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431-01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十七
            宋 赵汝愚 编
  君道门
   用人五
    上哲宗论为政之要在辨邪正之实
                梁 焘
臣闻人主之德莫大于知人朝廷之政无先于急贤德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431-0186b.png
以聪明为高而政以忠厚为本恭惟太皇太后陛下至
公至正明而有断皇帝陛下仁孝庄敬静渊疏通阅天
下之事日益多进天下之材日益广讲求祖宗治体日
益熟察见中外人情日益详然而聪明或有所遗而忠
厚未至于成者臣窃疑之或者圣心未加意于执要乎
今日为政之要在于辨邪正之实也唐李德裕有言曰
邪正相攻上惑主听正人呼邪人固为邪矣邪人亦呼
正人为邪人主何以辨之臣故曰在辨其实也所谓正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431-0186c.png
之实者能推公心以爱君忧国为计不附下不罔上乐
进善𩔖爱惜生灵临大节而忘其身事两宫而一其志
为陛下常求长久安宁之计近思自于左右宫庭之间
远虑至于夷夏海隅之际皆欲得其欢康宁无事上下
一意其为安静真切如此者是正人也此𩔖进则聪明
开广内外大安岂不为国家忠厚之福耶所谓邪之实
者缓公急私复仇报怨外阳为忠直内阴怀奸曲其言
似忠而其实欺罔也其气似敢而其实凶险也自谓介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431-0186d.png
特而其实朋党也自谓纯一而其实二三其德也贪禄
竞进猜忍倾夺专以伤害善良为谋而又附托权要出
死力为之鹰犬不惮不耻以肆其毒不恤国之忧危务
伸其志不惧上之悔患务行其言其为倾摇多端如此
者是邪人也此𩔖进则聪明眩惑内外大恐岂不为国
家忠厚之患耶今听其言而求其用心之微观其行而
考其处巳之端其向背之异有无之殊虽未能尽究而
亦可以槩见矣愿陛下自信素知之心而守之以定深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431-0187a.png
辨奸诈之说而断之以不疑斥其邪人以安正人正人
知所依归恃以无恐得以奋忠竭节毕身图报则朝廷
之理不难致也臣不胜惓惓纳忠之至
  贴黄臣向在言路得侍清光伏见陛下照物必尽
  其情伪而量有包容论政深达其义理而语有次
  序虽古之英主不能过也臣等累曾奏闻以谓邪
  正不可并用陛下深以为是知邪正之必相攻也
  今并用矣臣等又谓邪人在外正人在内则可治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431-0187b.png
  陛下亦以为是知邪人在内则害政也今邪人在
  内矣臣等又谓使邪人少正人多则可治陛下亦以
  为是知邪人之多则交相朋比损正人之道也今
  邪人多矣以在内众多之邪人与寡少之正人并
  用势自不敌岂能久安而终无忧悔乎柰何与前
  日之圣意不同耶必有奸人移惑圣意也如不悟
  则奸邪乘隙数数进计终至于成其祸此圣明所
  宜早辨勿为清衷它日之忧悔也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431-0187c.png
  贴黄陛下自御政以来选用可信之臣以忠孝报
  陛下之恩者今在朝廷不过数人群小怨嫌阴结
  为朋力谋排陷者不一日也其心欲尽去此数人
  则奸谋可行大奸有复来之望此数人者方以时
  事难守为忧孤立难安为惧若非陛下知其从来
  忘身忘家当怨去奸有爱君忧国之心力赐主张
  则岂能安全至于今日也在于今日之势尤为难
  立仰赖圣造终始主张也此数人者亦未足深惜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431-0187d.png
  但恐小人复兴攻击转多万一如此则为太皇太后陛
  下即日之悔为皇帝陛下他日之忧此可为大惧
  也愿圣明凝神深虑以杜其渐待其事起而后处
  则其势必强横难制纵终能制之忧劳亦巳深矣
  伏望圣慈每当进拟人材之际丁宁审问谨重开
  可使私邪渐少朋党自衰朝廷日有安静之望圣
  政日有清明之益此道既行可以缓忧矣小人奸
  言最是难辨盖其巧美似忠害善似直狠愎似敢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431-0188a.png
  诬罔似公人主听之一误则德业俱损若不早辨
  则终至忧患故圣人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自古
  人君以为戒圣明不可不察也(元祐六年十二月/上时为翰林学士)
