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三國補注卷六
  編修杭世駿
  
  孫破虜討逆
  孫堅文臺吳郡富春
  吳書曰世仕家于富春葬于城東
  幽明録曰孫鍾吳郡富春堅之也與母居至
孝篤明種瓜為業忽有三年少詣之乞瓜為設
食臨去曰我司命也感君之知何以相報山下
可作復言連世封侯而數世天子邪鍾跪
曰數代天子固當但何處便為定墓曰君可出百
後顧見我去處即是墳所也山下百步便顧
見悉化成白鶴
  表遣黄祖逆于樊鄧之間
  元和郡國志曰復州却月城在河口劉表黄祖
所守處
  為祖軍士射殺
  水經注峴山桓宣築城孫堅死于此中
古今注曰孫文臺青玉馬鞍光照衢路
公元194年
  䇿字伯符興平元年袁術甚竒之
  語林孫䇿年十四詣袁術俄而外通劉豫州
孫便求去袁曰劉豫州何若答曰英雄忌人既出
東階劉備西階上但得轉顧視孫足下
殆不復前矣
  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不與
大怒遣䇿拔之
  後漢書陸康傳曰袁術屯兵夀春部曲飢餓遣使
委輸兵甲以其叛逆閉門不通内修戰備
以禦之術大怒遣其將孫䇿圍城數重
守吏士有先受休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縁城而
公元195年
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
  吳人嚴白虎等衆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太平寰宇記曰石城山烏城縣西三十里山
名云昔烏程豪族嚴白虎山下壘石為城與吕
䝉戰今山下弩臺烽火樓之跡猶存
  志林曰初順帝時琅邪宫崇詣闕上師于吉所得
書于曲陽泉水上白素朱界號太平青領凡百
  後漢書裴楷傳曰臣前上琅邪宫崇于吉神書
  又曰宫崇獻神書専以奉天地五行為本
亦有興國廣嗣之術其文易曉㕘同經典又曰
言以隂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
所上妖妄不經收藏之後張角頗有其書焉
注曰神書即今道家太平經也其經以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像天地
經曰後漢順帝時曲陽泉上得神仙經一百卷
七十卷白素朱界青標朱書號曰太平清道
  神仙傳曰宫崇琅琊人也有文才著書百餘卷
師事仙人于吉漢元帝時曲陽泉上遇天
仙授青縑朱字太平十部吉行得道以付
崇後上此書書多論隂陽否泰災眚之事有天道
地道人道治國者用之可以長生此其㫖也
  至夜卒權稱尊號追謚䇿曰長沙相王封子紹為吳
侯評曰且割據江東䇿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義儉矣
  吳地記盤門吳大帝蟠龍名門内有武烈
廟在祀典東北二里有後漢破將軍孫堅
又有討逆將軍孫䇿墳異苑曰餘姚縣封印
完全開之覺大損耗後伺之乃是富陽縣桓王
陵上雙石龜所食即宻令龜口于是不復損耗
  容齋續筆曰孫權帝位追尊兄䇿為長沙王
封其子為吳侯按孫氏奄有江漢皆䇿之功
承之耳而報之之禮不相宜稱陳夀評云割據
江東䇿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義儉矣而孫盛乃云逺思盈虚之數正本定名防㣲
未兆可謂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其說迂謬
如此室中興出于伯升光武感其功業不終
公元26年
建武二年首封其二子為王而帝子之封乃在
之後司馬昭季兄師秉魏政以次子攸為師後
云天下者景王天下欲以大業歸攸以孫權
視之不可同日論也
  吳主傳
公元243年
  孫權十五年豫章鄱陽郡
  豫章古今記曰分鄱陽歴陽餘干樂安石陽等五
縣及廬江共為鄱陽郡
  權自公安都改名武昌
  水經注孫權公安徙此改曰武昌縣鄂縣
治于袁山東又以其年立為江夏郡建業之民
千家以益之
公元222年
  黄武元年
  鼎録孫權黄武元年彭蠡水沈一鼎其文曰
百神陽侯伏三足篆書
  三年
公元224年
  顧㣲廣州記曰黄武三年交州治中吕瑜發趙
嬰齊得金白珠各數斛
  五年
公元226年
  古今刀劍録曰孫權黄武五年武昌銅鐵
千口萬口刀各長三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銅
越炭作之文曰大吳小篆中華古今注曰吳
大皇帝寳刀三寳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
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㝠六曰百里一曰
鍊二曰青犢三曰漏景
  江表傳曰權于武昌新裝大船名為長安試泛之釣
臺泝時風大盛谷利舵工樊口權曰當張頭取
羅州拔刀向䑨工不取樊口者斬工即轉舵
樊口風遂猛不可行乃還權曰阿畏水何怯也
跪曰大王萬乗之主輕于不測之淵戱于猛浪之中
樓船裝髙邂逅顛危社稷是以利輒敢以死争
  太平御覽引吳志曰權與群臣泛觴大船江中
