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431-0882c.png

宋名臣奏议卷七十四
宋 赵汝愚 编
百官门
致仕
上仁宗论以礼法待君子 吴 奎
臣伏以国家谨礼法以维君子明威罚以御小人君子
所顾者礼法也小人所畏者威罚也繇文武二选为士
卷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431-0882d.png

而轻爵禄也七十而致仕载之礼经臣下引年而自陈
分之常也君上推恩而固留权之至也自三代以来虽
衰微之世未有不谨斯礼以塞贪冒耸廉隅也近者光
禄卿勾希仲吏部郎中直昭文馆陆轸等并以年高特
与分司初欲风动群伦而在位殊未有引去者乞早以
臣前所奏施行(皇祐三年四月/上时知諌院)
上英宗乞许张昪程戡致仕 赵 瞻
卷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431-0883a.png

书传据援历代所尚至若田千秋乘小车入殿蔡义用
两吏持行斯汉史所最著者焉然于武昭之朝遇臣诚
厚而若千秋及义则后世终不称此为贤盖于进退之
分有所阙然也陛下自即大位已再周星将相大臣无
不获礼如张昪程戡屡上章疏情皆恳到谏臣台司亦
尝论列陛下皆未听从此乃复见大汉之盛事矣然圣
君之恩遇为已厚矣二臣之诚礼为已备矣天下臣子
卷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431-0883b.png

之非欲用之盖欲用名位宠禄以荣之尔曩者戡昪扬
历事任幸著声迹帅府宪台风望甚壮国家得人足备
书录今乃于筋力衰朽之时当内外将相之任未即引
退岂无虚旷使天下士大夫之论不以为是本欲荣之
终为陷辱是陛下待贤者之意未深而为老成之惠非
至也今之臣僚上书求去或亦聊塞物议未能尽是本
心士论之疑谁可晓也然则陛下独有推恩之美而戡
卷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431-0883c.png

目之谤遂其勤请成其令名实亦戡昪之幸莫大于此
(治平二年六月/上时为侍御史)
上神宗乞致仕官给四分俸钱 吕公著
臣窃以古之仕者七十而致仕虽有不得谢者然年至
而去实礼之常制盖当其壮也既竭勤瘁以任其事故
及其老也则使之优逸以终其身此君上之至恩而臣
下之极荣也然自本朝以来凡致仕者虽例改官资或
卷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431-0883d.png

其精神筋力不足以任职则或至于蠹政而害民故著
令应年及而不退者自知州以下皆降为监当然比年
以来致仕者亦不加多矣昔为守倅而今釐务虽至愚
之人岂不以为辱然所以被辱而不去者亦由朝廷立
法有以致之何则古之为士者终身食其地今之致政
者即日夺其廪古之仕者不出乡里今则有奔走南北
之劳古之仕者常处其职今则有罢官待次之费故自
卷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431-0884a.png

妻子不免冻馁是以虽廉洁之士犹或隐忍而不能去
议者不推其本则曰此皆无耻之人宜思所以重辱之
此朝廷之恩所以愈薄而臣下之节所以益坏也臣愚
欲乞应文武官致仕非因过犯及因体量者并依外任
官例与给四分俸钱岁时州郡量致酒粟之问如此则
自非无耻之甚者莫不感抱恩德而争自引去矣朝廷
优之如此而犹不能去则虽重辱之亦不为甚过也或
卷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431-0884b.png

议正为年及而不退者彼若年及而不退则其禄故未
尝绝如自此人多引去则今之去而受禄者乃向之不
去而居官者也臣所论者其实国无所费而足以全遇
下之恩臣无重辱而足以去瘝官之弊伏惟陛下方以
至仁厚德风化天下则于优养耆老固所先务伏乞详
酌施行(熙宁二年上时/为翰林学士)
上神宗乞致仕 范 镇
卷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431-0884c.png

可去者二不敢不陈臣言青苗不见听一可去荐苏轼
孔文仲不见用二可去负二可去重之以多病早衰其
可以已乎今有人言献忠与献佞孰是必曰献忠是纳
谏与拒谏孰是必曰纳谏是苏轼孔文仲可谓献忠矣
陛下拒而不纳必有献佞以误陛下者不可不察也若
李定避持服遂不认母是坏人伦逆天理者而欲以为
御史御史台为之罢陈荐舍人院为之罢宋敏求罢李
卷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431-0884d.png

