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说¶
说¶ 第 726c 页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之二十四

门人 大玺 大宁 大杲 大权 较

* 说

** 古今决不可一日无师友说(植圣草)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皆有三要一要知有自巳身心
性命之事二要师其能明身心性命之人三要求其
参悟身心性命之道三法虽皆要领其所重尤在得
真师友为难也所谓世间法者此界自有乾坤巳来
三皇氏出仰观焉俯察焉中审焉而得法天之文效
地之理会人之事所以开天下之物成天下之务通
天下之志达天下之情俾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生
得其安死得其顺由是天因之以清地因之以宁人
因之以贞物因之以平至于世久事变类或不得聚
群或不得分生或不得安死或不得顺而圣人递出
制治救其不逮仍使夫夫妇妇父父子子长长幼幼
以及万物各得其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出生自相
师友无非因其天地人物生成之理而裁辅养正焉
或因治其心所以安其身安其身所以适其世或因
治其世所以安其身安其身所以乐其心故有精一
慎独为治心之统有仁义礼智为治身之统有礼乐
刑政为治世之统总而较之皆欲完全其天地人物
以生后之一段大法也而所谓出世间法者又岂舍
此世别有所谓出世乎自古圣贤递出制治人之身
心性命使其生安死顺于天地间亦巳至矣然彼尚
未发明天地人物从何而生身心性命从何而有是
故我佛因其生安死顺之中发其生死之所自来始
知有生无所生死无所死者为天地人物之根本也
请试论之盖一切人等皆有本来不生不灭灵明妙
性非名非相非事非理非根身器界非梦想颠倒良
说¶ 第 727a 页
由真常不守自性不觉不知。一念妄动。故有无明无
明者即自巳妙明性中。妄立觉明。遂有能所对待。互
相转摇变出三细六粗。而成根身器界。梦想颠倒复
于梦中妄见有憎爱生死。种种业境。所以生生世世
梦中作梦。识上生识。不能顿断命根。㘞地惺悟去也。
我大觉世尊。悟此觉明为咎是知见立知。为无明生
死之根本。故教人返巳自求。顿惺梦业或使人忘情
破相而见性。或使人悟心了妄而归真或使人不迷
于三界之空花。或使人不执于四圣之妙法。所谓即
世间而出世间也。我佛教法最广无有一机不利。种
种方便。设经律论。无非欲人知此一念未生前。了无
一法可得。所谓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
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
中。如海一沤发。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而世人孰
知十方虚空。生我心内。如片云点太清哉。又孰知一
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一时消殒哉。故永嘉大师云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友为参禅。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
干。夫人之于生死。亦大矣。若实不能了知。孰能于生
死不相干哉。是故不辞跋涉。遍求明师。决择死生顿
超法界。痛念生死不能了脱。则万劫长迷昏睡之途。
何日能自愤自惺。而不假师友之推乎哉。所以历代
祖师不敢一念自欺欺人。盘根错节。敲骨打髓。参遍
诸方门奥。透尽向上宗风。始能为人释缚拔橛。秉杀
活锋。游生死道。超出名言事理之障。回开玄微妙密
之关。自非访求师友而得其参悟之法。安能住世间
不为世间之所缚游法海。不为法海之所沉哉乌乎。
当此世运衰微。法道凌替。苟于一日无真师友。一日
不自参求。则此几希之脉。亦几乎息矣。或谓世人必
以圣贤为师。而不知圣贤。乃以天地人物为师。夫天
说¶ 第 727b 页
地人物之师。是古今不可昧灭。不可自欺欺人之真
师也。又孰知于一念未生前。求此心师。以自参悟自
印證哉。

** 宗门以不肯自欺相授受说

达磨西来。初未尝将禅与东土人参。神光断臂。亦未
尝要参西来人禅。秖曰我心未宁。乞师为我安心。师
曰将心来与汝安。及乎觅心了不可得。乃云为汝安
心竟。因是豁然自悟。师资密符。当此时也实有法可
传乎。实无法可传乎。若实有达磨以何法传彼若实
无神光如何因此始悟。虽然直须亲到遮般时节始
得。不尔。终是自欺欺人也。又何贵于西来而为此土
之初祖哉。试问当时此土更有一人如彼。不从心外
求法者否若有。达磨不必西来。若无达磨徒尔西来。
盖斯时秖有义学最兴粗则执文字道理。细则执玄
妙知见。尚未离文字相及心缘相。又安知有向上不
传之旨邪。故初祖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之语也。予尝论古人生平。只是不肯自欺
欺人。所以彻上彻下。绝无一毫委曲隐昧。即最初欲
明自巳生死大事。不知性命落处。至有数十年求此
中一问头不得。及痛切不巳。发得一问。虽万里银山
冲开求决若未遇真具杀活手眼者。毕竟剖击不破
设剖得破则如岩崩石裂。海晏河清。尽大地人把捉
不住千佛出世。没奈伊何。所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欺君不得且古人真参实悟境界。如击石
火。真有火迸。似闪电光。真有光烁。非若今日无火说
热。无冰说寒。不悲而哭。不痒而搔。达磨再来。不第折
芦去矣。如梁武帝初见大师。即问朕建立寺宇。写经
度僧。有何功德。曰并无功德。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
义。曰廓然无圣。看他如握一把金刚王宝剑世间法
来。不消一挥出世閒法来。不消一挥及问对朕者谁
说¶ 第 727c 页
曰不识。末后遮一挥。即使从上佛祖也无躲跟处。况
其馀乎。当时不遇其人便乃渡江而去。于此亦何曾
自欺欺人耶。嗣后三四五祖如针芥不爽。及六祖于
黄梅夜半。乃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
解脱。若未亲到不疑之地。但向此语容易领略。不啻
见弹而求鸮炙。安从梦见古人。故六祖接南岳但问
甚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曰还假修證否。
曰修證即不无染污即不得。祖曰。如是如是善自护
持。接青原但问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曰落何
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曰如是如是。善
自护持。秖遮便如宝鉴临人。形影毕见。何曾费纤毫
气力。亦何曾虚设唱酬至南岳接马祖。则曰磨砖既
不成镜。坐禅岂可作佛。而良驷巳见鞭影而去矣。若
是劣蹄。徒受痛策。青原接石头。则曰曹溪还有遮个
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而灵龟巳先卦兆而通矣。
若是顽壳枉下深锥。乃若沩山踢百丈之净瓶临济
捋黄檗之虎须洞山睹云岩之镜影。云门撺雪峰之
鳖鼻。法眼夺地藏之指头。各各如五行交错感激成
文生剋制化。天然妙协宗风显密莫斯盛矣。后世不
知好恶不透几微接向乘虚迷心逐迹参悟不真而
欲决择宗旨。宁不丧身失命于古人之典刑哉。审夫
古人大彻之后。横机所触。倒用所通未有不能为人
抽钉拔橛。去缚解粘者。以其师资授受之际。自有一
段真切之心奋起不可思议业用。默默鼓舞作兴。亦
何曾参他人口头之禅。与授册子上之法邪。试观五
宗之上。师资虽少其纲宗正大。作用弘深。龙峻脉长。
源高流远迄五宗之末。如宋元辈。岂无卓荦丈夫哉。
按其主张教人看死语。执死法。或偏以评骘拈颂为
提唱宗旨者。虽则乘时穿凿。不无见小速成。即彼嗣
人之数不在马石之下。求其如百丈药山丹霞庞蕴
说¶ 第 728a 页
之大机大用。何人哉。于此亦可概见。世愈降而风愈
下。脉愈微而气愈浇矣。安得过量大汉。本色真人。重
振向上不传之风规。复还唐宋天然之气象哉。即如
治世之道。自尧舜为正始。至文武为正终。设非集众
圣之大成。孔子倔起则尧舜文武之道。未免丧其浑
全矣。仲尼直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明大易。删诗书
定礼乐。作春秋标万世帝王不易之师法。建终古天
地不坏之纲维。真可谓成始成终。时中之大圣人也。
后世虽有圣智复起。亦必守其成法。以救其偏弊而
巳矣。孰能于此加焉。于戏。我此法门。至于五宗以下。
亦犹世运之值周末也。安得若而人振此乱绪之纲
哉。