西上惡風權遣舵工張頭取羅州谷利劍擬
舵工急取樊口未及至口灣中船破因名敗船灣
權至岸謂谷利曰何怯于水也谷利大王萬乗
之主欲涉不測之淵一旦傾危社稷何寄因登陸
路而歸水經注庾仲雍江水云谷里袁口
江津南入樊山上下三百里通新興馬頭二治
樊口之北有灣昔孫權大船名之曰長安亦曰
大舶載坐直之三千人與群臣泛舟江津屬值
風起權欲西取蘆洲谷利不從乃拔刀急止令取
樊口舶船至岸而敗故名其處為敗船灣因鑿
樊山為路以上人即名其處為吳造峴在樊口
一里今厥處尚存江夏記曰敗船灣在縣西北
里中古今注曰孫權時號舸為赤龍小船
馳馬如龍之飛于天如馬之走陸地奚囊
橘柚孫權命工人潘芳造船夜夢一老父謂曰
船將下水參第楫繳(楫之水處)宜更殺其角柁福(柁離
水處曰福)宜更殺其頓(福上曲處曰頓)則日行千里矣言畢化赤龍飛如法果然
公元229年
  黄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丙申南郊即
皇帝
  武昌記曰孫權獵于武昌樊山下見一老母問
何獲曰只得一豹母曰何不豎其尾忽然不見
稱尊立廟山下水經注武昌城西有郊
壇權告天位于鼎録曰權為姆立廟作一
鼎文豹尾
公元236年
  嘉禾五年春大錢當五
  泉志曰大泉五百錢舊譜曰徑寸二分重十二銖
文曰大泉五百余按此泉徑寸一分四銖六參
今世有之
公元238年
  赤烏元年春當千大錢
  晉書食貨志曰孫權當千錢吕䝉荆州
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晉自中原喪亂元帝
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小者
謂之四文泉志曰此泉有二品大者徑寸五分
重十二銖六參字文夷漫輪郭重厚頗艱得之
徑寸三分七銖二參世多有之通典曰當
大錢徑一四分重十六銖
  五年
公元242年
  通典孫權赤烏五年有户五十二萬男女口二
百三十萬
公元247年
  十年改作大初
  建康宫闕簿曰赤烏殿在縣東五里昭明
内制上應星宿所以永安也又曰大初
中有神龍殿去縣三里左太冲吳都賦云抗神龍
之華殿施榮楯捷獵
  權薨葬蔣陵
  丹陽記曰蔣陵因山為陵元和郡縣志曰蔣陵
上元縣北二十二里太平寰宇記曰吳大帝
陵在上元縣東北蔣山南八韋續九品書曰
中中吳大帝孫權行艸中下吳大帝行𨽻艸
  三嗣主
  孫亮
  中華古今注曰孫亮金螭屏風鏤作瑞應圖一
百二十種之祥物
  大赦改元
公元252年
  鼎録孫亮建興元年武昌一鼎其文曰鎮
山鼎小篆三足
  二年
公元253年
  古今刀劍録曰孫亮建興二年一劍文曰流
小篆
  豫章東部臨川郡
  豫章古今記曰分南城臨安宜黄三縣臨川
公元258年
  孫休永安元年遣衡還郡勿令自疑詔武士
即日伏誅
  困學紀聞曰孫休之遣李衡髙帝之度其討孫
綝有叔孫昭子之斷吳之賢君
  字𦯶
  酋小名録作□
  次子名相同
  相同二字小名録作壾
  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
  世說曰孫休射雉其時晨去反群臣莫
不止諫此為小物何足甚躭曰雖為小物耿介
過人所以好之劉峻注曰條列吳事曰
烝烝無有遺事射雉可譏
  休薨
  朱彞尊曰吳志不言定陵所在順治中海寧邵灣
山居穴地隧道行數百步道窮有碑乃孫休
陵也冶銅門門獸鐶狻猊夾門左右堅不
可入未發而為怨家所首亟以土掩之此地志所
不載也
  孫晧孫休立封烏程侯遣就國
  萬厯湖州府志曰烏程侯井在府西吳孫晧為侯
時所鑿
公元266年
  寳鼎元年
  丹陽記曰孫晧寳鼎元年丹陽宣蹇之母年八十
因浴于後湖化為鼈
公元267年
  二年嵗分豫章廬陵長沙安成郡
  豫章古今記曰分宜陽平新淦三縣長沙
安成共為安成郡
公元269年
  建衡元年
  古今刀劍録曰孫晧建衡元年一劍文曰皇
帝吳王小篆
公元271年
  三年司空孟仁
  吳録曰仁恭武江夏人也本名避晧字易焉少
南陽李肅學其母為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
小兒無徳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
接也除為監池司馬自能結網手以捕魚作鮓
寄母母因以還之曰汝為魚官而以鮓寄我避嫌
  孟宗别傳宗事至孝母亦能訓之以禮宗
雷池監奉魚于母母其所寄遂絶不復食魚
後宗典知糧榖乃表陳曰臣昔為雷池監母三年
不食魚臣若典糧榖臣母不可三年不食米臣
是以死守之又曰宗為豫章太守人思其恵路
有行歌故時人生子以孟為名又曰宗為光禄
大會宗先少飲酒後有彊之飲者一桮便吐傳詔司察宗吐麥飯察者以聞詔問食麥飯意答言
臣家足有米麥飯愚臣所安是以食之上乃歎
息曰至徳清純如此
  或剥人之面
  語林賈充孫晧何以剥人面皮曰憎其
顔之厚又曰王武子武帝圍碁孫晧看王曰
歸命何以剥人面皮曰見無禮于其君者
則剥其皮乃舉碁局武子伸足在局下
  濬彬所至土崩瓦解靡有禦者
  王濬表曰孫晧出案石頭左右兵皆跳刀
呼云要當為國家一死戰決勝之魏帝尚以千人
天下况今有數萬衆自足辦事意大喜便開
庫藏便出金寳以賜與小人無狀得持便去
  于是受晧之降
