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內典者。
實為希有
得意則不如是信得及
不具經眼
不能窺測經中深妙之義。
火中蓮也。
詳味
久之不能無疑耳。
左右詆諸聖師翻譯失真
而汨亂本真
文句增減違背佛意。
又云。
自始
持誦即悟其非。
欲求定本是正舛差
而習偽
已久雷同一律
暨得京師藏本。
始有據依
考繹天親無著論頌。
其義脗合泮然無疑
又以長水孤山二師皆依句而違義
不識
右敢如是批判
則定嘗見六朝所譯梵本
得諸師翻譯錯謬
方始泮然無疑
既無梵本
便以臆見刊削聖意
則且未論招因帶果。
聖教無間獄
有識者見之却如左右
檢點諸師之過。
還著於本人矣。
古人有言
淺而言深者招尤之道也。
某與左右素昧平
生。
左右以此經求印證。
欲流布萬世
眾生
界中種佛種子。
第一等好事。
而又以某為箇
中人
箇中消息相期形器之外。
不敢
上稟
清涼國師華嚴疏。
欲正譯師
舛。
不得梵本
但書之于經尾而已
如佛不
思議法品中。
所謂一切有無邊際身。
色相
清淨普入諸趣
無染著。
清涼但云佛不思
議法上卷第三葉第十行
一切諸佛舊脫
諸字。
其於經本脫落
皆注之于經尾。
清涼
聖師也。
非不能添入及減削
止敢書之于經
尾者。
識法者懼也。
又經中有琉璃寶。
清涼
曰。
恐是吠琉璃
舊本錯寫亦不敢改。
只如
此。
注之經尾耳。
六朝翻譯諸師非皆淺識
士。
翻譯場有譯語者。
譯義者有潤文者。
梵語者。
正義者。
有唐梵相校者。
左右
以為錯譯聖意
左右不得梵本
便妄加
刊削
却要後世諦信不亦難乎。
如論長水
依句而違義
梵本證。
如何便決定以其為
非。
此公雖是講人。
與他講人不同
嘗參琅琊
廣照祥師。
請益琅琊首楞嚴中富樓那問
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之義。
琅琊
抗聲云。
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水於言下大悟後方披襟自稱座主
座主
多是尋行數墨
左右所謂依句而不依義。
水非無見識
亦非尋行數墨者。
不以具足
故得阿耨菩提
經文大段分明
此文至淺至
近。
自是左右求奇太過
立異解。
求人從己
耳。
左右引無著論云。
法身應見如來非以
具足故。
若爾如來不應以相具足見。
具足為因阿耨菩提
為離此著故。
經言。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
菩提
須菩提
莫作是念等者。
此義明相具足
體非菩提
不以具足為因也。
相是
自性故。
此論大段分明
自是左右錯見錯解
爾。
色是相緣起
相是法界緣起
梁昭明太子
謂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
提。
三十二分中以此分為無斷無滅分。
恐須
菩提不以具足相。
緣起滅矣。
須菩提
母胎即知空寂
不住緣起相。
後引功德
菩薩論。
末後相成就是真實有。
此相滅
時即名為斷。
何以故。
生故有斷又怕人
會。
又云。
何以故。
一切法無生性。
所以遠離
斷常二邊
遠離二邊法界相。
不說性而言
相。
法界性之緣起故也。
相是法界緣起
故。
不說性而言相。
昭明所謂無斷無滅是
也。
此段分明
又是左右求奇太過
強生節
目耳。
金剛可以刊削
則一大藏凡有
看者各隨臆解。
都可刊削也。
韓退之指論
中畫字為晝字。
謂舊本差錯
退之之見
識。
便可改了。
只如此論在書中何也。
亦是
識法者懼爾。
圭峯禪師圓覺疏鈔。
密於
圓覺證悟處。
方敢下筆
圓覺經中一切
眾生皆證圓覺