** 大法有内外护说

护法者。护吾人身心性命之法也。即所谓王法与佛
法相表里也。世人不知以为护佛之法又何异愚民
曰。我亦行尧舜之道哉。或谓佛教虚无。护之亦何补
于修齐治平。曰非然。吾亦有身心性命之人也。能独
舍此家国天下之法乎。佛有三大藏法。曰经律论更
有教外别传。曰正法眼。且始置勿举。如佛最初为十
方刹土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所授三皈五戒之法。亦
自奇特非常也。其三皈者。一皈依佛。即自皈本觉灵
心。如天下人。先知有君父之当尊。则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更无悖逆以自犯也。二皈依法。即自皈本明妙
智。如天下人。先知有国制之当钦。则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更无僭越以自弃也。三皈依僧。即自皈本净妙
行。如天下人。先知有王事之当从则鞠躬尽瘁。死而
后巳更无欺罔以自堕也。其五戒者一不杀生。即不
断自巳慧命也。如天下之惨伤。莫过于中外屠戮。而
佛戒不但禁其弑害君亲。即蜎飞蠕动。犹不敢损则
以慈悲绝其杀几。有甚于威刑矣。二不偷盗。即不亏
说¶ 第 728b 页
自巳幽灵也。如天下之强暴莫过于劫夺邦位。而佛
戒不但禁其窃取神器。即无主花卉。犹不敢折。则以
喜舍绝其偷心。有甚于严宪矣。三不邪淫。即不丧自
巳真精也。如天下之迷乱。莫过于奸辱伦理。而佛戒
不但禁其秽污闺帏。即隔壁钗声。犹不敢拟。则以坚
贞绝其欲。朕有甚于肃典矣。四不妄语。即不欺自巳
至诚也。如天下之谗佞。莫过于诬灭经纶而佛戒不
但禁其饰伪侮文。即意言绮贰。犹不敢恣。则以严密
绝其妄隙。有甚于圣制矣。五不饮酒。即不坏自巳净
明也。如天下之失误。莫过于昏惑治政。而佛戒不但
禁其酗酒败事。即酣醉之人犹不敢近。则以智慧绝
其昧缘。有甚于明诰矣。即此三皈五戒。为在俗入道
之初门。施之于修齐治平。尚有馀地矣。使天下之人。
皆能遵此三皈五戒。随次推而行之。则万国永无干
戈僭窃。乱伦败理之事。常如唐虞揖让之世也。况能
以根本具足。及菩萨大戒。与三德四智。六度万行。而
成就此庄严法宇哉。又况能以直指人心之全机大
用。使人立地。可以顿悟成佛之知见哉。故吾之所谓
护法者。即所以自护其身心性命与王法佛法相表
里也。何尝执虚无寂灭而无补哉。或谓今天下人多
护持三宝。而不闻有以补治政者。何也。曰三代巳上。
人心淳朴。易于教化。降于秦汉。人物奸强。至难调御。
乃若人情物理。有先儒所未明。性命身心。有圣教所
未发。希奇作用。有王法所不加。秘密威灵有国制所
不逮者。有富贵聪明之至极非警以性命之大事。无
以折其贡高。有怀愤瞒激烈之不平。非喻以因果之
深缘。无以消其郁结。有生于边地下贱之陋劣。非设
以神道之教化。无以格其颛顽。有伏于深山穷谷之
妖邪。非感以平等之哀怜。无以摄其不测。幸此佛法
推广于震旦。令其自肯自切。以自悟自度。即使遍诸
说¶ 第 728c 页
海岳。以甲兵镇守。劳民伤财又何若分其教化。各自
相忘于道术。而共致太平哉。或谓今人亦有归护此
法。而复进锐退速者。何也。曰此盖信道不笃。虽护门
庭设化。于中尚未深参。或遇明眼而正见暂生。或值
邪师而真机反谬。或自恃其尊贵。不能取善从人。或
夙负其才名弗肯折心受锻。或执先入之言。如毒食
不化。或局小道之智。似蹄涔未充。或各主其师承。而
疑信交战。或私讳其标本。而药病相持。更有说似是
而行实非。阳为此而阴在彼。有以名利佞佛。伤残功
德之林。有以酒色逃禅。破坏定慧之脉。有以采药迷
坑而投炉失汞。何由值固命之金仙。有以登峰折屐
而逐岐亡羊。焉得逢长春之肉佛。进之有为法忘躯
者。虽亦有彼作略。但以慧睫未开。或认人不真。未免
被他移转。其大权方便之力。未能于无中犹唱出。绝
后亦吹苏者之神妙。唯全身担荷之人。乃能于无佛
法处。建立无上法幢。无真僧中。推出人天眼目或起
法师于故地。或延宗匠于他方。或诱引其不知。生心
仰慕。或激扬其未学。愤智参承。或屈尊就卑而提携
弱丧。或攀高俯下。而光阐玄微。或振作其殊途。摩荡
为象。或鼓舞其同类。交错成文。或阴发圣贤之心传。
以资至治。或密挽乾坤之气运。以致太平。盖机权之
巳在我而旋干之应临时也。吾所谓闻法必藉大因
缘。发机犹须真种性者。岂非欲人于此法门。当生奇
特难遭之想哉。故灵山付嘱诸大士。发深誓愿而现
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身。为内外护者。正欲其同
道化同懤。以入世援出世。斯可使正法久住。表里兼
持也。或谓表里兼持之法。从上亦有不易之常式乎。
曰有。若欲使此正法兼持。而久住者。莫过于华严圆
顿法门之纲要其普贤长子之十大愿王也。一曰礼
敬诸佛。即此开头一著。便欲人折伏身心。全体受命
说¶ 第 729a 页
更无凌铄上下向外驰求也二曰称赞如来即此便
欲人顿发心花光生长舌更无欺罔之言变乱圣训
也三曰广修供养即此便欲人胸襟迸出盖地遮天
更无隐昧不显偏执冤亲也四曰忏悔业障即此便
欲人掀翻业识剖露空王更无包藏祸胎云生日面
也五曰随喜功德即此便欲人两睫生光遍照尘刹
更无草野遗珠特地按剑也六曰请转法轮即此便
欲人揭开日月朗行中天更无霜露所坠不闻雷霆
也七日请佛住世即此便欲人直见此心各自成佛
更无不安生理肯作非为也八日常随佛学即此便
欲人对镜照颜自见眉目更无播扬糠秕昧巳昧人
也九曰恒顺众生即此便欲人一体神明群灵效用
更无燮理不和万物失性也十曰普皆回向即此便
欲人大缘性合全体圆同更无一微尘理不参两间
异类中行不显正用也如是十愿大法枢机一举则
一切举一成则一切成以其自性现量称性法门繁
兴大用全体即真而诸佛菩萨不发此愿决不能成
就一真法界圆满毗卢藏身也噫世出世间有此法
门谁能尽此报身行此十愿而自护世身心性命与
法佛法相表里以绍隆十方慧命而常住不灭哉。

