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五 第 1a 页 WYG0432-0165a.png

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五
宋 赵汝愚 编
礼乐门
谥法
上仁宗论夏竦不当谥文正
司马光等
臣等伏睹故赠太师中书令夏竦以旧在东宫特赐谥文
卷九十五 第 1b 页 WYG0432-0165b.png

以劝善沮恶不可私也臣等叨预礼官谥有得失职有当
言不敢隐默谨按令文诸谥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皆
录行状申省考功勘校下太常礼院拟谥讫申省议定奏
闻所以重名实示至公也陛下圣德涵容如天如地哀悯
旧臣恩厚无已知竦平生不恊众望不欲委之有司槩以
公议且将掩覆其短推见所长故定谥于中而后宣示于
外臣等谓犹宜择中流之谥使与行实粗相应者取以赐
卷九十五 第 2a 页 WYG0432-0165c.png

以复加虽以周公之才不可兼取况如竦者岂易克当所
谓名与实爽谥与行违传之永久何以为法伏以陛下睿
智聪明烛见微远如竦所为岂不素闻乃欲以恩泽之私
强加美谥虽朝士大夫畏竦子孙居美仕不敢显言四方
之人耳目炳然岂可掩蔽必曰夏竦之为如是而谥文
正非以谥为公器也盖出于天子之恩耳此其讥评国
家之失岂云细哉臣等所以夙夜惶惧不敢避诛戮之
卷九十五 第 2b 页 WYG0432-0165d.png

改赐一谥庶恊中外之论以为万世之法臣等无任恳
款悚惧之至(皇祐四年七月/上时同知礼院)
上仁宗论夏竦不当谥文正(系第/二状)
司马光等
臣等近以故赠太师中书令夏竦赐谥文正辄有奏陈
乞赐改更至今未奉俞旨臣窃以凡为人臣受禄不必
多居位不必高苟当官不言则刑戮之人也是以夙夜
卷九十五 第 3a 页 WYG0432-0166a.png

迹谥法本意所谓道德博闻曰文者非闻见杂博之谓
也盖以所行所学不离于道德也靖共其位曰正者非
柔懦苟媮之谓也盖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也今竦
奢侈无度聚敛无厌内则不能制义于闺门外则不能
立效于边鄙言不副行猊不应心语其道德则贪淫矣
语其正直则回邪矣此皆天下所共闻非臣等所敢诬
加也陛下乃以文正谥之臣等戆愚不达大体不知复
卷九十五 第 3b 页 WYG0432-0166b.png

之厚者以竦尝为东宫之臣故也向者东宫之臣死而
得谥者非一陛下未尝亲有所定至于竦独不然岂非
知竦所为不合众心耶陛下必以竦为正直无疑则何
不委之有司付以公议然则陛下掩覆其短适所以彰
之也陛下念竦不已则莫若厚抚其家至于谥者先王
所以劝善沮恶非供恩泽之具也议者将以谥为虚名
何害借人臣等请试言其害凡国家所以驭臣下者不
卷九十五 第 4a 页 WYG0432-0166c.png

者生遇其祸死蒙其辱天下虽欲不治安何可得也如
有不令之臣生则盗其禄位死则盗其荣名善者不知
所劝恶者不知所惧臧否颠倒不可复振此其为害可
胜道哉虞书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安国传曰
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夫事之方微治之易绝及其既著
谁得治之况天下之人皆知竦为大邪陛下虽谥之以
正此不足以掩竦之恶而适足以伤国家之至公耳且
卷九十五 第 4b 页 WYG0432-0166d.png

臣之故而败之使忠良隽杰之士蒙美谥者后世皆疑
之则谥法将安用哉臣等所以冒犯天颜区区不已与
人父子为怨者诚惜国家劝沮大法不可因循亏废也
伏惟陛下怜察少加采择特依前奏所陈改赐竦谥天
下幸甚臣等不胜惶恐待罪之至(皇祐四年七月上/奉圣旨改谥文庄)
上仁宗请谥陈执中荣灵 韩维
臣闻尊卑亲疏贤不肖之辨所以立人伦也礼者所以
卷九十五 第 5a 页 WYG0432-0167a.png

