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431-0477c.png

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二
宋 赵汝愚 编
天道门
灾异六
上英宗应诏论水灾 吕公著
臣闻水旱之灾虽圣人在上不能免也然圣人在上虽
有水旱而终不为害者遇灾而惧见异而修德夙夜自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431-0477d.png

世人君不知祸福无常而谓天命为已有不知人情可
畏而谓力可以制之灾害既作矣犹不自知其非也乃
引尧汤水旱以为比而不知畴咨自责之获终吉也故
人心不从天命不祐灾害不已怪异随之怪异不已伤
败随之由是观之水旱之灾不能使必无于世而其终
所以安危存亡者在惧与不惧耳伏惟陛下莅政以来
日孳孳于庶事然累岁旱潦人多疫疾又近者大雨为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431-0478a.png

将克巳自新以求天意然臣愚独以为此皆常事犹未
足以弭大灾也唯当兢兢业业以求已过自奉先养亲
以至于任官使人求贤纳諌爱民节用无不物物而思
之行所未行补其阙误以谢天心以顺人意则社稷幸
甚(治平二年上时为龙图/閤直学士判流内铨)
上英宗论星变 张方平
臣自到阙伏见陛下以垂象之变避正殿减膳降服恤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431-0478b.png

退就宫閤尤为忧劳至以圣躬为民祈请臣深惟陛下
以上圣之资自在藩邸其稽古好德令闻夙著于四方
继天纂统越今四年始初清明厉精求治然未尝有以
修明纪律震耀威灵以究治乱根本为议也前史推彗
星之占率以为除旧布新之象中外之因循久矣官失
其守事忘其旧纲目颓紊宪章隳弛天其或者傥将以
是为先先贤以为政譬之鼓瑟不调甚者必当解而更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431-0478c.png

其子曰吾每对见未尝闻经国远图唯平生常事非贻
厥孙谋之兆也及身而巳后嗣其殆乎后天下乱危果
如其言今夫万几庶政属在两府愿陛下以燕暇之时
就清闲之处延召执政之臣从容赐坐垂意访逮各使
悉心陈治道之要以陛下之明而参择其言举其可施
行者以兴敝举废为救时急务匪唯修人事抑以承天
意又比来灾眚间作率由阴沴夫阴也者臣道也妻道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431-0478d.png

可见而消复之道得矣唯陛下留神幸察(治平三年三/月上时为翰)
(林学士/承旨)
上神宗乞访四方雨水 司马光
臣窃见陛下近以久旱为灾命使遍祈岳渎靡神不举
精诚感通甘露降集诚中外之大庆然暑月暴雨多不
广远臣窃虑四方州县尚有未沾足之处王者以天下
为家无有远迩当视之如一不可使恻隐之心止于目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431-0479a.png

成可望怠于忧民凡内外臣寮有四方来者进对之际
皆乞访以彼中雨水多少苗稼如何榖价贵贱闾阎忧
乐互相参考以验虚实既可以开益陛下聪明日新盛
德又使远方百姓皆知陛下烛见幽远无所遗忽衔戴
上恩倾心归附又使州县之吏皆知陛下悯恤黎元留
心稼穑不敢自恃僻远残民害物陛下一发德音以收
此三善非独可以行之今日亦愿陛下永久行之诚天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431-0479b.png

上神宗论地震 钱 顗
臣伏以今月甲申至辛卯京师连日地震者五窃观人
事以考变异皆阴盛阳微之象也故易傅曰凡灾异所
生各以其政变之则除消之亦除古之王者或因天地
谴告则必责躬修德祇畏省惧思所以致之之咎务所
以改之之理日新庶政以荅天变故诗曰惟此文王小
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此之谓矣臣窃思国家以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431-0479c.png

