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431-01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十四
           宋赵汝愚编
  君道门
   用人二
    上仁宗论包拯不当代宋祁为三司使
                欧阳修
臣闻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先后而已用人之法各有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431-0147b.png
所宜军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节军旅主成功
惟恐其不趋赏而争利其先材能而后名节者亦势使
之然也朝廷主教化风俗之薄厚治道之污隆在乎用
人而教化之行于下也不能家至而谆谆谕之故常务
尊名节之士以风动天下而耸励其媮薄夫所谓名节
之士者知廉耻修礼逊不利于苟得不牵于苟随而惟
义之所处白刃之威有所不避折枝之易有所不为而
惟义之所守其立于朝廷进退举止皆可以为天下法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431-0148a.png
也其人至难得也至可重也故为士者常贵名节以自
重其身而君人者亦常全名节以养成善士伏见陛下
近除前御史中丞包拯为三司使命下之日中外喧然
以谓朝廷贪拯之材而不为拯惜名节然犹冀拯能执
节守义坚逊以避嫌疑而为朝廷惜事体数日之间遽
闻拯已受命是可惜也亦可嗟也拯性好刚天姿峭直
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至如逐其人而代其
位虽初无是心然见得不能思义此皆不足怪若乃嫌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431-0148b.png
疑之迹常人皆知可避而拯岂独不思哉昨闻拯在台
日常自至中书诘责宰相指陈前三司使张方平过失
怒宰相不早罢之既而台中僚属相继论列方平由此
罢去而以宋祁代之又闻拯亦尝弹奏宋祁过失自其
命出台中僚属又交章力言而祁亦因此而罢而拯遂
代其任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
可疑者也如拯材能姿望虽别加进用人岂为嫌其不
可为者惟三司使尔非惟自涉嫌疑其于朝廷所损不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431-0148c.png
细臣请原其本末而言之国家自数十年来士君子务
以恭谨静重为贤及其弊也循默苟且颓堕宽弛习成
风俗不以为非至于百职不修纪纲废坏时方无事固
未觉其害也一旦强敌犯边兵出无功而财用空虚公
私困弊盗贼并起天下骚然陛下奋然感悟思革其弊
进用三数大臣锐意于更张矣于此之时始增置諌官
之员以宠用言事之臣俾之举职由是修纪纲而绳废
坏遂欲分别贤不肖进退才不才而久弊之俗骤见而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431-0148d.png
骇因共指言事者而非之或以为好讦阴私或以为公
相倾陷或谓沽激名誉或谓自图进取群言百端几惑
上听尚赖陛下至圣至明察见诸臣本以忘身徇国非
为巳利谗间不入遂荷保全而中外之人久而渐信自
是以来二十年间台諌之选屡得谠言之士中间斥去
奸邪屏绝权倖拾遗救失不可胜数是则纳諌之善从
古所难自陛下临御以来实为甚盛于朝廷补助之效
不为无功今中外皆安上下巳信纤邪之人凡所举动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431-0149a.png
每畏言事之臣而事无巨细亦惟言事是听原其自始
开发言路至今日之成效岂易致哉可不惜哉夫言人
之过似于激讦逐人之位似于倾陷而言事之臣得以
自明者惟无所利于其间尔而天下之人所以为信者
亦以其无所利焉今拯并逐二臣自居其位使将来奸
佞之人得以为说而惑乱主听今后言事者不为人信
而无以自明是则圣明用諌之功一旦由拯而坏夫有
所不取之谓廉有所不为之谓耻近臣举动人所仪法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431-0149b.png
使拯于此时有所不取而不为可以风天下以廉耻之
节而拯取其所不宜取为其所不宜为岂自薄其身亦
所以开诱他时言事之臣倾人以觊得相习成风此之
为患岂谓小哉然拯所恃者惟以本无心尔夫心者藏
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所瞻今拯欲自
信其不见之心而外掩天下之迹是犹手探其物口为
不欲虽欲自信人谁信之此臣所谓嫌疑之不可不避