** 人法必交相重说

观夫佛祖出世始终设化惟有人与法而巳矣即佛
初坐菩提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而说大方广佛华
严经是则以人为重乃称性之法其全体卢舍不动
寂场处华藏海而智入三世都无来住与十方尘刹
诸佛菩萨主伴交参重重涉入实惟一真法界故普
贤文殊为长次子出入藏身三昧全子即父身里出
门得大机大用以向上全提也所以有发菩提心学
菩萨行之善财童子而称童子者是最初一念真机
即圆成实智而顿成正觉故其遍参离明之五十三
说¶ 第 729b 页
善知识造端即得根本性智而后步步入佛自性现
量境中无论僧俗正偏尊卑贵贱曾不动著根身器
界俨然得證差别性智诸大三昧不弹指间入弥勒
楼阁全成华藏庄严则又不同彼法华三变净土龙
女更转男身始往南方无垢界成佛度生也故开品
即名世主妙严至于七处九会佛惟放光證明诸大
菩萨互相酬唱皆是承佛威神如诸侯之号令皆出
于天王始无僭越所以一切礼乐征伐悉名曰天盖
此经乃自性现量之法非心外比较所知所以二乘
在座如瞽如聋益显圆顿之妙非彼浅小所得领略
也佛乃于是曲垂接引于鹿苑方等及般若会开示
众生渐入佛慧而最后涅槃将至先为付嘱家业乃
说大乘妙法莲华经是则以法为重使彼转身就父
有运载归大寂场之义所谓诸法寂灭相也而授记
作佛使彼行菩萨行庄严佛土而后始得有如是因
果本末究竟等耳不然如世主道欲以帝王宝位直
授庸夫安可以服天下之心而行天下之令哉即尧
举舜于侧陋亦必考功见迹而后摄位传此天德也
又况举此法王大位可以直授其博地凡小而为圆
满菩提之主哉吾所谓必须得人得法之真庶可荷
担如来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耳近世称知识者孰
不自谓传佛心印据法王位图彼名闻利养与贱卖
佛法至于厕坑头屠沽舍争逞机锋斗尚棒喝不惟
鼠窃狗偷而为生计抑且以鱼目燕石为希有之珍
而滥相传授故有一等未闻真法之人为彼所眩生
轻慢心作苟且计便去聚众白椎如梨园子弟之演
戏如教坊娼妓之作歌所谓打鼓弄琵琶还他一会
假也呜呼悲哉夫如是还可谓之法王法正法眼乎
夫如是还使达摩马祖再来又别作如何激扬乎正
以末俗不有真求法者安有真说法者不有真说法
说¶ 第 729c 页
者安有真听法而得真开悟者哉惟古人色心全胜
故于语默举止使人望之意消岂直于登座之顾鉴
嚬呻能使人天感格如经中所谓是时若干人远尘
离垢若干人得法眼净若干人悟无生忍发菩提心
获陀罗尼与夫某得吾皮某得吾骨及髓者又岂似
今人猜三枚道两谎之乾打油也哉当此凋弊秽乱
之时孰能知廉耻觉恶羞而不敢自欺不敢欺佛不
敢欺法不敢欺僧不敢欺人不敢欺天下后世哉又
孰能识法而惧于此法门忘身为法舍巳求人忍难
持经使身为床座身为奴仆身为犬马身为涂炭而
扶植大法尊重法王护惜慧命奋发人心而报大法
之恩哉又孰能以法为重以人为重以建立设化为
重使此诸佛眼目人天眼目众生眼目不致昧灭而
常照于世间出世间哉予尝见近世有宰官居士深
心欲建立法化每多未具择人正见徒事名相枝叶
不知宗旨根本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也即如三代
之道沿至于今未有得人而不兴未有不得人而不
败者吾此法门自禅宗之盛于曹溪马祖石头再盛
于五大宗师之制作杂出则宋元之流弊吾不欲观
之矣虽然岂今日之人法实异昔日之人法哉盖人
不得真法而人非真人法不得真人而法非真法有
一人如神光马祖之流者出或当别有手眼而返掷
此天下后世于先佛之法界则非吾所得而知也且
先佛之法界虽不可思议不可比况然有神而明之
者亦未有不因其本来见成之法式得以设喻而开
悟之耳予试举易象以况之或有可以会尽天下之
异同乎或亦有可以于此知建立之法式乎夫所谓
佛法者即世间法也佛如易之有太极而普贤文殊
犹乾坤之具全体大用纯粹不杂至于诸大菩萨如
坎离六子之破体而摩荡交错成八八六十四卦以
说¶ 第 730a 页
至经天纬地无有馀爻其究竟指归不过一奇一耦
之谓道也所谓刚柔相济以吉凶而生大业者岂非
明暗交参正偏回互君臣一体功位双超之妙协哉
所以五行之生剋制化相生即所以相剋相剋即所
以相生使此太极不能发挥此五行生剋制化之道
则太极是为死物不得名为无生法忍不得名为如
来藏性不得为天地人物之始身心性命之宗也故
吾洞上推此向上一位为无著真宗始知尊贵一路
自别于君臣五位者其在兹乎圣君一位正配太极
之清宁无为所谓不显惟德百辟其刑居其所而众
星拱是则辅弼之大臣配乾坤六部公卿配六象与
百官宰执之配诸卦则始终本末舒卷一气也昔尧
命官先以义和治历明时舜初即位即齐七政者盖
此乃天地人物之首务故曰易之为道广大悉备杂
物撰德开物成务冒天下之事成天下之亹亹者皆
以此道为万世君师建中立极而范围天地曲成万
物知此系辞之旨则天下古今之道思过半矣故儒
独以易为天地人物不易之法至于馀经皆因时制
宜之事也苟诸经一有不合大易之大经大法者则
皆异端曲学诬世惑民之术又安足与天人一贯而
建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圣人而无惑哉知圣人
制易之意则知吾所谓得人得法之真如五家宗师
之标宗立旨以使正法久住而非人不得破坏也有
一人焉观此而兴起者则予当身为床座而供养之
予惟日望之矣。