蝗旱作孽终则秋霖为沴河北诸郡大河决溃地复震
裂庐舍摧塌人民压溺几以万数其馀百川涌溢天下
被水患者十有五六殊可骇愕虽春秋所记灾异未有
若此之甚也陛下临御未久精心万几以至德深仁爱
育元元躬有日昃之劳而无暇豫之乐然犹嘉气尚凝
阴阳缪盭岂庙堂之燮理有非其人乎天下郡县刑狱
有所冤滥者乎深宫之中女谒有过盛者乎左右近习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431-0479d.png

奸臣有潜怀不顺者乎谗人昌而下情有不通者乎土
木盛而兴不急之役者乎号令数易而赏罚有所不当
者乎赋役重困而民心有所愁叹者乎水灾地震二者
应验尤急岂非阴盛阳微之极也伏望陛下深思远虑
以杜未萌陛下无谓尧汤水旱为天数也日月之食为
三辰之行也彼箕子之陈洪范刘向之传五行皆非空
言也要在应之以诚感之以德宋景公小国之诸侯耳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431-0480a.png

忽之哉臣愿陛下询求至言矫革前弊密推至诚以应
天变何灾之不除何福之不至也臣叨居言职不敢缄
默(熙宁元年七月上时/为殿中侍御史里行)
上神宗论水灾地震 郑 獬
臣窃见去岁自京师西南至于海隅地皆震今岁自京
师而北至于朔方又大震迄今不已城郭陷入地民庐
悉摧仆长河决溢灌深冀间兹岂细故哉震者阴盛而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431-0480b.png

似可究其涯略汉和帝永元二年郡国十三震说者谓
窦太后由房闼而制天下今二宫非窦氏之比则不为
宫闱发也建光元年郡国三十五震或地裂坏城郭说
者谓中常侍江京樊丰擅天子权今内省非江京樊丰
之比则不为寺人发也晋元帝太兴元年震说者谓王
敦拥兵陵上哀帝兴宁二年震说者谓桓温跋扈颛朝
今大臣非王敦桓温之比则不为执政者发也是数者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431-0480c.png

溪蛮反晋成帝时象州震而苏峻乱近者仁宗时忻代
间大震而元昊不庭用此以较之则非兵而何臣之所
忧不在河北而在陕西何者河北虽被灾而南方大稔
流离之民相携而南亦可以就榖此惟烦朝廷戒敕所
在务为存恤不令馁死于草莽则无虑矣至于陕西则
自城绥州以来至今两议不决首尾一年凡自京师所
饷缣金已费四百万至于发卒乘器甲转刍粮杂出于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431-0480d.png

人争何事耶虽得一绥州而所费如此其利害亦概可
见矣事不早决何止于此则将见国力殚于内民财屈
于外怨讟并起奸人摇足其将奈何此不可不深虑也
如闻羌人率其蝼蚁之众窥我境上料其裹粮蓄牧必
未能久驻迨将遁矣然而数出兵而无所攻取者此所
以困我也彼来则我不可不应兵马既发粮刍既集彼
复解而去异时则又来使我奔走为备之不暇此正堕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431-0481a.png

彼无所得而退我无所失而守若是者彼来虽多而我
备有馀也夫世之治久而之乱不过百年世之乱久而
之治亦不过百年此大势也本朝艺祖自平定四方已
来将百年矣治乱之际正在陛下臣以为治今之难难
于祖宗之时何则自安史之乱至五代之末四方之彊
诸侯已死其立者皆孱子弱孙势与数俱穷故太祖太
宗一起而扫刈之若草菅然易于为力也至于真宗仁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431-0481b.png

下治亦甚易也今陛下非开基之日过已盛之时万一
浸以衰弊此所以难于为力而甚于祖宗之时也则岂
得不深思远虑讲求所以致治之术乃欲以玩夷狄取
武功苟有差跌则遂成衰乱之势可不谨哉如羌人引
众而遁则陛下断之正论早与通好涵养生灵俾之安
处则天灾自息虽日有震摇亦不能以胜我矣(熙宁元/年七月)
(恩冀州河决水灾又河北州军地大震自秋距冬沿边/尤甚至有声如雷移时累刻不止獬八月上此奏时为)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431-0481c.png