也况如拯者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彰直节著在朝廷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431-0149c.png
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
伏望陛下别选材臣为三司使而处拯他职置之京师
使拯得避嫌疑之迹以解天下之惑而全拯之名节不
胜幸甚臣叨尘侍从职号论思昔尝亲见朝廷致諌之
初甚难今又获见陛下用諌之效已著实不欲因拯而
坏之者为朝廷惜也臣言狂计愚伏俟诛戮(嘉祐四年/三月上时)
(为翰林/学士)
    上英宗论优待大臣以礼不必过为虚饰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431-0149d.png
               吕大防
臣伏睹前古至治之世君臣相与之际必以至诚而无
虚饰故光武能以赤心置人腹中而取天下唐太宗纳
魏郑公之言不事形迹而开忠言之路窃见陛下待遇
臣下礼数太隆虽使臣以礼圣人之所重然礼既过厚
则诚有所不通至如富弼病足不能侍从请解机务章
十馀上凡几及一年莫非恳至至以牛马自比而陛下
不纳张昪年几八十体力巳衰聪明巳耗枢密之务纷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431-0150a.png
然不举昪哀乞骸骨而陛下不从吴奎有三年之丧自
古人君不呼其门而陛下召其子而呼之者再遣使而
召之者又再程戡辞老不能当边事至恐死塞上免以
尸柩还家为请而陛下不从外间物议众皆以为不当
然而臣亦以为过矣弼贤臣也陛下将用其人不止于
今日使其病时得休于外则不病之日为报陛下深矣
奎才臣也陛下将用其人亦不止于今使其服丧之日
得尽其孝于所亲则服除之日必能尽忠于陛下矣昪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431-0150b.png
与戡既老矣又皆哀请而求去矣陛下欲尽君臣之分则
皆与之閒务使尽其馀年如此非独弼奎昪戡之幸抑
使中外群臣皆知陛下优待大臣进退以礼亦何必过
为虚饰曲事形迹使四人者之诚不得通于陛下哉伏
惟留神财幸(治平二年上时为/监察御史里行)
    上神宗论采听既多当辨君子小人
               富 弼
臣伏自陛下践祚以来未对天表蒙差入内供奉官李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431-0150c.png
从政传宣抚问密旨丁宁特荷非常之眷绝出流品仰
戴恩德天地莫量方属疾恙所缠步趋殊梗不得入奉
冕旒略舒臣节辄以病中传闻一二事不避斧钺之诛
附李从政上奏伏惟圣明一赐观省不胜大幸臣窃闻
陛下始临御好博采兼听务广聪明此古圣王之所尚
而君道之至美也四方鼓舞歌颂以谓臣下情伪时政
得失必不能逃圣览而太平可立致也然其间事体有
万𩔖人品有百端自古人君采听之际至难至慎得其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431-0150d.png
人则必以正道而忠以告之所说固有益于时也不得
其人则专务窥伺循情阿旨变曲直者有之挟爱憎者
有之以至陷害忠良援引邪僻张皇威福耸动观听大
则规取官职小则希求货财事至如此则人君采听之
至德翻成亏损之大弊也何哉盖自古以来君子常寡
小人常众人君采听之际故得人常少不得人常多得
人少故好事常不足不得人多故恶事常有馀何谓也君
子力行仁义尊主庇民为好事也君子则惟道是从不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431-0151a.png
计身之进退用则进而行道不用则退而无闷也小人
则不然惟利是向若为正道所抑其身不得进则蹙蹙
不肯休千歧万路不顾名节经营钻刺得其进而后巳
也既以进身为急惟知富贵之可乐则何道之肯守何
善之肯为哉又况君子常为小人所胜故从古以来治
世少而乱世多者此也缘君子则可以致治小人只以
致乱也若是君子小人并立于朝实所难辨盖小人外
则文饰其词所说理道不减于君子而其心及其所为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431-0151b.png
迹则如水火之异也书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注云
帝谓尧也夫尧为大圣人仲尼比之如天而尚未尽得
知人之道况乎居尧之下者哉自三代以降诸侯失国
天子失天下子孙散而为皂𨽻宗社废而为丘墟者皆
因用小人而致之也由此观之小人岂当亲而用之又
岂当信而任之耶臣以谓帝王都无职事所以别君子
小人乃帝王之职也然千官百职岂尽烦帝王辨之乎
但精求任天下之事所谓大臣者不越十数人不使一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431-0151c.png
小人参用于其间则千官百职委诸大臣分而选之因
而渐及天下州县之吏莫不得人矣顾虽欲乱不可得
也恭惟陛下天赋睿明神受英略守祖宗之基业行尧