  世說曰晉武帝孫晧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
為否飲酒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隣
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桮酒令汝夀萬春帝悔之
  劉繇太史慈士燮
  劉繇丹徒遂泝江南豫章
  豫章古今記曰劉繇城在豫章縣北四十里
  尋病卒
  水經注毘陵城北有揚州刺史劉繇墓淪于江
江即北江
  太史慈䇿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神時邪若卿爾
得我云何未可量也
  獻帝春秋曰䇿獲太史慈謂曰孤昔與卿神亭之
若為卿先如何謂曰不敢面欺兠鍪帶不
未可量也
  臣松之吳歴云慈于神亭戰敗為䇿所得本傳
大異疑為謬誤
  卮林曰慈若于神亭見囚則䇿方解縛而遽云寧
識神亭時何其倉卒不次當言今日得我云何
不宜爾時也按吕範孫䇿太史慈
勇里乃知神亭時兠鍪而勇里時䇿
縲絏也裴盖未之深核
  以慈為建昌尉治海昬
  豫章古今記曰太史慈城在海昬縣西三百里
妃嬪
  孫破虜吳夫人
  吳地記華亭通玄吳大帝孫權吳夫人舎宅
  吳主權謝夫人弟承
  會稽典録曰謝承吳郡督郵嵗穰嘉禾六穂
部屬
  吳主權步夫人
  六朝事迹曰今蔣子文相對向西有曰孫陵岡
公元238年
是為蔣陵赤烏元年追拜夫人步氏為皇后後合
葬蔣陵今蔣廟西南陵岡上有步夫人墩墩之
側有夫人乃其地也
  張顧諸葛步傳
  張昭子布彭城人也
  丹陽記曰大長安道西張侯橋者本張子布宅處
  顧雍字元歎
  鼎録顧雍一鼎文曰顧元歎之鼎八分書
  代孫邵丞相
  梁祚國統吳丞相顧雍孫權公孫淵
可信後必悔也入禁後隨之頓首曰此國
大事臣以死争權使左右扶出
  長子邵早卒
  世說曰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屬圍碁外啟信至
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心了故以爪掐掌血
流沾褥賔客既散方歎曰已無延陵之髙豈可有
喪明之責于是豁情散哀顔色自若
  榮兄子禺字孟著
  太平御覽蘇州志曰通賢東有吳丞相顧雍
至孟名著四代常居此宅門無雜賔投刺
齊者不過時英俊
  邵字孝則少與陸績齊名
  世說曰龎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
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一足之用顧子
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逺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
駑馬雖精速能致一人駑牛一日百里
致豈一人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
子昭
  譚字子黙譚坐徙交州
  顧譚别傳交州初吳以罪徙者皆收家財
入官下獄簿其資唯有犢車一乗牛數頭奴婢
不滿十人尺帛銖金之寳上聞嘉之皆以家
財付叔文
  諸葛瑾
  世說曰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
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步隲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因斬狗之
  王隠晉書曰步隲交州喻巨巨照鏡不見其頭
因入斬之
公元248年
  十一年
  吳地記步隲墳在縣東三里石碑見存
頓橋西南
  協弟闡繼業西陵督抗陷城斬闡等
  水經注曰郭洲長二里一里上有步闡故城
圓稱洲周迴路滿故城洲上城周半里西陵
公元272年
步隲所築也孫皓鳯皇元年息闡復為西陵
據此城降留遣太傅羊祜接援至為陸抗所陷
  張嚴程闞薛傳
  張紘
  所謂小巫見大巫
  莊子逸篇小巫見大巫拔茅而棄此其所以終
弗如
  闞澤
  會稽先賢傳曰在母胞八月叱聲震外年十三
夢見名字炳然月中
  兼通厯數
  甄鸞數術遺注會稽太守劉洪乾象于東
徐岳又授吳中書闞澤甚重焉為注解
  不宜有此舉動寛宥
  會稽典録作不宜有此刑遂從之一本又作不宜
復有此刑權從之
  薛瑩
  晉書陸喜傳有較論品格篇言薛瑩
  周瑜魯肅吕䝉
  周瑜部將黄盖曰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
軍方連船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䝉衝鬬艦千艘實以薪草膏油其中豫備走舸各繫大船
  英雄記曰曹操進軍至江上欲赤壁渡江無船
篺使部曲乗之從漢水来下大江浦口
未即周瑜又夜宻使輕船走舸百艘艘有五十
人施棹人持炬火持火數千人又于船上以萃
于篺至乃放火火然回船走去須臾燒數千篺
火起上照天操乃夜去
  權拜瑜偏將軍南郡太守