上神宗论淫雨地震 吕公著
臣伏见夏秋之交淫雨为沴乃甲申地震京师天威不
远谴告甚明此诚陛下抑畏脩省之时也臣窃考自昔
人君每有变异或因恐惧而致福或以简诬而致败盖
古之王者知祸福无不自已故侧身修行以求消复则
天之应也敏若影响此所谓恐惧以致福者也至于后
世乃以为天地灾眚皆有常数或专修外事或归过于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431-0481d.png

恭惟陛下以圣德在位将兴太平然而灾害重仍殆有
以警惧陛下臣愚以为必须历考庶事正所未正则灾
可转而为福书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言至诚之道修
于已则足以感人神也又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君能
感人然后可以动天也盖人之情伪最为难知上虽以
至诚待下犹恐有不应者是以古之王者临朝接物莫
不以此为大务故众多之臣皆思尽诚以应之而不敢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431-0482a.png

间如此而天意弗豫变异不消者未之有也在易之咸
曰君子以虚受人夫众人之言不一而至当之论难见
君子者能不自用而考合天下之公议犹恐未能尽天
下之善也然而论议者固有其言不正而可喜其理似
是而实非者不幸而先入之则后虽有至当之论亦难
于必受也是以古之王者去偏听独任之弊而不主先
入之语故能虑无遗策而不为邪说所乱昔颜渊问为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431-0482b.png

不合于君则其势必久而愈亲贤者之在君侧也直言
正行惟恐不合于义则其势必久而愈疏此孔子所以
欲远之也书曰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言
天子者臣下所禀命不常其德则人无所措手足是以
古之王者思为可久之德而事不轻发方其令之未出
也无所不谨则令之既出也无所不行书曰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幽明夫以尧舜之聪明其于群臣之能否必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431-0482c.png

不可遽见若徒以一事之得失一人之毁誉不待乎久
不究其他因以定臣之贤不肖而进退之则所处未必
尽当所处未当则复有更易更易既多则人怀苟且之
心而世无安治之实矣昔商宗遭鼎雉之异而祖巳训
诸王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夫灾变之来固不虚发而天
意所指盖亦难知惟王者能因事修饬以答明戒则精
祲之交安有不达然自汉儒以来言灾异者始穿凿经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431-0482d.png

所为起则得不违天心乎臣是以窃慕祖巳之义不敢
为汉臣之说伏望陛下省留圣意未行者勉而行之既
行者勉而终之则天下幸甚(熙宁元年七月上时/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上神宗论灾变而非时数 富 弼
臣伏见近岁以来灾异频数天文变于上地理震于下
人情恐惧物论纷纭臣被诏至都复用为相虽蒙给假
治疾未遑朝见而坐于私室如在冰渊况蒙累遣使臣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431-0483a.png

有说者不近正道臣甚忧之比俟入见日面具开陈又
恐差缓盖救患不可不急施惠不可后时臣夙夜揣摩
事无大于此者今遽以狂瞽上渎冕旒切望圣慈更赐
裁择伏闻陛下自始即位躬亲万几每有凶灾忧形玉
色孜孜询访以求闻失此真得修讲朝政荅谢天谴之
道也然臣窃知累有人奏请凡百灾变皆系时数不由
人事者不知有之乎若诚有之此乃奸人谄佞之说上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431-0483b.png

纳又虑奸人口才捷给能以甘辞致陛下或时信之信
则恤灾救患荅谢天谴之意有时而怠怠则亏陛下之
德损陛下之政不为宗社生民之福无甚于此焉臣上
所云天变地震此天下皆知之皆见之大可惧者也昔
仲尼作春秋不书祥瑞而独书灾异者盖欲以警戒人
君使恐惧修德以应天地之变不闻以灾异归之于时
数也至西汉董仲舒傅仲尼春秋之学对武帝策曰臣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431-0483c.png