之数金石俎豆之容皆有章也章不明则尊卑亲疏贤
不肖纷乱而人伦斁矣故有天下者不可不先礼也窃
见国家受命百年而郊庙之位尚有未正朝廷之仪尚
有未尊祭祀婚葬车服之等尚多不备所以然者患在
弃礼而任人情也夫礼所以撙节人情使一于正今任
人情而废礼是以民俗无羞恶之风士大夫寡廉逊之
节礼制虽繁而下不率法禁滋密而奸不胜盖有当先
卷九十五 第 5b 页 WYG0432-0167b.png

世也方当修起废坠兴造礼乐以成一家之制典章之
有失者此臣所以不得默也臣闻温成之丧陛下疑所
以处中夜令就宰相陈执中第问之明日遂发丧而下
礼之大不可者有四夫皇仪殿者先帝先后之所尝治
丧也虽宫禁给使之人知其不当处之而处之矣大不
可一也皇后者上配宸极天下之母也位号至重岂容
僣渎中宫在上而发册殿廷且以后礼送之大不可二
卷九十五 第 6a 页 WYG0432-0167c.png

月则宗庙社稷也而杀厌其礼大不可三也殿而不庙
不备四时之享者奉孝惠皇后之礼也孝惠皇后者非
太宗之正配也犹以为未足而立庙用乐遂与祖宗等
大不可四也别庙四后章惠皇后不立忌日久矣缘此
而立之事巳施行赖陛下圣明采谏者之言而复止不
然此又不可一也臣伏思温成皇后虽追册位号其实
陛下之后宫也今以尊奉后宫而渎臣主之分杀天地
卷九十五 第 6b 页 WYG0432-0167d.png

见陛下谦俭寅畏谨于事神笃于奉先祠享常礼之外
过自抑损以极孝恭不宜有此盖当时臣下莫为陛下
正言者陈执中位居师长曾无一言之补夫为国谋事
而至于渎臣主之分僣祖宗之礼可谓乖戾矣生既窃
陛下之爵位以厌其欲若死又得美谥以成其志是执
中终始获幸而独留非理之名使后世有以议陛下也
臣不胜愤懑谨因其家请谥责其大节之失加以荣灵
卷九十五 第 7a 页 WYG0432-0168a.png

为臣当尽忠事君当以礼又使阿谀窃位之臣知生虽
苟一时之荣而死不免万世之戮不然议虚名将朽之
骨臣何独为此区区也且谥者周公所作万世之公法
也臣之所言天下之公议也陛下宠待大臣亦已至矣
而使有司得以万世之公法天下之公议贬之亦天下
之至公也伏惟陛下幸听臣言以成天下至公之法岂
不大哉臣备位礼官凡仪典之遗阙得以讨论又大臣
卷九十五 第 7b 页 WYG0432-0168b.png

所在不忍缄默(嘉祐四年四月上时知太常礼院先是维/议曰执中幸得以公卿子遭世承平因缘)
(一时之言遂至贵显皇祐之末天子以后宫之丧问所/以葬祭之礼执中位为上相不能总率群司考正仪典)
(以承荅天问而治丧皇仪非嫔御之礼追册位号于宫/闱有嫌建庙用乐踰祖宗旧制遂使圣朝大典著非礼)
(之举此不忠之大者闺门之内礼分不明夫人正室疏/薄自绌庶妾贱人悍逸不制丑声流布行路具知此又)
(治家无足言者夫宰相者所当秉道率礼以弼天子正/身率家以仪百官执中不务出此而方杜门深居谢绝)
(宾客曰我无私也我不党也岂不陋哉谨按谥法宠禄/光大曰荣不勤成名曰灵执中出入将相以一品就第)
(可谓宠禄光大矣得位行政不为不逢死之日贤士/大夫无述焉可谓不勤成名矣请合二法谥曰荣灵)
卷九十五 第 8a 页 WYG0432-0168c.png