造边事败则置而不问反为之罪帅臣李师中及御史
一言苏轼则下七路捃摭其过孔文仲则遣之归任以
此二人况彼二人以彼事理观此事理孰是孰非孰得
孰失陛下聪明之主其可以逃圣鉴乎惟审思而熟
计之朝廷所恃者赏罚而赏罚如此如天下何如宗
庙社稷何至于言青苗则曰有效矣夫所谓见效者
岂非岁得缗钱数十百万乎数十百万者非出于天
卷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431-0885a.png

巳则数岁之后将如之何民犹鱼也财犹水也水深则
鱼活财裕则民有生意养民而尽其财譬犹养鱼而欲
竭其水也今之官但能多散青苗急其期会者则有自
知县擢为转运判官擢为提点刑狱急进侥倖之人岂
复顾陛下百姓乎但知趋赏尔臣恐陛下百姓相濡于
涸辙中矣陛下有纳諌之资大臣进拒諌之计陛下有
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臣职献替此时而无一言
卷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431-0885b.png

然臣尝以忠事仁皇帝仁皇帝不赐之死才听解言职
而巳以礼事英皇帝英皇帝不加之罪才令补畿郡而
巳不以所事二帝之心而事陛下是臣自弃于世也臣
为此章欲上而中止者数矣既而自谓曰今而后归伏
田闾虽有忠言嘉谋不复得闻朝廷矣所以上之决然
不疑惟陛下裁赦乞早赐除臣一致仕(熙宁三年十二月/上时为翰林学士)
上神宗乞致仕 吕 诲
卷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431-0885c.png

有逆顺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后先妄投汤剂率任情意差
之指下祸延四支寖成风痹遂难行步非秖惮偏辟之
苦又将虞心腹之变势巳及此为之柰何虽臣一身之
微固未足惜其如九族之托良以为忧是思逃禄以偷
生不俟引年而还政(熙宁四年五月上时王安石方用/事更变祖宗法度诲屡諌不从病)
(中上此奏盖以身疾喻/朝政也后七日诲卒)
上神宗论旧臣多求退 杨 绘
卷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431-0885d.png

疏言自古以来及圣朝故事年虽高但视听心虑苟未
昏错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留止优以禄
秩不听其去以明人君优贤贵老之道也礼曰大夫七
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及引诗云虽无老
成人尚有典刑此言老成人重于典刑不可不惜而留
也臣窃谓孔戣年巳七十致仕得请愈犹以老成可惜
而留之则近日老旧之臣年未及七十而坚求休退者
卷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431-0886a.png

致仕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富弼年六十有八被劾
后归养疾司马光王陶始踰五十虽皆未致仕而得闲
散地虽彼数臣自以知止足为高节臣所疑何独近来
高者之多乎唐大中时吏部侍郎孔温业求外迁宰相
白敏中顾同列曰吾等可少警孔吏部不乐居朝矣彼
白敏中一庸相也尚能以贤人不乐居朝自警而况陛
下以大圣之资孜孜求治而老旧之臣相继有不待年
卷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431-0886b.png

微轸于圣怀哉但恐访于偏辞者则曰彼皆奸邪之人
畏陛下之神明而远遁矣否则曰彼皆沮止新法者今
新法既巳便故皆羞忸而退矣臣愿勿信于偏而少加
警于圣虑则天下幸甚矣为国任臣之道惟其用之当
而巳故无老少旧新之分也然而老而旧者常过于重
谨而难以与变法少而新者常喜于进取而易以与作
事臣以为二者之说宜参取之乃得其当若取之偏则
卷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431-0886c.png

旧者能防其终之弊而不肯谋其始之变若能用易于
作事者俾图其始之利而裁之听难于变法者俾虑其
终之害而防之则事得其宜矣古有云老者之知少者
之决此之谓矣窃恐少而新者言其利则易从老而旧
者言其害则难入而或有利十而害百者但闻其利不
复闻其害焉民或被其害而无由上达矣(熙宁四年上时/为御史中丞)
荫补
卷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431-0886d.png

孙 沔
臣伏睹国朝自景德祥符间屡行大礼旁流庆泽凡文
资自带职员外郎武职自诸司副使巳上每遇南郊及
知杂御史巳上逐年圣节并许奏荫子孙弟侄虽推恩
至深而永式未立今臣寮之家皇亲母后外族皆得奏
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不限才愚
槩居禄仕未离襁褓已列簪绅或自田亩而来或从市
卷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431-0887a.png