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
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为西汉群儒之首所陈灾
异谓尽由朝政而致岂虚语哉亦不闻以灾害怪异归
之于时数也夫上天之变幽眇高邈下民或有不见而
不知者若数路地震之异河北特甚则人皆见之而亲
被其害不可讳也因而人民流散舍弃坟墓骨肉而适
他土去如鸟兽茫茫不知所止饿冻病疾死于道路者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431-0483d.png

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独得圣人
之道为最深而劝梁惠王专尚仁政不可罪岁是亦足
以为后世法陛下宜深信而行之可以回灾异为嘉祥
变祸患为纯嘏致宗社生民之福岂有穷也其奸人亏
德损政谄佞不正之语必不可令眩惑于其间也又臣
少时读书颇尝探寻天人之理窃怪有唐韩愈柳宗元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431-0484a.png

极既判遂生两仪形而上者曰天形而下者曰地天地
之间盖载者曰万物万物至众不出乎动与植而已植
物不灵不能有所运用造作惟动物为有命比植物为
灵然亦未能为善恶知喜怒独夫人又动而有灵者也
可以为善可以为恶者是人人自为者也自为善自为
恶者皆小焉天地亦随而应之以祸以福故书曰作善
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作善之家必有馀庆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431-0484b.png

夫所谓可以喜可以怒者非人人之喜怒也天下人之
喜怒也天下人之喜怒实系乎帝王之所为而然也帝
王所为之政和则天下人喜人喜则其心亦和和气既
生充于上下天地自然以和气应之天地气和则阴阳
顺百榖成衣食自丰夭横不作故民跻富寿常怀乐康
虽欲使之为乱而叛去必不可得也若帝王之政不和
则天下之人不喜不喜则悲愁怨怒心亦不和不和之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431-0484c.png

阴阳不顺百榖不成衣食不丰夭横并作故民皆穷困
离散父母兄弟妻子不能相保其不思为乱而叛去者
未之有也天下之喜怒所以能感动天地致祸于国家
如此之可必者何也本缘天地万物通是一气所生无
有纤间惟是气之清者为天气之浊者为地清浊之馀
气散于天地之间是为万物万物之最灵者为人以此
观之天地万物同为一𩔖则最灵之人岂不能以众喜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431-0484d.png

圣以万物中独以人配天地谓之三才是知人者与天
地本同而末异体均而气通不可轻视虚用之也为帝
王者宜先以仁政调和人心使之安乐自固而不叛去
以为国家永永之福舍此而望天地顺成天下无事决
不可得也尚书洪范九畴八曰庶徵谓人君行肃乂哲
谋圣五善道则雨旸燠寒风五气时而为其休徵乃百
榖用成俊民用章家用平康也人君行狂僭豫急蒙五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431-0485a.png

成俊民用微家用不宁也夫雨旸燠寒风虽先后说之
实则一也然而可以为休可以为咎者只系乎人君为
善为恶而遂分也洪范者二帝三王所行之常道也后
之君人者当信而师尚之不可谓陈迹不信用也信之
则为福不信则为祸书又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
民听又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夫
天本无心无耳目亦无喜怒爱威作书者假视听聪明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431-0485b.png

天地人本是一气善恶动静必然相应合若符契间不
容发无谓天人形体隔绝至远便谓两不相干而不以
为信也气既相贯气动则应人有喜怒天应如响亦犹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其气眇然人不可得而见惟
以葭灰验之无不刻期以应天下人喜怒之气能感动
天地之气亦皆刻期而应也是故治天下者直宜以仁
政悦民心和民气使其气自通于天地日星山泽又皆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431-0485c.png

恶助其自然之气降福降祸岂不尤速耶岂不尤可惧
耶以此益见天地灾变不可尽归之于时数而不修人
事以应之然可以归之时数者故时亦有焉独尧水汤
旱是也夫尧汤之为君必不使人心有不和之气以感
动天地而致其水旱也盖尧汤大圣人其佐亦贤上下
协心戮力无一夫不获无一物失所故其水旱不得已
可以归之于时数也然虽有水旱之灾而不闻有重役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431-0485d.png