  荆州先徳傳曰周瑜南郡龎士元名重州里
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垂拱而已古今
刀劍録曰周瑜南郡太守一刀背上有盪寇
將軍八分書
  病卒
  吳地記周瑜墳在縣東二里古今刀劍録曰
赤烏年中有人淮隂侯韓信劍帝以賜周瑜
吳書每賜周瑜衣寒暑皆白領諸將皆不及
  魯肅益陽
  元和郡國志曰益陽城魯肅築也東門登之望見
長沙城邑人馬形宛然相去三百里故老云長
益陽一時相望
公元217年
  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
  幽明録曰王伯陽亡其子營墓得三漆棺移置
夜夢魯肅瞋云當殺汝父尋復夢見伯陽云魯
與吾争墓後于坐褥見數升血疑魯肅殺之
也墓今在長廣橋南
  吕䝉權命西取長沙零桂三郡
  水經注曰陸水又入蒲圻縣北逕吕䝉城西昔孫
權征長沙零桂所鎮也
  程黄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程普還鎮石城
  湘中記曰君山有地道楂渚對岸古城孫權遣程
普所立
  黄盖
  吳書曰故南陽太守黄子之後
  黄溍筆記陶靖節詩曰昔在黄子彈冠佐名
州湯伯記注三國黄盖傳注南陽太守子亷
之後劉潛夫詩話亦云子亷之名僅見傳按後
尚書令黄香之孫守諒字子亷南陽太守
詩話舉其孫而遺其祖豈弗深考子亷乃守
之字亦非名也
  武陵蠻反亂攻守城邑乃以盖領太守
  水經注鸚鵡洲下尾江水溠回狀浦是曰黄
軍浦昔吳將黄盖軍師所屯故浦得其名
  蔣欽拜别司馬
  古今刀劍録曰蔣欽拜别司馬一刀文曰司
隸書
  周泰幼平拜平虜將軍
  古今刀劍録曰周幼平曹公勝拜平虜將軍
一刀銘背曰幼平
  董襲元代身以刀斷兩紲衝乃横流
  古今刀劍録曰董元代果勇自打鐵作一刀
黄祖䝉衝元代引刀斷衝頭為二流拜大
司馬斷蒙
  甘寧厲聲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
  江表傳曰孫權合肥不下而還休兵上道
吕䝉在後魏將張遼奄至鼓吹驚怖不能
甘寧拔刀欲斫之于是始作
  卒子
  晉書甘卓傳曰曽祖寧為吳將祖述仕為尚書
太子太傅
  徐盛勇氣
  劉義慶徐州先賢譛曰敦直勇氣
  休使兵將就船攻以少禦多敵不能
  吳書曰徐盛曹休戰賊積茅艸欲焚燒船
而去賊一無所得
  潘璋文珪偏將軍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
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秭歸二縣固陵郡拜太守
  古今刀劍録曰潘文珪偏將軍為擒闗羽拜固
太守因造一刀銘曰固陵
  丁奉承淵廬江安豐人也晧追以前出軍事徙
家于臨川
  宋書王僧綽傳曰初太社西空地一區吳時丁奉
孫晧流徙其家江左初為周顗蘇峻其後
袁恱宅又為章武王司馬秀宅皆以凶終後給臧
夀亦頗遇喪禍故是稱為凶地僧綽常以正達
居謂宅無吉凶以為第始就造築未及居而敗
朱治朱然吕範朱桓
  朱治君理二年安國將軍
  古今刀劍録曰朱君理受征黄武中累功拜
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朱然餘姚
  水經注餘姚縣城是吳將朱然所築南臨江
北背巨海
  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
  吳書曰朱然破魏將李興等軍斬首五百級得鼓
三乗左大司馬加賜御織成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
  虞翻仲翔會稽餘姚人也遂徙交州
  樓承先别傳樓玄廣州宻步虞仲翔故宅
徘徊躑躅哀喉慘愴不能自勝耳孔會稽
記曰昔虞翻甞登緒山望四郭誡子孫曰可留江
北居後世禄位過于聲名不及爾然相繼
興居江南不昌
  陸績
  文士傳曰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陸績
傳曰太守王朗命為功曹風化肅穆郡内大治
  張温以輔義中郎將使蜀
  吳録英才瓌偉中郎聘蜀與諸葛亮結金
之好焉笑林沈珩弟峻叔山有譽而性儉張温使蜀辭入内良久出語曰向擇一
端布欲以送卿而無粗嘉其能顯非
  駱統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
  謝承後漢書宻使人殺俊
  李賢後漢書謝承書曰俊拜陳國相人有産
子厚米肉府主意生男女者以駱為名袁術
使部曲張闓私行到陳之俊所俊徃從飲酒
詐殺一郡吏人哀號如喪父母
  陸遜
  陸遜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蠻夷
皆降
  水經注魏武臨江南郡臨江郡劉備曰宜
都郡治在縣東四百步故城吳丞相陸遜所築也
二江之會也
  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
斷後僅得入白帝城
  江表傳曰備舎船步走燒皮鎧以斷道使兵以錦
挽車走入白帝鼎録陸遜劉備軍鑄一鼎
紀功其文曰破
  休還疽發背諸軍振旅武昌權令左右御盖