圭峯改證為具。
譯者之訛
不見梵本
只如此論。
在疏中不敢便改
正經也。
後來泐潭真淨和尚撰皆證論。
論內
痛罵圭峯
謂之破凡夫臊臭漢。
一切眾生
皆具圓覺而不證者。
畜生永作畜生餓鬼
餓鬼
十方世界都盧是箇無孔鐵鎚
一人真歸元。
凡夫不須求解脫。
何以
故。
一切眾生皆已具圓覺
不須求證故。
右以京師藏經本為是
遂以京本為據。
若京
師藏本從外。
府州納入
徑山兩藏經。
皆是
朝廷全盛
時賜到。
亦是外州府經生所寫。
一有錯。
却如改正
左右若無人我
定以
妙喜之言為至誠
不必泥在古今大錯上。
若執己見為是
決欲改削
一切唾罵
刊板印行
妙喜只得隨喜讚歎而已
得得遣人以經來求印可
不相識以法
親故
不覺忉忉怛怛觸忤
見公至誠
以更不留情
左右決欲窮教乘奧義
當尋
一名行講師
一心一意與之參詳教。
徹頭
尾。
一等留心教網也。
若以無常迅速生死
事大己事未明。
一心一意一本作家
能破人生窠窟者。
與伊著死工夫廝捱
打破漆桶
便是徹頭處也。
只是要資
談柄
道我博極群書無不通達
禪我也會。
我也會。
又能檢點
前輩譯主講師不到
處。
逞我能我解。
三教聖人都可檢點
亦不
更求印可
然後放行也。
如何如何
*佛鑑懃和尚佛果勤和尚書(時住夾山)
惠懃啟上
奉祖老師左右
嘗聞其語。
叢林學道之士。
聲名不揚
為人之取
信者。
良由梵行清白
為人諦當
輒欲苟
名聞利養
乃廣衒其華飾
遂為有識者
譏。
故蔽其要妙
爾輩他後忽風雲際會
出來
為人天師範者。
切宜以此自勉
某得聞此
語。
遂書諸紳銘於心。
終身誦之不敢忘。
近有
禪客至此傳聞
夾山禪師邇來兄弟請益
雪竇
其洪機捷出沒淵奧
頗異諸方
自古
未有也。
某聞之不覺洒涕
自謂高蹈之士
何至此矣。
老兄何不激揚達磨未來因緣
誘接學者以報先聖之德。
無乃牽蔓至此
太錯也。
蓋老博覽古今蘊之妙。
而不
今時邪黨異說
有昧古人意故
奮發
用益舒卑願。
開顯先德之機以破其蔽意在
此。
高明遠識有以見亮無外也。
第恐
晚進後昆
疑其言句尖新
以為佛法如此
矣。
坐守化城不能至寶所。
為害非淺。
此而言不唯有損宗教
亦乃無益學者
不懼罪責
以先師所授之言。
以告於左右
倘能自勉則幸莫大焉
苟或以此見棄於我
者。
不罪左右也。
不宣
*答投子通和尚書
啟上
比聞瓶錫赴緣投子
四方歸德翕然
欽承
無有間者
則其同風異慶又可知也。
來書
以法屬見呼難當克。
未審禪師
法果嗣何人。
汾陽的派臨濟正宗
何幸
焉。
上先祖各有密傳宗旨
辨正邪。
為之
驗人。
肘後印。
三世諸佛六代祖師
萬象
有情無情
海印三昧一印印定
普天
地更無絲毫滲漏
百丈大智禪師以下
代相承。
至於汾陽三種獅子句。
一超宗異
目。
二齊眉共躅。
三影響音聞。
超宗目見
過於師方為種草
齊眉共躅減師半德
傳授
影響不真狐狼猥勢異類何分。
明傳之。
遂云。
掌上乾坤千差都一照
楊岐
傳之。
則以金剛圈栗棘蓬。
以驗正邪。
鐵圍山
可透。
金剛圈不可透。
大海水可吞。
栗棘蓬不
可吞。
若吞得一蓬。
百千萬億蓬吞之無礙。
得一圈。
百千萬億圈透之無礙。
楊岐
白雲端師翁。
師翁傳之五祖先師
先師
之於新戒。
遞代相傳
若當勘辨邪正
切須
細。
恐濫宗乘
有誤後學
某自授先師印可
太平據令全提
明投暗合高低一顧
萬類
齊彰邪正洞然
不敢草次
是以千差萬別
誵訛
不出金剛圈栗棘一時攝盡。
若能
吞一蓬透一圈
則百千萬億蓬圈悉皆無礙
無礙俟容披晤欵曲
勘同倘若符合無差。
幸甚矣。
如或未然
不敢從命
謹此奉聞伏希
見察。
不宣
緇門警訓卷第八(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