道之人惟闻常有九年之蓄民无菜色而天下奉尧汤
亦如无水旱之时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人心熙熙
和气不减乃是虽遭水旱而民不被其害国不忧其危
也自秦汉以降则不然凡有灾变怪异皆由时君世主
不能举直错枉用贤退不肖复有不能行善道施仁政
悦民心和民气此其以人事致天地灾异必然之理也
必不可归之于时数也灾异既作又不能恐惧修省行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431-0486a.png

弟奔逃播徙不能相保守往往君自君臣自臣民自民
不相为恤而不加救拯民既如此被其害而不悲愁怨
怒以思为乱者鲜矣民既怨怒思乱而国不危者又鲜
矣彼既上下乖戾不能同心协力以致灾变害民而危
亡其国乃妄欲比尧汤水旱以已之所致灾异归于时
数是欺天欺民之甚也胡可信耶夫地者至大至厚至
静不可动摇之物也古今固亦有震动之时随其所震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431-0486b.png

不一有日或十数震者也又不一日而止有至今踰半
年尚震而未止者也是岂不为大灾害耶大怪异耶此
陛下正当穷究致震之由推至诚行至德思所以厌塞
其变以谢天之谴告焉不然则恐董仲舒所谓败伤乃
至者必将不能免也陛下即位未久而天下但闻圣德
勤俭恭孝不闻有过此变非由陛下而致然陛下若不
为祖宗任其事则天地之变谁复可以任之哉陛下既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431-0486c.png

道思与天地合其德而济之以不懈使天下皆知陛下
恐惧修省视民如伤悦其心和其气则天地之气亦和
而应之苟如此何患灾异之不息人民之不安乎其奸
人谋身害国罪在杀无赦其所说愿陛下绝之不复留
于心术而稍有所惑其为宗社之福邦家之庆必不出
乎此也若陛下万一惑其所说以灾异归于时数而圣
怀坦然不以为惧有司之不职者不加择政事之不平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431-0486d.png

怨而不喜则阴阳之气何由而和天地之变何由而息
也大凡奸佞之人阿谀巧诈善移人主之意其说虽目
前可喜而终无益于世其大指已达者不过欲持身固
禄未达者不过欲希进厚已而都不以生灵祸福国家
安危为念也是可谓大忍人也大奸邪也夫违天贼民
背公弃理臣故曰罪在杀者也此须陛下详观其语熟
察其意复以其人前后所为而参考之则邪正自见必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431-0487a.png

天表而不避忤犯辄敢恳恳如此之切者何哉盖观今
灾变不与常等实恐奸人以脂韦善柔之说移陛下忧
劳之志安陛下克责之心而致陛下不专心于救患恤
灾以误陛下至大之事也惟圣慈深赐裁察非臣之幸
乃天下之幸宗庙社稷之幸
贴黄臣以此奏词颇繁多然以诚激于中惟恐陛
下未赐信察臣所以务尽犬马之志故不觉词之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431-0487b.png

伏望陛下万几之馀时赐一览必亦粗有裨益如
陛下未以为狂妄之罪即臣方敢更以管穴之见
仰尘天听也(熙宁元年十二月弼既拜相以足疾/未能入见有于上前言灾异皆天数)
(非人事得失所致者弼闻之叹曰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去乱亡无几矣此必奸)
(臣欲进邪说故先导上以无所畏使辅弼諌诤/之臣无所复施吾不可以不速救即上此疏)
上神宗乞以无灾为惧 孙 觉
臣窃见朝廷自今岁以来四方有年大河北流二边不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431-0487c.png