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遣還西陵
  吳書曰陸遜曹休石亭上脫翠帽以遺
又曰曹休當還西陵公卿並為祖道上賜
  御船一舫繒綵丹漆又曰上脫金梭帶以賜
遜又親以帶之為鉤絡帶
  遜憤恚致卒
  吳地記華亭盖晉元假陸遜宅造池華麗故名
陸遜陸機陸瑁三墳東南二十五里横山
  按太平御覽引吳地記曰陸氏宅在長宅谷在
縣東北谷華亭谷水下松江陸遜陸凱
居此谷谷東有崑山父祖墓焉故陸機思鄉詩髣
松水婉孌山隂
  抗自闗羽白帝
  日知録曰當云自益陽白帝余謂闗羽下脫
瀨字
  吳主五子
公元228年
  孫慮黄武七年封建昌侯
  豫章古今記曰孫慮城在建昌縣南一百里
  孫和即阼其年追諡文皇帝改葬明陵
  吳興記曰西陵山在烏程縣北二十一里吳太子
和葬烏程北山即阼追尊文皇帝陵曰明陵
山西故名
  孫奮豫章
  豫章古今記曰孫奮城在郡北二里
  賀全吕鍾離
  賀齊徐盛被創失矛
  太平御覽引吳書云徐盛失牙謂牙旗也入牙類
  全琮
  吳書曰全琮髙賜以復杖
  潘濬陸凱
  潘濬五谿蠻夷叛亂盤結權假節督諸軍討之
  長沙耆舊傳曰隆仕郡時潘濬南征太守
修書致禮飛帆中流所不及隆乃于岸邉
拔刀大呼為賊因此被收竒其以權變
通解縛賜以酒食
  陸凱初晧常銜數犯忤㫖何定譖搆非一既
重臣難繩以法
  吳録後主暴虐正直强諫以其宗族强盛
敢加誅也世說曰孫晧丞相陸凱曰卿一宗
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曰盛
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
  是儀胡綜
  胡綜
  魏氏春秋胡綜論吳朝俊士英才卓越超踰
匹則諸葛恪識知幾達究幽㣲顧譚淑辨宏
達言釋結謝景究學甄㣲游夏同科范慎
羊衜恪才而疎譚精而懼辨而校後恪譚果以
强敗吳人論綜言而有徴胡綜别傳吳時
銅印琉璃畫布雲布于其上間之得白玉
如意太子因問綜綜曰秦王金陵天子氣
處處寳物以當王者之氣此即是
  徐詳者字子明
  吳地記曰吳主遣徐詳至魏魏太祖曰孤比
者願濟横江之津與孫將軍姑蘇之上獵長洲
之苑吾志足矣詳對曰若横江而逰姑蘇是踵
亡秦而躡夫差天下之事去矣太祖大笑曰徐生
無乃逆詐
  諸葛二孫濮陽
  諸葛恪字元遜
  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太平御覽諸葛元遜傳曰昔元遜南陽韓文
晃誤呼其父字晃難之曰何人子前呼人父字是
禮乎諸葛笑答曰向天穿針不見何者不輕天意所在耳即罰文晃酒一盃世說曰諸葛
瑾為豫州别駕到臺語云小兒知談卿可與語
連徃詣恪恪不與相見後于張輔吳座中相遇
駕喚恪咄咄郎君恪因嘲之曰豫州亂矣何咄咄
之有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恪曰昔唐堯在上
四凶在下答曰非惟四凶亦有丹朱于是一坐
  領丹陽太守
  異苑曰諸葛恪丹陽太守出獵兩山之間有物
小兒伸手引人令民去故地㕘佐問之
此事在白澤圖曰兩山之間有神小兒名曰傒
諸人未之見也
  權不豫太子少乃徴恪以大將軍太子太傅中書
  吳書曰權寢疾議所付託時朝咸皆注意于恪而
孫峻表恪器任輔政可付大事
  困學紀聞曰孫峻諸葛恪可付大事終死
峻之手易曰比之無首旡所終也漢昭烈託孤
孔明而權乃託孤于恪劉孫之優劣于此可見
  由此衆庶失望怨黷興矣
  困學紀聞曰莫敖狃于蒲騷之役將自用也諸
東關之勝亦以此敗其失在于自用
  恪驚起拔劍未得而峻刀交下
  建康宫闕簿曰建業宫有迎風觀縣南十五里
孫峻諸葛恪于此
  况長寧以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
  困學紀聞曰諸葛恪傳注虞喜志林曰况長寧
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又曰徃聞長寧之甄
文褘文禕謂費禕長寧未詳其人盖蜀人也廣
韻引何氏姓苑有况姓廬江人
  王樓賀韋華傳
  賀邵
  會稽典録曰賀善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動静
有常與人交久益敬之至于官府左右莫見其跣
坐甞著襪希見其足
  後邵中惡風口不能去職數月晧疑其託疾收付
掠考千所邵卒無一語竟見殺害
公元319年
  邵子循太興二年追贈司空
  世說曰元皇初賀司空言及吳時事孫晧
鋸截一賀頭是誰司空未得言元皇自憶曰是賀
邵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
明詔元皇愧慚三日不出
  然此數子處無道之世或顯戮殿廷賜死遐荒
誅夷胤嗣晧之惡浮于桀紂而止于亡國猶全其軀亦幸也夫
  明刻馮夢禎本作然此數子處無妄之世而有名
位彊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三國補注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諸史然疑
  翰林院編修杭世駿
  後漢書