** 建刹以扶植人心巩鸿图说

有怀杞忧者曰世语天下名山僧占多亦知其利害
乎曰自古天下名山非僧占也是世人自有所系不
能到耳何也即今五岳群峦穷海绝岛不是龙蛇之
所蛰即是鬼怪之所栖不为逃亡之所依即是奸盗
说¶ 第 730b 页
之所伏自非离尘拔俗不求声色货利之人忘形死
心弗恋恩爱名位之士安能孤踪只影入无烟火之
乡涉崄跻危造不耕织之地或于此缚茅就树草衣
木食以穷年或傍石为巢火种刀耕而毕世或致天
人送供或来猿鹿衔花或感猎人而舍业或激贼辈
而改途或启乡顽而恶羞或发村懦而悚惕或使愤
瞒而悔悟或令迷闷而开明或布施以格劫夺而无
害国害民之几或持戒以消淫讹而无败俗败伦之
朕或忍辱以摄瞋恨而无弑尊弑亲之端或精进以
鼓惰愚而无甘暴甘弃之疾或禅定以折僭乱而无
大逆大叛之萌或智慧以廓英奇而无索隐行怪之
异或权力以救邪僻而无跳梁猖獗之狂或悲愿以
赞经纶而无太过不及之弊是故能使富者知盈而
捐财植福使贫者知乏而效力立功使智者知本而
兴言叹仰使信者知性而委命参承或闻道行于朝
廷而三诏不起或播宗风于岩谷而异域皆从或使
蛮貊皈依自遵约束而免守卫之劳或使边方宁静
不见征诛而省敕命之费乃至默成圣制之无加阴
振治纲之不紊亦何曾非大同无我之创立哉亦何
曾非至公无私之尊尚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能使一介之民自安生理不作非为
即是一草莽之忠臣也能使一尺之土自守本分不
生踰越即是一太平之治地也世徒见一僧不法即
欲革天下之僧不知僧乃民作贼亦民为耳造妖孽
为显异惑众之事创淫祠倡杀生害命之几自当除
灭以正宪章乃今有处拒僧出入城隍有处禁寺讲
演宗教即有听讲宗教之僧不轨乃此僧之不轨也
岂宗教令僧之不轨哉若以一人犯法连罪天下之
人欲使天下平良不作悖逆之忿乱者未之有也若
以一僧不法连废天下之寺欲使天下名山不为盗
说¶ 第 730c 页
贼之资栖者安可得乎于戏况我佛法以慈悲为教
以智行为门内无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或授戒有严
于国律或讲法有奥于圣经或立论有高于尊王或
传灯有超于尽性岂曰小补之哉即国制有爵赏之
诱且未能使百姓尽思立功有刑罚之威亦未能使
庶民尽怀惩恶安能强以苦空寂寞之法妄欲鼓簧
弄影于民乎而世人欲以异端为辟异庐而焚异教
而禁异人而驱竟不知何异之不同于大中至正之
道哉竟不知何异之无益于身心性命之理哉吾所
谓真金不怕火者正以得火而愈精也真佛不怕排
者正以得排而愈显也自古及今迭否迭泰何世不
因排僧而佛道明何人不因辟佛而僧行振吾但患
僧徒之不真不患世人之攻众但患佛刹之不密不
患名山之占多所谓有佛住处龙天喜无僧说法鬼
神愁也岂有盛德大业之世而患其佛刹之壮鸿图
耶。