    上哲宗论臣寮上殿不得差遣
               蔡 蹈
臣窃见朝廷近日引见上殿臣寮已蒙赐对退而俟命
十有七八不报而去臣伏思疏远小臣偶缘荐引乍瞻
天颜罔不震惧进对之际仓卒遗忘所不能免若其辞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431-0188b.png
貌不近柔佞而有鄙野之气就列之久会有变革且器
使之以观其能既而无所取材斥之未晚先王之时务
得人材虽侏儒聋瞆有司大修声蘧蒢蒙镠之用所谓
器而使之者也今朝廷方患人材乏少职事官员阙自
左右仆射而下以至寺监丞簿往往通摄无以充数今
其进既难则人材益见乏少因而自抑不敢以赐对为
望则远近相传士志畏怯不自劝勉殆非养才也诗曰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传曰量才而任官度德而定位又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431-0188c.png
曰与人不求备如此则下无遗才而朝无虚位矣官人
之盛虽成周不得过也惟陛下图之(绍圣三年三月上/时为监察御史)
    上徽宗论君子之道直而难合小人之言逊
     而易入       曾 肇
臣闻治天下在于正朝廷正朝廷在于辨邪正朝廷之
上邪正不分而欲有为于天下难矣盖正者君子邪者
小人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则君子
道长小人道消而朝廷尊天下治矣小人在上君子在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431-0188d.png
下小人在内君子在外则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朝廷不
得其尊天下不得而治矣君子小人之不并立犹冰炭
之不可同器凿枘之不能相入也何则君子所乡者公
正小人所乡者私邪也君子所知者远且大小人所知
者近且小也君子所趋者义小人所趋者利也君子所
守者一定而不可移小人则观望希合随时上下而未
尝一也是以君子之道常直而难合小人之言常逊而
易入自非明智不惑之君未有不屈彼而伸此者故以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431-0189a.png
尧之圣而曰畏巧言令色孔壬以舜之圣而曰堲谗说
以孔子之圣而曰远佞人善为国者必使君子小人两
得其所而不能相参然后君子有以御小人小人不能
害君子苟为朝廷之上忠佞并进贤不肖杂处则其于
图事揆策任贤使能取舍必有不同取舍不同则主听
惑主听惑则君子有时而屈小人有时而伸矣君子见
绌则君子之𩔖不得立小人见伸则小人之𩔖更相援
引充塞要路以是为非以白为黑蒙蔽欺罔无所不为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431-0189b.png
祸乱之源甚可畏也夫自昔为人君者岂乐屈君子伸
小人以启祸乱之源哉盖小人听其言则似辨任之事
则似材又能先意承志以逢人主之好奸言曲学以避
人主之恶浸淫滋蔓日渐月磨故能使人主甘心而不
悟也然则何以辨之亦在虚心正志以察之而巳昔者
舜禹共兜杂处尧朝尧能贤舜禹而退共兜故大治孔
子与季孟皆仕于鲁鲁公贤季孟而退孔子故大乱由
是观之君子小人岂能自消长哉在人主取舍何如尔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431-0189c.png
昔者刘向尝为汉元帝好儒而优游不断故向以谓执
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元帝不能用向言
而委政恭显汉室繇是而衰诸葛亮尝与蜀先主论
亲贤臣远小人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所
以倾颓君臣相勉卒成三分之业至如齐桓公任管仲
隰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竖貂易牙则身蒙其祸
为世大僇唐明皇用姚崇宋璟则有开元之治用李林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431-0189d.png
甫杨国忠则有天宝之乱一人之身而前后成败之效
如此然则邪正果可不辨哉臣故以为治天下在于正
朝廷正朝廷在于辨邪正惟陛下留神省察(元符三年/正月上时)
(为中书/舍人)
    上徽宗论惟材是用无系一偏
               曾 肇
臣窃观唐太宗初即位急于求治搜拔贤隽不以一途
故取魏徵于仇雠取马周于布衣取王圭杜淹韦挺于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431-0190a.png
流窜其馀罪亡俘虏之臣咸引在朝唯材是任卒赖其