有数之品名给人臣无厌之私惠故使父兄不知教训
子弟不修艺业俾之从政只以害民若不急为更张巳
见积成弊倖欲乞今后带职员外郎正郎只许荫叙一
名子弟少卿给諌二人丞郎三人尚书四人仆射巳上
五人致仕及物故各更与一名武职等次比类官品皇
亲母后之族及两府大臣亦乞约立人数用分等级臣
叨司遗事合举大纲伏望圣慈特差近上臣寮定其久
卷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431-0887b.png

上仁宗乞臣寮奏荫亲属以年月远近为限
何 郯
臣伏见朝廷以文武官入流无限审官三班院流内铨
皆除注不行故尝诏群臣博讲利害以求省官之荣今
选人改官巳增立年考胥史出职又议塞他岐唯贵势
奏荐子弟不加裁损则除弊之源有所未尽臣检会文
武臣寮奏荐亲属条制文臣自御史知杂巳上武臣自
卷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431-0887c.png

使提点刑狱三司判官开封府判官推官郎中至带馆
职员外郎诸司使至副使遇郊禋得奏亲属一人揔计
员数上自公卿下至庶官子弟以荫得官及他横恩每
三年为率不减千馀人旧制须以服纪亲疏等降推恩
然未立年月远近为限所以恩例频数臣寮荫补近亲
外多及疏属遂致入仕之门不知纪极汉法保任唐制
资荫本止及子孙他亲无预又不著为常例今本朝沛
卷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431-0887d.png

改张以救其失臣欲乞今后文武臣寮官序合每岁遇
乾元节得奏荐亲属之人除子孙依旧外期亲候遇郊
禋许奏一人其馀亲属再遇郊禋许奏一人其官序每
遇郊禋得奏荐亲属之人除子孙依旧外期亲候再遇
郊禋许奏一人其馀亲属候三次遇郊禋许奏一人如
此等级裁减一年内可省入官数十人积年而计所省
渐多则仕路之冗不澄汰而自清矣朝廷向来巳曾更
卷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431-0888a.png

嗟遂即复故臣今所请以奏荐亲疏为等降皆缘人情
盖人情于近亲则恩甚厚于疏属则恩渐薄今既许近
亲依旧制其疏属止以年月远近为限不尽隔绝酌于
众心计亦无怨唯圣明断而行之则官滥之源庶或可
塞其边臣及路分合得恩例即乞依旧如许施行仍乞
候过今秋大享后为始(皇祐八年上时为/侍御史知杂事)
上仁宗论荫补旁亲之滥 范 镇
卷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431-0888b.png

兄弟叔侄之文今文官自知杂御史以上岁奏一人自
带职员外郎以上三岁奏一人武官自横行以上岁奏
一人自诸司副使以上三岁奏一人又无兄弟叔侄曾
孙之品限而旁及疏从所以入流寖广仕路益杂臣欲
乞见任两府听荫兄弟叔侄见任学士正任团练使以
上比唐三品得荫曾孙知杂御史正刺史以上比唐五
品得荫孙带职员外郎诸司副使以上专得荫子兄弟
卷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431-0888c.png

一人与三岁奏一人自有京官试御斋郎之别(武官亦/如此)
欲乞岁奏一人者亦令三岁奏一人于所得官上递加
一等或二等以优异之(若得奉礼郎大祝者与大/理评事诸寺监丞之类)议者
若曰今自学士而下舍兄弟叔侄而专任子孙非所以
广亲爱之道臣窃以为不然兄弟叔侄于公则刑不相
及于私则财不相及(著令因官置到资/产不及兄弟叔侄)至于朝廷爵赏
则轻加之为不可也臣欲乞除品合得荫外朝廷必欲
卷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431-0888d.png

艺自随科目贡举课试中科目者比类白身人优与推
恩其无子孙者特听奏旁亲一人入流如此则下不失
私亲之爱上无冗官滥赏之弊(嘉祐元年上/时知谏院)
上英宗乞罢进奏补外亲 司马光
臣窃见诸路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军等各遣亲属进
奉至京师朝廷不问官职高下亲属远近一例推恩乃
至班行幕职权知州军或所遣之人不系亲属者亦应
卷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431-0889a.png

有此例后来人主嗣位之初大臣因循故事不能革正
然以理推之国家爵禄本待贤才及有功效之人今使
此等无故受官诚为太滥况近日官吏繁冗十倍于国
初之时朝廷深知其弊所以数年前别定条例减省诸
色奏荫之数若进奏之人皆得一官则并又增数百入
仕之人向来减省荫奏委为虚设今纵不能尽罢此等
恩泽其进奏人若系五服内亲者或乞等授一官其五
卷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431-0889b.png

官之失(嘉祐八年上/时知谏院)
宋名臣奏议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