  陳寔天下㑹葬三萬人郭㤗門人錫衰者以
千數摟望教授諸生著錄九千人蔡元著錄者至萬六千人其中一傳道者以見東漢尚名隨聲附和風俗之善
  杜氏通典明帝李躬三老桓榮五更安帝以
公元178年
魯丕李充三老靈帝又以袁逢三老楊賜光和元年辟雍禮引三老伏恭建初二年肅宗饗禮三老周澤傳數為三老五更三條可補杜氏之闕
公元165年
  張儉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中常侍
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舉劾及其母罪惡請誅之遏絶章表不得由是結仇傳云伺候遮截章竟不上儉遂破冢宅籍没資財具言罪狀又奏生時交通賓客干亂郡國不得據此二傳母已死破冢耳在苑康傳則云山陽張儉常侍侯覽不亦傎乎又酷吏傳序張儉曹節之墓是又誤母為
  杜篤逺救于已亡不若近而存存章懷注引易成
存存是未知易者
  河間獻王獻王修學好古學舉六藝立毛氏學左氏
春秋博士鄭氏詩譜云魯人大毛公詁訓獻王得而獻之小毛公博士獻王曽立之非太常所領也故藝文志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至平帝時劉歆建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文尚書皆列于學官斯時毛詩始得立焉建初中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講郎給事近署所以網羅遺逸博存衆家盧植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平帝時偶立毛詩博士後仍廢
  通典州郡志疏河南鞏縣云故小平縣城在縣西北
津曰小平章懷靈帝紀注但言小平津鞏縣西北讀者㡬不知小平為縣也
  東漢崇尚緯讖儒者非聖無法動引孔子以實其説
桓譚所謂矯稱孔某為讖記誤人主也如郅惲云漢厯久長孔為赤制蘇竟云孔某祕經為漢赤制元包幽室隠事班固云藴孔佐宏陳又曰孔猷先命聖孚也其見于緯書不可殫述後魏時有名閉房記者甄鸞數術記遺謂孔子作三不能比兩臨孝恭孔子馬頭易卜書至有宅經亦託孔子作其離經畔道也至矣
  崔篆孔子建仕則知前之不欲仕莽者偽也荀爽
女采許郭奕且令傅婢執奪其刄扶抱載之則知後之欲圖董卓者亦偽也
  李固夏門亭長小友趙誠夫(一清)以為杜喬傳之楊
公元178年
  後漢書郎顗傳父宗學京氏易善風角星六日七分
章懷注引易稽覽甲子卦氣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鄭元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為一日七者一卦六日七分也覽者多不明其義正義亦引稽覽圖云卦氣中孚故離坎震兑各主其一方其餘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凡主三百六十日餘有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分為八十分五日分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李鼎祚易解謂易軌一嵗有四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離兑四方正分直四時一卦一季一爻一氣每卦六爻六氣合之得四六二十四氣而以十二辟卦十二月一卦各管四卦凡五卦直一月一爻一日合之得五六三十日朱震易傳七日來復陽生于子陰生于午自午至子七日必復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時夜半復得子時一年言之自五月十一月復得子月一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復得子日以一紀言之自午嵗七嵗復得子嵗天道運行其數自爾合之為一紀分之為一嵗一月一日莫不然故六十卦當三百六十日而兩卦相去皆以七日王伯厚易卦之位震東離南兑西坎北為一説十二辟卦分屬十二辰一説焦延夀為卦氣直日之法合二説一之既以八卦離兑坎二十四爻直四時又以十二辟卦十二月分四十八卦為公侯卿大夫六日七分之説生焉唐書厯志卦議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説易本於氣而後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離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頤晉井大畜五日十四分餘皆六日七分止于占災眚吉凶善敗之事至于陰陽之變錯亂不明宋王昭素王沿咸皆論駁劉牧鉤隠圖亦不之李覯不取卦氣而取卦名以太證之為合
  郎顗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注凡卦法一