补弊于万事之先故上天报之以德而动如圣意发祥
荐祉皇子挺生此固宗社无穷之休朝廷莫大之福然
臣窃闻楚庄王天不见妖地不出孽则祷于山川曰天
其忘余欤此能求过于天安不忘危故能成霸功臣观
朝廷之上未可谓皆贤四方幽隐未可谓无事号令施
为未可谓尽当北狄西羌未可谓受赐鳏寡孤独未可
谓有养陛下中天地而立尽有四海之广治教政刑粗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431-0487d.png

食渴者易为饮欤人情既尔天意亦犹是耶恐谄谀之
人进容悦之论浅闻之士伐太平之功陛下如信而矜
之则臣忧天幸不可以为常祸故多藏于隐微而发于
人之所忽也伏愿陛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日新盛德
而勤俭过于平时损宴游啬浮费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若楚庄无灾以为戒惧垂法后嗣傅之无穷则华夷蛮
貊草木昆虫莫不幸甚臣不胜惓惓(熙宁二年十一月/上时为右正言供)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431-0488a.png

上神宗论华州山变 吕大防
臣今月某日中使冯宗道至伏奉圣旨令臣照管山摧
处见存人户以次存恤施行次第间奏讫臣累日以来
伏思圣虑深远忧及远民以致疲病矜寡皆有恩意虽
尧舜用心宜不过此然臣之愚忠有私忧者三过计者
一辄敢条列如左
一山变之地当谷起岭山高者五十馀步臣谨按十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431-0488b.png

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水之
为患至于怀襄而山之倾摧固亦其理然诗人犹
以为大变哀其时人不惩其祸今不震电而惊不
因水而摧不圮于其下而徙之于远岸之高者不
止于为谷谷之深者不止于为陵方之诗人所纪
尤为奇怪唐世亦有新丰赤水山阜移涌之变方
武氏僭乱固不足论方今圣治日新厉精庶政灾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431-0488c.png

一山变之地有大石自立高四丈周一百七十馀尺
臣谨按汉昭帝时泰山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
四十八围说者以为石阴𩔖小人特起之象观今
之变则过于前史所载此臣所以私忧者二也
一数年以来人情汹汹皆言有阳九之会臣谨按班
固历志所述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推
数者取以为据臣以为天命难知孔子罕言固非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431-0488d.png

谓之必有窃恐奸猾小人乘此天地之变人情不
安之际狂图妄作侥倖万一此臣之所私忧者三
也
一三路京东人情豪悍最宜防备臣伏睹三路缘边
则有城池兵械作可恃之具至于内地州郡守具
素堕将帅之臣未至选择三路京东守臣密付方
略以备戎狄为名令葺治城池讲葺守备其州县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431-0489a.png

奸猾好乱之人无所窥其隙万一如有缓急亦吾
有以待其变矣此臣之所过计者一也
右谨具如前臣伏闻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此先王之所
以兴也我生不有命在天此后王之所以坏也太戊有
桑谷之祥其书曰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太戊赞
于伊陟作伊陟原命高宗有鼎雉之异其书曰惟先格
王正厥事桑谷共生飞鸟之集未为大异然君臣相劝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431-0489b.png

道当如此乎伏惟圣神昭鉴洞察古今不待瞽狂之言
乃极事理之要惟乞仰承天威俯酌时变为社稷至计
天下幸甚
贴黄守帅之臣早望精择须藉忠义敦朴任重致
远之人乃可以消患于未然至如轻俊之人目前
敏给似可任使缓急必不得力伏望圣慈深察
又贴黄三路内地州军守备惟陕西最为不讲伏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431-0489c.png

地小丰春初可以兴役
又贴黄去岁庆州叛卒散亡之党才数百人并逃
匿山林未尝干犯城邑其内地州郡已各惊扰失
措即知守备素不修矣(熙宁五年九月丙寅少华/山前阜显谷岭摧陷其下)
(平地东西五里南北十里溃散濆裂涌起堆阜各/高数丈长若堤岸至陷民居六社凡数百户林木)
(庐舍亦无存者邻近并山之民言比年以来谷上/常有云气每当风雨即隐有声是夜初昏略无风)
(雨忽于山上云雾起有声渐大地遂震动不/及食顷即有此变大防因上此奏时知华州)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431-0489d.png