韩 维
臣近与孙抃等议故太师侍中陈执中之谥论有异同
遂具状中书门下臣以为朝廷且将复下有司使议执
中所以得谥恭之状然后决其是非遽闻降敇考功谥
为恭字臣伏思之不胜皇惑臣以荣灵谥执中者正谓
责其废礼不恭失为臣之节而朝廷遂用恭法此臣不
得不惑也臣闻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谓以难行之
卷九十五 第 8b 页 WYG0432-0168d.png

之意非恭不立而恭不近礼适足以招耻辱也书曰官
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此言治古
之世自公卿大夫以至百工各以其职谏有不如此谓
之不恭也执中备位宰相遭明主以仁恕临下赋事行
政惟大臣是咨惟古训是式前代人君之所难陛下皆
易之此诚人人自竭尽之秋而执中内怀阿倚援不正
之说僭渎大礼尚不能成明主之所易可谓责难乎陛
卷九十五 第 9a 页 WYG0432-0169a.png

使令之人犹知其不可执中尚不能及使令之所知可谓
近礼乎有司上孝惠祠殿之礼不享不乐罢斥其议而遂
僭祖宗之制执中表帅群臣纵不能复治古各以职谏而
首自乱礼此又常刑之所不赦也且恭之法曰不懈于位
夫位以宅才才以治事苟事之不治虽修洁其衣冠庄严
其色辞终日危坐无少懈之容何益哉执中犯不恭者三
而顾以恭为谥如此则谥法可废而官守无用也夫设法
卷九十五 第 9b 页 WYG0432-0169b.png

义何当伏望陛下亟诏有司格敕未行复令礼官得尽
谥恭之说然后并以臣议下尚书都省集百官参定臣
论有少屈退伏妄言之诛诚无所恨(嘉祐四年四月上/时知太常礼院)
上仁宗论陈执中不当得美谥(系第/二状)
韩 维
臣近两上章论故太师侍中陈执中不当谥恭字至今
未蒙朝廷俞允窃闻敕在考功有司以不应常法未即
卷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0432-0169c.png

用之其大法有五士之处也则教育之其将进也则辨
论之其已任也则校其功罪以升黜之既没也又作史
以纪其善恶制谥以著其贤不肖所以教育奖劝耸惧
者如此故士之为善也固其逐恶也力在上者总其才
而用之此天下之所以治也后世苟简教育辨论之法
既荡然矣作史制谥止以备官而不责其实至于升黜
则非有成法可考或举或废各因其时在上者方患才
卷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0432-0169d.png

也臣请以执中一事明之夫执中问学之不讲义理之
不达而遂至贵显此教育辨论巳废之验也既位宰相
首乱国典渎尊卑亲疏之义而优游受宠以一品自终
此升黜不行之效也今臣区区欲加公议于已然之后
而同寮不以为得朝廷不以为善径黜其论曾不少加
参考此又备官而不责其实也所未知者但史官耳若
史官又废其守则是圣人之法都尽矣方今风俗颓弊
卷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0432-0170a.png

之职使不尽其法退至公之论使不极其理臣恐非朝
廷之福也伏望陛下观圣人制法之意鉴后世苟简之
弊察当今之所宜急使有司不失其职公论得有所立
非臣之幸实天下幸甚(嘉祐四年/四月上)
上仁宗以议谥不合乞罢礼院
韩 维
臣近议故太师侍中陈执中之谥者盖悼典礼之沦斁
卷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0432-0170b.png

佐治体一奏议而见黜三上章而不报此皆在臣愚论
议浅薄不足以感动天听臣既不能为陛下守职而尚
窃俸入以礼官为称臣实耻之伏望圣慈特许罢臣礼
院除一外任差遣庶图民政上报国恩(嘉祐四年/四月上)
同前(系第/二状) 韩 维
臣近以守官无状尝具奏乞除一外任差遣未奉圣旨
不敢自安臣诚至愚岂不知循往旧之迹则易处附众
卷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0432-0170c.png