元士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王位六為宗廟玉海云後魏正光厯有推四正卦術四正方伯中孚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人暌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
  儒林杜撫作詩題約義通劉攽刊誤云案文題下當
脱字葢合云文義通也此貢父妄解也詩題義通書名如此吳陸璣草木蟲魚疏末四詩源流亦稱作詩題約義通葢已在范曄前百餘年矣
蔡邕傳注洛陽記曰論語二碑二碑當是論語三碑二碑毁乃合四十六枚之數刋誤當是一碑毁若二碑毁者當皆毁而已深考
  東夷遼東太守蔡諷等追擊勾驪於新昌戰殁功曹
耿耗兵曹掾龍端兵馬公孫酺以身扞諷俱殁于陣此與主簿衛福功曹徐咸擁蔽漁陽太守張顯小吏所輔之代平原劉雄前後一轍曷為獨行傳遺之又西羌䕶羌校尉傳育死迷吾之難漢中太守鄭勤戰敗主簿段崇門下史宗原展以身捍刄與勤俱死又鮮卑其至鞬居庸雲中太守成嚴擊之兵敗散功曹楊穆以身扞與俱戰殁可以獨行傳之闕
  三國
  陳夀當為司馬氏諱王景王文王不敢稱名
公元264年
是也武帝親踐大阼於孫叔然則稱字以諱之在高貴鄉公紀乃書使使持節中䕶軍中壘將軍司馬炎北迎常道鄉公璜嗣明帝後在陳留王咸熈元年八月庚寅書命中撫軍司馬副貳相國事以同魯公拜後之義九月戊午乃書以中撫軍司馬撫軍大將軍十月丙午書命撫軍大將軍新昌鄉世子二年八月壬辰乃書太子紹封襲位元康七年武帝廟號已定不諱何也或曰三國志在武帝時則書中當稱今上書法違戾若此是其疏也又裴松之稱史為晉諱改韋昭韋曜按魏志胡昭董昭志張仍舊名奚獨韋昭改稱意是魏仍王魚諸人舊文吳仍華覈韋昭國史韋在歸命侯時吳書未為立傳草創故也(史記索隠按晉譙國司馬無忌
司馬氏系本云荆瞶生司馬之先已有名者矣)
  魏武之稱本紀始於夀而孫盛且有專書(唐書藝文志孫盛魏武
本紀四卷)王沈魚豢諸人可知吳孫皓欲為父和作紀韋曜以和不登帝位宜名為傳則曜之撰吳書自堅以下稱紀矣蜀紹漢後不臣於曹較之江東不可同年而語習鑿齒作漢晉春秋獨以蜀漢為正其著論云若以魏有代王之徳則不足有静亂之功則孫劉鼎立共王秦政猶不見叙於帝王況制數州之衆哉(見世説注)葢習是襄陽人其以正統予蜀猶有不忘故主之意黄權親事先主熒惑守心(晉天文志云按三國史並無熒惑守心之文疑是入太㣲)乃云魏文帝殂而吳蜀無他比於習氏有慚色矣劉氏史通則云習鑿齒以劉為偽國者此葢定邪正之途明逆順之理爾而檀道鸞(續晉陽秋)稱其當桓氏執政故撰此書欲以絶彼瞻烏防兹逐鹿審若所言則鑿齒未嘗尊蜀者梁武帝集諸臣編通史吳蜀二主入世劉知㡬竟以帝王少康光武侯伯之秦繆楚莊比方昭烈又以秦繆比昭烈楚莊比孫權魯昱紙尾書云杜甫作詩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宫曰幸曰崩則以帝制予蜀余謂曰蜀主曰窺吳是猶鼎跱洪景盧容齋續筆譏夀稱權至尊而夀之踳駁不止此於吳曰於蜀曰先主陸遜傳稱魏曰賊曰敵皆仍舊史而不之改
公元192年
  董卓之死獻帝初平三年操未秉政三國未分謝承
華嶠司馬彪(見本書傳注)袁山松(見范氏漢書注)之徒撰後漢書皆為立傳夀乃闌入魏志何也劉知㡬云漢之有董卓猶秦之有趙高車令之誅既不列漢史何太師之斃遂獨刋魏書或者曰魏志之首董卓禍首也倘亦西漢世家項籍之意乎
  唐書藝文魚豢畧有五十卷不言有典畧隋
志則并魏畧亦無此注引魏畧又引典畧即一書太平御覽直稱魏典畧焉畧有列傳純固有清介傳有儒宗傳有勇俠游説苛吏佞幸西戎皆與他史題目不同姚思廉修梁書又稱魏畧知足方田徐於胡則道本劉勰云陽魏畧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徵或疎濶寡要劉知㡬魚豢姚察著魏梁二史巨細畢載蕪累甚多而俱牓之以畧考名責實奚其爽與
  陳思王集有仲雍哀辭云曹喈字仲雍魏太子仲子
三月而生五月而亡摯虞文章流别論云建安中魏文帝臨淄侯各喪稚子徐幹劉楨等為哀辭按魏志文皇帝九男明帝而下無所仲雍者豈以未繈緥而即夭未就封國故削去不載邪
  唐子西文錄云龎徳公孔明卧龍士元鳯雛
公元217年
士元之齒當少於孔明孔明卒時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此説魏鶴山採入經外雜鈔未審讀統傳也傳明云統死時年三十先主拜統父議郎諸葛亮親為之拜則實以兄事之
  晉書
公元227年
  愍帝紀建興五年冬十月尚書郎辛賓抱帝慟哭為聰
公元226年
所害葢死于五年前四年十一月乃稱尚書辛賓梁允等並為曜所害則誤衍辛賓二字石勒載記龍驤將軍王國叛以南郡降于云石堪攻晉豫州刺史祖約夀春屯師淮上晉龍驤將軍王國南郡叛降于堪則前所書十三字為衍
公元334年
  五代史後蜀世家司天少監胡韞晉咸和九年三月
火犯積尸四月雍州刺史郭權見殺義熈十四年火犯明年雍州刺史朱齡石見二事皆晉天文所不
  魏明帝時河西栁谷出石有牛繼馬後之象沈約撰宋
符瑞志稱宣帝寵將牛金有功宣帝作兩口榼一盛毒酒一盛善酒自飲善酒毒酒與飲之即斃景帝名將大用云何之宣帝曰汝忘石瑞馬後有牛乎元帝夏侯妃與琅邪國小史姓牛私通而生元帝(元帝紀因之)按書僣晉司馬叡傳稱為晉將牛金子與所言固殊(宋書言晉元帝小字銅環書言夏侯氏字銅環亦異)史通沈約書喜造竒説稱元帝牛金之子(又與造宋書異)以應牛繼馬後之徵鄴中學者王劭宋孝王言之詳矣(宋孝王云收