(熙宁八年十月十二日诏曰朕以寡薄猥/承先帝末命获奉宗庙顾德弗𩔖不足仰)
(当天心比年以来灾异数见山奔地震旱/暵相仍今彗出东方变尤大者内惟浅昧)
(敢不惧焉已避正殿减常膳虑未足以祇/天戒应中外臣僚并许直言朝政阙失朕)
(将虚心以改庶/以消天之变焉)
臣伏念向缘衰疾加之年已及格不能奔走职事遂求
致政伏蒙圣慈俯从愚恳退处衡茅之下杜门自守屏
绝私务朝夕待尽而已近日忽闻特宣大赦出于非常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431-0490a.png

欢呼鼓舞喧于道路声彻幽远推是而往则天下之人
无不感动矣臣伏览赦诏二文始以彗星东出昭示谴
告陛下仰观天变恐惧疚怀浚发德音恩霈寰海臣固
知一出圣断必无左右之助也臣再详陛下手诏乃陛
下亲笔非学士所作以至比年灾异如山摧地震旱蝗
之𩔖前后包括一一归咎于已辞旨哀痛深切明白忠
义之士读之莫不感泣而又避正殿减常膳设斋醮屏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431-0490b.png

矣所以上天降鉴知陛下发于至诚故星变不旋踵而
灭臣温衣饱食坐享安佚灾祸之至殊无干及一见圣
诏骤发即日感动天地谴异消伏速如影响臣尚能踊
跃欣蹈不知纪极彼天下之人身被灾害家罹荼毒流
落破散不能相保者其为欢喜感戴当何如也人心既
喜和气充塞则天意不得不早回天灾不得不遄息此
理固然也臣窃知去年久旱陛下曾降手诏许臣寮上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431-0490c.png

圣德遽成反汗于是天下大失所望臣近于三月中仰
荅圣问略曾引及今天变益大诏命益切陛下万必不
复蹈前车之误况云朝政阙失朕将虚心以改此足见
圣意畏天爱民其已至矣然臣窃闻外议皆云天下弊
病甚众官家多应不知人人咸愿条列达于天听冀幸
有所刬革尔已大发圣诏许其开陈忠愤者必能不避
诛戮仰竭肝胆悉以上闻也臣愿陛下尽取群奏不遗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431-0490d.png

力赐施行践虚心以改之辞应天文尤大之变使泽及
普率急若置邮则人心悦天道顺天人相应立致和平
国家享无疆之休者正在此时也岂复有灾眚出见而
上骇圣虑哉万一奸诈互入宸听少惑俾夫忠告为妄
说恩诏为空文利泽不出于上人心复愁于下则天将
曰是以虚辞荅我迄无实效必回今日之喜为异日之
怒灾变之作当又甚于前日之彗者矣但以近事證之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431-0491a.png

为宗庙社稷生灵之计不胜天下大幸
手剳子
臣未致仕前虽有旧疾筋力粗可驱策尚不能从官今
致仕已数年衰老益甚退伏草野未尝与人相接荣辱
祸福都不干预而辄敢以狂瞽之说妄陈天听者实见
陛下仰观星变恐惧修省若不自容也又闻天下生民
穷困已甚无所伸诉恐成啸聚为腹心之患也亦虑手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431-0491b.png

顾身之老病而彊作此奏庶几有所补助而报陛下大
恩之万一也缘臣閒居终日与野老相见民间弊病盈
塞耳目皆是实事然所说者尚未尽一二伏乞圣慈略
赐省鉴而少留圣意焉臣又辄敢烦陛下亲阅群奏者
若委臣寮置局必恐不能上体圣意忧劳之切群奏中
利害有所不尽亦恐所委臣寮更存顾望尚或隐蔽或
陈巧说妄有沮难则误圣君畏天爱民不吝改悔之意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431-0491c.png