为所守者朝廷之官不敢缘私而废所论者圣人之法
不忍与俗而迁今臣既不得少伸所职而尚冒居其任
则是臣于官有不能守之罪于义有不能去之责伏惟
陛下爱养臣下全其名节幸哀狂愚使有自处之地臣
不胜至愿(嘉祐四年/四月上)
恤典
上仁宗乞录用刘平石子弟 苏舜钦
卷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0432-0170d.png

朝廷已从军法处分然刘平石元孙以血战陷没死于
贼手初朝廷未能辨明即时以兵卒监围其第及德和
既已伏辜二族未沾恩泽迁延累日人颇疑惑古者舍
爵策勋贵其速也此虽败衄是亦勤劳于时伏望陛下
断自睿意诏有司于西郊备礼致祭陛下出素服西向
举哀故礼云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赴车不载
櫜韔盖古者义也即日降册追赠赙其家族爵其子弟
卷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0432-0171a.png

闻之震激人人思为陛下用也刘平石子弟虽不识闻
其颇知边事用敌西寇必有成功况国耻家雠异于他
将则吴用子胥唐拜田布即其义也(康定元年四月上时/知长垣县还到阙)
上神宗乞录用魏元成裔孙 韩 琦
臣读唐史见魏元成之辅太宗能尽忠切谏卒致贞观
之治所以后代欲治之主知纳谏为先是其功不止一
时而实及百世此其裔孙乃夷民伍又本家见执前来
卷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0432-0171b.png

悯欲乞朝廷特与家长道严一官仍免本户差役庶使
为臣者闻异代忠贤之后犹蒙奖录则今日能忠于朝
廷者诚有所劝也兼臣据魏道严赍到远祖处哲洽官
诰二道处哲乃元成之孙洽乃重孙今道严等乡里在
臣官下既再有叙陈合具敷奏(熙宁元年上时/以使相判相州)
上哲宗乞推褒吕诲 刘 挚
臣伏以辨大奸而救未萌人臣之先识褒遗忠而发潜
卷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0432-0171c.png

起而辅政先帝举天下听之天下士民亦罔不指日以
望太平上下向之无异辞当此之时故谏议大夫吕诲
为御史中丞独以为不然屡有奏论其略曰安石居庙
堂天下必无安静之理又曰误天下苍生必此人诲坐
是贬官于外未几亡没其后安石与其党变乱祖宗法
度专以聚敛为事颠倒邪正进退失其当废民之所同
欲兴民之所同害欺罔朝廷天下被其患者十七八年
卷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0432-0171d.png

始四海困扰皆如诲言诲可谓有前知之明矣诲名臣
之后为人忠信刚正立朝行已有古人之节大臣之风
在言路前后三黜皆以击奸邪权势最后犹以直道大
义为公论所高诲之死于散地在熙宁四年官至侍从
而朝廷未尝有所赠恤诲之妻今在生事微薄有子皆
碌碌小官恭惟陛下临御以来惠绥生民修明庶政以
成就先帝求治本指昭显于世而开奖言者孜孜听纳
卷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0432-0172a.png

褒用之而诲不幸既亡不见遇于今日此天下有志之
士所以叹息而不能巳臣不胜愚虑欲望圣旨嘉诲之
有识敢言言不获用利不得及于世哀其志节特赐褒
赠及赐谥以表显之录其诸孤稍赐任使非独以慰幽
壤盖亦以劝天下之忠义而愧人臣之为奸谀者非小
补也(元祐元年七月上时为御史中丞于是尚书右丞/吕大防同知枢密院事范纯仁俱请复加吕诲赠)
(典录用诸子之才者以旌名臣之后诲特/赠通议大夫男由庚与堂除令入差遣)
卷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0432-0172b.png

臣伏睹凤翔府横渠镇居住故崇文院校书张载学际
天人诚动金石义之所在白刃可蹈心有不厌万钟何
加口如不能言体若不胜衣议论感激凛如秋霜虽万
军之将不足言其勇也平居与人言退然若不知读书
者坐而讲贯剖判是非谈辨如流虽滔滔江汉不足方
其广也著书万言名为正蒙阴阳变化之端仁义道德
之理死生性命之分治乱国家之经罔不究通方之前
卷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0432-0172c.png