助以成贞观之治及我太祖皇帝践祚之始亦以人材
为先方是时乘五代衰乱之馀太祖皇帝征伐四方粗
定天下制度典章尚多阙略又自郭周以后藩镇幕府
不得奏辟士大夫罕有资荫入官之门唯进士经学二
途而巳然岁取进士止三十人经学止五十人选举既
难不无滞材太宗知其然故在位二十馀年所擢士以
万计舍短取长不求其备一时草泽遗逸之人收拾略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431-0190b.png
尽本朝名臣多繇此出后世称诵以谓太宗明于治体
以天下为度非众人所及故能越去拘挛以牢笼豪杰
为国之用此诚不世出之英主后嗣所宜师法者也臣
伏见近岁以来内则台省清要外则藩府守将𩔖多阙
员或曰乏材而然臣谓古者不借材于异代无世而无
材患在用之不广尔用之不广则取人有限取人有限
则材者不必用用者不必材是以上之政事有旷废不
举之忧下之怀能抱器之士有郁塞不伸之叹此宜今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431-0190c.png
日之所留意也陛下临御以来锐于更化其所引拔固
巳不专一途然臣愚过计尚意左右之臣或未尽以皇
极大中之道启迪陛下于用人之际不能无方致陛下
励精求治之初有人材不足之虑伏望陛下远稽唐贞
观所以致治之繇近以太宗皇帝振举滞淹为法无惑
于浮言无系于一偏断自圣心唯材是用收其大者以
为栋梁柱石其小者亦足备榱桷扂楔之任庶于经营
清朝无施不宜以成治功以通众志岂独天下之幸实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431-0190d.png
社稷无疆之福也在易之泰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
亡得尚于中行盖当上下交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
时荒秽者包之冯河不中者用之远者不遗忘近者不
朋比如此故得尚于中行所以为盛在书之皇极曰无
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
正直如此故能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惟陛下留听毋
(元符三年/正月上)
    上徽宗乞示好恶明忠邪 龚 夬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431-0191a.png
臣闻好恶未明人迷所向忠邪未判众听必疑臣顷在
外服侧闻朝廷圣政日新远迩忻戴及被命诣阙又闻
进退人材皆出睿断此固甚盛之举也然而奸党既破
则彼将早夜为计以谋自安不可不察或遽于革面以
求自入或申执邪说以拒正论或妄称祸乱以动朝廷
或托言祖宗以迫人主或巧事贵戚或阴结左右大抵
奸人之情其计百出不可尽举其要则欲变乱是非浑
殽曲直以疑误朝廷将幸其既败复用巳去复留而巳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431-0191b.png
矣君子直道而行不为机变则必堕奸人之术内若然
则天下之治殆未可知也故必在朝廷洞判忠邪断而
行之若小不忍则害大政恭惟先皇帝聪明圣神临政
愿治臣昔蒙赐对亲被圣训勿为阿附以期自守今臣
不言则为上负厚恩下废所守朋奸罔上自取犯义之
罪惟陛下深察臣言以示好恶以明忠邪而陟降多士
使远近皆知进贤退奸之意将见天下鼓舞圣化太平
之治不难致也(元符三年三月上/时为殿中侍御史)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431-0191c.png
    上徽宗论任贤去邪在于果断
                陈师锡
臣闻尧舜禹稷之相遇其朝夕都俞劝戒不过于任贤
勿贰去邪勿疑盖为君之先务在此也夫知任贤而任
之之意不专贤不可得而任矣知去邪而迟疑不断虽
有去邪之意邪亦不可得而去矣昔齐桓公问管仲曰
吾欲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
其善者然非害霸也任贤而使小人间之害霸也又曰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431-0191d.png
郭何以亡管仲曰以其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
恶何以亡管仲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郭由
是亡由此言之人君不得任贤去邪之道大不可以王
小不可以霸守而不变将至于亡其能霸且王乎管仲
且犹知此况不为管仲者乎宋兴一百五十馀载矣号
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臣