** 斋僧以自尊法行续佛慧说

自金身入梦汉明帝遣使西迎得摩腾竺法二尊者
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特来此土因与诸道士设坛
焚验而我震旦始知有释氏佛法僧三宝故当时王
公宰辅异道九流等乃于法天制地之教别得天地
从我所生之旨乃于生顺死归之道别得性命自我
所造之因而超超乎悟此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深几
神哉故有了生死而證真常者有即尘劳而获解脱
者有即王道而行佛道者有即权教而明实教者自
是历代帝王异世贤圣悉亲佛法之微得拓内外之
化虽国位之无常皆尊信之不贰所以西来之僧法
迭至重译之教藏弥隆梵行遍入于人心不待诱而
自信微言深参于世典不假思而自成佛刹与鸿图
共丽三代之礼乐斯存僧伽与像法同严十界之性
说¶ 第 731a 页
修具在所以僧因佛而成仪法依僧而成教故僧种
即是佛种僧身即是法身也世人所以尊敬三宝者
正尊敬自心本性之智行耳供养僧者非直以饮食
衣服卧具医药四事具足而资给之使彼得免经营
安身办道之为我有功德也正以能使我等发希有
心生难遭想忘躯为法决择死生或因此知苦断集
得出恩爱名利之缠或因此慕灭脩道得悟因缘依
正之业或因此从佛通儒得世出世间不二之道或
因此明心见性得向上一路不传之宗或因我供一
真僧而天下之妄僧俱振或因我建一正法而天下
之邪法皆皈或因我续一僧之微命即续三世诸佛
不绝之慧命或因我护一僧之初心即护十方众生
常住之真心如是斋僧是名供十方法身之父如是
护法是名保三世含识之灵也故昔日我佛亲以大
法付嘱诸大菩萨于此十方刹土示现国王大臣长
者居士及四众人等之身为内外护成就庄严此世
出世间法所以不致断灭也如赵州禅师住院之日
燕赵二王感其道行息两国之争睦州尊宿以大草
屦挂于城门巢贼入境见之因感悟而救其扰乱灵
树禅师预知广主有兴兵用武之心即时坐化遗命
以消其隐慝永明寿禅师以一言劝钱王俶纳土于
宋太宗使浙江一军十三州俱免血刃皆是僧法之
力互相制治而成其至化也又况能以律制天下杀
盗篡逆之几与消奸淫僭夺之微又况能以教拓天
下忠孝廉节之心与充仁义礼智之性又况能以禅
开天下生死性命之关与明天地人物之主乎予忝
生末法幸厕僧伦岂敢以我为僧而自赞我僧之法
盖我亦此世间之人也知有僧之可尊可敬可以自
度度人可以报国主之深恩可以酬檀护之厚德是
故即以此法普告同一佛性同一智行之人共相自
说¶ 第 731b 页
尊自重自行供养使此正法常住于世云耳。

** 刻经以自护心法续佛慧说

三世诸佛一皆以法为师而得成道即说法度生众
生虽曰师佛其实师佛之法也三宝之以佛为尊者
盖重其法由佛说僧依法行故也使佛与僧非如法
说行则佛不名其为佛而僧不成其为僧矣其法又
何足贵亦何能孤起而独立哉故佛僧之必依法而
成其觉道是法必因佛僧而得常住不灭者正所谓
一体三宝是也所以从上佛祖始终说法及相授受
之际必至嘱曰善自护持毋令断绝至再嘱诸大开
士于十方刹土示现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四众等身
为内外护是故不忘付嘱之人普现色身建法幢于
处处破疑网于重重或舍全身以求半偈或断只臂
而乞片言或入海藏而忆馀诠或造异域而请重译
或弘法而罹祸难或忍法而杂寇雠如此苦心苦行
无非使诸佛正法眼藏常住于世以开示悟入一切
众生佛之知见耳余尝慨近世佛法荒凉师宗昧灭
幸有达观云栖寿昌三大师鼎立宇内使法流传余
巳作不二门发扬云寿二大师矣但未得达大师行
实故未之及耳然闻大师挺身为法振起颓风刻方
册藏板于径山表诸佛法身于末世至于城邑岩穴
莫不深沾法恩诚可谓功齐诸圣行越三祗也予昔
往径山礼塔寻杖履锤拂所过化处求其行实语录
并不能得因低徊三叹曰大师能使从上佛祖法身
常住于世即大师之法身也奈何知尊重供养之名
像者独不知其语录行实真大师不灭之全身乎安
得天下知法感恩之人继述其志事急为脩葺双径
藏板之所更于化城鼎建大藏楼阁及诸僧堂剞劂
守护奉此经板如诸佛法身现在拥诸梵王帝释天
人等众俨然未散而为转法度生礼拜尊重乎余尝
说¶ 第 731c 页
笑天下丛林之徒每自建立静室极其巧妙精工置
彼玩好器具不知动费若干至于尊重经法与安措
十方僧堂不但如积故纸与养犬马也悲哉余昔以
亲柩野寄未葬不忍此身立檐屋下况我法身父母
生灵亲依忍使暴露不顾而自安精美哉且我等今
日受此清贵之福不有十方僧法之力又安得享此
国王檀护之庇乎余闻宋元之间藏板尚有二十馀
副以遭兵火燬灭之矣方今止有南北二藏非遇我
二祖降诏礼部并咨天下高僧重新较正翻刻遍印
诸刹流通加以列圣颁赐护持则此正法眼藏不几
于湮灭欤余于耿玉齐案见达大师录乃蹴起嗟嗟
曰吾不藉此录又安见大师雄心猛力荷担此大法
哉即此可见剥皮析骨与漆书壁经等辈之心至今
在也使三皇五帝之典坟及文武周孔之诰籍不有
漆壁之人则一经秦火巳无馀矣安复见上古圣人
之心胆骨色与大经大法之妙密而尧舜周孔亦土
苴糠秕耳何足以闻见神交于后世哉审如是则天
下名山洞府皆当刻木镌石乃至金匮玉函而藏之
使山灵鬼神呵护防其湮灭以垂不朽可也悲夫法
末道降圣贤感化他方世间诬世惑民之书误心丧
志之说恨无秦火尽为之燬烧苟不藉此正法眼藏
开示群迷则日暮途穷而彼未归之客争免堕落于
无救也哉即我寿昌祖未参访时因读金刚经而开
解后因阅传灯而悟心则此刻经之功岂不同活佛
说法度生之力乎则此见闻之利宁不同亲承佛祖
授受之益乎予于是述兹见闻大法之缘为刻经之
劝。