学者靡然就之谓之横渠先生一登其门言行皆知孝
悌仁义有如夙成虽去载千里之远十年之久不敢一
蹈非义常若载之临其左右前后也自此西土学者洒
然知先圣贤之学乃知乡者诵说之富组绣之文特小
道尔在熙宁中累荐朝廷召至阙下授以崇文院校书
未几以疾辞归熙宁末年再至阙下神宗方将任用使
行其所言其疾再作谒告西归死于道路当时议者以
卷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0432-0172d.png

竟不能伸其一言以终此载之短薄则不幸也有士如
此当年不能兴举举于老疾垂死之时治国者亦不得
无慊然于心也载之死于今十有五年中外臣僚犹录
其平生以言于朝廷者略以十数或乞赐田或录其子
或乞降谥然天听高邈未蒙响荅今载止有一妻一子
衣食不足寄托亲友日来月往人情愦烦饥寒之忧其
势甚迫若不干告朝廷何所赴愬且君子平日修身谨
卷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0432-0173a.png

者之后乎如孟轲荀卿扬雄于今千有馀年学者徒能
读诵其书而已至于礼猊寂寥孰肯来括大朝一旦列
之封爵血食庙堂使后世观之贤于孟轲荀卿扬雄乎
贤于本朝乎故知臣今日之言非为载也伏乞朝廷检
会累次臣寮奏陈于录子赐田追谥三者之间凡可以
厚载者举一而足庶使褒贤之典独见于本朝为善之
风不坠于今日(元祐四年上时为/秦凤路提点刑狱)
卷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0432-0173b.png

臣等伏见故太子中允直集贤院石介在仁宗朝文学
行义名重一时经术博深议论坚正以扶持名教为巳
任尝与孙复胡瑗为国子监直讲教养人才士风丕变
故至今论学校者称庆历之风然介志气刚大不肯枉
道以阿世而喜于分别邪正嫉恶太明以此忤权贵取
怨挤逐倾陷至其死犹不巳天下皆冤之其后诬谤虽
已明而历年浸久无复为言之者今闻其子编于民籍
卷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0432-0173c.png

应使名臣之后零落至于此极也臣等不胜拳拳欲望
圣慈特诏有司录介之后以子若孙一人赐以一命使
获薄禄不坠厥世以副圣朝崇奖善人之意而为天下
守忠义者之劝
贴黄称仁宗时馆职石延年直讲孙复身没之后
蒙官其子近日推恩吕诲包拯刘庠之子各任以
职事天下感动如介之后宜在所录伏乞比𩔖施
卷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0432-0173d.png

上钦宗乞褒赠江公望等 吕好问
臣闻之孔子曰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书曰王播告之
修不匿厥旨夫惟不匿厥旨则莫若明示好恶使民知
禁而自从也所谓好恶者赏善而罚恶勿任已之私意
而已矣臣窃见朝廷近曰用人贤不肖杂进所以好恶
不分是非不别臣谓陛下宜先推明以示四方潜德隐
恶各有所处以定民志有不可缓者元符之末多士盈
卷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0432-0174a.png

史龚夬等皆以忠直自奋知无不言捐躯徇国不顾妻
子其后蔡京赵挺之等得志首加挤陷意欲使之必死
不遗馀力巧发奇中众为寒心赖太上皇仁恕力为保
全得免诛戮死亡之后妻子穷困至今未复今京略正
典刑而此数人尚在责籍子孙冻馁人皆怜悯独陈瓘
已赠谏议大夫任伯雨一子得官外江公望张廷坚龚
夬等并未昭叙非所以示好恶而不匿厥旨也伏望陛
卷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0432-0174b.png

其家使天下后世为善报国者知所劝勉而奸雄钜恶
常有畏惩此诚所宜先也(靖康元年七月上/时为御史中丞)
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