舜之道德博取众人之善欲尽万物之情为君之难无
甚于此然愿陛下勿谓所采既广便望所得必多其间
须防奸诈小人惑乱圣听奸谋似正诈辞似忠疑似之
间不可不早辨也大抵人君生杀权在乎手不患人不
谄奉而密附之也只患人不肯尽忠而有失即谏也谄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431-0151d.png
奉则顺情而喜人君喜则富贵可得也諌之则逆耳而
怒人君怒则殃祸可致也顺情而取富贵者小人也逆
耳而受殃祸者君子也取富贵者百则百千则千其不
避殃祸而欲致人主于无过之地者百千人中未有一
二此惟在陛下审察之谨择之既得其人则专信之力
行之无容奸佞破坏则朝廷自理万方无事陛下可高
枕也又闻昔贤有英俊沈下僚之叹形于讽咏若英俊
果沈滞于下诚宜急取进之以服士心其有内行不守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431-0152a.png
素履非嘉绩效无闻公论不与所以久而不用如此之
辈必恐使其朋党诉以冤抑妄陈危苦之状以动渊衷
亦愿陛下深察究其所从来之迹直俟见其实而进退
之可也又闻王者端拱垂衣以治天下然所以劝奖群
动而能役使之俾自奔走于职业者无他惟官与赏二
柄而巳舍此复有何道哉官谓爵位赏谓金帛苟德称
其官功恊其赏虽官至高赏至厚不为过也先王所以
重惜之而不妄与人者非吝之也盖恐德不称功不恊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431-0152b.png
人有不平之论则无以为劝也近日上殿臣僚颇蒙面
赐绯紫者臣不知当赐与未当赐但闻多于往时耳爵
位金帛固不可非次而与之其馀唯章服华显人亦贵
重亦可以为劝奖之物若赐之不以劳又不以年其有
劳有年而得之者不以为贵而反耻之为不足劝也陛
下凡所赐与本使人知感而劝令勤其职也若徒俾
侥倖者喜而有劳有年者耻而不劝则是弃之也何
劝励之有焉书曰车服以庸传曰惟名与器不可以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431-0152c.png
假人唐有中书令衣绯宰相衣绿者以此知不可不
稍贵之惜之以为劝奖之一端也臣少而康壮已不
及人今既老且病志气衰索固无所取而妄以狂瞽
之说尘浼天听者实恃陛下虚怀待物无所不容乃
敢然也惟圣慈特赐详览恐亦有补(治平四年八月/上时以使相判)
(河/阳)
    上神宗论除拜大臣当密 富 弼
臣在河阳于七八月间东有人自京师来北有人自河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431-0152d.png
朔来亦有南自蔡许西自陜洛来者皆云公以病求解
使相章奏频切上将许之却为上尽疑今之两府大臣
复欲用公入相公既未能步趋拜起则必召公作宫观
使且留都下以备访问时政得失臣辄每问来者此皆
朝廷大机宜大除拜理当至密外人何由得知来者则
云此固不可得而知也臣虽闻此说然终不之信以谓
陛下必不如此既而传闻韩琦文彦博陈升之郭逵相
次皆求罢免又非备礼并有必去之意以至侍从及主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431-0153a.png
兵之人各有去位之意其未求去者非欲不去盖为求
去者巳多未敢有求尔虽勉彊且住谁复更肯尽心乎
若后有许去者则必节次更有人求去上挠宸衷臣续
闻此说略无虚日则臣向之不信亦成疑矣今又蒙差
臣充集禧观使尽如两月前四方传来之语都无小异
如何使臣不信哉捧诏之日汗流惊骇岂有此等国机
大事预令四方人皆知四方尚知则两府大臣安有不
知者邪陛下既如此疑贰则执政者不得不求去也臣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431-0153b.png
晓夕思惟必虑陛下微失防谨政事泄漏使人人不安
各怀疑惧而尽欲解去此田文所谓主少国疑大臣未
附百姓不信正如今日陛下之事然魏王时自然如此
今此则或恐陛下圣虑偶有未周而致其疑也致其未
附也致其不信也陛下必欲解其疑使之附而信莫若
罢臣新命推诚以待诸人必若其间有难久留者则当
徐图去就所贵事体两全况韩𤦺巳下七人尽是两朝顾
命大臣各有忠义之心岂宜轻议出处以招天下云云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431-0153c.png
之论哉臣若贪冒恩宠便为观使优游辇下医药尤便
亦无一郡之责于臣之幸天下无比然却有所大不便
者何哉臣若遂居观职陛下虽都不遣中使传宣抚问
京师四方之人亦疑日有使至也虽或遣使只是问疾
而都不问及他事京师四方之人亦疑凡百朝政皆来
问臣也虽或遣使时复问事臣都不敢荅一语京师四
方之人亦疑凡百朝政臣皆刺口议论其短长也陛下
试思之此三节果能使人不疑乎臣知万无不疑之理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431-0153d.png
也若皆疑之则今两府八人者还有不解体者乎臣亦
知万无不解体者也汉宋昌云公事公言之若言私王