(熙宁八年十月乙未彗出轸丁酉太/史以闻弼上此奏时以使相致仕)
上神宗答诏论彗星 吕公著
臣伏睹今月十三日诏书许中外臣寮直言朝政阙失
者臣世受国厚恩陛下莅政之初首被选擢自外藩召
入翰林故在左右日口陈手奏数进愚忠颇蒙采纳今
虽散处闲外其于爱君忧国惓惓之心未尝敢忘伏见
陛下祗畏天戒焦劳恳恻实天下幸甚臣闻晏子曰天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431-0491d.png

动威固不虚发意者陛下之仁恩德泽犹未布于天下
而政令施设所以厉民者众乎何其谴告之明也陛下
既有恐惧修省之言必当有除秽布新之实然后可以
应天动民消伏变异伏惟陛下留神幸察臣窃观陛下
自即位以来早朝晏罢励精庶务其规模盖宏远矣固
将致尧舜三代之治以光太祖之业岂特区区守文之
主哉然临朝愿治为日已久在廷之士益乖戾而不和
卷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0431-0492a.png

外则郡县烦扰民不安业畎亩愁叹上干和气携老挈
幼流离道路官仓库廪所在阙乏又无以广赈济至于
骨肉相食转死于沟壑者多矣上下相蒙左右前后莫
敢正言者陛下有欲治之心而无致治之实者何哉殆
任事之臣负陛下之高志也何以言之邪正贤不肖盖
素定也今则不然前日举之以为天下之至贤后日逐
之以为天下之极恶前后纷纷玷黩圣虑者盖不一矣
卷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0431-0492b.png

可知也陛下独不察乎况如一二人者方其未进用之
前天下固知其奸邪小人也但取其一时附会故极力
推进此所以终累陛下则哲之明者也自昔人君委任
而责成者盖有之矣如齐之桓公是也为其劳于求贤
而逸于任使也今则不然水旱不时人民困乏则无以
分陛下之焦劳戎狄桀骜疆场有事则陛下不免于旰
食又况加之以天变地震之异乎未见陛下任人之得
卷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0431-0492c.png

也子产之为政也一年而舆人诵之曰孰杀子产吾其
与之三年又诵之曰子产而死谁其嗣之今陛下垂拱
仰成七年于兹矣舆人之诵亦未异于七年之前也陛
下虽虑亦及此而终未幡然者殆左右之臣蒙蔽陛下
使天下之事不得闻也臣伏思陛下自即尊位以来上
奉两宫仁孝笃至下逮诸王累朝贵主无不极于恩礼
春秋方富而无声色之过孝友恭俭发自天性宫中之
卷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0431-0492d.png

出令治乱在所任故皋陶戒舜曰在知人在安民愿陛
下以知人安民为先除秽布新以答天戒则转灾为福
不旋踵而应矣臣昨在朝廷尝蒙访逮当时议者谓祖
宗制度不可少变朝廷用人必循资级臣固曰不然何
则兴治补弊者乃人主之先务任贤使能亦不宜专较
岁月但一出于至公当则可尔臣今所言亦非谓今日
法令皆不可行也陛下诚能开广聪明延纳正直公听
卷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0431-0493a.png

损之苟为非便不为已行而惮改言有可取不以异议
而见废如此则不劳陛下神明不惊众人耳目而庶事
条理百姓安定然后可以足兵食御外侮矣臣伏自去
国六年未尝有一言仰达圣聪至于私居接人亦未尝
轻议时政今日所以辄进愚悃者诚恐陛下不于此时
感悟则后日虽欲改为非奇谋高策亦未易为也(熙宁/八年)
(十月上时提举中太子宫公著谓陛下垂拱仰成比年/于兹者盖自熙宁二年二月以后王安石始执政也)
卷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0431-0493b.png

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