窃尝考致治之本亦不过于开纳直言善御群臣贤必
进邪必退自明道中亲揽万机见政事之多僻知辅佐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431-0192a.png
之失职自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参副夏竦陈尧佐
范雍晏殊等一日皆罢去天下巳服其英断矣宝元之
初地震冬雷用谏官韩琦之言而宰相王随及同列陈
尧佐盛度韩亿石中立同时见黜尝用夏竦为枢密使
諌官欧阳修论其奸邪即日罢竦判河阳晏殊为宰相
諌官蔡襄言其不恤边事广置田宅即日出殊知颍州
其后不次擢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以致庆历嘉祐
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若仁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431-0192b.png
宗牵于偏听优柔不断台諌备位言不见用贤善不进
朋奸不去则安能飨四十有二年太平之福乎臣愿陛
下远思尧舜禹稷任贤去邪之道中采齐桓管仲善善
恶恶之戒近法仁祖纳諌御臣之意则太平之盛指日
可见伏望陛下留神省察(元符二年五月初/除殿中侍御史)
    上徽宗乞为政取人无熙丰元祐之间
                江公望
臣日者获迩清光亲承圣训以今日之治体当以继述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431-0192c.png
为先复赐宴间侧聆睿旨以今日朝廷而患元祐人为
多臣退而思之既持继述之论必牵于元祐之说此理
势之必至者也夫孝子之心莫不以继述为美哲庙固
孝于神考矣持继述之论牢不可破辅政非其人以媚
于巳为同忠于君为异一语不相合时政必目为流俗
一谈不相侔时事必指为横议借威柄以快私隙必以
乱君臣父子之名分以感动人主故元祐之臣投荒屏
裔为之一空所引阴险憸佞轻浮刻薄之小人内结中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431-0192d.png
贵以窥伺主意外生边事以持久禄位人力困竭国用
匮乏天下为之骚然泰陵不得尽继述之美大臣持论
不平之过也昔成周之时作兴人材化雨德风浸润披
拂菁菁有阿陵之养芃芃足薪槱之用一遭幽厉之祸
人才凋落至宣王中兴有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爱莫
助之之叹宣王知人才可以培植而生可以护养而成
若芑之新田菑亩培植护养有力故南征薄采而足用
也元祐人才皆出于熙宁元丰培养之馀遭绍圣窜逐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431-0193a.png
之后凋疏落漠所馀无几天假残息若有待焉陛下有
作万物兴睹雨露滂沛咸被湔洗不旋踵召寘禁近或
布在台省要藩便郡班班有之万无一生之人既获全
活百有十非之者一切俱原岂惟不失前日仕宦亹亹
焉有进擢之望人非木石岂敢不怀恩陛下不用则巳
用之则若臂之使指若手足之捍头目岂复有不应我
哉陛下持继述之论而以元祐人为多不过患其不为
使尔此正非所虑也陛下操利势持名器体乾刚之德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431-0193b.png
用皇极之道以临御天下以役使群物人臣结发辞亲
委质就仕既移所事事陛下岂有骜然不为使哉陛下
不迫其所难不强其所不能得欲同心协力遵奉神考
巳成之法度徐将讲求继述之美意与天下共享其利
尔昔齐桓释射钩之雠而管仲得以济其功晋文不宿
斩袪之怨而勃鞮得以成其名王圭魏徵易所事而不
以阴计为讳唐太宗用其直而卒成仁义之治神考于
元祐之臣其先非有射钩斩袪之雠阴计之隙也先帝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431-0193c.png
信仇人而黜之陛下黜仇人而用之用其隙犹足以济
治况非其隙而用之者乎其肯为陛下尽心也必矣陛
下若立元祐为题必有元丰绍圣为之对有对则争兴
争兴则党复立矣搢绅之祸何时巳也可不痛哉陛下
尝榜朝堂并布告天下以为政取人无彼时此时之间
损益惟时之所宜用舍惟义之所在又改元诏旨亦称
思建皇极嘉靖庶邦盖当端好恶以示人本中和而立
政皇天后土实闻此言陛下欲渝此言其如皇天后土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431-0193d.png
何论述事则一无所作述之而巳此诗所谓率由旧章
而闵子骞所谓仍旧贯何必改作者也论继志则治虽
不同同归于治而启之敬承禹道武王之卒其伐功者
也惟道是从岂泥于已陈之迹哉二帝常道也可则若