者不受私今乃使臣于闲宫观中静坐窃议朝廷之政
致见任大臣一一解体是公耶是私耶臣亦知京师四
方之人不论贤不肖必皆谓之私也臣徇从陛下私窃
之恩而辄便当之则是臣如何人耶不惟取罪今世至
于千古之下亦不能逃责矣臣获罪责于今古之人固
不足惜然于陛下为君之道治国之体还无所损乎臣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431-0154a.png
亦知所损无大于此也伏缘天下治乱安危之际全系天
子任人当与不当若当则更系信与不信尔齐晏子谓用
贤而不信是大不信岂可目为常事而容易措置乎大
凡罚一人众皆惧而不敢犯则罚之赏一人众皆悦而有
所劝则赏之寻常赏罚尚须如此谨重况用舍大臣岂
宜仓卒乎今陛下欲用臣一人反使众大臣皆解体而
不肯住则陛下岂宜遂其事而必行之哉夫人情亦不难
回但请陛下如臣所乞速放令臣早还本任仍更临朝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431-0154b.png
分明宣谕大臣云朕欲一见富弼者无他只为是先朝
旧人都无固必他既坚来辞免即却令归河阳天下事
岂在一富弼乎吾自有诸贤倚赖无所忧虑即众心自
安何必更敢求去乎陛下若决能用臣此说则前失尚
可十救五六若终不用臣说则大臣与侍从兵辇官往
往离心离德无术可救无事可回即陛下更与何人共
谋国事哉惟愿圣慈万万熟虑幸不一向坚用前意而
不移用误大事臣又闻陛下询访太多听信太杂因而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431-0154c.png
小人各有希望之心无所不说说者既众是非溷淆此
说巳行他说又夺展转相效无有纪极陛下所闻之事
盈塞于心万务日生何暇辨别则所行必有当否所用
必有差失政无一定之论人无自保之心上下纷纭包
藏祸患臣前附李从政所奏劄子正为此也更望圣慈
并此文字时赐一览非臣之幸乃宗社生灵之幸也(治/平)
(四年九月上时判河阳/除左仆射充集禧观使)
    上神宗论今世亦有房杜之才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431-0154d.png
               郑 獬
臣比因赐对论及房乔杜如晦陛下问臣今世有此人
否臣对以房杜者旷世无之苟所见未至则安知今世
无有如房杜者哉臣退思陛下思得房杜用之此唐太
宗之用心也但在陛下求之至与未至耳自古帝王何
尝求异世之士而用之当大业之际富贵乎庙堂之上
者天下止知有宇文述虞世基而已又孰知有房杜也
则房杜者乃隋室之弃士也及太宗龙跃乎太原于是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431-0155a.png
二人者攀鳞而起左携右挈遂定天下当是时天下
洒然始知有房杜焉则今之处幽约甘藜糁者焉知
其人不及房杜者耶顾陛下网之未密搜之未至耳
夫天下之士有材在已者思有为于世犹寒者之欲
衣饥者之欲食其求用之心尤切于世主求贤之意
而其迹无由而至前或湮废而不遂者可胜言哉惟
有道之士以义自胜则虽老死于岩穴间无憾也至
于雄杰之士则不然如其蹉跌则潜心世变幸有风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431-0155b.png
埃之警遂蹑而扰之故刘备久不跨马而髀肉生见
而流涕此其志岂斯须忘功业哉而欲汉室之不摇
岂可得乎故世主必渠渠恳恳欲得贤而为我用者
正为此也虚怀屈已以访之高爵厚礼以来之上之
所好其下必有应者好之而未至不可遽曰今世无
房杜高宗思贤其精诚乃通乎梦寐于是得傅说焉
此用心之颛也臣愿陛下推此心继之以不倦则必
有如房杜者杖策而至矣言陋意拙惟陛下裁赦(熙/宁)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431-0155c.png
(元年上时为/翰林学士)
    上神宗论知人在务学  孙 觉
臣前日获奉清光亲承圣谕以知人为难臣时仓卒以
对不尽所怀退窃私喜圣谕及此则以同符帝尧天下
幸甚夫尧以神明之德睿圣之慈而以知人为难故四
凶舜禹杂处其朝而终能辨之知所信任盖天下之事
难之则易易之则难尧以知人为难故终享其易而成
巍巍之功季世之君易于知人信任偏蔽以致祸败者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431-0155d.png
不可胜数臣窃惟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中庸曰取
人以身修身以道然则知人之要在于知言知言之方
在于修身而务学群臣进见者其言乱杂而不一其情
隐伏而难知仓卒须臾之间未可以试之而见也人主
苟能贯乎圣人之道通乎天下之理则言出而知其所
指事至而要其所归譬之权衡不可欺以轻重法度不
可欺以长短苟为不学而烛理不明物来则眩矣尚何
人之能知哉陛下躬上圣之资兼孔孟之业固足以烛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431-0156a.png