** 放生以感悟群机祝太平说

法界种性只是一生以凡圣分故有戒杀放生四字
众生之本业只一杀机诸佛之本业只一生机度众
说¶ 第 732a 页
生之迷业只一戒机成诸佛之觉业只一放机杀则
迷情自堕戒则悟理自升放则种智自充生则觉心
自妙夫天地之道长且久者只是生生不息不曰灭
灭不生不惟岁次之春夏是生即秋冬亦生不惟昼
之日转是生即夜之月运亦生所以太极阴阳五行
八卦度数无有一时一刻不生即吾人从父母未生
前以来至有此身四肢百骸未有一呼一吸不是生
也稍有一气不生则此四肢百骸皆溃灭矣修此幻
身之术者尚不可一气不保全此生而此至灵之性
至妙之智何可一念不常住此生哉故戒放二字曲
尽三藏玄微透出别传机用盖戒是遮旨放是表宗
遮则凡圣两分表则性相平等放表之义的是直指
天机横身异类之妙密也时有士曰此未曾有从来
以戒放为佛教之初机然未闻为妙密别传之旨也
请更详示之杖人曰世人多以戒放只为怜彼刀砧
烹煮之苦遂彼恩爱身命之乐或更藉说法以超度
之为至耳然未细剖其所以能使彼愤发感悟之机
速于超凡入圣也何则一切众生皆死于安乐多生
于忧患皆迷于情欲多感于死生至于下劣众生黑
业深重多不知文字道理知见及参悟之法所谓鬼
神沉忧愁之苦鸟兽怀獝󱉈之悲修罗方嗔诸天正
乐可以整思虞趣菩提惟人道为能人为万物之灵
能知文字道理知见参悟尚不能直下令彼戒杀放
生何能速使直趣无上菩提哉所谓人而不为吾末
如之何也此裴公深有望于人独恨诸天之乐与四
恶之苦难度然则四恶既巳难度今之所谓戒放者
不只是戒放吾人本心之生自足以消此杀业充此
生机欤是则犹未尽善也予正妙在四恶道众生迷
到至极之处全不知文字道理独有一念贪生恶死
之心虽至蚤虱蜎蠕若捉之害之必惊走而窜伏也
说¶ 第 732b 页
以故有一人杀彼害彼则彼恶死之心恨入藏识生
生世世必冤报不巳必无能自解也有一人救彼放
彼则贪生之心感透藏识念念心心必恩报不巳亦
必无能自障也既彼有此感激报恩之心透出藏识
则彼无始积习深业皆不能为障为迷反因一念报
恩之良心良能顿发良知良行如一星之火能燃万
劫之稠林以一念之灵能豁万德之光藏岂不一念
放生之机超于诸天之死于欲乐人道之死于宽閒
而顿破万劫之铁围销亡无间之地狱哉所以有雀
之衔环龟之载溺与种种出类生天及悟道證果又
有如鹤勒龙树诸祖之传佛正法眼藏者皆是放其
本来自性之生生种智也不见古来有许大圣人如
解网易牛是心足以为王等皆推天下不可欺之好
恶为格致治平故能救人情欲之死命放人心性之
生机虽至恶至奸至愚至劣之徒一念愤其感激之
良而成天下国家不世之功业何可指数哉此皆戒
放之机而充之也吾所谓法界只是一生而妙有别
传之旨而续慧命者不于此见乎。

** 念佛以全提一心成净土说

法界一切含生元同一心只因一念妄动遂自各成
异途所以念善则从善念恶则从恶念有则堕有念
空则沉空念妄则逐妄轮回念真则归真常住故说
心之前谓之性而与情俱来谓之识转识成智是教
家之所以指纵也念者今心也就今心而提撕之众
生因念动处而向外流转诸佛亦因念动处而向巳
归还驰之远者愈散而愈迷返之近者愈收而愈悟
所以迷者亦有深浅悟者亦有顿渐救者亦有权实
求者亦有速迟种种设化投机无非即念接引然百
千三昧法门其最捷最顿直指全提之法莫过于自
心念自佛自佛念自心为因果不二本始同源之妙
说¶ 第 732c 页
也盖十界依正报相皆循一心之业而得发现所谓
情生智隔想变体殊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
法灭既一切众生有此若干种性色心情识欲念名
言习气计著妄想恶知恶觉邪见邪缘则此不可思
议业用自不得不如是也是故我佛出世说法四十
九年亦因其业用或谈空破有或谈有破空乃至百
千方便互相攻击无非欲令众生发真归元不为妄
想之所转耳至于说弥陀经更不分真别妄较实论
权并无顿渐偏圆之可拘亦无始终大小之可判直
是全提一心不乱清净解脱之法使彼一切有见无
见常见断见之凡夫小乘邪人外道一一皆得顿发
自心超越世出世法而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也世人
孰知此经大旨妙在不立依真起妄返妄归真之语
但叙彼佛现在说法其极乐世界依正报相有如是
楼阁阶道水鸟行树有如是声闻缘觉菩萨众会皆
是如来一心清净行愿之所作也若有善根之人发
愿往生执持名号毋论一日七日但能一心不乱自
然顿断生死命根现前感应道交即时亲见彼佛及
诸圣众岂非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乃吾自心佛
性现量所成就之功德庄严哉而六方诸佛恐此土
众生深信不及盖以一向闻佛说法种种教人观察
修省六度万行然后始得到佛境界如何此会但教
一心持名不假方便即得成就如是庄严所以出广
长舌异口同音称赞我佛所说一心持名之法是众
生难信之法是诸佛难行之事汝等众生当信一心
念佛是诸佛巳曾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之所护念者
也若能深信一心持名则心心清净念念解脱根根
尘尘周遍法界皆成庄严净土矣岂非十世古今始
终不离于当念微尘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哉云栖
大师弥陀疏钞其中融通藏海透彻化机广大悉备
说¶ 第 733a 页
无不极至。余此全提之说。直聊与能信自心之人。与
不疑禅净之人。与博观约取之人。与竿头进步之人
为一前矛而助其一㘞地。可也。