之否则稽之何常之有惟其不常是乃所以为常道也
伏望陛下以继述为大计以因时损益为尽美虽步骤
驰骋不越于神考法度之间皆足以为治是犹王良造
父之挟舆马驾御疾徐之节在我虽欲顿领而为之用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431-0194a.png
势亦不可得巳况非迫其所难而强其所不能也扬雄
曰御得其道天下狙诈咸作使御失其道天下狙诈咸
作敌治天下者审所御而巳能审所御虽狙诈且为之
使况不为狙诈者乎故有国者惟患人才之不多不患
多而不可用惟患不能用而巳陛下明谕群臣以朕之
所谓继述者如此朕之所以遇元祐之臣者如此咸勉
承圣训各务同心协力以成继述之美以保富贵安荣
朕于爵禄何所爱焉傥阳为公心阴结死党专立异论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431-0194b.png
务沮成法或怏怏非其君而骜不为使则明行诛斥以
戒在位朕于汝无愧汝负朕为多自速之祸也悔何及
焉先之以训诰之情申之以丁宁之义终之以恻怛之
意此周公所谓予不惠若兹多诰盖有不获免者矣如
是元祐之人惟患其不多继述之美无患其不尽天下
何患其不治也在陛下御之而已矣仁者善合人不仁
者善离人惟圣人能置人于其间是犹水火之不相能
也置鼎焉故能济烹饪之功成五味之和今宰相执政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431-0194c.png
侍从台諌陛下善置人焉虽水火之不相能也必有足
以济治者矣此尤不可不察也(建中靖国元年/上时为右司谏)
    上钦宗论用人太易   杨 时
臣闻书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
哉夫命有德讨有罪皆天也人君不得而私焉奉天而
已矣臣窃观陛下即位以来未三月更易宰辅凡八九
人大臣民之表古之天子礼貌之而厉其节者也其进
之也易故其去之也轻欲其自重而不苟难矣孟子曰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431-0194d.png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
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夫上自左右卿大夫之
言下逮庶人之议皆曰贤则用之可以无疑矣然犹察
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其考审岂不至矣夫汤之用人惟
巳由此道也昔季布为河东太守人有称其贤者文帝
召之欲以为御史大夫又言其使酒难近罢之季布曰
陛下以一人之誉召臣又以一人之毁去臣恐天下有
识者闻之有以窥陛下也若季布之为人固无足为陛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431-0195a.png
下道然其言有足取者臣恐陛下用人如此天下闻之
亦有以窥陛下也近见百司群吏有待次一二年者而
复除它人代之此近日嬖倖受贿赂而私请者之所为
前此无有也陛下欲尽循祖宗之法不可复用此例谨
之于始犹惧不终始之不谨后将若何臣伏望陛下重
惜名器无轻以授人一非其人则民受其弊乱之所由
生不可忽也仍愿听言而加察焉见贤而后用见不贤
而后去无容私焉奉天而巳天下幸甚(靖康元年二月/上时除右谏议)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431-0195b.png
(大/夫)
    上钦宗论用人太易    余应求
臣闻重爵位则多士劝谨用人则朝廷尊盖与之不重
则下轻上爵易于用人则去之必速此理之必然者近
者朝廷此弊尤甚末流至今未之能革陛下临御甫三
月矣凡用四宰相九执政列侍从者十馀人初不谨取
故去之每速近日除用尤为超躐有趣召未至而巳屡
迁者有未收功效而与峻职者有自下僚径为侍从者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431-0195c.png
有取其一言解褐为师儒者有一日差除至二十馀人
者其人之贤愚能否固未暇论然视爵位亦太轻矣用
人亦太易矣夫贤才之士有可不次用者如汤之于伊
尹高宗之于傅说不过一人而巳未闻当时百执事之
众皆然也方今名器冗滥而未清仕进侥倖而未抑诚
宜大有刬革以新初政乃复轻易如此臣窃惜之愿诏
执事特加详谨毋备具官僚毋超躐除授毋徇私爱毋
用非才使纶綍之下当人心而无烦言则朝廷尊而多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431-0195d.png
士劝政事修而夷狄服矣(靖康元年上时/为监察御史)
 
 
 
 
 
 
 宋名臣奏议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