金子計其年全不相干)而魏收深嫉南國幸書其短著司馬叡傳遂具錄休文所言據劉知㡬云云牛繼馬後唐時已有傳疑之論故元行沖著魏典謂昭成皇帝名犍繼晉受命獨此可以當之史臣既為司馬作紀自當傳信焉得妄引不根之説乎
  宋書
  張暢傳在五十九卷張敷傳在六十二卷張劭傳後又
重出二人傳傳孝武宴朝賢在坐一段五十九卷所無宗少文繫象及查之對則六十二卷所無
  張暢傳與魏書李孝伯傳同是魏收採約書孝伯
云白食鹽主上自食傳乃云白鹽是魏主自所食乃祗有八種明脱食鹽二字
  後魏
公元330年
  高祖太和三年二月四年正月兩書乾象六合殿
公元331年
三年成坤六合殿乾象成於四年無疑前所書者葢衍文
  楊鈞恒州刺史時造銀食器十車領軍元又為懷
公元453年
鎮將蠕蠕阿那瓌還國本傳不書此二事(傳附楊播)皇興中青州七級浮圖亦號崇壯夜為上火所焚靈徵志不載見崔光傳又高宗興安二年詔日於苑内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孫長夀高祐高宗有人靈邱得玉印一以獻詔以示曰上有籀書二字文曰宋夀夀者命也我獲其命亦是歸我之徵此二條宜入靈徵
  崔浩荀悦漢紀音義本傳不載見顔注漢書師古多
引用注易四十卷自叙張湛北齊鄭述祖傳父為兖州城南小山起齋刻石為記述祖時年九嵗及為刺史往尋舊跡得一破石有銘云中岳先生鄭道昭白雲述祖對之嗚咽悲慟又人歌之曰大鄭公小鄭公相去五十載風教猶尚魏鄭道昭云為光州刺史青州刺史二州政務寛厚不任威刑吏民所愛不言兖州或恐光州悞也
  封敕文軍功韓茂皮豹子等例有贈謚傳祗書天安
公元457年
元年已後疑有闕文(傳在第三十九卷)
公元431年
  天象神䴥四年詔徵范陽盧元三十六人云云
高允傳訪諸有司以求名士咸稱范陽盧元四十二人就命三十五人徵士頌列其官爵姓氏凡三十四人已為三十五也然則天象志譌
  地形齊郡昌國紀信滎陽郡滎陽又有周苛
汾上流下之欲以毁橋官軍鉤取以為薪蒸北史云將千騎西橋官軍鉤取以為薪蒸刪去材句遂不復成語
  魏閹宦李訢列趙墨為監蔵時多所截没遂黜為門
北史刪去多所截没句事遂不明
  齊文宣紀云帝雖明敏若不足又云内明察外若
不了云外若不内鑒甚明一篇中辭複沓既云凡諸殺害多命支解或焚之於火或投之於水又云凡所屠害動多支解或投之烈火或棄之漳流既云拔刃張弓游行市肆又云每至將醉輒拔劍挂手或張弓傅矢或執持牟槊游行市㕓葢此紀總叙雜綴而成其半則用李氏齊書其半則王劭邱悦等之牽引割裂不復詮次弊乃如此
  齊宋游道徐州刺史元孚頻有表云偽梁廣士卒
來圖彭城乞増羽林二千以孚宗室重臣告請應實所以量奏給武官千人今代下以路阻自防遂納在防羽林八百人辭云疆境無事乞將還家此段可補北史魏元孚傳之闕史亦不書嘗為徐州刺史
公元501年
  魏世宗景明二年三月書壬戍青齊徐兖四州大饑
書壬戍下有蠲除州府佐史除板一詔率爾削去不知四州大饑豈得專屬之壬戍此書刪削本紀去取任情體例乖謬不勝舉摘而此為尤甚也
  清河王嶽父飜卒於侍御中散元象中假黄鉞使持
侍中都督冀定洛瀛并肆燕恒雲朔十州諸軍事大將軍太傅太尉錄尚書冀州刺史北齊書第云魏朝贈太尉陽州公永樂興和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永弟弼武定中安西將軍安陵縣開國男凡此官階北齊書皆畧不書(弼亦作長弼)䐗兒弟徽景明中起家奉朝請延昌中員外散騎常侍使於嚈噠還拜宂從僕射神龜中射聲校尉左中郎將游擊將軍又假平西將軍員外散騎常侍使嚈噠還至枹䍐蜀莫折念生反於秦隴徽行河州事為賊所害北齊書云魏末坐事當徙涼州行至河渭間遇賊以軍功得免流因於河州積年以功得河東守子歸彦武定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安喜縣開國男北齊書歸彦傳第云稍遷徐州刺史襄樂王顯國武定末撫軍將軍汶陽北齊書畧不書(亦作獻國)上洛王思宗武定末中軍將軍儀同三司兖州刺史上洛郡開國男北齊書畧不書若此類推百藥以為名在魏書不應復述乃既為立傳則其人官階本末自應備叙豈得意為詳畧延夀修撰北史不取魏齊二書校量同異輒仍百藥之簡尤為疎漏
  陳書
  南豐先生上陳書目錄表云察等之為此書厯三世
父子數十而後成以予核其體例思廉未可以稱良史才沈君公不當沈后當附君理歐陽紇不當附頠當次華皎等傳徐孝克不當附陵當入孝行傳沈客卿施文慶當附江總不得姚察同傳任忠以死奉衞言猶未絶于耳遽出降擒虎軍又引擒虎入書于楊愔傅縡著論以明道一則梁代舊章一則弘明之餘習祇溢篇章無闗國憲矧徐集既已單行傅論未為淵妙概從刋落史例廼嚴
  深寧王先生云陳無淮無荆襄無蜀而立國三十二年
江左尚有人也夷考陳世高宗百戰百克後主一戰而即擒豈異人廟算失也隋軍濟江魯廣達蕭摩訶任忠樊毅諸人南北支離未戰輒潰使賀韓之衆不血刄而入臺有僥倖焉固非其戰之力矣陳廷之上居槐衮者無納牖麾鉞者鮮結纓節上極諫廼一二冗散傅縡章華然猶不免悻悻力戰而死又僅僅一隊主之楊孝辯父子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陳之所謂柄臣世臣者不聞有一人可挂於忠義之傳嗚呼可謂無人矣深寧之論原其始造也
  史通陳書姚察傳著辨茗酪一卷今本傳及隋
書經籍志皆無此記意知㡬所云其傅縡所撰耶
  諸史然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