** 持戒以当当心地證法身说

夫转凡成圣。密在雄力之大权发觉出尘机在猛省
之始念。故本师和尚曰力生。小子沙弥曰勤策。惟力
能生含识之真心。惟勤能策后心之发觉。所以世出
世法。妙在一念生机。如火之始燃。妙在益薪以助发
如泉之始达。妙在拨沙以疏通。又如亡子之思亲。始
有归家之念。迷途之觅路。始有悟道之由。故我卢舍
那佛与诸佛说心地法门。如毛头许。须知秪遮一毛
便是十世古今微尘刹海之种性也。令诸佛转我所
说。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如我于心地中。初发心中。
尝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诸佛本源。是一
切菩萨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皆
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有当当常住法身。有缘
非无因。故念念不去其心。如是心地十波罗提木叉。
无尽藏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呜呼。只此
一段便是三世诸佛菩萨直指人心。当当见性成佛
之妙旨也。乃至谈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以至
末后拈花。亦何曾出此心地法门。最初一念发心之
当当本源佛性哉。良以众生觉性无常。不自知有。所
以背觉合尘不自知返。是故诸佛种种方便。秪欲使
人发此一念觉心。返本还源。归无所得而后巳也。故
曰我是巳成佛。汝是当成佛。一切有心者。皆应受佛
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巳。真是诸佛
子。只遮子之一字。便是发觉初心。从觉性起。如帝王
子。是王所生。必须长养护持。使戒相具足。戒德圆成
方能使此始觉王子。还證本觉王位也。或云但能发
此戒心。不作不犯。自成性戒又何必具足戒相。与圆
说¶ 第 733b 页
成戒德乎。曰是不然所谓戒心者。即此一念发觉。初
心勇猛奋烈者是也。若不有戒相。如有力男子。欲往
京师寻求父母。不知前路险夷之相。徒恃巳力。不免
触途成滞也。有戒相而无戒德。又如有力男子。巳知
路途。而未有资粮给使。亦不免半途而废也。即有相
德俱圆者不悟戒性。是犹虽到京师。未知父母落处
及其本分受用。亦不免错认它阿爷也。又况能承颜
色而奉甘旨哉。所谓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苟持戒不
知戒性之所止。尚得制欲而顺其觉性哉。若欲知其
性戒之所止。直须自知遮念觉心从何而起。则知遮
念觉心。从何而止也知其所止则知释迦牟尼佛从
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而入。亦复从体性虚空华光三
昧而出不知自巳觉心出入之所。又安知诸佛安身
立命之所。又安知众生安身立命之所哉。故曰戒性
如虚空。持者自颠倒。若不悟虚空戒性。正是门外打
之绕也。是故诸佛悯此心外求法之人始揭出心地
法门一毛头许令汝自参自悟。令自作皈依。自求超
越。所以最初入门。必先令三自皈依者何。正以行人
求戒遮念觉心。既从觉起还从觉归。使彼自求落处
于此知所自归则知所自依之清净佛也。盖觉性无
常。感善法则从善感恶法则从恶欲使觉性常住。妙
体常明。必须自发真智决了性真。则自不起觉明分
别之心。亦不为善恶业缘所惑又如宝镜当空万形
俱照于此知所自归则知所自依之微妙法也。智本
虚明。非行不显。必须自起真行。行起则知解情空。行
起则智觉性满。于此全性成真全真成性。繁兴大用
举体无它是为真知所自皈依之解脱僧也。吾尝谓
若有一法不能了不名法身。若有一法不能入不名
般若。若有一法不能舍。不名解脱。岂非三自皈而三
聚净乎。于此透得。则五根本戒皆以一念发觉而圆
说¶ 第 733c 页
證之矣。若能发觉自归则自无不忍之心。世无可杀
之命。所谓一念忿起。即是自伤法身慧命也。可不纯
仁。而自持乎。若能发觉自归。则自无不足之神。世无
有馀之物。所谓一念偷生。即是自弃法身慧命也。可
不纯义而自持乎。若能发觉自归。则自无能泄之情。
亦无可惑之色。所谓一念欲萌。即是自丧法身慧命
也。可不纯礼而自持乎。若能发觉自归则自无能欺
之辞。亦无可诳之事。所谓一念妄动。即是自诬法身
慧命也。可不纯智而自持乎。若能发觉自归。则自无
可昧之灵。亦无能困之味。所谓一念酣发即是自颠
法身慧命也。可不纯信而自持乎。此三皈亦犹克巳
存诚。五戒亦犹闲邪四勿。虽浅深之有别。实正助之
无殊。然此一念发觉始心。又何但能成三皈五戒之
宗本。直将超越六度万行。而圆满四智三身也。诚以
初心行人。深知奉重则性业遮业。自然不作不犯不
执身而二乘之戒相自精。不执心而大士之戒德自
备不执性而诸佛之戒体自虚。吾之所谓当当常有
因。故有当当常住法身者。岂非顿證此始觉而成本
觉哉。故我博山大师云。戒有大小体非异同。戒有广
略。理无分析。戒有断续。性绝开遮。自非利生大士。不
无犯于尘劳。有力行人。何难行于项刻审如是也。能
于项刻闻思而修。奋烈而行则此一毛头许。可以含
吐十虚。融通法界也。可不自尊自重独秉此发觉真
心彻證本源佛性之金刚三昧哉。