万务而察群下之情臣愿陛下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使天下之理明白昭晰心如定鉴不将而不迎则贤不
肖判然君子小人辨矣惟留神财择(熙宁元年五月上/时为右正言供谏)
(职/)
    上神宗论人主不宜有轻群臣之心
               孙 觉
臣风闻臣下之论陛下睿圣聪明之资不世出之才以
临群臣群臣未有以望清光佐下风者故陛下有轻群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431-0156b.png
臣之心虽未知信否而臣窃惑焉窃以帝主之兴亦各
用其一时之人耳终不借才于异世也方今人才虽为
乏少陛下欲兴太平宜且随才试用将有真贤大儒可
与成功者至矣若必皋夔稷契然后为相太公方召然
后为将则臣恐难以待也昔者燕昭市骨终得乐毅齐
威不拒九九之数以成伯功譬之创大厦者栋梁榱桷
之材无所弃成大车者轮辕衡軏之用无所遗以其各
有所施各适其用故也昔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431-0156c.png
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忧之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
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与之魏武之骄其臣楚
庄王之自以为忧其度量相去远矣书曰能自得师者
王谓人莫巳若者亡夫王之与亡其为道不同甚矣然
其所以至此者乃在乎骄士与求益之间夫求益而不
巳则天下之善归之人主而兼天下之善不王何也骄
士而不已则不闻其过日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如是虽
谓之亡可也故古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431-0156d.png
瞽与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諌庶人传语近臣尽
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夫矇
瞽庶人非有以贤于王者然且不废况于朝廷之士哉
诗曰询于刍荛书曰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若刍荛
之贱夫妇之愚王者皆有所取则其兼览广听而至于
幽隐及于微物者此道素行也今者公卿侍从之官皆
天子所与朝夕谋议以揆事图策于堂上者今其见也
近者不过数刻远者无召问赐对之期其或乞至左右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431-0157a.png
乃须待命数日然后得前以疏远难见之人迫于须
臾仓卒之问则其言不能达其情其论不能究其事
必矣陛下又或易之而意不在焉则见其才愈下其
论愈卑也陛下若能改用此道数见以尽其恩切问
以观其意使其所怀得伸而无遁情则下莫敢不尽
虽其疏远者亦且于于然而来矣陛下遍得天下之
士而大小各当于用则太平不旋踵而兴若以人才
皆不足与有为而𩔖忽之则臣恐其贤者容默苟简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431-0157b.png
以求去不肖者偷合谄谀以投陛下之隙若是则所失
虽近而为祸甚远也易曰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
见乎远可不谨哉陛下垂意听察不胜大幸(熙宁元年/六月上时)
(为右正言/供谏职)
    上神宗论君臣相疑之弊 孙 觉
臣风闻群臣窃论陛下圣质甚美每加于初而圣治未
能有改于他日此由圣心所以待遇群臣者未能旷然
无疑群臣之所以事陛下者亦往往自疑于未信也臣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431-0157c.png
尝以谓天下之患最大而尤切者莫甚于君臣相疑而
相遇以伪夫以诚待物物之格者几何若以疑焉则谁
敢自尽陛下欲使群臣人人自尽而比周朋党之行不
设谗诬谮谤之说不行则莫若事至而制之以义言至
而穷之以理也夫臣下欲为比周朋党谗诬谮谤以蔽
惑人主之聪明者其大则欲擅主之权其小则欲干主
之利陛下知权之所在而谨持之知利之所出而谨守
之则二者之患息矣所谓持权者非以群臣为不可任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431-0157d.png
也陛下事至而不制之以义言至而不穷之以理一切
惟大臣之听则权在大臣必矣若将不任大臣而顾访
于他臣亦事至而不制之以义言至而不穷之以理一
切惟他臣之听则权又在他臣矣屑屑然徒取诸此以
益彼未见持权之善也臣以谓陛下欲群下之不为比