** 参證以激发精微透千圣说

盘山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汾阳云向上一路千圣
不然。即此不传不然二语。巳劈腹刳心为千万世道
破矣。虽然如是。若不曾亲向悬崖撒手绝后重苏得
来。依旧屋里贩杨州有甚理会处。不是彻底掀翻打
破漆桶。又安得立地搆去。可中须遇真正大手眼作
说¶ 第 734a 页
家始得不则纵抱荆山之璧谁能赏鉴而剖示之哉。
余尝有语云不虑英奇之不顿悟。特患无全机大用
之师。不虑宗匠之不奇逢。特患无深参彻究之士。然
则师资之真相遇者。诚千古之未易得也。即如达摩
未曾西来此土。岂真无祖意哉。然达摩未来而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何六朝巳前绝无一人承当耶。
不惟达摩未来此土。不知立地成佛之旨。使摩腾未
来。而此土亦先知有生死轮回之说也乎。是则佛本
自心非人指授。不见心本是佛。非人参悟不明。而参
悟之中。更有浅深其指授之中。尤有邪正。不然世出
世法。安得有圣凡之异类。大小之多乘哉。是故参须
参向上之人。證须證莫大之法庶不偏落邪外。自陷
于坑阱也或问西天之外道甚多。何也。曰彼方以大
法流布之广远故也。如此方初未有佛之正法又安
有邪外之法哉。其邪外之法非别有种性。正以学佛
正法之未尽其广大精微。而各执其小见偏知。遂各
成其邪外之异端耳。不惟出世之法为然。即世间文
章六艺工巧百技。凡有一人得其真正之法。则必有
无限仿效习学者。其仿效之不似与习学之未成或
传于世世复以未真者为真法传。未成者为成法学。
以谬传谬。以讹学讹。则蔓延满天下矣。故世间之名
世。如唐诗晋字汉文章。千百年来。学者满天下。有几
人能诗如李杜。字如二王。文如史迁乎。故善学者须
学其巳成之法。不学其未成之法。亦在学者之下人
心精。则其得道必真也。自断臂求法巳来。为法忘躯
者。往往皆是总以致其精诚。自成变化。绝非有一毫
假饰而可得也。禅宗之盛莫过马祖石头之世。巳自
有邪外妖孽。故德山黄檗。每切齿痛恨。而欲敲其骨
出其髓也。不道无禅直是无师耳。夹山开法竹林幸
有祖师骨性。才闻道吾讥笑。立时弃众而参船子。黄
说¶ 第 734b 页
龙南巳受泐潭澄之分座。遇云峰悦之愤激而重锻
炼于慈明。兜率悦巳获真净文之旨诀。值清素老之
锥劄而重透脱其瞒顸。若此数老。何可指屈。使生今
世。得一知半解。巳出世为人矣。天下寥寥。孰能窥其
破绽。攻其败缺。与激其肯心服其私意哉。又孰能如
诸师之下巳虚怀不顾名位。不惜身命。独求大法哉。
余又窃思古人之误。非今人之欺也。古人至有冒滥
非彼成心故作。稍一知非。便乃翻然改过。究竟不失
其奇伟俊杰抑且愈见其赫奕光明。今则不然。明知
心行之非。了见疾疚之过。不肯弃舍一时之名利。专
以回互四众之讥嫌。故故不肯虚心下气。故故不愿
了死出生使佛祖亲执键锤。考其虚实明辨是非。彼
宁甘心碎身供尘土矣。孰肯愤然自怨自艾而自透
露乎。宋丞相张无尽。初作无佛论。幸夫人激入此道
阅维摩经有省。复过庐山谒东林总密与盘错大为
印可及见兜率悦遭其毒手。再过归宗。又蹉过真净
之热骂。后洪觉掩鼻笑曰。叶公好龙。及见真龙。乃怖
走耳噫。如此一人见如此诸大宗师。受如此键锤锻
炼。尚有如此曲折疑昧。又况曾未见人。与未经炉锤
者乎。即大慧杲遍参诸方。谁不许可。惟杲不肯自欺
乃曰彼皆證我。奈我自心不然。何后见圆悟勤而平
日知见冰消。始为到家时节吁。今人非此种性。无此
决定。又安得岩崩石裂天回地转之受用哉。从上诸
祖。于师资两相求。有如此之难。古今较参證。有如此
之异。使真正有血性为生死者闻此愤发。当何如耶。

** 著述以密传心神授万世说

中庸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盖孔子生于周衰
世道当秋。如天地万物发生畅茂之极。而将凋零之
时也。自非孔子以大经大法集成始终一贯之大成。
则从上圣圣之文章性道精一神明有不胜支离散
说¶ 第 734c 页
落者矣。至孟氏时。复有杨墨之仁义荆榛塞路。盖圣
人之道。如天地之高厚。山海之峻深。彼曲学小见不
能尽窥其广大精微盲人摸象耳鼻蹄脊。各得一端
遂成异端之偏执。而全体大用失矣。孟子以能言拒
杨墨者。为孔子之徒。岂容巳乎。即吾出世法固有类
此不容巳者我佛生西域将千年。此土尚未闻其名
字。及摩腾尊者入汉始传佛之声教至达摩大师来
梁始传佛之心宗。则此声教之关于世也大矣。初禅
宗之来。辄呵斥执文字名相其教律诸家。互相作难。
赖有法力神通而显化折服之其教虽迭废迭兴。而
天下学者纷纶异议。犹自梗其正化。唐末有永明寿
禅师出而会通解息之乃作宗镜录百卷。此书初出
即为外国师奉矣。嘉祐中有继韩排佛者明教嵩禅
师起而作正宗记。及定祖图辅教编伏阙上书。仁宗
大喜。旌以明教大师赐其书入藏。一时士夫如欧阳
修辈。见其文咸色惊心折而归敬焉。然自马祖石头
二支分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宗派而天
下枝叶蔓衍。其中学人冒滥师承。参證无据者。往往
僭窃公行而坏正法。于是有道原禅师。深为此惧。乃
披奕世之祖图。集诸家之语录由七佛以至法眼之
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
德传灯录。诣阙上进章圣皇帝。诏翰林学士臣杨亿
等。同加裁定。敕赐流通。自是师承源流。乃有證据。亡
赖之徒。亦不敢篡乱矣。沿宋元之末。以及今时。渐见
师法日微。邪外昌炽。胠箧祖道者不可胜数。而此宗
之正脉。离散欲绝。未见有能大振而反正者。即间有
馀波末流自谓参究得悟复以提演示人。何曾有不
以死语死法而缀系于人者哉。正如宋之窃窃说道
学仁义者。虽有功于浇漓倾险之俗。至于臆解圣经
胼拟性命。不能不获罪于孔孟也。嗟乎。法运值此尚
说¶ 第 735a 页
何言哉余每念宗风之不振。正以祖道之正脉不行
于世。故邪外乘隙以蒙蔽其法而不通明也。苟有能
自明悟之人。先定其宗。旨正其门庭。严其号令。密其
关键斥其邪说绝其跛行。辟其道途。端其向往。则天
下有血性。英灵之徒。未有不共相振刷。而望风自立
者矣。夫如是则千圣之师法。不容不急为之先举也。
余于历祖宗灯。欲编集五种书。其一较正诸祖语录
不论多少。各以全部流行。其二续传灯录。凡有语录
者精择其事。无语录者单词片句。若碑记所载。凡有
师承者。皆不敢遗以为统纪。备参證也。其三作选祖
传。以具全机大用。堪为万世宗门作法印者。如洪觉
范之僧宝传。而评赞之。抑扬断论。略仿史法。其四单
集五家宗旨。为五部。指出师承源流。而定其门庭堂
奥。贵在识真伪。辩正邪。使此五家子孙。有所證据。不
复乱统失宗。其五撰十法集。以足为十大法中所列
之法印者。各取其所长。而入集中。评断激扬。永为灶
鉴。此亦有大一统正名分之意乎。嗟乎。不欺夙愿而
随薪火之缘。果能集成。以质天下后世斯亦不负区
区继述之一报也。
说¶ 第 735b 页