周不为谗谮莫若察之以明而谨夫义理之所在欲群
下之不擅权利莫若进贤远佞而赏当功罚当罪也臣
观陛下即位以来进擢群臣其初未尝不崇奖优异其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431-0158a.png
后则或厌弃疏外仅不陵藉之耳礼曰进人若将加诸
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此人主之所尤宜戒者也臣窃以
谓凡如此始信而终疑之者虽其才或下不足以备访
逮堪任使𩔖或为人所间衅端一开则不得为全人臣
恐陛下持此道不变数年之后可以备任使者少矣伏
愿察之以睿哲考之以理义进退黜陟惟义所在则孰
敢背公而循私比下罔上以自近于诛戮哉(熙宁元年/六月上时)
(为右正言/供谏职)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431-0158b.png
    上神宗论任贤使能之异  孙 觉
臣前日崇政论事或未至切者反蒙陛下曲赐嘉纳
有事似至小推之所害极大臣虽反复言之未蒙省
察臣性愚讷奏对之际未能悉尽事情退而追诵陛
下之言未尽于理者臣请得备论之臣历观书传见
人君用臣二道而已任贤使能之分既殊任使之方
亦异有道德仁义忠言嘉谋可以任天下之重揆万
事之理治乱安危之几未能兆于四海而见之堂上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431-0158c.png
诙诡谲怪若不可以用于时而收采捃摭无不尽其
所长此可谓役物而不役于物用人而不为人用者
也王者得此人焉任之者与之同心同德犹元首股
肱焉付之以天下而上心不疑托之以四海而人言
不能间至于所知有限量所能有彼此譬之俎豆樽
罍之为器轮辕栋宇之为木方圆大小短长曲直各
适于用而止耳此功用役使之士可以处外而不可
处内可以责之事功而不可责之言议谓之贤也则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431-0158d.png
仁且有智德备而才全不以富贵贫贱动其心不以用
舍得丧违其操人主不与之同量合德则不可得
而屈立其朝而道不行则去故道德之士常择君而
后起岂以人主之取舍轻重移其心哉故人主之得此
士也大则师之其次友之则天下治矣谓之能也则奔
走役使之人耳可贵可贱可荥可辱予夺而进退之惟
上所令犹恐恐然惟惧其君之厌已也然而世无是人
则谁为君役谁为君使者故明主谨视其臣之贤能而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431-0159a.png
驭之各以其道善驭臣者譬之驭马若夫鸾旗在前属
车在后清道而后行不数十里而舍则非称德之骥倍
至之马不可以驾君之车及用之战陈用之驰逐则非
骏足疾驱超轶而绝尘者不可以获多而取胜善驭马
者亦谨视其所用而巳周礼以八柄驭群臣汉书亦曰
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巳岂不信哉臣又闻
诗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说
诗者曰宣王与孝友之臣处内以文武之士征伐在人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431-0159b.png
主左右而可处乎内者非孝友之臣不可也书曰其侍
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
钦然则备从官而不得正人无乃非先王之意乎臣所
谓近侍之官不可轻以与人者以此故也陛下欲兴太
平以尽革天下之弊而即位以来所奖拔数人者多有
口才而无实行务行险以徼倖而不循常理孔子曰远
佞人周公曰继自今立政其惟克用常人盖佞人者其
言似忠信其行似方直然而规以售君之宠而肆其志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431-0159c.png
焉为其甚似而非也非至明莫之能察非至刚莫之能
胜故虽若颜子者孔子犹使远之常人者奉法循理忠
信而笃实终不以亡为有以虚为盈随其所用大小各
以见效至于无常之人虽巫医之贱不得为之为其变
乱善恶颠倒是非足以害上之政也今陛下欲尊宠孔子
之所远而弃忽周公之所用无乃非政化之美欤陛下
圣质高明绝出群臣之上群臣未有以望万分者故陛
下思得卓越不羁之士与之有为臣谓此辈独可藉其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431-0159d.png
精力收其智能驾驭而使之不可以为侍从亲近之臣
也臣恐日浸月长若此曹汇征墙进充满于朝廷则贤
人去正人逐其为患祸尚可以一二而言之哉伏愿陛
下观诗书之所任使周公孔子之所用舍无速于近功
小利则王道可成礼乐可兴伏惟留神察之不胜大幸
(熙宁元年六月上时/为右正言供谏职)
 
 宋名臣奏议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